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合集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3-10-27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合集。

    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因此需要认真对待。教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因此在写教案课件之前需要考虑以下问题:课程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安排,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学生活动是否充分引导,评价方式是否科学有效,以及课件设计是否清晰简洁等等。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精选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建议收藏起来以便日后查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认识“骨、莫、巢”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流利地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动物。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了解诗意,想象画面。

    ★想象故事的画面、感受人类是动物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创设情境

    刚才同学背诵了许多诗词,我听同学们的背诵啊,虽然诗背得正确,节奏也还准确,只是好像缺少了点古诗的韵味。还记得那首《春晓》吧,我们就用这首诗来找找感觉。据说古人吟诵是讲究平仄的。(板书:平 、仄 )我们这样做也许不科学,不过尝试没有对错。那我们就试着把一、二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读得拉长平缓;三、四声当仄声,读得短促一些。比如题目:“春”是几声?“晓”呢?师标记平仄。谁来读读?(谁还能比他读得更好?你觉得你为什么比他读得好?“晓”是仄声,读得短) 好,我们来看看诗句。(课件出示)

    谁来试一试?春——眠——不(短促)觉——晓;找到感觉了吗?

    当然,不但如此,还要注意五言诗自身的节奏。这样读起来就显得自然流畅了。 谁来读读整首诗?

    春天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走来了,到处都听到了鸟的鸣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鸟的古诗。(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那,关于白居易你了解多少呢? 出示作者简介,了解诗人。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熟

    1、鸟一直都是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诗人白居易是怎样写鸟的呢?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78页,端好书,坐直。下面大家就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仔仔细细地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做到字正腔圆;后两遍,要尽量把诗句读通顺。

    大家读得很投入。那谁愿意来读读?其他同学要仔细听,听听他是否把字音读正确了?是否把句子读通顺了?

    2、我们已经学过、背过许多古诗词了。同学们都能感受到,古诗词呢,都有自己的节奏,都有一种韵律美。像这首古诗,它是一首七言诗,它该有怎样的节奏,在哪里作停顿能更好些呢?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听听,感受感受。

    谁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是否读出来古诗的节奏?(读得真是有板有眼)

    3、看,读着读着就读出了古诗的感觉,那下面我们来合作读读,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听听谁读得更有诗的感觉。

    4、就这样,我们用心地读着读着就走进了古诗。把这首七言诗读得既正确,又有节奏,可是,还不够,我们还要尽可能地读出它的味道来。老师也来读一读。同学们轻轻地放下书,闭上眼睛,用心来感受这首诗。(师配乐读)

    三、精读古诗,感悟诗意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诗人在这首诗中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感受说得不好就再读读古诗)。是从哪一句知道的?

    2、我们就来看看这一句。(课件出示)这一句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不要打鸟,哪个词? 学习“莫”字:(出示字理图)像太阳落入草木丛中,表示日落时分,白昼结束,夜晚快要来临。莫有“日落”“太阳已尽”之义,后来引申为“无”“没有”之义,又用做副词,意思就是“不”“不要”。那么诗中的“莫打”就是——什么意思?(不要打)那诗人是要劝谁不要打鸟呢?君,这个“君”指的是谁?你?他?我?都是,每一个人,是吧。对,这里的君是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可以指任何一个人。谁来读读这句?

    3、是啊,劝君莫打枝头鸟,因为——生:子在巢中望母归。(课件出示)

    学习“巢”字:这个字也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生字。那对于这个字的读音,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我们来看这个字的字理图:在一棵大树上,有一个鸟窝,窝里住着几只雏鸟,多么温馨的画面!根据这一的画面古人发明了这个字,最后经过演变,就形成了今天这个“巢”字。所以,这个巢就是——小鸟的家。

    看看这些羽翼还未丰满的小鸟们,时时刻刻在自己的巢中——生:望母归。那是怎样一个“望”啊?只是简单的看吗?那是眼巴巴地——等啊,盼啊,期待啊 ……妈妈的归来。读出你此时的感受。

    4、引读: 师:孩子们想想,如果,你就是那只自由飞翔在林间给孩子觅食的鸟妈妈,你也会大声地对猎人说——

    师: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只在巢中翘首待哺的小鸟,你会可怜地说——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当我们看到这群小鸟已经饿得奄奄一息,当我们看到鸟妈妈焦急地振翅归巢,我们也一定会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同情——

    5、是啊,同学们,其实小鸟跟我们一样,所有的动物也都跟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有——生命,它们也有——骨肉亲情,诗句中也有跟我们一样的体会,哪两句?谁来读读?(课件出示)。

    6、我们先来看第一句。道是什么意思?(说)微是指:轻微,微贱。那么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谁说这群小生命微贱?读读这句。

    7、是啊,再微小也是——生命啊!也是一般骨肉一般皮啊!看看第二句,

    a、一般是什么意思?一般:一样,同样。

    b、那么骨肉又指什么?像我们人一样的骨头和血肉,其实,骨肉还有一层意思,谁知道?比如:老师说,你是妈妈的骨肉。难道说,就是指你是妈妈的骨头和肉吗?不是,是妈妈的亲人,是和妈妈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我们跟妈妈都有着骨肉亲情。所以,鸟妈妈和它的孩子们也有着骨肉亲情啊!那么这一句的意思是——它们和人有一样的骨肉,有一样的皮毛。所以说,劝你不要打枝头上的小鸟,它的孩子在巢中正等待着母亲的归来。

    8、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

    9、多么让人心动的画面啊!谁愿意来动情地读读整首诗?(你真是诗人的知音啊!字字句句都读到他心里去了。)

    四、回读巩固,熟读成诵。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诗人白居易饱含深情地劝说人们要爱护鸟类,无不让我们心生同情。现在我们就伴着音乐,深情地读读这首诗。

    读得太有味道了。相信那些现在手执枪的人,此刻要是听到了你们的朗读,定会放下屠杀之意。我们就这样,读啊读啊,就走进了诗的字里行间,就这样读啊读啊,就读懂了作者,真好!老师相信,这首诗现在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里,一定有许多同学能背下来了吧?谁来试一试呢?

    五、续读延伸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该跟我们共享一片蓝天,而不该成为人类餐桌的美味,也不该 成为人们笼中的观赏。但是,总是有些人喜欢用锁住鸟儿的自由来博取自己的快乐。课后就有这样一首诗,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大家自由读一读。指名读。(读得很有味道)一起来读读。是啊,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真是意味深长啊!关于描写鸟的诗词你还知道哪些呢?谁来背一背?生自由背。

    六、总结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类。课下,同学们可以好好想想,我们平时该怎样去保护鸟类,保护动物,为生态和谐尽自己的一份力。并在课下写下你的感悟心语。最后,让我们再朗读声中结束这一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动物的特点,学会用第一人称准确、生动地介绍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有关趣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把图片和所写的文字结合起来,创新求异,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动物名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在观察动物收集资料为动物设计名片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为你喜欢的动物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的名片,力求与他人有所不同。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制作边框,收集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和文字资料,也可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先给你们猜几个谜语,看谁最猜得最准!(播放课件)

    刚才同学们猜的这几个谜语都属于哪一类的?(动物)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王国去和我们喜爱的动物交朋友。

    一、学习,指导写法

    师:大家瞧,海龟弟弟也出来散步了!(出示课件,点海龟图,海龟边说话,边出示海龟名片)

    “你们可能在电视里和水族馆里见过我,我的名字叫海龟,个儿挺大,体长可达2米多,体重有500多千克。我的潜水本领非常出色,可以在水下停留一昼(zhou)夜或更长的时间。我还有一种“特异功能”,外出旅游不管走多远,从不迷失方向。我一从蛋壳里钻出来,便爬向大海,寻找安全。当我产卵时,又回到我出生的海滩。”

    师:这是一位同学为海龟设计的名片,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名片,听了海龟的,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它的名字。师板书:名字

    生:我知道了它的外形特点。(师板书:外形特点:)

    生:我知道了它的本领。(师板书:本领,)

    师:小作者是怎样介绍的?感觉怎么样?

    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感觉亲切,面对面交谈,使人觉得不仅在了解一种动物,更是在认识一位朋友。)

    师:聪明的同学用第一人称通过一张名片介绍海龟弟弟,让我们不仅了解了它,而且喜欢上了它,动物王国里还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大家瞧!看看这些动物你们认识吗(课件)

    师:喜欢这些动物吗?

    师:可是这些动物还没有名片呢,我们也来象%%同学一样为你喜欢的小动物设计一张名片。设计名片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

    用第一人称“我”

    名字

    外形特点:比喻句,用我们学过的好词好句

    本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生活习性:(生活在哪里、喜欢吃的食物、怎样活动的)

    二、四人小组讨论(选一种你最喜爱,最熟悉的小动物)

    师:刚才这个同学在介绍%%的时候介绍了**的名字、外形特征(长相)、本领、生活习性(生活在哪里、喜欢吃的食物、怎样活动的),有趣见闻。听完以后我们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你还了解哪些动物?你是怎么了解的?(观察查资料看电视)

    四人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知道的动物有很多,现在大家按照刚才学的的方法把你喜欢的动物的名字、外型外形特征(长相)、本领、生活习性(生活在哪里、喜欢吃的食物、怎样活动的)和有趣见闻介绍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也可以只抓住一、二个你最喜欢的方面介绍给别人,只要说得有趣,大家爱听,就说明你介绍的好。

    师:你可以介绍刚才看到的动物,也可以介

    绍你课前画的小动物,介绍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动作。

    (学生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全班同学听?指名介绍。

    三、学生设计名片

    师:刚才XX的真是太精彩了,连我也喜欢上!

    师:老师相信你一定能为自己喜欢的动物设计出一张精美的名片。现在开始动手写了!动手制作名片要注意一下几点 n1、动物语言要生动有趣。

    n字迹要工整(可以先打草稿)

    n2、有疑问可以找其他同学交流,请教。

    n3、画动物一定要抓住动物的特点,

    n3、要注意名片的整洁,装饰要漂亮哦!

    学生制作。(配乐)

    四、名片展示

    师:有几位同学已经制作好了,请没写好的同学暂时停下来。谁愿意把自己设计好的名片拿上台来展示看。(生上台来读)

    生。(抓住特点,语言简明生动,内容有趣)

    五、拓展延伸

    今天,咱们学会了给动物设计名片,没有制作好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到时候我们把大家制作精美的名片帖到教室的墙上,让其他的同学也了解更多的动物,也让爸爸妈妈今天下午欣赏。

    板书:

    用第一人称“我”

    名字

    外形特点:比喻句,用我们学过的好词好句

    本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生活习性:(生活在哪里、喜欢吃的食物、怎样活动的)

    有关趣闻

    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苏教版上册习作5《给动物设计名片》习作课,本节课,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根据儿童特点,运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进行教学活动,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例文引导教学开门见山,明确告诉学生方法。

    4、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

    不足之处:

    1、课前准备不充分,要求学生不够明确,很多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从句到章的教学没有链接起来。学生在的过程可能会遗漏

    3、课件没有充分的利用到教学中。让学生看着动物说活学生就有话可说。

    4、教师没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讲授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不够。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的要求:

    1、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2、重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通过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弄懂自然段的意思,从而使学生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的为难点。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则成语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却是比较深刻的。为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紧扣魏王(线索人物)的疑问(也是学生的疑问)而产生释疑欲望,暗切“射雁”的原因;再扣魏王的一“惊”一“奇”,明确“空射”的结果——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由此探究结果必然性的内在原因;在学生既理清情节又欲求原因所在的时候,再精读细析最后一段,使学生明白事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在前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ě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íi。“嘣”象声词,

    后鼻音,读作bè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学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对待生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同时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才会文明、和谐,诚信、友善。

    (一)设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钻石图片,板书钻石)

    漂亮不漂亮?你想说什么?不光漂亮,它还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啊,它象征着纯洁和永恒啊。(板书:七颗钻石)齐读课题。

    教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来自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夜里,一位小姑娘抱着空水罐离开了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但,她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三)读与悟第2段

    教师过渡:小姑娘睡醒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1、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段。

    2、指名提问。(小姑娘醒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3、齐读文中句子: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4、此刻,小女孩心情如何?引导学生找文中“喜出望外”一词。

    5、指名提问。(“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结合表情理解)

    6、齐读。(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是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7、指名提问。(小姑娘得到水之后想到了什么?)

    (她真想喝个够,但更想给生病的母亲喝,于是赶回家。)

    教师过渡:小姑娘得到水,想赶紧拿回家,一不小心被一只小狗(绊倒了),水罐掉在了地上,后来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

    (四)请同学们与同桌一起把故事读完,并拿出预习表格交流。

    题次

    小姑娘把水送给谁

    水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变化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填写表格,并随机进行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表格进行超链接,随学生回答进行学习。

    第一次神奇变化: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教师过渡语:多么神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水罐为什么会变成银的。

    (1)齐读。

    (2)问题预设:为什么小狗要舔净?(回顾第一段,动物焦渴而死,让学生明白水的重要。)

    (3)教师引导:小姑娘只倒了一点儿水,就一点儿,说明什么?

    (4)问题预设:如果小姑娘再不给它喝水,它会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水的珍贵)

    (5)问题预设:如果是小猫、小羊、小鸡她会让水吗?(扩展小动物),说明小姑娘怎么样?(对动物有爱心。友善教育。)

    (6)让我们带着对动物的这份爱一起读一读。

    (7)出示银水罐图片

    第二次神奇变化:

    课件内容: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教师过渡:小姑娘抱着银水罐回到家,看到妈妈是什么样子?

    (1)个人读。

    (2)评价(语气虚弱)(再读)

    (3)问题预设:如果没有水母亲会怎么样?那她为什么不喝呢?他们让来让去说明什么?如果是爸爸、奶奶、哥哥,会让吗?这些都是小姑娘的什么人?(亲人)

    教师过渡:是的,这就是亲情之爱,是忘我之爱……(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

    (4)师范读:听!

    (5)“一瞬间”是什么意思?再换词。

    (6)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亲情之爱(齐读)。

    (7)出示金水罐

    第三次神奇变化:

    课件内容: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1)教师过渡:终于得到渴望已久的水,小女孩想喝水想到了什么程度?齐读(文中找: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学生圈出来。)

    (2)“咽”字是多音字,教师带读。

    咽喉(名词) 咽唾沫(动词)“唾沫”轻声词,师教读两遍。

    (3)同学们,什么情况下你会咽唾沫?(联想饥渴感觉)

    (4)指名读——评价——齐读

    (5)问题预设:即使渴到那种程度,小姑娘还做了什么举动呢?

    (6)小姑娘把生命之水让给了妈妈,让给了小狗,又让给了陌生的(过路人),她总是先想到(别人),却忘了(自己),小姑娘有着一颗( )的心呢?联系“核心价值观”你怎样理解?

    (7)先填空,后齐读。(略)

    (8)对照生活实际,交流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社会意义。 (9)所以奇迹发生了:齐读(这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

    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10)展示钻石图片,教师过渡:钻石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它象征着纯洁和永恒的爱(板画爱心)就像小女孩钻石般的心。

    (11)结合图片教师过渡:(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因为有了清澈又新鲜的水……

    (12)请两位同学说说自己写的句子。

    (13)水对于大自然,对于我们来说多么珍贵啊!童话里还有一种力量更为珍贵,是什么?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感谢童话送给我们一份至善至美的爱,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14)全班起立,把手慢慢举起,齐读(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配乐)

    同学们请坐,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永远地普照人间(在此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会我们一个道理。希望同学们课后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多读一读自己喜爱的童话,它会送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搜集的资料,揭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红点闪烁显示小兴安岭的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位置。

    二、初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析文悟情。

    1、利用写春、夏美景的段落,渗透学法:

    (1)默读2~5自然段,想: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划出有关的词句。

    (2)按照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重点指导(次序不定)。

    【夏天(当学生谈到夏天时)】

    ①出示夏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夏天的景色最美,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学生自由感知,次序不定)

    野花

    学生自由读写野花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导读出野花的美。

    树木

    你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树木长得这么密,怎么样能把它读出来,自己练习读。指名读,请小老师给他评一评。指名读。

    ②观看展示夏天美景的视频。提问:看了视频,你想什么了?

    【春天(当学生谈到春天时)】

    ①出示描写春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这个学生谈谈为什么认为春天的景色最美。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重点指导:

    ?写小鹿的句子

    自己读写小鹿的句子。你能读懂了吗?谁能加动作读一读?全体学生起立加动作读写小鹿的句子。

    ?比较句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把“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为什么?可以做动作体会体会。

    ②春天的这一段,老师也很喜欢,我想读读行吗?教师看着屏幕配乐读该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③指名配乐读该段。学生齐读,能背的站起来背。

    2、总结学法,自主运用: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要求:

    ①看一看,4、5自然段描写了秋、冬季节的哪些景物;

    ②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用“_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

    ③抓住划“________”的词反复读句子,体会景色的美。

    ④读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2)学生自学。

    (3)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要求:有不同意见的,一起讨论,看看哪种意见;在自学过程中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请小组内同学帮忙。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①这两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择机请喜欢野果、小动物的同学站起来读有关的句子,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

    四、总结,深化认识。

    1、学完课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2、带着赞美的感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继续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了解热那亚少年身在异国他乡,穷困潦倒却不忘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懂得应时时刻刻把祖国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热那亚少年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热那亚少年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热那亚少年需要钱,但又把那些钱扔回去”这个问题,体会热那亚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师生一起讨论交流,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爱的教育》这本书。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书籍《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介绍《爱的教育》

    1、出示《爱的教育》一书: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本书吗?

    2、请同学介绍这本书或说说其中的故事。

    《爱的教育》也可以叫做“一个小学生一学年的故事”,是由意大利某市立小学一位四年级学生阿米琪斯写的。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他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从10月份四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阿米琪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本文就源于其中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4、齐读课题,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

    (爱国)

    5、质疑:围绕关键词,你都想了解什么?

    疏疑:从哪儿看出少年爱国?

    (二)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解决。

    (3)独立识字,掌握字形。

    2、指名读课文。

    (1)掌握字形:运用自己已有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重点指导:

    卖:与“买”进行区分。上面有“十”的,是“卖”。

    遇:半包围结构。第七笔是“”,不能写成“”。

    (2)理解词义。

    大义凛然: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个十一岁的热那亚少年,在一艘从西班牙开往意大利热那亚的轮船上,用自己大义凛然的行为,维护祖国尊严的感人故事)

    2、理清课文脉络。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文章可分几段?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船上的乘客和意大利少年的身世。

    第二段(第3、4自然段):乘客们询问了少年的身世后,扔给他一些硬币,少年太需要钱了,就捡起了硬币。

    第三段(第5至9自然段):少年听到有人侮辱自己的祖国时,毅然把硬币砸在这些人的身上,大义凛然地维护祖国的尊严。

    3、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爱的教育》为什么?

    身世——给硬币——扔硬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热那亚少年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这个问题,体会热那亚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2、在理解热那亚少年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直奔中心

    1、指名读课文,提出问题。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这是一个爱国少年?

    2、课文第三段交代了这一问题。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这个男孩子的身世如何?

    (这个男孩子十一岁,是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两年前,他被拐卖给一个马戏班,戏班的人将他带到了国外,他们打他,骂他,欺负他,逼他干重活,还不让他吃饱饭,他实在受不了这些人的虐待。在西班牙,他终于找到了一个逃跑的机会。他找到意大利驻西班牙的领事馆寻求帮助,在领事馆的安排下,他搭上了这艘船,回热那亚老家。)

    2、什么是“虐待”?课文中的“虐待”指什么?

    (“虐待”指用残酷凶狠的手段对待。本课指“打他。骂他,欺负他,逼他干重活,不让他吃饱饭”。)

    3、在读小男孩身世时,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我觉得他太可怜了。

    学生:我觉得他的命运太悲惨了,我们比他幸福多了……

    4、有感情地读一读。

    过渡:是啊,船上的乘客在看到这个男孩时,有什么反应?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船上的乘客在看到这个男孩时,有什么反应。

    学生:先是奇怪,然后主动询问他的情况。

    学生:在听完他的诉说之后,乘客们有的叹息,有的议论,还有一些人乘着酒兴,拿出一些硬币扔给他。

    想像这些乘客可能在叹息、议论什么?

    学生:有的叹息说:“这个孩子可真可怜哪!”

    学生:有的议论说:“这么个小男孩遭遇这么多事,真不容易!”……

    2、男孩为什么捡起了硬币?

    (国为他太需要钱了)

    3、他想拿这些钱做些什么?

    学生:他想给自己换件衣服。

    学生:他想给父母买点礼物。

    学生:他想吃一顿饱饭。

    总结:是啊,他太需要这些钱了!……

    4、自由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思考并与同桌讨论:少年这么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2、互相交流讨论。

    3、小组汇报。

    学生:因为男孩子听到了那些人侮辱自己的国家。

    学生:因为男孩是意大利人,他不允许别人辱骂自己的祖国……

    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热那亚少年很爱国?

    (拉、扔、砸、跳、站直)

    4、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学生:他是一个爱国的少年。

    学生:他是一个不为金钱而活着的少年。

    学生:他是一个维护祖国尊严、大义凛然的少年……

    5、分角色朗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男孩的行为令我们敬佩,在他最需要钱的时候,他没有向金钱低头,而是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热爱祖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7)

    《画龙点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并能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理解“画龙点睛”、“半信半疑”、“张牙舞爪”、“活灵活现”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画龙点睛”、“半信半疑”、“张牙舞爪”、“活灵活现”“研墨挥毫”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有个小问题:咱班的小朋友有属龙的吗?(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么多同学都属龙呀,那你们见过龙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们喜欢龙吗?

    2、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他叫张僧繇,他特别擅长画龙,也因为他画龙这件事有了这么一则成语——(板书:画龙点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生字新词。

    1、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要求:

    读通课文,动笔圈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解决。

    2、小老师上台教生字词,要求用文中的词语,文中的句子。

    (生字词只要是学生认为陌生的就可以教,不一定是课后规定的)

    3、教师出示生字词,巩固生字新词。

    4、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质疑生词,共同理解生词。

    (随文解决,一自然段一自然段的.。)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画龙点睛”、“半信半疑”、“张牙舞爪”、“活灵活现”。

    “画龙点睛”让学生说意思,估计孩子们表面意思都能理解,关键是引申的意思,可让学生查字典,然后造句。

    “半信半疑”这个词可从“信”字和“疑”字理解,也让学生造句。

    “张牙舞爪”可让学生看龙的图片理解。

    “活灵活现”可参照图片理解。

    “研墨挥毫”可从字义理解,并让学生做动作。

    5、练习写字。

    重点指导“疑”和“迹”字。

    学生抄写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文中主要写了什么故事。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懂得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2、能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懂得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张僧繇的画画得非常好,所以他画的龙一旦点上眼睛就能飞上天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龙点睛》。

    二、品读课文

    1、学第1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提问:从哪些词语看出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学2——6自然段。

    都说张僧繇的画好,耳闻不如一见,让我们看看他都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能得到大家的称赞?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来说明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

    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可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寺庙墙上画鹰——吓飞小鸟(逼真)

    影壁上画龙——铁链锁住(龙才安分)

    寺庙画龙——活灵活现(点睛龙飞)

    (2)重点学习3、5、6自然段。

    A、张僧繇第一次画龙出现了什么样的奇迹呢?

    学生找出相关自然段,品读。

    指导读出新鲜,神奇,紧张的语气。

    (插入雷雨视频帮助理解)

    过渡:张僧繇画龙出现奇迹的事情引起了轰动,许多人半信半疑,都想亲眼看看他是怎么画龙的,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B、人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观看,张僧繇害怕了吗?他怎么作画的?

    学生找出表示张僧繇动作的词语,体会从人物动作体现出人物的胸有成竹。

    C、张僧繇的龙为什么没有眼睛?试想没有眼睛的龙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画家是怎么回答的?(指导学生读出自信的语气)

    D、当画家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眼睛时,结果怎么样了?

    (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答案。)

    为什么两条龙会腾空而去呢?(因为点上了眼睛)

    E、如果你们就是飞上天的那两条龙,你会想写什么?说些什么?(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点题《画龙点睛》

    三、体会寓意。

    师:我们知道了画龙点睛的来历,想知道人们用它表示什么意思吗?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

    小结:因此画龙点睛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写文章的关键处加上一笔,使语言或句子更加生动、具体。

    四、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外找寓言故事读一读,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选》。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8)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2、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3、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过程: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3、 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4.齐读巩固。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3、积极参与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教学过程:

    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墨、渍、斑、擦、幅、致”6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墨水,一幅画有房子的画。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1)出示一张漂亮的图画,有意将几滴墨渍洒在纸上,说:这么美的一幅画,掉了墨渍该怎么办呢?

    (2)学生开始讨论,提出各种办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巧妙处理这块墨渍的。(板书:墨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生字词,自由识记,同桌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认读。

    正音:“渍”的声母是平舌音z。

    三、自主学习,理解感悟。

    1、小组内互相读课文,讨论:

    (1)妈妈和作者是怎样对待画纸上的墨渍的?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注意抓住表示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词语)

    2、小组选代表交流汇报。

    3、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他笑着说:‘瞧,这条小花狗使画面活泼多了!’”

    (1)指名读,师生评议。

    (2)师范读,生练读。

    (3)小组交流汇报:

    4、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引发想像。

    1、这有墨渍的地方还可以画写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自画表演。

    3、教师鼓励小结:作者在妈妈的启发下能灵活地处理画上的墨渍,那么同学们也应像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合集】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