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8篇
  •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11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8篇。

    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只有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初中数学教学教案8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1】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几节解方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在此过程中也初步掌握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基本会通过分析简单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解应用题,但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下困难,就是从题设条件中找不到所依据的等量关系,或虽能找到等量关系但不能列出方程。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以“等积变形”为例引入课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用图形语言分析复杂问题的优点,从而抓住等量关系“锻压前的体积=锻压后的体积”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图形变换的应用等活动,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因此,本节教材的处理策略是:展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检验解的合理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立体及平面图形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体会直接与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变胖了”中的.数学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四、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内容:同学们自己预习的基础上,用已经备好的橡皮泥,自制“瘦长”与“矮胖”的圆柱,观察分析个中现象。

    考虑几个问题:

    1、手里的橡皮泥在手压前和手压后有何变化?

    2、在你操作的过程中,圆柱由“瘦”变“胖”,圆柱的底面直径变了没有?圆柱的高呢?

    3、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不变的量?是什么没变?

    目的:让学生在玩中体会等体积变化的现象中蕴涵的不变量。同时分析出不变量与变量间的等量关系。

    学生能够认识到:手里的橡皮泥在手压前和手压后形状发生了变化,变胖了,变矮了。即高度和底面半径发生了改变。手压前后体积不变,重量不变。

    环节二:运用情景,解决问题

    内容:例1、将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为36厘米的“瘦长”形圆柱锻压成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矮胖”形圆柱,高变成了多少?

    目的:将上述环节中体会到的形之间的变与不变的关系、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前几节的解方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效果:学生解答过程布列方程很顺利,有的学生还使用了下面的表格来帮助分析。

    锻压前锻压后

    底面半径5cm 10cm

    高36cm xcm

    体积π×25×36 π×100x

    由实验操作环节知“锻压前的体积=锻压后的体积”,从而得出方程。

    解:设锻压后的圆柱的高为xcm,由题意得

    π×25×36=π×100x。

    解之得x=9。

    此时有学生将π的值取3.14,代入方程,教师应在此时给予指导,不要早说,现在恰到好处!

    (1)此类题目中的π值由等式的基本性质就已约去,无须带具体值;

    (2)若是题目中的π值约不掉,也要看题目中对近似数有什么要求,再确定π值取到什么精确程度。

    过程感悟:本节内容通过一幅几何图形展示题目中的一些数量关系,而实际操作的过程有同学将圆柱体变成了长方体,需要教师把握教育机会,引导学生作出相关的解释。

    分析:锻压前锻压后

    底面半径5cm长acm,宽bcm

    高36cm xcm

    体积π×25×36 abx

    环节三:操作实践,发现规律

    内容:学生用预先准备好的40厘米长的铁丝,以小组作出不同形状的长方形,通过测量边长,近似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比较小组内六个同学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目的:我们知道,感知到的东西往往没有自己亲手经历操作后的感受来得实在。所以设置此环节,让学生手、眼、脑几个感官并用,在操作中体会,在计算中验证,在变化中发现。这样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数学学习中不备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也同时让学生感悟最复杂的问题中的道理,就在我们玩的过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部分体育比赛项目判定胜负的规则,复习并巩固不等式的相关知识;

    2、以体育比赛问题为载体,探究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3、在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结果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条理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

    4、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教学难点

    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的思维从无序走向有序;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主动性。

    知识重点利用不等关系分析预测比赛结果。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引出话题多媒体展示有关雅典奥运会射击比赛的场景,进而引出问题1:某射击运动员在一次比赛中前6次射击共中52环,如果他要打破89环(10次射击)的纪录,第7次射击不能少于多少环?在真实、熟悉的背景中切入话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牛刀小试

    初享成功引出话题后,由于问题本身并不复杂,在同学解决此问题后,教师适当予以表扬后应及时将问题变维发散,在探究中将思维引向深人。

    (1)如果第7次射击成绩为8环,最后三次射击中要有几次命中10环才能破纪录?

    (2)如果第7次射击成绩为10坏,最后三次射击中是否必须至少有一次命中10环才能破纪录?初一学生好胜心强,课堂比较活跃,但这只是表面的繁荣。教师在初享成功后,要利用带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顺利以研究者的姿态进入问题再生与问题解决中,从而有利于问题2,3的探究。

    扩大视野

    乘胜追击媒体展示多种场景,除了射击比赛,在竞技场上还有许许多多扣人心弦、精彩纷呈的比赛,同学们有兴趣对他们也进行一些分析吗?

    问题2:有A,B,c,D,E五个队分同一小组进行单循环赛足球比赛,争夺出线权。比赛规则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小组中名次在前的两个队出线。

    小组赛结束后,A队的积分为9分。你认为A队能出线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辩论中发现此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考虑其他队的情况,于是形成问题假设:

    (1)如果小组中有一个队的战绩为全胜,A队能否出线?

    (2)如果小组中有一个队的积分为10分,A队能否出线?

    (3)如果小组中积分最高的队积9分,A队能否出线?

    在讨论交流中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自然涉及足球比赛的相关规则。教材中的问题已经给出了探究的.主要步骤,对思考过程做了一些提示,同时这些提示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探究还是属于较低层次的,而若在背景中直接提出问题,则问题就有了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以创新的空间,使学生更能体会课题的味道,有利于课后自己从其他背景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总结与作业

    问题反思

    归纳总结

    1、在上述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的问题解决中,我们是怎样进行思考的?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或体会。

    布置作业

    必做题:

    (1)足球比赛的计分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一个队打14场比赛负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

    (2)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每人跳一次称为一轮,每轮按名次高低分别得3,2,1分(没有并列名次)。他们进行了五轮比赛,结果甲共得14分;乙第一轮得3分,第二轮得1分,且总分最低。那么丙得到的分数是()

    A、8分B、9分C、10分D、11分

    (3)教科书157页复习题9第11题。

    分层练习,各得其所。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S=ah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4】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不等式及不等式组对一些体育比赛的胜负进行分析,让学生感知生活离不开数学,学数学知识是更好地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给出具体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对体育事业的关心和爱戴,对体育成绩的优劣与国民素质关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否从某方面来说,代表一个国家的强盛,代表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知名度,体育健儿在赛场上为国争光,我们有学习他们的精神的必要性,同时还要能利用所学不等式组,对问题进行分析、求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据2004年11月9日北京青年报报道:CBA篮球赛推出新举措吸引球迷。取消升降级,划分南北区,增加球队和比赛场次,取消联赛冠名,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和主客场获胜奖金制度,颁发“至尊钻戒”等……新赛季CBA联赛不同以往的看点一个又一个,这一切都是与NBA接轨的重大举措。2004—2005年赛季全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的大幕11月14日于福建晋江开启,在国内各项赛事趋于平静的严冬早春,CBA的精彩纷呈将驱除篮球迷和广大体育爱好者心中的寂寞。

    同学们,你们观看过篮球比赛吗?你自己会打篮球吗?你亲自参加过篮球比赛吗?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根据篮球比赛规则,每一场篮球比赛结束后,得分高者为胜。如果得分相同,必须进行加时赛,使得分产生高低。某次篮球联赛中,火车头队与汽车头队要争一个出线权。他们与其它队的比赛结果都是5胜3负,究竟谁能出线,就要看火车头队和汽车头队的比赛结果,这场比赛谁赢了谁就出线。下面有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讨论一下。

    (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

    1、问题背景

    某次篮球联赛中,火炬队与月亮队要争夺一个出线权,火炬队目前的战绩是17胜13负(其中有1场以4分之差负于月亮队),后面还要比赛6场(其中包括再与月亮队比赛1场);月亮队目前的战绩是15胜16负,后面还要比赛5场。

    2、探究的问题

    (1)为确保出线,火炬队在后面的比赛中至少要胜多少场?

    (2)如果火炬队在后面对月亮队1场比赛中至少胜月亮队5分,那么它在后面的其他比赛中至少胜几场就一定能出线?

    (3)如果月亮队在后面的比赛中3胜(包括胜火炬队1场)2负,那么火炬队在后面的比赛中至少要胜几场才能确保出线?

    (4)如果火炬队在后面的比赛中2胜4负,未能出线,那么月亮队在后面的.比赛中的战果如何?

    3、探究过程与结果

    (1)月亮队在后面的比赛中至多胜5场,所以整个比赛它至多胜15+5=20场。

    设火炬队在后面的比赛中胜x场,为确保火炬队出线,需有17+x>20,则x>3,这样可知火炬队在后面的比赛中至少胜4场。

    (2)如果火炬队在后面对月亮队1场比赛中至少胜月亮队5分,那么火炬队目前的战绩是18胜13负,后面还要比赛5场;月亮队目前的战绩为15胜17负,后面还要比赛4场;月亮队在后面的比赛中至多胜4场,所以整个比赛它至多胜15+4=19场。

    设火炬队在后面的比赛中胜x场,为确保火炬队出线,需有18+x>19。则x>1。因此火炬队在后面的比赛中至少胜1场就一定能出线。

    (3)如果月亮队在后面的比赛中3胜2负,则整个比赛它的战绩为18胜18负。由于月亮队在后面胜了火炬队,则火炬队目前的战绩为17胜14负,后面还要比赛5场,这样设火炬队在后面5场比赛中要胜x场才能确保出线,则x+17>18,解得x>1。

    故火炬队在后面的比赛中至少要胜2场才能确保出线。

    (4)如果火炬队在后面的比赛中2胜4负,则它整个比赛战绩为19胜17负,由于它未能出线,则月亮队出线。

    设月亮队在后面的比赛中胜x场,为确保月亮队出线,需要x+15>19,得到x>4,因此当月亮队在后面5场比赛中战绩为全胜即5战5胜时,火炬队不能出线。

    但当月亮队在后5场比赛中4胜1负时,火炬队也有可能不出线。即月亮队在后面的比赛中的战绩为4胜1负(不负于火炬队或在4分以内负于火炬队)。

    综上可得:如果火炬队在后面的比赛中2胜4负,未能出线,那么月亮队在后面的比赛中的战果有三种情况:

    ①5战5胜;

    ②4胜1负,但不负于火炬队;

    ③4胜1负,有一场比赛负于火炬队,但要控制比分在4分以内。

    4、想一想

    根据上面问题情境,如果火炬队在后面的比赛中胜3场,那么什么情况下它一定能出线?

    设月亮队在后面的比赛中胜了x场,则15+x

    本章例题讲解

    探究活动(一)

    一台装载机每小时可装载石料50吨。一堆石料的质量在1800吨至2200吨之间,那么这台装载机大约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将这堆石料装完?

    分析:装载机每小时可装50吨,而石料的质量多于1800吨而少于2200吨,则装载的时间在 到 之间,故可设x小时才能把石料装完,则解得36

    即装载石料的时间在36~44小时之间。

    探究活动(二)

    大、小盒子共装球99个,每个大盒装12,小盒装5个,恰好装完,盒子个数大于10,问:大小盒子各多少个?

    分析:问题中有两个未知量,只有一个等量关系,另外还有一个附加条件:

    设大、小盒分别有x个、y个,根据题意得:

    由①知y为奇数,且x= =8— ③

    ∵x为自然数

    ∴ 为整数,通过试验可得当y=3时,x=7,但x+y=10与x+y>10矛盾,故舍去,当y=15时,x=2

    作业:

    教材157页10、11。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5】

    【知识与技能】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与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增强探究问题的兴趣、有合作交流的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探索精神,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应用。

    2.利用PPT创设情景:

    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AB=AD,BC=DC.不用度量,就知道AC是∠DAB的角平分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探究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组同学交流,找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教师纠正答案)

    如图,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试着证明你的结论.

    思考: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应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由学生讨论汇报)

    2.练一练:(1) 下面四个图中,点P都在∠AOB的平分线上,则图形_____ 中PD=PE.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6】

    摘要: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恰当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程改革是师多年,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活泼、主动、个性化的过程。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

    简单的教学和模仿并不能帮助学生形成真正有效的基本活动经验。有效经验一定是在自主活动过程中才能够获得的,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当的情境,以利于学生开展相应的自主**活动,要经常采用**式教学,提供给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以下是笔者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活动的设计。

    1、 创设情境,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当情境的设计可以引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愿意积极思考和交流相关的学习话题。我们可以利用有趣的背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及与思维惯性相反的奇怪结果。例如:

    我们班级有52名同学,那么有生日相同(指出生的月、日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一个人在得知某个小秘密后,都会在1分钟内告知2个不知道此秘密的朋友,那么经过多少时间,这个小秘密就会传遍一个100万人口的城市?现在有一个破碎的镜头,你能打破它重新团聚吗?

    ……但是,引用的例子要恰当,应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思维水平相当,与所学的数学知识密切相关。

    2、 活动设计应能反映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在呈现新知识时,设计**活动,提供“知识产生—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加深理解数学实质,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例如,负数概念的引入:天气预报我市去年元旦的气温为-10℃~3℃,你知道“-10”表示什么意思吗?

    上海的气温为-1℃~9℃,“-1”表示什么意思吗?哪个城市更冷呢?地图册上:

    吐鲁番盆地海拔-155m,“-155”表示什么意思?同学新买的饭盒上标注:-20℃~120℃,“-20”表示什么意思?

    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数吗?学生1:我的冰箱显示-5℃,也就是说冰箱的温度比0℃低5℃。

    学生2:我们教室墙上的整张桌子:我昨天迟到了,扣了0分

    2分,班长给我记了-0.2……由大量的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以往学的数不够用了,负数就在我们周围,它确实存在,有着实在的意义。设计的用意在于,帮助学生感受数的作用,了解数的含义(不仅仅是一种符号),以利于以后提高运用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这种设计有利于学生开展活动,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7】

    1、实验主题:平面图形的密铺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典型最常见的就是铺地板。其特点是使用的基本图形简单,构造的图案美观,随处可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吸引初中生的兴趣,具有说服力。所以本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铺地板”入手,研究其中蕴含的平面图形的密铺知识。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图形的密铺作出明确的要求: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图形的密铺,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图形的密铺设计。而平面图形的密铺知识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典型最常见的就是铺地板。其特点是使用的基本图形简单,构造的图案美观,随处可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吸引初中生的兴趣,具有说服力。

    所以本节课,从生活中的“铺地板”入手,研究其中蕴含的平面图形的密铺知识。试图通过研究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地板的条件,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密铺的含义,能够综合应用多边形内角和知识解决平面图形的密铺问题,力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此外,由用一种正多边形铺地板可以延伸到对用两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地板,用三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地板的思考和研究,也可以拓展到对用任意三角形和任意四边形进行铺地板的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

    2、实验目的“课题学习”作为初中数学四大领域之一,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开展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在初中阶段,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获得初步的研究经验,发展一定的研究能力。

    七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好奇心、表现欲和认知能力都处在上升的阶段。这一时期,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至关重要,也是预防厌学情绪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如《平面图形的密铺》这样的`课题学习来保护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使学生开阔眼界、拓展知识、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3、实验准备

    3.1教师集体备课,确定课题学习方案。

    课题学习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次对新的教学方式的挑战。怎样开展初中数学课题学习课程,怎样根据生活实际和教材确定合适的课题,怎样把握课堂探究的重点,怎样把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怎样挖掘平面图形的密铺的内涵。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在开展课题学习之前,备课组的老师们通过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理论,上网查找资料,研讨,对课题学习及平面图形的密铺有了更深的认识,共同制定出本节课题学习的方案。

    3.2操作材料准备,探究活动报告、多媒体课件制作。

    操作活动中需要用到边长为5cm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边形若干个。如果让学生制作会遇到工作量大、耗时长、误差大、不可重复使用等问题,增加学生负担,影响拼接效果。经集体备课决定由学校统一制作,作为校本教具使用。既为学生减轻了负担,又保证了操作活动中拼接图形的效果。

    多媒体课件和探究活动报告由教师制作。

    3.3成立课题学习小组,明确课题学习任务。

    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8人。其中数学思维好中差搭配,男女搭配,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搭配。选定组长,由组长组织本小组开展实验操作、自主探究活动。

    3.4搜集用地板砖铺成的地板图片。

    由小组长组织本小组的同学尽可能多地收集生活中的地板图案。

    4、实验的内容与步骤

    4.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2分钟)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地板图案,并提出问题:你见过的地板砖都有哪些形状?看到这些形状你有没有产生过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观察图形,思考作答。

    引出今天研究的课题:铺地板中的数学。

    4.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15分钟)

    4.2.1让学生观察教师所给材料的特点:

    ①都是正多边形

    ②边长相同

    ③边数相同或不同

    ④边数不同的正多边形每一个内角的度数不同

    ⑤边数相同的多边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原始材料的数学特征,为下面探究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地板的条件做准备。

    4.2.2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拼接,思考讨论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地板需要满足的条件。

    4.2.3填写探究报告。制度大全,为您编辑,与引用请。

    注:对于探究能力较强探究速度较快的小组,可以建议他们利用剩余的时间继续探究用多种正多边形铺地板的条件。

    4.3交流互动,探讨课题。(10分钟)

    每组选一个代表,说明本组的探究过程,展示探究成果。其组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或提出自己的疑问。最终得出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地板的条件。

    4.4提出问题,深化课题。(10分钟)

    将“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地板”的问题研究清楚后,鼓励学生继续思考,提出对继续探究有价值的问题:如通过改变正多边形的种数可继续研究用两种、三种、甚者用n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地板的情形,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挖掘研究的深度。通过改变多边形的形状可继续研究用任意的三角形、任意的四边形进行铺地板的情形,拓宽研究的广度。

    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快速分类。有的可以当堂解决,有的可以放到课后继续探究。

    4.5归纳提炼,小结课题(3分钟)

    充分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体会,教师做简练的评价,顺势给出平面图形的密铺的概念,并为课后撰写数学小论文提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题目。

    如:

    ①对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平面图形的密铺的研究。

    ②对用两种正多边形进行平面图形的密铺的研究。

    ③对用多种正多边形进行平面图形的密铺的研究。

    ④对用任意多边形进行平面图形的密铺的研究。

    5、课后结题阶段

    5.1将课堂探究的成果进一步整理,对自己有兴趣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

    5.2上网查找撰写论文的一般形式和方法。

    5.3根据探究结果撰写数学小论文。

    6、课题学习成果:

    关于图形的密铺知识的数学小论文

    7、设计说明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希望能够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8】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3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七年级学习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作角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科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则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教学对象分析:刚进入八年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弱,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

    3、教学环境分析: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地创设、改变和探索数学环境,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思考和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和发现数学规律。选择根据本节课的实际需要,我选择电脑及投影仪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教学,借助几何画板将有关教学内容用动态的方式表示出来,发现变化中的不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经历以合作、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领会其应用方法.

    激发学生的几何思维,启迪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几何的真正魅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制作如课本图12、 3—1的教具(几何画板)、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领会角平分线的性质、

    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有什么办法?

    活动2如果前面活动中的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没法折的角,又该怎么办呢?学生仍讨论:对折的方法不可以,应当考虑使用工具了。

    如课本图12、 3 —1,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 , BC=DC ,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8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