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科学式教案合集
  • 科学式教案

    发表时间:2023-06-26

    科学式教案合集。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要知道优秀教案课件,会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优质的教案课件是在哪些地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科学式教案合集”,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科学式教案(篇1)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七年级(上)第二章第12节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大数。

    本节课是在学了有理数的乘方的基础上进行的。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大数将在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这一节中得以应用,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在其它学科如物理、化学等学科经常得以应用。

    3说教学目标及其确立的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能用多种方式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因此结合学生现有的对数学的认知情况,思维状况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确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科学记数法的作用,培养团队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现阶段学生的学习实际能力确立重难点。

    难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采用了问题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

    在前一阶段,已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因此这一节将继续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合作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光的速度大约是300000000米/秒;

    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是6100000000。

    上面各资料有出现较大的数据,这些数记录过程中容易出错,那么有没有其它较为简便的方法来记录以上这些数据呢?

    10()=1000010()=10000010()=1000000

    刚才出现的数据:300000000也可表示为:6100000000也可表示为:

    科学式教案(篇2)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主要让我们通过实验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并理解——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溶解的快慢,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了的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围绕着溶解这一主题,逐步地开展观察研究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这一单元的课程安排有另外的建议。本单元的内容,教材把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4课;第二部分为第5——6课;第三部分为第7课。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材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安排还可以更好的衔接,我认为应该把第6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与第7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互换。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实验“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先往一杯水里尽量多的加入食盐,等确定食盐水已经“饱和”了,在通过过滤的方法把食盐溶液中剩下的食盐过滤出来,最后通过酒精灯加热从食盐溶液中把食盐和水进行分离。

    所以,作为一个科学教师,我把各种可能的情况给大家做了解释说明,按照我预想的程序上课,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努力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力争为他们将来成为一名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注重在真实场景中进行教学。在上这章内容时,我采用了在真实场景中教学,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其次,我认为可以诱发探究动机,培养科学兴趣。兰本达教授认为:教学可以看作是提供特定的情境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一种活动,只有诱发动机,才能获得成功。

    科学式教案(篇3)

    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明确提出科学活动的指导要点: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次科学活动正是遵循了这一要点,说课内容与材料“铅画纸”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进行提炼、深化,在层层递进的环节中,引导幼儿多次实践尝试,探究“怎样才能让纸站于桌上不倒?如何折叠才能在纸上放多块积木?最多能摆放几块?……”整个活动幼儿都是在动手动脑中探究问题、产生问题、再次尝试,就这样在探索、实践和游戏中幼儿的探究欲望增强了,亲身感受了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说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就在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说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操作与发现的乐趣。

    (本人依据《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出的目标要求,并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出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活动目标。)

    说活动准备:方形铅画纸若干张、木头积木数小筐。

    说活动过程:

    过程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以《纲要》理念为指导,体现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原则。

    第一环节: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让纸站住不倒。

    1、幼儿自主探索让纸站住不倒的不同方法。

    2、共同小结让纸站住的不同方法。

    (在这第一环节中本人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由说说自己以前对“纸特别是铅画纸”的认识,为下一个环节作好良好的铺垫。通过幼儿的“说”使幼儿的已有经验与现有经验进行了整合,也让我对幼儿的水平有了更深了解,为接下来的活动组织提供了一个参考。)

    第二环节:

    二、再次设置情景,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在站着的纸上面摆放多块积木。

    1、猜测纸折叠后能否摆放积木?并个别尝试。

    2、比较纸的不同折法,讨论如何折叠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积木?

    3、引导幼儿进一步猜测。

    4、幼儿自主尝试。

    (这第二大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是活动的主要环节。在这里我首先是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纲要》中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和创造的机会与条件,本人正是遵循了这一理念。接下来引导幼儿自由自主去探索“纸折叠后能否摆放积木?在站着的纸上面可以摆放多少块积木?讨论如何折叠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积木?”让幼儿带着目的、带着疑惑去探讨,这个过程就是让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是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通过亲自尝试、亲自探索来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又学会自己去发现新的问题,再次去实际操作、自主探讨,做到在解决众多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提高观察力、探讨力、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探索活动中与探索活动后的交流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而且幼儿的合作、讨论、分享能力也会由此提高,同时也体现了合作探究式的生生互动、师幼互动形式。)

    第三环节:

    三、产生挑战的数量,引导幼儿再次尝试。

    1、师幼一起讨论尝试后的结果,产生挑战数量。

    2、请个别幼儿上来挑战最多的。

    3、经验交流:如何折叠才能挑战成功?

    4、结束。

    (这个环节放在活动的后面进行,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挑战同伴的最高成果”的自主实践尝试活动中巩固积累的经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实践挑战能力。通过趣味性的操作游戏幼儿再次得到了发展,相互之间又有了经验交流、互动成长、分享成果的机会,我所处的位子仍是引导者鼓动者,幼儿仍是自主发展着。本环节准备在5分钟左右完成。)

    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我力求幼儿最大程度的参与,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让幼儿在充满轻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中学得主动、轻松、快乐,并运用多种感官解决多个问题,真正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在玩中学、做中学、学得快乐,由此设计的活动过程也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大环节。

    延伸活动:

    可以在探索区域中继续深入活动,不断在尝试中产生挑战数量并用“操作”去迎接挑战。

    科学式教案(篇4)

    一、教学理念

    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把探究过程显性化是科学学习本质的一种要求。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太阳钟的制作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钟的用处,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正确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三、教学重点

    日晷计时的原理

    四、教学难点

    日晷计时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

    (一)铺垫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太阳钟

    a.介绍牛顿的故事

    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

    b.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

    c.学生回答

    d.教师小结

    2.探究日晷原理

    a.介绍日晷:

    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b.制作日晷

    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c.探究原理

    (1)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把它拼装完了!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研究些什么?

    (2)学生回答。(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晷针与晷面垂直,它就相当于我们手表的时针。

    (4)在小组研究日晷是怎样工作的。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结合“牛顿钟”的故事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

    (7)为什么用太阳钟可以计时?你又时如何判断出当时的时间呢?

    (8)学生讨论

    (9)学生汇报

    3.认识手掌日晷

    1.原来认识和掌握大自然的规律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好处。那么在没有日晷的时候你能利用这一原理计时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

    手掌日晷流传于民间,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领同学们实践体验):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4.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台下同学说说指向的时间。

    6.从这个试验你得到什么启示?

    7.学生回答。

    8.教师小结。

    (三)认识古代计时器

    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挂图)。

    2.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

    3.小组请代表汇报

    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科学式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玩玩中,了解生活中有些东西在水中会有褪色的现象。

    2、尝试两两合作进行操作,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连贯讲述发现。

    3、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水的探究产生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在观察和操作中发现哪些东西在水中会褪色,哪些东西在水中不会褪色,并记录结果。

    难点:理解物体在水中褪色的原因,两两合作进行探究。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幼儿对水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有把物体放在水中玩水的经验。

    物质准备:

    1、PPT。

    2、装了清水的矿泉水瓶若干、教师一张大统计表、幼儿记录表若干、勾线笔若干。

    3、收集生活中的各种颜色的物体(如皱纹纸、蜡光纸、布、毛线、彩虹糖等)

    4、座位安排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彩色水,创设情境:今天,森林里的小白兔要用彩色水装饰房子,现在需要小朋友帮忙一起制作彩色水。

    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没有颜色的水变成彩色水呢?

    (问题是科学探索的起点,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学习的“源头”,通过问题激发幼儿探索制造风的兴趣。)

    二、出示材料,猜想结果。

    1.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

    2.师:请你想一想,哪些材料能制作出彩色水呢?

    3.幼儿猜想,教师统计。

    (教师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猜想,使猜想记录助推下一环节幼儿的主动探究。)

    三、两两合作,自主探究。

    1.师:这些材料到底能不能制作出彩色水呢?我们去试一试吧!

    2.教师介绍记录表,交代操作要求。

    (1)一次只能选择一种材料放进瓶子里,试完后可以重新拿瓶子换一种材料试试。

    (2)两人商量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操作和记录。

    (3)一张桌子坐四位小朋友。

    (4)听到音乐声,暂停操作,回到座位。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关注:幼儿是否能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操作?是否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是否能合作探索并积极交流?

    (幼儿在试试玩玩中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经验,通过看得见的具体现象感受物体在水中颜色的变化。)

    四、分享探索,拓展经验。

    1.展示幼儿记录表,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

    2.请幼儿借助记录表,集体交流。

    3.教师再次统计并小结:物体放在水中,让水变了颜色,这是一种褪色现象。生活中,有的物体放在水中会褪色,有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会褪色。

    4.观看生活中褪色现象图片,讨论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比如:生活中一些颜色鲜艳的衣服不能混在一起洗,会相互染色;像彩虹糖、海带一类的食物要保存好,不能受潮等等。

    科学式教案(篇6)

    一、说教材

    学生在三、四年级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已经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认识和研究,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建立起初步的动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两个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黑暗潮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二、学情分析

    在进入高段的科学学习中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等,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三、说教法

    利用实物创设情境法:教师在课的开始就要激活主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的伊始,我为学生创设认识一个新朋友,让学生对蚯蚓这种小动物产生喜爱之情,同时点燃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四、说学法

    1、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注意合作交流

    在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加强与同组同学的交流,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协作精神。

    五、教学模式

    情境导入——讨论交流——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自然和社会,本课从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达到,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和探究技能训练是本课的重点。

    六、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为学生创设观看实物蚯蚓的情境,并联系学生生活,在哪儿见到过它们?使学生对蚯蚓这种小动物产生喜爱之情,让他们在原有认知和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想要探究、想要主动参与的欲望,为下一步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做好铺垫]

    (二)质疑猜测,引发前概念

    根据大家的经验,你能大胆地猜测一下蚯蚓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潮湿、干燥,阴暗、明亮)教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猜测是科学课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也是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型。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对蚯蚓这种小动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让学生猜测蚯蚓喜欢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当学生产生了认知的冲突,也就有了探究、验证的需求,同时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想,进行科学预测的习惯。]

    (三)实验设计,探究科学概念

    实验一:看来大家的猜测是有生活依据的,到底蚯蚓是不是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我们在课堂上可以怎么证明呢?(做实验)

    1、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实验步骤,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注意控制条件。

    (1)把长方形盒子里面涂成黑色。盒盖一端剪去一部分,在盒子里放上吸水纸(为了保护蚯蚓同时利于它们的爬行)。

    (2)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设计意图:动手之前先动脑,应该成为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行为习惯。制定实验计划时,指导学生围绕猜想,通过自己的思考,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掌握、运用实验技能,变传统的模仿实验操作为学生主动的设计实验,从关注技能的形成到关注思维品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养成。]

    实验二:蚯蚓喜欢潮湿还是干燥的环境?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假如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些材料,教师逐一出示:如蚯蚓、土壤、水、盒子等,我们怎么利用这些材料去做?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随机点拨。

    2、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及要求:

    (1)在一个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学生自己创设干湿两种不同的环境。然后通过讨论、交流、补充逐步完善实验方案。同时引导出怎样设计对比实验,并知道对比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明确在对比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2)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揭示实验结果。

    6、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通过两个实验,我们能说说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逐步养成科学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四)拓展探究,形成科学概念

    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联系生活:请学生举例说说身边动物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

    2、引导总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动物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和创造动物生存的环境,也就是保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深化运用。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学生交流分享收集的信息资料,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课堂生态化。

    (五)回归生活,应用科学概念

    所以最后,陪我们上了堂课蚯蚓兄弟,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们呢?

    [设计意图: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后转化为技

    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保护动物及动物的生存环境。]

    七、板书设计:

    蚯蚓的选择

    潮湿干燥黑暗

    明亮

    科学式教案(篇7)

    《科学计数法》的教学设计

    苗桂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能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

    (二)能力目标:

    1、借助身边所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感受生活 中的大数,增强数感,积累数学经验。

    2、会用简便的方法——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三)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创意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再与他人交流学习方法,并从中产生对 数学的兴趣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难点:正确掌握10n的特征,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 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自主交流——探索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认识了100万有多大,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书写下面的数据:(用阿拉伯数字)

    (1)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 000 000人

    (2)太阳半径约为696 000 000米

    (3)地球离太阳约为150 000 000千米

    (4)光的速度约为300 000 000米/秒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这些数太大了,不好记。比100万都大。这些数据读和写都比较困难…)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书写这些较大数据的科学的方法,(引出课题)

    师:现在我们不知道怎样写这些数简便,那我们寻求一下计算器的帮助。计算器就算是容纳的数字再多,也得有个极限是吧?平时我们用的计算器最多能容纳多少位?

    生:8位或10位

    师:当计算器计算到大于8位或10位的数时,它是怎么显示的?你们试试看,你是怎样操作的?(学生自己操作,汇报结果。老师写出最后形式,讲评后,举出课本上小明用计算器表示大数的方法。最后计算器显示出1× 的形式。这一部分用课件展示)

    师:1× 是小明通过怎样的运算得到的呢?

    (生:可能回答是1000经过两次平方得到的。师:实际上就是1000的几次方?生:1000的4次方。那么1× 应该表示什么数?生:1000 即1000 000 000 000)师:计算器显示屏上的“12”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10的指数

    师:这里出现了指数的概念,我们曾经在‥哪一部分学到了指数?

    生:乘方运算

    师: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乘方。

    生: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回答不出具体概念可以举例说明,老师再总结)

    师: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10的n次幂的规律和意义:课件展示

    10=10 100=10×10=10(10的2次幂等于1后面带2个0)1000=10×10×10=10(10的3次幂等于1后面带3个0 10000=10×10×10×10=10(10的4次幂等于1后面带4个0)‥‥‥‥‥

    1000…000=.=10(10的n次幂等于1后面带n个0)

    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0的指数和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容易发现指数的大小就是0的个数。

    规律一:幂指数等于零的个数

    师:再观察幂指数与整数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生:幂指数比整数的数位小1

    规律二:幂的指数比整数的数位少1

    师:我们用10的n次幂的形式表示出了像这样1后面有很多0的形式的大数,那么,我们怎么来表示一般的大数呢?投影一些大数的图片,问刚才投影的图片中的大数能这样表示吗?是怎样表示的?有什么规律?:课件展示

    300 000 000=3×100 000 000=3×108 150 000 000=1.5×100 000 000=1.5×10

    696 000=6.96×100 000=6.96×105

    学生可讨论后回答,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可以给与一定的启示。培养学生归纳叙述的能力。(观察n与位数的关系。还可能出现有学生质疑可不可以表示成300 000 000=30×10。老师答:可以,但为了统一标准,规定了前面一个因数的范围)

    师:像上面那样表示大数的方法,我们叫科学记数法:课件展示: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 的形式,其中1

    师:下面我们就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表示下列各数:课件展示

    例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000000;(2)574000000;(3)80700000;

    (5)30030;(6)127.43.

    解:

    (1)1000000=106;(2)574000000=5.74×108;(3)80700000=8.07×107;(5)30030=3.003×104;(6)127.43=1.2743×102.

    例题2、3、4

    5.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的数各是什么数?

    (1)8.5×106;(2)7.04×105;(3)3.96×104; 课标剖析(教材全解333页)

    课后调查,课件展示:

    课本做一做,分小组调查。

    读一读:课本的读一读,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它们。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都掌握了那些本领呢?

    (学生自由发言,最后强调a的取值范围,n的值的确定)

    (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读、写都有困难的较大的数,我们可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它们;任何一个在于10的数都可记成 的形式,其中,n为自然数.

    (2)科学计数法中,n与数位的关系是:

    n=整数位数减1,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将一个较大的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也可以把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写出来.

    六、作业

    1、习题1、2、32、收集报刊杂志上较大的数据,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它们。

    3、从报刊杂志上收集统计图表

    科学式教案(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学活动《我发现的变化》。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目标定位、活动准备、教学教法、活动过程及活动特色等六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活动内容的选择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这个活动内容选择的理由,《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所以,我选择和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我发现的变化》,试图将幼儿生活中的无意探索变为有意探索,并在科学探索和生活实际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使幼儿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变化无处不在。

    2、活动目标:

    一个活动的生成,就必须有特定的目标,围绕活动内容的开展,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引导幼儿相互协商、共同探讨、互相交流,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依据大班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我确立了以下二个活动目标:

    目标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辩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目标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当然目标的定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将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3、《纲要》中科学领域指出“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活动的重、难设定为:幼儿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探究物体的变化,尝试把科学启蒙受活动的大目标——科学态度的养成融入其中。

    4、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我从以下两方面来谈我的活动准备:

    1、 环境准备: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和谐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说话和操作的机会。

    2、物质准备:我准备了许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如:海绵、矿泉水瓶、图书、、积木、橡皮泥等,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些有利于探索的材料,未充气的汽球、水、奶粉、肥皂等目的在于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哪些物品在什么样的状态下会发生变化,并且借助外物可以一物多变。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为这个活动特意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我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贯穿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中,起到了突出本次活动的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使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教材自身特点,我运用了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谈话法、观察指导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四季的变化“引导幼儿仔

    细观察四季变化的显著特征。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能形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带给他们视觉上的享受,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2、引导谈话法:演示完毕,教师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共同讨论问题并找到答案的方法。

    3、观察发现法:幼儿动手操作后引导幼儿将可变和不可变物体进行了分类。

    4、实际操作法:本次活动进行了二次操作,第一次操作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通过观察获得最直接的经验,第二次操作在教师的引导分析下把自己获得的经验进行深化。

    (二)学法: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观察发现法、实物操作法、讨论探究法。

    1、观察发现法:

    科学活动中的观察法是非常重要的,幼儿通过课件的演示,观察了四季的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实物操作法:

    在活动第三环节,幼儿分利用教师提供的物质材料进行第一次操作,幼儿在自己现有的经验认知上对物体进行可变和不可变分类 3、讨论探究法:科学领域内容要求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加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幼儿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讨论分享法主要运用于第二次操作中,把自己获得的经难进行深化,对现有材料进行第二次分类。

    4、集体分享法:在这个环节中,内容的设计不停留在知识点上,而是落在了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与开拓视野上,使本次活动主题得到深华。

    三、说教学过程

    1、播放课件,了解四季的变化

    在这一环节里,我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回归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演示课件“四季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如:当冬季来临时树叶会变黄,花儿会凋谢,气温降低??等等,从而引伸到寻找生活中的变化。 那么除了四季有变化,在老师这还有许多的物体,请你们看看这些东西它会变吗?把疑问留给幼儿,让他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

    2、幼儿进行操作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注重探究过程的真实而不是结果的对错,这也正如《纲要》所倡导的“幼儿科学教育启蒙教育,以培养幼儿兴趣和欲望为主。 通过观看课件,面对丰富的材料,在老师的疑问中,孩子们已经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动手操作,老师适时的引导让幼儿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完成任务,对于第一次操作的结果,老师及时的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在孩子们咿咿呀呀的辩论中,教师通过直观的演示法把物体发生变化条件进行演示,让孩子在观察中得到启发,这时,我没有面面俱到的把所有问题都帮孩子解决,而是留有一定余地的让孩子再一次的操作,培养他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谈话小结

    在这个环节中,我尽最大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和说话的机会,增进孩子们的交流,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从中渗透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浓烈的师幼互动氛围中,教给孩子一定的道理: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有变化,关键是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4、活动延伸:分享我的发现

    这是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充分肯定孩子观念的同时引导幼儿乐意分享别人的成果,我播放了追溯人类进化、货币演变及汉字演变过程到现代通迅工具及房屋变化的课件,使本次活动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在丰富幼儿

    知识拓展幼儿视野上得到较好的促进。

    四、说活动特色

    1、现代媒体的运用,能形象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带给幼儿视觉上的享受,使幼儿充分表述自己发现的变化。

    2、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纲要》的精神,具有生活化、人文化的,另外,内容设计上不停留在知识上,而是落在了幼儿思维发展与开拓视野上。

    3、活动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活动的设计中体现把活动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幼儿,给予了幼儿足够表述及想像的空间,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创造了和谐融洽的师幼氛围。

    科学教育在幼儿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可如何把握好我们的“教”与“学”呢“在这一问题里,我很欣赏爱因斯坦的一句话,那就是:作用于人的心灵,让幼儿得到快乐,这种快乐不是表面层次的高兴而是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胜任感和自信心,当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肯定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因为,幼儿的变化你像流动的水,很难预料,但只要我们老师心中实实在在地装着每一位幼儿教育,踏踏实实以>为行动的准则,就一定能迈出坚定的前进的步伐!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科学式教案(篇9)

    一、要求:

    1、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细细品尝,在吃吃玩玩中很轻松,自然的认识甜黍的内外特征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并简单的了解一下甜黍的生长过程。

    2、让幼儿知道甜黍是我们崇明的土特产,从而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准备:

    整株甜黍,甜黍的生长过程画,甜黍穗,甜黍籽,若干白纸,

    三、重点:

    幼儿在吃吃玩玩中认识甜黍的内外特征,及其各部分功能。

    四、难点:

    怎样引导幼儿观察甜黍的内外特征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五、过程:

    (一)猜谜,引起兴趣

    小朋友,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你们很熟悉,很喜欢的东西,先不告诉你们,让你们先来猜个。

    一节一节青又长,

    他的头上结满籽,

    只吃生来不吃熟,

    它的味道甜又甜,

    我们大家都爱它。

    (请知道的幼儿悄声告诉我)

    请大家一起说,是什么?(出示实物)

    对,这叫“甜黍”。

    (二)让幼儿边观察边讲述甜黍的内外特征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老师:小朋友,你们知不知道这甜黍是怎么长出来的吗?(幼儿)

    好,请你们来听我讲个小小的,你们就知道了。(出示第一幅)美丽的春天来了,农民伯伯把一粒粒甜黍籽拨撒在细细的泥土里,春雨绵绵,(出示第二幅)一粒粒甜黍开始慢慢地发芽,并悄悄地从泥土里钻出来,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渐渐地,渐渐地,长成了一棵棵小苗苗,(出示第三幅)农民伯伯非常爱它们,经常给它们浇水、施肥、捉虫,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理下,它们越长越高,开始抽节了,粗壮了,最后,顶上开出了美丽的花,(出示第四幅)慢慢地成熟了。

    老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甜黍它长得怎么样的?

    (出示实物,整株甜黍,每组一根)

    1、现在我请大家仔细看看,摸摸,想想,甜黍到底怎样?

    它的最下面是什么?中间是什么,最上面是什么?它们都分别长得怎么样?比比谁看得最仔细。

    2、幼儿仔细观察,师巡回指导,请幼儿把看到的讲给大家听。

    3、提问:(1)甜黍的最上面是什么?象什么?它长在哪里?有何用?

    (2)根上面是什么?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用处?

    (3)表面上是什么?什么颜色?有何用?

    (4)甜黍的粗细,

    (5)叶子长得怎样?象什么?

    (6)叶、壳剥掉后里面是什么?什么颜色?摸上去感觉怎样?有何用?

    (7)皮里面是什么?什么颜色?

    请一个幼儿试着把皮咬下来,并要求注意安全。味道怎样?(请个别幼儿品尝一下)

    吃肉里的什么?把什么吐出来?

    4、小结:甜黍的内外特征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三)请每个幼儿仔细地品尝甜黍,教师与其共享,同时告诉孩子甜黍是崇明家乡的土特产,从而使之产生爱家乡的情感。

    (四)让幼儿做做玩玩,深一步了解甜黍

    1、老师:(出示甜黍籽做的范画)

    看,是什么?(飞机、房子)

    你们知道用什么做的吗?

    对,甜黍籽还有一个本领,那就是可以做画。

    2、你们想不想试试看?用什么方法?

    (幼儿动手操作,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做出与别人、老师不一样的)

    3、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幼儿所用的不同方法,然后赞扬开动脑筋想出又快又好的甜黍籽的方法。

    4、互相观察作品,讲评,鼓励,表扬,做得好,开动脑筋的幼儿。

    (五)结束

    幼儿去洗手,教师与保育员一起整理教室。

    科学式教案(篇10)

    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主动发现,获取有关科学知识。

    一、说教材: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秋季的变化和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秋天的天气与动植物的变化会给幼儿带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大班的幼儿观察和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对动植物的变化有浓厚的兴趣,能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观察到的变化加以表现。结合季节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秋天来了》这一活动。此活动属于探索求知的活动,涉及科学、语言、艺术领域。

    《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主动发现,获取有关科学知识。大班幼儿对秋天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不系统,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手工方面的经验。所以我认为这一活动应达到以下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发现秋天的季节特征,感受秋季里美丽的自然景色,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目标:幼儿通过亲身观察、探索发现季节变化,讲述秋天明显特征并使用不同方式表现感受到的秋天的美。

    3、认知目标:知道秋天天气、常见动植物和人们衣着的变化,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活动重点:《纲要》中指出,“在科学活动中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把活动重点放在了让幼儿通过亲身观察、探索发现季节变化,并讲述出秋天特征,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难点:幼儿能用不同方式表现感受到的秋天的美。

    物资准备:

    (1)图片三幅:秋天的果园、秋天的公园及秋天的庄稼。秋姑娘的图片一张,秋季特征的小卡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水彩笔、棉签颜料剪贴工具卡纸皱纹纸橡皮泥,各种落叶等

    (2)经验准备:活动前让家长带幼儿秋游到室外观察秋天亲身体验秋天的美丽,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下来。收集秋天的树叶、果实等布置主题环境。(有利于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逐渐善于观察和发现,还有利于孩子在活动中有话可说。)

    (3)空间准备:幼儿的座位成半圆形摆放,操作材料放在后面的小桌子上分四组扩散

    开摆放。,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教师除了以亲切、大方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优美的语言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的价值。因此,我采用下列教学法:

    1、谈话法:有师生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所组成的。活动中,围绕“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知道的?”和“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进行谈话教学。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习惯。

    2、交流讨论法:“知识是在孩子么的探究之后,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形成的。”通过对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交流,通过观点的相互碰撞,幼儿对秋天的理解更为系统,表达更为准确。

    3、演示法:通过观看秋天的图片,达到传统图片教学的效果,使幼儿观察更直观、更透彻。

    此外,我还采用了激励法贯穿整个活动,使幼儿时总处于积极愉悦的状态。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统一。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建一种积极的、有效的师生互动,达到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规程》中指出,活动组织应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的感官作用,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机会,注重活动过程。本次活动我采用的教法有: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秋天的变化,感知秋季特征,并用多种方式表现秋天的美,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操作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的第四个环节选择材料,想象创作就是通过幼儿的操作,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此外,幼儿还运用了体验法,儿童是学习的主动者,在科学教育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是经验的主动建构者。通过多种有趣的方式地了

    JK251.com延伸阅读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的法则与应用.本章的重点是整式的乘除,作为整式除法内容中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同底数幂除法性质的延伸,又是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本节的重点是的法则与应用.

    的运算是本节的难点.在的计算过程中,既要对两个单项式的系数进行运算,又要对两个单项式中同字母进行指数运算,同时对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及其指数加以注意,这对于刚刚接触整式除法的初一学生来讲,难免会出现照看不全的情况,以至于出现计算错误或漏算等问题.

    教法建议

    (1)运算的实质是把的运算转化为同底数幂除法运算,因此建议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对同底数幂除法运算进行复习巩固.

    (2)要熟练地进行的运算,必须掌握它的基本运算,幂的运算性质是整式乘除法的基础,只要抓住这关键的一步,才能准确地进行的运算.

    (3)符号仍是运算中的重要问题,用单项式以单项式时,要注意单项式的符号和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及其指数.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的运算法则.

    2.运用的运算法则,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总结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过法则的应用,训练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法引导

    尝试指导法、观察法、练习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根据乘、除的运算关系得出法则.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除法,请同学们回答如下问题,看哪位同学回答很快而且准确.

    (l)叙述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

    (2)计算:(1)(2)(3)(4)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m,n都是正整数,且m>n)

    【教法说明】通过复习引起学生回忆,且巩固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同时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注意要指出零指数幂的意义.

    2.指出问题,引出新知

    思考问题:()(学生回答结果)

    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去求一个单项式,使它与相乘,积为,这个过程能列出一个算式吗?

    由一个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运算.

    师生活动:因为

    所以(在上述板书过程中填上所缺的项)

    由得到,系数4和3同底数幂、a及、分别是怎样计算的?(一个学生回答)那么由得到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结合引例,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否定、纠正,同时板书.

    一般地,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如何运用呢?比如计算: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根据法则回答问题.(教师板书)

    【教法说明】教师根据乘、除法的运算关系,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的运算法则,教师给出,紧扣计算法则,在师生互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思维.

    3.尝试计算,熟悉法则

    计算:(1)(2)

    (3)(4)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尝试完成计算题,同桌互相帮助,然后与课本146页例题解答过程相对照,看自己的解答有无问题,若有问题进行改正.

    【教法说明】教师结合的演算,使学生对法则的运用有了初步认识;例题由学生尝试完成,可以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法则、掌握法则、印象更为深刻;也让学生自己发现解题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4.强化学习,掌握法则

    练习一

    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指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

    (1)(2)

    (3)(4)

    学生活动: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后,分别找4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肯定、否定或纠正.

    【教法说明】(1)、(2)、(3)小题中的错误,均是学生在计算时常出现的错误,通过这组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法则对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引起注意,从而培养学生解题细心的习惯;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练习二

    计算

    (1)(2)(3)

    (4)(5)

    学生活动:5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讲评.

    【教法说明】此题目的是使学生熟练运用法则进行计算,要求写清计算步骤,讲评时重复法则,并纠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教师提醒学生计算时要耐心细致.

    练习三

    计算:

    (1)(2)(3)

    (4)(5)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5名学生板演,然后学生自评.

    【教法说明】通过练习二,学生对法则已基本能够熟练运用,对一些容易出现的错误,也得到了纠正.适时给出练习三,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得到强化,学生自评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练习四

    把图中左圈里的每一个代数式分别除以,然后把商式写在右图里.

    学生活动:学生理解题意后,分别由3个学生说出答案,其他学生给予判断.

    【教法说明】此题目的是使学生在进一步运用法则进行熟练计算的同时,渗透集合与对应的思想,但教师不必说明.

    (二)小结

    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归纳与总结,教师给予引导或补充.

    【教法说明】课堂小结由学生来完成,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七、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P148A组1.(3)(6),2.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范文合集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老师上课要根据教案课件来实施,写一篇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以下内容主题是“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范文”,是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分享的,相信你阅读本页面后有一些收获!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范文 篇1

    游戏目标:

    1、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塑料摩擦后能吸住细小的东西。

    2、激发幼儿对摩擦起点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更多类似现象的能力。

    游戏准备:

    塑料尺子若干把,碎纸屑,大块的厚卡纸,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泡沫渣,毛线头、细羽绒、小石子、水彩笔、铅笔等。

    游戏玩法:

    1、先由老师演示给幼儿看。

    2、用绸子布擦塑料棒,再拿塑料棒去粘碎纸片。碎纸片粘不上,说明塑料棒不带电。

    3、再用绸子布擦塑料棒塑料棒,粘上了碎纸片,说明成功了。

    4、告诉幼儿,因为塑料棒上有了电才能将纸片吸起。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范文 篇2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

    2、愿意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3、了解动物通过气味、震动翅膀、声音、动作、色彩等传递信息的方式。

    【活动准备】

    1、准备蚂蚁、蟋蟀、蜜蜂、孔雀等动物的图片。

    2、《小动物之间的联系方式》的录相。

    3、活动前,请幼儿找相关资料,简单了解小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及幼儿查找的小动物联络图文表。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大家一起来〉〉进入活动场地

    教师用拥抱、握手、拉幼儿舞蹈、动作、图画、语言等方式,让幼儿感受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有动作、图文、声音、表情、新闻媒体等方式)从而印发幼儿了解动物之间的联络方式。

    二、学习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1、教师用动作引出幼儿要学习的动物——孔雀的传递信息方式:通过录相知道孔雀开屏是以色彩来传递信息的。

    2、教师用谜语引出第二种小动物——蜜蜂,通过录相知道蜜蜂是通过动作来传递信息的。

    3、出示图片蚂蚁,引起幼儿要了解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欲望——知道蚂蚁是通过气味,触角相碰来传递信息的。

    4、听声音引出蟋蟀、蝗虫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它们是通过振动翅膀传递信息的。

    三、出示幼儿自己搜集的关于各种动物之间联络的图文表,激发幼儿愿意与其他幼儿相互交流分享的欲望,从而让幼儿更多的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联络方式。

    四、看录相,激发幼儿对自然界其它动物之间传递信息方式的学习和了解的兴趣,让幼儿展开继续的搜集和学习。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范文 篇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数学主要来自幼儿的生活,并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以孩子生活中熟知的树导入,让孩子在边说边模仿中区分了苹果树的大小,并结合树上的苹果,让幼儿认识红、绿两种颜色,在好朋友抱一抱苹果回家环节巩固了幼儿对苹果大小和颜色的认识,整节课以游戏为主,让每个孩子在做做玩玩中获得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尝试按苹果的大小、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两种)、颜色不同(红、绿)的苹果模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大、小两棵苹果树。

    1、引导幼儿观察苹果树有什么不同?(教案出自:教案网)区分大、小。

    2、模仿大树、小树。

    让孩子们用身体的动作模仿大树、小树的样子。

    二、出示苹果树上结苹果的图片。

    1、引导幼儿观察苹果有什么不同?

    (1)大、小不同。

    用身体动作模仿大苹果、小苹果。

    (2)颜色不同。

    认识红、绿两种颜色。

    2、摘苹果,并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摘到的苹果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说出苹果的大小、颜色。)

    三、老师按照苹果的颜色、大小提示,鼓励幼儿找到好朋友抱一抱。

    1、又大又红。

    2、又小又红。

    3、又大又绿。

    4、又小又绿。

    四、游戏:将苹果送回家。

    1、请幼儿按苹果的颜色、大小将苹果送到与之相适应的盒子里。

    2、教师和幼儿一起检验分类的结果。

    五、活动延伸:

    找一找活动室里大、小、红、绿的物品。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范文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团结合作共同做事的能力。

    2.能够有目的的按照计划做事情。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电脑

    1.带领幼儿到电脑室参观,并请电脑室的工作人员给孩子讲一些电脑的基础知识。

    2.幼儿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电脑的操作。

    活动二:设计电脑

    1.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昨天参观电脑,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启发想象。

    师:你想为咱班的科学区添置一台什么样的电脑?怎样设计会比我们昨天看的电脑更先进、更漂亮,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请幼儿把自己设计的电脑绘画出来。

    活动三:投票选举

    孩子的想象如此丰富,设计的电脑也超出了大人的意料,他们设计的有:小兔电脑、外星人电脑、坦克电脑、娃娃电脑……这么多的电脑先制作哪一个呢?"本,这个问题摆在孩子们面前,经过讨论决定进行投票,按票数多少来决定,哪个票数多就先制作哪个。

    活动四:制作电脑

    1.先和孩子一起讨论制作电脑都需哪些工具和材料。

    2.孩子收集工具和准备材料。

    3.开始制作

    (1)先让幼儿设计制作图纸。

    (2)进行分工。

    (3)进行制作。

    活动五:电脑评比大赛

    1.先讨论大赛的准备工作,根据孩子所说的进行统计、分类、分工,孩子们有着各自负责的工作,有的幼儿是招待员;有的是宣传员;有的是售票员……

    2.制作大赛需要的物品,包括宣传海报、邀请函、门票、奖牌等。

    3.召开电脑评比大赛。

    活动反思:

    幼儿的制作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尝试的过程。

    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有分工、合作、交流,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教师一定要鼓励幼儿克服困,不要放弃。而且要适时地给幼儿提供帮助。比如:在制作坦克电脑的炮筒时,难住了幼儿,用筷子太细了,用彩笔又太短,怎么办?幼儿发愁了,我提醒他们“想想你们玩的纸棒是怎么做的?”幼儿马上就明白了,找来挂历很快就做好了。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范文 篇5

    活动目标:

    1.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2、难点:能够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出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用量有关。

    活动准备:

    每组一份活动材料:杯子、小苏打、盐、白糖、鸡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气球,课前幼儿学会套气球。

    活动过程:

    一、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你们看……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气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二、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师: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这两种材料是什么?

    1.出示材料,幼儿闻一闻、看一看:醋、盐、白糖、味精、小苏打

    2.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多种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幼儿探索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猜想有时很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

    三、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

    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1.讨论怎样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2.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你们组刚才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气球有的大、有的小?

    四、快乐体验--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

    1.幼儿讨论: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实验瓶子吹气球,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3.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产生的气体能吹起气球,而且两种材料用的越多,气球就会吹得越大。尝试的次数越多,实验结果就会越成功。

    五、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

    师:你们知道今天用来吹起气球的这种气体叫什么名字,在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吗?(各种各样的饮料中有它、医生帮助病人缓解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员灭火要用到它……)

    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进行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小苏打、醋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也是每个孩子们都喜欢的玩具。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的气体能够吹起气球,却是绝大多数孩子不知道的。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科学视野。小苏打与醋的混合现象只是活动的载体,不是活动的唯一目标,活动诣在让幼儿亲历一次真实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目标:

    1、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实验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幼儿学会往瓶子上套气球。

    教学环节与策略:

    陶行知先生提出,对一个问题,不要先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应该指导儿童,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利用这种经验来解决别的问题。鉴于此,在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做中学五类快乐教学法。"做中学"主张"幼儿在前、教学在后",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它不注重结果,不追求幼儿掌握准确的科学概念,而是激励幼儿从玩、做、想、试、用中去发现问题、探究知识、解决问题、体验快乐。在做做玩玩的轻松氛围中,"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建构学习",从而实现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用中学、乐中学"五类教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不是独立分割开来的,下面我结合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具体介绍一下。

    1、以疑激趣--抛出问题,怎样用瓶子玩吹气球的游戏?(玩中学)气球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最普通的玩具,以前有过各种各样的玩法,今天我们要怎样玩?玩出什么新花样?活动一开始,教师巧妙的将"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通过吹起瓶口气球的形式再现出来。游戏的形式让科学现象变得直观、生动、趣味,使科学活动从一开始就变的没有负担没有压力,有的只是创造与快乐。

    2、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想中学、做中学)师:瓶子里装的什么材料这么神奇?我们来猜一猜、做一做,找到它吧!这个过程中幼儿要通过观察杯子上的标记来判断杯子中的材料,要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相互间说议的过程中发挥想像,在与别人的讨论中扩展思路,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猜想、验证,孩子会体会到猜想有时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亲自动手试一试。

    3、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用中学)师: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这一步是活动的重点,孩子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会碰到问题需要动脑筋想办法,集体玩的时候会发生纠纷需要协商解决,这就发展了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间的协调能力。这些都是孩子上学和走上社会以后不可或缺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4、快乐体验--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的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乐中学)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幼儿在总结上次实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遍吹气球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有了第一次的体验,他们会做的更投入、更认真、更成功。教师可借机对幼儿进行"只要用心思考、反复实践,任何事情都会一次比一次做的更好"这样的情感渗透。

    5、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我们都知道,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才能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保持对周围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今天实验中产生的这些气体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吗?老师告诉孩子,这些气体不仅广泛应用在我们特别喜欢喝的汽水饮料中,医生可以用它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消防员叔叔可以用它来灭火,多么神奇啊!我自然喜欢继续去探索它的奥秘!到这里,幼儿探索的欲望被再一次点燃,我相信,参与这节活动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把这节课的内容带回家,会继续去探索。以上是我对这节活动的一点浅见,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建议。

    活动反思:

    《瓶子里吹气球》这是一节大班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猜测、探索、试验,发现气球吹不大的原因。

    王老师在第一环节就是让幼儿玩吹气球比赛,试一试,吹一吹,看谁的气球吹的最大。部分孩子能够用嘴巴吹气球,并把气球吹大。紧接着王老师便出示装有气球的瓶子,让幼儿猜一猜气球装在瓶子里能否吹大?这一提问的出现,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很多孩子都是充满信心觉得气球能够吹大,还有一部分幼儿认为气球吹不大。王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把问题抛给孩子们:“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呢?”,问题一出来,很快得到了幼儿的回应“我们要试一试,去吹一吹才能知道结果。”这样的效果比起直接让孩子去操作好多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为什么气球在瓶中吹不大?是贯穿整个活动的关键。有的孩子认为是瓶子太小了,有的孩子认为是没有力气?当孩子们出现了一系列的猜测后,王老师展示自己的瓶子气球,并吹给孩子们看,然后请小朋友们观察,为什么老师的能够吹大,你们的不行。让幼儿自主探索,寻找答案。在孩子们找到答案后,再请孩子们去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孩子们通过在有洞的瓶子中吹气球,而且能够成功地将气球吹大时,个个都享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从王老师这一节活动报告,让我了解到了我们不管在任何时都要从幼儿出发去考虑问题,给孩子足够思索、探究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科学。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范文 篇6

    《纲要》中提出,关于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接触体验、表达感受和交流过程中知道探索的乐趣。水是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了,它无处不在甚至不可或缺,小朋友对水更是喜爱,又恰好遇上这炎炎夏日,于是用孩子最熟悉又喜欢的水设计了这个活动。利用感官教学、直观教学、实践体验、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孩子系统地认识了水。

    1、让幼儿认识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让幼儿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多媒体、海绵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块、桌子、金属(小钥匙)、小花洒、木块

    孩子们对雨水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对此教师除了有简明的叙述讲解以外,还会利用道具进行简单的演示,形象地解释雨水形成的循环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组织幼儿轻松愉快地入场坐好。(音乐)

    2、(播放雷电声雨声)利用多媒体等道具营造夏天雷电雨时的氛围,通过声音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受。

    3、教师提问: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雷闪电的声音、下雨的声音)

    (二)基础部分

    1、教师提问:

    你听过的雨声是怎样的呢?(霹雳啪啦、滴答滴答)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来的吗?想知道吗?

    2、水的形成--观察图片(雨水形成循环图)教师用语:请小朋友们一起安静地、认真地观察这幅图,答案就在里面。

    教师提问: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给小朋友自主观察与思考的时间,鼓励小朋友动脑筋、积极发言)。

    教师解说:雨水是这样形成的-太阳热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气变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我们看见的云朵,当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积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从天空中掉落下来,这就是我们看见的雨啦!你们看,就像这样

    (1)解说:把海绵当做云朵,当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时,还很轻(让幼儿感受海绵的重量)太阳照射下的空气中充满水分;

    (2)给海绵注入水分,解说:当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太重,于是从天上落下来,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吗?

    (3)请个别小朋友体验。

    3、水的形态--冰

    (1)教师用语:小朋友,水除了有液体、气体的形态,还有其它形态,是什么呢?(摇动装有冰块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与思考,引导幼儿说出冰)

    (2)请小朋友摸一摸冰块,说出感觉。(冷冷的)

    (3)教师用语:水一经冷冻,就变成冰的状态了。

    (4)提出问题:冰又怎么变成水的呢?(准备水的三态,让孩子观察与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师引导:水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洁、游戏等等)与幼儿谈话,适当利用语言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让幼儿自主思考,作出经验谈,知道水的用处很多,我们都需要水。

    教师提问:小朋友,如果没有了水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龙头关紧、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结束部分

    1、水的游戏操作游戏准备:准备三个透明水罐、水、海绵、乒乓球三个游戏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音乐控制)让每组幼儿轮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绵吸水灌进透明水罐里,看哪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为胜。(教师示范一次)

    2、小结与提问水的用处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洁,还可以玩游戏呢!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看清楚--演示:把金属钥匙和木头放进装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种物体形成对比(浮、沉)。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探索:为什么乒乓球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钥匙却沉下去了呢?还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寻找一个完整的答案,回来告诉老师。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000字合集


    教师范文大全专题“大班教案”推荐内容。

    我们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科学活动大班教案。宏讲学术启文明,栽桃种李最多情,身为人民教师,常常需要精心设计教案。教案要逻辑清晰,符合认识的规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可变性,体验“变大”或“变小”带来的快乐。

    2.体验想象的乐趣,大胆表达自己“变小”或“变大”的愿望。

    【活动准备】

    没吹气的气球(与幼儿人数相等)、气球、木耳、雨伞、胖大海、扇子,课件

    【活动过程】

    导入: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玩的玩具了?(出示没吹的气球)

    第一部分:让孩子体验气球变化带来的快乐。

    1.你们想玩吗?你能让气球变大吗?(每人一个气球试一试)

    2.小朋友使劲往气球里吹气,气球会变大。有的小朋友力气太小,没能让气球变大,怎么办呢?除了用嘴吹以外,谁还能想个别的办法让气球变大?(往气球里面充水、用打气筒往里面打气等)

    3.小朋友能让气球变大,你能让大大的气球变小吗?用什么方法让大大的气球变小?幼:把手松开气球就变小了

    第二部分:经验提升:什么东西会变大或变小?

    4.除了气球能够变大变小,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变大变小?下面我们一起来变个魔术吧!

    出示:木耳、茶叶、胖大海(加入水)——变大;

    雨伞、被子、纸(折叠)——变小。

    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周围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变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东西都是会变化的。

    第三部分:利用故事激发幼儿的想象,大胆表达自己“变大”或“变小”的愿望。

    5.你们相变吗?当你变成很小很小的小人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发表意见。

    6.有一个小朋友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个很小的小人,咱们看一看他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吗?(播放课件)

    【延伸活动】

    刚才咱们想象成小人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如果我们变成大巨人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咱们回到活动室把自己的想法讲给你的好朋友听好吗?

    【设计意图】

    《我会变》选自山东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小班下册主题三中的《变大变小》。根据小班幼儿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通过出示孩子最喜欢的气球让孩子探索气球变大变小的变化,孩子的兴趣高、探索欲望极强。在孩子知道了物体有大有小的基础上,知道了世界上事物的大小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继而通过玩气球——变魔术——变小人等一系列游戏活动,在和孩子一起玩“变大变小”的游戏中让孩子了解了同一种物体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 篇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提供的是大班珠心算活动《9以内数的直加— 1, 2, 3, 4》,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本次活动的初步构想:

    珠心算作为一门新兴的开发人的智慧的科学,正在全国蓬勃发展。目前,我园正在开展幼儿珠心算教学活动,教师们通过活动中的尝试与体验,已非常清楚的认识到:珠心算教学以算盘为媒体教学,把游戏和学习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练、学中玩、玩中会,不仅幼儿感兴趣,家长满意,更能启迪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收到“一科突出,多科受益”的效果,同时,《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在教育与发展间应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珠心算教学的出发点正是幼儿自我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点:(1)幼儿通过玩中学、学中练,感受珠心算活动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快乐(2)动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3)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反映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

    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力图体现珠心算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操作性、互动性、主体性和教学活动化的特点。

    一、突出了活动的趣味性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为乐,注重活动过程”。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以游戏的口吻引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取盘、握笔、清盘、拨珠等常规活动融于儿歌里,如:在学习珠图这一环节时,我将大拇指比作上珠,其余四指比作下珠,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兴趣高涨;学画珠图时,请幼儿当摄影师,给珠图照相;在练习时,更是用上幼儿喜欢的“送信”“开火车”的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做中玩,玩中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得到有趣的收益。

    二、突出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我遵循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将幼儿摆在了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做到“教人以渔”。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拨珠动作。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大胆运用了操作法、演示法、探索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首先,在教学准备中对幼儿进行拨珠练习,让幼儿全盘拨入1,再拨入1……使幼儿熟悉拨珠动作,然后层层深入,让幼儿试拨“1 1”,启发他们说出拨珠动作;通过一拨二复三放这三步曲,利用幼儿好模仿的天性,发展其观察模仿力,教会幼儿正确的拨珠动作,并以此为切入点,由此及彼,大胆探索,寻求规律,从而举一反三的学会“ 2, 3, 4”的拨珠动作,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幼儿学的主体性。其次,采用游戏式、竞技式的练习,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为幼儿今后主动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幼儿终身受益,较好的解决了“幼小衔接的”的问题。

    三、多种感官的参与,多元智能的发展

    苏联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珠心算教学是一门重过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表现在拨珠、画珠图、写数字等身体的操作上。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的主要作物——茶叶,了解茶叶的特征和喝茶的好处。

    2、初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知道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3、增进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录像、磁带。

    2、新鲜茶叶和茶叶。

    3、茶道表演。

    活动过程:

    一、认识茶叶,引发兴趣

    1、(出示新鲜茶叶)小朋友,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幼儿回答)

    2、(出示干茶叶)这又是什么?(幼儿回答)

    3、对了,这两样都是茶叶,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不一样?

    4、一个是刚刚摘来的新鲜茶叶,一个是已经做好的、可以泡茶喝的茶叶。

    二、看录像,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

    1、新鲜茶叶是怎么变成泡茶的茶叶呢?(幼儿回答)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茶叶制作的录像,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录像)

    3、交流:茶叶是怎么制作的?

    三、看录像,了解茶叶从哪里来

    1、新鲜的茶叶又是从哪里来的?(幼儿回答)

    2、观看录像,了解松阳的茶叶

    3、小结:茶叶是我们松阳的特产,最有名的有松阳银猴、碧云天、松阳白茶。每年到了茶叶开始采摘的时候,我们都要举办茶商大会,邀请全国各地的茶商都到我们松阳来买茶叶,现在很多人只要说起茶叶都知道我们松阳,都说松阳的茶叶——好!

    四、交流喝茶的好处

    1、喝茶有什么好处呢?

    2、介绍相关知识:茶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和医药功效都很高。经常饮茶的人,对辐射、龋齿、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都有较强的抵抗力,还有保护肌肤的作用,所以茶被称为保健饮品。

    五、看茶道表演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茶道表演吧!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们来认识了解新年,知道新年象征意义。

    2、 知道过了新年又长了一岁,感受自己成长快乐。

    3、 游戏,找新年礼物,打开礼物的过程中体会节日来临的快乐。

    4、 感受到新年活动的快乐。

    5、 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激发幼儿喜欢过新年的情感。

    活动准备

    布置教室、礼物既有盒,也有袋、中国结、春联、福字、灯笼、方针鞭炮等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律动,带幼儿进入活动室,小朋友我们一起到开心屋里玩一玩吧!哇!开心屋打扮怎么漂亮。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要过什么节吗?知道新年象征的意义(幼儿展开想象,自由猜想)

    2、新年到了,小朋友们想想哪些东西是有关新年的物品?(鞭炮、对联、新衣服、糖等)

    3、新的一年到了,我们小朋友几岁了?讲一讲自己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快乐。

    4 、游戏;(1)新年到了,小朋友想不想收到礼物呀!礼物都藏在开心屋里,让我们一起去找吧

    (2)你在哪找到了礼物?(看我找到一带礼物是鞭炮)

    (3)哇!我也找到了一个大盒子里面是中国结。

    5.小结:新年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和欢乐,让我们把新年的快乐和祝福送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好吗?

    课后延伸:让孩子大胆讲述自己的春节见闻,对春节期间的喜庆活动有所了解。

    小百科: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为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节日。世界各国,特别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现代世界多数国家为公元制纪年的1月1日。现代将“元旦”称为公历新年,将“春节”称为农历新年。当日,人们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尝试单根皮筋和双根皮筋魔术的几种变法,培养对事物细小变化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学习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猜想和操作结果,萌发对魔术奥秘的探究兴趣。

    3.感受魔术的神奇与趣味,体验成功的快乐。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硬币一个、杯子一只、三种不同颜色的皮筋、展板、操作卡等。

    2.幼儿有观看魔术表演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以"魔术"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场。

    2.纸杯魔术展示。

    二、神奇的皮筋魔术,尝试单根皮筋和双根皮筋魔术的几种变法。

    1.学习单根皮筋魔术。

    (1)引出疑问。

    如果我把一根皮筋套在两根手指上,握住拳头,等我再打开时会怎样?(幼儿随意猜测,教师记录)

    (2)揭晓秘密,引发幼儿思考。

    (3)幼儿学习单根皮筋的魔术。

    (4)小结:其实魔术里面藏了许多的秘密,魔术师动作比较快,许多魔术里还需要一定科学原理,所以让我们感受到了魔术的神奇。

    2.探索双根皮筋魔术,掌握双根皮筋的三种变法。

    (1)出示双根皮筋,同样握拳引出疑问。

    (2)幼儿探索操作,并记录自己的想法或结果。

    (3)通过幼儿的探索学习双根皮筋的前两种变法。

    (4)幼儿再次探索,重点学习较难的一种变法。

    (5)交流探索结果并小结。

    三、结束活动,进一步萌发幼儿对魔术奥秘的探究兴趣。

    1.小结:原来,魔术也是一种艺术,只不过有些魔术里还藏了一些科学道理,在加上魔术师精彩的'表演,就呈现出神秘的效果了。

    2.鼓励幼儿将学会的魔术表演给更多人欣赏。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出示一些魔术道具及魔术操作卡,供幼儿探索学习,萌发幼儿对魔术的兴趣。

    亲子活动:请家长带孩子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简单的魔术表演。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通过有计划的分工合作,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2、探索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垒高,发展幼儿空间想象力,及使用测量工具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牛奶盒40个(4份);卷尺一个;记号笔(红黑各一只);记录纸;黑板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形成小组

    交代任务,四人一组进行小组游戏,并给小组起名。

    师在黑板上设计表格,并将每队自己确定的标记请队员画在表格上。如(草莓队、西瓜队等)

    提出游戏要求:四人合作垒高,要求垒的稳,所有的牛奶盒必须搭完,铃声响游戏结束。

    二、初次合作垒高

    幼儿垒高,教师巡视。

    三、小结初次垒高

    成功了吗?为什么成功?成功用什么标记表示;失败又可以用什么表示。

    请每组派代表在表格中作好记录。

    讨论为什么垒的有高有矮?(不一样的搭法有不一样的高度)

    四、再次垒高

    提出新的要求,又高又稳。

    五、讨论

    1、哪组最高?怎么看出来?

    2、测量。师示范测量,幼儿在表格中记录。

    3、为什么一样多的牛奶盒会搭的不一样高。

    六、第三次垒高,决出冠亚军

    幼儿自己测量垒高成绩,记录在表格中,决出冠亚军。

    讨论用什么标记表示,如五角星、三角形等。

    七、集体讨论

    怎么样才能垒的高又稳?

    高:竖起来的层数越多越高。

    稳:底部要搭的牢固,可以两个横放在一起。

    还要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植物根的不同形态。

    2、发现植物根的种类,了解根的作用及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1、各种植物根的图片。

    2、自然角中生长出来的许多植物的根。

    3、教学挂图《根的秘密》。

    4、几种可以食用的根。

    5、《科学》下P.8~9。

    教学过程:

    一、我见过的植物的根。

    1、幼儿将搜集来的图片一一展示,介绍给大家。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丰富对根的认识。

    二、根是什么样的。

    1、请幼儿猜一猜自然角植物的根是什么样的。

    2、幼儿从自然角中拔出各种植物的根观察:它们是什么植物的根?这些跟像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发现:洋葱的根细细的,像老爷爷的胡须;菠菜的根中间直直的;红萝卜的根红红的、胖胖的。

    4、让幼儿说说还有哪些植物的根和上面说的一样。

    三、根的作用有多大。

    1、观看教学挂图和画册《根的秘密》。

    2、幼儿讲一讲植物为什么长根呢?

    3、植物的根还有什么用途?

    4、鼓励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不同形态的植物的根画在画册上。

    5、请幼儿品尝煮熟的胡萝卜、红薯。

    6、教师与幼儿一起根据生活经验介绍根与人类的关系。

    7、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发现植物的根的不同形态。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广告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广告的特点。

    2、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广告词,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鼓励幼儿与同伴协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并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录制几段幼儿熟悉的电视广告片段;不同形式的广告图片(公共汽车上的广告牌、霓虹灯广告等)。

    2、为幼儿提供相关的广告表演材料。

    活动过程:

    一、播放录像

    1.教师提问:你们在广告里发现了什么?广告有什么作用?

    幼儿分组讨论,教师注意收集他们的讨论要点。

    2.教师小结:广告能向人们传递信息,推介各种产品,让人们及时了解产品的最新动态,知道产品的特点、性能。

    二、了解广告

    1、请幼儿模仿表演自己熟悉的广告。

    2、师:你们表演的广告可精彩啦,请说说你们都在为什么商品做广告,在广告里你们都说了些什么?(让幼儿了解广告的种类、内容。)

    3、启发幼儿想一想自己周围的环境。教师:除了电视广告,你还见过哪些广告?

    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各种不同的广告。

    4、教师小结:

    (1)种类:广告的种类可多了,有食品广告、电器广告、日用品广告……广告可以介绍各种不同的产品。

    (2)内容:广告里必须有产品的名称、特性等。

    (3)表现形式:除了电视广告,还有报纸广告、传单广告、车身广告、霓虹灯广告等。

    三、编演广告

    1、幼儿选择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自由组合,进行创编表演。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创编广告词,鼓励幼儿夸张、有趣、大胆地进行表演。

    四、广告创意大比拼

    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广告表演,体验创编的乐趣,感受丰富多彩的广告创意。我让能力强的幼儿模仿电视中人物的表演广告,能力较弱的幼儿将广告的内容大致说清楚。

    接着让孩子学说不同的广告语。如: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等。让他们知道广告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分为衣、食、住、行及其他五大方面。能够正确分辨自己收集到的广告属于哪种类型,进行分类。

    通过讨论逐步了解广告的作用:可以让大家知道物品好的地方,吸引大家等。

    能够迁移模仿的经验,大胆的为自己设计广告画面和广告词,学习设计广告的基本方法。也愿意在集体面前为自己做广告,介绍自己。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科学活动“插花”,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发现花瓶易倒,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矿泉水瓶)。

    2.教师请一幼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问:花插在花瓶里,出现什么情况?(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将花瓶放在花坛上(地面有条线)。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幼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一个倒了,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为什么都装了石头的花瓶,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

    幼儿行为二:用光碟,一个放上面,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什么倒了,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去试一试,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孩子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幼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人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幼儿行为二:大多数幼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方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方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师:我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师将花茎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再去试一试是什么原因。

    大班科学识字活动:动物乐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飞、跳、爬、游几个表示动作的字,复习小鸟、小兔、小虫、小鱼等几个动物词;

    2、发展幼儿扩散思维,让幼儿初步接触更多会飞、会跳、会爬、会游的动物名称。

    活动准备:大盒子一个、小盒子数个(中间挖有一个洞);大、小字卡(大的一份、小的数份):小鸟、小兔、小虫、小鱼、飞、跳、爬、游;磁铁黑板;各种各样动物图片或动物字卡(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复习导入

    教师拿出一个盒子(事先已将字卡“小鸟”、“小兔”、“小虫”、“小鱼”放入,让个别幼儿进行摸摸看的游戏,摸出来后,该幼儿要说出这是什么词?若说对,全体幼儿齐声说:“对、对、对,这是xx。”帮助幼儿进行小鸟、小兔、小虫、小鱼等几个动物词的认读复习。

    2、认读新字

    教师把小兔,小鸟,小虫,小鱼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请幼儿说说这四种动物常做什么动作?(小兔跳,小鸟飞,小虫爬,小鱼游),教师在幼儿说出后出示字卡:跳,飞,游,爬。

    3、认读字卡:跳,飞,游,爬

    4、看字卡做动作

    教师将字卡放入盒内,第一遍教师抽出一张字卡,全体幼儿认读并做相应的动作;第二遍,个别幼儿上前抽读并做动作,做对全体幼儿齐声说:“对、对、对,这是x。”第三遍将幼儿分成数组,每组幼儿一个盒子,分别在组内进行抽字卡做动作的游戏。

    5、游戏:对号入座

    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动物图片,并在黑板上贴上字卡:跳,飞,游,爬。请幼儿把动物们对号入座,分别把它们贴到飞,游,跳,爬四个字的下面,并读出来。(能力强的幼儿可发给动物字卡)

    6、结束

    小朋友回去后可以继续找会游,会飞,会跳,会爬的小动物的名称,下次来教给其他小朋友。

    大班科学活动:它们能通过弯管吗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挑食的问题比较严重,每天午餐时,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就很高兴,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就愁眉苦脸。因此,我试图通过学习活动让幼儿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另外,刚升入大班的幼儿,遇到问题还是喜欢找教师帮忙,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综合以上两点,我设计了“十元午餐”的数学活动。

    《一元午餐》原来是一本绘本,其中包含很多数学元素,反映了一个小学生的生活。因此我决定适当改编故事,开展一次数活动。我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调整:第一,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一元钱可选购的东西太少),把故事改为《十元午餐》,将餐厅价目表上的价格全部换成以元为单位的。第二,原来菜单上只有奶酪、比萨饼、冰激凌等食品,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我将菜单调整为有各种荤菜、素菜和水果等(鼓励幼儿科学合理地选择有营养的食物,做到荤素搭配,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第三,改编故事,使之更加精炼(改编后故事围绕吉米口袋里的十元钱展开,吉米通过观察菜谱,精心计算,合理运用十元钱),故事中包含了认识钱币和计算等内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为吉米安排一份合理的午餐。

    2.鼓励幼儿能与同伴合作记录并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图片1、2(具体见教案),统计表,钱币(1元、5元、10元),幼儿菜谱,黑板。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图1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吉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观察图片)

    小结:午餐时间到了,吉米肚子饿了,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吉米需要自己去餐厅买午餐。

    2.出示图2

    (1)看一看,吉米一共有多少钱?(1o元)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把相同面值的钱币放在一起,就能很快地数出一共有多少钱了。

    二、取钱

    (1)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不同面值的钱币,请你们用自己的办法取出10元钱。

    (2)你们是怎么取钱的?(各取了几张什么面值的)把取钱的方法记录在统计表中。(教师统计)

    小结:可以拿各种面值的钱币,(合起来是10元)这样买东西会很方便,不用一直找零。

    三、设计菜单

    1.两两合作设计菜单

    (1)吉米拿着钱来到了餐厅,他该买些什么呢?

    (2)(幼儿观察菜谱)两两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将幼儿设计的菜单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分享)

    小结:挑选食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口味,还要想想食物是否有营养,不能偏食、挑食,当然还要算好价钱,不能超支。

    2.小组合作设计菜单

    (1)(幼儿观察菜谱)四人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要既营养又实惠。

    (2)互相交流设计的菜单,分享经验。

    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实践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迁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个性化的魅力,实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想。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活动中可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用相关的经验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十元午餐”的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平时幼儿都有和爸爸妈妈一起买东西、算价钱的生活经验,只是会不会算、怎么算、有没有方法的问题。这种建构于幼儿经验之上的活动,更贴近幼儿,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活动中幼儿也始终能够围绕着内容思考,从而达到预设的目标。但仅仅来源于生活是不够的,活动最终的目标应该高于生活。“十元午餐”的最后环节仅仅解决吉米的午餐问题是不够的,可以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生活中,可以增加一个延伸环节,对学到的内容做个小结,让幼儿知道以后如果有一个人点快餐的机会,也可以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

    二、注意教的艺术,让幼儿在主动建构中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也正是幼儿认知冲突的关键时刻,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使幼儿能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愿望,明确幼儿学习新经验的需求和动机,同时对幼儿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合理运用间接引导,启发幼儿学习,引发幼儿思考。

    活动中幼儿设计菜单后的交流分享环节,他们一时不能马上发现菜单中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急着给予幼儿提示,可提供幼儿充分观察、思考、讨论的时间,引发幼儿思考和发现其中的问题。当幼儿发现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概括小结,这样才是启发幼儿学习,引发幼儿思考的最佳方式。

    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往往是教师预设外的答案,回避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可以思考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追问的,从而将问题挖深、挖透。例如“十元午餐”中取钱的环节,有幼儿提到取2元的,虽然教师事先准备的面值中没有2元的,但教师可以进行追问,如果有2元的,我们可以怎么取?还有哪些好办法?这样既围绕目标,也发散了问题,还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因此,教师教育的艺术,对活动中幼儿能否主动学习、乐于思考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 篇10

    设教案计意图:

    我们幼儿园旁边的社区有个大型的玩沙池,孩子们在平时的聊天中对于玩过沙子的事,总是津津乐道,说明孩子对沙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便抓住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课题,生成了此次探索活动。意在让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了解沙的特性,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探索,发现沙的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变化,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合作的温馨,并且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沙子的特性。

    2、感受玩沙的快乐,体验同伴合作、分享的快乐。

    3、正确认识沙子的作用与危害,初步树立正确的环保观。

    活动准备:

    1、一次性桌布、湿巾、玩沙大盆、筛子若干;

    2、玩沙的工具:小铲、小桶、装水的瓶子等;各种小玩具。

    3、实验用品:透明玻璃杯、污水、沙子等。不同直径的管子。

    4、制作沙画的材料:绘有环保图案的底板、胶水、彩色沙子等。

    5、摄像机、电脑、ppt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沙滩的图片,引出沙子,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ppt中的沙滩图片,帮助孩子回忆自己对沙子的了解。

    二、分5组操作,提升孩子对沙子特性的了解:

    1、感知沙子“细小”特性:用筛子分离芝麻和细沙。

    2、感知干沙“轻”的特性: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与湿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

    3、感知沙子“不溶于水”的特性:把细沙倒入透明杯中,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4、感受干沙松软的特点:通过用手在干沙和湿沙中扒开沙子找玩具,用对比的方法让孩子充分感受干沙的松软。

    5、感知沙子“会流动”的特性:让孩子在管子中塞沙子。

    三、通过录像进一步提升与了解沙子的特性

    把孩子们现场的操作进行实地拍摄,孩子操作结束后根据孩子的讲述,老师把每组操作的录像进行播放,把本组孩子没发现的变化与特性,大家进行补充讲述。教师进行补充提问,如:1、干沙被打入水后颜色有什么变化?

    2、在水中搅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水中能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四、孩子们再次操作(互相流动与交换),进一步证实与感知沙子的各种特性。互相交流并用湿巾擦手。

    五、了解沙子的作用:

    讨论并讲述:你知道沙子有什么用吗?

    根据孩子们的讲述,我点出几大类的ppt。沙画、沙球、沙包、沙坑、沙漏、种花、造房子需要泥沙、螃蟹、乌龟喜欢在沙子里等。分体育类、艺术类、实用类等几大类有代表性的图片。

    六、了解沙子的危害,初步树立正确的环保观。

    出示北方被沙尘暴侵害的图片、泥石流、沙漠等图片。提问:

    1、沙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如果过分多的话,会怎么样呢?

    通过ppt,让幼儿了解害处:沙尘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对环境、人类带来的危害。

    2、那我们该怎样阻止沙子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呢?通过看ppt,懂得植树造林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七、我们一起呼吁,一起保护环境:分组合作沙画,每组完成一副关于环保的沙画。

    幼儿园科学教案合集


    教师范文大全为了给您带来这篇精心编辑的“幼儿园科学教案”,付出了很多努力,让我们共同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老师们都知道,提前准备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是必不可少的。每位老师都希望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美。完整的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掌握教学的主导权。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1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2、引导幼儿根据指示牌要求行动,并能随音乐较有节奏的表演。

    3、让幼儿体验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活动准备

    1、罐子32个、红豆若干、核桃若干、米若干。

    2、指示牌红豆、米、核桃。

    3、课件准备及音乐准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空罐子,摇一摇

    师:看看今天顾老师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罐子?

    师:罐子里面有东西吗?(幼:没有!)

    师:你怎么知道没有?(幼:没有声音)

    师:没有声音可能罐子里没有东西,打开罐子看看到底有没有东西哦!

    2、老师转身在罐子里放进一个核桃,摇一摇

    师:顾老师要来变魔术了,你再来听听里没有声音?

    师:现在里面有东西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有声音所以有东西)

    3、师小结:有声音了,有声音就是里面有东西了对吗?

    二、听一听、猜一猜。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1、游戏挑罐子——教师请幼儿用耳朵找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师:我这儿呀有这么多的罐子,考考小朋友的耳朵谁的最灵?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罐子都封住的不可以打开的噢!今天用耳朵找一找哦!

    师:谁的罐子里有东西的?

    师:大家都有的啊!

    师:罐子宝宝保护好,罐子宝宝一直发声音声音也会哑掉的哦!

    2、听辨声音,为自己的罐子找声音相同的朋友,教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师:罐子宝宝都有声音对吧?里面的声音一样吗?听听,你的东西和他的东西一样吗?那我们来给罐子宝宝找找朋友。

    ①选出一名幼儿找声音相同的罐子宝宝。注:先请一个罐子里是核桃的宝宝上前,因为核桃的声音最容易辨认。

    师:我们先来请一个朋友,给你罐子里的东西找一个好朋友,找不到好朋友很孤单的哦,仔细听哦!

    师:先听听他的,他来给你找了,谁是他的朋友?是他好朋友赶快站上来。

    ②教师拿大米罐子找朋友,因为大米与核桃声音差别大。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活动是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历的动手动脑的行为活动,对周围事物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糖对于每个孩子都是非常有诱惑力的,都是很喜欢的。利用这个兴趣点,设计了本节活动“糖去哪了”让幼儿通过操作了解溶解现象,丰富幼儿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感受实验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活动领域:科学领域

    活动名称:糖去哪了

    活动对象:中班幼儿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水的口味和颜色上所发生的变化。

    2、能用搅拌的方法观察溶解的过程,了解溶解现象。

    3、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并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多种可溶物和不可溶物

    难点:了解溶解的现象过程

    教学方法:

    ①实验法 ②引导发现法 ③观察法 ④实际操作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活动过程:

    (一)彩虹糖实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让幼儿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探索发现

    (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糖、果珍。仔细看看它们的颜色、形状,用小手感受一下。

    (2)提出问题:当糖、果珍遇到水后会怎样?与开始时见到的一样吗?

    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

    糖和果珍放在水里后会出现丝状的浑浊和一些泡泡,这些浑浊和泡泡就是糖和果珍在水里溶解时的现象。用搅拌棒进行搅拌可使它们溶解的更快,我们最初见到的固体状态的糖和果珍不见了,而水有了味道,还变了颜色,这就是溶解。

    (3)幼儿通过实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三)引发思考

    小朋友,如果把大米、红豆、绿豆、盐、酸梅粉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水里,然后搅拌想一想、猜一猜会不会溶解?

    (四)归纳总结

    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有的可以溶解,有的不可以溶解,我们要多观察、勤思考、备经验、增见识,小朋友回家后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实验、观察,然后把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与大家分享你们的发现。

    活动反思:

    在设计活动时利用孩子最喜欢的彩虹糖,让孩子看外在变化感知溶解,接着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如果把糖和果珍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交流的过程,让孩子了解溶解。

    本节科学活动属于观察类的活动,“溶解”一词对孩子来说不好理解,但容易观察,我们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体验、发现来寻求解释,感受科学探索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同时也把科学探索的种子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感知各种动物的运动特征.

    2.初步学会唱《谁会这样》,并能用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小鸟头饰一个,《小鸟飞》和《谁会飞》磁带录音一盒.小鱼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律动:伴随着>的音乐入室.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司机开车的动作,边唱歌边进活动室.

    2.师幼问好.

    师:小朋友们好.

    3.练声:>

    第一遍:要求用自然的声音练唱.

    第二遍:能配上动作进行练唱.

    4.学唱歌曲:

    (1)以谈话的方式引入,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刚才我们练声歌里的布谷鸟给你们出了个题目,现在大家一起来听听它说了什么?

    (1)你们知道谁会飞?

    (2)它是怎么飞?

    幼儿自由回答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出示小鸟头饰,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看看我请来的这只小鸟,它是怎么飞的?

    (3)师扮演小鸟角色表演歌曲,引导幼儿理解歌词。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4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单面镜》

    活动目标

    1. 探究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尝试记录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2. 知道把镜子放在具有对称性的图案的对称轴上会看到一个完整的图像。

    3. 体验玩镜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有照镜子的经验。

    2. 物质准备: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四方镜子、记录表以及水彩笔,各种舞会装扮道具若干,《生日舞会》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参加舞会"激趣,感知镜子成像特点。

    1. 幼儿自由装扮自己。

    2. 提问:你用什么道具装扮自己?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装扮好呢?

    3. 小结:镜子有成像的特点,所以当我们站在镜子前面就可以看到自己。

    二、"寻找小动物",利用镜子感知物体的对称。

    1. 引发幼儿猜想:把镜子立在图片的哪一条边能使小动物变完整?

    2. 幼儿自由探索并记录,教师观察指导。

    3. 师幼共同验证并小结:把镜子放在对称图案的对称轴上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图像。

    三、"寻找礼物",进一步感知不对称物体的成像特点。

    1. 引发幼儿猜想:利用镜子能让汽车变完整吗?

    2. 幼儿自由探索并记录。

    3. 师幼交流验证并小结:镜子放在两边不对称的图案上虽然能成像但不能变完整,只有把镜子放在两边对称的图案的对称轴上才能变完整。

    四、参加舞会,结束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猫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猫的外形特征及相应的生活习性。

    2、感受猫的各种趣事、,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片:各种形态动作的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引起兴趣

    教师:今天有一只小动物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2.出示小猫

    (提醒小猫怕生,怕噪音,小朋友别发出很大的声音)

    二、展开

    1、观察小猫脚部特征

    (1)小猫的爪子是什么样的?

    观察小猫的爪子,尖尖的、弯弯的。(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说说)

    (2)你知道小猫尖尖的爪子有什么作用呀?(幼儿学学爪子抓老鼠的样子。)

    (3)尖尖的爪子长在哪里呀?(脚上)小猫有几只脚?(4)小猫的脚上除了爪子还有什么?说说那块肉垫(5)小猫为什么走路要静悄悄。

    2、观察小猫脸部特征

    (1)看看小猫的嘴巴有什么特别吗?(三瓣嘴)(2)小猫的嘴边长着什么呀?(胡子)怎样的胡子?(细细长长)

    (3)小猫的胡子有什么本领你知道吗?(4)这些都长在小猫的哪里啊?(脸上)

    3、感受猫的生活习性(1)教师:小猫主人给小猫拍了些照片,看看小猫在家都干什么呢?(2)欣赏图片 调皮的小猫 睡觉的猫 爱干净的猫

    它为什么老舔自己的毛呢?说明小猫怎么样?

    三、结束

    小猫可以做我们的小伙伴,我们都要保护爱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只有你去伤害它它才会攻击你。

    小猫还有很多品种,让我们来看看其他种类的小猫是怎么样的?(看照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

    2、知道鸡、鸭、鸟全都会生蛋,对事物有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各种各样的蛋

    2、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蛋

    1、出示蛋,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蛋吗? 你们还认识什么蛋?

    2、ppt课件:各种各样的蛋

    引导幼儿将动物图片与蛋一一对应。

    3、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也会生蛋?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蛋。

    1.教师:这些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从蛋的大小、重量、颜色来比较。

    2.教师小结: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轻。

    有的蛋是深黄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还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带斑点的。

    三、由表及里观察,产生探索的兴趣。

    1.教师:鸡蛋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并将鸡蛋打开观察。

    2.观察:是不是每种蛋都有蛋白、蛋清呢? 每种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样吗?(逐一打开蛋。)

    3.教师小结:每种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壳,敲碎蛋壳,里面都有蛋黄、蛋清。

    四、活动结束

    教师讲述有关蛋的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有关蛋的话题。如:蛋黄怎么会变成动物宝宝的?为什么蛋有大有小?

    结合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来的各种方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鸡出生的秘密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鸡出生的过程。

    2、发展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对小动物产生爱心。

    活动准备

    1、幻灯片:小鸡是怎么出生的

    2、声音:公鸡,母鸡,小鸡

    活动过程

    一、听听什么声音

    播放声音:鸡叫声音

    提问:请小朋友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小朋友知道小鸡是从哪儿来的呢?(幼儿互说)

    二、听故事:可爱的小鸡

    1、教师: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那么小鸡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请小朋友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2、教师讲故事

    提问:瞧,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小鸡啊!毛茸茸的,他们,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鸡妈妈生的。)

    教师:鸡妈妈是怎么生的呢?(鸡妈妈蹲在鸡蛋上,生出来的。)

    教师:那么,蛋是从哪儿来的呢(母鸡生的)

    三、了解鸡的成长

    1、课件:鸡的成长

    母鸡生蛋→母鸡孵蛋→小鸡啄破壳出来了→变成毛茸茸的小鸡→小鸡长成公鸡、母鸡(环形圈)

    2、提问

    (1)鸡蛋怎样才能变成小鸡呢?(鸡要蹲在上面)

    对了,鸡妈妈用自己的身体来暖和这些鸡蛋,鸡蛋在妈妈身体下面很暖和很暖和,鸡妈妈要化好长的时间,这些鸡蛋里才能长出小鸡。

    (2)鸡妈妈蹲在上面这叫什么呢?(这叫孵蛋)

    谁会用完整的话来讲一遍?(鸡妈妈蹲在鸡蛋上这叫孵蛋)小朋友都来学鸡妈妈孵蛋(动作)

    3、教师:鸡蛋里长出了小鸡,小鸡看到外面很热闹,它们可想出来了,可是小鸡它怎么出来呢?

    (它用嘴巴把鸡蛋壳啄破,就出来了。)

    哪个小朋友会说,小鸡是怎么出来的?(小鸡啄破壳。)请小朋友一边学习鸡啄破壳,一边说(动作,语言)

    教师:小鸡啄破壳出来了,变得毛茸茸的,可爱极了。

    4、教师:小鸡每天要吃很多东西,你知道小鸡它吃些什么东西吗?(米、虫、菜)

    5、教师:小鸡一天天长大了,变成什么了?(公、母鸡)公鸡怎样叫?母鸣怎样叫?

    四、请幼儿看图书说一说鸡的成长

    1、这是谁?它在干什么?

    2、小鸡是怎么出来的?

    3、小鸡变得怎么样?

    4、小鸡长大变成什么啦?

    五、教师总结

    小朋友都知道小鸡是从哪里来的了,请小朋轻轻跟着老师说,母鸡生蛋→鸡妈妈孵蛋→小鸣啄破壳出来了→变成毛茸茸的小鸡→小鸡吃很多东西→ 又长成大公鸡和大母鸡→大母鸡又能生蛋了。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鸡蛋哥哥

    活动目标:

    1、尝试画封闭的圆,并添加线条画成小鸡等形象。

    2、愿意像了不起的鸡蛋哥哥那样学着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活动准备:

    炫彩棒、《你好,鸡蛋哥哥》和《加油,鸡蛋哥哥》部分画面、小草背景、山坡背景。

    活动过程:

    一、鸡妈妈生蛋

    1、观察图一。鸡妈妈在青草地上生下了许多蛋宝宝,蛋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

    2、鸡妈妈说:“我生了好多蛋,还有些蛋生在草堆里。”大家快帮鸡妈妈把鸡蛋找出来吧。

    (幼儿画圆表示找到的鸡蛋,共同分辨找到的是不是鸡蛋。)

    3、教师画一个较大的封闭的圆,鸡妈妈说:“这个蛋壳特别厚、特别硬的大鸡蛋也是我的宝宝,就叫他鸡蛋哥哥吧。”

    4、幼儿用炫彩棒涂染鸡蛋宝宝,教师涂染鸡蛋哥哥。

    二、小鸡出壳了

    1、观察图二。鸡妈妈天天孵蛋,会孵出谁呢?过了好多天,“笃笃笃”,一只小鸡啄破薄薄的蛋壳钻出来了。

    2、小鸡长得什么样?(长着什么样的嘴巴、什么样的眼睛?两只小腿长得是长还是短?小脚上还有什么?)哦!可爱的小鸡,黄黄的衣裳,尖尖的嘴巴,亮亮的眼睛,短短的腿,真漂亮1

    3、听!好多小鸡都啄破薄薄的蛋壳钻出来了,鸡蛋哥哥的蛋壳特别厚,他还啄不破呢!

    (幼儿参与画以下的部位)

    (1)尖尖的小嘴已经啄破蛋壳了(动作互动:咱们一起帮小鸡啄破蛋壳好吗)。

    (2)明亮的眼睛已经看见鸡妈妈了(语言互动:小鸡圆圆的眼睛看见鸡妈妈了。鸡蛋哥哥还在蛋壳里努力)。

    (3)短短的小脚站起来了(动作、语言互动:慢慢伸,轻轻踩,小腿小腿伸出来)。

    4、鸡蛋哥哥钻出来。

    (1)鸡蛋哥哥的蛋壳又大又硬,他始终没有把蛋壳打开。

    (2)鸡妈妈说:“宝宝,要我帮忙吗?”鸡蛋哥哥说:“不,我自己钻出来!”鸡蛋哥哥“笃笃笃”地用尖尖的小嘴啄破了坚硬的蛋壳,睁开眼睛看看:“哇!妈妈你好!大家好!”(画一画嘴巴和眼睛)鸡妈妈说:慢慢伸,轻轻踩,小腿小腿伸出来!好勇敢的鸡蛋哥哥!”(画一画腿和爪子)

    三、和鸡蛋哥哥一起走

    1、观察图三。鸡宝宝一天天长大,鸡妈妈说:“宝宝,该自己去捉虫了。”鸡宝宝摇摇头说:不要不要,我要妈妈抱,我要妈妈喂。”只有鸡蛋哥哥说:“妈妈,我要自己捉虫吃!”只见他挺起胸,勇敢地大步向前走。

    2、我们都来做鸡蛋哥哥,画纸就是一片草地,鸡蛋哥哥快步走到草地上(幼儿画一只小鸡表示鸡蛋哥哥)。

    3、其他鸡宝宝也跟着鸡蛋哥哥走(幼儿添画几只小鸡)。

    4、鸡蛋哥哥走到草地上会看见什么?做些什么?(教师用情景性语言适时介入,及时给予幼儿鼓励,例如:“鸡蛋哥哥看见一块大石头,勇敢地跳过去。„‘鸡蛋哥哥看见小花、大树时说:“小花姐姐们,你们好漂亮!大树哥哥,你长得真高!”“鸡蛋哥哥遇见了好朋友小兔,和小兔一起晒太阳!”“小鸡们说:‘鸡蛋哥哥,我们跟你一起去晒太阳、捉小虫。,鸡蛋哥哥说:好呀!)

    四、了不起的鸡蛋哥哥

    1、出示情景画面。前面有一个小山坡,鸡妈妈正在山坡上等着自己的宝宝呢!鸡蛋哥哥大胆地登上了山坡(在山坡背景上贴作品,表示鸡宝宝登上山坡)

    2、在音乐声中,幼儿欣赏画面,按照画面内容模仿鸡蛋哥哥进行情景表演。

    3、瞧瞧!我们都是了不起的鸡蛋哥哥!鸡妈妈真高兴:“我的鸡宝宝真能干!”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啊呜

    (一)内容简介

    小兔、小猴、小猫和小熊来到一间屋子前,屋子里黑乎乎的,桌子上有什么东西呀——啊呜!脑袋又圆又大、脸雪白雪白、眼睛血红血红的“啊呜”!看得小动物们一个个逃了回来,直到小熊走进去„„小熊怎么不出来了?“啊鸣”究竟是什么呢?小动物们会怎么办呢?(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小动物们探索与想象小黑屋里一个不为人知的东西——“啊呜“的故事,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对物品颜色、形状等特征的认知经验。同时,通过描述小动

    物们从“害怕一勇敢”的心理转变,引导孩子感受朋友间友谊的美好。

    (三)情节分析

    晴朗的天气,四个可爱的小动物来到了一座小黑屋前。“黑乎乎的屋子里会有什么?”孩子们一定和小动物一样,充满了好奇。

    小兔、小猴和小猫怀着既好奇又有些害怕的心情走近门口张望,各自看到了模糊的影像:又圆又大、雪白雪白、血红血红。会是什么怪物呢?小动物们想啊想,结果一个可怕 的“啊呜”形象就出现了。

    勇敢的小熊要进屋揭开“啊呜”的真面目了!此时,孩子们一定是既紧张又充满期盼。可是小熊怎么不出来了呢?小动物们的话说出了孩子们的担心与恐惧。

    当大家为了救小熊,鼓起勇气一起冲进黑屋后,情节直转而下,出人意料的画面出现了:原来,“啊呜”是个香喷喷的大蛋糕哪!此时,孩子们一定会将眼前的大蛋糕和小

    动物们说到的“啊呜”的样子进行比较:又圆又大、雪白雪白、血红血红,可不就是它么!恍然大悟之后,赶快和小动物们一起分享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吧!“啊呜,啊呜,真好吃!”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一开始,四个动物同时出现。虽然看到的只是小熊、小猫的背影,小猴挑着眉张着嘴以及小兔没有变化的严肃表情,却足以告诉我们这是四个好朋友,他们对眼前的小黑屋感到很好奇。

    之后发生的故事中,那道被推开的门缝、小动物们转身拔腿就跑、挥手的动作以及张大嘴、皱眉、睁大眼或闭眼的神情,还有那幢远离变小的黑屋子,无一不向我们展示着小动物们彼时紧张、害怕、慌乱的心理变化。

    小熊准备进黑屋了,稳重的步伐、严肃的面部表情,透露着小熊坚定、勇敢的决心。

    故事的最后,小动物们舔着舌头、笑弯了的眼睛,那是发现秘密后一起分享大蛋糕时的快乐。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故事画面色彩鲜艳、明快,暗示着紧张与悬疑的故事情节下“美好、快乐”的谜底。

    故事构图多处采用关联单幅并列的排列方式,突出情节的连续性,鲜明地展示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有许多人物背面的呈现,可以引发孩子的思考,体会人物此时的心理状态。

    同一画面背景上出现同一人物的正面和反面形象,使得画面产生动感,便于孩子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云朵是幼儿图画书中经常运用的符号,表示“想„„”。在这个故事里,云朵演变成了凶恶的“啊呜”的形象,对着坐在地上哭的小熊张开了大嘴;云朵的另一处远远指向黑屋,表明了小动物们此时的想法:黑屋里正发生着可怕的事情。

    (六)语言分析

    故事的语言简洁,在“让我看看„„”中自然转换着一个个人物的出场和情节发展

    用具有象声意义的“啊呜”一词来给故事和怪物命名,暗示着故事的谜底。“啊呜”是和吃有关的东西,使得整个故事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想象与童趣。“又圆又大、雪白雪白、血红血红”这些以叠词形式出现的形容词,能帮助孩子强化

    理解物品的特征,符合小班孩子的语言特点。

    “呀、嗬、咦、啊”语气词的运用,突显出人物不同状态下的心理变化。

    (二)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啊呜”到底是什么?从小动物们探索黑屋的发现来看:脑袋又圆又大、脸雪白雪白、眼睛血红血红,这就是“啊呜”——一个可怕的怪物!可是,如果让我们小朋友来猜,你觉得“啊呜”会是什么呢?赶快想想吧!

    2、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感受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知道要勇敢。

    (2)能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联系生活经验,并大胆想象。

    3、活动准备

    图画书

    PPT课件

    自制小黑屋一间,里面有4件物品的图片(方方的饼干、长长的油条、弯弯的香蕉、又小又圆的彩虹糖);对应物品的黑影置上,可取下黪食品:饼干、油条、香蕉、彩虹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导入故事

    一(教师播放PPT课件,发出“啊呜”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你在哪里听到过? 一(导入故事。)“啊呜”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2)观察图片,理解故事 ①出示第1、2页:

    一草地上有4个小动物,它们是谁呀?

    ②出示第3~9页:

    ~小动物们去小黑屋瞧瞧的时候,心里怎样想?(提示幼儿观察小黑屋的门。)

    一它们那么害怕,会看到了什么呢?

    一你害怕吗?你觉得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又圆又大、雪白雪白、血红血红的?(鼓励幼儿想象,可点击ppt课件呈现相应图片启发幼儿思考。)

    ⑧出示第1 O~1 3页:

    一谁要进小黑屋看看?

    一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办?

    ④出示第1 4~1 5页:

    一(播放音效。)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小结:原来“啊呜”是个大蛋糕!大家一起吃蛋糕,啊呜、啊呜,真好吃!

    (3)游戏:找“啊呜”

    一“啊呜”不是怪物,“啊呜“是好吃的蛋糕!这里有一间小黑屋,里面也藏着“啊 呜”,敢不敢像小动物们一样找找“啊呜”?

    一(出示小黑屋教具。)你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会是什么?(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一请一幼儿上前揭开黑影,看看是什么?猜对了吗?

    (继续游戏,同前。)

    小结:小朋友们聪明又勇敢,找到那么多好吃的“啊呜”!.

    (4)延伸

    一我们一起来“啊呜、啊呜”尝尝吧!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小动物们看到黑乎乎的屋子里有个可怕的“啊呜”!可是,经过仔细观察,却发现 “啊呜”其实是个又大又圆的奶油蛋糕:雪白雪白的奶油,上面还有红红的草莓,啊呜、啊呜,真好吃!小朋友,你们喜欢奶油蛋糕吗?让我们一起来自己动手做蛋糕吧1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用语言描述大蛋糕的特征。

    (2)乐意动手涂涂、贴贴,装饰蛋糕。3.活动准备

    故事PPT

    各种蛋糕图片

    驼色圆形卡纸人手一份、油画棒、彩色小纸片、胶棒若干,示范卡纸一份 4.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故事导入

    一(出示第1、2页。)有四个好朋友,它们是谁呢?

    一它们发现一幢屋子,黑乎乎的屋里会有什么呢?

    (2)讲述故事,帮助理解

    ①出示第3~9页:

    一谁去小黑屋里看了?它看见了什么?你能说说吗?(引导幼儿说说“又圆又大、雪白雪白、血红血红”。)

    ②引导幼儿观察蛋糕,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一为什么蛋糕像“啊呜”?

    小结:蛋糕又大又圆,上面有雪白雪白的奶油,还有血红血红的草莓。

    (3)表达表现,分享交流

    ①出示各种蛋糕图片。

    一这里有许多好吃又好看的蛋糕,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②教师介绍材料,引发幼儿兴趣。

    一想不想自己也来做蛋糕?老师这里准备了许多做蛋糕的材料:又大又圆的蛋糕身体;油画棒可以变成你喜欢的奶油;还有许多彩色的纸片可以做水果。

    ⑧教师示范做蛋糕。

    一(用白色油画棒涂画。)我的蛋糕是牛奶味的,我给它涂上雪白雪白的奶油,涂得厚厚的,这样蛋糕才好吃。

    一(贴纸片。)还要给蛋糕加上好吃的水果,这是绿绿的„„什么水果呢?(启发 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一你还想我给蛋糕加上什么好吃的水果?用什么颜色的纸片来表示?

    ④幼儿动手装饰蛋糕,教师观察指导。

    一想想你要做什么味的奶油蛋糕,找一个颜色涂奶油。一给蛋糕添上水果,说说是什么水果。

    (4)交流分享

    一和朋友介绍介绍你的奶油蛋糕,啊呜、啊呜,真好吃!

    (三)活动拓展

    1.结合PPT第1 O~11页,和孩子一起玩玩找黑影的电脑游戏。

    2.创设小黑屋的区角环境,提供各类物品,让幼儿进去摸摸、看看、猜猜。

    3.提供各种蛋糕的图片,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蛋糕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四)阅读区的活动

    录制故事,并创设小黑屋布景,提供故事角色指偶,让幼儿边听边表演故事。(顾菊萍)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小猪肥肥

    活动目标

    1、学习从上到下地观察猪,了解猪的外形特征。

    2、了解猪与人民的关系,知道猪的用途。

    活动准备

    1、图片:猪

    2、幼儿用涂色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胖胖的小动物,你们猜它是谁呀?(然后出示玩具猪)

    教师:噢!是小猪,还是一只胖乎乎的大肥猪。

    二、引导幼儿观察猪,并观看老师的示范

    1.了解、认识大肥猪的外形特征。(1)大肥猪是什么样子的?

    (2)圆圆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小小的圆圆的眼睛、象三角形一样的耳朵、圆圆的翘翘的鼻子。)(3)身体像什么形状?(椭圆形)

    (4)身体的后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细细的尾巴,四条粗粗的短腿,脚上有尖尖的蹄子。)

    2.讨论怎样来剪出大肥猪的身体各部分,知道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猪的哪个部位,并能够正确的选择图形剪出图形。

    3.介绍一种新的涂色拓印的方法。

    (1)把白色的底版用回形针把剪好的大肥猪纸板固定住,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蜡笔在底版上进行涂色,直至出现大肥猪的轮廓。

    小朋友们在观察老师涂色的时候很细心,知道选择了什么颜色的蜡笔进行涂色,也知道了是怎样来涂色的,在观看老师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制作的方法。

    三、幼儿进行操作,启发幼儿想象添画充实画面的背景。

    1.在幼儿进行大肥猪的制作,教师交待制作要求:

    底版和大肥猪纸板在涂色是不能移动,涂色是注意力度,以防底版画破。

    2.启发幼儿,添加相应的事物。你的大肥猪在什么地方呢?

    (如:农场里的房子、田野里的树木和草地,丰富画面的背景,使画面更加充实。)

    四、展览幼儿作品

    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猪住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表情的变化 活动背景:

    了解自己的表情,不仅可以丰富与人交往的技能,而且可富表达表现的手法,比如,绘画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时,对表情的了解善基础。

    另外,了解表情的含义之后,还能学习适时地调节不积极的情绪,情绪,让自己持久地拥有健康的心理。内容与要求:

    1、能分辨基本的表情如开心、生气、伤心、害怕等,并对表情作出正确判断。

    2、尝试体验和表达不同的毒情变化,感受积极的情绪。

    3、“表情娃娃”人手一份(哭、笑、怒、愁)——可以根据本班孩子认知发展特点,除去“愁娃娃”,因为愁的情绪内涵,孩子不容易理解。

    4、事先录好的表示情绪的音带。

    ——可以是声音(笑声等),也可以是一句极有情绪的语言似口。(如我们春游去了)

    5、情景图若干,在领奖台上、女孩的帽子被风吹到树上去了

    6、操作材料——“心情故事”、“表情面具”、“分类图片”人手一份 过程与指导:

    一、游戏:谁来了

    听表现情绪的录音:

    老师:你听到谁来了?你就举什么表情娃娃? ——游戏开始一句“你听到谁来了?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孩子会比较感兴趣一此。

    二、感受不同的表情,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老师出示情景图(领奖、丢失了帽子):你想想他现在应该是什表情娃娃,为什么? ——图上的孩子面朝里,等孩子说正确之后,再把图转过来

    老师:说说自己的表情:你什么时候,会有开心(伤心)的表情? ——从自己的情绪中,体会表情的真正意义

    老师: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想什么办法让自己开心起来?

    ——从孩子的讲述中,取比较典型的事例分析。通过讨论和相互交流,了解一些自我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

    老师(小结):平时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但是开心是最重要,所以,平时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可以找老师和小朋友帮个忙。做个开心娃娃!

    三、自由选择表情游戏,表达和表现对表情的认识

    老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好玩的“表情游戏“,你可以选你喜欢的去玩一玩!幼儿:选择操作表情游戏。

    四、交流分享

    老师:你玩了什么?你怎么玩的? ——这些活动可以放在角落活动里进行。在角落里.还可以放一些抱枕玩具,引导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在这样的环境里得以缓解,起心理疏导作用。同事互动:

    “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表情,年幼的孩子同样也是如此。现实生活中,幼儿的情感内容不丰富,情感表现不稳定,因此,加强情感教育就愈显重要。

    1、丰富幼儿的情感经验。

    情感、情绪外在的体现,主要为表情,它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教师通过录音、图片、语言描述等模拟出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情绪性问题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幼儿通过互相交流,有了更多的情绪体验与积累。

    2、培养幼儿的情感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使得幼儿情感教育受到重视。本次活动,教师并未仅仅停留在幼儿对不同情绪体验上,而是将引导幼儿拥有积极健康的情绪作为最终目的。教师创设“解决问题,做开心娃娃”之一环节,在师生、生生平等“对话”中,积累调控、排解消极情绪的多种方法,这是情感智能的启蒙,有利于幼儿逐步从自然属性的低级情感走出,有利于幼儿的情感学习。(王海蕾)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由来

    春天的时候,多多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几粒牵牛花的种子准备种在自然角里。孩子们对这一粒粒深褐色、三角形的小种子很好奇,于是我们开始寻找身边的小种子,并尝试着种植它们。

    ●活动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物种的繁多。

    2.喜欢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对劳动的兴趣,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

    ●活动过程

    1、寻找、选择和确定要种的种子

    为了寻找种子,我鼓励幼儿:“你觉得哪里有种子就到哪里去找一找。”为了帮助幼儿能够找到种子,我们专门就活动的意图、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以及配合的方法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在家长的反馈中,天天的妈妈不无感慨地说:“当我带孩子到超市后,他一直是那么兴致勃勃地在找,好不容易找到了,他瞪大眼睛,惊喜地说,‘妈妈.你快看,小种子就在这里!这些豆子.我们还能吃呢’。”田田寻找种子,是在植物园进行的。通过寻找,幼儿收集了大量的种子。我们选择哪些小种子来进行种植呢?幼儿各抒己见,有的说要能开漂亮花朵的;有的说要能结出果实的;还有的说要像幼儿园里的爬山虎一样,能爬得高高的……最终我们确定了生活中比较常见、而且变化比较明显、便于幼儿进行观察的扁豆、丝瓜和牵牛花的种子。

    2、种植活动

    种植小种子,都需要些什么材料呢?幼儿分组进行了讨论。在小组的记录表上可以看出,幼儿认为种植小种子需要水、铲子、土、花盆、浇花的水壶、小水桶等。为了便于幼儿对小种子进行照料和观察.我们决定把它们种在阳台的花盆里。怎么把小种子种下去呢?幼儿在讨论中达成了共识,认为种植的过程应该是:铲土一挖坑一撒种一浇水。第一组孩子们认为还要做好观察的准备――准备“小种子”记录本。

    种植活动开始了。幼儿还是以组为单位.有的负责撑住装土的编织袋,有的负责用小铲从袋中把土铲出,倒进花盆里,有的负责把花盆中的土砸实一点儿。准备工作做好了,就差把小种子种下去了。孩子们在花盆的中间用手指挖一个小坑,小心翼翼地把小种子放进坑里.然后再盖上一些土。该浇水了,这下可出了问题,刚埋好的小种子被水一冲。又露了出来。孩子们争论说。是把小种子埋得太浅了。找到了原因.孩子们又重新把小种子埋得深了一些,看到小种子没有再露出来,这才松了一口气。

    小种子种好了.要对它进行观察.可看不到小种子怎么办?孩子们有的说:“用铲子把土挖出来,或者把土倒出来就可以看见了。”有的说:“可以换成一个透明的花盆,这样就能看见了。”经过讨论,幼儿一致认为把土挖出来是不可行的,换成透明的花盆也会打扰刚种下去的小种子。大家决定找一些透明的花盆.再重新种下一些小种子。可大家一种才发现:种在透明的花盆里.还是看不到小种子。见见说:“这个方法不行,玻璃是透明的.可土是黑色的,种子是浅颜色,它被土挡上了,还是看不见,这个方法失败了。”多多也说:“种子的四面都是土,上下也是.就看不见了。”我问大家:“我们再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不让土挡住小种子?大家可以试一试。”听了我的话.幼儿开始尝试着将种子放置在花盆的不同位置并热烈地讨论着。桐桐说:“可以把种子往上放一点,想看.把土一拨开就能看见种子了。” 大家都觉得这样会伤害到小种子。见见提议说:“如果把小种子放到玻璃那儿,就是放在玻璃边上,可能行。”于是,孩子们开始尝试着把小种子往玻璃边上挪。啊,终于看见了!幼儿高兴地欢呼起来。真正体验到了自己发现的乐趣。

    3、观察与记录

    小种子究竟多少天能发芽?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呢?见见认为可以在纸上记,说着还拿起一张记录生活的表格说:“我想应该是有格的纸。”我看到幼儿有自己设计记录表格的愿望。就让他们尝试着设计一下,大家果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孩子们有的用小花来做表示的符号,过一天就画一朵小花:有的用七星瓢虫来记录:有的用小钗子来记录……霖霖发现静心的标记和他的一样,就说:“静心的标记和我一样了,我可以画带叶子的小花。”这小小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一天,透过玻璃盆幼儿发现蚕豆棕色的外皮上出现了一条裂缝,那么蚕豆的衣服为什么会裂开呢?孩子们认为:是因为外面的皮太小了,蚕豆在里面变大了,就像我们人的衣服一样,太小了就不能穿了。所以衣服被撑破了。随着一个个新奇的发现,孩子们观察的兴致更浓了!当幼儿记录到第九天的时候。就开始有小种子陆陆续续地发芽了。

    4、照顾与发现

    小种子真的发芽了.我们怎样才能让它长得更好?孩子们有的说:“不摸它,不能把它从土里拿出来,要不它的根就没有作用了。”有的说:“我们不能揪它,因为小种子只有一条生命。”宝宝说:“还应该天天浇水,每天浇合适的水,要不浇多了就淹死了,少了就渴死了。”我问幼儿:“我们怎么就能看出小种子需要浇水呢?”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是看土有点干,就知道该浇水了。”有的说:“小种子有点蔫.也需要水。”有的说:“我看见湿土的颜色有点黑,干土的颜色有点白有点灰,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有的说:“可以从土上的裂缝看。如果有裂缝土就太干了。”小白说:“用手去摸,感觉有点干,有点硬,就需要浇水了:如果很湿,一摸全是水就已经浇过了。”

    在我们的精心照顾下.小种子长得可快了!由于扁豆、丝瓜和牵牛花都是攀爬的植物,所以我们早就在栏杆和房檐之间拴好了塑料绳好让小种子的花蔓往上爬。周末过后,孩子们兴奋地说:“小种子好像在比赛呢!”站在阳台上抬头望去.就像是用一片片绿叶搭起了一座凉棚。细心的天天指着绿叶向大家介绍说:“我发现它们的叶子长得都不一样。扁豆的叶子是三片一组长在一根细茎上,丝瓜和牵牛花的叶子是单独一片长在粗的茎上的。”我又问幼儿:“谁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幼儿纷纷举手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新发现。幼儿在小种子长花苞、开花、结果的这段生长最为活跃的时期总是不断有新发现,于是我们利用班上的一小面墙饰开辟了名为“我们的新发现”的墙饰,幼儿可以把自己发现的新事物,用绘画的形式展示在墙面上,然后在每天的“发现时间”里向大家作介绍。幼儿发现小种子不但开出的花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就连开花的时间也不相同。扁豆和丝瓜的花一开就是好几天,而牵牛花开上一天,到了傍晚就会谢。

    一天.芊芊在介绍自己的发现时说:“我发现扁豆又开出了几朵白色的小花,花落下去以后会长出什么东西呢?”而华华发现丝瓜的花蔓上长出了一个细细的尖尖的还有点鼓鼓的小头,就问:“这会是什么呢?”幼儿猜测可能是花骨朵,可很快就被推翻了,因为它和以前长出的花骨朵是不同的。那除了花骨朵还可能会是什么呢?桐桐恍然大悟说:“我想可能是小丝瓜吧。”大家一天天地期盼着,每天来观察,并且认真地把看到的每一点变化记录下来。几天过后,幼儿惊奇地发现,原来扁豆上那白色的小花落后长出了一个个嫩绿色的小扁豆。芊芊在自己的观察记录中说:“今天我发现扁豆已经长了4个,它们都是从花里长出来的。原来开的白花都落下去了,剩下的花芯长成了小扁豆。”看到扁豆一天天长大,孩子们高兴地说:“长小种子了,长小种子了!”有的幼儿提出了异议:“这不是小种子,是我们吃的扁豆。”桐桐的想法也得到了证实:真的是结小丝瓜了。但是和扁豆一样,幼儿并没有看到期待已久的小种子。在讨论中幼儿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植物的果实。那么,它们的小种子究竟在哪儿呢?我们种下去的小种子怎样才能得到呢?

    5、收集小种子

    快放暑假的时候,小种子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又大又长的丝瓜结了好几条。扁豆也获得了大丰收。要知道这些可是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呀!经过讨论。我们决定请食堂的阿姨帮助我们做成可以吃的菜,大家来品尝一下。一盘盘扁豆和丝瓜端上了桌,我们吃起来觉得格外的香!幼儿在吃扁豆时看到了像小种子一样的豆子,可是它们都很软。那么,像我们种下去一样硬硬的小种子在哪儿呢?牵牛花没有结果实.只是开花,它会有小种子吗?我请幼儿在采摘果实的时候特意留下了一些扁豆和两根丝瓜,幼儿觉得很奇怪.我请他们继续观察。

    暑假回来,幼儿发现原来那碧绿的叶子都变黄了,变蔫了,全都垂头丧气地挂在枯黄的秧上。华华在墙角里发现了几个干枯的扁豆,剩下的丝瓜也都变黄了,变干了。我请幼儿摘下来打开看一看里面有什么。幼儿小心翼翼地剥开扁豆干枯的外皮,惊奇地发现像种下去的小种子一样的豆子就静静地躺在里面呢!孩子们高兴地欢呼起来:“小种子找到了!这时霖霖蹲在地上将一根干枯的大丝瓜一头挖了一个洞。一只手竖着向下拿,另一只手用力一下一下使劲拍打丝瓜的上端。幼儿都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他在干什么。只见不一会儿的功夫,从丝瓜里掉下了一粒粒黑色的小种子。可牵牛花的种子到底在哪儿呢?经过孩子们仔细地查找,发现原来就在牵牛花开败后留下的小圆球里。只要把外面的皮剥开就会发现,一粒粒三角形的褐色小种子就在里面了。找到了小种子,孩子们高兴地说:“又变成小种子了!我们又有小种子了!我们又可以种了!”

    幼儿在种植活动中。亲身经历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全过程。幼儿在亲历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发现各种各样新奇的事物,而在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但体验到了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还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物种的繁多。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7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浮力

    引言: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孩子们可以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本文将以中班为对象,以浮力为主题,详细探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

    一、目标:

    1. 学习浮力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观察和探究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浮力?

    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可以使物体浮在液体表面上。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的压力产生的。

    2. 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浮力越大。同时,浮力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小。

    3.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浮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船只:重物放在船上,船就能浮起来。

    - 游泳:人可以在水中浮起来。

    - 气球:气球充满气体之后能够浮在空中。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

    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然后询问他们为什么装满水的玻璃杯能够浮起来。引导幼儿思考浮力的概念。

    2. 实验演示

    用一个塑料容器装满水,然后放入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塑料玩具。观察哪些玩具可以浮起来,哪些会沉入水底。引导幼儿发现体积大的塑料玩具更容易浮起来。

    3. 操作实践

    给出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纸张、小玩具等,让幼儿尝试放入水中观察其浮力。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浮力与其体积的关系。

    4. 整理和总结

    与幼儿一起讨论浮力对物体的影响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总结学习内容,强调浮力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1. 演示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让幼儿亲自观察和操作。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幼儿在小组中合作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和发现。

    3.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发现问题的答案。

    五、教学资源:

    1. 塑料容器、玻璃杯、纸张等物品。

    2. 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塑料玩具。

    3. 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六、课后延伸:

    1. 带幼儿去植物园,观察浮力对荷叶、莲花等水生植物的作用。

    2. 在水池中放入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品,让幼儿亲自观察浮力的影响。

    结语:

    通过以上的科学教案设计,幼儿可以学到浮力的概念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他们也能够培养观察和实践操作的能力,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科学思维的基础。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在做做玩玩中感知“有洞才能透光”这一科学现象。

    *乐于参与活动,愿意在动手、动脑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手电筒若干。*手工纸剪成的小熊头型若干(供幼儿操作使用)。*手工纸剪成的大熊头型1个,并在眼睛的部位开两个小洞。*盘子若干(里面放记号笔、纸、剪刀、粗细不同的钉子、胶水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探索

    关键问题:

    1. 师:我这里有一只手电筒,假如我对着墙壁打开手电筒,猜猜能看到什么?

    (幼儿认为手电筒的光会照到墙上。)

    2.师追问:我手上还有一只小熊(教师出示剪好的小熊头型),假如我把小熊放到手电筒和墙壁的中间,猜猜能看到什么?

    (有幼儿说会产生影子,其他幼儿纷纷赞同,都表示墙壁上会出现小熊。的影子。)

    3.师:真的是这样吗?那就请你们拿着手电筒、拿着小熊去试一试,不仅要看看墙壁上会不会有小熊的影子,还要试着让小熊的影子投到桌子上、椅子上、黑板上……

    【此环节旨在鼓励幼儿探究光和影的关系,感知光、小熊(遮挡物)与墙壁(屏)之间的关系。当墙壁上、桌子上、椅子上、黑板上……出现小熊的影。子时,幼儿会高兴地拍起手来,大呼小叫着邀请教师来欣赏自己的成果。此环节时间不必过长,教师可以在观察中鼓励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大胆表达影子产生的过程,还可以提醒幼儿仔细观察小熊的影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下面的环节做好准备。】

    4.师:我这里有一只大熊(教师拿出预先准备好的材料),我打开手电筒,大家一起来看看天花板上大熊的影子和刚才小熊的影子一样吗?

    (幼儿很快发现,天花板上大熊的影子居然有两只“眼晴”,便大叫起来:“不一样,不一样,大熊的影子上有眼。睛!”)

    5.师挑战幼儿:有办法让小熊的影子也有眼睛吗?

    【此时幼儿情绪高昂,在他们的眼里为小熊添加“眼睛”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而教师则可适当倾听幼儿的想法,以此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

    (教师听到有的幼儿说在小熊的脸上画了眼睛,影子上就会有眼睛;有的幼儿则认为在小熊的脸上贴上眼睛,影子上就会有眼睛。)

    二、幼儿探索,巡回观察

    【教师介绍事先准备好的盘子,告诉幼儿盘子里有纸、笔、胶水、剪刀等材料,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去尝试验证。】

    幼儿动手操作,可不一会儿就会意识到画眼睛、贴眼睛的方法都不可取。只是,有的幼儿还不服输,甚至尝试在小熊的正反两面都画上眼睛,可结果还是令人失望,他们发现无论他们怎样“行动”,小熊的影子依然是黑乎乎的,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看到“眼睛”。

    三、集体讨论,修正方法

    关键问题:

    1. 师:小熊影子上有眼睛了吗?

    (幼儿汇报了各自的结果,有点沮丧。)

    2.师:看来,画眼睛、贴眼睛的方法都不能成功,还有什么方法能让小熊的影子上出现“眼睛”呢?

    (幼儿面面相觑,也许在海阔天空不着边际地继续猜测,也许有极个别。的幼儿有了正确的方法。)

    3.此时教师一手握拳、一手拿着打开的手电筒,适时推进、演示。

    ——手电筒照着我的拳头,看看黑板上出现了什么?(拳头的影子。)

    ——拳头的影子是怎么样的?(黑黑的,像拳头的样子。)

    ——如果我的拳头变一变(教师慢慢放松自己的拳头,直至握成空心拳),看看黑板上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幼儿仔细观察,但很快就会发现:空心拳里透过了光,使得拳头的影子上有了“亮点”。有幼儿兴奋地大叫:“小熊的眼睛,小熊的眼睛。”至此,大部分幼儿开始意识到“有洞,光就能透过去”。于是,大部分幼儿开始提出要在小熊的脸上挖洞洞,他们确认挖洞会是一个好办法。)

    【其实,教师用拳头的变化让幼儿清晰地看到了“有洞才能透光”的“秘密",这一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为幼儿的实验成功搭建了“脚手架”,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四、再次操作,体验乐趣

    这次操作,每一个幼儿都信心满满,他们用粗细不同的钉子在小熊的脸上挖洞,果然,结果都令人满意,小熊的影子上出现了“眼睛”,幼儿一片欢声笑语。

    五、分享成功,巩固经验

    关键问题:

    1.师:这次都成功了吗?

    2.教师请出两名幼儿,鼓励他们在集体面前展示他们的小熊,并将两只小熊的影子进行比较,结果幼儿发现两只小熊的“眼睛”是不同的,一只小熊的“眼睛”小,另一只小熊的“眼睛”大。教师追问:为什么两只小熊的“眼睛”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发现洞大,影子上的“眼睛”就大;洞小,影子上的“眼睛”就小。】

    3.师:小熊有了“眼睛”,有没有办法让小熊张开嘴巴笑起来呢?可以用什么办法?为什么?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养成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能把自己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的猜想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喜爱青蛙,初步具有保护青蛙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知道青蛙的外形特征,了解它是人类的朋友。

    2、小蝌蚪变青蛙的VCD一张,《小鱼与水草》录音带一盒。

    3、记录卡片每人一张,彩色笔每人一支。

    三、活动过程:

    1、导入主题,介绍记录卡片

    引入:(小朋友们,我们的生物角里有很多的小蝌蚪,大家是不是经常去看它们、照顾它们啊?小蝌蚪长大会变成什么?)

    介绍记录卡片:(小朋友们有的通过观察生物角的小蝌蚪,有的听爸爸妈妈说,自己心里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都有了想法,下面请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猜想的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画下来。)

    出示卡片:(老师已经给小蝌蚪画好了“家”,我们数一下,小蝌蚪有几个家)

    手从左到右指着框框(对,共有5个“家”)(有的小朋友认为小蝌蚪变成青蛙很快,觉得3步或4步就够了,没关系的,小蝌蚪的家可以空出来,你认为要几步就画在几个框框里。还有有的小朋友可能不会画完整的青蛙,那画个青蛙的头表示,只要你自己知道图画代表的意思就可以了,画地不好没关系。在卡片的下面写上学号,不会写的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

    提要求(小朋友在画的过程中不要看别人怎么画,也不要讨论,自己动脑筋,每个人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样。起立,拿起小椅子,轻轻地坐到位置上。)

    2、幼儿在记录卡片上完成猜想过程(这里基本不进行指导,只鼓励幼儿把这个过程完成)

    3、讲评卡片,组织讨论。

    选两张错误的卡片,请完成该张作品的小朋友讲一下。

    选一张正确的卡片,请完成该张作品的小朋友讲一下。(后来此步骤没完成)

    在小朋友讲自己的猜想时不进行“对与错”的评断。

    组织讨论(有的小朋友认为小蝌蚪是先长出前腿再长出后腿,有的小朋友认为青蛙一下子就长出了四条腿。有这么多不同的意见,现在请小朋友想个办法来说明你自己的看法是对的。)

    教师引导小朋友回忆过去的观察经验,解决本次活动认知上的难点――小青蛙是先长前腿还是后腿,还是四条腿一下子就长出来了。(我们生物角的小蝌蚪是不是都一样的?有没有小朋友看到过只长了两条腿的小蝌蚪?请看到过的小朋友讲一下长两条腿的小蝌蚪长的是前腿还是后腿。)

    在顺利解决此难题的基础上让小朋友认识到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表扬观察仔细的小朋友,提出观察别的东西时也要仔细的要求)。

    4、播放VCD,给予幼儿感性和完整的经验(有的小朋友因为没有看到长两个后腿的小蝌蚪,可能还不太相信老师讲的。那我们来看一下VCD,看看从青蛙妈妈产下卵开始,是怎么一步步变成青蛙的)。

    5、总结,提升经验,并激发他们爱护青蛙的意识。

    总结(我们看了VCD,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是不是更清楚了。小朋友可以轻轻跟老师一块讲一下,“青蛙妈妈先在池塘里产下卵,接着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长出了后腿,又长出了前腿,尾巴慢慢变短,变成了一只青蛙。)

    提升经验(青蛙喜欢吃什么?青蛙是益虫吗?我们经常在市场上看到有人在卖青蛙,这样做对不对的?请小朋友帮助青蛙和农民伯伯想个办法,怎样保护青蛙?)

    6、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

    放背景音乐,教师说:“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池塘里产下了一个又一个蛙卵。”(教师轻轻碰一下幼儿的头,示意碰到头的幼儿蹲下变成蛙卵)。

    师说:“天气缓和了,蛙卵动起来了,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游地好开心啊!”(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双手环胸学小蝌蚪游泳的样子)。

    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后腿。(教师和幼儿两腿向后踢)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地更开心了。”(教师带领幼儿学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

    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前腿。”(教师和幼儿伸双臂)四个腿都长齐了的小蝌蚪常常到陆地上去找食物吃。”(学小青蛙抓虫子吃)

    师说:“尾巴慢慢变短了(用手假装尾巴越来越短)终于长成了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教师带领幼儿学蛙跳)

    师说:“小青蛙,来,跟着青蛙妈妈到田野里去捉害虫吃。”(教师带领幼儿蛙跳着离开教室自然结束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1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吸铁专家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利用磁铁的特性进行物品分类,主动将自己发现的与同伴交流。

    3、对研究磁铁的秘密感兴趣,体验动手尝试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磁铁;幼儿每人两个小框、一个大框,大框内装有:曲别针、铁丝、铁钉等铁制品和塑料勺子、积木、雪花片、纽扣、等非铁制品,和一角硬币。

    2、白纸、别有曲别针的立体小兔子、两筐雪花片。

    3、记录表每人一张。

    4、两种材质的一角硬币各一枚。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兔子跳舞”,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一看小兔子为什么会跳舞?”教师将立体小兔子放在白纸下面来回移动,让立体小兔子跳起舞来。“哦,原来小兔子底部有个曲别针,是磁铁让小兔子跳起舞来的。你们真聪明,这都能发现了。”“那么请小朋友想一想,磁铁还能吸起什么。”

    2、幼儿操作实践,自主探索磁铁吸铁的特性。

    ①“小朋友,老师给你们每人一包各种各样的物品,请你们来猜一猜,哪些能被磁铁吸起来?哪些不能被磁铁吸起来。你觉得能被磁铁吸起来的你就在'猜想'栏打上'√'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的就在'猜想'栏打上'╳',现在开始吧。”②“好了,现在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自己猜的对不对,做实验的时候把能被磁铁吸起来的就在'验证'栏打上'√',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的就在'验证'栏打上'╳'。

    ③请小朋友相互检查一下结果并交流自己的发现:磁铁能吸起什么?哪些物品不能被吸起来?为什么磁铁能吸住大头针、曲别针、铁丝、铁钉?

    小结:磁铁能吸起铁丝、回形针„因为他们都是铁做的,不能吸起、木块、纽扣,雪花片因为他们都不是铁做的,磁铁有磁性,它能吸起铁丝铁钉等铁制品,是了不起的吸铁专家。

    ④”小朋友请看一看,老师这有两枚不一样的的一角硬币。我们来一起试一试哪一个能被磁铁吸起来?哪个不能。“引导幼儿发现两枚硬币的不同材质,”原来,被吸起的硬币是铁钴镍做成的,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的是用铝做成的。“

    3、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环境中的铁制品,巩固对磁铁的认识。

    ①”你想知道磁铁还能吸什么东西嘛?请你用磁铁去吸一吸教室里的其他东西。“并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②”你在哪个地方还发现了磁铁“门吸、大衣橱门、妈妈包上的按扣等,加深对磁铁的了解。

    4、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用磁铁解决实际问题。

    游戏情境:”今天早上老师准备的曲别针不小心掉到了雪花片框里,请大家帮老师找一找曲别针。看谁找的又快又多“。组织幼儿分组自主游戏,寻找曲别针。

    引导幼儿交流找到区别针的方法,多玩几次。

    总结:”有的小朋友很聪明,他用磁铁转一下就吸住了很多的曲别针。"老师再次演示一下。加深对磁铁用处的了解。

    附:表格

    好玩的磁铁

    活动来源:磁铁能够吸所有的铁制品,这一现象既神奇又有趣。幼儿好奇心强,对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他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磁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感知磁铁的特性,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我们开展了此次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究磁铁吸铁的现象,喜欢玩磁铁

    2.尝试运用磁铁的特性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3.培养幼儿探索兴趣和思维能力

    材料准备:人手一快磁铁,每组数种材料(内有积木、塑料管 雪花片、回形针、钥匙、硬币、玻璃珠、小剪刀、瓶盖、布、纸、铁夹、挂坠等)

    活动过程:

    1.出示磁铁,引出课题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磁铁),你们认识吗?

    请大家把新朋友跟摆在面前的木头、塑料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个新朋友比塑料和木头沉,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磁铁(幼儿重复一遍),它特别好玩。.幼儿探索活动

    老师: 磁铁特别好玩,你会发现它有许多的秘密,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 东 西,请大家试一试。

    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刚才,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你们发现了什么,举手说一说?

    提问:磁铁能吸住什么东西?不能吸住什么东西?

    小结:磁铁会吸铁制品,磁铁会吸铁,平时,我们也叫它吸铁石。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吸不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

    3、自由操作:在班级周围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玩具。

    4、动脑筋、想办法

    (1)打捞小汽车-

    一个粗心的小朋友把他的玩具汽车弄丢到金鱼缸里去了,现在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打捞上来。(不能直接用手)

    (2)老师有两张漂亮的图片想摆在铁板上给小朋友看,可它老丢下来,怎么办呢?

    (3)老奶奶缝衣服时,一不小心针掉在了地上,老奶奶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着急,请小朋友帮忙想办法。

    5、自制磁铁玩具——跳舞的小兔子。让幼儿更深的体验磁铁的本领。

    (1)出示范例,教师演示跳舞的小兔子。(幼儿感到很好奇。)

    (2)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小兔子动起来?(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

    (3)总结:用一个回形针插入小兔子的底部,然后用磁铁隔着纸板去吸小兔子,此时小兔子会按磁铁移动的方向动起来,就好象小兔子在跳舞。(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磁铁隔着物品能吸铁的特性。)

    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回家后自制跳舞的兔子玩具。

    反思: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在这次科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一玩、说一说、想一想、找一找等形式,知道了磁铁能吸住铁制的物品。所以也叫做吸铁石。孩子们在自主的动手操作探寻中,发现了有趣的自然科学现象,在集体的相互交流中,满足了幼儿积极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很好地调动了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这也达到了我们“支持探索”的出发点和归宿。

    好玩的磁铁

    活动目标】

    1、知道磁铁是能吸住铁的东西的,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学习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是否能吸铁的标准)

    3、激发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盘材料,内有磁铁和铁片、回形针、螺丝帽、钥匙、硬币、纽扣、木块、布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在教室中增加一些铁制用具供幼儿探索。【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小朋友,请你看看你面前的盘子里有些什么?”“请你玩玩盘子里的东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的东西会粘在一个黑块上)

    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是哪一块东西能粘住别的东西?把它找出来,”“这块能吸住别的东西的铁块,我们给他一个名字叫磁铁。”幼儿说出名称。“现在你们试试,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磁铁能吸起铁块、回形针„.吸不起木块、纽扣„.)“为什么磁铁能吸起铁块、回形针„.吸不起木块、纽扣„.?”(因为铁片、回形针等是铁的,木块、塑料不是铁的)“磁铁能吸起铁做的东西,而不能吸起木头、塑料等其他东西。”

    (2)“请你试试,把磁铁和它吸起来的东西分开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

    3、引导幼儿通过分类活动学习分类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尝试分类,教师个别指导

    4、小结并扩展幼儿经验。

    今天我们又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磁铁能吸起铁块、回形针„因为他们都是铁做的,不能吸起硬币、木块、纽扣,因为他们都不是铁做的,你想知道磁铁还能吸什么东西嘛?请你用磁铁去吸一吸教室里的其他东西。“请幼儿讲述,那些东西能吸起,哪些不能吸起,为什么?

    磁铁并不仅仅吸铁。还有能被磁化的物质,像铁、镍、钴及其合金都可以被磁铁吸引

    【活动延伸】

    1、让幼儿玩玩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磁铁,发现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

    2、开展用磁铁做游戏,用磁铁在铁板的下面控制纸板上的小人走迷宫或跳舞、轮船航行等(小人、纸船里面都藏有回形针)。

    中班科学:磁铁

    目标:

    (1)初步知道磁铁有磁性,能吸住铁的东西。

    ()能围绕磁铁的问题积极地探索,培养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浓厚兴趣。准备:

    每人一盘物体:磁铁.铁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玻璃制品.布制品等 过程:

    (1)了解磁铁可以吸住铁制的东西。

    操作:幼儿自由玩盘中的东西,用磁铁吸住东西。

    提问:磁铁能吸住什么东西?不能吸住什么东西?

    小结: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吸不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2)探索:用磁铁吸非铁制的东西。

    提问:磁铁能吸住不是铁制的东西吗?(不能)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并把自己的发现和方法告诉大家。(3)自由操作:在班级周围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玩具。

    活动延伸:

    (1)在科学角中提供磁铁和磁性玩具以及其他不同材料,让幼儿继续做实验。(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磁性:磁铁能吸住水中的东西吗?磁铁能吸住埋在沙中的东西吗?(3)幼儿可以利用磁铁特征来制作玩具。

    中班科学:《磁铁找朋友》教案设计

    关键词:磁铁 长条形 中班 好朋友 长条 用书 物体 教案 形状 幼儿

    《中班科学:《磁铁找朋友》教案设计》摘要:师出示U形、长条形、圆形等形状的磁铁,请幼儿观察。提问:这些磁铁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像什么? 3.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中各种各样的磁铁,比一比和老师带来的磁铁形状一样吗?

    二、猜测与探究:谁是磁铁的好朋友...活动目标:

    1.对磁铁吸铁的现象感兴趣,并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的磁铁都能吸铁和铁制品的特征。

    2.尝试借助记录表表达自己的猜想和探究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U形、长条形等形状的磁铁;幼儿每人一盒操作材料(木质积木、纸片、铁片、铁质回形针、雪花片、铁螺丝、花布片);每人一支记录笔

    3..幼儿从家里收集各种磁铁

    活动过程:

    一、观察与交流:各种各样的磁铁

    1.请幼儿说说,从家里带来的磁铁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出示U形、长条形、圆形等形状的磁铁,请幼儿观察。

    提问:这些磁铁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像什么?

    3.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中各种各样的磁铁,比一比和老师带来的磁铁形状一样吗?

    二、猜测与探究:谁是磁铁的好朋友

    1.介绍操作材料,并与幼儿用书中的表格图画对照。磁铁很想找好朋友,我带来了七位朋友,你认识吗?请在表格上找到它。

    2..教师介绍操作表格,并请幼儿预测。谁是磁铁的好朋友,能被磁铁紧紧吸住?把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

    3..幼儿操作。

    三、分享与交流:我的发现

    1.请幼儿和同伴自由交流自己的发现。

    2.集体交流。

    提问:什么物体能被磁铁紧紧吸住?什么物体不能被磁铁吸住?

    四、小结与提升

    各种形状的磁铁都能吸住铁和铁做的物体。

    亲子活动 好玩的磁铁

    活动目标:

    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和感知活动中,巩固幼儿对磁铁特性的了解,进一步感知磁铁能吸铁。

    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以亲子游戏为载体,促进家园良好教育活动的形成,增进亲情感。

    活动准备:

    已有知识的准备。

    物质准备:磁铁、各种铁制品、木制品、线、塑料品、小鱼、小鸡、金鱼竿、沙盘、玻璃杯、记录纸。

    情景准备:

    小鸡吃面包的场景、钓鱼的场景。

    活动过程:

    游戏引入

    教师出示各式各样的磁铁。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磁铁,小朋友们看一看,你们喜欢吗?在每一组里,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多的磁铁,下面请小朋友当当黑猫警长,自己看一看,在你们的桌子上面有哪些种类的磁铁,请你们告诉自己的爸爸或妈妈,你看到的磁铁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自己把它记录在老师发给你们的记录纸上。

    教师指导。

    教师评价:小朋友们真能干,记录得好好哟,不仅画得好,还画得多,真能干!现在有这么多的磁铁,我们就来玩一玩磁铁游戏好不好?

    生:„„.游戏:玩小鱼

    师:小朋友注意看一看,在你们桌上面的水杯中有好多好多的小鱼,但它们现在都到水底里去了,小朋友们,你们用什么方法让它从水底升到水面上来呀?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试试,家长可不许帮助小朋友哟,试试没成功也没关系的。

    生:游戏开始

    师:有小朋友成功了,现在请成功的小朋友告诉小伙伴们,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小鱼儿升到水面上来的,让爸爸、妈妈给你记录下来。

    (如果有幼儿没有成功,教师及时请成功的幼儿演示,加以鼓励。)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让小鱼在水中跑来跑去的,真聪明。老师好羡慕你们哟。你们比奥特曼还有本事。

    3、磁铁的特性

    师:小朋友,你们比奥特曼还聪明,那肯定知道磁铁有些什么本事呢?下面请小朋友来做个实验,你们就确定磁铁有什么本事了。

    然后告诉你们自己的家长,行吗?

    师:请小朋友把纸盒里的东西全部倒在盘子里,每个小朋友认一认,是些什么东西。然后每个小朋友都拿上一块磁铁,去接触盘子里的那些东西,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开始!

    生:做实验

    师:小朋友,做好了没有?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做好了。磁铁上粘了回形针、铁钉,好多东西哟。

    师:有没有小朋友磁铁上什么都没有粘到的,请举手。

    生:我没有

    师:没关系,把你的磁铁放在这上面,有了没有?

    生:有了。

    师:你们磁铁上粘的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都是铁。

    师:对,都是铁,这说明磁铁有什么本事?

    生:能吸铁。

    师:好,小朋友们真聪明,实验出了磁铁能吸铁的本领,还告诉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给你们记录了下来,好能干!!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盘子和纸盒放在桌子的下层。

    玩乐活动:钓鱼、鸡吃面包

    师:下面再玩钓鱼、鸡吃面包的游戏,同样是利用刚才学的磁铁的本事来玩,这两个游戏可以选择一个玩乐。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

    生:钓鱼和玩鸡吃面包的游戏

    师:奖励玩的好的小朋友。

    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回家以后,观察我们实际生活中那些物品里面含有磁铁。把它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

    附:亲子活动记录表(见后)

    《好玩的磁铁》亲子活动记录表

    幼儿看到的磁铁形状

    用什么方法让小鱼升上水面,在水里游动在沙盘里找到哪些东西,用什么方法生活中含磁铁物品有哪些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磁铁,通过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特性。

    2、初步了解磁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3、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1、玻璃板、大块磁铁、纸人。

    2、幼儿每人一块磁铁,每人一盘操作材料:内有磁铁、别针、硬币、积木、布条、纸条、窗帘挂钩、玻璃球等。

    3、每人一个纸杯,内装回形针两个。

    4、四个放有沙子和若干螺丝钉的塑料盆。

    活动过程:

    一、欣赏“跳舞表演”

    1、提问:小人为什么会动?

    2、根据回答情况适时揭秘。

    二、出示操作材料,让幼儿发现磁铁,激发幼儿的探索与兴趣。

    师:小朋友,请你看一看,你面前的盘子里有些什么?请你玩一玩盘子里的东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师:是哪一块东西能粘住别的东西?把它找出来。这块能吸住别的东西的铁块,它的名字叫磁铁。

    2、让幼儿操作盘内的材料,探索哪些东西是磁铁的好朋友。

    3、幼儿尝试分类:把磁铁的好朋友找出来放入桌子上另一个空盘子里,教师个别指导。

    4、(收回幼儿手中的磁铁)小结:说出磁铁有哪些好朋友(刚才玩的铁制品的名称),教师边亲自演示边分析,并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好朋友都是铁做的,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四、初步了解磁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并进一步发现磁铁 隔物吸铁的特性。(先让幼儿回忆平时见过的)

    1、磁性教具(数字和动物等)。

    2、老师有两张漂亮的图片想摆在黑板上给小朋友看,可它老掉下来,怎么办呢?(隔着薄纸)

    3、揭秘:刚才玻璃上会动的的小人。(隔着玻璃)

    4、(给幼儿发磁铁)游戏:纸杯里取回形针。(隔着薄纸)

    规则:不能用手拿,也不能将磁铁从杯口伸入,也不能把手沾上水。

    5、工人叔叔不小心把螺丝钉掉到沙子里了,怎么办?

    六、总结。

    七、延伸活动。

    1、用磁铁在自己身上找一找有无铁制品(拉链、扣子等)。2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在教室和院子里找一找磁铁的朋友。

    3、回到家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磁铁的好朋友。中班科学活动《好玩的磁铁》说课稿

    一、设计思路

    新《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就是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磁铁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见到,例如孩子们文具盒中的磁铁、妈妈钱夹中的磁铁、家里冰箱门上的磁铁等等。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探索和发现问题,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说目标

    本次活动遵循《纲要》精神,体现以

    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我有意识地创设环节,引导幼儿相互协商,互相合作,共同探索,互相讨论在探索中的发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以下目标:

    1、初步认识磁铁,在游戏和探索中了解磁铁的特性。(重点)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

    3、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

    三、活动准备

    结合幼儿好动手、爱摆弄的年龄特点,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以下操作材料:

    每组幼儿若干块磁铁,放有积木、塑料小玩具、硬币、回形针、玻璃球、布头、夹子、钥匙等的盘子若干个。

    四、说过程 新《纲要》中提出:我们的教育应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在探索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次活动我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一)、开始部分:师玩魔术 “会动的小人,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一个“礼仪小星星

    ”在玻璃上滑冰,你知道为什么吗?相信孩子们看到这里一定会十分惊奇。接着为每组幼儿发放磁铁和操作材料,让他们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磁铁的外形特点。这一环节,把知识融入游戏,让孩子们在玩儿中学会探索和发现。

    (二)、基本部分

    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分类。通过第一个环节,相信幼儿已对磁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迫不及待地要去探索它的奥秘。为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尽可能的为每位幼儿准备了操作材料,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索和发现。

    1、磁铁还能把什么物体吸起来呢? 你面前有很多材料,你自己动手试一试吧!幼儿一边动手实践,一边和同伴交流。

    2、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尝试给盘子里的物体分类。每组发放两个空盘子,把能被磁铁吸起的放一个盘里,不能吸起的放另一个盘里。

    幼儿在自由探索中获得的知识是零碎的,还需要教师把他们获取的经验进行整理。

    3、师幼交流经验

    科学领域教育的方法:一方面强调幼儿亲自动手,通过观察、实践等方法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另一方面也强调教师的介绍和引导,通过展示、讨论、游戏等方法向幼儿介绍有关信息,帮助幼儿丰富、总结他们的科学知识。

    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充分说出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最后得出结论:不是铁制的物品不能被磁铁吸起,磁铁只能吸起铁制品。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活动目标的大部分在此环节完成。在这里,幼儿不仅参与了自主探索,还尝试了分类,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经验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这也正符合《纲要》精神: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幼儿的学习中只充当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4、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磁铁在生活中的用处。

    5、引导幼儿找一找身上有没有磁铁的朋友。

    (三)结束部分

    1、请幼儿利用自由活动时间找一找教室和院子里有没有磁铁的朋友。

    2、请幼儿回家后找找家里哪些物品是磁铁的朋友。

    中班科学说课稿:奇妙的磁铁

    导读: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特别是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小猫钓鱼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儿们总是爱不释手,但是他们大都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

    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特别是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小猫钓鱼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儿们总是爱不释手,但是他们大都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新《纲要》科学领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针对幼儿对磁铁的这种兴趣和此目标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试图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的特性和作用这也是此活动的知识目标。让幼儿尝试按一定标准(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类是这次活动的能力目标。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磁铁的特性和作用,难点是尝试按一定标准分类。

    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了各种各样的磁铁以及各种试验材料:铃铛、木块、插塑、钉子、曲别针、硬币、钥匙、玻璃球、布条等除了探索区小猫钓鱼的玩具外教师又在活动室添放了大量的磁性玩具及铁制品。

    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1、设置情景,引发兴趣。

    幼儿喜欢游戏,活动的开始幼儿以小猫的身份介入到小猫钓鱼的游戏中,幼儿很快就能进入角色,专心的投入游戏。

    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求知欲是幼儿的本能。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为什么有的鱼能吊到鱼竿上,有的鱼却吊不到。”幼儿初次探索磁铁的存在和奥秘(会吸铁)。“原来有的小鱼上有回形针,有的没有。”

    将情景游戏和科学有机知识结合,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索和发现。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是情景激趣法和问题设置法。

    2、试分类,满足求知欲。

    通过前一环节的开展,幼儿已经对磁铁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继续探索磁铁的特性并尝试探索分类。“桌子上有很多物品,你去试一试那些能被磁铁吸起来那些不能”幼儿自由的尝试分类。最后得出结论:能吸起的是铁做的,不能吸起的不是铁做的。教师用问题设置的方法,边观察幼儿操作,边及时地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尝试操作的过程中提倡幼儿交流、合作。幼儿学习方法,主要是尝试法和操作法。

    3、联系生活,感受乐趣。

    幼儿自由在活动室内“寻找”铁制品,并能够用语言来总结自己的活动过程。这次活动从探索熟悉的游戏,到探索身边的事物,做到了《大纲》中提出的“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幼儿用语言表示出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增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是操作法。

    最后是活动延伸部分:

    活动结束后可以继续让幼儿玩玩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磁铁,发现磁铁同极相斥、异极详吸的现象。

    引导幼儿寻找、发现更多的利用磁铁吸铁的性质制做的物体。

    本次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在活动结束后,幼儿继续探索,将学到的技能进行运用,已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科学式教案合集】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