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3-08-09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经过编辑的反思和调整我们最终完成了最新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继续浏览我们的网站以获得更多有用信息。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设计好的教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谈话导入,审题质疑

    同学们,你们知道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第25课(学生齐读课题)——《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给我们引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合作读词语,检查读书情况。

    锤子钥匙摔跤邮票门牌潘诺夫滑稽地址

    3、默读课文,概括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送错的信?

    (2)娃丽为什么能管信箱了?

    (3)对于哥什提亚、娃丽的做法,你认为谁更值得学习?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用笔画出相关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的空白处。

    3、教师巡视,点拨。

    二、解疑合探

    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1、指名回答哥哥:将这封信放在台阶上等着邮递员拿走。娃丽:不顾大风雪在黑暗里找门牌号,将信准确的送到主人家里。

    2、结论:哥什提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娃丽——急他人之所急。过渡:娃丽在送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请同学们默读“娃丽送信”的段落,说一说她送信有哪些坚难?

    3、指名回答

    4、用“﹏”画出描写风大雪急的句子和对陌生叔叔衣着描写的句子,认真读一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5、讨论

    a、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样的话来赞美娃丽?

    b、你身边有像娃丽这样的人吗?他们都做了哪些好事?你将怎样向娃丽学习呢?

    6、学生代表展示。

    7、小结。

    娃丽为什么能管信箱了?

    生:因为娃丽的做法让爸爸相信她可以管好这个信箱,所以就让她管信箱了。

    生:娃丽的做法赢得了爸爸的信任,所以让她和哥哥一起管理信箱。

    三、质疑再探

    1、想一想,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弄明白了吗?

    2、快速阅读课文,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预设:爸爸才让娃丽和哥哥轮流管信箱,爸爸的用意何在?(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娃丽继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暗示哥哥要像娃丽一样做个有责任感的人等。)

    四、拓展学习

    1、根据本节课所学为同桌设计一道测试题。

    2、展示。

    3、教师补充题:你喜欢娃丽吗,为什么?

    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天真可爱的娃丽,她有责任心,能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5、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第一组是ABB型叠词:油光光香喷喷圆溜溜甜津津

    第二组是AAB型叠词:软软的细细的湿湿的青青的

    3.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例1:白花花金灿灿

    例2:高高的胖胖的

    4.选词填空。

    白茫茫甜津津灰蒙蒙

    ()的天空()的葡萄()的雪地

    清清的黏黏的韧韧的

    ()的柳条()的河水()棉花糖

    5.你能照样子说吗?

    如:胖乎乎的脸蛋黄黄的麦子

    二、词语超市(俗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纠正,指导再读。

    3.认识俗语: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多是劳动人民从生活经验中创造出来的,简练而形象。

    4.说说你知道(本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例:敲边鼓

    意思: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造句:小林是我的好朋友,很多事情我一出马,他就给我敲边鼓。

    5.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三、读读想想。

    1.投影出示句子,读一读。

    2.说说带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说,老师补充,边读边议,认识关联词语的作用。

    “不但……而且……”和“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尽管……还是……”表示转折关系。

    3.选用这些关联词语说话。

    4.你还学过哪些关联词,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四、作业。

    搜集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提问: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田字格的位置、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书写整洁等)

    2.认一认要求写的六个字:歇、剥、蝴、蝶、株、桩

    3.辨别字形,说说笔顺规则。

    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上黑板范写,大家评议。

    6.学生先描再写。

    二、阅读欣赏。

    1.谈话导入。

    太古洪荒年代,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生物,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一亿多年之久,大约在6500万年前,它们竟神奇地灭绝了。这种生物是什么?

    对,恐龙,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关于恐龙的短文。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自由说一说。

    3.读短文,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4.检查。

    (1)分段读短文。

    注意纠正字音:沼泽、覆盖、卵生。

    积累词语:千奇百怪、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2)汇报:说说你从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恐龙的种类、大小、食性…….

    (3)你还想知道什么?

    梳理问题:对于能解决的问题课内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课后查资料解决;有的问题至今无法解决的,激励学生通过学习长大后研究解决。

    5.启发质疑。

    大约一直到7000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霸主。然而在此后不到500万年之间——也就是6500万年前,它们全部绝灭了。而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爆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毒说等。但任何解释恐龙灭绝的理论,必须能解释当时除恐龙外,其他许多动物种群同时灭绝的原因。恐龙灭亡之谜,至今科学家仍在继续研究中。

    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有朝一日,你们中也许会有人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述自己在银行取钱,目睹顾客自觉排队,员工热情耐心地为顾客换零钞的事。

    2.学生评议这种社会想象。

    3.小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那么相应的人们的文明卫生等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的变化。板书:身边的变化。

    二、引导讨论,明确内容。

    1.同桌或邻桌互相讨论:你发现了身边的哪些变化?

    要求:(1)真实;

    (2)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动作……

    2.推荐代表说。

    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概括板书:

    超市:文明购物排队付款

    车上:自觉投币主动让座

    校园:文明用语环境卫生

    书店:爱护书籍文明选购

    医院:讲究卫生(病人)态度热情(医生)

    …………

    3.学生列举这些事例的过程中,有可能谈及一些存在的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但要注意导向。如果没有学生谈到,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并讨论改进方法。

    如:菜市场乱丢垃圾乱设摊点

    街道张贴广告乱涂乱画

    车上不讲究公共卫生

    …………

    你认为应该怎样改进?

    (1)加强文明卫生的宣传;

    (2)提高人的素质。

    4.看到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人们的文明卫生习惯正逐渐养成,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布置任务,具体指导。

    1.明确任务。

    在我们的生活中,讲文明、讲卫生等好习惯在许多地方、许多人身上大量存在,但一些不良习惯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好的典型,我们要及时发现、表扬,不好的问题,我们更要及时发现、改进,所以老师现在布置大家一项社会调查任务,内容是——身边的变化。

    2.指导分组。

    8人一组,自由组合,老师协调。

    推荐负责人,明确其职责。

    3.发放调查表,指导填写。

    (1)说明:此表为样表,学生可根据实际进行修改,也可根据需要复制多份。一事一份,小组交流后整理一份综合表。

    (2)指导填写。

    4.强调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加强自我保护;讲文明礼貌,树立红领巾新形象;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及时记录整理资料等。

    四、小组讨论,做好调查准备。(调查时间为一周)

    附:“身边的变化”社会调查表

    组次

    负责人

    组员

    调查内容

    记载时间

    地点

    人物

    现象

    结论

    需改进的方面

    收获与思考

    第四课时

    一、汇报交流。

    1.导入。

    通过一周的调查,你们一定有了很多新的发现,现在请各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在小组内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2.分组整理,选取典型现象准备汇报。

    要求:有调查方法、有过程、有自己的思考。

    3.汇报交流。

    要求:汇报内容各异;汇报人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4.老师小结,引入习作。

    二、作文指导。

    1.明确习作任务。

    结合这次调查活动,整理调查资料,写一篇反映身边变化的习作。

    2.比较调查汇报材料与习作的异同。

    (1)学生自由说。

    (2)老师补充。

    同:都是调查所得的亲身体验,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

    异:调查材料重现象,重结论,要求多、实;习作重具体场面、过程、细节的描写,如: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还重自己的思考,要求细、异,描写仔细,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习作内容。

    4.小组内互相说。

    5.指名说,大家评议补充。

    可以从以下方面评议:

    内容恰当,描写具体;观点明确,态度明朗;语言通顺,条理清楚。

    6.老师小结。

    第五课时

    一、当堂习作。

    学生当堂习作,老师巡回指导:发现优秀习作,向大家展示学习;发现问题习作,及时给予辅导。

    二、修改作文。

    1.自读自改;

    2.同桌互读互批;

    3.个别学生的作文老师面批。

    三、誊写上交。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举目无亲”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知道孔子为什么能够被人们称为圣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孔子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件事。

    过程与方法

    这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故事情节生动,教师要调动学生自读的积极兴 趣,引导他们合作探究,抓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集体的反馈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和爱戴之情。

    2、教育学生学习孔子刻苦、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知道孔子为什么能够被人们称为圣人。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搜集资料,全面了解孔子。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孔子的语录,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学无止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师导: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名言。

    3、组织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孔子。

    4、师导:同学们,孔子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呢?今天,我们就走进孔子求学、成长的故事。

    (从孩子们熟悉的孔子的名言人手,激发学生认识、了解孔子的兴趣。通过资料的反馈。使学生对孔子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说说课文写了孔子的哪些事情。

    3.读了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孔子是我国的 家、 家、 家。 孔子是一个家境 的孩子。 孔子是一个 的大学者。 孔子读书 。孔子 , ,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

    三、检查生字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再强调。

    字音:“仲”是卷舌音,“惭”“诵”“祀”是平舌音。 字形:“艰”字右边不能多一点,写成“良”;“懂”是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2.教师再出示上述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3.分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倾听,帮忙正音。

    4.全班齐读课文。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树立合作的意识,在自读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四、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反馈刚才自读时完成的填空题。

    2.要求学生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把所填的内容连成连贯的一段话。

    (孔子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读书非常勤奋。而且他谦虚好学,不懂就问,所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者,是我国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在反馈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串联句子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孔子成功的原因,激发学生对于孔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填空练习,我们知道孔子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不少他求学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了解孔子求学的故事,感悟孔子成功的原因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了解孔子的其他故事。 使学生受到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孔子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相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圣人。他家境虽然贫寒,但是他 、 终于成了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二、品读句子,深入认识孔子

    1.师导:同学们,课文在给我们介绍孔子时候。写了孑L子的两个小故事。请大家把这两个读一读,并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反馈。 贵族孙氏请读书人吃饭,孔子被赶走,他只好羞愧地离开。 孔子进太庙不懂就问。

    3.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思考:孔子为什么会被大贵族孙氏的门将赶走?

    4.指名反馈:因为大贵族孙氏请的是有身份的读书人。孔子当时家境贫寒,根本没有钱读书。

    5、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时孔子满脸羞愧,只好离开了。大家想像一下,他心里会怎么想呢?(指名说一说;我一定要读书,成为有身份的读书人)

    6.师导:从那以后,孔子读书非常刻苦。他是怎么读书的呢?(指名反馈:他—边给别人看管仓库和牛羊,一边抽空读书)

    7.引导学生用“一边„„一边„„”进行说句练习。

    8.教师:第二个故事主要表现的是孔子的什么优秀品质呢?(谦虚好学,不懂就问)

    9.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不懂就问的句子。

    10.集体反馈。 教学建议;

    ★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

    ★说说你是怎么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不懂就问的品质的。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1.教师小结:同学们,孔子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最后成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被后世的儒家尊奉为圣人。

    12.教师导读:让我们怀着对孔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读故事中,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体会孔子发奋图强的内心活动。组织学生在画句子,说体会,有感情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孔子优秀的品质)

    三、拓展延伸,说故事

    1、师导:同学们。孔子学识渊博,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他的学生们把他所说的话和他的—些事迹辑录成了一本书。叫《论语》。你们搜集了哪些孔子的故事呢?

    2.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讲孔子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孔子学识渊博,品行高尚.受到了后人广泛的尊敬。人们修建孔庙纪念他。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埠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的词语。

    2、和同学交流你所搜集到的孔子的故事。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论语》。

    板书设计:

    孔子的故事

    勤奋刻苦谦虚好学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优美词句,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桂林山水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谁能为大家背诵几句?(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2、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4、桂林山水甲天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现在让我们荡舟漓江,仔细观赏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

    二、 品读感悟 畅游山水

    师:在上节课的阅读中,很多同学被桂林的美景深深吸引了。谁能说说课文的哪部分写得最精彩?(山、水)老师赞成你的想法。

    (一) 观赏漓江的水

    师:我们先来观赏漓江的水(板书:漓江水)。播放漓江水的风光片。谈谈漓江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来讲。

    师:同学们眼中的漓江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漓江水更是独具丰韵。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思考: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板书:静、清、绿)播放漓江的水静、清、绿特点的风光片。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关联词,就可以组成一句话?(同桌交流)(1、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2、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

    师:其实这句话就是这段的主要意思。这样概括地写,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

    师: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静静的,清清的,绿绿的。)

    师:词语一重叠,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该怎样组织排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谁来读一读?

    师:在感叹句的后面补充说明,这样写就很具体了,而且给我们美的感受。同学们,你能读出那种美吗?出示漓江的水图。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我们眯着眼,看着图画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静,你们看见漓江的水在流动吗?(看不到,好静啊!)师读生跟读。

    师:你们往下看,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江面,漓江的水该有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无瑕瑕指玉石上的斑点。)看得出同学们特别想用声音再现漓江水的风姿。师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师:欣赏了你们的朗读,我觉得漓江水美得生动,美得具体,美得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吗?(表达方法上:作者恰当运用了排比和比喻修辞方法。)老师为你竖大拇指。的确如此,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恰当的排比读起来语气更加强烈。请女同学读第一分句,男同学读第二分句,齐读第三分句。

    师:读了这段话,我觉得作者已经把漓江的水勾画得淋漓尽致了,为什么还要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师:大海的雄伟壮丽,西湖的宁静柔和。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这样写更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谁能读一读这句话?作者先说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然后抓住特点具体介绍,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这样布局谋篇,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

    师:学了这段我不禁赞叹:真静真清真绿漓江水。(板书:三个真)

    (二) 观赏桂林的山

    师:桂林的水美,山更美,请同学们默读第3段,思考: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还有哪些疑问?(板书:桂林山)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板书:奇、秀、险)

    师:桂林山的特点,课文是怎样写的?(运用排比句和一连串的比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出山的奇)还会像什么?随着你们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事物。

    师:你们看桂林的山,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很多这就叫形态万千。播放桂林山奇图。这一座座形态万千,奇特的山峰,分开排列叫什么?(奇峰罗列)。奇峰罗列,各不相同,好像从地上拔起来,就叫拔地而起。作者从山形实现了奇。请女同学看图片,男生齐读这一分句。

    师:可爱的男同学啊!你们太了不起,都把文字读活了,一个个文字仿佛一个个跳跃的生命。课文是怎么写秀这个特点的?读出秀美的感觉。女生读。作者体现山的 秀是从山色入手的。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险峻,书上说危峰兀立这个危是什么意思?是危险的危吗?字典里有三种解释,选择哪一种恰当?1、不安全;2、损害;3、高的,陡的。

    师:这些形态万千的奇峰中,有许多怪石叠在一起,这就叫怪石嶙峋。面对这样险峻的山峰,不用说零距离接触,就是老远望着它也会叫人心惊肉跳。你能读出那份险吗?

    师:关于山这段还有哪句话没有谈到?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用这句话烘托出桂林的山甲天下。我们用声音再现这甲天下的桂林的山吧!师读第三段的第一句,男生读奇、险句子,女生读秀句子。

    师:这真是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哪!(板书三个好)

    三)山水合一 景色宜人

    师:游览了桂林的山,难道你不想说点什么吗?(让你感觉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你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同时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齐读第4段,用心体会作者那强烈的感受。

    师: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师一边有感情地朗诵,一边板画山、水、云雾、竹筏。(师随手为真静真清真绿漓江水和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勾出框)这是什么?(对联)缺什么?(横批),横批一般几个字(四个)展示你的文采的机会到了,添横批。

    师:现在什么都在改革,咱们对横批也进行一次改革,几个字都可以。

    师: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老师准备了一组图片,请同学们领略它的独特风韵。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就一句话,发自肺俯的!( 1、桂林山水,真是人间仙境啊! 2、桂林山水,风景如画。 3、啊!风景秀丽的桂林,我爱你! 4、的确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5、桂林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我多想永远与你想伴哪! 6、桂林的美景,令我陶醉,令我痴迷,令我心旷神怡! 7、我爱你桂林,我赞美你桂林! 8、桂林太美了,我做梦都想去。 9、桂林山水要多美有多美! 10、桂林山水真是美不胜收! 11、桂林山水你是祖国锦绣河山的典范。我为你骄傲。)

    师:让我们牢记这副对联,把桂林山水的美永远留在心中(齐读对联)。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

    天下第一

    真静真清真绿漓江水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交流仿生学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课前准备:

    PPT课件、蝙蝠和雷达图片各一张、三次试验表格。

    教学过程:

    出示蝙蝠、雷达图片引入

    1、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器,它们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

    二、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

    师: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通过研究蝙蝠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那么蝙蝠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引起了科学家对它的关注呢?它夜间飞的本领有多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蝙蝠夜间飞行本领强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2、学生汇报感受、体会。

    3、用关联词:即使.....也......,造句。

    师: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如此高强,到底靠的是什么呢?难道说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够看清楚夜间的所有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开始做什么?(试验)

    三:出示课文4到6自然段内容。(合作、交流)

    师:1、为了搞清楚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学生汇报

    3、谈谈三次试验结果证明了什么?

    4、理解“配合起来”,对比读句子:

    (1)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师:科学家三次试验证明蝙蝠是靠耳朵和嘴配合起来探路的。蝙蝠在飞行过程中它的耳朵和嘴是怎样互相配合的呢?

    四、出示课文7自然段。(PPT)

    1、齐读第7自然段,画出蝙蝠飞行过程的句子,体会蝙蝠飞行中耳朵和嘴的互相配合。

    2、学生汇报找到句子及体会。

    3、借助PPT图片来理解一下超声波。

    4、让学生画蝙蝠飞行的示意图并说说蝙蝠的飞行过程。

    5、角色扮演(请三个同学出来演示蝙蝠飞行过程)。加深学生对蝙蝠飞行过程的理解。

    五、探究原理,解读雷达。

    1、师: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那雷达又是怎样工作的呢?请默读第8自然段,读后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的体会。

    2、学生汇报体会。

    3、学生写出雷达工作示意图,并讲解雷达工作的过程。

    4、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5、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而使得飞机在夜里也能安全地飞行,假如有一天,蝙蝠和飞机相遇了,它们会说些什么话呢?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6、请学生汇报。

    六、交流仿生学资料。

    师:1、课前老师叫同学生收集了仿生学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一下你们找到的资料吧!

    2、学生交流分享课前找到的资料。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学生汇报。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雷达,可见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善于观察,发现秘密,长大了发明出新的东西为人类服务。

    作业。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你从大自然中得到什么启示,想要发明什么呢?以:我想发明......”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按课后作业中有关鲸的几个方面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2,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能按课后的问题读懂课文

    3知道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刁性,培养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按照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这3方面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三,教学准备:

    鲸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按课后问题的分段提示给课文分段,初步知道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

    3学习第一段,体会鲸的庞大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读题(注意正音),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体裁,揣测)

    出示鲸的挂图通过看图,你知道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在海洋里,形体像鱼,很庞大等)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

    2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读课文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自己解决

    (3)引逐段默读,划出每个自然段中概括鲸的特点的句子

    3检查自学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读一读

    (2)请学生挑选易读错的生字词领读

    特别注意:"鲸,斤"的区别,哺,寿(翘舌音)

    (3)板书"肺",强调右半部分笔顺

    (4)讨论难理解的词语(酌情处理,上胯,鳍,须板等词可利用挂图或简笔画帮助理解)

    (5)说说鲸有哪些特点交流中相机引导朗读有关段落,明确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注意正音)

    4,根据课后习题2,给课文分段

    讨论中引导学生明确以下两点:JK251.coM

    (1)第二自然段是概括地说鲸是哺乳动物,第3,4自然段介绍鲸的胎生,用肺呼吸的特点,进一步阐述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应归并为一一段

    (2)第5,6自然段分别讲鲸在吃,睡两方面的特点,均属鲸的生活习性,应归并为一段

    5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课后习题1

    (1),圈划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词句

    (2)讨论:课文怎样生动地写出鲸的庞大

    ①出示课后习题3

    (1),比较两个句子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后者采用举例,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引发读者想象,更深切地感受到其嘴巴的宽大)

    ②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到鲸的庞大引导边想象边朗读

    (3)小结:课文抓住鲸庞大这一特点,采用了对比,列数据,举例等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鲸的庞大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段,继续按课后的问题读懂课文

    2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读读,画画,写写,进一步了解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培养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根据课后习题1(2),(3),自学第二,三段

    2围绕课后习题,四人小组范围内交流讨论

    3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完成其中一,二项作业

    (1)读短文,然后联系课文第二段内容展开想象,补写虾将军的说话内容

    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一个指定的海峡,并顺利地通过虾将军把守的赛场大门一条小鲸得到消息,也急忙赶来参加,当他正准备游进赛场大门时,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觉得莫名其妙,便问:"我为什么不能进去"虾将军说:"因为你不属于鱼类,所以不能人内参赛"鲸既委屈又生气,振振有辞地说:"我的名字是’鱼’字旁,人们也常叫我’鲸鱼’,我怎么会不属鱼类呢"虾将军很有耐心地解释说:"()"鲸听后想了想,觉得有理,便乖乖地游走了。

    填表,并说它们是怎样吃食的

    种类

    吃什么

    怎么吃(动词)

    (3)把鲸呼吸,睡觉的特点,用简笔画形式画下来,配以文字说明

    4交流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5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特点最感兴趣,重点读那一自然段

    6总结全文

    (1)学习课文,你对鲸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鼓励学生到课外查找资料释疑)

    (2)纵观四篇常识性课文,你认为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7作业(任选一题)

    (1)分类摘录采用举例,对比,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课外观察一种熟悉的生物的某方面特点,用上常用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重量

    体形很大长度

    胎生说明方法

    鲸哺乳动物举例

    用肺呼吸列数字

    吃什么打比方

    生活习性

    怎样睡觉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习各种不同的讲道理的方式、方法,了解不同的文体特点。

    2、学习把握不同文体中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深刻含义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哲理单元,或故事、或童话、或诗歌表达见解,阐明道理,是人读后受到启迪。

    阅读链接中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阐述道理的文体,寓言、打比方、哲理诗漫画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道理。

    阅读链接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扩展和补充。

    用故事讲道理

    通过众所周知的《守株待兔》的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

    用打比方讲故事

    以《泗水河畔师生游》以及两幅蕴含哲理的对联,引导学生体会打比方说理的委婉与奇妙。

    对话框里的文字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指导学生课外了解更多的揭示道理,蕴含深意的作品。

    【教学建议】

    教材介绍的几种讲道理的方式不必面面俱到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一种方式,深入了解、研讨、学习,学生在搜集资料、创作、理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巧,享受学习的快乐。以下几个方面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某一角度深入进行。

    一、自读《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了解语言特点。

    “寓言”一词出于《庄子》。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的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些故事很简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蕴含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身哲理。寓言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自己的生活经验。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和游说之士,大量吸收和借用这类民间故事,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一种手段,他们进而创作新的寓言故事,以便说理生动、通俗易懂。

    韩非子是当时最杰出的寓言作家,先秦寓言故事,《韩非子》一书中不仅多而且精采。大家熟悉的有《滥竽充数》《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等。

    关于寓言的特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所接触与了解,例如《陶罐与铁罐》《伊索寓言》等,本次教学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故事,尤其是搜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一步感受寓言的特点。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寓言故事,编辑成册或张贴出来大家交流、评议。

    二、了解打比方说明道理的好处,学习打比方说明道理的技巧。

    中国人说话爱打比方,用于文章叫比喻。比方打得好,可以生动形象、通晓明白,帮助人们理解问题,所以好的演讲者都会打比方。

    打比方的第一个关键是要抓住共同点。换句话说,原问题和所打的比方必须具有相似点。

    例如孔子用水比喻人的道德修养。“水奔流不息,是不予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谁没有一定的形状,或长或方,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谊……”再如孔子曾经还用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他说:“逝者如斯夫,不彻昼夜!”水的一去不复返不正和时间的流逝一样吗?

    打比方的第二个关键是必须用简单的东西来比喻复杂的问题,而不是用复杂的东西来比喻简单的问题。水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人的德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孔子以水相比,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君子”的德行修养。

    水还用来可以比喻什么?生活中常见的哪些事物还可以用开打比方说明道理?开启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发他们大胆想象是这项专题研讨的关键。

    三、搜集有关哲理诗、对联,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哲理诗,并从中体会诗句的含义,加强积累,以便写作时能够恰当地运用。

    以下诗句可供参考。

    1、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迷茫中坚定执着地前行,才会有希望的惊喜。

    2、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世间万物总不能摆脱消亡,但是同时又会有新生命的诞生,表达一种欣慰的情感。

    3、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一种历尽艰难险阻后取得成功的骄傲情感,告诉人们成功的韵味,从而激励世人。

    4、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人应当有奉献自己,服务他人而且默默无闻的精神。

    5、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

    站的高看的远,每个事物都能发挥他的作用,即使饱受他人的压制摧残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6、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死而后已的一种爱恋。感动他人的往往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所以好好去守护他人吧。

    7、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

    自然万物包括人都是分分合合,不必难过,可是你不是他,怎知别人的痛苦。表达无奈时的内心感受。

    8、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就该豪迈洒脱,不谓权贵,做自己想做的事。

    课时安排:本课建议教学2`3课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8

    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望洞庭》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同学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同学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和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和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由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考虑,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研讨: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小朋友们从读中发现问题,发生美感,发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同学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掌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身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置,更显示了同学能举一反三地发明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同学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文中的重点句子。

    2、体会文章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小练笔:培养学生课堂上动脑、动笔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讲到我在花港认识了一位青年,这是位怎样的青年?(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2、他不仅长得秀气,还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呢,你们说是吗?为什么呢?

    出示句子:

    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青年很爱鱼,不是一般的爱,把自己都忘记了,不顾自己。。。。。)

    二、研读忘我的境界体会人物形象

    1、师:那么你能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这个青年确实非常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4-12自然段)

    (生边读边找,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2、出示句子1: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这位青年是怎样看鱼的呢?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一个人,呆呆地,静静地,不说一句话。)(板书:看鱼)

    (2)重点理解:静静地看是怎样地看?(专注,入神,仔细)

    (3)想象说话,他这么静静的看鱼时,会想些什么?(啊,这条鱼真可爱,我要画下来。这些鱼真是各有特点,我该怎样才能画得像真的一样呢?鱼在吹泡泡呢,我一定要画下来。。。)

    (4)师:你们已经走进了青年的内心,带着对他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吧!个别读,齐读

    3、过渡:他就这样看,看了多久?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出示句子: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写青年坚持不懈地画鱼,持之以恒,到了忘记时间,忘记回家的程度了。

    (2)哪些地方告诉你了?(可以从每个,一整天,常常,忘了,体会到)

    (3)重点理解一整天:从早到晚,刮风下雨可能也不间断。

    师:真是如痴如醉啊!你能通过朗读读出你的感受吗?(同学们都被你精彩的朗读感动了,我们都喜欢听你朗读呢!)

    4、过渡: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我们不仅可以从他看鱼看出,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板书:画鱼)

    师:你从青年画鱼的神情动作中体会到什么?(画鱼很认真,全神贯注,可以从每个部位、一丝不苟、细致体会到。)

    师:那你能用朗读读出青年画鱼认真吗?(你体会的好,读的更好!)

    师:你还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呢?(画鱼很自信,胸有成竹,从挥笔速写、很快体会到)

    师:那你能把青年画鱼时的动态读到你的心里去吗?(谢谢你精彩的朗读)

    师:我们朗读时,有时可以加上自己有些夸张的动作,我们来试试好吗?(能背的可以不用看着屏幕)

    师:同学们,这个青年为什么能画的这么仔细,又画的这么快?(跟他观察仔细是分不开的)

    齐读句子1。2。

    5、出示句子3: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理解融为一体

    师:你是怎么理解融为一体的?(忘我的境界,和鱼成为一体,不分彼此,自己也成了一条鱼)

    师:是的,此时青年仿佛进入了鱼的世界,他已达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真厉害!谁也佩服他?来读读。

    (2)说说周围观众的态度。

    师:那么周围的观众又是什么态度呢?

    师:他们赞叹些什么?议论些什么呢?(会有哪些人呢?)

    (小练笔:一个小男孩(地)说:―――――

    一个小女孩――(地)说:―――――

    一位老大爷――(地)说:――――――

    一位()――(地)说:―――――)

    选择2-3题做,交流)

    师:人们赞叹他,议论他,而他有没有反应?为什么呢?(除了他是聋哑人,更因为他爱鱼,看鱼专注,画鱼全神贯注,忘我)

    (3)小结:是啊,当他静静地看鱼,静静地画鱼时,眼里所见的是-----,心里所想的是------,笔下所画的还是-------,他就这样和鱼融为一体了!(齐读)

    三,情感升华

    师:当我把女孩说的话写在纸条上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递给他时,他是怎么回答的?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聪明的同学们,你知道这两句话有什么关系吗?(因果关系。正因为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仔细观察,对鱼很熟悉了,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的形象了,胸有成鱼,所以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动态的金鱼。)

    师:是青年手中的画笔使鱼游到了纸上,那么还是他的什么使鱼游到了纸上?(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勤奋执著。。。)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或是我们身边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呢?

    (《全神贯注》中的罗丹,牛顿请客,王羲之写字用墨汁蘸馒头吃,身边的)

    四、受到启迪

    是啊,同学们,如果我们也能够像这位青年一样,那样忘我地、痴迷地沉醉地做一件事,那还有什么事做不好呢?(下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