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9篇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发表时间:2023-11-21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9篇。

    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不过在写时,需要充分展现教学过程的每个知识点。如何才算是写好一份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9篇,带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过程

    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导入: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反馈自学情况.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布置作业,领悟写法

    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篇2)

    上周,聆听了我们年级张晓琼老师执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我深有感触,深受启发。这是一节原滋原味的随堂课,整堂课朴实无华,没有什么花哨的环节,但张老师天然去雕饰,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教学风格求真务实,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把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落到了实处,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展现了张老师深厚的文本解读功底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小语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文章主要讲述了毛主席惊悉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毛岸英遗体是否归葬作出艰难抉择的过程,表现出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说实话,这是一篇比较难处理的课文。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本有很大的距离。通过查资料,学生可以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文中表现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小学生是极少有体验的,因此让学生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是有很大难度的。如何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带领学生迅速走进文本,就成了教学这篇课文成功的关键。张老师的这堂课,在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把学生引进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方面,设计得很巧妙,成功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们执教这类与学生生活有较大距离的课文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一、知人论世,营造氛围

    当今小学生与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毛主席及毛岸英的相关事迹知之甚少,这客观上造成了学生解读这篇课文有不小难度。因此,教学中补充相关背景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张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很重视这一点,并做了精心的设计。

    首先,张老师课前让学生动手收集了抗美援朝的一些资料。课堂上不是简单的呈现资料,而是把资料展示与课前精彩两分钟展示有机结合起来,请展示的同学介绍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老师把与课文相关的重要信息板书到黑板上。特别板书抗美援朝的目的其实就是保家卫国,既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又为课堂营造了氛围,为学生解读文本做了知识铺垫。

    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结合文本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张老师巧妙而自然地补充了毛岸英成长经历、牺牲经过等内容;最后总结深化时,又补充了此前为了革命,毛主席相继失去五位亲人的资料。

    由于时机把握恰当,过渡自然,这些资料的补充,并不让人觉得累赘、多余。反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毛岸英的牺牲对毛主席造成的伤害是多么巨大,毛主席最后做出的抉择是多么伟大,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堂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毛主席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宽广的胸怀。

    二、抓住关键,解读文本

    对文本的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取决于执教者对文本精心、深入的解读。老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教者只有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才会产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课堂调控信心,才敢勇于面对课堂教学中精彩预设与突然生成的挑战;才能想出办法来巧妙处理文本,创意设计出受到学生喜爱而又具实效的课堂教学。

    这堂课,张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深刻而透彻的。在教学设计中,张老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准确把握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关键了如指掌,在加上对学情的研究准确到位,整堂课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且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

    如在整体感知文本时,她让学生抓住文中三封电报内容作为线索,使原来的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这条线索一下子变得清晰简单。根据这一线索,学生很快把文章的脉络理清,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突破文章重难点做了良好的铺垫。把文本中可供语文学习的源和材挖掘出来,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张老师遵循了语文教学的规律,牢牢抓住对关键词句的解读,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勾画出重点词句,加上批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师点拨,并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对话中交流思想,在交流中理解文本,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正因为张老师在就教学设计中抓住了关键,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很好地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顺利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学以致用,巩固成果

    附:重庆市大足县实验小学张晓琼《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体会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大的胸怀。

    3、学习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大的胸怀。

    【教学难点】

    学习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们伟大的父亲。这节课,我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检查预习

    1、理解题目意思。

    2、认读词句。

    3、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文中讲到了三封电报,请用()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2、齐读第4自然段,学生交流有关毛岸英的成长经历和牺牲经过资料,体会得到这突入其来的噩耗,主席悲痛的内心,并用一个词概括主席此时内心的感受。

    3、接着主席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电报,这是两封意见分歧的电报。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决定权在谁手里?主席是怎样选择的?默读5~7自然段。这抉择过程,又可用一个什么词概括?

    4、经过艰难痛苦的抉择,主席在电文稿后写出了怎样的批示?

    齐读、理解批文诗句意思。

    这一批示意味着什么?理解作出这一批示主席内心是何等的痛苦。

    5、质疑:

    不能理解啊,毛岸英是毛主席最挚爱的儿子,破格把他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让主席见儿子最后一面,这是合情合理的呀,主席怎么会这么批示呢?

    四、品读重点词句,升华感情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看读这篇文章最揪你心的是什么?把最揪你心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3、这些感人的地方就是细节描写。学习细节描写方法,扩写课文最后一段。

    4、交流写的话,学生互评。

    五、总结升华

    在这以前,毛主席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爱的长子,哀莫大于老丧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在床上辗转翻侧,泪水打湿了枕巾,但了却作出批示决然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同学们:你们感受到这里一种怎样的胸怀,怎样的爱啊?

    主席的爱似山般厚重,主席的情如海般深邃,主席的心中装着人民大众,那博大的胸怀令人震撼。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诵主席的批示──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闻噩耗──悲痛

    做抉择──艰难

    写批示──忍痛

    常人情怀,伟人胸怀

    毛主席──伟大父亲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方法。

    4、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

    5、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主席悲痛、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伟人的博大胸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板书课题)。

    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句话在文中是怎样说的?

    2、学生汇报毛岸英的资料。

    3、屏幕出示电报内容,理解勋鉴、殉职等词语。

    4、学生汇报毛主席的资料。

    三、研读课文,动情品文

    1、指名读5、6自然段。

    2、汇报你感受较深的句子。

    3、教师指导朗读句子。

    相机板书:

    万分悲痛

    4、你感受到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5、播放影片,情境渲染。

    6、教师范读5、6自然段。

    7、指名读5、6自然段。

    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出示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7~12自然段。

    2、汇报合作学习成果。

    相机板书:

    博大无私

    3、谈谈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五、变序讲解,引导写法

    1、默读1~3自然段。

    2、体会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学生汇报战争的资料。

    六、发展语言,培养创新

    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已离开我们的毛主席毛爷爷说点什么?

    七、读写结合,培养习惯

    教师推荐一本书《闪亮地灯》,读完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万分悲痛

    博大无私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课文。

    (教师深情述说)在朝鲜平安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矗立着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上面刻着“毛岸英烈士之墓”几个大字。毛岸英,是一名平凡的中国志愿军,又是一名不平凡的中国志愿军,因为他是我们国家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为什么会来到朝鲜,他又是怎样牺牲的?他牺牲后,作为父亲的毛主席心情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听写词语和诗句:殉职、喃喃、踌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4、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写的词句,发现不正确的马上更正。

    三、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1、了解第一封电报的内容。

    (1)课文写到谁殉职了?在什么地方殉职的?你从哪里知道的?

    (2)出示第一封电报,学生默读电报。

    (3)这封电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学生回答。

    2、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悲痛,体会毛主席的慈父形象。(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还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句子中体会毛主席的慈父情怀。

    a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①学生朗读这个句子。

    ②删除“整整一天”、“一支又一支”、“原封不动”几个词语,引导学生比较朗读,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

    ③学生带着这种悲痛的心情一起读这个句子。

    b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①引导学生体会“喃喃”的意思。

    ②学生试着喃喃两句“岸英!岸英!”

    ③指导学生读出“喃喃”的味道。

    ④学生再次试说。

    ⑤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说一说毛主席在喃喃的时候想了些什么。

    ⑥(师深情述说)孩子们,人生最悲痛的莫过于老年丧子啊!何况丧的是他最心爱的长子!是自己家为革命牺牲的第六位亲人!此时主席的悲痛哪里是常人能够理解的!真是千言万

    语也无法排解老人心中的悲痛,只能将那无限的悲痛之情化作一声声呼唤——(引导学生朗读)“岸英!岸英!”

    c电文稿下是泪水打湿的枕巾。

    ①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这一夜毛主席是怎样渡过的。

    ②师深情总结,引导学生朗读“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一遍又一遍地喃喃着:‘岸英!岸英!岸英……’”

    ③引导学生朗读“电文稿下是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56年前,美国政府派兵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我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约有12万志愿军战士永远地长眠在了朝鲜那块土地,其中,就有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同毛岸英牺牲有关的,读题。

    二、自读课文

    1、打开课本,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纠正难读的词语:

    勋鉴、殉职。

    3、通过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主席在电文稿中的批语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同学们,中国人最讲究魂归故里,那么主席是否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了这段父子情吗?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主席的痛苦?

    三、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具体体现主席痛苦的具体。

    2、交流感受:

    ⑴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这是对主席动作的描写,可这里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吸烟。

    为什么对桌子上的饭菜也要进行细致的描写?

    指导朗读。

    ⑵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你能补充一下省略号的内容吗?

    ⑶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楠楠着。

    抓住喃喃紧锁眉头。这是主席发自内心的对儿子的呼唤,希望他能回来,回到自己的身边。

    ⑷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怎样的叫强忍?他是一位主席,在别人面前,他必须保持冷静,甚至还不能把悲伤的情绪影响别人,从强忍这个词我们似乎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圈。

    眷恋,可以换哪些词,眷恋与这些词有什么不同?

    ⑸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踌躇什么意思?(犹豫)他在犹豫什么?听听主席内心的独白。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这是两种不同的想法,指名读。

    是的,朝鲜战争中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士,不可能将他们一一回国安葬,主席必须带好这个头,把岸英葬在朝鲜,为老百姓做个榜样,更何况朝鲜人民也将这些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希望他们能埋在朝鲜这块土地,所以,这样做也能增进两国的友谊。可是,主席那时毕竟已经是一位年近60的老人,他的5位亲人已经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如今他最心爱的孩子又离他而去,他是多么的不忍心呀。

    指导朗读这一段。

    难怪,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引读下文。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转、指、示意,没有任何的话语,三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却感受到了主席的黯然神伤。

    四、语言运用

    读最后一段: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可以想象,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小练笔、反馈。

    五、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主席是平凡的,失去爱子,他也痛苦,伤心,但是,他又是伟大的,因为他拥有我们常人难有的广博胸襟。

    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六、课外延伸

    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毛泽东的故事》、一本书《毛岸英在朝鲜战场》。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悲痛心情,领略他的伟大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悲痛心情,领略他的伟人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悲痛心情,领略他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引入

    师: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让我们一起来吟诵。我读诗题,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毛泽东

    生齐声背诵──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读毛主席诗词,我们感叹毛主席是一位充满英雄气概的革命家,这位心胸宽广、豪气冲天的共和国领袖,作为一位父亲,也同样关爱着自己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感受毛主席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和非比寻常的伟人胸怀。

    二、读通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师: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请几名同学读一读。

    学生分段读。

    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吗?交流一下。

    拟:初步设计编制、起草。

    勋鉴: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多用于政界、文界。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生命。

    踌躇:犹豫不决。

    黯然:昏暗的样子/心情沮丧。

    师:读课文,思考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课文并思考。

    师:请几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文章向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彭德怀司令员给毛主席发电报,告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毛主席很伤心。

    生2:毛岸英在朝鲜牺牲了,毛主席同意把他的遗体留在朝鲜。

    师: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克制住极度悲痛的心情,同意将毛岸英遗体葬在朝鲜,展现了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板书:

    1950年牺牲悲痛葬于朝鲜

    三、品读重点句子和重点段落,体会毛主席为儿子的爱和作为领袖的博大心胸

    师:当得知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牺牲的消息,主席默默承受着多大的悲痛,又做了怎样的抉择?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主席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的句子。

    生默读并划出相关语句。

    师:读一读。

    生读描写主席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的句子。

    师:毛主席的悲痛和抉择源于一份电报。这份电报来自──

    生:朝鲜。

    师:是谁写的?

    生:彭德怀。

    师:电报的内容是──

    生读第三段。

    师:从收到这封电报起──

    生读四五段。

    师:主席自收到电报,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烟,他在想什么?

    生1:回忆和毛岸英在一起的时光。

    生2:回忆和儿子在一起的情景。

    师:读一读。

    生读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这次怎么会──

    师:儿子是地下党冒着生命危险救回来的,主席该是多么疼爱他,怎么忍心让他去农村艰苦的环境中?

    生1:锻炼他。

    生2:为祖国建设积累经验。

    生3:不脱离人民大众。

    师:儿子一次次与自己分离,又一次次相聚,虽然聚少离多,但父子的亲情是时空隔不断的。作为国家主席,毛泽东没有给自己的孩子任何特权,而是象锻炼一个普通青年一样锻炼他。

    父爱沉沉啊!

    毛岸英是主席的儿子,又有文化,完全可以找份悠闲的工作,他怎样会到枪林弹雨的战场呢?

    1950年10月,为抗击美帝国对中国的野心,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

    毛岸英在家中遇到了准备出征的彭德怀,便要求入朝参战,并得到毛泽东支持。随后,他到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除了彭德怀等几人了解他的身世,其他人都只知道这是一个活泼、朴实、能干的年轻人。

    11月25日,志愿军总部遭到美机轰炸,毛岸英不幸倒在汽油弹的熊熊火焰之中,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

    师:毛岸英参加保家卫国的战争,隐瞒了他的真实身份,那是因为──

    生1:不想搞特权。

    生2:做普通的战士。

    师:他是多么惦念父亲啊!

    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他想对自己的父亲说──

    生写一写。

    师:读一读。

    指名读毛岸英想对父亲说的话。

    师: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

    父子是心心相通的啊!痛失爱子,主席无比悲痛。他──

    生1:整整一天不说一句话。

    生2: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烟。

    生3:情不自禁喃喃的呼唤。

    师:毛岸英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朝鲜首相请求──

    生:把遗体安葬在朝鲜。

    师:主席同意了吗?读7至10段。

    生自由读课文。

    师:主席同意把岸英葬在朝鲜,那就意味着──

    生:连遗容都看不见了。

    师:岸英去朝鲜前,主席工作忙,没见到最后一面,此时的他多么希望能

    生:看看儿子的遗容。(作文5000网 wWW.zw5000.cOM)

    师:他却做出了非同寻常的决定──

    生:把儿子安葬在朝鲜。

    师:不能理解啊?毛岸英是国家主席的儿子啊!毛主席怎么能答应这个请求?

    生1:把自己的儿子当成了普通一个战士。

    师:读一读。

    生读第七段相关句子。

    师:身为国家领袖,忍着巨大悲痛,把自己和千千万万在战役中失去儿女的父母一样看待,把儿子像普通战士一样看待,这是怎样的精神?

    生1:无私。

    生2:伟大。

    生3:心胸博大。

    师:主席心胸博大是因为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

    他在电文上回复到──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板书: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金日成首先收到电文,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是说──

    学生猜诗意。

    师:青山处处埋忠骨一句: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精忠报国,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朝徐锡麟《出塞》。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生读: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1910年秋天,17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到县城读书。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言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师:从诗词可以看出,少年时的毛泽东就怀有远大的理想。毛主席以诗词做回复,是想说──

    生1:毛岸英是为了国家牺牲的,无论葬在哪里,他都是人民的英雄,何必非要葬在家乡呢?

    师:可是主席心中是何等的悲痛,电文稿下是──

    生: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师:主席再次承受失去亲人的伤痛。

    师: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毛岸英牺牲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板书:

    博大的革命胸怀。

    师辅助生总揽全文。

    【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950年牺牲悲痛葬于朝鲜

    博大的革命胸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篇7)

    A卷课堂教学跟踪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按提示填空(21分)

    1、这篇课文讲了毛泽东的爱子_______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

    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____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____的抉择

    过程,表现了毛泽东____的感情,____的胸怀。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积累与运用(20分)

    1、我能把字写得更漂亮(看拼音,写字、词):(12分)

    ()定xūn

    ()鉴xn

    ()职

    f

    奔()chuch

    ()n

    ()然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8分)

    一()电报一()大字一()枕巾

    一()战斗一()卧室一()飞机

    一()好参谋一()作战图

    三、我是小小魔术师(按要求改写句子)(18分)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到就不悲痛吗?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片段阅读(26分)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忠骨的意思是______,在本文指__________(6分)

    2、从毛主席签的电文稿,反映了什么?(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15分)

    课文中有许多地方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请你依照课文的写法,选择某一方面进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知识技能综合应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类文阅读(50分)

    罗盛教

    1952年1月2日早晨,朝鲜石田里的山野上铺着厚厚的雪。几个朝鲜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突然喀嚓一声,冰破了,一个孩子惊叫一声,掉进了冰窟窿。他的同伴都吓得哭起来。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正好走过这里。他听到叫声,知道出事了,就急忙向河边跑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冰下的水流很急,不知把孩子冲到哪里去了。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

    罗盛教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孩子们站在冰上,焦急地盯着冰窟窿。一会儿,水面上伸出两只小手,接着是孩子的脑袋。罗盛教把孩子托上来了!孩子用两只胳臂扒住了冰,使劲往上爬。没想到哗啦一声响,冰塌了一大片,孩子又掉进水里了。

    罗盛教钻出水面,他的脸和脖子全冻得发紫了。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第三次钻进水里。过了好一会儿,才看见孩子慢慢地露出水面,是罗盛教用头和肩膀把他顶出来的。孩子得救了,罗盛教已经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光荣地牺牲了。

    朝鲜人民为了纪念罗盛教,把他安葬在石田里。他的墓前立着一块很高的碑,碑上刻着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1、罗盛教是______(身份)。他是____年___月___日为救__

    ____(国名)儿童________而牺牲的。(10分)

    2、罗盛教共__次钻进水里,第一次结果是____________,第二次

    结果是____________,第三次孩子的救了,可罗盛教却光荣地牺

    牲了。(15分)

    3、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____为罗胜教的碑题词,内容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分)

    4、罗盛教救朝鲜儿童这件事,表现了罗胜教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10分)

    二、强化阅读(52分)

    儿子

    儿子是两年前在边防牺牲的。每年到了那一天,老人都要办几样菜,对着云南方向摆下,洒下几杯鸭溪窖()酒。这是儿子生前最爱喝的,老人一直没有掉泪,这是典型的山民性格:坚毅、强悍()。

    每月都要收到来自云南边防的汇款贰拾元,两年了。最初只有汇款,后来,有一次老人实在忍不住,让邻居小刚替他给这个自称解()为民的同志写了一封信。解为民看了信,知道老人家最大的难处是孤独,于是老人便月月都又收到一封信。嘘寒问暖,也谈部队生活及自己的婚事,每封信的落款,都端端正正地写着:您的儿子。老人满意了:这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吗?老人的心温暖了。

    ______,这两个月来,_______汇款照样来,_______信_______中断了(汇款上的笔迹也很陌生)老人焦虑不安,他凭直觉感觉到,一定发生了意外的事。

    老人揣()上积攒()起来准备给儿子办彩礼的钱,登上了去云南的火车。部队首长把他带到一个松林环绕的地方,那里并排筑着两座烈士墓,一座是亲生儿子的,一座是儿子的。

    1、在文中的括号里给加粗的字注音。(10分)

    2、在第3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是()(10分)

    A、虽然然而但却

    B、于是虽然却但

    C、可是虽然但却

    D、可是如果但是就

    3、标题儿子二字是指()(15分)

    A、老人的亲生儿子。

    B、自称解为民的同志。

    C、老人的亲生儿子和解为民。

    D、泛指解放军战士是人民的好儿子。

    4、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15分)

    A、老人B、儿子

    C、儿子D、小刚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篇8)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上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认识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⑵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

    ⑶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说、写这些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由于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走近毛泽东,让学生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

    所以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读为主,读──议──悟结合: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促成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2、采用情境教学法,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说学法】

    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不越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写写等学习方法。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议、写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掌握写人方法,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情景。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我设计四个环节:

    一、身临其境,走入那个年代

    一上课,我就给同学们放映了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音像资料,看了问:你有什么感受?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通过课件,把形象直观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录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声有色,让学生的情感随着画面的变化起伏而推进,与此共鸣,不但使学生充分了解写作背景,而且渲染了与文本相符的悲伤氛围,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奠定基础,并为帮助学生理解毛岸英烈士死得其所,堪称忠骨埋下伏笔。

    接着,用饱含深情的导语揭示课题:在这历时三年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歼灭109万多人,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这三年里,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比海还深的情谊;在这三年里,中华无数的优秀儿女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永远长眠在了朝鲜。出示课题,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披文入情,领略伟人风采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分成三步,一步一步,环环紧扣,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主动去与文本对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不成问题了

    1、从巨大悲痛的细节描写中,感受主席常人情怀:

    ⑴首先让学生了解毛岸英:

    这些优秀的革命烈士中有无数普通百姓子女,也有毛主席深爱的儿子──毛岸英。出示毛岸英的遗照,对于毛岸英你了解多少?

    毛岸英是一个极其优秀的青年,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1950年11月25日,年仅29岁的毛岸英壮烈牺牲了,这封由彭德怀总司令亲手拟订的电报带着噩耗送到了主席的手上,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理解殉职。

    课前布置收集,注重课内展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查找、筛选、整合、表达)的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收集交流毛岸英生平资料,让学生感受毛岸英是个极其优秀的青年,老来丧子何其悲痛,更何况这么优秀的儿子,把学生带入悲伤之中。

    ⑵定向自学:

    这个噩耗对主席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接到儿子牺牲的电报,毛泽东有什么样的表现,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在重点词句下加上小圈,多读几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读的效果,只是游牧的读的效果的1/3。所以给每一次读书提出一个要求,构建好阅读话题,再加以建构解构,是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好方法。接到儿子牺牲的电报,毛泽东的心情怎样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中心话题。

    ⑶交流分享学习收获:

    在学生充分自学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随机用引读的方式进行朗读指导,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伯纳有段至理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实践证明,讨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互相启发、活跃思维、认识升华的过程。重点指导品读以下语言:

    ①收到这封电报起,主席悲伤得说不出话,吃不下饭,悲伤得借烟消愁,读──

    老来丧子,人生一大痛,已近60的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大儿子,这是剜心刺骨的通,读──

    更何况岸英已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第六个亲人了,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读──

    ②是呀,这次怎么会回不来呢?怎么会牺牲呢?毛主席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他的心在颤抖、在流血。读──

    ③他多么希望岸英会马上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情不自禁的呼喊着

    是呀,课文就是这样通过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体现主席悲痛欲绝的心情的。

    2、从痛苦抉择的感人形象中,感悟主席宽广的胸襟:

    ⑴定向自学:

    就是在这样痛不欲生的情况下,两封接踵而来的电报却使主席面临一次重大的抉择,默读课文,想想主席面临的抉择是什么?他最终作出了怎样的决定?用笔画出来。

    ⑵引导学生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⑶感悟主席宽广的胸襟:主席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呢?

    出示重点句子,反复诵读,引导探究感悟。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采用对话与交流的方式,通过师生的互相交流碰撞、相互启迪,让学生采取多元的方式品读这些句子,让句子中的内涵留在学生的心田,使伟人形象屹立在学生心中

    ⑷反复吟咏,加深对诗句的理解: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是出于对中华儿女的崇敬,主席不愿伤害朝鲜人民的情感,他强忍悲痛,顾全大局,作出了这样的伟大的决定,读

    这铮铮的言语下,是主席那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读

    3、从艰难抉择的矛盾心理中,感悟主席伟人风采:

    ⑴定向自学:

    然而这个抉择的过程对于主席来说,是那么容易的吗?自读7~10自然段,文章又是怎样刻画出主席的这种矛盾心理的呢?

    ⑵根据学生交流,随机点拨感悟:

    ①他多么想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呀!多么想让儿子的遗体归来安葬!这是人之常情。

    ②他犹豫不决,因为一签字就意味着父子将永远无法相见,想到无法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又怎能不黯然神伤?

    本片段教学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让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声有形。

    ③透过这一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你展开想像写一个片断,抓住主席的动作、神态等,把那一个难眠之夜的情景,具体描写出来。

    在课文留白处设计一个写作练习,促使学生把本课的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应用起来。学以致用,而非纸上谈兵,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而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主席当时的矛盾、痛苦的心理。

    ⑶说话练习:

    作为父亲,毛主席多么想(),多么想(),但是,作为主席,他不能(),不能()。毛泽东是(),更是()的!

    这个练习帮助学生把上下文融会贯通,充分理解主席当时矛盾的心理,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由衷地发出赞叹: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⑷反复吟咏诗句:

    尽管不舍,尽管悲痛,最终主席克制了自己的情感,以大局为重,做出了常人难以作出的抉择,读

    毛泽东是平凡的,有着与常人一样的情感,但更是伟大的,有着这么宽广的胸怀,读

    ⑸小结:

    文章又抓住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把他当时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十分传神。

    三、感情朗读,提升敬仰之情

    毛主席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中国的劳苦大众。他的亲人也为了革命事业相继献出了生命,失去爱子,这是多么悲痛呀!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胸怀比天地宽广。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

    四、拓展延伸,活化伟人形象

    搜集歌颂毛主席的歌曲。

    阅读链接:《毛泽东传》。

    语文即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到生活中搜集歌颂毛主席的歌曲,阅读写毛主席的作品,在班中交流,会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搜集、阅读中,毛主席的伟人形象将更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眼前。

    【说板书】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我设计的板书左边数着写课题,右边分成两块:悲痛欲绝常人情怀和不搞特殊顾全大局伟人胸怀。

    这样既简洁明了,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篇9)

    教学目标

    ①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一段情感波澜,从中领略他那伟大的慈父形象。

    ③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①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②搜集了解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6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过程

    ↘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①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②导入:我们怎么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①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②反馈自学情况。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③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④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①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②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深爱他的儿子。此时毛泽东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毛主席把牺牲的儿子埋在国内是无可厚非的。但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6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电文稿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的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布置作业,领悟写法

    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

    歇台子小学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出示生字,生读,注意纠音:拟,应读nǐ,不要读成yǐ;赴,应读f,不要读成p;躇,应读ch,不要读成zh;殉,应读xn,不要读成xn。

    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和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5.结合收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为学文作铺垫。

    三、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集体交流:可以通过谈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可联系交流的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毛主席对他要求严格,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

    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A、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生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B、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4)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谁来谈谈对这两句诗句的理解?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6)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联系前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我们不由得不说: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五、总结全文

    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可以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就叫作普通的伟人。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9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