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关于《质量》的教案范文【荐】
  • 关于《质量》的教案范文【荐】

    发表时间:2022-02-15

    【www.jk251.com - 关于质量要求的范文】

    按照惯例,高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主动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怎样才能写好高中教案?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关于《质量》的教案范文【荐】,供大家参考。

    课题

    第七章第一节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

    2.知道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知道实验室测量的仪器是天平;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重点

    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天平使用方法

    难点

    的概念,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教具

    演示

    铁钉、铁锤、木桌、木凳、托盘天平、彩色挂图等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学生回答


    二教学过程设计

    1.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这个物理量,

    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

    3.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天平的使用

    A.盘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观察实物





    回顾小学学的重量单位



    查看表中一些物体的



    观察天平构造,对照书本,指出每一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设计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C.这时盘中砝码的总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

    教师强调: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再从大到小加砝

    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结:(在板书中小结)




    三.思考与作业

    如何用天平测量液体的。

    四板书

    第七章第一节

    一.

    1.什么叫: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000进

    二.测量

    1.实验室测量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物体=砝码总+游码读数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P103:1;2

    五说明


    Jk251.coM编辑推荐

    高中教案光的反射【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反射定律,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

    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知道什么是虚像,掌握平面镜成虚象的作图法和和利用几何知识进行光路控制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1、知道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并能用来解释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

    2、知道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会画成像的光路图,

    3、知道像的特点,能够证明物和像是镜面对称的.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认识自然界,从而热爱生活,用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建议

    关于光的反射、平面镜的教学建议

    (-)引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其他介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是其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光速,当光照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做过初步的学习,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二)教学过程

    光的反射部分在内容上与初中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自学,而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平面镜的成像上.

    学生思考:

    何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

    列举光的反射现象.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平面镜成像做图.

    教师讲解:

    光的反射

    1、人是怎样看见周围物体的?

    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被照明而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并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人根据这像来识别物体.

    2.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B、在理解反射定律时,不能片面认为就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符合与入射角相等的直线有无数条,只有加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才能确定.

    C、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光线照射到光滑的平面上,产生镜面反射;照射到粗糙物体表面,产生漫反射、平行光线在粗糙面上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显得杂乱无章,但对每一条光线而言,都遵循反射定律.

    光路的可逆性:当光线沿反射光线方向入射时,反射光线一定沿入射光线光方向反射.

    3.平面镜成像:

    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等大、且为虚像.

    关于像的问题: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会聚在一起而成的像.而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在一起而成像的,而光沿直线传播的观念.认为逆着射来的光就可以找到物体,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中,平面镜中的是虚像.虚像是虚的,但人视网膜上像是实在的.

    平面镜成像作图法:(1)利用对称性作图.(2)利用反射定律作图.

    关于平面镜成像的教学建议

    在初中阶段学习时只要求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作图,现在要求学生了解根据光的反射原理作图.

    ①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等大,并且相对于镜面对称、这个结论在初中阶段由实验得出,现在可以利用几何方法证明.

    ②加深对虚像的理解,要让学生知道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镜面反射后的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接到,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③平面镜成像特点:

    与物等大、正立的虚像,且物与像是关于镜面对称的

    注意:虚像人眼能够看到,照相机也能拍摄

    ④平面镜不改变光线性质:具体是指:平行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为平行光线、会聚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为会聚光线、发散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为发散光线

    ⑤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1)反射定律法:从物点作任意两光线射向平面镜,由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此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即为虚像点.

    2)对称法:先标出反射面,再找物点关于镇面的对称点即像的位置、由物点任意作两条入射光线,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通过像点,实际“存在”的光线或实像用实线表示,并不真实“存在”的光线即反向延长线或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光线方向冠以箭头.通常为了保证准确、方便,常用第二种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光的反射、平面镜

    (-)引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其他介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是其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光速,当光照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做过初步的学习,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二)教学过程

    光的反射部分在内容上与初中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自学,而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平面镜的成像上.

    学生思考:

    何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

    列举光的反射现象.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平面镜成像做图.

    教师讲解:

    光的反射

    1、人是怎样看见周围物体的?

    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被照明而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并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人根据这像来识别物体.

    2.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B、在理解反射定律时,不能片面认为就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符合与入射角相等的直线有无数条,只有加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才能确定.

    C、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光线照射到光滑的平面上,产生镜面反射;照射到粗糙物体表面,产生漫反射、平行光线在粗糙面上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显得杂乱无章,但对每一条光线而言,都遵循反射定律.

    光路的可逆性:当光线沿反射光线方向入射时,反射光线一定沿入射光线光方向反射.

    3.平面镜成像:

    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等大、且为虚像.

    关于像的问题: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会聚在一起而成的像.而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在一起而成像的,而光沿直线传播的观念.认为逆着射来的光就可以找到物体,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中,平面镜中的是虚像.虚像是虚的,但人视网膜上像是实在的.

    平面镜成像作图法:(1)利用对称性作图.(2)利用反射定律作图.

    探究活动

    1.制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制作一只潜望镜.

    2.调查生活中有关光的反射的应用情况.

    3.利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质量(小编推荐)


    一、教材分析

    1、简介:本节为初三物理第一章第二节,教材通过滚摆和单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通过木球与弹簧片碰撞实验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也可以相互转化。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情况。本节是“机械能”这一章的重点,也是学习其它形式能的起点。

    2、目的和要求:(1)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2)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重点:课本第4页实验1、2、3。

    4、难点:由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出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二、器材准备

    滚摆、单摆、CAI软件、计算机设备。

    三、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风度,配合演示实验采用CAI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可把实验1、2、3及人造卫星的运动由动变静、由小变大、由快变慢,使知识的传授具有鲜明的表现性,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更有利于分析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四、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

    手持粉笔头举高,问:粉笔头具有什么能?为什么?(重力势能,被举高了)放手,下落过程中问:粉笔头又具有什么能?(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问: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指出: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这就是本节所要研究的内容。启动计算机投影本节CAI课件封面: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新课教学。

    实验1:滚摆实验。出示滚摆,并介绍构造及使用方法。告诉学生可通过观察摆轮上的红色标志来判断摆轮的快慢。

    做此实验时,同步放映CAI课件中的滚摆动画,引导学生对照动画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总结出:下降时,滚摆位置变低,速度变大,则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说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升时,位置变高,速度减小,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说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学生总结正确后,点按鼠标显示实验结论:滚摆实验证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相互转化。

    实验2:单摆实验。展示单摆把小球拉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放开,观察小球运动情况。放映CAI课件中单摆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出最高点A、C两处速度为零,则球从A—B—C的速度变化很容易观察出来,学生也好得出A-B-C和C-B-A的能量转化。点按鼠标显示实验结论:单摆实验证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相互转化。

    实验3:此实验改为CAI模拟实验,并把弹片改为弹簧来增大可见度。放映本实验动画,学生很容易观察弹簧被压缩后再恢复的动作,不难得出能量的转化。点按鼠标显示实验结论:撞弹簧的实验证明:动能和弹性势能可相互转化。

    点按鼠标显示结论: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

    3、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事例分析。

    布置学生阅读课本P5面卫星和“想想议议”。学生讨论卫星和皮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放映东方红1号卫星绕地球运行动画。介绍卫星知识,告诉学生这是我国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讨论其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放映皮球动画,学生一目了然的就可完成“想想议议”的内容。

    4、小结精练。

    (1)放映CAI中练习题,学生解答;

    (2)讨论回答课本P9面习题4,讲评习题3、5两题;

    (3)布置作业:P9面习题5、6、7三题。

    五、时间安排

    1、新课引入3分钟,2、新课教学20分钟,3、举例分析10分钟,4、小结练习12分钟。

    高中教案物质的量[时]【荐】


    教学设计方案二

    课题第一节物质的量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3.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什么是摩尔?它们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回答]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物质的量和摩尔都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体。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引言]既然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那么如何通过物质的量求出物质的质量呢?也就是说1mol物质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填写下面的表格,看是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有用的结论。

    粒子符号

    物质的

    式量

    每个粒子的质量

    (g/个)

    1摩尔物质含有的

    粒子数(个)

    1摩尔物质质量

    (g)

    [答案]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mol碳原子含有个碳原子,1mol碳原子的质量为个。同理Fe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1mol铁原子含个铁原子,是56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1mol硫酸含个硫酸分子,是98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1mol水含个水分子,质量是18g。电子质量过于微小,因此失去或得到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所以的式量是23。1mol钠离子含有个钠离子,是23g。的式量为17。1mol氢氧根离子含个氢氧根离子,是17g。

    [学生思考]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规律?

    [结论]①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③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此处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引入得出结论。例如:通过推导得出

    [讲解]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由此我们可求出x值和y值。

    计算得出x=16gy=32g

    [得出结论]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1mol分子的质量应该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而对于离子,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板书]二、摩尔质量

    1.1mol物质质量

    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讨论]为什么1mol任何物质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以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一个碳原子的质量跟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之比是12:16,因1mol碳原子与1mol氧原子含有的原子数相等,都约为,所以1摩尔碳原子质量跟1摩尔氧原子质量之比也应该是12:16。1mol碳原子质量是12g,那么1mol氧原子质量就是16g,同理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因此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离子是通过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电子质量微小,可忽略不计,所以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离子的式量。根据以上分析得出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投影]课堂练习

    1.填写下列空白

    (1)原子质量是克

    (2)分子质量是克

    (3)分子质量是克

    (4)离子质量是克

    (5)离子质量是克

    (6)质量是克

    [回答]原子是64g;分子是32g;分子是44g;离子为35.5g;离子是23g;质量为58.5g。

    [设问]能否说一说什么是摩尔质量?它的单位是什么?数值怎样确定?

    [讲述]我们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符号是M,常用的单位为g/mol或kg/mol。

    [板书]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2)单位:g/mol或kg/mol。

    (3)数值:等于物质或粒子的式量。

    [投影]课堂练习

    2.回答下列问题

    (1)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2)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回答:(1);

    (2)

    [投影]课堂练习

    3.下列物质各多少克?含粒子数多少个?

    (1)(2)

    回答:(1)质量是1800g,含有个分子。

    (2)质量是1.7g,含个

    4.下列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含有多少个粒子?

    (1)90g水(2)56g氮气

    [回答](1)90g水物质的量为5mol,含个分子

    (2)56g氮气物质的量为2mol,含个分子

    [设问]通过以上练习,能不能总结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三者间的关系?

    [回答]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量之比。

    [讲述]根据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可求出物质的量,反之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也可求出物质的质量。

    [板书]三、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

    (-)依据

    [板书]1.准确掌握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

    2.掌握好有关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n)和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

    (二)类型

    1.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粒子数之间的相互换算。

    [投影]例1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分析]我们可以通过的相对分子质量,得知的摩尔质量。然后利用关系式计算出的物质的量。

    解: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摩尔质量为。

    答: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投影]例2中含有和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分析]的电离方程式为:

    从的电离方程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可以电离出和。

    我们可以利用的关系,首先计算出的物质的量,然后再计算出和的物质的量。

    解: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摩尔质量为。

    则的物质的量为1mol,的物质的量为0.5mol。

    答:中含有的物质的量为1mol,的物质的量为0.5mol。

    [讲述]通过以上例题,明确了解这类型题的步骤和方法。在今后的计算中应该注意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投影]练习1.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分析]氧元素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由已知条件可先求出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如下关系:求出氧原子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氧元素的质量。

    参考答案: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2.8g。

    [投影]练习2.含有个分子的物质,其质量为0.7g,求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根据所给粒子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首先求出物质的量,再根据已有的质量和物质的量求摩尔质量,因为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通过求算出摩尔质量即可知道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参考答案: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板书]2.不同物质中,某粒子数相当的计算

    [投影]例3多少克硫酸所含的分子数与3.65g10%盐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分析:要满足二者分子数相等,只要满足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即可。

    解:设质量为的硫酸所含分子数与3.65g10%盐酸所含分子数相等。

    (硫酸)(盐酸)

    答:0.98克硫酸所含的分子数与3.65g10%盐酸所含分子数相等。

    [讲述]解此类型题的思路是:找准不同物质间的物质的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求解。

    [投影]课堂检测题

    中所含的原子数与多少克中所含的离子个数相等?

    (参考答案:)

    板书设计

    二、摩尔质量

    1.1mol物质的质量

    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2)单位:g/mol或kg/mol

    (3)数值:等于物质或粒子的式量

    符号表示:

    三、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

    (-)依据

    1.准确掌握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

    2.掌握好有关物质质量(m)、物质的量(n)和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

    (二)类型

    1.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粒子数之间的相互换算。

    2.不同物质中,某粒子数相当的计算。

    【关于《质量》的教案范文【荐】】相关推荐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

    关于电流教案示例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的1.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3.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二)教具验电器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带座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