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千米认识教学反思(精选9篇)
  • 千米认识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4-06

    千米认识教学反思(精选9篇)。

    光阴匆匆而过,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教学总结就能回顾自己的教学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你不妨看看千米认识教学反思(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千米认识教学反思 篇1

    关于千米的认识,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米、分米和毫米的基础上的,而千米对小学生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长度单位。他们可以用手势表示出千米以外的几个长度单位,但千米只能靠感知、体会。教学中只能告诉他们千米用于比较长的路程,如武汉到北京的距离等等。

    在学习《了解千米》之前,利用体育课之便,我让学生首先感知100米的路程有多少步,在估计要几分钟,然后又让他们绕学校操场跑一圈,回来告诉他们一圈是200米,几圈是一千米?然后,让学生走一千米的路程,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1千米=1000米,这是一个规定了的知识,只要通过自学或讲授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并记住就行了。学生通过课前的铺垫,已经初步了解了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因此能很快得出1千米=1000米的结论。但老师仅停留于此,没有想到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知识构建和记忆,如果问学生,你怎么知道1千米=1000米?你怎么记住1千米=1000米?你发现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什么特点?这种深层次的追问,能帮助学生实现多方位的对知识的把握和构建。

    课前让学生走一走1千米,记一记走1千米所用的时间,数一数1千米共要走多少步,走完1千米累不累等生活经验的综合,学生能基本判断生活中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可以说这个课前体验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千米认识教学反思 篇2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我在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时,尽可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本节数学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教学中不同层次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整体性的发展原则,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具体体现在: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中新的理念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做,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获取知识,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

    生活的道外区的变化,感到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美好,无形中达到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使学生自己通过亲身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利用现有教材,体现新课标

    教学时,我大胆改变了教材中单一的、抽象的、脱离学生实际状况的内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采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教材中的课后的实践活动提到课前进行,学生可以凭借各自的经历与体验逐步形成千米的计量观念。把书后单一、抽象的单位换算线段图,改编成学生所熟悉的6路公共汽车行车路线图,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同时了解了从哈东站到哈站的实际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师能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

    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评价上还存在着不足。比如说:在学生的实践测量活动中,有些小组的测量方法重复、测量的方法不够丰富;还要更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

    对这节课如果重新设计,我只想改动一处地方,就是在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时,在原有的“用尺测量出1000米”、“先测量出100米,再推测1000米”“看脉路表”“询问法”然后感受所用的时间这种做法的基础上,增加数步法和回头观看的方法,增强学生对1000米的

    长度的感受。

    千米认识教学反思 篇3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分米、厘米和毫米,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

    本节课,如果只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学生的想象力有限的,所以,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

    在上课伊始,我便带着学生站在能够看到学校跑道全景的教学楼上进行整体观察,让他们对2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带着他们走一走、试一试,让他们数一数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我给他们记时,为学生认识1千米作好一个铺垫。

    回到教室汇报时,他们通过计算知道围着操场走5圈就是1千米。由于毕竟没有亲身体验“走1千米”的感受,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立,我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走100米的时间,估计出走1千米大约需要花15分钟,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有个比较形象的感知。

    为了帮组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米,我又为学生举了一个比较熟悉的实例:每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学生通过计算,发现21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千米。

    在经过这样的教学之后,我明显的感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巩固练习时没能适当展开,还有个别学生还是需要亲自引导他实地走一走,才能建立1千米的概念。

    千米认识教学反思 篇4

    【wwW.gz85.COM 工作总结之家】

    成功的地方:

    本节课所要接触的千米,是学生生活中一个常用的长度单位,相比较前面所学的毫米来说千米在学生的生活中应该是经常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比如在课前了解,发现有的学生就了解了千米的认识,在路程很远的时候用,有的学生说在高速公路上见到过等,应该说学生对于千米的认识比较早,更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当然相比较与其它几个长度单位来说,离学生的“可视性”的体悟和自身感受的经验比较远,再加上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单位,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学生不好去想象,也就意味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这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在学习时,首先利用学生手中的工具复习前面学过的几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之后,带领学生进入操场,因为学生知道操场一圈是400米,先让学生走一圈感受400米的距离,然后让学生走两圈后,再加半圈即200米,进行感受1000米的距离,同时引出千米的感念,此时学生能马上意会到比较远的距离要用到千米,同时也能很快的使学生联系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千米,比如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等,这样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很容易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学生对于千米的认识通过之间的亲身体验印象会更加深刻。然后再接着教学与米的关系,以及单位间的换算训练就水到渠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及对策:

    千米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在一段时间的练习中慢慢掌握,还需慢慢等待。

    千米认识教学反思 篇5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了千米、分米和毫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分米、毫米时,我创设编数学小故事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看一看,画一画,加深对该单位的认识,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形成长度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

    认识千米时,这一概念比较抽象,我首先让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的长度有多远,然后再在课堂交流自己的体会,以便于加深对1千米的认识。

    通过以上教学,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该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这些长度概念了,可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孩子们还是问题百出:

    问题一:不能准确的填出一些物体的单位,比如:一个人的身高是65(),有些孩子填“分米”,她还是没有65分米有多长这个概念。

    问题二:不能正确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如:小军跳了16分米,小丽跳了140厘米,小明跳了2米,

    (1)把他们的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一排,学生不知道化成统一单位再比较。

    (2)小丽比小军少跳多少分米?他们不看问题里问的什么?想当然的化成自己想化的单位。

    措施:

    1、针对以上问题,我又放慢速度的出了一些练习题,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分析,再联系实际去想象,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2、 结合实际活用教材,让他们回家观察家里的一些物体,该用什么单位量出他们长度,积累他们的生活经验。

    经过这样的练习,他们的运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千米认识教学反思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2、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建立联系

    1、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教师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观看过体育盛事——奥运会吗,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学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学生列举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试跑过这些长度的锻炼吗?在跑步比赛中最长的运动是什么项目?——马拉松(ppt展示)

    4、教师简介马拉松比赛。马拉松为什么用千米作为单位,而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5、学生推想:1千米=1000米(因为1000g=1kg)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体验,感受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平时我们在操场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实长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继续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教师组织班上交流。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教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200米一圈得15圈才能完成3000米。

    那么,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3个。

    4、算一算

    6000米=()千米5千米=()米()米=7千米

    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米

    5、小结:

    整理板书: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巩固练习

    1、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2、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又多又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

    《千米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它不象之前学习的那些长度单位一样看得见、摸得着,能比划。建立“1千米的表象也比较困难,往往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让学生知道1000米=1千米,然后就是一大串的练习。其实,正因为这部分知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我经过课前准备、课中实践和课后巩固三大步骤,较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一、课前准备。

    在上千米的认识前一天,我专门抽下午自习的时间,带着学生来到操场,用测绳和同学们一起测量了10米和100米,并让学生分别走一走10米和100米,数一数要走多少步,大约要用多少时间?然后指出: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初步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们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00米,绕操场走上10圈大约就是1千米,让学生明确: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在计量较远路程的时候,通常要用到千米。

    二、课中实践。

    让学生回忆走100米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几个100米是1千米,根据昨天走100米所用的步子数和时间来推算走1千米需要多少步、花多长时间。这一系列的活动意在让学生在课前走一走、量一量的基础上,再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丰富的活动中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长度。然后,为了更准确的体验1千米有多远,我带领全班同学带上测绳,从学校出发往丁家坑方向测出了1000米,和同学们一起走这1千米,再回来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数步数,看时间。通过这一实践,学生总算是对1千米有了比较感性、准确的认识。

    三、课后巩固。

    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千米”的应用,我收集了一些有名的山峰、河流、公路及大桥的长度资料和步行,骑自行车、小汽车,飞机,宇宙飞船1小时的速度(以千米为单位的),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千米“的广泛使用,并让离家较远的学生在下一次回家的时候,估算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通过这些活动,最终使学生建立了比较明晰的“千米”概念。突破了教学难点。

    千米认识教学反思 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0~21页例1及想想做做1~5。

    教学构想:

    例题首先呈现了三幅涉及长度单位“千米”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产生认识千米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千米。这里的介绍包含了三个要点:第一,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而且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第二,指明了它的应用范围,作为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通常被用来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第三,千米的不同名称及字母表示方法。初步了解上述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思考“1千米有多长”这个核心问题,联系他们的具体感受,进一步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在掌握千米基本含义的同时,初步形成对1千米实际长度的体验。最后,再要求学生联系学校环形跑道的长度,试着说说“大约几圈是1千米”,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丰富对1千米实际长度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单位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提问:这是四个不同的长度单位,回忆一下,我们一般将这些单位用在什么地方?

    谈话:我们以前学习过上面这四种长度单位。知道了每个单位的实际长度大约有多长,测量长度时会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比如较短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比较长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那如果有更长的长度,会用什么长度单位呢?

    (让学生创造更大的长度单位:十米、百米、千米……着重介绍千米)

    提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知道了千米,你想知道千米的哪些知识?

    (有多长?和其他长度之间的关系?用在什么地方?)

    2、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

    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3、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4、出示教材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二、交流共享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

    (让学生课前去操场跑100米,课件出示操场图示,从起点开始标注100米跑道)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

    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照样计算,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

    (课前布置让学生计时、计步)

    结合交流讨论:学生走20xx步的路大约1千米,走15分钟的路大约1千米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说明:把几千米换算成米作单位的数,可以想1千米=1000米,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从中得出结果,比如4千米就是4个1000米,等于4000米;反过来把米作单位的数换算成千米作单位的数,可以想要换算的数量里面有几个1000米,得出千米作单位的数,比如3000米里有3个1000米,等于3千米。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2、强化千米

    引导思考:我们刚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个环形的,如果我们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会有多长?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1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你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想象,现在脑海里想象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大约是100米,要走10个100米,该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1千米远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片,先找出速度最快的和最慢的连线。

    学生练习并说说理由。

    追问:老师家离学校约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请简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小结:选填长度单位时,要联系实际的距离和数据。

    3、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作业设计

    1、比大小

    2千米○20xx米1千米○900米2米○30分米

    49厘米○5分米95毫米○10厘米

    2、学校运动场的跑道是一圈400米,芳芳每天早晨跑5圈,她每天跑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3、东东家、成成家和学校再同一条直线上,东东家距离学校3千米,成成家距离学校2千米,东东家距离成成家多少千米?

    千米认识教学反思 篇8

    《千米的认识》教学计划及反思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学习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4.师:如果要测量小圩到大圩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二.课题提出,新课学习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小圩到大圩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1.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2.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乡镇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 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千米认识教学反思 篇9

    我以为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教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千米的感受,应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教学“千米”时我让学生们实地走一走,知道从哪里走到哪里(或往返几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们初步形成千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形成了较清晰的长度单位的观念,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就容易掌握。

    为了能增强学生对1千米有多远的感受,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起来,我让学生想象体育课上在操场上跑几圈是1千米。在进行教学,本以为学生对千米没有多少概念,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却表现出了比学习毫米和分米更容易掌握的感觉。至于一小时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能行多少千米时,我先告诉他们这些常识,所以后面练习中出现的题目,学生很容易就知道多长路程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以及大概多少时间,学生掌握的很好。

    教学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却是从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别说学生不知道,作为老师也真的感受不出从学校门口到哪能大概是1千米,所以说,学生对1千米到底有多远,很难估测,再加上今天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去感受这1千米有多长,只是凭空想象而已。

    最后的习题中,我设计了一些课外拓展题,我感觉非常好,学生对这样的题目也很喜欢。我另外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放学时请家长带着孩子回家时,感受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二是从家门口到学校门口大约有多少千米,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需要多长时间。这样让学生有一定的亲身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

    【千米认识教学反思(精选9篇)】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