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单元旅游活动设计 精选版
  • 单元旅游活动设计 精选版

    发表时间:2022-03-09

    【www.jk251.com - 旅游活动总结】

    认真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进行,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怎样才能写好高中教案?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单元旅游活动设计 精选版,供大家参考。

    第二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三节旅游活动设计

    教案

    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旅游资源状况,选择旅游点,确定恰当的旅游线路。

    2、能学会制定比较详尽、实用的旅游方案。

    3、知道做文明旅游者的基本要求,增强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旅游资源状况,选择旅游点,确定恰当的旅游线路

    教学难点:能学会制定比较详尽、实用的旅游方案教学过程:

    主备教案[复习]1、如何制定一个最佳旅游方案?2、旅游信息的组成和收集旅游消息的渠道分别有哪些?3、旅游活动计划包括哪些内容?[导入新课]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外出旅游作为一种开阔视野、愉悦身心的美好生活方式。但是,如果旅游者准备不充分,对旅游常识和旅游线路等缺乏了解而贸然出游,在旅游中往往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留下永久的遗憾。那么如何安排旅游活动,做一次成功的旅游?除了制定好旅游方案外,还要确定恰当的旅游线路。[讲授新课]一、设计旅游线路教师讲解:旅游活动成功与否,旅游线路设计是关键之一。旅游线路设计,包括对旅游活动中游览景点、交通线路及相关的服务项目进行合理的空间组合和时序安排等。那么旅游线路设计必须符合哪些基本要求?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此表格。

    要求

    具体内容

    目的组织学生阅读知识窗,了解以下内容:1、什么是红色旅游?2、了解以江西省为中心的六条著名红色旅游。活动让每位学生根据活动要求设计出自己认为最佳的旅游地,并在课上进行交流讨论。二、做文明的旅游者承转文明的旅游者既能从旅游活动中获取愉悦,又可以对旅游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做一个文明旅游者应符合哪些要求?1、文明旅游者的要求

    要求

    文明行为

    要求理由承转了解文明旅游者的要求,那么在实际旅游活动中,我们应怎么做?2、文明旅游行为的实施文明旅游行为应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出游前旅游中旅游结束后组织学生阅读知识窗,了解旅游活动前的必要物质准备工作。

    [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旅游资源状况,选择旅游点,确定恰当的旅游线路。知道做文明旅游者的基本要求,增强了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布置作业]学案与测评

    二次备课教后记: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单元 精选版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

    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运用:探究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的影响;探究毛泽东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现实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教学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惊了古老的中国,不久,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大家对毛泽东了解比较多,那知道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吗?毛泽东思想是怎样诞生与发展的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带着这些疑惑,我们来学习第二课《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科学含义: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a、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新生的生产力迅速增长,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b、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c、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d、国际条件: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e、现实需求: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俄国的国情不完全相同,在学习俄国的时候,但更需要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状况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a、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1921-1927)—发端阶段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意义: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革命对象等问题。b、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初步形成阶段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要坚持党的领导,进行武装斗争。行动:进行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结果:起义一再失败。启示:不能照搬照抄俄国模式,走适合自己的路。为此,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前提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意义: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思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抗战时期(1937-1945)——正式形成阶段写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毛泽东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解放战争时期:a、七届二中全会报告意义:报告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b、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意义:文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了指导,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2、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问题。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意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4、毛泽东思想的其它方面毛泽东思想在各个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也有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四、毛泽东思想的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五、毛泽东思想的影响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2、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3、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作业布置】1.简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板书设计】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解放战争时期2、过渡时期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4、毛泽东思想的其它方面四、毛泽东思想的特点五、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雨巷教学设计--精选版


    【教学重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设想】

    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诗无达诂。”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一、导入课文

    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读出美感来。

    ⑴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

    (教师和学生评点)

    ⑵听录音范读;

    (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

    ⑶学生再读。

    (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

    二、进入诗歌

    1、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

    2、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灯片)

    3、诗歌意象和意境: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雨巷》的意境分析:

    “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

    《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

    4、情感基调。

    (可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分析)

    5、表达技巧。

    (着重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什么是象征?几个主要的意象分别象征了什么?)

    6、诗歌的内涵:

    (此诗的内涵可从多角度分析)

    在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

    (可从探求“理想是什么”这一角度来发掘诗歌的无限张力:这是一首爱情诗、政治诗、哲理诗等角度探究。但无论哪一种,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还有那彷徨的声音,让我们无限惆怅,一代一代永远也走不出这悠长悠长的“雨巷”。)

    7、艺术特色:

    (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赏析,看看《雨巷》在艺术风格上有那些特点。)

    着重谈谈音乐美:和谐的韵脚,押韵;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句式上的回环复沓;节和词的反复出现(注意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的“逢着”和“飘过”,可进行探讨);流畅圆润,富于吟唱。(可播放《雨巷》这首歌)

    8、配乐诗朗诵。

    三、作业

    发挥大胆想象,把《雨巷》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并试着比较诗歌语言与散文和小说语言的异同。

    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推荐】


    第一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教学目标:1.了解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区域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区域进行区域差异的分析。教学重点:1.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2.进行案例教学。教学难点: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及案例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自主讨论和合作,网络教学教学过程:

    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区域差异比较的有关项目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

    3、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

    4、社会条件:政治、文化、交通、人口、民族与宗教等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1、定性的方法2、定量的方法3、综合的方法

    三、活动事例——长江三角洲不同区域的差异

    1、搜集资料2、整理、分析活动(一)

    贵州

    湖北

    上海

    区位条件

    长江上游,云

    贵高原东北部,位于西部地区

    长江中游,跨

    长江、汉江

    位于中部地区

    长江入海口

    长江三角洲

    前缘;腹地

    广,劳动力

    素质高

    自然条件与

    自然资源状况

    地形以山地、

    丘陵为主

    生物、矿产和

    能源资源丰富

    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生物

    、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资源

    匮乏

    人均gdp

    (元)

    2855.8

    7803.0

    37393.0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15.9

    321.4

    2068.8活动(二)

    绘制三省市的gdp总量柱状图绘制三省市的产业结构饼状图

    活动(三)

    三省市的发展阶段比较

    贵州省

    湖北省

    上海省

    资源优势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丰富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丰富

    人力资源

    丰富

    主要问题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

    大产业结构

    不合理、第

    一产业比重

    较大

    交通拥挤

    居住拥挤

    环境质量差

    能源原料

    不足

    区域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成长阶段

    转型阶段

    问题探究:

    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1、确定比较因素2、列表3、填写4、发现和提出问题5、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总结:

    学会区域分析差异

    1、一般步骤

    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差异比较—探索原因

    2、主要方法

    定性、定量、综合

    3、活动事例

    贵州、武汉、上海

    高中教案新标教材经济生活单元教案 精选版


    第二单元

    p22虚线框的素材变了。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人可能没有想到,我国每年生产800亿双一次性筷子,如果按每双筷子长20厘米、宽1厘米计算,这些筷子可铺满363个北京的天安门广场。

    许多人纷纷呼吁“筷子革命”:外出就餐尽量自带餐具,餐馆尽量不提供一次性餐具。

    ○你愿意支持“筷子革命”吗?请说明理由。

    有专家估算后认为,我国每年餐饮剩余饭菜浪费的蛋白质高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的一年所需。“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有人认为,请人吃饭一定要多点几个菜,吃完后一定要有剩余。如果盘子里的才被客人吃光了,主人就很没有面子。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

    ○你或你的家人外出就餐时有没有“舌尖上的浪费”?请就如何消灭“舌尖上的浪费”与同学交流。

    【解读】素材与现实更为贴近

    p24把袁隆平的事例换成了XX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的事例。

    把牛玉儒的事例换成了白芳礼老人的事例。

    【解读】事例更加贴近时代,更感动人。

    p2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现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现改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解读】基于十八大报告。

    p30“为了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现改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解读】基于十八大报告。

    p32“乡镇企业”的图换成了“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联社诞生”

    集体经济的形式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

    【解读】修改后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实际。

    p35“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中的后一句改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解读】基于十八大报告。

    p36“微观基础”修改为“微观主体”。【解读】更加科学。

    p39“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后面增加一句“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解读】更便于学生理解。

    p40虚线框“火腿”事例换成了“奶粉”事例

    p42“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解读】基于十八大报告。

    p46“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删除“便捷的投资”这一提法;删除“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要按规定的税率向国家缴税。”

    p47删除“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这一提法。

    “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删除“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这一说法。

    p48“稳健的投资——债券”删除“稳健的投资”这一提法。“规避风险的途径——保险”删除“规避风险的途径”这一提法。

    p50删除:“作为投资工具,基金的优势主要在于专家经营、专业管理,比较适合于缺乏足够投资知识、时间和精力的投资者。”

    【解读】修改之后更加科学,更为符合实际,也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单元推荐:高中教案富国强兵的秦国 精选版


    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展示导学案】

    一、商鞅之死——商鞅变法的结局

    1、商鞅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2、简述商鞅之死的过程。

    3、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谈谈你的认识。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

    1、谈谈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教材试从政治经济军事上谈谈商鞅变法的意义。

    2、商鞅变法有何特点?据此填写下表:

    变法前变法后

    经济上井田制为基础

    政治上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

    军事上秦兵不敢东向

    外交上“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盟会

    文化上百家学说

    生活上陈规陋习

    性质落后的奴隶社会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商鞅变法有哪些局限性?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高中教案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精选版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点一】了解开辟新航路的史实1、背景: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根本原因)社会根源:受《马可·波罗行纪》影响,欧洲社会上出现“寻金热”。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宗教因素:西班牙、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精神动力)2、新航路开辟经过

    航海家

    国籍

    支持国

    时间

    成就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1487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1492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1497到达印度

    麦哲伦

    葡萄牙

    西班牙

    1519-1522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考点二】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①“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到来,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考点三】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1、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2、英国:“日不落帝国”英国战胜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考点四】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与掠夺。【考点五】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考点六】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1、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火车;2、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开始)①显著成就: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传统工业的进步。②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③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考点七】了解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产生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目的:为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4、表现: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5、影响: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1、14——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原始阶段)2、17——18世纪,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不断拓展3、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是: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的手段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

    激光 精选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和的特性.

    2、了解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从不同的媒体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学事业,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可以作为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自学,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安排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科技电影片,发动学生收集相关材料,组织阅读、参观等均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以下两点:

    1、与自然光的区别

    与自然光比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普通光源发出的是混合光,的频率单一.因此相干性非常好,颜色特别纯,

    (2)束的平行度和方向性非常好.

    (3)的强度特别大,亮度很高.

    2、的重要应用

    的应用非常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的重要应用有:光纤通信、精确测距、目标跟踪、光盘、致热切割、核聚变等等.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本节内容,可以作为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自学,在自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究竟什么是呢?

    2、是如何产生的?

    3、都有那些特性和用途呢?

    通过有关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的了解(可以参考媒体资料)。

    探究活动

    查阅有关的资料(器的种类,应用等)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相关)【荐】


    现代旅游业定义

    (1)定义旅游的三要素

    尽管上文中所提及的技术定义应当适用于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这两个领域,但是在涉及国内旅游时,这些定义并没有为所有的国家所采用。不过,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定义中的三个方面的要素:

    ——出游的目的

    ——旅行的距离

    ——逗留的时间

    (2)对出游的目的定义

    以该尺度为基础的定义旨在涵盖现代旅游的主要内容。

    ——一般消遣性旅游,非强制性的或自主决定的旅游活动。他们只把消遣旅游者视为旅游者,并且有意把商务旅游单列出去。

    ——商务和会议旅游,往往是和一定量的消遣旅游结合在一起的。参加会议公务旅游也被视为旅游。

    ——宗教旅游,以宗教活动为目的的出行活动。

    ——体育旅游,与重大体育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旅游。

    (3)对旅行距离的定义

    异地旅游(non—10caltravel):许多国家、区域和机构采用居住地和目的地之间的往返距离作为重要的统计尺度。

    旅行距离:确定的标准差别很大,从0到160公里)不等。低于所规定的最短行程的旅游在官方旅游估算中不包括在内,标准具有人为和任意性。

    (3)对逗留时间的定义

    过夜游客:为了符合限定“旅游者”的文字标准,大多数有关旅游者和游客的定义中,都包含有在目的地必须至少逗留l夜的规定。

    “过夜”的规定就把许多消遣型的“一日游”排除在外了,而事实上,“一日游”往往是旅游景点、餐馆和其他的旅游设施收入的重要来源。

    (4)其他方面

    旅游者的居住:在进行市场定位和制定相关市场战略时,了解旅游者的居住地要比确定其他的人口统计方面的因素,如民族和国籍等更为重要。

    交通方式: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规划,一些目的地通过收集游客交通方式(航空、火车、轮船、长途汽车、轿车或其他工具)的信息来获得有关游客旅行模式的信息。

    《力 精选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力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难点方法:列举大量事例,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难点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力”字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产中的力的现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二、力是什么?

    1、请学生列举自然、生活、生产中有关力的事例。

    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

    其它物体之间是否也产生力的作用呢?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在上述事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1、教师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2、学生上台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3、学生谈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

    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吸引磁铁。

    2、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拉弹簧

    3、请同学们用手拍桌子。

    4、请同学们谈日常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船离岸时竹篙点岸;手拉橡皮筋;

    归纳: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初步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知道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电离平衡 精选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以及常数。其中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关于外界条件对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建议

    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

    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

    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

    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关于弱电解质的的教学:

    这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教学中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本内容,并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点介绍下面问题。

    l.弱电解质的建立

    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2.状态的特征

    重点分析醋酸的,与化学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的特征:

    (l)是动态平衡——“动”。

    (2)在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

    (3)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

    3.外界条件对的影响

    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影响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

    最后,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

    教学设计方案一

    第一课时电解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与实例。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2.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导学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插入演示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问题讨论:

    (1)是非辩论。

    ①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②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③单质是非电解质。

    (2)哪些物质是常见电解质?它们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

    、氨气溶于水都能导电,是电解质吗?

    氯化氢和盐酸都叫电解质吗?

    (3)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非绝对数目)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

    讨论:试比较0.1L2mol/l盐酸与2L0.1mol/l盐酸,哪一种导电能力强?

    (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指导阅读后填表或讨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

    价化合物。

    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无。

    可逆过程,具有。

    电离程度

    几乎100%完全电离。

    只有部分电离。

    溶液中存在的

    微粒

    (水分子不计)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

    电解质分子。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实例

    绝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盐)

    强酸()

    强碱()

    低价金属氧化物()

    弱酸

    ()

    弱碱(、大多数难溶碱如)

    电离方程式

    2.重点、难点剖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认为除电解质之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3)电解质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是非电解质。它们导电的原因是:

    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直接电离出来的。

    (4)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离子浓度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决定。所以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

    3.思维发展与反馈

    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A.0.5mol/L的硫酸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盐酸D.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①能导电的是()

    ②属于电解质的是()

    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溶液B.C.液态D.液态

    E.蔗糖溶液F.液氨G.氨水H.溶液

    I.石墨J.无水乙醇

    2.把0.05mol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是()

    A.自来水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D.0.5mol/L氨水

    3.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A

    B

    C

    D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

    P60一、填空题(1)

    P61二、选择题1.2.

    P61三、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表格填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化合物类型与结构

    电离过程

    电离程度

    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水分子不计)

    实例

    电离方程式

    【单元旅游活动设计 精选版】相关推荐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

    关于电流教案示例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的1.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3.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二)教具验电器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带座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