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收藏]最新《秋天》教学设计通用
  • 最新《秋天》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3-05-04

    [收藏]最新《秋天》教学设计通用。

    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最新《秋天》教学设计,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刚进入学校的老师,都应该学会编写教案。在教材中编写教案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有利于教学。

    最新《秋天》教学设计(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一册第5课《寻找秋天》。(课件)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

    1、教材和学情分析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3、重点教学过程

    【教材和学情分析】(课件)

    《寻找秋天》是课改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文章讲的是几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寻找秋天、发现秋天美丽景色的内容,反映了少年儿童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

    全文一共5句话。结构清晰,语言优美,便于学生积累、运用,感悟语言的魅力。

    文中对秋天色彩的描写真实具体,便于学生进行理解与感悟。也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感知思维。

    学生对生活中秋天的景色已有直观地感知,为理解文中句子所描写的景象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课件逐条显示)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颜色各指什么。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寻找”“野外”的意思。

    3、学习课文写法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讨论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课件)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颜色各指什么。

    2、通过讨论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3、学习课文写法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教学过程分析】(课件)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二、品读文本,深入感知。

    三、指导背诵课文

    四、总结收获 拓展延伸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课件)

    这个教学环节分两个步骤完成:(课件)

    (一) 情境导入: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昨天,明明帮助甜甜找到了丢失的帽子;天气凉了,妈妈从衣柜里为你找出了一件薄薄的毛衣……我们都有过“寻找”的经历。有一天,王老师带领她的学生到野外去寻找秋天。他们找到的秋天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吧!”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二)复习词语:以闯关的游戏形式进行。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复习课文中的生字,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老师分三组出示检查学生的读音。要求是读准红色字的读音。

    1、第一组出示:王老师 小文 小方 小力

    【设计意图:这组词中出现的带点字是文中的生字,需要学生掌握牢固,同时这几个人物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使学生巩固字的同时又加强了对人物的印象。】

    2、第二组出示:寻找 野外

    (1)读准字音 (2)理解“寻找”的意思

    理解 “寻找”一词时,分层预设:

    第一层:说说“寻找”是什么意思?初步肯定 “寻找”有“找”的意思。

    第二层:词语搭配,出示——寻找( ),预设“寻找(秋天)、寻找(衣服)等”引出“寻找”是“仔细的找,努力的找”的意思。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发现逐渐理解“寻找”的意思,同时为后文理解“寻找秋天”做好铺垫。】

    [1][2][3]下一页

    3、第三组出示:重点读准红色字音 颜色 蓝色 黄色

    提问:你能用上其中一个词说一句话吗?(预设:我喜欢黄色的花;秋天是红色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将词与课文中的句子相对应,回顾文中的句子,加深印象,同时训练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个环节:品读文本,深入感知。(课件)

    主要分三个步骤完成:(课件)

    (一)步初读课文,划分句子(课件)

    1、边读边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标出序号。

    【设计意图:1、读书要有明确目的,培养学生边读边写的读书习惯。2、经常性的训练】

    2、看看你在数话中会发现什么?

    (预设:发现有:“ ” ? )

    追问:冒号、引号什么时候用?问号表达什么样的语气?

    文中那句话用了问号,找出来读一读。出示句子“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

    【设计意图:认识冒号、引号、问号并渗透用法,在句子中体会问号表达疑问的语气,为今后的语文学习积累语文知识。】

    (二)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件)

    在这一环节又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第一句话:

    我是这样设计的:

    1、回顾你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说一说秋姑娘给你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稻田图并配有短语:(金色)的(稻田)

    2、班级交流:把自己寻找到的礼物跟大家说一说

    (预设:秋姑娘给我带来(黄色)的(菊花)。

    秋姑娘给我带来(红色)的(枫叶)

    秋姑娘给我带来(绿色)的(松柏)

    师小结:同学们寻找到这么多秋姑娘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真太棒了!看来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有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一方面,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进行语言训练;另一方面,在拓展与延伸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留心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情趣。】

    3、听范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第一句话:出示第一句话“有一天,王老师带我们去野外寻找秋天”。

    在理解这句话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边听边想课文中还有谁在寻找秋天?目的让学生通过听的过程中能找到有谁在寻找秋天,突出认识人物 “王老师带我们”)

    指名读:要求让大家听清是谁带我们去野外寻找秋天的。

    第二层次:王老师带我们到哪儿去寻找秋天?重点突出“到野外”并理解“野外”这个词的意思:理解的方法,一通过结合句子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二是借助图片比较理解。(课件)最终理解“野外“是指远离居民居住点的地方。

    【设计意图:学生不会查字典,词汇量也很少,因此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非常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比较理解又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比找区别理解词义。】

    指名读:要求突出王老师带我们去哪儿寻找秋天。注意停顿

    第三层次:王老师带我们到野外去干什么?(重点突出“去寻找秋天”)

    【设计意图:这三个层次的设计突出了低年级阅读教学句子教学的特点,在分解感

    知句子的过程中知道了谁、去哪儿、干什么。】

    4、小结:通过学习这句话,我们知道了这一句话中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我们清楚的知道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谁到哪儿去干什?(出示课件“谁、去哪儿、干什么。”)

    5、指导读:第一让大家听清谁去哪儿干什么?停顿适当

    第二体会高兴心情读。

    【设计意图: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低年级阅读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训练需要循序渐进。】

    6、说话训练:设计拓展练习:让学生仿照句式,独立说一句话。

    (预设:如果学生有困难我会这样处理:

    首先设计一个补充句子的练习,让学生补充内容将句子写全。

    例:(谁 )去图书馆买书。 我去(哪儿)跳绳。 小力去超市(干什么)

    这三个填空分别让学生填出谁、去哪儿、干什么。这样就降低了难度

    【设计意图:这样的说话练习让学生体会句子结构,规范学生语言,进行语言训练。】

    第二步:理解课文第2—4句话

    在理解这三句话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回忆有关内容。(课件出示蓝色 黄色 红色)

    (预设:小文说秋天是蓝色的;小方说秋天是黄色的;小力说秋天是红色的。)

    2、讨论问题:为什么说是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

    (预设:因为小文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秋天的天空特别蓝,像用水洗过一样;小方说秋天是黄色的,因为秋天大多数树叶都变黄了;小力说秋天是红色的,因为秋天黄栌、枫树等树木的叶子变红了。等等)并出示三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

    秋天是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

    【设计意图:讨论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调取生活中积累的材料,使文字所描绘的景色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具体的表象,加深理解。】

    3、填空练习:蓝色的(天空) 黄色的( ) 绿色的( ) ( )的( )

    【设计意图:前三个是课后的习题,充分利用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仅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因素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的生活,进而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步:讨论“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吗?

    预设: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并试着填空出示:有一天,老师带我们到野外去寻找秋天。

    ( 刘旭东 )说:“(秋天是酸)的”。

    ( 小叶 )说:“( 秋天是又酸又甜)的”。

    ( )说:“( )的”。

    秋天到底是什么( )的呢 ?

    【设计意图:所填内容既是对讨论内容的考察也是对学生进行说话的训练,同时为后面背诵课文做铺垫。】

    (三)步配乐朗读全文,升华情感(课件出示)

    第三环节:指导背诵课文(课件出示)

    第二次利用刚才的填空(出示),让学生填出课文中的内容。逐渐达到会背。填空:有一天,老师带我们到野外去寻找秋天。

    ( )说:“()的”。

    ( )说:“( )的”。

    ( )说:“( )的”。

    秋天到底是什么( )的呢 ?

    第四环节:总结收获 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1、学生总结收获

    2、师从两个角度总结本课收获

    3、仿照课文练习说话:寻找冬天、寻找春天

    总之这节课我努力体现两方面:

    1、突出词语教学。

    2突出句子教学。

    3、充分利用课文及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最新《秋天》教学设计(篇2)

    一、说教材

    本文抓住时间特点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秋景图,展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课文内容。

    二、说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件、卡片、图片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说教法

    从本课课文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图文结合、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在生字学习中,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识记。在学生识记生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创设情景,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程序,主要设置六个环节。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季美景的图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应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地位。

    1.请大家打开课文,认识自然段。

    2.播放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准字音。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品读学习第一自然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环节设计,在随文识字中,将识字教学置于一定的课文情境中,通过字理识字、加一加、文字与图片联系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过程中落实了“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的插图,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积累丰富的词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四)、拓展练习

    1.巩固生字:大雁南飞

    2.我会说:用“秋天来了,天气凉了”说句子。

    通过生字认记练习和句式练习说话,巩固生字的`认记,练习说完整的话,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感受秋天的多样性。

    (五)、引导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板书引领,指导学生背诵。

    3.请个别学生展示。用填空形式练习背诵。

    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落实本课的目标,力求背诵在课堂上进行。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文的内容理解、生活体验,再现图片,抓关键词引导学生背诵。

    (六)、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五、说板书设计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板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本课我抓住了景物的“关键词”,用粘贴画有形有字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力求言简意赅,对教材的内容概括得精炼、正确、有趣味性。

    最新《秋天》教学设计(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教师:

    你们好!我是xxx学校的教师姜x,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秋天的雨》。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第11课。

    下面我从教学背景分析与处理、教学策略、教学流程等方面对本课第二课时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上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发展得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却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但对于文章中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理解还不够深刻。

    (三)、教学目标:

    根据资源库中的备课资源,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2)积累好词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层次朗读,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语言美,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对秋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分层次朗读,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语言美,这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五)教学难点: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品味文中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运用语言是教学上的难点。

    二、教材处理

    我应用资源库中的备课资源、媒体资源,再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对课件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开发,以创设情境为先导,以朗读来贯穿全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读中运用,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从而达到突出重点,攻破难点的目的。

    三、教材策略

    1、教法

    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使学生在读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

    2、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

    3、教学手段

    我充分应用资源库中的多种素材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提高教学效果,化难为易,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流程

    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听音乐,赏秋景,揭示课题。

    在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应用资源库中的媒体资源,设计配乐出示一组秋景图,让学生听着优美的钢琴曲欣赏秋天的美景。学生欣赏完后,再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来就激起孩子们强烈的阅读欲望,我适时板书课题,自然而然地就引领了孩子们走进了课文,让他们进行自由朗读,感受秋天的美。

    (二)、品味语言,朗读感受

    1、品读第一段

    我们都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秋雨的神奇,那秋雨是怎样把美丽的秋天带到我们的人间呢?

    课件出示第一段,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感受一下,再指导有感情朗读。

    2、品读第二段

    秋天的雨像一把钥匙,不知不觉中打开了秋天的大门。秋天的雨更像一个神奇的画家,他用手中五彩缤纷的颜料给世界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什么是五彩缤纷呢?

    板书:五彩缤纷

    学生试说五彩缤纷的意思后,让学生在第二段里找出秋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五彩缤纷的色彩?用笔划一划。

    这样让学生边读边划,养成学生“不动不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

    根据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二自然段中的五个句子。每一句话都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分层次的朗读,抓住重点词语读出秋雨给我们带来的颜色。尤其是当学生读到第五句话时,进行重点品读。在学生读后便提问:秋雨姑娘,还给菊花仙子穿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如果学生所见的颜色很少,我就用各种颜色的菊花图片,让学生看到更多的菊花色彩。品读各种色彩的美后,再次引导学生理解了关键词“五彩缤纷”,并让学生用动作表示“频频点头”的意思。这样在激活学生想象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了省略号的用法,同时也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最后出示第二自然段,再次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比赛读的方式,提高读的效果。

    3、品读第三段

    秋天的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还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好闻的气味呢!看,它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先读、划,再说说有哪些香甜的气味?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文字及图片。接着问学生:“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丰收)”“当你站在果树下的时候,你闻到这么香甜的气味,你会怎么做?(馋涎欲滴)最后全班齐读。

    我创设想象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了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4、品读第四段

    秋天的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好吃的东西,好闻的东西,它还是一个优秀的气象预报员呢!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叫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填空题“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____)冬天快要来了。”样的填空设计既使学生抓住了段落的主要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我再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相应课件,使学生对课文进一步加深理解。

    5、引导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对全篇进行总结。

    (三)、内化运用语言

    我出示:落叶、大雁、诱人的各色水果以及玉米、水稻丰收的图片,让学生联系自己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片介绍秋天的美景。生试说后交流。

    我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重新组织语言,运用语言,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能力训练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积累,学科之间的整合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我可以把课文中喜欢的句子写下来,背一背。

    2、我可以画一幅秋天的画。

    五、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我充分应用资源库中的备课资源、图片资源以及教材现有资源,再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使资源和语文知识有机的整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图文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创设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教学情景;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以读代讲,以读生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锻炼思维,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这节课中视野有所开阔,语言有所发展,情感有所升华,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新《秋天》教学设计(篇4)

    一、单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向,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首诗内容简单易懂,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诗歌的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应通过学习此诗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要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文语言优美形象,情趣盎然,插图精美,使学生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教学目标的预设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采访、评价等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的预设: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

    1、教学的设计理念

    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4、说学法

    在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我准备围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作者介绍”、“朗读诗歌”、“整体把握”、“想象画面”“课堂小结”这六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先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秋天的了解,接着,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欢乐的音乐渲染,创设秋天的田园风光情境,邀请学生去旅游,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作者介绍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简单介绍作者,然后由教师补充何其芳的有关文学常识,以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把握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三)、朗读诗歌

    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逐节朗读课文,对文中重点字词句进行正音,课文的第一节难懂的词就比较多,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流利地朗读。在朗读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部分词义。

    诵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净、清甜、轻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四)、整体把握

    1、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诗歌描绘了几幅图画?请学生试着给他们取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3、从诗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五)、细读课文,慢慢感受秋天的美景,想象秋天的画面。

    让学生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他自己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1、小组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其他三位同学适当给予补充或指出不当之处,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感受秋天到来的气息。

    2、课文的第2、3两个自然段分别描绘了早晨农人打鱼后归来的景象和牧羊女思念放牛郎的美丽情景。我将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以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中的这两个自然段,接着以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读有关句子,再说喜欢理由。在全班交流时,我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引导。

    课文第三段描绘的少女思恋图对学生来说好奇心就更大了,我先让学生自学文本,有选择性地品悟语句,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出示图画,通过进一步朗读体验,感受秋天唯美的画面。

    3、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4、请同学们一起歌唱秋天(试背)

    设计意图:教师可在学生试背过程中,出示与诗文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边看图片边回忆诗文,进行背诵。这可以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六)、课堂小结。

    《秋天》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向和谐统一,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净、清远、清甜、轻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到极致。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作业:1、秋天什么令你最感动?模仿两首诗的写法,写一两句现代诗,写一写你心目中秋天最美的东西。

    设计意图: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自然、体验自然和发现美的习惯。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比较《秋天》与《秋景》,说说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本课所学知识的验收以及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拓展与延伸。

    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

    乡村秋景图霜晨归渔图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少女思恋图

    这就是本课堂的板书设计。以上仅仅是我对本课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新《秋天》教学设计(篇5)

    一、说教材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个自然段。先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第五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物产的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会说几个ABB、ABAB和表示颜色的词语。

    3、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析句子,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

    难点: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四、说教学方法与媒体

    讨论法、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导入,一词语的形式让学生回顾第一课时所学。

    第二环节是新授。我用“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的印象?”这样一个问题来让学生找到稳重的最后一句表示赞叹的句子。然后进一步引导他们,让他们自由朗读2—4自然段找找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从而揭示分别美在天空、小河、原野。接下来就是分别分析这三个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紧扣“一碧如洗”,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想象天空的.纯净之美;再结合多媒体画面及生活经验,让小朋友认识“银灰、橘黄、血红、绛紫——”这些表示色彩的词语,感受流云的“五彩斑斓”(相机理解这个成语)体会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的美丽,延伸开去,找几个同类型的色彩词。

    第三自然段主要抓住小河的特点“清澈见底”。让学生找到比喻句,认识拟人句。然后在抓住水中游动着的鱼儿,让学生感受这一静一动的美,从个别读到齐读,在朗读中深切体会这动静结合的美妙。

    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画出这一自然段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从而找出中心词“热闹非凡”,在理解热闹非凡时,我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见过的热闹的场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然后我让学生圈出哪些植物在原野上非常热闹。分别出示大豆、高粱、榛树叶子。在感受大豆热闹时,指导学生抓住拟人句来体会,笑声很大说明很热闹。还有大豆是成片的,数量很多也很热闹。也进行了对“哗啦啦”这一类型词语的训练。在感受高粱热闹时,我让学生学着高粱的样子乐呵呵的唱唱,让学生在情境中朗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我还训练了“黑红黑红”这类词语。在感受榛树叶子热闹时,我让学生先找出比喻句,点名是榛树叶子红,而且到处都是红所以热闹。在这种体会的基础上读好榛树叶子。最后,我还设计了与学生合作朗读这一自然段。这样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在教授第五自然段时,我主要抓住“大豆摇铃千里金”,让学生想象一下眼前出现的画面,来让学生体会北大荒物产的丰富。

    文章结束后我进行总结,以板书为基础,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六、说作业布置

    1、像爸爸妈妈介绍北大荒的秋天

    2、推荐阅读《可爱的草塘》

    最新《秋天》教学设计(篇6)

    一、说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设,对于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以往小学低年级思想品德课具有明显的学科化倾向,而品德与生活则是遵循儿童生活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其主观形态,而非“讲授——接受”式。

    二、说教材

    《我爱秋天》一课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的第一个学习主题。本单元总体目标是:

    热爱自然,初步了解季节变化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关系,懂得珍惜劳动果实;发展表现美的能力和技能;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这个单元在内容上从三个主题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我爱秋天》这个主题教育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秋天的活动,发现秋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教材图文并茂,精选了很多的图片,这些精美的卡通图片,人物的言行举止、面目表情非常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同学们非常爱看,都愿意与课本中的小朋友交朋友,教材文字很少,大多以小猫或卡通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为呈现方式,这些问题贴近儿童生活,富有启发性,对儿童有很强的感染力。新课程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来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觉得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的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其目的就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这个主题我计划教学为两课时,这里说的是第一课时。

    (一)主题目标

    1、认知目标:

    观察秋天大自然的特点,注意季节的变化,初步认识种子。

    2、能力目标:

    认识秋天,欣赏秋天里的美。

    3、情感目标:

    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认识到,要想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1、课前让小朋友们搜集一些有关反映秋天的资料。

    2、播放秋天美丽景色的资料。

    3、播放电脑动画片,反映农民丰收的场面。

    4、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

    三、说教法

    制订了主体教学目标,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后,关键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来达成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一年级儿童好动、爱玩的特殊性,我预设的基本教法是:

    启发式、活动式、合作探究等等。我选择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从课程性质和儿童特性而决定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最新《秋天》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①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②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4、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烧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有一位曾经就读那里的校友叫史铁生。现在已经54岁了。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默读)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课件)

    2、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小结:正如作者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上(板书:“苦”),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板书:怀念)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什么季节的故事?(板书:秋天)

    3、注意看,老师加上一个“的”。齐读课题:“怀念的秋天”。你的眼前会有一幅怎样的画儿?(景、事、人……);老师把几个词的位置颠倒一下:“秋天的怀念”,齐读课题。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不同?(……变成一种情感……)

    小结:看来,之所以有这秋天的怀念(课件),就是秋天的故事所引发啊,作者怎么会有这份怀念?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先走进秋天的故事。(在“秋天”下面做标记)

    4、为了更好理解这秋天的故事,我们先来检查一下自己读书的情况。这里有个自测题,请同学们自测一下看能到达哪个阶段:(课件显示)——正确、流利、有感情。

    (让学生可以先自由读一读,然后让学生读书,让其他学生评价该生读书属于怎样的层次,以学定教。可以重点指导几个儿话音,比如“咱俩儿”,“好好儿活”)

    5、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得出结论。比如,提出进一步要求:同学们说的有感情,到底怎么算是有感情?有时候我们说的时候很模糊。难道是语调的高亢?或是技巧的高超?我们要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咂摸他人的人生,要在“自己的理解”中读出自己的滋味,即“读出味道”。(课件以阶梯状出现在“有感情”的基础上)。你怎么理解这个“味道”?(结合生活实际讲)

    6、怎样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味道”?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故事。

    二、探讨母爱的内涵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请同学看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课件:“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板书:“娘俩——好好儿活”)

    2、顾名思义,这娘俩指的是——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儿活。

    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儿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比如: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4、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课件:扩充句子训练)

    5、实话实说的讨论:你们多大?21岁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他这样做,你们怎样看?

    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回扣板书的“苦”)

    6、请注意: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比如: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7、有没有知道得肝癌的病人的疼痛滋味的,请补充说明?

    8、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回答落脚点就在“为了儿子着想”)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儿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2)再比如“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3)“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急切。再读带着感受读。

    (4)“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热烈,读出这句话的滋味。

    (5)再看看这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a、母亲“扑”过来,扑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好坚定!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在一块儿”)

    b、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执着!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好好儿”)

    c、母亲忍住哭声,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读。(重点体会“活”)(注意:以上根据学生情况来随时调控和引导。)

    2、学生发散谈后,重点探讨下面的句子:从几个“悄悄儿”中,再细细品味母爱:

    (1)读下面的话,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a、“……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b、调整后——“……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2)同一个“悄悄”表达母亲不同的情感。然而,这复杂的情感又有共同的东西,是什么?

    小结: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读出这样的味道。

    3、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母亲“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儿子的瘫痪,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可无论如何也要让儿子好好儿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

    4、我们跟随史铁生一道去体会母亲,发现母亲。那么,在这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咱娘俩,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再次出示,学生说出什么体会就再读这句话)

    总结: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儿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儿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三、探讨爱母的怀念

    1、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

    2、原来的母爱儿子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的是什么?

    a、出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课件先出示这句话)

    b、把“……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加进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中,变成“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补充完整上面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3、所以,我和妹妹都懂,因此“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课件出示该句)

    4、那么,这“好好儿活”,究竟是怎么活?结合课文的这句话,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课件)(学生说到什么理解就把不同感受送到“我俩好好儿活”的句子中朗读……)

    5、透过看菊花,母亲给儿子的究竟是什么,也正是史铁生在文章中写到——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6、升华:当儿子懂得母亲告诉儿女的“好好儿活”的含义,那和母亲发生的秋天的故事啊,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无比的怀念(回到课题“怀念”)。

    7、过渡——越是怀念,就越是充满对往事的回忆,然而,母亲再也不能和我一起吃豌豆黄了;母亲再也不能和我商量一起到北海公园看菊花了;我再也看不到母亲为了我的回答而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了;我再也听不到因为我发脾气母亲对我说的安慰话了。

    8、越是怀念,越是深深的自责啊,越是自责就越要好好儿活啊。所以,又一个秋天,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课件,改造课文的训练,让学生选择一处补充。)

    9、越是懂得“好好儿活”的含义,就越是无比的怀念,就如飘落的树叶片片飘到儿子的心里,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播放音乐,学生静静默读下文,让后老师再读一段。)

    (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2)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

    (3)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教师读这一段)

    10、越是怀念,就越难过,我多么想让母亲推着我到北海的公园看菊花啊,我是多么想再听听母亲对我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啊,母亲,你让我怀念的“好苦”啊。所以,为了还母亲的心愿,为了这永远的怀念,又是一个秋天——引读,“又是秋天……”(回到上面的句子中,全体一起朗读,课件再次出现这句)

    11、就是这怀念,一个又一个秋天过去了,从21岁开始坐在轮椅上到现在,从母亲去世到现在,这份对母亲的怀念已经整整33年。这33年的怀念他对“好好儿活”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12、请读他在《病隙碎笔》中写的话: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课件)

    13、因此,这33年的怀念里,也是他和疾病搏斗的33个年头。现在,他完全超越了一般生存的“好好儿活”的生命层面,已经超越到了一种漠视和超然的境界。这深深的怀念,让她懂得,好好儿活,不仅仅有坚韧的意志,而是把打击当作别开生面的游历,当作一种人生的另一种享受——他对好好儿活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那就是——活着就是一种幸运,活着要懂得满足。

    14、介绍史铁生的近况:由于尿毒症,造成肾衰竭,经常发高烧,有好几次昏迷,但他依然平静淡然的看待这一切,现在一个星期都要透析两次,但他依然在——好好儿地活着。他用笔代替他的双腿写出自己怎样“好好儿活”的,所以我推荐几本他的书:《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课件)。

    15、对于史铁生的“好好儿活”,我们是怜悯吗?感到他活得痛苦吗?那究竟是什么?对着黑板“苦”字说——是佩服,是敬重,也是敬仰——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贵。在报纸上看到史铁生和世界长跑冠军刘易斯的合影。身体衰弱的史铁生虽然连站也站不起来,但他的灵魂却在无羁地奔跑着,跑得跟刘易斯一样快,甚至比刘易斯还快。我想,如果说“好好儿活”是对母亲的回报,母亲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16、那么,这回面对“秋天的怀念”,在你心中,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请同学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母亲推着他看到了菊花……自己用脚踩扁一个杨树花……)

    四、读出思考

    1、课文的学习已经结束。这个故事的确感动了我们。我们一起跟着史铁生的情感世界走了一趟,经历他和他母亲别样的人生。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读书,读到此程度,总会说,史铁生和他母亲真伟大,活出了自己的性格和尊严,读书到此也完全可以。但我还要问你们,他们的故事感人,跟我们自身有关系吗?(让学生畅所欲言)

    2、史铁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肯定不是让你知道,你看我多了不起,他肯定不是让你们宣传他母亲是多么了不起,所以,当我们走进秋天的故事——读出了书中的味道的时候,我们还要走出“怀念”——“读出思考”(课件呈梯状把这两个层次递升)那么,这思考究竟是什么?

    关于活着: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这样的缺憾就有那样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见的痛苦打击,也有看不见的痛苦人打击。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子也改变不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理局限——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另一种生命延展。

    3、因此,透过史铁生的和兄妹的“我俩要好好儿活”,经过我们的思考,课文的“俩”应该改成“们”。这句话应该说是“我们在一起要好好儿活……”(板书)

    4、这里的“们”会指谁呢?是谁,你就说成你和谁,你想和谁,说你就和谁说,比如:“我和家人要好好儿活……”

    5、就要离开课堂。如果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课题——你心中最终留下的是什么?

    6、如果你对“好好儿活”体悟到了特别的味道,读出了属于你的思考,到那时,你一定能想起老师和你讨论的这个话题,更希望你能想起史铁生,想起他的这篇《秋天的怀念》。(课件)

    7、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我们要好好儿活,有了这样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脚步丈量,无论怎样,我们为什么要好好儿活,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我们好好儿活出个什么样,这是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思考和体验的问题。

    8、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重再次朗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最新《秋天》教学设计(篇8)

    一、教材分析

    首先谈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围绕本组“秋天”这个专题,使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语言的魅力。《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则写秋天。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针对教材的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本节课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语言的魅力。课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那些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给学生在理解上带来了困难,因此品味文章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一堂好课也是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三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但课文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也给学生带来了挑战。

    三、教学目标

    针对这样的教材,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切合学生实际,我依据新课标的总教学目标和三年级阶段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课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体验锻炼了学生的朗读技巧,提升了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感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美,感受语言美,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教法学法

    古人云:“古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对本节课教法学法也做了精心的安排:1.情景教学法: 2.情感朗读法: 3.自主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包括如下环节:

    (一)情境导入,引出题目

    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因此新课一开始我由学生最感兴趣的雨说起“春天的雨是牛毛,是细丝;夏天的雨是印在荷叶上的泪珠;而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同学们,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想看里面的美景吗?那么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雨》吧!

    导入语的设计是依据《新课标》中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采用情景教学法导入课题,通过画面和音乐的渲染,学生们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对秋天产生了好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知道对于语言的学习,应该是突出层次性,从字到词再到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中,我分为两个部分;

    1.对词的积累

    首先呈现的是几组词语,有描写颜色的,有动词,有叠词。在读动词时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从而更好的理解词义。此环节是为了一扫学生的阅读障碍,更好的积累、运用语言。

    2.对句子的掌握

    词语教学也应该将所学的词语放在整个句子中,这样才能真正运用。因此我又会这样对学生们说:“多么有趣的小诗啊!更有趣的是小诗的这些句子都在每一段第一句,最有趣的是每一段内容都是围绕这几句话展开的,不信的话,让我们再读读文中的句子。”

    设计这样的过度语为了暗示学生为什么读,不仅要注意课文语言美,更要注意课文写作方法。

    (三)精读课文,理解体验

    初读课文之后,我会对重点段落进行讲解。第二自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段落,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黄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在这里我采用了情感朗读法,符合《新课标》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我会和学生共同得出结论:秋天的雨具有五彩缤纷的颜色。朗诵结束后我会出示这样几句话并提问学生:“去掉扇哪扇哪,飘啊飘啊,好不好”设计这样的问题,通过比较读,我抓住动态词语体会词语的轻柔美和动感美。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比喻句的写作练习。这一设计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接轨了,为了让学生有物可写,我通过六幅图画引导学生写作,这样的设计,循序渐进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不可缺少的,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巧妙地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请一名学生读课文,教师出示秋天的果蔬 ,其他学生闭上眼睛猜一猜:都闻到了秋天的哪些气味。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知道了秋天的雨具有香香甜甜的气味。游戏的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课文第四自然段,文字妙趣横生,描写了深秋中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场景。在教学中我超越了文本,图文结合的编了一首儿歌。在这里我采用表演读的方法,“小喜鹊小喜鹊,叫喳喳,衔来树枝盖新家;小松鼠,跳啊跳,搬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呱呱呱,舒舒服服睡大觉;小朋友,快回家穿上棉衣再玩耍。”避免了教学形式单一,体现了教学多样化,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演是为了读,一个演字实现了学生情感的升华。最后学生在演中感悟到秋天的雨传递着冬的讯息。

    (四)运用语言,升华情感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在运用语言、升华情感这个环节中,由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片介绍秋天的美景。引导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学以致用。本节课到此已接近尾声,我会这样结束本节课:“秋天的雨,轻柔的抹去夏的炎热,把秋天的大门打开。秋天的雨,带来了秋的五彩缤纷,带来了秋的芬香扑鼻。秋天的雨,捂着丰收的硕果,深情呼唤冬的讯息。”师生共同朗诵,将本课在情感上做一个总体升华。(配乐)

    (五)层次作业,放飞个性

    选作作业:1.搜集描写秋天的词句,记一记。

    2.选择课文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3.出去寻找秋天,把看到的秋景写一写。

    【[收藏]最新《秋天》教学设计通用】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