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连加连减集备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 连加连减集备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发表时间:2022-02-10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p72连加连减

    教学目的: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3、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数感和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鸡,这是什么?

    你认识小鸡吗?

    如果让你来养小鸡,你会怎样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也养了小鸡,咱们到他家去看看吧?

    1、(出示课件)

    看图上画有什么?

    师:小明家是养鸡专业户,他们家养了很多鸡,他的父母靠知识和科技养鸡终于办起了这个大型养鸡场,小明今年才7岁,却已经懂得了帮父母的忙经常会帮着喂小鸡。你瞧,(课件出示5只小鸡,引导学生说出:小明喂了5只小鸡)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课件动画播放:又来了2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图意?

    引导学生说出最后又来了1只小鸡。

    师:对于这题应该怎么列式呢?

    板书:5+2+1

    为了计算准确,可采取分步计算的方法,也就是先算5+2=7,再算7+1=8

    步骤如下:

    5+2+1=8

    7

    2、(出示课件)

    为了区别先走的我们通常都用线划掉来表示,师示范

    ○○○○

    ○○○○

    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虚线框起来

    ○○○Jk251.CoM

    ○○○

    板书算式:8-2-2

    想一想:这题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后汇报解法。(若有生说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写出来以之对比。

    8–2–2=4

    6

    2、练习:p73页的做一做右图

    独立看图,说出图意

    三、练习:第74页的第5至8题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科目:数学第课执教时间:XX年月日课题连加、连减编写者:教学目标: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教学准备:算术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金色的秋天来到了,秋姑娘想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发电报,催它们快点收集食物,准备过冬(出示口算卡片)谁能把电报发得又快又准?生读题说结果:13-5=18+7=86-4=64-40=(说出计算方法)9+4+3=14-5-4=8+7+3=7+4+6=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小松鼠一家首先接到电报,就立即行动起来了,忙着收集松果(出示图文并茂的情境图)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师板书:松鼠爸爸收集34个松果松鼠妈妈收集28个松果小松鼠收集23个松果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指导当学生提出“松鼠一家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松果?”时贴出问题卡片2.探究交流:

    1)三个数相加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2)小组合作交流3)指生汇报交流:(到黑板板演,并讲解计算过程)2862+34+236285

    2828+343462+23+238585师:同学们有三种计算方法,第一中象平房,第二种象楼房,第三种象一座小塔,你喜欢哪一种呢?3.收集了这么多的松果。小松鼠一家真高兴呀,瞧它们又忙着往洞里搬运松果了。出示信息条爸爸运走29个,妈妈运走27个剩下的要小松鼠来运,这可愁坏了小松鼠,我们快帮它算一算吧!1)生独立解决问题2)独立计算,如果有困难请身边的伙伴帮助3)指生板演计算方法并讲解计算过程。4)你喜欢哪种方法?4.师生小结比较不同,小结方法新课标第一网三、实际应用现在,小松鼠可高兴了,坐在家里吃起松果来,它的松果上还藏着有趣的知识呢!48+25+17=76-28-19=同桌合作完成题目。再出示一些松果。你能又对又快地计算。7+59+20=72-6-40=37+10-5=81-7-70=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知识,我们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修改意见:

    备注

    连加连减 优秀教案推荐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26---p27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答。

    7+6+58+9-1324-10-720+30+1017-3+4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3、完成练习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27页做一做。

    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连加连减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的例题,第58~5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2、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一来列式?

    你能给这样一来的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3题。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爸爸、妈妈做,好吗?

    五、教学后记:

    几减集备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推荐


    十几减九教学内容:教科书10——12页。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基本技能: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准备:教师:第10、11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师:利用买气球这幅图你能求出什么问题?师:利用风车这个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气球的这幅图你能列出什么算式?板书:15-9=师:风车的这幅图你能列出什么算式?板书:16-9=师:公园的这一角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生:一共有16个风车,小孩买走了9个,还剩几个?生:15-9=生:16-9=生:猜字谜,生::还有几条没猜中?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能够让学生列出一系列的算式,都是十几减九的,以买气球图为例:问:你想买几个,还剩几个?(生:买2个)你想买几个,还剩几个?(生:买3个)…………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三、教学十几9: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猜字谜的你能列出什么算式?板书:13-9=套圈的你能列出什么算式?板书:14-9=揭示课题:这些题都是十几减几的?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板书:十几减9。师:怎样计算15-9=先用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15-9,说给你的小组内听一听。师:哪组的同学把你讨论的给大家说一说。师:你还有别的方法吗?分组交流你们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师:你知道老师喜欢哪一种吗?我喜欢想加算减,因为9+6=15我们已经学过了,推想出15-9=6这种想加算减方法最简便。下面的十几减9的题目分小组算一算?用你喜欢的方法。师:谁来说一说16-9等几?师:说一说你的算法?师:13-9等几?师:14-9等几?你是怎样想的?生:套圈生:套中几个?生:13-9=生:14-9=分组交流,汇报结果。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计算方法:⑴9+6=1515-9=6⑵数数⑶10-9=1,1+5=6生:16-9=7生:口述计算方法。生:⑴13-9=4因为10-9=11+3=4⑵因为9+4=13所以13-9=4猜字迷的情景就不要给学生出示,有部分学生根本就看不懂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游戏:圈水果巩固练习:全课总结:师:你还知道哪些十几减9的算式吗?你知道得几吗?谁来说一说等于几?你是怎能样算的?圈一圈,算一算:生每人一张纸。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14-9=□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17-9=□óóóóóóóóóóóó12-9=□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ó15-9=□师:减几个圈几个?算一算。1、指导看书。2、p12做一做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会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十几减918-9=916-9=714-9=517-9=815-9=613-9=412-9=310-9=111-9=2生:口答。11-9=271-9=818-9=919-9=1012-9=310-9=1生边说得数边板书得数。生:在纸上圈一圈,算一算,填一填,集体订正。生:把p12,内容填在书上。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加一个体验学习,让学生出的算式,算出得数,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并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教后记:本节课的特点是利用数上的主题图进行引入、新授。但是在进行风车图和猜字迷图的的时候,书上的情景画的不明显,学生找不出问题,也就谈不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了。因此建议,此主题图需要改进一下。学生的思路有值得赞赏的地方:计算十几减九的时候,能够想到十几减十,多减了,再加上的原理,因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潜力值得重视。

    连减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找准整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连减:小鱼图,初步感受连减

    1、课件:你们观察,发现了什么?(一共有6条小鱼)你们刚才看到什么了?(游走了1条),再看,又发现什么了?(又游走了3条)你能连起来说三句话再提个问题吗?(6-1-3=2)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谁列式?

    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你知道叫什么吗?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算式,叫连减。(出示课题)

    3、你会读算式吗?谁能象他那样读?

    4、6表示什么呀?(河里一共有6条鱼)游走的1条是从几里面去掉?3表示什么?游走的3条是从几里面去掉?5在哪呢?(记在我们的脑子里)。

    二、小鸭图,加深连减意义

    1.连续播放画面,细心观察,你会讲故事吗?

    2.你能列个连减算式吗?

    (汇报图意,列出连减算式)

    3.齐读算式

    三、小兔情境,清晰部分与整体关系

    1.你们看,这里住着小兔,你们知道住着几只小兔吗?为什么?你们看,先跑出来几只?又跑出来几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谁会列式?10-4-2,这里的4表示哪部分?2呢?剩下的4呢?(指名到前面为大家指出)(分别说说每部分表示的是哪部分)

    3.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连减,,我们会读、会算。

    下面我们来动手做。

    四、巩固练习

    1、小松鼠

    一共10只松鼠,地上有几只?树上有几只?问题是树洞里有几只?

    你能列出连减算式吗?

    2、读读算算

    8-5-3=5-2-1=9-5-4=10-2-7=

    3、逆向思维训练

    (1)月亮说:“我可以表示一个数吗?”

    7-2-3=月亮,月亮代表几呢?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可以代表一个数吗?小猫-4-2=1,小猫代表几呢?

    (3)大树可以代表一个数,9-大树-3=2

    (4)7-()-()=1

    你是怎么想的?

    4、你能举例说生活中的连减的例子吗?

    5、渗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你猜想各部分可能会是几?如果整体是10,求各部分应该怎么做呢。

    6、我们带10元钱,可以买什么?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减,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去掉两个数的运算叫做连减。连减就是从第一个数里减去第二个数,用这个得数再减第三个数,就是最后的得数。

    五、作业:补充计算

    六、板书设计:连减

    9-2-2=5

    教学反思:通过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理解连减的含义较好。

    上册单元整理复习集备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整理复习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的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2、引导学生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

    3、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复习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总结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数数

    2、

    101

    二、整理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一想,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可先让学生翻书看再说

    汇报: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这就是我们所学的知识。

    三、练习

    课件出示

    1、★△▲○●□☆

    从左数,第5个是()☆排第()

    2、94

    □5□□

    3、△□△□△□

    接下去怎么画?

    4、小猴小兔必须沿1-10的路线回家该怎么办?

    5、按规律填空

    (1)2、()、4、()、()、()、8

    (2)8、()、6、()、()、()

    (3)2、4、()、8、()

    (4)1、3、()、()、9

    6、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用数学集备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用数学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能正确理解图意,会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能够列式解答,并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基本技能: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例3和做一做的情景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二、利用图片资源,传授新知:揭示课题师:放学以后,你和小伙伴都喜欢做什么游戏?师:今天我们就用你们喜欢的游戏进行教学,喜欢吗?师:板书;用数学师:教师这里有小朋友放学以后参加游戏的活动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小朋友在干什么?师:根据捉迷藏的这个游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在小组内讨论怎样解决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师:大家讨论的一样吗?师:你能列出算式吗?生:喜欢做捉迷藏、丢手绢、踢足球、跳绳、跳皮筋……生:我们喜欢生:可以和同位说一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捉迷藏、丢手绢、踢足球、跳绳、跳皮筋……的游戏生:分组讨论,交流,展示交流的结果,13个同学玩捉迷藏游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生:我们和他提出的问题一样。生:13-6=7(人)师:老师提个问题可以吗?指着算式,13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7是什么?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三﹑巩固练习内容:做一做p20师:能说出你们组解题思路吗?师:评价:你们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用数学的知识,教师奖给每小组一颗智慧星。第2、3幅图的丢手绢和球的游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师:教师参与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和表现最好的小组,准备交流。反映名小组展示交流的情况。师:你能说出算式吗?师:你们还有别的想法吗?师:你还能看着这三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教师小结:同学们根据题意的理解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用数学的问题.小朋友们真聪明!我奖给每个小组一颗智慧星.师:请同学们观察图中都有什么?看到图画中的景色你能想到什么?师:这么美丽的图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生:可以按自己组的解题思路去说一说。(别的小组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生:分组在小组内说一说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生:①要有16人来球,现在来了9,还要几个人?②做丢手绢游戏的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参加?生:①16-9=7(人)②8+6=14(个)生:我们同意他们的意见,掌声鼓励。生:1、做丢手绢游戏的有14人,有男生6个人女同学有几个人2、现在有9个人玩球,又来了7个人,一共有多少个人参加?……生:这幅图中有小鸟、小、鱼、树……这幅图画真的很美,我想去这个地方去玩……生: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树上有几只小鸟?生:有17只小鸟,树上有9只,飞走了几只?师:你们有问题想要问他吗?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四、独立练习:练习四五、全课总结: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师:图中还有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师:请你按书上提出的问题把算式填在方格里.集体订正。第一题: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列式计算。第二题:根据图意与要求列式计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用数学13-6=7(人)16-9=7(人)8+6=14(人)17-8=9(只)15-6=9(只)生:有15只小鹿,水里的有6只,跑了几只小鹿。有15只小鹿,跑了9只,还有几只?生:有13条鱼,游走了7条,还有几条鱼?左边有6条鱼,右边有7条鱼,一共有几条鱼?生:有13条鱼,游走了7条鱼,还有几条鱼?…….教后记:大部分学生都能提出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有个别学生,把减法应用题,列为加法应用题,应该引起教师重视。

    —的认识集体备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XX年秋季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1~5基数含义的理解。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三.应用拓展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

    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小组活动,老师到学生中间参与活动。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教后反思:

    连加 教案精选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在学习两部分相加的基础上学习的连加式题,教师利用课件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连加,并通过比较很好的使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的意义,能正确读算式,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方法。

    2、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连加的意义,并能够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连加的含义,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认识连加

    1(课件)你们看谁来了?噢,是兔老大和老二拔完萝卜正往家里走呢,他们有什么收获呀?

    二、新授

    1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知道了他们两个合起来拔了5个萝卜,你是怎么算的。(加法)

    2继续听,“大哥二哥等等我呀,”谁追来了?它拔了几个?现在它们应该向妈妈说一共拔了几个萝卜?你是怎么算的?

    3(他用了两个算式,谁能用一个算式就表示出三只兔子一共拔了几个萝卜?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谁拔的萝卜?

    4意义

    (1)今天学的跟以前学的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呢?你真善于观察。

    (2)用两个加号把三部分连着加起来,把这样的算式叫连加(课题)

    5算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先算两个数相加,把两个数的得数记在脑子里,再加上第三个数。

    6你还能列式吗?

    三、练习

    1(1)口算:(课件)你们看,小狗汪汪正瞪圆了眼睛看你们,在看你们上课这么长时间坐姿还那么精神,它带来一些题。

    (2)读题说得数

    (3)说说算法

    2、判断:(课件)汪汪看你们算的又对又快,自己也想算两道,对吗?

    错在哪了?

    小狗明白了:今天我们学的是三部分相加,它点头向你们表示感谢

    3口算:我们不像小狗那样马虎,再算几道,有信心吗?直接说得数。

    4数形结合

    老师这有几个图形,你们认识他们吗?图形还可以表示数呢。5、1、3,你们想象一下,这三个图形结合起来会是什么样呢?看看,和你们想的一样吗?帆船表示几?你能列出算是吗?我们要像小船那样,乘风破浪,继续前行。

    5添数(课件)

    (1)苹果+3+4=8

    (2)4+4+草莓=8

    (3)3+()+()=7

    (4)()+()+()=9(说想法)

    6买商品(课件)

    妈妈给你10元钱,你打算买什么?(可以买不同的,可以把相同的商品一样多买几个)

    四、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补充计算

    六、板书设计:连加

    4+3+2=9

    课后反思:通过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理解连加的含义较好。

    单元集体备 教案精选


    一.教学内容:第一册数学第19——21页——分类

    二.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条理的思考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三.教学重点:

    不同标准下的分类。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索法。

    五,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例图图片,各式本子。

    结构程序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请境激学导思一.导课教师出示一摞各式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帮我吧!”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出示课题:分类

    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一边分,一边讨论方法。

    自主探索

    探求规律二.新课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的帮助呢!

    出示图片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帮妈妈,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样?

    引导学生分类总结。

    “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积极参与,大胆发言。

    学生讨论如何帮妈妈整理衣服

    1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分开。

    2按上衣和下衣分

    ………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不同得分类标准。

    结构程序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们应该帮助妈妈做点什么呢?

    培养热爱劳动和关妈妈的感情

    谈自己的想法,至少说出一个例子,并说出分类的方法

    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四,练习自主练习

    1哪些是鸟类?圈出来。

    2分一分,说一说。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能正确的圈出,并说明理由

    讨论完成,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说出理由。

    概括总结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

    能用自己的话回答主要内容。

    板书: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

    1.按颜色分(布料……)

    2.按上衣,下衣分

    3.按季节

    4.按年龄(性别)

    ……………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10009.html

    【连加连减集备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相关推荐
    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天气逐渐炎热,防溺水安全教育又成为学校安全教...

    [参考]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小学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