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最新历史八年级教案十四篇
  • 历史八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4-02-13

    最新历史八年级教案十四篇。

    这里有关于“历史八年级教案”的一些相关信息您绝不能错过,请您收藏此页面以便随时查阅。作为教师,编写教案和课件是不可或缺的任务,如果还没有完成的话就要引起注意了。教案是教学的根本基础。

    历史八年级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词,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1、学习完整表达,有理有据。

    2、学习本节课的写作顺序。

    3、培养学生坐姿端正,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同学们,大家喜不喜欢旅游啊?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一处名胜,你准备好了么?用你的坐姿告诉我。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长城。(板书课题)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要试着用一段话概括出你眼中的长城,开始。

    1、刚才大家都读得特别用心,老师这里有几组生词谁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同桌读、单人读(别着急,让他思考一下他肯定能读出来,我们等等他好么)、

    齐读(大家的声音真响亮,如果再干脆点就更好了,再来一遍)。

    3、刚才让大家读书的时候提了个什么问题?谁来说说?

    都说呀会读书的孩子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个词是?

    为什么说是一个奇迹,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把你感触最深的地方用括号括起来,并简单地在旁边概括出你惊叹他的原因。

    谁来把你的赞叹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注意要先告诉大家在课文中的哪一段

    (一)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略)全长13000多里。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长城长么?谁来,读出你的惊叹。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围绕操场跑上35000圈。你说我们的长城长不长?来,我们一起再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板:蜿蜒盘旋(把话说完整)

    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

    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

    3、这是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长城?(板书:远处)你能看着图,把远看长城的样子描绘下来么?

    是呀,看着如此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而且可以五六匹马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同时作者在这一段还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2、请同学们细细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会儿啊请你做小导游,来介绍一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画出来,思考每一部分都有什么作用。谁来试试,老师说过,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错了也不错,看谁最勇敢。

    3、老师这里有一幅长城的近照,这就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谁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真会读书!但你们知道他们的作用吗?

    4、大家注意看瞭望台和射击口,为什么这样设计?

    (说的太好了,有理有据,我们说话就是要这样)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像长城这样巧妙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的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是啊,像长城这样“长”而“高大坚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在以此由衷地赞叹:

    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销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为了一睹长城的雄姿,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们想到了什么?

    1、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你从课文那句话中知道科技非常不发达?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哪些词语最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

    3、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

    4、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齐读

    小结: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的雄伟工程世界少有,这样的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这样的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绝无仅有!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历史八年级教案(篇2)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川教版世界近代史部分的一节复习课,说课的题目是: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复习主题,包括世界近代史(上)第一学习主题的三课内容:英国的新生、美国的独立、法国大革命。

    2、课程标准的要求

    ①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②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3、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从世界近代史的整体来看: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确立的历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了欧美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跨越,这是人类历史的一次巨大变革。

    这一复习主题主要在讲述“资本主义的确立”部分,属于资本主义确立的“开局之篇”,是世界近代史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教材的第一学习主题来看:

    该主题是讲述“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共5课,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讲述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舆论准备和资本主义发展条件环境的开拓;二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讲述欧美主要国家反对封建统治和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斗争及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三是“欧洲的殖民扩张”,讲述西欧殖民者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的野蛮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这一复习主题属于第一学习主题的第二部分内容,属于第一学习主题的“核心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主题的复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框架,区分易混点;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4、教学目标

    今年的这届学生,是我县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一届。我省从今年已开始实行开卷考试,新形势下,“教”重在教方法、能力、思路、规律。“学”重在学方法、能力、思路、规律。在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九年级学生还面临升学的压力,“教”与“学”还要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复习课作为新授课的后继教学,要巩固基础知识,建立知识网络,提高运用能力。

    综合上述情况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①比较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内容

    ②比较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三个文件

    ③客观评价华盛顿、拿破仑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认识一个民族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以弱胜强的坚强意志。

    5、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及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节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1)重点:三个文件

    (2)难点:评价人物

    历史八年级教案(篇3)

    教材分析:

    《难忘九一八》是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属于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第一课,在此之前,教材已经讲述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各个阶层对近代化的探索,在近代化探索失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但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被迫长征。本课讲述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都和前面的内容有关,同时又为后面抗日战争做了铺垫,因此本课在全书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九一八事变,知道中国局部抗战从此开始;了解西安事变,认识其历史作用。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培养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及西安事变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启发式、谈话法、读图识图、辩论法、学练结合。 教学思路: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导入本课,出示学习目标,请学生对照学习提纲自主学习第一部分九一八事变并进行展示,然后结合地图、历史材料、图片对知识深入学习,讲述杨靖宇的抗日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视频播放西安事变的片段,导入第二部分西安事变的学习。出示学习提纲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展示,出示西安事变及张学良、杨虎城的图片,结合问题让学生复述事变的相关知识,提出问题:蒋介石杀害了许多革命者和共产党,现在张学良和杨虎城已经把他扣押了,是杀还是放?把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再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从而认识到共产党是一个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大公无私的党。出示知识结构,让学生对照复习,结合材料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解题的能力,并通过谈感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最后完成当堂测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歌,请大家一起来听一下。(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

    生:很沉痛、很悲惨、很凄凉等等。

    师:对,这首歌叫《松花江上》,它唱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对日寇侵占东北的仇恨。为什么歌曲中说,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请看16课《难忘九一八》。

    目标出示:

    多媒体出示并让学生朗读以下目标:

    1.九一八事变,知道中国局部抗战从此开始;

    2.了解西安事变,认识其历史作用。

    过渡语:九一八事变到底是怎么回事?请看:

    自学指导一:请阅读课本84-86页,预习九一八事变的知识,完成以下的问题:

    1.九一八事变的时间____地点___

    2.日军的借口是____事件

    3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驻守沈阳的__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国民党当局下令__.

    4.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__.

    5.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__。中国共产党派__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6.九一八事变的意义:中国人民的__开始了

    生自主学习以上问题,完成后举手展示。

    看图说史:

    出示九一八事变形势图,让学生提取有效信息:时间、地点、借口、结果。

    历史材料:

    出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分析蒋介石实行什么政策。

    侵华暴行:

    多媒体出示万人坑、日军集薪焚烧刺杀我幼童图、731部队拿中国活人做实验等图片,了解东北人民的惨况。

    抗日英雄:

    让学生讲述杨靖宇抗日的故事,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 过渡:蒋介石不抵抗,但是国民党内所有将领都这样吗?请看视频。(视频播放西安事变片段)。这时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生:西安事变。)请看:

    自学指导二:请对照提纲自学西安事变的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______的主张 ,要求 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为了____,____日,伟大的爱国者____和____联合行动,扣押了____,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____.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又称_____。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____出发,主张_____。

    4.党中央派____等到西安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_____的主张.

    西安事变得到____。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生自主预习并展示。

    新闻小记者:

    出示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图,让学生根据信息(原因、时间、发动者、扣押人物、结果)做一次新闻报道。

    小辩论:

    蒋介石曾杀害了许多革命者和共产党,现在被抓住了,是杀蒋还是放蒋?

    把全班同学分为两方,先小组讨论后进行辩论。

    师出示自己观点:放蒋。理由:

    1.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

    2.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

    设问:中国共产党持什么态度呢?为什么?

    生答并认识到共产党代表全民族的利益,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党。

    各抒己见:

    出示周恩来图片,总结其历史活动。

    小组交流: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小结:日寇入侵,制造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知识结构:(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对照复习。

    时间九一八事变地点

    借口

    结果

    意义

    难忘九一八目的

    西安事变时间

    人物

    结果

    意义

    学以致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

    1.当时日军在东北有何行动?

    2.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什么政策?造成了什么后果?

    3.今天重温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

    通过学生的回答,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认识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小试牛刀:完成当堂检测,并当堂反馈。

    结束语:国共两党合作,能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下一课要学习《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教学反思:在课堂中创设恰当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谈谈对九一八事变的感想,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但在小辩论环节中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虽然小组讨论时热热闹闹,可是在发言时,学生的回答没有多出彩,应该让学生提前准备材料,或者适当补充一下材料,在老师的启发下使这次辩论真正辩起来。

    历史八年级教案(篇4)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是探索史的开始,是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开始,是学习的第一层面器物层面。在近代化探索过程划时代的一步。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能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2.过程与方法:

    首先通过感知文本及图片了解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概括得出洋务运动的背景及经过,力求论从史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学习,认识这是一场自救运动,侧重肯定其开启近代化闸门。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说学法和教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小组探讨--引导互动---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再现、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历史”,更重要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本课的学法指导上我运用以下方法: ?(1)自主研习法 ?(2)合作学习法 ?(3)体验法 五.说学情

    本校是一所全市重点中学,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好,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多于课本。对洋务运动过程掌握较好,需要突破难点。

    六、说过程: 设计意图:1 本课主要是理解重点洋务内容,突破难点洋务评价。内容大多学生能掌握,处理评价时许多教师往往直接以课本最后一段讲解为主,其实‘近代化’完全可以从课文前面的内容(军事工业近代化,民用工业近代化,文化科技近代化)学生自己得出,论从史出。

    2,围绕新课标,结合学情,多激起兴趣,多小组探讨,多使用启发,避免枯燥。 过程:

    同学们,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西方列强的一次次侵略战争,让同学们的心脏备受摧残和煎熬,看到了一部侵略史,感受了一部屈辱史。但是我们在痛恨之余,也应看到先进的中国人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第二单元的学习就将带领我们亲眼目睹一批又一批图强救亡的先进代表的探索史,首先步入我们视野的是在守旧势力和落后习俗束缚下务实进取的洋务派。他们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请同学们翻到课文的25页,并拿出刚发下来的学案。 {学案内容主要四块:基本学习目标,洋务运动内容表格,合作探究运动评价,作业}

    2、新课教学:

    :阅读课文并填充学案,8分钟内完成。(教师巡视,此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学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阅读课文,找到课文的主干知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

    观看洋务运动视频,使学生形象直观的从整体上对洋务运动有个了解。

    提出问题:

    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什么叫洋务?洋务派有哪些代表?

    学生回答。。。。。。

    • 2.【多媒体材料展示】。。。。。。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提出问题:洋务运动目的何在?{并说明其自救性} (过渡)教师:内忧外患使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来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那么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洋务派们进行了哪些探索?

    [教师表格] 第三环节 小组合作探究:意图:文本阅读,论从史出 课堂小组讨论: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各大组研讨一项洋

    务运动的举措,各大组又以四人为小组,完成各项任务,各小组要确定一个主要发言人。

    (1) 组员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海军简表。

    (2) 观察课文图片和小字内容,以课文小字资料突出对安庆内军械所等军工企业的介绍,如涉及企业规模、生产产品、特点、作用影响类的知识。 教师PPT图片展示:

    【安庆内军械所图,江南制造总局制造速射炮,等】 (3) 展示简表ppt。 第二小组:企业家组:

    (1) 组员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简表。 (2) 观察图片及阅读课文小字,以课文小字资料突出对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的介绍。根据图片进行讲解。

    (2) 教师展出课件:留美幼童,詹天佑,严复等。。。。。。 教师巡视,组织、引导、启发学生在小组中合理利用智力资源,合作探究问题。此环节目的在于突破洋务运动的内容的教学,提升学生对洋务企业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内容部分是本课重点,通过

    学生动眼看、动口议、动脑思的亲身体验,搜集有效信息来有效解决。

    总结及过渡:根据学生们的讲解,提出问题:洋务运动所有成就用3个字概括下他的全新型,时代性?【近代化】

    可适当点拨:从涉及内容看,外洋大机器;从涉及范围看,由工业技术到文化教育。都采用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都雇佣了工人。概而言之,近代化。

    第四环节 评价提升:洋务运动评价---开启近代化。意图:讨论启发,水到渠成

    1, 教师展示什么是近代化? Ppt[ 政治。经济,文化] 教师展示工业革命大机器

    引进了与封建生产关系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必然会起到客观的积极作用:

    1、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2、这些企业的生产,可以积累生产经验,培养技术力量。

    3、它也可以诱导一些企业家积极创办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力。

    所以说,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过渡:如果我们把清政府比作一个病人的话,作为医生的洋务派们开出了一系列药方,从军事、民用、海军、培养人才能方面来希望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而且治疗时间长达30年之久,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宗旨 ,那么洋务运动的口号实现了没?洋务运动成功了没?

    1,教师展示材料: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第五环节:课外活动。意图:延伸活动,其意无穷 假如你是清末志士,你准备怎样手术病入膏肓的清政府?预习7课8课

    历史八年级教案(篇5)

    1、课程标准:

    ①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②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地位和作用:

    本课为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主题下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两个事件: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西安事变后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本课下启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全国性的抗战爆发,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学生学情分析]:

    1、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讲述、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初二学生已能够明辨是非善恶,本课的教学安排能发挥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和爱国热情。

    3、我校学生具有一定的搜集资料、处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4、课堂上初中生容易产生精神上的疲惫,教师要注意及时调动学生积极性,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

    [设计的指导思想]:

    1、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学生探究和体验历史的过程,是学生概括、描述和感悟历史的过程。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探究和学习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内容,提高

    独立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丰富和健全人生观、价值观。

    2、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时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去积极思考,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历史意义

    [课程资源]:课本,地图册,《松花江上》歌曲、杨靖宇、张学良、杨虎城图片等网络资源,学生查找杨靖宇的相关资料,《西安事变》影视片段

    [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教师常规教学、学生讲述、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九一八事变纪念馆图片和两则消息:①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②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一波等人说:“国家应通过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种制度,至少也应该号召人民不要忘记国耻,牢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师提问:为什么我们要牢记“九一八”?(激发学生强烈求知的欲望)导入新课。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1、指导学生阅读70页课文前三段,由一位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结合课后“练一练”填表题,填写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简单经过和结果,并在书上做出标注。

    2、投影《“九一八事变”形势图》,引导学生分析70页动脑筋:“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指导学生初步掌握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实质的方法)

    3、投影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

    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是什么态度?为什么?导致了什么后果?(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4、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体会东北人民在东北沦亡后的悲痛之情,激发学生对对日寇野蛮侵略中国的愤恨,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5、师讲述:东北沦亡了,但是中国人民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斗争。在东北辽阔的土地上,各种抗日武装风起云涌,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指导学生阅读71页第

    2、3段小字,请一位学生讲述杨靖宇将军的故事。(为学生展示才华搭建舞台,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杨靖宇-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因为课文对这位英雄的事迹介绍很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二)西安事变

    1、(过渡)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中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头。师提问: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提出了什么主张和要求?蒋介石是什么态度?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又是什么态度?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了解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

    2、学生朗读72页关于西安事变爆发的一段文字并做好标注,明确西安事变发动的时间、人物和简单经过。播放《西安事变》影视片段: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捉。(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也使学生精神能重新集中)

    3、看完影视片段后,师提问:蒋介石捉起来后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讨论73页“活动与探究”: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理解这个问题,师补充

    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突出中共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4、师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中国时局产生了什么影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72页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对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及时局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巩固小结

    1、师生共同小结: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2、投影张学良逝世后,____给张学良亲属的唁电:“惊悉张学良先生逝世,十分悲痛。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远怀念张学良先生。张学良先生千古!”引导学生评价张学良、杨虎城。(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指导学生完成填充图册第14课练习。

    [课后反思]:

    1、本课是一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常规教学课。

    2、本课教学效果良好,很好的完成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

    3、利用播放歌曲和影片,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的讲解进程中提出探究式的问题,由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比较符合本课教学实际。

    历史八年级教案(篇6)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布置学生阅读50——5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黄埔军校的建立

    1、根据50页“动脑筋”: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他接受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北洋军阀手中的教训,希望创造一支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2、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启发学生运用“导入框”和51页小字部分提供的资料,从军队的任务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指导学生在51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画圈作标记。)

    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指导学生在51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两种箭头所经过的地名,作出标记:

    A.广州→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贺胜桥→九江、南昌→南京

    B.广州→南昌→南京

    C.广州→上海

    4、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A.作战方针正确;B.国共两党紧密合作;C.[叶挺独立团]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D.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等。)

    5、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根据课本回答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一再妥协退让、甚至压制工农运动等]:

    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

    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中国大地上同时并存着哪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教师指出: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进行疯狂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北伐战争的历史昭示我们:国共两党真诚合作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具有很大的好处;两党的合作被破坏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都会产生负面作用。

    历史八年级教案(篇7)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

    周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商、周三个朝代政治体制的变化情况,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应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政治体制的变革。

    商、周三代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早期的政治文明,是值得中国人自豪的事情国。

    【学习要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周礼与周朝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学案

    【自主预习】

    A.宗法制度B.西周分封C.当地地理特征D.古代地名

    A、财产业界B、地域C、信仰D、血缘

    A.殷商旧族B.殷商降族C.功臣D.同姓亲族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形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

    C.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D.保证了贵族的政治特权地位

    A.西周疆域的扩大B.分封制的实行C.内服与外服制度的形成D.等级制度的形成

    【重点难点突破】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宗法制为主体,以宗法制为核心。

    (2)血缘关系与政治制度紧密结合。

    (3)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历史八年级教案(篇8)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掌 握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综 合

    理 解 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借口绞杀义和团出兵侵华,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讨 论

    分 析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爱 国

    情 感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02年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

    思 想

    意 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小结、过渡:导言框的歌谣就是当年民众传唱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请大家阅读新课,记住课题和标题。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9——20页本目的内容,并在《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中,用笔描出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可在原线旁另画一条平行线条)

    指导学生联系地7页图文,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1、 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 侵略国 占领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 英、法 1860年 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 英、法、俄、美等 1900年 光绪、慈禧

    2、根据课本20页“动脑筋”:请你根据这些图片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

    (可自由发挥和互相补正,但应控制在3人次以内)

    二、《辛丑条约》

    学生阅读21——22页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分别指出《辛丑条约》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有什么规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条约具体内容来感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条款)

    2、22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有道理吗?(有)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

    3、22页“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使馆界”形同“国中之国”,界内外国人犹如“太上皇”,中国政府无全无权过问其事务;“使馆区”虽然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专门地区,但它完全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南北两端分别在哪里?(洛阳、余杭、涿郡)

    5、根据第21页“动脑筋”:《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要求学生正确指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反复讲练,让学生理解 “开始沦为……大大加深……完全陷入……”这些词语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化脉络)

    2、当堂完成22页“练一练”: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是《马关条约》规定的数额)

    3、学生集体朗读22页“自由阅读卡”内容后,教师联系课本相关部分,指出义和团的正面作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要求学生完成《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剩余题目。(可延伸到课外)

    4、提醒学生预习第6课《洋务运动》。

    历史八年级教案(篇9)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使学生通过阅读,总结知识要点、搜集图片、史料、填图,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

    师生讨论。用具体数字来突破难点。

    讨论解决。设置“水运在古代为什么重要”一题突破难点。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自主研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包括:战国、秦、汉三个朝代,经历了近两晋、南北朝,经历了近400年。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段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

    1、南北重归统一

    (1)师: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杨坚继承父爵位,他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的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隋朝建立。杨坚就是隋文帝。他在位时有两个年号,开皇和仁寿。

    (2)小组讨论:结合以前所学内容,隋朝建立后8年,攻灭陈朝,统一全国。那么,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①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魏晋以来,北民南迁,使江南经济得到发展,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南北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隋朝统一南北成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仓库,储积的粮食、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教师引导:那时,天下安定,经济发展,人与人的交往日益频繁,堪称盛世。文帝本人注重节俭。(学生自读p4的小体字)

    2、大运河的开通

    (1)指明一生读教材p5文字,小组合作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

    人开凿大运河。)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5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历史八年级教案(篇10)

    根据图例符号意思,识别战役空间分布情况,了解进程;配合列表,捋顺知识要素;通过复述,习得论从史出方法.

    通过课本插图以及收集到的资料,重现当年激战情景,体验中国军人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血肉筑长城”课题的涵义.

    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日寇,体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传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共七大起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七七事变发生时和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

    A.日军: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至整个中国。

    B.中国:国共内战停止,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结论: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的,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性的。)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一边板书示意草图,一边介绍战争态势)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向西进攻山西,共产党的八路军配合中国资产阶级军队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不久,另一路日军从山东南下,在台儿庄北的军队歼灭了。后来八路军在华北多公里战线上,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这三次战役的具体情况,请大家进一步学习教材有关内容。

    (布置学生阅读79——8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时间、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1.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

    平型关大捷 1937.9 山西太原附近八路军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台儿庄战役的知识点:

    台儿庄战役 1938.春 山东台儿庄 第五战区军队 抗战以来最重大的胜利

    教师小结、过渡:

    这两次战役都是在正面战场上阻击日军的进攻,平型关大捷由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由第五战区的军队取得。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以主要兵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组织了百团大战。

    1.1938年底以后,日军怎样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提示学生阅读80页第二段小字,答出:“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百团大战的知识点:

    百团大战 1940.8 华北 八路军 彭德怀 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学生根据81页“动脑筋”,回答:你能从目标、规模和战绩方面评价百团大战吗?(

    B.规模:兵力共计100多个团,20多万人;战线长达2000多公里。

    绩:战斗达1800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人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敌据点近3000个)中共七大

    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七大的知识点:

    中共七大 1945.4 延安 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组织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

    A.平型关大捷、敌后游击战、百团大战等是共产党和人民的抗战;台儿庄战役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抗战;还有爱国华侨对抗战的贡献等,说明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得来的,它改变了百年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

    B.美国在太平洋打击日军、苏联红军进攻东北的日军、加拿大白求恩大夫志愿援华等,说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国际间的有力配合和援助。

    1.根据84页“活动与探究”,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A.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C.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政治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提醒学生预习第17课《内战烽火》。

    历史八年级教案(篇11)

    【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23——26。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比较感性,理性思维欠缺。对于建国初的三大改造不是十分理解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自学课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历史八年级教案(篇12)

    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教师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材料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编写、表演小历史剧;引导学生课后撰写题为《我看三大改造》的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2、小历史剧:《鸡毛飞上天》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3、议一议: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必然性?

    4、看谁找得快:学生在教材上找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方法。

    5、看图片《农民纷纷申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北京郊区农业实现合作化,农民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加深认识。

    6、教师简单介绍手工业合作化的情况。公私合营

    7、身边的历史:参观当地的一两个老字号店铺,并请管理人员简单介绍一下该店铺在公私合营时的情况,了解其发展历史与现实状况。(成果汇报)

    8、教师解释“公私合营”的概念。

    9、学习与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

    历史八年级教案(篇13)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说教材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本课的内容为综合考察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供了思维素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从而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课标理念。

    教学目标

    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性质和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2、分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在落实目标1、2、的过程中,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本课重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本课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二、说教法

    探究性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让学生静下心来自主学习,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梳理,找出自己的不足,作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供依据。教师通过给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教他们学会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反复整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避免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滑行”,达到查缺补漏、深化提高的学习目标。

    三、说学法

    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刚开始高中学习不久,初高中的过渡尚在进行,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还有待养成。

    主要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当堂反馈。

    简述历史思维的三时态特征,并将学生分为三组

    让学生分组在课本中找出与各时态相对应的观点

    提出本课的总问题:为什么同一事件不同的时间人们的看法会有如此差异?

    分别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为例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由共时态思维向即时态思维转化,完成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三、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基本构想,上述构想基于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主”这一理念,力图在课堂上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培养发散性四维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历史的乐趣不仅仅建立在轶闻野史之上,关注社会演进中人们的观念之变,体味社会文明的进步,才能真正从理性层面体会历史之美。

    历史八年级个人教案 篇2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川教版世界近代史部分的一节复习课,说课的题目是: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复习主题,包括世界近代史(上)第一学习主题的三课内容:英国的新生、美国的独立、法国大革命。

    2、课程标准的要求

    ①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②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3、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从世界近代史的整体来看: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确立的历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了欧美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跨越,这是人类历史的一次巨大变革。

    这一复习主题主要在讲述“资本主义的确立”部分,属于资本主义确立的“开局之篇”,是世界近代史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教材的第一学习主题来看:

    该主题是讲述“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共5课,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讲述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舆论准备和资本主义发展条件环境的开拓;二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讲述欧美主要国家反对封建统治和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斗争及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三是“欧洲的殖民扩张”,讲述西欧殖民者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的野蛮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这一复习主题属于第一学习主题的第二部分内容,属于第一学习主题的“核心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主题的复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框架,区分易混点;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4、教学目标

    今年的这届学生,是我县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一届。我省从今年已开始实行开卷考试,新形势下,“教”重在教方法、能力、思路、规律。“学”重在学方法、能力、思路、规律。在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九年级学生还面临升学的压力,“教”与“学”还要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复习课作为新授课的后继教学,要巩固基础知识,建立知识网络,提高运用能力。

    综合上述情况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①比较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内容

    ②比较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三个文件

    ③客观评价华盛顿、拿破仑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认识一个民族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以弱胜强的坚强意志。

    5、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及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节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1)重点:三个文件

    (2)难点:评价人物

    历史八年级个人教案 篇3

    《收复新疆》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收复新疆》,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四个方面)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外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收复新疆》则是这条主线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课标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

    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阿古柏侵占新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掌握新疆行省的设置。

    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海防”“塞防”之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看《收复新疆示意图》,讲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历史图表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评价左宗棠,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左宗棠“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因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我国的西北大门,它的得失不仅关系到我国的主权,更维系着国家的安全,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以左宗棠为首的爱国官兵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爱国情怀和爱国之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4、难点:

    ①“海防”“塞防”之争。因为初中学生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握问题。

    ②收复伊犁的重要性和付出代价的必要性。因为中国用一大块土地和大量的赔款去换取一座山城,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

    二、教学方法:

    本课面对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同时又存在着看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等特点。我根据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下的问题情境教学法、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和归纳总结法。

    三、教学程序(包括创设情境、新知探索、知识提炼、练习巩固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

    让学生伴着熟悉的新疆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那欢快、优美的旋律,欣赏一段表现新疆美丽风光的纪录片;然后让学生介绍新疆的地理位置和风土民情;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后,导入本课。

    用歌曲和视频创设情景,直观生动,有强烈的吸引力,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课间的松散状态直接进入学习状态,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2、新知探索:(包括新疆危机、收复新疆和治理新疆三个方面)

    (1)新疆危机:教师引导学生看书阅读课本并归纳: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危机的表现。

    这一目的内容条理、清晰,学生通过阅读及思考,可以独立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2)收复新疆:包括两个问题:海防、塞防之争和收复新疆的过程。这两个问题,前者是本课的难点,后者是本课的重点。我对难点的处理方式如下:

    第一步:屏幕显示中国地图,闪烁新疆和台湾,教师指出在新疆遭受侵略的同时,我国的台湾也受到美、日的侵略,东南西北都处在多事之秋,哪头为重呢?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第二步:屏幕出示两段史料,分别代表海防论者的观点和塞防论者的观点。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

    “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李鸿章

    “海疆之患不能无因而至,其所视成败以为动静者,则西陲军务也。”——王之韶

    第三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这两种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不同的思维火花进行碰撞。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第四步:屏幕出示史料:“海防”与“塞防”并重论者左宗棠的观点。并指导学生阅读,通过阅读这段材料,可以让那些在讨论中走进死胡同的学生,产生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使学生认识左宗棠高瞻远瞩,誓死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观点,才真正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加深学生对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正确性的理解。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左宗棠

    通过让学生阅读史料展开讨论,然后再通过史料让学生深切体会“手心手背都是肉,东南西北都得要”的道理,达成共识。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文献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攻克了难点。

    对于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的过程,这是本课的重点,我是这样来解决的:

    第一步:屏幕出示左宗棠的画像及其“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词句。使学生感受左宗棠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并形成感性认识。

    第二步:屏幕上出示五个问题,教师指导学生看书、思考、讨论,并依次回答

    其中①左宗棠分几步把新疆收复回来的?②在驱逐阿古柏的过程中,左宗棠采取了怎样的斗争策略和斗争方法?结果如何?和③左宗棠是怎样收复伊犁的?着重考察学生阅读能力、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④在收复伊犁的过程中,左宗棠为什么没有采取军事打击的方式而采取了外交途径?着重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要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

    ⑤中国政府通过《改订条约》收复了伊犁,但同时付出了大块土地和900万卢布的赔款,是否值得?是本课的难点之一,攻克方法:

    屏幕出示《收复新疆示意图》,教师在图上点明伊犁这座山城位置的重要性,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培养学生用全局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的《收复新疆示意图》,复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图表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这部分内容是把重点知识分解,设置为若干个小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每个问题之间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突破教学重点。

    (3)治理新疆:

    由于本目知识简单明了,我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明白两个问题:左宗棠建设新疆和清政府设立行省。使学生认识这些措施为巩固西北边防、防御沙俄侵略起了积极作用。

    然后,教师再适当补充西部大开发策略和新疆的发展,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

    在新知探索之后,引导学生评价左宗棠。同时教师要指出,这节课我们仅仅了解了收复新疆的左宗棠,还不是完整的左宗棠,在学完第六课《洋务运动》之后,可以结合前后所学,对左宗棠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知识提炼:

    通过板书进行知识提炼。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全面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加深学生的整体印象。

    4、练习巩固: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夯实基础,巩固重难点,拓展思维能力,并检查学生的听课效果。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出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研,达成共识,体现一种多媒体辅助下的问题情境教学特色。

    历史八年级个人教案 篇4

    知识与能力

    1.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

    3.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

    4.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能列举上海APEC会议的内容。

    5.通过学习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

    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

    2.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生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

    2.难点: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通过比较旧中国与新中国的外交地位的不同,认识原因。利用课堂小结的讨论,多方位理解原因。

    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复习

    我们已学习了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谁能做今天的复习小导师,带领大家复习一下?

    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一起回顾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开启新课的大门?

    教授新课

    在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历程中,20世纪70年代可谓好戏连台,其中,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的事件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哪位同学能说说新中国成立初期20年的中美关系?

    1.由课前提示“1971年7月15日,北京、华盛顿同时发表公告”导入。

    2.由上一节课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导入。

    3.由本世纪“唐装盛行”导入。

    学生依据旧知识,回忆、总结或自学课本76页第一段。

    学生发言:“敌对”“敌视”。

    运用多媒体:

    1.图片《美国总统尼克松》《中国乒乓球队员与美国乒乓球队员在一起》。

    2.与图片相配的影音资料: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此时,美国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

    的作用了。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应。1971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准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同学们,听了上面的资料,你对中美关系的前景有何看法?说出你的理由。

    有谁能说说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历程中,经历了哪些不平凡的事件?哪位同学能分阶段来说说?

    学生发言:

    中美关系将不断走向改善。因为双方都在为此而积极努力。

    学生思考、回答:

    1.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国际形势的变化

    学生发言:

    1.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2.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学生看大屏幕。

    学生们互相交流,每组推荐一人发言,同组或异组补充。

    请同学们来看一段影音资料:“尼克松走下舷梯”,这是1972年2月的一个历史瞬间,请同学们想一想,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仅仅是礼貌问题吗?c.①1979年4月,美国总统签署由美众、参两院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

    ②1992年9月,美总统以国内因素为由,不顾历届政府做出的,宣布售予台湾150架F?16战斗机的决定。

    ③2001年3月,美国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提出反华人权议案。

    讨论如下问题:

    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a发表于哪一年?

    ②中美关系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③结合以上三组材料,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和展望。

    学生发言要点如下:

    ①1979年。

    ②台湾问题。

    ③观点一:认为中美关系的前景是美好的,现在的确存在一些摩擦,但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进一步强大,这些摩擦必然会越来越少。

    观点二:认为中美之间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如美国希望谋求世界霸权,而中国反对任何国家称霸,现阶段双方的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的,但不同的目标将使双方分道扬镳。

    对于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今天的讨论就到这儿。下面就让我们继续学习本课内容。

    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还有两件举足轻重的大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显示图片:

    ①《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②《中日建交》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这两幅图片所展现的历史事件?

    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场由20位政府首脑表演的“时装秀”。大屏幕显示图片:《身着中国民族服装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

    学生发言要点:

    ①1971年,第2_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学生竞相发言:

    ①2001年上海APEC会议。

    ②图中人物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各经济体领导人。

    ③此照片拍摄于2001年10月。APEC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上海召开。

    同学们,这幅图使你想到了什么?

    大屏幕显示《世界政区图》。

    教师对照地图指出APEC成员的区域位置。

    并说明:APEC是亚太经合组织的简称,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

    APEC会议每年举行一次,有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次APEC会议的主题吗?

    本次会议的主题告诉我们:面对新的挑战,APEC成员国将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上海APEC会议的内容有哪些?意义如何?有谁能来介绍一下?

    学生发言:

    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学生讨论,强调:“参与”“合作”“共同繁荣”

    启发:在生活与学习中,也要多一些合作,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学生依据自学介绍会议内容:

    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课前曾布置同学们查阅有关亚太经合组织的资料,有谁能将你从报刊、互联网上了解的知识讲给大家听听吗?

    至此,我们已经学完了本课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课所学知识,准备练习。

    课后小结

    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源是国家的贫穷落后。而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辉煌成就也折射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密不可分。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历史八年级个人教案 篇5

    【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中国共产党_届_全会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 革”,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在内容上,本科包括两个子目——_届_全会和拨乱反正,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以“真题标准问题的讨论”介绍_届_全会的背景,重点讲述_届_全会的召开、内容和历史意义;_届_全会推动全面平反冤假错案和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_届_全会的背景,知道它的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其历史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并对比“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_届_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从对_届_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了解、分析,认识_届_全会是“伟大转折”的历史意义,由此学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认识“实践”与“真理”的关系。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_届_全会的内容

    教学难点:_届_全会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_届_全会

    目标导学1:_届_全会的背景

    材料一:1978年人均GDP水平按当时官方高估的汇率计算,也只有224.9美元,仅是印度人均GDP的2/3……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和生活水平,大多数发展和生活指标排在世界国家和地区170位以外,处于联合国有关部门和世界银行等组织划定的贫困线之下。——周天勇《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改革开放》载《学习日报》2008.8.25?

    设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你认为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在实现吗?

    学生阅读文字材料,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国民经济困难)

    材料三:图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

    面对“两个凡是”将“文 革”的左倾错误进行到底的趋势,中共和人民是怎样突破思想上的藩篱的呢?(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篇文章为开端,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总结: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的思想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禁锢下解放出来,为_届_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目标导学2:_届_全会的内容

    (1)_届_全会的召开

    阅读课本找一找_届_全会时间地点

    (2)_届_全会的内容

    结合刚刚找出的“问题”,指出会议是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

    找一找_届_全会时间地点并指出会议是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

    ①针对“两个凡是”——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②针对“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困难”——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针对“盲目个人崇拜”——政治上——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法党规,反对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

    教师补充: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这是对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思想解放运动的肯定和总结,也是对中共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标志着中共从根本上冲破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1)拨乱反正

    设问:_届_全会后,在思想、政治、组织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阅读本课课本,你能列举中共在全面拨乱反正的措施吗?这些措施有何意义?

    阅读本课课本,列举中共在全面拨乱反正的措施吗?

    刘少奇冤案的平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完成。

    教师补充:平反冤假错案和思想上全面拨乱反正有利于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_届_全会的历史意义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_届_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又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三、拓展延伸

    历史学家胡绳为什么说“中共_届_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引导学生从思想、领导核心、历史地位三个方面比较遵义会议和_届_全会。

    四、课堂总结

    以示意图总结本课内容(见板书设计)。

    五、课堂练习

    1.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_届_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是_届_全会内容的是()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 _”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_届_全会的召开

    4.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_届_全会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彻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并由回答正确的同学讲解题。

    历史八年级教案(篇14)

    课程标准:

    1、知道“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八六三计划”。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技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4、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列举出“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科技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能够说出什么是“八六三计划”。

    2、了解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3、能够根据“材料阅读”中的表格说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了基本普及的史实,增强分析图表的能力。

    艺术、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培养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展示一定的资料,通过分析资料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科教文体事业百花齐放、欣欣向荣。

    学生备课讲课的方法,提高主动收集、分析资料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合作精神和竟争意识以及一定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国家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造福人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严谨治学的优秀品质,学习体育键儿为国争光、英勇顽强拼搏精神。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归纳分析法、列举法

    学习指导方法:本课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并讨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了解科教文体事业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先引导学生阅读本课的导言,了解我国科教文体事业等方面的事情。

    二、新课:

    (一)、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

    由“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展开讲述:

    高新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八六三计划”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引导学生看书:

    讨论: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2、教育发展与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是什么关系?

    3、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提出了什么任务?教育事业应怎样完成这一任务?

    学生回答后,由教师讲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工作的成果。

    (三)、文艺体育事业百花齐放

    由学生自学教师讲述。

    作业:《伴你读历史》、材料阅读、自我测评。

    板书设计: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三)、文艺体育事业百花齐放

    【最新历史八年级教案十四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