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远古社会传说时代【精】
  • 远古社会传说时代【精】

    发表时间:2022-03-07

    【www.jk251.com -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按照学校要求,高中各科老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对于我们教师的教学非常重要,每一位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高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远古社会传说时代【精】”。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距今

    时间

    (年)

    发现

    地点

    所属

    时代

    生产

    工具

    经济

    状况

    社会生活

    状况

    社会组织

    特点

    历史

    地位

    元谋人

    170万

    云南

    打制

    石器

    迄今为止

    发现的我

    国最早人

    北京人

    70~

    20万

    北京

    周口

    打制

    石器

    天然火

    简单语言

    集体劳动、共享食物、群居生活

    早期人类

    的典型代

    母系

    氏族

    公社

    山顶洞人

    1万8

    北京

    周口

    打制

    石器

    磨制

    石器

    用骨针将

    兽皮缝皮

    衣服、人

    工取火

    按血缘组成固定集团、集体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的开

    半坡人

    5千~

    7千

    陕西

    西安

    磨制

    石器

    弓箭

    粟、菜、

    麻、家

    用麻织布、

    彩陶定居、建房屋

    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妇人居主导地位共同劳动、消费平等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黄

    河流域的

    典型

    河姆渡人

    5千~

    7千

    浙江

    余姚

    磨制

    石器

    骨器

    木器

    水稻

    家禽

    陶器、定居、建木结构房屋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长

    江流域的

    典型

    父系

    氏族

    公社

    大汶口中晚期

    4、5

    山东

    泰安

    陶器、玉器

    贫富分化、

    私有财产、

    阶级产生

    父系氏族

    公社时期

    在黄河流

    域的典型

    原始社会

    开始解体

    原始

    社会

    解体

    黄帝、炎帝、尧、舜、禹

    4千

    黄河

    流域

    部落联盟

    及其战争

    大禹治水

    禅让制度阶级社会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

    向奴隶社

    会的过渡

    教学建议

    易错概念

    处于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前期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晚期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课文中,着重介绍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社会状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误将整个大汶口文化看作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代表。

    教学设计思路

    在学生阅读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结构,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我国原始社会的分期以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母渡文化、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的特征。

    扩展资料

    遍布中国大地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一、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数十万年以上的原始社会时期。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遗址和考古学文化,有以下几种可作代表:

    元谋人。早期类型直立人的代表。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元谋盆地东侧山麓的小丘上,发现同属一个不大年龄的人体左、右上内侧门齿化石两颗化石。以后经多次发掘,在元谋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土层里,又发现了石器、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表明约在17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这里生息繁衍。(胡承志:《云南发现的猿人牙齿化石》,地质学报,1973年第1期)

    蓝田人。1963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蓝田人头骨、颌骨化石及其文化遗物。蓝田人属中更新世时代,包括蓝田县城东的九间房公王岭和城西北的泄湖陈家窝两个点,前者距今78~80万年,后者距今50~60万年,两地相距29公里,除发现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石器、动物化石、炭屑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5年)

    北京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京人化石自1921~1966年历次发掘所得,共有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包括单独的面骨)14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胫骨1段、肱骨3段、锁骨1根、月骨一块、零散和附连在颌骨上的牙齿153颗、约代表43个个体。除人类化石外,尚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角器以及丰富的用火遗迹。(贾兰坡:《中国猿人及其文化》,中华书局,1964年)

    丁村人。1953年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带,发现有旧石器和动物化石,1954年和1976年又两次发现人类化石。丁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典型遗存之一。在石器中,三棱大尖状器最具特色。丁村文化距今15~10万年。(裴文中等:《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9年)

    山顶洞人。1930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发现,故名。属于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距今约18,000年。除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穿孔饰物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并发现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方式。(贾兰坡:《中国在陆上的远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

    我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还有马坝人、长阳人、资阳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古人类化石遗存十分丰富。

    二、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中国大地,从内蒙古到海南岛,从东海之滨到西藏高原,到处都有发现,迄今总计在6000处以上。典型的有:

    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名。时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其分布为以渭、汾、洛等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共发现遗址1000余处。重点发掘的有:陕西的西安半坡、郑州大河村等十余处。仰韶文化的陶器以手制红陶为主,房屋遗址发现400多处,建筑形式有半地穴及地面营造等。仰韶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兼作采集和渔猎,一般认为具早、中期为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晚期开始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苏秉琦:《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考古学报,1965年第1期)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也有称为金石并用时代的。1928年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而命名。龙山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分布在山东境内,时间为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在豫西、豫北、豫东等地区,发展为中国文明初期的青铜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陕西龙山文化,主要分布泾河、渭河流域,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共性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石器、骨器、陶器等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某些遗址发现了铜器。揭开了青铜文比的序幕。

    Jk251.coM编辑推荐

    远古社会传说时代【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距今

    时间

    (年)

    发现

    地点

    所属

    时代

    生产

    工具

    经济

    状况

    社会生活

    状况

    社会组织

    特点

    历史

    地位

    元谋人

    170万

    云南

    打制

    石器

    迄今为止

    发现的我

    国最早人

    北京人

    70~

    20万

    北京

    周口

    打制

    石器

    天然火

    简单语言

    集体劳动、共享食物、群居生活

    早期人类

    的典型代

    母系

    氏族

    公社

    山顶洞人

    1万8

    北京

    周口

    打制

    石器

    磨制

    石器

    用骨针将

    兽皮缝皮

    衣服、人

    工取火

    按血缘组成固定集团、集体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的开

    半坡人

    5千~

    7千

    陕西

    西安

    磨制

    石器

    弓箭

    粟、菜、

    麻、家

    用麻织布、

    彩陶定居、建房屋

    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妇人居主导地位共同劳动、消费平等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黄

    河流域的

    典型

    河姆渡人

    5千~

    7千

    浙江

    余姚

    磨制

    石器

    骨器

    木器

    水稻

    家禽

    陶器、定居、建木结构房屋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长

    江流域的

    典型

    父系

    氏族

    公社

    大汶口中晚期

    4、5

    山东

    泰安

    陶器、玉器

    贫富分化、

    私有财产、

    阶级产生

    父系氏族

    公社时期

    在黄河流

    域的典型

    原始社会

    开始解体

    原始

    社会

    解体

    黄帝、炎帝、尧、舜、禹

    4千

    黄河

    流域

    部落联盟

    及其战争

    大禹治水

    禅让制度阶级社会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

    向奴隶社

    会的过渡

    教学建议

    易错概念

    处于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前期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晚期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课文中,着重介绍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社会状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误将整个大汶口文化看作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代表。

    教学设计思路

    在学生阅读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结构,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我国原始社会的分期以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母渡文化、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的特征。

    扩展资料

    遍布中国大地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一、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数十万年以上的原始社会时期。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遗址和考古学文化,有以下几种可作代表:

    元谋人。早期类型直立人的代表。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元谋盆地东侧山麓的小丘上,发现同属一个不大年龄的人体左、右上内侧门齿化石两颗化石。以后经多次发掘,在元谋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土层里,又发现了石器、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表明约在17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这里生息繁衍。(胡承志:《云南发现的猿人牙齿化石》,地质学报,1973年第1期)

    蓝田人。1963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蓝田人头骨、颌骨化石及其文化遗物。蓝田人属中更新世时代,包括蓝田县城东的九间房公王岭和城西北的泄湖陈家窝两个点,前者距今78~80万年,后者距今50~60万年,两地相距29公里,除发现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石器、动物化石、炭屑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5年)

    北京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京人化石自1921~1966年历次发掘所得,共有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包括单独的面骨)14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胫骨1段、肱骨3段、锁骨1根、月骨一块、零散和附连在颌骨上的牙齿153颗、约代表43个个体。除人类化石外,尚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角器以及丰富的用火遗迹。(贾兰坡:《中国猿人及其文化》,中华书局,1964年)

    丁村人。1953年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带,发现有旧石器和动物化石,1954年和1976年又两次发现人类化石。丁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典型遗存之一。在石器中,三棱大尖状器最具特色。丁村文化距今15~10万年。(裴文中等:《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9年)

    山顶洞人。1930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发现,故名。属于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距今约18,000年。除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穿孔饰物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并发现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方式。(贾兰坡:《中国在陆上的远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

    我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还有马坝人、长阳人、资阳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古人类化石遗存十分丰富。

    二、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中国大地,从内蒙古到海南岛,从东海之滨到西藏高原,到处都有发现,迄今总计在6000处以上。典型的有:

    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名。时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其分布为以渭、汾、洛等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共发现遗址1000余处。重点发掘的有:陕西的西安半坡、郑州大河村等十余处。仰韶文化的陶器以手制红陶为主,房屋遗址发现400多处,建筑形式有半地穴及地面营造等。仰韶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兼作采集和渔猎,一般认为具早、中期为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晚期开始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苏秉琦:《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考古学报,1965年第1期)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也有称为金石并用时代的。1928年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而命名。龙山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分布在山东境内,时间为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在豫西、豫北、豫东等地区,发展为中国文明初期的青铜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陕西龙山文化,主要分布泾河、渭河流域,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共性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石器、骨器、陶器等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某些遗址发现了铜器。揭开了青铜文比的序幕。

    远古社会传说时代 精选版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距今

    时间

    (年)

    发现

    地点

    所属

    时代

    生产

    工具

    经济

    状况

    社会生活

    状况

    社会组织

    特点

    历史

    地位

    元谋人

    170万

    云南

    打制

    石器

    迄今为止

    发现的我

    国最早人

    北京人

    70~

    20万

    北京

    周口

    打制

    石器

    天然火

    简单语言

    集体劳动、共享食物、群居生活

    早期人类

    的典型代

    母系

    氏族

    公社

    山顶洞人

    1万8

    北京

    周口

    打制

    石器

    磨制

    石器

    用骨针将

    兽皮缝皮

    衣服、人

    工取火

    按血缘组成固定集团、集体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的开

    半坡人

    5千~

    7千

    陕西

    西安

    磨制

    石器

    弓箭

    粟、菜、

    麻、家

    用麻织布、

    彩陶定居、建房屋

    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妇人居主导地位共同劳动、消费平等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黄

    河流域的

    典型

    河姆渡人

    5千~

    7千

    浙江

    余姚

    磨制

    石器

    骨器

    木器

    水稻

    家禽

    陶器、定居、建木结构房屋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长

    江流域的

    典型

    父系

    氏族

    公社

    大汶口中晚期

    4、5

    山东

    泰安

    陶器、玉器

    贫富分化、

    私有财产、

    阶级产生

    父系氏族

    公社时期

    在黄河流

    域的典型

    原始社会

    开始解体

    原始

    社会

    解体

    黄帝、炎帝、尧、舜、禹

    4千

    黄河

    流域

    部落联盟

    及其战争

    大禹治水

    禅让制度阶级社会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

    向奴隶社

    会的过渡

    教学建议

    易错概念

    处于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前期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晚期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课文中,着重介绍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社会状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误将整个大汶口文化看作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代表。

    教学设计思路

    在学生阅读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结构,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我国原始社会的分期以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母渡文化、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的特征。

    扩展资料

    遍布中国大地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一、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数十万年以上的原始社会时期。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遗址和考古学文化,有以下几种可作代表:

    元谋人。早期类型直立人的代表。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元谋盆地东侧山麓的小丘上,发现同属一个不大年龄的人体左、右上内侧门齿化石两颗化石。以后经多次发掘,在元谋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土层里,又发现了石器、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表明约在17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这里生息繁衍。(胡承志:《云南发现的猿人牙齿化石》,地质学报,1973年第1期)

    蓝田人。1963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蓝田人头骨、颌骨化石及其文化遗物。蓝田人属中更新世时代,包括蓝田县城东的九间房公王岭和城西北的泄湖陈家窝两个点,前者距今78~80万年,后者距今50~60万年,两地相距29公里,除发现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石器、动物化石、炭屑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5年)

    北京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京人化石自1921~1966年历次发掘所得,共有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包括单独的面骨)14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胫骨1段、肱骨3段、锁骨1根、月骨一块、零散和附连在颌骨上的牙齿153颗、约代表43个个体。除人类化石外,尚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角器以及丰富的用火遗迹。(贾兰坡:《中国猿人及其文化》,中华书局,1964年)

    丁村人。1953年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带,发现有旧石器和动物化石,1954年和1976年又两次发现人类化石。丁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典型遗存之一。在石器中,三棱大尖状器最具特色。丁村文化距今15~10万年。(裴文中等:《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9年)

    山顶洞人。1930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发现,故名。属于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距今约18,000年。除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穿孔饰物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并发现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方式。(贾兰坡:《中国在陆上的远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

    我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还有马坝人、长阳人、资阳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古人类化石遗存十分丰富。

    二、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中国大地,从内蒙古到海南岛,从东海之滨到西藏高原,到处都有发现,迄今总计在6000处以上。典型的有:

    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名。时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其分布为以渭、汾、洛等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共发现遗址1000余处。重点发掘的有:陕西的西安半坡、郑州大河村等十余处。仰韶文化的陶器以手制红陶为主,房屋遗址发现400多处,建筑形式有半地穴及地面营造等。仰韶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兼作采集和渔猎,一般认为具早、中期为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晚期开始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苏秉琦:《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考古学报,1965年第1期)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也有称为金石并用时代的。1928年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而命名。龙山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分布在山东境内,时间为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在豫西、豫北、豫东等地区,发展为中国文明初期的青铜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陕西龙山文化,主要分布泾河、渭河流域,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共性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石器、骨器、陶器等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某些遗址发现了铜器。揭开了青铜文比的序幕。

    远古社会传说时代 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距今

    时间

    (年)

    发现

    地点

    所属

    时代

    生产

    工具

    经济

    状况

    社会生活

    状况

    社会组织

    特点

    历史

    地位

    元谋人

    170万

    云南

    打制

    石器

    迄今为止

    发现的我

    国最早人

    北京人

    70~

    20万

    北京

    周口

    打制

    石器

    天然火

    简单语言

    集体劳动、共享食物、群居生活

    早期人类

    的典型代

    母系

    氏族

    公社

    山顶洞人

    1万8

    北京

    周口

    打制

    石器

    磨制

    石器

    用骨针将

    兽皮缝皮

    衣服、人

    工取火

    按血缘组成固定集团、集体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的开

    半坡人

    5千~

    7千

    陕西

    西安

    磨制

    石器

    弓箭

    粟、菜、

    麻、家

    用麻织布、

    彩陶定居、建房屋

    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妇人居主导地位共同劳动、消费平等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黄

    河流域的

    典型

    河姆渡人

    5千~

    7千

    浙江

    余姚

    磨制

    石器

    骨器

    木器

    水稻

    家禽

    陶器、定居、建木结构房屋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长

    江流域的

    典型

    父系

    氏族

    公社

    大汶口中晚期

    4、5

    山东

    泰安

    陶器、玉器

    贫富分化、

    私有财产、

    阶级产生

    父系氏族

    公社时期

    在黄河流

    域的典型

    原始社会

    开始解体

    原始

    社会

    解体

    黄帝、炎帝、尧、舜、禹

    4千

    黄河

    流域

    部落联盟

    及其战争

    大禹治水

    禅让制度阶级社会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

    向奴隶社

    会的过渡

    教学建议

    易错概念

    处于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前期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晚期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课文中,着重介绍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社会状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误将整个大汶口文化看作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代表。

    教学设计思路

    在学生阅读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结构,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我国原始社会的分期以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母渡文化、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的特征。

    扩展资料

    遍布中国大地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一、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数十万年以上的原始社会时期。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遗址和考古学文化,有以下几种可作代表:

    元谋人。早期类型直立人的代表。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元谋盆地东侧山麓的小丘上,发现同属一个不大年龄的人体左、右上内侧门齿化石两颗化石。以后经多次发掘,在元谋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土层里,又发现了石器、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表明约在17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这里生息繁衍。(胡承志:《云南发现的猿人牙齿化石》,地质学报,1973年第1期)

    蓝田人。1963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蓝田人头骨、颌骨化石及其文化遗物。蓝田人属中更新世时代,包括蓝田县城东的九间房公王岭和城西北的泄湖陈家窝两个点,前者距今78~80万年,后者距今50~60万年,两地相距29公里,除发现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石器、动物化石、炭屑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5年)

    北京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京人化石自1921~1966年历次发掘所得,共有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包括单独的面骨)14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胫骨1段、肱骨3段、锁骨1根、月骨一块、零散和附连在颌骨上的牙齿153颗、约代表43个个体。除人类化石外,尚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角器以及丰富的用火遗迹。(贾兰坡:《中国猿人及其文化》,中华书局,1964年)

    丁村人。1953年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带,发现有旧石器和动物化石,1954年和1976年又两次发现人类化石。丁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典型遗存之一。在石器中,三棱大尖状器最具特色。丁村文化距今15~10万年。(裴文中等:《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9年)

    山顶洞人。1930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发现,故名。属于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距今约18,000年。除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穿孔饰物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并发现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方式。(贾兰坡:《中国在陆上的远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

    我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还有马坝人、长阳人、资阳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古人类化石遗存十分丰富。

    二、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中国大地,从内蒙古到海南岛,从东海之滨到西藏高原,到处都有发现,迄今总计在6000处以上。典型的有:

    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名。时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其分布为以渭、汾、洛等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共发现遗址1000余处。重点发掘的有:陕西的西安半坡、郑州大河村等十余处。仰韶文化的陶器以手制红陶为主,房屋遗址发现400多处,建筑形式有半地穴及地面营造等。仰韶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兼作采集和渔猎,一般认为具早、中期为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晚期开始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苏秉琦:《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考古学报,1965年第1期)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也有称为金石并用时代的。1928年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而命名。龙山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分布在山东境内,时间为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在豫西、豫北、豫东等地区,发展为中国文明初期的青铜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陕西龙山文化,主要分布泾河、渭河流域,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共性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石器、骨器、陶器等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某些遗址发现了铜器。揭开了青铜文比的序幕。

    元朝的社会经济中外交往【精】


    第十四课

    地位分析

    元朝统一后,疆域辽阔,交通发达,社会秩序趋于安定,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统治者比较重视经济的发展,元朝的社会经济和海外贸易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入主中原后,蒙古贵族由破坏农业到逐渐接受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元世祖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北方残破的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元朝的手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最突出的是棉纺织业的发展,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对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大都为代表的商业都市的繁荣,充分反映了元朝社会经济繁盛的局面。元代漕运的发展使南北交通更加通畅,规模空前的海运更是我国交通运输史上的壮举。元朝海外贸易发达,对外交往频繁,泉州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丝织品和瓷器远销世界各地。元朝是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

    教学思路

    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古代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方面,既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元朝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又要认识经济与政治、科技、文化之间的关系。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主。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生动的教学语言,使知识回归现实、回归生活,通过录像、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图示、引导、讨论的方法是教学内容有难变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从重点知识入手,全面了解和认识元朝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重点分析

    元大都的繁荣是教学中的另一重点。元大都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是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大都城市建设规模宏大、布局规整,是古都北京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元大都的繁荣是元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

    元代的漕运和海运是教学的又一重点。会通河和通惠河的开凿使年久失修、多处淤塞的大运河重新成为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他不仅缓解了大都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而且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是大都商业繁荣的重要保证。规模空前的海运是元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的表现,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是我国交通运输史上的壮举。

    元代的棉纺织业是教学中的重点。棉纺织业是元朝受工业方面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棉花在全国的广泛种植为棉纺织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对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松江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棉布成为江南人们的主要衣料,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是我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难点分析

    对元朝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认识是教学中的难点。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准确全面的认识元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既要理解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这对初一的学生来说会比较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闻名世界的元大都.(屏幕显示“元大都平面图”)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大都的布局、交通以及经济文化繁荣的景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对元大都作一番描述。并请学生思考回答元大都繁荣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元代的漕运和海运。首先,引导学生回忆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然后屏幕显示“元朝漕运”图,引导学生看书找出相关知识点,通过师生交流,在屏幕上逐一显示。元朝的海运情况,可以指导学生看书预习后,请学生根据“海运航线图”向大家介绍。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元代漕运、海运发展的作用。

    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两宋时期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发展的情况,指出元朝的棉纺织业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元朝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发展情况,在对比中引导学生认识元朝的棉纺织业的发展。同时,屏幕显示相关知识点和图片,着重落实棉布成为江南人们的主要衣料、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黄道婆对棉纺织业发展所作的贡献。

    难点突破方案

    对元朝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认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英不断渗透这方面的教学,使难点分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重视、人民辛勤劳动、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关系。这样,在最后总结归纳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最后教师应指出推动经济发展的这些因素同样适应于其它朝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学生在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原因方面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课堂导入

    导入一:引导学生回忆元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然后指出,元朝时,有一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中国居住了十几年,游历了很多地方,回国后,有人根据他的回忆写了《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书中对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荣富庶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以至于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到东方寻找财富的热潮。大家想知道马可波罗描述的元大都是什么样子吗?元朝社会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导入新课。

    导入二:(屏幕显示“黄道婆像”)引导学生认识黄道婆,引出元朝棉纺织业的发展,再延伸到元朝经济发展的其它方面,从而导入新课。

    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明朝文化


    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明朝文化(二)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明朝时期的古典小说、戏剧和《永乐大典》的编纂与特点。

    通过比较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方面的共同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文化史的知识时要结合政治、经济的特点,加深对文学家、艺术家的思想是受时代影响的认识。

    通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牡丹亭》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上一节课中的《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有什么相同点?(学生回答略)三部书都总结了前人成果,都有大量插图。那么,明朝的小说、戏剧、书法、绘画是不是同样吸取了前人的成果呢?它们又是怎样反映明朝这个时代的特点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一、灿如群星的古典小说(板书)

    明朝文学中,以古典小说的成就最为显著,成为明朝文学的主流。众多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语言,叙述一个个生动、复杂的故事,有不少故事至今还在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我们的同学也一定知道、甚至读过这几部书。(出示小黑板)请一位同学上来填写出每部书的作者和你最喜欢的主人公。(表格附本教案后)

    (判断答案并订正错别字)

    (根据表格小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强调所揭示的思想)但是,我们在阅读这几部书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把愚忠愚孝、江湖义气学来,更不能迷信神佛。

    至今,朝鲜、越南、日本等国人民仍然喜爱这几部书的精彩故事,孙悟空这个形象连欧美人民也很喜爱。

    二、繁荣的戏剧(板书)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大城乡人民需要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因此,戏剧在明朝有了很大发展。明朝戏剧家中最著名的是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汤显祖,《牡丹亭》是他最负盛名的剧作。《牡丹亭》全剧长55,描写了壮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杜丽娘是南安太守的女儿,不满封建礼教,游园后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会,后思念成疾而死;托梦给柳梦梅。柳梦梅精心调护,杜丽娘死而复生,两人终于结为夫妻。汤显祖通过这部戏,鞭挞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提问)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小黑板上的表格并将原遮着的《牡丹亭》一栏露出。)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都有反封建的内容。

    小结

    明朝的古典小说、戏剧等在继承前人传承之上,有所发展。其中不少小说、戏剧都有反封建的思想内容。这是由于明朝的时代特点决定的。明朝有哪些特点呢?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思想的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必然带有反封建色彩。

    高中教案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精】


    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本节教材分析

    (1)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和不足,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目标,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能力目标

    通过对总体小康成就与不足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我国发展现状的能力。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结合对数据、材料、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归纳、判断能力。引导学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小康社会历史性跨越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拥护党的政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过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距的对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描绘,激励学生为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学习、奋斗。

    (2)教学重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3)教学难点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gdp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教学建议

    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4.13规定的“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归纳和概括。但理论框架内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已有所了解。因此,是有一定知识基础的。现在的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关注社会生活,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方式,通过课堂探究掌握知识,通过事例分析运用知识。课堂活动中要注意课堂互动的形式。通过图片、事例、问题等情境设置,提出设问,引发思考和争论。教师要控制讨论的时间、方向,把握好主题,点拨要精练。情境创设——互动探究——归纳总结——理性反思,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家是我们心灵的血脉,是我们生命的根。人们辛勤劳动为社会贡献的同时也在苦心经营着自己的家。家庭生活的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社会进步状况,认识社会就请先走进我们的家庭。

    多媒体展示:课件“我们的家”(课件显示本班部分同学拍摄的家庭住房、室内摆设和装饰的照片)看到家,我们感受到温馨和幸福;畅谈家乡的变化,大家都充满着自豪和满足。大家是否想过,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来的?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

    导入二

    经济生活的主题就是生产的发展。经济建设是目前我国的中心工作,从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目前处于何种阶段?那么,什么是小康社会?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的建设的经济目标有哪些?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明朝文化(一) 精选版


    第二十一课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京城和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思想家李贽、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

    通过李贽和明末三位思想家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课关于四位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学生不易理解。鉴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给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方法。

    通过北京城和明长城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明朝科学家和思想家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回答),那么北京最雄伟的古代建筑是:——天安门和故宫(答)。

    2.讲授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主要包括明朝的建筑、科技和思想。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和《明长城示意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明北京城是什么时期兴建的?它的建筑特点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明成祖时营建的;特点有二,第一,布局严整,第二,突出了皇权至上的原则。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想一想,北京城分哪几部分?[答]分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教师综述]北京城最里面的是宫城,又称紫禁城,是皇宫所在地。宫城外面是皇城。有太液池、万岁山,有祭祀祖先的太庙和显示皇权的太社稷。这种左庙有土的形式是中国都城建筑的传统形式之一,皇城外面是京城,周围20公里,有9座城门,中央官署分别于皇城南面两侧。京城里店铺林立,商店繁荣。后来,京城南面又加筑了外层,这里有最繁荣的街市,可分为工业区和商业区。整个北京城被高大雄伟的城墙所环绕,街道宽广笔直。这也是古代都城建筑布局的传统形式。其次,北京城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两边的街道和重要建筑,左右对称。这种相对称的建筑样式也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北京城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转折]明朝与北京城齐名的伟大建筑是长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最早把长城东西连接贯穿一起的是哪个朝代?[答]秦朝。对,秦始皇时,第一次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筑起了一道东起辽东、西到临洮的城防。此后的两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唐、金,都曾进行了长城的修筑工作。明朝时,在古长城的基础上,历时200多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建成了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依山起伏,蜿蜒6000多公里的气势雄伟的明长城。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明朝为什么修建长城?明长城比秦长城有什么变化?

    [答]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加强北方的防御,明政府一方面修建了长城;另一方面迁都北京。明长城在东部的重要地段,多用石条或巨砖砌成,十分坚固,如八达岭、山海关就是明长城的代表作;而秦长城相对简陋些,防御重点也在西部。

    (3)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呢?

    [讨论,教师综述]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外国人赞誉长城为世界奇迹之一,联合国将长城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子,我们应该把合理利用与保护结合起来,既要开发长城的旅游、人文资源创造经济精神效益,又要切实地保护长城不受侵害。

    [过渡]北京城和长城是享誉历史和世界的古代建筑,也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明代的科学和思想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9—101页的内容,先填写板书的“科学”、“思想”两个表格,注意繁难字的笔画。

    同学们通过阅读和填表已经了解了明代著名的科学巨匠和思想家,那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4)明代三大科学巨著各有什么特点?

    [答]《本草纲目》是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农政全书》既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还反映了作者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明代三大科学家创作科学著作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求真务实、探索创新;实现理想,不懈努力。

    (6)请同学们回忆、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分别列举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著作(作者)、农业著作(作者)。[答]略。

    (7)明朝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这反映在思想领域是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请同学们分析、比较一下明代四大思想家进步思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答]共同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不同点:李贽反对封建等级和封建礼教;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黄宗羲认为农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倡踏实钻研、学以致用的学风。

    (8)四大思想家中,王夫之是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哪位同学能列举出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还有哪几位?

    [答]荀子、王充、范镇、柳宗元、刘禹锡。

    3.小结练习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记忆黑板上的内容,然后列表填写空白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列表)。下面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明朝闻名世界的两大建筑奇观是什么?它们的建筑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明朝有哪些科学巨匠?他们的著作分别是什么?

    明朝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有哪几位?进步思想产生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4.课堂活动

    (1)请参观过故宫和长城的同学们介绍故宫和长城的风光,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请同学们简要议论一下明朝科技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

    (3)怎样评价顾炎武的爱国思想?

    板书设计

    第21课

    ——进步的科技和思想

    第二十一课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京城和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思想家李贽、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

    通过李贽和明末三位思想家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课关于四位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学生不易理解。鉴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给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方法。

    通过北京城和明长城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明朝科学家和思想家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回答),那么北京最雄伟的古代建筑是:——天安门和故宫(答)。

    2.讲授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主要包括明朝的建筑、科技和思想。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和《明长城示意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明北京城是什么时期兴建的?它的建筑特点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明成祖时营建的;特点有二,第一,布局严整,第二,突出了皇权至上的原则。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想一想,北京城分哪几部分?[答]分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教师综述]北京城最里面的是宫城,又称紫禁城,是皇宫所在地。宫城外面是皇城。有太液池、万岁山,有祭祀祖先的太庙和显示皇权的太社稷。这种左庙有土的形式是中国都城建筑的传统形式之一,皇城外面是京城,周围20公里,有9座城门,中央官署分别于皇城南面两侧。京城里店铺林立,商店繁荣。后来,京城南面又加筑了外层,这里有最繁荣的街市,可分为工业区和商业区。整个北京城被高大雄伟的城墙所环绕,街道宽广笔直。这也是古代都城建筑布局的传统形式。其次,北京城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两边的街道和重要建筑,左右对称。这种相对称的建筑样式也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北京城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转折]明朝与北京城齐名的伟大建筑是长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最早把长城东西连接贯穿一起的是哪个朝代?[答]秦朝。对,秦始皇时,第一次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筑起了一道东起辽东、西到临洮的城防。此后的两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唐、金,都曾进行了长城的修筑工作。明朝时,在古长城的基础上,历时200多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建成了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依山起伏,蜿蜒6000多公里的气势雄伟的明长城。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明朝为什么修建长城?明长城比秦长城有什么变化?

    [答]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加强北方的防御,明政府一方面修建了长城;另一方面迁都北京。明长城在东部的重要地段,多用石条或巨砖砌成,十分坚固,如八达岭、山海关就是明长城的代表作;而秦长城相对简陋些,防御重点也在西部。

    (3)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呢?

    [讨论,教师综述]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外国人赞誉长城为世界奇迹之一,联合国将长城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子,我们应该把合理利用与保护结合起来,既要开发长城的旅游、人文资源创造经济精神效益,又要切实地保护长城不受侵害。

    [过渡]北京城和长城是享誉历史和世界的古代建筑,也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明代的科学和思想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9—101页的内容,先填写板书的“科学”、“思想”两个表格,注意繁难字的笔画。

    同学们通过阅读和填表已经了解了明代著名的科学巨匠和思想家,那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4)明代三大科学巨著各有什么特点?

    [答]《本草纲目》是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农政全书》既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还反映了作者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明代三大科学家创作科学著作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求真务实、探索创新;实现理想,不懈努力。

    (6)请同学们回忆、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分别列举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著作(作者)、农业著作(作者)。[答]略。

    (7)明朝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这反映在思想领域是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请同学们分析、比较一下明代四大思想家进步思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答]共同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不同点:李贽反对封建等级和封建礼教;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黄宗羲认为农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倡踏实钻研、学以致用的学风。

    (8)四大思想家中,王夫之是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哪位同学能列举出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还有哪几位?

    [答]荀子、王充、范镇、柳宗元、刘禹锡。

    3.小结练习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记忆黑板上的内容,然后列表填写空白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列表)。下面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明朝闻名世界的两大建筑奇观是什么?它们的建筑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明朝有哪些科学巨匠?他们的著作分别是什么?

    明朝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有哪几位?进步思想产生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4.课堂活动

    (1)请参观过故宫和长城的同学们介绍故宫和长城的风光,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请同学们简要议论一下明朝科技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

    (3)怎样评价顾炎武的爱国思想?

    【远古社会传说时代【精】】相关推荐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

    关于电流教案示例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的1.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3.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二)教具验电器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带座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