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3-12-07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光阴似箭,新学期的篇章即将翻开。教学一学期后就该对这一学期的教学进行一个总结,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来总结出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成长与收获,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夏洛的网》推荐课教学设计

    双池一小:张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封底、封面、目录、人物表、封飘、等去了解一本书,并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想象、猜测、分角色读、等形式,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在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中,体会角色,产生美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在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中,体会角色,产生美好的情感。

    教学方法:激发想象、启发猜读、角色朗读等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导入:交流读过的书。

    师: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看来读书对于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同学们你喜欢读什么书?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好读书的孩子。是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对话,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拥有一册,感动一生”的 一本好书。

    2、名人对这本书的评价

    1 一个理想的世界应该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另一种是准备读《夏洛的网》的人。

    拥有一册,感动一生!

    3:出示书名,观察封面

    师: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让我们一睹为快吧。(出示书本,观察封面)同学们,看,这就是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推荐的好书,让我们一起读出这本书的名字。

    生:《夏洛的网》。

    师:这本书是谁写的呢?让我们一起读出他的名字? 怀特

    4、介绍作者: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随笔作家。作为《纽约客》主要撰稿人,怀特一手奠定了影响深远的 “《纽约客》文风”。怀特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怀着“面对复杂,保值欢喜”的态度,其人格魅力与文字修养一样山高水长。除了他终生挚爱的随笔之外,他还为孩子们写了三本书:《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与《吹小号的天鹅》,被誉为“二十世纪读者最多、最受爱戴的童话。”

    师: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封面上都有谁?最吸引你视线的是谁?

    生:女孩,小猪。

    师:你们落了一个人物,大家顺着女孩的视线,仔细观察图上还有谁?

    2 生:蜘蛛

    师:蜘蛛会织网,大家猜猜这只蜘蛛叫什么名字? 师适当评价:注意说话完整性,观察真仔细、认真。。师:学贵有疑,请同学们再次仔细观察封面,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这本书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呢? 生2 :这本书讲了那些故事?。。

    【设计意图:作品封面往往蕴含着重要信息,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封面,启发学生思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让学生在期待中明确学习任务。】 二:初步了解,激发兴趣:

    1、读人物表

    师:为了能让我们更好地走进这个故事,作品在一开头就向我们罗列了一张人物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主人公的名字吧。师师范领读,生自己读。

    生:人,物,10岁。。

    2、再读人物表

    师:善于发现的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善于思考的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那请同学们再读人物表,猜测一下封面中主人公的名字?

    生1:小女孩。师:她的名字叫。生: 生2:小猪。师:它有个可爱的名字,生:威伯

    3 师:认真观察封面,还有谁?

    生3:蜘蛛。师:它的名字就叫,所有生:夏洛。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从读封面、读人物表开始,初步感知读一本书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作品和作品中的角色,为下一步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奠定基础。】

    师:那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那些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目录吧!

    生:读

    三:片段欣赏,走进作品。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故事中的几幅插图。请同学们运用你的洞察力,仔细观察,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1、认识弗恩,威尔伯。 A、看图猜想。

    生:我看到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在挣斧子。师:那你猜测一下他们为什么挣斧子? 生:砍树?抢劫?杀猪?(注意说话要完整)B:读文感知。

    师:大家猜测的结果不是重要的,关键是通过猜测能培养我们的预测推理能力。那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是真的要去杀猪吗?请同学们自读这几个片段。(出示片段)c:认识人物:

    师:(出示图片)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

    4 生:落脚猪。

    师:(教师解释落脚猪:母猪最后生下来的那只小猪,通常体质较弱,养不大,所以通常是不要的。)弗恩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呢?----生:她善良,不杀生。

    师:从哪地方看出来的?。你的片断读得真仔细。介绍读书方法

    师:善良的弗恩救了可怜的小猪,那女孩后来是怎样照顾小猪的呢?想知道吗?

    生:想。

    师:那请同学们边欣赏图片边自读片断,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一幅幅温馨的画面。D:看图想象。

    请看。(出示幻灯片)

    师:多么温馨的场景啊,同学们,让我们和弗恩一起真切地呼唤小猪的名字。(点击,出示“威尔伯”)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你就是小猪威尔伯,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我有吃有喝,很快乐,很幸福。被人照顾很幸福,无忧无虑。E:设疑:

    师过渡:是啊,多么温馨幸福啊!可是威尔伯后来被卖到弗恩舅舅朱克曼家里。它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它经历了一次不成功的逃跑,没有人和它说话,它感觉到很孤单。这时它认识了一位最要好

    5 的朋友,他的名字是(幻灯片)

    生:夏洛。

    【设计意图: 在这一部分,我是根据作品内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通过点拨,启发、引领,让学生对作品人物,情节产生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认识夏洛。

    师:那么夏洛是怎样织网的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视频,说说你看视频后有什么感受?

    组织学生看后交流。

    生:我觉得他在一丝不苟的织网。

    过渡: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蜘蛛织网的呢?(出示片段)师:同学们,通过读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蜘蛛织网很不容易。我觉得他做事认真,一丝不苟。我的体会是她工作特别用心,而且能坚持不懈。

    师:所以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啊?(说话要完整)生:他是一只认真的蜘蛛。他是一只一丝不苟的蜘蛛。师:你们的体会真深刻,仿佛你们就是那只辛勤的蜘蛛。那让我们再次齐读,去体会他的一丝不苟。

    配乐读:多么温馨 多么幸福的生活呀!儿时的威尔伯是幸运的,弗恩救了它的生命,像小孩子一样的把它抱在怀里喂奶,威尔伯走累时,弗恩干脆把它抱起来,放到婴儿车上,让它躺在洋娃娃的身边。弗恩把车子推的很慢很轻,以免吵醒它。在朱克曼的谷仓里,小猪威

    6 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一个可怕的消息打破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是成为烟熏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了,这一切被它的好朋友夏洛,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别担心,我来救你!”一只蜘蛛真的能救威尔伯的命运吗?要想解开心中的种种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读书在书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在这一部分,我是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走进主人公,在应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强化角色体验,同时进行多元化评价和鼓励。同时通过设置悬念,给学生留下猜想空间,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板书设计:

    《夏洛的网》

    读封面 试猜想

    读人物表 知人物

    读目录 知故事

    读封飘 知内容 读封底 知价值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篇2

    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学习心得

    相比较于传统的课外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更注重儿童性与文学性的融合,它弥补了传统的课外阅读以单篇阅读为主,阅读量难以保证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推进整本书的阅读? 周益民老师谈到自己的工作经验,在推进班级的整本书阅读工作中,主要采用了班级读书会的样式。他给孩子推荐的第一本书是黄蓓佳的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他结合这本书的特点,精心选择了几个有张力的话题: “给人物画个像”、“在书里找到了谁的影子”、“好孩子的标准”、“做回小记者”、“谢谢您,蓓佳阿姨”。组织孩子们结合这些话题进行讨论、访谈、交流、笔述。孩子们的感受非常丰富。他们的话语,他们的文字里边,有欢乐有忧伤有笑声也有烦恼。随着孩子之间阅读交流的推进,周益民老师又想到了把家长纳入到读书会生活当中。因为这部现实主义小说揭示的教育观、人才观是非常有启示的。他让学生回家向爸爸妈妈推荐这本书。有的孩子告诉我,他的妈妈竟然抢着跟孩子看这本书;有的孩子说爸爸妈妈不仅看了,而且推荐给同事阅读;有的同学说,我的爸爸妈妈看了两三遍,原先一直打牌的习惯都改了,并且开始关心我的学习了。为了开拓同学们的视野,他还请了一些专家学者,也来参与到读书会的讨论中,并且将孩子们的读书感受寄给了作家黄蓓佳本人。没想到,黄蓓佳竟然很快就给孩子们写了回信,让大家备受鼓舞。周易民老师还提到一本书的阅读不应该是一个句号,而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孩子们阅读完这本书后,他又引导孩子们去收集作家在创作这本书时候的背景性的资料。去寻找作家的访问,阅读其他作家对黄蓓佳的人物素描。同时还推荐给孩子们阅读作家其他相关的作品。这样,由读一本书再到一套书再到一位作家,进行了一次立体的意义建构。看完了周易民老师的经验介绍,又联想到自己一年来在推进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工作,不禁感慨万分,自以为通过这一年的努力,班上的孩子大都已经爱上了阅读,其实我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推进整本书的阅读的路还有很长。这学期我给孩子推荐的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是每天在家阅读二十分钟,主要检查依据是笔墨为凭,没有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孩子们结合这些话题进行讨论、访谈、交流、笔述,更没有尝试让家长也参与到班级的读书活动中来,在整本书阅读中可谓是浅尝辄止。

    一年来我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读《草房子》、《小王子》、《我亲爱的甜橙树》等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但因为教学任务的艰巨,每次的阅读时间间隔比较长,效果不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尽量多抽出时间陪孩子阅读,让孩子们能不断受到好的文学作品的熏陶。

    所以说,这次的国培学习好比是雨露甘霖,适时地浇灌了我的整本书阅读工作,但“革命”尚未成功,努力再努力!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摘 要:“读整本的书”是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能够扩大阅读空间。通过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讨论交流等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培 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强健精神,提升境界。对整本书阅读效果和阅读过程进行质性评价,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进行,为学生开拓更 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关键词:叶圣陶;读整本的书;小学;整本书阅读

    一、整本书阅读的提出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

    1949年,《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样的表述: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但是,叶老的读整本的书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叶老只对初中、高中阶段提出了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并未提及小学。历史走到今天,阅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讨论的主题,阅读也已经从婴幼儿阶段开始了。小学阶段进行整本书阅读不但成为了可能,而且成为必须要做的事情。2001年7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的意义已经被重视。这句话在现实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其理论价值,二是没有关注到其实践价值。

    下面将结合叶圣陶的“读整本的书”的阅读思想,就小学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叶老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而他一贯重视的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所以,他的整个语文教育思想都是以养成习惯,培植能力,训练技能为目标,最终通过教师指导(教给方法)使学生自己能够学习。

    (一)读整本的书对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究竟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并不读整本的书,除了作为国文教材的一些单篇短章,以及各科的教本之外,很少和书本接触。”“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从叶老的这些话可以看出,叶老重视读整本书是与他的语文教学的目标一脉相承的,读整本的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培养语文能力。

    1.扩大阅读空间。

    “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只读课本上的文字,“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氛围之中,魄力也就不大了”。读整本书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难以把握。没有足够的阅读空间,也就没有自己学习尝试的机会。学生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不可能自己学会阅读。叶老是这样说的,“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说不上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读整本的书“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遇见其他的书,也就不望而却步了”。

    2.应用阅读方法。

    叶老重视方法应用。“应用研读国文教本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记叙、说明、抒情、议论几种文体”“在整本书中一样具备,而且往往就具备在一本书之中,所以要研讨各体的理论,整本的书完全适用”“学生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读整本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

    这样看来,在课内获得的精读的方法,可以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得到运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以便形成更好的习惯。

    3.养成阅读习惯。

    “最讨厌的是读过一篇,读下一篇,得准备另一副的心思,心思时常转换,印入就难深入”只读课本上的单篇短章对于培养习惯似乎还缺少力度。那怎样会效果好些呢?“如此看来,改用整本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惯,似乎切实有效得多”。

    “科 内教材既以含有文学趣味为标准,即日常生活的必需知识之获得,当然更有赖于以外的书籍。此等书籍,但须泛览,不必精读。然足以补充,可为参考,功用很大。又从分量讲,科内教材有定量,虽足使儿童感兴趣,尚不能厌足。唯有取兴趣相类的书籍供给儿童,使他们有取之不尽的乐趣。国文教授的收效必大。”学生的习惯养成除了有必要的时间、实践以外,仍然要依赖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能够激发阅读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成就感,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特殊的作用。

    (二)在理解了叶老的思想的基础上,整本书阅读还应有怎样的意义? 叶老在他的作品中不厌其烦地谈到方法、能力、技能、习惯,因此,历来的研究者多据此把叶老归为彻底的工具论者。其实叶老也多次谈到关注学生心灵。他是这样说的:“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所以欲求成功的教师,当从为儿童特设的境遇里,发展儿童的心灵,务使他们情绪丰富,思想绵密”“教授国文不以教授形式为目的,这不过是附带的目的;宜为学童开发心灵,使他们视学习语文如游泳于趣味之海里。”这些话出自叶老在1922年1月20日发表的《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在这篇文章中类似的呼吁还有很多,可见叶老对儿童心灵的关注程度。后来,叶老多呼吁习惯养成等,应该是语文教学没有实效的现状使然。叶老一直力图解决教学的现实问题,没有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怎么能空谈发展心灵?

    在叶老“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1.发展语言。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一个人生活在群体里,要与他人交流,还要能通过与外界的交流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基本的听说能力,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成了一 个人立足于社会,立足于人群不可缺少的本领。小学阶段是发展语言的重要阶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口语表达向书面语表达过渡。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 中,通过“听说读写书”等语文实践,逐渐形成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碰到自己想要的语言形式,学生会不自觉得模仿自 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他们的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移默化受到的 感染。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经典作品,就会发展学生的语言。这种发展是持续的,是在将来的学习道路上不会遗落的,是能够为学生一生成长提供营养的。

    2.锻炼思维。 语言是交流的媒介,更是思维的凭借。除了语言本身表达思维以外,语言还能够发展人的思维。阅读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是阅读获取的知识只是阅读的副产品。在 阅读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思想才是阅读的主产品。阅读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获得大量信息,并且与自身对照,通过反 思,使自己的思想不断成熟。这在当下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多数是“日用而不知”的。读书笔记等表达的练习,让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想,在表达中不断提高思考的频率。通过表达,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清晰,同时也养成思考的习惯。

    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思维得以深入的可能性,单是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的猜测、人物命运的捉摸等,就足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了。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 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不同作者类似作品之间的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比较,如比较童话作品中的“王子”“公主”,比较不同作品中的“智慧老人”。对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学生能通过与他人观点的比照,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断,使思维更加深入。

    3.强健精神。

    整本书负载着文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受到文化的熏染。学生品味的语言越多,接受的文化越丰富,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学生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 维,就开阔了视野,能够与古代的先贤对话,就会获得精神的愉悦。而这种愉悦又能使他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有更多的体悟,文化的因子就会进入学生的血脉之 中。学生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就能形成独特的文化人格,就不会迷失在社会中。精神的强健带来的是对世界的洞察,是对人生的了悟。

    4.提升境界。

    前面提到,学生在接受语言,发展语言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智慧,获得人生的经验,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能够以古鉴今,能够推己及人。也就是说在整本书阅读 的过程中,必然包含智育和德育的因素,并且是始终伴随语言学习过程,须臾不可分的。不管就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而言,还是语言本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美的因 素。语言承载的美与语言本身的美被学生分享,被学生接受的时候,学生的审美水平就会不断提升。“智育使人智慧,智育与美育在一起,使人大智大慧。德育使人醒悟,德育与美育在一起,使人大彻大悟。”一本书往往能把智育、德育、美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这岂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学生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获得自己。可以说,学生发展语言的过程,就是获得新的生命的过程。学生为了人生境界的提升,为了生命的完美而进行阅读。换言之,整本书阅读要能够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能够使学生具有更完美的人生。

    三、整本书的选择

    叶老提出“学校里课程的设置,通常根据三种价值:一种是实用价值,一种是训练价值,一种是文化价值。”整本书阅读作为学校语文课程实施的一部分,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选择,一是能够增进学生知识的,一是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是能够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的。这是选择整本书的总体原则。虽然能够分出三个角度,但选择的书往往兼而有之,根据需要确定读的方向就是了。

    (一)书的来源。

    书从哪里来?“只要你存心要读,究竟还不至于无书可读。学校图书室中不是多少有一些书吗?图书馆固然不是各地都有,可是民众教育馆不是普遍设立了吗?藏书的人不是随处可以遇见吗?各就自己所好,各就各科学习上的需要,各就解决某项问题的需要,从这些处所借书来读,这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叶老似乎早就看到有些老师或学生会有无书可读的疑问。现在与叶老说这话的年代已经隔了半个多世纪。条件好了,书是可以借来的,当然也能够买来。书的来源不应该成为阻碍整本书阅读的借口,就像叶老所言,只要你有心要读就会有书可读,关键问题是能否有读的信念。

    (二)质的甄别。

    时间是有限的,所以选择的书的质量也决定了阅读的质量。“养成阅读能力在乎多阅读,在乎阅读得其法;阅读的材料却不必要是名作,只要内容形式都没有毛病的就行。”凡是内容形式没有毛病的书籍都可以用来进行整本书阅读。

    “所取教材必能不但适应学生的一般兴趣,并且切合教育的中心意义”“我以为在现今时代,关于补充用、参考用的书籍,只有教师们努力创作。坊间原堆满着满架的书,但大部分是非儿童本位、非语体文的,因此难得采用。”叶老提出要语文教师创作适合儿童阅读的书,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现在的教师虽然不必为儿童去创作,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要选择适于儿童阅读的书,要选择儿童喜欢读的书。培养了阅读兴趣,形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以后,可以选择对学生而言有点儿难度的书。当然不能只选择文学类的书,也不能只局限于一个国家的书。还应该有传记类、历史类、自然科学类。无论怎样选择,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符合儿童阅读的普遍规律。就小学阶段而言,整本书的主体应该是经典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儿歌、童谣、散文、小说等,其他类作为补充。

    (三)量的确定。

    “略读同一的教材是无弊的,只要教师能够忠于职务,能够深知学生。”叶老指出,一个班的学生要阅读相同的一本书,也就是师生同读一本书,这样才有利于进行阅读指导。

    究竟一个学期可以读多少本书比较合适呢?“一个学期中间,为求精详周到起见,略读书籍的数量不宜太多,大约有二三种就可以了。”叶老所说的一学期二三种,这应该是同读一本书的量,至于学生课下自由阅读的书是不在此内的。

    还有一个年段问题,不同年段阅读数量不能强求统一。一二年级适合阅读图画书,或标准拼音的文字书,因为低年级自己的能力有限,更多的时候是老师大声给学生 朗读,所以数量反而会更多一些,一学期阅读的图画书可能有十几本。其他年级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因为三四年级为了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了交给方法,可能阅读 的速度会慢一些,选的书也会少一些。五六年级如果经过了前几年的培养,可以读得更多一些,范围也更广一些,交流的空间更大。

    四、整本书阅读的指导

    “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可见在叶老心中阅读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在现实中也是非常需要的。“我们可并不是说?指导?就是由教师一个人这样从头到尾讲下去。?指导?得在讨论里。”指导要注意方式,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

    (一)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原则。 1.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获得。

    “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一目十行地囫囵吞枣地读下去,至多只能增进一些知识和经验,并不能领会写作的技术。”从叶老的阐释中,可以看出,只有整本书阅读这么回事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通过整本书阅读使学生有所收获,要知道怎样读更好。要通过阅读领会表达的妙处。

    “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彻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但是也不宜讲得很多很琐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多动脑筋。”重视方法的获得,但是这个方法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通过教师设置的情境,通过教师的追问,自己感悟到的。

    2.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对阅读速度,阅读时间等不做硬性规定,应该有较宽松的时间。对于阅读方式方法不进行太多的限制,应该顺应学生的规律,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经验读到自己的收获。

    3.注重个别指导。

    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集中指导的基础上,应该关注到学生之间阅读水平的不同。“对于资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对 于个别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看读书笔记等方式给予关注。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多听听能力较低学生的见解,给他们阅读的信心。同时,私下提示注意其他同学 是怎样阅读的,帮助他们从别人的经验中感悟读书乐趣,吸取读书经验。以兴趣引领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持续的阅读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内容。

    “书籍的性质不一,因而略读指导的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就一般说,应该指导的有以下几项。

    1.版本指导。

    进行版本指导,就能使学生“将来读书不但知道求好书,并且能够抉择好本子,那是受用无穷的。”版本指导,有利于学生选择书籍,对书籍本身具有鉴别能力,能够实现读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终身阅读,终身受益。

    “哪种本子校勘最精审,哪些本子是作者的最后修订稿,都得给他们说明,使他们遇到那些本子的时候,可以取来复按,对比。”教师要具备广阔的阅读视野,还要有比较深厚的功底,能够鉴别,并且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学生。

    “这方面的指导,宜运用校勘家、目录家的知识,而以国文教学的观点来范围它。”在 小学阶段虽然版本指导不必高深,但是对语文教学有益的部分还是要指导的,比如:有些著作是翻译过来,哪个翻译家翻译得比较好;有些是文言文注解的,哪些人 注解得好;台湾翻译的作品与大陆翻译的作品的区别;修订版与初版的区别。版本之间的比较,对于语文教学的功用是使学生能够知道产生不同的原因,通过比较阅 读,推敲出这样写比那样写的好处,提高作品的鉴赏能力。

    2.序目指导。

    “读书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所以也须养成学生先看目录的习惯。”利用目录进行检索,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利用目录可以整合自己想看的内容。如重点研究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可以通过目录跳跃性的看,从而把某些内容整合在一起,能够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理情事件发生的脉络。

    “教师指导,要教学生先看序文,要审查序文的重要程度,与以相当的提示,使他们知道注意之点与需要注意力的多少。”序 文的提示了书的主要内容,有利于了解梗概。如果是自序的话,能够清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顺着序文可以探究作者的思维线路;如果是他人作序,对书的内容 有一些评价,提示读者注意书的价值,同时也有利于阅读时注意重要部分,可以得出自己的判断与序文作者进行比对,得出自己的结论。

    3.参考书籍指导。

    “参考书籍,包括关于文字的音义,典故成语的来历等所谓工具书,以及与所读书有关的必须借彼而后明此的那些书籍。”参考书籍的作用一是帮助理解,而是帮助比对借鉴,帮助阅读向更深更广的程度进行。

    通过参考别的书籍,“从小的方面说,阅读一书而求其彻底了解,从大的方面说,做一种专门研究,要从古今人许多经验中得到一种新发现,一种系统的知识,都必须广博地翻检参考书籍。”参考别人的,可以彻底理解当下要了解的这本书,同时通过比较获得阅读经验,为将来阅读打下基础。

    4.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意蕴,没有一点含胡。也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句的好习惯,下笔不至有误失。”在 叶老看来,所谓的阅读方法并不是真正的方法。真正的阅读方法不是工具化、形式化的,而是比较、归纳、揣摩、体会的过程。对于一字一句的比较、揣摩、体会,然后归纳,形成自己的认识,才是方法。能够发现文字的特性,才是真实的阅读,才能够锻炼语感,才能够对阅读有帮助。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着力点应 该放在学生不太注意,学生自己不能发现的语言点上,通过这样的点激发学生,让学生思维更加深入。

    “不论短篇与书本,性质相近的,就该用同一读法去读。”教师可以有意识引领学生用相同方法读类似的书,或者让学生自己阅读相近的书获得这样的体验。但是,阅读方法又不是拘泥一种的。“文字各式各样,阅读方法字也不能一律。多读些文字,练习到的方法就多些。”“阅读方法又因阅读材料而不同。就分量说,单篇与整部的书应当有异,单篇宜作精细的剖析,整部的书却在得其大概。”方法的多样性在于读物的多样性,整本书阅读在于突出一两种方法,精细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面面俱到也难有什么深刻印象了。

    (三)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过程。

    按照叶老的阅读教学过程理论,整本书阅读指导也要大体经历“预习——讨论——练习”的过程。

    对整本书阅读指导而言,“包括阅读以前对于教材的阅读方法的提示,阅读以后对于阅读结果的报告和讨论。”这是很明晰的指导过程,有读前和读后的指导,其实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有指导。对此,叶老还作了更为细致的说明:“略读教材若是整本的书,每一堂略读课内令学生报告并讨论阅读那本书某一部分的实际经验;待全书读毕,然后令作关于全书的总报告与总讨论。至于实际阅读,当然在课外。”

    1.阅读前提示方法。

    阅读指导从阅读前就已经开始了,“文字浅显明白的,不妨少点工夫,看下去就是。文字深微曲折的,就得精细得解说,周到的剖析,达到透彻了解的地步,才歇。”“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阅读有时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吟味;这就更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这都是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的。

    2.阅读中进行指导。

    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教师可以限定大致的进度,等到读到某个阶段的时候进行一次讨论交流,可以看到学生读的进度,可以通过讨论提示一些方法,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有利于下面读得更好更深入。阶段汇报以后,学生根据获得的经验再读。

    3.阅读后组织讨论。

    等全体学生都读完以后,再次组织交流讨论,汇报整本书的阅读收获。“成本的书分量多,不便在教室里精细讨论,所以教学生根据精读的经验,自己去读。略读的?略?字表示学生所受教师的指导简略一点的意思,并不是说马马虎虎地读。”要重视学生的自读与自悟,讨论是交流收获,交流经验。

    除此之外,“文字最好能读熟”“文字又最好能复习”,交流讨论以后,可以形成文字材料,也可以指导学生再读,读出更多的感受,这样不但能把一本书读通读透,而且可以防止学生浅尝辄止,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整本书阅读讨论示例。

    讨论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组织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应该从情节入手,关注 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整体,它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有很多不同。一本书留给学生什么印象,从这本书中能感受到什么是很重要的。在读 书交流的时候,教师始终要有整体观念,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处理而忽视了整体。在强调整体感知的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整本书阅读,既要 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试以三本书为例,谈谈小学各个年段在指导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低年级

    低年级可以从阅读图画书开始。在阅读《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本书的时候,因为书中情节变化往往出人意料,所以很多关键地方教师都 可以停下来,让学生想象下一步会发生什么。通过学生想象和书中故事情节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故事的温馨与感人。尤其是书的最后小甲龙跑到山顶的部分,让学生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然后出示下一个画面。相信学生一下子会被感动,因为他们想不到小甲龙竟然找到了父母。一年级的孩子对父母有着强烈的情感依 赖,当他们看到这样的场面的时候,一定能把小甲龙想象成自己。其实,整个故事孩子都可能会把自己想象成小甲龙。这样的处理是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故事中的 温情。通过这本读物,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图画书之所以给孩子带来无尽的乐趣,关键是能带来视觉冲击和无穷的想象。但是,想象要以看懂图画内容为基础。所 以,教师在用图画书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看画面。图画语言是学生天生的语言,他们很容易看懂,甚至很容易发现细节。这本书中有一页是小甲龙在 霸王龙的怀里睡着了,图画上的霸王龙背上有几个洞,当然这是它保护小甲龙时被吉兰泰龙咬的。如果学生观察不到这个细微之处,教师就要提醒:“霸王龙的背上是什么?”让学生通过图画想起前面的内容,能更深的体会此时霸王龙的情感。看懂图画能促使学生走进情境之中,感受到作者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感。

    图画书的阅读,阅读画面要重于阅读语言,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情绪的渲染、思维的历练,是阅读图画书的主要目的。

    2.中年级

    以《亲爱的汉修先生》(新蕾出版社)为例谈中年级的阅读。

    在班级读书交流的时候,教师可首先设计这样的问题:“书的作者是谁?哪国人?”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懂得读书其实是和作者交流。对作者的基本了解也是了解故事背景的一种方法,有利于理解书中的一些内容。

    然后提问:“这本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通过学生汇报,梳理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通过说喜欢谁,了解学生对这本书的理解程度,看他们是如何看待书中人物的。让学生说理由,就是通过书中的某些情节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来。

    进行交流:“书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可以是高兴的、悲伤的、痛快的、遗憾的、好玩的……”学生会选择不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汇报,这样可以丰富每一个学生读书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汇报交流完成对整本书的梳理,对学生来说就是把散落在心中的信息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建立了整本书的基本框架。

    接下来就是探究细节,教师可以抓住几个重点段落进行设计。比如,“电话铃响了。妈妈正在洗头,她叫我去接。是爸爸打来的。我的胃忽然变得很沉重,好像要垂到地上了。我每次听到他的声音就有这种感觉。”胃沉重怎么和听电话联系在一起呢?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联系前面的一系列内容才能弄清楚。这样的思考锻炼了学生联系上下文把握整体的能力。同时,这里又是表现主人公对爸爸复杂矛盾情感的重要情节,在这里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这本书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觉得悲伤,同时也感到很欣慰。”作者为什么这样结束这本书呢?通过这样的追问,让学生从整本书的角度思考作者成长的心路历程。

    最后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这本书和其他书比较,有什么不同?”又回到一个整体,要求学生跳出书本。每一本书都有其独特之处,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更鲜明,是用书信和日记穿插的形式来写的,还有很多关于写作方法的介绍。让学生注意整本书的特点,是对语言表现形式的一种关注。

    3.高年级

    整本书阅读讨论需要经历很多个阶段,有时可以按照章节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有时候可以按照人物进行阅读,然后再回归整体进行交流和讨论。

    例如,开展《草房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读书交流,适于在通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按照人物进行交流。可以将一个人物或两个相近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交流。比如“秃鹤”和“细马”这两个人物有很多相似之处。让学生先说出对这两个人的印象,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他们名字的由来,然后根据自己推测,看看作者为什么给这两个人起这样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探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同时了解作者给人物命名有时隐含了作者的情感因素。最后,围绕“两个人身上哪里最让你感动”进行交流,理解“尊严”和“责任”的含义。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文中的空白处进行阅读交流。《草房子》这本书中每章节的每个部分只用“

    一、二、三”来划分,让学生给每一部分命名,锻炼学生概括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对情节的整体把握。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同读,并且要不只一遍的读,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开展阅读以前,教师可以写读书推荐,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读书过 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写书评、写心得。在交流之前,让学生通过做书签,写读书感受,写书评等形式,把理解的内容条理化,在交流时就不会泛泛而谈。读书 交流要从整本书开始,又从整本书结束,保证书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开展阅读和交流,始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交流读书感受,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习惯。要 尽量避免阅读的功利性,注重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否则,就是加重学生负担,就会破坏学生的阅读胃口。不管面临什么样的书,教师本身都应该有能力进行阅读指 导,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投入到阅读中来。

    五、整本书阅读的评价

    “为学生的利益而考查,依据考查再打算增进学生的利益,那才是教育家的存心。”教师所有工作的重点都应该指向学生,把教育教学思想变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情况应该进行评价,以使阅读更有效果。此种评价以考查学生阅读进展的质性评价为主,少作所读书籍的量化评价。

    (一)对阅读结果的评价。 1.考查阅读的速度。

    “处于事务纷繁的现代,读书迟缓,实际上很吃亏;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度,读得快,算是成绩好,不然就差。不用说,阅读必须以精细正确为前提;能精细正确了,是否敏捷迅速却是判定成绩应该注意的。”阅 读要关注差异,但是也要有基本的速度要求,大多数学生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不能按时完成的,教师要了解是没有兴趣,还是阅读速度慢,通过阶段性讨 论做出相应的调整。对阅读速度慢的学生,可以通过规定时间读完短文等方式提高其速度。此外,还要注意,从低年级开始就锻炼学生不指读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 高阅读速度。

    2.在班级讨论中看阅读深度。

    “教师指定一本书教学生阅读,要他们从书中得到何种知识或领会,必须有个预期的标准;那个标准就是判定成绩的根据。完全达到了标准,成绩很好,固然可喜;如果达不到标准,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指导步完善呢,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希望他们下一次阅读的成绩比较好,能渐进于标准。”教师在指导阅读前,要有明确的目标,在班级讨论中,通过学生的发言能够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的目的不是给学生好与不好的评价,而是通过评价发现阅读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使阅读更有实效。也能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的不同对个别学生进行再次指导。

    3.查阅资料,了解阅读的真实情况。

    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所读的书做简单的读书卡,或者用图画表现自己的读书所得。中年高年级学生可以做程度不同的读书笔记。“笔记大概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碎屑的摘录;一部分是完整的心得——说得堂皇一点,就是?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中年级学生通过摘录,加上感受的形式写读书笔记,如果允许的话,可以在所读的书上批画圈点。高年级学生可以就书中的章节或者人物,写出自己完整的心得。不论是“读书报告”还是“研究报告”都以学生真实的感受为主,不是为了应付老师,那样反而破坏了读书兴趣,做了不如不做。

    教师要让学生做属于自己的笔记,使学生乐于做笔记,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笔记的作用。“说 起笔记,现在一般学生似乎还不明白它的作用;只因教师吩咐作笔记,他们就在空白本子上胡乱写上一些文字交卷。这种观念必须纠正。要让他们认清,笔记不是教 师向他们要的赋税,而是他们读书学习不能不写的一种记录。参考得来的零星材料,临时触发的片段意思,都足以供排比贯穿之用,怎能不记录?极关重要的解释与 批评,特别欣赏的几句或一节,就在他日还值得一再检览,怎能不记录?研究有得,成了完整的理解与认识,若不写下来,也许不久又忘了,怎能不记录?这种记录 都不为应门面,求分数,讨教师的好;而只为于他们有益——必须这么做,他们的读书学习才见得切实。”

    教师指导如何做笔记的基础上,在阶段性阅读和完整性阅读以后,可以通过查阅笔记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程度。“而在上课讨论的时候,这种笔记就是参加讨论的准备;有了准备,自不致茫然无从开口,或临时信口乱说了。”读书笔记为班级讨论做好准备。班级讨论以后,通过查看笔记的方式,了解讨论是否加深了学生的了解。“每抄一条,每写一段,总得让他们说得出个所以然。这样成了习惯,终身写读书笔记,便将受用无穷,无论应付实务或研究学问,都可以从笔记方面得到许多助益。”

    除了读书笔记以外,还可以写图书推荐卡、办主题手抄报等方式展示读书效果。

    (二)对阅读指导过程的评价。

    整本书阅读以师生充分自读为基础,以班级讨论为主要交流方式,以教师的评价为指导,以促进师生语言与精神成长为归宿。教科书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经验,在于“语用”方面的探索与研究。整本书阅读通过对“语用”规律的把握,体悟作品描述的各种形象,获得精神的力量。

    好的整本书阅读交流是什么样的呢? 1.体验阅读的乐趣。

    对学生而言,获得阅读乐趣是他们进行阅读的核心动力。阅读指导过程应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如在四年级开展《长袜子皮皮》讨论的时候,出示皮皮的图片,让学生找到书中皮皮的外貌描写。然后出示皮皮烙 饼、打扫房间、举起鲨鱼、折断牛角等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皮皮的印象。学生能够凭借图片,回忆书中描述的情景,体会到想象的乐趣和新奇的乐趣。

    乐趣不只是快乐的体验,还有冒险的体验,紧张的体验……这些乐趣有时来自书的插图,有时来自文字欣赏,有时来自故事情节。教师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文本,以尽可能丰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蓝色的海豚岛》中主人公与野狗的较量,与章鱼的战斗,坐独木舟下海的恐慌,都可以给学生带来紧张刺激的乐趣。

    阅读的乐趣还来自于交流活动本身。教师组织多样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乐趣。如在进行了《小淘气尼古拉》的读书讨论时,让学生把自己一天中有趣的 事情画下来,组成漫画集《我的淘气史》。学生在想和画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在《长袜子皮皮》的交流中,把所有关于小猴子尼尔松的图片按一定顺序出示,变成 一本“图画书”的阅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既让学生关注到尼尔松在这本书中的地位,又给学生创造的乐趣。

    2.达到阅读的高度。

    究竟什么是阅读的高度?高度不是复杂,高度不是道理,高度不是告诉,高度是一种高于自己的体验,是一种源于文本的深刻醒悟,是相对于当下的前进。

    引导学生发现细节。学生因为有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所以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看待作品。通过交流,看学生对作品细微处的理解,同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甚至是辩论,使学生的认识不断丰富。

    让学生感受打动人心的力量。如在《长袜子皮皮》的阅读交流中,教师以“吃”情难忘为主题,出示皮皮和杜米、阿妮卡在一起吃东西的几个画面。让学生回忆一个个细节,体会他们之间的友情。然后提问“他们三个是谁在改变?”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想到自己的好朋友,能够看到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还有一个皮皮”为主题,出示皮皮捡到线轴、制作药片等一组图片,每一张图片代表怎样的皮皮呢?皮皮在我们身边吗?是谁呢?让学生的目光从书中回到现实,看看身边的人,看看自己。

    对现实问题进行追问和思考。如在《长袜子皮皮》的读书交流中,对皮皮在学校的表现,教师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皮皮的老师,你会怎样对待皮皮?学生充分发表 意见后,老师问:如果你是皮皮,你希望有什么样的老师?再让学生讨论。最后问:为什么你做老师和你希望的老师不一样呢?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对儿童 社会化这样一个相对深刻的命题有自己的体验。

    引导学生达到语言的高度。语言对学生而言是可以享用的美食,他们会把语言吃进去,在他们的头脑中存储,在他们的身体里消化,关键的时候就会说出来。教师要 引导学生发现经典的优美的语言,并且能够感受这些语言,为他们自己的语言发展树立一个标尺。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语言需要,我们有责任呈现的丰富,没权利 专制于一种。

    儿童文学具有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等几个方面。要能通过讨论,让儿童感受到儿童文学的美。无论是细节,还是情感,无论是形象,还是语言,都是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的具体表现。发现了美,感受了美,就到达了儿童文学的高度。

    3.开拓广阔的阅读空间。

    学生真正喜欢的书一定会反复读,阅读指导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喜欢一本书。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不是一本书阅读的终结。

    通过交流让学生觉得还有很多未曾发现,没有体验的细节,有兴趣继续读下去。如在《草房子》阅读交流的结束时,提出问题:为什么除了《艾地》《药寮》两章外,其他各章的最后都用了省略号?用了句号的两章,一是“艾地”的主人公秦大奶奶过世了,一是“药寮”的主人公桑桑病好了。其余各章结尾用省略号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好像每一个主人公还有故事。这样的设计是可以让阅读更深入,更开放。

    拓展阅读空间,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个作者的其他书,或者和本书相同类型的书。比如读完《长袜子皮皮》以后,推荐林格伦的另一本书《小飞人卡尔松》和詹姆斯·巴里的《彼德·潘》,让学生比较卡尔松、彼德·潘和皮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阅读以后,再进行讨论,打通各本书之间的阅读通道。

    阅读交流以后,学生能更细致的重读,学生自己去发现更多可以读的书,学生愿意带动身边的人阅读,学生课下自愿的交流讨论,这样阅读指导的目的就达到了,就把阅读的空间从课堂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使学生有更多的阅读知音,有利于他们持续阅读。

    总之,好的阅读指导应该像优秀的作品一样,把所有的“功利性目的”都隐藏在丰富的阅读活动背后。阅读的主人是学生,每次都要让学生畅谈读书感受,让学生提出最想指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这样的阅读会更动人,更持久。

    六、讨论

    为了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有必要讨论如下的问题。

    (一)整本书阅读与课本教学的关系。

    “读整本的书”作 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思想,应该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重视。语文教育体制内的整本书阅读还是要完成语文教育的任务。如果让整本书在语文课程中占有足够的分 量,势必要改革课本的教学,除了教师少讲以外,还应该整合单元,实现单元整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时间给整本书阅读。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 编排体例,每一个单元都有单元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把一个单元当作以单元主题为题目,以每篇课文和积累运用为段落的一篇“大”文章;也可以把一个单元,当作以单元主题为“书名”,每篇课文和积累运用为“章节”的一本“小”书。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师生具备整体观念,能够使教师走出“逐段分析”的误区,能够进行“精读”指导。学生在课内就有了整体的观念,为整本书阅读做了观念上和能力上的准备。有了时间,整本书阅读成为可能。有了“精读”指导的准备,整本书阅读能够高效。

    当然,单元整体教学因为年段不同表现形式应该不同,精读指导重点也不同。一二年级宜以“识字”为 整合点,指导重点在比较词句中理解与朗读。三四年级,可以单元主题为纲,整合课本内容,指导学生预习,指导重点在句段推敲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 效果。五六年级,以单元主题为发散点,整合课内外内容,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指导重点在于通过句段和篇章的对比,体会情感,领悟表达。(关于单元整组教学的 细节操作,另文表述。)

    2.整本书阅读与网络阅读的关系。

    网络阅读成了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命题。语文教师不能谈“网”色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网络文字纳入整本书阅读的范围。

    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网络文字。泛泛的文字,可以锻炼学生浏览与速读能力,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用阅读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读完内容,回答读到了什么,也可以让学生用词句概括内容。

    指导学生通过搜索关键词语,搜索作家作品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纷繁的文字中筛选信息。可以让学生从网上文字中挑错误的形式,锻炼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网上文字与书本文字的比较,感受作品的精致程度,提高文字鉴别水平。把网络阅读与书本阅读的感觉进行比较,多数学生会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并且指导哪方面优,哪方面劣,有利于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有指导的网络阅读,不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使学生具备抵抗不良信息的能力。

    3.统一阅读与自由阅读的关系。

    自由阅读是很多学者或者作家倡导的。有不少学者、作家的回忆文章中反复谈到自己的阅读经历,一致性在于,他们认为童年时代自由放松甚至是偷偷的阅读给他们 注入了文学细胞、学术因子。在他们眼中,阅读应该是无拘束的,统一性的阅读和教师的指导会破坏阅读情绪,让阅读失去魅力。这样的言论给阅读带来了不小影 响,以至于有些老师认为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去读。撇开那个时代可读的书有限不言,但是看这些发表言论者现在的成就,就可以知道这些成功人士是持续阅读、终 身阅读的,他们后续的阅读多是有目的的阅读。我们再想一想,同时代那么多人为什么他们能够脱颖而出?是他们具有思考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思考判断,也就是 通过阅读用自己的方式获得了自己的阅读经验。而另外的人呢,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书没有读好,所以没有提升阅读能力,也就没有成为学者,成为作家。其实,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些人是阅读成长中的个案。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有很多,但是只有少数人过得去,那些过不去的,那些坠落河中的,我们没有看到。

    阅读的本质不是培养学者也不是培养作家,而是培养具有阅读能力的人。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让所有走进来的人有所收获,让所有走出去的成为新我。整本 书阅读是在学校语文课程内的阅读,同生活中的自由阅读、消遣阅读不同,势必会关注到阅读的方法和习惯。整本书阅读要通过阅读整本书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而 不能读无所获,所以整本书阅读要在统一阅读的情况下进行。书中的文化特质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书中的文化因素,精神特质,在师生而言,应该也是在无形中 吸收的,绝不能为了方法,而使阅读失去魅力,失去兴致。

    整本书阅读是需要统一的,需要指导的,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再去自由阅读,收获会更多。

    4.整本书阅读的条件与范围。

    整本书阅读应该是在所有的地区都可以实现的,因为在所有的条件中,文字是受限制最小的。农村中小学,更应该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书的 来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想办法解决,不能读书,可以读报,不能读报可以读广告,关键是要把有汉字的东西给学生,给得越多越好,越早越好。由此看来,整本书阅 读的“整本”又不是单指物理形态的一本书,而是一种整合的思想,一种整体的意识。

    不同的地域,条件不同,读到的读物可能会有不同。但是,就像叶老所说,只要内容和形式都没有问题,就可以拿来读。学生读了就会有益,就会比一本课本的教学丰富。

    5.整本书阅读的序列。

    本文讨论的整本书阅读是特定在小学阶段的阅读,只涉及一些思考和尝试。在小学阶段的三个年段之间,怎样建立相对科学和完整的整本书阅读序列,肯定还应该在 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改进。怎样实现幼小衔接,怎样实现小学初中的衔接,怎样实现初中和高中的衔接,这种衔接,表层的是阅读书目的一脉相承,有意识的分段阅 读,深层的是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内在序列,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整本书阅读实现阅读水平的递进或者跳跃式前进。使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 为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体验过程,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做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

    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 刘银鹏

    课型:整本书阅读 课题:《城南旧事》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及片段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会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 1.掌握阅读整本书及片段的方法。

    2.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设计思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读书;以点带面,授之以渔,学习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课课件。3.《爸爸的花儿落了》片段。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朗读,猜人物,导入新课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

    (设计意图:在入情入境的背景音乐中,介绍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激发阅读兴趣。有助于推动学生急切地想了解作者。)

    二、知作者

    1.林海音: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

    2.(课件出示图书封面)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介绍:

    1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

    3.了解主人公——英子

    (设计意图:把作者和故事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激发兴趣,感受人物形象。)

    三、读整本书的方法

    过渡:平时我们学的课文,一般较短小,如何来阅读篇幅较长,情节复杂的整本书呢?

    1.读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 2.看目录:

    《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五个故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

    (设计意图:简介序言及其作用;目录的作用,从而引导孩子学会掌握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四、赏片段——圈、勾、批 赏析《爸爸的花儿落了》片段。

    1.片段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日常课文学习,谁来说说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课文的呢?

    2.指名回答。

    圈点勾画:勾画出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片段。写批注:写下自己的见解、感受。

    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横向比较,写读整本书的感受。3.用刚才交流的方法,自读《爸爸的花落了》片段。4.集体交流。

    引导品味文字的优美,感悟父亲对英子深切的爱及英子对父亲的怀念。(设计意图:在片段阅读中,巩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品味文字的优美,感悟父亲对英子深切的爱及英子对父亲的怀念,将学生再度带回到故事的意境中。)

    四、凝望命运深思

    自选议题,组内展开讨论,了解人物内心,关注人物命运,了解社会

    2 环境。

    五、情感林间驻足

    你认为英子是个怎样的女孩?为什么?

    六、知识大比拼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巩固全书主要内容。)

    七、布置作业

    请观赏电影《城南旧事》,边看边想与书中的场景有何异同。(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内外有效衔接。)

    八、推荐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板书设计:

    《城南旧事》

    林海音

    知 作 者 《惠安馆》

    读 序 言 《我们看海去》

    别离!

    看 目 录 《兰姨娘》

    圈、勾、批

    《驴打滚》

    《爸爸的花落了》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互动讨论

    学习了由郑老师主持的有关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的讨论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提取了以下学科教学知识:

    整本书阅读带来了新的教学组织形态。以目前比较通行的“班级读书会”为例,其教与学的组织方式与原来的语文教学就有很大不同。按照岳乃红老师的研究与实践,班级读书会是一个分层管理的网络组织。

    从“班级读书会”看,学生的阅读活动可分为两种组织类型:一是书友队组织的阅读,尽管还是在班级授课的大环境下,而阅读活动的展开主要在各书友队进行;二是由教师组织的课堂阅读,主要是班级共读一本书之前的“导读课”,以及共读后的“交流课”,当然也可以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做读书笔记。与围绕教科书课文学习的教学组织相比,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空间和课堂结构都有很大的变化。

    1、整本书阅读,它具有独立的价值,也是课程的一种形态。

    2、结合阅读话题,和孩子们进行讨论、访谈、交流、笔述。孩子们的感受非常丰富,他们的话语,他们的文字里边,有欢乐有忧伤有笑声也有烦恼。

    4、我又引导孩子们去收集作家在创作这本书时候的背景性的资料。去寻找作家的访问,阅读其他作家对人物的描述。同时还推荐给孩子们阅读作家其他相关的作品。这样,由读一本书再到一套书再到一位作家进行了一次立体的意义建构。

    整体阅读不仅包括课堂,同时也向课外延伸;不但针对学生,同时也引导家长参与;不拘泥于一本书,而推及到一套书一位作家。课程形态的变革,需我们做出更多的实践和交流。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篇6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

    曙光乡中心小学 陈晓夏

    课型:整本书阅读 课题:《城南旧事》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及片段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会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 1.掌握阅读整本书及片段的方法。

    2.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节选片段。2.《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课课件。

    3.《冬阳 童年 骆驼队 》、《爸爸的花儿落了》片段。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童年、听朗读,导入新课

    1、教师配音诵读序言片段。(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

    二、读整本书的方法

    过渡:平时我们学的课文,一般较短小,如何来阅读篇幅较长,情节复杂的整本书呢?

    1、知作者

    林海音: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2.(课件出示图书封面)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介绍:《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

    1 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

    3、读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

    读序言,感知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同桌相互说说,你从序言当中,你觉得作者写这部著作的目的是是什么。

    4、看目录:

    《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五个故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

    5、赏片段——圈、勾、批

    (1)片段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日常课文学习,谁来说说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课文的呢?

    圈点勾画:勾画出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片段。

    写批注:写下自己的见解、感受。(从语句表现手法来谈、从语句表现的情感来看、以及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等来谈谈)

    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横向比较,写读整本书的感受。

    (2)小组内展开讨论,了解人物内心,关注人物命运,了解社会环境,感知人物性格特征。

    引导品味文字的优美,初步感悟父亲对英子深切的爱及英子对父亲的怀念。

    三、统观全文,感悟人物性格特征(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你认为英子是个怎样的女孩?为什么? 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父亲呢?又从哪里可以看出?

    四、布置作业

    请观赏电影《城南旧事》,边看边想与书中的场景有何异同。

    板书设计:

    《城南旧事》 林海音

    (怀念童年、怀念故居)

    目录

    教学反思: 赏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篇7

    整本书阅读《狗来了》

    一、导入:

    师:教师边讲故事,边画简笔画他 师:我们先从这些人物开始,你还记得谁? 生:作弊的猪、最重要的好朋友之一……

    师:看大屏幕(出示书的目录),这么多人物他们之间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下面聊一聊这些故事,选择一个人物,用一两句话说说他和狗之间发生的故事。生:说故事(无顺序)

    师:还有很多人在举手,我们发现这本书中故事太多了,那怎样把这一个个的小故事,串联成《狗来了》这本书的大故事呢? 师:先来看目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第一个字,都是狗

    师:是啊,主人公是狗自然以主人公为主线 生:狗来到了不同地点 生:在故事里遇到了很多朋友

    师: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不光人物不同,地点不同,狗的身份也发生着变化。狗和作弊的猪,他是餐厅的? 生:保安 师:在剧院他是? 生:演员 师:在学校他是? 生:老师 师:狗当了养父,他的身份是——养父

    师:为了送回30只小猫,他们伪装成了?——阿姨

    师:在最后的章节了熊依旧伪装成了阿姨,狗伪装成了?——工人

    二、话关联

    师:狗的旅行师漫长的,他来到了不同的地方,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人,有着不同的身份,还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故事。这些故事,这些章节这些前后是有关联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这些关联。

    师:第一个,狗和作弊的的猪,前因后果,谁来说一说,他为什么来到餐厅做了保安? 生:说

    师:购进了剧院,原因师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生:猪想当一名演员

    师:狗进了学校,原因师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生:

    (后边几个故事,同上讲原因结果)

    师总结:在刚才同学给大家回顾的过程中,狗去剧院师因为遇到了作弊的猪,狗去学校师因为离开了猪腰酸背痛,狗去医院师因为离开了学校和熊一起生活,狗当养父是因为他在医院碰到了猫,狗的伪装是为了把30只小猫送回家。狗为熊担忧是因为熊伪装成了教养院的阿姨。这每个故事和每个故事之间——生说

    这前一个故事和下一个故事是相互连接的,这7个故事串联成了狗来了这个打大故事。

    三、再具体回顾故事内容。

    音乐,师生共同回顾故事内容,师讲上一个生接下一个。(PPT出示目录和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配图配乐)

    狗和作弊的猪、狗进了剧院、狗到了学校

    狗住了医院、狗当了养父、狗和熊的伪装、狗为熊担忧

    四、狗进了学校这一章节学习

    师:整本书的框架已经清楚了,我们来看看怎样把每个故事写清楚的。在七个章节中狗到了学校这一章节篇幅最长,故事最多。谁给大家想一想,狗到了学校都发生了那些事? 生:狗当上了老师……

    师:这个章节故事虽然很多,但是有条理的,先写狗当上了老师、再写给学生上课、最后写狗逃出学校,整个章节有顺序、有条理,其中的故事也有顺序。

    师:我们看,这是算数课上,狗带学生们来到的地方,谁能给他排一下顺序? 生:(边叙述边排序)狗先到了学校,然后

    师:在去买樱桃的路上,他们先看到了拖拉机,然后来到了储蓄所,在哪里取钱,接着来到了水果商店买樱桃,最后他们单腿13下交换蹦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学校后院,在后院又吐樱桃核。我们看储蓄所取钱,水果商店买樱桃,操场后院吐樱桃核,可以说师边走边玩,怎么看也不是一节算术课,我们看是不是一节算数课?

    生:读PPT文字,孩子们在储蓄所数过钱,数过人数,平分过钱……对一天算数课学习来说足够了。

    师:算数课可以说师写得有条理,很清楚。那地下室的作文课,又是怎样写清楚的呢?来聊一下这个故事。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故事的起因。(PPT对话出现)这部分很多,写了狗和学生的对话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读。

    师:现在你知不知道为什么狗带着他们去地下室上作文课? 生:带他们去地下室找鬼魂,经历一个非同寻常的事情

    师:就是让他们写好作文。就是通过这样的对话将故事的起因写清楚了。那故事的经过解决鬼魂的过程又重点写了什么?怎样写清楚的?你们发现了这部分重点写的还是? 生:对话。

    师:这次对话有点特别,是 生:狗一个人的对话。

    师:狗用它擅长的自我对话,他的声音一会高、一会低、一会尖、一会粗。他的身份还会变 一会是狗,一会是鬼魂。那下边需要两位同学来读,一位声音又高又尖,我们还需要一位声音特别低沉,其他同学身份依旧是学生,认真听,不要发出声音,因为鬼魂不喜欢乱糟糟的,我们的声音一大,他就不好说话了。开始 生:对话

    师:这个声音师又高又尖啊!说到这狗不知道解救要用什么办法,因为鬼魂师根本不存在的,我们继续看。生:继续对话。

    师:说到这,孩子们觉得鬼魂在这阴暗的地下室太可怜了,说老师啊老师,请您——生:请您救救这个鬼魂吧,师:突然一只苍蝇出现了,狗伸手一抓,主意也来了 生:继续读变成一个大个的红头苍蝇 师:大家一起念咒语了

    生:一起念咒语,可怜的鬼魂啊…… 师:这部分啊就是通过对话把这个故事写清楚,有了这个经理孩子们的作文写的怎么样?结果又怎么样?

    生:读,大个的孩子《我们师如何把鬼魂变成一只苍蝇的》……年纪小的 孩子…… 师:好,这部分正是通过对话把故事的起因、经过

    结果写清楚,这是老师看第三遍发现的表达上的特点。那么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也有你的发现呢?

    五、聊发现

    师:来聊一聊你的发现。

    生:有吹口哨、用大脑去拍照、喜欢写信 师:这些都是内容上的,表达上的? 生:花斑狗的-外貌描写

    师:指黑板简笔画,这本书的刚开始,不管是他戴着、围着、甚至他提着都叫做——外貌描写。在花斑狗也有外貌描写,师带着回忆。阅读得真棒,谁知道棒在哪里? 生:他发现了外貌描写、结构方法

    师:不光读这个故事、了解这个人物、故事情节,他去了解这本书是怎样写的。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表达。老师在读到第5遍的时候又有了新的发现 生:读PPT内容,用大脑拍照。

    师:这是狗到了学校的小小情节,不仅仅出现了一次,打开书,翻开91页,谁找到了? 生:读

    生:读134页内容

    师:相同的情节出现在了不同的章节里,这样反复出现的小情节老师还发现了一处,谁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读。(用口哨吹九首歌曲)师:提供页码,生继续找,继续读

    师:发现用口哨去吹歌曲在整本书出现了6次,像这样反复出现的情节,在你的阅读过程中是否也发现了? 生:写信。生:和自己对话 师:ppt出示开头结尾 生:读整本书的开头和结尾

    师:又是有所关联,从他离家旅行开始到他回家结束,其中出现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和每个章节有所联系环环相扣,其中还有一些反复出现的小情节,就这样这本书就更加完整、个更加清楚。

    六、拓展

    师:今天我们聊到这本书,像这本书这样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大故事的旅行类的书你还这道哪些?

    生:《爱丽丝梦游仙境》 生:《绿野仙踪》、《西游记》

    师: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简单介绍主要内容(PPT出示)自己读书看看你如何让把小故事串联成大故事的?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篇8

    由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谈小学整本书阅读 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李怀源 【摘 要】“读整本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从学生年龄特点、读物特点、阅读能力元素出发对整本书阅读进行指导,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叶圣陶;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

    1941年,叶圣陶在其重要论文《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

    [1](204)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

    2001年7月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这样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读整本书的思想已经被重视。

    下面结合叶圣陶的“读整本书”的阅读思想,就小学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1]205从叶老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叶老重视读整本书是因为读整本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具体而言,读整本书可以扩大阅读空间,应用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叶老在他的著述中不厌其烦地谈到方法、能力、技能、习惯,因此,历来的研究者多据此把叶老归为彻底的工具论者。叶老在1922年1月20日发表的《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中多次谈到关注学生心灵:“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所以欲求成功的教师,当从为儿童特设的境遇里,发展儿童的心灵,务使他们情绪丰富,思想绵密”“教授国文不以教授形式为目的,这不过是附带的目的;宜为学童开发心灵,使他们视学习语文如游泳于()趣味之海里。”[3]12-13这篇文章中类似的呼吁还有很多,可见叶老对儿童心灵的关注程度。后来,叶老多呼吁习惯养成等,应该是语文教学没有实效的现状使然。没有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怎么能空谈发展心灵?叶老一直力图解决教学的现实问题。

    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1.发展语言。

    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作品。丰富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遇到自己喜好的语言形式,学生会不自觉得模仿。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学生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意识的。

    2.锻炼思维。

    不同作者类似作品之间的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比较,如比较童话作品中的“王子”“公主”,比较不同作品中的“智慧老人”等,学生能够通过材料的“重整”,对作品进行“伸展”“评鉴”,最后实现“创意”阅读。学生能通过对比,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断,使思维更加深入。

    3.丰富体验。

    整本书负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受到文化的熏染。学生品味的语言越多,接受的文化越丰富,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学生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能够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必然包含智育和德育的因素,并且是始终伴随语言学习过程。不管就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而言,还是语言本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美的因素。语言承载的美与语言本身的美被学生分享,被学生接受的时候,学生的审美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二、整本书的选择

    叶老提出“学校里课程的设置,通常根据三种价值:一种是实用价值,一种是训练价值,还()有一种是文化价值。”[3]105整本书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选择,一是能够增进学生知识的,一是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是能够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这三个角度进行选择。

    选择整本书应该本着东西合璧、古今结合的原则。可以根据书评人的推荐,但是最主要的标准是孩子是否喜欢。所以,教师在选择整本书以前,一定要先读一读,然后推荐给学生。

    选择整本书,师生必然经历一个自我判断的过程。不同的出版社和书评人推荐的书目会有不同,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些书目中都出现的书,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书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关注变化。一般的选本,作者不同,形式有变化,适宜刚刚开始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学生。有的选本在节选时列出了选文出自哪些著作,所以,在读选本时就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如果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已经提高了,可以根据学生兴趣、教师取向、作品价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择。

    选择整本书,还可以和教科书的内容结合起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的“课外书屋”栏目向学生推荐了与本单元有联系的整本书,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阅读。教师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延伸阅读,如,学习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作家笔下的人”单元时,可以读《小兵张嘎》《红楼梦》《儒林外史》《百万英镑》等名著,这些是与课文内容联系的整本书,属于内容的延伸阅读。也可以选取《小王子》《毛毛》《爱德华奇妙之旅》《长袜子皮皮》《彼得·潘》中任何一本,看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这属于表达方式的延伸阅读。

    究竟一个学期可以读多少本书比较合适呢?阅读数量不能强求统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二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开始的时候需要老师给学生朗读,读书的数量反而会多一些,一学期阅读的图画书可能有十几本。

    三、四年级为了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了教给方法,可能阅读的速度会慢一些,选的书也会少一些,一学期有两三本。

    五、六年级经过了前几年的培养,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速度快了,能够读得更多一些,范围也更广一些,选取的书能做到一个月一本,那一学期就可以读

    四、五本。当然这个数量是在师生“同读一本书”的范围内,不包括学生自己的自由阅读数量,有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学生读的数量会更多一些。

    三、整本书阅读的指导

    “略读教材若是整本的书,每一堂略读课内令学生报告并讨论阅读那本书某一部分的实际经

    ()验;待全书读毕,然后令作关于全书的总报告与总讨论。”[3]257讨论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重要环节,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组织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讨论,应该从情节入手,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整体,在讨论交流的时候,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处理而忽视了整体。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

    (一)按照学生年龄特点指导

    低年级的学生适合于教师先读给他们听。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拼音阅读的时候,老师及时放手,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可以像大人一样进行阅读了,能够有成就感,维持持久的阅读兴趣。阅读讨论的重点应该是情节、人物、阅读兴趣等。结合作品联系生活话题:“从书里找生活的影子”“从书里找自己或别人的喜好”“找出书中人物特别的地方”“聊一()聊送礼物的想法”[4]95;进行语文学习延伸话题:“把故事加长”“从阅读中学习了哪些新

    ()字词”“找出书的特点”“好书介绍”[4]95等。

    中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自己阅读了。老师应该设计读书报告单,帮助学生把握读物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读物中的细节,让学生能够关注到人物的心理变化等。讨论的重点在于细节和从中体会到的情感,如,聊故事里好笑的情节,谈一些与众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书中的人物[4]95等。可以谈论语文学习,比如,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一本书,了解自己的阅读策略和阅读困难,谈描写声音和色彩的语词和比喻,谈两种不同的拟人法,谈论描

    ()写老人或特别人的方法,讨论描写做事过程的写法,谈作者特别的语气[4]95等。让讨论变得角度多样,使阅读活动丰富多彩。

    高年级的阅读,教师可以设计稍微复杂的读书报告单,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对深层次的问题进行讨论,比如,比较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探讨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比较自己童年和作者的童年,谈饮食文化以及相关的语词,谈老人与小孩的关系,探讨奇幻

    ()小说和魔法小说的特色[4]95等。

    (二)按照读物特点指导

    小学阶段读物的主要体裁:图画书、童话、童谣、儿童诗、散文、小说、科技作品等。图画书、小说是整本书,童谣、儿童诗、散文、科技作品往往是以“集”的形式出现的。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能够把握体裁的特点进行指导。

    图画书并非只有低年级学生才可以读,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甚至成人都可以从图画书中获得启发。图画书可以分为有字书和无字书。无字图画书可以直接让学生阅读,学生通过读图,能够读懂故事,受到感染。故事情节比较曲折的有字图画书,如,《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教师可以边出示图,边讲故事,在故事的紧要处可以停下来,让学生想象和思考。像《我的爸爸叫焦尼》这样情感性比较强的图画书,如果停下来就会破坏故事的氛围,教师可以从头至尾讲完,然后设计活动让学生讨论。

    《安徒生童话》《下次开船港》等童话集编选了同一作者不同的童话。有些是选编不同作家作品的童话集。教师可以有重点地选取经典的部分,如,《丑小鸭》等进行讨论,也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童话进行讨论,其他的由学生自己阅读。童话的阅读,要引导学生进入童话的情境,在阅读的过程中尽量不把学生拉回现实的场景。设计讨论话题,也要让学生站在童话中人物的角度。讨论充分后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儿童诗以儿童的语气表现儿童的所思所想。看似简单的语句却能营造出一个个新奇的世界。儿童诗有不同的类型。知道诗的类型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带来的快乐。儿童诗集,一般是选编经典的作品,如《橡树》。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下面的工作:读懂诗的意思;想象诗的画面;领悟诗的情趣;欣赏诗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儿童诗的情趣和儿童诗的语言,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童谣带有浓厚的儿童情趣,语言富有特点,学生往往读上几遍就可以背诵,老师要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指导。

    阅读《远方的小星星》等散文集。开始读的时候,学生只会看到一篇篇的文章。看完了,再引导学生看看这些文章放在什么主题下。把这些文章放在这样的主题下讨论,学生认识就会丰富而深刻,所感受和获得的比单篇文章深厚,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变得多起来。每一篇散文都有它的特色,有的简练明白,以条目的形式出现,如《每个孩子都应该做的101件事》;有的寓意深刻,如《一片叶子落下来》;有的充满儿童情趣,像《幻想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特色。

    小说是整本书阅读的主体。儿童小说可以分为成长小说、幽默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指导。成长小说关注“心灵”,幽默小说关注“语言”,动物小说关注“情节”和“形象”,科幻小说关注“想象”。因为小说有完整的情节、典型的人物,因此设计讨论话题比较容易,既可以讨论人物的性格,又可以讨论语言特色。通过交流让学生觉得还有很多未曾发现,没有体验的细节,有兴趣继续读下去。对现实问题进行追问和思考是交流的重点。

    科技作品一般是说明文体裁,像《昆虫记》。教师指导时一是让学生读懂内容,再就是把握说明文本身的特点。一般有如下的重点:把握事物特征,领悟思想内容;理清说明顺序,掌握结构特色;研究说明方法,学习习作技巧;体会语言特点,增强表达能力。

    (三)按照阅读本身的规律指导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理论认为,阅读能力包括六个能力元素: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复述、解释、重整是“客观性理解,对原有的篇章进行分析、概括等,紧扣原篇章,准确理解,还原作者的思想过程。”伸展、评鉴、创意是“主观性理解,通过推论、想象、推测、批判性思维、创意,有依据地引申、拓展篇章内容,以及评鉴篇章内容与表达,提出独到的见解,对篇章进一步加工。基于原篇章又超离原篇章。”[5]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层级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

    初读一本书后,可以让学生复述内容。教师出示一些句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词语和表面句意。针对理解全书或章节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提问。对包含不易理解的词汇、结构复杂的句子设计问题。这属于复述和解释的范畴。

    重整可以通过读书报告单等形式让学生分析内容关系,抽取重要信息,概括整本书的主要意义。从书的某处或多处摄取特定信息。如,概括整本书的内容,发现整本书的主要表达技巧。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个作者的其他书,或者和本书相同类型的书。比如,读完《长袜子皮皮》以后,推荐林格伦的另一本书《小飞人卡尔松》和詹姆斯·巴里的《彼德·潘》,让学生比较卡尔松、彼德·潘和皮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阅读以后,再进行讨论,打通各本书之间的阅读通道,让不同人物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联系。

    伸展是在理解篇章表层意义的基础上,找出隐含信息,推断深层含义。如,在《草房子》阅读交流时,提出问题:除了《艾地》《药寮》两章外,其他各章的结尾为什么都用了省略号?用了句号的两章,一是“艾地”的主人公秦大奶奶过世了,一是“药寮”的主人公桑桑病好了。其余各章结尾用省略号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好像每一个主人公还有故事。

    评鉴是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评说人物与思想内容,鉴赏语言表达。如,在《长袜子皮皮》的读书交流中,对皮皮在学校的表现,教师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皮皮的老师,你会怎样对待皮皮?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问:如果你是皮皮,你希望有什么样的老师?再让学生讨论。最后问:为什么你做老师和你希望的老师不一样呢?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能够对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创意是在理解意思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想法,提出文章的新写法,或运用所读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富有新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见解,为书选用新的题材,提出新的表达技巧、改写文句,灵活运用所读信息解决相关的问题等。

    学生年龄特点、作品本身特点、阅读能力元素,这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能人为地分开。好的阅读指导应该像优秀的作品一样,把所有的功利性目的都隐藏在丰富的阅读活动背后。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这样的阅读会更动人,更持久。

    【参考文献】

    [1]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7.[3]刘国正.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黄荣村.童书三百聊书手册[M].台北:启耀印刷事业有限公司,[5]祝新华.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J].小学语文,2008,(4):4-7.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篇9

    五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所以,朱教授在新教育实验区启动了“营造书香校园”读书工程,倡导学生多读一点、多背一点经典性的东西,他说,如果读了、背了,就会将其精华内化在学生的头脑里,后劲无穷,受益终生。一句话,一名优秀的学生,必须是个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的人。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自身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文学鉴赏素养、广博的阅读储备和敏锐深邃的是非判断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不间断地读书学习,广泛涉猎,兼收并蓄,增长历史阅历,加深文化积淀,全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文化及专业素养。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

    二、阅读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的黄金时期,要努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广博的阅读内容,尽量少限制,多引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读书趣味,有选择性地读,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不盲目跟风和追随时尚,形成基本的阅读判断力和鉴赏力,提高阅读品位。

    三、阅读书目

    1、《城南旧事》

    2、《请让我来帮助你》

    3、《黑灵魂》

    4、《汤姆·索亚历险记》

    5、《孔子的故事》

    6、《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7、《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

    8、《双人茶座》

    五、阅读构想:

    1、开辟“班级读书园地” ;

    2、开展“读一本好书,交一个朋友 ”“换一本好书,交一个朋友”活动 ;

    3、开展“我和父母共读一本书”活动

    4、开展“班级故事会” ;

    5、班级“故事大王”、“古诗大王”、“读书明星”、“书香之家”评比。

    六、阅读策略

    1.给予学生固定的时间。每周二的共读课,作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的必读时间。

    2.通过“课堂上的师生共读整本书”,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获得阅读体验,并将这种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之中。

    3.写读后感。光阅读对学生来说印象不够深,而写读后感能让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能够让学生将读书时的想法写下来,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同时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4.开读书交流会。写了读后感之后,还只是个人的想法、见解。通过开读书交流会,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思维得到碰撞。可以集大家的智慧,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我们相信,只要将“师生共读整本书”这个实验扎扎实实地搞下去,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

    七:相关活动

    1、“精品屋”。在学习园地内专设“精品屋”,展出学生的优秀摘录本、“成长足迹”本及学生的佳作。

    2、“导读小报”展览。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摘抄下来,并进行装饰,设计成一张整洁、美观、有创意的手抄报,进行展览和大家分享。

    3、竞赛活动。经常性的举办“故事会”、“评人物”、“说心得”、“辩论会”、“读书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班级读书会,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让阅读成为习惯,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深入阅读。

    4、制定评价方式。建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课外阅读星级”机制。

    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特别是语文能力的发展方面也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的它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合理地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撑起阅读的一方晴空。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课题:夏洛的网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威尔伯一生命运转折的分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使孩子们对爱、对生命、对友谊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2、通过对文中精彩段落的赏析,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塑造人物形象并传递情感的。

    3、通过对书整体的分析了解,加深对童话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威尔伯一生命运转折的分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使孩子们对爱、对生命、对友谊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中精彩段落的赏析,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塑造人物形象并传递情感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个孩子有一本《夏洛的网》,并认真阅读全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孩子们好,我们已经见过两次面了,怕不怕黄老师?那你觉得我算不算你们的朋友?为什么?

    见过猪吗?都在哪儿见到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猪,他们养猪来干嘛呀?哦,原来猪的命运就是养肥以后,被我们杀来吃掉。多么悲惨的命运呀!

    生活中,你喜欢那种灰色的大蜘蛛吗?为什么?

    猪和蜘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平时也不会有什么交际。可是在美国作家怀特编织的童话世界中,它们之间却演绎出一段精彩的生命传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洛的网》,去感受这段生命的传奇。

    二、简单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和译者

    这本书打出的口号是“拥有一册,感动一生”,据说已经风靡世界五十年,发行千万册,这本书真的这么牛吗?

    作者:E·B·怀特,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除了创作大量的散文、杂文等,他还写了三部童话,分别是《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和《吹小号的天鹅》。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夏洛的网》,至今已拥有20多种文字的译本。

    译者:任溶溶,著名翻译家和作家,翻译作品有《安徒生童话全集》《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等,他创作有《没头脑和不高兴》等。wWW.JK251.cOM

    三、围绕威尔伯的命运,理清整本书的条理。

    1、故事是从一只小猪的出生开始的,这只小猪名叫什么?它其实是一只什么猪?等待落脚猪的命运是怎样的?后来朱克曼先生买了它,给他吃,给他喝,这时等待威尔伯的命运是怎样的?

    2、可是,奇迹发生了,威尔伯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了特别奖,朱克曼先生没有杀它,反而很好的照顾了威尔伯的一生。这是怎么回事?威尔伯的命运是怎样发生不可思议的转折的?

    四、分析人物,更深层次地去理解生命、理解友情

    1、围绕威尔伯的命运,故事里出现了好多的人物,小组交流:其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2、我说你猜小游戏:出示人物所做的事情,让学生猜是哪一个人物,帮助学生进一步回顾课文内容。

    3、讨论:他们都为威尔伯付出过,他们是不是威尔伯的朋友,为什么?

    4、品读描写威尔伯逃跑的片段,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形象的?

    5、品读威尔伯与老鼠坦普尔顿的对话,了解人物性格。(老鼠:自私、贪婪)

    6、走近弗恩,通过对弗恩言行的分析,了解小孩子的成长和变化。

    7、走近夏洛,进一步体会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生命的价值。

    8、走近威尔伯,体会友情是相互的付出。

    五、说说你读了这本书,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六、老师总结 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奇迹,孩子们,像威尔伯一样努力吧,创造我们生命中的奇迹,也努力为别人的生命创造奇迹。

    七、推荐阅读怀特的另外两本书《精灵鼠小弟》《吹小号的天鹅》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