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用
  •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3-21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用。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教案有助于教师们累积教学经验。写教案一定要严谨吗?下面,教师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篇1

    《认识千米》这一课的知识目标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当然,光靠这些要使学生能很好的建立1千米的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能力有限,所以在课间我先带着学生观察操场,带着他们走一走、试一试,让他们数一数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估计花了多少时间。让他们对2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认识1千米作一个铺垫。回到课堂汇报之后,让他们通过计算知道围着操场走5圈就是1千米。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也加深了。在之后的练习中,也明显的感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可见,学生知识的形成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与自己的生活越接近学习起来就越轻松,也越感兴趣,让知识有根,知识的种子才能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篇2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课前我布置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大约几步,和爸爸或妈妈一起测一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长。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从测量铅笔的长度到测量教室的长度再到测量从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到过?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用他们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为了使学生能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在课前我选了几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进行测量,记录下每个地方到学校的路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先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让学生通过多次的猜测、比较,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因为课前布置同学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测量出学校到家的路程,所以课堂上请几位同学说说家在哪里,再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他家离学校有多远。先猜一猜比1千米多还是少或差不多,再进一步猜出大约是多少米。再请已经测量好的这位小朋友当小老师进行评判,比一比谁猜得最准。小朋友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但是全班同学一起猜,被请到的同学人数有限,学生的参与面不够,无法满足大家,所以我再让小朋友分小小组活动,让每个小朋友有猜和被猜的机会。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长。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对于1千米和1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摩托车上的里程数等等。再出示三个实例:小明走100米需要210步,那他需要走多少步大约是1千米?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有多长?(200米)几圈才是1千米?体育馆的环形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过这三个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简单化聚,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最后是课堂小结。

    这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参与对1千米或几千米的体验和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认知结构。课前布置学生走一走、量一量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些活动,而只靠学生想象1千米有多长是无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篇3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担心,因为米、分米、厘米、毫米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学生也可以用眼睛去看。那千米怎么办呢?学生既不能用手比划,也不能用眼睛来看。苦于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所以就一直拖着没有上。最后征求高老师的意见,我决定在上这节课时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1、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

    我们的教学楼到校门口一个来回刚好100米的距离,我就让每一个学生从教学楼走到校门口再走回来,体验100米有多远,再想象一千米就是走10个100米那么远。学生听说要走路,高兴的都举起了小手,生怕老师把自己遗忘,当得知每个人都要体验时,有学生条件反射性的一跃而起,看到学生们笑容灿烂的面孔,我知道我这样安排是正确的。学生只有对这件事真正的感兴趣了,才会用心的去学习它。()走路这个环节取得了成功,学生把自己走的步数记下,很快的就算出了1000米要走多少步。从而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用“抢做小老师”的游戏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这节课在学生明白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为了不让学生机械地做题,我们全班一起来做“抢做小老师”的游戏。(到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如果有错误的地方,其他同学就可以主动来抢改。)一经公布,下面立刻沸腾起来,每个人都想做小老师来给别人修改错误,被点到做题的学生也憋着一股劲,我就是不让你们来改错。这样一来,课堂就很活跃,学生也在游戏中巩固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难点也基本克服了。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从作业情况来看,正确率也是可以的。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内容的过渡等等存在许多不足。在这方面我将会进一步的加强与提高。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篇4

    《千米的认识》教学计划及反思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学习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4.师:如果要测量小圩到大圩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二.课题提出,新课学习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小圩到大圩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1.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2.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乡镇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 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篇5

    《认识千米》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 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课前我布置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大约几步,和爸爸或妈妈一起测一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长。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从测量铅笔的长度到测量教室的长度再到测量从张家港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到过?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用他们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为了使学生能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在课前我选了几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进行测量,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先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通过学生的猜测、比较,得到:“从学校到锦绣花园大约是1千米。”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因为课前布置同学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测量出学校到家的路程,所以课堂上请几位同学说说家在哪里,再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他家离学校有多远。先猜一猜比1千米多还是少或差不多,再进一步猜出大约是多少米。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长。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对于1千米和1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摩托车上的里程数等等。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有多长?(200米)几圈才是1千米?体育馆的环形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过这二个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简单化聚,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这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参与对1千米或几千米的体验和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认知结构。课前布置学生走一走、量一量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些活动,而只靠学生想象1千米有多长是无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篇6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教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WwW.jK251.COm

    为了能增强学生对1千米有多远的感受,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起来,本打算带学生去操场上感受,可由于学校条件限制,就放弃了。于是利用多媒体出示操场图,操场一圈长200米,走两圈是()米,走5圈是()米。得出1000米,即1千米。得出1千米=1000米,可走1千米要多长时间呢,这个学生就茫然了。因此只能通过练习去推算。练习中出现一小时学生能走4千米,一些学生就能推算出走1千米大约要15分钟。至于一小时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能行多少千米时,我要求学生做好后记住。但是后面练习中出现的题目,学生对多长路程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以及大概多少时间,还是没法掌握。教学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却是从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别说学生不知道,作为老师也真的感受不出从学校门口到哪能大概是1千米,所以说,学生对1千米到底有多远,很难估测。

    当有的学生说出了从校门口到老菜场大约是1千米,到东门码头我都加以肯定。

    最后,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用到“千米 ”比较多,以便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篇7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近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1千米的长度,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从之后的练习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当然,用目测的方法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去走一走的话,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去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巩固练习时没能适当展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篇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0~21页例1及想想做做1~5。

    教学构想:

    例题首先呈现了三幅涉及长度单位“千米”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产生认识千米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千米。这里的介绍包含了三个要点:第一,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而且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第二,指明了它的应用范围,作为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通常被用来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第三,千米的不同名称及字母表示方法。初步了解上述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思考“1千米有多长”这个核心问题,联系他们的具体感受,进一步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在掌握千米基本含义的同时,初步形成对1千米实际长度的体验。最后,再要求学生联系学校环形跑道的长度,试着说说“大约几圈是1千米”,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丰富对1千米实际长度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单位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提问:这是四个不同的长度单位,回忆一下,我们一般将这些单位用在什么地方?

    谈话:我们以前学习过上面这四种长度单位。知道了每个单位的实际长度大约有多长,测量长度时会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比如较短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比较长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那如果有更长的长度,会用什么长度单位呢?

    (让学生创造更大的长度单位:十米、百米、千米……着重介绍千米)

    提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知道了千米,你想知道千米的哪些知识?

    (有多长?和其他长度之间的关系?用在什么地方?)

    2、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

    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3、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4、出示教材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二、交流共享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

    (让学生课前去操场跑100米,课件出示操场图示,从起点开始标注100米跑道)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

    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照样计算,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

    (课前布置让学生计时、计步)

    结合交流讨论:学生走20xx步的路大约1千米,走15分钟的路大约1千米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说明:把几千米换算成米作单位的数,可以想1千米=1000米,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从中得出结果,比如4千米就是4个1000米,等于4000米;反过来把米作单位的数换算成千米作单位的数,可以想要换算的数量里面有几个1000米,得出千米作单位的数,比如3000米里有3个1000米,等于3千米。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2、强化千米

    引导思考:我们刚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个环形的,如果我们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会有多长?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1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你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想象,现在脑海里想象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大约是100米,要走10个100米,该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1千米远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片,先找出速度最快的和最慢的连线。

    学生练习并说说理由。

    追问:老师家离学校约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请简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小结:选填长度单位时,要联系实际的距离和数据。

    3、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作业设计

    1、比大小

    2千米○20xx米1千米○900米2米○30分米

    49厘米○5分米95毫米○10厘米

    2、学校运动场的跑道是一圈400米,芳芳每天早晨跑5圈,她每天跑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3、东东家、成成家和学校再同一条直线上,东东家距离学校3千米,成成家距离学校2千米,东东家距离成成家多少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2、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建立联系

    1、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教师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观看过体育盛事——奥运会吗,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学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学生列举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试跑过这些长度的锻炼吗?在跑步比赛中最长的运动是什么项目?——马拉松(ppt展示)

    4、教师简介马拉松比赛。马拉松为什么用千米作为单位,而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5、学生推想:1千米=1000米(因为1000g=1kg)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体验,感受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平时我们在操场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实长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继续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教师组织班上交流。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教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200米一圈得15圈才能完成3000米。

    那么,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3个。

    4、算一算

    6000米=()千米5千米=()米()米=7千米

    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米

    5、小结:

    整理板书: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巩固练习

    1、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2、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又多又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

    《千米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它不象之前学习的那些长度单位一样看得见、摸得着,能比划。建立“1千米的表象也比较困难,往往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让学生知道1000米=1千米,然后就是一大串的练习。其实,正因为这部分知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我经过课前准备、课中实践和课后巩固三大步骤,较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一、课前准备。

    在上千米的认识前一天,我专门抽下午自习的时间,带着学生来到操场,用测绳和同学们一起测量了10米和100米,并让学生分别走一走10米和100米,数一数要走多少步,大约要用多少时间?然后指出: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初步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们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00米,绕操场走上10圈大约就是1千米,让学生明确: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在计量较远路程的时候,通常要用到千米。

    二、课中实践。

    让学生回忆走100米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几个100米是1千米,根据昨天走100米所用的步子数和时间来推算走1千米需要多少步、花多长时间。这一系列的活动意在让学生在课前走一走、量一量的基础上,再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丰富的活动中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长度。然后,为了更准确的体验1千米有多远,我带领全班同学带上测绳,从学校出发往丁家坑方向测出了1000米,和同学们一起走这1千米,再回来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数步数,看时间。通过这一实践,学生总算是对1千米有了比较感性、准确的认识。

    三、课后巩固。

    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千米”的应用,我收集了一些有名的山峰、河流、公路及大桥的长度资料和步行,骑自行车、小汽车,飞机,宇宙飞船1小时的速度(以千米为单位的),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千米“的广泛使用,并让离家较远的学生在下一次回家的时候,估算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通过这些活动,最终使学生建立了比较明晰的“千米”概念。突破了教学难点。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篇10

    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要感谢我的校长及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根本不知从何入手,特别是我的校长不顾下班后的疲惫一字一句的给我改设计,当我回到家我就在想:“她的一天该有多累啊?现在是不是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呢?”我想出的任何感谢的词语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

    课前我首先让学生搜集了比较大的土地面积,课上进行汇报,给学生提出疑问,你发现了什么?又让学生回忆了有关面积单位的知识,然后在设计一些较大的土地面积问:“还用以前的面积单位合适吗”,然后引出课题并板书。

    虽然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公顷,但是1平方千米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还是很远,所以我制作了一个微视频,首先测量出一名同学伸直手臂的长度约为1.5米,再测量出7名同学伸直手臂拉在一起的长度约为10米,最后用我们班的28名同学在操场上围成一个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

    让学生感受到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为1公顷,而10000个这样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千米,通过视频让学生建立1平方千米的概念,并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

    紧接着进行1平方千米的概念、实际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的教学。

    1平方千米在教室里、书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

    只能通过数字和空间想象来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从而使学生的印象得以深刻。

    从这一节课中我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当学生面对某一个知识点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做为教师,就是要找到好办法,让他们学会知识。

    但是有些内容只能通过学生的理解,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这些知识才能逐渐被学生融会贯通而加以熟练的应用。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用】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