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 >导航
  • >值得参考!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怎么写450字
  • 值得参考!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怎么写450字

    发表时间:2022-03-15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一)

    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新教材的使用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思考,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方法应与时俱进。由此,我们备课组计划如下:

    一、教学观念

    重视教育的两大功能———工具性和人文性。突出英语教学“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中注意教学策略和学习渗透策略的渗透,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动机的培养,促进心智、文化意识的发展,注重教学的反思。根据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机构和常用表意功能。按课表要求,加强听说读写能力训练,重点突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扩大学生阅读量。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能够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能了解并尊重异国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善于抓住重点,做笔记,整理和归纳。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总结学习方法。能有效地使用辞典等。理解英语中常见的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

    1、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学初期做好高一学生高中英语学习与初中英语学习的衔接工作。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夯实学生英语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5、加强学生的英语课外学习的指导,尤其是课外报刊阅读等。

    四、教学措施

    1、要求各位教师课堂上指导英语学习的方法,学习策略以及对学生的各种常规要求。

    2、把好课前,课堂,课后三关,严格要求学生,尤其是作业上的检查。

    3、开学前2周安排衔接课程,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

    4、抓好备课组的统一备课,认真研究教纲、课标和教材,做好教材优化,整合工作,做到定时、定地点、定主讲人。每次备课组活动以确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组组员集体讨论的方式确定本单元的难点、重点、教学方式等。

    5、组织本组教师做好教学案的工作,再进行二次备课。

    6、加强高中英语常规教学,定期检查学生笔记、单元小结、课外作业等;扩充课外阅读,在教学中注意渗透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教育。

    7、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地分层教学。

    8、老带新:抓好老带新工作,加强对新教师的课前指导、课内跟踪、课后总结,帮助新教师迅速提高业务水平,适应工作需要;指导新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使之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上齐头并进。

    五、教学进度

    1、头两周:初高中英语衔接

    2、期中前:完成高一牛津英语教材一模块内容

    3、期末前:完成高一牛津英语教材二模块内容

    六、教学建议

    1、因学校没有安排时间做初高中英语衔接工作,课时上较紧。

    2、给备课组配备办公设备,能及时地选材,复印。

    3、根据文科的特点,适当地定一些教辅材料。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二)

    教学课题:

    高中生地理素养教育。地理学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地理知识涉及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旅游业等各行各业;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方方面面的人地关系;地理学科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等知识密切相关。

    教学目的:

    构建有效课堂,做好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即将上理科的高一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了解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使即将上文科的高一学生,产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为高考打下较好的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问题的提出:

    ①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社会生活的需要

    ③课改的需要

    ④高考的需要

    ⑤教学课时限制

    ⑥基于对学生现状分析(理科生:无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无所事事或做其他课作业,浪费地理课堂时间;文科生:高一上册教材难度大,初中基础知识欠缺,教学课时有限,教师知识点不能讲深讲透,学生囫囵吞枣,消化不良,分文理课后,打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课时:

    共20节课(5×4)

    教学内容:

    初、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关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关地理的人口观、资源观、价值观、环境观等地理素养。

    教学用具:

    挂图、地理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式:

    以“讲座形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范例教学”和“活动课教学”为主要模式,师生互动,着力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构建有效课堂。

    教学难点:

    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课件的制作、学生活动的组织等。

    作业布置:

    有关的读图、填图、绘图作业;课堂地理知识竞赛;办一期报纸(学校展示);制作PPT幻灯片(课堂或上传一中贴吧、网上展示);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全国地理小博士竞赛)等。

    备注:⑴每位老师负责5--6个专题(见附录)

    ⑵做到组内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教案、统一作业。

    ⑶每周集体备课时间,提前一周研究下周内容(星期三:讨论初稿,星期五:定稿)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工具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教学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变速直线运动s-t图象。

    【教学难点】

    s-t图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该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面位移相等”的运动,现实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几乎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特点是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即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为曲线。

    (3)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是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例1: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关于物体运动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

    A.只要每分钟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B.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物体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变速直线运动

    D.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都跟运动时间成正比

    3、位移--时间图象(s-t图)

    (1)描述: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

    (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2)s-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s-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4)s-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5)s-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6)s-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7)s-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5、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为曲线

    6、图象的应用:

    (1)求各时刻质点的位移和发生某一位移对应时间;

    (2)求速度;

    (3)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为大家所推荐的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模板,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四)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5节,在整个必修课程中,该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桥梁。由于加速度概念和其他物理知识联系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经常涉及,因此对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模块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还影响以后选修模块的学习和掌握,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本节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学情分析

    前面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学习了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用类比方法迁移到加速度的概念学习中来,这给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很难认清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别,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更给学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学概念带来了难度

    设计思想

    教师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运用科学思维,萌发并提炼出科学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感受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探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入加速度的概念。然后从公式和图像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通过对生活中和实验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对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流程

    学生主观感受──提出问题──发散类比──拓展探究──交流合作──分析论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像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像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木板等.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演示]让小车分别在倾角较小的斜面和倾角较大的斜面上滚动。

    [提问]小车两次各做什么运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得出]小车两次都是做速度越来越快的直线运动,但后一次速度改变得快。

    [小结]物体的速度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

    [引导]实际上速度改变的快慢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一些例子出来,进行说明。

    [实例]

    1.运动的客车进站时,如果车的速度改变太快,立即变成0,会出现什么情况?

    2.百米赛

    跑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3.火车出站时,速度逐渐较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风驰电掣;而一扣枪的扳机,子弹“啪”的一声已不见踪影,这说明什么?

    4.人们在玩过山车、蹦极时,体验到的刺激是速度带来的吗?

    [小结]以上实验,以及生活中现象都说明速度的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那么,如何定量地比较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呢?

    新课教学

    [讨论与交流]

    A.在校运动会上,张三同学百米赛起跑阶段,由静止开始在1.0s内速度增加到8m/s

    B.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8m/s(约29km/h)

    C.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12m/s(约43km/h)

    D.摩托车以12m/s的恒定速度行驶了3.0s

    为了能更加清楚对以上情况对比,请你将以上数据填入下表。

    初始速度v0/m·s-1

    经过时间Δt/s

    末速度v/m·s-1

    A.百米起跑

    B.电动车起动

    C.摩托车起动

    D.行驶的摩托车

    仔细分析表

    格中的数据思考下列问题:

    (1)能否用速度的大小v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2)能否用速度的变化量Δv(=v-v0)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3)你认为如何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思考后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意见。

    一、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v/△t=(v-v0)/△t

    v0──开始时刻物体的速度

    v—─经过一段时间t时的速度

    3.国际单位:m/s2或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练习]

    下面请两个同学把表格中的A、B的加速度算出来,下面的同学计算C、D的加速度,要有过程。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借此学生可熟悉公式、单位,教师也可从巡视中发现错误,并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点评]进行规范,并给出正确答案,大小分别为:8m/s2 2.7m/s2 4m/s2 0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8m/s2表示什么样的意思? 师生共同分析,结合定义,得出物理意义;并让学生说出其它数值的含义。

    4.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其数值越大,表示速度改变越快。

    [提问]加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呢?为什么?方向如何规定?

    [讨论后小结]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量Δv也是矢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也是矢量,所以a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提问]那么计算时,如何体现加速度的方向?

    [典型例题]在一次事故中,小车以10m/s的速度向一面墙撞过去,碰撞时间为0.1s。

    (1)如果墙不牢固,墙被撞倒后的一瞬间,车仍以3m/s向前冲去,求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2)如果墙很牢固,车与它碰撞后的一瞬间,以5m/s的速度被弹回来,求这一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学生回答后给出正解]

    解:以小车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v1=10m/s,因为末速度与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且速度为矢量,∴v2=-5m/s,则Δv=-15 m/s。∴a=(-15)/(0.1)m/s2=-150m/s2。即此时加速度大小为150 m/s2,负号表示a方向与车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

    (学生在了解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以后,以此来检测对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另外,同时通过该题让学生见识一下矢量如何计算,培养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习惯。)

    5.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直线运动与速度方向相反。

    [阅读课本强调]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知道加速度也分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引导学生阅读P27页表格上所列的加速度,对其中一些数值进行分析,一定要结合物理意义及方向来巩固以上内容。

    [阅读体会]课件展示阅读材料,让学生认真阅读并体会计算加速度。

    材料一:高级跑车:克莱斯勒ME412

    0──100 km/h加速时间2.9 s

    发动机:V12双顶凸轮轴48气门4Turbo

    排量:6.000c.c.

    最大马力:850bhp/5750rpm

    车重:1310 kg

    极速:400 km/h以上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五】

    1、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对学生的中考成绩和生源分析,学生基础的差异比较大,对初中物理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是很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方法欠缺。故需在高中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有排斥感和恐惧感。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材结构分析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1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辨正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教学目的及任务

    本学年的教学重点是在巩固初中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必修1的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并能在解题中有所运用。在平时的练习,注重以班级分层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4、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

    (2)认真备课,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4)认真积极批改作业、试卷等,切实加强各方面的规范训练,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争取在高一上学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5)尽量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的运用电子白板,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其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6)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5、教学进度安排

    第三章 第三节 摩擦力

    第十一周

    第三章 第四节 力的合成

    第十二周 第三章 第五节 力的分解 4 4 第十三周 补充:物体的平衡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物体的平衡

    复习、检测、评价 4 第十四周 4

    第四章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十五周

    第四章 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第十六周 第四章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4 4

    第四章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

    第十七周

    第四章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4

    第六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第十八周

    第七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4

    第十九周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复习、检测、评价

    期末复习 4 第二十周

    第二十一

    周 4 期末考试 4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通用


    时光如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教师们要在此时制定好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写好教学计划,才能有条理的进行自己的教学。教学计划怎么写好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通用,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1)

    一、认真分析学生情况

    物理是理科学生的必考科目,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特别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不牢,虽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和训练,但对建立物理情景、物理模型还有待加强,知识点的连贯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独立分析物理过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还需加强培养,有待提高。

    二、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学任务

    本学期理科学的是选修3-1、3-2的内容,有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的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学,向课堂要效益、要质量。

    知识方面,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的物理思想;知识和能力方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解题的规范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考试中力争学生成绩能稳步提高。

    三、主要工作

    1、做好思想工作,坚定学好物理的信心,由于物理学科理解性强,加之中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产生了畏惧情绪,为此,多在班级介绍学习方法,做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有深刻认识,掌握学习物理的规律和方法。

    2、讲求质量,提高能力,从教学入手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改革标准》,利用集体备课活动时间交流体会,并将理论学习的成果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

    3、认真研究考纲,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要求。由于自己教有一个实验班和一个普通班,所以要注意做到每节课针对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进一步做好分层次教学工作。做好每节课的课后反思。

    4、各班的作业量要适中,能及时批改并加以反馈。对学生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以便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

    5、利用自习课等时间段,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既要优秀率,还要注意全员的平均分。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2)

    教学目标 :

    (1)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两个集合相等概念;

    (2)了解全集、空集的意义,

    (3)掌握有关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培养学生的符号表示的能力;

    (4)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求全集中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5)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及图形(文氏图)准确地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

    (6)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用具:幻灯机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元素、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知识.

    【提出问题】(投影打出)

    已知 , , ,问:

    1.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列举法.

    2.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描述法.

    3.将集M、集从集P用图示法表示.

    4.分别说出各集合中的元素.

    5.将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该集合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将集N中元素3与集M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

    6.集M中元素与集N有何关系.集M中元素与集P有何关系.

    【找学生回答】

    1.集合M和集合N;(口答)

    2.集合P;(口答)

    3.(笔练结合板演)

    4.集M中元素有-1,1;集N中元素有-1,1,3;集P中元素有-1,1.(口答)

    5. , , , , , , , (笔练结合板演)

    6.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N的元素.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P的元素.(口答)

    【引入】在上面见到的集M与集N;集M与集P通过元素建立了某种关系,而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集合在今后学习中会经常出现,本节将研究有关两个集合间关系的问题.

    (二)新授知识

    1.子集

    (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记作: 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时,则记作:A B或B A.

    性质: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②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置疑】能否把子集说成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

    【解疑】不能把A是B的子集解释成A是由B中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因为B的子集也包括它本身,而这个子集是由B的全体元素组成的.空集也是B的子集,而这个集合中并不含有B中的元素.由此也可看到,把A是B的子集解释成A是由B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是不确切的.

    (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

    例: ,可见,集合 ,是指A、B的所有元素完全相同.

    (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 ,并且 ,我们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 (或 ),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思考】能否这样定义真子集:“如果A是B的子集,并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

    集合B同它的真子集A之间的关系,可用文氏图表示,其中两个圆的内部分别表示集合A,B.

    【提问】

    (1) 写出数集N,Z,Q,R的包含关系,并用文氏图表示。

    (2) 判断下列写法是否正确

    ① A ② A ③ ④A A

    性质:

    (1)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若 A ,且A≠ ,则 A;

    (2)如果 , ,则 .

    例1 写出集合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解:集合 的所有的子集是 , , , ,其中 , , 是 的真子集.

    【注意】(1)子集与真子集符号的方向。

    (2)易混符号

    ①“ ”与“ ”: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是包含关系。如 R,{1} {1,2,3}

    ②{0}与 :{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如: {0}。不能写成 ={0}, ∈{0}

    例2 见教材P8(解略)

    例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 表示空集;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3) 不是 ;

    (4) 的所有子集是 ;

    (5)如果 且 ,那么B必是A的真子集;

    (6) 与 不能同时成立.

    解:(1) 不表示空集,它表示以空集为元素的集合,所以(1)不正确;

    (2)不正确.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不正确. 与 表示同一集合;

    (4)不正确. 的所有子集是 ;

    (5)正确

    (6)不正确.当 时, 与 能同时成立.

    例4 用适当的符号( , )填空:

    (1) ; ; ;

    (2) ; ;

    (3) ;

    (4)设 , , ,则A B C.

    解:(1)0 0 ;

    (2) = , ;

    (3) , ∴ ;

    (4)A,B,C均表示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A=B=C.

    【练习】教材P9

    用适当的符号( , )填空:

    (1) ; (5) ;

    (2) ; (6) ;

    (3) ; (7) ;

    (4) ; (8) .

    解:(1) ;(2) ;(3) ;(4) ;(5)=;(6) ;(7) ;(8) .

    提问:见教材P9例子

    (二) 全集与补集

    1.补集: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即

    .

    A在S中的补集 可用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性质: S( SA)=A

    如:(1)若S={1,2,3,4,5,6},A={1,3,5},则 SA={2,4,6};

    (2)若A={0},则 NA=N*;

    (3) RQ是无理数集。

    2.全集:

    如果集合S中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表示.

    注: 是对于给定的全集 而言的,当全集不同时,补集也会不同.

    例如:若 ,当 时, ;当 时,则 .

    例5 设全集 , , ,判断 与 之间的关系.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践,体现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体的原则。针对我校高一学生普遍英语底子差,基础薄的实际,坚持“夯实基础,狠抓双基,改进学法,激发兴趣,提高能力”的指导思想。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C355和C361的教学工作,这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较差,且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底子差,基础薄。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虽然有所好转 ,但学生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种思想,即"高一离高考还早着呢,混到高三再说"。这些学生上课效率低,作业马虎、不交,课外时间全部放在休闲娱乐上,课堂上打瞌睡的现象时有发生。

    还有一些学生则是由于缺乏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害怕背诵、记忆,只满足于课堂上听听课,课后没有复习、预习等学习环节,导致英语成绩提高缓慢。

    因此如何改进我们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我们高一英语教师的认真研究。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语言知识的积累,只有通过学习者亲身的体验和摸索,才能学会并掌握语言知识,从而达到在交际中灵活使用语言的目的。

    三、 教材分析

    高一(下)模块三、四共6个单元。具体安排:

    1、对于高一(下)内容中的6个单元,每一单元用12课时,新授10课时,练习1课时,复习1课时共用4个月的时间。

    2、为了使学生打牢基础不至于出现知识断层,本学期要有计划的把学生初中学过的但掌握不好的时态、句式、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动词不定式以及部分掌握不好的词汇、短语、句型分插于10单元的新课教学中。

    3、为了减轻高三听力训练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从高一就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除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外,还坚持每天利用听力时间给学生放听力。

    4、单词一直是学生的难点、薄弱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重视词汇教学,狠抓单词的记忆与巩固以及对词汇的意义与用法的掌握。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和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

    5、坚持每周一次作文训练,训练题材、方法力求多样化,并能及时进行讲评。鼓励学生写英文日记,对个别英语特差的学生尽量多批改、多指导。

    6、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头戏。在单元教学中专门抽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材料为课外阅读理解,并且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四、教学任务与目标

    1、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性;

    2、做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工作,让学生了解和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

    3、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使他们能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具体措施

    1、摸清学生基本情况,逐步激励学生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

    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学生刚进入高中有一段适应的时期,为了使学生打牢基础不至于出现知识断层,在开学的第一周主要对初中的动词时态、基本句型、重点短语进行复习和巩固,帮助学生从心理上克服畏难情绪,以便更有信心地学习英语。

    2、狠抓教师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有效性。规范教学教学常规:教师要落实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的工作。做到“四精四点”(“四精”:精心备课、精讲精练、精选试题、精心辅导。“四点”: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落实知识点,留有旁通点)。

    3、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落实学生的各种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自主自学能力。

    1)单词分段记忆和定期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记忆的习惯和定期复习的习惯,有助于语言学科的学习。

    2)大声朗读的习惯:大声朗读是语言学习培养语感重要的途径,学生在每周的英语早读课上大声朗读可以有助于克服胆怯的心理和培养语感,更好地学习英语。

    3)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字典和工具书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会使用工具书是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

    4)书写的习惯:英语作文占重要的比例,书写的质量好坏决定英语分数的高低,所以要求英语书写不好的同学从高一起就开始练字。计划本学期进行一次书写比赛,鼓励学生练好书写。、

    5)规范学生课堂记笔记的习惯,定期检查学生的笔记。

    4、落实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利用教材,在课堂的主战场进行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策略教授,结合课后的练习进行巩固和提高。如:除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外,还坚持每周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集体放听力。坚持每周一次作文训练,训练题材、方法力求多样化,并能及时进行讲评。鼓励学生写英文日记,对个别英语特差的学生尽量多批改、多指导。在单元教学中专门抽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材料为课外五篇课外阅读理解,并且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5、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由专门的老师负责安排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由组内其他老师协助,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另一个途径提高英语能力。

    六、 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要完成模块三,四共6个单元的教学任务,每个单元初定12个课时。

    1。 第一阶段 第1 — 7周 Module 3

    2。 第8 周期中复习(统练)

    3。第二阶段 第9——15周 Module 4

    4。第16周期末复习(检测)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结合我校实际,本学期特制订以下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方面

    本学期主要是在上学期学习中国地理基础上,重点复习迎接会考。

    2.基本技能、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要求学生要在学习、识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实践和应用,进一步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应用,加强对学生读图、用图、绘图能力的训练,做好图文对应、联合记忆,发挥“图景”的直观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形成完整的立体空间思维观念,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思想教育要求

    要多方面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联系时代特征,联系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等,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全球观念,培养资源危机意识,环境危机意识,促进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升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做到:

    (一) 要设置一个激励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情景。

    (二) 要拓展学生思维。

    (三) 让学生找到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四) 要打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

    (五) 培养创造性思维。

    (六) 发挥学生的想象和灵感作用。

    (七)加强电化教育的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

    5.学习方法的指导:

    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包括:读书学习法,模仿学习法,质疑问难法,课前预习法,课后复习法,温故知新法等,学习方法的指导可采取集体辅导法和个别辅导法,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会搜集地理资料,并对这些地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

    初二学生通过上学期对八年级地理上册的学习,大部分对中国的地理概况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如中国的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以及自然资源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为本学期学习八年级地理下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要想让全体学生都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纳入新的学习轨道,还有待于今后的启发、引导。

    2.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初二1——8班现有学生340人左右,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在70分以上,其中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26分,但也有个别学生成绩较低,还不具备一般的识图、用图、绘图能力,知觉活动正处在摆脱盲目与被动的状态,观察的主动性、精确性与概括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但大部分初二学生思维能力较强,随着地理概念的不断丰富,抽象思维能力已得到了初步发展,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3.学生的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上课听讲认真,作业完成及时,课后及时复习,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较高。所以要充分抓住学生这一优势,正确引导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现在的温度,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理解,学会某些地理知识。

    4.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经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能做好预习,课堂上听讲能抓住关键,课后复习能摸准规律,不会即问,为继续学习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1.起止章节或篇目

    本学期学习内容为中国地理下册,共包括六章,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二章 沿海万里行,第三章 陆疆万里行,第四章 黄河万里行,第五章 长江万里行,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2.基础知识内容

    本学期所学内容为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为中国地理总论,讲述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高科技产业。第二——五章为中国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讲述每个区域(具体到每一省区)的地理特征。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从总的方面,去认识当前我国的地理国情。

    中国的农业一章,针对我国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农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本章教材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内容包括农业各部门的生产,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的发展前景,教材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将着眼点从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转到观念教育上。

    中国的工业是继 “中国的农业”之后,又一节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材。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它为国了经济各个部门,如农业、交通运输、商业等提供多种原材料、能源、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主要讲述作为基础工业的煤炭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分布情况,中国的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部门。第三节主要讲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

    交通事业包括运送旅客或货物的运输业和传递信息或实物的邮电业。按照我国对产业的划分,交通事业属于流通部门,属于我国第三产业。教材从以下两个方面阐明我国运输业和邮电业的发展:一是从各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航运等)线路里程和邮电通信线路的增长。二是从运输业和邮电业布局的变化。教材重点讲述我国主要公路、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内河航运、航空运输等。

    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的教材,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把我国各省区分别划分为沿海万里行、陆疆万里行、黄河万里行和长江万里行四大部分分别加以论述。对各省区的介绍,采取了点面结合,自然与人文融合,优势与劣势并提的写法,从众多的能够反应本区特点的内容中,突出重点,扼要从农业、工业、人了生活等方面,勾画了我国各省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图景。香港、澳门和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材主要讲述了台湾的自然地理概况,丰富的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香港和澳门主要讲述了其地理特点和回归大陆后经济发展情况。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是在学生学完中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以后,再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地理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今天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3.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要严格以教学标准为指导,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推理、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及识图能力、记忆地图与空间的想象能力,提高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以及学会分析我国各地区农作物的分布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及其他图表资料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分布状况等。

    4.思想教育内容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人的各种活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树立全球观念,珍爱“地球家园”。 通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生。通过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然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

    5.教材重点、难点:

    四大工业基地、主要铁路干线、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其分布、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的变化趋势等是重点,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及铁路枢纽名称、位置,区域地理工农业的发展等,这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5)

    高一英语教学在高中英语学习期间是很关键的。因此,我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研究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为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年级是高中的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因此,让学生在高一年级打好学科基础并有所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下列目标应在本学期内达到: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口头和书面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具体来说:

    1、加强学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的主动性

    只有当教与学形成了合力,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他们乐学更善学。

    高中生应有的习惯和方法主要包括:

    (1)学会查英语词典并勤查词典;

    (2)坚持每天朗读,学会背诵的有效方法;

    (3)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反复多次记忆单词,学会记忆单词的多种方法;

    (4)学会观察语言现象,总结语言规律 ( 如通过某例句总结出某词的用法 ) ;

    (5)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 整洁、独立完成 ) ,掌握各种解题技巧;

    (6)坚持预习,学会看书;

    (7)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8)学会记笔记和整理笔记。

    2.强化三关训练,夯实语言功底

    词汇、阅读、语法是每个立志要学好英语的人必须过的三关,三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词汇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抓词汇首先在于认识,不要认为这纯粹是学生的事,而是师生双方共同的任务;其次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切忌一个一个字母地死记硬背;第三要坚持细水长流,长抓不懈,不断反复,及时巩固。只要持之以恒,拥有多个词汇毕竟不是高不可攀的。本学期继续抓住统编教材和牛津教材的词汇,同时适当扩大英文报刊、杂志的阅读量,以扩大词汇量,增强阅读能力。

    短文阅读是吸收信息、学习语言、提高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学期将有计划地坚持每周补充几篇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语法是英语的框架结构。高中英语语法项目较多,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准确表达思想,必须引导学生学好语法。本学期将在每周安排一节课,系统地和学生一起学习各项语法内容。

    3.加强听、说、读、写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

    尽管目前的高考以听、写为主,但听、说、读、写训练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通过综合训练,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根据高中教学的要求,要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要切实加强泛读训练。在大量听、读,确保一定的输入量的基础上,再适当进行写的训练,写的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力争达到的目标:

    本学期这两个班级的成绩争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具体实施计划

    1.内容:本教材共分十个单元,每三周学习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学习一个语言结构或语言功能,一篇课文,写作技巧,听力练习;

    2.单元测验:每两单元测验一次;难度适中;实行月考制度;

    3.每周作业总量:每单元课后练习及部分配套练习,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定的练习,自己命题的各单元重难点练习题。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6)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区实施已一个学年。本学期,我们要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必修5及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中国现代散文)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和选修(新闻写作和外国小说欣赏)的全部内容。

    二、教学进度

    教学阶段教学内容教学进度

    第一阶段语文必修5第1至9周

    第二阶段语文必修5检测第10周

    第三阶段语文选修(两本)第11至19周

    第四阶段语文选修(两本)检测第20周

    三、课型安排:

    1、讲读课:

    (1)精讲多议:培养学生参与、探究的习惯,善于发现文章的美点、疑点、难点、重点、可考点、鉴赏点等;

    (2)以一带二:每单元示范性的精讲分析1-2课时,其余引领学生探讨分析,强调自学、合作学习与探究意识。

    2、阅读课:

    (1)专题阅读:与课堂教学同步,展开专题拓展阅读,以避免阅读课流于随意的弊端。

    (2)名著品读:普及性名蓍的阅读与研讨,以大纲规定的阅读书目为依据;

    (3)读书研讨: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方法与收获。

    3、写作课:

    (1)大作文:每学期5—6次大作文。

    (2)小作文:每学期不少于5次。

    四、教学方法建议:

    1、整体理解课程的结构,正确把握必修课程应着眼于培养所有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共同基础”。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最核心的内容,积极主动适应并实践高中语文新课程,落实高中阶段教学目标与要求,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得到发展。

    3、深入钻研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全面理解编写者的编写意图,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学情,综合考虑学生高中三年学习、发展的需要,以现有的教材为基础,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二度开发”。

    4、按照“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设计和引导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为学生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言语经验,提高语文素养搭设平台。

    5、守正出新,追求朴实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6、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要认真读书,钻研教材,促使自身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与新课程的同步发展。同时,要加强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教研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7)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考试题的思维量不,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芥《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

    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纲》,深刻领会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

    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5、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6、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评讲。

    4、做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8)

    一、具体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

    二、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1.双基要求:

    在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掌握高一有关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基本技能方面能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能使用计数器及简单的推理、画图。

    2.能力培养:

    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的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并能根据问题的情景设计运算途径;会提出、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的数学问题,并进行交流,形成数学的意思;从而通过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9)

    高一上学期是高中教育的起始阶段,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为了使学生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在各方面能够健康发展,把英语教学质量上的去,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具体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全体成员将积极主动地展开教育研究工作,落实学科教育常规,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形成。针对我校高一新生普遍英语底子差,基础薄的实际,打算在高一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本着低起点,爬坡走,抓习惯的原则,长期不懈地抓好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习惯的形式。

    二、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3)、(14)班的英语教学,这三个班都是普通班班,经过初中阶段的教学,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整体水平较差,单词记忆不理想,语法基础更为薄弱,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类别较多,既有普通文化课生,又有美术特长生,音乐和体育特长生。学生构成来源复杂,大多数来自农村,普遍英语底子差,基础薄弱,英语教学必须分层分类要求,渐序前进,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

    高一必修一、二共十个单元。上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必修一至必修二的第三单元的教学。

    具体安排:对于十个单元,每一单元至少用9课时,课本教学拟按照如下模式进行:

    1、引入和热身需要1课时;

    2、阅读两篇文章及处理语言点共需要3课时;

    3、听力(含检查训练)1课时;

    4、写作1课时;

    5、语法1课时

    4、单元检测2课时。

    四、主要教学工作

    1、全面做好初高衔接工作。

    高中学段和初中学段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方面均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帮助高中学生了解这些差异,引导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与生活。是在新学期高一教师面前的迫在眉睫的任务。为了使学生打牢基础不至于出现知识断层,在开新课之前,用一周左右的时间搞好初高中之间的衔接,为高一英语教学计划顺利实施,并开好新课做好准备。

    时间安排:1周左右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音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拼读单词和自学单词的习惯能力。

    第二课时:词类与句子成分。奠定语法基础。构建师生共同知识基础,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

    第三课时:语法线索:整体梳理初中所学语法现象。

    第四课时:教材编排特点分析、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指导。

    第五课时:测验学生的口语、阅读、写作等内容,初步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

    2、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新教材,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好课、上好课,认真自习辅导和批改作业。

    3、单词是学生的难点,薄弱点,直接影响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重视词汇教学,狠抓单词的记忆与巩固以及对词汇的意义与用法的掌握。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和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要求早读或晚读时间由朗读较好的学生带读,每个单元的单词都要进行听写,以督促学生的自觉性。

    4、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从高一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除了利用上课时间外,还要求坚持每周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听录音。

    5、坚持每两周一次作文训练,训练题材、方法力求多样化,并能及时进行讲评。鼓励学生写英语日记,对个别较差的学生尽量多批改,多指导。

    6、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头戏。在单元教学中专门抽出一节作为阅读课,并且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7、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有力保证,有利于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年轻教师互为补充,共同提高。因此集中集体办公有利于教师之间的沟通、学习、研究。

    8、加强听评课。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教师教学各有风格,教师间应互相听课,可以听本校的,也可以外校听课,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

    9、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1)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如开展英语口语(讲演)竞赛、书法比赛、写作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歌咏比赛、英文歌曲比赛等,以促进教学。

    2)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创设语言环境。如利用饭前、饭后时间让学生收听英语录音,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观看经典的英文影片等。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工具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教学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变速直线运动s-t图象。

    【教学难点】

    s-t图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该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面位移相等”的运动,现实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几乎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特点是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即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为曲线。

    (3)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是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例1: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关于物体运动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

    A.只要每分钟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B.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物体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变速直线运动

    D.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都跟运动时间成正比

    3、位移--时间图象(s-t图)

    (1)描述: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

    (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2)s-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s-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4)s-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5)s-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6)s-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7)s-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5、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为曲线

    6、图象的应用:

    (1)求各时刻质点的位移和发生某一位移对应时间;

    (2)求速度;

    (3)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为大家所推荐的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模板,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文6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1

    本学期担任高一12、13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0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还可以;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2)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三角函数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对简易逻辑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不等式、函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函数的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三、知识目标集合、简易逻辑

    (1)理解集合、子集、补订、交集、交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函数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三角函数

    4.平面向量

    四、教学重点

    1、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3.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

    五、教学难点

    1.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2.三角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六、工作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途径。

    (1)、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月考题。

    (2)、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2一、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整体水平一般,成绩以中等为主,中上不多,后进生也有一些。几个班中,从上课一周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爱问问题的同学比较多,但由于基础知识不太牢固,上课效率不是很高。

    二、教材简析

    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教材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亲和力、问题性、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联系性等特点。必修1有三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必修2有四章(空间几何体;点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

    三、教学任务

    本期授课内容为必修1和必修2,必修1在期中考试前完成(约在11月5日前完成);必修2在期末考试前完成(约在12月31日前完成)。

    四、教学质量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五、促进目标达成的重点工作及措施重点工作:

    认真贯彻高中数学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双基”教学为主要内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使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分层推进措施

    1、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树立勇于克服困难与战胜困难的信心。

    2、合理引入课题,由数学活动、故事、提问、师生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引入、探究、例析、反馈),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提倡创新教学方法,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主动学习知识。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3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可以说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背后都是数学在后面强有力的支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4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观,构建全新而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数学网特制定高一上学期数学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计划模板。

    教材分析

    函数性质是函数的固有属性,是认识函数的重要手段,而函数性质可以由函数图象直观的反应出来,因此,函数各个性质的学习要从特殊的、已知的图象入手,抽象出此类函数的共同特征,并用数学语言来定义叙述。基于此,本节的概念课教学要注重引导,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习题课教学以具体技巧、方法作为辅助练习。

    学情分析

    学生对函数概念重新认识之后,可以结合初中学过的简单函数的图象对函数性质进行抽象定义。另外,为了方便学生做题及熟悉函数性质,还需要补充一些函数图象的知识,例如平移、二次函数图象、含绝对值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及其变形的函数图象。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要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坚持从图象中来到图象中去的原则。

    教学建议

    以图象作为切入点进行概念课教学,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形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尤其是概念中的部分关键词要做深入讲解,用函数图象指导学生做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函数单调性、最值、奇偶性的图形特征

    (2)会用单调性定义证明具体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最值;会用奇偶性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

    (3)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题

    (4)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从观察具体函数的图像特征入手,结合相应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转化到用数学语言形式化的建立相关概念

    (2)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进行习题课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抽象归纳

    (2)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规范学生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课时安排

    (1)概念课:单调性2课时,最值1课时,奇偶性1课时

    (2)习题课:5课时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5

    金色九月,又是一年开学季,各位老师们你们的教学计划准备好了吗。下面是一份高一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具体详细内容包括对教学思想、教材、教法和学情的分析等等,希望对每一位高一数学的老师有一定的帮助。

    一、教学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两个班一个普高一个职高,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总结:制定教学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希望上面的高一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6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习数学应具有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习行动,不会安排学习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习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习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习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习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习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近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

    教你写计划: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其一


    辞旧迎新马上就要进入新学期了,按照我们对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们要对新学期的工作进行计划。在写好了教学计划后,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怎样才能写好教学计划?这篇《教你写计划: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其一》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5节,在整个必修课程中,该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桥梁。由于加速度概念和其他物理知识联系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经常涉及,因此对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模块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还影响以后选修模块的学习和掌握,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本节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学情分析

    前面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学习了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用类比方法迁移到加速度的概念学习中来,这给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很难认清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别,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更给学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学概念带来了难度

    设计思想

    教师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运用科学思维,萌发并提炼出科学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感受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探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入加速度的概念。然后从公式和图像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通过对生活中和实验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对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流程

    学生主观感受──提出问题──发散类比──拓展探究──交流合作──分析论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像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像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木板等.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演示]让小车分别在倾角较小的斜面和倾角较大的斜面上滚动。

    [提问]小车两次各做什么运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得出]小车两次都是做速度越来越快的直线运动,但后一次速度改变得快。

    [小结]物体的速度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

    [引导]实际上速度改变的快慢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一些例子出来,进行说明。

    [实例]

    1.运动的客车进站时,如果车的速度改变太快,立即变成0,会出现什么情况?

    2.百米赛

    跑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3.火车出站时,速度逐渐较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风驰电掣;而一扣枪的扳机,子弹“啪”的一声已不见踪影,这说明什么?

    4.人们在玩过山车、蹦极时,体验到的刺激是速度带来的吗?

    [小结]以上实验,以及生活中现象都说明速度的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那么,如何定量地比较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呢?

    新课教学

    [讨论与交流]

    A.在校运动会上,张三同学百米赛起跑阶段,由静止开始在1.0s内速度增加到8m/s

    B.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8m/s(约29km/h)

    C.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12m/s(约43km/h)

    D.摩托车以12m/s的恒定速度行驶了3.0s

    为了能更加清楚对以上情况对比,请你将以上数据填入下表。

    初始速度v0/m·s-1

    经过时间Δt/s

    末速度v/m·s-1

    A.百米起跑

    B.电动车起动

    C.摩托车起动

    D.行驶的摩托车

    仔细分析表

    格中的数据思考下列问题:

    (1)能否用速度的大小v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2)能否用速度的变化量Δv(=v-v0)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3)你认为如何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思考后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意见。

    一、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v/△t=(v-v0)/△t

    v0──开始时刻物体的速度

    v—─经过一段时间t时的速度

    3.国际单位:m/s2或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练习]

    下面请两个同学把表格中的A、B的加速度算出来,下面的同学计算C、D的加速度,要有过程。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借此学生可熟悉公式、单位,教师也可从巡视中发现错误,并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点评]进行规范,并给出正确答案,大小分别为:8m/s2 2.7m/s2 4m/s2 0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8m/s2表示什么样的意思? 师生共同分析,结合定义,得出物理意义;并让学生说出其它数值的含义。

    4.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其数值越大,表示速度改变越快。

    [提问]加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呢?为什么?方向如何规定?

    [讨论后小结]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量Δv也是矢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也是矢量,所以a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提问]那么计算时,如何体现加速度的方向?

    [典型例题]在一次事故中,小车以10m/s的速度向一面墙撞过去,碰撞时间为0.1s。

    (1)如果墙不牢固,墙被撞倒后的一瞬间,车仍以3m/s向前冲去,求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2)如果墙很牢固,车与它碰撞后的一瞬间,以5m/s的速度被弹回来,求这一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学生回答后给出正解]

    解:以小车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v1=10m/s,因为末速度与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且速度为矢量,∴v2=-5m/s,则Δv=-15 m/s。∴a=(-15)/(0.1)m/s2=-150m/s2。即此时加速度大小为150 m/s2,负号表示a方向与车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

    (学生在了解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以后,以此来检测对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另外,同时通过该题让学生见识一下矢量如何计算,培养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习惯。)

    5.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直线运动与速度方向相反。

    [阅读课本强调]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知道加速度也分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引导学生阅读P27页表格上所列的加速度,对其中一些数值进行分析,一定要结合物理意义及方向来巩固以上内容。

    [阅读体会]课件展示阅读材料,让学生认真阅读并体会计算加速度。

    材料一:高级跑车:克莱斯勒ME412

    0──100 km/h加速时间2.9 s

    发动机:V12双顶凸轮轴48气门4Turbo

    排量:6.000c.c.

    最大马力:850bhp/5750rpm

    车重:1310 kg

    极速:400 km/h以上

    [精华]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物理汇总240字


    新的学期要充满活力,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指引,我们需要制定个人的教学计划。必须要写好了教学工作计划,才能够使教学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怎样写好自己的教学计划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精华]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物理汇总240字,供大家参考。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物理【篇一】

    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新教材的使用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思考,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方法应与时俱进。由此,我们备课组计划如下:

    一、教学观念

    重视教育的两大功能———工具性和人文性。突出英语教学“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中注意教学策略和学习渗透策略的渗透,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动机的培养,促进心智、文化意识的发展,注重教学的反思。根据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机构和常用表意功能。按课表要求,加强听说读写能力训练,重点突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扩大学生阅读量。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能够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能了解并尊重异国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善于抓住重点,做笔记,整理和归纳。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总结学习方法。能有效地使用辞典等。理解英语中常见的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

    1、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学初期做好高一学生高中英语学习与初中英语学习的衔接工作。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夯实学生英语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5、加强学生的英语课外学习的指导,尤其是课外报刊阅读等。

    四、教学措施

    1、要求各位教师课堂上指导英语学习的方法,学习策略以及对学生的各种常规要求。

    2、把好课前,课堂,课后三关,严格要求学生,尤其是作业上的检查。

    3、开学前2周安排衔接课程,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

    4、抓好备课组的统一备课,认真研究教纲、课标和教材,做好教材优化,整合工作,做到定时、定地点、定主讲人。每次备课组活动以确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组组员集体讨论的方式确定本单元的难点、重点、教学方式等。

    5、组织本组教师做好教学案的工作,再进行二次备课。

    6、加强高中英语常规教学,定期检查学生笔记、单元小结、课外作业等;扩充课外阅读,在教学中注意渗透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教育。

    7、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地分层教学。

    8、老带新:抓好老带新工作,加强对新教师的课前指导、课内跟踪、课后总结,帮助新教师迅速提高业务水平,适应工作需要;指导新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使之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上齐头并进。

    五、教学进度

    1、头两周:初高中英语衔接

    2、期中前:完成高一牛津英语教材一模块内容

    3、期末前:完成高一牛津英语教材二模块内容

    六、教学建议

    1、因学校没有安排时间做初高中英语衔接工作,课时上较紧。

    2、给备课组配备办公设备,能及时地选材,复印。

    3、根据文科的特点,适当地定一些教辅材料。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物理【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工具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教学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变速直线运动s-t图象。

    【教学难点】

    s-t图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该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面位移相等”的运动,现实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几乎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特点是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即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为曲线。

    (3)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是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例1: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关于物体运动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

    A.只要每分钟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B.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物体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变速直线运动

    D.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都跟运动时间成正比

    3、位移--时间图象(s-t图)

    (1)描述: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

    (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2)s-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s-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4)s-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5)s-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6)s-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7)s-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5、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为曲线

    6、图象的应用:

    (1)求各时刻质点的位移和发生某一位移对应时间;

    (2)求速度;

    (3)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为大家所推荐的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模板,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物理(篇三)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5节,在整个必修课程中,该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桥梁。由于加速度概念和其他物理知识联系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经常涉及,因此对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模块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还影响以后选修模块的学习和掌握,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本节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学情分析

    前面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学习了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用类比方法迁移到加速度的概念学习中来,这给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很难认清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别,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更给学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学概念带来了难度

    设计思想

    教师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运用科学思维,萌发并提炼出科学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感受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探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入加速度的概念。然后从公式和图像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通过对生活中和实验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对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流程

    学生主观感受──提出问题──发散类比──拓展探究──交流合作──分析论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像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像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木板等.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演示]让小车分别在倾角较小的斜面和倾角较大的斜面上滚动。

    [提问]小车两次各做什么运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得出]小车两次都是做速度越来越快的直线运动,但后一次速度改变得快。

    [小结]物体的速度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

    [引导]实际上速度改变的快慢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一些例子出来,进行说明。

    [实例]

    1.运动的客车进站时,如果车的速度改变太快,立即变成0,会出现什么情况?

    2.百米赛

    跑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3.火车出站时,速度逐渐较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风驰电掣;而一扣枪的扳机,子弹“啪”的一声已不见踪影,这说明什么?

    4.人们在玩过山车、蹦极时,体验到的刺激是速度带来的吗?

    [小结]以上实验,以及生活中现象都说明速度的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那么,如何定量地比较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呢?

    新课教学

    [讨论与交流]

    A.在校运动会上,张三同学百米赛起跑阶段,由静止开始在1.0s内速度增加到8m/s

    B.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8m/s(约29km/h)

    C.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12m/s(约43km/h)

    D.摩托车以12m/s的恒定速度行驶了3.0s

    为了能更加清楚对以上情况对比,请你将以上数据填入下表。

    初始速度v0/m·s-1

    经过时间Δt/s

    末速度v/m·s-1

    A.百米起跑

    B.电动车起动

    C.摩托车起动

    D.行驶的摩托车

    仔细分析表

    格中的数据思考下列问题:

    (1)能否用速度的大小v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2)能否用速度的变化量Δv(=v-v0)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3)你认为如何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思考后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意见。

    一、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v/△t=(v-v0)/△t

    v0──开始时刻物体的速度

    v—─经过一段时间t时的速度

    3.国际单位:m/s2或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练习]

    下面请两个同学把表格中的A、B的加速度算出来,下面的同学计算C、D的加速度,要有过程。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借此学生可熟悉公式、单位,教师也可从巡视中发现错误,并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点评]进行规范,并给出正确答案,大小分别为:8m/s2 2.7m/s2 4m/s2 0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8m/s2表示什么样的意思? 师生共同分析,结合定义,得出物理意义;并让学生说出其它数值的含义。

    4.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其数值越大,表示速度改变越快。

    [提问]加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呢?为什么?方向如何规定?

    [讨论后小结]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量Δv也是矢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也是矢量,所以a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提问]那么计算时,如何体现加速度的方向?

    [典型例题]在一次事故中,小车以10m/s的速度向一面墙撞过去,碰撞时间为0.1s。

    (1)如果墙不牢固,墙被撞倒后的一瞬间,车仍以3m/s向前冲去,求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2)如果墙很牢固,车与它碰撞后的一瞬间,以5m/s的速度被弹回来,求这一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学生回答后给出正解]

    解:以小车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v1=10m/s,因为末速度与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且速度为矢量,∴v2=-5m/s,则Δv=-15 m/s。∴a=(-15)/(0.1)m/s2=-150m/s2。即此时加速度大小为150 m/s2,负号表示a方向与车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

    (学生在了解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以后,以此来检测对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另外,同时通过该题让学生见识一下矢量如何计算,培养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习惯。)

    5.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直线运动与速度方向相反。

    [阅读课本强调]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知道加速度也分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引导学生阅读P27页表格上所列的加速度,对其中一些数值进行分析,一定要结合物理意义及方向来巩固以上内容。

    [阅读体会]课件展示阅读材料,让学生认真阅读并体会计算加速度。

    材料一:高级跑车:克莱斯勒ME412

    0──100 km/h加速时间2.9 s

    发动机:V12双顶凸轮轴48气门4Turbo

    排量:6.000c.c.

    最大马力:850bhp/5750rpm

    车重:1310 kg

    极速:400 km/h以上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物理(篇四)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高一物理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量的概念和定律。

    2、教学的难度加大。主要表现在教学函数关系的复杂化、图像的运用、数学知识储备不足等。而且高中的要求较初中有很到提高。

    3、空间关系的建立。在初中只有一维的问题,高一物理出现了平面问题甚至立体问题。

    4、概念和规律较初中更具复杂性。

    首先,要把握好进度,勿图快。因为有一些重点难点把握不是很准。我在上新课之前,会向我的师傅请教,以便制作更好的可见和教案。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难点,我在上新课之前,先要听两节老教师的课。从老教师的讲解中体会重点难点,学习老教师是怎样把握重点难点的。尤其在以上几个难点的教学中,我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第二,重在理解,切勿死记硬背。我认为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需要记忆的东西不是很多。必要的物理概念和常数需记忆,而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如在加速度的授课中,我就结合汽车的启动和停滞的快慢来让同学们理解加速度的含义,而非让同学们的死记硬背加速度的概念。这样同学们掌握的会更深刻一些。

    第三,在教学中,加强观察与实验。在实验课里,我会把一些物理现象总结、归纳的过程和同学们通过探究得到的结论总结,等讲清楚,不草率地给出结论。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是注重讲道理的科学。如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在运用规律进行演绎推理时较注重对条件的判断与分析,不只是套公式。

    最后,在教学中我不会随意增加难度。如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习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切忌总是将综合性题目拿给学生,更不要把高考的试题拿给学生,那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的具体做法是把同学们根据前几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同学做不通难度的练习,也就是分类作业。这样才能体现学习的层次性。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工作计划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望批评指出。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物理(篇五)

    1、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对学生的中考成绩和生源分析,学生基础的差异比较大,对初中物理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是很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方法欠缺。故需在高中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有排斥感和恐惧感。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材结构分析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1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辨正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教学目的及任务

    本学年的教学重点是在巩固初中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必修1的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并能在解题中有所运用。在平时的练习,注重以班级分层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4、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

    (2)认真备课,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4)认真积极批改作业、试卷等,切实加强各方面的规范训练,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争取在高一上学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5)尽量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的运用电子白板,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其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6)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5、教学进度安排

    第三章 第三节 摩擦力

    第十一周

    第三章 第四节 力的合成

    第十二周 第三章 第五节 力的分解 4 4 第十三周 补充:物体的平衡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物体的平衡

    复习、检测、评价 4 第十四周 4

    第四章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十五周

    第四章 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第十六周 第四章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4 4

    第四章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

    第十七周

    第四章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4

    第六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第十八周

    第七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4

    第十九周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复习、检测、评价

    期末复习 4 第二十周

    第二十一

    周 4 期末考试 4

    2024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合集760字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一)

    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新教材的使用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思考,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方法应与时俱进。由此,我们备课组计划如下:

    一、教学观念

    重视教育的两大功能———工具性和人文性。突出英语教学“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中注意教学策略和学习渗透策略的渗透,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动机的培养,促进心智、文化意识的发展,注重教学的反思。根据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机构和常用表意功能。按课表要求,加强听说读写能力训练,重点突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扩大学生阅读量。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能够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能了解并尊重异国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善于抓住重点,做笔记,整理和归纳。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总结学习方法。能有效地使用辞典等。理解英语中常见的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

    1、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学初期做好高一学生高中英语学习与初中英语学习的衔接工作。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夯实学生英语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5、加强学生的英语课外学习的指导,尤其是课外报刊阅读等。

    四、教学措施

    1、要求各位教师课堂上指导英语学习的方法,学习策略以及对学生的各种常规要求。

    2、把好课前,课堂,课后三关,严格要求学生,尤其是作业上的检查。

    3、开学前2周安排衔接课程,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

    4、抓好备课组的统一备课,认真研究教纲、课标和教材,做好教材优化,整合工作,做到定时、定地点、定主讲人。每次备课组活动以确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组组员集体讨论的方式确定本单元的难点、重点、教学方式等。

    5、组织本组教师做好教学案的工作,再进行二次备课。

    6、加强高中英语常规教学,定期检查学生笔记、单元小结、课外作业等;扩充课外阅读,在教学中注意渗透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教育。

    7、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地分层教学。

    8、老带新:抓好老带新工作,加强对新教师的课前指导、课内跟踪、课后总结,帮助新教师迅速提高业务水平,适应工作需要;指导新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使之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上齐头并进。

    五、教学进度

    1、头两周:初高中英语衔接

    2、期中前:完成高一牛津英语教材一模块内容

    3、期末前:完成高一牛津英语教材二模块内容

    六、教学建议

    1、因学校没有安排时间做初高中英语衔接工作,课时上较紧。

    2、给备课组配备办公设备,能及时地选材,复印。

    3、根据文科的特点,适当地定一些教辅材料。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二)

    教学课题:

    高中生地理素养教育。地理学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地理知识涉及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旅游业等各行各业;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方方面面的人地关系;地理学科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等知识密切相关。

    教学目的:

    构建有效课堂,做好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即将上理科的高一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了解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使即将上文科的高一学生,产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为高考打下较好的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问题的提出:

    ①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社会生活的需要

    ③课改的需要

    ④高考的需要

    ⑤教学课时限制

    ⑥基于对学生现状分析(理科生:无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无所事事或做其他课作业,浪费地理课堂时间;文科生:高一上册教材难度大,初中基础知识欠缺,教学课时有限,教师知识点不能讲深讲透,学生囫囵吞枣,消化不良,分文理课后,打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课时:

    共20节课(5×4)

    教学内容:

    初、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关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关地理的人口观、资源观、价值观、环境观等地理素养。

    教学用具:

    挂图、地理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式:

    以“讲座形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范例教学”和“活动课教学”为主要模式,师生互动,着力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构建有效课堂。

    教学难点:

    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课件的制作、学生活动的组织等。

    作业布置:

    有关的读图、填图、绘图作业;课堂地理知识竞赛;办一期报纸(学校展示);制作PPT幻灯片(课堂或上传一中贴吧、网上展示);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全国地理小博士竞赛)等。

    备注:⑴每位老师负责5--6个专题(见附录)

    ⑵做到组内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教案、统一作业。

    ⑶每周集体备课时间,提前一周研究下周内容(星期三:讨论初稿,星期五:定稿)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工具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教学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变速直线运动s-t图象。

    【教学难点】

    s-t图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该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面位移相等”的运动,现实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几乎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特点是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即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为曲线。

    (3)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是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例1: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关于物体运动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

    A.只要每分钟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B.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物体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变速直线运动

    D.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都跟运动时间成正比

    3、位移--时间图象(s-t图)

    (1)描述: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

    (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2)s-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s-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4)s-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5)s-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6)s-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7)s-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5、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为曲线

    6、图象的应用:

    (1)求各时刻质点的位移和发生某一位移对应时间;

    (2)求速度;

    (3)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为大家所推荐的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模板,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篇四)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5节,在整个必修课程中,该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桥梁。由于加速度概念和其他物理知识联系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经常涉及,因此对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模块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还影响以后选修模块的学习和掌握,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本节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学情分析

    前面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学习了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用类比方法迁移到加速度的概念学习中来,这给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很难认清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别,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更给学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学概念带来了难度

    设计思想

    教师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运用科学思维,萌发并提炼出科学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感受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探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入加速度的概念。然后从公式和图像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通过对生活中和实验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对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流程

    学生主观感受──提出问题──发散类比──拓展探究──交流合作──分析论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像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像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木板等.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演示]让小车分别在倾角较小的斜面和倾角较大的斜面上滚动。

    [提问]小车两次各做什么运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得出]小车两次都是做速度越来越快的直线运动,但后一次速度改变得快。

    [小结]物体的速度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

    [引导]实际上速度改变的快慢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一些例子出来,进行说明。

    [实例]

    1.运动的客车进站时,如果车的速度改变太快,立即变成0,会出现什么情况?

    2.百米赛

    跑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3.火车出站时,速度逐渐较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风驰电掣;而一扣枪的扳机,子弹“啪”的一声已不见踪影,这说明什么?

    4.人们在玩过山车、蹦极时,体验到的刺激是速度带来的吗?

    [小结]以上实验,以及生活中现象都说明速度的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那么,如何定量地比较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呢?

    新课教学

    [讨论与交流]

    A.在校运动会上,张三同学百米赛起跑阶段,由静止开始在1.0s内速度增加到8m/s

    B.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8m/s(约29km/h)

    C.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12m/s(约43km/h)

    D.摩托车以12m/s的恒定速度行驶了3.0s

    为了能更加清楚对以上情况对比,请你将以上数据填入下表。

    初始速度v0/m·s-1

    经过时间Δt/s

    末速度v/m·s-1

    A.百米起跑

    B.电动车起动

    C.摩托车起动

    D.行驶的摩托车

    仔细分析表

    格中的数据思考下列问题:

    (1)能否用速度的大小v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2)能否用速度的变化量Δv(=v-v0)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3)你认为如何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思考后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意见。

    一、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v/△t=(v-v0)/△t

    v0──开始时刻物体的速度

    v—─经过一段时间t时的速度

    3.国际单位:m/s2或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练习]

    下面请两个同学把表格中的A、B的加速度算出来,下面的同学计算C、D的加速度,要有过程。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借此学生可熟悉公式、单位,教师也可从巡视中发现错误,并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点评]进行规范,并给出正确答案,大小分别为:8m/s2 2.7m/s2 4m/s2 0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8m/s2表示什么样的意思? 师生共同分析,结合定义,得出物理意义;并让学生说出其它数值的含义。

    4.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其数值越大,表示速度改变越快。

    [提问]加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呢?为什么?方向如何规定?

    [讨论后小结]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量Δv也是矢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也是矢量,所以a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提问]那么计算时,如何体现加速度的方向?

    [典型例题]在一次事故中,小车以10m/s的速度向一面墙撞过去,碰撞时间为0.1s。

    (1)如果墙不牢固,墙被撞倒后的一瞬间,车仍以3m/s向前冲去,求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2)如果墙很牢固,车与它碰撞后的一瞬间,以5m/s的速度被弹回来,求这一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学生回答后给出正解]

    解:以小车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v1=10m/s,因为末速度与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且速度为矢量,∴v2=-5m/s,则Δv=-15 m/s。∴a=(-15)/(0.1)m/s2=-150m/s2。即此时加速度大小为150 m/s2,负号表示a方向与车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

    (学生在了解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以后,以此来检测对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另外,同时通过该题让学生见识一下矢量如何计算,培养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习惯。)

    5.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直线运动与速度方向相反。

    [阅读课本强调]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知道加速度也分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引导学生阅读P27页表格上所列的加速度,对其中一些数值进行分析,一定要结合物理意义及方向来巩固以上内容。

    [阅读体会]课件展示阅读材料,让学生认真阅读并体会计算加速度。

    材料一:高级跑车:克莱斯勒ME412

    0──100 km/h加速时间2.9 s

    发动机:V12双顶凸轮轴48气门4Turbo

    排量:6.000c.c.

    最大马力:850bhp/5750rpm

    车重:1310 kg

    极速:400 km/h以上

    高一上学期工作计划


    马上新的一学期就要到来了,接下来,就要准备写教学计划了。教学计划可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对教学更加有帮助。最近是否在找寻一些教学计划优秀范文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高一上学期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一上学期工作计划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感谢领导给予我高一上学期的工作安排,并委派我担任高一级的班主任工作。高一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个性、价值观、学习方式等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作为班主任,我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育人,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启蒙者和训诫者。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我制定了如下高一上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学生管理工作:

    1.建立良好的班级纪律和行为规范:我将在班级中制定一套班级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基本行为准则,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班集体。同时,我将组织班会,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学习方法,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加强个别学生的关怀和辅导: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及时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将定期进行个别谈心,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思想发展,以及学习上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二、课堂教学工作:

    1.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每周进行课程规划,确保合理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进度。同时,根据学生的学科特点和能力水平,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优化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我还将注重教学工具的运用,如多媒体教学、教学软件、实验设备等,提高课堂互动和学习效果。

    三、家校合作工作:

    1.积极与家长沟通:建立家校联系群,及时与家长保持通信,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情况,协作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进展。

    2.组织家长会和家长讲座: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成长路径。此外,还将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家长讲座,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四、个人成长和继续教育:

    1.加强学科知识更新和专业培训: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和教育热点,及时更新和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同时,参加学校和区县组织的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2.与同事合作共进:与班主任同事和学科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教研活动和教学观摩,相互学习和进步。

    以上是我制定的高一上学期的工作计划,我将努力践行,全力以赴,尽心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我也期望在工作中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

    谢谢大家!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简单 (1340字)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新教材的使用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思考,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方法应与时俱进。由此,我们备课组计划如下:

    一、教学观念

    重视教育的两大功能———工具性和人文性。突出英语教学“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中注意教学策略和学习渗透策略的渗透,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动机的培养,促进心智、文化意识的发展,注重教学的反思。根据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机构和常用表意功能。按课表要求,加强听说读写能力训练,重点突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扩大学生阅读量。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能够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能了解并尊重异国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善于抓住重点,做笔记,整理和归纳。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总结学习方法。能有效地使用辞典等。理解英语中常见的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

    1、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学初期做好高一学生高中英语学习与初中英语学习的衔接工作。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夯实学生英语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5、加强学生的英语课外学习的指导,尤其是课外报刊阅读等。

    四、教学措施

    1、要求各位教师课堂上指导英语学习的方法,学习策略以及对学生的各种常规要求。

    2、把好课前,课堂,课后三关,严格要求学生,尤其是作业上的检查。

    3、开学前2周安排衔接课程,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

    4、抓好备课组的统一备课,认真研究教纲、课标和教材,做好教材优化,整合工作,做到定时、定地点、定主讲人。每次备课组活动以确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组组员集体讨论的方式确定本单元的难点、重点、教学方式等。

    5、组织本组教师做好教学案的工作,再进行二次备课。

    6、加强高中英语常规教学,定期检查学生笔记、单元小结、课外作业等;扩充课外阅读,在教学中注意渗透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教育。

    7、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地分层教学。

    8、老带新:抓好老带新工作,加强对新教师的课前指导、课内跟踪、课后总结,帮助新教师迅速提高业务水平,适应工作需要;指导新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使之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上齐头并进。

    五、教学进度

    1、头两周:初高中英语衔接

    2、期中前:完成高一牛津英语教材一模块内容

    3、期末前:完成高一牛津英语教材二模块内容

    六、教学建议

    1、因学校没有安排时间做初高中英语衔接工作,课时上较紧。

    2、给备课组配备办公设备,能及时地选材,复印。

    3、根据文科的特点,适当地定一些教辅材料。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工具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教学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变速直线运动s-t图象。

    【教学难点】

    s-t图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该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面位移相等”的运动,现实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几乎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特点是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即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为曲线。

    (3)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是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例1: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关于物体运动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

    A.只要每分钟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B.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物体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变速直线运动

    D.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都跟运动时间成正比

    3、位移--时间图象(s-t图)

    (1)描述: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

    (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2)s-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s-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4)s-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5)s-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6)s-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7)s-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5、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为曲线

    6、图象的应用:

    (1)求各时刻质点的位移和发生某一位移对应时间;

    (2)求速度;

    (3)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为大家所推荐的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模板,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习数学应具有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习行动,不会安排学习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习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习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习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习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习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近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

    最新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篇)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新教材的使用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思考,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方法应与时俱进。由此,我们备课组计划如下:

    一、教学观念

    重视教育的两大功能———工具性和人文性。突出英语教学“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中注意教学策略和学习渗透策略的渗透,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动机的培养,促进心智、文化意识的发展,注重教学的反思。根据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机构和常用表意功能。按课表要求,加强听说读写能力训练,重点突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扩大学生阅读量。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能够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能了解并尊重异国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善于抓住重点,做笔记,整理和归纳。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总结学习方法。能有效地使用辞典等。理解英语中常见的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

    1、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学初期做好高一学生高中英语学习与初中英语学习的衔接工作。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夯实学生英语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5、加强学生的英语课外学习的指导,尤其是课外报刊阅读等。

    四、教学措施

    1、要求各位教师课堂上指导英语学习的方法,学习策略以及对学生的各种常规要求。

    2、把好课前,课堂,课后三关,严格要求学生,尤其是作业上的检查。

    3、开学前2周安排衔接课程,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

    4、抓好备课组的统一备课,认真研究教纲、课标和教材,做好教材优化,整合工作,做到定时、定地点、定主讲人。每次备课组活动以确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组组员集体讨论的方式确定本单元的难点、重点、教学方式等。

    5、组织本组教师做好教学案的工作,再进行二次备课。

    6、加强高中英语常规教学,定期检查学生笔记、单元小结、课外作业等;扩充课外阅读,在教学中注意渗透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教育。

    7、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地分层教学。

    8、老带新:抓好老带新工作,加强对新教师的课前指导、课内跟踪、课后总结,帮助新教师迅速提高业务水平,适应工作需要;指导新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使之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上齐头并进。

    五、教学进度

    1、头两周:初高中英语衔接

    2、期中前:完成高一牛津英语教材一模块内容

    3、期末前:完成高一牛津英语教材二模块内容

    六、教学建议

    1、因学校没有安排时间做初高中英语衔接工作,课时上较紧。

    2、给备课组配备办公设备,能及时地选材,复印。

    3、根据文科的特点,适当地定一些教辅材料。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工具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教学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变速直线运动s-t图象。

    【教学难点】

    s-t图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该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面位移相等”的运动,现实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几乎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特点是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即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为曲线。

    (3)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是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例1: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关于物体运动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

    A.只要每分钟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B.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物体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变速直线运动

    D.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都跟运动时间成正比

    3、位移--时间图象(s-t图)

    (1)描述: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

    (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2)s-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s-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4)s-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5)s-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6)s-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7)s-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5、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为曲线

    6、图象的应用:

    (1)求各时刻质点的位移和发生某一位移对应时间;

    (2)求速度;

    (3)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为大家所推荐的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模板,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5节,在整个必修课程中,该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桥梁。由于加速度概念和其他物理知识联系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经常涉及,因此对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模块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还影响以后选修模块的学习和掌握,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本节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学情分析

    前面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学习了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用类比方法迁移到加速度的概念学习中来,这给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很难认清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别,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更给学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学概念带来了难度

    设计思想

    教师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运用科学思维,萌发并提炼出科学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感受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探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入加速度的概念。然后从公式和图像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通过对生活中和实验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对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流程

    学生主观感受──提出问题──发散类比──拓展探究──交流合作──分析论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像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像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木板等.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演示]让小车分别在倾角较小的斜面和倾角较大的斜面上滚动。

    [提问]小车两次各做什么运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得出]小车两次都是做速度越来越快的直线运动,但后一次速度改变得快。

    [小结]物体的速度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

    [引导]实际上速度改变的快慢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一些例子出来,进行说明。

    [实例]

    1.运动的客车进站时,如果车的速度改变太快,立即变成0,会出现什么情况?

    2.百米赛

    跑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3.火车出站时,速度逐渐较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风驰电掣;而一扣枪的扳机,子弹“啪”的一声已不见踪影,这说明什么?

    4.人们在玩过山车、蹦极时,体验到的刺激是速度带来的吗?

    [小结]以上实验,以及生活中现象都说明速度的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那么,如何定量地比较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呢?

    新课教学

    [讨论与交流]

    A.在校运动会上,张三同学百米赛起跑阶段,由静止开始在1.0s内速度增加到8m/s

    B.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8m/s(约29km/h)

    C.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12m/s(约43km/h)

    D.摩托车以12m/s的恒定速度行驶了3.0s

    为了能更加清楚对以上情况对比,请你将以上数据填入下表。

    初始速度v0/m·s-1

    经过时间Δt/s

    末速度v/m·s-1

    A.百米起跑

    B.电动车起动

    C.摩托车起动

    D.行驶的摩托车

    仔细分析表

    格中的数据思考下列问题:

    (1)能否用速度的大小v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2)能否用速度的变化量Δv(=v-v0)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3)你认为如何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思考后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意见。

    一、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v/△t=(v-v0)/△t

    v0──开始时刻物体的速度

    v—─经过一段时间t时的速度

    3.国际单位:m/s2或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练习]

    下面请两个同学把表格中的A、B的加速度算出来,下面的同学计算C、D的加速度,要有过程。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借此学生可熟悉公式、单位,教师也可从巡视中发现错误,并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点评]进行规范,并给出正确答案,大小分别为:8m/s2 2.7m/s2 4m/s2 0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8m/s2表示什么样的意思? 师生共同分析,结合定义,得出物理意义;并让学生说出其它数值的含义。

    4.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其数值越大,表示速度改变越快。

    [提问]加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呢?为什么?方向如何规定?

    [讨论后小结]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量Δv也是矢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也是矢量,所以a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提问]那么计算时,如何体现加速度的方向?

    [典型例题]在一次事故中,小车以10m/s的速度向一面墙撞过去,碰撞时间为0.1s。

    (1)如果墙不牢固,墙被撞倒后的一瞬间,车仍以3m/s向前冲去,求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2)如果墙很牢固,车与它碰撞后的一瞬间,以5m/s的速度被弹回来,求这一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学生回答后给出正解]

    解:以小车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v1=10m/s,因为末速度与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且速度为矢量,∴v2=-5m/s,则Δv=-15 m/s。∴a=(-15)/(0.1)m/s2=-150m/s2。即此时加速度大小为150 m/s2,负号表示a方向与车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

    (学生在了解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以后,以此来检测对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另外,同时通过该题让学生见识一下矢量如何计算,培养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习惯。)

    5.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直线运动与速度方向相反。

    [阅读课本强调]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知道加速度也分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引导学生阅读P27页表格上所列的加速度,对其中一些数值进行分析,一定要结合物理意义及方向来巩固以上内容。

    [阅读体会]课件展示阅读材料,让学生认真阅读并体会计算加速度。

    材料一:高级跑车:克莱斯勒ME412

    0──100 km/h加速时间2.9 s

    发动机:V12双顶凸轮轴48气门4Turbo

    排量:6.000c.c.

    最大马力:850bhp/5750rpm

    车重:1310 kg

    极速:400 km/h以上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习数学应具有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习行动,不会安排学习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习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习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习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习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习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近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

    高一上地理教学计划范例


    光阴飞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一学期,我们需要制定个人的教学计划。老师将新学期教学计划制定好,才可以让课程更有针对性,避免头重脚轻。那么有哪些优秀的教学计划是能给我们参考的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一上地理教学计划范例”,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值得参考! 小学教师个人教学计划怎么写450字


    小学教师个人教学计划(篇一)

    时间的脚步没有停歇,转眼又迎来了新的学期。从事科学教学工作已有几年的时间了,对于本学科及学生也有一定得了解,具体如下:3-6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基础。三、四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对实验非常感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和准确度不够,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五、六年级学生由于几年的科学学习,已经掌握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养成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动手能力,能够进行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但是他们设法自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学生比例不大,多数学生还是乐于动手而懒于思考。针对以上的现状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我的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科设想

    教学中尽量采用"变魔术"、"做游戏"、"实验质疑"等方式创设学生感兴趣

    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与日常生活,同时在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的观察习惯。高年级学生将继续发展他们的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大胆地看问题、想问题,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同时,在教学中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达到扩充学生的科学视野的目的。此外,在教学中养成"静"与"净"的习惯。

    二、具体措施。

    (一)、课堂终是教学的主阵地,所以本学期我将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

    1、课前备课。做好备课工作。、认真钻研教材与教滤布参,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及框架结构、重点与难点,同时参阅教学课标,掌握知识的逻辑,此外,上网查找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选取其中优秀的环节与片断实际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取人之长,弥己之短,做到能运用自如。、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思考学生学习新知会遇到哪些困难,做好预设,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备方法、手段。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学法,如实验课可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质疑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假说与探究;非实验课可以相应采用学生课外搜集资料、课上交流展示,进行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等活动。、课上。组织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同时一如既往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端正的坐姿与站姿;倾听与交流的习惯;与他人友好合作的习惯;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习惯;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的习惯等。

    2、课外拓展是教学活动的延续。教学并不因铃声的敲响而结束,课外也是教学活动的大舞台。本学期,我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一些科技小制作、种植饲养、科学欣赏、观察调查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科学学习空间,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逐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3、关注与帮助差生是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教学中多多关注差生,多给差生机会,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在小组中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采取优等生带差等生的形式帮助差生提高学习质量。

    三、个人素质提高。

    1、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学习相关师德文献,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言行

    提高自身师德素养和精神境界。

    2、多读书,多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向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3、虚心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请教,汲取新思想、新方法。

    4、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边总结,在不断的反思中审视自我、提升自我。

    5、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将网络融入与教学中,提高教学魅力。

    6、多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起到表率作用。

    总之,我将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小学教师个人教学计划【篇二】

    为了能把本班级建设成“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先进集体,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做一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以下班级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小学生礼仪常规》的精神为指导,依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努力由约束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转变,由单项式德育向互动式德育转变,由单一的德育模式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德育模式转变,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动中感受、体验,从而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班级和学生分析

    本班有学生31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6人。大多数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讲文明礼貌,学习上要求上进,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成绩落后,需要这学期重点辅导。

    三、本学期基本工作要点

    1、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为祖国培养创新性人才。

    3、向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及礼仪常规训练,使学生成为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的好少年。

    4、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5、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付出和爱。

    6、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利用各种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为班级而自豪

    四、采取的具体措施

    1、高度重视安全:

    狠抓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首要位置,做到天天讲,时时讲,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任何时候都应警钟长鸣、长抓不懈。要经常利用课前、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校园内上下楼梯不拥挤,课间玩耍不做危险动作等。校园外,注意交通安全等。让学生快快乐乐的上学、安安全全的回家。

    2、注意养成: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受益非浅。因此,在班级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本学期,将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学生进行规律性的常规训练。重点落实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3、重视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

    学习上,做到抓两头促中间,促进学生整体水平提高。向各科任教师推荐本班学科尖子生,请科任教师加强辅导,善于发现优等生,在班中树立榜样。正确对待后进生,在生活上、学习上从“爱出发”。主动接近,真诚、平等对待,深入了解他们落后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还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努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加强后三分之一学生的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施教,加强对后三分之一学生的辅导,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关心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发展情况。

    4、培养班级干部:

    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5、重视关怀:

    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时和家长联系,体贴他们的冷暖,了解他们的心理,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6、抓好少先队工作:

    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班主任工作,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本学期将积极配合学校少先大队,结合实际搞好各项活动。

    7、重视文体工作:

    学生上好所有学校开设的课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文娱活动,重视各项比赛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总之,希望能通过自身以及全班学生的同努力,使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每个学生都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实现班级和学生的同进步和全面发展。

    小学教师个人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

    2、以素质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3、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1、逐步探索科学的管理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继续以教科研为先导,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 合格+特长 的学生。

    三、具体工作

    1、不断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

    今年我校将继续组建体育领导小组,使体育工作管理形成一条线。即校长 支部书记 体育教师 各班班主任和学生。实行各级逐步下达计划,再实施,最后总结的工作流程。在工作中不断调整管理体系,力争使今年的体育教学工作做到了常规化、制度化、科学化

    2、常抓 六认真

    今年将继续开展体育教学工作 八认真 ,使之形成常规,做到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体育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力争本学年无意外事故。体育教师要严格对照《教学工作常规十条》和《师德规范》以及《体育教师岗位职责》上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杜绝体罚学生与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3、搞好教科研

    为了进一步做好体育教学的改革工作,教师必须写好课题计划与教案,平时在教学实践中能围绕课题进行经常性的探讨。在市里有关兄弟学校进行体育观摩课,组织体育教师到学校进行参学习。

    4、抓好课外活动

    1、今年继续抓好学生的1小时体育锻炼,进一步规范练习广播体操,学校并举行全校广播操比赛。

    2、做好一年一次的五项身体素质测试,做好登记、分析和总结工作。五项身体素质测试项目:50米、50米 8、立位体前屈、跳绳(男)、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

    3、做好一年一次的达标工作,做好登记、分析和总结工作。达标的项目: 1分钟跳绳、立定跳远、1分钟仰卧起坐。

    4、根据学校的特点与教师的特长,每年组织一个校级体育兴趣小组和田径队。每周三、五必须训练1.5小时,参加镇、区的中小学生各项体育比赛,在训练中,教师不仅要抓训练、又要抓学生的思想,一有问题应及时与学生谈心、与家长联系、向领导反映。

    四、确保体育经费,进一步完善场地和器材

    我校的操场大约200米,不是一个标准的场地,它是学生唯一的活动场地,今年学校为器材室新添了一些器材,以确保体育课和运动队训练的正常开展。

    五、认真组织学校小型体育竞赛活动。

    通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确保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每周做好体育大课间活动。另外根据局安排每周星期三安排学校社区体育兴趣活动,包括跳绳、田径、排球、棋类、大合唱等,根据学生自愿兴趣为主。

    六、本学年度教学内容如下:

    1、队列队形

    2、广播体操

    3、跑和游戏(多种移动、躲闪、急停)

    4、跳跃与游戏(各种跳跃等)

    5、投掷与游戏(各种挥动、抛掷等)

    6、滚翻与攀爬练习

    7、技巧练习与器械练习

    8、对抗角力与游戏

    9、韵律活动与简易舞蹈

    10、小球类的基本技术与游戏

    11、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

    小学教师个人教学计划【篇四】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修:

    一、师德方面

    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勤于学习

    1、学习书本,促进教学。一是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的钻研,尤其是对现代教学技术的研究。当今社会“知识爆炸”,知识总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各个学科理论和实践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需要教师不间断地学习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以增强对学科的理解、组织、解释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加强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以上学科的整合能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提倡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和敢于超越的个性品质。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宝贵的个性品质?美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教师引起学生学习的智力、激情和内在动机的自我投入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能够最大限度地包容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研究性倾向及自我教育能力,而优秀教师的这种教育智慧正是将以上几种学科有机整合所外现出来的。="background:yellow;">

    2、学习学生,完善师德。学生既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他们具有独立人格。作为教师,应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并引导他们实现自我,这才是真正的良师。

    3、学习与社会有关的生活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之中,我们的学生最终要走上社会,教师自己对社会知识都很欠缺,怎么能教育学生在社会上立足呢?由于受家庭背景和和学习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够成熟,他们在与社会交往中,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应变适应能力差,在个性特征上,情绪波动大,忽冷忽热。而高科技强竞争的社会对人的要求又高于他们已有的心理素质。所以,教师应当参与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向社会学习生存知识,使自己能够做纵观时事、适应潮流的人,力求培养的学生踏上社会后处变不惊。

    三、善与反思,深刻省察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1、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教师。

    2、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反思教育学生的点滴,在反思中感悟,写出高质量的教学随笔、教育故事等。

    3、探索教学规律,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四、打造精彩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1、在总结自身的教学特点基础上,大胆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特色。="background:yellow;">

    2、积极参与各类公开课、展示课、评优课活动,争取在每学期的公开课或研讨课竞赛上获得好成绩。

    五、乐于研究,增强教育科研能力

    1、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学校课题研究并在所发展。

    2、在平时的教学中,把自己的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不断地总结,发现问题就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background:yellow;">

    3、研究过程有序,每个阶段做到有计划、有总结。边研究边反思,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实践体会。="background:yellow;">

    4、搞好科研档案资料的充实与完善。做到资料齐全、规范、及时。

    总之,我将以做科研型教师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反思,深入研究。不断发现、改进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坚持用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来从事教学活动的工作状态,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工作生活方式。

    【值得参考! 高一上学期教学计划怎么写450字】相关推荐
    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

    即将迎来新学期的工作,紧跟学校的步伐,我们要对新学期的工作进行计划。只有规划好新学期教学计划,才能使新学期的教学更加有序!教学计划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供大家参考。一、指导思想:为了树立文明的行业新风,科学规范地带好班、上好...

    [热]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

    马上就要迎接新的学习了,根据我们自身的要求,我们需要着手撰写一份教学计划。认真做好教学计划,未来教学才会更有干劲!那么如何写一份教学计划?小编为你推荐《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希望您喜欢。春季新学期开始了。我们中班,本学期我班幼儿人数有所变动,转走5人,新来4人,共有48人。在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