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2-03-31

    【www.jk251.com -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解方程】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小编为你推荐《小学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希望您喜欢。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

    教学《解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我一开始就有些担心学生不容易学好。因为方程的思维方式和原来的解决问题思考方式完全不同,而学生已经习惯了那样的思考模式,恐怕很难接受新的方法,即使这种方法的思维含量更少,完全不用拐弯抹角地思考,不用逆向思维。学生对于新的东西,总是因为不熟悉而否定它的简便好用,因为对他来说用起来不熟练就是不方便的。其次是解方程、验算、用方程解决问题等都需要固定的格式,学生要花时间适应这种格式记住这种格式,并熟练地应用也是一大难点。

    在五(2)班上时,我是按照书上的杯子和水的重量这个例子展开教学。关键是抓住数量关系,按以前的方法,总重量-杯子的重量=水的重量。这里的水用x表示,部分学生在列方程时习惯把未知数放到得数的位置,其中有两种情况:x=250-100,250-100=x。然后我说明,列方程解决问题就是把实际情况最直接地表示出来,比如天平左边是杯子和水,就写100+x,右边是砝码250克,左右平衡,用等号连接,列成的方程就是100+x=250。

    接着教学怎么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我让学生自己来求x等于多少,学生都能解决。书上介绍的方法是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但是学生的方法都是根据加法算式中各数的关系来求的:x=250-100,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即使有些学生说不清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我也能看得出来是用这种方法。我怀疑书上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合适,但是这种方法到底要不要学生掌握呢?我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再从天平的原理出发介绍了书上的方法,然后问学生:你们喜欢哪种方法?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肯定了自己的方法。因此,我说,那我们就用自己用得好的方法来求方程中的未知数。同时,介绍了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认识了概念后,要及时加以巩固。我出了两道题帮助学生巩固概念。一是书上第57页的做一做:x=3是方程5x=15的解吗?x=2呢?本题意在加深学生对方程的解的理解,必须是正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数。同时渗透方程的验算。

    二是让学生来解方程。学生很快能算出来,我告诉学生解方程的写法跟我们以前的计算写法不同,它有特定的格式,我一边讲解格式一边板书。要求学生读一读解方程的过程,看是否理解,再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过程。然后重新写了一道加以巩固。

    接下来的难点是验算。我先讲解怎么验算,再请学生来说验算过程,然后把验算过程也按照特定格式写下来。

    学生作业反馈时,有几个问题:一、用方程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很多都用老方法;二、解方程的格式写法容易出错;三、方程的解的验算过程不是很理解,经常出错。

    作业讲评时我们一起纠正了错误,概括了错误类型,要求学生避免这些错误,然而一些学生依然在重复原来的错误。这是数学教学中常有的现象,有些题目第一次用了错误的方法,往往纠正很多次还是习惯用错误的方法。

    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也有几点想法:一、用方程来表示数量关系学生出现困难,是通过我的帮助列出方程,我并没有及时让学生巩固方法;二、解方程、验算的过程和格式的教学以我的讲解为主,而那时我没有想办法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学生练习时丢三落四较多。三、我的讲解过多,学生自己的思考过少,类似于灌输,学生学习较被动,到最后模仿解法和格式为主,却没有理解为什么这样写,因此学生有时正确,有时出错,没有掌握好。四、这个教学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来说,难点较多,而我并没有为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减负思考,一股脑地把所有新的东西都倒给学生,造成学生超负荷。

    一个问题: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方法要不要学生掌握?通过查看资料,我知道了这种方法是和初中解方程学习接轨的,是新教材所做的一个改变。然而,在学生的学习中,都用这种方法解决的话,有些方程不太容易解,因此,我在后面的课中要求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但不要求一定要用这种方法解方程。

    第二次教学

    在五(1)班上时,我采取了分散难点,各个突破的方法。教学过程是这样的:一、解决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这个难点,作为复习引入。学生经历了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二、求出所列方程中的未知数,明确根据什么来求,没有要求学生写,只要求学生说,这样的练习在以往用图形等符号来表示未知数时曾求过多次。然后告诉学生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学生的理解没出现困难。三、解方程格式的教学。我首先对学生说,同学们都会解方程了,但是解方程的写法有特定的格式,和以前的计算完全不同,你们知道吗?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集中注意力。再教给学生正确的写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地方,要注意的地方,强调注意点后再让学生自己来解其余的方程,学生完成得非常好。四、解方程验算教学。吸取了上节课的教训,我让学生先自己来说说怎么检验自己的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学生通过把未知数的值代入计算得到正确的得数而肯定自己所求的方程的解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用一定的句式来说。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思考怎么验算和表达上面,而说的时候还有老师和同学帮助。就降低了学生对验算格式不熟悉带来的难点。学生会说了以后再教学生写的格式,这时出错的就只有个别学生了,而且是格式不熟悉的问题,不是不会验算的原因。

    时间不够,其他的练习不能多做。我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强调了注意点。布置学生做第59页做一做。作业反馈结果非常不错,只有个别后进生有些小错误。稍加指导学生就学会了。这次的教学总的感觉是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而有条理,没有出现以前学习新的概念和方法时的接受困难的尴尬情况。

    两次教学,由于对材料的处理不同,呈现方式不同,特别是对重难点采取的措施不同,使学生学习情绪和效果都不同。

    Jk251.coM编辑推荐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

    方程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未知数参与进式子,利用顺向思维,降低思考的难度。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简易方程。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与初中知识的接轨,新教材对简易方程的解法进行了一次改革,将旧教材利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解方程,改为让学生根据天平的原理来学习方程解法,也就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举个例子:

    旧教材:

    x+48=127

    x=127-48

    依据运算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新教材:

    x+48=127

    x+48-48=127-48

    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同旧教材的方法相比,现行教材中的这种解法,学生更容易接受,他们不必再去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这些关系式了,只需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想办法让方程左边只剩下X就行。学生很快就将这种解法运用自如,毫不费力。

    可是,当学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却出现了状况。

    新教材在改革方程解法的同时,有一个相应的调整,那就是它把形如a-x=b和ax=b的方程回避掉了。因为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a-x=b、ax=b,方程变形的过程及算理解释比较麻烦。然而,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以上两种类型的方程。如:一本书有65页,王红看了一部分后,还剩27页。王红已经看了多少页?学生很自然就列出65x=27这样的方程。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细读教参,发现编者的思路是,当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时,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改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这样的处理方法倒是可以继续回避上述的两种特殊方程,可是,新的矛盾又出现了。

    我们知道,方程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未知数参与进式子,利用顺向思维,降低思考的难度。这是方程方法的优越性。然而,在刻意回避a-x=b或ax=b这样的方程时,往往会出现和方程思想的基本理念相违背的现象。

    如6枝钢笔比4枝铅笔贵12元。钢笔每枝3元,铅笔每枝多少元?

    合理的做法应是设铅笔每枝X元,从顺向思考,列出方程为63-4X=12。然而,按新教材的编排,学生无法解这样的方程,只能转列成4X+12=63。再如:一共有128人平均分成Х组,每组8人,学生们都不假思索地列出了128X=8,等到解方程时才发现利用天平的原理没法继续,只好改列成8X=128。

    如此一来,学生怎么能充分体会方程顺向思维的优越性?

    如果说用旧教材的思路解方程对初中学习有负迁移,需要改革,现在改成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同样出现问题,如何是好?

    我只能把新旧教材两种方法进行互补,告诉学生,遇到这类方程时,一种解决的办法是按减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另一种方法就是先按等式的性质,把方程的左右边都加或乘一个x,然后把方程的左右两边交换一下位置,再按照a-x=b及ax=b的方法进行解答。

    经典初中教案“解方程”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目标

    1:出示洪泽湖的图片——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

    2、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

    3、提出学习目标: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你还想知道什么?

    (1)根据已知条件,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根据具体找出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正确解方程。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洁提出目标让学生明白知识点。】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

    1、学生独立解决例3、例4,小组内个人展示。

    小组内展示内容主要有例3、例4:

    (1)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

    (2)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

    2、全班展示

    (1)第一种,学生根据的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这一数量关系(由于左右相等,也称等量关系)所得到的:x+0.64=14.14

    引导质疑:还有不同的方法列方程解吗?(以此引出第二、第三种方法:14.14﹣x=0.64与14.14﹣0.64=x)

    学生:第二种,可以肯定学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方程不容易解,为什么呢?因为x是被减去的。

    学生:第三种,可让学生让算术解法与之作比较,让其发现,大同小异,因此,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

    师: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将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展示例4,其他学生自由提出疑问,教师辅导解释。

    【设计意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拓展延伸

    1:p61页“做一做”的题目

    2: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6、8、9题。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及时有效地巩固知识】。

    经典范文:5.2解方程(1)


    学习目标1、熟悉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过程。2、通过具体例子,归纳移项法则。3、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过程◆前置准备解方程3x-2=7(除了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你有其它的解法吗?)◆自主学习:1.下列方程移项正确的是()a.2x+1=3x移项,得2x=3x=-1b.4x-2=-5移项,得4x=5-2c.-0.5-3x=0.25x移项,得-0.25x-3x=0.5d.x=1.5x-7移项,得x-1.5x=72.解下列方程:(1)3x=2x-1(2)5x-1=2x◆合作交流请同学们先自主学习例1和例2,然后与同伴交流你的学习方法。◆归纳总结:请同学们合作讨论解方程步骤、思想方法。◆例题解析1.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2x+1)/3与(5x-1)/6+1的值相等?2.已知a:b:c=2:3:4,a+b+c=27,求代数式a-2b-2c的值。◆当堂训练1.用移项法则解下列方程:(1)2x-2=3x+3(2)(3x-1)/5=1-(x+2)/2学习笔记:1.我掌握的知识2.我不明白的问题课下训练:1.已知某数的1/3等于这个数减去4,那么这个数是()a.4b.2c.6d.82.当x=时,代数式3x-2与4x-5的值互为相反数。3.若-2x3m-1-6=0是x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则(-1.5m)=。4.习题5.3第1题。(1)(2)(3)(4)中考真题(,眉山)小李在解方程5a-x=13时,误将-x看作+x,得出的解为x=-2,则原方程的解是()。x=a.x=-3b.x=0c.x=2d.x=1

    小学数学“交换律”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交换律教学反思

    注重亲历性落实主体性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整个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质疑、猜想、例证、观察、交流、归纳,亲历了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1.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化。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在交换律这节课教学中,我在目标领域中设置了过程性目标,不仅和学生研究了交换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数学问题的产生、碰到问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问题。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情并提出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激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观察、分析,主动获得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体验了成功的情感。

    2.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

    新课标里曾指出,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开展教学活动。这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在操作层面上指出了方向。交换律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找准教学的起点。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正确估计是设计适合每个学生自立学习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点,它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程度。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并能运用交换加数(因数)的位置来验算加法(乘法),所以这节课教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并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和总结怎样获得规律的方法上,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实质是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这种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到处存在。本节课首先引导学生用辨证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然后采撷生活数学的实例:同桌两位同学交换位置,结果不变。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3)改进材料的呈现方式。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补充和调整。本节课在教学材料的处理时,改变了把课本当作圣经的现象,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与组织,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创新和实践的学习环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当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相关的有效信息时,不可能像教材编排的有先后顺序之分,而是同时反映,充分做到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方程的意义教学与反思优秀模板


    师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a=2b(板)。

    师: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师: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

    师: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生:平衡

    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课件)

    应用,进一步验证。展示数学书p55页第2幅图的场景,1个花盆和几个花瓶同样重呢?该怎么办?两边同时减少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

    生:(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

    (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师:我们可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

    生:(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反思:本节课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天平到抽象的方程,是学生认识上的一大飞越,要让学生达到由具体到抽象的真正理解,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变为渗透思想,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本节课巧妙地把天平与方程中“相等”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调整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对方程的意义有了较好的理解。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的心态,有一个敢干质疑的精神。在本环节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解决的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时又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深化了新知,在交流中提高了准确表达能力,这样不仅使课堂有了活气,学生放得开,学得活,而且从思想上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台阶,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分解.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梯形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三年级上册中,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单元让学生直观认识四边形,其中也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生已经能够从具...

    2022年中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抓好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想:新的一年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以及新的机遇,它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