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经典9篇
  •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03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经典9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好越充分,老师教学水平也不会很差。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高三数学复习教案经典9篇,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篇1】

    导数及其四则运算

    一、考试要求:(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①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②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2)导数的运算①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的导数.②能利用下面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的复合函数)的导数.

    二、知识梳理:

    1、如果当时,有极限,就说函数在点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在点处的导数(或变化率)。记作或,即。的几何意义是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瞬时速度就是位移函数对时间的导数。

    6、点是曲线上任意一点,则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7、若函数的图像与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8、若点在曲线上移动,则过点的切线的倾斜角取值范围是

    9、设函数(1)证明:的导数;

    (2)若对所有都有,求的取值范围。

    10、已知在区间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篇2】

    (一)引入:

    (1)情景1

    王老汉的疑惑:秋收过后,村中拥入了不少生意人,收购大豆与红薯,精明的王老汉上了心,一打听,顿时喜上眉梢.村中大豆的收购价是5元/千克,红薯的收购价是

    2元/千克,而送到县城每千克大豆可获利1.2元,每千克红薯可获利0.6元,王老汉决定明天就带上家中仅有的1000元现金,踏着可载重350千克的三轮车开始自己的发财大计,可明天应该收购多少大豆与红薯呢?王老汉决定与家人合计.回家一讨论,问题来了.孙女说:“收购大豆每千克获利多故应收购大豆”,孙子说:“收购红薯每元成本获利多故应收购红薯”,王老汉一听,好像都对,可谁说得更有理呢?精明的王老汉心中更糊涂了。

    【问题情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自现实生活的,让学生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情景我们不仅能从中引出本堂课的内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也为后面的内容“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埋下了伏笔.】

    (2)问题与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具体的数字体现出王老汉的两个孙子的收购方案吗?

    生,讨论并很快给出答案.(师,记录数据)

    师:请你们各自为王老汉设计一种收购方案.

    生,独立思考,并写出自己的方案.(师,查看学生各人的设计方案并有针对性的请几个同学说出自己的方案并记录,注意:要特意选出2个不合理的方案)

    师:这些同学的方案都是对的吗?

    生,讨论并找出其中不合理的方案.

    师:为什么这些方案就不行呢?

    生,讨论后并回答

    师:满足什么条件的方案才是合理的呢?

    生,讨论思考.(师,引导学生设出未知量,列出起约束作用的不等式组)

    师,让几个学生上黑板列出不等式组,并对之分析指正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所列不等式组,并介绍二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师: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方程的解吗?你能说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一组解吗?

    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记录几组,并引导学生表示成有序实数对形式.)

    师:同学们能说出什么是不等式(组)的解吗?你能说出二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一组解吗?

    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指正并有选择性的记录几组比较简单的数据,对于这些数据要事先设计好并在课件的坐标系中标出备用)

    (教师对引例中给出的不等式组介绍,并指出上面的正确的设计方案都是不等式组的解.进而介绍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与解集的概念)

    师:我们知道每一组有序实数对都对应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一个点,你能把上面记录的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标记出来吗?

    生,讨论并在下面作图(师巡视检查并对个别同学的错误进行指正)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及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解所对应的一些点,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讨论: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有什么特点?(由于点太少,我们的学生可能得不出结论)

    师,引导学生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方程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解所对应的图形(一条直线,指导学生用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作出直线),再提出问题:二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解为坐标的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生,提出猜想:直线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分得的左下半平面.

    【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产生了利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想法,而后再让学生大胆的猜想,细心的论证,让他们从中让体会到对新知识进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

    师:这个结论正确吗?你能说出理由来吗?

    生,分组讨论,并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去探究.(由于没有给出一个固定的方向,所以各人用的方法不一,有的可能用特殊点再去检验,有的可能会试着用坐标轴的正方向去说明,也有的可能会用直线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下方的点与对应直线上的点对照比较的方法进行说明)

    师,在巡视的基础上请运用不同方法的同学阐述自己的理由,并对于正确的作法给予表扬,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利用与直线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横坐标相同而纵坐标不同的点对应分析的方法进行证明.

    师:直线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右上半平面应怎么表示?

    生:表示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很快回答)

    师: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并得到一般性结论(教师总结纠正)

    (教师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二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表示直线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某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因不包含边界故直线画成虚线;二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表示的平面区域因包含边界故直线画成实线.)

    师:点O(0,0)是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一个解吗?据此你能说出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对应的平面区域相对与直线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位置吗?

    生,作图分析,讨论并回答(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

    师:结合上面问题请同学们归纳出作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对应的平面区域的过程.

    生,讨论并回答(师,对于学生的答案给以分析,并肯定其中正确的结论)

    师:你们能说出作二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对应的平面区域的过程吗?

    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

    师:若点P(3,-1),点Q(2,4)在直线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异侧,你能用数学语言表示吗?

    生,讨论,思考(教师巡视,并观察学生的解答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是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解,一个是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解)

    师:你能在这个条件下求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范围吗?

    生.讨论分析,最后得到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并求解.

    师:若把上面问题改为点在同侧呢?请同学们课后完成.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让他们从中体会到了获取新知后的成就感,从而增加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他们体会人们在认识新生事物时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

    (二)实例展示:

    例1、画出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表示的平面区域.

    例2、用平面区域表示不等式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解集.

    【通过利用多媒体对实例的展示让学生体会到画出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基本流程: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而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同时对具体作图中的细节问题进行点拔.】

    (三)练习:

    学生练习P86第1-3题.

    【及时巩固所学,进一步体会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基本流程】

    (四)课后延伸:

    师:我们在今天主要解决了在给出不等式(组)的情况下如何用平面区域来表示出来的问题.如果反过来给出了平面区域你能写出相关的不等式(组)吗?例如你能写出A(2,4),B(2,0),C(1,2)三点构成的三角形内部区域对应的不等式组吗?

    你能写出不等式形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这种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五)小结与作业:

    二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表示直线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某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基本流程: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一般找原点)

    作业:第93页A组习题1、2,

    补充作业:若线段PQ的两个端点坐标为P(3,-1),Q(2,4),且直线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与线段PQ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篇3】

    等差数列

    考试要求: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公式。

    基础检测:

    1.已知等差数列满足,,则它的前10项的和()

    A.138B.135C.95D.23

    2.若等差数列的前5项和,且,则()

    (A)12(B)13(C)14(D)15

    3.在等差数列{an}中,若a2+a4+a6+a8+a10=80,则的值为()

    A、4B、6C、8D、10

    4.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且,若,则为()

    A.B.C.D.

    5.两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的比,则的值是()

    A.B.C.D.

    6.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当取最小值时,n等于()

    A.6B.7C.8D.9

    7.设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ABCD

    8.设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等于()

    A1B.-1C.2D.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小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第三章第3小节,主要内容是利用平面区域体现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借助图解法解决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二元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与解问题;运用线性规划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突出体现了优化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本小节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典例,它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特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小节内容建立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不等式(组)及其应用、直线与方程的基础之上,学生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形结合思想有所了解.但从数学知识上看学生对于涉及多个已知数据、多个字母变量,多个不等关系的知识接触尚少,从数学方法上看,学生对于图解法还缺少认识,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掌握还需时日,而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三、设计思想

    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归纳为主要手段,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多媒体为重要工具,激发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猜想探究的兴趣。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体会“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过程,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新知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掌握用平面区域刻画二元一次

    不等式(组)的方法;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

    可行解、可行域和解等概念;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会利用图解法

    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与相应解;

    2、过程与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化归能力、探索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3、情态与价值: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能力;体会线性规划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的特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用平面区域刻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解集及用图解法解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探究,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

    程探究,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的探究.

    六、教学基本流程

    第一课时,利用生动的情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引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概念,并为线性规划问题的引出埋下伏笔.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类讨论,大胆猜想,细心求证,得出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从而突破本小节的第一个难点;通过例1、例2的讨论与求解引导学生归纳出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具体解答步骤(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最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第二课时,重现引例,在学生的回顾、探讨中解决引例中的可用方案问题,并由此归纳总结出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基本过程:理清数据关系(列表)→设立决策变量→建立数学关系式→画出平面区域.让学生对例3、例4进行分析与讨论进一步完善这一过程,突破本小节的第二个难点。

    第三课时,设计情景,借助前两个课时所学,设立决策变量,画出平面区域并引出新的问题,从中引出线性规划的相关概念,并让学生思考探究,利用特殊值进行猜测,找到方案;再引导学生对目标函数进行变形转化,利用直线的图象对上述问题进行几何探究,把最值问题转化为截距问题,通过几何方法对引例做出完美的解答;回顾整个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总结出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的基本步骤.通过例5的展示让学生从动态的角度感受图解法.最后再现情景1,并对之作出完美的解答。

    第四课时,给出新的引例,让学生体会到线性规划问题的普遍性.让学生讨论分析,对引例给出解答,并综合前三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连缀成线,总结出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性问题的一般解答步骤,通过例6,例7的分析与展示进一步完善这一过程.总结线性规划的应用性问题的几种类型,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到优化理论,更好的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运用于生活的特点。

    七、教学过程设计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篇5】

    排列问题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将排列问题归纳为三种类型来解决:

    下面就每一种题型结合例题总结其特点和解法,并附以近年的高考原题供读者参研.

    一. 能排不能排排列问题(即特殊元素在特殊位置上有特别要求的排列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优先.或使用间接法.

    例1.(1)7位同学站成一排,其中甲站在中间的位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7位同学站成一排,甲、乙只能站在两端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3)7位同学站成一排,甲、乙不能站在排头和排尾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4)7位同学站成一排,其中甲不能在排头、乙不能站排尾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解析:(1)先考虑甲站在中间有1种方法,再在余下的6个位置排另外6位同学,共 种方法;

    (2)先考虑甲、乙站在两端的排法有 种,再在余下的5个位置排另外5位同学的排法有 种,共 种方法;

    (3) 先考虑在除两端外的5个位置选2个安排甲、乙有 种,再在余下的5个位置排另外5位同学排法有 种,共 种方法;本题也可考虑特殊位置优先,即两端的排法有 ,中间5个位置有 种,共 种方法;

    (4)分两类乙站在排头和乙不站在排头,乙站在排头的排法共有 种,乙不站在排头的排法总数为:先在除甲、乙外的5人中选1人安排在排头的方法有 种,中间5个位置选1个安排乙的方法有 ,再在余下的5个位置排另外5位同学的排法有 ,故共有 种方法;本题也可考虑间接法,总排法为 ,不符合条件的甲在排头和乙站排尾的排法均为 ,但这两种情况均包含了甲在排头和乙站排尾的情况,故共有 种.

    例2.某天课表共六节课,要排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共六门课程,如果第一节不排体育,最后一节不排数学,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课方法?

    解法1:对特殊元素数学和体育进行分类解决

    (1)数学、体育均不排在第一节和第六节,有 种,其他有 种,共有 种;

    (2)数学排在第一节、体育排在第六节有一种,其他有 种,共有 种;

    (3)数学排在第一节、体育不在第六节有 种,其他有 种,共有 种;

    (4)数学不排在第一节、体育排在第六节有 种,其他有 种,共有 种;

    所以符合条件的排法共有 种

    解法2:对特殊位置第一节和第六节进行分类解决

    (1)第一节和第六节均不排数学、体育有 种,其他有 种,共有 种;

    (2)第一节排数学、第六节排体育有一种,其他有 种,共有 种;

    (3)第一节排数学、第六节不排体育有 种,其他有 种,共有 种;

    (4)第一节不排数学、第六节排体育有 种,其他有 种,共有 种;

    所以符合条件的排法共有 种.

    解法3:本题也可采用间接排除法解决

    不考虑任何限制条件共有 种排法,不符合题目要求的排法有:(1)数学排在第六节有 种;(2)体育排在第一节有 种;考虑到这两种情况均包含了数学排在第六节和体育排在第一节的情况 种所以符合条件的排法共有 种

    附:1、(20xx北京卷)五个工程队承建某项工程的五个不同的子项目,每个工程队承建1项,其中甲工程队不能承建1号子项目,则不同的承建方案共有( )

    (A) 种 (B) 种 (C) 种 (D) 种

    解析:本题在解答时将五个不同的子项目理解为5个位置,五个工程队相当于5个不同的元素,这时问题可归结为能排不能排排列问题(即特殊元素在特殊位置上有特别要求的排列问题),先排甲工程队有 ,其它4个元素在4个位置上的排法为 种,总方案为 种.故选(B).

    2、(20xx全国卷Ⅱ)在由数字0,1,2,3,4,5所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中,不能被5整除的数共有 个.

    解析:本题在解答时只须考虑个位和千位这两个特殊位置的限制,个位为1、2、3、4中的某一个有4种方法,千位在余下的4个非0数中选择也有4种方法,十位和百位方法数为 种,故方法总数为 种.

    3、(20xx福建卷)从6人中选出4人分别到巴黎、伦敦、悉尼、莫斯科四个城市游览,要求每个城市有一人游览,每人只游览一个城市,且这6人中甲、乙两人不去巴黎游览,则不同的选择方案共有 ( )

    A.300种 B.240种 C.144种 D.96种

    解析:本题在解答时只须考虑巴黎这个特殊位置的要求有4种方法,其他3个城市的排法看作标有这3个城市的3个签在5个位置(5个人)中的排列有 种,故方法总数为 种.故选(B).

    上述问题归结为能排不能排排列问题,从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入手解决,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使问题清晰明了,解决起来顺畅自然.

    二.相邻不相邻排列问题(即某两或某些元素不能相邻的排列问题)

    相邻排列问题一般采用大元素法,即将相邻的元素捆绑作为一个元素,再与其他元素进行排列,解答时注意释放大元素,也叫捆绑法.不相邻排列问题(即某两或某些元素不能相邻的排列问题)一般采用插空法.

    例3. 7位同学站成一排,

    (1)甲、乙和丙三同学必须相邻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2)甲、乙和丙三名同学都不能相邻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3)甲、乙两同学间恰好间隔2人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解析:(1)第一步、将甲、乙和丙三人捆绑成一个大元素与另外4人的排列为 种,

    第二步、释放大元素,即甲、乙和丙在捆绑成的大元素内的排法有 种,所以共 种;

    (2)第一步、先排除甲、乙和丙之外4人共 种方法,第二步、甲、乙和丙三人排在4人排好后产生的5个空挡中的任何3个都符合要求,排法有 种,所以共有 种;(3)先排甲、乙,有 种排法,甲、乙两人中间插入的2人是从其余5人中选,有 种排法,将已经排好的4人当作一个大元素作为新人参加下一轮4人组的排列,有 种排法,所以总的排法共有 种.

    附:1、(20xx辽宁卷)用1、2、3、4、5、6、7、8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八位数,要求1和2相邻,3与4相邻,5与6相邻,而7与8不相邻,这样的八位数共有 个.(用数字作答)

    解析:第一步、将1和2捆绑成一个大元素,3和4捆绑成一个大元素,5和6捆绑成一个大元素,第二步、排列这三个大元素,第三步、在这三个大元素排好后产生的4个空挡中的任何2个排列7和8,第四步、释放每个大元素(即大元素内的每个小元素在捆绑成的大元素内部排列),所以共有 个数.

    2、 (20xx. 重庆理)某校高三年级举行一次演讲赛共有10位同学参赛,其中一班有3位,

    二班有2位,其它班有5位,若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他们的演讲顺序,则一班有3位同学恰

    好被排在一起(指演讲序号相连),而二班的2位同学没有被排在一起的概率为 ( )

    A. B. C. D.

    解析:符合要求的基本事件(排法)共有:第一步、将一班的3位同学捆绑成一个大元素,第二步、这个大元素与其它班的5位同学共6个元素的全排列,第三步、在这个大元素与其它班的5位同学共6个元素的全排列排好后产生的7个空挡中排列二班的2位同学,第四步、释放一班的3位同学捆绑成的大元素,所以共有 个;而基本事件总数为 个,所以符合条件的概率为 .故选( B ).

    3、(20xx京春理)某班新年联欢会原定的5个节目已排成节目单,开演前又增加了两个新节目.如果将这两个节目插入原节目单中,那么不同插法的种数为( )

    A.42 B.30 C.20 D.12

    解析:分两类:增加的两个新节目不相邻和相邻,两个新节目不相邻采用插空法,在5个节目产生的6个空挡排列共有 种,将两个新节目捆绑作为一个元素叉入5个节目产生的6个空挡中的一个位置,再释放两个新节目 捆绑成的大元素,共有 种,再将两类方法数相加得42种方法.故选( A ).

    三.机会均等排列问题(即某两或某些元素按特定的方式或顺序排列的排列问题)

    解决机会均等排列问题通常是先对所有元素进行全排列,再借助等可能转化,即乘以符合要求的某两(或某些)元素按特定的方式或顺序排列的排法占它们(某两(或某些)元素)全排列的比例,称为等机率法或将特定顺序的排列问题理解为组合问题加以解决.

    例4、 7位同学站成一排.

    (1)甲必须站在乙的左边?

    (2)甲、乙和丙三个同学由左到右排列?

    解析:(1)7位同学站成一排总的排法共 种,包括甲、乙在内的7位同学排队只有甲站在乙的左边和甲站在乙的右边两类,它们的机会是均等的,故满足要求的排法为 ,本题也可将特定顺序的排列问题理解为组合问题加以解决,即先在7个位置中选出2个位置安排甲、乙, 由于甲在乙的左边共有 种,再将其余5人在余下的5个位置排列有 种,得排法数为 种;

    (2)参见(1)的分析得 (或 ).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篇6】

    排列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排列的意义。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排列;

    (2)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

    (3)掌握排列数公式,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数;

    (4)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对排列应用问题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归纳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及排列数的公式,并运用这个公式去解决有关排列数的应用问题.难点是导出排列数的公式和解有关排列的应用题.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并将这两个原理的基本思想方法贯穿在解决排列应用问题当中.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称为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因此,两个相同排列,当且仅当他们的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的排列顺序也完全相同.排列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种数,只要弄清相同排列、不同排列,才有可能计算相应的排列数.排列与排列数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具有m个元素的排列,后者是这种排列的不同种数.从集合的角度看,从n个元素的有限集中取出m个组成的有序集,相当于一个排列,而这种有序集的个数,就是相应的排列数.

    公式推导要注意紧扣乘法原理,借助框图的直视解释来讲解.要重点分析好 的推导.

    排列的应用题是本节教材的难点,通过本节例题的分析,应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应用题的解法时,教材上先画出框图,然后分析逐次填入时的种数,这样解释比较直观,教学上要充分利用,要求学生作题时也应尽量采用.

    在教学排列应用题时,开始应要求学生写解法要有简要的文字说明,防止单纯的只写一个排列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基本掌握之后,可以逐渐地不作这方面的要求.

    三、教法建议

    ①在讲解排列数的概念时,要注意区分“排列数”与“一个排列”这两个概念.一个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成一排”,它不是一个数,而是具体的一件事;排列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它是一个数.例如,从3个元素a,b,c中每次取出2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排,有如下几种:

    ab,ac,ba,bc,ca,cb,

    其中每一种都叫一个排列,共有6种,而数字6就是排列数,符号 表示排列数.

    ②排列的定义中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取出元素”,二是“按一定顺序排列”.

    从定义知,只有当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排列的顺序也完全相同时,才是同一个排列,元素完全不同,或元素部分相同或元素完全相同而顺序不同的排列,都不是同一排列。叫不同排列.

    在定义中“一定顺序”就是说与位置有关,在实际问题中,要由具体问题的性质和条件来决定,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这也是与后面学习的组合的根本区别.

    在排列的定义中 ,如果 有的书上叫选排列,如果 ,此时叫全排列.

    要特别注意,不加特殊说明,本章不研究重复排列问题.

    ③关于排列数公式的推导的教学.公式推导要注意紧扣乘法原理,借助框图的直视解释来讲解.课本上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先推导 , ,…,再推广到 ,这样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讲法,学生是不难理解的.

    导出公式 后要分析这个公式的构成特点,以便帮助学生正确地记忆公式,防止学生在“n”、“m”比较复杂的时候把公式写错.这个公式的特点可见课本第229页的一段话:“其中,公式右边第一个因数是n,后面每个因数都比它前面一个因数少1,最后一个因数是 ,共m个因数相乘.”这实际是讲三个特点:第一个因数是什么?最后一个因数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连续的自然数相乘.

    公式 是在引出全排列数公式 后,将排列数公式变形后得到的公式.对这个公式指出两点:(1)在一般情况下,要计算具体的排列数的值,常用前一个公式,而要对含有字母的排列数的式子进行变形或作有关的论证,要用到这个公式,教材中第230页例2就是用这个公式证明的问题;(2)为使这个公式在 时也能成立,规定 ,如同 时 一样,是一种规定,因此,不能按阶乘数的原意作解释.

    ④建议应充分利用树形图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比较直观,便于理解.

    ⑤学生在开始做排列应用题的作业时,应要求他们写出解法的简要说明,而不能只列出算式、得出答数,这样有利于学生得更加扎实.随着学生解题熟练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步降低这种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排列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排列的意义。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排列;

    (2)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

    (3)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并运用这个公式去解决有关排列数的应用问题。

    难点是解有关排列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基本原理,请大家完成以下两题的练习(用投影仪出示):

    1.书架上层放着50本不同的社会科学书,下层放着40本不同的自然科学的书.

    (1)从中任取1本,有多少种取法?

    (2)从中任取社会科学书与自然科学书各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某农场为了考察三个外地优良品种A,B,C,计划在甲、乙、丙、丁、戊共五种类型的土地上分别进行引种试验,问共需安排多少个试验小区?

    找一同学谈解答并说明怎样思考的的过程

    第1(1)小题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两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从上层取社会科学书,可以从50本中任取1本,有50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是从下层取自然科学书,可以从40本中任取1本,有40种方法.根据加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50+40=90.第(2)小题从书架上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各1本(共取出2本),可以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取一本社会科学书,第二步取一本自然科学书,根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 50×40=2000.

    第2题说,共有A,B,C三个优良品种,而每个品种在甲类型土地上实验有三个小区,在乙类型的土地上有三个小区……所以共需3×5=15个实验小区.

    二、 讲授新课

    学习了两个基本原理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学习排列问题,这是我们本节讨论的重点.先从实例入手:

    1.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民航站之间的直达航线,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飞机票?

    由学生设计好方案并回答.

    (1)用加法原理设计方案.

    首先确定起点站,如果北京是起点站,终点站是上海或广州,需要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上海,终点站是北京或广州,又需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广州,终点站是北京或上海,又需要2种飞机票,共需要2+2+2=6种飞机票.

    (2)用乘法原理设计方案.

    首先确定起点站,在三个站中,任选一个站为起点站,有3种方法.即北京、上海、广泛任意一个城市为起点站,当选定起点站后,再确定终点站,由于已经选了起点站,终点站只能在其余两个站去选.那么,根据乘法原理,在三个民航站中,每次取两个,按起点站在前、终点站在后的顺序排列不同方法共有3×2=6种.

    根据以上分析由学生(板演)写出所有种飞机票

    再看一个实例.

    在航海中,船舰常以“旗语”相互联系,即利用不同颜色的旗子发送出各种不同的信号.如有红、黄、绿三面不同颜色的旗子,按一定顺序同时升起表示一定的信号,问这样总共可以表示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找学生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事实上,红、黄、绿三面旗子按一定顺序的一个排法表示一种信号,所以不同颜色的同时升起可以表示出来的信号种数,也就是红、黄、绿这三面旗子的所有不同顺序的排法总数.

    首先,先确定位置的旗子,在红、黄、绿这三面旗子中任取一个,有3种方法;

    其次,确定中间位置的旗子,当位置确定之后,中间位置的旗子只能从余下的两面旗中去取,有2种方法.剩下那面旗子,放在最低位置.

    根据乘法原理,用红、黄、绿这三面旗子同时升起表示出所有信号种数是:3×2×1=6(种).

    根据学生的分析,由另外的同学(板演)写出三面旗子同时升起表示信号的所有情况.(包括每个位置情况)

    第三个实例,让全体学生都参加设计,把所有情况(包括每个位置情况)写出来.

    由数字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写出这些所有的三位数.

    根据乘法原理,从四个不同的数字中,每次取出三个排成三位数的方法共有4×3×2=24(个).

    请板演的学生谈谈怎样想的?

    第一步,先确定百位上的数字.在1,2,3,4这四个数字中任取一个,有4种取法.

    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当百位上的数字确定以后,十位上的数字只能从余下的三个数字去取,有3种方法.

    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当百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确定以后,个位上的数字只能从余下的两个数字中去取,有2种方法.

    根据乘法原理,所以共有4×3×2=24种.

    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我们讨论了三个实例,这三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是从一些研究的对象之中取出某些研究的对象.

    (2)取出的这些研究对象又做些什么?

    实质上按着顺序排成一排,交换不同的位置就是不同的情况.

    (3)请大家看书,第×页、第×行. 我们把被取的对象叫做双元素,如上面问题中的民航站、旗子、数字都是元素.

    上面第一个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2个,然后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后来又写出所有排法.

    第二个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然后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排法和写出所有排法.

    第三个问题呢?

    从4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3个,然后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并写出所有的排法.

    给出排列定义

    请看课本,第×页,第×行.一般地说,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本章只研究被取出的元素各不相同的情况),按着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按着这个定义,结合上面的问题,请同学们谈谈什么是相同的排列?什么是不同的排列?

    从排列的定义知道,如果两个排列相同,不仅这两个排列的元素必须完全相同,而且排列的顺序(即元素所在的位置)也必须相同.两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不符合,就是不同的排列.

    如第一个问题中,北京—广州,上海—广州是两个排列,第三个问题中,213与423也是两个排列.

    再如第一个问题中,北京—广州,广州—北京;第二个问题中,红黄绿与红绿黄;第三个问题中231和213虽然元素完全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也是两个排列.

    (2)还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一个排列”是不是一个数?

    生:“一个排列”不应当是一个数,而应当指一件具体的事.如飞机票“北京—广州”是一个排列,“红黄绿”是一种信号,也是一个排列.如果问飞机票有多少种?能表示出多少种信号.只问种数,不用把所有情况罗列出来,才是一个数.前面提到的第三个问题,实质上也是这样的.

    三、 课堂练习

    大家思考,下面的排列问题怎样解?

    有四张卡片,每张分别写着数码1,2,3,4.有四个空箱,分别写着号码1,2,3,4.把卡片放到空箱内,每箱必须并且只能放一张,而且卡片数码与箱子号码必须不一致,问有多少种放法?(用投影仪示出)

    分析:这是从四张卡片中取出4张,分别放在四个位置上,只要交换卡片位置,就是不同的放法,是个附有条件的排列问题.

    解法是:第一步把数码卡片四张中2,3,4三张任选一个放在第1空箱.

    第二步从余下的三张卡片中任选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2空箱.

    第三步从余下的两张卡片中任选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3空箱.

    第四步把最后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四空箱.具体排法,用下面图表表示:

    所以,共有9种放法.

    四、作业

    课本:P232练习1,2,3,4,5,6,7.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2)能够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3)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培养类比、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培养细心观察、认真分析

    分析、严谨认真的良好思维习惯和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2)感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认知过程;

    (3)体验数学的科学功能、符号功能和工具功能,培养直觉观察、

    探索发现、科学论证的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对数的'定义;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教学难点

    (1)对数概念的理解;

    (2)对数性质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四、归纳总结:

    1、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函数ax=n(a0且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ogan,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2、对数与指数的互化

    ab=n?logan=b

    3、对数的基本性质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loga1=0;logaa=1对数恒等式:alogan=n;logaa=nn

    五、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1、2、3、4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篇8】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教学重难点

    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精讲

    掌握三角形有关的定理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形式,利用三角公式解一些有关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

    二.问题讨论

    思维点拨: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问题,用正弦定理解,但需注意解的情况的讨论.

    思维点拨::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应灵活运用正、余弦定理.在求值时,要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

    例6:在某海滨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据检测,当前台

    风中心位于城市O(如图)的东偏南方向

    300km的海面P处,并以20km/h的速度向西偏北的

    方向移动,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km,

    并以10km/h的速度不断增加,问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

    台风的侵袭。

    一.小结: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2。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3.边角互化是解三角形问题常用的手段.

    三.作业:P80闯关训练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篇9】

    ●知识梳理

    函数的综合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函数内容本身的相互综合,如函数概念、性质、图象等方面知识的综合.

    2.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点的综合,如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方面的内容与函数的综合.这是高考主要考查的内容.

    3.函数与实际应用问题的综合.

    ●点击双基

    1.已知函数f(x)=lg(2x-b)(b为常数),若x[1,+)时,f(x)0恒成立,则

    A.b1 B.b1 C.b1 D.b=1

    解析:当x[1,+)时,f(x)0,从而2x-b1,即b2x-1.而x[1,+)时,2x-1单调增加,

    b2-1=1.

    答案:A

    2.若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经过点A(0,3)和B(3,-1),则不等式|f(x+1)-1|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f(x+1)-1|2得-2

    又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过点A(0,3),B(3,-1),

    f(3)

    答案:(-1,2)

    ●典例剖析

    【例1】 取第一象限内的点P1(x1,y1),P2(x2,y2),使1,x1,x2,2依次成等差数列,1,y1,y2,2依次成等比数列,则点P1、P2与射线l:y=x(x0)的关系为

    A.点P1、P2都在l的上方 B.点P1、P2都在l上

    C.点P1在l的下方,P2在l的上方 D.点P1、P2都在l的下方

    剖析:x1= +1= ,x2=1+ = ,y1=1 = ,y2= ,∵y1

    P1、P2都在l的下方.

    答案:D

    【例2】 已知f(x)是R上的偶函数,且f(2)=0,g(x)是R上的奇函数,且对于xR,都有g(x)=f(x-1),求f(20xx)的值.

    解:由g(x)=f(x-1),xR,得f(x)=g(x+1).又f(-x)=f(x),g(-x)=-g(x),

    故有f(x)=f(-x)=g(-x+1)=-g(x-1)=-f(x-2)=-f(2-x)=-g(3-x)=

    g(x-3)=f(x-4),也即f(x+4)=f(x),xR.

    f(x)为周期函数,其周期T=4.

    f(20xx)=f(4500+2)=f(2)=0.

    评述:应灵活掌握和运用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例3】 函数f(x)= (m0),x1、x2R,当x1+x2=1时,f(x1)+f(x2)= .

    (1)求m的值;

    (2)数列{an},已知an=f(0)+f( )+f( )++f( )+f(1),求an.

    解:(1)由f(x1)+f(x2)= ,得 + = ,

    4 +4 +2m= [4 +m(4 +4 )+m2].

    ∵x1+x2=1,(2-m)(4 +4 )=(m-2)2.

    4 +4 =2-m或2-m=0.

    ∵4 +4 2 =2 =4,

    而m0时2-m2,4 +4 2-m.

    m=2.

    (2)∵an=f(0)+f( )+f( )++f( )+f(1),an=f(1)+f( )+ f( )++f( )+f(0).

    2an=[f(0)+f(1)]+[f( )+f( )]++[f(1)+f(0)]= + ++ = .

    an= .

    深化拓展

    用函数的思想处理方程、不等式、数列等问题是一重要的思想方法.

    【例4】 函数f(x)的定义域为R,且对任意x、yR,有f(x+y)=f(x)+f(y),且当x0时,f(x)0,f(1)=-2.

    (1)证明f(x)是奇函数;

    (2)证明f(x)在R上是减函数;

    (3)求f(x)在区间[-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证明:由f(x+y)=f(x)+f(y),得f[x+(-x)]=f(x)+f(-x),f(x)+ f(-x)=f(0).又f(0+0)=f(0)+f(0),f(0)=0.从而有f(x)+f(-x)=0.

    f(-x)=-f(x).f(x)是奇函数.

    (2)证明:任取x1、x2R,且x10.f(x2-x1)0.

    -f(x2-x1)0,即f(x1)f(x2),从而f(x)在R上是减函数.

    (3)解:由于f(x)在R上是减函数,故f(x)在[-3,3]上的最大值是f(-3),最小值是f(3).由f(1)=-2,得f(3)=f(1+2)=f(1)+f(2)=f(1)+f(1+1)=f(1)+f(1)+f(1)=3f(1)=3(-2)=-6,f(-3)=-f(3)=6.从而最大值是6,最小值是-6.

    深化拓展

    对于任意实数x、y,定义运算x*y=ax+by+cxy,其中a、b、c是常数,等式右边的运算是通常的加法和乘法运算.现已知1*2=3,2*3=4,并且有一个非零实数m,使得对于任意实数x,都有x*m=x,试求m的值.

    提示:由1*2=3,2*3=4,得

    b=2+2c,a=-1-6c.

    又由x*m=ax+bm+cmx=x对于任意实数x恒成立,

    b=0=2+2c.

    c=-1.(-1-6c)+cm=1.

    -1+6-m=1.m=4.

    答案:4.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已知y=f(x)在定义域[1,3]上为单调减函数,值域为[4,7],若它存在反函数,则反函数在其定义域上

    A.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7 B.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7

    C.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3 D.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3

    解析: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在各自定义区间上有相同的增减性,f-1(x)的值域是[1,3].

    答案:C

    2.关于x的方程|x2-4x+3|-a=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函数y=|x2-4x+3|的图象,如下图.

    由图象知直线y=1与y=|x2-4x+3|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即方程|x2-4x+3|=1也就是方程|x2-4x+3|-1=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因此a=1.

    答案:1

    3.若存在常数p0,使得函数f(x)满足f(px)=f(px- )(xR),则f(x)的一个正周期为__________.

    解析:由f(px)=f(px- ),

    令px=u,f(u)=f(u- )=f[(u+ )- ],T= 或 的整数倍.

    答案: (或 的整数倍)

    4.已知关于x的方程sin2x-2sinx-a=0有实数解,求a的取值范围.

    解:a=sin2x-2sinx=(sinx-1)2-1.

    ∵-11,0(sinx-1)24.

    a的范围是[-1,3].

    5.记函数f(x)= 的定义域为A,g(x)=lg[(x-a-1)(2a-x)](a1)的定义域为B.

    (1)求A;

    (2)若B 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由2- 0,得 0,

    x-1或x1,即A=(-,-1)[1,+).

    (2)由(x-a-1)(2a-x)0,得(x-a-1)(x-2a)0.

    ∵a1,a+12a.B=(2a,a+1).

    ∵B A,2a1或a+1-1,即a 或a-2.

    而a1, 1或a-2.

    故当B A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 ,1).

    培养能力

    6.(理)已知二次函数f(x)=x2+bx+c(b0,cR).

    若f(x)的定义域为[-1,0]时,值域也是[-1,0],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f(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f(x)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设符合条件的f(x)存在,

    ∵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 ,

    又b0,- 0.

    ①当- 0,即01时,

    函数x=- 有最小值-1,则

    或 (舍去).

    ②当-1- ,即12时,则

    (舍去)或 (舍去).

    ③当- -1,即b2时,函数在[-1,0]上单调递增,则 解得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函数有两个,

    f(x)=x2-1或f(x)=x2+2x.

    (文)已知二次函数f(x)=x2+(b+1)x+c(b0,cR).

    若f(x)的定义域为[-1,0]时,值域也是[-1,0],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f(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f(x)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

    x=- ,又b0,- - .

    设符合条件的f(x)存在,

    ①当- -1时,即b1时,函数f(x)在[-1,0]上单调递增,则

    ②当-1- ,即01时,则

    (舍去).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函数为f(x)=x2+2x.

    7.已知函数f(x)=x+ 的定义域为(0,+),且f(2)=2+ .设点P是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分别作直线y=x和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1)求a的值.

    (2)问:|PM||PN|是否为定值?若是,则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设O为坐标原点,求四边形OMPN面积的最小值.

    解:(1)∵f(2)=2+ =2+ ,a= .

    (2)设点P的坐标为(x0,y0),则有y0=x0+ ,x0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知,|PM|= = ,|PN|=x0,有|PM||PN|=1,即|PM||PN|为定值,这个值为1.

    (3)由题意可设M(t,t),可知N(0,y0).

    ∵PM与直线y=x垂直,kPM1=-1,即 =-1.解得t= (x0+y0).

    又y0=x0+ ,t=x0+ .

    S△OPM= + ,S△OPN= x02+ .

    S四边形OMPN=S△OPM+S△OPN= (x02+ )+ 1+ .

    当且仅当x0=1时,等号成立.

    此时四边形OMPN的面积有最小值1+ .

    探究创新

    8.有一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钢板,现对其进行切割、焊接成一个长方体形无盖容器(切、焊损耗忽略不计).有人应用数学知识作了如下设计:如图(a),在钢板的四个角处各切去一个小正方形,剩余部分围成一个长方体,该长方体的高为小正方形边长,如图(b).

    (1)请你求出这种切割、焊接而成的长方体的最大容积V1;

    (2)由于上述设计存在缺陷(材料有所浪费),请你重新设计切、焊方法,使材料浪费减少,而且所得长方体容器的容积V2V1.

    解:(1)设切去正方形边长为x,则焊接成的长方体的底面边长为4-2x,高为x,

    V1=(4-2x)2x=4(x3-4x2+4x)(0

    V1=4(3x2-8x+4).

    令V1=0,得x1= ,x2=2(舍去).

    而V1=12(x- )(x-2),

    又当x 时,V10;当

    当x= 时,V1取最大值 .

    (2)重新设计方案如下:

    如图①,在正方形的两个角处各切下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如图②,将切下的小正方形焊在未切口的正方形一边的中间;如图③,将图②焊成长方体容器.

    新焊长方体容器底面是一长方形,长为3,宽为2,此长方体容积V2=321=6,显然V2V1.

    故第二种方案符合要求.

    ●思悟小结

    1.函数知识可深可浅,复习时应掌握好分寸,如二次函数问题应高度重视,其他如分类讨论、探索性问题属热点内容,应适当加强.

    2.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函数研究的各个领域的全部过程中,掌握了这一点,将会体会到函数问题既千姿百态,又有章可循.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

    数形结合和数形转化是解决本章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用函数的图象及方程的曲线去处理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问题.

    拓展题例

    【例1】 设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a、b[-1,1],当a+b0时,都有 0.

    (1)若ab,比较f(a)与f(b)的大小;

    (2)解不等式f(x- )

    (3)记P={x|y=f(x-c)},Q={x|y=f(x-c2)},且PQ= ,求c的取值范围.

    解:设-1x1

    0.

    ∵x1-x20,f(x1)+f(-x2)0.

    f(x1)-f(-x2).

    又f(x)是奇函数,f(-x2)=-f(x2).

    f(x1)

    f(x)是增函数.

    (1)∵ab,f(a)f(b).

    (2)由f(x- )

    - .

    不等式的解集为{x|- }.

    (3)由-11,得-1+c1+c,

    P={x|-1+c1+c}.

    由-11,得-1+c21+c2,

    Q={x|-1+c21+c2}.

    ∵PQ= ,

    1+c-1+c2或-1+c1+c2,

    解得c2或c-1.

    【例2】已知函数f(x)的图象与函数h(x)=x+ +2的图象关于点A(0,1)对称.

    (1)求f(x)的解析式;

    (2)(文)若g(x)=f(x)x+ax,且g(x)在区间(0,2]上为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理)若g(x)=f(x)+ ,且g(x)在区间(0,2]上为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设f(x)图象上任一点坐标为(x,y),点(x,y)关于点A(0,1)的对称点(-x,2-y)在h(x)的图象上.

    2-y=-x+ +2.

    y=x+ ,即f(x)=x+ .

    (2)(文)g(x)=(x+ )x+ax,

    即g(x)=x2+ax+1.

    g(x)在(0,2]上递减 - 2,

    a-4.

    (理)g(x)=x+ .

    ∵g(x)=1- ,g(x)在(0,2]上递减,

    1- 0在x(0,2]时恒成立,

    即ax2-1在x(0,2]时恒成立.

    ∵x(0,2]时,(x2-1)max=3,

    a3.

    【例3】在4月份(共30天),有一新款服装投放某专卖店销售,日销售量(单位:件)f(n)关于时间n(130,nN*)的函数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函数f(n)图象中的点位于斜率为5和-3的两条直线上,两直线的交点的横坐标为m,且第m天日销售量最大.

    (1)求f(n)的表达式,及前m天的销售总数;

    (2)按规律,当该专卖店销售总数超过400件时,社会上流行该服装,而日销售量连续下降并低于30件时,该服装的流行会消失.试问该服装在社会上流行的天数是否会超过10天?并说明理由.

    解:(1)由图形知,当1m且nN*时,f(n)=5n-3.

    由f(m)=57,得m=12.

    f(n)=

    前12天的销售总量为

    5(1+2+3++12)-312=354件.

    (2)第13天的销售量为f(13)=-313+93=54件,而354+54400,

    从第14天开始销售总量超过400件,即开始流行.

    设第n天的日销售量开始低于30件(1221.

    从第22天开始日销售量低于30件,

    即流行时间为14号至21号.

    该服装流行时间不超过10天.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经典9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