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精华】《颐和园》课文教案汇总830字
  • 【精华】《颐和园》课文教案汇总830字

    发表时间:2022-03-30

    【www.jk251.com - 颐和园语文课件】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精华】《颐和园》课文教案汇总830字,供大家参考。

    《颐和园》课文教案(篇一)

    颐和园 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常保小学 马艳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隐隐约约、堤岸、雕刻、姿态不一”等词语。

    2、重点学习昆明湖的片段,初步学习课文写景文章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了解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句段。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

    2、通过关键字词,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颐和园风光片3分钟;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时间】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片子里播放的是哪里的风光吗?板书:颐和园

    师:是的,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就是----颐和园;她,闻名世界,享誉中外,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她就是---颐和园。(学生有感情读题,注意“颐”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人们心目中,颐和园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颐和园,去领略皇家园林的魅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87页,自学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

    2、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3、反馈。

    (1)认读生字新词。

    大殿 长廊 堤岸 雕刻 画舫 横槛 栽满 葱郁 掩映

    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2)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课件:这是一个 的颐和园。)学生选择积累的词汇。

    (3)过渡:课文也有两个

    句子很概括地写了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划下来。

    (4)反馈交流。

    随生回答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齐读句子。

    ①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②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5)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导游带你们游览了哪几处景点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6)同学们怎么这么快就发现了呢?

    A自由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用“”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B师:这些句子能否交换位置?为什么?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理清叙述顺序。(板书:按游览的顺序)

    (7)用上表示方位的词语,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发现了什么?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生总结:“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的写法;过渡句的连接。)

    三、品读4、5自然段,感受昆明湖的美丽

    1、在课文中作者用的笔墨最多,写得最详细的是关于哪一部分的内容呢?直接出示第5自然段,师说:颐和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先来领略昆明湖的美。

    2、生自由读课文,思考:看看昆明湖的哪些景物最吸引你。

    3、预设:

    (1)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有长长的堤岸,有数不清的垂柳,这使你联想到什么诗句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A、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此时,我们就站在昆明湖畔,范读句子,你好象看到什么?

    B、是啊,站在湖畔,印入我们眼帘的是满目的葱绿,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让我们也美美地来读读,齐读。(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3)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A、生找到句子,出示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

    B、给“姿态不一”找个近义词。(形态万千、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

    C、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张狮子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狮子图片,引导学生朗读)。

    D、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也来写一写你想象中的姿态不一的小狮子吧!——拿出练习纸,学生动笔写句子——反馈。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 好像 ;有的,好像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E、这些栩栩如生、姿态万千的狮子,真是巧夺天功啊,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个句子——齐读本句。

    4、出示第四自然段:

    师:在第4自然段中,也有描写昆明湖的句子,你们发现什么了吗?生找。

    (1)出示句子——生自由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2)你读出了什么?理解“滑”与“划”,哪一个更好更合适。

    预设学生多种答案。联系生活实际。

    (3)指导朗读(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

    5、师:同样是写昆明湖,作者为什么不把这段文字放在第5自然段呢?

    (一是站在万寿山上看到的,一个是站在昆明湖畔看到的,由远到近的顺序)

    师小结写法:由此可见,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也各不相同。

    四、小结余韵,再赏颐和园。

    师:“碧水 画舫 游船;绿岛 石桥 狮栏”多么美的画卷呀!(配乐朗读昆明湖的片段。)这节课我们徜徉在昆明湖畔,尽情领略了昆明湖的美,颐和园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游览。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

    教学反思:

    根据课文特点,本课较为恰当地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学生如同置身其中.教学步骤的安排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整体感知到颐和园的大与美,从课文找出直接写颐和园特点的段落进行教学,理清文章结构,再通过文中的过渡句,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教学中穿插生字教学与朗读指导,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学习生字,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读中激发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与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去朗读、背诵、复述,将语言自然内化,达到对语言文字的切实积累,不失语文教学之本色。

    但在教学中亦有不少不足之处,如师在设计的一个问题:课文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颐和园又大又美的?学生在文中找了很多地方反映出颐和园的大与美的句子,而师的用意是想让学生找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总写颐和园的大与美的句子,由于教师表述问题不够明确,所以指引学生的过程花费的时间较多,对整堂课的教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又如在指导学生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的教学上,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个知识点,而教师却放得太开,先让学生理清什么顺序,再说通过哪些词知道。虽然只是一个教学顺序的改变,却没有了先扶后放的过程,所以学生对此都较茫然。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问题的表述必须明确,切不可因为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放得太开,导致阅读知识的把握不够扎实,费时又少效!

    《颐和园》课文教案(篇二)

    【课前预备】

    我说头,你就说头的动作,比如摇摇头等。

    【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咱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游记,这可是第一篇游记《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对颐和园有什么印象?

    学生:美、大。

    师板书:

    美、大

    老师:对阿。

    师介绍颐和园:颐和园可出名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博物馆,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你们想看看吗?

    播放课件:火车和汽车的声音,最后定格在长廊的图片。

    学生听。

    2、老师:进了这颐和园的大门,你们想去哪儿呢?

    学生:长廊。

    老师:长廊在这儿呢,(把剪图贴在黑板上)看老师写。(指导书写)还想去哪?

    学生:我想去昆明湖。

    老师:那可是镶嵌在颐和园中的一块碧玉啊(画在黑板上,并引出湖心小岛帖在黑板上)还想去哪儿?

    学生:我很想去万寿山。

    老师:画到黑板上,还想去哪?

    学生:佛香阁(指导阁字的字形)。

    老师:你们看,这就是佛香阁,拿出剪图图片贴到黑板上,并板书,你还想去哪里?

    学生:排云殿。

    老师板书:

    排云殿

    指导殿字的书写。

    三、精读课文

    1、这么大这么的公园,可要看书了,那就快找我们最好的导游书吧,打开课文,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

    老师:谁来说说看?你来。

    学生:读作者游览路线的四句话。

    老师:他画了四句话,你们同意吗?

    学生:同意。

    老师: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句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

    2、老师:你们看,这是颐和园的大门,帖到黑板上,我们来画一下作者的游览路线,你们说,我画。

    学生:说游览顺序。

    3、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游览路线。同学们通过真正读书,找到了作者的游览路线,现在,我们快去跟作者又玩一番吧。

    ⑴ 长廊:

    老师:长廊这里藏着一个世界之最呢,默读课文,猜猜哪句话中有世界之最,猜到了还可以动笔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

    老师:我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我猜到了”“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廊”。

    老师:跟他一样的举手,有不一样的吗?

    学生:最有名,最多间/最多画的廊/廊两边开满了花,花最多的廊。

    老师:你们猜到了这么多世界之最,理由是什么呢?

    学生:我从“几千幅画……”体会到……

    老师:你能读出来吗?

    学生:读。

    老师:你又什么建议?

    学生:他应该读完整。

    老师:能读完整吗?

    学生:读。

    老师:有没有很美的感觉吗?再读一遍。

    学生:读。

    老师:读慢一点,指导读“多少幅画?几千幅,读出来。强调几千幅。还有没有同学想读这句话,你来。

    学生:读

    老师:我们全班再来读一下。再次指导:还不够多,多少幅?几千幅。

    学生:读。

    老师:还从哪里猜出来的?

    学生:读长廊的部分。

    老师:指导读,还有谁猜的不一样。

    学生:我想提个意见如果把长廊的数字读出来,就更长了。

    老师:介绍700多米长273间。还有谁想说。

    学生:长廊是世界上最长,分成间数最多的廊。

    老师:有没有猜不同的。

    学生:长廊两边都栽满花木,一种花没谢哪一种花又开了,一年四季都有。

    老师:你也来读一读吧。

    学生:指导朗读。

    老师:读到老师都闻到花香了。

    学生:齐读。

    ⑵ 老师:这世界之最到底是什么,想知道吗?

    学生:想。

    老师出示课件:

    数字之最,还有长廊的美景。

    学生:看课件。

    老师:美吗?咱们把第二自然段美美的读一遍,我读没画红线的地方,你们读画红线的句子。

    ⑶ 老师:还有更美的等着咱呢?走出长廊,就来到了。

    学生:佛香阁和排云殿。

    老师:自己朗读这两自然段。

    学生:朗读。

    老师:谁来读读描写佛香阁的句子。

    学生:读“抬头一看……”

    老师:读的真美啊,哪些词写出了佛香阁的美啊?

    学生:闪闪发光/耸立/八角宝塔形。

    老师:谁愿意把你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句子。

    老师:想把美读出来,老师指导朗读(抬头一看稍快一点……)。

    学生:再读。

    老师:进步了没有?

    学生:进步了。

    老师:谁还想读?你来。

    学生:读。

    老师:我们一起来感受吧,你想说什么?

    学生:刚才年有一个字读错了“八角”的角读成四声了。

    老师:谢谢你给老师提意见,老师刚才可能没有留意。

    学生:指导齐读。

    ⑷ 老师:指名读排云殿的句子,山上有什么风景呢?从山下登上万寿山,作者写佛香阁也很精彩,读第四自然段,便读边想想那美丽的画面。

    学生:读。

    老师:范读。边听边想象那美丽的画面,再大脑中用照相机拍下来(佛香阁那段)。

    师:出示画面,仔细看看,那张像你刚才拍下来的呢?

    老师:接下来我们要说照片,要想说的好还得要读课文,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读课文看看照片,看看照片读读课文,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我拍的是第二排第一个照片,我从这幅照片可以体会到游船画舫在昆明湖上慢慢地划过。

    老师:你是用课文上的词语说的,谁能加上自己的想象说一下。

    学生:我拍了第三幅照片,昆明湖绿的象一块碧玉,也象夜空的星星。

    老师:还有谁想说?很多人都想说,这样吧,同桌之间互相说,可以用课文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学生:同桌交流。

    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又能用文中的语言又能用自己的语言,说的真好,感谢作者写的这么好,看,这儿还有一学习伙伴吹来的小泡泡(没看清楚,好像是提示“用得好的词”)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写得好,写得美的词,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颐和园》课文教案(篇三)

    教学目的:

    一、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能按照课文所浏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浏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准备:

    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一、初社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本课14

    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三、练习按作者的浏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一、学会全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二、练习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拆合法:殿、昆、爽、葱、郁、堤、雕;形声字:阁、煌、廊、葱;数笔画:漆、朱;突出强调:殿、廊、葱、爽、漆。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

    2、解释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齐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学生中疑难问题,做到讲其所当讲。

    六、用不同方法给课文分段。

    1、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位置想念的自然段哪些联系比较紧密?(第3、4自然段的联系就很紧密。第3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仰望看到的景色;第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我们可以把第3、4自然段合并为一段。这种分段的方法叫自然段归并法。)

    (2)利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学生讲座后,教师归纳订正,其分段结果是:一(第1自然段);二(第3、4自然段);四(第6自然段);五(第6自然段)。

    2、按照作者的浏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2)看书上的插嵊或出示风光图片从感性上领略颐和园几处景观的美景。

    (3)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浏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

    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焉下来,就是昆明湖。

    写作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4)两种划分方法进行比较:自然段归并法适用于任何一篇课文,应用范围广,在理解了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运用自然段归并法比较费时费力;按窨不同位置分段,适用于游记,参观访问记,写活动的文章,应用范围较窄,但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七、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1、分段的方法步骤:

    (1)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确定分段依据。

    (2)细读每个1自然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课文有没有可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的标志。

    (3)精读全文,按照分段的依据,正确标出段落的起止。

    2、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顺序分段。

    (2)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3)按不同位置分段。

    (4)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分段。

    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

    顺承段式

    并列段式

    因果段式

    转折段式

    递进段式

    点面段式(先概括后具体的段式)

    3、分段标志:

    (1)以时间词语为分段标志。

    (2)以地点词语为分段标志。

    (3)以总起、总结的句段为分段标志。

    (4)以过渡句、段为分段标志。

    4、指导学生理解运用。

    八、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4、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

    教学要求:

    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这几处景观的景色特点;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会解答课后思考·练习题。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第2、4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一、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具体的。

    二、凭借课文内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想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玩,板书:颐和园。颐和园大家去过或听过吗?它可是一个皇家园林,里面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美不胜数,叫人赞不绝口。这样说你们一定不相信,那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到颐和园里一游吧。

    1、齐读课文,幻灯出示提问:

    (1)颐和园给大家一个什么样的总体印象?(课文第一句)

    (2)大家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解决第1、6自然段。

    3、学生回答幻灯出示的问题后板书。(红纸条出示:总体印象,呼应;黄粉笔写出美丽的大公园,细细去游赏)

    过渡引入课文:那我们就进去游赏一番吧,不过我应该给大家个游览路线吧,(红纸条出示:游览顺序)大家也来帮我提个建议吧。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中的游览顺序。

    二、明确作者的浏览顺序。

    纸条出示:长廊è万寿山è昆明湖

    过渡:有了个顺序,那我们就进颐和园的大门吧。

    三、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1、导:挂图出示长廊,大家看到了什么?那请第一组的同学告诉大家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引导好小组朗读第二段,不过,我这倒要请大家再思考讨论:

    幻灯出示(括号里的内容不用)

    1、我们是怎样来到长廊的?(引导明白地方过渡,指明位置)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要怎样说明?(长、精工雕琢,长用了数字来说明,重点词作概括。精工雕琢就用了五彩的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相同。)3、怎样才能把长廊这处景观具体描绘出来?(揭示分层的提要)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清长廊两旁情况。

    2、大家还没忘记第一组同学讲的长廊的内容吧。那大家把它分层理解一下: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

    (1)从外部上大家抓住了哪些重点词语呢?我想请人在纸条上写出来后出示。(或让学生说,用先准备好的纸条出示)蓝粉笔板书:外部

    (2)那么内部呢?我同样想请人帮忙给写下来。(引导出:彩画各异)

    (3)还有两旁又是怎样?(栽满花木)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游完长廊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把长廊的美说一说。其实是朗读第二段。

    5、过渡:长廊如此地景致逼人,叫人不由得很想快点到下个景点游览。

    四、指导学习第三段。

    1、快点跟上,现在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看一看都有了哪些景观?(出示挂图)它们各是怎样的?二组游者你们来说说,三组的朋友别心急,听听后你们再上寿山看看,自然也来给大家说一说。

    幻灯出示思考:

    1、万寿山脚下,抬头看一看都有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学生回答,指导理解的建筑辉煌。

    蓝板书:山上

    山下

    纸条出示:佛香阁

    排云殿

    下望

    绿树掩房

    前面

    昆明湖静、绿

    远眺

    古城白塔

    3、四组的游者好像很想说,那就再加点感情说一说。

    4、这万寿山下的景色多美啊,大家刚才说得多生动能记得住吗?我们再看一看,从板书中指导。

    5、过渡:万寿山、昆明湖是山水相拥,魅力无穷,大家再下来玩玩昆明湖吧。怎么又是谁在大发赞美之词。大家边听边游览吧。

    五、学习课文第四段。

    1、出挂图放录音。我相请大家也讨论讨论:

    幻灯出示: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哪些重点地了

    (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听录音后问:哪位心明眼快的游者能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指名说出。

    3、指导理解。

    (1)大家看那与堤岸相连的石桥是怎样的?两岸的杨柳又是怎样的?(引导出桥异树多,纸条出示)

    (2)那么远的湖心小岛,谁又能看得到什么呢?

    (3)那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十七孔桥,你看栏杆那都是什么?你想到什么(引导出柱多狮杂,纸条出示;并说明这样的石雕还有长廊好彩画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如此的美景,先人们如此的辉煌成绩让大家感动,那么我们带着感情再赞一赞。指导读第5自然段。

    六、小结:游览到这后,全程路线圆满结束。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当然要赞美一下(引导说出最后的一段)并红纸条出示:赞美放在红纸条的呼应前,黄板书:美景说不尽

    七、默读课文,总结全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红纸条再出示:抓住景物

    4、选择有代表性景物来写。

    八、作业。

    1、读熟课文。

    2、完成课后题。

    板书设计:

    10、颐和园

    总体印象

    美丽的大公园

    游览顺序

    抓住景物

    外部:绿柱红栏望不到头内部:彩画各异两旁:栽满花木

    佛香阁山上:排云殿下望

    绿树掩房山下:前面

    湖静又绿远眺

    古城白塔

    堤岸:桥异树多湖心小岛十七孔桥:柱多狮杂

    赞美

    呼应

    美景说不尽

    细细去游赏

    《颐和园》课文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清文章思路,课件的辅助运用,促进学生的感悟和理解,直观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讲授新课

    1、讲读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走完长廊,就到了()、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以检查促预习。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促进对文章的感悟。

    激发学习与欲望。

    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剖析,实现读文本的感悟。

    学生自学为主,通过相互交流实现理解的提升。

    通过读来感受颐和园的美。

    JK251.com延伸阅读

    【精华】《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汇总(2610字)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第一课时

    累计38节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观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自古英雄出少年。作为新世纪新一代少年,让我们一同去学习梁启超先生的《少年说》(板书课题),去感受梁启超先生字里行间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的,去实现先辈寄托的让伟大民族复兴的热望。“少年强则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简介梁启超和文章的背景。

    二、总体把握内容

    1、读课文,把字词读通顺。

    2、再读课文,想一想:

    赞颂了什么?要表达作者怎样的?

    (作者把封建古老的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散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散读情况。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

    四、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读生字,记忆生字。

    2、学生练写生字,教师指导。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少年说(节选)

    梁启超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累计39节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层次。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说》。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层次,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说说课文是分几层来写的?每层写什么?

    2、有感情地读课文,小组讨论:

    (1)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对偶等表达方法,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课文赞颂少年,也讴歌少年,二者有什么联系,谈谈你的理解。

    (3)联系课文,想象少年的美好未来,用心体会作者的感情。

    3、指生汇报。

    4、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爱国激情。

    朗读时怎样处理情感?朗读老年人部分应该不屑、鄙视,朗诵少年部分怎应该充满热情赞美

    5、指导背诵

    反复朗读,达到熟读背诵。

    四、拓展深化

    梁启超在文中集中使用比喻手法,使得一个突然崛起、幸福美好、前程灿烂的少年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为了我们的未来更美好,作为的少年,你们想要怎样做呢?

    五、作业

    1、在里写出学习后的感想。

    2、背诵课文。

    3、积累喜欢的句子,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板书设计:

    少年说(节选)

    梁启超

    少年——作者的理想

    少年——实现理想的希望

    盼望祖国繁荣富强

    教学反思: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篇二】

    梁启超所倡导的“新文体”,具有“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等特点,这在本文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1.类比、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

    本文的类比、对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自始至终,一贯到底。可以说,类比和对比是全文意理建构的骨架。二是类比处处渗透、笔笔投射,对比多角度多层面,洋洋洒洒。

    2.排比、设喻,连珠喷发。

    语言形式是文章风格的重要体现。本文语言给人以滔滔滚滚之气势美,除总体上的平易畅达外,主要得力于排比和设喻的连珠喷发。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比较“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时,就一连用了几十个排比句和几十个比喻句。像这样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层进等表达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3.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之来则得力于激情,激情之生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有了真实、激越的情感,文章才有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教学目的]

    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汪洋、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课文

    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作者知耻于当时中国之“老大”,对封建专制的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对满清统治者的老朽昏庸深恶痛绝,对国家的落后十分痛心,对国民的愚昧十分痛心,因而从内心爆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猛烈抨击这一切令人厌恶的东西,并热情呼唤一个充满生机的“少年中国”尽快到来。这种昂扬的改革精神和深切的爱国情怀令人钦佩。

    用老年人来类比“老大”的中国,用少年人来类比“少年”的中国,并从少年人必将取代老年人,认识到少年中国必将取代老年中国,这是进化论的观点。这种进化论的社会发展观,使梁启超在极其黑暗、衰败的时代,看到了一个腐朽王朝的必将灭亡,并充满希望和信心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其积极因素不能抹煞。但进化论有待于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否则,它就只能是社会改良主义的思想武器。梁启超一生的政治思想多有变化,这恐怕正是进化论观点和改良主义思想在其社会改革实践中得失消长的体现。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另外,与进化论相联系,他认为老年人一切都不好,青年人一切都好,这虽多半出于社会改革的宣传鼓动,但思想方法毕竟简单化、绝对化,亦当予以辩证看待。

    二、个性化吟诵

    请大家自由地吟诵《少年中国说》,然后相互评价。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教法,落实到操作层面上,就是要突出诵读的地位,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从而受到感染,获得启示。通过自吟、分段朗读和表情读等多种形式,以声传情,活化出鲜活的人物感情。)

    三、自主翻译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翻译的结果,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

    3.全班交流。

    4.教师在全班交流过程当中要适时点拨,和学生共同商量出需要重点掌握的词语和句子。

    (翻译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变老师“满堂灌”为学生“自己喝”,引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个性化感悟

    刚才大家诵读了《少年中国说》。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下面希望大家多角度谈出各自独特盼读书感受。

    (思维一旦被激活,生生之间又相互启发,鲜活的感悟就会异彩纷呈。个性化感悟就是要为展示学生对文本原生态的理解提供平台。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第二课时

    一、个性化品读

    师生共同探讨本文的特点,最后拟定品读的提纲,分小组探究答案。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欣喜地发现,一旦放开束缚学生思维的绳索。就会激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学生很快就分成主题探究、语言品味两1个大组。展开了讨论。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不能在一边坐视不理,而应和学生一起讨论,提醒学生探究时不要架空文本,应从文本中去找答案。)

    二、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要能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存在,但要求学生能从文中找到依据或联系时代背景解读。有疑点的地方全班共同商讨。

    三、个性化论坛

    课文中把老年与少年、封建古老的“老大中国”与大有希望的“少年中国”作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有人认为,梁启超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偏激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个性化论坛是自由表达、思维碰撞的平台,是个性化感悟的具体展开。在这里,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在这里,听与说双方互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在这里,有个性的张扬、情感的流露。形成了学生个人独特的价值判断。)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集体朗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背诵课文。

    4、在诵读中,从句式的整齐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从句式的整齐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集体朗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视频

    教师口述、播放:

    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入手,引出梁启超先生,再由“戊戌变法”过渡到课文。

    教师提示: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也叫戊戌维新、百日维新。

    二、介绍作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代表作品:《饮冰室合集》。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一泻汪洋潜龙腾渊矞(yù)矞皇皇鳞爪飞扬百兽震惶奇花初胎地履(lǚ)其黄纵有千古与国无疆美哉(重点指导生字“潜、渊、鳞”为前鼻音音,“惶”为后鼻音;“纵”为平舌音,“履”区别n、l发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爪(zhuǎzhǎo)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潜龙腾渊,鳞爪(zhǎo)飞扬。

    ②读一读:

    鹰爪(zhǎo)猫爪子(zhuǎ)爪牙(zhǎo)

    (爪:“动物的有尖甲的脚”时读“zhuǎ”;表示“动物的脚趾甲”或“爪和牙是猛兽、猛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党羽”时读“zhǎo”)

    少(shǎoshào)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shào)年。

    ②读一读:有多少(shǎo)少(shào)年儿童向往加入少(shào)年先锋队。

    练①选字填空

    泄泻

    (泄)洪倾(泻)一(泻)千里(泄)气

    (3)理解词语

    形容水流迅速,水势浩大。(一泻汪洋)

    潜伏的巨龙已经很强大,腾起于水中一飞冲天。梁启超将少年中国比喻为蛟龙。(潜龙腾渊)

    枝头花朵含苞欲放之初,生气饱满,朗艳新奇,喻精气内蕴。(奇花初胎)

    "千古"是指时间,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纵有千古)

    “八荒”,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东南。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横有八荒)

    根据意思填文中的词语。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朗读的设计如下:

    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

    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并请其他同学评价

    (2)梳理课文思路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怎样疏通文意(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还有文言文单音词多,我们现在双音词多,可以采用结合语境组词法)

    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自己试着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译文: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象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

    练同桌玩“翻译”的游戏。一位说原文,一位同学说意思。

    四、学习“会写字”

    潜泻试胎履疆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潜、试、泻、胎、纵、疆”左右结构。“履”半包围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潜、渊、纵”和半包围的“履”学生练写。

    潜:笔画多、要写紧凑,第一个夫字稍小、捺变为一点,下边日字要窄小。

    履:尸字上边没点,里面是彳,复字中间是日字,又字左边有一撇不能丢掉。

    纵:中间人字要窄小、捺变为一点,右边人字撇要长、捺收笔要重。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描写精彩的句子,并积累:(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练习运用:

    (1)写一句排比句。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推荐一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精彩的句子,鼓励学生理解这些句子并学习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集体朗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背诵课文。

    3、在诵读中,从句式的整齐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三、品读释疑

    (一)感受文中的赞美之情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的

    2、指名回答,聚焦文字。

    出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xiè)汪洋。潜龙腾渊,鳞(lín)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huáng)。鹰隼试翼,风尘翕(xī)张。奇花初胎(tāi),矞(yù)矞皇皇。干将发硎(xíng),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lǚ)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用哪些事物赞美少年中国、中国少年

    (引导学生找出文字相关词语:课用了八种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红日初升”、“河出伏流”、“潜龙腾渊”、“乳虎啸谷”、“鹰隼试翼”、“奇花初胎”、“干将发硎”、“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从这些事物中,你想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进一步理解四字句,感受韵文热烈赞颂我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

    指导朗诵,进一步内化情感,增进对文字的感悟。

    ④出示填空,辅助朗诵、逐步背诵:

    红日()。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天(),地()。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学生齐诵填空,指名填空诵读,删去全部文字,自由尝试背诵,指名尝试背诵,全体尝试背诵。

    (二)品悟“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

    作者用这样富有韵味的文字赞美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那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

    1、品读第一自然段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1)哪位同学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

    (2)这“责任”指的是什么

    (结合学生搜集的写作背景及相关1840年至1900年当时中国社会背景资料,进一步感受这个责任,从而进一步理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补充出示:

    梁启超生活在清末民初。面对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和国家的落后、虚弱,他追随康有为,积极投入一系列变法维新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3)我们作者从哪些方面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联系在了一起

    出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全体朗诵,指名回答。

    (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八个方面竭力强调国家命运系在少年人身上。)

    指导朗诵、背诵。

    出示:()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雄()。

    根据“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雄”几个关键字,指导朗诵、并尝试背诵。

    2、品读第二自然段

    还有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密切

    出示:美哉(zāi),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美在哪里壮在何处(引导学生理解与天地共存不老的美!与祖国万寿无疆的壮)

    (2)朗诵,进一步感受,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之间的两者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的。

    (三)诵读全文

    1、全体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整体感受。

    2、说说,你从文中读到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3、方法指导:结合原文体会感情

    概念;小学课本由于篇幅所限,很多课文是节选原文的一部分。要想深入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需要读读原文。

    4、在近代,你知道哪些人正是梁启超笔下的中国少年。补充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进一步感受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之情。

    5、集体朗诵全文。

    四、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正是有了先烈们前仆后继的奋斗,才换来了我们美好的社会主义中国。下面大家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不是梁启超的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播放视频:《香港和澳门回归》《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嫦娥一号升空》

    播放《歌唱祖国》的视频音乐,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拿出笔来写一写。

    【设计意图:在练笔的同时,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六、当堂检测(必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说说课文的意思,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为国家强盛,在各行各业努力奋斗,涌现了许多许多优秀人物,请搜集这些人物及其事迹,做一份手抄报。

    七、课后作业(选做)

    1、这篇课文诉说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结合今日之中国,你认为他的心愿实现了吗和同学交流。

    2、推荐阅读《橘颂(译文)》《五月的花海》,完成《点拨》1x阅读攻略的练习。

    3、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1330字)


    小学语文教案(篇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5个新词语。

    2、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按.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举一个熟能生巧的例子。

    4、知道武士的百步穿杨箭术和卖油翁注油滴油不沾的注油本领都源于熟能生巧明白任何一种本领的形成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5、能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方法重点: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明白任何一种本领的形成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板书设计:

    熟能生巧

    谁有什么本领 群众怎么看 武士怎么看 卖油翁怎么看

    射箭武士

    卖油老翁

    教学要点:

    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说说熟能生巧的意思(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能找出窍门。)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

    1、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来说明熟能生巧这个道理?

    2、按人物的事情给课文分段。(指导第三自然段的分法,想一想第三自然段射箭武士的话主要作用是什么?)

    三、交流自学情况。(同前一课时)

    重点:字音:翁沾嗖簌

    字形:嗖舀重点词:走街穿巷、沾、啧啧称赞、收拾、情不自禁

    四、通读课文,小组讨论试着完成表格(表格见第一页)第二课时讨论,(填写见教参)五、完成作业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围绕表格,深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围绕表格,深读全文

    1、射箭武士有什么本领?武士的箭术很好,从哪里看出来?(找直接描写武士箭术高超的句子)在场的人、射箭武士和卖油老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人们:欢呼、喝彩

    武士:

    卖油老翁:卖油老翁认为武士的武艺好是因为什么?

    朗读: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人物的态度。

    2、卖油老翁有什么本领?找出直接描写卖油老翁技术高超的句子。

    在场的人和射箭武士看了态度怎样?(啧啧称赞、发呆)

    卖油老翁对自己的本领态度怎样?(不沾沾自喜)卖油翁认为自己能有这个本领是因为什么?

    (熟能生巧)熟在哪里?转身……油穿过……这一段讲什么?(卖油老翁为人们表演了………)

    3、假如让武士和老翁互换以下,那结果怎样?

    二、朗读全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任何难的本领只要勤学苦练,就会变得很容易)

    三、综合实践活动:请学生举一个熟能生巧的例子。

    四、完成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赞美大自然美景。

    教学难点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春景图动画,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题目,学生书空“绝”,在生字本上书写一遍。

    2、出示课件,了解“绝句”含义。《绝句》属于七绝。3、出示课件,了解杜甫。

    二、朗读并感悟古诗

    1、认读生字:鸣、柳、岭、泊、吴、含、窗、鹭

    学生认读,老师指导;说说你记住哪些字,如何记住的;给生字组词。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指导读诗出诗的节奏:

    出示课件中划出节奏的古诗,老师打着节拍范读;学生试着打节拍读诗;个别学生打节拍读诗;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4、理解诗意后熟读:

    出示课件第一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齐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第二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释义“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齐读这句诗。

    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泊”(停泊)。齐读这句诗。

    5、感悟诗境,背诵古诗:

    (1)老师从第一句诗中找出两种事物“黄鹂,翠柳”,学生在二、三、四句诗中划出“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体会颜色美。

    (3)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个别学生读诗,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交流脑海中的画面。

    (4)小结: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是哪个季节?(春季,因为出现了翠柳)。当作者看到这么美的春景时,

    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当我们被这首诗所吸引时我们禁不住要背下来这首诗。

    6、拓展环节:

    欣赏《绝句·迟日江山丽》,背诵这首诗。

    7、总结:

    今天学习了杜甫的《绝句》,欣赏了《绝句·迟日江山丽》,感受到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去积累更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吧!

    三、家庭作业

    1、给家长背一背《绝句》、《绝句·迟日江山丽》。

    2、喜欢画画的同学,给《绝句》画一幅画。

    教学板书

    《绝句》

    杜甫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万里船美

    小学语文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洪、制、治、严、紧、因、事、劲、终”9个生字,重点识记“洪、治、因、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洪水、制服、治理、因、终于”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三节,感受大禹为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3.能根据提示,运用本课积累的词语,说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禹为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三过家门而不入

    质疑:说说你的理解和不解

    谁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二、自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字典、老师、同学的帮助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

    3.指名读,集体评议。

    三、自学课文。

    1.说一说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学生自学。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

    5.质疑问难。

    6.答疑解疑。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生分组练习。

    2.推荐朗读。

    五、开展讨论。

    如果你是禹,你会放下工作,回家探望亲人吗?

    六、进行拓展阅读。

    同学们,我国自古以来洪水就特别多,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为了中国的水利而前仆后继,课文中的大禹就是其中最为的中国治水利的英雄,那么,中国为什么多洪水?中国的水利情况又是怎样的?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又又哪些内容是书上所没写到的?大家可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查阅一些资料看一下,也可以写下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24、三过家门而不入

    一过家门听骂声,

    二过家门闻笑声,

    三过家门哨口信,

    治好洪水转家门。

    作业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篇四)

    教学目的:

    教学的指导思想:贯彻新课程标准,努力实现三个维度目标。

    理论依据:生本课堂教学理念,信息科技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整合,以及情景教学理论在课堂中得以体现。

    设计特色:本节课在设计时,多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质疑,思考,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创设了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词。

    教材分析:

    1.分析纲要、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字词,学会句的运用,培养说话,写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授阅读分析课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于英雄的爱国情怀的敬仰之情,培养“先天下后小家”的远大理想情怀。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导入部分:导入是激发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本课我以“短、频、快”的方式导入课文;

    初读课文:此读为初读,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但不读顺,难以进入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详细理解字词句,练习说话,进行语言训练,进行朗读指导,甚为重要。

    3.分析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初中教材显然内容更多,而本课则短小精悍,符合小学生阅读量。

    在理解课文时,小学生的理解,不需要像中学那样深刻。而且老师要把一些很深奥的道理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小学生更易理解,所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学生情况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一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但是和高年级学生比,还差很多。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可能会不认识课文中的一些字,无法读顺课文;‘

    学生可能不理解一些字词的意思;

    学生可能不能流利地说一段话。

    对于英雄,可能感觉远一些,难以激起共鸣。

    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可能采取的策略:谈话策略,情景策略,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洪、制、治、严、紧、因、事、劲、终;

    描写生字:洪、哭、因、终

    2、理解:凶猛、灾情严重、三过家门而不入;

    3、通过说话练习来进行语言训练;

    4、朗读指导,感受禹的英雄形象;

    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读,感受禹的英雄形象;

    2、理解题目: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学策略与手段:

    主要教学模式:启发教学模式

    主要教学策略:有效提问策略,情景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预习课文,读熟课文。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备课,多媒体课件。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教室里贴有名人的画像。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补充板书:三过家门而不(rù)(入)

    指名写;区分:“入”和哪个字很像?区别在于哪里?

    (“入”和“人”的区别)

    说明:“入”虽然不是生字,但是和“人”很容易混淆,在课题中强调其书写,也是一次强化训练的机会。

    2、揭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置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解决问题1: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禹)

    (1)介绍禹:出示大禹图,这就是治水英雄——禹,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我们可以说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禹)

    填空:( )的( )

    (2)解决问题2: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治水)

    (3)迅速浏览全文

    思考:为了治水,禹( )

    说明:此处设计的填空练习,答案不是的,但老师把三个课文中能找出的答案全部备到,学生说一个,随机点出一个,通过三次不一样的填空,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初步了解了全文大致内容,也体现了语文答案的灵活性。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1节

    (1)教学:洪:拼音部首歌;三点水多表——水,三点水的字有哪些?

    指导写字:(提醒:三点水写成一条弧线;)

    (2)让我们一起感受洪水的灾难。(媒体:洪水影片)

    练习:( )的洪水

    (3)指导朗读:(凶猛的)洪水

    (4)说话练习:当洪水扑向村庄的时候,我仿佛看到;听到。

    (5)是啊!引读:古时候,我国黄河一带经常发洪水。老百姓有的被淹死,有的逃到洪水包围的小山上。

    (6)这样的画面可以说是“灾情严重”,板书,灾情严重,小手跟写“严”注意“点”“撇”的方向;重点笔画书空,注意“点撇”的方向;同座位手心写“严”

    说明:“灾情严重”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比较难理解,结合影片,联系文本,让学生感受灾难的同时,告诉他们,这就是——灾情严重。这样的解释就足够了。

    2、学习第二、三节。

    过度: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1)引读:为了治水,新婚不久,就领着大军出发了。

    后来,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一天,禹路过家门,正巧听到孩子呱呱的啼哭声。

    备:多音字:(gu gu gua gua ) (学生读错的情况下写在黑板讲解一下)

    (2)默读第3节,思考,填表:同行的人怎么说?禹又是怎么说?

    (3)交流句子:(读句子)

    同行的人怎么说(横线)禹怎么说(浪线)

    第一次“禹,回家住几天吧!”“现在灾情严重,治水要紧!”

    第二次“你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回家看一眼吧。”“我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治水呀!”

    (4)教学:紧:拼音;拆字游戏;扩词:什么紧?

    因:提示:拼音:整体认读;前鼻音(读);书空;笔顺规则;

    事:拼,开火车读;电脑老师教写字;组词游戏:我说事——“事情”的事,我说事——“国事”的事

    说明:生字教学采取“分布”和“集中”两种形式。前面的“严”字等是随文识字,在这里,第三节中的几个生字集中起来教学,又是一个“小集中”。“集中识字”还是“分散识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指导朗读

    A、读出“!”的语气

    B、加上提示语:找找禹的动作,神态。分别导读。

    禹没有停住脚步,边走边说:“现在灾情严重,治水要紧!”

    指导1:这是禹的——动作,谁来表演一下?(表演)为什么不停下来说话?(他要赶快治水!)时间紧迫,他心里着急啊!谁来读?

    禹摇摇头,郑重地说:“我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治水呀!”说完,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

    指导2:郑重——(近义词)认真,严肃;谁来郑重地说?加上你的动作和表情好吗?

    分角色读:同行的人女生扮演,男生扮演禹,旁白老师读;(书捧起)

    (6)引读:后来,禹又两次路过家门,他都顾不上回家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横线上怎样填?

    媒体出示:第二次,禹又路过家门口,他。

    第三次,禹再次路过家门口,他。

    (备:“都”字说明了第二次、第三次的情况是一样的!)

    说明:此处点出一个“都”字,展开了补充句子的练习。正是对文本的关注,关注作者的表达,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用“都”这个词。

    (7)解决问题3: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什么意思?

    现在你能解释一下课题的意思吗?而:却;入:找近义词——进(指名)

    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一天当中吗?一个月?一年?15年!(板书:15年)你们几岁?15岁,你快上高中了!15年,禹没有回过一次家!

    (8)问过没有,当你出生的时候,你的爸爸在哪里?

    我喜欢这样的爸爸。因为他( )。

    我不喜欢这样的爸爸。因为他( )。

    (9)师引领:你当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但你埋怨父亲,老师也很能理解你,但你要知道不是父亲无情,而是————

    填空:禹不是无情,而是

    (板书)不因家事而误了治水

    (10)“治水”是什么事?(国事)

    (板书)不因家事而误了治水(国事)

    (11)指导朗读(升华)

    说明:这篇课文人物语言并不多,但怎样通过简练两句话来凸显英雄高大形象,在朗读指导上做了精心安排。短短两句话,安排了4次读。一次比一次语气强烈,一次比一次感情更升华。

    3、学习第4节。

    (1)引读第4节。

    (2)教学:劲:拼音部首歌;怎样记?

    终:读准后鼻音,怎样记住“终”?

    那这又是什么zhōng?

    比一比,再组词;终( )

    中( )

    (3)1治:你来读?——这是整体认读音节,读准“翘舌音”;

    2教学:制:课文里有一个“治”的同音字;一起拼,它的部首却是什么?立刀旁怎样写?左边怎样写?这是什么制?(制服)

    (4)我们来做个选字填空;

    为了(治制)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努力,洪水终于被(治制)服了。

    小结:“治”强调治水的过程和动作,而“制”强调其结果。

    说明:其实“治制”两个生字在课文一开始就出现了,但并没有急着去教,只是在课文中读准字音,而到课文第4节,才分析字形,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字义,实现识字教学“分步走”。

    (5)图:安居乐业的乡村图

    想象说话:洪水制服后,你又仿佛看到;仿佛听到。

    说明:此处的说话练习同第一小节的说话练习只有一字之差——“又”,不仅是一个说话练习,更是让学生感受到洪水制服前后的鲜明对比,从而感受人物形象,在结构上首尾呼应,很完美。

    四、拓展

    当禹回到家,是怎样的情景?

    禹( )地说:;儿子( )地说:;妻子( )地说:;

    五、结语

    出示图片:师述:像禹这样的人民英雄还大量存在着,鲜活着。在抗洪抢险中,在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们很多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让我们向英雄们表达我们最崇高的敬意:读:你们辛苦了!人民感谢你们!

    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板书:不因家事误治水(国事)

    15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终( )治( )事( )

    中( )制( )是( )

    2、按要求写句子

    禹又两次路过家门,他都顾不上回家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横线上怎样填?

    第二次,禹又路过家门口,他。

    第三次,禹再次路过家门口,他。

    3、想象写话

    当禹回到家,是怎样的情景?

    禹( )地说:;儿子( )地说:;妻子( )地说:;

    【教学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你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哪些方面?采用哪些评价方法和评价尺度?请列出

    评价:

    1、字词掌握情况,重点字的字形,重点词语的理解;可以口头答题,也可以书面作业检查;

    【精华】最新的有趣的叶子主题教案汇总450字


    最新的有趣的叶子主题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了解秋天美丽的自然景色。

    2、学会观察风,探索产生风的方法,并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学会目测数群的方法,复习6以内的数。

    4、知道有些叶子会在秋天变黄并落下。

    5、能用不同的方式对落叶进行分类、统计。

    6、能认真倾听故事《树妈妈和树叶娃娃》,理解故事内容。

    7、会唱歌曲《小树叶》。

    8、能大胆地用肢体语言表现落叶飘的形态。

    幼儿的问题:

    1、叶子为什么不一样?

    2、叶子为什么都是在变化的?

    3、叶子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

    老师提示孩子的问题:

    1、叶子有什么作用?

    2、叶子生长的环境为什么不一样?

    3、叶子在生长的过程是什么?

    相关内容

    1、叶子的结构、名称、作用通过文字、图片来进一步的表现。

    2、落叶树与季节的关系。

    3、你觉得将来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主题我们预设了主题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一

    名称:叶子线条画(美术区)

    目的:学习用各种线条装饰,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玩法:用线条装饰叶子图案。

    区域活动二

    名称:叶子拼贴(手工区)

    目的:练习小手协调性。

    玩法:自主选择叶子进行拼贴。

    区域活动三

    名称:拓印叶子(美工区)

    目的:掌握拓印的方法,学习使用镊子。

    玩法:

    1、下面垫一张纸,用笔蘸色涂在叶子上。

    2、用镊子夹起叶子放在另一张纸上。

    3、上面覆盖白纸,用手按压白纸。

    4、叶子的形状就很自然地拓印在纸上了。

    区域活动四

    名称:美丽的叶脉(科学区)

    目的:初步了解叶脉的制作方法。

    玩法:

    1、将摘取到的叶片置入加油苏打粉的水中加热数分钟。

    2、当叶片煮到一定程度时取出,以软毛牙刷顺着叶脉方向轻轻刷叶子背面。

    3、将处理好的叶子风干,或用报纸将水吸干。

    4、将风干的叶子放入颜料中,取出后将染上颜料的叶片印到卡片上。

    5、等卡片上的颜料干后,可画上一些小图,一张美丽的卡片就完成了。

    区域活动五

    名称:叶子分类(科学区)

    目的:能用不同的方法对落叶进行分类、统计。

    玩法:

    1、将树叶按照分类方法放入不同的篮子里。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分类方法。

    3、将分类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记录表的上面一行事填树叶的类别(入:大树叶、小树叶、黄树叶、红树叶等),下面一行填每类树叶的数量。

    区域活动六

    名称:秋风吹(科学区)

    目的:探索产生风的方法,体验游戏的乐趣。

    玩法:

    1、用布条做一棵柳树。

    2、用扇子、硬纸板或小风扇制造风,让柳树叶子飘起来。

    3、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区域活动七

    名称:数落叶(科学区)

    目的:学会用目测数群的方法进行6以内的数数。

    玩法:

    1、在信封上贴上点数的相应圆点和数字,并将信封中的树叶贴到信封上。

    2、在卡片上的点数下面,相应地贴上树叶。

    3、根据数字要求,完成树叶贴图。

    4、数一数树叶贴图上面的叶子又几片,并在相应的方框中画上点数或贴上数卡。

    区域活动八

    名称:树叶排排队(科学区)

    目的: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树叶。

    玩法:

    1、一一对应排列。

    2、按大小规律往下排。

    3、按形状规律往下排。

    区域活动九

    名称:秋游中的发现(语言区)

    目的:学会利用落叶玩游戏。

    玩法:

    1、将幼儿秋游的照片展示在硬板上。

    2、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在秋游中的发现。

    区域活动十

    名称:茶叶的聚会

    目的:

    1、了解一些茶叶的颜色、形状和气味。

    2、了解泡茶的方法,体验品茶的乐趣。

    玩法:

    1、将收集的各种茶摆出,观察茶叶的颜色、形状。

    2、学习简单的泡茶方法,了解气味,并体验品茶的乐趣。

    最新的有趣的叶子主题教案【篇二】

    设计思路:

    大自然原本就有足以让孩子陶醉的魅力,秋天又是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最丰富多彩的季节,秋天的大自然中到处有让孩子悠游其中,快乐探索、学习的素材。一天,亮亮拿来一可含羞草,兴奋的告诉班里的小朋友:手一碰含羞草的叶子就会缩起来。引来一阵围观。是啊,那些有趣的美丽的叶子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看似十分平常,却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小小的叶子许许多多有趣的现象和作用。因此,我就设计了“有趣的叶子”这一活动,与孩子一起进入自然的天地,共享探索自然的奥秘。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叶子的外形和特征。

    2、比较不同的叶子的差别,能够用简短的语言正确描述不同叶子的主要特征。

    3、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每桌一份叶子(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组织幼儿收集叶子。

    2、自制“叶子标本”。创设“叶子王国”主题墙。

    3、音乐磁带(会跳舞的叶子);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叶子标本”,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很特别的书。(出示“叶子标本”,老师翻阅给幼儿欣赏)。

    这本书里有些什么?

    我们一起来欣赏、观看这些植物的叶子吧!

    (分析:以一本“叶子标本”的展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设置问题请幼儿回答,引起幼儿探究叶子的欲望)

    二、观察认识各种不同的叶子

    1、组织幼儿观察、讨论。

    师:请你们拿出叶子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再和同伴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要求:幼儿自由拿着叶子观察、讨论。老师来回参与幼儿讨论,引导幼儿从叶子的颜色、大小、形状、正反面、厚薄等进行观察。

    2、组织幼儿讲述

    师:老师看了这些叶子,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3、组织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叶子的特征。

    ①师:在这些叶子中,我最喜欢这片叶子(拿起棕榈树的叶子)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这片叶子吗?

    师向幼儿示范介绍:我最喜欢这片叶子,它长得大大的,像一把漂亮的扇子。

    ②师:你最喜欢哪一片叶子?为什么?请你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小结:小朋友都讲得非常好,这些叶子有大的、小的、长的、细的、有的象扇子、有的象衣服、有的象根针植物的叶子太奇妙了。我们帮它们取个好听的名字吧!(幼儿自由取名字)最后归纳为“奇形妙叶”四个字。(并相应出示汉字)

    (4)组织幼儿进一步认识叶子的奇妙

    师:除了这些“奇形妙叶”我还知道一些更奇妙的叶子呢!

    向幼儿介绍:

    合欢:合欢叶子到晚上会睡觉。(师生游戏:老师说晚上到了,幼儿就做合欢睡觉。)

    含羞草:含羞草的叶子一被碰到就会合起来。(师生游戏:幼儿做含羞草,老师去碰他们的手,幼儿就把手合起来)

    猪笼草:猪笼草有捕虫袋,小昆虫不小心滑落,就会被吃掉。(师生游戏:老师做小虫飞到幼儿手上,幼儿就抓住。)

    毛毡苔:毛毡苔的细毛上有糖液,可以粘住虫子。(师生游戏:老师做小虫飞到幼儿手上,幼儿就夹住老师的手。)

    (幼儿和教师互换角色玩)

    三、结束活动

    师:你们看了这么多奇形妙叶,有什么感想?

    师:那么我们就变成一片片小小的叶子,跳个快乐的舞蹈,一起去亲亲大自然。(师生跳“会跳舞的叶子”的舞蹈)

    活动延伸:

    1、利用散步时间组织幼儿开展捡树叶活动。

    2、组织幼儿开展绘画活动:奇形妙叶。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从《纲要》的这一精神出发,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整合教材的新理念,组织了本次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讨论法、观察法、游戏法、启发诱导法等,并创设了以“叶子”为主题的丰富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使幼儿能在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中积极的探索和语言交流。教师则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与游戏之中,努力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探索欲望,使活动轻松而愉快。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遵循了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良好的条件,让幼儿在观察——发现——讨论——讲述——总结——游戏中,积极的探索、学习,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到动静结合。总之,在本次活动中,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使孩子们称为学习的主人。

    最新的有趣的叶子主题教案(篇三)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引导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我结合中班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围绕这一活动主题,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培养幼儿愿意观察、主动探究的好习惯,并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概括。

    二、活动目标:

    1、感受落叶的美,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情感态度)

    2、知道落叶的特点,认识几种常见的落叶树及常绿树(认知)

    3、能指出哪些常见树木在秋天会落叶,哪些不会(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初步了解其特性。

    三、活动重点:

    知道落叶树和常绿树叶子的特点

    四、活动难点:

    分清哪些哪些常见树木在秋天会落叶,哪些不会

    五、活动准备:

    1、PPT;

    2、儿歌《小树叶》。

    3、不同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叶子若干。

    4、进行过拾落叶活动。

    5、观察过秋季树木落叶的景象。

    六、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主题,提问留下悬疑。

    (进入状态:师:小嘴巴 幼:闭起来。师:小眼睛 幼:看黑板。)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故事,小朋友们仔细听哦。

    附故事:

    (出示背景图)清晨,花妈妈送小花出门去上学了"小花,准备好了吗,我们去学校了哦""准备好了,我们快去学校吧妈妈""走吧"(放儿歌)花妈妈牵着小花的手走出门,小花指着地上的落叶对花妈妈说"妈妈,你快看,地上好多树叶呀,好漂亮啊"妈妈看着地上的落叶突然说"等一下""怎么了妈妈"小花抬起头看着妈妈不解的问"秋天到了,妈妈给你多拿一件衣服带去学校,要是觉得冷就穿上,不要感冒了"于是花妈妈带着小花回家多拿了一件衣服装进了小花的小书包里。

    小花不懂"妈妈,你是怎么知道秋天到了呢?""因为银杏树叶都掉了啊"小花还是不知道,落叶和秋天有什么关系啊?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神奇的奥秘吧!

    (过程说明:此环节通过故事导入主题,引起小朋友们的注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为下一环节做铺垫。)(二)基本部分1、教师出示梧桐树和银杏树在秋季的变化图,让小朋友们知道常见的梧桐树和银杏树是落叶树,并请小朋友们动脑思考,给树的种类取名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出示梧桐树图片)幼:1、这是梧桐树回应:小朋友们一下就认出来这是梧桐树,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知道这是梧桐树的呢?

    幼:·····梧桐树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树叶上有三个小角·····(引导语:你看一看它像什么,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回应: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那让我们一起来表扬一下自己吧,棒棒棒,我最棒。

    2、不认识、不知道·····

    回应:咦,老师听见有的小朋友说不知道这是什么树,那我请知道的小朋友来讲一讲,你怎么知道这是梧桐树的呢?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帮助他们?

    幼:·····梧桐树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树叶上有三个小角·····

    回应:XX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其他的小朋友也要向XX小朋友学习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哦。

    师:现在小朋友们知道了吗,这是?

    梧桐树(师生共答)师:(放儿歌,出示秋天的梧桐树图片)沙沙沙,秋天到了,小朋友们看一看,梧桐树有什么变化?看谁最先发现!

    幼:变黄了·····叶子掉了·····(引导语:睁大我们的小眼睛,仔细地看一看,找一找)师:对,到了秋天呀,梧桐树的叶子就开始渐渐变黄枯萎了,有一些小叶子都已经离开树妈妈了。

    那我们现在知道,梧桐树的叶子到了秋天会?

    会变成黄色会枯萎掉落(师生共答)师:那小朋友们再来看一看这是什么树呢?我们学校就有很多哦(出示银杏树图片)答:·····银杏树·····

    师:秋天的时候叶子宝宝们是不是都穿上了黄色的新衣服,一个一个离开树妈妈了。

    噢,那我们现在知道了,银杏树的叶子也和梧桐树的叶子一样到了秋天都会变成黄色,枯萎掉落现在老师遇到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来帮助老师,在生活中我们会看见很多和梧桐树、银杏树一样的到了秋天会落叶的树,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帮忙给这种树取一个名字,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给它们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幼:·····落叶树·····(引导语:到了秋天会落叶的树)回应:诶,落叶树,这个主意好,那以后我们就叫这种树叫落叶树2、让小朋友们通过实际感知,自己去发现落叶树的叶子特点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落叶(拿出准备好的各种落叶,分发给小朋友)师:拿到落叶的小朋友可以和旁边没有拿到落叶的小朋友一起观察噢,用自己的小眼睛仔细的看一看,小手认真的去摸一摸,你拿到的叶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哪位小朋友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发现?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孩子们秋游吃桔子发现叶子而引发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活动也很感兴趣,表现得非常活跃。也是从今天来看,孩子们的兴趣还远远不止是老师所想到的这些,而是更多、更加广泛。

    最新的有趣的叶子主题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幼儿热爱自然,喜欢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树叶,了解树叶的大小、形态和颜色。丰富幼儿对树叶的知识:叶柄、叶脉、树叶的正反面。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对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幼儿学习拓印画。

    活动准备

    户外有落叶木场地;彩色颜料、毛笔、浆糊等绘画用具,示范画一份。

    活动过程:

    一、捡落叶,拾落叶。

    带幼儿到户外场地,谈话导入,让幼儿自由捡拾地上的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幼儿自由探讨,发现树叶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

    1、形态各异(大小、长短、圆扁以及带锯齿)

    2、颜色不同(包括枫叶、绿叶、落叶)

    3、树叶的组成(叶柄、叶脉、叶子的正反面)

    三、将自己收集到的叶子进行拓印画。

    1、出示范例,讲解示范。

    用毛笔蘸上颜色,涂在叶子上,涂好后将叶放在纸上面用手轻轻一按,有颜色的叶子就印在纸上了。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叶子,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印成非常好看的画面。

    2、幼儿动手印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印得多,印得好,印过的叶子应放会盒子里。提醒幼儿颜色不要涂得太多,但要涂满,换颜色时应把毛笔洗干净,再涂其他颜色,保持桌面。衣服整洁。

    3、展示幼儿作品,对保持整洁的幼儿给予表扬。

    活动延伸:叶子的用处(茶叶、菜叶如果幼儿感兴趣,可简单提一下光合作用)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孩子们秋游吃桔子发现叶子而引发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活动也很感兴趣,表现得非常活跃。也是从今天来看,孩子们的兴趣还远远不止是老师所想到的这些,而是更多、更加广泛。

    最新! 颐和园教案简短 1530字


    颐和园教案(篇一)

    颐和园 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常保小学 马艳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隐隐约约、堤岸、雕刻、姿态不一”等词语。

    2、重点学习昆明湖的片段,初步学习课文写景文章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了解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句段。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

    2、通过关键字词,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颐和园风光片3分钟;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时间】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片子里播放的是哪里的风光吗?板书:颐和园

    师:是的,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就是----颐和园;她,闻名世界,享誉中外,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她就是---颐和园。(学生有感情读题,注意“颐”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人们心目中,颐和园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颐和园,去领略皇家园林的魅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87页,自学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

    2、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3、反馈。

    (1)认读生字新词。

    大殿 长廊 堤岸 雕刻 画舫 横槛 栽满 葱郁 掩映

    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2)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课件:这是一个 的颐和园。)学生选择积累的词汇。

    (3)过渡:课文也有两个

    句子很概括地写了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划下来。

    (4)反馈交流。

    随生回答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齐读句子。

    ①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②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5)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导游带你们游览了哪几处景点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6)同学们怎么这么快就发现了呢?

    A自由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用“”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B师:这些句子能否交换位置?为什么?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理清叙述顺序。(板书:按游览的顺序)

    (7)用上表示方位的词语,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发现了什么?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生总结:“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的写法;过渡句的连接。)

    三、品读4、5自然段,感受昆明湖的美丽

    1、在课文中作者用的笔墨最多,写得最详细的是关于哪一部分的内容呢?直接出示第5自然段,师说:颐和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先来领略昆明湖的美。

    2、生自由读课文,思考:看看昆明湖的哪些景物最吸引你。

    3、预设:

    (1)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有长长的堤岸,有数不清的垂柳,这使你联想到什么诗句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A、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此时,我们就站在昆明湖畔,范读句子,你好象看到什么?

    B、是啊,站在湖畔,印入我们眼帘的是满目的葱绿,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让我们也美美地来读读,齐读。(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3)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A、生找到句子,出示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

    B、给“姿态不一”找个近义词。(形态万千、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

    C、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张狮子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狮子图片,引导学生朗读)。

    D、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也来写一写你想象中的姿态不一的小狮子吧!——拿出练习纸,学生动笔写句子——反馈。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 好像 ;有的,好像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E、这些栩栩如生、姿态万千的狮子,真是巧夺天功啊,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个句子——齐读本句。

    4、出示第四自然段:

    师:在第4自然段中,也有描写昆明湖的句子,你们发现什么了吗?生找。

    (1)出示句子——生自由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2)你读出了什么?理解“滑”与“划”,哪一个更好更合适。

    预设学生多种答案。联系生活实际。

    (3)指导朗读(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

    5、师:同样是写昆明湖,作者为什么不把这段文字放在第5自然段呢?

    (一是站在万寿山上看到的,一个是站在昆明湖畔看到的,由远到近的顺序)

    师小结写法:由此可见,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也各不相同。

    四、小结余韵,再赏颐和园。

    师:“碧水 画舫 游船;绿岛 石桥 狮栏”多么美的画卷呀!(配乐朗读昆明湖的片段。)这节课我们徜徉在昆明湖畔,尽情领略了昆明湖的美,颐和园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游览。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

    教学反思:

    根据课文特点,本课较为恰当地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学生如同置身其中.教学步骤的安排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整体感知到颐和园的大与美,从课文找出直接写颐和园特点的段落进行教学,理清文章结构,再通过文中的过渡句,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教学中穿插生字教学与朗读指导,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学习生字,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读中激发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与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去朗读、背诵、复述,将语言自然内化,达到对语言文字的切实积累,不失语文教学之本色。

    但在教学中亦有不少不足之处,如师在设计的一个问题:课文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颐和园又大又美的?学生在文中找了很多地方反映出颐和园的大与美的句子,而师的用意是想让学生找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总写颐和园的大与美的句子,由于教师表述问题不够明确,所以指引学生的过程花费的时间较多,对整堂课的教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又如在指导学生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的教学上,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个知识点,而教师却放得太开,先让学生理清什么顺序,再说通过哪些词知道。虽然只是一个教学顺序的改变,却没有了先扶后放的过程,所以学生对此都较茫然。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问题的表述必须明确,切不可因为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放得太开,导致阅读知识的把握不够扎实,费时又少效!

    颐和园教案(篇二)

    【课前预备】

    我说头,你就说头的动作,比如摇摇头等。

    【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咱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游记,这可是第一篇游记《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对颐和园有什么印象?

    学生:美、大。

    师板书:

    美、大

    老师:对阿。

    师介绍颐和园:颐和园可出名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博物馆,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你们想看看吗?

    播放课件:火车和汽车的声音,最后定格在长廊的图片。

    学生听。

    2、老师:进了这颐和园的大门,你们想去哪儿呢?

    学生:长廊。

    老师:长廊在这儿呢,(把剪图贴在黑板上)看老师写。(指导书写)还想去哪?

    学生:我想去昆明湖。

    老师:那可是镶嵌在颐和园中的一块碧玉啊(画在黑板上,并引出湖心小岛帖在黑板上)还想去哪儿?

    学生:我很想去万寿山。

    老师:画到黑板上,还想去哪?

    学生:佛香阁(指导阁字的字形)。

    老师:你们看,这就是佛香阁,拿出剪图图片贴到黑板上,并板书,你还想去哪里?

    学生:排云殿。

    老师板书:

    排云殿

    指导殿字的书写。

    三、精读课文

    1、这么大这么的公园,可要看书了,那就快找我们最好的导游书吧,打开课文,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

    老师:谁来说说看?你来。

    学生:读作者游览路线的四句话。

    老师:他画了四句话,你们同意吗?

    学生:同意。

    老师: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句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

    2、老师:你们看,这是颐和园的大门,帖到黑板上,我们来画一下作者的游览路线,你们说,我画。

    学生:说游览顺序。

    3、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游览路线。同学们通过真正读书,找到了作者的游览路线,现在,我们快去跟作者又玩一番吧。

    ⑴ 长廊:

    老师:长廊这里藏着一个世界之最呢,默读课文,猜猜哪句话中有世界之最,猜到了还可以动笔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

    老师:我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我猜到了”“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廊”。

    老师:跟他一样的举手,有不一样的吗?

    学生:最有名,最多间/最多画的廊/廊两边开满了花,花最多的廊。

    老师:你们猜到了这么多世界之最,理由是什么呢?

    学生:我从“几千幅画……”体会到……

    老师:你能读出来吗?

    学生:读。

    老师:你又什么建议?

    学生:他应该读完整。

    老师:能读完整吗?

    学生:读。

    老师:有没有很美的感觉吗?再读一遍。

    学生:读。

    老师:读慢一点,指导读“多少幅画?几千幅,读出来。强调几千幅。还有没有同学想读这句话,你来。

    学生:读

    老师:我们全班再来读一下。再次指导:还不够多,多少幅?几千幅。

    学生:读。

    老师:还从哪里猜出来的?

    学生:读长廊的部分。

    老师:指导读,还有谁猜的不一样。

    学生:我想提个意见如果把长廊的数字读出来,就更长了。

    老师:介绍700多米长273间。还有谁想说。

    学生:长廊是世界上最长,分成间数最多的廊。

    老师:有没有猜不同的。

    学生:长廊两边都栽满花木,一种花没谢哪一种花又开了,一年四季都有。

    老师:你也来读一读吧。

    学生:指导朗读。

    老师:读到老师都闻到花香了。

    学生:齐读。

    ⑵ 老师:这世界之最到底是什么,想知道吗?

    学生:想。

    老师出示课件:

    数字之最,还有长廊的美景。

    学生:看课件。

    老师:美吗?咱们把第二自然段美美的读一遍,我读没画红线的地方,你们读画红线的句子。

    ⑶ 老师:还有更美的等着咱呢?走出长廊,就来到了。

    学生:佛香阁和排云殿。

    老师:自己朗读这两自然段。

    学生:朗读。

    老师:谁来读读描写佛香阁的句子。

    学生:读“抬头一看……”

    老师:读的真美啊,哪些词写出了佛香阁的美啊?

    学生:闪闪发光/耸立/八角宝塔形。

    老师:谁愿意把你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句子。

    老师:想把美读出来,老师指导朗读(抬头一看稍快一点……)。

    学生:再读。

    老师:进步了没有?

    学生:进步了。

    老师:谁还想读?你来。

    学生:读。

    老师:我们一起来感受吧,你想说什么?

    学生:刚才年有一个字读错了“八角”的角读成四声了。

    老师:谢谢你给老师提意见,老师刚才可能没有留意。

    学生:指导齐读。

    ⑷ 老师:指名读排云殿的句子,山上有什么风景呢?从山下登上万寿山,作者写佛香阁也很精彩,读第四自然段,便读边想想那美丽的画面。

    学生:读。

    老师:范读。边听边想象那美丽的画面,再大脑中用照相机拍下来(佛香阁那段)。

    师:出示画面,仔细看看,那张像你刚才拍下来的呢?

    老师:接下来我们要说照片,要想说的好还得要读课文,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读课文看看照片,看看照片读读课文,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我拍的是第二排第一个照片,我从这幅照片可以体会到游船画舫在昆明湖上慢慢地划过。

    老师:你是用课文上的词语说的,谁能加上自己的想象说一下。

    学生:我拍了第三幅照片,昆明湖绿的象一块碧玉,也象夜空的星星。

    老师:还有谁想说?很多人都想说,这样吧,同桌之间互相说,可以用课文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学生:同桌交流。

    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又能用文中的语言又能用自己的语言,说的真好,感谢作者写的这么好,看,这儿还有一学习伙伴吹来的小泡泡(没看清楚,好像是提示“用得好的词”)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写得好,写得美的词,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颐和园教案【篇三】

    【教材内容】

    《颐和园》 人教版新教材 四年级 语文 第七册第五单元 第18课(需两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优美生动,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教学这篇教材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写法。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具体,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进一步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色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运用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

    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出示生字卡认读:

    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教师指导学法:

    默读课文,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划分段落。

    2、学生自学。

    五、检查交流课文学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情况。

    3、检查学生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⑴ 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⑵ 从文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法:

    进入、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

    4、划分段落,理清条理。

    六、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组词:

    堤( ) 阁( ) 漆( ) 昆( ) 殿( ) 爽( )

    提( ) 各( ) 膝( ) 混( ) 臀( ) 大( )

    栽( ) 堂( ) 廊( )

    裁( ) 党( ) 郎( )

    载( ) 赏( ) 朗( )

    3、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颐和园教案(篇四)

    教学目的:

    一、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能按照课文所浏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浏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准备:

    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一、初社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本课14

    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三、练习按作者的浏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一、学会全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二、练习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拆合法:殿、昆、爽、葱、郁、堤、雕;形声字:阁、煌、廊、葱;数笔画:漆、朱;突出强调:殿、廊、葱、爽、漆。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

    2、解释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齐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学生中疑难问题,做到讲其所当讲。

    六、用不同方法给课文分段。

    1、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位置想念的自然段哪些联系比较紧密?(第3、4自然段的联系就很紧密。第3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仰望看到的景色;第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我们可以把第3、4自然段合并为一段。这种分段的方法叫自然段归并法。)

    (2)利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学生讲座后,教师归纳订正,其分段结果是:一(第1自然段);二(第3、4自然段);四(第6自然段);五(第6自然段)。

    2、按照作者的浏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2)看书上的插嵊或出示风光图片从感性上领略颐和园几处景观的美景。

    (3)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浏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

    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焉下来,就是昆明湖。

    写作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4)两种划分方法进行比较:自然段归并法适用于任何一篇课文,应用范围广,在理解了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运用自然段归并法比较费时费力;按窨不同位置分段,适用于游记,参观访问记,写活动的文章,应用范围较窄,但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七、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1、分段的方法步骤:

    (1)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确定分段依据。

    (2)细读每个1自然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课文有没有可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的标志。

    (3)精读全文,按照分段的依据,正确标出段落的起止。

    2、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顺序分段。

    (2)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3)按不同位置分段。

    (4)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分段。

    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

    顺承段式

    并列段式

    因果段式

    转折段式

    递进段式

    点面段式(先概括后具体的段式)

    3、分段标志:

    (1)以时间词语为分段标志。

    (2)以地点词语为分段标志。

    (3)以总起、总结的句段为分段标志。

    (4)以过渡句、段为分段标志。

    4、指导学生理解运用。

    八、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4、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

    教学要求:

    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这几处景观的景色特点;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会解答课后思考·练习题。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第2、4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一、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具体的。

    二、凭借课文内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想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玩,板书:颐和园。颐和园大家去过或听过吗?它可是一个皇家园林,里面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美不胜数,叫人赞不绝口。这样说你们一定不相信,那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到颐和园里一游吧。

    1、齐读课文,幻灯出示提问:

    (1)颐和园给大家一个什么样的总体印象?(课文第一句)

    (2)大家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解决第1、6自然段。

    3、学生回答幻灯出示的问题后板书。(红纸条出示:总体印象,呼应;黄粉笔写出美丽的大公园,细细去游赏)

    过渡引入课文:那我们就进去游赏一番吧,不过我应该给大家个游览路线吧,(红纸条出示:游览顺序)大家也来帮我提个建议吧。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中的游览顺序。

    二、明确作者的浏览顺序。

    纸条出示:长廊è万寿山è昆明湖

    过渡:有了个顺序,那我们就进颐和园的大门吧。

    三、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1、导:挂图出示长廊,大家看到了什么?那请第一组的同学告诉大家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引导好小组朗读第二段,不过,我这倒要请大家再思考讨论:

    幻灯出示(括号里的内容不用)

    1、我们是怎样来到长廊的?(引导明白地方过渡,指明位置)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要怎样说明?(长、精工雕琢,长用了数字来说明,重点词作概括。精工雕琢就用了五彩的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相同。)3、怎样才能把长廊这处景观具体描绘出来?(揭示分层的提要)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清长廊两旁情况。

    2、大家还没忘记第一组同学讲的长廊的内容吧。那大家把它分层理解一下: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

    (1)从外部上大家抓住了哪些重点词语呢?我想请人在纸条上写出来后出示。(或让学生说,用先准备好的纸条出示)蓝粉笔板书:外部

    (2)那么内部呢?我同样想请人帮忙给写下来。(引导出:彩画各异)

    (3)还有两旁又是怎样?(栽满花木)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游完长廊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把长廊的美说一说。其实是朗读第二段。

    5、过渡:长廊如此地景致逼人,叫人不由得很想快点到下个景点游览。

    四、指导学习第三段。

    1、快点跟上,现在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看一看都有了哪些景观?(出示挂图)它们各是怎样的?二组游者你们来说说,三组的朋友别心急,听听后你们再上寿山看看,自然也来给大家说一说。

    幻灯出示思考:

    1、万寿山脚下,抬头看一看都有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学生回答,指导理解的建筑辉煌。

    蓝板书:山上

    山下

    纸条出示:佛香阁

    排云殿

    下望

    绿树掩房

    前面

    昆明湖静、绿

    远眺

    古城白塔

    3、四组的游者好像很想说,那就再加点感情说一说。

    4、这万寿山下的景色多美啊,大家刚才说得多生动能记得住吗?我们再看一看,从板书中指导。

    5、过渡:万寿山、昆明湖是山水相拥,魅力无穷,大家再下来玩玩昆明湖吧。怎么又是谁在大发赞美之词。大家边听边游览吧。

    五、学习课文第四段。

    1、出挂图放录音。我相请大家也讨论讨论:

    幻灯出示: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哪些重点地了

    (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听录音后问:哪位心明眼快的游者能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指名说出。

    3、指导理解。

    (1)大家看那与堤岸相连的石桥是怎样的?两岸的杨柳又是怎样的?(引导出桥异树多,纸条出示)

    (2)那么远的湖心小岛,谁又能看得到什么呢?

    (3)那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十七孔桥,你看栏杆那都是什么?你想到什么(引导出柱多狮杂,纸条出示;并说明这样的石雕还有长廊好彩画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如此的美景,先人们如此的辉煌成绩让大家感动,那么我们带着感情再赞一赞。指导读第5自然段。

    六、小结:游览到这后,全程路线圆满结束。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当然要赞美一下(引导说出最后的一段)并红纸条出示:赞美放在红纸条的呼应前,黄板书:美景说不尽

    七、默读课文,总结全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红纸条再出示:抓住景物

    4、选择有代表性景物来写。

    八、作业。

    1、读熟课文。

    2、完成课后题。

    板书设计:

    10、颐和园

    总体印象

    美丽的大公园

    游览顺序

    抓住景物

    外部:绿柱红栏望不到头内部:彩画各异两旁:栽满花木

    佛香阁山上:排云殿下望

    绿树掩房山下:前面

    湖静又绿远眺

    古城白塔

    堤岸:桥异树多湖心小岛十七孔桥:柱多狮杂

    赞美

    呼应

    美景说不尽

    细细去游赏

    【精华】数一数教案中班汇总4篇


    数一数教案中班(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联系。

    3、通过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

    4、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促进学生达到自我评价。

    教学重点:感受大数,认识计数单位千、 万。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模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动画展示,体会大数

    1、师:寒假期间,智慧老人到各地去旅游,给我们寄来了四张图片,我们去看看吧!

    ①图中画的是什么?知道它有多高吗?

    ②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是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有多高呢?一起读读这个数。)

    ③图中有什么?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多少颗?(还有更多的星星是用肉眼不能看到的,只能借助望远镜。)

    ④这幅图又告诉了我们什么?谁来介绍一下。

    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在感受画面的基础上讨论一下)

    这几个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2、这些图片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新知识。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大数,课前同学们也收集了不少。把你们收集的资料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来汇报。

    3、看到大家收集的这么多,老师也想汇报一下我收集到的资料,行吗?谁帮忙介绍一下。像这些数都是生活中的大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些生活中的大数。(出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感悟大数

    1、建立表象,数一数

    (1)教师出示一个大正方体(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估计一下,有多少个?(生估计)

    到底有多少个呢?你打算怎么数?动脑筋想想,(学生独立思考) 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自由说一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用你们的方法我们来数数看(师演示)

    (数到一层)每个小组里也有这样的一层,你们数一数。

    一层有几个,有几层呢?一起数一数。(师演示,生数)10层是个。

    我们来摆摆看,以每小组摆出的100个小正方体为一层,各小组派代表将100个小正方体送上讲台,其余同学一起数一数。

    出现不够的情况下,教师添上,数到9个百时,停顿问:现在有几个百,接下来是几个百?10个百是多少?

    (生:10个一百是一千)师加以肯定:对,10个一百是一千。

    在学生体会了(10个一百是一千)的情况下再组织学生结合课件演示数一数。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了?(一千个)

    一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一千)对,一千的计数单位是千。

    (3)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通过大家的共同合作,我们知道了1个大正方体是1000个小正方体。(师演示)

    那么现在这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同时出示10个正方体)你想怎么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多让几位同学上来说一说)请其中一个同学结合演示数一数。

    数到9千时,问现在有几个千?接下来是几个千?10个一千是多少?(10个一千就是一万)师肯定并演示。

    一起数一数。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呢?一万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2、抽象模型,感受一千、一万

    (1)感受1千页的书有多厚

    看到大家学得这么好,笑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你们看,(课件演示)一本书大约有100页,10本书有多少页?有多厚呢?我们来试一下(拿出1本书,让学生比划一下,叠上10本书,继续比划,)

    100本书大约有多少页,想象一下,一万页有多高呢?(同桌互相比划)

    (2)感受一千人在操场上做操是怎么样的

    淘气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演示)生解决:大约有一万个学生。

    我们学校做操时大约有多少人呢?想象一下,1千人做操要用多大的地方?(学生说说)现在我们要把所有的学生排成一排,每个学生中间隔一米,100个人要排多少米?(大约要从学校的大门排到边门)1000人要排多少米?(大约是绕学校教室外面四圈)一万人要排多少米?(比从学校一直排到官桥还要长)

    (3)在小组内说一说对一千、一万的感受

    师:相信大家对一千和一万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现在你们就把对一千和一万的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同学交流后,汇报交流)

    三、运用新知,体验数位

    1、填一填

    同学们都说得不错,智慧老人也想考考大家,他准备了一张数位顺序表,想请大家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填完整。(课件演示)大家想一想,应该怎么填?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汇报讨论结果。现在请你们把这张表补充完整。

    2、记一记

    现在我们一起来记一记,(课件演示)从右边起,第1位是个位

    我们再来从右边起记一记这些数位。(课件演示)

    3、你能找找这些数位之间的关系吗?

    四、实践活动,拓展新知

    对口令。以小组为单位,其中1人报出一个大数,其他人报出比他说的还大的数,轮流进行。

    五、反思交流,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实践作业

    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把它记在数学日记中。

    数一数教案中班(篇二)

    活动目标:

    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

    2.正确点数完整作品中的各个积木的数量。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14~15页。

    2.多个积木。

    3.胶棒。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积木,让幼儿识别各个形状。

    1.这是什么形状的积木。

    二、教师随意地使用多种形状的积木拼搭出造型,请幼儿观察使用到了哪些积木,并点数相应的数量。

    1.仔细看看老师搭的房子中用到了哪几种积木?

    2.每一种积木分别有多少块?

    三、再请幼儿随意搭建几种积木造型,幼儿进行观察并点数积木的数量。

    四、请幼儿翻开《我的数学》到第14~15页,先看看第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每种分别有多少块,并取下玩具卡上的数字,贴到方框里。再看第15页的画面,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较为顺利的开展了,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还成为了我园计算专题组的“一课多研”研讨的课例,反思一路走来获得成功的的原因,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中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合作互动和思考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数一数教案中班(篇三)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2、初步让学生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3、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重点: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难点: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一、 激趣导入

    1、 师提问:开学了,你认识了哪些新同学啊?

    数一数有几个?

    你能用小圆点表示出这个数吗?

    2、现在还有哪个小朋友愿意介绍一下你的新朋友?

    谁会提一个问题?

    一、 指导看图,巩固深化

    1、 师:我们小朋友成了好朋友,一块去郊游!

    2、 引导数数

    师:这么美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先不着急说,把你喜欢的东西数一数,记在心里!

    (给一分钟时间)谁来说一说?

    3、 逐一在图上数出1~10种物体的个数。

    4、打开书10幅图说说图意

    提问:7、8、10个圆点分别表示哪种东西的个数?气球下点几个点?画圆点时要注意什么?有没有更好的符号代替圆点?

    一、 总结提升,发现乐趣

    1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还可以数一数,你能数出来吗?

    2 小练习:在本子上画出相应的圈。

    你家里有几口人?

    今年你几岁啦?

    你书包里有几本书?

    你这一排有几个同学?

    师:希望小朋友们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

    数一数教案中班(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能力目标: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各数。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里玩吗?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图片)

    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教学。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数图上的物体个数

    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谁能告诉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

    总结: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师启发:小朋友,你能说出XXX有几个吗?(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学生喜欢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情。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我们再来数一数图上物体,看谁数的最快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一个一个让学生完成)

    三、联系生活,进行实践

    1.送小礼物

    说明:只要完成纸上的题目就能得到一个小礼物。

    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

    过渡: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他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学。今天回家就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精华】《颐和园》课文教案汇总830字】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梯形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三年级上册中,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单元让学生直观认识四边形,其中也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生已经能够从具...

    2022年中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抓好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想:新的一年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以及新的机遇,它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