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劳动技术教案的教学方案
  • 劳动技术教案的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4-26

    当我们提起初中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那么如何写一份初中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劳动技术教案的教学方案》。

    第一章水稻

    教学目标:了解水稻的基本知识学习水稻的种子处理、浸种催芽、早中晚稻软盘旱育秧、抛秧移栽、防治病虫害等知识

    第一课时:第一节种子处理

    水稻的基本种植情况

    在我省的粮食生产中,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首位。稻米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是我省人民的主要食物,也是我省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稻草、米糠不仅是饲养家畜、家禽的饲料,也是医药、化工和轻工行业的重要原料;稻壳是生产天花板等

    建筑材料的原料。因此,学习水稻的主要栽培技术,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加速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种子处理

    水稻种子在浸种催芽前,必须先对种子进行处理。种子处理的目的是:杀死种子上携带的病菌,清除种子中的杂质,选出健壮饱满的种子。搞好种子处理工作,要求了解晒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种子消毒等种子处理技术,初步学会盐水选种的技术。

    1、发芽试验

    为了解种子质量,播种前要做好发芽试验。其方法是:从稻种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种子,分成2~3组,每组50或100粒种子,放在铺有滤纸的发芽器皿(或小布袋)内,加足水后,放入温箱或火炕上,使其在28℃~30℃温度条件下发芽。第4—5天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势),第10天计算出发芽率,求出的各组的平均值,即为发芽率(势)。

    发芽率低于80%的种子,是不符合种子质量标准的种子。要及时更换。软盘育秧更要重视发芽率。

    2、晒种

    晒种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晒种时,种子铺成3—4厘米厚,要勤翻动,避免受热不均匀,并要注意防潮,一般晒3~4天即可。

    3、选种

    选种是为了清除秕谷、杂草种子,选出饱满、整齐、纯净的种子,以利培育壮秧和减少杂草。一般经风选、筛选后,再用一定浓度的溶液选种。通常以盐水选种最好。用来选种的盐水比重为1.05一1.11。配制这种浓度的溶液,一般每50千克水加食盐10千克,充分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

    4、种子消毒

    种子消毒能消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稻瘟病、恶苗病、白叶枯病等病害的病原体。

    各地对种子消毒的方法很多,但因品种和病害的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浸种消毒方法。一般常用的消毒方法有:

    A.石灰水浸种。用1%石灰水浸种4~6天。目的是利用石灰水与空气接触,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碳酸钙结晶膜,隔离空气,闷杀胡麻斑病、恶苗病及稻瘟病的病原体。浸种时,不要破坏水面上的石灰膜。

    B.抗菌剂“401”浸种。“40广浸种具有杀菌和促进稻种发芽的作用,尤其对稻瘟病和恶苗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

    浸种时,早稻用10%“401”抗菌剂500倍液,浸种2天;晚稻用1000倍液,浸种2天,兼有促进发芽的作用。

    C.代森胺浸种。用50%代森胺乳剂500倍液,浸种一昼夜,可杀死稻种上的病原体。

    D.恶苗灵浸种。用35%恶苗灵250倍液,浸种4~6天。

    E.多菌灵浸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3~4天,不但可杀死稻瘟病病原体,而且可兼治稻恶苗病、稻胡麻斑病,并有促进种子发芽的作用。

    采用药物浸种时,无论使用何种药剂,经药剂消毒后的种子,要立即用清水冲去种子表面的残留药液。同时,还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不要用手搅拌种子;不随便存放药液,不乱倾倒剩余药液或浸种后的废液;盛放过药液的器械,不要在人、畜饮水处清洗等。

    作业:回家实作盐水选种

    第二课时:第二节浸种催芽

    浸种催芽概说:

    水稻种子经过浸种催芽,然后播种育秧,对提早出苗、缩短秧田期、提高成秧率、争取早播早插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搞好水稻的浸种催芽,要求了解浸种催芽的标准,初步掌握高温破胸、通气催根、适温催芽、摊晾炼芽等催芽技术。

    一、浸种

    浸种就是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使种子吸足发芽时所需要的水分,达到缩短发芽时间、出苗整齐的目的。

    浸种时,先将种子放入水缸或其他容器内,再向缸内加入适量清水,水量以浸没种子为宜。在浸种过程中,每天轻轻搅拌一次稻种,并更换一次清水。浸种时间的长短,与水温及稻谷的品种有关。如水温30℃时,浸种2—3天,20℃时浸种3~4天,lo亡时则需浸种8天;粳稻谷壳厚,浸种时间应稍长,籼稻谷壳薄,浸种时间可稍短。勿用被油、盐、酸、碱等污染的水浸种。

    种子吸足水分的特征是:谷壳表面光滑,向着阳光观察,谷壳半透明,腹白分明可见,种胚膨大突出,颜色鲜白,米粒易折断。当种子吸入的水分相当于干种子的20%一30%时,就可捞出洗净催芽。

    二、催芽

    经催芽后的稻种,播种后扎根快,出苗早,缩短秧田期,提高成苗率,有利于培育壮秧。

    催芽的标准是:在3~4天内催好芽,发芽率达92%,种子破胸露白,根芽整齐,芽长不超过半粒谷,根长l粒谷,根芽粗壮,形如竹笋。一般情况下,温度高芽可稍长,温度低宜催短芽。如采用软盘育秧,破胸露白时,就可播种催芽的方法很多,如蒸汽催芽、火炕催芽、薄膜棚催芽、大堆催芽、温室催芽等。不管采用何种催芽方法,其催芽原理和技术要求基本相同,即“高温破胸、通气催根、适温催芽、低温晾芽”等基本技术环节。其作用都是调温调湿、翻堆通气散热,控制好种子发芽的条件。

    1.高温破胸。谷壳表面露出种胚的白点时称为破胸期。温度是破胸的主要条件。高温破胸,就是在催芽前,先用50℃左右的温水预热稻种15~20分钟。然后趁热上桶(堆)催芽,并覆盖保温,使谷堆温度保持在35℃~38℃。种子一般经过15~18小时后,即可破胸露白。

    2.通气催根。稻种以破胸露白到齐根期间要经常翻动谷堆通气,使堆内外温度均匀和通气良好,同时适当淋洒30℃~35℃的温水,补充必要的水分,促进胚根生长,使氧气、温度、水分协调。

    3.适温催芽。根长齐之后,淋透一次25℃的温水,翻堆通气散热,调节温度和湿度,起降温增湿调气的作用,使种谷的根长芽短,根芽生长健壮,催出合乎要求的种芽。

    4.摊晾炼芽。在播种前,为缓冲催芽种子的环境条件与秧田条件的差别,应进行摊晾炼芽。方法是将催好芽的稻种摊开3~5厘米厚降温,使种温降至与环境一致时再播种。当稻种达到催芽标准而恰遇寒潮不能播种时,可用保持稻种微湿、低温(不宜低于10℃)的方法晾芽,可保持7—10天。待天气转晴时,抢寒尾暖头播种。摊晾炼芽时,要注意防止干芽。

    作业:回家实作催芽

    一、目的要求学会水稻种子催芽的管理技术和基本操作步骤,学会处理催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初步掌握“高温破胸、通气催根、适温催芽、摊晾炼芽”等基本催芽技术环节。

    二、工具与材料已经过选种、消毒和浸种的稻种、水缸、木桶、瓢、红砖、温度计、无病害感染的稻草或草袋。

    三、操作步骤:预热稻种、上堆催芽、覆盖保温、查温翻堆、翻堆散热通气、摊晾炼芽第三课时:第三节早中稻软盘旱育秧

    水稻软盘旱育秧概况:水稻软盘旱育秧是采用塑料钵体秧盘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水稻秧苗的育秧方法。是稻作栽培上的一项重大的技术改革。这种育秧方法,具有秧苗素质好,苗期不易发病,秧苗健壮、省工、省肥、省种、省膜、省晚稻秧田、早播种、早抛栽、早分蘖、早收割、增收节支等经济效益明显的优点。

    学习软盘旱育秧、抛秧技术,要求了解营养土的配制、育秧地的选择与整理、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等技术要求,学会软盘旱育秧的主要技术,初步学会搭架盖膜、保温育秧、保湿育秧等秧田管理技术,初步掌握抛秧移栽的主要技术。

    一、软盘旱育秧前的准备

    1.软盘的选择。软盘规格很多,适合我省抛栽的软盘一般采用每片561孔、515孔为宜。根据软盘孔数、抛秧面积和抛植密度等因素,确定每667平方米(1亩)需备多少片软盘。按每667平方米大田计划抛栽2万蔸计算,若采用561孔软盘,需新盘38片,旧盘43片;采用515孔软盘,需新盘40~42片,旧盘46片。

    2.营养土配制。对营养土的质量要求是:养分要全,以有机肥料腐熟的畜禽粪渣为主;粘性要适宜,以疏松团粒结构好的粘壤土作营养土最适合;泥土颗粒要细,泥浆质地要匀,能保水、保肥,渗透性能好。

    营养土配制,一是选用偏酸性稻田土或河塘泥,在播种前晒干捣碎过筛。装盘前每千克加复合肥5克;二是用70%的肥活菜土,加30%的生黄土,晒干混合捣碎过筛,装盘前每盘营养土加硫酸铵5克、过磷酸钙10克、硫酸钾5克,混拌均匀。每盘备营养土2~2.5千克。软盘旱育秧容易出现立枯病危害,严重时死苗高达50%以上。因此,每盘营养土需加入0.5~l克敌克松杀菌剂,抑制立枯病发生,提高秧苗成活率。

    3,秧床的选择与整理。早、中稻育秧场地最好选择地下水位较低、土质疏松肥沃、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偏酸性稻田或菜园土。也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坪隙地作育秧场地。

    育秧床厢面宽应为1.5~1.6米。育秧床面积可根据每667平方米大田摆盘面积7~8平方米来确定。将厢面杂草、杂物等清除干净,泥土须整碎整细,厢面再用木板压平压实。

    4.品种选择。早、中稻软盘旱育秧抛栽应以早熟杂交稻及中、迟熟常规稻为主。如杂交稻威优1126、威优402、全优402等,常规稻可选用湘早籼l号、湘早籼12号、湘早籼“号、湘早籼19号、湘早籼20号、浙733以及湘早籼13号、湘早籼18号等。

    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杂交稻1.25—1.厂千克,常规稻3.5—4千克。

    5.种子处理。浸种前7天左右,选择晴天晒种1—2天,然后进行风车选或筛选、盐水选种。浸种时,用强氯精10克,加水4千克,可浸种4千克。其具体做法是:先将种子用清水浸12~24小时,再用配好的药液浸种12~24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就可按常规进行催芽。种子破胸露白达90%即可播种。

    6.播种期。播种期应根据品种(组合)的插秧期,由秧龄和叶龄来推算。——般来说,可比湿润秧早8天左右播种。一般只要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10℃,软盘育秧就可播种。我省保证率在80%以上的时间应在3月中旬,一般早稻在3月15日~3月20日,中稻在4月中旬为软盘旱育秧的最适宜播种期。

    二、摆盘播种

    软盘旱育秧播种方法有三种:一是将营养土装盘达孔深2/3处,再行播种盖泥:二是种子按量过秤与过筛营养土充分拌匀,再按上法装盘盖土;三是用播种器播种。杂交稻每孔播2粒芽谷,一盘约需25克芽谷;常规稻每孔播3—4粒芽谷,一盘约需50克芽谷;若采用与泥土混播,还需增加20%的种子量。播后,将留在秧盘上的种子和泥土扫去,以免秧苗串根影响抛栽效果。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见书P13-15页

    软盘育秧管理

    搭架盖膜

    搭架。就是在秧床上用竹条搭一排骨架,以便将薄膜覆盖在骨架上。用作骨架的材料,要求选用坚固耐用而富有弹性的竹片(或竹条)。用竹片(竹条)搭成的骨架要牢固,高矮适中,便于进行秧田管理。

    盖膜。骨架搭好后,就可将薄膜覆盖在骨架上,然后将地膜的四周封盖严密,防止风吹揭膜。搭架盖膜的具体操作见实作。

    2,盖膜后的管理。盖膜后的秧田管理技术,主要是控制膜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做好揭膜炼苗、盖膜护苗等管理工作。

    保温育苗。从播种至出苗,如晴天中午膜内温度超过35℃时,两端应揭膜通风降温,以防伤苗。出苗至一叶一心期,晴天中午膜内温度如超过25℃时,揭膜通风炼苗,以防秧苗徒长。二叶一心期后,以通风炼苗、培育壮苗为主,膜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高温时揭膜炼苗,低温时盖膜护苗。

    保湿育苗。软盘旱育秧苗应保持盘孔内营养土(或泥浆)湿润,但切忌灌水进行水育。应在播种后、盖膜前喷足水,以后需水时,采取喷水或淋水方式供水。灌水只能到软盘孔底为止,以免床面沉积泥浆造成串根。如苗床湿度大,揭膜通风炼苗和盖膜护苗应揭膜晾床,降低湿度,防止烂种烂芽。晚稻软盘旱育秧时,要防止高温烫芽和大雨冲刷,可采用稻草、油菜秆、麦秸秆覆盖,出苗后撤走。抛秧前3天,尽量排干沟内渍水,保持床面干爽,有利起秧盘抛秧。

    保证营养。若软盘秧苗生长纤细、叶色不浓、叶片不厚时,可在二叶一心苗期,按每平方米用尿素5~6克,加水2.5~3千克喷施提苗,切忌化肥直接撒施,以免伤害秧苗。抛秧前3天,施一次送嫁肥,最好用稀薄人畜粪水,禁用尿素。

    保护秧苗。软盘秧苗的保护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防止畜禽、鼠等危害;-:二是防徒长,在一叶一心苗期,喷施150ppm~200ppm的多效唑控长;三是防病,若低温时间过长,应在二叶一心苗期,每平方米苗床喷浇敌克松800~1000倍溶液3千克。如发现其他疾病,选用相应农药进行防治。

    作业:回家实作搭架盖膜

    一、目的要求学习保温育秧、搭架盖膜的有关技术知识,初步掌握制作竹条骨架架、盖膜、加固骨架和薄膜等基本技术。

    二、工具与材料楠竹、篾刀、钢卷尺、薄膜、尼龙绳、木桩(或8号铁丝小钩)

    三、具体操作见书

    第四课时:第四节抛秧移栽

    抛秧移栽概况:

    抛秧移栽,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还可以适时早抛,抢农时;返青快,分蘖早,节位低,有效分蘖率高;技术简单,操作容易,适应各种地形地块。解除了长期以来农民弯腰插田的劳作之苦。

    学习抛秧移栽技术,要求了解抛秧大田的整地方法,初步掌握抛秧移栽的主要技术。

    一、大田整地

    抛秧移栽的大田整地,要求平、烂、净;要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要求大田平整“汪泥汪水”。如果地不平,高处地硬无泥浆,秧苗根扎不进泥中,易倒苗;而洼处积水,易漂苗。整地重点是要求平、烂,可以先旱粗整,后水细整,高差不超过2~3厘米。

    冬闲田,春后抢晴天翻耕,抛秧前施入基肥精细整地,拖平田后抛秧。冬季绿肥田必须在抛秧前15天翻耕,若推迟翻耕,则每667平方米需施入生石灰40~50千克,以加速绿肥腐烂。绿肥田的翻耕,提倡一犁多耙,尽量把绿肥或其他肥料深埋泥层。春收作物田作为抛秧大田,一方面尽量提前抢收、抢耕、抢整;另一方面对抛栽秧苗,喷施适量加大浓度的烯效唑(生长延缓剂)或适当推迟播种期,以缓和春收作物收割期与抛秧移栽期之间的矛盾。

    二、抛秧移栽

    抛秧移栽期。早、中稻抛秧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抛秧秧苗叶龄要求在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秧龄25~30天,苗高控制在10~13厘米。实践证明,抛栽叶龄越小,产量越高。二叶一心时抛栽的单产最高,三叶一心时抛栽的次之。

    抛栽密度。早、中稻抛栽的合理密度是:每667平方米常规稻2万蔸以上,10万左右基本苗,杂交稻1.8万蔸,5万左右基本苗。生育期长、分蘖力强的品种、高肥水平田宜稀,之宜密。抛秧时应做好每667平方米的基本苗数的调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调查核实:先查后抛,即抛秧前对抛秧秧苗进行秧盘空穴率和苗数的调查。

    (1)选有代表的秧盘,查平均空穴率。

    (2)在3个秧盘中,选有代表性的有苗孔穴10孔以上,计算出每孔秧苗的平均苗数。

    (3)根据某品种应抛植的基本苗数、查出的空穴率、每孔苗数等,计算出每丘田的秧盘数,另外,之后要精心护理

    第五课时:防治病虫害

    1.抛秧稻田病虫害发生特点。抛秧稻田病虫种类与常规移栽稻田病虫种类大致相同。但由于抛秧稻田早播、早抛、早发,禾苗易出现群体茂密,病虫害发生期一般偏早,发生量一般偏大。

    2.综合防治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防止病虫传播;二是提高水稻的抗病虫性;三是控制和创造环境条件,使水稻植株生长健壮。

    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防止危险性病害传播的有效手段。调种时要严格执行国家检疫法的有关规定,将调入的种子交当地植物检疫部门检查,坚决杜绝带病种子入境。

    选用抗病品种,在选择水稻种子时,要注意了解品种的抗病性,同时还要注意抗病品种的抗性消失程度,及时更换新的抗病品种,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农业防治。加强水肥管理,促进稻株生长健壮,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此外,深耕冻垄或积水田冬天排干,可消灭稻蟓甲和稻根叶甲幼虫;打捞田间菌核、杂物、处理病草;清除田埂、沟渠、路边杂草,消灭中间寄主;推广稻草沤肥或焚烧稻草还田;建立无病留种田,种子单打单收藏。

    生物防治。利用以菌治菌、以菌治虫、以虫治虫及其他动物捕虫等,来控制病菌、害虫种类数量的发展。

    利用抗生素,如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春雷霉素和灭瘟素防治稻瘟病。

    以菌治虫,如杀螟杆菌和苏云金杆菌,防治稻苞虫和纵卷叶螟。

    以虫治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如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粘虫、稻螟蛉、二化螟、三化螟等,均可被赤眼蜂寄生而被诛之。

    利用天敌治虫。水稻害虫有许多天敌,如蜘蛛、蜻蜓、青蛙等,均大量捕食害虫。国家已明文规定不准捕食青蛙。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因子和机械方法防治病虫害的技术。如用泥水或盐水选种淘汰患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的种子;用竹梳等工具防治稻苞虫;用塑料薄膜捕虫器捕杀飞虱和叶蝉;利用昆虫趋光性,在田间设黑光灯诱杀蛾类、叶蝉、飞虱、蝼蛄等害虫。

    药剂防治。药剂防治要选用对口农药,掌握防治的有利时期,把病虫消灭在初发阶段。要安全用药,防止药害。要看天、看水、看环境用药,喷药后至少半天不能遇雨,高温天气药液浓度宜低,喷粉剂要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带露水喷药。

    第六课时:理论与实作:水稻的主要生育期

    一、目的要求学会识别水稻的不同的生育期和观察方法。

    二、工具与材料30厘米长竹条、红色或蓝色油漆;毛笔、铅笔、水稻生育期观察记载串和分蘖情况观察记载表。

    三、操作步骤

    1,确定取样田块和观察品种。

    2,采用对角线取样,每类型田定2个观察点,每点10蔸,共20蔸。

    3.每蔸旁插1根长约30厘米的竹条作标记,并在每根上分别写上l、2、3、4……10等数码。

    4.观察水稻的主要生育期,并将不同生育期的时间写入水稻主要生育期记载表中。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2)抛栽期:实际抛栽日期。(3)返青期:抛栽后,在晴天中午观察有50%的植株的心叶重新展开时,或叶片由黄转绿,叶片向上展开的日期,或早晨有50%的植株的叶尖吐露水时,或植株K出新根时,为返青期。(4)分蘖期:有10%的植株的新生分蘖叶尖露出叶鞘1厘米以上的日期为分蘖始期。50%的植株有新生分蘖时的日期为分蘖期。分蘖最快的日期为分蘖盛期。(5)有效分蘖终止期:凡能抽穗结实,且每穗结实5粒以—亡的分蘖为有效穗,数分蘖数与最后有效穗数相等的日期为有效分蘖终止期。6)孕穗期:50%的植株的剑叶(水稻茎秆上端最后长出的一片叶)全部露出叶鞘的日期为孕穗期。(7)抽穗期:10%的稻穗穗顶露出叶鞘时的日期为始穗期,50%时的日期为抽穗期,80%弦的日期为齐穗期。(8)乳熟期:全田有50%以上的稻穗中部籽粒颖壳内充满乳浆状物质的日期为乳熟期。(9)蜡熟期:全田有50%以上的稻穗中部籽粒内容物浓粘无乳浆状物质时为蜡熟期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


    一名优秀的初中老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初中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希望《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函数(sum,average,max,min等)。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函数知识判别计算得到的数据的正确性。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使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等)计算所给数据的和、平均值、最大最小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新函数的使用。并且能够根据实际工作生活中的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并能够对计算的数据结果合理利用。

    3、情感目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高,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在具体的任务中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艰巨性。

    二、1、教学重点

    sum函数的插入和使用

    2、教学难点

    函数的格式、函数参数正确使用以及修改

    三、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观察分析,通过实践掌握,发现问题,协作学习

    四、教学素材准备

    Excel文件《2000年全国各省固体废弃物情况》、统计表格一张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一、情景引入:

    1、展示投影片,创设数据处理环境。

    2、以环境污染中的固体废弃物数据为素材来进行教学

    3、展示《2000年全国各省固体废弃物情况》工作簿中的《固体废弃物数量状况》工作表,要求根据已学知识计算各省各类废弃物的总量。

    利用自动求和函数SUM分析函数的基本格式:一个完整的函数包括函数名和参数两部分

    函数名表示函数的计算关系

    =SUM(起始单元格:结束单元格)

    例如“SUM”表示统计指定的单元格的值的和,以“=”为函数的起始,SUM为函数名,“()”中为函数的参数,参数是在函数中参于计算的数值(例子中为统计区域)参数被小括号包围,可以是常量、公式或其它函数。“:”表示中文到的意思

    4、问:求某一种废弃物的全国总量用公式法和自动求和哪个方便?

    注意参数的正确性

    二、新课教学:

    1、简单描述函数:函数是一些预定义了的计算关系,可将参数按特定的顺序或结构进行计算。

    在公式中计算关系是我们自己定义的,而函数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已定义好的计算关系,我们只需要根据不同的处理目的去选择、提供参数去套用就可以了。

    2、使用函数SUM计算各废弃物的全国总计。(强调计算范围的正确性)

    3、通过介绍AVERAGE函数学习函数的输入

    函数的输入与一般的公式没有什么不同,用户可以直接在“=”后键入函数及其参数。例如我们选定一个单元格后,直接键入“=AVERAGE(D3:D13)”就可以在该单元格中创建一个统计函数,统计出该表格中比去年同期增长%的平均数。

    (参数的格式要严格;符号要用英文符号,以避免出错。)

    有的同学开始瞪眼睛了,不大好用吧?

    因为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对函数的使用比较熟悉,如果我们对需要使用的函数名称、参数格式等不是非常有把握,则建议使用“插入函数”对话框来输入函数。

    用相同任务演示操作过程。

    4、引出MAX和MIN函数

    探索任务:利用提示应用MAX和MIN函数计算各废弃物的最大和最小值

    5、引出COUNTIF函数

    探索任务:利用COUNTIF函数按要求计算并体会函数的不同格式。

    三、根据统计分析数据

    1、教师小结比较。

    2、根据得到的数据引发出怎样的思考。

    四、课堂练习

    1、废弃物数量大危害大,各个省都在想各种办法进行处理,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2、研究任务:运用表格数据,计算各省废弃物处理率的最大,最小值,以及废弃物处理率大于90%,小于70%的省份个数,并对应计算各省处理的废弃物量和剩余的废弃物量及全国总数。

    五、总结

    1、分析存在问题,表扬练习完成比较好的同学,强调鼓励大家探究学习的精神

    2、把结果进行记录,上缴或在课后进行分析比较,写出一小论文

    1、让学生体会到固体废弃物数量的巨大。

    2、处理真实数据引发学生兴趣

    通过比较得到两种方法的优劣

    学生的计算结果在现实中的运用,真正体现信息技术课是收集,分析数据,的工具。

    通过类比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实际数据,引发思考

    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

    学生带着任务离开教室,课程之间整合,学生环境保护知识得到加强

    观看投影

    学生用公式法和自动求和两种方法计算各省废弃物总量

    回答可用自动求和

    动手操作

    计算各类废气物的全国各省平均

    练习

    练习

    用自己计算所得数据对现实进行分析

    应用所学知识

    练习并记录数据

    信息技术相关教学方案


    随着初中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什么样的初中教案比较高质量?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信息技术相关教学方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2003-2004初一信息技术第一学期教案

    (第一册上)

    第一课神奇的信息世界(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观看“神奇的信息世界”光碟

    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新授

    生:好!

    师:启动“神奇的信息世界”。

    (让学生来观看,老师边解说)

    师:观看影片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让学生来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三、想一想

    1、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计算机?

    2、你认为计算机还能做些什么事?

    菱形教案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菱形的判定.

    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

    引入新课

    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

    生答:定义法.

    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

    讲解新课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

    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分析判定2:

    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

    生答:两个.

    师问:哪两个?

    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

    (由学生口述证实)

    证实时让学生注重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

    师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

    可画出图,显然对角线,但都不是菱形.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

    注重:(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出发,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都包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

    例4已知:的对角钱的垂直平分线与边、分别交于、,如图.

    求证:四边形是菱形(按教材讲解).

    总结、扩展

    1.小结:

    (1)归纳判定菱形的四种常用方法.

    (2)说明矩形、菱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思考题:已知:如图4△中,,平分,,,交于.

    求证:四边形为菱形.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59中9、10、11、13(2)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53中1、2、3

    体育教案-的教学方案


    课题:色彩构成(一、色彩三要素二、十二色相环)

    教学目的:

    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较丰富的色彩语汇及最基本的调色方法,扩展并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力。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用三原色进行调色练习。

    教具准备:

    1、CAI课件

    2、各类色彩卡片及水彩色。

    3、实物平台。

    课业类别:绘画知识课

    学生学习用品准备:

    绘图纸、铅笔、毛笔、水彩色、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二、引入新课:

    发展思维,启发学生的相象力。

    世界是多彩的,我们无时不在感受色彩,同时也在不断用色彩装扮自己。(大屏幕展示几幅色彩鲜艳的图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够从大自然中找到哪些色彩的存在?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几个图片进行分析,并总结归纳:色彩构成正是研究色彩组合、搭配规律的学说,能够提高我们认识色彩的能力。

    三、揭示课题、讲授新课:

    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探讨利用色彩要素获得色彩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的学说。

    色彩三要素:

    1、色相:指颜色的面貌。我们借助色彩的名称区别色相。

    (三原色调色过程展示)

    色相环:以几个主要色相为基础,并分别配出中间颜色,组成的首尾相接的圆环。

    (学生操作演示,完成一幅十二色色相环。)

    2、明度: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

    黑白明度渐变图(演示明度渐变过程)

    3、纯度:指色彩的鲜艳和纯净程度。

    由于颜料的混合属于色彩的减法混合,所以混入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有所下降。

    (过程演示:二、三、四种色分别混合)

    课堂小练习:

    出示四种色块,分别是红色、粉红、灰红、深红,由学生选择出明度最高及纯度最高的色块。

    教师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例分析,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

    四、学生作调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屏幕展示出三组不同的明度渐变图,学生可以临摹图例。这个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色彩明度的调配能力,在明度渐变准确的基础上不提过高要求。

    五、小结:将完成情况较好的几幅作业放在实物平台上进行现场点评,并由作者讲述自己的作图技巧和体会。最后,由教师将本课内容作简单回顾。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的教学方案


    按照惯例,初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每一位初中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优秀的初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七年级信息技术第的教学方案,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纸张的常用类型。

    2.了解页面的基本属性。

    3.了解视图的显示模式及其作用。

    技能目标

    1.掌握设置纸张类型及自定义纸张大小的方法。

    2.掌握设置页面边距的方法。

    3.掌握依据需要调整视图显示模式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事前谋划的良好习惯,真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重点难点

    重点:页面设置,并培养学生在编辑制作之前对页面进行设置及对版面进行勾划的良好习惯。

    难点:对不同视图显示模式的用处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1.事先准备多份精美的杂志及电子杂志作品供学生参考。

    2.提供或让学生带尺子。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节课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对杂志的版面进行先期谋划,即需确定页面的大小(通过纸张类型进行设置)、页边距的设定、绘制版面布局草图等。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参考现有的杂志或课本,了解其所使用的纸张大小及页面边距,以及杂志版面的结构等。

    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下所参考书本的大小及页边距,进行设置。

    3.让学生对比不同页面显示模式的显示效果,以加深对不同显示模式的作用的理解。

    4.培养学生在编辑制作作品之前先对页面大小进行设置的习惯,可以减少以后的更改,提高制作效率。

    5.对各版面的结构草图进行绘制,可以用手绘,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画图工具,或者用表格进行勾划。

    五、练习实施建议

    随堂练习1一般正式出版书刊的出版信息中都有纸张开本信息,可以通过翻看此处完成本题。

    随堂练习2参考答案:

    页面视图:默认显示模式,提供所见即所得显示效果,能显示所有格式

    普通视图:相对比较简洁的显示方式,只能显示文字、表格及控制符等基本字符的信息,不能显示图形等对象。

    Web版式视图:按图页的格式显示当前文档,可用于预览普通文档转换成网页格式时的效果。

    大纲视图:自动列出文档的标题结构的一种显示模式。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7课谋划版面》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的教学方案


    第二节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经历画坐标系、描点、连线、看图以及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

    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三:教学难点

    能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点的坐标,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要在平面内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

    2:练习如图你能确定各个景点的位置吗?“大成殿”在“中心广场”西、南各多少个格?“碑林”在“中心广场”东、北各多少个格?

    二)新课

    1:我们可以以“中心广场”为原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和向上的方向为数轴的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做一个单位长度,你能表示出“碑林”的位置吗?“大成殿”的位置吗?(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2: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成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上或向右为正方向,水平位置的数轴叫横轴,铅直位置的数轴叫纵轴,它们的公共原点叫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其它三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4:怎样求平面内点的坐标?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过该点分别向横轴、纵轴作垂线,垂足在横轴、纵轴上对应的数分别叫该点的横坐标、纵坐标。

    例1写出多边形ABCDEF各顶点的坐标

    y

    AB

    FOCx

    ED

    5:想一想

    (1)点A与B的纵坐标相同,线段AB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2)线段DB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6:练习P131做一做

    三:小结(1)怎样画平面直角坐标系?

    (2)怎样求平面内点的坐标?

    (4)知道点的坐标怎样描出点?

    四:作业P132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怎样画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生练习画平面直角坐标系)

    (2)怎样求平面内点的坐标?

    y

    A

    BC

    Ox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求出各顶点的坐标?

    (3)道点的坐标怎样描出点?

    二:新课

    例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1)(-6,5),(-10,3),(-9,3),(-3,3),(-2,3),(-6,5)

    (2)-9,3),(-9,0),(-3,0),(-3,3)

    (3)(3.5,9),(2,7),(3,7),(4,7),(5,7),(3.5,9)

    (4)(3,7),(1,5),(2,5),(5,5),(6,5),(4,7)

    (5)(2,5),(0,3),(3,3),(3,0),(4,0),(4,3),(7,3),(5,5)

    观察所得的图形,你觉得它像什么?

    y

    Ox

    三:练习P134做一做

    四:作业P135习题5.4(1、2)

    第三课时

    一;新课引入与复习

    1)怎样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应注意些什么?

    2)怎样求平面内点的坐标?(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过该点分别向横轴、纵轴作垂线,垂足在横轴、纵轴上对应的数分别叫该点的横坐标、纵坐标。)

    二:新课

    例3如图,矩形ABCD的长与宽分别是6,4。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y

    BA

    解:如图:以点C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D、CB所在

    直线为x轴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此时C(0,0)

    O

    CDx

    由CD长为6,CB长为4,可得D,B,A的坐标分别为D(6,0),B(0,4),A(,4)

    思考:(还可以建立直角坐标系吗?与同学交流)

    例4对于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C,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A

    BC

    三:小结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的坐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找出坐标原点。

    2)要说明横轴与纵轴的位置。

    3)要求出必要的线段的长度。

    四:练习P161(议一议)与随堂练习

    P162习题的第一题

    五:作业P162习题的第二题

    六:课外练习P162(试一试)

    鱼的变化第二课时

    一:复习点的坐标的特征

    1)关于横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相反

    2)关于纵轴对称的两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相反

    3)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反

    二:看图确定点的坐标

    1)左右两幅图关于Y轴对称,已知A(1,3)B(-3,-1),试确定点C,D的坐标?

    AC

    BD

    2)左右两幅图关于Y轴对称,已知A(-3,2)B(-3,1),试确定点C,D的坐标?

    y

    AD

    BC

    x

    三;练习

    1)P142做一做

    2)P143随堂练习

    四:小结P143议一议

    五:作业P144习题(做在书上)

    第五章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1)在平面内,确定点的位置一般需要几个数据?举例说明。

    2)在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确定给定点的坐标?举例说明。

    3)在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系轴上点的坐标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4)在直角坐标系中,将图形沿坐标轴方向平移,变化前后的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异同?举例说明。

    5)在直角坐标系中,将图形上各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加上一个数(或乘-1),变化前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二:练习

    P145复习题A组

    三:小结点的坐标•一: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b︱,到Y轴的距离是︱a︱,到原点的距离是√a2+b2•二:对称性1)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2)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互为相反,纵坐标相等。•3)关于原点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互为相反,纵坐标互为相反。•三:平行1)两点的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不相等,则这两点所在的直线与Y轴平行,与X轴垂直。2)两点的横坐标不相等,纵坐标相等,则这两点所在的直线与X轴平行,与Y轴垂直。举例•1)点P(-3,4)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点A(6,-3)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到原点轴的距离为•3)点A(a,-4)与B(2,b)所在的直线与X轴平行,则a,b.所在的直线与Y轴平行,则a,b.•4)点A(a,b)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的关系是。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的关系是。练习•1)点P(4,-3)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点A(-2,-3)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到原点轴的距离为•3)点A(a-1,-4)与B(2,b+3)所在的直线与X轴平行,则a,b.所在的直线与Y轴平行,则a,b.•4)点A(-a,b)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的关系是。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的关系是点的平移练习•一:1)点P(-2,3)沿X轴的方向向右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2)点P(-2,3)沿X轴的方向向左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3)点P(-2,3)沿Y轴的方向向上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4)点P(-2,3)沿Y轴的方向向下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5)点P(-2,3)沿X轴的方向先向右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再沿Y轴的方向向下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6)点P(-2,3)沿X轴的方向先向左平移二个单位长度再沿Y轴的方向向下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5)点P(-2,3)沿Y轴的方向先向上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再沿X轴的方向向右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6)点P(-2,3)沿Y轴的方向先向下平移二个单位长度再•沿X轴的方向向左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二1)把点P(3,-2)沿X轴方向向平移个单位得到点A(5,-2)•2)把点P(3,-2)沿X轴方向向平移个单位得到点A(0,-2)•3)把点P(3,-2)沿Y轴方向向平移个单位得到点A(3,2)•4)把点P(3,-2)沿Y轴方向向平移个单位得到点A(3,1)点的坐标练习•1)点P(3,-4)沿X轴的方向向右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2)点P(-2,5)沿X轴的方向向左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3)点P(0,-3)沿Y轴的方向向上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4)点P(-1,-3)沿Y轴的方向向下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5)点P(4,-2)沿X轴的方向先向右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再沿Y轴的方向向下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6)点P(-2,0)沿X轴的方向先向左平移二个单位长度再沿Y轴的方向向下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7)点P(-1,3)沿Y轴的方向先向上平移四个单位长度再沿X轴的方向向右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8)点P(-2,1.5)沿Y轴的方向先向下平移二个单位长度再沿X轴的方向向左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9)把点P(-2,-2)沿X轴方向向平移个单位得到点A(5,-2)•10)把点P(3,2)沿X轴方向向平移个单位得到点A(0,-2)•12)把点P(3,-2)沿Y轴方向向平移个单位得到点A(3,2)•13)把点P(-3,-4)沿Y轴方向向平移个单位得到点A(3,1)•14)点P(4,-2)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5)点A(-4,-1)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到原点轴的距离为•16)点A(a,3)与B(-2,b)所在的直线与X轴平行,则a,b.所在的直线与Y轴平行,则a,b.•17)点A(a,b)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的关系是。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的关系是。•18)点P(-2,-3)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9)点A(5,-2)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到原点轴的距离为•20)点A(a+1,-4)与B(2,b+3)所在的直线与X轴平行,则a,b.所在的直线与Y轴平行,则a,b.•21)点A(a,-b)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的•关系是。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的关系是•22)X轴上的坐标为0,Y轴上的坐标为0。•23)点P(a,b)若a=0,则点P在,若b=0则点P在。若ab=o,则点P在。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29934.html

    【劳动技术教案的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