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最新教案: 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其四
  • 最新教案: 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其四

    发表时间:2022-07-31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自己的教案如何写呢?本站收集了《最新教案: 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其四》,供您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殉职、勋鉴、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2.自主阅读课文,抓住对毛泽东的细节描写,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作为常人的慈父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_的相关资料。

    搜集毛岸英烈士的资料。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感受毛泽东作为常人的慈父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_的相关资料.

    导入:我们怎能忘记_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指名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wwW.jAB88.cOM 88教案网】

    理解“殉职、勋鉴、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四、学习方法,布置写作练笔,领悟写法。

    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六、小结全课。

    Jk251.coM编辑推荐

    热门教案: 小学语文关于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其一


    我相信大家都接触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热门教案: 小学语文关于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其一》,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_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从课文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如何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的变化,怎样表现人物性格描写,在本文中我们可略见一斑。如: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在进行人物刻画时,我们总是要求学生不要忽略细节描写,其实就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内心世界的外在表露,课下不妨让学生进行一下小练笔,写一些人物作文。

    教学时,我还让学生交流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联系、调动学生的家庭亲情指导学生去感受。如“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我组织学生想象、讨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干什么,想什么,是什么神态,你见过类似的情景吗?他为什么整天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学生由于年龄较少,不能完全理解内容清晰的表达出来,只有通过读来表达出来。因此,本课教学我以读为主线,读读、议议、读读,特别是学生交流了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后,专门安排时间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范文9篇


    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相当喜欢这篇富有思考性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极力推荐给大家,以期望它能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起到帮助作用。在教师备课过程中,每个老师都需要编写教案课件,然而教案课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需要进行巧妙设计。教案的编写不仅有利于加强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同时也能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通过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及毛主席一家为革命而献身的六位烈士的资料,获得知识上的充实,也为课文的学习垫下基调。通过词句找读了解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一段情感波澜,从中领略他那伟大的慈父形象。通过链接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电影梗概介绍,再一次让学生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

    【教学目标】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一段情感波澜,从中领略他那伟大的慈父形象。

    3、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了解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6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预设】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导入:

    我们怎么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⑴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②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深爱他的儿子。此时毛泽东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⑵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②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毛主席把牺牲的儿子埋在国内是无可厚非的。但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⑶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②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6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⑷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第二天早上,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②电文稿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的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四、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五、延伸

    向学生讲述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中毛岸英热血奔赴前线打仗,毛主席支持前去,后惊闻噩耗,内心极其痛苦表面又极其平静的电影情节处理。毛主席的话语:岸英,是我毛泽东的儿子,也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更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至情至理至深,这就是伟人。

    六、布置作业,领悟写法

    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二、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细节描写的句子,体会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一)激情导入。

    1、导入

    今天,老师讲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起走进为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2、师板书课题。

    3、生齐读课题。

    4、文章指谁的忠骨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合作学习。

    ⑴同桌合作朗读课文(可以齐读、轮读、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同伴认真倾听,及时纠正同桌读错的地方。

    ⑵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组展示汇报。

    ⑴师抽读生字。

    a、学生开火车读,全班跟读。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勋鉴。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b、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⑵检查课文朗读。

    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a、学生回答。

    b、师板书:爱子殉职传噩耗,主席踌躇满怀痛抉择

    c、理解殉职踌躇

    (三)品读课文

    过渡:语言有温度,字词知情感,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会流露出他情感世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出反映毛主席情感世界的语句,反复朗读后,把自己的感受标注在旁边。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⑴有感情的朗读你勾的部分,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⑵组员从朗读、感悟上进行评议,并可以围绕句子发表或补充自己的见解。

    3、全班交流

    对课文的理解有多深,你朗读的感情就有多深,请同学们先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你的感受,再说说你的感受。你可以一个人起来朗读,还可以邀请同伴一起朗读。

    围绕以下句子进行指导,教师相机板书: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老师同意你的看法,这就是凡人毛泽东的悲伤。哪些词语让你读出了主席的悲伤。

    从重点的字词中体会人物的情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体会方法,同学们今后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感知人物的内心。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a读:生朗读。

    读完这个句子你的感受是什么?(毛主席非常悲痛)

    你从哪些词语感觉到了主席的悲伤。(喃喃紧锁的眉头)

    喃喃是什么意思?(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

    那你能把主席的喃喃朗读出来吗?

    我只听到你读了两遍,但喃喃是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怎样读才叫喃喃,你能再读一遍吗?

    板书:主席锁眉语喃喃

    (3)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赴朝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最后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a、这一部分的心理活动描写特别精彩,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毛主席的心理活动。全班读旁白部分。

    齐读: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谁知竟成了永别!

    一生读: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齐读: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

    一生读:……

    b、老师与学生合作读

    师再读:作为一位六十多岁的父亲,主席听到爱子殉职的消息,饱受着剜心地疼痛,作为我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完全有特权将爱子的遗体运回国安葬,他却与百姓们将心比心,他打消了将儿子运回国的想法,像是自我安慰地说——

    生读:……

    师:一位伟人,一个国家的主席把自己当作了人民中普通的一员,他真是一位——(能谈谈你的感想吗?)

    (4)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到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点文稿放在上面。

    (4)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你从哪里读出了主席一宿没有睡觉,哭了一夜呢?

    看来文字引发了你的思考。我们读文章就要边读边想象,不但要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读出文字背后隐含的意思。

    板书:一夜长泪未成眠

    (五)拓展

    过渡: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1、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板书已然成为了一首诗,请四人小组合作在板书的最后补上两句句话,赞扬主席对儿子的爱和博大的胸怀吗?

    2、学生汇报

    过渡:请问你们组怎么补充的,请将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岸英殉职传噩耗,

    主席锁眉语喃喃。

    踌躇满怀痛抉择,

    一夜长泪未成眠。

    (学生补充)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体会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大的胸怀。

    3、学习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大的胸怀。

    【教学难点】

    学习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们伟大的父亲。这节课,我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检查预习

    1、理解题目意思。

    2、认读词句。

    3、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文中讲到了三封电报,请用()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2、齐读第4自然段,学生交流有关毛岸英的成长经历和牺牲经过资料,体会得到这突入其来的噩耗,主席悲痛的内心,并用一个词概括主席此时内心的感受。

    3、接着主席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电报,这是两封意见分歧的电报。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决定权在谁手里?主席是怎样选择的?默读5~7自然段。这抉择过程,又可用一个什么词概括?

    4、经过艰难痛苦的抉择,主席在电文稿后写出了怎样的批示?

    齐读、理解批文诗句意思。

    这一批示意味着什么?理解作出这一批示主席内心是何等的痛苦。

    5、质疑:

    不能理解啊,毛岸英是毛主席最挚爱的儿子,破格把他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让主席见儿子最后一面,这是合情合理的呀,主席怎么会这么批示呢?

    四、品读重点词句,升华感情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看读这篇文章最揪你心的是什么?把最揪你心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3、这些感人的地方就是细节描写。学习细节描写方法,扩写课文最后一段。

    4、交流写的话,学生互评。

    五、总结升华

    在这以前,毛主席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爱的长子,哀莫大于老丧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在床上辗转翻侧,泪水打湿了枕巾,但了却作出批示决然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同学们:你们感受到这里一种怎样的胸怀,怎样的爱啊?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出示生字,生读,注意纠音:拟,应读nǐ,不要读成yǐ;赴,应读f,不要读成p;躇,应读ch,不要读成zh;殉,应读xn,不要读成xn。

    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和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5.结合收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为学文作铺垫。

    三、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集体交流:可以通过谈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可联系交流的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毛主席对他要求严格,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

    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A、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生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B、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4)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谁来谈谈对这两句诗句的理解?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6)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联系前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我们不由得不说: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五、总结全文

    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可以办一张关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篇5

    题解:

    我们知道毛泽东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伟人。而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普通的一面。读过文章你一定会很受感动。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

    中心思想:

    文章记叙了毛泽东从知道岸英牺牲到作出将岸英葬在朝鲜的决定,歌颂了一代伟人无私的胸怀。

    【段落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开头至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主席收到了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电报。

    第二段(从收到这封电报起结束):主席强忍着悲痛,作出了将岸英葬在朝鲜的决定。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胸襟。

    3、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评价任务】:

    1、会读写“拟、勋”等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了解并体会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胸襟。

    3、会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

    教师总结

    1、毛泽东,是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毛泽东是父亲又主席,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悲痛中,矛盾中,环节四

    这是一个平凡的毛泽东,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

    2、让我们带着对烈士毛岸英的歌咏,带着对这位父亲的理解,带着对主席的钦佩,再来读这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篇7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教学时我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孩子门们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_战争的录像,并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_的时代。课堂上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播放_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人数,联系主席的决定,体会到一个博大胸怀的主席。

    了解时代背景后,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让你最感动的地方在哪里?为了使自读课文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然后,让孩子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再配乐朗诵描写毛主席复杂心情的语句,催人泪下的语句配上凄美的音乐,使的孩子们感受颇深。再让孩子来体会毛主席的动作及决定,主席那博大无私的胸怀便“水到渠成”地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孩子对句子的领悟进步很大。可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所以,下阶段我应多加强朗读训练。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博大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一大特点。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我觉得在这块的处理比较好,首先让学生找到这样的句子,前面已经有了读的基础,初步感受到了主席的情感,再理出这些句群,体会作者展现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我还将之与作文指导联系起来,让学生课内运用作者的方法来写一写主席在这天晚上的一系列表现。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篇8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时要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自己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从中感受到什么。通过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走进伟人的世界,了解伟人和普通人一样有丧子之痛,又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宽广胸怀。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任务的思想感情。

    一、我能读准下面的字音(用表示)

    拟定(nǐyǐ)奔赴(pf)

    踌躇(chzh)

    殉职(xnxn)

    二、我能找出书写不正确的一组(用表示)

    1、自愿军锻练破格

    2、慰问牺牲悲痛

    3、繁忙意愿献出

    4、尊重瞬间文稿

    三、我能给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冒:①向外透,往上升②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

    ③不加小心,卤茫、冲撞④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

    1、傍晚,农家小院冒着缕缕炊烟。()

    2、今天我不应冒犯爷爷。()

    3、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

    4、这个人想冒名顶替。()

    四、我能判断句子

    1、太阳像一团火球,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用火球比喻太阳。()

    2、圆明园是我国明代的著名建筑,是园林艺术的瑰宝。()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清代龚自珍的名词。()

    4、大熊猫是我国第一最喜欢的动物。这句话是病句。()

    五、瞧瞧我的阅读天地

    他,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

    朝鲜北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陵园里,长眠着一百多名志愿军的英灵。其中有一座普普通通的圆形坟墓,墓前立着一块三尺高的花岗岩石牌,上面镌刻着七个大字:毛岸英同志之墓。毛岸英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1950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月25日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牺牲。

    1950年,朝鲜半岛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毛岸英投笔从戎,随彭德怀司令员来到朝鲜战场。

    11月24日下午,三架美国轰炸机在志愿军总部上空盘旋侦察。彭总发现这一情况,决定除作战室留下两人值班外,其余人员一律进入防空洞隐蔽。人们迅速地隐蔽起来。

    本来,岸英今天可以不到作战室的木板房去值班,可他想起今天是第二战役第一天,事情千头万绪:彭总的命令要发布到各兵团,各军,前线的胜利捷报要及时传回祖国。想到这,防空警报一解除,他便从防空洞冲出来到作战室去了。

    轰天空中仿佛惊雷滚滚,那三架B29轰炸机狡猾地调转机头,重又飞临总部上空。

    有人大喊:不好,快进防空洞!话音未落,炸弹就砸下来了,仅房顶就落了几十颗。顿时,烈焰升腾,蔓延成一片火海!

    岸英英勇地以身殉职!

    毛泽东得到岸英牺牲的消息沉默了好一会儿缓缓地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停顿了好一会儿,毛泽东扳着指头算了一下说:岸英牺牲的时候刚满二十八岁。为了中朝两党,两国人民的共同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作为无产阶级战士,共产党员,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儿子的评价!

    毛岸英不愧是毛泽东的儿子。

    1、给第八自然段(画横线处)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投笔从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身殉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缩句:

    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岸英不愧是毛泽东的儿子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篇9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上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认识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⑵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

    ⑶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说、写这些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由于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走近毛泽东,让学生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

    所以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读为主,读──议──悟结合: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促成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2、采用情境教学法,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说学法】

    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不越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写写等学习方法。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议、写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掌握写人方法,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情景。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我设计四个环节:

    一、身临其境,走入那个年代

    一上课,我就给同学们放映了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音像资料,看了问:你有什么感受?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通过课件,把形象直观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录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声有色,让学生的情感随着画面的变化起伏而推进,与此共鸣,不但使学生充分了解写作背景,而且渲染了与文本相符的悲伤氛围,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奠定基础,并为帮助学生理解毛岸英烈士死得其所,堪称忠骨埋下伏笔。

    接着,用饱含深情的导语揭示课题:在这历时三年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歼灭109万多人,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这三年里,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比海还深的情谊;在这三年里,中华无数的优秀儿女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永远长眠在了朝鲜。出示课题,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披文入情,领略伟人风采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分成三步,一步一步,环环紧扣,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主动去与文本对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不成问题了

    1、从巨大悲痛的细节描写中,感受主席常人情怀:

    ⑴首先让学生了解毛岸英:

    这些优秀的革命烈士中有无数普通百姓子女,也有毛主席深爱的儿子──毛岸英。出示毛岸英的遗照,对于毛岸英你了解多少?

    毛岸英是一个极其优秀的青年,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1950年11月25日,年仅29岁的毛岸英壮烈牺牲了,这封由彭德怀总司令亲手拟订的电报带着噩耗送到了主席的手上,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理解殉职。

    课前布置收集,注重课内展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查找、筛选、整合、表达)的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收集交流毛岸英生平资料,让学生感受毛岸英是个极其优秀的青年,老来丧子何其悲痛,更何况这么优秀的儿子,把学生带入悲伤之中。

    ⑵定向自学:

    这个噩耗对主席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接到儿子牺牲的电报,毛泽东有什么样的表现,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在重点词句下加上小圈,多读几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读的效果,只是游牧的读的效果的1/3。所以给每一次读书提出一个要求,构建好阅读话题,再加以建构解构,是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好方法。接到儿子牺牲的电报,毛泽东的心情怎样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中心话题。

    ⑶交流分享学习收获:

    在学生充分自学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随机用引读的方式进行朗读指导,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伯纳有段至理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实践证明,讨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互相启发、活跃思维、认识升华的过程。重点指导品读以下语言:

    ①收到这封电报起,主席悲伤得说不出话,吃不下饭,悲伤得借烟消愁,读──

    老来丧子,人生一大痛,已近60的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大儿子,这是剜心刺骨的通,读──

    更何况岸英已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第六个亲人了,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读──

    ②是呀,这次怎么会回不来呢?怎么会牺牲呢?毛主席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他的心在颤抖、在流血。读──

    ③他多么希望岸英会马上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情不自禁的呼喊着

    是呀,课文就是这样通过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体现主席悲痛欲绝的心情的。

    2、从痛苦抉择的感人形象中,感悟主席宽广的胸襟:

    ⑴定向自学:

    就是在这样痛不欲生的情况下,两封接踵而来的电报却使主席面临一次重大的抉择,默读课文,想想主席面临的抉择是什么?他最终作出了怎样的决定?用笔画出来。

    ⑵引导学生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⑶感悟主席宽广的胸襟:主席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呢?

    出示重点句子,反复诵读,引导探究感悟。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采用对话与交流的方式,通过师生的互相交流碰撞、相互启迪,让学生采取多元的方式品读这些句子,让句子中的内涵留在学生的心田,使伟人形象屹立在学生心中

    ⑷反复吟咏,加深对诗句的理解: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是出于对中华儿女的崇敬,主席不愿伤害朝鲜人民的情感,他强忍悲痛,顾全大局,作出了这样的伟大的决定,读

    这铮铮的言语下,是主席那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读

    3、从艰难抉择的矛盾心理中,感悟主席伟人风采:

    ⑴定向自学:

    然而这个抉择的过程对于主席来说,是那么容易的吗?自读7~10自然段,文章又是怎样刻画出主席的这种矛盾心理的呢?

    ⑵根据学生交流,随机点拨感悟:

    ①他多么想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呀!多么想让儿子的遗体归来安葬!这是人之常情。

    ②他犹豫不决,因为一签字就意味着父子将永远无法相见,想到无法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又怎能不黯然神伤?

    本片段教学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让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声有形。

    ③透过这一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你展开想像写一个片断,抓住主席的动作、神态等,把那一个难眠之夜的情景,具体描写出来。

    在课文留白处设计一个写作练习,促使学生把本课的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应用起来。学以致用,而非纸上谈兵,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而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主席当时的矛盾、痛苦的心理。

    ⑶说话练习:

    作为父亲,毛主席多么想(),多么想(),但是,作为主席,他不能(),不能()。毛泽东是(),更是()的!

    这个练习帮助学生把上下文融会贯通,充分理解主席当时矛盾的心理,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由衷地发出赞叹: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⑷反复吟咏诗句:

    尽管不舍,尽管悲痛,最终主席克制了自己的情感,以大局为重,做出了常人难以作出的抉择,读

    毛泽东是平凡的,有着与常人一样的情感,但更是伟大的,有着这么宽广的胸怀,读

    ⑸小结:

    文章又抓住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把他当时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十分传神。

    三、感情朗读,提升敬仰之情

    毛主席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中国的劳苦大众。他的亲人也为了革命事业相继献出了生命,失去爱子,这是多么悲痛呀!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胸怀比天地宽广。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

    四、拓展延伸,活化伟人形象

    搜集歌颂毛主席的歌曲。

    阅读链接:《毛泽东传》。

    语文即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到生活中搜集歌颂毛主席的歌曲,阅读写毛主席的作品,在班中交流,会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搜集、阅读中,毛主席的伟人形象将更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眼前。

    【说板书】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我设计的板书左边数着写课题,右边分成两块:悲痛欲绝常人情怀和不搞特殊顾全大局伟人胸怀。

    这样既简洁明了,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43313.html

    【最新教案: 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其四】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