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语文教案打赌(教案范文精选)
  • 四年级语文教案打赌(教案范文精选)

    发表时间:2022-02-23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要知道写好一份完整教案课件,让老师教学也会更加高效。大家在写教案课件前考虑哪些问题?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四年级语文教案打赌(教案范文精选),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四年级语文教案《打赌》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下决心,说话算数,就一定能改掉怀习惯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良习惯,说一说,你的不良习惯是什么?

    2.针对这些不良习惯,你想过要改掉它们了吗?改掉了吗?

    3.学习《打赌》一文,要求同学们独立理解主要内容,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二)整体感知

    1.自读全文,逐段理解。

    2.同组交流,整理主要内容。

    (三)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由繁至简地整理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明确:不良习惯打赌忍改掉

    2.抓重点句,体会说话算话是美德,坚持下去就会胜利。

    (四)总结、扩展

    说说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结果怎样。

    (五)布置作业

    把你类似的经历写成一篇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

    30*打赌

    不良习惯打赌忍改掉

    说话算话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让学生通过运用精读课文中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养成说话算话,诚实守信的美德。在总结扩展中用自主表达的方法,把自己类似的经历写成小短文,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探究活动

    召开一个讨论会,题目:真正的男子汉。

    要求:把自己如何克服缺点,改掉不良习惯的体会说出来,要有真情实感。

    jK251.COm精选阅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经过编辑的反思和调整我们最终完成了最新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继续浏览我们的网站以获得更多有用信息。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设计好的教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谈话导入,审题质疑

    同学们,你们知道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第25课(学生齐读课题)——《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给我们引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合作读词语,检查读书情况。

    锤子钥匙摔跤邮票门牌潘诺夫滑稽地址

    3、默读课文,概括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送错的信?

    (2)娃丽为什么能管信箱了?

    (3)对于哥什提亚、娃丽的做法,你认为谁更值得学习?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用笔画出相关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的空白处。

    3、教师巡视,点拨。

    二、解疑合探

    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1、指名回答哥哥:将这封信放在台阶上等着邮递员拿走。娃丽:不顾大风雪在黑暗里找门牌号,将信准确的送到主人家里。

    2、结论:哥什提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娃丽——急他人之所急。过渡:娃丽在送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请同学们默读“娃丽送信”的段落,说一说她送信有哪些坚难?

    3、指名回答

    4、用“﹏”画出描写风大雪急的句子和对陌生叔叔衣着描写的句子,认真读一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5、讨论

    a、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样的话来赞美娃丽?

    b、你身边有像娃丽这样的人吗?他们都做了哪些好事?你将怎样向娃丽学习呢?

    6、学生代表展示。

    7、小结。

    娃丽为什么能管信箱了?

    生:因为娃丽的做法让爸爸相信她可以管好这个信箱,所以就让她管信箱了。

    生:娃丽的做法赢得了爸爸的信任,所以让她和哥哥一起管理信箱。

    三、质疑再探

    1、想一想,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弄明白了吗?

    2、快速阅读课文,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预设:爸爸才让娃丽和哥哥轮流管信箱,爸爸的用意何在?(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娃丽继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暗示哥哥要像娃丽一样做个有责任感的人等。)

    四、拓展学习

    1、根据本节课所学为同桌设计一道测试题。

    2、展示。

    3、教师补充题:你喜欢娃丽吗,为什么?

    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天真可爱的娃丽,她有责任心,能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5、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第一组是ABB型叠词:油光光香喷喷圆溜溜甜津津

    第二组是AAB型叠词:软软的细细的湿湿的青青的

    3.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例1:白花花金灿灿

    例2:高高的胖胖的

    4.选词填空。

    白茫茫甜津津灰蒙蒙

    ()的天空()的葡萄()的雪地

    清清的黏黏的韧韧的

    ()的柳条()的河水()棉花糖

    5.你能照样子说吗?

    如:胖乎乎的脸蛋黄黄的麦子

    二、词语超市(俗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纠正,指导再读。

    3.认识俗语: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多是劳动人民从生活经验中创造出来的,简练而形象。

    4.说说你知道(本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例:敲边鼓

    意思: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造句:小林是我的好朋友,很多事情我一出马,他就给我敲边鼓。

    5.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三、读读想想。

    1.投影出示句子,读一读。

    2.说说带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说,老师补充,边读边议,认识关联词语的作用。

    “不但……而且……”和“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尽管……还是……”表示转折关系。

    3.选用这些关联词语说话。

    4.你还学过哪些关联词,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四、作业。

    搜集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提问: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田字格的位置、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书写整洁等)

    2.认一认要求写的六个字:歇、剥、蝴、蝶、株、桩

    3.辨别字形,说说笔顺规则。

    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上黑板范写,大家评议。

    6.学生先描再写。

    二、阅读欣赏。

    1.谈话导入。

    太古洪荒年代,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生物,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一亿多年之久,大约在6500万年前,它们竟神奇地灭绝了。这种生物是什么?

    对,恐龙,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关于恐龙的短文。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自由说一说。

    3.读短文,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4.检查。

    (1)分段读短文。

    注意纠正字音:沼泽、覆盖、卵生。

    积累词语:千奇百怪、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2)汇报:说说你从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恐龙的种类、大小、食性…….

    (3)你还想知道什么?

    梳理问题:对于能解决的问题课内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课后查资料解决;有的问题至今无法解决的,激励学生通过学习长大后研究解决。

    5.启发质疑。

    大约一直到7000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霸主。然而在此后不到500万年之间——也就是6500万年前,它们全部绝灭了。而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爆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毒说等。但任何解释恐龙灭绝的理论,必须能解释当时除恐龙外,其他许多动物种群同时灭绝的原因。恐龙灭亡之谜,至今科学家仍在继续研究中。

    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有朝一日,你们中也许会有人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述自己在银行取钱,目睹顾客自觉排队,员工热情耐心地为顾客换零钞的事。

    2.学生评议这种社会想象。

    3.小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那么相应的人们的文明卫生等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的变化。板书:身边的变化。

    二、引导讨论,明确内容。

    1.同桌或邻桌互相讨论:你发现了身边的哪些变化?

    要求:(1)真实;

    (2)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动作……

    2.推荐代表说。

    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概括板书:

    超市:文明购物排队付款

    车上:自觉投币主动让座

    校园:文明用语环境卫生

    书店:爱护书籍文明选购

    医院:讲究卫生(病人)态度热情(医生)

    …………

    3.学生列举这些事例的过程中,有可能谈及一些存在的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但要注意导向。如果没有学生谈到,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并讨论改进方法。

    如:菜市场乱丢垃圾乱设摊点

    街道张贴广告乱涂乱画

    车上不讲究公共卫生

    …………

    你认为应该怎样改进?

    (1)加强文明卫生的宣传;

    (2)提高人的素质。

    4.看到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人们的文明卫生习惯正逐渐养成,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布置任务,具体指导。

    1.明确任务。

    在我们的生活中,讲文明、讲卫生等好习惯在许多地方、许多人身上大量存在,但一些不良习惯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好的典型,我们要及时发现、表扬,不好的问题,我们更要及时发现、改进,所以老师现在布置大家一项社会调查任务,内容是——身边的变化。

    2.指导分组。

    8人一组,自由组合,老师协调。

    推荐负责人,明确其职责。

    3.发放调查表,指导填写。

    (1)说明:此表为样表,学生可根据实际进行修改,也可根据需要复制多份。一事一份,小组交流后整理一份综合表。

    (2)指导填写。

    4.强调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加强自我保护;讲文明礼貌,树立红领巾新形象;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及时记录整理资料等。

    四、小组讨论,做好调查准备。(调查时间为一周)

    附:“身边的变化”社会调查表

    组次

    负责人

    组员

    调查内容

    记载时间

    地点

    人物

    现象

    结论

    需改进的方面

    收获与思考

    第四课时

    一、汇报交流。

    1.导入。

    通过一周的调查,你们一定有了很多新的发现,现在请各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在小组内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2.分组整理,选取典型现象准备汇报。

    要求:有调查方法、有过程、有自己的思考。

    3.汇报交流。

    要求:汇报内容各异;汇报人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4.老师小结,引入习作。

    二、作文指导。

    1.明确习作任务。

    结合这次调查活动,整理调查资料,写一篇反映身边变化的习作。

    2.比较调查汇报材料与习作的异同。

    (1)学生自由说。

    (2)老师补充。

    同:都是调查所得的亲身体验,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

    异:调查材料重现象,重结论,要求多、实;习作重具体场面、过程、细节的描写,如: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还重自己的思考,要求细、异,描写仔细,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习作内容。

    4.小组内互相说。

    5.指名说,大家评议补充。

    可以从以下方面评议:

    内容恰当,描写具体;观点明确,态度明朗;语言通顺,条理清楚。

    6.老师小结。

    第五课时

    一、当堂习作。

    学生当堂习作,老师巡回指导:发现优秀习作,向大家展示学习;发现问题习作,及时给予辅导。

    二、修改作文。

    1.自读自改;

    2.同桌互读互批;

    3.个别学生的作文老师面批。

    三、誊写上交。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举目无亲”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知道孔子为什么能够被人们称为圣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孔子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件事。

    过程与方法

    这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故事情节生动,教师要调动学生自读的积极兴 趣,引导他们合作探究,抓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集体的反馈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和爱戴之情。

    2、教育学生学习孔子刻苦、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知道孔子为什么能够被人们称为圣人。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搜集资料,全面了解孔子。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孔子的语录,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学无止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师导: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名言。

    3、组织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孔子。

    4、师导:同学们,孔子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呢?今天,我们就走进孔子求学、成长的故事。

    (从孩子们熟悉的孔子的名言人手,激发学生认识、了解孔子的兴趣。通过资料的反馈。使学生对孔子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说说课文写了孔子的哪些事情。

    3.读了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孔子是我国的 家、 家、 家。 孔子是一个家境 的孩子。 孔子是一个 的大学者。 孔子读书 。孔子 , ,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

    三、检查生字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再强调。

    字音:“仲”是卷舌音,“惭”“诵”“祀”是平舌音。 字形:“艰”字右边不能多一点,写成“良”;“懂”是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2.教师再出示上述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3.分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倾听,帮忙正音。

    4.全班齐读课文。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树立合作的意识,在自读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四、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反馈刚才自读时完成的填空题。

    2.要求学生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把所填的内容连成连贯的一段话。

    (孔子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读书非常勤奋。而且他谦虚好学,不懂就问,所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者,是我国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在反馈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串联句子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孔子成功的原因,激发学生对于孔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填空练习,我们知道孔子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不少他求学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了解孔子求学的故事,感悟孔子成功的原因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了解孔子的其他故事。 使学生受到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孔子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相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圣人。他家境虽然贫寒,但是他 、 终于成了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二、品读句子,深入认识孔子

    1.师导:同学们,课文在给我们介绍孔子时候。写了孑L子的两个小故事。请大家把这两个读一读,并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反馈。 贵族孙氏请读书人吃饭,孔子被赶走,他只好羞愧地离开。 孔子进太庙不懂就问。

    3.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思考:孔子为什么会被大贵族孙氏的门将赶走?

    4.指名反馈:因为大贵族孙氏请的是有身份的读书人。孔子当时家境贫寒,根本没有钱读书。

    5、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时孔子满脸羞愧,只好离开了。大家想像一下,他心里会怎么想呢?(指名说一说;我一定要读书,成为有身份的读书人)

    6.师导:从那以后,孔子读书非常刻苦。他是怎么读书的呢?(指名反馈:他—边给别人看管仓库和牛羊,一边抽空读书)

    7.引导学生用“一边„„一边„„”进行说句练习。

    8.教师:第二个故事主要表现的是孔子的什么优秀品质呢?(谦虚好学,不懂就问)

    9.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不懂就问的句子。

    10.集体反馈。 教学建议;

    ★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

    ★说说你是怎么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不懂就问的品质的。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1.教师小结:同学们,孔子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最后成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被后世的儒家尊奉为圣人。

    12.教师导读:让我们怀着对孔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读故事中,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体会孔子发奋图强的内心活动。组织学生在画句子,说体会,有感情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孔子优秀的品质)

    三、拓展延伸,说故事

    1、师导:同学们。孔子学识渊博,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他的学生们把他所说的话和他的—些事迹辑录成了一本书。叫《论语》。你们搜集了哪些孔子的故事呢?

    2.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讲孔子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孔子学识渊博,品行高尚.受到了后人广泛的尊敬。人们修建孔庙纪念他。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埠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的词语。

    2、和同学交流你所搜集到的孔子的故事。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论语》。

    板书设计:

    孔子的故事

    勤奋刻苦谦虚好学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优美词句,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桂林山水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谁能为大家背诵几句?(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2、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4、桂林山水甲天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现在让我们荡舟漓江,仔细观赏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

    二、 品读感悟 畅游山水

    师:在上节课的阅读中,很多同学被桂林的美景深深吸引了。谁能说说课文的哪部分写得最精彩?(山、水)老师赞成你的想法。

    (一) 观赏漓江的水

    师:我们先来观赏漓江的水(板书:漓江水)。播放漓江水的风光片。谈谈漓江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来讲。

    师:同学们眼中的漓江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漓江水更是独具丰韵。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思考: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板书:静、清、绿)播放漓江的水静、清、绿特点的风光片。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关联词,就可以组成一句话?(同桌交流)(1、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2、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

    师:其实这句话就是这段的主要意思。这样概括地写,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

    师: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静静的,清清的,绿绿的。)

    师:词语一重叠,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该怎样组织排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谁来读一读?

    师:在感叹句的后面补充说明,这样写就很具体了,而且给我们美的感受。同学们,你能读出那种美吗?出示漓江的水图。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我们眯着眼,看着图画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静,你们看见漓江的水在流动吗?(看不到,好静啊!)师读生跟读。

    师:你们往下看,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江面,漓江的水该有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无瑕瑕指玉石上的斑点。)看得出同学们特别想用声音再现漓江水的风姿。师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师:欣赏了你们的朗读,我觉得漓江水美得生动,美得具体,美得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吗?(表达方法上:作者恰当运用了排比和比喻修辞方法。)老师为你竖大拇指。的确如此,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恰当的排比读起来语气更加强烈。请女同学读第一分句,男同学读第二分句,齐读第三分句。

    师:读了这段话,我觉得作者已经把漓江的水勾画得淋漓尽致了,为什么还要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师:大海的雄伟壮丽,西湖的宁静柔和。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这样写更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谁能读一读这句话?作者先说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然后抓住特点具体介绍,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这样布局谋篇,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

    师:学了这段我不禁赞叹:真静真清真绿漓江水。(板书:三个真)

    (二) 观赏桂林的山

    师:桂林的水美,山更美,请同学们默读第3段,思考: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还有哪些疑问?(板书:桂林山)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板书:奇、秀、险)

    师:桂林山的特点,课文是怎样写的?(运用排比句和一连串的比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出山的奇)还会像什么?随着你们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事物。

    师:你们看桂林的山,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很多这就叫形态万千。播放桂林山奇图。这一座座形态万千,奇特的山峰,分开排列叫什么?(奇峰罗列)。奇峰罗列,各不相同,好像从地上拔起来,就叫拔地而起。作者从山形实现了奇。请女同学看图片,男生齐读这一分句。

    师:可爱的男同学啊!你们太了不起,都把文字读活了,一个个文字仿佛一个个跳跃的生命。课文是怎么写秀这个特点的?读出秀美的感觉。女生读。作者体现山的 秀是从山色入手的。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险峻,书上说危峰兀立这个危是什么意思?是危险的危吗?字典里有三种解释,选择哪一种恰当?1、不安全;2、损害;3、高的,陡的。

    师:这些形态万千的奇峰中,有许多怪石叠在一起,这就叫怪石嶙峋。面对这样险峻的山峰,不用说零距离接触,就是老远望着它也会叫人心惊肉跳。你能读出那份险吗?

    师:关于山这段还有哪句话没有谈到?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用这句话烘托出桂林的山甲天下。我们用声音再现这甲天下的桂林的山吧!师读第三段的第一句,男生读奇、险句子,女生读秀句子。

    师:这真是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哪!(板书三个好)

    三)山水合一 景色宜人

    师:游览了桂林的山,难道你不想说点什么吗?(让你感觉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你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同时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齐读第4段,用心体会作者那强烈的感受。

    师: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师一边有感情地朗诵,一边板画山、水、云雾、竹筏。(师随手为真静真清真绿漓江水和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勾出框)这是什么?(对联)缺什么?(横批),横批一般几个字(四个)展示你的文采的机会到了,添横批。

    师:现在什么都在改革,咱们对横批也进行一次改革,几个字都可以。

    师: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老师准备了一组图片,请同学们领略它的独特风韵。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就一句话,发自肺俯的!( 1、桂林山水,真是人间仙境啊! 2、桂林山水,风景如画。 3、啊!风景秀丽的桂林,我爱你! 4、的确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5、桂林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我多想永远与你想伴哪! 6、桂林的美景,令我陶醉,令我痴迷,令我心旷神怡! 7、我爱你桂林,我赞美你桂林! 8、桂林太美了,我做梦都想去。 9、桂林山水要多美有多美! 10、桂林山水真是美不胜收! 11、桂林山水你是祖国锦绣河山的典范。我为你骄傲。)

    师:让我们牢记这副对联,把桂林山水的美永远留在心中(齐读对联)。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

    天下第一

    真静真清真绿漓江水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交流仿生学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课前准备:

    PPT课件、蝙蝠和雷达图片各一张、三次试验表格。

    教学过程:

    出示蝙蝠、雷达图片引入

    1、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器,它们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

    二、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

    师: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通过研究蝙蝠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那么蝙蝠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引起了科学家对它的关注呢?它夜间飞的本领有多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蝙蝠夜间飞行本领强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2、学生汇报感受、体会。

    3、用关联词:即使.....也......,造句。

    师: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如此高强,到底靠的是什么呢?难道说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够看清楚夜间的所有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开始做什么?(试验)

    三:出示课文4到6自然段内容。(合作、交流)

    师:1、为了搞清楚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学生汇报

    3、谈谈三次试验结果证明了什么?

    4、理解“配合起来”,对比读句子:

    (1)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师:科学家三次试验证明蝙蝠是靠耳朵和嘴配合起来探路的。蝙蝠在飞行过程中它的耳朵和嘴是怎样互相配合的呢?

    四、出示课文7自然段。(PPT)

    1、齐读第7自然段,画出蝙蝠飞行过程的句子,体会蝙蝠飞行中耳朵和嘴的互相配合。

    2、学生汇报找到句子及体会。

    3、借助PPT图片来理解一下超声波。

    4、让学生画蝙蝠飞行的示意图并说说蝙蝠的飞行过程。

    5、角色扮演(请三个同学出来演示蝙蝠飞行过程)。加深学生对蝙蝠飞行过程的理解。

    五、探究原理,解读雷达。

    1、师: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那雷达又是怎样工作的呢?请默读第8自然段,读后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的体会。

    2、学生汇报体会。

    3、学生写出雷达工作示意图,并讲解雷达工作的过程。

    4、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5、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而使得飞机在夜里也能安全地飞行,假如有一天,蝙蝠和飞机相遇了,它们会说些什么话呢?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6、请学生汇报。

    六、交流仿生学资料。

    师:1、课前老师叫同学生收集了仿生学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一下你们找到的资料吧!

    2、学生交流分享课前找到的资料。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学生汇报。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雷达,可见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善于观察,发现秘密,长大了发明出新的东西为人类服务。

    作业。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你从大自然中得到什么启示,想要发明什么呢?以:我想发明......”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按课后作业中有关鲸的几个方面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2,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能按课后的问题读懂课文

    3知道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刁性,培养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按照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这3方面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三,教学准备:

    鲸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按课后问题的分段提示给课文分段,初步知道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

    3学习第一段,体会鲸的庞大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读题(注意正音),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体裁,揣测)

    出示鲸的挂图通过看图,你知道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在海洋里,形体像鱼,很庞大等)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

    2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读课文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自己解决

    (3)引逐段默读,划出每个自然段中概括鲸的特点的句子

    3检查自学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读一读

    (2)请学生挑选易读错的生字词领读

    特别注意:"鲸,斤"的区别,哺,寿(翘舌音)

    (3)板书"肺",强调右半部分笔顺

    (4)讨论难理解的词语(酌情处理,上胯,鳍,须板等词可利用挂图或简笔画帮助理解)

    (5)说说鲸有哪些特点交流中相机引导朗读有关段落,明确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注意正音)

    4,根据课后习题2,给课文分段

    讨论中引导学生明确以下两点:

    (1)第二自然段是概括地说鲸是哺乳动物,第3,4自然段介绍鲸的胎生,用肺呼吸的特点,进一步阐述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应归并为一一段

    (2)第5,6自然段分别讲鲸在吃,睡两方面的特点,均属鲸的生活习性,应归并为一段

    5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课后习题1

    (1),圈划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词句

    (2)讨论:课文怎样生动地写出鲸的庞大

    ①出示课后习题3

    (1),比较两个句子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后者采用举例,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引发读者想象,更深切地感受到其嘴巴的宽大)

    ②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到鲸的庞大引导边想象边朗读

    (3)小结:课文抓住鲸庞大这一特点,采用了对比,列数据,举例等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鲸的庞大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段,继续按课后的问题读懂课文

    2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读读,画画,写写,进一步了解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培养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根据课后习题1(2),(3),自学第二,三段

    2围绕课后习题,四人小组范围内交流讨论

    3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完成其中一,二项作业

    (1)读短文,然后联系课文第二段内容展开想象,补写虾将军的说话内容

    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一个指定的海峡,并顺利地通过虾将军把守的赛场大门一条小鲸得到消息,也急忙赶来参加,当他正准备游进赛场大门时,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觉得莫名其妙,便问:"我为什么不能进去"虾将军说:"因为你不属于鱼类,所以不能人内参赛"鲸既委屈又生气,振振有辞地说:"我的名字是’鱼’字旁,人们也常叫我’鲸鱼’,我怎么会不属鱼类呢"虾将军很有耐心地解释说:"()"鲸听后想了想,觉得有理,便乖乖地游走了。

    填表,并说它们是怎样吃食的

    种类

    吃什么

    怎么吃(动词)

    (3)把鲸呼吸,睡觉的特点,用简笔画形式画下来,配以文字说明

    4交流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5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特点最感兴趣,重点读那一自然段

    6总结全文

    (1)学习课文,你对鲸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鼓励学生到课外查找资料释疑)

    (2)纵观四篇常识性课文,你认为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7作业(任选一题)

    (1)分类摘录采用举例,对比,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课外观察一种熟悉的生物的某方面特点,用上常用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重量

    体形很大长度

    胎生说明方法

    鲸哺乳动物举例

    用肺呼吸列数字

    吃什么打比方

    生活习性

    怎样睡觉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习各种不同的讲道理的方式、方法,了解不同的文体特点。

    2、学习把握不同文体中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深刻含义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哲理单元,或故事、或童话、或诗歌表达见解,阐明道理,是人读后受到启迪。

    阅读链接中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阐述道理的文体,寓言、打比方、哲理诗漫画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道理。

    阅读链接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扩展和补充。

    用故事讲道理

    通过众所周知的《守株待兔》的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

    用打比方讲故事

    以《泗水河畔师生游》以及两幅蕴含哲理的对联,引导学生体会打比方说理的委婉与奇妙。

    对话框里的文字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指导学生课外了解更多的揭示道理,蕴含深意的作品。

    【教学建议】

    教材介绍的几种讲道理的方式不必面面俱到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一种方式,深入了解、研讨、学习,学生在搜集资料、创作、理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巧,享受学习的快乐。以下几个方面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某一角度深入进行。

    一、自读《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了解语言特点。

    “寓言”一词出于《庄子》。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的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些故事很简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蕴含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身哲理。寓言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自己的生活经验。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和游说之士,大量吸收和借用这类民间故事,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一种手段,他们进而创作新的寓言故事,以便说理生动、通俗易懂。

    韩非子是当时最杰出的寓言作家,先秦寓言故事,《韩非子》一书中不仅多而且精采。大家熟悉的有《滥竽充数》《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等。

    关于寓言的特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所接触与了解,例如《陶罐与铁罐》《伊索寓言》等,本次教学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故事,尤其是搜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一步感受寓言的特点。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寓言故事,编辑成册或张贴出来大家交流、评议。

    二、了解打比方说明道理的好处,学习打比方说明道理的技巧。

    中国人说话爱打比方,用于文章叫比喻。比方打得好,可以生动形象、通晓明白,帮助人们理解问题,所以好的演讲者都会打比方。

    打比方的第一个关键是要抓住共同点。换句话说,原问题和所打的比方必须具有相似点。

    例如孔子用水比喻人的道德修养。“水奔流不息,是不予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谁没有一定的形状,或长或方,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谊……”再如孔子曾经还用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他说:“逝者如斯夫,不彻昼夜!”水的一去不复返不正和时间的流逝一样吗?

    打比方的第二个关键是必须用简单的东西来比喻复杂的问题,而不是用复杂的东西来比喻简单的问题。水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人的德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孔子以水相比,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君子”的德行修养。

    水还用来可以比喻什么?生活中常见的哪些事物还可以用开打比方说明道理?开启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发他们大胆想象是这项专题研讨的关键。

    三、搜集有关哲理诗、对联,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哲理诗,并从中体会诗句的含义,加强积累,以便写作时能够恰当地运用。

    以下诗句可供参考。

    1、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迷茫中坚定执着地前行,才会有希望的惊喜。

    2、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世间万物总不能摆脱消亡,但是同时又会有新生命的诞生,表达一种欣慰的情感。

    3、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一种历尽艰难险阻后取得成功的骄傲情感,告诉人们成功的韵味,从而激励世人。

    4、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人应当有奉献自己,服务他人而且默默无闻的精神。

    5、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

    站的高看的远,每个事物都能发挥他的作用,即使饱受他人的压制摧残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6、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死而后已的一种爱恋。感动他人的往往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所以好好去守护他人吧。

    7、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

    自然万物包括人都是分分合合,不必难过,可是你不是他,怎知别人的痛苦。表达无奈时的内心感受。

    8、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就该豪迈洒脱,不谓权贵,做自己想做的事。

    课时安排:本课建议教学2`3课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8

    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望洞庭》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同学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同学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和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和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由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考虑,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研讨: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小朋友们从读中发现问题,发生美感,发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同学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掌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身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置,更显示了同学能举一反三地发明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同学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文中的重点句子。

    2、体会文章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小练笔:培养学生课堂上动脑、动笔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讲到我在花港认识了一位青年,这是位怎样的青年?(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2、他不仅长得秀气,还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呢,你们说是吗?为什么呢?

    出示句子:

    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青年很爱鱼,不是一般的爱,把自己都忘记了,不顾自己。。。。。)

    二、研读忘我的境界体会人物形象

    1、师:那么你能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这个青年确实非常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4-12自然段)

    (生边读边找,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2、出示句子1: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这位青年是怎样看鱼的呢?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一个人,呆呆地,静静地,不说一句话。)(板书:看鱼)

    (2)重点理解:静静地看是怎样地看?(专注,入神,仔细)

    (3)想象说话,他这么静静的看鱼时,会想些什么?(啊,这条鱼真可爱,我要画下来。这些鱼真是各有特点,我该怎样才能画得像真的一样呢?鱼在吹泡泡呢,我一定要画下来。。。)

    (4)师:你们已经走进了青年的内心,带着对他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吧!个别读,齐读

    3、过渡:他就这样看,看了多久?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出示句子: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写青年坚持不懈地画鱼,持之以恒,到了忘记时间,忘记回家的程度了。

    (2)哪些地方告诉你了?(可以从每个,一整天,常常,忘了,体会到)

    (3)重点理解一整天:从早到晚,刮风下雨可能也不间断。

    师:真是如痴如醉啊!你能通过朗读读出你的感受吗?(同学们都被你精彩的朗读感动了,我们都喜欢听你朗读呢!)

    4、过渡: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我们不仅可以从他看鱼看出,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板书:画鱼)

    师:你从青年画鱼的神情动作中体会到什么?(画鱼很认真,全神贯注,可以从每个部位、一丝不苟、细致体会到。)

    师:那你能用朗读读出青年画鱼认真吗?(你体会的好,读的更好!)

    师:你还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呢?(画鱼很自信,胸有成竹,从挥笔速写、很快体会到)

    师:那你能把青年画鱼时的动态读到你的心里去吗?(谢谢你精彩的朗读)

    师:我们朗读时,有时可以加上自己有些夸张的动作,我们来试试好吗?(能背的可以不用看着屏幕)

    师:同学们,这个青年为什么能画的这么仔细,又画的这么快?(跟他观察仔细是分不开的)

    齐读句子1。2。

    5、出示句子3: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理解融为一体

    师:你是怎么理解融为一体的?(忘我的境界,和鱼成为一体,不分彼此,自己也成了一条鱼)

    师:是的,此时青年仿佛进入了鱼的世界,他已达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真厉害!谁也佩服他?来读读。

    (2)说说周围观众的态度。

    师:那么周围的观众又是什么态度呢?

    师:他们赞叹些什么?议论些什么呢?(会有哪些人呢?)

    (小练笔:一个小男孩(地)说:―――――

    一个小女孩――(地)说:―――――

    一位老大爷――(地)说:――――――

    一位()――(地)说:―――――)

    选择2-3题做,交流)

    师:人们赞叹他,议论他,而他有没有反应?为什么呢?(除了他是聋哑人,更因为他爱鱼,看鱼专注,画鱼全神贯注,忘我)

    (3)小结:是啊,当他静静地看鱼,静静地画鱼时,眼里所见的是-----,心里所想的是------,笔下所画的还是-------,他就这样和鱼融为一体了!(齐读)

    三,情感升华

    师:当我把女孩说的话写在纸条上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递给他时,他是怎么回答的?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聪明的同学们,你知道这两句话有什么关系吗?(因果关系。正因为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仔细观察,对鱼很熟悉了,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的形象了,胸有成鱼,所以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动态的金鱼。)

    师:是青年手中的画笔使鱼游到了纸上,那么还是他的什么使鱼游到了纸上?(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勤奋执著。。。)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或是我们身边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呢?

    (《全神贯注》中的罗丹,牛顿请客,王羲之写字用墨汁蘸馒头吃,身边的)

    四、受到启迪

    是啊,同学们,如果我们也能够像这位青年一样,那样忘我地、痴迷地沉醉地做一件事,那还有什么事做不好呢?(下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师范文大全编辑撰写了一篇文章欢迎大家来浏览。老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制作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真对待这项工作。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基础,旨在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实用的建议!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同时呈现,比较题意

    1.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离别之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离别远行就意味着天各一方,很难有再见面的机会。因此,古人对离别的感受特别深。临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远行的人,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诗常见的一种主题。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李白和王维这两位诗人的离别境界,一同见证两对好朋友的深厚友谊。

    2.自读诗题,感悟节奏,领悟诗题之意。

    【课件出示: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3.【课件出示:比较两首诗的诗题,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一:【课件出示:都有一个“送”字,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离别远行就意味着天各一方,很难有再见面的机会。因此,古人对离别的感受特别深,他们写出来的诗也特别精彩。]

    预设二:【课件出示:都有地名,“广陵”和“安西”。 】(引导学生利用注释来理解。)

    广陵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的都市;安西在现在的新疆的最西边,那时是唐朝的西域边关。从首都长安出发,要穿越几千公里的戈壁沙漠,才能到达那里。

    预设三:【课件出示:都有一个人名,一个是“孟浩然”,一个是“元二” 】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己。元二是王维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所以称元二。

    4.【课件出示:题目中“之”和“使”的各是什么意思?】

    (“之”是“去”的意思;“使”是出使,是朝廷派元二去戍守边关、保家卫国的。)

    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的意思了吗?谁送别谁去哪里?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课件出示:两首诗】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渭城朝雨”的“朝”读“zhāo”,“客舍青青”的“舍”要读第四声。

    3.【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与“西出阳关无故人”。 】

    同是“故人”,所指却不一样。前指孟浩然,后指王维自己。

    “西辞”指向西告别,往东而去; “西出”指向东告别,往西而去。

    4.借助字典和注释,并仔细观察插图,理解并交流两首诗的大概意思。【课件出示:诗意】

    5.诵读这两首诗。要求读得有节奏, 读得有韵味。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你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自己轻声读读第一首,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课件出示:第一首诗】

    预设一:【课件出示:烟花三月──赏一幅风景】

    1.烟花三月──阳春三月,杨柳花开,风一吹,远远看去,白蒙蒙的,如烟雾。因而古代有一句话“柳絮如烟”。(点明了送别的时间。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桑叶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风送红雨,碧波扬白帆。这是古代诗人结伴同游的季节。)

    2.在这白花竞秀、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好朋友就要离别远行,自己却无法同游,这其间含有无限的感慨。为什么呢?(因为孟浩然所去的扬州,正是唐代的繁华地区,那里是珠连绣户,弦管声歌,令人神往。)一齐读读这两句【课件出示:前两行诗】。

    预设二:【课件出示:孤帆远影──品一个“孤”字】

    1.【课件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什么意思?】(孤单单的一条小船。)

    【课件出示: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过尽千帆皆不是”,此时此刻,他眼里只有友人的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他只是来送朋友的,他只关心朋友的船;因为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独。]

    2.是啊,过尽千帆眼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课件出示】

    3.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孤帆”,你还会觉得它仅仅是“一条小船”的意思吗?从这个“孤”字,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因朋友远去而感到孤独、孤单、伤感……)

    这小小的一个“孤”字,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课件出示:第三句】(生齐读全句。)

    4.想象相聚画面

    【课件出示】幸福快乐的日子就这样被这无情的“孤帆远影”带走了……【课件出示:全诗】(生齐读全诗。)

    预设三:【课件出示:碧空长江──赏一个“尽”字】

    1.【课件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2.滚滚长江水,流不尽心中情啊。唐人写送别诗,往往寄情于水,就像另外几首诗里写的一样。【课件出示】

    3.水,迢迢不断;水,波涛荡漾;水,一逝不返。水流无限,别情无限。可如今这种别情离恨只能化成滚滚的东流水,向天边流去,向扬州流去。【课件出示:全诗】一齐读全诗。

    4.送上祝福的话。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课件出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

    5.让我们把诗人的这种离愁别绪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吧。

    【课件出示:全诗】练读──个别读──齐读──【课件出示:范读。】

    (二)《送元二使安西》

    【课件展示:渭城的繁华与安西的萧条景象。】

    自古人生重离别。元二此去是千里之外,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料,朋友之间怎不留恋,况且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间风?自由读诗后填空:【课件展示】【课件展示】

    预设一:多一份“无故人”的凄凉与关切

    1.【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课件出示:西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来陪你──(喝酒,吟诗……)】

    2.【课件出示:西出阳关又岂止是没有朋友呢?西出阳关就没有──父母、兄弟、妻儿……】

    3.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生死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一句话──【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预设二:更多了一杯离别的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课件出示】

    4.酒,可用以消愁,可传递友情,可寄托豪情。但事实往往是“醉不成欢惨将别”。于是,酒到酣处人寂寞,酒香飘处别情浓。正像另外几首诗所写的,读【课件出示】

    这浓浓的离情,这杯杯的美酒,都化作这样的一首缠绵悱恻的诗──【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齐读)。【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范读】

    四、回顾全文,归纳升华

    1.两位诗人就这样送别了朋友,朋友远行了,留给诗人的是一种怎样的愁绪呢?

    2.“自古多情伤离别”,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朋友走了,诗人还在反复吟诵着这两首诗──【课件出示:两首诗】(齐读。)

    五、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两位诗人的离别世界,见证到诗人与朋友的那份真挚友谊,感受到他们替朋友担忧、为朋友祝福的那颗真诚的心,确实是感同身受。【课件出示: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友情是什么呢?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侯。】

    六、快乐作业:

    【课件出示:课后我们可以去找找更多的送别诗,去感受、去品味古人的离别情怀。】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建构执著的主题

    (一)师生交流,揭题并质疑。

    (二)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

    (四)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1.质疑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重要手段。文题中是文章的题眼,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引导学生抓住文题质疑有助于学生直奔文章的重点。 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引导学生在默读中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

    二、细读,洞察执著的内心

    (一)生自主学习课文,要求

    1.边读边划,找出文中体现青年人特别的句子,把它划下来;

    2.边读边写,写出对句子理解与感受。

    (二)反馈汇报,相机指导

    1.观察中感受一份专注

    重点指导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并请其他同学补充。

    (2)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明白“呆呆地”与“静静地”的含义

    (3)关注“老是”,引出他长期观察的句子“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通过对句子中三个时间词的引读,让学生体会青年对鱼的喜欢是逐层深入的,进一步体会到神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1.抓住“呆呆”与“静静”这两个神态描写的词语,让学生体会青年看鱼的认真。2.学生对青年的那份认真体会得并不深,只体会在一种“喜欢”的程度,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中,逐层深入体会青年对鱼的痴迷与沉醉。

    2.品读中展现高超的画技

    重点指导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理解“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妙用及青年的画技高超。

    (3)学生想象青年在画画时的其他动作,从动作描写中体会其品质。

    (4)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进一步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运用体悟与内化,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区别两种不同的技法,再让学生联系文本进一步了解两种技法。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从表面了解这两个动词的含义,而且体会出它的表达效果。

    3.读写中体会一种境界

    重点指导句子“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当时人们议论的情境,把它写下来,注意运用神态、动作等的方法进行描写。

    (2)全班反馈交流,并在引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深入体会其画技高超。

    (3)品味“融”字,体会青年爱鱼到达深层次的境界。

    设计意图:1.双引号的作用是本单元“我的发现”中提出来,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意思。教学中以“特别”为切入点,原因之一是青年在看鱼、画鱼、谈鱼中处处体现其特别之处;原因之二是以其作为切入点,随着对青年特别之处体会的深入,“特别”中带双引号的意义也润物无声般地让学生理解了。2.读写结合是本环节的特点。基于文章是通过侧面描写进一步烘托青年忘我投入,另外,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因此,小练点就能体现出能力的迁移。

    三、提升,追寻执著的根源

    (一)结合青年所做的事,让学生谈谈懂得了什么。

    (二)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

    2.把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抄了下来

    设计意图:1.本环节在于让学生在体会青年人勤奋、专注的基础上,联系其活实际,畅谈自身的体会,内心青年的品质。2.作业的布置有助于积累人物描写的好词佳句,为单元习作做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谈话交流,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感悟。

    二、思考。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课文。

    从作者的角度理解课文,了解其情感的变化,体会他是如何进行观察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好词佳句。

    五、拓展阅读。

    进一步体会人物执著的追求以及描写人物的方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3)

    1.通过训练、列举,让学生辨别同音字与形近字,正确地搭配词语。

    2.积累名言警句。

    3.练习写字。

    4.阅读欣赏《繁星》,感受文中描绘的意境,感受本文用词语造句的特点。

    5.通过语文综合学习(搜集、交流与星空有关的资料并完成一篇相关的习作),融观察、阅读、交流、习作于一体,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1.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

    1.学生自读词语、读读想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明确“秘、密、蜜”三个字为同音字与形近字。

    4.学生齐读词语体会。

    5.学生列举其他同音字及形近字,并想办法区分它们。

    1.学生独立完成。

    1.学生自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引导学生继续积累这类名言。

    5.读一读名言,增强记忆,加强理解。

    6.选择或收集一则写在语文笔记本上作为座右铭。

    1.积累同音字、形近字。

    1.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2个左右结构的字或4个上下结构的字,看看它们各部分占位比例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3.教师重点指导写其中的一两个字。

    4.学生练写。

    1.自读思考,文章讲了什么?

    用“”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

    4.学生汇报。

    5.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6.指名朗读、赛读。

    1.让学生观察星空,找一找北斗星、北极星、银河等。

    2.读一读有关星空的丛书,了解一些有关星星的传说,搜集一些有关资料和图片。

    1.小组交流有关星空的资料。

    2.小组报选代表准备在班级汇报。

    3.小组代表逐一汇报。介绍的内容包括资料的出处、内容、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也可以接受同学的提问。

    1.说一说:参加“漫谈星空”活动,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还听到了哪些美丽动人的故事?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应该选择哪些资料?

    1.将发言的内容,整理成一篇发言稿,题目自拟。

    2.学生修改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誊写作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4)

    我想八册的语文课文,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当然了,多一些记的内容也未尝不可。特别是像古诗词等。我班上的有些同学总以为自己的记忆力差,所以记忆的信心不是特别足。当然,这得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他们的信心。当然,这也是要有针对性的。对于那些有信心的同学而言,这不需要;但对于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这是十分需要的。而且,不止现在,对于他们的将来也是有好处的。毕竟知识就是力量。

    对于语文的教学,我觉得不是应以理解为重。首先教师要有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认为你老师对课文一无所知。只是泛泛而谈。不仅要有自己的见解,而且也要有独到的见地。不然,有些悟性比较高的学生,会认为你只会照本宣科,而没有创新。所以我认为,对于任何一篇课文,教师要有自己的见解,独到的见解。不仅如此,还要思考让学生开支脑筋。当然了,现在的教育,多数时候是老师讲,学生听。所以,这需要老师的勇气。反正要想好,如何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学也应当如此。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5)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故事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然而,当父亲开着获奖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拥挤的大街时,我却发现父亲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地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课文第3至9自然段叙述了这一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文章的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大家的一句话,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的结尾,使文章首尾相衔,结构严谨。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从中懂得诚实守信比财富更为重要。同时,学习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本文教学重点是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难点是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话出自“我”的母亲之口。尽管家里经济拮据,但她人穷志不穷,追求精神上更可贵的东西。在她眼里,一个人要诚实守信用,不贪图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她也经常这样教育家里人,让他们懂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

    ②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句话讲“我”长大后对母亲教诲的深刻体会。父亲打电话通知对方,领走的是中奖的车子,但得到的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是金钱所买不来的。

    (2)对词语的理解。拮据:缺少钱,境况窘迫。精湛:精深,课文指技术熟练精通。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馈赠:赠送。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缓缓驶过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建议

    1.课始,可通过启发谈话或者用一个简短的有关诚信方面的故事导入课文,揭示课题,理解“中彩”的`意思,提示“中”读第四声。

    2.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默读全文,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然后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3.本文故事性强,适宜于进行复述训练。要求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再浏览3—9自然段,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给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列一个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复述故事内容,要关注学生在复述过程中的语言质量,并有意识地提示运用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

    4.“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句话是教学的难点。首先要让学生反复阅读7 8两个自然段,懂得“道德难题”具体指的是什么,然后围绕“最后父亲是怎样解决这个道德难题的?父亲这样做值得吗?”等问题,采用师生合作解疑的方法,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对话环境,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应给正面引导,注意体现文本的价值取向。

    5.要把握住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统一协调。

    6.本文课后的“小练笔”对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加深对课文理解有着很好的作用。通过讨论,相互启发,想象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全家人的表现,主要还是“我”和爸爸妈妈的表现。

    7.课后,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诚信方面的事例,并结合自己的想法,说说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体会。

    四、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1.导入课文,揭示课题。世界上有比金钱财富更珍贵的东西吗?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彩那天》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或采用一个简短生动的故事导入课文)

    2.自学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自学后还不能理解的词语。

    (2)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准备复述故事内容。

    3.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

    4.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思考: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来。

    (3)指名试读,评价点拨。

    5.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1.听写词语。

    2.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探究问题一:“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题?

    探究问题二:父亲最后拨电话给库伯,让他把车子开走,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1)学生各自针对上述问题阅读思考,准备交流。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的想法,教师可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引导学生讨论,例如:

    ①课文说到库伯家里很有钱,完全有能力去买一辆汽车,而“我”家里很穷,父亲又那么渴望得到一辆汽车,是否可以去和库伯商量一下,把车留下。

    ②彩票上K字记号除了父亲,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不用打电话给库伯等等。

    (4)教师对各组的发言作点评。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读课文的开头与结尾。

    (1)体会开头与结尾之间的联系。

    (2)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理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

    4.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小练笔”。提示:展开想象,把当时家里各人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方面写成一段话。

    5.课外作业。联系实际,写一则有关诚实讲信用的日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6)

    一、单元分析

    这单元的主题是“名园·水乡”,这一组课文选取了不同的角度,既游览了名园,又展示了祖国南北各具特色的风光,表达了“名园风情”的鲜明主题。可见长春版教材内容的多元化、立体化的特点。而且每一篇文章都极具代表性,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二、课例分析

    《水乡》一文意境非常优美,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把江南水乡秀美迷人的景色作了尽情的渲染,让读者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由此产生无限眷恋之情。

    1.选编此文,编者意在展示江南水乡的风情,同时赞扬江南人勤劳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语文课标明确了中年级的阅读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依据课标及教材,结合学生探究欲望强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几点为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4)在品词析句中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巧妙,感受作者热爱江南水乡之情。

    4.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有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三、寻觅中走近江南

    面对这样一篇文章,对于没去过江南的我来说,太缺少亲身的感受了,但如何才能领略到江南水乡的别具一格,如何体会到江南水乡的无穷韵味呢?在不尽的思索中我一遍又一遍读着课文,一次又一次上网查询资料的过程中,江南水乡鲜活于我心中,“江南”就是美丽灵秀的代名词。

    1.“水乡”是指河流、湖泊较多的地区。本文指的是江南水乡,在长江以南是指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然而雨中赏江南美景,更平添了几许风采与神韵。下面请各位评委老师乘上去往水乡的船,让我们随同作者的视线与文字,一起走进烟雨迷蒙的江南:从堤岸、田野、村落、拱桥等方面细细品味江南风韵。

    (1)乘船靠窗而坐,从窗口往外望去,外面的景致嵌在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这江南水乡就是绵延不绝的画卷,婀娜多姿。

    (2)再看沿河两岸,绿意扑眼而来:绿树环绕着清水,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有我们熟悉的垂柳、白杨,水杉、刺槐在北方并不多见,桑园、竹林更是江南特有呀!品种齐全的树木展示着江南自然的无限风光;彩色的田野也让人赏心悦目:金黄的菜花,彩霞般的紫云英,翠绿的麦苗……景中有人,人在景中,田间一片繁忙的景象。

    (3)随船来到村落:“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的写照。古民居的风韵,美的可以入画。那有着浓郁江南风情的青瓦顶白灰墙的房子,一座座一排排,或倚山而建,或依河而建,强烈的青白对比,让人感觉到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犹如酣畅淋漓的书法,浓墨重彩地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写意画。

    (4)水是江南的血脉,桥便是江南的骨架。石拱桥倾斜在清澈的河面,半圆的桥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轮圆月,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

    (5)水乡自然是船的世界,乌篷船是水乡的精灵,更是水乡的风景。还有摇橹船、木船、罱泥船、农用水泥船、放鸭船……河面上舟来船往,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此时,对江南美景的向往,对江南人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此时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文中这句话的含义。徜徉与江南水乡,品味这里的民俗民情,是一种梦境,是一种情趣,更是一次洗涤心灵的文化之旅。作者以清晰的层次布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以优美的画面构图,带领我们饱览了江南美景。

    四、赏析后教学水乡

    这么美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去领略去感受呢?有专家说过:一堂语文课留下的应该是“语言”、“形象”和“情感”。那么本节课的教学,我将遵循这样的理念,将这三者有机结合,把握四条主线进行教学。

    (一)品语言赏江南

    1.诗词朗读,创设情境:在《忆江南》或《清平乐·村居》的朗诵中走进恬静的江南。

    2.以读代讲,“读、思、议、赏、述”五步教学法。信息技术手段的恰当运用,使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既欣赏江南风光,又生热爱之情。

    (1)读:整体读文,找出作者描写的具有水乡特点的景色。学习作者有序描写的方法,并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2)思:默读课文,批划出描写这些景物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巧妙。

    (3)议:组内、班内品评重点句子,重点是三处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4)赏: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重点部分配以音乐和画面。

    (5)述:当导游,口述水乡之美,学以致用。(播放影音资料)

    (二)读人物赞勤劳

    1.浏览课文,找出体现江南人勤劳不息精神的句子。

    2.启发想象“河面上这么多来往的船只在干什么?”

    (三)比景色深感受

    1.江南民居雕刻装饰极为繁多,但色彩淡雅;北方民居色彩绚丽。

    2.水路,街巷呈不规则的网状履于民居之中,与之相映成趣,形成了江南民居别于北方民居的独特风味。

    3.江南山水的婉约,北方山水的壮美。

    (四)留作业再体味

    1.根据课文,编写一首赞美江南的小诗。

    2.设计导游词。

    3.依据课文为江南水乡配一幅画。

    4.选择背诵文中的精典段落(至少一段)

    5.课外阅读,请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水乡的诗文读一读,了解水乡更多的美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7)

    能力目标:学会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由近及远观察图上的景物,能比较具体地记叙一项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有条理地比较具体地把放筝的情景写下来。

    五、教学设想:

    课前先组织学生做风筝或带学生进行放风筝的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前两天组织的放风筝比赛吗?一只只风筝在空中飞舞,大家玩得可开心了!看,这就是我们比赛场上的一角(放投影),今天我们要求来写一写《放风筝》。

    1、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从远处到近处的顺序观察图上的景物。

    2、自学课文,明确目标。

    二、观察图画,指导习作。

    ②的常规要求是什么?(注意用词正确,语句通顺,意思连贯,不写错别字)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讨论本次习作要求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从整体到部分, 从远处到近处)

    1、各自试说。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说。

    1、自由说。

    2、指名说(依据过渡句)。

    3、各自试作,教师巡回指导(可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4、反馈讲评。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8)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发、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指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板书设计】

    诗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静)

    画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动)

    意色:黄(绿)(黄)

    课后反思

    1、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2、借助图片理解文字,借助文字想象画面。

    3、为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编写小故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啧啧、溜号、若无其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仓老师的重点语句。

    3、学习记叙大仓老师的两件事情,重点品读描写大仓老师的语句,感受大仓老师有活力、幽默、真诚、正直的特点。初步体会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4.简要复述第二件事。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重点段落,对有关语句进行品读,深切感受大仓老师的优秀品质。

    2、有效开展读写结合,进行想象补白,加深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

    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师长的引导。有一位日本作家山本捷平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回忆小学老师的文章。这位老师让他终身都无法忘怀,到底这是个怎样的老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市太的回忆去认识这位大仓老师吧。

    2、揭示课题:26大仓老师(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反馈预习,结合文中语句说说对大仓老师的初步印象。

    师:课前预习时,特别让同学们读读在开学典礼上(板)描写大仓老师的句子,现在结合你划出的句子说说初次见面大仓老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随机出示课文3、4小节中相关的句子。

    ▲大仓老师穿着一身制服,留着平头,只见他一下子跳上领操台,开始讲话。

    (师:这句话是大仓老师外貌(板)和动作(板)的描写,从外貌描写上,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朴素,通过动作描写,一个有活力(板)的老师跃然在我们眼前。)

    ▲我就是刚才介绍的大仓,名字叫大仓,可家里既没有大仓库,也没有小仓库,只有一间小板棚似的草房。家里很穷,是吃大麦饭长大的。

    (师:从他的语言中,让我们感受到他性格的幽默。为人坦诚)(板书)幽默

    ▲简短的致辞完了,他一鞠躬,轻快地跳下去。

    (师:这又是大仓老师动作的描写,从中看出他是个有礼貌,活泼的老师。)

    3.小结:这就是作者在开学典礼上看到的大仓老师。通过他的外貌、语言和举止把大仓老师的性格特点(板书)写出来了。请同学们将这几方面连起来介绍一下大仓老师。

    4、引读课文,随机理解“啧啧”。

    引读:这样独特的开场白,这样幽默而不失风度的老师,激起了同学们的好感,学生中(引读:马上响起一片啧啧的赞叹声),(别小看这啧啧声,这可是对大仓老师的一种肯定和褒奖。)有的称赞他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___,还有的说_______________……大家都在啧啧地赞叹老师,因为(引读:我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开场白)

    可见,大仓老师和大家的初次见面,就让同学们暗地里――(板)喜欢上这位老师了。

    大仓老师给所有的同学都留下了好印象,其中就有家境同样贫困的市太就更期待大仓老师的课了。(引读第6节)所以他下定决心——(但是面临的困难是:从放学回家――,一直到晚上,我都要背着小妹妹,有时还要领着大妹妹。哄她们玩。晚上,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糊纸口袋。家里没法子温习功课,只好在教室里拼命。所以,我给自己规定――向前看,不溜号,用心听。)

    4、交代学习任务。

    师: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记叙发生在一堂语文课上(板)的一件事。通过这件事,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他,抒发作者怎么样的情感,这就是我们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三、学习第二件事,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情,感受大仓老师的为人正直

    1、指名朗读课文,理清叙述层次。

    师:本单元,我们继续进行重点内容的简要复述。这部分内容较多,我们先来理一理层次,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便于将这件事叙述清楚。

    请两位同学先读一读。(第一层7-17小节,跳过16小节。第二层18-20小结)这件事中,都有哪些人物?

    (媒)大仓老师同学们市太春美

    2、配合读文,引导学生理清叙事线索。

    (1)配合读文,媒体出示。

    师:老师和大家配合读第一层的内容,看看第一层的线索是怎样?

    师: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问(媒)――同学们思考了一会儿,纷纷举手回答――(“自己、我、鄙人、余、吾辈、咱”)。我也鼓劲站起来,清楚地大声回答(媒)――我刚答完,教室里――这时,有人提出异议――大仓老师根本没理会春美――写(媒)

    大仓老师同学们市太春美

    第一层问回答

    嘲笑尴尬

    (若无其事)写提出异议

    (3)再读课文,简要复述第一层内容。

    师:这就是第一层的内容线索,事情就是按这样的顺序一步步发展的。但这仅仅是一条线索,就像造房子,只有骨架,没砖瓦怎么行?在简要复述时,我们不仅要理清线索,还要将其中的内容叙述清楚。诸如老师问什么,同学和我是怎样回答的,春美又提出什么异议。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轻声读一读7-17小节。

    大仓问什么问题(媒)老师问:“你们知道的单词中,哪些是用来称呼自己的呢?”

    (要将人物的语言转变为自己的话。你读懂了大仓的老师的回答,知道用自己的话来说。)

    同学们如何回答(媒)“自己、我、鄙人、余、吾辈、咱”

    (鄙人是古人对自己的歉称,余和吾辈都是古文中称呼我的词)

    同学们回答了很多词,我也回答了“俺”这个词后――此时,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媒),我的心情是怎样?(难为情、难受)――尴尬(媒)当时我正是处于――尴尬的境地,请你读出尴尬的语气来。

    就在这时,春美提出――异议(媒)春美表示异议:“老师,川本老师说过,‘俺’是下等人讲的话,不能用。”

    (将春美的话转变成自己的话。)

    面对春美的异议,大仓――(媒)若无其事

    理解若无其事。(好像没发生什么事),根据板书将之前的事简要复述出来。

    (4)自读第二层内容,理清线索。

    师::事情的第一层内容大家叙述得很好,现在大家知道在简要复述时,先要理出事件的线索,再提炼关键的内容,这样的复述才让人听得清楚明白。根据老师的样子,将第二层的线索自己写出来。

    春美表示(异议是指不同的意见,这里是似乎强迫――老师给大家一个次)(媒),说不能用“俺”这个词。(在叙述人物的语言时,尽量用陈述句)

    大仓老师沉默(媒)了一会儿,说(媒)现在不是讨论可不可以用这个词。

    (媒)大仓老师盯着春美的脸,沉默了一会儿,答道:“现在不是在讨论可不可以用这个词。”他的声音不高,但是很有力,说罢便紧绷起了嘴唇。

    同学们都好像站到我这边了。

    3、完整复述第二件事的内容。

    师:现在请同学们将这两层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在一堂语文课上的一件事。

    4、联系课文插叙内容,揣摩大仓老师“沉默”时的心理活动。

    小结过渡: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简要复述的方法,今天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后把这件事说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课上到这儿,老师在想大仓老师一定做过很多事情,为什么市太偏偏着重记叙了这件事,为了表现大仓老师怎样的品质特征哪,我们再看。

    面对春美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反对意见,他的态度始终――(媒)大仓老师盯着春美的脸,沉默了一会儿,答道:“现在不是在讨论可不可以用这个词。”他的声音不高,但是很有力,说罢便紧绷起了嘴唇。(他为什么会沉默,在那一刻他究竟在想什么?)

    (1)了解第16节插叙内容。

    师:请同学们联系课文16节想一想。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它介绍了春美这和他家的背景。从这段内容中,我们知道了春美家的什么情况?

    (媒)(山本家有钱有势,别的老师碍于他们家的权势总偏向春美,唯独大仓老师没有。春美总利用他的职权,对大家挑三拣四。)

    (2)认识“插叙”。

    师:大家留意了吗,这段内容并不是发生在这堂语文课上的,但使我们对了春美家的情况有所了解,借助这段内容也帮助我们揣摩大仓老师沉默时的内心活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大仓老师的为人。这段内容,我们称之为插叙(媒)。

    (3)联系插叙内容想象说话。

    师:现在请借助插叙想想大仓老师沉默的那一刻他究竟在想什么?

    师:春美家在当地很有权势,得罪了他家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经过一番内心斗争,大仓老师决定宁可自己有麻烦,也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板书:公正

    5、指导读句。

    师:这段插叙让我们读懂了大仓老师的内心想法,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说的正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导朗读:声音不高,但态度坚决)(媒)

    6、创设情境,想象“我”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情感。

    师:大仓老师肯定而有力的回答再次震撼了同学们,也让原先嘲笑我的同学们――现在好像都站在我这一边了。当时的我有怎样的表现,课文具体写了吗,请大家想像一下,当时我会怎么想。

    7、小结:这次语文课让我对他的为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如此公正、正直(板)的老师,也让我对他充满了敬佩(板)的感情。

    四、引读20节,小结全文。

    大仓老师以自己的正直维护了“我”这个穷学生的自尊,使“我”不再害怕读书,难怪作者说(引读:连我这样生来就讨厌上学的人也开始感觉到上学的乐趣了。)

    四.总结:这就是“我”眼中的大仓老师。在开学典礼上,文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把老师幽默、富有活力的性格特点展现在我们眼前。而重点描写在一堂语文课上,通过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了解了大仓老师正直、公正的品质特征。也让“我”由原先的喜爱进而转变成对老师的崇敬之情。这样的老师怎能让人忘怀,所以,二十多年过去了,山本捷平先生写下了这篇《大仓老师》。

    (板书) 26大仓老师外貌动作语言

    特点:

    开学典礼上幽默有活力(喜欢)

    一堂语文课上公正正直(敬重)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10)

    课型:新授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力训练点:培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

    预习布置:

    1.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掌握字词,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

    教学过程

    一、由插图导入

    关于维纳斯与维纳斯雕像。

    罗浮宫的世界“三宝”: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蒙娜丽莎》画像,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塑杰作。它是1820年在爱琴海南部的米洛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不论观者从何种角度看,都同样获得这种感受:庄重的妩媚。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女神的两臂虽已失去,却让人感到一种残缺的美。曾经有人探索她的原形,她断了的两只手臂原来是什么姿势?是拿着金苹果,是扶着战神的盾?还是拉裹在下身的破布?……近年来的考据则较肯定地认为,她的一只手正伸向站在面前的“爱的使者”丘比特。虽然不少人曾依照各自的推测补塑了她的双臂,但总觉不协调,还不如就让她缺两只胳臂,因而以“断臂美神”而闻名世界

    二、检查预习(见人教社教案226页)

    三、讲析课文

    (一)中心论点

    本单元学习的是文化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

    (提问:本文属于那一种?第二类)那么本文作者提出来的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作答)

    答: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二)中心论点第一方面:为什么必须失去双臂?(请迅速在文中找出能证明这一观点的重要语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n),后鼻音(廊lng爽shuǎng葱cōng)。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讲授新课

    1.讲读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走完长廊,就到了()。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四年级语文教案观潮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四年级语文教案《观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四年级语文教案观潮2精选


    四年级语文教案《观潮》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壮丽、奇特的涌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裂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顿时:立刻。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后面第1、2两个问题。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整体学习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观潮这部分分几层?每层都写了什么?

    2.讲读第一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江面上是什么样的?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明确: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作者写江面越往东越宽是什么意思?

    明确:大家昂着东望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从东边来。

    潮从东边来,江面越往东越宽,那越往西呢?

    明确:越往西越窄。

    湖水越往西,就会产生什么现象?

    明确:潮水越往西越急。

    出示钱塘江口地形图,补充钱塘江大潮形成的有关知识:钱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水底还有一道人们看不见的沙坎,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波传来,受到很大的约束,这是地理因素。另外是引力的因素,八月十八,太阳、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对涨潮影响最大。再有是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海面上常常刮东南风,所以潮波来势特别猛烈。

    人们的心情怎样?

    明确: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非常着急心情十分迫切。

    3.讲读第二层

    (1)要是你在人群中,你急不急?

    (2)思考:潮来时,给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明确:声音大,浪大

    (3)默读第二层,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语。

    (4)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具体写潮水到来时的样子和声音的?

    明确:由远至近

    你能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一说吗?

    明确: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写远处的声音。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是此时此刻的景象。

    过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大,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这是描写稍近时潮水的声音和样子。移动、拉长、变粗便很快出现了横贯江面的情况。

    一瞬间,白浪翻滚,形成一首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是再近前时潮声的样子。

    大海来到近前时,那样子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潮水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潮势越来越猛。

    作者用一条线、白色的城墙、白色战马来比喻由远到近的浪潮的不同样子,说明潮大、雄伟。水来时是直立而行的,像白色城墙,气势雄伟,声势浩大。

    (5)如果你就在这观潮的人群中,当你听到像闷雷的隆隆响声,看到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你的心情怎样?会说什么?会怎样做?

    明确:人声鼎沸,都在喊:潮来了,潮来了!都踮起脚往东望去,人群又沸腾起来。当人们看到眼前的一切,真是又高兴,又惊叹不已。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层。

    4.讲读课文第三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潮来之时,声势浩大,潮过之后呢?

    明确:一眨眼的功夫,潮头就向西奔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平静。

    (2)这里的静和第一段的静一样吗?

    (3)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说明什么?(潮水大。)

    5.练习读第二段。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表达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

    明确: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观看天下奇观一钱塘江大潮的经过。课文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先总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运用恰当的比喻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雄伟气势。

    2.设问:全文贯穿着一个什么字来写的?

    明确:奇。

    奇在什么地方?

    明确:钱塘江大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潮来时声巨大,浪罕见,水位高。

    什么是天下奇观?

    明确:天下少有的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4.小结:

    从课文有条理地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大潮的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有重点观察的。我们要认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确定观察次序,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有重点地叙述,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给下面画线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观潮(cháocáo)坦克(tǎntǎng)

    笼罩(zàozhào)颤动(zhànchàn)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若()若现漫天()地风平浪()

    人声()沸水()相接

    3.根据课文填空

    《观潮》一文是按_______、_______、写出了观潮的经过,课文重点写了_______,是按________的顺序写出泪来之时的_______和_______。

    (五)板书设计

    潮来之前风平浪静

    教案点评:

    《观潮》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的记叙顺序非常清晰。结合这一特点,教学设计示例二把教学侧重点就放在了帮助学生理清记叙顺序,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在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按潮前、潮中、潮后给课文分清段落,进而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注意通过具体的字、词、句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同时,受到激励,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四年级语文教案打赌(教案范文精选)】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