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数学必修4教案热门十四篇
  • 数学必修4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12

    数学必修4教案热门十四篇。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才能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写好教案课件,你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数学必修4教案热门十四篇,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数学必修4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是从“变量说”到“对应说”,这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集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

    本节《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二、重难点分析

    根据对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函数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应该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一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变量观点下的函数定义,并具体研究了几类最简单的函数,对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本书第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这为学习函数的现代定义打下了基础。

    2、不利因素:函数在初中虽已讲过,不过较为肤浅,本课主要是从两个集合间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是一个抽象过程,要求学生的抽象、分析、概括的能力比较高,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目标分析

    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用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会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2、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逻辑思维、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一方面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另一方面,依据本节为概念学习的特点,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

    学法方面,学生通过对新旧两种函数定义的对比,在集合论的观点下初步建构出函数的概念。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建构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求法。

    高一必修二数学教案41、教材(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研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描述周期性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本课时的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承前是因为可以用函数的定义来抽象和规范三角函数的定义,同时也可以类比研究函数的模式和方法来研究三角函数;启后是指定义了三角函数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图象特征,并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入地领会数学在其它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2、设计理念

    本堂课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整堂课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结构,展开合理的联想,提出整堂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圆周运动等具周期性规律运动可以建立函数模型来刻画吗?从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钻研教材,引发认知冲突,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改造或重构已有的认知结构,并运用类比方法,形成“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一新的概念,最后通过例题与练习,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内化为学生新的认识结构,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形成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学会运用这一定义,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数学建模思想、类比思想和化归思想在数学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教材,学会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理性之美、

    4、重点难点

    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难点:任意角三角函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函数模型的建立)、类比与化归思想的渗透、

    5、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函数的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任意角和弧度制的相关概念、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先将学生的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改造为以象限角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并形成以角的终边与单位园的交点的坐标来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再拓展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6、教法分析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和驱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活动,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质疑和讨论,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课堂上老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

    7、学法分析

    本课时先通过“阅读”学习法,引导学生改造已有的认知结构,再通过类比学习法引导学生形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学习法,来研究三角函数一些基本性质和符号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达成教学目标。

    数学必修4教案 篇2

    一、随机事件

    主要掌握好(三四五)

    (1)事件的三种运算:并(和)、交(积)、差;注意差A-B可以表示成A与B的逆的积。

    (2)四种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莫根律。

    (3)事件的五种关系:包含、相等、互斥(互不相容)、对立、相互独立。

    二、概率定义

    (1)统计定义:频率稳定在一个数附近,这个数称为事件的概率;(2)古典定义:要求样本空间只有有限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事件A所含基本事件个数与样本空间所含基本事件个数的比称为事件的古典概率;

    (3)几何概率:样本空间中的元素有无穷多个,每个元素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可以将样本空间看成一个几何图形,事件A看成这个图形的子集,它的概率通过子集图形的大小与样本空间图形的大小的比来计算;

    (4)公理化定义:满足三条公理的任何从样本空间的子集集合到[0,1]的映射。

    三、概率性质与公式

    (1)加法公式:P(A+B)=p(A)+P(B)-P(AB),特别地,如果A与B互不相容,则P(A+B)=P(A)+P(B);

    (2)差:P(A-B)=P(A)-P(AB),特别地,如果B包含于A,则P(A-B)=P(A)-P(B);

    (3)乘法公式:P(AB)=P(A)P(B|A)或P(AB)=P(A|B)P(B),特别地,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P(AB)=P(A)P(B);

    (4)全概率公式:P(B)=∑P(Ai)P(B|Ai).它是由因求果,

    贝叶斯公式:P(Aj|B)=P(Aj)P(B|Aj)/∑P(Ai)P(B|Ai).它是由果索因;

    如果一个事件B可以在多种情形(原因)A1,A2,....,An下发生,则用全概率公式求B发生的概率;如果事件B已经发生,要求它是由Aj引起的概率,则用贝叶斯公式.

    (5)二项概率公式:Pn(k)=C(n,k)p^k(1-p)^(n-k),k=0,1,2,....,n.当一个问题可以看成n重贝努力试验(三个条件:n次重复,每次只有A与A的逆可能发生,各次试验结果相互独立)时,要考虑二项概率公式.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数学必修4教案 篇3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一)导入: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二)板书课题,作者。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

    (2)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3.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

    (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

    (2)观察表演者动作,要求用上系列动词描述。

    (七)作业:

    1.抄录课后所列字词并用两个成语造句;

    (一)检查:

    1.听写并用画线词造句:菜畦  鉴赏  确凿  臃肿  轻捷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1.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2.思考:练习二(2)推测原因之多,说明了什么?(明确:衬托对百草园的难舍之情。)

    1.讨论:哪些内容形成了对比,说明了什么?如:(1)玩耍时与读书时不同气氛;(2)师生读书时不同态度。

    2.质疑问难:为何写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先生读的加了标点?(明确:学生没读懂,说明所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五)拓展:

    1.比较所掌握的不同人的童年生活,说说有何感触。

    2.对照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何新的认识?

    (2)与三味书屋比照: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寻找并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3)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仿照本文结构,用“从……到……”作题,写两个生活片段。

    提示:可从空间或时间的变化上选材,以场景描述为主,体现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数学必修4教案 篇4

    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

    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

    第三步:将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重点与难点: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问 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生:回顾,说出自己的看法、

    2、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你将采用什么方法?

    生:回顾、思考、讨论、交流,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 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3、阅读并思考教科书上的例4,你将选择什么方 法解决例4的'问题

    生:自 学例4,并完成练习题1、2、

    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8、小结:

    (1)利用“坐标法”解决问对知识进行归纳概括,体会利 师:指导 学生完成练习题、

    生:阅读教科书的例3,并完成第

    问 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题的需要准备什么工作?

    (2)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才能易于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3)你认为学好“坐标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数学必修4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平行四边形这个几何模型,归纳总结出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的问题的”三步曲”;

    2、明确平面几何图形中的有关性质,如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等可以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

    3、让学生深刻理解向量在处理平面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教学难点:如何将几何等实际问题化归为向量问题。

    教学过程

    由于向量的线性运算和数量积运算具有鲜明的几何背景,平面几何图形的许多性质,如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等都可以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出来,因此,可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中的一些问题,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向量方法在平面几何中的运用。

    例1、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模型。如图,你能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度与两条邻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思考:

    运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可以分哪几个步骤?

    运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可以分哪几个步骤?

    “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数学必修4教案 篇6

    新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

    3.简单组合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注

    一、

    自主学习

    1.照相、绘画之所以有空间视觉效果,主要处决于线条、明暗和色彩,其中对线条画法的基本原理是一个几何问题,我们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

    质疑提问

    下图中的手影游戏,你玩过吗?

    光是直线传播的,一个不透明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在物体后面的屏幕上会留下这个物体的影子,这种现象叫做投影.其中的光线叫做投影线,留下物体影子的屏幕叫做投影面.

    一、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思考2:用灯泡照射物体和用手电筒照射物体形成的投影分别是哪种投影?

    投影的分类:

    把一个空间几何体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可以获得一个平面图形.从多个角度进行投影就能较好地把握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通常选择三种正投影,即正面、侧面和上面,并给出下列概念: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

    问题探究

    思考2:如图,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那么其三视图分别是什么?

    思考3:圆柱、圆锥、圆台的三视图分别是什么?

    思考5:球的三视图是什么?下列三视图表示一个什么几何体?

    例1:如图是一个倒置的四棱柱的两种摆放,试分别画出其三视图,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四、

    课堂检测

    五、

    小结评价

    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3.三视图的应用及与原实物图的相互转化.

    数学必修4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版)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教学内容针对的是高二的学生,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可能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所以在授课时要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设计思想

    1.教法

    ⑴诱导思维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⑵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⑶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四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女子举重奖项设置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用多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空白”,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能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②理解等差数列是一种函数模型。关键:

    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及由此得到的“性质”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略)

    数学必修4教案 篇8

    《指数函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背景:

    函数是整个高中数学的教学重难点,是必修一的主要内容。而这一节的内容以上一小节指数和指数运算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指数基本运算式Nab所构成的第一个函数形式yax,这就是学生在高中所学的第一个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

    对于学生而言,这是第一次尝试利用所学的函数基本概念和性质来分析具体函数的一节课,也是高中阶段第一次借助图像来分析函数性质的一节课。这节课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本身,更是可用于今后研究一个具体函数(如: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的一般方法,使图像和函数的关系在学生心中更加清晰,为整个高中数学中对函数的学习研究打下基础。因此,这节课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

    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如定点、变化情况;

    ③掌握指数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函数值的分布等;(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③增强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3)情感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从抽象到具体(抽象函数与具体函数)、从现象到本质(由图像总结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把研究指数函数的方法应用到对函数的研究中)的辩证思想,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②全课围绕指数函数图像进行分析,并不断地进行比较和归纳,培养学生用比较思想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钻研探究问题的兴趣,并延续到后面的学习当中。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指数函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函数,学生对于一个抽象的函数形式往往缺乏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因此如何建立一个具体形象的“指数函数”概念是这节课的一个突破口。

    (1)教学重点:指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发现和总结。(2)教学难点:指数函数图像性质与底数的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

    (1)从具体直观的图形出发,引导学生抽象出其中的客观规律;(2)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拨,启发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自行发现和总结问题;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学法:

    高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在思维习惯上还有待教师引导。因此本节课从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出发,以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事物及其规律,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基本流程和情境设计

    1、引入:由两个应用问题引出指数函数定义。(1)两个问题:

    ①细胞分裂问题: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由2个分裂成4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1②碳14半衰期问题:函数关系式P2t5730

    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函数?(2)给出指数函数的定义:yaxa0且a1

    思考:这个形式有什么特点?(回答:系数为1,底数为常数,指数为自变量x)

    思考:为什么要对常数a有范围限制?(回答:没有研究意义)(3)指数函数概念辨析:

    ①指出下列函数中哪些是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形式):

    y4xyx4y4xy(4)xyxyxxy(2a1)x

    ②函数y(a23a3)ax是指数函数,求a的值。(指数函数对系数和底数范围的限制)

    2、认识:用“列表﹣描点﹣连线”的作图方法,画出指数函数y2x的图像。

    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醒学生注意,取x2,1,0,1,2五点即可。教师在黑板上规范作图,并要求学生修正自己的图像。

    观察图像,思考:这个图像有什么特点?关注:过点、过象限、变化趋势、变化范围。(回答:过点(0,1),呈上升趋势,全部在x轴上方,当x0时0y1,当x0时y1)

    11

    3、探究:用同样方法作出函数y3,y,y的图像。

    23xxx(1)分小组讨论下列三个问题,然后派代表总结:

    ①这三个图像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回答:共同点:过点(0,1),全部在x轴上方,只单纯上升或下降;不同点:变化趋势和范围)

    ②这些共同点说明了什么?(回答:无论a取什么值,当x0时都有y1;定义域为R,值域为0,;函数单调递增或递减。)

    ③变化趋势为什么会不同?(回答:因为a的取值不同,函数当a1时单调递增,当0a1时单调递减)

    (2)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比较指数幂的大小:

    1.71,①1.72.5与1.73:指数函数y1.7x单调递增,2.5

    343②与2:由y图像知0

    43433

    (3)注意图像恒过点(0,1)的意义:无论a取何值,它的0次方一定等于1。

    迁移应用:函数y2x33的图像恒过定点____________。

    4、延伸:观察图像,思考指数函数图像怎样随底数a的变化而变化。(1)几何画板展示:指数函数图像随底数a从小到大变化的变化情况。(2)变化特征归纳:

    ①a从0到1再从1到+∞变化,曲线“逆时针旋转”;

    ②0a1时,图像呈下降趋势,即函数单调递减,a越小越靠近坐标轴;a1时,图像呈上升趋势,即函数单调递增,a越大图像越靠近坐标轴;总而言之,a离1越“远”则图像越靠近坐标轴;

    ③a1是转折点(当然在指数函数中规定a1,这里只提出来作参照)。

    (3)练习:

    ①如图是指数函数(1)yax,(2)ybx,(3)ycx,(4)ydx的图像,则a,b,c,d与1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11②思考题:已知实数a,b满足,则下列五个关

    23系式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1)0ba;(2)ab0;(3)0ab;(4)ba0;(5)ab

    ab5、小结。

    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们通过什么研究方法得到这些结论?(3)能不能将这节课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6、作业:巩固、反馈和延伸。

    (1)《金牌作业本》本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反馈学习效果

    (2)思考:今天所学的指数函数性质是由观察图像得到的,那么这些性质(如单调性)能否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到呢?——问题延伸,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总结与反思

    1、学生对于指数函数图像印象深刻,尤其是“指数函数图像随底数a从小到大变化的变化情况”,多媒体教学手段取得明显效果。

    2、对于指数函数性质的相关结论,应引导他们在适当的练习中反复思考、熟悉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

    3、在后面学习对数函数图像与性质一节时,可让学生按照本节的研究方法自行研究归纳,这样印象更加深刻,教学也因此事半功倍。

    数学必修4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之后系统学习的第一个函数,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应用,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后面学习中一遇到指对数问题就发蒙,原因是什么呢?问题就出在学生刚刚学完函数的性质,应用又是初中比较熟悉的一次二次函数。一下子出现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函数而且需要记很多性质。学生感觉很吃力,也就没有了兴趣,当然就学不好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2)能根据指数函数的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并根据图象给出指数函数的性质.(3)能根据单调性解决基本的比较大小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理解指数函数概念,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在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时,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规律,要求学生自己作出特殊的较为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象,然后推广到一般情况,类比地得到指数函数的图象,并通过观察图象,总结出指数函数当底分别是 , 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领会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如何由图象、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五:教法: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加深对所得结论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细胞分裂的个数y与x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生:y与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 )

    师:有1根长 1米的绳子,第一次剪去绳长一半,第二次再剪去剩余绳子的一半,……剪了x次后绳子剩余的长度为y米,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生: ( )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指数函数的定义

    ⑴让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问题逐个给出):

    ① ( )和 ( )这两个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②它们能否构成函数?

    ③是我们学过的哪个函数?如果不是,你能否根据该函数的特征给它起个恰当的名字?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如果可以用字母 代替其中的底数,那么上述两式就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自变量在指数位置,所以我们把它称作指数函数。

    ⑵让学生讨论并给出指数函数的定义。

    对于底数的分类,可将问题分解为:

    ①若 会有什么问题?(如 , 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②若 会有什么问题?(对于 , 都无意义)

    ③若 又会怎么样?( 无论 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 且 .

    接下来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明确了指数函数的定义,能否写出一两个指数函数?教师也在黑板上写出一些解析式让学生判断,如 , , 。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可能存在对指数函数形式上的一种误解,即只看指数位置是否为自变量。通过以上的三个小例子,学生就完成对指数函数彻底的认识,解决的问题。

    2.指数函数性质

    ⑴提出两个问题

    ①目前研究函数一般可以包括哪些方面;

    ②研究函数(比如今天的指数函数)可以怎么研究?用什么方法、从什么角度研究?

    可以从图象和解析式列表这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可以从具体的函数入手(即底数取一些数值);当然也可以用列表法研究函数,

    ⑵分组活动,合作学习

    让学生分为三大组,一组从解析式的角度入手(不画图)研究指数函数,一组借助电脑通过几何画板的操作从图象的角度入手研究指数函数;一组借助列表利用计算器和坐标网格研究指数函数;

    ⑶交流、总结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应关注各组的研究情况,此时可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小组上台展示研究成果,并对比从两个角度入手研究的结果。

    教师可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发现、得出的结论进行适当的点评或要求学生分析。这里除了研究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外,再引导学生注意是否还有其它性质?

    (4)交换角色

    请同学们交换任务,检查一下你能否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性质。

    师生共同总结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师可以边总结边板书。

    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对指数函数的性质得到自然、完善的整合,这个过程中,学生时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体现了教改“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思想。加深的学生对所得结论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巩固训练、提升能力

    例1:已知指数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求 的值。

    解:因为 的图象经过点 ,所以

    即 ,解得 ,于是 。

    所以 。

    例2.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1) 1.7a与1.7a+1 (2)0.8-0.1与0.8-0.2

    (3) 已知(4/7)a>(4/7)b,比较a,b的大小.

    练习:⑴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和 的大致图象,并说出这两个函数的性质;

    ⑵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① ,② 。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指数函数有什么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课本93页习题3-1A组第4题。

    九:板书设计:

    数学必修4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几何表示、向量相等的含义;掌握向量加减法和数乘运算,掌握其几何意义;理解向量共线定理

    2.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会用向量的几何表示及其代数运算、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向量的有关概念与线性运算

    教学过程设计(教法、学法、课练、作业)个人主页

    一、知识回顾

    1.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已知正方形ABCD边长为1, , , 则 + + 的模=( )

    A.0 B.3 C. D.

    3.已知向量 , 满足: ,则 =( )

    A.1 B. C. D.

    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 , ,M为BC的中点,则 = (用 , 表示)

    二、例题讲解

    例1设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已知 =2 + , = +3 , =2 - .若A,B,D三点共线,

    求的值。

    例2在梯形ABCD中,E,F分别是腰AB,DC的三等分点,且 , 求

    例3设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动点P满足 , .求点P的轨迹,并判断P的轨迹通过下述哪一定点:

    ①△ABC的外心; ②△ABC的内心;

    ③△ABC的重心; ④△ABC的垂心。

    三、小结

    四、训练练习

    见练习纸

    教后感

    数学必修4教案 篇11

    空间几何体

    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

    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2)

    课本P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本P8 练习题1.1 B组第1题

    数学必修4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消费的不同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理解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以及租赁消费时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

    学生活动:就日常生活的体验得出相应的回应,例如:买文具、食堂吃饭、买零食、买衣服、电话费等日常消费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消费活动,其中主要集中于学生可能并有实际经验的消费内容。

    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的类型相关讨论。

    (二)情景分析:

    探究活动一:如何安排生活费?

    学生活动:互相安排并讨论各自的消费活动或消费内容,发现其中的区别。

    (1)收入。

    教师活动:设问解疑。

    同学们是否发现各自的消费有什么不同?而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在此主要是什么?

    教师讲解: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当前收入直接影响消费,预期消费则影响消费信心,当预期消费乐观时,消费信心就强;预期消费较低时,消费信心就弱。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物价水平。

    教师活动:影响消费的因素除了收入水平还有没有其他了呢?

    学生活动:就材料进行相应的讨论,得出初步的结论,消费活动还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

    教师讲解: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稳定物价才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教师:虽然我们是用同学们的消费活动做的说明,但要明白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考察了总体消费状况的前提下,接着来讨论一个具体的消费案例:

    探究活动二:小君的苦恼。

    (1)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教师活动: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租赁消费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费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贷款消费是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因为这些消费品超出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贷款消费的交易方式,其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没有完全转移。在消费者按照约定按时还贷的前提下,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逐渐发生转移,直至还完贷款为止,其所有权与使用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贷款消费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贷款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起来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通过贷款消费满足来满足当前的需要,通过生活质量。当然,在贷款消费是也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还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学生活动:就相关情境进行讨论,做出自己的选择并给出相应的解释理由。

    (2)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有形商品消费消费的是有形的商品,而劳务消费消费的是无形的服务。

    万事大吉了!大家知道小君已经达到哪种消费层次了吗?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相应问题,得出享受资料消费的结论。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发展资料消费主要指满足人们发展德育、智育等方面需要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探究活动三:考查自己家里的消费结构。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并讨论得出结论家庭消费的不同内容体现了不同的消费水平。

    (1)消费结构。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近几年社会的消费现状,例:假日旅游、电子产品、汽车等。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面的直观感受来了解消费结构的变化。

    要了解家庭消费水平先要知道一个概念就是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2)恩格尔系数。

    教师活动: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各项消费总支出费用×100%。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越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恩格尔系数是消费结构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承认和重视。

    国际上甚至用它作为区分国际间消费结构层次高低的最一般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划分穷国富国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国家;50%~59%的国家为勉强度日(我们称之为温饱型);在40%~49%为小康水平;在20%~39%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富裕国家。

    我国这几年经济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三)情景回归: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了解教学反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必修4教案 篇13

    高一数学必修二提纲

    1: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0)适用于所有直线

    K=-A/B,b=-C/B

    A1/A2=B1/B2≠C1/C2←→两直线平行

    A1/A2=B1/B2=C1/C2←→两直线重合

    横截距a=-C/A

    纵截距b=-C/B

    2:点斜式:y-y0=k(x-x0)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

    表示斜率为k,且过(x0,y0)的直线

    3:截距式:x/a+y/b=1适用于不过原点或不垂直于x轴、y轴的直线

    表示与x轴、y轴相交,且x轴截距为a,y轴截距为b的直线

    4:斜截式:y=kx+b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

    表示斜率为k且y轴截距为b的直线

    5:两点式: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y轴的直线

    表示过(x1,y1)和(x2,y2)的直线

    (y-y1)/(y2-y1)=(x-x1)/(x2-x1)(x1≠x2,y1≠y2)

    6:交点式:f1(x,y)x+f2(x,y)=0适用于任何直线

    表示过直线f1(x,y)=0与直线f2(x,y)=0的交点的直线

    7:点平式:f(x,y)-f(x0,y0)=0适用于任何直线

    表示过点(x0,y0)且与直线f(x,y)=0平行的直线

    8:法线式:x·cosα+ysinα-p=0适用于不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

    过原点向直线做一条的垂线段,该垂线段所在直线的倾斜角为α,p是该线段的长度

    9:点向式:(x-x0)/u=(y-y0)/v(u≠0,v≠0)适用于任何直线

    表示过点(x0,y0)且方向向量为(u,v)的直线

    10:法向式:a(x-x0)+b(y-y0)=0适用于任何直线

    表示过点(x0,y0)且与向量(a,b)垂直的直线

    11:点到直线距离

    点P(x0,y0)到直线Ι:Ax+By+C=0的距离

    d=|Ax0+By0+C|/√A2+B2

    两平行线之间距离

    若两平行直线的方程分别为:

    Ax+By+C1=OAx+By+C2=0则

    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d为:

    d=丨C1-C2丨/√(A2+B2)

    12:各种不同形式的直线方程的局限性:

    (1)点斜式和斜截式都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

    (2)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

    (3)截距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或过原点的直线;

    (4)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中系数A、B不能同时为零。

    13:位置关系

    若直线L1:A1x+B1y+C1=0与直线L2:A2x+B2y+C2=0

    1.当A1B2-A2B1≠0时,相交

    2.A1/A2=B1/B2≠C1/C2,平行

    3.A1/A2=B1/B2=C1/C2,重合

    4.A1A2+B1B2=0,垂直

    高中数学快速解题法

    方法1、在解题的过程中,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一些基本的、常见的问题,前人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常用的解题程序,只要顺着这些解题的思路,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习题的答案。

    方法2、做一道题目时,最重要的就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就是读题。读题时要慢,一边读、一边思考,要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含义,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很多人并没有养成这种习惯,结果常常会在做题的时候漏掉一些信息,所以在解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审题。

    方法3、在做了一定数量的习题后,就会对所涉及到的知识、解题方法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将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以后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做数学题的速度就会大大提升了。

    方法4、做题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不能为了解题而解题。解题时,脑海中的概念越清晰、对公式、定理越熟悉,解题的速度就越快。所以在解题时,应该先回归课本,熟悉基本内容,理解其正确的含义,接着再做后面的练习。

    方法5、有些题目,尤其是几何体,一定要学会画图。画图是一个把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的过程,会大大降低解题的难度。很多题目,只要分析图画出来之后,其中的关系就会变得一目了然。所以学会画图,对于提高解题速度非常重要。

    方法6、人对事物的认知总是会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简单的问题做多了,概念清晰了,对解题的步骤熟悉了,解题时就会形成跳跃思维,解题的速度也会大大的提高。所以在学习时,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解那些看似简单,却比较重要的习题,来不断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随着速度和能力的提高,在逐渐的去增加难度,就会事半功倍了。

    方法7、习惯很重要,很多同学做题速度慢就是平时做作业的时候习惯了拖延时间,从而导致了不好的解题习惯。所以想要提高做题速度,就要先改变拖沓的习惯。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限时答题,在平常做作业的时候,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先不管正确率,首先要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学作业,然后在去改正错误。时间长了之后,自然会改正拖延时间的坏毛病。

    学好数学的建议

    学数学没有捷径,只能踏踏实实做题,把每一种类型题都做会了,那么数学才有可能学好。在高中,没有必要去买数学辅导资料,只要把教材看透了,就能学好数学。课本怎么看?老师讲课之前看,看完例题做课后习题,把教材提前学会了。上课干什么?老师讲课还需认真听,然后再理解一遍,把定理、公式、定义等都背下来。当然,数学书不止看一遍,当做题不会时,还需要翻阅,当考试前也可以复习课本,平时还可以去看。

    数学光看书还远远不够,做题才是根本。课后练习册、数学卷子每道题都要认真去做,遇到不会的题目想方设法去解,实在做不出来了划重点,等课上重点去听,课下自己再重新做一遍,隔几天再拿出来做一遍。

    上数学课也是要做笔记的,做笔记能够让你复习时思路更清晰,看书时重点更明确,而且一些重要的东西书上往往没有,只有在笔记上才会有所体现,所以笔记要好好整理。但是,做笔记不能影响听课效果,如果跟不上可以课后借同学的抄。

    数学必修4教案 篇14

    《诗经》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     预习检查:     了解了哪些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话题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爱情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让我们走近他们,去亲身感受一下这个传唱了千年的爱情故事。     2、范文朗读,熟悉生字词义。     氓之蚩蚩             匪我愆期              将子无怒            乘彼垣     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隰则有泮              犹可说也            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言既遂矣              躬自悼矣            无与士耽     实词        布:一种货币,并非注释里说的,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匪:读上声,并非通假。     将:读qiāng,愿、请,如,《将进酒》。     乘:登上。贿:财物。     说:通“脱”。     渐:读jiān,溅湿、浸湿。     爽:差错。     极:标准。     德:心意、情意。     罔:无。     虚词       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前“以”,用;后“以”,拿)  乘彼  垣,以望复关(表承接,无义)  秋以为期(把)      其:其黄而陨(代落叶)其叶沃若(代桑树)士贰其行(自己的)       其笑矣(语助词,无义)不思其反(你)之:主谓之间,舒缓语气,无实义  (桑之未落  桑之落矣   女之耽兮   总角之宴)静言思之(这件事)     活用      尔卜尔筮(卜、筮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用龟板、蓍草占卦)士贰其行(数词活用为动词,对…不专一)     成语    二三其德、信誓旦旦、夙兴夜寐。      3、学生自行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也可交流讨论。理清全诗层次    提问:这首叙事诗写了这对男女婚姻过程的哪几个阶段?     明确:恋爱――婚变――决绝。    追问:结婚前后,诗中男女发生了什么变化?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板书]                              氓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章句)     第一、二章           第三、五章           第六章     (诗句)     秋以为期             无与士耽             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男子                             女子     婚前       虚伪              热情、善良、多情     婚后    凶暴、蛮横           勤劳、刚强、清醒     感情不专、薄情寡义     总结:男女的不平等,不仅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有时候还体现在性格上,但诗中女子的最后决绝,又使我们看到中国女子那可敬可佩的一面。

    【数学必修4教案热门十四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