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四年语文教案推荐8篇
  • 小学四年语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3-06-30

    小学四年语文教案推荐8篇。

    全面为您介绍“小学四年语文教案”,请继续查看。我们诚挚欢迎大家来阅读,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教案课件是教师上课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工具,当然教案课件的内容必须非常完善。合理地制定好教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量和深度。

    小学四年语文教案(篇1)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以及热爱生命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1、师生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生命的格言,现在让我们先来交流交流吧。(自由交流)听了刚才的交流,你对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老师也搜集了两段有关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切分享,你们愿意听听吗?

    (屏幕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生齐读。能读懂吗?这段话究竟怎样理解,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到9课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初读感知。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1)我会读。(2)我会讲。(3)我要问。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写了几个事例?

    4、交流,理清脉络。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

    19、生命生命香瓜子:砖缝冒苗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

    三、重点理解。

    1、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着重选择其中一段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寻找一个与自己选择同一段的同学,交流各自的体会。

    3、全班交流。

    (1)作者分别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惊

    19、生命生命香瓜子:砖缝冒苗不屈向上令我(敬佩)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给我震撼

    (2)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有哪些?

    A、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B、一切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一、展示背诵。

    选择二、三、四自然段中你体会最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诵给同桌听。

    二、深入感悟。

    1、作者由这三个事例引出的对生命的思考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让我们来交流交流。

    3、教师引导:

    (1)第一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在前边的事例中,有限的生命指什么?无限的价值指什么?从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中体现的无限的价值指什么?

    (2)怎样才算活得光彩有力?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你觉得哪些人活得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是白白流失的?

    (3)连起来说说,这段话怎样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三、回题解疑。

    细细品味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会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赞叹、回味、留念、)作者在课题中重复两遍生命,你体会到什么?(强调感情)[

    四、拓展阅读。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向大家推荐我搜集的第二则格言。

    (屏幕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

    五、作业设计:

    1、练笔:把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2、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解奥斯特洛夫斯基,做一做笔记。

    六、板书设计:

    飞蛾:挣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惊

    19、生命生命香瓜子:砖缝冒苗不屈向上令我(敬佩)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给我震撼

    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价值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下来。

    3、能找出课文中有很深含义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小学四年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协助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倒霉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激发情感

    1、直接揭题:

    师: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体现关爱之情的文章──卡罗纳。

    (课件出示课题。)

    2、名言激情:

    师:每一个人都有自身亲爱的母亲,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古今中外,许多人写下了有关母亲的感言,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师:确实,妈妈在哪里,哪里就有快乐。但是,小小的卡罗纳却失去了亲爱的妈妈,他遭遇巨大的倒霉后,发生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要求: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

    2、同学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3、同学说课文大意,教师适时引导并指导概括大意的方法:

    大意:卡罗纳母亲去世了,老师提醒大家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卡罗纳来到学校,伤心地哭了,大家到很关心他。老师把他拉到胸前,我也轻轻地抚慰他,最后我和卡罗纳手拉手跟着我妈妈回家了。

    三、细读课文,交流感受

    1、默读课文,分别画出表示卡罗纳内心悲哀的句子和体现大家对他关爱的句子,并在空白处写下批注(自身的理解、感受或疑问)。

    (课件出示。)

    2、同桌交流:

    读一读,说一说自身读了句子后的感受,或同桌两人尝试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

    师:读完课文,每位同学肯定都有自身的收获和感受。请你来读一读表示卡罗纳内心悲哀的句子,并说说自身心里的真实想法。

    ⑴ 请四位同学读、说,其他同学补充。

    板书:

    悲哀

    通过朗读,表示卡罗纳当时悲哀的心情。

    师:当卡罗纳如此倒霉,如此悲伤时,身边的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⑵ 请几位同学读、说,其他同学补充。

    板书:

    关爱(神态、动作、语言)

    深切的爱,尽在小小的一言一行中,让我们用自身的语言来传送这份真情吧!用心读一读体现身边人关爱卡罗纳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五、内化拓展

    1、给卡罗纳写一封信,给他以春天般的温暖,让他心头的悲伤早日消退。

    2、请您代表卡罗纳,向关爱他的人(选取其中的一个)写一封信,感谢他对卡罗纳的无限关爱和协助。

    同学选择写信,交流。

    六、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同学课外阅读,让同学进一步感受爱。

    小学四年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感受学校的绿,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1、导入——走近绿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一张照片,知道这是哪么? 去年冬天,老师有幸去了称为“人间天堂”的美丽城市---杭州。这是老师在西湖岸边拍的一张照片,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置身西湖,你不由得就融入了一种梦幻的境界。虽然是冬季,但那如镜的湖面依然薄雾氤氲,绿意盈眼。两岸更是万枝婀娜,暗香浮动。站在西子湖畔,一股或浓或淡的诗意便在你周身弥漫开来,即便是再豪放再洒脱的人,此刻也会变得妩媚多情起来。”

    其实,西湖的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西湖题诗作文,例如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表现了西湖的妩媚多姿,欧阳修的《画船载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离恍如仙境。而现代女作家宗璞在四次游西湖之后更是留下了独特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西湖,来领略她动人的风姿。(板书:西湖的 “绿”)

    2、初读——感知绿

    请把书翻到14页,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读完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大家很会读书,一遍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那么作者主要描写了哪几处绿呢?

    生答师板书(灵隐——苏堤——花港)

    过渡:正如作者所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的“绿”也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韵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5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现西湖的绿的?

    3、画句——体会绿。

    师: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竟用了20多个绿字,而且毫不重复,多么了不起的文字功夫啊!你喜欢作者哪些描写?为什么?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描写绿的语句,体会一下。

    4、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谈体会。说的时候可以按这样的方法:先说出你选的是哪里的绿,再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描写绿的重点词语来感悟那更精彩。(学生的交流可能不是按课文顺序,教师要根据学路随机调控教学策略)

    学情估计及教学策略:

    (1) 灵隐

    重点句子

    a.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b.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板书,树木,苍翠欲滴)

    c.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d.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e.亭旁溪水琤瑽,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灵隐寺之游,烟雨迷蒙,绿意悠悠,令人心动,令人回味,那么其他景点的绿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接着汇报?

    (2) 苏堤

    重点句子

    a.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b.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相机板书青苔,让学生找出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c.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d.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有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

    (3)花港

    重点句子

    a.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板书荷叶,有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b.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

    c.我最爱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引导:作者写花港的绿,为什么写杨柳嫩枝呢?------对比,既表现荷叶成熟茁壮的生命力,也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绿喜爱的程度)

    d.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作者写花港的绿主要抓住什么景物观察?(板书,荷叶)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悉心体会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那么富有生命力,生机勃勃。表现了西湖之绿的意趣美。

    西湖之绿,深沉逼人;西湖之绿,意趣盎然;西湖之绿,充满生命的激情!作者为什么仅仅用一个绿字就能把西湖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呢?

    (生总结写法: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师补充:更重要的,是作者用词十分准确。我们所见到的每一处绿,都来自于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可以说,作家用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西湖山水画,用墨不多,却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西湖那生机盎然的绿。这,就是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夫!

    4、总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以它的诗情画意痴迷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啊!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人间天堂的美丽吧。(播放西湖风景欣赏片)

    拓展阅读:

    《半篇西湖游记》(近代丰子恺)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近代俞平伯)

    《西湖萍踪》(现代许敏)

    《西湖梦》(现代余秋雨)

    小学四年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评析学生习作。

    开心提示:这一环节在教师修改以后再进行。

    二、习作讲评

    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具有特色的习作,请习作者欣赏,教师加以点评,鼓励2对写得不够完善的地方,也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小节

    学生自由交流这次习作的收获或一些好的建议,以完善今后的习作训练。

    四、习作构思

    引导学生如何选材,如何人手来写。

    1.这次习作围绕什么来写?(第一次)

    2.怎样才能把自己第一次的经过清楚地告诉别人呢?(指名回答)

    说清自己第一次干的是什么,是怎样做的。

    3.怎样才能把这次习作写好呢?(过程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4.讨论交流,确定习作材料。

    五、资源共享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共享资源,扩大学生的信息量。

    六、习作方法

    1.把自己第一次做的经过写清楚。

    2.可抓住场面细节展开描写。

    3.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小学四年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课件出示2)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课件出示3:古代神话故事图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12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课件出示4)

    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

    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

    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jiànɡ”;

    躯:“躯”和“区”是形近字,都读“qū”。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宗”(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7.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8.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拿起斧子猛劈,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课件出示6)

    9.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

    浑浊劈开肌肤血液茂盛祖宗

    (课件出示8)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

    (一)出示词语:(课件出示9)

    混沌一片黑乎乎轻而清

    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课件出示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1)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2)

    拿起劈顶撑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想象。(课件出示13)

    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4)

    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出示15)

    他呼出的气息—— ;

    他发出的声音—— ;

    他的双眼—— ;

    他的四肢—— ;

    他的肌肤—— ;

    他的血液—— ;

    他的汗毛—— ;

    他的汗水—— 。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身化万物)

    3.交流发现,反馈:(课件出示16)

    (1)他的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4.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

    6.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7.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8.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三、拓展延伸,体会精神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2.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课件出示17)师引读。

    3.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课件出示18)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2.布置作业: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12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小学四年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领会本次习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闹钟。

    2、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小闹钟在说话。)说的是什么?

    3.揭题:自述(自己述说自己的事情)。

    二、听读

    1.听一听:朗读。

    2.议一议。听了,讨论:闹钟的自述与我们平时介绍闹钟的有什么不一样?

    3.说一说:自愿上台交流。

    教师提示:要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这一事物,用第一人称来介绍它的特点,使读者感到很有趣。

    4.评一评。你觉得《小闹钟》这好在哪儿?

    5.品读《小溪流的自述》,用笔画出写得好的词句,说说好在哪儿?

    三、练写自述

    1.启发谈话,开拓选材思路。

    2、独立选材,分组互议。

    出示题目《 的自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印象补充题目,然后分组讨论、交流。

    3、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4、修改评议。

    板书设计:

    的自述

    要求: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小学四年语文教案(篇7)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学生分析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

    1、在新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为了这一理念,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让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研究的反应。学生通过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诱导倾向的问题,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引导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春天。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想知道它们在春天、秋天时有什么不同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用学生会唱的歌曲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教者以启发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回答: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明确初读目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以简单的问答,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并想办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3)开火车认读生字。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帮助不会认的同学想办法认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培养团结合作和竟争意识。]

    2、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设计意图:抓住事情的过程,体会重点人物的特点。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注重展示从对内容的理解到对人物品质的认识过程。]

    (2)略读分析这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你喜欢哪几句话?读给大家听,要读出感情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3)学生自选角色,有感情地表演出来,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同?感悟小枣树说的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小柳树:得意、骄傲、不懂礼貌;小枣树: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色的研读,力求突出重点,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4)读了课文,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胆说出来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3、精读课文,加强语感。

    (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们准备抓住哪些语句把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特点表现出来呢?

    [设计意图: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拔、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重点词语,观察插图,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性格对比,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把课文朗读并表演出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情感。]

    三、拓展与巩固

    1、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先自己想想,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巧用课文抓住文中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文中人物的优缺点转移至现实的每个人身上,使德育落到实处。]

    2、巩固会认的字

    游戏:听音出示字卡。(教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3、总结谈话: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却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我们是不是要学习小枣树的高尚情操啊?

    四、作业设计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课后朗读全文给大家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吧!

    小学四年语文教案(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读中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内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父母亲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学习其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课前谈话】

    讲美军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录找阵亡士兵遗骸的故事,展现人们对人遗体的尊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有一个词语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母亲)

    2。母亲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母亲就是我们温暖的家。可是,不幸的女孩──琳达,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母亲。

    3。出示课题及作者(18、《永生的眼睛》),再范读:那会儿,我的内心一直笼罩着巨大的悲哀与苦痛。一想到从此以后我再也得不到妈妈的呵护了,泪水便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我无法面对没有妈妈的孤零零的生活。(就在母亲去世的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

    4。面对这个近乎没有任何人情味可言的要求,我的父亲,会作何反应?痛失慈母的我,又会作何反应?

    设计意图:配乐范读,展现琳达痛失慈母后的悲痛情绪,从而调动学生情感,促使其“移情”考虑问题。逝者已去,作为女儿此时最应做的莫过于让母亲静静离去,而一位警官的突然造访,却使得事情的发展显得扑朔迷离。故事讲到这儿,嘎然而止,要求学生去读文本,有效地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也为“父亲同意角膜捐赠,我反对角膜捐赠”的冲突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体会“我”对角膜捐赠的反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86页,借助屏幕上的温情提示,自由地读读课文,(点击出示温情提示)。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好,开始吧!(温情提示内容:“角膜”、“角膜移植”、“器官移植”相关知识)

    2。学生借助温情提示,自由读文。

    3。反馈学习生字词情况:

    读完了课文,谁来跟这几个朋友打个招呼?盲童、屡屡、搂住、遵从

    4。交流读文体会:

    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了?

    ⑴课件出示句子一:“当然可以。”爸爸痛快地回答。

    ⑵课件出示句子二: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开。”(抓住“当然”、“痛快”体会父亲对角膜捐赠的支持;抓住“怎么能、、冲、哭喊、应该”等处体会我的反对;同时进行感情朗读)

    ⑶是什么让我如此反对呢?(预设:对母亲的尊敬和爱)

    ⑷反复引读:

    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开。

    师:“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深爱着母亲的我无法接受捐赠母亲角膜的决定,使我忍不住冲着父亲哭喊……

    师: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责怪父亲……

    师:使我忍不住痛哭失声……

    设计意图:采用一个“欲擒故纵”的教学策略,在此处将父亲对器官捐赠的态度与我的态度进行对比,突出了我对捐赠事件的强烈反对,从而预设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为本课的后续教学设作好铺垫。

    三、快读课文,感受“我”态度的转变

    1。同学们,一个对捐赠母亲角膜如此强烈反对的“我”最终会不会同意器官捐赠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找一找能够体现我同意“角膜捐赠”的语句?(学生读文)

    2。交流,引导质疑:课件出示:

    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师: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提问,梳理出主问题“我为什么同意了器官捐赠?是什么让我接受了器官捐赠?”)

    设计意图:找到恰当的教学切入口是组织好通篇教学的关节点,更是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索引和文眼”。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紧抓“我”对“捐赠器官”一事的态度为线索,前一环节充分渲染“我”的反对态度,本环节展现“我遵从父亲遗愿”捐赠角膜,这样就制造出最大的心理冲突,此时将我的态度作一前后比较,引导学生质疑,“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梳理出本课研究的主问题“是什么让我接受了器官捐赠?”这样学生的探究就展开了。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极为宝贵。然而,遗体捐献志愿者战胜了短暂,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获得了永恒。相关资料的链接,让每个学生懂得作者一家以及更多的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和热心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结尾的疑问旨在唤醒学生的一种意识,树立起对生命的热爱,具有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愿望和热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文中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

    2。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

    读的能力;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触动心灵,升华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

    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探究“我态度转变”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9自然段,用笔划出有关的语句,并反复地读一读,想想从中读懂了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四人小组交流)

    2。交流学生学习体会:句子一:课件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⑴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⑵再读这句话,思考“在父亲的眼里,怎么样的死是有意义的?”(预设: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⑶引用资料,比较理解:

    课件出示: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角膜捐赠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①数百万的患者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我们能给予他们什么?而父亲呢?

    ②反复引读(个体读──集体读):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师:因为在很久以前,我的父亲就认为……

    师:了却自己的心愿,拯救他人的幸福,这是一位博爱的父亲……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一位崇高的父亲……

    句子二:课件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父亲接着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⑴初读,指名说“你读懂了什么?”(抓住“美妙、自豪”等词语体会父亲博大胸怀。)

    ⑵引导联想:(个体想──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也来读读这句话,想一想透过父亲的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⑶结合想像,感情朗读。

    ⑷再度想像,回归课题:

    师:是啊,我们会为这位父亲骄傲,透过盲童那双重见光明的眼睛,仿佛还看到了什么?那是一双“永生的眼睛”(回归课题,点击出示)

    句子三:课件出示:孩子热泪盈眶,她跑到外公的身边,紧紧地拥抱他。

    ⑴初读,指名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抓住“热泪盈眶、跑、紧紧、拥抱”体会温迪的感动,感受父亲对“我”的影响)

    ⑵感情朗读。

    ⑶拓展想像:温迪会对外公说些什么呢?仿佛在对我们说些什么呢?(预设:“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进入了探究与体验相结合的阶段。在“心理冲突”的推动之下,学生要在本环节中完成对“是什么让我接受了器官捐赠”这个问题的探究,但本文是一篇人文性比较强的文章,仅采用“探究的方式”来解读显然是不够的,应当在探究的过程中展开体验式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层解读和对人文思想的深度领悟。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也就是说一定要探究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本环节,或许让学生找到体现“我态度转变原因”的语句并不难,但他们在寻找过程中所经历的“思维、感悟”过程,却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也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教师必须引领学生“钻到文本里面去”,也必须引领学生将“所得”倾吐于自己的表达之中。教师紧抓“是什么让我接受了‘器官捐赠rsquo;”这个主问题,学生就会顺着问题追究下去。学生寻找理由,教师从旁引导,以移情体验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新鲜,同时也很乐意参与。通过读句子、说体验等活动,促使学生能多元化地理解文本、进行想像和表达,体悟文本的人文内涵。

    二、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1。引读(课件出示):是啊,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2。解读句子:自由地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父亲还留下了什么?)从哪里读懂的?(抓住“真正”,“远非”来理解)

    3。回读父亲的话:

    师:父亲还为我们留下了“激动”,留下了“幸福”,留下了“一双永远闪亮的眼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听听父亲说过的话(课件播放《爱的奉献》并出示父亲的话)

    师:父亲曾平静地对我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师: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师:父亲愉快地说──“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师:父亲骄傲地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4。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师:是啊,同学们,父亲的眼睛真是一双“永生的眼睛”(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读一读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总结:这双眼睛里留下了捐赠者宝贵的角膜,留下了父亲的谆谆教导,留下了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更留下了生命的崇高价值。这真是一双永远闪亮的永生的眼睛。

    设计意图:

    此环节,本课教学的点题、升华部分。将父亲的话在此作一汇总,并作配乐朗读,用意在于加深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人文把握,体悟“父亲”的崇高人格,为最后的点题做好引子,使课题及其内涵的揭示成“水到渠成”之势。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写一封号召人们支持器官捐赠的倡议书。

    五、教学反思:

    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极为宝贵。然而,遗体捐献志愿者战胜了短暂,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获得了永恒。相关资料的链接,让每个学生懂得作者一家以及更多的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和热心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结尾的疑问旨在唤醒学生的一种意识,树立起对生命的热爱,具有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愿望和热情。

    【小学四年语文教案推荐8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