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数列教案锦集五篇
  • 数列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02

    数列教案锦集五篇。

    小编依据您的要求已经为您准备一篇“数列教案”文章。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是体现学科探究与学生思辨的重要工具。感谢你阅读希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数列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和描述性定义。

    ②使学生会判断一些简单数列的极限,了解数列极限的“e-N"定义,能利用逐步分析的方法证明一些数列的极限。

    ③通过观察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归纳总结数列与其极限的特定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极限的思想方法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有限与无限、近似与精确、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数列极限的概念和定义。

    教学难点:数列极限的“ε―N”定义的理解。

    三、教学对象分析

    这节课是数列极限的第一节课,足学生学习极限的入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在《立体几何》内容求球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对极限思想已有接触,而学生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主要接触的是关于“有限”的问题,很少涉及“无限”的问题。极限这一抽象概念能够使他们做基于直观的理解,并引导他们作出描述性定义“当n无限增大时,数列{an}中的项an无限趋近于常数A,也就是an与A的差的绝对值无限趋近于0”,并能用这个定义判断一些简单数列的极限。但要使他们在一节课内掌握“ε-N”语言求极限要求过高。因此不宜讲得太难,能够通过具体的几个例子,归纳研究一些简单的数列的极限。使学生理解极限的基本概念,认识什么叫做数列的极限以及数列极限的定义即可。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课是采用启发式讲授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学生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实际问题入手,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具体的两个比较简单的数列,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向学生展示了数列中的各项随着项数的增大,无限地趋向于某个常数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讨论总结出这两个数列的特征,从而得出数列极限的一个描述性定义。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数列极限的各种不同情况。从而对数列极限有了直观上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根据数列中各项的情况判断一些简单的数列的极限。从而达到深化定义的效果。最后进行练习巩固,通过这样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由观察到分析、由定量到定性,由直观到抽象,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得学生逐步地了解极限这个新的概念,为下节课的极限的运算及应用做准备,为以后学习高等数学知识打下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创设情境动画。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个很重要的新的知识。

    情境

    1、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于公元263年创立“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情境

    2、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周所著的《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也就是说拿一根木棒,将它切成一半,拿其中一半来再切成一半,得到四分之一,再切成一半,就得到了八分之„„?如此下去,无限次地切,每次都切一半,问是否会切完?

    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切完的,但是每次切了以后,木棒都比原来的少了一半,也就是说木棒的长度越来越短,但永远不会变成零。从而引出极限的概念。

    2.定义探究

    展示定义探索(一)动画演示。

    问题1:请观察以下无穷数列,当n无限增大时,a,I的变化趋势有什么特点?

    (1)1/2,2/3,3/4,„n/n-1(2)0.9,0.99,0.999,0.9999,1-1/10n„„

    问题2:观察课件演示,请分析以上两个数列随项数n的增大项有那些特点?

    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以下结论:数列(1)项数n无限增大时,项无限趋近于1;数列(2)项数n无限增大时,项无限趋近于1。

    那么就把1叫数列(1)的极限,1叫数列(2)的极限。这两个数列只是形式不同,它们都是随项数n的无限增大,项无限趋近于某一确定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这个数列的极限。

    那么,什么叫数列的极限呢?对于无穷数列an,如果当n无限增大时,an无限趋向于某一个常数A,则称A是数列an的极限。

    提出问题3:怎样用数学语言来定量描述呢?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上述数列的变化趋势?

    展示定义探索(二)动画演示,师生共同总结发现在数轴上两点间距离越小,项与1越趋近,因此可以借助两点间距离无限小的方式来描述项无限趋近常数。无论预先指定多么小的正数e,如取e=O-1,总能在数列中找到一项am,使得an项后面的所有项与1的差的绝对值都小于ε,若取£=0。0001,则第6项后面的所有项与1的差的绝对值都小于ε,即1是数列(1)的极限。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数列的极限定义中应包含哪量(用这些量来描述数列1的极限)。

    数列的极限为:对于任意的ε>0,如果总存在自然数N,当n>N时,不等式|an-A|n的极限。

    定义探索动画(一):

    课件可以实现任意输入一个n值,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数列第n项的值,并且动画演示数列的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是课件运行时的一个画面。

    定义探索动画(二)课件可以实现任意输入一个n值,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数列第n项的值和I an一1I的值,并且动画演示出第an项和1之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是课件运行时的一个画面。

    3.知识应用

    这里举了3道例题,与学生一块思考,一起分析作答。

    例1.已知数列:

    1,-1/2,1/3,-1/4,1/5„„,(-1)n+11/n,„„

    (1)计算|an-0|(2)第几项后面的所有项与0的差的绝对值都小于0.017都小于任意指定的正数。

    (3)确定这个数列的极限。

    例2.已知数列:

    已知数列:3/2,9/4,15/8„„,2+(-1/2)n,„„。

    猜测这个数列有无极限,如果有,应该是什么数?并求出从第几项开始,各项与这个极限的差都小于0.1,从第几项开始,各项与这个极限的差都小于0.017

    例3.求常数数列一7,一7,一7,一7,„„的极限。

    5.知识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数列极限的概念,对数列极限有了初步的认识。数列极限研究的是无限变化的趋势,而通过对数列极限定义的探讨,我们看到这一过程又是通过有限来把握的,有限与无限、近似与精确、量变与质变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课后练习:

    (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有极限,如果有的话请求出它的极限值。①an=4n+l/n;②an=4-(1/3)m;③an=(-1)n/3n;④aan=-2;⑤an=n;⑥an=(-1)n。

    (2)课本练习1,2。

    6.探究性问题

    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思考题。

    提出问题:

    芝诺悖论:阿基里斯是《荷马史诗》中的善跑英雄。奔跑中的阿基里斯永远也无法超过在他前面慢慢爬行的乌龟,因为当阿基里斯到达乌龟的起跑点时,乌龟已经走在前面一小段路了,阿基里斯又必须赶过这一小段路,而乌龟又向前走了。这样,阿基里斯可无限接近它,但不能追到它。假定阿基里斯跑步的速度是乌龟速度的10倍,阿基里斯与乌龟赛跑的路程是1公里。如果让乌龟先跑0.1公里,当阿基里斯追到O.1公里的地方,乌龟又向前跑了0.01公里。当阿基里斯追到0.01公里的地方,乌龟又向前跑了0.001公里„„这样一直追下去,阿基里斯能追上乌龟吗?

    这里是研究性学习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悖论作为课后作业,巩固本节所学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列的极限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课下交流与讨论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讨论的习惯,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质,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习惯。

    数列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能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联想、转化、化归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

    二、教学重点:

    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的正确选择

    三、教学难点:

    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如何化归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

    四、教学过程:

    求数列的前n项和Sn基本方法:

    1.直接由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等比数列求和时注意分q=

    1、q≠1的讨论; 2.分组求和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几项,使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再求和; 3.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几项之差,使在求和时能出现隔项相消(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求和.如: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顾旧知,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学习《数列求和》第一课时,课标要求和学习内容如下:(多媒体课件展示)导入新课:Jk251.COm

    [情境创设](课件展示): 例1:求数列 112,214,318,,101210,,n1n,2 的前n项和。

    [问题生成]:请同学们观察否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设问:既然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那么就不能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 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此数列有何特征

    111111,3,5,7,9,的前项和。2481632n 练习1.求数列

    22n-1 练习2.求数列1,1+2,1+2+2,···,1+2+2+···+2,···.的前n项和。

    例2:求数列1111,…的前n项和。,,......122334n(n1)[教师过渡]:对于通项形如an裂项相消求和方法

    练习3.求和

    练习4..求和sn1(其中数列bn为等差数列)求和时,我们采取

    bbbn11121231nn1

    [特别警示] 利用裂项相消求和方法时,抵消后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前面剩两项,后面也剩两项,再就是将通项公式裂项后,有时候需要调整前面的系数,才能使裂开的两项差与原通项公式相同。

    五、方法总结:

    公式求和: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a的前n项和可直接用求和公式.分组求和:利用转化的思想,将数列拆分、重组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和.裂项相消:对于通项型如an1(其中数列bn为等差数列)的数列,在求和时

    bbbn1将每项分裂成两项之差的形式,一般除首末两项或附近几项外,其余各项先后抵消,可较易求出前n项和。

    六、作业布置:

    数列教案(篇3)

    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编辑老师编辑了高一数学教案:数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1)理解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其每一项是由其项数唯一确定的.

    (2)了解数列的各种表示方法,理解通项公式是数列第项与项数的关系式,能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并能根据给出的一个数列的前几项写出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3)已知一个数列的递推公式及前若干项,便确定了数列,能用代入法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由求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体会数列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可由实际问题引入,从中抽象出数列要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对所要研究的内容心中有数,如书中所给的例子,还有物品堆放个数的计算等.

    (2)数列中蕴含的函数思想是研究数列的指导思想,应及早引导学生发现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在教学中强调数列的项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次序”便是函数的自变量,相同的数组成的数列,次序不同则就是不同的数列.函数表示法有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类似地,数列就有列举法、图示法、通项公式法.由于数列的自变量为正整数,于是就有可能相邻的两项(或几项)有关系,从而数列就有其特殊的表示法——递推公式法.

    (3)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是简单的代入法,教师应精心设计例题,使这一例题为写通项公式作一些准备,尤其是对程度差的学生,应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归纳通项公式与各项的结构关系,尽量为写通项公式提供帮助.

    (4)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要帮助学生分析各项中的结构特征(整式,分式,递增,递减,摆动等),由学生归纳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如正负相间用来调整等.如果学生一时不能写出通项公式,可让学生依据前几项的规律,猜想该数列的下一项或下几项的值,以便寻求项与项数的关系.

    (5)对每个数列都有求和问题,所以在本节课应补充数列前项和的概念,用表示的问题是重点问题,可先提出一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分析与的关系,再由特殊到一般,研究其一般规律,并给出严格的推理证明(强调的表达式是分段的);之后再到特殊问题的解决,举例时要兼顾结果可合并及不可合并的情况.

    (6)给出一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求其最大项或最小项,又是函数思想与方法的体现,对程度好的学生应提出这一问题,学生运用函数知识是可以解决的.

    上述提供的高一数学教案:数列希望能够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数列教案(篇4)

    分总文段一般有明显特点,尾句或者结尾出现明显的提示词:总之、可见、可得、总而言之、综上所述、从这个意义上讲等,总结句之后,就很可能是文段的主旨。一般分总文段,经常考到的行文有:分析论述-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而,对于分总文段,我们可以结合标志词和行文,重点关注尾句。

    【例1】汪曾祺曾说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在的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在他看来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文课学的是语言,但语言不是空壳,而是要承载各种各样的思想、哲学、伦理、道德的。怎么做人,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民族、国家和自己的劳动等,这些在语文课里是与语言并存的。从这个意义来讲,语文教育必须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而诗歌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诗歌中包含丰富的思想、伦理和道德元素。

    b.脱离内在思想的语文教育是空洞无物的。

    c.必须重视诗歌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d.语文教育需要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进行。

    【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汪曾祺认为语言与内在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接着对此进行了具体阐释,指出语文课学的不仅是语言,还有如何为人处世;最后由“从这个意义来讲”作总结,指出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尤其是诗歌这个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可见,文段最后落脚在语文教育必须重视诗歌,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例2】外科手术和放、化疗对癌症治疗的效果可以肯定,但不满意。由于存在对自身的损伤,加剧了正不胜邪的矛盾,给癌细胞复活繁殖以可乘之机,一旦复活,卷土重来,而自身正气削弱殆尽,无力抵挡,导致复发率高,存活率低的结果。若能与中医在理、法、方、药实际内涵上切实融合,杜绝形式上的凑合,定能弥补这种不满意,使正不胜邪转化为邪不胜正,则可望获得圆满结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癌症有着复发率高、存活率低的特点。

    b.中医可能会对癌症的治疗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c.外科手术等西医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癌症。

    d.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能会从根本上治愈癌症。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西医治疗癌症的弊端,接着指出若能把中西医切实融合起来,弥补西医的欠缺,则可能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癌症。d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a项为问题论述部分。b项文段没有涉及。c项“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癌症”说法过于绝对。故本题选d。

    数列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属性模型。人们往往通过离散现象认识连续现象,因此就有必要研究数列。

    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在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中,采用了:

    1、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2、倒叙相加求和。不仅得出来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而且对以后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一定的启发,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学习极限、微积分的基础,与数学课程的其他内容(函数、三角、不等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和。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难点:获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

    教学过程分为问题呈现阶段、探索与发现阶段、应用知识阶段。

    探索与发现公式推导的思路是教学的重点。如果直接介绍“倒叙相加”求和,无疑就像波利亚所说的“帽子里跳出来的兔子”。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从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方法。

    应用公式也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公式,可采用设计变式题的教学手段,通过“选择公式”,“变用公式”,“知三求二”三个层次来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二)、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景相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探索、交流、反思参与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学习,发展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过程设计

    1、问题呈现阶段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

    设计意图:

    (1)、源于历史,富有人文气息。

    (2)、承上启下,探讨高斯算法。

    2、探究发现阶段

    (1)、学生叙述高斯首尾配对的方法(学生对高斯的算法是熟悉的,知道采用首尾配对的方法来求和,但是他们对这种方法的认识可能处于模仿、记忆的阶段。)

    (2)、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算法的进一步理解,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共有多少颗宝石?(这是奇数个项和的问题,不能简单模仿偶数个项求和的方法,需要把中间项11看成是首、尾两项1和21的等差中项。

    通过前后比较得出认识:高斯“首尾配对”的算法还得分奇数、偶数个项的情况求和。

    (3)、进而提出有无简单的方法。

    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引导学生使用熟悉的几何方法:把“全等三角形”倒置,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

    获得算法:S21=

    设计意图:

    几何直观能启迪思路,帮助理解,因此,借助几何直观学习和理解数学,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做到了直观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思考,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问题2:求1到n的正整数之和。即Sn=1+2+3+…+n

    ∵Sn=n+(n—1)+(n—2)+…+1

    ∴2Sn=(n+1)+(n+1)+…。+(n+1)

    Sn=(从求确定的前n个正整数之和到求一般项数的前n个正整数之和,旨在让学生体验“倒叙相加求和”这一算法的合理性,从心理上完成对“首尾配对求和”算法的改进)

    由于前面的铺垫,学生容易得出如下过程:

    ∵Sn=an+an—1+an—2+…a1,

    ∴Sn=。

    图形直观

    等差数列的性质(如果m+n=p+q,那么am+an=ap+aq。)

    设计意图:

    一言以蔽之,数学教学应努力做到:以简驭繁,平实近人,退朴归真,循循善诱,引人入胜。

    3、公式应用阶段

    (1)、选用公式

    公式1Sn=;

    公式2Sn=na1+。

    (2)、变用公式

    (3)、知三求二

    例1

    某长跑运动员7天里每天的训练量如下7500m,8000m,8500m,9000m,9500m,10000m,10500m。这位长跑运动员7天共跑了多少米?(本例提供了许多数据信息,学生可以从首项、尾项、项数出发,使用公式1,也可以从首项、公差、项数出发,使用公式2求和。达到学生熟悉公式的要素与结构的教学目的。

    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应该根据信息选择适当的公式,以便于计算。)

    例2

    等差数列—10,—6,—2,2,…的前多少项和为54?(本例已知首项,前n项和、并且可以求出公差,利用公式2求项数。

    事实上,在两个求和公式中包含四个元素,从方程的角度,知三必能求余一。)

    变式练习:在等差数列{an}中,a1=20,an=54,Sn=999,求n。

    知三求二:

    例3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d=20,n=37,Sn=629,求a1及an。(本例是使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求未知元。

    事实上,在求和公式、通项公式中共有首项、公差、项数、尾项、前n项和五个元素,如果已知其中三个,连列方程组,就可以求出其余两个。)

    4、当堂训练,巩固深化。

    通过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再次深化。

    采用课后习题1,2,3。

    5、小结归纳,回顾反思。

    小结归纳不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知识、方法、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

    (1)、课堂小结

    ①、回顾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②、体会等差数列的基本元素的表示方法,倒叙相加的算法,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③、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球和公式及简单应用

    (2)、反思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二)、作业设计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学生知识水平的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连贯,强调学以致用。通过作业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必做题:课本p118,练习1,2,3;

    习题3第2题(3,4)。

    2、选做题:

    在等差数列中,

    (1)、已知a2+a5+a12+a15=36,求是S16。

    (2)、已知a6=20,求s11。

    (三)、板书设计

    板书要基本体现课堂的内容和方法,体现课堂进程,能简明扼要反映知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能指导教师的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通过使用幻灯片辅助板书,节省课堂时间,使课堂进程更加连贯。

    五、评价分析

    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我采用了及时点评、延时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顽强的理性精神,在概念反思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是否得到发展,通过巩固练习考查学生对本节是否有一个完整的集训,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

    【数列教案锦集五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