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结果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3-16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本章讲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其中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节是本章的第三节,是在前面学习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这部分新名词比较多,学生不易记住,受精的过程及子房的发育过程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必须要让抽象知识形象化,巧妙引导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花的基本结构。
②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③阐明花、果实和种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www.JK251.com
提高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讨论交流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①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②培养爱花护花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培养爱花护花的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
观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和多种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抽象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播放花的图片,师生一起欣赏。鼓励学生踊跃提出问题,最后教师引出课题。
欣赏花,感受花给人类带来美的享受,同时踊跃发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交流能力。
一、花的结构
利用鲜花,引导学生按照从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并说出花的基本结构。
观察花并说出花的基本结构。
培养观察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传粉和受精
提出问题:花有了完整的结构就一定能结出果实吗?播放蜜蜂、蝴蝶传粉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传粉的过程以及传粉的方式
传粉结束后,花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学生阅读课文,自学受精的过程,结合受精过程图,大胆推测受精。
通过观看传粉的图片,大胆描述传粉的过程。
观看受精过程图,当“小老师”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根据问题大胆推测出受精的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大胆描述传粉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组织语言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修补,让学生学会倾听,分析思考。增强自评和互评意识。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传粉结束后,花就开始调谢了,是花的所有结构都调谢吗?剩下的是什么结构(子房,子房里的胚珠,胚珠里的受精卵)播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的图片。
出示缺粒的玉米,结合资料阅读,请学生简要说明原因以及简述给植物进行人工传粉的方法。
观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图片。总结出花与果实、种子之间的关系。
结合资料,尝试说明造成缺粒的原因及人工传粉方法。
利用学生好玩的特性,精心设计“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新知,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并贯穿情感教育。
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
学生归纳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测评
多媒体显示练习题
学生解答
巩固知识
jk251.cOm扩展阅读
开花结果初中教案精选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一、教学目标: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3、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二、教学重点:1.花的结构、花结构的主要部分。2.传粉和受精。3.花结构和果实种子形成及其结构的对应关系。三、教学难点:1.花结构的主要部分。2.受精过程。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说到花,大家有什么感受?在我们身边经常会看到美丽多姿和芳香四溢的花,你们喜不喜欢花?如果喜欢,请说说喜爱花的原因。1、对植物本身来说,开花有什么意义?2、花是怎样变成果实的呢?
观赏短片《绚丽多姿的花》让学生说出刚才影片中花的结构:(补充影片中的单性花,两性花的概念。)学生各抒其见,把大家带到花的课堂。花柄、花托、花被、雄蕊、雌蕊
花的结构让学生概述印象中花的结构,然后对比书本p102,让学生自学讨论各部分的作用。然后通过动画,图表进行总结。介绍完花的结构后,讨论以下问题:1、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2、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小组讨论:对花的结构比较陌生,自己讨论花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花的雌蕊和雄蕊子房
传粉与受精大家都说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那由花到果实,那是怎样的过程呢?先观看动画,让学生口述花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一边看一边留意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尽量找出答案。什么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柱头的特点?介绍传粉的概念,开花的概念。分析植物传粉的几种方式。认真看动画。看完后对各部分提出问题,并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昆虫传粉(虫媒花)风传粉(风媒花)人工授粉是不是任何花粉都能植物变成果实?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花的各部分发生怎么样的变化?思考:玉米的果穗缺粒、葵花子是空瘪的,花生里没有花生豆,这些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怎样可以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
课堂小结(1)你明白了吗?花的主要结构;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你会描述吗?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你认同了吗?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护花的习惯
练习:1、花的基本结构雄蕊包括_______、__________,雌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朵桃花的什么被虫吃掉,这朵花就结不出桃子()a、花丝b、花瓣c、雄蕊d、雌蕊3.雌蕊成熟以后,落到柱头上的花粉受到_____的刺激,开始萌发,生出的细管叫做____4、花粉萌发到进入子房前,两个精子存在于()a.珠被中b.花药中c.花粉管中d.子房壁中5、受精完成以后,花中只有继续发育,最终发育为。种子是由发育成的。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教学反思:当介绍到花的结构时,觉得有些吃力,如果让学生到校园去,亲身体验花的结构,并让学生自己找出这节课所要讨论的答案,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而且生物课更应该是让学生亲近自然,到自然中去学习的课程。但无奈,如果让学生让校园去,一方面,现在的季节比较少花朵,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又有多少学生是真正去观察一朵花的结构呢?这节课尝试了上了半节课的理论课,下半节课让学生到校园中去观察花的结构,与我们书本介绍的有何不同,尝试了两个班的这种教学,其中有发现有些学生很爱思考问题,提出很多课堂上的知识与现实联系,这是很值得欣慰的,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懒散,到校园去并不主动去观察花朵。对于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那这种方式是不适合全体学生还是不适合个别学生呢?
生物教案-开花与结果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课例评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识记花的基本结构,知道各部分的功能,明确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1.2学会解剖和观察花的基本结构的方法。
1.3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2能力目标:
2.1通过解剖、观察和探究花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探究精神。
2.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3.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2培养学生热爱花、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花的基本结构。
2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实验材料(鲜花)的准备。
2解剖、探究花基本结构的过程。
教学准备:
玫瑰花,康乃馨,镊子,白纸,解剖刀,透明胶布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美丽的鲜花。(多媒体展示多彩的鲜花图)
生:(投入到花的海洋,产生兴趣。)
师:花对人类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生:供观赏,美化、点缀我们的生活。
师:很好,那对其本身来说有什么作用呢?
生:繁殖后代。
师:回答的非常好,花为什么能繁殖后代呢?这与花的结构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点评:情景导人,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知讲授: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幅动画(植物的开花过程),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开花这一过程?
生:花瓣等展开来。
师:很好,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开花。
[点评:让学生去描述,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
归纳能力。]
师:绿色开花植物都有开花的习性,不过,它们开花的季节和时间是不——样的,哪位同学能举一些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生:桃花在春天开放,荷花在夏天开放,菊花在秋天开放,梅花在冬天开放;牵牛花在凌晨4点左右开放,茉莉花在下午17点左右开放,昙花在夜晚12点开放。
[点评:让学生去讨论、举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师:再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
生:当人间的花开始凋落的时候,而山寺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师:解释的非常正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生:因为山上地势高,气温低,影响了花的开放,说明花的开放要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师:分析的非常合理。
[点评:引用古诗,培养学生的欣赏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大家都知道,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我国的昆明举行,博览会上展示了我国繁多的花卉品种,其中包括我国的十大名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瞩目和赞扬,下面就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我国植物发展史上这精彩的一页(播放博览会的部分片段和我国十大名花的图片)。
生:(欣赏博览会的部分精彩片段以及我国十大名花的风采,并识别十大名花:“水仙、荷花、牡丹、月季、梅花、菊花、杜鹃、兰花、山茶、桂花”。)
[点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师:这些花卉无论在形态、大小还是在颜色上都是不一样的,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基本结构。花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台上的两束鲜花,这两束分别是什么花?
生:一束是玫瑰,另一束是康乃馨。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两种花如果作为礼物是送给什么人,分别代表什么吗?
生:玫瑰送给爱人,代表爱情;康乃馨送给母亲,代表健康。
师:同学们的知识面很广,知道的真多。好,康乃馨留给各位同学,回家献给自己辛劳的母亲,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我们就用玫瑰作为我们的实验材料,来探索花的基本结构。
[点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怀。]
师: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1)由外向内正确的解剖步骤;(2)避免对花造成破坏,保存好各个结构备用;(3)相邻3位同学——组,边实验、边讨论,共同完成学案。
生:(了解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解剖、观察、探究花的基本结构,边做实验边思考并通过讨论小组间共同完成学案。)
师:(巡视指导实验过程,特别注意指导后进生的正确解剖和认识。)
[点评: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去讨论、归纳结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师:通过刚才的巡视,我发现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仔细,讨论也非常主动、热烈,学案做的也很好。下面,我们一起交流实验结果,先请几位同学各选一名代表把实验结果叙述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叙述并进行必要的纠正、补充,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1)花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生: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师:(实物投放花的各部分)找一位同学根据花的各部分实物,说出结构名称。
生:(据花的各部分实物,说出结构名称。其他同学加以必要的纠正或补充。)
师:(2)花各结构的颜色、形态、数量,重点指导猜测、讨论花各部分的功能。
颜色
数量
功能(讨论、猜测)
花萼
绿色
5枚
保护
花瓣
红色
多数
保护、招引昆虫传粉
雄蕊
黄色
多数
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雌蕊
黄色
多数
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生:
(其他同学作必要的纠正或补充)
师:(3)花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
生:雄蕊和雌蕊,因为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其他同学作必要的纠正和补充)
师:(播放动画:一只害虫吃掉一朵花的雌蕊)这朵花还能不能发育为果实?为什么?
生:不能发育为果实了。因为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来的,这朵花的子房没有了,不能发育为果实了。
师:同学们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都很出色。
[点评:通过检查、评估以及师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落实了实验结果,同时真正发挥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地位。]
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共同探索,我们对花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中知道了花之所以能繁殖后代,主要与花结构中的雄蕊和雌蕊有关,那么除此以外,通过本节课,同学们还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生:……
[点评:这样总结既能回应主题,也能让学生及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体验一种成功的感觉。]
能力提高:
师:请同学们把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用胶布粘贴在白纸上,并写出相应的结构名称。
生:(动手粘贴,并写出相应的结构名称。)
师:我校正在进行“花园式学校”的建设,请同学们查阅有关资料,为我校的该项工作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也可上网查询,如网址:
[点评:在学生记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关键注重能力提高以及现代信息的利用。]
结束语:
师:花是美丽的,也在美丽中孕育着希望,花期过后,呈现出来的将是累累硕果;正值花期的我们,也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努力绽放,为自己美好的未来孕育希望。
[点评:恰当地与学生的年龄进行比喻,并以此提出希望,既为学习下一节作了铺垫,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鼓舞了信心。]
数轴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
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出示投影1)
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数轴的画法
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
(出示投影1)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
2.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向学生提出问题:数轴上为什么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订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数轴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依据.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讨论.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2)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不准讨论,想好后举手回答.
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判,对确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给予讲解.
4.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例1画一条数轴,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0,-2.5,.
学生练习: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标出各点,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学生举手回答解:a表示-3;b表示;c表示3;d表示;e表.
上一篇:2.2数轴练习
下一篇:《2.2数轴说课稿
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实验的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能力培养: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思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思想。科学品质: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科学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使学生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重点和难点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应用。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的理解及应用。探究过程【复习提问】1.分别写出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利用原子、分子的观点)【探究新知】[引入]由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可以看出,用文字表达式写起来很麻烦,而且不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也无法反映各物质间量的关系,是否可用一个式子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呢?新的一章我们将重点研究这个问题。[板书]第四章化学方程式我们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
破裂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没有改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呢?同学们可以猜测一下。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演示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结论1]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演示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结论2]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问题讨论]两个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问题讨论]①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②蜡烛燃烧后化为乌有,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③100g水加热蒸发得到100g水蒸气,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2.注意:①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中的“参加”二字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②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沉淀、气体等全部的生成物的质量。③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三不变
[练习]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无变化的是__________。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2.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3.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混合物,a占25g,b有10g,c有5g,将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共热至反应停止后,发现容器内含有a为10g,b为21g,并有新物质d。求: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4.将4.6g某化合物放入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问这种化合物中含有哪几种元素?试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小结]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作业]课本p701、2
版报设计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知识,能为班内设计一期墙报或黑板报的版面。
2、通过版面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美能力和动手描绘与制作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前准备:学生设计用纸50张,他班学生作业50张。教师若干张。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班级后面的这期黑板报是哪几个同学出的?能站起来让老师认识一吗?(跟学生认识交流)。这一期出的黑板报你们哪几个地方比较满意,能说一下吗?(学生说自己满意之处)。想把黑板报出得更加美观、大方一点吗?(想)。
这堂课我们就要来讨论如何把黑板报出得更加美观、精致这个问题?
板书:
想学吗?(想!)。
(二)、讨论版面组成。
现在来看一下老师设计的一张版报的版面,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出示设计的版面)
请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得出版报的版面由:刊头、插图、标题、花边、文字五部分组成。
板书:刊头
插图
标题
花边
文字
刊头是一张版报的主题,它有刊头图案和刊名组成,像这张版报的刊名就是“老师辛苦了”,而且刊名的文字在整个版面中是最大的,其次是标题的文字,实际内容的文字最小,在版面设计中实际的文字用横线表示,这一点我们在设计时需要注意。
刊头既然是版报的主题,那一般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哪些地方呢?(请学生讨论回答)。可放在左上、右上、中心、中上等。
出示刊头在不同位置的。
但刊头无论放在哪里都要做到一点——突出、明显。而且配上去的插图也都要为这个主题服务。
说了这么多,想自己动手设计一下吗?(想。)
(三)、讨论设计要求。
看大家都有点迫不及待了,但在动手设计之前,老师想请大家帮老师一个忙,不知大家愿不愿意?(愿意!)
由于这几天老师忙于准备给大家上课,自己学校学生设计的一些版报作业还没有改出,今天趁这个机会,麻烦大家帮忙改一下,指出他们的成功之笔,找找
他们的不足之处,然后在后面写上一句或两句评语,可以自己小组讨论?(发下学生作业,请他们评改,教师巡视指导。)
改好后,请个别学生谈谈,你改的那一张的优缺点。教师引导后得出板书:
干净整洁
要求美观大方
活泼生动
主次分明
谢谢同学们帮了老师这么一个大忙,我想这些学生范的毛病,也正是你们将要范的毛病,希望同学们在设计时能够注意起来。
(四)、学生设计,教师指导。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动手设计,设计前先自己定一个主题,可以是有关节日的,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等,也可以是有关动植物的,如:“动物世界”、“植物王国”等等,还可以是有关你们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的主题。这节课设计的最好的版报,班级将以你的设计来出一期黑板报。(学生开始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把设计好的版报拿到上面来,在黑板上展出。
(五)、总结。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哪一张得最好。(学生评,讲理由。)
(评出一张最好的)这一张就作为班级下一期黑板报的版面,我们用掌声向这位同学表示祝贺。
马上就要下课了,但在下课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有没有很好地掌握。让我们再来看一下班级后面的黑板报。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后面的黑板报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看来同学们在这节课中的确掌握了不少知识,希望你们以后在出黑板报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下课!
板书设计:
刊头干净整洁
插图美观大方
版面标题要求活泼生动
花边主次分明
文字富有创意
信息的收集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要想在初中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什么样的初中教案比较高质量?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信息的收集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保存网页上的文字信息。
(2)保存页面上的图片。
(3)保存整个网页。
(4)收藏夹的使用。
2、能力目标
(1)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2)利用网络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收集海南旅游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对海南的进一步认识。
(2)使学生通过因特网收集所喜欢的图片,并能保存下来,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开阔视眼。。
教学重点
保存文字、图片等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保存文字、图片等信息的方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请同学们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有关“海南旅游”的相关信息。
老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打开过这个网站,也大略的了解了有关海南旅游的一些信息,现在我们要帮小明一个忙。小明是云南人,他打算下个月来海南旅游,但是他对海南不了解,网上查的信息量很多而且很乱,他希望我们能帮他整理一份有关海南旅游的资料。
现在我们就根据这个网站提供的信息,以两人为一小组,帮小明整理资料。老师在你们的桌面上都放了一个名为“海南旅游”的word文档,我们今天就来完成这个文档里的内容。
二、新课准备
1、收集网页中的文字。
老师:我们要怎样把网页中的文字,复制到“海南旅游”word文档中?
学生回答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p26,根据上面的步骤来完成操作,看能不能顺利的完成任务。
学生操作
老师小结
2、保存图片
师:只有文字的话,看起来比较简单,我们给它配上一些图片,让小明更能直观的了解这些景点的特色,那我们要怎样把图片保存下来呢?跟文字保存的方法一样吗?
学生回答
老师:图片的保存有两种方法,我们看课本p27、p28,同学们试着操作一下,看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操作
老师小结
3、保存网页
老师:我们刚刚做了文字、图片的保存,都是保存网页中的一小部分内容,现在同学们想一下,我们能不能把整个网页保存下来?如果能,要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
老师:现在同学们根据课本p29的方法完成这个操作。
学生操作
老师小结
4、收藏网页
老师:我们刚才使用搜索引擎进入这个网页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有没有办法让我们一打开网站就能一下进入到这个网页?
学生回答
老师:现在学生们根据课本p30页,试一下这个“收藏夹”的使用,能不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学生操作
老师小结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网页中的文字、图片、网页等信息的保存。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些操作步骤。
1、文字的保存方法:选择文字——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中。
2、图片的保存方法:
方法一,在图片上右击鼠标——图片另存为
方法二,在图片上右击鼠标——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中
3、保存网页的方法:“文件”——另存为(输入文件名并选择保存位置)——单击“保存”
4、收藏夹的使用:“收藏”——添加到收藏夹(输入网站名称)——单击“确定”
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水田坝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1.能大胆、自信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
2.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绪,声情并茂地歌唱。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大胆、自信地歌唱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三拍子的节奏
教学方法:
体验、模仿、探究、欣赏、演示、练习、游戏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风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亲眼见大海吗?你们亲身体验过海中冲浪吗?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大海啊,故乡》,一起去体验大海的宽广雄伟、波澜壮阔!
二、初步感受:
1.初听录音,感受其速度、情绪及反复记号该怎么反复;
2.读词并正音;
3.跟录音哼唱,思考:在你的头脑里浮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大海?
学生:安静的、沉睡的、雄伟的......(答案不要求统一,只要是真情实感)
4.歌曲简介:《大海啊,故乡》作于1983年,王立平词曲,是电影片《大海的呼唤》
的主题歌,歌曲旋律平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结构简练,富有叙事性,特别是最后两句,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
三、新歌学习:
1.教师弹琴,学生哼唱,找出难点;
2.突破难点:旋律121.76反复记号3/4拍转换到4/4拍
3.齐唱
四、拓展:
1.配乐朗诵歌词或赞美大海的文章;
2.慢三舞步感受三拍子的特点;
3.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跟着伴奏旋律独唱或者齐唱。
五、小结:
总结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希望。
教学后记:1.《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同学们生活中很熟悉,多数同学也能哼唱,但对3/4拍的节奏把握的不够准确,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对三拍子节奏的把握上,运用用手划三角形、慢三舞步、打击乐器、拍手游戏来感受三拍子的特点,通过学生这一系列唱练做打的有机结合,变复杂为简单,化难为易。2.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配乐朗诵,学生很惊叹,音乐课原来也可以这么上?!优美的散文配上《大海啊,故乡》的主旋律,让人身临其境,意犹未尽。
大小猫洞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一、设计说明
《大小猫洞》是现代著名学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它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生活中的许多故事、传说虽不可信,经不起推敲,但如果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就会发现其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2.学会多方面搜集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体会本文语言生动的特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近作者
1.导入新课:《空城计》大家比较熟悉,但这个故事可信吗?因为司马懿带领几万大军,居然不敢攻击一个小小的县城,这让人不可思议。但这个故事又真实地反映了军事上的虚实关系,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故事又是有意义的。今天学习的《大小猫洞》就阐述了多角度看问题的观点。
(二)阅读全文,思考问题
1.回忆以前所学的议论文知识,回答教师的提问。
(1)本文的两个故事蕴涵了怎样的道理?
(2)作者行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3)文章由大小猫洞谈到大小城门,再到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作者究竟要告诉读者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4)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出本文的整体构思。
(5)请写出本文的论证过程。
(6)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讲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看自己能不能从中发现新的道理。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300字的小文章,谈谈你对“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