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电磁波教案示例之二【推荐】
  • 电磁波教案示例之二【推荐】

    发表时间:2022-02-12

    【www.jk251.com - 电磁感应教案】

    高中教师在上课之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能够详细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优秀的高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磁波教案示例之二【推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周围空间会有电磁波向外传播,借助于电磁波可以传输信号。

    2.使学生知道电磁波的频率、波长的初步概念,能记住波长和频率的关系,能记住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二)教具

    粗棉绳一根(用5根粗棉线搓在一起构成)、金属锉刀一把、电池、导线、半导体收音机一台、画有收音机刻度板的小黑板。

    课前要求有条件的学生自带一个小半导体收音机。

    (三)教学过程

    1.电磁波

    用类此推理的方法,由机械波引出电磁波。

    我们把导体中迅速变化的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的波叫做电磁波(板书)。

    无线电通信正是利用电磁波来传输信号的。

    2.电磁波的频率

    就水面波来说,振源(木杆)每上下振动一次,水面上就出现一个波峰(凸起部分)和一个波谷(凹下部分)。在1秒钟内木杆振动的次数越多(即振动越快),水面上出现的波峰(或波谷)数也越多。

    我们再观察一下绳上形成的波。

    演示用手捏住竖直下垂绳子的上端,沿水平向左右先后做快慢不同的振动,可以看到,当振动较快时,从绳子上端每秒钟出现的波峰(或波谷)数较多;当振动较慢时,从绳子上端每秒钟出现的波峰(或波谷)数较少。

    在以上情况下(指水波和绳上形成的波),1秒内出现的波峰(或波谷)数,叫做频率。它的单位名称叫赫兹(Hz),简称赫,常用频率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1千赫=103赫

    1兆赫=106赫

    跟水波和绳上形成的波类似,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电磁波的频率由电路中每秒电流变化的次数(或说每秒种电流振荡的次数)决定。

    3.电磁波的波长

    像前面那样,再做一次用绳子形成波的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当改变振动的快慢时,不但波的频率发生改变,而且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也不相同。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叫做波长。

    由上面的演示还可看出,手捏住绳第一次振动出现一个波峰,第二次振动又出现一个波峰,而此时第一个波峰已向下传播了一段距离,这个距离恰好是一个波长。因此,也可以说波长等于每振动一次波峰沿波的传播方向传播的距离。波长的单位是米。

    电磁波也有自己的波长,电磁波的波长表示电磁波每振动(或说振荡)一次传播的距离。

    4.波长、频率、波速三者间的关系

    波速表示波传播的快慢,由教材上水波在1秒内传播的波形图可以知道:

    波速=波长×频率

    对电磁波来说,同样有

    波速=波长×频率

    电磁波的波速和光速相同,在空气或真空中每秒传播的距离约30万千米,记为3×108米/秒。在空气或真空中,各种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速是相同的,所以,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就越短。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电磁波(无线电波)波段划分表。

    5.布置作业

    课外观察一台多波段收音机的选台指示盘,注意看各波段都在哪些频率范围和波长范围?把对应的波长和频率相乘,看看是不是等于光速?

    (四)设想、体会

    电磁波一节的教案,以演示为基础,有意识地突出振动和波的形成的关系。通过观察分析水波和绳上形成的波,让学生初步了解波的频率和波长的物理意义,再运用类比方法引出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以及波速、波长、频率三者间的关系,并注意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在空气或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与光速相同的观念。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jk251.coM小编推荐

    电功教案示例之二【推荐】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电功的概念:知道电流做功的常见形式是推动机械做功,使导体发热发光等;理解电功的公式(W=UIt)和单位(焦);能综合欧姆定律和电功公式计算用电器(只限于一个)的电功。

    2.知道电度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二)教具

    1.课本上电流做功把砝码提起来的实验装置;电键一只。

    2.电动玩具汽车一只。

    3.带灯座的小灯泡(或电阻丝)一只。

    4.电度表挂图(或实物)。

    (三)教学过程

    引言在前几章中,我们学习了电路的连接方法,引入了反映电路工作状态的几个物理量椧坏缌鳌⒌缪购偷缱瑁约罢庑┝康南嗷ス叵禇椗纺范伞U庑际堑缪У幕≈丁T诘谝徊嶂形颐茄芯苛肆Χ晕锾遄龉Φ奈侍猓敲矗缌髂茏龉β穑肯匀唬谌粘I詈蜕校罅康墓ぷ魇怯傻缌髯龉赐瓿傻摹=裉欤颐且暗氖牵旱缌髯龉τ心男┨氐恪T跹扑愕缌髯龅墓Α

    璤(板书:第九章电功和电功率)

    首先学习电流做功问题。

    (板书:电功)

    1.复习提问

    (l)过去学过力可以做功,怎样才算力对物体做了功?(答: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就算力对物体做了功)

    (2)你能举出日常见到的做功的例子吗?

    (教师引导学生答:水流推动水轮机做功,汽车、电车的牵引力带动车辆行驶做功等。)

    2.讲授新课

    (1)电流可以做功:电车的牵引力实际是由电动机产生的,电动机是通了电流才工作的。所以,电车行驶,实际上是电流做功的结果。

    (演示:玩具电动汽车的行驶)

    (2)电流做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电流通过电动机可以做功,那么电流通过电灯时发光。电流通过电炉时发热,算不算做功呢?

    在这里我们应把“功”的概念加以扩大。用电动机移动物体或使机械转动,是电流做功的一种表现。电流使导体发热、发光,是电流做功的又一种表现。总之,电流做功的现象很多,例如电流通过电铃发声,电子表显示数字,电视机显示图像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电流做功多少跟什么有关系?

    演示课本图9-1的实验时,电流和电压应采用大型的示教电表来显示。实验分两步:

    ①用变阻器改变电流和电压,观察在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首先指明:砝码被提升越高,表示电流做功越多。

    先将变阻器滑片移至某位置(使接入电阻较大),闭合电键,观察砝码上升的时间和高度(通电时间由电键控制),并记下电流、电压值。

    再将变阻器滑片移至另一位置(使接人电阻较小),闭合电键,观察相同时间砝码上升的高度,并记下电压、电流值。

    比较两次实验,得出:

    在相同时间内,电压和电流越大,电流做功越大。

    ②保持电压和电流不变,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

    (这一步可以不做实验,直接推出。)

    指出:上述实验,所得出的电功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是定性关系。如果把实验做得精确些,可以得出:电功跟电流、电压、通电时间都是正比关系。如果电压U用伏做单位,电流I的单位用安,时间t的单位用秒,电功W的单位用焦,则有

    W=UIt

    应当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公式中的W、U、I均指电路中同一段电路(即某个用电器)而言;二是W、U、I、t必须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

    (4)电功的计算。

    (把课本图9-1的实验装置中的电动机换成小灯泡,做两次改变电压(取整数)电流的实验,通电时间都取10秒钟。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两次电流做功的大小)

    提问:把重为1牛的物体举高1米所做的功是多少?(答:l焦)这些功如果由电动机完成,那么,电流所做的功是不是1焦呢?

    (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电流通过电动机时,除了提举重物做功外,电流也会发热做功,因此电流的功为这两部分功的和。这就是课本图9-l的实验不定量的原因。因此在选用电动机时,发热愈小的效率愈高。)

    列举常用电器工作时,1分钟能做的功:如手电灯泡为几十焦,照明灯泡为几百至几千焦,洗衣机为几万焦。

    由于焦这个单位很小,生活中常用“度”作电功的单位:

    l度=3.6×106焦。

    (5)电能表(俗称电度表)。

    出示电度表挂图(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读出读数。

    指出电流做功时,表的转盘就转动(盘的边缘有个红点显示转动),每转3000转,耗电1度。表面上最后的数字是小数点后的一位数。

    最后结合课本图9-4介绍1度电的作用,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

    3.巩固练习

    (1)电流做功有哪些表现?(列举常见的实例来说明)电功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2)把同一个灯泡先后接到220伏和110伏的电路中,则电流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电功之比:

    A.2∶1;B.1∶2;C.4∶1;D.1∶4。

    (3)一盏电灯所用的电压是36伏,电流是1.5安,通电50分钟,电流做了多少功?

    (4)一个电炉通电4小时耗电6度,所用的电压是200伏,通过电炉丝的电流是多少?

    这四道题应预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和计算。学生回答第2题,可能有争议,有的选A,有的选C,教师可让选C的学生说明理由,然后提问:对同一个用电器只改变电压,而不改变电流是否可能?对不同阻值的用电器,电压相同时电流是否相同了引导学生用电功公式结合欧姆定律分析问题;对同一用电器I∞U,因此U增2倍,I亦增2倍,故W增4倍;对不同R的电热器,U相同时,I与R成反比,故W亦与R成正比)

    4.家庭作业

    如果巩固练习第3、4题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完成,可留为作业,课本习题一第1题也可留做作业。

    5.板书设计

    第九章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

    电流做功的各种表现:

    电动机牵引物体或带动机器转动

    电炉发热

    电灯发光

    凡是通过电流引起的任何变化,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电功大小与什么有关?

    电功公式W=UIt

    注意:公式中各个量是对同一段电路而言。

    各个量应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电功单位:焦

    常用单位:度

    1度=3.6×106焦

    电度表用来测定电功的一种仪表。

    (四)设想、体会

    这节课的内容,表面上看较简单。学生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困难,实际上隐含着两个疑点:一个是从力学的功过渡到电功,另一个是由定性实验后直接给出电功公式。但这两点都不能用扩展知识的办法去解决,而只能从现象的分析中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达到表观上的掌握。

    例如,教学中强调:电流做功要引起各种变化,或牵引物体运动、或发热、发光、发声,或引起化学反应……,凡是电流引起的任何变化,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反之,如果电流不引起任何变化,例如电流通过电阻很小,甚至电阻为零(超导体)的导体,不产生热效应,也不产生其它效应,则虽有电流但都不做功。这样学生虽然没有掌握电功的概念的内涵(电能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却掌握了电功的全部外延。

    又如,引出电功公式后,在教学中加了一个电流通过灯泡做功的实验和计算。这个实验和课本图9-1的实验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图9-l为电流通过电动机提起的砝码做功,这个。实验为电流产生热做功。图9-l的实验为定性地探索电功与什么有关,为引出电功公式提出依据,这个实验则是承认电功公式正确,定量地测量和计算,以加深巩固电功知识。这样就弥补了定性实验引出定量关系之不足,也从力和热两方面显示了电功的效果。

    在新课授完后,安排了四道巩固练习题,其目的一方面是小结、巩固这节课的知识,另一方面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电功与电压、电流和时间三个量有关,探索它们间的关系时,在物理学研究中总是让其它量保持不变,让应变量随一个自变量而变化,依此类推。这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在电功的实验中,电压和电流却是同时变化以引起电功变化的。这就要联系到欧姆定律来分析。学生常易犯的错误如电压(或电流)增大2倍,电功亦增大2倍。这是由于孤立分析、顾此失彼所致,本题即为纠正这种错误而设计的。

    引出电功公式后,提醒学生注意公式中各量应对同一电路取值并且要统一单位,这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

    注:本教案依据的是人教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九章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案示例之二【推荐】


    课时:1课时。

    教学要求:

    1.知道磁场对电流存在力的作用,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以及磁感线方向有关系。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感线方向,导体的受力方向随着改变。能说明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道理。

    2.知道通电导体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消耗了电能,得到了机械能。

    3.培养、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首先做直流电动机通电转动的演示实验,接着提出问题:

    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奥斯特实验的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并通过磁场对磁体发生作用,即电流对磁体有力的作用,再让我们逆向思索,磁体对电流有无力的作用呢?即磁体通过其磁场对电流有无力的作用呢?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沿着这一逆向思索所形成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板书:四、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二、演示实验

    板书:1.实验研究:

    1.介绍实验装置的同时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实验器材,渗透实验的设计思想。

    2.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表格,如下:

    3.按照实验过程,把课本1、2两个实验,用边演示,边指导观察,边提出问题的方式,连续完成。要求学生完成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和思考回答表中的问题:

    “通电铜棒在磁场中,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做,一是引导学生发现磁场对电流也存在力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巩固、深化力的概念。

    4.对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概括出的结果,要做小结:(板书小结如下)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是相互垂直的.不论是改变电流方向,还是改变磁场方向,都会改变力的方向

    三、应用

    板书:2.实验结论的应用:

    1.出示线圈在磁场中的演示实验装置,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应用上面实验研究的结论,分析判断通电的线圈在磁场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2.出示方框线圈在磁场中的直观模型,并用小黑板或幻灯片把模型的平面图展示出来,以助学生思考。

    3.在学生作出判断的基础上,演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所发生的现象,来证验学生的分析,判断是否正确。(关于这个实验装置见前面的“实验”)

    4。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过渡到教材中的“想想议议”上来,无论学生解释得完整,或者不完整都没有关系,可以留下来课后讨论,为下一节课继续分析埋下伏笔.

    四、讨论

    板书:问题讨论

    怎样旧能的转比与守恒的观点,来说明通电导体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发生运动的现象?启发讨论的子问题:l.通电导体和通电线圈发生运动时,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什么能?2.你所说的消耗的能和你所说的得到的能守恒吗?为什么?

    五、小结

    板书: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或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四、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实验研究2.实验结论的应用3.问题讨论

    结论:____________问题: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想想议议________4.课堂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阻的串联教案示例之二(小编推荐)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复习巩固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欧、4欧、5欧各一只)三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阅读本节课文前的问号中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电阻的串联〉

    (2)问:什么叫串联电路?画出两个定值电阻串联的电路图。(同学回答略,板演电路图参见课本图8—7)

    (3)问: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I1、I2和I。

    板书:〈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1=I2=I。〉

    (4)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U)与分电压(U1、U2)的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U1、U2和U。

    板书:〈2.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和各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进行新课

    (1)实验:测R1和R2(R3)串联的总电阻。

    问: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答:用伏安法测电阻。只要用电压表测出R1和R2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和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R1=2欧、R2=4欧)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5所示。

    进行实验:

    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R1(2欧)和R2(4欧)串联后的总电阻R。

    ③将Rl和R3串联,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R’。将实验结果填在课文中的结论处。

    讨论实验数据,得出:R=R1+R2,R抇=R1+R3。实验表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理论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上述实验结论也可以利用

    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从理论上推导得出。结合

    R1、R2的串联电路图(课本图8—6)讲解。

    鵢板书:〈设: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l、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U=IR,Ul=I1Rl,U2=I2R2。

    由于U=U1+U2,

    因此IR=I1R1十I2R2,

    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I=I1=I2

    所以R=R1+R2。〉

    请学生叙述R=R1+R2的物理意义。

    解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

    指出: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总电阻也叫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板书:〈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1+R2。〉

    口头练习:

    ①把20欧的电阻R1和15欧的电阻R2串联起来,串联后的总电阻R是多大?(答:35欧)

    ②两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1千欧,已知其中一只电阻阻值是700欧,另一只电阻是多少欧?(答:300欧。)

    (3)练习

    例题l:

    出示课本中的例题1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学生读题并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如课本图8—7)。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

    讨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小结:注意审题,弄清已知和所求。明确电路特点,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本题R1、R2串联,所以I=I1=I2。因U1、U2不知,故不能求出I1或I2。但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知道,总电阻R可由R1+R2

    板书:〈例题1:

    已知:U=6伏,Rl=5欧,R2=15欧。

    求:I。

    解:Rl和R2串联,

    R=R1+R2=5欧十15欧=20欧。

    答:这个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0.3安。〉

    例题2:

    出示课本中例题2的投影片,学生读题,画电路图(要求同例题1).

    讨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①问:此题中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串联一个适当电阻的意义是什么?

    答: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是2.5伏,如果将其直接连到6伏的电源上,小灯泡中电流过大,灯丝将被烧毁。给小灯泡串联一个适当电阻R2,由于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U=Ul+U2。串联的电阻R2可分去一部分电压。R2阻值只要选取合适,就可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伏,正常发光。

    ②串联的电阻R2,其阻值如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分步板书(参见课本例题2的解)。

    本题另解:

    板书:〈Rl和R2串联,

    由于:I1=I2,

    口头练习:串联的两个电阻之比是1∶3,串联电阻上的电压之比是多少?(答:l∶3。)

    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根据上述分压公式可求解例题2中R2的阻值。学生叙述,教师板演。

    板书:〈解:R1、R2串联,

    由于:U2=U-Ul

    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阻值约为11.6欧的电阻。〉

    想想看,本题是否还有别的解法,课后请你试试看。

    3.小结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4.布置作业

    本节后的练习:1、2、3。

    (四)说明

    1.本节测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实验,由于学生已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一般掌握较好,故实验前有关要求的叙述可从简。但在实验中教师要加强巡■指导。

    2.从实验测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和运用欧姆定律推导出的结果一致。在此应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统一。在推导串联电阻总电阻公式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解答简单的串联电路计算问题时要着重在解题思路及良好的解题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高中教案电压教案示例之二


    (北京101中学张宁谋)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以及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

    (三)[教学重点]

    电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用对比法讲解电压。

    (五)[教具]

    支架,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伏打电池,小电珠,开关,导线。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电灯为什么会亮?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因为有电流通过。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怎样才能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作持续不断地定向移动呢?

    必须有电压。

    (二)新课教学

    1.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电压,先了解水压的作用。

    取两个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内装一定量的水,用支架固定,使A瓶中水位比B瓶水位高得多。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并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在原图上根据需要逐步添画,最后完成的图如图1所示。

    这套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连通器。

    若把阀门K打开会有什么现象?

    水由A流向B。

    是什么原因使水由A流向B?

    因为两瓶水位不同,hAC>hBD,有高度差。(1)任取一液片E受到的压强PA>PB,在压强差PA-PB的作用下,小液片E向D移动,所以整个装置中形成由A向B的水流。若在F处装一架小水轮机,则水流对水轮机做功使它转动。但水流无法持久工作下去。当A、B两液面高度相同时,水流停止,水轮机也停止转动。这是因为压强差消失,水位差不存在了。

    为了保持它的压强差(即水位差的存在)怎么办?

    可以在A、B间装置一架小水泵P,不断地把B中的水抽向A中,保持A、B间的水位差。这样小水轮机F就可连续转动。它们之间的水压形成持续不断的水流。

    由式可见: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而流动的水可以做功。

    2.电压形成了电流

    演示:取一个伏打电池,把它的两个极板分别与小灯泡相连,当开关闭合,小电珠发光。表明有电流通过。

    演示后,教师边讲、边画。最后板书。

    伏打电池的正极A板(铜板)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它是高电位。负极B板(锌板)聚有大量负电荷,它是低电位,A、B两板间存在有电位差,即电压。这个电压使得正电荷由正极向负极移动,负电荷由负极向正极移动(金属导体则属于后一种情况)。这样电路中的自由电荷由B向A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小灯泡发光(电流做了功)。如果负极锌板上的多余的自由电子全部移到了正极铜板上和正电荷中和完毕,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了,小灯泡也停止发光。但是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正极、负极各自始终保持有大量的正电荷及负电荷,使电路两端始终有一定的电压,电路中就有了持续电流存在。所以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电源保持(提供)了电压,电压形成了电流。

    由此可知,电压是使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则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

    不同的水泵可以使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压,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产生的电压也不相同。

    电压用U表示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简称伏。另有比伏特大或小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

    1千伏(kV)=1000伏(V)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需熟记的有几种电压:

    1节干电池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电压为2V,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

    其他见教科书第75页图6-4。

    (三)巩固新课

    提问:电压的作用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填写教科书第75页练习。

    2.观察了解你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但要注意安全)。

    (七)[板书设计]

    由此可知: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

    由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压的符号U

    电压的国际单位:伏特(V)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电压表教案示例之二


    (北京101中学张宁谋)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认识电压表,掌握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三)[教学重点]

    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四)[教学方法]

    在实验中边讲边观察,并作简单的测试实验。

    (五)[教具]

    演示用电压表,表盘模型(自制)。

    每小组一套的器材和仪表有:学生电压表,干电池(一节)、开关及导线。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阐述:由上节课知道,导体两端有电压时,导体中才能形成电流。导体中的电流强度用电流表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值用什么仪表测出呢?用电压表。

    (二)新课教学

    教师出示大型演示用电压表,并让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电压表。从表面上看,它的外形和电流表差不多,所以只能从表盘上的符号进行识别。电压表的符号是

    1.外形结构: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其中一个接线柱是共用接线柱,标有“+”(或“-”),另两个接线柱标有“3”和“15”这是“-”(或“+”)。使用时每次只能用两个接线柱,若用“-”及“3”(或“-”及“3”)则量程为3V,若用“+”及“15”(或“-”及“15”)则量程为15V。使用时只能用正、负两个接线柱。

    通常零刻度在刻度表的左边,指针指“0”是电压为零,指针向右偏转说明电路两端有电压,所指数字即为电压值。

    2.表盘读法:两个量程。

    (1)表盘读数需和接线柱所示量程相吻合。

    (2)确认每大格和每小格的电压值。选用0~3V量程时,每大格为1V,每小格为0.1V。选用0~15V量程时,每大格为5V,每小格为0.5V。

    读出图1表盘上的电压值。

    (3)用表盘模型进行读数练习。

    ①教师选定量程,并移动指针于不同位置,学生读出电压值。

    ②教师给出电压值,让学生选择适当量程,并正确移动指针至正确位置。

    3.使用规则

    (1)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电路两端并联。因为电压表是测量某段电路两端电压,所以电压表正负两个接线柱必须和这段电路两端相接,即跟被测导体并联。

    (2)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压表。

    (3)选择适当量程。对被测电压进行估测或试触,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若两个量程都能正确测出电压值,则应换接小量程,可使读数更精确)。

    (三)巩固新课

    1.用电压表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当电池的电压不超过电压表的量程时,电压表可以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这时电压表测出的是电池的电压。

    按照教科书第79页图6-11电路测干电池的电压时,强调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量程先用0~15V,后改为0~3V。

    2.完成教科书第78页练习1、2两题。

    (四)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三、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为下节课分组实验作准备。

    (七)[板书设计]

    二、电压表

    1.电压表:测量电压的仪表

    2.表盘读法

    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将教科书第77页图6-8画在黑板上)

    【电磁波教案示例之二【推荐】】相关推荐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

    关于电流教案示例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的1.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3.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二)教具验电器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带座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