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发表时间:2022-02-23年、月、日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2、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3、体会引入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计时法。4、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5、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年、月、日是时间单位,能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一些信息。2、难点: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判断平年和闰年。课时安排:5课时
年、月、日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相关知识。2.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与这堂课相关的信息,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交流、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得到尽可能大的收获。教重、难点:1.重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2.难点:对学习材料的整理、分析、概括。并能够提取对学习有用的资料。教具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年月日的资料。2、年历、计算器。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过年吗?过年的时候,你都干些什么?(穿红衣服、帖春联、放鞭炮…)师:同学们都喜欢过年,那你知道年是什么吗?(学生简单回答)〖引入年的传说〗师: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板书:年月日2、探究新知。(一)探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1、感受年月日的形成。2、有关日的知识。3、有关月的知识。(把有31天的月叫做大月,有30天的月叫做小月,你怎么样就能很快记下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学生汇报记忆方式:如拳法,口诀等。互相交流。4、有关”年”的知识(1)为什么有平年、闰年之分,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派代表汇报)(2)用万年历验证平闰年。(3)常识介绍:我们所学习的历法是公历。二、总结。1、关于时间单位,你还有哪些问题?2、同学们收集的资料特别详细,得想个办法把这些资料保存下来,并有个好的方式展现给大家,你有办法吗?三、板书设计:
年月日
大月:1、3、5、7、8、10、12月
小月:4、6、9、11月
2月:平年28天
闰年29天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课后反思:
jk251.cOm扩展阅读
年月日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1、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3、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研究年、月、日的知识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一、课前小研究
第()组研究者
我知道
今天是()月()日;一年有()个月。
算一算将下面各年份的各月份天数填入下表。
(每年的1、3、5、7、8、10、12月都是31天;每年的4、6、9、11月都是30天。2月份的天数在课本p95——p96中找。)
月份123456789101112合计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我发现了:(1)一年有()或()天。
(2)
(3)
(4)
(5)
二、课堂学习
1、交流课前准备情况
教师根据回答选择性地板书。
2看书p70——p71,看看书上还有什么知识?
3、小组交流:(1)书上还介绍了什么知识。(2)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4、汇报。
5解决两个知识难点。
(1)要想记住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有什么好办法?(
(2)为什么会有平年、闰年?
a.根据课前研究的表中数据判断199719981999
哪年是平年,那年是闰年?说说为什么?(因为一年365天是平年,366天是闰年;或看二月份,28天的是平年,29天的是闰年。)
b.XX年呢?说说怎样想的?(因为每四年有一个闰年。)
c.随便一个年份你能判断出它是什么年吗?怎样想的?
d.判断。1992年1998年XX年1995年19xx年19xx年
e.整百年份的怎样判断?阅读课本。
判断。19xx年16XX年XX年24XX年18XX年17XX年
(3)小结:非整百年份的能被4整除,整百年份的能被400整除。
6、总结。
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 教案精选篇
有关时间单位和记时方法的教学,从一年级就开始了。
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认读钟面上的整时或非整时的时间。三年级(上册)了解24时记时法,进行两种记时法的相互改写,计算经过时间。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联系,平年和闰年。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学习了时、分、秒,本单元继续教学年、月、日。全单元教材共编排了两道例题、两次“想想做做”和一次实践活动。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指导学生看课外书籍、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三段:第一段教学年、月、日以及相关的大月、小月等内容,第二段教学平年、闰年、季度等知识,第三段是实践活动。1.年、月、日以及相关的内容。这一段内容涉及许多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里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积累了一些经验。教材尽量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习活动,激活已有经验,引导发现规律,适当解释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教材让学生从年历卡上找自己的生日切入,既引起兴趣,又提供了学习用具。设计的学习活动有观察整理、填表分类、涂色记忆、计算交流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同时接受年、月、日的知识。首先要求学生观察2005年的年历从中获得信息。年历卡里的内容十分丰富,要结合观察与交流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学会看年历。如年历里的1、2、3……12表示一年里的1月、2月、3月……12月;每月都有一张月历,其中的日、一、二、三、四、五、六都表示星期几,1、2、3、4……表示每月的1日、2日、3日、4日……在年历卡上能查到每月有多少天,各天分别是星期几。接着要求学生把各个月的天数填入一张表格。填表活动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一年有12个月,各个月的天数并不都相同。填表还能引发学生把12个月按天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接受大月、小月的知识。然后指导学生在填各个月天数的那张表格里涂颜色。涂色活动实际上是分类活动,通过再次分类记忆一年里的大月和小月。教材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记住一年里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鼓励他们自己设计记忆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利用拳头帮助记忆的办法。最后突出2月的天数既不是31也不是30,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教材还让学生计算2005年全年的天数,通过计算重温这一年各个月的天数,检查记忆效果,弥补记忆中的缺漏。学生计算全年天数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交流并比较各种算法,体会比较简便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建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想想做做”在年历上圈出重大节日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2.平年和闰年。平年和闰年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发现现象,初步知道平年和闰年。第19页例题让学生同时观察2004年2月和2005年2月的月历,比较这两个2月的天数是否相等。让学生发现不同年份的2月天数不同,然后告诉他们,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第二步同时观察从1997~20xx连续十二年的2月月历,从中寻找天数的规律。教材特地把这些月历分成三行,每行是连续的四年,方便学生发现每一行的四张月历里只有一张是29天,另三张都是28天。从而明白通常每四年里有1个闰年、3个平年。教材里讲解了判断平年、闰年的一般方法,至于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安排在底注里讲解。第三步在“想想做做”里巩固平年、闰年的知识。第1题通过把公历年份除以4进行判断,虽然教材只教过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但学生完全能够自己进行四位数除以4的计算。第2题计算平年的全年天数,合几个星期零几天,结合计算再次温习前面学习的年、月、日知识。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闰年全年有多少天以及怎样算的,再次清晰地认识平年与闰年。第4题回答并解释一种比较特殊的生日现象,巩固连续四年里一般有1个闰年的知识。第四步是“你知道吗”,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为什么通常每四年有1个闰年的原因。3.实践活动《生日快乐》。这次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日为题材,活动形式新颖有趣,紧扣年、月、日的知识,运用了统计方法。活动分两段进行:第一段是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生日是哪天。教材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间接地讲述,让同伴猜一猜是几月几日。这里会涉及年、月、日的许多概念,学生一定很感兴趣。第二段是用统计的方法调查、整理并用图表呈现班级里学生的生日分布情况,是一次联系实际的活动。最后是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进行孝敬长辈的教育。这次活动要认真组织,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说话,然后请几名学生在全班交流,落实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北师大册年月日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案精选篇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年、月、日
2、认识平年和闰年
3、认识24时记时法
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是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要学习年、月、日;认识星期;认识24时记时法。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有很多经验,所以教材一开始就安排了“说一说”,意图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
24时记时法是国际上通用的记时法,它与12时记时法有对应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用24时记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更方便。
看日历教学目标
1、会看日历,认识星期。
2、能从日历中找到指定的日子。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看日历,让学生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教学时,要充分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练一练,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猜生日教学目标
能结合具体活动,推算出某人的生日。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猜生日是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教学时要充分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说一说、猜一猜、填一填,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淘气、笑笑和另外一个小朋友正在为智慧老人过生日,这一天是10月12日,星期日。淘气说:再过30天就是我的生日;笑笑说: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数第三天;另外一个小朋友说:我刚过完生日,是上个月的最后一天。问题是:他们每个人的生日分别是几月几日?设计这样情境的意图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应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学会推算日期。
根据情境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知道:智慧老人的生日是10月12日,星期日;因为10月是大月,有31日,所以淘气的生日是11月12日;笑笑的生日是12月29日;另外一个小朋友的生日是9月30日。
教学时,可以请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每个学生间接地说一说自己的生日,其他同学猜他的生日是哪一天,说一说是怎样猜的。活动时可以分成多个小组同时进行,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培养数感和提高推理能力。
一天的时间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换算。
2、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3、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安排了看电视节目预告、邮箱取信时间、阅览室开放时间、儿童作息时间表等情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24时记时法及其应用价值。教学时,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如一些公共场合,一般都要用到24时记时法,使学生认识到24时记时法简捷明了,从而激起学生学习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互换的兴趣。
首先提出问题:一天有几时?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比如:早上6时起床,12时午休,晚上6时看电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这期间时针正好走1圈,经过了12时。结合生活经验学生能够体验到白天大约12时,夜间大约12时。如果从夜里0时算起,时针走1圈,经过12时;再走1圈,又经过12时,一共经过24时。
绝句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设计理念】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设计特色】
重在学生参与,激发主体情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设计,多种多样的铺垫、延伸的作业设计,变传统古诗教学的单向灌输为学生的自读、自练、自悟,既激发了主体的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又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了语文教学重在实践运用的教学思想。
一、第一教时:以趣味练习法为主学习《绝句》
1.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2.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3.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4.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村”“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名词前面都加了表示颜色的。)加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联系诗句说说理由。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鸣”与“上”是有动感的;“含”与“泊”是无动感的。)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说后同学评议,在评议中教师点拨提升。
6.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春天的景色不仅色美,而且形美)。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7.拓展性练习,自学自解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也可以自己选择诗歌来学习。)
小学古诗诵读网
回声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你在哪儿听到过声音?听到什么声音呢?
师:小朋友们听到的声音真多呀!那这样的声音你们听到过吗?这就是回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学生齐读)回声。再读课文题目。当你第一次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感觉?(奇怪)现在,我们来看看文中的小青蛙他听到这种声音是怎样的表现?在没学课文之前,老师想看看上节课你们交的生字宝宝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课件出示)自由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二、探究质疑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们读课文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吗?
预设一: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平时老师教你们怎样读课文的都记住了。真像你们说的,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还可以动动小脑筋。哪些是你读懂的内容,你是怎样读懂的,你还有哪些问题搞不清楚,并作上记号。(学生自由读)
2、学生汇报并质疑。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下就知道了这么多。现在请你说说自己不懂的问题。
师:还有问题吗?没有啦?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小青蛙那个奇怪的问题吧!
三、细读释疑。
1、请生读小青蛙问妈妈的话。听了他的朗读,你有没有感到奇怪?指导学生用奇怪的语气读小青蛙的话。
2、小青蛙为什么会有这个奇怪的问题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小青蛙说的话划上“—”。(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
3、想想,刚才你读青蛙两次说话时语气一样吗?为什么?小青蛙第一次为什么用赞美的语气?师:读读第一段,你能读出它的美吗?
(出示句子,分角色读)
4、因为小青蛙感到奇怪,所以去问妈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青蛙妈妈是怎样帮助小青蛙解除心中疑惑的?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的4、5两个自然段。
5、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老师先找到了跳到岸上的“跳”字(演示),大家再找一下,还有表示动作的词吗?
大家一起表演一下怎样叫捡起石子扔进河里。生:(表演)。
6、对,就这么一扔,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大家看录像(石子激起波纹,又荡回来)。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谁能起来说一说。指导学生读这一段,学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二、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指导学生朗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青蛙妈妈说了几句话?
1、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谁来读?师:告诉我们什么?(叫声像水的波纹)
2、青蛙妈妈为什么说他们像呢?请同学读一下第2、第3句话。
3、老师把这二句话写到了小黑板上(出示),谁再读?
4、谁来说一说他们哪儿像?青蛙妈妈第4句话又说了什么呢?谁来读?
5、想一想:小青蛙又一次听到的声音我们叫它什么?(指导学生朗读)
6、同学们看来都明白这个道理了,那小青蛙明白了吗?从哪看出来的?你说他现在心情怎么样?
7、是啊!很兴奋,高兴得都蹦起来了,想想这句该怎样读呢?最后一段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8、对呀,从哪个词看出他很高兴,很快乐?他为什么特别高兴?
指导学生用欢快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拓展
师:学了这课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师:还从哪儿能听到回声呢?回家以后从课外书中、从家长那里了解一下;并读一读课外阅读《山会说话吗?》,说说你从这篇文章里又了解了什么?
纳税的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一、激趣引入
板书课题:纳税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指出: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二、教学新课
1.了解纳税的作用.
(1)自主探索.
教师:观察分析下面几组信息,讨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纳税?②为什么要纳税?
屏幕显示:
①某汽车制造厂2001年12月生产小轿车销售额865万元,向国家缴税金70万元.
②某教师去年3月对外讲学收入900元,向国家缴纳税金20元.
③2001年全国财政收入16371亿元,其中税收占15175亿元.
④2001年,中央财政用于养老保险基金补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补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等社会保障投入达982亿元.
⑤2001年,中央财政用于支持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资金42亿元.
⑥2001年,中央财政的教育支出达213亿元.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
(2)合作交流.
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向全班交流讨论的情况,最后教师小结: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你如果是一个应该纳税的人,应怎么办?(主动纳税.)
2.理解税种.
教师:结合课前的调查,在小组上讨论,哪些行业要缴纳哪些种类的税?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引导.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情况,教师板书: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
教师:你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理解吗?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运用实例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作适当的解释.
提问:什么叫应缴纳税额?请结合你的理解举例说明.
教师:根据下面一组信息,请说一说应缴纳税额各是多少?
屏幕显示:
①顶天水泥厂2002年7月向国家缴纳增值税81.7万元.
②华胜宾馆2002年8月的营业额是940万元,应向国家缴纳营业税47万元.
③某卷烟厂2002年2月卷烟销售额达3000万元,应纳消费税是1200万元.
④张老师的月工资收入是1400元,超出某标准800元,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20元.
教师:什么叫税率?你能写出计算税率的公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税率=×100%
教师:各种收入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
教师:税率的高低由国家统一规定,例如国家规定下面一些税种的税率一般是:
①增值税17%(或13%).
②消费税根据消费品种不同从3%到50%不等.
③营业税分行业从3%至20%不等.如交通行业5%,娱乐行业20%.
④个人所得税按收入的高低从5%到45%不等.
3.教学例6.
教师:根据你对税率的理解,如何计算应纳税款?
出示例6,学生读题.
教师:如何理解按营业额的5%纳税这句话?如何列式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000×5%=150(万元)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页中“做一做”的题目,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订正.
2.做练习三十二的第1~4题.
第1~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第4题学生读题后提问:应纳所得税额420元是什么意思?应按什么的5%纳个人所得税?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第5题叫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做后交流他们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
四、实践活动
拟定一个与税收有关的题目,在课外开展一项实践调查活动.并对调查情况作简单分析,写一篇调查报告.(可小组合作完成.)
五、反思体验
教师:请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今后在生活、工作中怎样去尽纳税的义务?
军神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这是()对他的敬称。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
1、导学“求治”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2、导学“术前”部分。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2)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4)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3、导学“术中”部分。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课堂交流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小结。
4、导学“术后”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做完手术……了不起的军神!”
(3)震惊的沃克先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会怎么想?
(4)根据提示语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竹颂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阅读这篇抒情散文,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贵有志,竹贵有节”。挺拔的翠竹,有着宽容大度的胸怀,有着令人臣服的谦逊气度,它立身千岩万壑,笑对风雨雷电,为人间输爽送绿,这是多么无私的品质!今天我们学习《竹颂》,更深入的感受竹的精神内涵。
二、自主学习:
1.读标注音:劲(jìng)竹僵(jiāng)石坚贞(zhēn)攀附(pān)不朽(xiǔ)摇曳(yè)
吞没(mò)郁郁(yù)葱葱(cōng)尘埃(āi)潜藏(qián)千仞(rèn)
2.解词:
a)凌云:在空中,升高,登上。
b)攀附:跟地位高的人拉关系。
c)积习:经过长时间积累而形成的。
d)郁郁葱葱:(草木)繁盛。
三、合作学习: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1、2段,写作者对劲竹的热爱。
第3段,写劲竹的奉献精神。
第4段,写劲竹给人带来的精神慰藉。
2、感知文章主题:本文描绘竹子外形、生长、气节等方面,突出他的坚毅顽强、纯洁朴素、虚心有节、无私奉献的精神。
3、重点分析竹的精神:如板书
四、探究学习:
1、文中写桃花,紫罗兰,牡丹等花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与竹对比,突出了劲竹如同苍松一般抗击风雪,并在酷热的夏天里,给人送去绿色和凉意,写出了劲竹的奉献精神。)
2、找出表现竹子抗击恶劣环境的顽强精神的句子:(明确: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着翻卷碧波,击打着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着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雷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里你更加郁郁葱葱。)
3、本文中用“你”称呼劲竹,读一读,体会作者需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明确:“你”是拟人化的称呼。作者表面赞“竹”,实际赞美具有高风亮节的人)
五、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通过对《墨竹图题诗》和《竹颂》的学习,谈谈对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外形——坚毅顽强
生长——纯洁朴素
气节——虚心有节
态度——无私奉献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