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地球仪教案12篇
  • 地球仪教案

    发表时间:2023-11-04

    地球仪教案12篇。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只有老师教案课件写的越好,在教学过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那有哪些值得参考教案课件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地球仪教案12篇,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地球仪教案 篇1

    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掌握,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基础。但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等名词多为空间概念,而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其空间想象能力亦不够,学生理解这些概念较为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教学设计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设计了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点拨的教学思路,采取(1)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2)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3)教师精讲、点拨,总结规律等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1、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2、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研究起来非常麻烦。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1、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观察地球仪,小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④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⑤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⑥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填写表格。

    ①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②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

    要求学生在地球仪找出赤道、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出示《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使学生知道他们是重要的经纬线。

    观察地球仪,找出三条经纬线,说出它们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的理解和掌握。

    1、说出几个地理事物的名称,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

    2、教师指出: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作用,就是为了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

    同学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

    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填表并寻求判断的规律。

    学生讨论、研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共同寻找简单、可行的判定方法。

    ①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先定方向:

    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以及经度和纬度。

    1、说明判定方法:

    2、解释: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如果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如果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学生把自己总结的规律和判定方法与教师讲的作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①通过总结规律的方法达到分解难点,突破重点的目的。

    ②使学生掌握判断经纬度和半球的方法。

    地球仪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平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

    关于“地球的形状”教学建议: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建议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对地球准确形状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按照所给数据计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导学生思考21km与地球平均半径的比值,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正球体。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赤道周长,使学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为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埋下伏笔。

    关于“地球仪”的教学建议是:建议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演示法。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作业,注意作业内容要明确、清楚,如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地球仪如何摆放?地球仪的“身子”形状如何?地球仪是否转动?如何转动?学生在观察和小范围的讨论后,教师通过提示、追问等将学生的思路明确,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回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切忌教师自己讲述或将答案直接写成板书灌给学生。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地球仪比地球缩小的倍数很大,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为以后讲经线和纬线、经度的划分打基础。为了使学生明确地轴的作用,可以先提出问题“球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用篮球演示球在地上乱转的情况,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绕地轴斜着身子转动的情形,通过演示试验使学生明确地轴在地球自转中的重要性。在提出问题“地球斜着身子转动,地轴指向哪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地轴、两极的位置,形成空间概念

    关于“经纬线”的教学建议:利用讲述法、小组讨论法和问题解决式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仪上纵横交错的线叫经纬线,它们是认识地球上任一地点的方式,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成网状就是经纬网。对于经线、纬线知识,重点在于了解经纬线的特征及其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4—6人一组,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征,15---20分钟之后进行小组汇报讲解。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同学观察经线和纬线,对照课本介绍,汇报时自己小组制定介绍经线与纬线的方法。学生充分活动、观察、介绍之后,教师对各组同学的表现给与肯定和补充,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组讲解方法的优劣,介绍对比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明确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引导归纳、对比总结、列出表格。归纳时重点强调:纬线是不等长的圆,经线是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它们是经纬度划分和半球划分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经纬线的概念,可以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有明确的空间认识,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层次教学。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方案一)

    [教师引导] 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

    [承转] 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 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演示讲解]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承转]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

    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

    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填表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

    [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数 量

    无 数 条

    [巩固练习]

    (方案二)

    [教师演示] 动画演示“从天圆地方→麦哲伦航海认识的形状→精确测量的地球形状”,提示学生思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能否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学生思考)

    [提问] 地球真正的形状如何描述?(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

    [教师板图] 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你们可以找自己的观察、想象画图(学生笔记本上画图,鼓励不同,如果有教师要展示并予以鼓励)

    [讲解] 地球的正确形状是“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取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

    [应用强化] 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说明地球是球形的(学生讨论回答)

    [承转] 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大了,要研究地球上有什么,不可能一一去看看,怎么办?就需要建立地球的模型即地球仪。每个同学有一个地球仪,观察它的转动情况、形状、球面上有些什么?(学生观察、回答)

    [板书] 二、地球仪

    [学生演示动画] 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

    [教师引导归纳] 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绕地轴转动。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在摆放地球仪时,将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大家摆一摆,互相评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

    (学生观看:地轴、两极的空间位置)

    [讲解] 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因为它比地球缩小很多倍,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

    [提问] 地球仪上有什么地理事物?(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 在地球仪上有纵横交错的网---经纬网,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当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它是人为画出来的。下面我们学习经线和纬线的知识。

    [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

    [提问] 请同学们分组,先看书,观察地球仪,然后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学生看书、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圆弧状况

    长 度

    指示方向

    [教师演示动画、讲解] 经纬线在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上都是不同的,比较二者的不同利于我们更加明确它们的特征。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比较法。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经线和纬线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地球仪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掌握,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基础。但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等名词多为空间概念,而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其空间想象能力亦不够,学生理解这些概念较为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教学设计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设计了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点拨的教学思路,采取(1)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2)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3)教师精讲、点拨,总结规律等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判定。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等相结合。

    教学媒体

    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1、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2、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思考、回答

    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

    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研究起来非常麻烦。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地球仪,在上面能看到什么?

    观察地球仪、思考

    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

    认识地球仪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1、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观察地球仪,小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经线和纬线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④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⑤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⑥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⑨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经线

    纬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特殊经纬线

    度数的变化规律

    半球的划分

    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填写表格。

    ①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②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

    巩固

    要求学生在地球仪找出赤道、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出示《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使学生知道他们是重要的经纬线。

    观察地球仪,找出三条经纬线,说出它们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经纬网定位

    1、说出几个地理事物的名称,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

    2、教师指出: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作用,就是为了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

    同学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

    使学生明确经纬网的作用———定位。

    巩固与拓展

    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填表并寻求判断的规律。

    a

    b

    c

    d

    e

    经度

    纬度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学生讨论、研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共同寻找简单、可行的判定方法。

    ①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点拨

    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方法

    1、先定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判定经线和纬线

    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以及经度和纬度。

    介绍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1、说明判定方法:

    2、解释: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如果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如果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学生把自己总结的规律和判定方法与教师讲的作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①通过总结规律的方法达到分解难点,突破重点的目的。

    ②使学生掌握判断经纬度和半球的方法。

    巩固

    指导学生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等。

    绘图

    巩固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小组合作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地球仪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地球的简单知识,萌发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

    2、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爱护地球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

    3、初步认识地球,简单了解其外形特征和运转知识,激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2、物质准备:地球仪,录像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按时换,一日行程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二、地球长什么样。

    1、观察地球仪。

    2、观看录像。

    小结:地球是圆圆的,在不停地转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因为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它的转动。四季的交替,昼夜的出现就是转动的结果。

    三、地球上住着谁。

    1、看录像,提问:企鹅、北极熊、熊猫、鲸鱼生长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地球上除了动物还生长着什么?

    2、让小朋友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和其他所知国家的地理位图置,知道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3、地球这么大,我们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到地球呢?人们根据地球的样子做了个模型。叫地球仪。(出示地球仪)请幼儿在地球仪上找出我们的祖国---中国。

    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名字呢?

    4、地球上都有什么呢?(人、动物、植物)

    四、保护和爱护环境。

    1、课件展示:美丽的风光图片。让幼儿了解地球地球上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幼儿热爱地球的情感。

    2、"地球妈妈生病了"课件展示:污染环境的种种原因与现象,让幼儿了解人们乱倒垃圾,大量砍伐树木,工厂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等破坏和污染了环境。

    3、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五、地球妈妈生病了。

    结合幼儿美术作品讲故事: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头发剪掉了;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衣服弄脏了,扯破了;地球妈妈的身体发烧了。

    让幼儿理解树木的砍伐,水的污染,空气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地球妈妈生病的主要原因。

    六、争做地球的小医生。

    自由讨论:怎样保护地球?

    人们为了保护地球,规定每年的4月22日为地球日,让全世界的人们一起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七、活动延伸。

    把地球仪放在科学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观察、互相交流。

    地球仪教案 篇5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学设计

    单位:邢塘街道中心学校

    姓名: 宋佩佩

    时间:20xx年9月26日

    eq avs4al(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

    (2)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jK251.com

    (3)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能力目标: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借助地球仪,使用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列表比较法等了解经纬线的含义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情感目标: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eq avs4al(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运用图表分析纬线的特点和纬度的划分

    eq avs4al(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合作探究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地球仪、地图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人类的家园。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讲授新课

    1.先通过动画,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有个了解,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画图,表示出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同时表明教师的观点:“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通过一点一滴使学生在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同时,不再只是崇拜教师的权威,培养创新的意识。

    [讲解]地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球体,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取地球的平均半径,即6371千米。

    2.地球仪

    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绕地轴转动。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在摆放地球仪时,将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大家摆一摆,互相评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

    (学生观看:地轴、两极的空间位置)

    [设计意图]观察地球仪时,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然后着重讲解地轴的位置作用,如对地轴作用的认识设计了篮球与地球仪运动的比较,很清楚地可以看出地球绕地轴运动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理解地轴在地球仪中的位置,设计动画演示,使学生既有实践的应用,又有直观地观察;为了将实际的方向与地球仪表示的方向一致,特让学生摆放地球仪,将地轴指向北(冲北极星)方,并且互相评判。这一部分主要是将地球的空间方位纳入到学生头脑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另外地轴的指向在将来学习地球公转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打好基础。

    [讲解]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因为它比地球缩小很多倍,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

    [提问]地球仪上有什么地理事物?

    合作探究

    在地球仪上有纵横交错的网——经纬网,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当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它是人为画出来的。下面我们学习经线和纬线的知识。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相关文章内容就分享到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2.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视频

    3.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4.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地球和地球仪

    5.7年级地理经纬线咋标

    6.7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7.初二地理会考知识:地球和地球仪

    8.高中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

    9.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地球仪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是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球体)。

    2、地球是球体的主要证据(海边看船、月食、地球卫星照片、环球航行、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这些现象,只有大地是弧形的才好解释。北半球不同纬度的地方北极星的高度不同、从归航的轮船看陆地的小山)。

    3、地球大小的三组数据。

    (二)地球仪

    1、设计原则。

    2、地球仪及作用

    3、地球仪上的大致方向(面对地球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为后边的经纬线指示方向、经纬度的排列规律、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定做基础铺垫)。

    4、简易地球仪的制作不做教学要求。

    (三)经线和纬线

    1、地轴、纬线、经线、北极、南极的概念。特殊的经线和纬线(本初子午线、20°ERGEFORMAT

    七、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

    1、体现地理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体现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 教学理念。

    3、体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的理念。

    4、体现张店七中地理组“主题带动策略下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课题研究部分成果。

    八、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导语: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农历每月15日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什么样?我们自己却看不见。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的整体面貌,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板书课题: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目标认定,板书结构】

    1、屏幕出示知识目标,学生朗读认定。

    2、教师叙述,板书一节知识框架,强调重点难点。

    SHAPE MERGEFORMAT

    【主题带动,自主合作】

    第一课时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部分的教学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自学效果检测,教师导拨,总结升华。

    (1)找学生叙述人们对地球是球体的认识过程,教师屏幕出示相关的图片加以说明。

    (2)让学生就P3-4活动1的(1)、(2)(3)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配以图片说明。对于其他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学生和教师相互补充,最终必须明确最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地球卫星照片。

    ◆总结升华:让学生谈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3)提问: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承转:地球,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都非常想了解认识地球,但是地球太大了,要想方便的了解地球还得多运用一下地球仪。

    (二)“地球仪”部分的教学

    教师讲解、演示:

    设计原则: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作用:P4最后一句。

    地球仪上的方向:北极竖直朝上,我们面对地球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承转:地球仪有好多种类型,不管哪一种都标画着经线和纬线。

    (三)“经线和纬线”的教学(基本概念理解、特殊的经纬线、经纬线的性质)

    1、自主探究,教师巡视

    2、自学效果检测,教师导拨。

    (1)提问、演示,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要敢于让学生说,让学生暴露错误,还要注意激励学生,激发探究的欲望)

    经线 纬线 形状特征 半圆 圆圈 长度特征 都相等 ◆教师导拨(教师多方收集学生的观察结果,要善于因势利导):“赤道是最长的纬线”、“越往两极纬线越短,最后成一点”、“不等长”、“有没有长度相等的纬线”、“长度相等的纬线有什么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衬的等长”。 指示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数量特征 无数条 无数条

    (2)引导并讲解:本初子午线、180°经线、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特殊之处。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180°经线与本初子午线对着组成一个大的经线圈;赤道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与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为0°纬线。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这些纬线在第二节学习是会频繁用到。

    (3)教师说明:地球里并不真的有地轴、地球表面也没有画出经线和纬线。

    ▼承转并预留伏笔:我们为什么要在地球仪画上那么多经线和纬线呢?到下一节课大家就明白了。

    第二课时

    (四)“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表示”部分的教学。

    1、设疑: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和纬线,怎么来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呢?(标定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2、继续设疑:经度和纬度是如何让划分的呢?又是如何表示呢?请同学观察图1.10,结合手中的地球仪探究内化经度的划分,准备发言。(学生发言,教师随时引导--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对着的为18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到180度经线为东经度,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到180度经线为西经度,用ERGEFORMAT

    让学生上黑板表示经度:首先关注经度的表示方法,如:东经30或者是30°E。

    (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说明判断上题中为东经度或者是西经度的原因。让学生发现东经度的排列规律: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度数在增大;西经度的排列规律是由本初子午线向西度数在增大。进而提炼出东经度和西经度的判定方法: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度;向西增大的为西经度。

    2、出示例三、例四:判断南纬度还是北纬度,引导学生探究并应用图1.11中南北纬度的排列规律。

    SHAPE MERGEFORMAT

    (1)让学生上黑板表示纬度:首先关注纬度的表示方法,如:北纬30°或者是30°N。

    (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说明判断上题中为南纬度或者是北纬度的原因。让学生发现南纬度的排列规律:从赤道向南度数在增大;北纬度的排列规律是由赤道向北度数在增大。进而提炼出南纬度和北纬度的判定方法: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度;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度。

    3、承转:同学们我们学了纬线、纬度,学习了经线、经度,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现在我们考虑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经纬网?你能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吗?(有同学会回答“为了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有同学会据电影院找座位的例子、班内找同学的例子,教师肯定、表扬鼓励)

    (六)“经纬网定位”部分教学

    1、学生阅读P8图文信息,体会点的表示方法,及经纬网的目的和用途。屏幕出示汶川大地震震中经纬度。

    2、做例题,确定点的描述方法和表示方法,应用经度、纬度的判定方法。

    SHAPE MERGEFORMAT

    (1)强调描述方法:A点是

    东经61°和北纬30°的交叉点,表示为30°N 、61°E

    (2)其他各点的经纬度位置:

    B 30°N 、61°E

    C 30°S、170°E

    D 50°S 、170°W

    ▼承转:在生活中还经常用到半球来定大致位置,比方说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第三课时

    (七) “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 、“半球的范围”教学

    1、让学生读课本P7图.12和1.13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和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学生可能的问题①认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一条经线②认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和180度经线③不太明白为什么非得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让学生观察图1.12和图1.13,得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范围(注意规范学生表述的准确性)

    (1)南、北半球范围:(略)

    地球仪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仪教案 篇8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一、课 题: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二、课 时:2课时

    三、教 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

    四、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为贯彻实现地理教学的三大技能(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兴趣),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及素质教育的内涵,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我确定以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能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通过制作地球仪,能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大小;

    (3)通过观察地球仪,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4)能够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故事的引入,激发学生好奇心。

    (2)通过演示地球仪,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4)通对地球的探索和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经线和纬线

    2.难点

    (1)东西半球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还没形成学习地理的思维能力,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较差,针对初中学生在思维和接触层面的弱势和优势,在教学方法上以实物进行展示和讲解,如经线和纬线,可以用一个只由经线和纬线构成的经纬仪,直观展示给学生看,更能增加学生的理解和想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根据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如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讲解法。

    2.学习方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总结规律法

    六、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引出课题。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二)新课内容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地球卫星照片)

    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图1.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讨论学习,共同探究古人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什么过程呢?

    (学生自主学习,举手发言)

    总结:人类认识地球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代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后随着认识的扩大,人们认为“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随着认识的加深,尤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而地球卫星照片更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能够作为地球是球形证据的事例呢?

    a.(事例1)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展示教材图1.3)

    b.(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并作答,教师启发、解释。)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

    (学生计算、回答)

    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但想对于地球来说,这个数据微不足道,所以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承转: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

    (展示地球仪,边展示边讲解。)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在地球仪上还有纵横交错的网——经纬网,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当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它是人为画出来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掌握,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基础。但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等名词多为空间概念,而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其空间想象能力亦不够,学生理解这些概念较为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教学设计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设计了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点拨的教学思路,采取(1)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2)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3)教师精讲、点拨,总结规律等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判定。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等相结合。

    教学媒体

    地球仪、地图

    复习

    1、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2、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思考、回答

    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

    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研究起来非常麻烦。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地球仪,在上面能看到什么?

    观察地球仪、思考

    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

    认识地球仪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1、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观察地球仪,小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经线和纬线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④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⑤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⑥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⑨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

    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经线

    纬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特殊经纬线

    度数的变化规律

    半球的划分

    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填写表格。

    ①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②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

    巩固

    要求学生在地球仪找出赤道、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出示《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使学生知道他们是重要的经纬线。

    观察地球仪,找出三条经纬线,说出它们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经纬网定位

    1、说出几个地理事物的名称,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

    2、教师指出: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作用,就是为了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

    同学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

    使学生明确经纬网的作用———定位。

    巩固与拓展

    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填表并寻求判断的规律。

    学生讨论、研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共同寻找简单、可行的判定方法。

    ①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点拨

    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方法

    1、先定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判定经线和纬线

    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以及经度和纬度。

    介绍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1、说明判定方法:

    2、解释: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如果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如果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学生把自己总结的规律和判定方法与教师讲的作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①通过总结规律的方法达到分解难点,突破重点的目的。

    ②使学生掌握判断经纬度和半球的方法。

    巩固

    指导学生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等。

    绘图

    巩固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小组合作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

    能力

    板书设计地球和地球仪(二)

    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二、经线和纬线(列表)

    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三、经纬网——定位

    教学反思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缺点。通过采取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质疑,在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这样,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得到极大的提高。

    但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问题的提出应明确、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是学生乐于思考和能够解决的问题。

    ②学生的参与应采用思考、讨论等简单方式。这样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比较同步地进入学习,快速进入状态,开展合作,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③学生的探究、合作,必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学生的讨论要有主题、有方向、有目标。

    ④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有待教师的精讲和点拨,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地球仪教案 篇10

    (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表明了地球表面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

    (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

    (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讲述)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其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计算)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

    (讲述)地球的体积非常庞大,人们难以真正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讲述地球仪上各种颜色、符号和文字的含义。

    (转动地球仪)让学生找出南北两极。

    (黑板绘图)说明地球自转时是绕着地轴旋转的。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正确方法:面对地球仪,让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作逆时针转动。

    (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讲述)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纬线的特点,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提问)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何规律?(结论:由赤道向两极不断缩短,赤道最长,两极点为零。)

    (讲述)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赤道,通过谈话得出赤道的意义。

    (板书)(1)赤道的意义: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零度纬线、北纬(N)与南纬(S)的分界。

    (看《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回答问题:亚洲大部分在哪个半球?南极洲呢?(结论: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

    (黑板绘图)说明纬度的划分,并标注北纬和南纬。

    (出示投影片:低、中、高纬的划分)让学生观察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提问)张家港市沙洲中学的纬度约为32°N,它位于哪个纬度带?(结论:中纬度)进一步提问学生:海口(20°N)呢?中山站(69°S)呢?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必须记牢的两个数据,(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0000千米)知道了地球仪就是地球的模型,明确了纬线的特点和赤道的意义,掌握了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对在地球仪上如何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以及识别南北半球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地球仪教案 篇11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地球仪上看世界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课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学生从社区、城市和村落开始了解,再到对地图的认识,然后是对世界大洲大洋和地形地貌的分布、各类型气候的特点及人口、语言、宗教的分布和各国特点的熟悉,学生在完成了这些基础性知识认识之后,接着要学习地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地球仪。这是在学习探究一《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把平面的地理知识放在一个立体的空间加以深化,并为学习以后的地理知识建立一个直观的地球空间,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七上的教学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材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显示了新教材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泼,从具体到抽象,最终再回到具体,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全课内容分观察地球仪与使用地球仪两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经纬线知识,最终回到对具体的中国地理进行分析。

    与本课内容对应的课标是:

    1-4-1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认识地球仪)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二、说学情目标

    因为七年级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不强,而本课内容则是从空间上去把握经度、纬度、经线、纬线,并在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球仪,即利用经纬网定位,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实物地球仪,让学生去感受地球仪,认识地球仪,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地球仪。

    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纬度带的划分。

    根据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

    三、说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将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本课教学时可采用媒体直观教学、实物直观教学、实践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提升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采用探究学习方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交往式学习方式。

    四、说学教预设

    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本课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浩瀚的宇宙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仿照地球制作了模型——地球仪,今天请同学们以“外星人”的身份(微信开启画面,在太空看地球),利用地球仪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地球仪就像一本内容丰富的“大字典”,从中可以查到很多知识。

    分组观察地球仪,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仔细观察,比赛哪组观察到得东西多。并在学生观察到得内容中,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不同特点(以探究表格的形式),并适时引出北极、南极、东西半球的划分。

    可以穿插问题“为什么东西半球的划分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而不是0度和180度经线来划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这一过程中落实教学重点: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因为这是在学生自己观察、探究的过程中归纳和总结的,所以掌握的知识会更加扎实,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观察事物的一般方法:远——近,整体——局部,不同角度观察等。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经纬网的教学,重在应用。在书本探究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几例探究的内容,使学生学会较熟练地使用地球仪,强化对地球仪作用的了解。

    1、本环节继续探究课本中北纬40度东经116度、北纬30度西经90度、南纬34度东经115度、南纬16度西经119度的地方。

    2、探究中国的疆域东南西北四至点的位置,联系中国的位置判断中国所处的纬度带和温度带,以此落实低、中、高纬度的划分,时差等地理知识。在解释五带划分时,引导学生通过图册了解一些五带的自然环境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能积极参与,又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还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第四环节:巩固小结,教学延伸

    (一)请学生自己谈学到的知识。

    (二)课外拓展:为什么地球仪上地轴是倾斜的?地球作为宇宙天体之一,是怎样运动的?

    五、说教学预想

    本课教学以活动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提升,我相信学生会学有所获。

    地球仪教案 篇12

    教学设计: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部分 课例背景分析

    一、课标及课标解读

    (一)课程标准:

    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③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④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课程标准解读:

    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要求同学们通过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图和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和该过程中人类对于真理的勇于探索和执着追求精神。

    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对于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并不要求学生记住,只要求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③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这里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地球仪当作一种学习工具来看待,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说出那些事经线,哪些是纬线;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从它开始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各划分为180°;赤道为0°纬线,从它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各划分为90°。

    ④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该标准有以下要求:一是给出某地的经纬度,能在地球仪上找出该地;二是地球仪上任意一点,都可以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某位置。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把东西经和南北纬以及度数讲明确。

    二、学情分析

    ①学生年龄特点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1-12岁左右,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课,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课程。在生活中有一些经验;大多学生知道地球是“球”,但不知其所以然。

    ③学生学习风格分析:此阶段学生对于自己熟悉但不知道原理的事物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对很多问题敢于大胆猜测和解释。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课选自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升测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本节课以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过程为主线展开,逐步阐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的大小以及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初中学生接触初中地理课程的第一节课,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上好本节课,对于初中学生树立地理学习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知识关联结构图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1)教学重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及其划分、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和含义、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确立依据:

    把上述知识点作为教学重点,依据如下:一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上述知识点是地理学科要学会的基本知识或者技能,尤其是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不管是在学习地理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到,作为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学理念,更要把它作为本节内容的重点。

    (2)教学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难点:

    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作用。

    确立依据:

    A、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人们为了方便而认为制造的概念,是虚拟的,远远超出了初中生的想像,远离实际;B、经纬网确立地理坐标要求学生在熟悉经纬线及经纬度的基础上运用经纬网图,本身就具有难度。

    4、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开发

    详见多媒体课件

    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行星,是人类之家;

    ②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③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④掌握经纬度的划分方法;

    ⑤记住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⑥会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地球仪教案12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