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门的课件通用
  • 门的课件

    发表时间:2023-05-14

    门的课件通用。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门的课件通用”,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门的课件 篇1

    二年级下册读读背背要求学生积累四个描绘春天美好景象的成语: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色色俱全。这四条成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忆,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师:春天到了,春暧花开,——(学生随老师一起读)师生: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色满园。(学生在一年级时候已学过四条关于春天的成语,很自然便于老师合拍)师:小草们都醒了,花儿也都开了,(课件出示:相关图片画面)在这百花齐放的季节老师带大家再学习四个描绘春天美景的成语。(将以前学到的四条成语与生活紧密相连,融生活与知识与一体,旧知的再次引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很默契地说出学过的成语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良好的心境对下来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师板书: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色色俱全(多媒体出示与文字相配的画面欣赏)

    2.指名交流。

    3.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前两条成语是说花开得艳,后两条成语是说花颜色的美、多。

    1.选用自己喜欢的.成语说一两句话。

    2.生上台交流。

    3.学有余力者提出用这四条成语说一段话。

    生2:我要发明一个春天定时器,只要一按按钮,春天就会来到,让盲人也能闻到花香,让他们感受到春的气息、春的脚步,让他们的生活也变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生3:我们要爱护环境,不要破坏环境,让聋哑人闻到花香,感受世界的美好与温暖。(此题一出学生稍加思考后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这不经意的举动,起到了抛砖引玉之效果,孩子们不仅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此小的年龄便懂得把爱心送给他人,憧憬美好未来,世界将会因为有他们而更加美好。只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活动,师生互动,课堂交与学生,就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门的课件 篇2

    第一课时《抽屉原理》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若干根小棒,4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椅子”游戏( 请3位同学上来,摆开2条椅子),并宣布游戏规则。

    师:象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一)出示例1:4枝铅笔,3个文具盒。

    1、观察猜测

    猜猜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会存在什么样的结果?

    2、自主探究

    (1)提出猜想:“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2)小组合作操作验证:请拿出铅笔和文具盒小组合作摆一摆、放一放。

    (3)交流讨论,汇报。可能如下:

    第一种:枚举法。

    用实物摆一摆,把所有的摆放结果都罗列出来。

    第二种:假设法。

    如果每个文具盒中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枝同一个文具盒。

    第三种:数的分解。

    把4分解成三个数,共有四种情况,(4,0,0)、(3,1,0)、(2,2,0)、(2,1,1),每一种结果的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不小于2的。

    (4)、比较优化。

    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呢?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盒子里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师:为什么不采用枚举法来验证呢?

    数据较小时可以采用枚举法,也可用假设法直接思考,而当数据较大时,用假设法思考比较简单。

    3、引导发现

    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盒子的数量多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二)出示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本书? 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

    1、学生尝试自已探究。

    2、交流探究的结果,可能如下:

    1)枚举法。

    共有3种情况。在任何一种结果中,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2)假设法。

    把5本书“平均分成2份”,5÷2=2…1,如果每个抽屉放进2本书,还剩下1本。把剩下的这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3本书了。

    由此可见,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同样,7÷2=3…1把7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书。

    9÷2=4…1把9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5本书。

    3、观察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4、介绍原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这一发现,在数学里被称之为“抽屉原理”,也叫做“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狄利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它来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呢。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72页 “做一做”第1题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二课时 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掌握抽屉原理,掌握抽屉原理的反向求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2.找到抽屉原理问题中被分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女孩正要从抽屉里拿袜子。抽屉里有黑白两种颜色的袜子各10双。突然停电了。小女孩至少摸出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拿出相同颜色的袜子?

    学生思考、发言。

    师: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能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二、活动探究、深入了解:

    (一)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1、学生提出猜想。

    2、用预先准备的学具,小组合作交流。4、小组反馈,师相机板书:

    3、得出结论:把颜色看作抽屉。

    有两种颜色,只要摸出的球比他们的颜色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研究规律

    师:如果盒子里有蓝、红、黄球各6个,从盒子里摸出两个同色的球,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分小组讨论后汇报。

    再出示做一做第2题,汇报后得出:问题结论只与球的颜色种数也就是抽屉数有关。

    小结:确定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是解决抽屉问题的关键。

    三、巩固训练,促进内化

    1、做一做

    2、解决课前有趣的问题

    3、有红色、白色、黑色的筷子各10根混放在一起,让你闭上眼睛去摸,

    (1)你至少要摸出几根才敢保证有两根筷子是同色的?

    (2)至少拿几根,才能保证有两双同色的筷子?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三课时 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巩固比例知识、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1、(屏幕显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学生说说对这则广告的理解。引出课题。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呢?

    二、问题讨论,明白道理

    1、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畅谈有关水的认识。

    2、课件展示相关资料,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状况。

    3、交流感想,强化体验。

    三、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师: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师:课前我请同学们做了一个漏水试验,我们一起来看看试验结果吧!

    1、小组交流、展示成果。(一分钟大约滴水50毫升)

    2、计算统计,交流感想。

    师:根据上面的滴水速度,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一个漏水水龙头漏水情况统计表

    时间 1分钟 1小时 24小时 1年

    水量(升)

    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1立方米约重1吨)

    3、评价家庭用水状况,提出节水建议。

    4、(课件出示)小明刷牙时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约6升。小刚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约0.2升。

    A、小明一次刷牙的用水量相当于小刚多少次刷牙的用水量?

    B、采用节水刷牙的方式,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按每人每日刷牙两次算,那么每月(30天计算)可节水多少升?

    C、节约的这些水,如果以一户三人,每户月均用水量为8吨计算,够你家用几天?

    (独立分析计算、汇报计算结果,交流想法)

    四、解决问题,提出方案

    分组讨论一下节约用水的措施。

    1、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节水片段。

    2、出示节水倡议,生齐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门的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在玩土豆一家的游戏情境中,尝试进行默念,感知休止节奏。

    2.能用语言、动作有节奏地大胆表现。

    3.体验节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了解土豆能做成哪些菜肴和土豆的`各种营养,会做《土豆一家》的手势菜谱。

    二、吃土豆,感知休止符1.初步感知游戏方法过渡语:每个小朋友都念的整齐、接得好,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做一个游戏,看看怎么做?(播放课件)

    重点提问:

    ◆你能看懂图片上讲的什么?(丝儿手心朝外、片儿手背朝外)◆那么怎么做呢?

    小结:把丝儿、片儿吃到肚子里了,嘴里就没有声音了,而用不同的动作变现。

    2.分组操作探索发现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儿歌图片,分成男女2组,8个人一组每组好好商量一下先吃一样什么,然后把吃掉的这样东西去掉,一起试一试、练一练,等会儿邀请你们表演哦!

    他们表现的好吗?为什么?你们用什么好办法说的这么整齐的?(吃得这么干净?)小结:哦,虽然不能说出来,但空格在,节拍还在,只是心里数了,这样的话不会乱,也不会丢掉了,行不行?我们一起试一试,别忘了好办法噢!

    ◆跟着音乐旋律节拍集体用语言、动作表现小结:哦,难不倒你们。原来不管吃掉丝儿还是片儿,我们可以用心理数的方法不说出来,留在这个节拍整齐地表现出来,真能干!接下来老师觉得刚才吃掉一样东西还不够,现在请你们把丝儿、片儿全吃掉,行不行?用刚才的好方法。

    ◆2组幼儿同时表演,教师做观众,观看并评价。

    ◆再次合着音乐表演,大胆用语言、动作表现三、完整表现--全部吃掉

    ◆完整表现把土豆全部吃掉。

    ◆表演--全部吃掉与客人老师PK。

    门的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的心情。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成功的经历,请大家简单地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做什么事成功了,成功后感觉如何?指名述说。

    2、大家说的都属于个人成功,有没有什么成功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几千、几万人努力的结果呢?指名述说。

    二、创设情境

    1、讲述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三、初读课文

    1、激趣: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不认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拼音,也可以互相请教。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难读的词、句,并把这些词、句认真地读一读。

    四、识字写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会读的同学先示范读一读,然后学生每个词读两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可让学生单个读、指名领读、小组读来巩固。

    2、在朗读重点词句中进一步指导认读生字。如,第一段中的“喜讯传来……”一句,第二段中的“人们挥舞……”一句,第三段中的“人们相互……”一句,都包含了较多的生字,可重点指导读正确。

    3、出示单字学生认读,给这些生字找朋友,组成词语。

    4、说说记字的方法,结合旧字识字,反复重现巩固识字。

    5、写字指导:

    引导学生发现:拥、抱、扬三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泪、洋都有三点水,也是左窄右宽的字。

    提醒学生注意:

    ⑴ 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

    ⑵ 申、洋二字的竖为主笔。

    ⑶ 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⑷ 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

    ⑸ 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眼目”不是“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2001年夏天的那个夜晚,我们十几亿华夏儿女的眼睛都盯着电视里的萨马兰奇,当听到萨翁那平稳而清晰的北京两个字时,我们的心沸腾了!电视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我们赢了”这句话,我们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自豪感和成功感。北京申奥成功,是整个中国的成功。这次竞争是体育的竞争,也是经济的竞争,环保的竞争,文明素养的竞争,国际形象的竞争。我们赢了不仅是北京赢了,申奥赢了,更是中国赢了,中华民族赢了。世界选择了北京,北京将还世界一个惊喜。

    二、了解背景

    学生将自己知道的中国北京申奥的情况说给大家听,老师再补充一部分小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人们的心情。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激动、自豪的语气),学生欣赏,并说说自己欣赏后的感受。即:你从老师的读中听出了什么?

    2、说说你们现在的心情,(指名说说自己的心情)请带上这种心情朗读课文。学生练习读课文。

    3、小组开火车朗读,比比谁能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4、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全班学生朗读。如:第一段中的“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是什么意思?第三段中的“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是什么意思?从“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5、老师听了大家的朗读非常感动。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我们成功了!(师生齐读课文。)

    四、实践活动

    “我为2008年奥运会出力”

    可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了解奥运,了解北京,关注体育;再想想我们能为2008年奥运会做些什么?

    门的课件 篇5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学写毛笔字。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地写在括号里。

    3、练习正确地搭配动宾结构的词组。

    4、练习结合语言环境为带点的词找反义词。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7、搜集反映家乡变化的资料,学写导游词,当众自我介绍。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清题目,明确要求。

    2、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板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行书运笔的过程和特点。

    (4)学生在自备本上练习上述几个字。

    3、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教师提示握笔的姿势及坐姿。

    4、反馈交流。将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自己读一读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读题,其余同学边听边寻找句子中用错的字。

    (2)提出独立做题的要求:查阅字典,寻找规律。

    3、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辅导。

    4、反馈交流。确定正确答案,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

    三、教学第三题

    1、学生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先让学生读词语,再集体读两遍。

    (2)举例分析,掌握规律。

    (3)让学生用画出表示某种行为或动作的词,想一想:它们分别可以和哪个词搭配?为什么?

    3、独立作业 :用连线的方式将所列词语两两搭配。

    4、反馈交流。

    5、课堂作业 :将题2和题3按练习要求写在课堂作业 本上。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读题,想一想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默读题目。

    (2)讨论每小题中加点的词各有哪些反义词。

    (3)联系语言环境,思考这里带点的词的反义词该填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在书上填写。

    4、反馈交流。学生汇报作业 的完成情况,反复读读填好的句子,最好背下来。

    二、教学第五题

    1、指名读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

    (2)指名读、齐读。

    (3)说说这12条成语可以分成几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

    3、学生大声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交流。

    三、教学第六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们自己读读《如梦令》,把句子读通顺。

    (2)启发讨论如梦令是什么。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由轻声试读,边读边想想词的大意。

    (5)让学生尝试着说说词的大致内容,教师结合重点词语作适当点拨。

    (6)教师讲解后再次范读。

    3、自己练习朗读,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交流。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指名读,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讲清介绍的范围:家乡的特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矿产资源、民风民俗、民间故事

    (2)围绕以上几个方面,组织讨论。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那么多的内容,你打算选哪方面?通过什么渠道搜集资料?

    (4)讲清写导游词的要点:资料要翔实,条理要清楚。

    3、练习。学生按要求练习写导游词,向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4、反馈交流。

    (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议。

    (2)教师小结。

    门的课件 篇6

    教学目的:

    1、熟练朗读文言文,把握正确的语气、语调,并进而读通文句;

    2、感受物外之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

    重点:准确朗读,读通文句,感受物外之趣。

    难点:背诵课文,读懂文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课文序言导入课文讲述,板书课题及作者姓名,简介之:

    1、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2、《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分钟。

    三、一生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难读字音:

    zhì miǎo nǐ jiāng lì yí lì hè páng

    童稚 藐小 拟 强 唳 怡 砾 壑 庞

    四、齐读课文,教师指出注意点(句读、字音等)。

    五、学生自读课文五分钟,要求读通课文。

    六、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1、请简要描述这张插图的内容。

    2、画中的少年是谁?画中的白鹤是真的吗?这些白鹤实际上是什么?

    3、蚊子为什么会变成白鹤? 4、“飞蚊成鹤”,表现了少年时期的“我”的什么特点?

    5、用文中的语言概括“我”这样做的好处?

    6、“我”为什么能获得“物外之趣”(自身具备什么条件)?

    7、文中除了“飞蚊成鹤”之处,还写到了什么“物外之趣”(即把什么看作什么)?

    8、为什么“我”“呀然一惊”?文中的庞然大物指什么?

    9、“我”为什么要打癞蛤蟆并“驱之别院”?

    七、师生共同合作,解答上述问题,了解全文大意。

    八、集体朗读课文,请一学生简述故事内容。

    九、小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1、在自己的本子上翻译全文;

    2、熟读全文,背诵全文。

    门的课件 篇7

    1. 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生字词,建立图象与词语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走上生活实践中学习使用语文的道路。

    2. 积累成语、儿歌。

    1.(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一样词语,师就出示一组词语卡片。

    3. 反复抽卡片读音。

    4. 去掉拼音读词。

    5. 你们都学会了吗?下面教师考考大家,你们能把词卡贴在图上相应的地方吗?

    6. 指名上来贴,齐读词卡。

    7. 说说看,你的卧室摆放了哪些东西?

    1.(出示挂图)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

    2.是呀,山野上长满了树木,绿叶一大片一大片的,我们就说(出示卡片:漫山遍野,绿树成荫。

    3.这么多的树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由一棵棵小树长成这样根深叶茂的大树的。

    4. 你能读出这种茂盛的感觉吗?指导有感情读词。

    5. 谁能用其中的`一个成语造句?

    6. 学完了这四个成语,我们再来学学下面一首儿歌:自读儿歌。

    7. 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1.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2. 学写铅笔字,认识走之底的写法。教具准备投影片。

    1. 你们喜欢体育比赛吗?是什么?你们喜欢哪些体育明星呢?

    2. 带来照片吗?我们班今天就来搞个小小体育窗的展览,把你们带来的照片贴在展览板上,再介绍一下。

    3. 谁来当当这次展览的主持人呢?

    4. 自己在下面可以准备一下,同座位可以相互说说,补充一下。

    5. 请班上能力强的一位学生上来当主持人,在他的穿针引线下,学生依次上来介绍,师生共同评议。

    1. 指名读题。

    2. 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3. 那么怎么写好走之儿呢?可发认真观察一下。

    4. 师讲解走之儿怎么写好。

    5. 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哪一天的事情?小朋友说了哪些活动?他们的表情怎样?

    1. 先说好第一句话。

    2. 指导练说活动的内容。

    3. 学生自由练说。

    4. 指名说,师生评议。

    5. 同座练说,再指名说。

    6. 指名连说,再指名说。

    三、指导学生说一句表示喜欢这一次活动的话。

    四、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门的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让学生初步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1、故事大王--继续讲述故事《宙斯与诸神》,学生听后进行互动评价。

    2、导入新课:故事大王给我们生动、具体、淋漓尽致地讲述了《宙斯与诸神》的故事,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让我们继续走进今天的阅读主题--希腊神话。(板书课题:希腊神话)

    1、引导阅读时解决生字的方法:

    师:在读故事的时候,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师提示:老师也有一种方法,有时不认识的字跳过去,也不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1)学生从两篇文章中自选一个故事快速阅读,注意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闯关竞答:读同一篇文章的学生形成一队,两队各选出一名队长进行闯关;教师把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设计成10道判断题,让队长现场答题进行比赛。

    (3)小结比赛结果:

    根据比赛结果奖励“☆”,过关者奖励“☆☆☆”。

    师小结:同学们都能顺利地闯关,说明你们读书时非常认真。

    (1)学生默读故事,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2)小组交流:

    (4)小结两队比赛的结果。

    两队汇报自己读了故事后的'感受或收获,教师小结比赛结果。

    5、师生总结阅读方法:

    在刚才的闯关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三种读书方法:一是快速浏览,想一想知道了什么;二是品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三是谈谈读故事的收获或受到的启发。

    1、用以上的阅读方法,学生阅读同桌搜集的希腊神话。

    2、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1、评选“读书大王”

    师:本节课中,你觉得哪些同学表现得好,能评为今天的“读书大王”?

    学生推荐评选,教师颁发“读书大王”证书。

    2、名言激励:

    师:老师想对这些“读书大王”说一句话,可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你们能来帮助我吗?

    3、课堂总结:看着你们的高兴劲儿,老师也感到非常的高兴。希望同学们能多读书,读好书,真正走进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

    板书设计:

    门的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用自己的话来给我们描述一下我们非常熟悉的两种动物的特点。(出示图,板书:狼、鹿)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动物?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狼和鹿的身上,让我们借助课文一起走进凯巴伯森林,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检查读书情况,个别学生分段读。

    三、紧扣词句,研读课文

    1、(出示图)同学们看,这就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看着这图画,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呢?

    2、课文是怎样来描写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呢,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3、出示: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试读,评价,齐读。

    4、从你们的朗读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十分喜欢这座美丽的森林。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示图)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相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齐读。看到这枯黄的森林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5、生活在其中的可爱的鹿呢?它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老师发现课文中有3个数字是描述生活在凯巴伯森林中的鹿数量的,你们找到了吗?(板书:四千 十万 八千)为什么在数量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分组学习,找到原因。

    6、分组学习,交流反馈。

    7、我们看看课文中分析的和大家的意见一不一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1)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2)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为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边读边想:为什么凶恶的狼变成了功臣,而可爱的鹿却成了祸首?怎样读?

    四、提升感受,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自然界就如同一架天平(师画天 平),必须保持平衡,才能使各种生命得到合理的发展。今天回家后,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

    19 狼 和 鹿 三千 十万 八千

    功臣 祸首

    狼 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词语:

    生机勃勃 葱绿 枯黄

    美丽 活泼 饥饿 疾病

    贪婪 凶残

    (1) 指名读、正音 齐读

    (2) 学生思考:这三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试用这几个词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过渡: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森林和鹿群的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自己先默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被捕杀前后有什么不同,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设计意图:从描写森林、鹿群、狼的词语入手,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指导,可以很好地落实写字教学目标。同时,引领学生用相关词语概括课文内容,既是语言文字训练,又确立了研读方向,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可谓一举两得。】

    二、精读课文,走进文本。

    1、引导学生先看看森林在狼被捕杀前后有什么变化。(指名读)

    (1)多媒体映示: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引导学生理解句意:凯巴伯森林前后颜色有什么变化?

    (2) 多媒体映示森林在狼被捕杀前后景象的图,让学生说说感受。

    (3)指导朗读:这如此鲜明的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两句分别应该怎么读?(指名读 男女生分角色读 齐读)

    过渡:当读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有了一个什么疑问?(指名说 如:为什么凯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读读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说一说(可是,吃光了。)。

    2、引导学生感受鹿群的变化:我们再来看一看,狼被捕杀前后,森林里的鹿群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1)出示板书:___________的鹿在林间____________。让学生说说,狼被捕杀后,森林里的鹿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数字上的变化,感受鹿群生活状况的变化。

    (3)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这时你心中又有了什么疑问?(在狼被捕杀前后,为什么凯巴伯森林和鹿群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3、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1)读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紧接着,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2)找出文中数据,体会鹿群和狼群的变化之大。

    4、讨论: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指名说:但鹿群的后面,的暗算。)

    过渡: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

    5、多媒体映示:

    1、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2、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1)齐读这两句话。

    (2)说一说:谁是功臣?为什么称狼为功臣?谁是祸首?为什么称鹿为祸首呢?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3)、理解引号的作用:狼真的是功臣吗?狼吃掉鹿只是出于它的本能,所以算不上鹿和森林的功臣。鹿想这样吗?是谁让鹿去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

    6、说一说:读到这儿,相信同学们对狼、鹿、森林、人类,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现在,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指名说)

    【设 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是由文悟理的关键。这一过程的设计,围绕一个故事: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故事;紧扣三组对比:森林、鹿群、狼群前后变化的对比;抓住文 中数据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默读、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以及观看多媒体再现的森林变化前后图景,探究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及相互之间的 联系,从而领悟到人们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的原由,进而悟出文章蕴含的道理,可谓水到渠成。同时,_______的鹿在林间 ________。的填空,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又是很好的说话和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说写训练,揭示主题。

    1、现在凯巴伯森林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想在森林入口处设置一个警示标语,你认为应该在上面写些什么?(学生写 写后指名说 师生评议)

    2、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狼多了,鹿少了好不好?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保护生态平衡)

    【设 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作文刚起步,阅读教学中应抓住契机适当进行一些写话训练。这里在学生学习前文的基础上,以设立警示牌的形式让学生说写学习本课的收 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说写效果。另外,通过进一步的探究,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主题。】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像凯巴伯森林的居民这样,由于不明白大自然有她自身的规律而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的人还有很多。多媒体映示:

    马里温岛的猫灾

    马里温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险队来到这里,随船来的几只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岛上的霸主,探险队运进了5只猫捕鼠,可是海鸟的味

    道比老鼠好,猫不抓老鼠却吃鸟,结果猫繁殖到2500只,鸟遭殃了,一年被吃60万只。

    夏威夷的蜗牛灾

    20世纪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的大蜗牛运到夏威夷群岛,供人养殖食用。有的蜗牛长老了,不能食用,就被扔在野外,不到几年,蜗牛大量繁殖,遍地都是,把蔬菜、水果啃得乱七八糟。

    人们喷洒化学药剂,连续xx年翻耕土地也不能将它除净。

    西班牙的螃蟹灾

    1976年,西班牙从美国引进5万只蟹苗,放养在一条河的三角洲。几年,繁殖到几亿只,而当地每年最多只能捕400万只,供人食用。稻田里的水顺着密密麻麻的蟹洞漏干;螃蟹吃掉水中

    的鱼虾、水草、浮游生物、稻苗,鱼绝了,鸟没有吃的,也不在这里停留了,给当地造成了一次螃蟹灾。

    (1)师讲述这三个故事,并引导学生补充有关事例。

    (2)读了这些故事,现在你最想对人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现在当地政府也决定让凯巴伯森林重新恢复到一百多年前的美丽,你认为怎样来完成这个任务?(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拓展课外阅读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这里教师和学生补充的现实生活中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实例,是课本向相关材料的延伸,不仅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升华主题。】

    五、作业超市,课外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收集有关生态平衡或失衡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

    3、设计一条保护生态平衡的宣传的标语。

    【设计意图: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出示作业,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参与探究的空间。作业内容也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门的课件 篇10

    教学要求:

    2. 按先中间后两边,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

    4. 能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像,运用一段连贯的.话复述图意。

    1.导入:

    2.自读儿歌。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⑵指名试读,注意读准。

    3.理解。 ⑴(出示小黑板)这首儿歌里讲了哪些姓? ⑵有哪些姓的音相同?哪些姓的音相近?

    4.指导朗读。

    5.拓展练习。 ⑴小朋友你的姓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回答吗? ⑵你还知道哪些姓不可以这样回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1.读题,明确题意。

    2.掌握笔顺规则。 ⑴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小、水、日、国。 ⑵按笔顺书空:小、水。 ⑶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什么?

    1.读题,理解题意。

    一、理解题意。

    1.指名读题。

    1.出示四幅彩图,要求学生仔细看,专心听,认真记。

    2.教师指着图,有声有色地读述这个故事,共讲三遍。

    1.教师重点指导练说第一幅图。

    2.学生自由练说第二、三、四幅图。

    3.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师、生给予评点。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邻居的孩子听。

    门的课件 篇11

    1、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脑、呆、客、沟、编、驼、迷、觅、昵、歇、藉、切、愿、谅、朦、胧、碌、丧、漫、饰、烁、刹、妩、媚、破、激”等生字,会读会写、理解意思,了解它们的写法和意义,会组成词语。掌握“白、爪、ㄅ、文、宀、亠、酉、舟、氵、力、黑、”等偏旁部首,注意所学生字与一些形近字的细微差别。

    2、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脑门、呆呆、过客、沟通、编造、驼背、迷失、觅、亲昵、歇、狼藉、心切、情愿、谅解、朦胧、顶天立地、离别、忙碌、垂头丧气、漫步、掩饰、没精打采、闪烁、刹那、妩媚、打破、刺激、包含”等常用词及词组,“情愿、那不正是、何曾、最后”等常用副词、介词等,了解其意义和使用特点,能够模仿课文中句型造句、句式造句。

    3、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列出的“是否……过”“无论……都”“以……作为”“不得不”“竟……”“尽管……但等句型句式,熟悉其中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模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

    4、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5、引导学生按照“学习提示”中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

    6、重视习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模仿课文文体范例进行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7、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本课阅读拓展材料《梦的长短》,初步了解一些生物科学学习中等常用的知识和术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8、每周课外阅读字数应不少于20xx字,同时应有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

    情感与价值观:

    9、通过写父亲为家庭、为女儿无悔付出,任劳任怨,勤劳朴实的行为,写出了女儿对父亲的愧疚、感动、赞美以及对父亲的爱。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理解课文所说科学道理。

    教学难点:1、通过写父亲为家庭、为女儿无悔付出,任劳任怨,勤劳朴实的行为,写出了女儿对父亲的愧疚、感动、赞美以及对父亲的爱。

    课时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情感与价值观: 3、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

    课时重点: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如果说母亲善于站在我们身前的话,父亲则往往会站在我们的身后;如果说母亲善于关心我们的一颦一笑、一点一滴的话,父亲则往往会关注我们的一举一动、一思一想;如果说母爱如水的话,那么父爱则往往似山。一株茉莉也许没有沁脾的芳香,但它永远会让你感到清新,感到幽雅,父爱就是这样,犹如茉莉一样静静地开放。无论你在何方,父亲那慈爱的眼睛定会伴随你一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关于父爱的课文――父亲的驼背。

    (板书:父亲的驼背) 请同学们齐读三遍课题(齐读课题)。

    (一) 下面请同学们小声地把课文读一遍。

    要求:1、边读边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把它圈出来,做上标记。

    2、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父亲无怨无悔为女儿付出的哪些事情?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并且积极思考,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父亲为家庭、为女儿无悔付出,任劳任怨)

    三、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

    2、(板 书 ) 词语。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4、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

    脑、呆、客、沟、编、驼、迷、觅、昵、歇、藉、切、愿、谅、朦、胧、碌、6、疑难词语

    脑门、呆呆、过客、沟通、编造、驼背、迷失、觅、亲昵、歇、狼藉、心切、情愿、谅解、朦胧、顶天立地、离别、忙碌、

    1、我更加感觉到家的温暖。

    动态助词“到”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有了结果,类似的助词还有“成”。如:想到、说到、找到、收到、听到、借到

    (2)我们说到学生的变化。

    造句:

    2、渐渐地,我觉得我们父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例句:(1)慢慢地,我们也习惯了他的这样说话方式。

    (2)远远地,他们就看见了学校操场边的旗杆。

    造句:

    3、我定睛一看,那不正是我要父亲给我借的那本书吗?

    “那不正是”用在反问句中,表示绝对肯定。

    例如:(1)我往操场一看,那不正是我们要找的艾力吗?

    (2)那不正是我要找的东西吗?

    4、我平时只知道在心里埋怨父亲对我不够亲昵,可我何曾用心解读过父亲的脸,更何曾留心和解读过父亲的背影呢?

    “何曾”用在句中表示反问,表示“什么时候,何时”之意,只用于书面语。

    例句:(1)你整天就知道工作工作,何曾管过家里的事?

    (2)多年来他一直只顾工作,何曾考虑过自己的身体?

    1、听写词语或指定一两个学生朗读,其他人听写。

    2、做练习一至四题。

    4、在小组中讨论不懂、不会运用的词语,由小组成员集体考虑如何运用,如有困难,由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5、各组挑出几个自己认为较难的词语让其他组造句,看哪个组用疑难词语造句又多又好。

    1、抽查学生的朗读预习情况,指名一两名学生读课文。

    3、听课文录音。

    4、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

    5、纠正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普遍性错误,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六、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2、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父亲无怨无悔为女儿付出的哪些事情?(背我,给我讲故事;深夜给我借书;赚钱供我和弟弟读书)

    3、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父亲为家庭、为女儿无悔付出,任劳任怨)

    4、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老师及时纠正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普遍性错误,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5、师生齐读、抽学生读,

    七、朗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八、小结本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以的词语,要能流利地读、写、运用。

    2、生字词每个抄写三遍, 用学习提示三、四重点词语造句。

    课后反思:

    【门的课件通用】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