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荐]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

    发表时间:2023-02-26

    [荐]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要知道高效教学水平可以体现在老师写的教案课件里面,如何写一篇优质的教案?有请阅读我们为你编辑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篇1)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居里夫人是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课文讲了她为了全人类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由于她是一个外国人,并且故事发生的时间距离今天的孩子比较遥远,所以对于居里夫人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两次获得诺贝尔大奖的科学家,学生只是通过课文内容是难以理解和把握的。为此,这篇课文在学习之初,我就决定发动学生回去自己收集资料,来获得对居里夫人的感性认识,以此激发对她的崇敬和热爱,为顺利进行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一、课前布置收集居里夫人的小故事。

    二、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故事,课前我们都搜集了她的资料,相信大家发现了不少有关她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居里夫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里,从小就养成了肯于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品格。

    老师:出身贫寒,对于她以后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生:这样的家庭,培养了她吃苦耐劳的品质。

    生:居里夫人非常愿意学习,由于家庭条件贫困,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她毅然地自己退学,用打工挣来的钱先让自己的妹妹完成学业。等把妹妹培养长大,她再重新进入学校,加倍珍惜来自不易的学习机会,更加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老师:事情可看出居里夫人有哪些特点?

    生:遇到了困难,她勇于承担。

    生:还有,一有机会,她就不放弃学习的机会。

    老师:谈得好。

    生:居里夫人在提炼镭的时候,天气很热,不劳动就叫人忍受不了,可是她要在提炼炉不停地工作,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是做不到的。

    生:居里夫人在做实验的时候,每天要连续工作长达几个小时,在这期间,她要不停的用粗大的木棍不停地搅拌着原料,由于她是个柔弱的女性,做起来十分吃力,但是她硬是一个人坚持做下来了。

    生:这个提炼镭的实验,居里夫人做了几年,如果中间停下来就会半途而废。

    生:居里夫人在冶炼第一克镭的时候,光是用掉的废弃的矿渣,就有几十吨之多。

    教师:居里夫人是一个女子,要做到同学们刚才说的事情,没有十分坚韧的毅力,是完全做不到的。

    老师:刚才同学谈了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请大家想一下,这些事情和她的成功有什么联系呢?

    生:出身贫寒,造就了她肯于吃苦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生:条件艰苦也要想尽办法完成学业,说明她是一个十热爱学习的人。

    生:在提炼镭的时候,居里夫人吃了很多的苦,如果没有对科学的热爱和痴迷是做不到的。

    教师:这篇课文我们讲述了居里夫人在她的一生中拥有三克镭的故事,她是怎么处理三克镭的?相信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会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收获:

    学生是课程资源的绝佳开发者。教师的职责就是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使他们的灵光得以闪现。收集资料的同时,学生和居里夫人进行了最短距离的接触,对学生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礼,学生的激情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教育、树立远大志向的机会。由于在交流资料的时候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到位,所以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能带着感动的情绪在很投入的状态里领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从而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的成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是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之一。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篇2)

    师:不仅能联系上下文,还能借助生活体验来理解这粉妆玉砌的世界。我们看到大地一片银白,在阳光照射下千树万树仿佛看到了迷人的雪世界,想不想读一读。

    生:想。

    师:好,读出美来。等一会儿我们要开展一个朗读比赛,开始读。

    生读。

    师:朗读比赛现在开始,谁来参加比赛,谁先开始。

    两个同学比赛读。

    师:他们朗读你们别闲着,一会当评委,给他们评评。

    生读。

    师:谁来评评他们俩的朗读?

    生:他们读的停顿时间不够。

    生:我觉得他读得比较有力。

    师:你能发现他的优点,真不错。

    生:他们读好大的雪啊,没有读出雪大的语气。

    师:你能不能读一读,试一试。

    生读。

    师:你觉得你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我读得不错,还可以再努力一下,读得更好。

    师:那你再读一读。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面向全体同学)你们行不行?

    生:行!

    生齐读。

    师:告诉老师你读这句心情怎么样?

    生:很兴奋。非常大的雪可以打雪球,堆雪人。通过孩子们的欢乐,表达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要读出喜悦。

    生:我觉得彩虹应该读得重一些。

    生:读得轻和读得重是两种不同的美,读得轻都读出轻飘飘的美,读得重是雪落时的那种美,但都是美的。

    师:还有谁有信心读得好,站起来。没信心的没关系,在底下来,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我们美美的读。老师起个头,你们来读。大雪整整下了一夜

    【课后反思】:

    在这一课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充分重视,并落实了语言学科的感悟、品味、培养语感的基本任务。采取了从个性感受入手,以学生的感受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进一步去感受和体会课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悟法。

    【点评】:

    理解体会雪的特点,及作者的写法,在理解同时指导朗读,在语言文字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解决:

    (1)对学生读的指导不够,缺乏对重点语句的精雕细刻。

    (2)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的不够充分。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篇3)

    一天晚上,去朋友家玩,朋友正在给他4岁的儿子讲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便是全中国人都知道的寓言《农夫和蛇》。我插话说:这个寓言不好,不宜讲给小孩听。朋友笑问为什么,我解释道:至少有这样几个理由,其一,农夫的做法有些不妥,但保护动物的观念却应该提倡,我们至多告诉孩子在遇见冻僵的蛇时,采取适当的保护办法。其二,从寓言所喻指的角度而言,《农夫和蛇》的背景显然离我们这个时代很远了。我倒不是说现代世界已天下太平,人与人之间一国和气,善良的人们不再需要提防坏人的暗算,而是说作为社会的主流思想,特别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更需提倡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帮助。其三,我们如果过多地给孩子讲《农夫和蛇》之类的故事,肯定会在他们心里造成浓重的阴影,觉得世人皆不可随便信任,到处都是陷阱和阴谋,连好心好意帮助人也会招致莫名的灾祸。要是所有的人都这样想,整个社会就会高墙四立,压抑的气氛和自私的品格会主宰着每一个人的心胸,最终受害的也是每一个人,这样的教训其实已经不用多说了。

    蛇不会主动伤害人类,蛇对人的侵害肯定是它意识到自己正处在某种危险状态,这己是生物学上的常识:这种常识(同样适用于老虎、狼、豹等所谓的危险动物:何况与人类多年来时它们的伤害相比,它们对人的危害是何等微不足道。我们现在出版的太量少儿读物和电视台播出的动画片中,依然习惯于把它们作为反面角色来表现,最后的结果也总是遭到了灭亡的下场。譬如流传甚广的少儿动画片《金刚葫芦娃》,就东施效颦般模仿《西游记》,将一个石头里蹦出来的人形怪物葫芦娃作为正义和力量的化身,而大自然真正的主人如蛇、蝎子、蛤蟆、乌龟等竟成了可恶可恨的妖精。动画片《西游记》,虽较先前的同类节目有所进步,但对某些动物的憎恶情结依然存在。这当然不只是环保教育层面上的问题。谁乐意在自己作品中把某一类动物作为反面角色,是他自己的自白,动物们也不会像人一样同他打名誉官司。问题在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欠缺的不是相互争斗相互算计的技巧,而是欠缺理解、怜悯和扶持,欠缺爱的教育。这一点,我们甚至还不如古人做得好。看过《西游记》原著的人都知道,吴承恩笔下妖魔鬼怪化了的各类动物,并不尽然丑恶恐怖,倒多是些可爱可笑的角色,有时还极富人情味。所以整部小说充满游戏色彩,饶有趣味,读者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也会对人性固有的弱点会心一笑,并持宽容的态度。而今人依此改编的各类影视剧,却处处充斥着逼仄陈腐的说教气,把神奇壮丽的大自然描绘得险象环生,危机四伏,斩妖斗魔,踏平坎坷,成了创作者津津乐道的主题。妙趣横生的故事,对人性充满着善意理解的故事,就这样被篡改了,并不断地播放给不明真相的孩子们看。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邪恶仍然会长期存在,教会孩子扰争邪恶也是我们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但这种正义的教育与爱的教育并无任何矛盾的地方,而是相互补充。并行不悖,缺一不可的。没有正义的爱与没有爱的正义同样不可思议,唐僧一再放过自骨精固然糊涂,但并不值得嘲笑,万一那村姑老妇真是好人呢?他宁可让自己冒生命的危险而三次放走白骨精,这里面就没有让人感动的东西吗?历史上,不是有许多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的英雄好汉吗?境界之高下显而易见。我们更不可嘲笑那位把蛇抱进怀里的农夫。苏醒后的蛇对人的危害农夫不可能不知道,他一定是个把爱看作高于生命的人。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篇4)

    一、提问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到生活中寻找规则,谁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规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学生纷纷汇报收集到的规则。)原来规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生活有规则,学校生活有规则,家庭生活也有规则,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谁说没有规则》。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生活中收集有关规则的资料,让学生对身边的规则有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在班中汇报收集的规则中,引入课题,学生就有话可说,想说,爱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歌,可以大声朗读、小声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生字多读两遍,用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2、开火车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抓住重点字词(如饼喂瞪)理解字义,引导学生说说记字方法。

    三、再读诗歌,领悟诗意。

    1、四人小组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读后讨论:

    (1)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

    (2)主人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

    (3)要读好这小节该注意哪个词语?用怎样的语气读?

    2、小组发言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抓住回头一笑、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各小节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师生感情朗读诗歌。

    4、同桌结合插图说一说,假如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么后果?

    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遵守规则?

    四、拓展学习,发散思维。

    1、四人小组说说:你发现校园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规则的不良现象?

    2、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

    3、大组活动:交流作品,推荐佳作。

    4、作品展示。

    【教学反思】:JK251.cOm

    《谁说没有规则》是一首现代诗歌,它安排在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中。本单元以规则为主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规则的重要性,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从而提高每个人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从诗歌的内容看,作者选材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不守规则的场景:往狗熊嘴里扔饼干、糖果;翻越界栏横穿过街;把果皮往长椅上一搁;硬挤乱插这些素材富有生活气息,学生很容易理解。因而也就从反面告诉人们遵守规则的必要性,进而认同: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人人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诗歌有四个小节,结构相同,语言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模仿创作。让学生学习创作诗歌,理解现代诗不受字数和押韵的局限,而自由表达的特点。

    从学习角度看,虽说诗歌的内容和结构通俗易懂,较好把握,但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少,如果在课堂上闭门造车,学生思路封闭,会造成内容单一,千篇一律。要想达到教育学生遵守生活中的规则的目的,必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社会实践中切身体会到规则与每个人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重要意义。

    综合以上分析,我在让学生学习诗歌,明白遵守规则的意义,掌握诗歌的结构特点后,开展观察调查实践活动,在学生中铺开对生活中相关规则的搜集活动。经过一周的实践,学生们感慨万分:生活中规则数不胜数,违反规则的人屡见不鲜。就贵定这一个小县城来看,每个角落,各个部门都有规则,但这些规则只是作为招牌挂着,真正严格遵守的人寥寥无几。如:医院禁止大声喧哗,却有人在医院内吵架;请爱护家乡河流,却有人往河内扔垃圾、排污水;严禁在公路上摆摊,却有人在公路上卖水果、卖蔬菜、卖衣服等,给过往行人带来不便;不许缺斤少两,却有人在秤上作手脚违反规则的例子太多太多。调查这些违反规则的人,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每个人振振有词:公共场所,人人有权使用;公款不用白不用;错打电话,闹着玩;不扔垃圾,环保工人没事干;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童叟要欺,人人平等。

    这些违反规则的人,不是儿童,正是成年人,听到学生们交流的内容,我们师生又气愤又着急,规则的价值在哪里?意义何在?人们的素质从何谈起?真是无奈又无奈。作为教师的我,深知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可是,社会上的成年人却在违反规则!于是,我安排学生创作诗歌,制作小牌,到各个部门、各个角落去挂牌,提醒人们的遵守规则。如:谁说没有规则?/明明白白写着:/买卖要公平,/可他却要缺斤少两。/问他为什么?/他却理直气壮:否则,我吃什么?

    学生经过实践活动,创作的诗歌,内容丰富,情感高昂,他们对违反规则的事愤愤不平。通过挂牌活动,激发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从我做起,才有资格去劝说别人。创写规则诗歌,起源于人们的生活,挂牌时,又回归到大家的生活中,这不就是学习创作的意义之所在吗?[/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篇5)

    《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考虑到该文章篇幅较长,如果要在一节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两节课都无法完成。因此,我让学生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一上来就由课题导入中心的回忆,即文章的重点:开国大典的隆重、规模盛大、庄严、热烈。这部分的提出由学生对大典这一词的解释的回忆展开,整篇文章的内容也就是围绕这一点来突出加以描绘的。因此一上来就提纲挈领地抓住了要害,把握住重点。其次就是由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写这一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说明理由。学生的自我学习,内化过程从中得以体现。

    看一看。播放开国大典的有关录像镜头,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带到这感人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比一比。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在第三段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这些词,展开想象,深刻挖掘。具体教学如下:读熟课文,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的顺序。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比较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分别采用齐读、轮读、边读边鼓掌的形式读。语调要高昂,情绪要饱满,体会出人们无比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接下来与伙伴交流就可以相得益彰,彼此启发,使思路拓展,思维活跃起来,许多细小的地方学生都能独具慧眼体察到。如:红旗、红灯笼、掌声、呼声、鸣炮、起早步行几十里参加大典等等都能自然而然地提到。同学们就在这样的一种相互协作,你我共享成果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达到最佳状态。学生的语言训练机会增多了,情感也得以交融,朗读起来由感而发,水道渠成。学生对于当时的那种场面、那种气氛、人们内心的激动的情感就会由衷地感悟到。

    如果课后再添加一个写一写。在读熟课文,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以《欢乐的夜晚》为题写一个片断。写出节日夜晚灯火、焰花、彩旗交相辉映的情景。再写参加活动人员的表现,及观众的表现等,学以致用,将文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效果应该会更好。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篇6)

    一、让学生在品词诵读中体验诗文之美。

    以往教古诗,总是侧重于每个字、每句诗的翻译,侧重于诗人思想情感的归纳,认为字词能译了、中心能背了、诗文能默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课堂上教师讲得多、灌得多,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只会面无表情机械地读背。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古诗的美学价值,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剥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长歌行》这首汉乐府民歌,文字清新优美,内容贴近学生,能给人以启迪,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对照文后注释译文不成问题,因而教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调动了主体的积极主动性。这首诗诗眼也很明显,但教者并未以一问一答式简单下结论,而是先以圈出诗中美好的事物,说说理由带领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读诗,去感受朝露阳春万物百川少壮的意象美。接着抛出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再次诵读探究,与诗文对话,与诗人对话,诗中描绘的景物与各自的生活积累重合了,学生与诗人、与诗文便产生了共鸣,认识到朝露易逝、花草终将枯萎、百川归海不复返,也领悟到美好的时光易逝,无奈叹息也是留不住它们的足迹,只有及早把握,发奋努力,才能让美永恒,而这正是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美。生生、师生对话之后,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再次的诵读,使情感得以升华。

    二、让学生在自由选择中体验创新之趣。

    当今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以达成了共识,但仍有人会问学古诗,不就是读读背背,哪来创新?其实改写诗是创新,重新组合是创新,用得恰到好处也是创新,儿童的创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给他们一个舞台,便会给你许多的惊喜,本案例中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激发了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和激情,无论是独自完成还是与他人合作,每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在这种最佳的学习状态下,怎能不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从散文诗、公益广告、MTV设计中看到的是学生智慧的光芒、个性的张扬,以及对诗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交流的过程是每个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过程,犹如捧出心爱的孩子,当听到掌声,获得大家的好评时,学生激动不已的心体验到的是创新的乐趣,成功的欢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看来,只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心学生的需要,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究、去创造,古诗一样可以学得很精彩。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篇7)

    【摘要】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它是一种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其实施的基本路径以发现问题为基点,以提出解说为起点,以制订反思计划为中介,最终以形成反思性日记或论文为目的。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指导和完善新一轮的教学,以此丰润师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一、概念界定

    1、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针对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根据预设方案,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后又缺乏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而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

    2、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反思贯穿于教学始终;是一条教学原则,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师较多考虑我为什么做我所做的;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教师较多考虑我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做些什么;强调教学方法的情感性,重视师生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重视对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尤其是情感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强调教学评价的科学性,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3、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借鉴了国外教师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是反思性教学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包括反思性教学计划的设计,反思性教学计划的实施,反思性教学的评价。既有教师教的反思,又有学生学的反思,最终指向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学会教学。

    二、背景缘起

    1、从现实背景看

    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举措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而这依赖于教师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正是要求教师有敢于探索的勇气,不断探索的毅力,科学探索的精神。因此,该课题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②是培养反思型教师的需要

    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必须是反思型的教师,具备其合理性主要特征,即有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以往,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反思的重要,但普遍还比较缺乏,即使有此意识,也往往处于一种片面的、被动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状态。现在,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提出反思,要求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的、主动的、自觉的、系统的反思,促教学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从特点看

    ①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超越了常规教学理论研究中技术理性思维的局限,站在更宏观、更高的层面关注和探寻一种抽象的、基础的教学策略和人文理性。注意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动态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必须充分地考虑有效地协调和处理这些影响因素,并在整体上把握,这些因素既保留有常规教学中关于如何教的具体的技术性要求,又提倡体现人文理性的宏观教学策略的运用,并以后者涵盖和指导前者,达成技术理性和人文理性的一体化。从整体上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不断调节,达到系统的优化。

    ②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它不仅要求反思者有一个开放、负责和全心全意地投入的心态,同时也有合作、协调、信任的环境要求。

    ③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既重视教师对教学活动本身的反思,又重视对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的反思,从而有利于教师更充分利用校外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以充实课堂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④在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将对学生的反思意识、能力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自身主体道德意识、情感和思想的开放性,对自己的事业、学生负责任的态度以及丰富的反思知识和技能都将细雨一般润入学生的心田,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信念、经验、态度、知识和价值的意义及其它社会条件承担了认知、检查和反刍的责任。由此可以推断,对于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它可以成为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是值得我们去实践的一个较为理想的切入口。

    三、支撑性理论

    1、主体性教育理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同时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为本。一旦学生内部产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其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学习潜能。

    2、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推进,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探索。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迷茫,实践上的困惑。他们的认识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3、认知理论。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原有认知的再认知。即认知主体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它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体验和调控,其中调控是核心。从这一层面上说,反思是一种体验后的调控。

    4、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篇8)

    最近正在为一堂品德与生活课忙碌。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的一个训练,《可爱的我,可爱的你》其中的一个目标是在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善于发现自己的特点,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更好地与同学交流,培养一定的交往能力。你看,这就是我们在课堂上的表现:

    凭借布娃娃让学生了解怎样介绍自己的特点。

    师出示布娃娃:大家好,我是布娃娃,见到一(1)班的小朋友真高兴,你们对我真热情!

    学生与布娃娃打招呼。

    师:小朋友,你喜欢我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仔细看看,你喜欢我什么呀?

    生1:我喜欢你的眼睛。

    师(追问):为什么喜欢我的眼睛呀?

    生1:你的眼睛黑黑的。

    师:是呀,布娃娃,黑眼睛,真漂亮!

    (引)你还喜欢我的什么呀?

    生2:我喜欢你的鼻子。

    师:我的鼻子长得怎样?

    生2:你的鼻子圆圆的。

    师:你能连起来说吗?

    生2:(在老师的帮助下)布娃娃,圆鼻子,真有趣!

    生3:我喜欢你圆圆的脸蛋。

    师:你能连起来说,布娃娃

    生3:布娃娃,圆圆脸,我喜欢。

    师:其实布娃娃也很喜欢你们,请你拿出镜子仔细看看自己,布娃娃会喜欢你什么呢?

    学生照镜子,说说自己长相上的特点。

    精彩的交流。

    陆雨洁:我很可爱,一笑起来就有两个深深的酒窝,所以布娃娃喜欢我。

    在她的带领下,有更多的小朋友想交流了。

    汪佳怡: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很像布娃娃,她喜欢我。

    俞伽诚:我有个大大的鼻子,很可爱,布娃娃喜欢和我交朋友。

    董文婷:我有两个香蕉辫,走起路来一跳一跳,很有趣。

    你看我们的学生通过一照镜子就发现了自己身上这么多的特点,在平常的照镜子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也许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些。更何况这么大胆地把自己的特点介绍给其他的同学了。可见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就是要给学生创设。

    【[荐]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