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小学数学课改教学反思1000字
  • 小学数学课改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8-25

    小学数学课改教学反思1000字。

    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教案呢?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在正式讲课之前,老师通常都会为课程内容准备好教案。教案形式体现了教学思路的不同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这是一篇教师范文大全认为非常优秀的“小学数学课改教学反思”文章值得一读,如果你觉得这个小技巧很实用不要犹豫请把它分享给你身边的人吧!

    小学数学课改教学反思(篇1)

    紧张的课程复习工作已经开始了,如何才能上好复习课?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能上一个台阶呢,我觉得在数学上方法和习惯的加强在复习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我侧重了以下两方面的训练:

    首先,侧重于对方法的指导,解决问题一直是孩子们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教给孩子们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如先分析条件可以知道那些信息,其次,要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甄别和处理,那些是对解决问题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如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很多时候都会给孩子们一个无用的底或高,干扰学生的思维,要善于观察和取舍。

    其次,要培养细致的思维习惯,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量化比较复杂的课程,虽然它基本的解题思路不变,但若能从复杂的条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本质,确实对孩子们而言是一个考验如王老师带着56个同学去划船,小船限乘7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是一道用去尾法取近似值的实际问题,而这其中的王老师就是一个隐藏的信息,往往也是学生容易忽略的。

    除此之外,复习过程的细化和量化也是提高学生整合知识能力的重要方面,只有两者达到一定的度,才可以让复习工作有了真正的实效。才能真正起到强化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目的。

    小学数学课改教学反思(篇2)

    理想的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在价值引领下的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从生活情境中引入,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实践中探究,真正经历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探究。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体验探究。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做三角形中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围三角形中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而学生在这两个环节中都经历了独立思考、充分交流,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感知、体验,经历了探索数学知识的全过程,以外在的'动,促进了思维内在的动,使认知更为完善,促使了学生的知识的主动建构,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在精心预设中生成精彩。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重现的生命的载体,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因生成而精彩。预设与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教案是预设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的生成尽管有些是不可预知的,但是可以预设的,精心预设下的生成更精彩。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开放性,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与时间,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所呈现出来的数学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而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生成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学生的新知的探究始终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和自然生成之中,而这一切生成的精彩均来自于教师的精心预设。

    小学数学课改教学反思(篇3)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学中虽然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学,但教材却赋予它新的内涵,学生虽然在生活中“余数”有一些感性的认知和体验,但却缺乏清晰的认识和用数学方式思考的过程。教学中在突出意义的理解,也不能放松指导除法计算的基础知识――试商。

    开放的数学问题。经过多次文本的研讨和课前对学生简单的调查了解,更清楚的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教材提供生活场景,提出了开放性问题“由你摆,你想每组摆几盆花?”从而满足更多孩子内心的渴望和需求,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很容易被激发起来,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注重观察、操作活动。接下来的操作环节,不仅满足了学生进一步的心里需求,而且更为直观的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要学的新知点之一――余数,也就是分不完的数,剩下的数,不够再分的'数……结合现实情景,学生直观认识“余数”后,自然引出有余数除法算式的教学。规范的读写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尝试说一说后,出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结合横式和操作活动,在重点“理解除法竖式意义的”基础上,观察并逐步认识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这样层层递进,不断强化了学生感观表象,更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在互相交流、比较、分析中思考和归纳,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

    重视在比较、观察中发现问题间的本质。“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对学生而言是全新的知识点,它不可能由学生自行探索、尝试、发现得出。老师直接出示的有余数除法竖式模型,如何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知?教学中通过摆圆片的过程、观察横式、比较横式、竖式的异同之处,抓住教学重点的同时,顺利击破难点,为学生理解整除的除法竖式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视开放性、发展性的练习设计。比一比的练习活动,即照顾的全体学生学习的个性学习需求,又使学习内容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学生自写有余数和整除的除法算式各一道,看似简单,但事实上学生出的一道题,就需要判断是否符合“有没有余数”这一条件,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了多种符合条件的除法算式,在竖式计算中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凸现了教学重难点。最后出示的“24÷( )=( );24÷( )=( )......( )”题目本身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答案的不唯一,能更加促使学生自我探索的需求。

    小学数学课改教学反思(篇4)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以及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全面育人理念的深入,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角色,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要学会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1)是否注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可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可以较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为新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和表达能力打下了基础。

    (2)是否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慢节奏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接受新知识都要经历感知、认识、构建、巩固的一系列过程,所以课堂教学应灵活把握慢节奏,以提供足够的时间保障,保证教学信息的顺利传递。

    讲课开始,要慢些。小学高段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学生由于前后知识衔接不起来,给思维造成障碍而丧失了信心。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在讲授新知识的前一天,有针对性地布置复习与预习内容。上课开始有意地启发学习困难学生回答基础性旧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使学习困难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他们就逐步转入主动思维的状态。

    新知引入,要慢些。小学高段数学知识是环环紧扣、节节相联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新知识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引入新知时留出时间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语言节奏,要慢些。小学高段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为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使课本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教师在教学中放慢速度,多举实例、多使用教具,引导学生多读教材,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关键词句,在重点难点之处注意停顿,以便在解题中能准确无误地应用。

    (3)是否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解题规范的教学。

    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解题能够使学习困难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审题规范。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这恰是学生最感困难的地方。首先,分析条件,既要找出题目中明确告知的条件,又要使学生学会发现题目中隐含条件。其次,分析目标,既要明确求什么或证什么,又要学会把复杂目标转化为简单目标;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再次,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最后,确定解题思路。

    语言叙述规范。数学语言叙述是表达解题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

    答案规范。答案必须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还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

    解题反思。通常思维都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分析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4)是否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板演的教学

    板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实践活动,同时又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的概念与法则、公式与定理、各种技能、数学的思想方法等掌握往往不够透彻,但不易从学生的表情、动态、语言中反映出来。而板演在教学中创设了多渠道的反馈调节作用。

    通过以上的反思,我找到自身的不足:自己的教育观念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学生不懂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一个学生起来讲;又如学生列出的式子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而我一时没想透就不予肯定等,这些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Jk251.com

    总之,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教学比以前鲜活了,教师的教学密切联系生活了,重视创设生活情境了,舍得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了。当然我们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困惑、困难,但只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那么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

    jk251.cOm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合集


    完成教案的编写,是老师们的本职工作。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清楚教材内容,我们在编写教案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搜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相关内容请您查看,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篇1)

    紧张的课程复习工作已经开始了,如何才能上好复习课?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能上一个台阶呢,我觉得在数学上方法和习惯的加强在复习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我侧重了以下两方面的训练:

    首先,侧重于对方法的指导,解决问题一直是孩子们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教给孩子们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如先分析条件可以知道那些信息,其次,要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甄别和处理,那些是对解决问题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如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很多时候都会给孩子们一个无用的底或高,干扰学生的思维,要善于观察和取舍。

    其次,要培养细致的思维习惯,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量化比较复杂的课程,虽然它基本的解题思路不变,但若能从复杂的条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本质,确实对孩子们而言是一个考验如王老师带着56个同学去划船,小船限乘7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是一道用去尾法取近似值的实际问题,而这其中的王老师就是一个隐藏的信息,往往也是学生容易忽略的。

    除此之外,复习过程的细化和量化也是提高学生整合知识能力的重要方面,只有两者达到一定的度,才可以让复习工作有了真正的实效。才能真正起到强化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目的。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篇2)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以“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特征”为题,主要阐述了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内容结构、传统的课程内容结构与呈现方式的特征以及现代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构成特征。其中我对第三部分即现代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构成特征进行了重点的阅读与批注。

    书中以xxxx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发,总结概括了60余年的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在论述中,我了解到了新的课程内容的组织的侧重点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关注数学科学自身的逻辑结构之外,开始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兴趣和发展。虽然如今我们已经使用上了xxxx版《数学课程标准》,但是与之前相比,这一点也是相同的。而我国小学阶段新的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特征,也可以从3个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

    (1)从知识的领域切入。

    我们经常提到的小学数学的四大领域,就是将数学课程从知识领域的角度去划分的。与时俱进,xxxx版《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重新命名:“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2)从数学学习的目标切入看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按照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看到这一划分,我一开始以为是与我们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相对应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当看到领域分类对应的特点和模块归属,我又感到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从数学活动的素养切入。

    xxxx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将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数学活动,以6大类数学素养构成了数学课程内容。对比xxxx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我发现了不同。xxxx版《数学课程标准》第5页: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阅读与对比,我们也可以将现今的xxxx版《数学课程标准》放在书中更高层次的课程结构发展中,这样能够更进一步的体会到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改革与发展。了解了这些变化与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以之为依据,把握课程内容的切入方向,做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篇3)

    总复习工作不仅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阶段,尤其要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首先是审题要严谨。数学的逻辑性强,不能由于审题时的一点差错,而使结果出错。对题目意思上的一个小小的疏忽,直接影响学生正确解答问题的最后结果。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显得非常重要。其次是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做完后还要考虑答案的合理性。最后要做到认真检查。解题完成之后的复查,找出错误之处,也是考验孩子,要把求得的结果代到题中检验,这就要平时的训练,而平时学生这一点往往做不到,好像也没有这个习惯,所以平时要加强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从中需要老师在平时有意识的加强训练,老师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学生是如何学的,更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篇4)

    学习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新理念的诠释,所有的这些都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增长了不少的见识,让我感到自己所会的是多么的少、自己所知道的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这更让我迫切的意识到我们真的需要好好地给自己充充电了。不能再抱着自己旧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了,多吸收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上一个新台阶!

    首先评价学生不能只看考试分数,还要看思想品德、身体素质、社会责任感、行为习惯、学习热情、方法技能、科学精神等综合素质;再次对“知识”的定义认识要转变,改变认为只有书本上、课堂上的内容才叫知识的传统观念,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思想,使课堂的时空无限扩大;教师应有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观念。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本质上讲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适宜的教育环境中主动发展起来的。传统语文教育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教师也常以“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自勉,给人的感觉学校教育就如茶壶(教师)往茶杯(学生)里倒水一般容易。其实这种提法只适合于“传道、接业、解惑”的传统教师功能,当前的创造性语文教育以“教师带领学生去找水”来描述更恰当,所谓教学活动,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找水”,才有喝不完的水。

    课堂就是一个表演的舞台,问题是为什么表演,为谁而表演,怎么表演?那是理念的转变,方式的转变。课堂这个舞台没有天花板,告诉我们这个舞台无比巨大,教师在课堂上有无比巨大的创造空间,我们只有在这没有天花板的舞台上,才能诞生出优秀教师。

    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总之,今天我学到了很多,我觉得这是对我的心灵、我陈旧的教育观念进行的一次洗礼,我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新知,充实自己,让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篇5)

    《梯形的性质》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有关知识,并且具备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探究特殊四边形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等腰梯形特征入相关规律进行系统探索、归纳和总结,进一步学习、掌握说理和进行推理的数学方法。其中数学的分类、转化思想都有所体现。

    八年级上学期上这个阶段学生基础好,上课很积极。有很强的表现欲,通过前两学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这个学段的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培养说理能力,让学生们能逐步提高。由于学生在小学已学过梯形,特别是特殊的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并且生活中抽象成梯形的物品比比皆是,所以学生对梯形并不陌生。但结等腰梯形特征及相关规律并没有进行系统探索、归纳和总结,因此本课教学采用“观察——猜想——操作——证明”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设计中,观察猜想表现的是学生的洞窗察力,操作的意义在于实验,它强化了对猜想的直觉,证明需要探索,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梯形的相关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质,能正确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时行计算、推理。

    2.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过程,以展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3.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4.通过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积累解决的问题的经验。

    5.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同时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

    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的探索过程。难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根据我对新课程的理解,主要是经课前送给学生的第一份礼物“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的”这设计理念。整堂课着重体现探究的主线,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观察——猜想——操作——证明”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设计中,观察猜想表现的是学生的洞察力,操作的意义在于实验,它强化了对猜想的直觉,证明需经探索,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新思维。

    本节课我对我的设计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课的难点是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何添加辅助线将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去解决。突破的过程中我做了应有的点拨和铺垫,让学生回顾证明两角相等的常用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时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解决的,使学生有了一个大概的探究方向,不是毫无目的空泛的去凭空想象。

    2.对于本节的习题设计我是本着为本节的重点、难点的服务的原则,所以习题的设置充分体现了辅助线的重要作用。强化学生梯形辅助线的引法,并且一题多变,把梯形问题放到了平坐标系中,转换了一个情境,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没变,并和已有知识想连,让学生觉得知识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学会学以至用。

    3.本节课我通过巧设问题情境,以开放、探究问题为引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坚持实施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开放式教学,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充分的展示机会,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通过这节课,使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创造潜力是金矿,就看教师如何去开采,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去探究:给学生一个冲突,让学生去讨论: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他们会回报你一个惊喜。

    4.“梯形“是数学思想”传授的很好的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充分地探讨,体会图形与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关系。可以开放性地让学生观察、发现、验证、说理。整体的课堂安排应该在浓厚的探索气氛中进行。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篇6)

    天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等常规性教学工作,也常常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周三在月牙湖小学参加的听课活动以及课后的研讨,各位老师的踊跃发言和教研员的讲评,让我受益匪浅。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很多需要认真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一、关于课堂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有的老师讲得很少,但他的课堂学生却异常的活跃,这其中语言的作用是致关重要的,你的语言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可以一下打蒙掉学生的积极性,这就是说课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设计,问什么,怎么问,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回答,我们要做到,学生能讲的绝不要替代,学生讲过的也不要不放心,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这是没必要的,你这样做了,学生会觉得你啰嗦,逐渐对你不感兴趣,没有了兴趣何谈学的好你教的数学课。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常常意识到由于自己在讲授时太啰嗦,因而时常会拖堂,而很多学生并没有听进去。所以多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给学生以启发,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前进的方向,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会使课堂更精彩,学生也会爱听你的课,你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出色。

    二、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我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发现学生“假参与”的迹象。如:“同学们,某某同学的回答对不对”“不对吗”“对!”“对吗?”“不对”这样的回答在课堂中司空见惯。细细分析,这反映了学生的盲从,更深层次地体现了学生没有“自我”意识,没有思考,信口答来,才会盲从。那么,怎样才能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呢?在实践中我注意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还需要教师察言观色,抓住一些小事,将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问题比较简单或者是有人滥竽充数,这时我就找差一点的学生回答,答对了我就给予一定的鼓励,如果答错了我会鼓励他下次再努力,这样就让学生树立了信心,不至于下次不敢回答。同时也给滥竽充数的学生以警示,以后要多动脑多思考。当无人回答或无人敢站起来回答时,我会用眼睛来搜索,察言观色瞅准机会,看谁想回答而又不敢站起来的学生时,我就向会他投去信任的目光,鼓励她站起来回答。这样经过一阶段的努力,大多数学生从课堂上找到了自我,因为他们知道即使是答错了老师也理解自己,不会批评他们的,所以积极参与的次数增加了,课堂也自然就活起来了。要想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我们要多留点时间给学生思考,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并鼓励学生大胆说。正如教研员所说:不要给学生先框个框子,然后让学生去揣摩,去迎合老师的说法,久而久之学生将变得没有独到的见解,变得不会思考。

    三、关于课堂纠错指导。

    课堂上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也允许保留不同意见。不要怕因为呈现学生的错误而耽误课堂时间。经常让学生当“小先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辩论,甚至提问题向教师“挑战”!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组织讨论,找出错误,往往能更好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近几天,我们正在学习三位数加三(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我经常把学生的错误展示出来,集体订正,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正确率也在逐渐提高。课堂上不要怕学生出错,更不能追求表面的完美。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篇7)

    1、基于教师成长的需要——教师应该成长为反思型的研究者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和举措在不断强烈,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师成为研究者,指的是教师要参与到教育研究中去并成为研究的主体,而不仅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与专业理论研究者不同,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是为了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而不是为了建构宏观的教育理论。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反思型研究者,认识到自己教学的思想基础、教学理念,认识到要把自己的教学变成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从而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课堂。

    2、基于课堂教学特点的考虑——加强课堂教学片段的反思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因为课堂是鲜活的,是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说得好:“教室,是出错的地方。”是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精神的旅游和探险,是教师构思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对话过程,不完美甚至有错,才是它的真实存在。它可能有教师面对学生发问而回答不出的尴尬,它可能有学生面对问题所作出的“越轨”甚至“错误”的回答,它可能有未能完成教学目标的遗憾,这都是正常的。而这种不完美往往会给课堂本身增添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使之变得更美丽、更精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纵横交错的数学知识内容的呈现,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是由无数的教学片段组成。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是师生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它随时可能遇到曲折和阻隔,但也随时可能发现美丽的通道和亮光,需要我们老师真正静下心来,不断加强实践和反思,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许我们无法让每一堂课完美无瑕,但一个又一个成功片段的演绎,恰恰支撑起课堂教学的精彩天空。

    3、基于本校数学教研状况的考虑——重于反思,力求提高教学质量

    审视我校传统的数学教研活动,研究的主题并非来自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急需解决的现实的、真实的问题,其研究的方式也相对比较保守,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多向交往互动的有效平台。传统的教研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陈旧的且不合时宜的教研活动模式,力求以课题研究为校本教研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我校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片段反思的案例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从教学片断这一小处着眼,围绕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急需解决的现实的、真实的问题,共同反思与研讨,以此建构一种互动、对话的研究平台和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和提炼,形成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成果共享。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篇8)

    一项调查表明:十有八九的人喜欢电脑都是认为电脑是有趣、好玩开始的。同理,要让学生对你教的学科感兴趣,就得让学生觉得这门学科是有趣的。所以吸引学生的关键尽量把课上有趣些!

    怎样把数学课上有趣?笔者认为应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努力培养教师乐观、开朗的性格。

    乐观、开朗的性格是创造教学幽默的基础。教育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教师要用知识启迪学生的心灵,用情感诉诸人的情感。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只有这样,教学中才能用幽默的语言、表情、动作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教学目的。

    2、挖掘教材内容中有趣的因素。

    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可以利用的有趣素材。苏教版教材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绝妙的有趣的材料。如在教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9页《可能性》这一内容,课上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学生觉得十分有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教材安排这样的教学内容将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可操作的活知识,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枯燥的材料变生动,达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目的,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与教学内容的内涵。

    3、教师可以设计富有有趣色彩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加深知识理解、启发学生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情况,选择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掌握知识。如在教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50页《测定方向》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或旷野进行实地测量,学生借助指南针,在组内成员的互相配合下,饶有兴趣地完成测定任务,这种有趣的教学方法是一般的说教和强化的练习所不能达到的。

    4、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使用幽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事先未曾预料到的问题。例如,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常常需要进行组织教学,时时抓住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幽默可以助教师一臂之力。说几句幽默的话,做一个幽默的动作,可以让学生舒缓一下心理的疲劳,有利于学生下一个“注意”。

    正是在数学课堂中增加了一些非纯数学的教学,特别是增加了一些“笑”和“趣”的元素,才使得我的数学课堂充满笑声,才使我们的学生喜欢上数学。可见,经常地、恰如其分地在课堂教学中来一点幽默,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这必将有助于我们的数学教学。

    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幽默!需要风趣!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篇9)

    一、教材

    1、教学内容:

    《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十一课时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重、难点: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音乐是陶冶人心灵的神丹妙药,是调节情绪的有效工具。也为了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乐曲中进行操作。并以“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三、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2、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具准备

    写有算式的卡片、苹果;写有口诀的盒子;主题图、表格、苹果树。

    五、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让全班同学回忆“2—5的乘法口诀”。这不但是为了检测他们是否掌握并记忆了,还可以为本堂课的教学做一些铺垫。

    (二)设置情境,探讨新知。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三块教学活动:

    1、编写口诀。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根据教材的主题图,我逐一出示小鱼(1条小鱼由6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共出示6条)。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填表。

    鱼(条)

    三角形(个)

    ②根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③根据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④根据“口诀”还能想出另一道乘法算式吗?

    前面已对“2—5的乘法口诀”有了理解和掌握,再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本课的难点就被一步步地突破了。

    2、学以致用。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如:

    ①61页“做一做”,呈现用6根小棒摆成的六边形直观图,以口答“摆2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摆……”巩固6的乘法口诀;

    ②63页第6题,填空题,题目以图文结合形式给出一只蚂蚁6条腿的条件,让学生分别填出3只、6只蚂蚁多少条腿;

    ③怎样很快地算出在上课的学生的人数(每6人一组,共6组)

    3、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和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我又设计了下面一系列相干的“游戏”(播放音乐)。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所巩固,有所收获。如:

    ①开火车:让同组的同学按顺、逆时针的方向,接下去说“口诀”;

    ②投信:把写有算式的卡片投放到写有口诀的盒子里;

    ③摘苹果:先说出想要摘那个苹果(6乘几或几乘6),再说出其相关的口诀,说对了就把苹果摘走,否则不能。

    (三)结课。

    1、结束语(师):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答。板:6的乘法口诀]这不仅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概括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再次唤醒学生对本堂课的记忆,揭示课题。

    2、知识伸展。这时,课以接近尾声,为了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可以这样提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再次把学生带到另一个高潮。

    附: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很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6的乘法口诀

    示主题图

    示表格

    乘法

    算式

    乘法口诀

    另一道

    乘法

    算式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篇10)

    原来上好一堂真的好不容易!这需要经过精心的备课,要把每个环节学生会出现什么要的反应都要考虑周到;还要准备各种教具学具,特别是新课程,老师需要准备的东西特别的多。今天将我的教学设计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学设计是这样的:最喜欢的水果统计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二)教学重点:象形统计图的如何形成。难点: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笑脸吗?笑脸说了:只要小朋友们上课表现好的话(老师示意做端正),她就会跑到那个小组里去哦!(适时先贴几张笑脸给表现好的小组)。

    二、情境导入

    1、师:看来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真的好棒哦!于是老师想给小朋友准备一些水果做为见面礼,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生:我最喜欢苹果、我最喜欢吃西瓜。……

    2、师: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我们现在就一起大声的说“我最喜欢……”给所有的同学听。(这需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时候才使用)

    生:说一说

    三、做中学、学中得(此环节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1、学会如何去贴这个统计图,为接下来的练习做铺垫。2、认识象形统计图、统计表,学会如何正确的填统计表)。

    1、师:老师也到水果店里去调查了一下,发现在这个季节里苹果、梨、橘子、香蕉这四样水果又便宜又好吃,所以老师买了这四种(出示水果图)。

    师:在这四种里面你又最喜欢哪种呢?

    生:苹果、……

    2、师:老师已经悄悄地把水果们请进了我们的教室,请组长拿出1号信封,将水果倒出来,每个小朋友选一种你最最喜欢的水果拿在手上,选好后可别在随便的换了哦,不然她会伤心的哦!

    生:选好自己的水果图片

    3、师:请举起你喜欢的水果,让其他的老师和小朋友看看!

    生:举一举

    4、师:你们这样老师根本不知道喜欢每样的有哪多少人。谁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呢?

    生:议一议

    生:把喜欢吃苹果的排成一队,把喜欢吃橘子的排成一队……

    5、(1)师:这位小朋友的办法真不错,那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来试一试。在排队之前老师还要选几位水果妈妈(爸爸),谁愿意呢?他做我们的梨爸爸(苹果妈妈、橘子妈妈、香蕉爸爸。)给四位小朋友戴上头饰。(并站在四个位置。)“请你们和我们的老师、小朋友打个招呼”

    (2)现在请我们的苹果宝宝们到你们的苹果妈妈那排好队(各种水果依次进行)

    (3)整理队伍

    6、师:小朋友动作可真快,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难题,可现在老师又遇到难题了,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老师想把你们的队伍搬到黑板上来,让后面的老师看的更加清楚,怎么办好呢?

    生:说一说,师适时点拨:刚才大家手中的

    水果宝宝悄悄的告诉我,让他们来代表我们的小朋友,只要把他们像我们一样,在黑板上排好队就可以了!那我们就帮他们排一排吧!

    师:每个小朋友先将宝宝后面的胶布撕开,然后我们一个家族一个家族的贴,先请苹果家族,其他几个家族帮忙数,他们贴一个我们数一个。贴好了之后就安静的回到你的位置坐好,那样我们的笑脸才会喜欢你哦!

    生依次贴,其他小朋友数。(师:贴的时候要从下往上的贴,还要把队伍排齐了。)

    8、师:在全班小朋友的共同努力帮助下,我们就完成了这幅图。根据这幅图我们一起来填一填这个表格。(师生共同填)

    9、这个表我们给他取名——统计表。看图或是表格你能发现什么吗?

    生看图说一说。(喜欢吃什么的最多,一样多,最少等。)

    四、做中得,得中悟(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巩固前面的内容,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1.师:老师不仅给大家带了美味可口的水果,还准备了好多五颜六色的花朵来装扮我们一(1)班教室。

    2.师:(实物投影出示一堆的花朵),可是我不知道每种颜色的都有多少,还要我们班的小朋友统计一下,那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装扮教室了!

    3、生说一说如何统计,师示范统计的过程

    (1)首先我们要将每种颜色的花分一分

    (2)数一数每种颜色个有几个

    (3)然后将花朵像我们的贴水果宝宝一样贴到我们的统计图上。

    (4)最后填一填统计表

    (5)发现数学问题

    4、布置任务要求

    (1).组长将2号信封里的花朵拿出。大家一起把每种颜色分一分,数一数

    (2).小朋友有顺序的将花朵后面的胶布撕掉,组长负责把图片贴到统计图上。

    (3).大家谈论无何将统计表完成,由记录员填写,并讨论你组所发现的数学问题

    (4).组长要把组里的发现的数学问题告诉给所有的老师和小朋友

    5、生活动,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6、组长汇报、说一说自己组里的花朵情况及数学问题等。

    五、拓展应用,回归生活(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要解决难点如何提数学问题)。

    1、师:我们班的小朋友既聪明又可爱,都是爱学习的好宝宝。看!小朋友们为自己组争得了那么多的笑脸。其实这也是一个简单统计图,一个统计每个小组笑脸章多少的统计图。

    2、师:在这个统计图上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

    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统计,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做得还好的:如整堂课中我使用了笑脸来作为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或是维持纪律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特别针对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这堂课上她为我上课帮了一个很大的忙。我所设计的情境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活动,富有童真童趣。40分钟下来学生并没感觉到累,而是在快乐的学习。在学生的全体参与活动中学到了。

    做得不够的有很多,如:这虽然是一堂新课程的课,但也不能忘了最根本的理论。在这堂课上我对什么叫统计,什么是统计图、统计表,我没有做到很好的指点,他们真的能区别这是统计图、统计表了吗?这些关键的数学概念性的东西还是需要老师点到的!在如何引导提数学问题方面,一直都是我的弱点,怎样很好的去引导呢?如:学生知道了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香蕉的多5个人!老师把5人遮住,问:这个5人不知道的时候,怎样问呢?我想还好需要多让学生去说,尽量的提。老师在做一些总结。多说、多想对学生都是有帮助的。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去研究的!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篇11)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1.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所以在上课时,我采取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认识人民币。因为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是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对人民币有哪些认识。通过交流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的甚至已经知道1元就是10角。在此基础上我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而课本上的“1元”面值的人民币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我就让学生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让学生来介绍市面上流通较多的版本。学生介绍的很好,不仅能说出看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还能说出为了防伪上面还有水印,还可以怎样来识别真币和假币等等。

    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尽管他们介绍的内容有的甚至与本课无关,但是内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还不了解的,让学生来唱主角,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相长。

    2.可以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解决问题。

    做一做中有一个练习是给学生3种人民币,问学生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这道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而学生往往不容易找全,更容易把5角换成5个1角和几个2角,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我想,如果在这里我就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到4人小组里说一说,那样效果会好一些的,让学生逐步找到最全的方法。先自己思考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可以比较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路。最后全班总结交流,得到最完全的拿法。

    对于这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丰富了课堂活动的形式,也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不能怪学生的。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篇12)

    本课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课的设计从数的认识、分成、加减法、实际应用几个方面,系统的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够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为20以内加减法的学生打好了基础。

    学生有两个方面存在问题:一是学生不能认真的审题,二是不能细心的计算。这两个问题也直接导致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谈话导入——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这是让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的渗透,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

    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复习的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5篇


    好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向导,教案与教师的教学工作息息相关。借助教案可以提高开展教学工作的合理性,很高兴为大家推荐一篇有关“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的文章,欢迎你来品鉴本文!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篇1)

    本课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课的设计从数的认识、分成、加减法、实际应用几个方面,系统的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够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为20以内加减法的学生打好了基础。

    学生有两个方面存在问题:一是学生不能认真的审题,二是不能细心的计算。这两个问题也直接导致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谈话导入——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这是让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的渗透,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

    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复习的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篇2)

    临近期末,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简析

    本册教材共九个单元,分别是测量、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多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及可能性和数学广角。

    二、复习目标:

    1、在数与代数上: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在“万以内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认识”等内容上,进一步掌握计算的方法,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和验算,进一步渗透估算的意识,体验估算的作用。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通过对“四边形”这一单元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量的计量方面:通过对“时、分、秒”、“千米和吨”及“可能性”的复习,加深对一千米、一吨、一小时、一秒等体验,能正确换算时间、长度、重量等单位。能采用连线、列举等方法来计算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并理解其意义。

    5、统计知识方面,通过复习学生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6、在各单元的复习中,让学生体验到各知识间的联系,并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自我复习的能力。

    7、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重点:万以内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及四边形。

    四、复习难点: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概念的体验与换算;四边形中有关周长的一系列知识;解决问题。

    五、复习策略及注意事项:

    1、复习课的基本环节可以概括为三大步,即“复习整理→强化训练→总结评析”。把分类复习与综合复习相结合,在注意复习的全面性的同时,力求让学生体验各知识间的联系。

    2、在专项训练时选题一定要精,能够一题多变,这样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地得到启发,提高其解题能力。如四边形这一单元的求周长及求拼组图形的周长时,通过一题多变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揭示出此类题的解题规律,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3、个别辅导与集中讲评相结合。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这部分学生要分层要求,充分利用学生同伴资源,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活动”, 同桌之间互相说解题方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4、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很重要。一张试卷中学生往往因计算失误而丢分,所以在复习是我们更的要求学生做到四个认真:认真抄题、认真审题、认真列竖式、认真检验。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篇3)

    关于毕业班复习的反思建议: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现在已经进入了期末总复习的关键阶段,但是实际的复习过程,却让老师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也没有定心听,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为了克服时间短,内容多的因素,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我以为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学习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课前整理时,学生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上课方式,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在上课之前已经聚在一起讨论怎么讲题,其实这就是在自主学习。为了想好怎么解题,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分析,最主要的是他们对此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设计的方案被采纳了,高兴劲和成功感就油然而生。课堂的学习被延伸至课前、课外,课堂上的被动接受成为课外的主动复习,而课堂上的讲题过程突出解决的是他们认为重要的地方和最难的地方,更因为这些问题都来自学生自己。在教学上,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淡化并退出学生心中教师的权威形象,让他们感觉课堂是他们的,是他们在辩论,老师不是裁判,只是主持或者说只是观众,对与错都由他们来决定。

    二、增强合作意识,为学困生的参与和成功创造机会。

    在课堂中我重视提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现课堂上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在追究,如果发现哪位学生真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也不占用课上时间,把那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等到中午把他单独留下逐项训练,练到能举一反三为止。后进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上课时,他们敢于说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哪怕是一点点,看着他们一脸的喜悦,我多么惊喜,这不正是我们教师所希望的学习方式吗?!同伴间的学习和合作对这些孩子是多么有效,学习成为了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命令。

    总之,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新时期教育方向,准确把握、理解和运用教材,立足小学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搞好小学毕业复习工作。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篇4)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经历了这一次活动,我认为我们的对象是除法的本身在平均分正好分完时可以用没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而在平均分后有剩余就要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这只是除法计算中的另一种情况。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把一个数等分,可以用除法计算。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只是在建构了除法后,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我们研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6个苹果每两个一盘,7个苹果每两个一盘,能分几盘?理解什么是余数和有余数的的除法,再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用分苹果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把苹果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苹果”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让学生继续动手摆苹果,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没有很好的分析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导致教学内容过多,中间应该参加一些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脚的活动,二年级学生的注意时间很短,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必须让孩子们在课堂内也得到充分的休息;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要研读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在后面的练习时学生不能很快的口算,是不是题目过于难呢?听课老师提议到:要充分利用和读懂教材的设计,把书本上的题目讲透彻才是本堂课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地搞好教学工作,从了解学生、研读教材、教参、课程标准入手,多听听经验丰富老师的课,让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篇5)

    复习比新授更难把握,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味的练习计算,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倦。以下是“小学一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一、以游戏为主线,层层递进

    如何让学生“乐学”,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心问题。而游戏教学在贯注“乐学”思想方面是独领风骚的。它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教学游戏,是学生乐于学习之“源”。这节课一开始,老师生动的讲述,加之蓝猫的吸引,便把孩子们带入了生动的情境中,进行闯关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而闯关游戏中的几道关卡则做到了有序牵引,层层递进,孩子们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闯关成功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愉快而轻松地复习了1—9乘法口诀的有关知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二、以知识为主流,丝丝入扣。

    作为一堂复习课,闯关游戏仅仅是课堂中的串连形式,复习的内容才是课的实质。这节课,为更好地巩固1—9的乘法口诀,并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有关知识有机地、有序地分布在每一个环节中。游戏中,第一关知识梳理,让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一个总的整理。分为两部分:乘法口诀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接着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为主,对乘法的含义作了回顾,通过整理算式,寻找出了隐藏在其中的秘密,而接算式一环节中,更为乘法的后续学习埋下了伏笔。第二关口诀游戏宫,在看得数想口诀中,有效地了解了学生乘法口诀掌握的熟练程度外,渗透了一题多解的思想。而看图列式和第四关动动脑,是用数学的过程,同时也巧妙地让学生从中领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就会出现不同的解题结果。充分锻炼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以生活为源泉,人人参与。

    无论是课引入时的场景,还是课最后的拓展活动,都是孩子们较熟悉的日常真实活动情境,在这里,把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允许每个孩子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他们去经历、去体验,真正感悟到数学知识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充分参与购物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进一步地体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简短集锦


    教师是学生时期的摆渡者,提前准备教案是很多老师的习惯。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本文将全面从多个角度解析“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简短”,希望本页面内容能帮助到您!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简短【篇1】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经历了这一次活动,我认为我们的对象是除法的本身在平均分正好分完时可以用没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而在平均分后有剩余就要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这只是除法计算中的另一种情况。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把一个数等分,可以用除法计算。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只是在建构了除法后,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我们研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6个苹果每两个一盘,7个苹果每两个一盘,能分几盘?理解什么是余数和有余数的的除法,再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用分苹果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把苹果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苹果”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让学生继续动手摆苹果,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没有很好的分析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导致教学内容过多,中间应该参加一些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脚的活动,二年级学生的注意时间很短,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必须让孩子们在课堂内也得到充分的休息;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要研读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在后面的练习时学生不能很快的口算,是不是题目过于难呢?听课老师提议到:要充分利用和读懂教材的设计,把书本上的题目讲透彻才是本堂课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地搞好教学工作,从了解学生、研读教材、教参、课程标准入手,多听听经验丰富老师的课,让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简短【篇2】

    总复习工作不仅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阶段,尤其要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首先是审题要严谨。数学的逻辑性强,不能由于审题时的一点差错,而使结果出错。对题目意思上的一个小小的疏忽,直接影响学生正确解答问题的最后结果。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显得非常重要。其次是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做完后还要考虑答案的合理性。最后要做到认真检查。解题完成之后的复查,找出错误之处,也是考验孩子,要把求得的结果代到题中检验,这就要平时的训练,而平时学生这一点往往做不到,好像也没有这个习惯,所以平时要加强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从中需要老师在平时有意识的加强训练,老师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学生是如何学的,更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简短【篇3】

    本课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课的设计从数的认识、分成、加减法、实际应用几个方面,系统的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够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为20以内加减法的学生打好了基础。

    学生有两个方面存在问题:一是学生不能认真的审题,二是不能细心的计算。这两个问题也直接导致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谈话导入——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这是让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的渗透,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

    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复习的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简短【篇4】

    原来上好一堂真的好不容易!这需要经过精心的备课,要把每个环节学生会出现什么要的反应都要考虑周到;还要准备各种教具学具,特别是新课程,老师需要准备的东西特别的多。今天将我的教学设计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学设计是这样的:最喜欢的水果统计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二)教学重点:象形统计图的如何形成。难点: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笑脸吗?笑脸说了:只要小朋友们上课表现好的话(老师示意做端正),她就会跑到那个小组里去哦!(适时先贴几张笑脸给表现好的小组)。

    二、情境导入

    1、师:看来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真的好棒哦!于是老师想给小朋友准备一些水果做为见面礼,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生:我最喜欢苹果、我最喜欢吃西瓜。……

    2、师: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我们现在就一起大声的说“我最喜欢……”给所有的同学听。(这需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时候才使用)

    生:说一说

    三、做中学、学中得(此环节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1、学会如何去贴这个统计图,为接下来的练习做铺垫。2、认识象形统计图、统计表,学会如何正确的填统计表)。

    1、师:老师也到水果店里去调查了一下,发现在这个季节里苹果、梨、橘子、香蕉这四样水果又便宜又好吃,所以老师买了这四种(出示水果图)。

    师:在这四种里面你又最喜欢哪种呢?

    生:苹果、……

    2、师:老师已经悄悄地把水果们请进了我们的教室,请组长拿出1号信封,将水果倒出来,每个小朋友选一种你最最喜欢的水果拿在手上,选好后可别在随便的换了哦,不然她会伤心的哦!

    生:选好自己的水果图片

    3、师:请举起你喜欢的水果,让其他的老师和小朋友看看!

    生:举一举

    4、师:你们这样老师根本不知道喜欢每样的有哪多少人。谁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呢?

    生:议一议

    生:把喜欢吃苹果的排成一队,把喜欢吃橘子的排成一队……

    5、(1)师:这位小朋友的办法真不错,那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来试一试。在排队之前老师还要选几位水果妈妈(爸爸),谁愿意呢?他做我们的梨爸爸(苹果妈妈、橘子妈妈、香蕉爸爸。)给四位小朋友戴上头饰。(并站在四个位置。)“请你们和我们的老师、小朋友打个招呼”

    (2)现在请我们的苹果宝宝们到你们的苹果妈妈那排好队(各种水果依次进行)

    (3)整理队伍

    6、师:小朋友动作可真快,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难题,可现在老师又遇到难题了,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老师想把你们的队伍搬到黑板上来,让后面的老师看的更加清楚,怎么办好呢?

    生:说一说,师适时点拨:刚才大家手中的

    水果宝宝悄悄的告诉我,让他们来代表我们的小朋友,只要把他们像我们一样,在黑板上排好队就可以了!那我们就帮他们排一排吧!

    师:每个小朋友先将宝宝后面的胶布撕开,然后我们一个家族一个家族的贴,先请苹果家族,其他几个家族帮忙数,他们贴一个我们数一个。贴好了之后就安静的回到你的位置坐好,那样我们的笑脸才会喜欢你哦!

    生依次贴,其他小朋友数。(师:贴的时候要从下往上的贴,还要把队伍排齐了。)

    8、师:在全班小朋友的共同努力帮助下,我们就完成了这幅图。根据这幅图我们一起来填一填这个表格。(师生共同填)

    9、这个表我们给他取名——统计表。看图或是表格你能发现什么吗?

    生看图说一说。(喜欢吃什么的最多,一样多,最少等。)

    四、做中得,得中悟(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巩固前面的内容,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1.师:老师不仅给大家带了美味可口的水果,还准备了好多五颜六色的花朵来装扮我们一(1)班教室。

    2.师:(实物投影出示一堆的花朵),可是我不知道每种颜色的都有多少,还要我们班的小朋友统计一下,那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装扮教室了!

    3、生说一说如何统计,师示范统计的过程

    (1)首先我们要将每种颜色的花分一分

    (2)数一数每种颜色个有几个

    (3)然后将花朵像我们的贴水果宝宝一样贴到我们的统计图上。

    (4)最后填一填统计表

    (5)发现数学问题

    4、布置任务要求

    (1).组长将2号信封里的花朵拿出。大家一起把每种颜色分一分,数一数

    (2).小朋友有顺序的将花朵后面的胶布撕掉,组长负责把图片贴到统计图上。

    (3).大家谈论无何将统计表完成,由记录员填写,并讨论你组所发现的数学问题

    (4).组长要把组里的发现的数学问题告诉给所有的老师和小朋友

    5、生活动,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6、组长汇报、说一说自己组里的花朵情况及数学问题等。

    五、拓展应用,回归生活(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要解决难点如何提数学问题)。

    1、师:我们班的小朋友既聪明又可爱,都是爱学习的好宝宝。看!小朋友们为自己组争得了那么多的笑脸。其实这也是一个简单统计图,一个统计每个小组笑脸章多少的统计图。

    2、师:在这个统计图上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

    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统计,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做得还好的:如整堂课中我使用了笑脸来作为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或是维持纪律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特别针对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这堂课上她为我上课帮了一个很大的忙。我所设计的情境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活动,富有童真童趣。40分钟下来学生并没感觉到累,而是在快乐的学习。在学生的全体参与活动中学到了。

    做得不够的有很多,如:这虽然是一堂新课程的课,但也不能忘了最根本的理论。在这堂课上我对什么叫统计,什么是统计图、统计表,我没有做到很好的指点,他们真的能区别这是统计图、统计表了吗?这些关键的数学概念性的东西还是需要老师点到的!在如何引导提数学问题方面,一直都是我的弱点,怎样很好的去引导呢?如:学生知道了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香蕉的多5个人!老师把5人遮住,问:这个5人不知道的时候,怎样问呢?我想还好需要多让学生去说,尽量的提。老师在做一些总结。多说、多想对学生都是有帮助的。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去研究的!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简短【篇5】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思考,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策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是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学反思是多方面的,既可思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又可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思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又可思学生学习方法??总之,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很多,我们可以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三个层面去探究。

    一、课前反思

    1.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课前反思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往往都在沿袭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些方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它却有着某些不足,需要我们改进。所以我们在课前进行反思,首先应该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是否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这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

    2.是否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课前反思使自己成为教材的创造者,

    才能全面盘活教育资源,全方位优化教学资讯,在开放的、多样化的教育情境中促进学生发展。

    课前反思能让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新的理念,只要给学生创造探究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机会,学生手指尖上的精彩智慧是可以预期的。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时处于高度紧张活跃的状态,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教学行为是否得当等问题,并积极思考如何利用课上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与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后反思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在上完课后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哪些方面做的比较成功或对今后的教学有帮助、启发,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些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

    1.实话实说——记成败

    课堂就像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也有可能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开了小叉,走了弯路,变成乏味的旅行。不管结局如何,得失成败,皆应实话实说,将其

    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考虑更周全、操作更自如,不走或少走弯路。

    (1)记载成功之举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要抓住教学中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成功点,比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把这些及时记录下来,坚持不懈,就能串起教学的闪光珠链。

    (2)牢记失败之处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如实记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就能使教学“长善而教其失”。

    2.把握遗憾——再设计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下来,不妨静心沉思:摸索出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不妨写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简短【篇6】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以及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全面育人理念的深入,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角色,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要学会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1)是否注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可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可以较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为新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和表达能力打下了基础。

    (2)是否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慢节奏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接受新知识都要经历感知、认识、构建、巩固的一系列过程,所以课堂教学应灵活把握慢节奏,以提供足够的时间保障,保证教学信息的顺利传递。

    讲课开始,要慢些。小学高段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学生由于前后知识衔接不起来,给思维造成障碍而丧失了信心。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在讲授新知识的前一天,有针对性地布置复习与预习内容。上课开始有意地启发学习困难学生回答基础性旧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使学习困难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他们就逐步转入主动思维的状态。

    新知引入,要慢些。小学高段数学知识是环环紧扣、节节相联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新知识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引入新知时留出时间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语言节奏,要慢些。小学高段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为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使课本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教师在教学中放慢速度,多举实例、多使用教具,引导学生多读教材,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关键词句,在重点难点之处注意停顿,以便在解题中能准确无误地应用。

    (3)是否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解题规范的教学。

    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解题能够使学习困难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审题规范。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这恰是学生最感困难的地方。首先,分析条件,既要找出题目中明确告知的条件,又要使学生学会发现题目中隐含条件。其次,分析目标,既要明确求什么或证什么,又要学会把复杂目标转化为简单目标;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再次,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最后,确定解题思路。

    语言叙述规范。数学语言叙述是表达解题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

    答案规范。答案必须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还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

    解题反思。通常思维都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分析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4)是否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板演的教学

    板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实践活动,同时又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的概念与法则、公式与定理、各种技能、数学的思想方法等掌握往往不够透彻,但不易从学生的表情、动态、语言中反映出来。而板演在教学中创设了多渠道的反馈调节作用。

    通过以上的反思,我找到自身的不足:自己的教育观念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学生不懂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一个学生起来讲;又如学生列出的式子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而我一时没想透就不予肯定等,这些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总之,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教学比以前鲜活了,教师的教学密切联系生活了,重视创设生活情境了,舍得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了。当然我们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困惑、困难,但只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那么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简短【篇7】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从这节课中,我深刻体会到拥有快乐、宽松的积极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认知和创造具有激励作用,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学生的思维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容易诱发创新思维,产生新异的独到见解,充分发挥出创造才能。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在学习了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之后进行的有关实践问题方面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过程中,感觉到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但从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经历了“实验(操作)——猜想——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即先引导学生尝试求出各个长方形的面积,逐步产生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各种长方形长和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逐步归纳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测量。这样,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这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二、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我在这堂课中,两次运用小组合作。第一次是在学生测量各种长方形数据时,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第二次是在对实验形成的表格进行的小组讨论,讨论长方形的面积和长与宽之间关系。学生在这些小组合作中提高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并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正确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理解新知。

    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迁移。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将长方形渐变为正方形,从而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进行合理的猜想,从而为新知的形成创立了条件。

    四、练习设计体现应用性与开放性。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先通过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再结合导入部分的实际问题,进行练习,再进行把一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样开放的练习。

    另外,在我的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态太过严肃,在一些环节的处理还不够妥当,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努力。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因此在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时候,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来开展,并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简短【篇8】

    兴趣是学生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美丽的心座》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7个同学上台,问:"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喜欢香蕉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7由几和几组成。师还可以问:玩具车和冰淇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7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

    二、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掷双色片》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个双色片,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夺红旗"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简短【篇9】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1.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所以在上课时,我采取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认识人民币。因为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是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对人民币有哪些认识。通过交流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的甚至已经知道1元就是10角。在此基础上我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而课本上的“1元”面值的人民币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我就让学生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让学生来介绍市面上流通较多的版本。学生介绍的很好,不仅能说出看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还能说出为了防伪上面还有水印,还可以怎样来识别真币和假币等等。

    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尽管他们介绍的内容有的甚至与本课无关,但是内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还不了解的,让学生来唱主角,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相长。

    2.可以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解决问题。

    做一做中有一个练习是给学生3种人民币,问学生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这道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而学生往往不容易找全,更容易把5角换成5个1角和几个2角,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我想,如果在这里我就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到4人小组里说一说,那样效果会好一些的,让学生逐步找到最全的方法。先自己思考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可以比较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路。最后全班总结交流,得到最完全的拿法。

    对于这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丰富了课堂活动的形式,也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不能怪学生的。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简短【篇10】

    1、教学用“正”字进行统计时,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开始,我让孩子们一起用手进行书写正字,说出“正”字是5笔。然后,让四名学生上台,每个学生代表不同的运动项目,其余学生玩接龙游戏,说出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而且完成的很漂亮,学生们从玩中掌握了用“正”字进行统计的方法。

    2、在活动中能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是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体现。在这节课中,我非常注重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我不仅经常运用激励性语言,还注重给学生象征性的鼓励。如,在让学生上台用“正”字进行统计时,有个学生把正字写错了,少写了一笔,可是在自己座位上他却能写对,说明孩子是紧张了,而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感谢他的上台“服务”,让他以后上台不要紧张,并送给他一个小粘贴,那孩子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学生们都自发的给他掌声。

    3、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一个拓展题,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合作。而且小组合作的很好,每隔学生都参与进来了,都争着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成员说。

    本节课的不足:

    1、时间掌握上没有把握好,以致于超时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深入的把握教材,以便使课堂时间安排更合理更有效更深入。

    2、一年级的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还没有真正掌握,自己在教学中有时会没给学生思考时间,或很少的思考时间,而是自己就说出答案来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简短【篇11】

    临近期末,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简析

    本册教材共九个单元,分别是测量、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多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及可能性和数学广角。

    二、复习目标:

    1、在数与代数上: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在“万以内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认识”等内容上,进一步掌握计算的方法,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和验算,进一步渗透估算的意识,体验估算的作用。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通过对“四边形”这一单元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量的计量方面:通过对“时、分、秒”、“千米和吨”及“可能性”的复习,加深对一千米、一吨、一小时、一秒等体验,能正确换算时间、长度、重量等单位。能采用连线、列举等方法来计算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并理解其意义。

    5、统计知识方面,通过复习学生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6、在各单元的复习中,让学生体验到各知识间的联系,并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自我复习的能力。

    7、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重点:万以内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及四边形。

    四、复习难点: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概念的体验与换算;四边形中有关周长的一系列知识;解决问题。

    五、复习策略及注意事项:

    1、复习课的基本环节可以概括为三大步,即“复习整理→强化训练→总结评析”。把分类复习与综合复习相结合,在注意复习的全面性的同时,力求让学生体验各知识间的联系。

    2、在专项训练时选题一定要精,能够一题多变,这样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地得到启发,提高其解题能力。如四边形这一单元的求周长及求拼组图形的周长时,通过一题多变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揭示出此类题的解题规律,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3、个别辅导与集中讲评相结合。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这部分学生要分层要求,充分利用学生同伴资源,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活动”, 同桌之间互相说解题方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4、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很重要。一张试卷中学生往往因计算失误而丢分,所以在复习是我们更的要求学生做到四个认真:认真抄题、认真审题、认真列竖式、认真检验。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系列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师在上课时,一般都会带着课本和教案。写教案时,应该做到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教案的开头要怎么写?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精心制作了一份“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的知识点总结敬请参考,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对你有所影响!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1

    总复习工作不仅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阶段,尤其要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首先是审题要严谨。数学的逻辑性强,不能由于审题时的一点差错,而使结果出错。对题目意思上的一个小小的疏忽,直接影响学生正确解答问题的最后结果。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显得非常重要。其次是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做完后还要考虑答案的合理性。最后要做到认真检查。解题完成之后的复查,找出错误之处,也是考验孩子,要把求得的结果代到题中检验,这就要平时的训练,而平时学生这一点往往做不到,好像也没有这个习惯,所以平时要加强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从中需要老师在平时有意识的加强训练,老师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学生是如何学的,更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2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抽象难以理解,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如何理解这个概念的意思,于是我们年级组就推荐我来上一节概念课进行研讨,我一般上概念课不急于马上让学生会读某个结论,而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先领会概念的产生、是怎么来的,从哪些方面去理解,这个概念有什么作用等等。如:画图理解、举例说明理解、课件演示理解、打比方理解,把难懂的知识容易化,让学生根据画图、例子、比方等,自己用语言来描述,再归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这节课我设计的是首先让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用米表示,再量一量自己的桌面长和宽用分米表示,当测量都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必须引进新的数也就是小数来表示,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实际上我的这节课课少了一个环节,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小数的意义推导时,充分运用幻灯片演示,实物观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用整数表示是多少?用分数呢?十分之一写成小数是0.1,紧接着出示4份、7份让学生回答,于是得出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由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寻找规律,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有几个合作小组发现得好,其一是得出十分之几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其二是发现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与第一个规律相反的说法,第三个发现是分母是10、10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孩子们的发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设计提问时有两套方案,一是从三个表中你有什么发现?二是问题答不出时,就会提问明确些,三个表中它们分数分母与小数的位数有什么关系?如果再答不出就直接看分母是十的写成了几位小数,分母是一百的写成了几位小数??由于自己平时的概念教学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着重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只到方案一就基本解决问题,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让学生根据老师展示的幻灯片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同时运用了旧知识的迁移,由整数的计数单位引进,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或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或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或0.00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借用了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分析,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课件发现知识规律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个环节的知识点尽量让学生总结,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点拨一下,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犯了一个基本错误,就是课前忘记带米尺进教室,结果减少了一个量黑板长度的过程;开始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用整数表示是多少?”当学生没有及时答出来时就改成“用分米表示是几分米”会更直接,因为才开始学习,学生还没有弄懂老师的提问是什么意思,是的,当学生不能及时答出问题时就要换个角度提问会更好。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3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学中虽然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学,但教材却赋予它新的内涵,学生虽然在生活中“余数”有一些感性的认知和体验,但却缺乏清晰的认识和用数学方式思考的过程。教学中在突出意义的理解,也不能放松指导除法计算的基础知识――试商。

    开放的数学问题。经过多次文本的研讨和课前对学生简单的调查了解,更清楚的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教材提供生活场景,提出了开放性问题“由你摆,你想每组摆几盆花?”从而满足更多孩子内心的渴望和需求,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很容易被激发起来,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注重观察、操作活动。接下来的操作环节,不仅满足了学生进一步的心里需求,而且更为直观的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要学的新知点之一――余数,也就是分不完的数,剩下的数,不够再分的'数……结合现实情景,学生直观认识“余数”后,自然引出有余数除法算式的教学。规范的读写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尝试说一说后,出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结合横式和操作活动,在重点“理解除法竖式意义的”基础上,观察并逐步认识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这样层层递进,不断强化了学生感观表象,更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在互相交流、比较、分析中思考和归纳,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

    重视在比较、观察中发现问题间的本质。“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对学生而言是全新的知识点,它不可能由学生自行探索、尝试、发现得出。老师直接出示的有余数除法竖式模型,如何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知?教学中通过摆圆片的过程、观察横式、比较横式、竖式的异同之处,抓住教学重点的同时,顺利击破难点,为学生理解整除的除法竖式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视开放性、发展性的练习设计。比一比的练习活动,即照顾的全体学生学习的个性学习需求,又使学习内容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学生自写有余数和整除的除法算式各一道,看似简单,但事实上学生出的一道题,就需要判断是否符合“有没有余数”这一条件,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了多种符合条件的除法算式,在竖式计算中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凸现了教学重难点。最后出示的“24÷( )=( );24÷( )=( )......( )”题目本身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答案的不唯一,能更加促使学生自我探索的需求。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4

    《有余数的除法》这个内容在三年级的整个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虽然课备得很充分,各种预设做得也比较多,但心里还是没有什么把握上好,可是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吃惊。

    虽然现在全国都在搞新课程,新课程中特别强调的有什么情景创设啊等等,而我觉得的,落实学生的基础也还是同样的重要。课的一开始,我复习了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

    师:2位同学都是分苹果,但是我们细细听来还是不一样的,一个告诉我们每份是多少,而另一个是要我们求每份是多少,那谁能来列一个竖式?

    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一个个都想板演。这个复习看着简单,其实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喜欢这样,因为这样会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同时我要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要会列除法竖式,而这一个环节正好可以了解一下。

    随后,我规定,8表示8根小棒,用来搭正方形,怎么解释?学生争先恐后,个个都想回答。看学生来劲时我马上问:9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动手写。

    我老师收集学生信息,大致有这样几种:

    当学生列出这么多式子时,我真得十分佩服孩子们的能干!

    生1:等号后面1+2=3而前面9÷4不是等于3的。

    众生开始点头表示同意了。

    师:看来大都数学生都同意这一位同学的说法了,那我们来听一听原来的小主人他是怎么想的。

    生:后面的1是多出来的`1根小棒,我就在后面+1了。现在我觉得不对了。

    教师把加号擦了,改成一个“多”

    师:那现在和(4)我们来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啊?

    生2:后面的1是余下的,所以可以写成2个多1个。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1表示什么了,那你能解释一下(1)和(2)两个式子吗?,

    由于有了对1的认识,对于上面两个式子学生理解就快多了。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好多式子来表示了我们搭小棒的过程,上面4个式子你最喜欢哪一个?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4种。那刚才我们说了式子里的1,现在你能给剩下的1起一个名字吗?

    生3:叫“余数”,写在商的后面,和商用横线分开。

    师:生5的写法是我们约定的方法,我们以后就要这样写,也就是和我们上面第4种方法一样,读作:9除以4等于2余1,“1”我们就叫做余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余数的除法”我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读两次。

    余数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而这节课上学生在自己动手搭小棒的基础上,主动得自己去建立“余数”的概念,我想通过这样的理解学生的印象应该是深刻的。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的数学的探研精神,让我也为之惊讶和感动。在数学学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概念或问题,老师不应该扫清孩子们学习中所有的“障碍”,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有意识的少说一些,将时间将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多发言多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5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6

    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比拼,也有对错辩论,有积极的合作,也有巅峰的对决。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儿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被这些小精灵们所接受和满足,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甚至是挑战我,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乐在其中,相识恨晚。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较深的体会有:

    1、放手让孩子创新,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

    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这个年龄段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数学课上在讲十几减几的题目时,有不少他或许是没认真听老师的课,或许是他就是愿意那么去想,他就愿意把12—4分解成12—3—1,在我看来没有必要,这和12—4有什么区别,但是人家就是喜欢这么分解,而且又做不错,那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不好呢?显然书上没有提倡这种做法。如果让学生去编书,他们也许会加入这种方法。

    2、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

    这一点是生本教育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起初,预习并不顺利,学生只是作为一项任务把它完成,再加上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还很差,所以预习作业往往完成的不佳。低龄儿童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就不是很强,但是对于挑战性的任务甚感兴趣,比如,和别人比赛谁的方法好,谁学会的快,谁能自己解决较有难度的事情,谁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优胜者。正是基于这些易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的诱因,我在预习中多加入了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兴致提高,已能慢慢主动提高作业的质量,多展示自己的想法。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6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学好。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主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 在摆的过程中,学生交流中,自己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到当平均分有剩余时,需要用一种新的算法来解决,那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而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凸显了有余数除法的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

    强调数学的“数学味”并非要否定数学的“生活味”,而是要把“数学味”和“生活味”有效地结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当孩子们说出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之后,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算式的意义,教师让孩子们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这个算式去计算”,这样的问题创设,就为孩子们沟通“数学──生活”搭建了桥梁,抽象的数学知识找到了具体的生活原型作依托,孩子们对于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就更形象了。之后,再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个算式,又把孩子们的思维从具体的生活中得到提升。

    我欣喜地看到,整节课孩子们自始至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他们被数学问题所吸引,他们为解决问题而思考,课堂教学活动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整节课,孩子们时而安静地思考、时而踊跃地发言,时而安静地书写、时而大胆地表达??。课堂上动静交替,孩子们积极参与,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因此,我在今后的将更加努力地搞好教学工作,使自我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数学课教学反思精选


    时间一溜烟儿的走了,转眼间一学期即将过去了。无论什么职业通过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该进行一次回顾,教师也是如此,我们能够借助写教学总结的机会看到自己的成长,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数学课教学反思精选,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数学课教学反思 篇1

    1.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方法上,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同。如:七年级学生从六年级升入中学对学习方法缺乏认识,所以首先对数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特点等内容作以介绍,然后再讲中学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条件,这是七年级指导的中心;对于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学习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所以开展互教互学活动,同时定期召开各年级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毕业班学生由于进入总复习和升学考试阶段,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总结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同时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强化数学思想的教学,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学生学会了解各种方程的方法后,解应用题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归结为方程的知识来解决,不少同学都能总结出如下的规律:列方程解应用题实际上都是求一个或几个未知数的解,只要设法利用已知条件建立起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或方程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这就是方程思想。通过对学生进行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对数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增加学生的独立活动,不仅课本让学生自己阅读,定义让学生概括,解题思路也启发学生独立探求,疑点难点,让学生讨论解决,总之,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亲自去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中,通过整体把握和分层推进,让学生充分参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并通过组织多层次的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类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改变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旧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复习、提高、精讲、精练、讲评、强化的教学模式,并把启发式、探究式学习方法等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贯穿于教学的过程,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了灵活的教学方法。

    ( 1)预习:要求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提纲进行预习,同时了解本节课讲了那些知识,在引入新知识的`过程中应用了那些旧的知识,你对旧知识是否熟悉,新概念是否理解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以便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讲,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预习能力。

    ( 2)提问:每节课对学生进行提问或检查或小测试,以检查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预习情况,检测时的内容一般先告诉学生,这样大部分学生都会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 3)精讲精练:所谓精讲,就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然后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围绕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精心设计各种训练题目,组织学生训练时采用多种方式,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些综合性题目要优秀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启发学困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共同提高。

    数学课教学反思 篇2

    在这一堂课中,让学生结合旧知自主参与圆锥特点的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营造了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重视学生的操作观察、动手实践,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提出问题。把学生对圆锥的认识主要建立在亲自对圆锥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等具体的感知动作上,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与说一说辩一辩帮助学生建立起圆锥的表象。在圆柱和圆锥认识以后,我让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行了有效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面、高有了更深的认识,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系统。

    这一次教学尝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对于学生感到很陌生的圆锥体,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抽象出圆锥体的特征。让学生在实践中生成智慧。也让我认识到: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注意教材编排的特点,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就能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

    数学课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在问题情境中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2、智能目标:在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过程中,体会“化未知为已知”(即“转化”)的数学思想。 3、 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探索过程,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明确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掌握通分的方法。

    1、三名同学带头饰出场(头饰上分别出示2/5、2/4和3/4),“请同学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队,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因此3/4 〉2/4。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2/5在2/4的后面,所以3/4>2/4>2/5。

    方法2:2/4就是一半,2/5比一半小,3/4比一半大,所以3/4>2/4>2/5。

    2、又一生带5/8头饰出场,“他应该排在哪里?你是怎样比较的?”

    提示:⑴ 5/8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分了多少份,取了多少份?“取的份数”比“分的份数”的一半还多,说明它应该大于2/4,那么5/8与3/4谁大呢?你是怎样比较的?(学生动手实践)师: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现在请同学们每人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生汇报。师:我把刚才两个同学说的分数写了下来(3/4,5/6),请你们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可以自由讨论。

    生4:我发现这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有同学知道说:这叫异分母分数。)

    生5:我发现3/4到5/6,分子、分母是有规律的,3+2=5,4+2=6(大家很惊奇,这个规律不容易发现哦。)

    师:看来,这两个分数很有特点,他们分子、分母各不相同,如果老师想知道它们的大小,你准备怎么比?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请大家继续讨论。(老师已经在课前已发了两张白纸,你也可以动手操作)

    学生同桌学习,很认真。但是争论声音很大。

    生1:我们是通过在白纸上画线段,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和比较的。学生出示了自己用水彩笔画的线段图,大家明显地看到3/5/6。( 这个办法不错。)

    生2:我是想:我们已经学过了同分母分数的比较,现在他们的分母不同,我就想出办法使他们的分母变成相同的。我把3/4---化成9/12,5/6---化成10/12,因为9/12 < 10/12,就容易得到3/4< 5/6 。

    生2:我想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所以用12作他们的分母。

    生3:我的想法刚好与他相反,我是把它们的分子化成相同的。3/4化成15/20,5/6---化成15/18,因为15/20<15/18,就容易得到3/4< 5/6 。(大家一致同意:这样做也有道理) 生4:我们两个是通过举例比较的:我班共有48人,其中的3/4就是36人,而5/6就是40人,显然36<40,所以3/4< 5/6。

    生5:我们剪了两个相同的圆,表示出其中的3/4和5/6,通过重叠,得到了3/4< 5/6。 生6:我们也是从刚才的数轴上得到启发的,我们看到3/4比1/2多1/4,而5/6比比1/2多1/3,因为1/4< 1/3,所以3/4< 5/6。

    生7:我们也是画的数轴,但是我们把3/4中的每个1/4平均分成了3份,而5/6中的每个1/6平均分成了2份,这样就很容易看到3/4=9/12,5/6=10/12,因为9/12<10/12,所以3/4< 5/6。(哦,他忽然想起了什么,我与第2个同学的方法有点相似。)

    还有吗?学生争论不休,课堂里很是热闹。

    ……

    师:我很高兴看到大家想出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比较出3/4与 5/6的大小,但

    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如果我们的身边没有了白纸,没有了圆片,也不允许我们画图,那我们怎么样来比较呢,你觉得哪些方法比较可行呢?

    学生一致认为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刚才这个题目就是书上的.例3。现在请大家看看书,书上是怎么说的?从书本上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1、把下面每组分数通分:

    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通分的方法,那我们来做一做吧。[实物投影例题,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实物投影集体订正]

    3、快乐园: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百米赛跑,甲用了 分钟,乙用了 分钟,丙用了 分钟,他们三个谁跑得最快?

    [此题先出示两个人的提问两个人谁跑得快,再出示三个人的提问三个谁跑得最快]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的分析。通分的方法其实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给孩子创设一个争论辩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猜测,大胆设想,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这样的教学真正发挥了教学的民主性,效果很好。所以我想: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注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适时点拨,当学生的思维遇卡时,教师巧妙催化,

    这样会使学生在题中数量间自由地顺逆回环,导致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方式在获得问题答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学生们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反思等方式获得了对通分意义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最大收益不于问题解决本身,而在于发现了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各种关系和科学知识,形成了对某些侧面的更深理解,以及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水平,提高了自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并没有完成教学设计的内容,但是在讨论着用什么样的数作公分母时学生获得了对用最小公倍数作公母好处的体验。在教学中学生充分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用最小公倍数作公母好因为计算简便,有的学生说用两个分母相乘的积作公分母因为这样不容易找错公分母,有的学生说用分母的公倍数作公

    分母……看着学生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我心里笑开了,因为学生已真正投入到对数学神秘王国的探索中。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还得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设计的这个情境让学生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其中有我这节课要讲的通分母,为了让学生能进入通过的学习,我硬把学生拉回了通分母的方法,这样在学生的脑子里就会想:为什么一定要学习通分母而要通分子呢?在这里是否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地,使学生体验到通分母的优点,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若用加减法引入,是否又提高了要求呢?

    数学课教学反思 篇4

    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课,其内容抽象、严谨、逻辑性较强,需要一定的基础。数学课在普通高中作为一门主科,学生的基础大部分较好,学习兴趣都很浓厚。而中职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专门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可是中职生普遍感到数学是他们最不想学、最难学的课程之一。许多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也认为中专数学很难教。说起主要原因,固然有学生基础差的缘故,但是更多的是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或者较少考虑到教的对象的特殊性和教的内容的抽象性以及这两方面之间的“兼容性”,使得中职生很难产生对数学较好的认知态度和浓厚的学习情感。我认为应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法服务学法的角度来思考,中职数学的教学应该力求展示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对接,展示数学的实用性

    中职生进入职业中专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今后谋职就业学到一技之长。他们会潜意识地对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依照自己的标准按有用或无用来学,有用的多学一些,无用的少学一些或根本不学。其次,我们中职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较多的是“双基”,对教学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实际用处有的思考甚少,有的认为“应用题太难了,学生学不会就不用讲了”。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数学实用之处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数学课留给学生的印象就是枯燥的概念、公式、定理和单调乏味的图形,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中职数学教学应该展示它的实用性,以数学多彩多样的实用价值来体现,使学生发自内心的产生需要学好数学的愿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要在平时注意积累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实例。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多收集反映数学知识的自然现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生产实例,特别是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有关的应用数学的实例应该多积累讲解,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了解数学的实用性。

    2、多与各学科教师以及专业教师、实训课教师交流,找到数学课的实用价值。中职数学教师要至少了解或熟悉本校开设的各门专业的相关知识。数学教师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沟通的渠道,了解数学内容对各专业所需的时间段和侧重点,做到根据专业需要,认真选择或编写教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构建以专业需要新的数学教学体系,可不必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的完整性,关键是要突出中专学校数学的实用性和服务性。例如针对各专业教学的数学侧重点应该不同,物流专业要以学习函数、概率与统计初等知识为主;电子电工专业要以学习三角函数及复数等知识为主;机械专业要以学习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为主。

    3、中职数学教师要善于对应用问题进行改编加工,一方面能将一些复杂的应用问题尽量改编为中专生能接受能解决的应用问题;另一方面能将教材上一些纯数学题改编为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问题。如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专数学基础版教材79页“复习题”的第6题的最值问题,可以改编为焊工课上的工件下料计算问题,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用性,这在机电专业班上有较高的教学实用价值。

    4、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实用问题的地位。结合本课教授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将应用问题推广到学生所学的专业课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数学的应用。如学完正弦型曲线Y=Asin(ωx+φ)后,物体简谐振动的位移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S=Asin(ωt+φ)以及正弦交流电的电压U或电流I与时间t间的函数关系:U=Umsin(ωt+φ)?I=Imsin(ωt+φ)等有关物理学?电工学中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数学解释。按照这样的方式,假以时日,不断渗透,让学生体会出数学来源于生活与实践,应用于生活与实践,使学生感受到各行各业都需要数学。

    二、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突出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杨振宇博士说过“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兴趣。”因为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数对数学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情绪怠慢,呆板、焦虑、有厌学倾向,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教师再去硬逼学生认真学习数学,就会变得非常困难,要取得良好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中职数学教师不仅要把教学内容讲得丰富有趣,更要把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得形式多样,以有趣的课堂来促进学生想学数学。

    三、要选择适度的教学内容和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中职数学的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对所学者的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决定了进入中专学校学习的相当部分的'学生初中数学欠帐太多,知识与技能达不到继续学习中专数学的基本要求。加之形式化符号化是数学的最大特点,中职生数学修养较差,缺乏“数感”,往往对形式化符号化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一头雾水,面对习题无从下手。感到中专数学非常难学,怕难生畏,直至放弃。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应选择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合适的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中职数学容易学。

    总之,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工作压力是很大的,但只要能令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用心良苦”,学生必定会化消极为动力,用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师的付出。在职业中专班中取得的教学效果无不渗透着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期待,也渗透着老师的辛勤劳动。相信通过努力,一定可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中专数学课的教学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数学课教学反思 篇5

    《数学课《送宝宝回家》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这周,我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数学课《送宝宝回家》。整节课的目标是通过送动物宝宝回家让幼儿学会看标记去归类物品,知道摆放物品的规则,不随便乱放。

    课堂一开始幼儿的状态都很好,小眼睛紧紧盯着老师,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也都积极回答。在绝大部分幼儿能找到小兔宝宝的家,并能说出为什么的时候,我先示范着把一只小兔宝宝送回了家,在又强调了一遍规则之后,我请了2名幼儿上来把小兔宝宝送回家,在送的时候嘴巴要说:“小兔宝宝,我送你回家了。”送完小兔宝宝之后,我请幼儿分别找了小狗、小猫宝宝的家,说出为什么以后,请多名幼儿上来操作。再将所有的动物宝宝送回家之后,我用提问的方式反复强调了规则--每个小房子上都有动物宝宝的照片,要看清楚这是哪个动物宝宝的家,然后吧它们送回家,千万不能乱送。这种反复强调使幼儿印象更深刻,最后的小结又使幼儿进一步加深理解。

    这节课还有幼儿的操作材料,再讲解了一遍操作规则以后,我请每位幼儿自己动手将动物宝宝送回家。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小部分幼儿动手能力比较差,在撕贴纸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遇到困难后自己不愿意尝试,习惯性的依赖于老师的帮助。有一位幼儿甚至因为自己撕不下来开始大哭,嘴里叫着:“这个怎么做呀?”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作为一名小班的孩子,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他们都还会碰到很多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的事,一颗勇于尝试的心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小班幼儿动手能力还比较差,和缺少尝试的现象,平时一定要让他们多尝试、多锻炼,比如简单的手工等,在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敢于尝试,在尝试中还能提高注意力。

    数学课教学反思 篇6

    参加新课程改革的这半个学期,略有感想。下面我谈谈让我感触最深的两点:

    一、教材的编写具有明显的时代精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这为教师的合理利用及创造性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半个学期来,我深深感觉到教材编写更具人文性、灵活趣味性。如《观察物体》这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教抽象,但是教具随手可得,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上课时我让学生在家里找出各种长方体代替正方体摆一摆,学生摆得津津有味、余味未尽。对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初步建立也就迎刃而解、水到渠成了。

    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学生的创造力。我不拘一格让学生摆弄长方体,学生们居然能用这些看似简单的长方体摆成了许多有趣的不同的形状的物体。有的同学摆成长长的火车;有的同学摆成可爱的小狗;还有的同学摆成了酣态可鞠的机器人,真是妙趣横生。

    当然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新课程要求教师教教材,而是要对教材质疑、补充、变更。

    二、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摘几条《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目标的阐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的第三条要求是"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数学思考的第三条要求是"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要求是"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我们去听课时发现不少班级的学生善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敢于质问权威(有的学生与教师的意见不一致时,跟老师争得面红耳赤的情景是常有的。)学生作为平等的一员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充满生命活力,学生兴趣勃勃、情趣盎然。如教材41页的"数学故事",我按照常规让学生讨论后,让学生汇报情况是,前面汇报的几位学生编的故事各有千秋,但大体上都大同小异:机灵狗不小心把装有12条金鱼的鱼缸打破了,淘气和笑笑又拿来2个鱼缸装金鱼,现在每个鱼缸里有6条金鱼。正当我准备总结时,一双小手举了起来,响亮地说:"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其大意大致是,机灵狗不小心把装有12条金鱼的鱼缸打破了,死了4条金鱼。淘气和笑笑又拿来2个鱼缸装金鱼,现在每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这样的想法真实让我为之叫绝。

    数学课教学反思 篇7

    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早已忘记。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今年这一学期比往年较长,计划安排两个月进行第一轮复习。进行第一轮复习之前,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记准所有的重要知识、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来解直角三角形。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明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合,使之形成知识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概率、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完每个单元都要做卷检测,重视补缺工作。第一轮复习的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知识树),练习专题化。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1)根据往年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型或改编变式题,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2)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量练习”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3)每天批改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数学课教学反思 篇8

    本节课主要复习了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分类;让学生明确了数轴,绝对值,相反数及倒数等几个重要概念,会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难点是绝对值的有关化简,非负数的应用。

    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

    1:基本知识点讲解细致。对基本知识把握准确,讲解过程中,提出了可能出现的错误点,并教给学生避免出错的方法。比如:无理数的辨认,让学生反复举例。

    2:注重数行结合。对于一些概念,一定要找到与之对应的数量关系。

    如: 互为相反数

    3:例题的设计由易到难,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顺序。本节设置了四个例题,四个题都与绝对值,更进一步为突破难点作了一定的铺垫作用,第一题是纯瘁的绝对值化简;第二题是有关非负数的应用:第三题是数行结合的题,直接利用数轴,进行绝对值的化简;第四题是相反数,倒数与绝对值的综合应用,达到本节课知识的引申与升华。

    4:练习题设计题目典型,有代表性,包含的知识点多,知识深度够,达到基本知识的灵活应用。

    5: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容量大,数形结合直观,符合复习课的特点,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绝对值部分的动画应做得更好一些;黑板板书较少,板书设计应更细一些。

    从这次讲课中我得到的体会是:讲复习课,尽量在制作导学案方面注意挖掘数学本身的效果,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方面容量要大,知识点要全,深度要够。例题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达到预设的最佳效果。本节课主要复习了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分类;让学生明确了数轴,绝对值,相反数及倒数等几个重要概念,会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难点是绝对值的有关化简,非负数的应用。

    数学课教学反思 篇9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本次课主要教学目标有:

    1、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凑十法”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此目标也是本学期的重难点内容,教学时首先需要掌握为什么凑十?因为凑十能让我们更快地、更简便的进行算式的计算,还不会出现大量的口算错误。其次是如何凑十,首先学生自主回忆凑十的方法,并主动说出见几想几,有一些不太会或者记不起来的孩子就能够听着同学的回答加深自己的印象,并让同桌之间互相提问如何凑十,这样有利于更好的记忆凑十的方,同学之间互相提问如何凑十,这样既让学生动脑思考还可通过互动的方式加深记忆。

    2、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交换法”的计算方法。此方法是为了通过规律得出计算结果而不是再对算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运用此计算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快速简便的看出答案。为了达成这两个教学目标,我将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的展现给学生,环节相扣,连贯紧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大部分的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学习和谈论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两个方法,但有一些学生还需后续的巩固学习才能完全掌握。

    教学效果

    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因此必须在课堂开始的短时间之内抓住学生有意注意的特点讲授重要的知识内容。教学时采用快速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处于兴奋中,思维跟着老师的教学计划进行,环节紧凑,每个小环节能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主动去思考,内容紧密而连贯,从而在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练习环节中,让学生参与进来,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比如在黑板上进行练习,既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效果,又向同学展示了自己,感受到自己是主体,乐于去参与学习。本结课的教学效果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使之能够积极参与,但仍有一些同学需要采取其他的活动调动他们学习参与的热情,比如填空环节,有的学生识字量不够,无法理解题意,容易产生退缩的心理。

    改进建议

    1、教学基本功急需加强,有精神气又富有激情的教态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语言要体现出抑扬顿挫的艺术感,组织课堂有自己的方法,无序的课堂教学会产生不好的效应。

    2、板书和讲解的问题。好的板书设计和工整的板书书是教师自己作为榜样影响学生一种好的办法,我们要善于运用以身作则这种无形的教育。

    3、提问与回答。如何提问,何时思考,何时回答。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得出答案并总结语言自信的回答。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系列9篇


    光阴似箭,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当一名教师在经过了一学期的时间后就要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做一个总结,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系列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篇1】

    1、基于教师成长的需要——教师应该成长为反思型的研究者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和举措在不断强烈,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师成为研究者,指的是教师要参与到教育研究中去并成为研究的主体,而不仅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与专业理论研究者不同,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是为了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而不是为了建构宏观的教育理论。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反思型研究者,认识到自己教学的思想基础、教学理念,认识到要把自己的教学变成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从而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课堂。

    2、基于课堂教学特点的考虑——加强课堂教学片段的反思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因为课堂是鲜活的,是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说得好:“教室,是出错的地方。”是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精神的旅游和探险,是教师构思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对话过程,不完美甚至有错,才是它的真实存在。它可能有教师面对学生发问而回答不出的尴尬,它可能有学生面对问题所作出的“越轨”甚至“错误”的回答,它可能有未能完成教学目标的遗憾,这都是正常的。而这种不完美往往会给课堂本身增添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使之变得更美丽、更精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纵横交错的数学知识内容的呈现,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是由无数的教学片段组成。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是师生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它随时可能遇到曲折和阻隔,但也随时可能发现美丽的通道和亮光,需要我们老师真正静下心来,不断加强实践和反思,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许我们无法让每一堂课完美无瑕,但一个又一个成功片段的演绎,恰恰支撑起课堂教学的精彩天空。

    3、基于本校数学教研状况的考虑——重于反思,力求提高教学质量

    审视我校传统的数学教研活动,研究的主题并非来自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急需解决的现实的、真实的问题,其研究的方式也相对比较保守,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多向交往互动的有效平台。传统的教研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陈旧的且不合时宜的教研活动模式,力求以课题研究为校本教研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我校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片段反思的案例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从教学片断这一小处着眼,围绕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急需解决的现实的、真实的问题,共同反思与研讨,以此建构一种互动、对话的研究平台和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和提炼,形成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成果共享。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篇2】

    一项调查表明:十有八九的人喜欢电脑都是认为电脑是有趣、好玩开始的。同理,要让学生对你教的学科感兴趣,就得让学生觉得这门学科是有趣的。所以吸引学生的关键尽量把课上有趣些!

    怎样把数学课上有趣?笔者认为应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努力培养教师乐观、开朗的性格。

    乐观、开朗的性格是创造教学幽默的基础。教育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教师要用知识启迪学生的心灵,用情感诉诸人的情感。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只有这样,教学中才能用幽默的语言、表情、动作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教学目的。

    2、挖掘教材内容中有趣的因素。

    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可以利用的有趣素材。苏教版教材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绝妙的有趣的材料。如在教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9页《可能性》这一内容,课上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学生觉得十分有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教材安排这样的教学内容将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可操作的活知识,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枯燥的材料变生动,达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目的,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与教学内容的内涵。

    3、教师可以设计富有有趣色彩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加深知识理解、启发学生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情况,选择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掌握知识。如在教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50页《测定方向》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或旷野进行实地测量,学生借助指南针,在组内成员的互相配合下,饶有兴趣地完成测定任务,这种有趣的教学方法是一般的说教和强化的练习所不能达到的。

    4、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使用幽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事先未曾预料到的问题。例如,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常常需要进行组织教学,时时抓住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幽默可以助教师一臂之力。说几句幽默的话,做一个幽默的动作,可以让学生舒缓一下心理的疲劳,有利于学生下一个“注意”。

    正是在数学课堂中增加了一些非纯数学的教学,特别是增加了一些“笑”和“趣”的元素,才使得我的数学课堂充满笑声,才使我们的学生喜欢上数学。可见,经常地、恰如其分地在课堂教学中来一点幽默,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这必将有助于我们的数学教学。

    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幽默!需要风趣!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篇3】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思考,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策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是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学反思是多方面的,既可思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又可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思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又可思学生学习方法??总之,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很多,我们可以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三个层面去探究。

    一、课前反思

    1.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课前反思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往往都在沿袭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些方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它却有着某些不足,需要我们改进。所以我们在课前进行反思,首先应该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是否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这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

    2.是否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课前反思使自己成为教材的创造者,

    才能全面盘活教育资源,全方位优化教学资讯,在开放的、多样化的教育情境中促进学生发展。

    课前反思能让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新的理念,只要给学生创造探究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机会,学生手指尖上的精彩智慧是可以预期的。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时处于高度紧张活跃的状态,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教学行为是否得当等问题,并积极思考如何利用课上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与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后反思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在上完课后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哪些方面做的比较成功或对今后的教学有帮助、启发,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些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

    1.实话实说——记成败

    课堂就像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也有可能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开了小叉,走了弯路,变成乏味的旅行。不管结局如何,得失成败,皆应实话实说,将其

    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考虑更周全、操作更自如,不走或少走弯路。

    (1)记载成功之举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要抓住教学中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成功点,比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把这些及时记录下来,坚持不懈,就能串起教学的闪光珠链。

    (2)牢记失败之处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如实记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就能使教学“长善而教其失”。

    2.把握遗憾——再设计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下来,不妨静心沉思:摸索出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不妨写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篇4】

    原来上好一堂真的好不容易!这需要经过精心的备课,要把每个环节学生会出现什么要的反应都要考虑周到;还要准备各种教具学具,特别是新课程,老师需要准备的东西特别的多。今天将我的教学设计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学设计是这样的:最喜欢的水果统计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二)教学重点:象形统计图的如何形成。难点: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笑脸吗?笑脸说了:只要小朋友们上课表现好的话(老师示意做端正),她就会跑到那个小组里去哦!(适时先贴几张笑脸给表现好的小组)。

    二、情境导入

    1、师:看来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真的好棒哦!于是老师想给小朋友准备一些水果做为见面礼,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生:我最喜欢苹果、我最喜欢吃西瓜。……

    2、师: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我们现在就一起大声的说“我最喜欢……”给所有的同学听。(这需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时候才使用)

    生:说一说

    三、做中学、学中得(此环节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1、学会如何去贴这个统计图,为接下来的练习做铺垫。2、认识象形统计图、统计表,学会如何正确的填统计表)。

    1、师:老师也到水果店里去调查了一下,发现在这个季节里苹果、梨、橘子、香蕉这四样水果又便宜又好吃,所以老师买了这四种(出示水果图)。

    师:在这四种里面你又最喜欢哪种呢?

    生:苹果、……

    2、师:老师已经悄悄地把水果们请进了我们的教室,请组长拿出1号信封,将水果倒出来,每个小朋友选一种你最最喜欢的水果拿在手上,选好后可别在随便的换了哦,不然她会伤心的哦!

    生:选好自己的水果图片

    3、师:请举起你喜欢的水果,让其他的老师和小朋友看看!

    生:举一举

    4、师:你们这样老师根本不知道喜欢每样的有哪多少人。谁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呢?

    生:议一议

    生:把喜欢吃苹果的排成一队,把喜欢吃橘子的排成一队……

    5、(1)师:这位小朋友的办法真不错,那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来试一试。在排队之前老师还要选几位水果妈妈(爸爸),谁愿意呢?他做我们的梨爸爸(苹果妈妈、橘子妈妈、香蕉爸爸。)给四位小朋友戴上头饰。(并站在四个位置。)“请你们和我们的老师、小朋友打个招呼”

    (2)现在请我们的苹果宝宝们到你们的苹果妈妈那排好队(各种水果依次进行)

    (3)整理队伍

    6、师:小朋友动作可真快,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难题,可现在老师又遇到难题了,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老师想把你们的队伍搬到黑板上来,让后面的老师看的更加清楚,怎么办好呢?

    生:说一说,师适时点拨:刚才大家手中的

    水果宝宝悄悄的告诉我,让他们来代表我们的小朋友,只要把他们像我们一样,在黑板上排好队就可以了!那我们就帮他们排一排吧!

    师:每个小朋友先将宝宝后面的胶布撕开,然后我们一个家族一个家族的贴,先请苹果家族,其他几个家族帮忙数,他们贴一个我们数一个。贴好了之后就安静的回到你的位置坐好,那样我们的笑脸才会喜欢你哦!

    生依次贴,其他小朋友数。(师:贴的时候要从下往上的贴,还要把队伍排齐了。)

    8、师:在全班小朋友的共同努力帮助下,我们就完成了这幅图。根据这幅图我们一起来填一填这个表格。(师生共同填)

    9、这个表我们给他取名——统计表。看图或是表格你能发现什么吗?

    生看图说一说。(喜欢吃什么的最多,一样多,最少等。)

    四、做中得,得中悟(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巩固前面的内容,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1.师:老师不仅给大家带了美味可口的水果,还准备了好多五颜六色的花朵来装扮我们一(1)班教室。

    2.师:(实物投影出示一堆的花朵),可是我不知道每种颜色的都有多少,还要我们班的小朋友统计一下,那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装扮教室了!

    3、生说一说如何统计,师示范统计的过程

    (1)首先我们要将每种颜色的花分一分

    (2)数一数每种颜色个有几个

    (3)然后将花朵像我们的贴水果宝宝一样贴到我们的统计图上。

    (4)最后填一填统计表

    (5)发现数学问题

    4、布置任务要求

    (1).组长将2号信封里的花朵拿出。大家一起把每种颜色分一分,数一数

    (2).小朋友有顺序的将花朵后面的胶布撕掉,组长负责把图片贴到统计图上。

    (3).大家谈论无何将统计表完成,由记录员填写,并讨论你组所发现的数学问题

    (4).组长要把组里的发现的数学问题告诉给所有的老师和小朋友

    5、生活动,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6、组长汇报、说一说自己组里的花朵情况及数学问题等。

    五、拓展应用,回归生活(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要解决难点如何提数学问题)。

    1、师:我们班的小朋友既聪明又可爱,都是爱学习的好宝宝。看!小朋友们为自己组争得了那么多的笑脸。其实这也是一个简单统计图,一个统计每个小组笑脸章多少的统计图。

    2、师:在这个统计图上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

    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统计,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做得还好的:如整堂课中我使用了笑脸来作为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或是维持纪律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特别针对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这堂课上她为我上课帮了一个很大的忙。我所设计的情境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活动,富有童真童趣。40分钟下来学生并没感觉到累,而是在快乐的学习。在学生的全体参与活动中学到了。

    做得不够的有很多,如:这虽然是一堂新课程的课,但也不能忘了最根本的理论。在这堂课上我对什么叫统计,什么是统计图、统计表,我没有做到很好的指点,他们真的能区别这是统计图、统计表了吗?这些关键的数学概念性的东西还是需要老师点到的!在如何引导提数学问题方面,一直都是我的弱点,怎样很好的去引导呢?如:学生知道了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香蕉的多5个人!老师把5人遮住,问:这个5人不知道的时候,怎样问呢?我想还好需要多让学生去说,尽量的提。老师在做一些总结。多说、多想对学生都是有帮助的。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去研究的!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篇5】

    为什么用课堂作业本呢?

    因为,这项作业是在课堂内完成的,许多关注孩子学习情况的家长很希望了解他们在课内的学习状况,也希望借此了解孩子的薄弱环节。同时,由于这本课堂本已经做了37次作业,可以使学生们从纵向的角度来看自己的进步情况,了解自己学习状况的发展趋势,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所以,最终才决定选用课堂作业。

    学生们在写互评与自评的过程中感到最为难的是评什么,怎样评的问题。由于是第一次写,我也这方面也稍做了指导。

    评什么:评作业的正确率及书写态度;评作业中的优、缺点;以及为什么优或为什么是缺点;从纵向的角度评价这段时间的作业是进步了或是退步了,并写明原因;评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是那类题型,思考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正确率等。

    怎样评:有的学生不愿找同桌评,他们想找自己的好朋友评。可我又担心班上有个别学生任何人都不愿意给他们评作业,那时他们的心灵肯定“很受伤”!所以,与学生最后达成协议,先同桌互评,如果你觉得他(她)评得不好,还可以再请好朋友评。

    第一种方式通过让学生与学生两个人写信互相交流彼此对作业的看法等.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对自身或他人进行学习与反思的机会。

    第二种方式通过自己写信进行自我描述,逐渐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第三种方式通过让学生与家长写信互动交流,教师可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学习上进步,功课完成情况和自己的能力,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更好地配合教师工作,携手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篇6】

    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猜一个谜语:“身体生来瘦又长,五彩衣裳黑心肠。虽然嘴尖会说话,越说越矮无下场。”大家猜猜是什么呢?

    师:那大家愿意和我一起玩有关铅笔的游戏吗?

    生:(兴趣极浓,大声回答)愿意!

    二、积极探索、体验过程

    1.操作、数数

    师:(老师把盒子里的铅笔全抓在手中)同学们,猜猜看,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几枝?

    生:(自由猜测)6,9,15,…

    师:同学们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怎么办呢?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好,我们数数看,(把铅笔拿在手上边数边摆在桌上)

    1,2,…,15,有15枝,你猜对了吗?(台下猜对的学生发出一阵欢呼声。)

    师:好,我们再来猜,(教师在桌上再添铅笔)现在有几枝?

    生1:20枝。

    生2:5枝。

    师:原来有15枝,再添上去,应该怎么样?

    生:肯定比15枝要多。

    (自由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数数发现有20枝。)

    师:我们再来猜。

    (变20为26,重复经历猜――数的过程。)

    师:好,我们猜最后一次。(教师在桌上拿掉了4枝)现在猜猜有几枝呢?

    生1:肯定比26少了,18枝。

    生2:20枝……

    (教师与学生一起兴趣浓厚地一枝枝数着:1,2,3,…,22。)

    师:刚才我们猜完以后要想知道到底有几枝铅笔,都是通过一枝一枝地数,每次都要这样数一数,你感觉怎样?

    生1:很麻烦。

    生2:很累……

    师:对呀,一枝一枝地数这么麻烦,那有没有好办法使铅笔摆起来别人一看就知道有多少枝呢?可以和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师巡视,加入学生的讨论中。)

    师:好,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呢?

    (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几种数法并标上序号。)

    生1:2枝2枝地数。

    生2:5枝5枝地数。

    生3:把10枝扎成一捆。

    ……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种数法,你们比较一下,觉得哪种数法最好呢?

    生:把10枝扎成一捆的好。

    师:为什么把10枝扎成一捆,就能很容易看出有多少枝呢?

    生1:2个2个或者3个3个也要数好几次,也比较麻烦。

    生2:10枝扎成一捆,一看就知道有10枝了,然后就接着一捆一捆地数:

    10,20,30,…

    师:对,一捆就是1个十即10,二捆就是2个十即20,三捆就是3个十即30,……,九捆就是9个十即90(板书:1个十是一十,2个十是二十,3个十是三十,……,9个十是九十,学生齐说),再数数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了。

    2.摆小棒,读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想出的好办法来试试看,(用小棒在黑板上摆出3捆加4根小棒)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吗?

    生:(快速且大声地回答)34。

    师:你们这么快就看出来了,怎么看的呢?

    生:(大部分学生抢着举手)3捆就是30根,再加旁边的4根,就是34。

    师:(拿起3捆小棒)这是几个十?

    生:3个十。

    师:(再拿出4根小棒)几个一?

    生:4个一。

    师:(语速放慢)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板书:3个十和4个一)。好,刚才老师讲的这句话,谁来说一说?(指名复述这句话。)

    师:还有好多同学都想说,那同桌互相说一说。(同桌互相说。)

    师:(出示5捆加8根)现在老师再摆,这表示多少?

    生:58。

    师:为什么是58,谁能用刚才的说法说一说呢?

    生: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58。

    师:(又出示7捆加2根)现在有几根?

    生:72。

    师:为什么是72?

    生:7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72。

    师:同学们想一想,刚才老师摆小棒都是怎样摆的呢?

    生:先摆出几捆,旁边再摆几根。

    师:对,先摆几捆,就是几个十,再摆几根,就是几个一。

    师:刚才都是老师摆小棒,现在同学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下,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学生各自操作后教师指名回答。)

    师:你摆的小棒表示几?

    生1:17。

    师:好多同学都没看见你是怎么摆的,你能介绍一下吗?

    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

    师: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生1: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生2:我摆的是29,是由2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

    生3:我摆的是46,是由4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

    师:现在反过来,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让其他同学猜猜你摆的表示几。

    生1:我摆的数由3个十、5个一组成,你知道我摆的是多少吗?

    生2:35。

    ……

    (小组之间根据各自所摆的数字互相猜数、评价。)

    师: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一捆一捆地边摆小棒边数数,从10开始。10,20,…,90(当数到90时,教师故意停顿),我们一根一根地摆数到99(放慢速度),再数100。

    师:同学们,100根怎样摆让别人一眼看出是100根呢?

    (学生又想到了扎成一捆的方法。)

    师:为什么这样就是100了?

    生:1捆是1个十,2捆就是2个十,……,10捆就是100。

    师:对,真聪明,10个十就是100。(板书:10个十是100)

    3.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同学们很聪明,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老师说出一些数,你能很快地用小棒摆出来吗?

    生:可以。(一个学生在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下面操作。)

    “44”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4个十4个一。

    “54”

    师:54在44的基础上只要怎样?

    生:再加一捆。

    “67”“89”“100”

    (生边摆边解释。)

    师:接下来同学们拿出你的皮尺,把你认识的数字读出来好吗?

    师:尺子上的数字,越往右越怎样呢?

    生:数字越来越大。

    师:老师看着尺子上的数字,就能想出好多问题,比如,75前一个数是几?

    生:74。

    师:比36多1是几?

    生:37。

    师:49比50少几?

    生:少1。

    师:谁能学老师的样子,看着尺子上的数字给大家提问题呢?

    (学生提问,其他人倾听、回答。)

    师:好多同学还想提问题,那么我们小组合作,1人提问,其他同学回答。(小组内交流。)

    师:同学们能否把尺子上的数字记住,不用看尺子进行抢答呢?

    师:63比64少几?89前一个数是多少?5个十是多少?(学生抢答)

    三、游戏活动

    1.数字接龙

    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们说出后面连续的五个数,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师:23。

    生:24,25,26,27,28。

    师:真棒!56。

    生:57,58,59,60,61。

    师:77。

    生:78,79,80,81,82。

    师:同学们真能2.接力赛

    师:你们能按照老师的方法说出后面三个数吗?试试看。

    师:34,36,38。

    生:40,42,44。

    (有学生说成39,40,41,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所给数字的特点,再想一想。)

    师:45,50,55。

    生:60,65,70。

    师:真能干!20,30,40。

    生:50,60,70。

    师:请同学们互相考考。

    (同桌互相出题。)

    3.排顺序

    师:同学们,学校的运动会快到了,今天老师特地选出了几位运动员,请看(10名学生上台,每人胸前有个数字,分别是24,36,30,42,75,63,50,21,19,38)。

    师:他们身上都有一个数,表示什么呀?

    生:号码。

    师:有几位运动员呀?

    生:10位。

    师:看这些运动员上场,你感觉怎样?

    生:很乱没有次序。

    师:很乱,那怎么办呢?

    生:给他们排队吧。

    师:那你们说说按什么顺序排队呢?

    生1:按号码从小到大。

    生2:按号码从大到小。

    师:现在我们先请运动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吧,看谁排得又快又好!

    (运动员互相矫正排好队。)

    师:哪位运动员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号码?比如,我是几号,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如果同学们觉得介绍得好,就鼓掌表扬,好吗?

    生1:我是19,是由1个十9个一组成的。

    生2:我是21,是由2个十1个一组成的。

    ……

    师:作为运动员,反应要特别敏捷,现在我们来比赛。当给出问题的答案是你胸前的号码时,就请你举起手,说:是我。其余同学当裁判,对反应快的运动员鼓掌表扬,好吗?

    (师生共同出题,如:比25少1是几?3个十和6个一是几?7个十和5个一是几?3个十是几?49的邻居是几?比18大1的数是几?)

    师:同学们,你对这些运动员的表现满意吗?我们平时也要向运动员学习,锻炼好身体,才能学到本领。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100以内各数,在平时生活中,你在哪看到过或听到过呢?

    生1:红绿灯的计时牌上。

    生2:车牌号。

    生3:电子钟。

    ……

    四、小结

    师:这节课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事?

    生1:我学会了100以内各数。

    生2:我很喜欢猜数字。

    ……

    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设想到实践体会很多,最深切的是以下几点。

    1. 加强估算,重视数感的培养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方法掌握得较少,因此,一开始通过猜铅笔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对实物的观察、数数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使学生能用数字将小棒的根数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2. 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如数的组成,反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篇7】

    一、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意义

    本课的设计,使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里的“有余”现象,例如用花盆布置联欢会场、分食物、摆学具、包装面包、校运动会的很多情景等等。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在心理上驱动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重点通过分食物和摆学具这两种生活情景,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果:一是刚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讨论、辨析,大家都参与了有余除法、余数等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们获得了成功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在操作比较中探究方法

    本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比较认识中探索有余数除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独立地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学习,并且自己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操作比较中,学生还注意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探究,自主发现问题,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在实践应用中加深认识

    通过情景体验有余除法,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有余除法,从而更理解有余除法的意义和更熟悉有余除法的算法。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篇8】

    天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等常规性教学工作,也常常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周三在月牙湖小学参加的听课活动以及课后的研讨,各位老师的踊跃发言和教研员的讲评,让我受益匪浅。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很多需要认真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一、关于课堂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有的老师讲得很少,但他的课堂学生却异常的活跃,这其中语言的作用是致关重要的,你的语言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可以一下打蒙掉学生的积极性,这就是说课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设计,问什么,怎么问,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回答,我们要做到,学生能讲的绝不要替代,学生讲过的也不要不放心,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这是没必要的,你这样做了,学生会觉得你啰嗦,逐渐对你不感兴趣,没有了兴趣何谈学的好你教的数学课。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常常意识到由于自己在讲授时太啰嗦,因而时常会拖堂,而很多学生并没有听进去。所以多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给学生以启发,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前进的方向,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会使课堂更精彩,学生也会爱听你的课,你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出色。

    二、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我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发现学生“假参与”的迹象。如:“同学们,某某同学的回答对不对”“不对吗”“对!”“对吗?”“不对”这样的回答在课堂中司空见惯。细细分析,这反映了学生的盲从,更深层次地体现了学生没有“自我”意识,没有思考,信口答来,才会盲从。那么,怎样才能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呢?在实践中我注意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还需要教师察言观色,抓住一些小事,将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问题比较简单或者是有人滥竽充数,这时我就找差一点的学生回答,答对了我就给予一定的鼓励,如果答错了我会鼓励他下次再努力,这样就让学生树立了信心,不至于下次不敢回答。同时也给滥竽充数的学生以警示,以后要多动脑多思考。当无人回答或无人敢站起来回答时,我会用眼睛来搜索,察言观色瞅准机会,看谁想回答而又不敢站起来的学生时,我就向会他投去信任的目光,鼓励她站起来回答。这样经过一阶段的努力,大多数学生从课堂上找到了自我,因为他们知道即使是答错了老师也理解自己,不会批评他们的,所以积极参与的次数增加了,课堂也自然就活起来了。要想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我们要多留点时间给学生思考,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并鼓励学生大胆说。正如教研员所说:不要给学生先框个框子,然后让学生去揣摩,去迎合老师的说法,久而久之学生将变得没有独到的见解,变得不会思考。

    三、关于课堂纠错指导。

    课堂上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也允许保留不同意见。不要怕因为呈现学生的错误而耽误课堂时间。经常让学生当“小先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辩论,甚至提问题向教师“挑战”!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组织讨论,找出错误,往往能更好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近几天,我们正在学习三位数加三(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我经常把学生的错误展示出来,集体订正,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正确率也在逐渐提高。课堂上不要怕学生出错,更不能追求表面的完美。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篇9】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抽象难以理解,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如何理解这个概念的意思,于是我们年级组就推荐我来上一节概念课进行研讨,我一般上概念课不急于马上让学生会读某个结论,而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先领会概念的产生、是怎么来的,从哪些方面去理解,这个概念有什么作用等等。如:画图理解、举例说明理解、课件演示理解、打比方理解,把难懂的知识容易化,让学生根据画图、例子、比方等,自己用语言来描述,再归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这节课我设计的是首先让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用米表示,再量一量自己的桌面长和宽用分米表示,当测量都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必须引进新的数也就是小数来表示,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实际上我的这节课课少了一个环节,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小数的意义推导时,充分运用幻灯片演示,实物观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用整数表示是多少?用分数呢?十分之一写成小数是0.1,紧接着出示4份、7份让学生回答,于是得出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由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寻找规律,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有几个合作小组发现得好,其一是得出十分之几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其二是发现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与第一个规律相反的说法,第三个发现是分母是10、10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孩子们的发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设计提问时有两套方案,一是从三个表中你有什么发现?二是问题答不出时,就会提问明确些,三个表中它们分数分母与小数的位数有什么关系?如果再答不出就直接看分母是十的写成了几位小数,分母是一百的写成了几位小数??由于自己平时的概念教学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着重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只到方案一就基本解决问题,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让学生根据老师展示的幻灯片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同时运用了旧知识的迁移,由整数的计数单位引进,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或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或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或0.00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借用了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分析,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课件发现知识规律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个环节的知识点尽量让学生总结,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点拨一下,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犯了一个基本错误,就是课前忘记带米尺进教室,结果减少了一个量黑板长度的过程;开始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用整数表示是多少?”当学生没有及时答出来时就改成“用分米表示是几分米”会更直接,因为才开始学习,学生还没有弄懂老师的提问是什么意思,是的,当学生不能及时答出问题时就要换个角度提问会更好。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合集12篇


    一篇好的教案包括哪些要素呢?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每一步行动,都会深刻影响自己的学生,教师往往在教学前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认真编写教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大家准备了这篇有关“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的文章,还请您能收藏本网页!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篇1

    学习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新理念的诠释,所有的这些都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增长了不少的见识,让我感到自己所会的是多么的少、自己所知道的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这更让我迫切的意识到我们真的需要好好地给自己充充电了。不能再抱着自己旧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了,多吸收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上一个新台阶!

    首先评价学生不能只看考试分数,还要看思想品德、身体素质、社会责任感、行为习惯、学习热情、方法技能、科学精神等综合素质;再次对“知识”的定义认识要转变,改变认为只有书本上、课堂上的内容才叫知识的传统观念,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思想,使课堂的时空无限扩大;教师应有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观念。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本质上讲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适宜的教育环境中主动发展起来的。传统语文教育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教师也常以“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自勉,给人的感觉学校教育就如茶壶(教师)往茶杯(学生)里倒水一般容易。其实这种提法只适合于“传道、接业、解惑”的传统教师功能,当前的创造性语文教育以“教师带领学生去找水”来描述更恰当,所谓教学活动,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找水”,才有喝不完的水。

    课堂就是一个表演的舞台,问题是为什么表演,为谁而表演,怎么表演?那是理念的转变,方式的转变。课堂这个舞台没有天花板,告诉我们这个舞台无比巨大,教师在课堂上有无比巨大的创造空间,我们只有在这没有天花板的舞台上,才能诞生出优秀教师。

    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总之,今天我学到了很多,我觉得这是对我的心灵、我陈旧的教育观念进行的一次洗礼,我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新知,充实自己,让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篇2

    回顾一下自己在三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和现象反思一下:

    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中不断的反思,上课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2、学困生比较多: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我接过这个级部以后就针对这个现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3、学生家庭作业质量不够好: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写字风格和写字速度,课堂上有老师监督字写的还比较正规,但是家庭作业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情况下,字迹比较潦草。这与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有关,同时与监督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于是采取家庭作业上交化,这样有效的控制了学生字迹潦草的现象。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三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势点,很关键。

    4、学生不喜欢演算的现象较为严重,学习习惯严重滞后。

    对于一步的计算题,教师要求用竖式计算,学生就用计算,可是对于教师没有要求的计算题学生不习惯在演算纸上计算,而喜欢口算,即使演算也是随手在手边的书本上甚至是桌面上,这样很容易出错,想了许多的办法都不能很好的纠正这个问题,没办法只好采取了每节课、每次测试检查演算纸的措施。学习习惯需今后加以严格训练。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篇3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抽象难以理解,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如何理解这个概念的意思,于是我们年级组就推荐我来上一节概念课进行研讨,我一般上概念课不急于马上让学生会读某个结论,而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先领会概念的产生、是怎么来的,从哪些方面去理解,这个概念有什么作用等等。如:画图理解、举例说明理解、课件演示理解、打比方理解,把难懂的知识容易化,让学生根据画图、例子、比方等,自己用语言来描述,再归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这节课我设计的是首先让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用米表示,再量一量自己的桌面长和宽用分米表示,当测量都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必须引进新的数也就是小数来表示,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实际上我的这节课课少了一个环节,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小数的意义推导时,充分运用幻灯片演示,实物观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用整数表示是多少?用分数呢?十分之一写成小数是0.1,紧接着出示4份、7份让学生回答,于是得出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由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寻找规律,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有几个合作小组发现得好,其一是得出十分之几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其二是发现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与第一个规律相反的说法,第三个发现是分母是10、10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孩子们的发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设计提问时有两套方案,一是从三个表中你有什么发现?二是问题答不出时,就会提问明确些,三个表中它们分数分母与小数的位数有什么关系?如果再答不出就直接看分母是十的写成了几位小数,分母是一百的写成了几位小数??由于自己平时的概念教学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着重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只到方案一就基本解决问题,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让学生根据老师展示的幻灯片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同时运用了旧知识的迁移,由整数的计数单位引进,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或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或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或0.00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借用了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分析,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课件发现知识规律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个环节的知识点尽量让学生总结,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点拨一下,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犯了一个基本错误,就是课前忘记带米尺进教室,结果减少了一个量黑板长度的过程;开始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用整数表示是多少?”当学生没有及时答出来时就改成“用分米表示是几分米”会更直接,因为才开始学习,学生还没有弄懂老师的提问是什么意思,是的,当学生不能及时答出问题时就要换个角度提问会更好。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篇4

    《有余数的除法》这个内容在三年级的整个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虽然课备得很充分,各种预设做得也比较多,但心里还是没有什么把握上好,可是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吃惊。

    虽然现在全国都在搞新课程,新课程中特别强调的有什么情景创设啊等等,而我觉得的,落实学生的基础也还是同样的重要。课的一开始,我复习了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

    师:2位同学都是分苹果,但是我们细细听来还是不一样的,一个告诉我们每份是多少,而另一个是要我们求每份是多少,那谁能来列一个竖式?

    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一个个都想板演。这个复习看着简单,其实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喜欢这样,因为这样会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同时我要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要会列除法竖式,而这一个环节正好可以了解一下。

    随后,我规定,8表示8根小棒,用来搭正方形,怎么解释?学生争先恐后,个个都想回答。看学生来劲时我马上问:9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动手写。

    我老师收集学生信息,大致有这样几种:

    当学生列出这么多式子时,我真得十分佩服孩子们的能干!

    生1:等号后面1+2=3而前面9÷4不是等于3的。

    众生开始点头表示同意了。

    师:看来大都数学生都同意这一位同学的说法了,那我们来听一听原来的小主人他是怎么想的。

    生:后面的1是多出来的`1根小棒,我就在后面+1了。现在我觉得不对了。

    教师把加号擦了,改成一个“多”

    师:那现在和(4)我们来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啊?

    生2:后面的1是余下的,所以可以写成2个多1个。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1表示什么了,那你能解释一下(1)和(2)两个式子吗?,

    由于有了对1的认识,对于上面两个式子学生理解就快多了。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好多式子来表示了我们搭小棒的过程,上面4个式子你最喜欢哪一个?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4种。那刚才我们说了式子里的1,现在你能给剩下的1起一个名字吗?

    生3:叫“余数”,写在商的后面,和商用横线分开。

    师:生5的写法是我们约定的方法,我们以后就要这样写,也就是和我们上面第4种方法一样,读作:9除以4等于2余1,“1”我们就叫做余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余数的除法”我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读两次。

    余数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而这节课上学生在自己动手搭小棒的基础上,主动得自己去建立“余数”的概念,我想通过这样的理解学生的印象应该是深刻的。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的数学的探研精神,让我也为之惊讶和感动。在数学学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概念或问题,老师不应该扫清孩子们学习中所有的“障碍”,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有意识的少说一些,将时间将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多发言多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篇5

    一项调查表明:十有八九的人喜欢电脑都是认为电脑是有趣、好玩开始的。同理,要让学生对你教的学科感兴趣,就得让学生觉得这门学科是有趣的。所以吸引学生的关键尽量把课上有趣些!

    怎样把数学课上有趣?笔者认为应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努力培养教师乐观、开朗的性格。

    乐观、开朗的性格是创造教学幽默的基础。教育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教师要用知识启迪学生的心灵,用情感诉诸人的情感。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只有这样,教学中才能用幽默的语言、表情、动作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教学目的。

    2、挖掘教材内容中有趣的因素。

    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可以利用的有趣素材。苏教版教材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绝妙的有趣的材料。如在教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9页《可能性》这一内容,课上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学生觉得十分有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教材安排这样的教学内容将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可操作的活知识,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枯燥的材料变生动,达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目的,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与教学内容的内涵。

    3、教师可以设计富有有趣色彩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加深知识理解、启发学生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情况,选择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掌握知识。如在教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50页《测定方向》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或旷野进行实地测量,学生借助指南针,在组内成员的互相配合下,饶有兴趣地完成测定任务,这种有趣的教学方法是一般的说教和强化的练习所不能达到的。

    4、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使用幽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事先未曾预料到的问题。例如,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常常需要进行组织教学,时时抓住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幽默可以助教师一臂之力。说几句幽默的话,做一个幽默的动作,可以让学生舒缓一下心理的疲劳,有利于学生下一个“注意”。

    正是在数学课堂中增加了一些非纯数学的教学,特别是增加了一些“笑”和“趣”的元素,才使得我的数学课堂充满笑声,才使我们的学生喜欢上数学。可见,经常地、恰如其分地在课堂教学中来一点幽默,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这必将有助于我们的数学教学。

    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幽默!需要风趣!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篇6

    为什么用课堂作业本呢?

    因为,这项作业是在课堂内完成的,许多关注孩子学习情况的家长很希望了解他们在课内的学习状况,也希望借此了解孩子的薄弱环节。同时,由于这本课堂本已经做了37次作业,可以使学生们从纵向的角度来看自己的进步情况,了解自己学习状况的发展趋势,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所以,最终才决定选用课堂作业。

    学生们在写互评与自评的过程中感到最为难的是评什么,怎样评的问题。由于是第一次写,我也这方面也稍做了指导。

    评什么:评作业的正确率及书写态度;评作业中的优、缺点;以及为什么优或为什么是缺点;从纵向的角度评价这段时间的作业是进步了或是退步了,并写明原因;评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是那类题型,思考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正确率等。

    怎样评:有的学生不愿找同桌评,他们想找自己的好朋友评。可我又担心班上有个别学生任何人都不愿意给他们评作业,那时他们的心灵肯定“很受伤”!所以,与学生最后达成协议,先同桌互评,如果你觉得他(她)评得不好,还可以再请好朋友评。

    第一种方式通过让学生与学生两个人写信互相交流彼此对作业的看法等.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对自身或他人进行学习与反思的机会。

    第二种方式通过自己写信进行自我描述,逐渐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第三种方式通过让学生与家长写信互动交流,教师可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学习上进步,功课完成情况和自己的能力,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更好地配合教师工作,携手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篇7

    天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等常规性教学工作,也常常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周三在月牙湖小学参加的听课活动以及课后的研讨,各位老师的踊跃发言和教研员的讲评,让我受益匪浅。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很多需要认真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一、关于课堂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有的老师讲得很少,但他的课堂学生却异常的活跃,这其中语言的作用是致关重要的,你的语言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可以一下打蒙掉学生的积极性,这就是说课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设计,问什么,怎么问,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回答,我们要做到,学生能讲的绝不要替代,学生讲过的也不要不放心,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这是没必要的,你这样做了,学生会觉得你啰嗦,逐渐对你不感兴趣,没有了兴趣何谈学的好你教的数学课。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常常意识到由于自己在讲授时太啰嗦,因而时常会拖堂,而很多学生并没有听进去。所以多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给学生以启发,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前进的方向,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会使课堂更精彩,学生也会爱听你的课,你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出色。

    二、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我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发现学生“假参与”的迹象。如:“同学们,某某同学的回答对不对”“不对吗”“对!”“对吗?”“不对”这样的回答在课堂中司空见惯。细细分析,这反映了学生的盲从,更深层次地体现了学生没有“自我”意识,没有思考,信口答来,才会盲从。那么,怎样才能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呢?在实践中我注意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还需要教师察言观色,抓住一些小事,将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问题比较简单或者是有人滥竽充数,这时我就找差一点的学生回答,答对了我就给予一定的鼓励,如果答错了我会鼓励他下次再努力,这样就让学生树立了信心,不至于下次不敢回答。同时也给滥竽充数的学生以警示,以后要多动脑多思考。当无人回答或无人敢站起来回答时,我会用眼睛来搜索,察言观色瞅准机会,看谁想回答而又不敢站起来的学生时,我就向会他投去信任的目光,鼓励她站起来回答。这样经过一阶段的努力,大多数学生从课堂上找到了自我,因为他们知道即使是答错了老师也理解自己,不会批评他们的,所以积极参与的次数增加了,课堂也自然就活起来了。要想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我们要多留点时间给学生思考,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并鼓励学生大胆说。正如教研员所说:不要给学生先框个框子,然后让学生去揣摩,去迎合老师的说法,久而久之学生将变得没有独到的见解,变得不会思考。

    三、关于课堂纠错指导。

    课堂上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也允许保留不同意见。不要怕因为呈现学生的错误而耽误课堂时间。经常让学生当“小先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辩论,甚至提问题向教师“挑战”!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组织讨论,找出错误,往往能更好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近几天,我们正在学习三位数加三(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我经常把学生的错误展示出来,集体订正,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正确率也在逐渐提高。课堂上不要怕学生出错,更不能追求表面的完美。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篇8

    《我又长高了》一课,主要是让同学认识长度单位“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我在课前备课时曾想该怎样导课呢?是否应该创设情景来激发同学的兴趣呢?后来我还是决定让同学实际丈量一次身高,一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身长高了;二是让他们体会到丈量在生活中的用途。

    一开始上课,我就问小朋友们:“第一节课我们去丈量了身高,同学们丈量后都非常高兴,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我发现自身长高了。”我随即板书课题,接着问:“你们究竟有多高呀?”“谁想知道老师有多高?先猜一猜吧!”然后,给每个小组一根和教师身高等长的绳子“请小组合作,用昨天学过的‘厘米’为单位,在2分钟之内丈量出教师有多高?”小朋友们一下子来了兴致,都想知道老师到底有多高,小组合作丈量起来。些谈话导入的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效果很好,同学沉溺在自身长高的喜悦中,愿意了解和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生长的快乐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心理空间。所以我觉得情境设计不见得非得是童话等虚拟的东西。汇报的结果是:有几个组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丈量出来,只有1组测出了接近正确答案的结果。同学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是在预料之中的,我这样设计主要是让同学体验到:在短时间内用“厘米”为单位丈量较长的物体时,既慢又容易出错。我趁机告诉大家:“你们丈量得慢是因为‘厘米’是一个小朋友,今天假如认识一个大朋友,你们就会很快很准确地测出结果,他就是‘米’。”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这是我这一节课比较胜利的一点。

    整节课同学动手操作,合作互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巩固新知,形成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觉得缺乏的地方是:个别环节的处置不够细致,假如能更加紧凑一些,效果会更好。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篇9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笔者以为,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业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少专家指出,数学教学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段”,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着眼全面发展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引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诚然,这一系列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每个学生都是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的,我们所进行的都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数学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课堂的引入、新知的展开、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发展、个性的展现……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与任务目标,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应充分挖掘数学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新阶段。通过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我们认为,一堂好课不同于一台好戏。演戏是按照固定的剧本,依据既定的程序,演绎着不变的情节。而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些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丰富情感。因此,我们所上的每一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一堂好课,不应追求讲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细枝末节上的精雕细刻,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篇10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与老师比记忆力的形式引入新课,游戏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活动,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发现老师每次都能猜对时,会产生好奇与疑问,当老师告诉大家学了这节课的知识也会像老师一样猜出来时,更加产生了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

    教材上的两道例题是通过学校举行活动同学们帮忙摆盆花的生活情境引入的,其实这个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引入新课也很不错,但我考虑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及竖式的含义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崭新的,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力求减少每一步的难度,因此在这节课上我采取了直接摆小棒的做法,我认为这样做更能使学生将摆小棒的过程和竖式每一步的含义结合起来,直观了当的让学生去理解除法竖式的含义。另外在数字的大小上我也降低了难度,两道例题被除数都是10,而通过改除数的大小从而串联了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两道例题,我认为除法试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而试商问题需要学生在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慢慢去练习体会,从而达到很快试出商的目的.。

    在整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摆小棒的过程理解除法竖式的含义,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从摆小棒展开教学到学生看除法竖式联系小棒说含义再到教师课件展示小棒和竖式相结合的演示过程,都是力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理解算理,突破重难点。

    反思整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

    1、在介绍竖式写法时,教师说的过多,语言不够精炼。

    2、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调控的不及时不到位,对于学生的发言评价的不够准确具体。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篇11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6

    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比拼,也有对错辩论,有积极的合作,也有巅峰的对决。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儿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被这些小精灵们所接受和满足,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甚至是挑战我,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乐在其中,相识恨晚。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较深的体会有:

    1、放手让孩子创新,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

    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这个年龄段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数学课上在讲十几减几的题目时,有不少他或许是没认真听老师的课,或许是他就是愿意那么去想,他就愿意把12—4分解成12—3—1,在我看来没有必要,这和12—4有什么区别,但是人家就是喜欢这么分解,而且又做不错,那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不好呢?显然书上没有提倡这种做法。如果让学生去编书,他们也许会加入这种方法。

    2、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

    这一点是生本教育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起初,预习并不顺利,学生只是作为一项任务把它完成,再加上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还很差,所以预习作业往往完成的不佳。低龄儿童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就不是很强,但是对于挑战性的任务甚感兴趣,比如,和别人比赛谁的方法好,谁学会的快,谁能自己解决较有难度的事情,谁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优胜者。正是基于这些易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的诱因,我在预习中多加入了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兴致提高,已能慢慢主动提高作业的质量,多展示自己的想法。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篇12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如何让学生“乐学”,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心问题。而游戏教学在贯注“乐学”思想方面是独领风骚的。它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教学游戏,是学生乐于学习之“源”。这节课一开始,老师生动的讲述,加之蓝猫的吸引,便把孩子们带入了生动的情境中,进行闯关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而闯关游戏中的几道关卡则做到了有序牵引,层层递进,孩子们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闯关成功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愉快而轻松地复习了1—9乘法口诀的有关知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作为一堂复习课,闯关游戏仅仅是课堂中的串连形式,复习的内容才是课的实质。这节课,为更好地巩固1—9的乘法口诀,并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有关知识有机地、有序地分布在每一个环节中。游戏中,第一关知识梳理,让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一个总的整理。分为两部分:乘法口诀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接着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为主,对乘法的含义作了回顾,通过整理算式,寻找出了隐藏在其中的秘密,而接算式一环节中,更为乘法的后续学习埋下了伏笔。第二关口诀游戏宫,在看得数想口诀中,有效地了解了学生乘法口诀掌握的熟练程度外,渗透了一题多解的思想。而看图列式和第四关动动脑,是用数学的过程,同时也巧妙地让学生从中领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就会出现不同的解题结果。充分锻炼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课引入时的场景,还是课最后的拓展活动,都是孩子们较熟悉的日常真实活动情境,在这里,把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允许每个孩子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他们去经历、去体验,真正感悟到数学知识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充分参与购物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进一步地体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小学数学课改教学反思1000字】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