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思品教案好儿童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 思品教案好儿童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4-07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

    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

    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

    情感:

    1.愿意向讲谦让的同学学习。

    2.当自己谦让别人时感到心情愉悦,别人谦让自己时,有感激的情感产生。

    行为:

    1.在好处和方便面前想着别人。

    2.与同学相处时,把好处和方便让给同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要求编写的。

    本课教材选用了《孔融让梨》这个流传久远的古代故事。

    本课设五个栏目。

    “想一想”栏目,设在课文前,起导入作用。通过让学生看“两只小羊过独木桥”的图,并思考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议一议”设两个问题:第一题,让学生站在孔融的哥哥、弟弟及家人的角度进行情感体验,体验一下被人谦让时的感受,达到激发情感的目的。这样利于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说一说”是在明理的基础上门辨析,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好处、方便时做到讲谦让。

    “夸一夸”是通过夸身边同学讲谦让的事例,树立榜样,表扬鼓励讲谦让的同学。

    “讲一讲”中课后作业,通过让学生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中“知道讲谦让的传统故事”的要求。

    教法建议:

    1.课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表演的方式,体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谦让,可以怎样谦让。

    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灵活的课件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帮助学生理解到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

    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

    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

    情感:

    1.愿意向讲谦让的同学学习。

    2.当自己谦让别人时感到心情愉悦,别人谦让自己时,有感激的情感产生。

    行为:

    1.在好处和方便面前想着别人。

    2.与同学相处时,把好处和方便让给同学。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为什么要讲谦让。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两只小山羊,它们同时走到一座独木桥前,两只小山羊都想先到河的对岸去,它们同时走上了小桥。

    2.教师开始演示课件一并继续讲述:(名称:小羊过桥)

    (1)教师讲述:

    两只小羊各不相让,结果怎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一:

    课件内容:两只小羊各不相让,同时掉入河中。

    3.教师提问:

    两只小羊为什么都掉进河里了?(它们不懂得谦让)

    4.教师小结:

    两只小羊都想自己先过桥,谁也不谦让谁,结果都掉到河里去了。

    5.请学生谈谈看了小羊过桥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课题:六、好儿童讲谦让

    二、学文明理

    1.教师提问:

    谁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如果学生没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播放录音故事。)

    2.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补充。

    3.出示课文P27的插图。

    4.教师提问:

    (1)当哥哥让孔融拿梨时,他是怎么做的?

    板书:不抢先能让人

    (2)他为什么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板书:懂得讲谦让

    5.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弟弟,哥哥、弟弟会怎么想?孔融的爸爸妈妈又会怎样想?

    6.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7.分组汇报。

    8.教师小结:

    孔融四岁就懂得讲谦让,爸爸、妈妈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哥哥、弟弟跟他的关系更加亲密。(板书:关系亲密)而且,讲谦让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板书:美德)所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

    9.教师提问:

    听完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懂得什么叫谦让了吗?

    板书:好处方便

    10.教师小结:

    在好处、方便面前能够做到不抢先、能让人,就是讲谦让的表现。

    11.再次演示两只小羊过桥的课件:

    (1)教师提问:

    同学们想一想,两只小羊怎样做就可以安全的过河了?

    (2)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小羊互相谦让安全过河的情景。

    (3)教师鼓励学生:

    在你们的帮助下,两只小羊顺利的过河了,你们也是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三、联系实际

    1.请学生讨论:

    (1)讨论题:

    在学校里,同学之间互相谦让,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教师小结:

    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大家就像一家人,学习、活动时都会觉得很愉快。

    板书:亲如一家非常愉快

    2.请学生演一演: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1)出示三张插图。

    内容:栏目三说一说中的插图。

    (2)教师描述插图中的情境:

    情境一:

    下课了,小明和小强同时来到饮水桶前,都想喝水。

    情境二:

    丽丽和小军一起打球,打了一会儿,小刚来了也想打球。

    情境三:

    春游结束了,同学纷纷登上回学校的汽车,最后上来了两位同学,可是,车上只剩下一个座位了。

    (3)学生讨论后,进行表演。

    (4)同学、教师共同评价,对于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3.请学生夸一夸

    (1)同学中谁能谦让?请你夸夸他,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2)师生共同夸奖平时能做到讲谦让的同学。

    (3)请得到夸奖的同学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4)教师奖励每位讲谦让的同学一朵谦让花。

    4.请学生想一想

    在日常生活中,学校生活中,家庭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讲谦让?

    5.学生思考后回答。

    6.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补充或表扬。

    JK251.com延伸阅读

    思品教案心系家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爱祖国就要爱家乡。

    2.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人物事迹。

    情感:

    1.感受家乡的可亲可爱。

    2.敬佩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立志建设家乡。

    行为:

    为建设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栏目一“想一想”是说,身为“游子”,才会倍感故乡的亲切。本课用一首怀念家乡的古诗作为教学导入,自然地切入本课的主题。

    栏目二“想一想”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使学生体会陈家庚的爱国之情。

    栏目三“议一议”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思想认识,设计了四个小问题。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论她贫瘠或者富饶,我们都应该爱她,爱家乡就是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栏目四“说一说”是一道导行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为家乡做贡献,使学生懂得为家乡做事不在做多,贵在参与。

    本课课文讲述了陈嘉庚先生热爱家乡、为家乡捐资办学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懂得要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

    教法建议

    1.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热爱家乡的音像资料,用生动的音像资料感染学生。

    2.关于陈嘉庚的事例十分感人,课前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或通过网络查找一些陈先生捐资办学的资料,课上可以以汇报交流的方式了解陈嘉庚先生的事例,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学设计示例

    十一心系家乡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爱祖国就要爱家乡。

    2.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人物事迹。

    情感:

    1.感受家乡的可亲可爱。

    2.敬佩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立志建设家乡。

    行为:

    为建设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

    本课着重介绍为建设家乡做贡献的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学生向为建设家乡做贡献的人物学习,立志建设家乡。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读过《静夜思》这首诗吧?(师生共同吟诵《静夜思》)

    2.教师提问:

    (1)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感情?

    (2)你的家乡在哪里?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3)你们关心自己的家乡吗?为什么?

    3.小结:同学们都关心自己的家乡,因为我们是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粮长大的,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如果我们的家乡美丽富饶,我们会引以为自豪的。如果我们的家乡还不太发达,甚至贫穷落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4.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发表意见。

    二、初步明理

    1.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陈嘉庚先生捐资办学的事迹。请同学们说说陈嘉庚先生生前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乡的。

    2.学生分组汇报自己调查的结果。(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文及有关资料,介绍陈嘉庚先生为家乡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资料。)

    3.提问:

    (1)对陈嘉庚先生报效家乡、兴办教育的这种做法,你是怎么看的?(此问题同想一想栏目的内容。)

    (2)当办学经费发生困难时,有人劝他停办学校,他是怎样表示的?这说明了什么?

    4.小结:

    陈嘉庚先生把家乡的建设看得比自己事业的发展还重要。

    5.师:根据统计,陈嘉庚先生一生为家乡捐资大约有一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可是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朴。

    提问:

    (1)为什么陈嘉庚先生对家乡如此大方,可对自己却这么小气?

    (2)他为家乡所做的一切说明了什么?

    6.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

    7.小结:正像陈先生说的那样久居南洋,心怀祖国;希图报效,已非一日。陈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陈嘉庚先生深深地爱着我们伟大的祖国,爱着自己的家乡。他把自己的命运与家乡、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家乡的繁荣富强,就是他的快乐与幸福。他把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当作他一生的信念,为建设家乡倾注了自己毕生的心血。毛泽东主席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强化观点

    1.教师提问:

    在你们课前调查陈嘉庚先生的事迹时,有没有查到像陈嘉庚先生这样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人的事例?

    2.学生介绍自己课前找到的为家乡做贡献人的事例。

    3.教师提问:

    在阅读这些热爱家乡的人物的事例时,你们有什么感想?

    4.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5.小结:

    这些人用不同的方式为自己的家乡做着自己的贡献,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热爱家乡的心。

    板书:十二心系家乡

    6.教师提问: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可以为建设家乡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此问题同说一说栏目的内容。)

    7.学生小组讨论。

    8.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关心、了解家乡状况立志建设家乡……

    9.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养育我们成长的地方。我们小学生要向陈嘉庚先生学习,热爱家乡,心系家乡,从小立志建设好家乡。板书:爱家乡

    10.课件演示下载(内容:课后练习议一议)

    11.学生分组自选题目进行讨论,汇报时可以用辩论的形式。

    12.小结:

    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不论她贫瘠还是富饶,我们都应该爱她,爱家乡就是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板书:爱祖国

    五、总结全课

    师:同学们,爱家乡就要心系家乡,关心、了解家乡的状况,立志建设家乡,并付诸行动,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关于自己家乡方面的资料,我们搞一次以我爱家乡的主题交流展示活动。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家乡的情况,并为家乡的建设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写一篇赞美家乡的作文,然后在班上朗读。看一看谁写得最好。

    思品教案静悄悄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不打扰别人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2.懂得打扰别人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知道不打扰别人才能与别人共同生活。

    情感:

    厌恶打扰别人的行为,自己愿意不打扰别人。

    行为:

    1.在别人工作、学习和休息时,说话、动作要轻,尽量不影响人家。

    2.不得已要打扰别人时,能说明情况或道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段“文明礼貌”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当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一些原本稳定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规范也因此受到冲击。因此,一些做人与融入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的教育应该加强,使我们下一代的品德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健康培养。“不打扰别人”是对他人的尊重,是一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待人处世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文明习惯,是大家都应该遵循的。

    小学生每天都参与社会生活,在各种场合与他人交往。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对他人的态度。教育他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别人工作、学习、休息、娱乐的时候,不去打扰别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与别人共同生活的态度,为他们长大以后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奠定基础。

    教法建议:

    1.教学应注意情感的激发。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方面,不打扰他人是一种尊重他人的美好感情,它的价值在于由于自己没有打扰别人,而使他人安心工作、学习、休息和娱乐,创造出成果,这既体现自身的文明,也支持了他人对社会做奉献,教学中要渗透这一价值观的教育,以激发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感。此外,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很重要,避免“心灵封闭”现象的产生,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

    2.教学应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从一个基点出发,多方位、多层面展开思维。例如:教学课文中的儿歌以后,可以提问:除了儿歌所举例子之外,我们还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或独自沉思、或同学交流,结合实际举出事例。

    教学设计示例

    五静悄悄别打扰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不打扰别人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2.懂得打扰别人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知道不打扰别人才能与别人共同生活。

    情感:

    厌恶打扰别人的行为,自己愿意不打扰别人。

    行为:

    1.在别人工作、学习和休息时,说话、动作要轻,尽量不影响人家。

    2.不得已要打扰别人时,能说明情况或道歉。

    教学重点:

    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

    思考:当你做作业或睡觉的时候,如果有人打扰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为什么?

    二、学习课文,启发明理。(使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

    1.小组交流:

    (1)当同学做作业时,男同学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悄悄地走路?

    板书:不打扰别人的学习

    (2)当别人学习时,为什么不能打扰?

    2.小结:

    别人学习时,需要安静的环境才能动脑思考。所以不能打扰别人的学习,这是关心他人的表现。

    过渡导语:

    当别人工作时,女同学是怎么做的呢?

    3.小组交流:

    (1)当邻居叔叔工作时,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女同学是怎么做的?

    (2)女同学为什么要劝阻这两位小朋友别打扰叔叔工作?

    板书:工作

    (3)如果女同学不劝阻这两位小朋友,会怎样?女同学为什么能做到不打扰别人的工作?

    板书:心中有他人

    4.小结:

    只有心中想着别人,才会自觉做到不打扰别人的工作。

    5.小组交流:

    同学来找女同学,女同学是怎么做的?她为什么让同学说话轻点?

    板书:休息

    当别人休息时,为什么说话要轻点?

    6.小结:

    不打扰别人休息,是体贴别人的表现,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7.全班交流:

    (1)当别人学习、工作、休息时,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到不打扰别人?不打扰别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板书:尊重别人的表现。

    (2)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不打扰别人的例子吗?

    8.总结:

    关心别人、想着别人、体贴别人,才能不打扰别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三、老师带领学生读课文

    出投影:“说一说”中的内容。

    1.提问:

    为了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休息,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为什么不得已要打扰别人时应道歉?

    2.小结:

    当别人工作、学习、休息时,说话声音要低;走路脚步要轻;听收音、看电视音量要小;不得已打扰别人时要道歉。

    过渡导语:

    下面请同学听故事,想一想,故事里的人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听一听(“听一听”中的内容)

    (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不打扰别人能赢得大家的喜爱,受人欢迎。)

    放音频《新四军不惊动老乡》

    1.小组交流:

    一天夜里,下着大雨,新四军在哪儿宿营?老乡发现新四军睡在屋檐下、过道里以后,是怎么做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小结:

    新四军关心人民,爱人民,为了不打扰乡亲们休息,宿营在过道里,乡亲们深受感动。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人爱。下面再来看看几位小同学的表现。

    五、看一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打扰别人的含义)

    出投影(“看一看”中的内容)。

    1.同桌互相说说:

    图中的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2.小结:

    图1、图2中的这四位小朋友做得不对,他们打扰别人看书、学习。图3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他在不得已打扰别人时道歉了。

    六、全课总结:

    1.提问:

    在别人工作、学习、休息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的学习、工作、休息?不打扰别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2.总结:

    当别人学习、工作、休息时,我们不要打扰,不得以要打扰别人时,要说明情况或道歉,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行为。

    板书设计:

    五静悄悄别打扰

    思品教案按时上学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要按时上学。

    2.知道有事有病要请假。

    3.懂得按时上学是遵守学校常规的表现。

    情感:

    以按时上学为荣,愿意按时上学。

    行为:

    1.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上学路上不贪玩,按时上学。

    2.不随便缺课,有事有病请假。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纪律”德目中,教学内容部分“遵守学校一日生活常规”设置的。

    “按时上学”对于刚小学的孩子来说,不容易做到。上学的头几天,他们的上学兴趣高,能按时起床,按时上学。过几天以后,新鲜劲儿就过去了,有的小学生早晨就不肯起床了,有的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贪玩,再加上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时间观念还不强,就会影响按时上学。因此,对刚迈入小学的孩子进行按时上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应使学生知道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上学路上不贪玩才能做到按时上学,还要使学生懂得上课迟到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还耽误老师讲课、耽误同学学习,这是不遵守纪律的表现。

    教法建议:

    1.注意联系学生实际。本课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他们虽然刚上学一个月左右,但是已经接触到了要“按时上学”这一要求,并对此已有了自身体验,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体验,去感知、领悟道理,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主动地自己去领悟道理。

    还应该注意了解学生实际,分析上学迟到和缺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会运用观点,在实际生活中,无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都知道应该怎样做到按时上学。

    2.注意对学生中能够按时上学,特别是对能克服困难按时上学的同学进行表扬,要突出按时上学遵守学校纪律的光荣感,同时也给大家树立身边的学习的榜样。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大家都按要求去做。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要按时上学。

    2.知道有事有病要请假。

    3.懂得按时上学是遵守学校常规的表现。

    情感:

    以按时上学为荣,愿意按时上学。

    行为:

    1.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上学路上不贪玩,按时上学。

    2.不随便缺课,有事有病请假。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按时上学。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小学生为什么要做到按时上学。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初步知道小学生应该按时上学的道理)

    1.思考:开学以来,自己能做到天天按时上学吗?

    2.小组交流:开学已经快一个月了,你做到了天天按时上学吗?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全班交流。

    4.小结:开学还不到一个月,大多数同学已经做到了按时上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板书:按时上学

    过渡语:那怎样才能做到按时上学呢?下面请李小芳告诉你。

    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按时上学。)

    出示图一

    1.小组交流。

    这是什么时候?李小芳在干什么?

    观察李小芳的表情怎样?你知道她为什么精神很好吗?

    (因为昨天晚上她按时睡觉了。)

    板书:按时睡觉

    2.全班讨论:

    为什么要做到按时起床,头天晚上按时睡觉呢?

    3.小结:

    只有按时睡觉,第二天才能按时起床,精神好。

    板书:按时起床

    4.思考:

    李小芳为什么要按时起床?

    5.小结:

    只有按时起床,才能按时上学。

    过渡语:李小芳起床后,精神非常好,做好上学前的各项准备后,就背起书包上学去了,那按时起床,按时出家门后就一定能按时到校上学吗?下面让咱们继续看,在上学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图二

    1.全班交流。

    在上学的路上,李小芳遇到了同学刘小刚,刘小刚在干什么呢?

    李小芳对刘小刚说了些什么?

    板书:上学路上不贪玩

    2.小结:

    要想做到按时上学,只有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还不够,还要在上学路上不贪玩。

    过渡语:刘小刚听李小芳的话了吗?他后来又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图三

    1.同桌互相说说: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结:

    李小芳和刘小刚,还有班里的许多同学都没有迟到,老师在按时上学的光荣榜上为按时到校的同学画上了√。

    板书:按时上学

    3.小组交流:

    观察李小芳和刘小刚的表情怎样?他俩会怎么想?

    4.小结:

    只有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上学路上不贪玩,才能做到按时上学。按时上学是遵守学校一日生活常规的表现,这样做很光荣。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雷锋吗?他小时候就是一个按时上学的好孩子,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吧!

    三、听一听

    看图:

    放音频《雷锋按时上学》

    1.全班交流。

    雷锋是怎么做到按时上学的?你想向雷锋学什么?

    2.小结:我们应该向雷锋学习,克服困难,坚持按时上学。

    过渡语:按时上学是光荣的,我们都应该做到。下面老师请你们当小裁判,看看、比比,小明和小红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四、比一比(使学生进一步知道,按时睡觉,才能按时起床,按时上学。)

    出示投影片。

    1.让学生当小裁判,判断谁对谁错,并说出理由。

    2.讨论:怎样帮助小红做到按时上学,不迟到?

    3.小结:小学生应该做到:晚上8:30上床睡觉,早上6:30起床,上学路上不贪玩,这样才能做到按时上学,不迟到。按时上学是遵守学校纪律的表现,也是遵守时间的表现。

    五、看一看(使学生知道遇到天气不好时,也要坚持按时上学。)

    有个同学叫东东,他每天都按时上学,从不迟到。这天早晨,他按时起床后,做好了上学的准备工作,背起书包就要去上学,可是推开门一看,呀!……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1)

    1.小组交流:你知道此时他是怎么想的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

    2.小结:遇到刮风、下雨、下雪,天气不好时,大家也要克服困难坚持去上学,这样才能完成好学习任务。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2)

    1.讨论:当生病时,不能去上学了,应该怎样做呢?为什么要这样做?

    2.小结:如果有病、有事,不能到校上学时,一定要请假。可以让家长写假条,让同学带给老师,也可以打电话通知老师,这也小学生应当遵守的学校纪律。

    六、儿歌总结、激发情感

    学儿歌。

    公鸡喔喔叫,

    我们起得早,

    路上不贪玩,

    上学不迟到,

    雨点沙沙下,

    风儿呼呼叫,

    背上小书包,

    坚持上学校。

    学生边说儿歌边表演。

    教师:按时上学是小学生必须要做到的,这是遵守学校纪律的表现,也是一个人遵守时间的表现。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坚持做到按时上学。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召开主题活动“我是这样做到按时上学的”。

    (1)请同学夸夸班中能按时上学的好同学。

    (2)请以上这些同学介绍经验。

    (3)演小品“按时上学”(事前准备好的)

    (4)同学谈感受。

    (5)自己定“按时上学”的小计划,每周一评。

    访一访

    问问学校里的大同学,请他们谈谈自己是怎么坚持做到按时上学的。

    思品教案爷爷奶奶好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爷爷奶奶是长辈,应当敬爱他们。

    情感:

    爱爷爷奶奶,愿意让爷爷奶奶高兴。

    行为:

    对爷爷奶奶有礼貌,会问候,有好吃的先请他们吃,做让爷爷奶奶高兴的事。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第一课组成一个单元,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孝亲敬长”德目的有关要求设置的。孝亲敬长的教育属热爱人民的教育范畴。本课着重向学生进行尊敬老人的教育。

    尊敬老人、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讲了千秋万代的老话题。对老人的尊敬与爱戴,应在全社会大力提倡,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在今天的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成了家里的掌上明珠。有些小学生在家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锦衣玉食生活,被百般照顾疼爱。有些孩子不孝亲,不尊老,过多地享受到老人对自己的疼爱和照顾,依赖心理较强。他们在老人面前只知索取,撒娇、任性,支使老人为自己干事情,有时还嫌老人动作迟缓。爱唠叨人,等等,给老人造成难以言说的痛苦。因此,设置此课也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课文以图按辈分出示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照片来导入新课,目的是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家中的老人关心、疼爱自己的事情,并通过“说一说”,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激起敬爱老人之情。让学生带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我们很亲,是自己的亲人的美好情感开始本课的学习。

    课文以连环图配文的形式,讲小宝在家尊敬老人的故事。五幅图从不同的侧面讲小学生在家里应当怎样尊敬老人,每幅图说明一个要点,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是具体的行为指导。

    为了形成鲜明对比,课文在“看一看”栏目中,以四幅图出示学生对家中老人不尊敬的几种行为,启发学生心理换位,分析这样做时老人会怎样想,最后得出只有说话、做事都要替老人着想才是对的,并明确了应该怎样去做。

    教法建议

    1、在讲解本课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在家里爷爷奶奶为自己做过什么?自己又为爷爷奶奶做过哪些事?

    2、对于学生在家的具体做法,教师给予正确地指导。

    3、尊敬老人的社会意义本课没有涉及,但教学中可以适当渗透。例如,老人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都做出过贡献,为养育子女和晚辈付出过许多心血,等等。可以结合具体事例启发学生体会老人一生的辛苦,激发他们尊敬老人的情感。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课爷爷奶奶好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爷爷奶奶是长辈,应当敬爱他们。

    情感:

    爱爷爷奶奶,愿意让爷爷奶奶高兴。

    行为:

    对爷爷奶奶有礼貌,会问候,有好吃的先请他们吃,做让爷爷奶奶高兴的事。

    教学重点:知道爷爷奶奶是长辈,应当敬爱他们。

    教学难点:爱爷爷奶奶,愿意让爷爷奶奶高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展示上堂课填写的表格

    填表

    家庭成员名称(与你关系)

    家庭成员姓名

    年龄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25910.html

    【思品教案好儿童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天气逐渐炎热,防溺水安全教育又成为学校安全教...

    [参考]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小学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