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五年级数学教案热门
  • 五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1-04

    五年级数学教案热门。

    通过充分调查后,笔者为您编写了“五年级数学教案”。对于新加入教职的教师来说,教案课件具有重要性,因此不能随随便便地编写。教案的制定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技巧等相关因素。我们将持续不断地更新最新资讯,以帮助您了解该领域的行业动态!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1)

    1. 主题:小学数学思维导图

    思路:

    1)思维导图的概念及作用;

    2)数学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3)数学思维导图的实例;

    4)数学思维导图的应用。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及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于辅助思维的图形表达方式,是由核心关键词或主题展开,以一种树状图形式展开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可用于汇总、整理、组织、记忆和分享信息,帮助个人、小组和企业更好地思考和创新。

    二、数学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数学思维导图可以用手画,也可以用电脑绘制。绘制数学思维导图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选择主题或核心关键词;

    2)从主题或核心关键词出发,写出与之相关的部分关键词;

    3)进一步展开关键词,写出更多的相关关键词;

    4)对各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进行展示和标记;

    5)在思维导图中加入注释、标签、颜色等辅助信息。

    三、数学思维导图的实例

    例1:如何解决初中数学中的二次方程?

    示意图如下:

    例2:如何求一个矩形的面积?

    示意图如下:

    例3:如何通过计算器求出自然对数?

    示意图如下:

    四、数学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数学学习、计算机编程、团队协作,及知识管理等领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 主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思路:

    1)学会分析、理解应用题;

    2)把握应用题解题的步骤;

    3)掌握解题技巧;

    4)切实提高解题水平。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一、学会分析理解应用题

    应用题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通过应用题,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因为应用题的问题非常复杂,所以学生在解题时必须要经过清晰的思考和分析。

    二、把握应用题解题的步骤

    在解应用题时,学生应该掌握以下步骤:

    1)通读题干,理解问题和条件;

    2)列出符号或方程式;

    3)进行相应的计算,并找寻答案;

    4)检查答案,确定解答是否合理。

    三、掌握解题技巧

    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技巧:

    1)学会转化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易懂的数学问题;

    2)做好手写计算,特别是进行小数和分数运算;

    3)把握应用题中的某些关键信息,便于分析和解题;

    4)通过画图或者列式来解决问题。

    四、切实提高解题水平

    在学习应用题解题时,学生应该多做练习,提高解题的技巧和水平。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或者同学的讨论来分享解题经验和掌握更多的技巧。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比较重要的部分,因此学生应该认真对待,并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2)

    认识负数的意义

    、2,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读、写。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索、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复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

    说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自然数、小数、分数)

    分别举例。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

    二、学习例1:

    1、谈话:你知道今天的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

    2、讲解:介绍温度计:(1)℃、℉,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是华士度,是欧美国家用的。(2)以0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度?

    3、学生认一认: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4、谈话: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吗?(水和冰的混合物)

    5、谈话:你知道江都一年中的最低温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它吗?

    6、认识课本中三个城市的温度。

    7、议一议:分别说说在这3个不同城市的温度你的感受。

    8、尝试读一读、写一写。

    9、提问:+20与-20相同吗 ?

    三、学习例2:

    1、谈话:介绍课本中的情境图。

    2、在小组内说说:知道些什么。

    3、全班汇报交流。

    4、小结谈话:关于海拔通常以海平面为标准,比海平面高多少米就是海拔正多少米;比海平面低多少米就是海拔负多少米。

    四、归纳:

    1、谈话:通过例1和例2大家应该知道了正是和负数在生活中的用法了,你能举例吗?

    2、汇报交流。

    五、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第二衣蛾的“练一练”。(强调0)

    2、完成练习第一题。(强调负数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

    3、完成练习第二题。(顺便介绍一下这两个湖的相关情况)。

    3、完成练习第三题。

    4、完成练习第四题。

    六、全课总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呢? 教后修改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J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J教学难点: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 小黑板

    u教学流程:

    u引入: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结合目标,独立自学

    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u合作讨论:

    u当堂作业:

    1、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2、完成其他练习题:练习三的第1、2题

    u全课总结:板书总结

    u 板书设计: u课后反思:

    小数除以整数(一)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4)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

    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具:年历卡,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出示日历册、挂历、年历卡、

    师:问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谁来告诉大家自己的生日?

    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哪月哪日诞生的?

    年、月、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电脑出示课题年、月、日

    一、认识年、月、日

    1、结合实际认识一年、一月、一日的时间长短

    师:问你知道多长时间是一年?多长时间是一月?多长时间是一日?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所了解的)

    师:为了看着方便,人们把日历册制成挂历和年历卡。

    2、请同学们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历卡,认真观察一下,看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师:习惯上人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

    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每月的`天数吗?

    电脑讲述故事。

    3、计算全年天数

    生计算后汇报。

    师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

    31×7+30×4+29=366,闰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二、判断平年、闰年

    问: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却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请你观察下表:

    电脑出示1981--2004年二月份天数表。

    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年份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得出每4年出现一次29天,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师: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数吗?但1900年的二月却是28天,这是因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这年的二月才是29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4年才会出现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闰年。

    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情况。

    师:用电脑介绍形成闰年的原因(地球绕太阳旋转,加解释)。

    1、练习:

    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1990、1908、2000、1998、2100

    生说出想法后,师介绍可以用年份的末两位数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师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办。

    2、记忆每月天数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忆每月的天数吗?

    让知道的同学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下面的方法:

    (1)拳记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2)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

    (4)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断:

    (1)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2)每年都有365天。()

    (3)凡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3、游戏

    大月过生日的举起你的生日卡。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你今年几岁?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老师今年38岁,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电费花了多少元钱,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4)今年1--3月共花电费多少元钱?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5)4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板书设计:

    一年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平月)365天(366天)

    大月31天

    一月小月30天

    平月29(28)天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熟练的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算

    教学用具:幻灯

    教学过程:

    一、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16-50÷25+8×2116-(50÷25+8)×2

    [116-950÷25+80]×2(116-50)÷[(25+8)×2]

    要求:

    1、让学生划出运算顺序,同桌批改。

    2、选择其中的两题进行计算。

    3、反馈讲评

    小结: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就完全不同,因此在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二、根据要求添括号改变式题的运算顺序。

    30+120÷15-5×2

    说出题目的运算顺序。

    要求改变运算顺序:

    1、-——÷——×——+

    2、-——×——÷——+

    3、÷——+——×——-

    4、-——÷——+——×

    5、+——÷——-——×

    在反馈讲评时,着让学生说说添括号时的思考过程。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成综合算式

    27+1240×6

    ÷13282-

    50-168÷

    +26

    讲评:你在列综合算式时有什么好方法?

    四、应用题

    1、文具三生产一种彩笔,60盒可以装720支,照这样计算,500盒可以装多少支?

    60盒——720支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500盒——?支

    讲评时着重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意义。

    改问题:3000支彩笔要装多少盒?

    五、提高性练习

    计算24点

    课堂作业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3

    一、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18页。

    1、自然数有两方面的含义,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

    本节教学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含义。在学生了解了1-5的基数含义的基础上,教材通过一幅常见的排队购票图,引入序数含义的教学。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

    (3)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区分5以内的几个和第几个,这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教学的难点,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为全面准确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教学时将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给运动员排名次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几和几个的概念。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来获取新的知识。同时创设游戏,让学生在玩的同时自然的获取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教室里举行一次小小的运动会吧!安排学生看运动员跑步的快慢,看看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让学生在给运动员排名次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几的概念。

    (二)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运动员按照跑步的名次站成一排,老师找几个平时接受知识较慢的或课堂上不爱参加活动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发奖牌,从中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1、发奖。师说:跑步比赛结束了,现在我们要举行发奖仪式,请学生代表给运动员发奖牌。师提出不同的要求:请你给第一名的运动员发奖牌;请你给第二名的运动员发奖牌等等。2、送水。运动员很辛苦,现在他们正在休息,你能把这杯水送给第3个运动员吗?(这时运动员已经打乱跑步名次,与同学们面对面坐着。学生在给运动员送水的时候发生了分歧,一个学生给从左数的第三个运动员送水,另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把水送给另一个运动员。在学生分辨不清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送水的理由,在两个学生的争论中,同学们理解了从左数和从右数的含义,同时也意识到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同时巧设练习,把知识的难点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取知识。

    (三)分组合作,运用新知

    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师说:运动会还在进行着,天真热,老师准备了一些太阳帽,请各小组长把帽子发给同学们吧。要求:让小组成员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队,组长仿照老师刚才组织同学给运动员送水的游戏,组织本组的同学玩分帽的游戏,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组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同学们戴帽子。如:给从左面数第4名同学戴帽子,给从右面数第2名同学戴帽子,给从左数等。

    (四)再设练习,扩展知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第几和几个的概念更深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师说:运动会结束了,同学们表演了团体操,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着解答:

    (1)小林的前面有2人,后面有3人,小林这排一共有几人?

    (2)小红从前面数排在第2,从后面数排在第3,小红这排一共有几人?让个小组讨论,提示学生可以演示,找出规律,全班交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4

    (一)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

    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中的插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分数信息?其中一个同学说:“我吃了一个半”,怎样用分数表示一个半?

    老师随着提问,出示下图。

    学生观察图,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一个半”是l+的和。

    老师提示:1+的和可以写成1。(板书:1)

    2.再让学生观察插图中其他几个同学吃了多少个橙子?怎样用分数表示?

    学生试着说一说,老师分另“板书:1,2,。

    3.老师指出:像1,1,...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观察这些带分数都是怎样组成的?你会读出这几个带分数吗?4,请学生独立举出一两个带分数,让学生读一读。

    5.老师小结: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

    6.指出: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思维训练

    做同一种零件,王师傅2小时做15个,李师傅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一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带分数,并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摆长方体,数据整理、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

    2、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达式,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3、在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活动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一张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你能说出下面长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课件)

    预设:第一个图是直接数出来的,第二个图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第三个图让学生说出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摆几层。

    2、请同学们想一想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系。(预设: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可能与它的长、宽、高都有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板书: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一)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1、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自主选择小正方体的个数)

    小组合作,请同学们认真听完老师的要求后再动手。

    温馨提示:

    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摆出几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每摆出一种就在报告单上记录下它们的数据。注意分工合作。

    学生活动。

    图号。

    每排小正方体的个数。

    长。

    排数。

    宽。

    层数。

    高。

    小正方体的总数。

    体积(立方厘米)

    2、交流评价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边说边演示)

    预设:每排小正方体的个数X排数X层数=小正方体的总数

    这些长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它的长×宽×高。

    师:具体给大家说一下

    预设:比如第一个长方体用长5乘4乘2等于体积40,第二个……

    师:谁有同样的发现?再来说说

    (二)用字母表示长方体体积公式。

    1、师:如果用字母V来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来表示长、用b来表示宽,用h来表示高,你能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板书:V=abh

    (三)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小结:现在大家知道了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由公式可以知道求长方体的体积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长、宽、高)

    2、关于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基础训练:

    (1)解决问题。(出示例题)

    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先估算体积再独立计算。)

    2、综合训练

    (1)练一练第1题。分组完成。

    (2)练一练第3题,先谈注意问题再解答。

    3、拓展训练

    游泳池长25米,宽10米,如果游泳池内注入400立方米的水,问游泳池里的水深多少米?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以及解简易方程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设定未知数,列出简单方程并求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解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及区别。

    一、课题讲解

    1.方程的定义和意义

    (1)出示简易天平,将天平、砝码摆在讲台上,这是一台天平,它是用来称物品的重量的。怎样用它来称物品的重量呢?在天平的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物品,右边盘内放置砝码。当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砝码上所标的重量就是所称物品的重量。

    (2)师演示如何用天平称物品。

    (3)问:那么,使天平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天平的指针指在什么地方才能说明天平是平衡的?(指针必须指在刻度线的中央。)

    (4)教师强调说明:天平两边放上重量相等的物品时,天平就

    平衡。反过来说,天平保持着平衡,就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品重量相等。

    (5)出示场景图,问:杯子的重量是多少?你知道水的重量是多少吗?

    师:我们把水的重量用x表示出来,下面我们就来求一求水的重量。

    师写出算式:

    杯子的重量=100g

    杯子的重量+水的.重量=100+x

    师:根据这个图,我们可以列出下面的式子:

    100+x>200

    100+x

    问:图中的天平是否平衡?说明了什么?(图中的天平是平衡的,因为指针指在天平刻度线的中央。说明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怎样用式子来表示这种平衡的情况呢?试试看!

    问:100+x=250是一个什么式子?(等式。)

    (6)什么叫等式呢?(等式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100+x=250是一个什么式子?(也是一个等式。)比较一下:100+x=250与30+50=80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总结:这里的x所表示的未知重量不是随便确定的,它必须是使天平保持平衡的重量,也就是说未知数所代表的数值必须使等号

    左、右两边正好相等。

    思考:观察一下天平,想一想,x应该代表什么数呢?(因为左边未知的方块重150克才能使天平平衡,所以x=150。)师在100+x=250的右边板书:x=150。

    (7)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方程的意义及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指出:像这样一些等式:20+x=100、3x=234、x-8=5、x÷6=7叫做方程。

    师再板书几个一般的等式,形成如下的板书:

    方程一般等式

    20+x=10020+80=100

    3x=2343×78=234

    x-8=513-8=5

    x÷6=742÷6=7

    (8)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等式,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①方程是不是一种等式?(是等式。)

    ②方程与一般的等式相同吗?你发现方程有什么特点?

    ③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方程?先指名让学生说,然后师归纳总结。

    明确: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9)练习巩固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2.解简易方程

    (1)再次强调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100+x=250是方程,x=150是方程的解。求未知数的过程就是解方程。师:回答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2)指名回答,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师讲解:方程的解指的是一个数,它表示未知数等于的多少时使方程中等号的左右两边相等。例如,当x=80时,20+x=100的等号左右两边相等。而方程的解是指求出这个未知数的演算过程。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些求未知数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解方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出示例题:

    ①你能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样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当于什么数?

    ②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x应该怎么求?③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师讲解:首先要写“解”字,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及运算定律进行思考;

    x+3=9,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所以x=9-3,x=6。运算的“根据”可以不写,每个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号要对齐。求出x的值后,还要进行检验,以判断它是不是原方程的解。

    接着,师一边板书,一边指出检验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并且强调,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

    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

    (4)解方程3x=18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书写格式及检验的过程是否符合规定,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师再次强调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以及验算过程。

    (5)完成例题

    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样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当于什么数?

    ②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x应该怎么求?③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板演整个解题过程。着重强调思考过程以及书写格式。学生自学例题4。

    二、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知道了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先要看它是不是等式,再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数。解方程时,先耍弄清x在算式中相当于什么数,再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书写时,要注意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注意不能连等。)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6)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教学主题:认识和运用分数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读写分数表达式;

    2. 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和意义;

    3. 能够将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小数;

    4.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分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1. 教材: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带分数线的卡片;

    3. 学具:分数乘法表、分数分割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提问:你们上过了解过分数吗?

    2. 学生回答并交流。

    二、新知讲解(15分钟)

    1. 讲解分数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2. 根据教材内容,示范阅读表达分数。

    三、游戏活动(15分钟)

    1. 分组进行“分数速算”游戏。

    2. 准备10道分数题目,每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写答案。

    3. 计时,看哪个小组答题正确并最快。

    四、课堂练习(20分钟)

    1. 反复练习分数加减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

    2. 小组竞赛:每组10道题,比较哪组答得最快且正确无误。

    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

    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矩形图,并分割成若干小部分。

    2. 让学生将所分割的小部分表示成分数。

    3. 提出问题,如:灰色部分面积占总部分的多少?

    4. 结合实例,让学生计算出答案。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完成课堂练习的剩余题目,做到熟练掌握分数运算。

    2. 查找与分数相关的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分数运算,写下来并谈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游戏活动、课堂练习、巩固与拓展等环节,使学生逐步掌握了认识和运用分数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通过游戏活动的设计,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实例的引导,将分数概念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培养了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数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对于解题思路和方法也有了更明确的理解。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能发现规律吗?

    2.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63.79÷5.2=

    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3.教师引入: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新课学习

    1.出示教材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

    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

    6÷11=7÷11=8÷11= 9÷1l=

    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

    (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

    3.检验:同学们写出的规律对不对?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

    学生自主验证计算结果,与自己得出的结果作比较。

    三、结论总结

    师: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

    1.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精确。

    2.观察得到规律,不用计算器也能很快得出结果。

    四、课堂练习

    1.算一算,找规律:

    46×96= 69×64=

    14×82= 28×41=

    26×93= 39×62=

    ①等式左边的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就是等式右边的因数。

    ②两个因数十位上数字的乘积等

    于个位上数字的乘积。

    2.明辨是非: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因为75÷4=18 3,所以750÷40=18 3。()

    (4)两个数相除,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3倍,商扩大9倍。()

    (5)因为360÷15=24,所以3600÷15=240,360÷5=8。()

    3.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再用计算器验算。

    6×0.7=

    6.6×6.7=

    6.66×66.7=

    6.666×666.7=

    想一想6.666×666.7整数部分有几个4,小数部分又是多少?

    4.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3×7=

    3.3×6.7=

    3.33×66.7=

    3.333×666.7=

    3.3333×6666.7=

    3.33333×66666.7=

    3.333333×666666.7=

    你能用发现的规律接着写出下面一个算式吗?

    5.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7=2÷7=

    3÷7=4÷7=

    5÷7=6÷7=

    (1)你能用发现的规律把后面两道算式的商写出来吗?

    (2)你发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1.先用计算器计算前面3题,仔细观察,再试着写出后面的得数。(保留6位小数)

    1÷7=2÷7=

    3÷7=4÷7=

    5÷7=6÷7=

    2.根据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得数。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

    45×45=

    55×55=

    六、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计算器:省时、省力、精确

    1122÷34=33

    111222÷334=333

    11112222÷3334=3333

    1111122222÷33334=33333

    11111112222222÷33333334=333333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8)

    标题: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计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

    1.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积极思考解决方法的能力;

    2. 控制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规范和步骤。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交通等,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加减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2. 知识点讲解与操练(30分钟)

    解释和讲解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操练。例如,计算生活中的购物账单、公交车站牌上的人数等。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 实际问题解决(4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组内成员彼此交流解决。例如,“小明买了一本数学书,花了25元,又花了30元买了一本英语书,请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学到的加减法应用于解决问题中。

    4. 总结与归纳(1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方式:

    1. 教师讲解与解题示范;

    2. 小组合作探究;

    3. 整体讨论与交流;

    4. 归纳总结。

    六、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运算准确性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小组活动成果、课堂讨论等来评估教案的有效性。

    七、教学拓展: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多有趣的实际问题,并延伸到其他领域,如时间、空间等,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实施,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且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规范和步骤的掌握,下一节课可以适当加强对解题步骤的讲解和操练。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

    2、使学生经历约分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指出下面每组数中的公约数(1除外)。

    42和5015和58和2118和12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24=2/()=()/318/24=()/12=3/()

    提问:你的依据是什么?(分数的性质)

    3、揭示课题--约分。(板书课题:约分)

    二、师生探究

    1、教学约分的含义:例3。

    (1)提问:你能写出和12/18相等,而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吗?

    (2)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汇报交流,得出两点:一是约分后得到的分数要与原来的分数相等;二是约分后得到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要比原来的分数小。

    (4)小结: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就叫做约分。

    2、介绍约分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1)分步约分及书写格式;

    (2)一次约分及书写格式。

    3、认识最简分数。

    提问:可以直接把12/18化成最简单的分数吗?你是怎样想的?(找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强调:2/3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4、练一练。

    第1题,指名学生口答,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并说说其余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除了1还有几。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用分步约分,也可以用一次约分的方法。集体订正时强调学生注意约分的书写格式是否规范、结果有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深化

    1、做练习十一第4题。

    提示学生联系2、5、3的倍数的特征依次观察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并口答。

    2、做练习十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其中第4题可引导学生想一想26和39的因数,发现13是26和39的公因数,从而确定26/39不是最简分数。

    3、做练习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可以先把上一行的分数分别约分,再与第2行的分数进行比较,学生根据交流情况各自订正。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后记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第6页《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

    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的一条主线。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a×b=c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学情分析:

    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数论本身就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有时不太容易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个数都是无限的,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

    1、出示书上主题图,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2×6=12,在这里,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教师板书因数,倍数)

    2、出示书中主题图,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3×4=12,能试着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学生口答,巩固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3、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是因数和倍数关系?能不能说3是因数,12是倍数?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因数和倍数必须是成对出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说3是因数,12是倍数。

    4、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

    5.小结引出课题。

    师: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教师板书)

    6.例题学习

    出示例题:18的因数有哪几个?

    学生独立试做,集体订正

    (1)想谁和谁相乘是18?

    18=1×1818=2×918=3×6

    所以18的因数是1,2,3,6,9,18。

    (2)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

    18÷1=1818÷2=918÷3=6

    18÷6=318÷9=218÷18=1

    分析:18最小的因数是哪一个?1还是哪些数的因数?18最大的因数是那一个

    7.出示做一做:

    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学生独立练习,并口述方法,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8.小结: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M÷N=PM、N、P都是非0的自然数,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的自然数,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二、巩固练习

    1.(出示主题图)下面的四组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和2426和1375和2581和9

    2.课本练习

    三、总结反思:

    由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数的例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乘法,今天老师给出一些乘法算式,比一比谁能最先发现这组算式的秘密。(拿出课堂作业本帮助你)

    7/9×9/77×1/7(师巡视学生的情况,并对分数的格式加以指导)

    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

    师:现在老师有点疑问,2不是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是什么呢?

    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能不能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呀?

    师:再看这几个算式,2×1/2=1,我们说:2是1/2的倒数,1/2是2的倒数

    师:再举一个例子:2/3×3/2=1,我们说:2/3是3/2的倒数,3/2是2/3的倒数,2/3和3/2互为倒数(师板书:互为倒数)

    师:“互为”是对两个数而说的,不能孤立地说谁是倒数,应该说谁是谁的倒数。

    师:除了这几个例子,能写出其他乘积是1的算式吗?

    生:

    师:大家表现真好,老师也来说一个,3/5是倒数,对吗?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倒数,现在我们就帮这些数找一下他们的倒数朋友吧!(师读生写)

    【五年级数学教案热门】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