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氯气时【推荐】
  • 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氯气时【推荐】

    发表时间:2022-02-19

    【www.jk251.com - 高中化学教案】

    认真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工作的依据,老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那么如何写一份高中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氯气时【推荐】》。

    第一节氯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2.氯离子的性质。

    ●教学难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气的化学性质(与水、碱的反应)。

    第二课时: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氯离子的检验)。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投影仪、氯气制取装置一套、集气瓶、大烧杯、蓝色石蕊试纸、水、有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

    第二课时:投影仪、集满氯气的集气瓶、酒精灯、火柴、坩埚钳、尖嘴弯管、制氯气的装置一套、铜丝、镁条、锌粒、稀硫酸、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氯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的有关知识,知道碱金属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属元素,本章,我们来学习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它们包括氟、氯、溴、碘、砹五种元素。

    [板书]第四章卤素

    [讲解]在卤素形成的单质中,最主要的是18世纪70年代的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并制得的氯气。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它的一些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氯气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投影]已知氯气是一种有毒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它能溶于水,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并能与NaOH溶液反应。

    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请根据以上信息利用下列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

    仪器:烧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橡皮管、玻璃片、集气瓶、烧杯、石棉网、铁

    架台(带铁夹)、酒精灯。

    [上述仪器若能用绘图表示,效果更好]

    试剂:浓盐酸、二氧化锰(固体)、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石蕊试纸、水。

    [讲解]一套完整的制气装置应包括:

    1.气体发生,2.气体净化,3.气体收集,4.尾气吸收四个部分,请大家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

    [学生讨论、分析,老师总结并板书]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尾气吸收:NaOH溶液

    [讲解]根据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制得的氯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有关氯气的净化,我们留待后续课中讨论解决,下面我们按我们的设计方案来制取两瓶氯气。

    [教师连接好制取氯气的装置,请学生上台收集两瓶氯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氯气的颜色]

    [过渡]我们刚刚制得的氯气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4—4,Cl2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设问]干布条不褪色,湿布条褪色,说明了什么?

    [结论]说明Cl2和水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作用的新物质。

    [板书]1.氯气与水的反应

    [讲解]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板书]Cl2+H2O=====HCl+HClO

    [补充实验]把盐酸滴在干燥的有色布条上,不褪色。

    [讲解]由上面的实验可知,干燥的氯气与盐酸都不具有漂白性,因此具有漂白作用的一定是次氯酸。

    [设问]次氯酸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和用途呢?请大家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找出答案。

    [板书]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放出氧气。

    2HClO=====HCl+O2↑

    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杀菌、消毒。

    [讲解并板书]HClO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弱酸,可用来杀菌消毒:HClO====H++ClO-

    [设问]Cl2溶于水是否全部和水反应?怎样证明?

    [补充实验]在上面收集有Cl2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振荡,与另一瓶氯气的颜色相比较,并把所得溶液颜色与纯水的颜色相比较(可在瓶后衬一张白纸,现象更明显)。

    [讲解]注入水后,集气瓶中的黄绿色变浅,说明氯气溶于水。溶液为黄绿色,而Cl-、HClO及ClO-无色,所以说明氯水中含有大量的氯气分子。由此可知,氯气溶于水时,仅有少量的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

    常温下,1体积的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思考:氯水为何要现用现制,并保存在棕色的细口瓶中?

    [过渡]刚才我们制氯气时,用于吸收尾气的是NaOH碱溶液,说明Cl2是可与碱反应的。

    [板书]2.氯气与碱的反应

    [补充实验]把少量NaOH溶液注入另一瓶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黄绿色全部消失,所得溶液无色。

    [讲解]Cl2可与NaOH溶液充分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NaCl和NaClO。

    [板书]Cl2+2NaOH====NaCl+NaClO+H2O

    [引导学生从Cl2与H2O的反应来理解该反应]

    [教师]请大家根据上式,写出Cl2与Ca(OH)2溶液的反应。

    [板书]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讲解]上述反应就是工业上生产漂粉精的原理,是通过Cl2与石灰乳作用制成的。其中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思考: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为什么不用HClO直接漂白,而要转换成次氯酸盐?漂白粉漂白的原理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书,得出结论]

    [板书]Ca(ClO)2+CO2+H2O====CaCO3↓+2HClO

    [设问]上述反应说明了H2CO3与HClO的酸性强弱顺序如何?Ca(ClO)2能与HCl反应吗?写出反应方程式,漂白粉应怎样保存才能不很快失效?

    [板书]Ca(ClO)2+2HCl=====CaCl2+2HClO

    [学生回答]

    [小结]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气与水和碱的反应。

    [投影]课后思考题:

    1.实验室制Cl2为何不用Ca(OH)2溶液来吸收尾气?

    2.分析在氯水中都含有哪些粒子?

    3.用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检验Cl2时,为何试纸的颜色先变红,后变白?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第四章卤素

    第一节氯气

    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尾气吸收:NaOH溶液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1.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HClO

    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放出氧气。

    2HClO======2HCl+O2↑

    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杀菌、消毒。

    HClO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弱酸,可用来杀菌消毒:HClO====H++ClO-

    2.氯气与碱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a(ClO)2+2HCl=====CaCl2+2HClO

    [教学说明]

    把Cl2的实验室制法以信息题的形式提到前面讲,一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二是讲Cl2与水和碱的反应时,可一气呵成;三是对下节课Cl2的物理性质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在讲本节课以前,若能有时间讲一节有关实验设计的专题,效果会更理想。

    jk251.coM小编推荐

    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盐类的水解[时](小编推荐)


    第二课时

    目标: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1.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性,原因;

    氯化铝溶液呈性,原因;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2.应用实验手段,启发思维

    实验1.在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分析为什么?将溶液分成二等份装入二支干净试管中,一支加热,另一支保持室温,进行比较。

    现象;

    原因分析;

    实验2.将新制备的胶体中,分装于二支试管中,一支试管加入一滴盐酸,与另一支试管对照比较。

    现象;

    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越低。

    2.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盐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例题: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溶液中,;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溶液

    中,;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溶液中,阳离子有和,阴离子有,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晶体中,

    在溶液中:

    例题分析:

    解题思路:

    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

    本节教学中以“是否盐溶液都显中性?”为设问,以实验探究形式引入教学,在本节课后,也可做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如:在了解正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本质后,提出问题“酸式盐的水溶液是否都显酸性?”

    用pH试纸分别测NaHSO4、NaHSO3、NaHCO3三种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讨论分析原因。

    分析:结果是有的酸式盐显酸性,有的酸式盐却显碱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分析,拓宽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

    探究习题

    一题多变

    原题: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l-]>[NH4+]>[H+]>[OH-](B)[NH4+]>[Cl-]>[H+]>[OH-]

    (C)[Cl-]=[NH4+]>[H+]>[OH-](D)[NH4+]=[Cl-]>[H+]>[OH-]

    变题一:100毫升0.1摩/升盐酸与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A)[Cl-]>[NH4+]>[H+]>[OH-](B)[NH4+]>[Cl-]>[H+]>[OH-]

    (C)[Cl-]=[NH4+]>[H+]>[OH-](D)[NH4+]=[Cl-]>[H+]>[OH-]

    变题二: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NH4+]>[Cl-]>[H+]>[OH-](B)[NH4+]>[Cl-]>[OH-]>[H+]

    (B)[Cl-]>[NH4+]>[H+]>[OH-](D)[Cl-]>[NH4+]>[OH-]>[H+]

    变题三: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的碱过量(B)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和

    (C)生成的盐不水解(D)反应后溶液中[A-]=[M+]

    答案:

    A;A;B;D。

    点拨: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化学过程,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一题多变有效的两种形式为:⑴对同一知识点,按思维层次递进一题多变。⑵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题型变换和条件变换。

    上题中,按照思维层次的递进原则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化学教案 电离平衡[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其中电离平衡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关于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建议

    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

    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

    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

    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学:

    这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教学中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本内容,并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点介绍下面问题。

    l.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

    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电离平衡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2.电离平衡状态的特征

    重点分析醋酸的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电离平衡的特征:

    (l)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动”。

    (2)在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

    (3)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

    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

    最后,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

    教学设计方案一

    第一课时电解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与实例。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2.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导学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插入演示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问题讨论:

    (1)是非辩论。

    ①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②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③单质是非电解质。

    (2)哪些物质是常见电解质?它们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

    、氨气溶于水都能导电,是电解质吗?

    氯化氢和盐酸都叫电解质吗?

    (3)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非绝对数目)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

    讨论:试比较0.1L2mol/l盐酸与2L0.1mol/l盐酸,哪一种导电能力强?

    (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指导阅读后填表或讨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

    价化合物。

    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无电离平衡。

    可逆过程,具有电离平衡。

    电离程度

    几乎100%完全电离。

    只有部分电离。

    溶液中存在的

    微粒

    (水分子不计)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

    电解质分子。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实例

    绝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盐)

    强酸()

    强碱()

    低价金属氧化物()

    弱酸

    ()

    弱碱(、大多数难溶碱如)

    电离方程式

    2.重点、难点剖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认为除电解质之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3)电解质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是非电解质。它们导电的原因是:

    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直接电离出来的。

    (4)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离子浓度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决定。所以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

    3.思维发展与反馈

    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A.0.5mol/L的硫酸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盐酸D.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①能导电的是()

    ②属于电解质的是()

    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溶液B.C.液态D.液态

    E.蔗糖溶液F.液氨G.氨水H.溶液

    I.石墨J.无水乙醇

    2.把0.05mol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是()

    A.自来水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D.0.5mol/L氨水

    3.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A

    B

    C

    D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

    P60一、填空题(1)

    P61二、选择题1.2.

    P61三、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表格填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化合物类型与结构

    电离过程

    电离程度

    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水分子不计)

    实例

    电离方程式

    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第二节二氧化硫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实验,与生活、环境联系广泛,学生学习兴趣高。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两方面问题:一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是环境问题。在讲述二氧化硫的性质时,主要突出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主线:,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其危害。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探究与体验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课型:新课

    课时:2(以化合价为主线探究硫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1、硫元素的主要的化合价有哪些?有哪些代表物质?

    2、硫的单质有哪些化学性质?(与金属反应、与氢气反应、与氧气反应)

    3、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与用途,它给人娄带来哪些危害?

    新课进行:

    第二节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mp:-10℃),易溶于水(S=40),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实验:二氧化硫溶于水实验

    二氧化硫水溶液呈红色——溶液呈酸性:SO2+H2OH2SO3

    复习可逆反应的概念,简介亚硫酸(H2SO3)。

    ②二氧化硫氧化性与还原性

    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4,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表现氧化与还原两重性。

    2SO2+O22SO3:还原性;(可逆反应)

    SO2+Br2+2H2O=H2SO4+2HBr(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Cl2+2H2O=H2SO4+2HCl

    思考: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它们按1:1比例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也褪色吗?

    SO2+2H2S=3S+2H2O

    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分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及还原产物)

    简介三氧化硫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固体,mp、bp都比较低;

    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放热SO3+H2O=H2SO4,(强调工业上制取硫酸的原理:S→SO2→SO3→H2SO4)

    ③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实验6-2】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加热。

    现象:品红褪色,加热又呈现红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强调:二氧化硫漂白具有不稳定性、选择性,二氧化硫也具有杀菌、防腐之功效。

    举例:二氧化硫漂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

    比较:与氯气、过氧化钠漂白有何异同?

    新课的延伸:

    ①写出硫化钠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在酸性环境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再总结一类反应的规律,共五个方面。

    ②离子共存判断:Cl-+ClO3-和Cl-+ClO3-+H+;S2-+SO32-和S2-+SO32-+H+。

    教学小结:

    ①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氧化还原两重性、漂白性);③复习归中规律及其应用。

    作业:P133一、二,课堂讨论

    课后小结:

    【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氯气时【推荐】】相关推荐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

    关于电流教案示例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的1.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3.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二)教具验电器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带座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