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关于教资教学设计模板5篇
  • 关于教资教学设计模板

    发表时间:2023-04-29

    关于教资教学设计模板5篇。

    教师作为学生前行的引导人,教学时就要用心制定好教案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们教学,让教学效果更好。想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是该如何写呢?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收集整理的“关于教资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教资教学设计模板【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说出折射定律的内容。

    2.通过动手实验,提升对实验的分析和探究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科学家的探究精神,增强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定律。

    【难点】对折射定律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概念,学生概括出光的反射定律;教师提问:光在折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引入新课。

    环节2:新课讲授

    【模块1】折射定律

    提出问题(直接提问):让一束光由一种介质斜着射向另一种介质,例如从空气射向水中,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完成教材所示实验,两人为一组,通过实际测量多个入射角和折射角,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作图概括所观察到的现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教师讲解:荷兰数学家斯涅耳在分析了大量实验数据后,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把它总结为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大小无关,只与两种介质的性质有关。

    【模块2】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提出问题(结合旧知):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那么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还是可逆的吗?

    小组讨论: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光线发生了偏折,那么将光线沿着刚才的折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也会发生偏折,而且方向和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入射方向完全重合,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环节3: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关于教资教学设计模板【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能力目标:

    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分析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自觉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1、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2、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教学难点 : 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

    和平与发展就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学生活动:在图片情境中,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程度和思维水平,使学生体会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自主学习:

    本课涉及的2个概念: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学生独立查找相关内容,然后通过小组之间修正补充,完成相关概念的建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2、精讲点拨:

    探究一:在当代,和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为什么呢?

    学生:学生各抒己见,并利用手头资料,讨论出课文主要内容:①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②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经典范文网 995563.COm]

    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互相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

    探究二:你是怎么看待当前的和平形势? (学生分组讨论)

    1. 各小组进行交流,相互之间展开讨论,学习别人观点。

    教师:当今的和平形势仍然很严峻,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探究三:在当代,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是因为发展有了现实的可能性。那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是怎样的呢?

    二战后,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人类历均为罕见。世界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加强,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各国在追求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更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注重知识、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的严重性。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结合图片分析)

    探究四: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怎样消除这一障碍,请大家来把把脉,然后对症下药。

    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消除这一障碍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国际新秩序。

    所以,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旧的国际秩序的基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所以我们要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同学们把优化丛书上相关的知识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知识点。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世界多极化的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 提高。

    四、板书设计

    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一)和平问题

    1、和平的含义;

    2、和平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3、当前的和平形势。

    (二)发展问题

    1、发展的含义;

    2、当前的发展形势。

    (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实质;

    2、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于教资教学设计模板【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两种固体的熔化规律,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在实验探究中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与实验方案,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

    【难点】探究实验的设计。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提问同学自然界物质的三态是哪三种状态?接着提问学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会从固体状态转换到液体状态,这个过程叫做熔化,转化过程中,温度有什么特点?借此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模块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直接提问):固体熔化时候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探究实验:

    1.猜想与假设

    有些学生根据常识,猜测出固体熔化时温度一直升高,一部分学生根据0℃的定义,猜想固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给出实验器材:海波和石蜡、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烧杯、试管、玻璃棒、石棉网、秒表。向学生介绍水浴法,以及本实验为什么用水浴法来加热。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由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案,师生共同得出以下方案:

    (1)组装仪器。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3)待温度升到40℃,每隔1min记录一次实验数据,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4)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进行一次实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组装仪器,教师强调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4.分析与论证

    教师指导学生将表格中的数据形成图像,并组织各组汇报结果。

    总结:海波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石蜡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模块2】晶体与非晶体

    提出问题(直接提问):根据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分几类?如何命名?

    讲师讲解:分为两类,分别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提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常见的晶体与非晶体资料卡片,强调常见的晶体,如水、云母、明矾,常见非晶体有玻璃、蜂蜡等。

    环节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下雪后,经常能看到人们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人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四、板书设计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范文参考]初中数学教资科目三教学设计设计(篇七)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范文参考]初中数学教资科目三教学设计设计(篇七)”,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复习用配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会和探寻用更简单的方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应用因式分解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重点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

    让学生通过比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方法感悟用因式分解法使解题更简便.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

    (1)2x2+x=0(用配方法)(2)3x2+6x=0(用公式法)

    老师点评:(1)配方法将方程两边同除以2后,x前面的系数应为12,12的一半应为14,因此,应加上(14)2,同时减去(14)2.(2)直接用公式求解.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各题.

    (老师提问)(1)上面两个方程中有没有常数项?

    (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

    (学生先答,老师解答)上面两个方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

    因此,上面两个方程都可以写成:

    (1)x(2x+1)=0(2)3x(x+2)=0

    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

    (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实现降次的?)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例1解方程:

    (1)10x-4.9x2=0(2)x(x-2)+x-2=0(3)5x2-2x-14=x2-2x+34(4)(x-1)2=(3-2x)2

    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解:略(方程一边为0,另一边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

    练习: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确的是()

    A.(x-3)(x-5)=10×2,∴x-3=10,x-5=2,∴x1=13,x2=7

    B.(2-5x)+(5x-2)2=0,∴(5x-2)(5x-3)=0,∴x1=25,x2=35

    C.(x+2)2+4x=0,∴x1=2,x2=-2

    D.x2=x,两边同除以x,得x=1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4页练习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要掌握:

    (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7页习题6,8,10,11

    关于教学活动设计模板5篇


    相信大家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优秀范文,不知道如何构思文档撰写,可以看一看类似范文,使用好的范文模板可以让你的工作效率更高,那么我们在写范文时还需要注意哪些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关于教学活动设计模板”,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教学活动设计模板 篇1

    [活动生成]

    幼儿常常会跟家人到商场购物,到剧场观看演出。我们有时会看见个别幼儿在商场乱跑,随意翻动货架上的东西,在观看演出时站起喧哗,很影响公共秩序,并且不利于幼儿德育发展,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亲身体验购物和观赏演出的过程,了解应注意的事项。

    2、培养幼儿的公德意识和良好的公共场所礼仪习惯。

    [活动准备]

    小食品、小玩具、模拟小商场、木偶剧录象。

    [活动过程]

    一、购物活动

    1、导入活动:“小朋友有没有跟家长到超市买过东西?今天,我们一起做买东西的游戏好不好?

    2、关键步骤:

    A、讲解应注意事项(不乱摸乱尝散装食品,不乱动玩具,付款后才能吃或玩。)

    B、开始游戏,请小朋友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注意礼貌用语。

    C、讨论:哪个小顾客做得好?为什么?哪个售货员做得好?为什么?如果你去超市回怎么做?总结成儿歌“超市里边糖果香,玩具多彩又多样。小朋友们不乱摸,付款之后才能尝。”

    3、家园共育:家长带孩子去超市时进行隐性教育。

    二、观看演出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去剧场看过演出吗?你当时是怎样作的?

    2、关键步骤:

    a、讲故事《美美去看木偶剧》,问题:为什么要提前到场?看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关手机?为什么不能大声招呼伙伴?小朋友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B、总结:一切公共场所都有相应的礼仪要求,我们要遵守这些规则和要求,着叫做“讲公德”。

    C、编成儿歌,请小朋友打快板朗读“观看演出提前到,关掉手机快坐好。节目演完要鼓掌,离剧场时静悄悄。”

    3、家园共育:请家长带幼儿观看一次演出,注意幼儿表现。及时反馈给老师。

    关于教学活动设计模板 篇2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涉及学科

    2年级:

    3、类型: 课堂教学设计、主题活动教学设计、学段教学设计

    4、学时数: 分钟(天数)

    二、活动设计

    1、活动背景:(简要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活动产生的过程等)

    2、活动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着重说明个人对活动的认识、理解及分析)

    3、活动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水平分析活动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4、活动策略:(说明案例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活动主题及其目标确定活动指导思想,如何设计活动方式,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描述

    (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

    四、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

    教学资源包括:学案、课件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制作的各种作品。

    关于教学活动设计模板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拓印组合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2、感受拓印作画的乐趣,发展幼儿美术创作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蒲公英的图片

    2、黑色卡纸、纸杯子、白色颜料、毛笔、剪刀、颜料盒

    活动过程:

    一、以视频导入活动

    观看视频,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蒲公英的形状和生长过程。

    二、教师示范讲解

    1、出示所用到的工具

    2、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蒲公英,下面跟着老师用我们的巧巧手一起来制作吧!

    首先,我们用剪刀将纸杯子剪开,剪成像太阳花一样的形状。然后用毛笔在每个花瓣上均匀地涂上白色颜料。再把涂了颜料的一面盖在黑色卡纸的上半部分,轻轻地左右转圈圈。最后,我们用绿色颜料画上一个直直的茎,这样蒲公英就做好了。

    三、教师讲解需注意的事项

    1、提醒幼儿:为了让蒲公英看起来更好看、更漂亮,我们还可以给它勾画一个花边。

    2、画完之后把刷子放到指定的地方进行清洗。四、幼儿创作

    中班美术《美丽的蒲公英》活动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建议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基于这样的理念指导,我尝试挖掘身边的资源——自然界中孩子们熟悉的、喜爱的“蒲公英”,让孩子在欣赏蒲公英的美的同时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执教中班美术活动——《蒲公英》后,我对活动进行了反思与梳理,反思如下:

    一、选材源于自然,艺术感受生活化

    《指南》教育建议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蒲公英是幼儿身边常见、常玩的自然物,不仅能玩,还能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本次活动通过挖掘孩子身边的这一自然资源,通过欣赏活动让孩子感受艺术的生活化,寻找生活中美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纸杯子拓印作画这个载体,让幼儿自主、大胆表现、创造生活中的美,从而使生活艺术化。

    二、材料的有效投放,激发孩子自主表达

    《指南》在教育建议中也提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提供丰富的材料、工具或物品以支持幼儿进行艺术活动,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与创造。”

    本次活动中投放了黑色卡纸,更能把白色蒲公英凸显出;幼儿从未接触过的作画工具纸杯子,大胆、新颖,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恰当的活动材料充分满足幼儿自主表达、表现自我感受的需求,让美术活动更加有效。

    艺术源于生活,演绎生活。在今后,我还将以幼儿的发展为目标,不断追随幼儿的生活和审美情趣,不断挖掘艺术的独特形式,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让幼儿享受艺术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

    关于教学活动设计模板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了解字谜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方法。

    2、初步了解汉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在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能力,并努力将课堂教学建构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营造有快乐一起分享,有问题一起解决的课堂教学氛围。

    4、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字谜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方法。

    难点: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本课知识性较强,有些学生暂时难以理解,为了让这些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动画媒体的运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网络的交互功能使学生能亲历学习过程,扎实地理解汉字的演变及构成,真切地感悟祖先创字之巧妙,进一步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技能:学生会浏览网页、网上搜索;学生也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能通过教师在网页上预设的引导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本能按教师的任务驱动来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探求。学生爱探索、爱表现、爱比拼,因此,将网络课件构建成为学生探求新知、表现自我、你追我敢的大舞台,是非常有实效的。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遨游汉字王国》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单元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有趣的汉字;二、我爱你,汉字。介绍了我国汉字的产生、发展、演变及汉字的构造规律,利用网络平台这一互动学习环境,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充分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因此选择了网络课件这一学生自主性、互动性较强的教学媒体。

    教学准备:

    1、网络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教学说明:

    本设计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已按汉字的起源、演变、运用、趣事、欣赏等内容,将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并拟订了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媒体应用分析及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上节课,我们围绕汉字这个话题,按照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大组,并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拟订了每组的活动计划。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神奇的网络,走进汉字王国,去领略神奇的汉字文化吧!

    二、 分组点击网站内容,借助多媒体平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1、

    老师:在我们每一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请你们根据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点击相应的网站,看看通过浏览网页,你能了解哪些内容。

    2、 CAI出示表格,明确学习内容、要求:

    最感兴趣的内容了解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3、 分组按内容浏览相应的网页

    4、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表格。

    5、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说说通过浏览网页了解了哪些知识?最后说说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 学习字谜的知识:

    1、 老师小结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汉字的起源、演变、运用等知识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在今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还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地了解。

    2、

    提起猜字谜,同学们并不陌生,很多同学在课下非常喜欢猜字谜,有的同学还自己编制了一些字谜。可是,有些同学对字谜的知识了解并不多,下面让我们进入字谜乐园,对字谜进行一下深入的了解。

    3、 学生点击字谜知识,了解字谜的来历、种类、猜字谜的方法及怎样制作谜面。

    4、 汇报交流。

    5、 师小结方法: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字谜的知识。知道了猜字谜的时候,可以根据谜面的意思来猜,也可以把谜面想象成一幅画来猜。其实啊,这也就是我们造字的方法:象形字和会意字。

    6、 光弄明白了可不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来,我们一起猜猜吧!

    CAI出示:P78面字谜

    7、 小组内猜谜,练习自制谜语

    8、 全班交流

    9、 教师小结:

    象形字,会意字,原来小小的字谜中还蕴涵着这么丰富的汉字知识啊!

    四、 总结本节课内容,播放汉字字形、字体的演变过程,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1、 老师:汉字历史悠久,记录和承载着中华文明。CAI出示,观看汉字字形、字体的演变过程。

    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从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一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简化字,汉字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缩影。汉字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告别了洪荒时代。书写了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

    2、 小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汉字的有趣,而且增强了很多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收获真大!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开展更多的活动,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有趣,深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探索汉字的奥秘。设计意图: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奇。网络丰富的资源,形象逼真的动画,新颖鲜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具有丰富的感受性,激起学生情感反应,使学生入情入境,得到间接的生活体验。

    学生进入网站,有种新奇感,迫切想了解其中的奥秘,网站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

    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所涉及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一粟,通过网络把互连网上丰富的资源与教材紧密结合,最大限度的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使语文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丰富的资料适应了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学习兴趣、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的需要,从而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最佳作用点。

    关于教学活动设计模板 篇5

    活动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教幼儿学习掌握宝塔典型的外形特征,启发幼儿设计出自己最喜欢的宝塔,要求幼儿合理布局画面,大胆添画,协调用色。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作业习惯和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重难点分析:

    宝塔的左右必须对称

    活动准备:

    1、让幼儿课前收集许多宝塔的图书和图片等直观教具;

    2、范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生谈话引入活动:小朋友,你们去过花果山吗?花果山上有两座漂亮的塔子,你知道是什么吗?(登云楼和白塔)你们去参观过吗?它们可是我们射洪的两座标志性建筑哦!

    二、基础部分

    (一) 组织幼儿欣赏并观察收集的各种宝塔的外形特征,老师提问引导。

    问:从外形上看,这些宝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里又不同呢?

    相同之处:都比较高,塔顶是三角形,每一层都有屋檐,屋檐尖尖的。

    不同之处:有的宝塔是长方形的,有的宝塔是三角形的,屋檐有的是梯形,有的往上翘……

    (二)出示范画——花果山的白塔和登云楼

    1、幼儿在回忆和观察范画的基础上说出图片中宝塔的不同,简要了解各自功能的不同。(登云楼可以登高远望,白塔只做装饰、欣赏用)

    2、老师提问:

    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不同的宝塔?

    ②你认为我们的宝塔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画?

    (三)师示范讲解宝塔的基本画法

    1、直塔的画法:

    先确定好塔顶的位置,画出最上面一层的顶和塔墙身,塔的顶角左右必须对称,塔的左右两条直线要笔直或者稍向外倾斜,长短和倾斜的弧度左右要一样,然后依次向下,逐层画出门窗和翘角上的装饰物。给幼儿强调墙壁的竖线一定要垂直,或向外倾斜,不然塔子看起来就像要倒了一样。

    2、圆塔的画法:

    最高层依次向下画,墙身是弧线,每一层之间的衔接面较窄。

    (四)讨论:除了这两种宝塔,我们还可以设计出怎样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宝塔?如:水果形状的宝塔、交通工具形状的宝塔等

    (五)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先想想你想画什么形状、什么用途的宝塔,想好后先构好图,注意左右对称,再选适当的颜色涂画,最后添画,让画面丰富,色彩鲜艳、整洁。

    三、结束部分:

    (一)展评幼儿作品,请个别幼儿讲述作品内容。

    (二)结合画面内容,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的教育。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观察宝塔的外型,让他们了解宝塔的外形特征,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示范画,讲解画法步骤,让幼儿知道怎么画宝塔。重点讲解画宝塔要先画塔顶,画的时候左右要对称,给幼儿强调墙壁的竖线一定要垂直,或向外倾斜,不然塔子看起来就像要倒了一样。通过幼儿自己尝试画,大部分孩子能掌握宝塔的画法,整体画面结构布局较好,添画内容丰富。效果较好。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欣赏其他外型结构的宝塔,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画出不同形态的宝塔,更能发挥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关于数学教学设计模板5篇


    作为一名优秀负责任的教师,教学的时候一般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专属自己的教学设计呢?栏目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关于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关于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篇1

    教材分析

    1.与其他单元相比,本单元的视野更加宽广。课文均可堪称文化与语言的富矿,将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和五彩斑斓的语言王国。

    2.从内容上看,是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这篇课文在洋溢着激情的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细细品读,将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等问题有逐步深入的领悟与思考。学习本单元,在感受人类精英思想的闪光点得同时,更要体会不同文体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

    学情分析

    1.我所在学校在乡村,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差,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思维慢、课外阅读量小,特别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太差,个人的阅历及生活经验不足,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差。

    2.针对农村学生阅读能力差、知识基础差的特点、对于本节课主要教育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中的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及如何对待职业的重要问题。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例清晰的特点。

    3.分析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是如何统一的。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总结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哪几种论证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和乐业。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4)理解文章引用的材料和列举的事例。

    2过程与方法

    (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培养敬业与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内容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关于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亲爱的同学们,你在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学生可能会说打球、游泳、踢毽子、跑步、跳绳等等)。其实跳绳就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通过跳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减肥,还可以长高哟!

    2.课件出示课本第78页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

    3.教师谈话:小东、小红和小亮非常喜欢跳绳,你看,今天他们三个就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他们三个的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睛仔细观察统计表,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4.学生活动:学生汇报数学信息:教师板书:小红跳了40下,小亮跳了28下,小东跳了32下。

    5.教师谈话: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可真棒!看到这么多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师生活动: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需要把这些问题按加减法分类整理好,告诉孩子有关加法的问题可留到课余时间自己去解决。然后板书有代表性的例题:小红比小亮多跳了多少下?

    2.学生活动:给学生留几分钟思考时间,也可小组合作交流,然后点名学生算出列式。

    老师板书:40-28=?

    3.老师提问:为什么要列减法?点名学生回答。

    4.教师谈话:你会算40-28= 吗?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困难吗?和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讨论交流一下吧!

    5.学生讨论:小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6.交流算法:

    (1)计数器: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拨珠子过程:(让学生边演示边说算理)在计数器上拨出数字40,减28时,根据笔算规则,先从个位算起,但个位上0—8减不着,需要从十位上借1当10来用,10减8等于2,十位上原来是4,因被借走了1而变为3,3减2等于1,合起来就是12。

    根据这个学生的拨珠计算过程,让每个孩子都来试一试。

    (2)口算:

    生1:先用40—20=20 再用20—8=12

    生2:先用40—30=10,这样就多减了一个2,所以减完后需要再加上2,10+2=12

    ……

    (3)笔算:让学生把他的笔算过程写到黑板上,边写边让该名学生讲解他所理解的笔算的过程。(最后点一名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板演)最后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笔算的运算规律。

    板书: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上借1。

    ……

    7.师生活动:对照上面的几种算法,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理由是什么?不管学生选择哪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把算理说清楚。

    8.教师谈话:计算这道题有很多的方法,只要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得又快又对就行了。

    9.及时雨练习: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另外一个问题: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先让学生口头算列式,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出得数。

    叫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

    10.教师谈话:对比这两个算式,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就叫两位数与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退位退法(二)

    11.挑战“试一试”。让学生认真看书,理解题意,然后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

    三、反馈练习与应用:

    1.完成教材第79页的第1题。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点名4个学生用计数器来算,边算边让孩子说算理。

    2.完成教材第79页的第2题。先要让学生看懂图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淘气用50元买了一个羽毛球,拍售货员阿姨找了他29元,买一个羽毛球拍需要多少钱?

    列式解答,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完成教材第80页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交流算法。

    4.完成教材第80页的第5题,点明用竖式计算,几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子上练习。集体反馈时,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没有退一,数位没对齐等。

    四、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可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说说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运算规律。

    关于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篇3

    摘 要:本着对课堂练习分层教学设计的要求与目的,本节课设计了三个层次。针对学困生的特殊情况,课堂练习通过诵读定理和抄写例题来使其加深印象;在巩固练习中中等生要求书面写出步骤并进行展示;对于优等生在快结束本节课时抛出变式让他们进行思考,并交流思路。这三个层次都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使每位学生上课都有事可做,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能力范围内的问题。

    关键词:相切;环节说明;分层体现;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一)教学环境

    在我们着手进行课题《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的研究开始后,大家齐心协力探索、研究方法,组内各种分层招数可谓是百花齐放,为此我代表课题组上了一节分层教学的展示课,以供同仁观摩点评,为促进数学教学的分层设计向更好的方向前行作贡献。

    (二)学生情况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韩庄镇不同的自然村,由于小学地域的不同,所以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很多学生的基础还相当薄弱。因此这种情况特别适合分层教学。

    (三)教材情况

    本课是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第24章圆第2节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的一个课时:直线和圆相切的情况。学生已经有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以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的认识,本节课研究直线与圆的特殊位置关系相切,将相切从位置到数量的逻辑自然过渡,进而引出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重点是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难点是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性质定理证明中反证法的理解。

    二、案例内容设计及说明

    环节一:复习引入

    通过回顾旧知再次加深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全班集体朗读中体会d与r的关系,并顺势将位置关系量化这一问题显化,同时自然引出特殊情况――相切

    环节说明: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数学概念在朗读中更能逐渐理解其本质,因此不光语文需要朗读,数学也要朗读。而且针对我班学困生上课听不懂,不会做的现象,这样来设计复习方式更能调动我班学生学习的动力,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也是这个环节分层的体现。

    环节二:新知探究

    活动

    1、引导学生从直线与圆相切的位置及数量关系上来深入探究,通过动态演示来理解一条直线何时变成圆的切线。

    环节说明:上节课得到的圆与直线相切是数量上的关系,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明确位置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切线的判定。但是引导很重要,从两个方面去观察:直线经过哪里?与圆的半径有什么位置关系?需要老师点拨。并要等待学生来总结,不能操之过急。分层体现1对观察的结果分别让两位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再让中等程度的学生来总结;体现2对定理的数学表达让全体学生写在练习本上,老师选择展示,并修改;体现3对总结出的判定进行朗读。

    活动

    2、将判定的题设和结论互换后的探究。

    环节说明:反证法在过三点做圆时已有所涉及,所以在这里用反证法证明切线的性质时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进行汇报就行,不要进行过多的引申,否则淡化了主题。分层体现1讨论交流时采取师傅和徒弟在同一组,师傅负责解释证明的方法;体现2数学语言的书写让学生自己写并派代表写在黑板上。

    环节三:巩固和应用

    通过判断题加深对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理解。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解决几何解答证明题,并由学生书写证明步骤。

    环节说明:判断题中设置了3道小题,并给出了反例,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定理的意义。这里教学的分层体现在针对反例来问学困生为什么不对,让学生说出违背了所需条件的哪一条,强化切线判定条件在这部分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例题的分析采取了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与环节二中的分组一样,分层体现在“师带徒”弄清解题思路,师傅增强了解题的逻辑性,更严密,徒弟学会了解题的分析,拓宽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在有思路的前提下,全班安静书写步骤。还可以展示在投影下,由学生来评判书写的是否清楚。

    环节四:课堂小结

    在小结中,除了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判定和性质外,将相关的判定和性质做一归纳很有必要,“在不断的总结中收获、进步”不是吗?同时提出下节课要学习的相关性质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环节说明:在小结的分层中判定由程度稍差点的学生总结,哪怕照着书上找都行,并进行诵读,使其再次熟知所学知识。在性质的总结中,老师抛出两条本节未涉及的性质给学生,让学生课后思考证明,在下节课时可由学生简要发表见解并证明。

    环节五:拓展练习

    通过引导学生添加辅助线,点拨学生圆中常用辅助线的做法,分情况添加恰当的辅助线。这两个练习旨在拓展尖子生的思维。

    环节六:作业布置

    通过分层布置,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进行巩固练习。

    环节说明:作业

    1、重点面向学困生考察其掌握基础的程度。作业

    2、针对待优生夯实基础的基础上,提高其运用能力。作业

    3、是设计的培优计划,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

    实际上本节课中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是为了便于应用而对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改写得到的一种形式,而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仅仅要求学生再次感受反证法,并不要求会应用,所以本节的设计在分层中很注重理解和感知,通过互帮互助和朗读感知达到难点的突破,另外圆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曲线形,由直线形到曲线形,在知识上是一个飞跃,本节利用图形运动变化过程发现其中图形的性质,做好了知识前后的衔接,同时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发挥出了知识的迁移作用。类比也是本节课所用到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而且在教授过程中难度的控制非常适当,分层的影子处处可见。纵观整节课的分层之处进入都很自然,也落到了实处,但分层效果的检测没有体现出来,这也是遗憾之处。

    关于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

    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多位数。

    教学难点: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较大的数据,教师板书。

    2、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

    二、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香港约有七十八万人,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全国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

    (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提问:你能读出以上城市的人口数吗?

    小组讨论:

    1、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

    2、出示数位顺序表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一千三百八十万;六百七十八万;四十四万;一千零一万

    观察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3、让学生读表格里的数

    4、教师任意出几个数,让学生用分级线的方法来读:

    2320000

    445584122

    16584412136

    提问:你们发现这样读数有什么好处呢?

    三、比较数的大小

    1、比较表格内数的大小

    2、你是怎样比较的

    四、巩固新知。

    联系实际出示挂图

    (1)说说这些国家个各有多少人

    (2)将这些国家人口数据按大小排列顺序

    板书设计:

    亿级

    万级

    个级

    ……

    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关于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篇5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线段、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一条线、手电筒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一根线)

    2、谁能具体描述一下这根线是什么样的?(弯曲的线)

    3、那现在这根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直了)

    4、对,这根弯曲的线在老师手中变直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线都是像这样直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认识线段

    (电脑出示索桥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找一找图片中有没有我们认识的朋友“线”呢?

    生:连接索桥的钢缆是线。

    师:这些钢缆大约有多长,能把它测量出来吗?(能)

    师:不管是几米,它都有一定的长度,都可以度量出来,像这样的线叫做线段,它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你能不能画一条线来表示它?

    (1)画一画线段

    (2)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征?直、两个端点、有限长)

    (3)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线段?(学生自由谈)

    (4)摸一摸(桌子、书本的边沿,感受下线段的特征)

    2、认识射线(电脑出示激光图,学生观察)

    师:这是一条什么线?你什么时候见过?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的说说)

    你能画一画吗?怎样画的呢?

    (1)画一画(让学生尝试画射线)

    (2)说一说

    (射线有什么特征?直、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3)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射线?(学生举例说,对的给予肯定)

    3、认识直线

    (电脑出示海上日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海上日出”,闭上眼感受下海的无边无际,你能从图上找到我们的朋友—线吗?(能,一条海平线)

    师:一眼望不到头,像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的直直的线,就叫做直线。

    (1)画一画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直线

    (2)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征?直、没有端点、无限)

    (3)直线可以度量吗?(不可以)

    (4)想一想,你见过哪些直线?(实际生活中是没有存在真正的直线的)

    4、线的读法

    (1)直线

    一条直线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直线AB,也可以把字母倒过来读作直线BA。如果用一个小写字母l表示直线,它还可以读作:直线l

    (2)线段

    请你猜一猜,这条线段该怎么读?AB

    (3)射线

    谁来试一试,读出这条射线

    (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AB

    (4)思考:“射线BA”和“射线AB”有什么不同?(射线AB:端点是A,向B点无限延伸射线BA:端点是B,向A点无限延伸)

    (5)你会读了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

    5、比较三种线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讨论:前后桌为一个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完成下表)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5篇


    新手写文档经常会碰到很多写作的难题,范文在这种写作情况下就可以派上用场了,需要多了解范文的整体框架是什么,我们最好怎么样写范文呢?你可以读一下教师范文大全小编整理的教学活动设计模板,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篇1)

    活动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教幼儿学习掌握宝塔典型的外形特征,启发幼儿设计出自己最喜欢的宝塔,要求幼儿合理布局画面,大胆添画,协调用色。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作业习惯和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重难点分析:

    宝塔的左右必须对称

    活动准备:

    1、让幼儿课前收集许多宝塔的图书和图片等直观教具;

    2、范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生谈话引入活动:小朋友,你们去过花果山吗?花果山上有两座漂亮的塔子,你知道是什么吗?(登云楼和白塔)你们去参观过吗?它们可是我们射洪的两座标志性建筑哦!

    二、基础部分

    (一) 组织幼儿欣赏并观察收集的各种宝塔的外形特征,老师提问引导。

    问:从外形上看,这些宝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里又不同呢?

    相同之处:都比较高,塔顶是三角形,每一层都有屋檐,屋檐尖尖的。

    不同之处:有的宝塔是长方形的,有的宝塔是三角形的,屋檐有的是梯形,有的往上翘……

    (二)出示范画——花果山的白塔和登云楼

    1、幼儿在回忆和观察范画的基础上说出图片中宝塔的不同,简要了解各自功能的不同。(登云楼可以登高远望,白塔只做装饰、欣赏用)

    2、老师提问:

    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不同的宝塔?

    ②你认为我们的宝塔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画?

    (三)师示范讲解宝塔的基本画法

    1、直塔的画法:

    先确定好塔顶的位置,画出最上面一层的顶和塔墙身,塔的顶角左右必须对称,塔的左右两条直线要笔直或者稍向外倾斜,长短和倾斜的弧度左右要一样,然后依次向下,逐层画出门窗和翘角上的装饰物。给幼儿强调墙壁的竖线一定要垂直,或向外倾斜,不然塔子看起来就像要倒了一样。

    2、圆塔的画法:

    最高层依次向下画,墙身是弧线,每一层之间的衔接面较窄。

    (四)讨论:除了这两种宝塔,我们还可以设计出怎样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宝塔?如:水果形状的宝塔、交通工具形状的宝塔等

    (五)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先想想你想画什么形状、什么用途的宝塔,想好后先构好图,注意左右对称,再选适当的颜色涂画,最后添画,让画面丰富,色彩鲜艳、整洁。

    三、结束部分:

    (一)展评幼儿作品,请个别幼儿讲述作品内容。

    (二)结合画面内容,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的教育。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观察宝塔的外型,让他们了解宝塔的外形特征,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示范画,讲解画法步骤,让幼儿知道怎么画宝塔。重点讲解画宝塔要先画塔顶,画的时候左右要对称,给幼儿强调墙壁的竖线一定要垂直,或向外倾斜,不然塔子看起来就像要倒了一样。通过幼儿自己尝试画,大部分孩子能掌握宝塔的画法,整体画面结构布局较好,添画内容丰富。效果较好。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欣赏其他外型结构的宝塔,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画出不同形态的宝塔,更能发挥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篇2)

    教学准备:

    让学生带软尺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测量桌子的长、宽、高,记录。发现什么问题?单位不统一。

    这样有什么不好?怎么办?

    2、改写成以“米”为单位。

    二、分组测量

    1、注意:六个人一个小组,两个人测量,其他人记录,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测量自己小组感兴趣的长度4个,全部结束以后小组核对。

    2、问题:

    (1)用米做单位有什么好处?

    (2)用“米”作单位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小数?

    (3)数学书的封面长23厘米,为什么可以记作“0。23米”?

    (4)教室门长2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三、拓展

    1、第8页试一试第1题,一只军舰鸟的体重约1千克500克,翼长2米1分米,骨骼重113克。用小数怎么表示呢?

    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

    第8页练一练。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图形的刺激用形容词流利、完整地讲述梦境的内容。

    2、能根据自己的讲述创作不同的梦境。

    3、能大胆、自信地创造、体验梦境的美妙与绘画的愉悦。

    活动准备:

    范画、小熊小兔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熊图片

    教师:这是小熊艾迪,它在干什么呢?(回家,背书包,旅行)

    在它身上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二、图形刺激

    1、讲述故事前半段(来到了一座森林里),边讲述边进行示范画大树。

    问:猜猜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幼儿自由猜一猜)

    2、继续讲述,边讲边听音乐(《拨弦波尔卡》)

    问:猜猜看,小熊艾迪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梦见了什么?(幼儿自由说)

    教师总结:原来它梦见自己正在参加一个盛大的生日舞会。真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梦啊!

    3、观察范图,说一说波波梦见了什么。

    教师:谁能用好听的词语来说一说波波梦见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

    4、继续讲故事听音乐(《梦幻曲》)

    教师:波波的朋友咪咪听了波波的经历,它也来到了梦幻森林,听,音乐又响起来了。

    问:小兔咪咪会做一个什么梦呢?(幼儿自由讲述)

    三、讨论:如果你来到了梦幻森林,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会梦见什么?

    幼儿讨论后讲述。(奇怪、有趣、甜蜜、伤心、恐怖、快乐、难受、惊险)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教师:听!音乐又响起来了,快快进入梦幻森林,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梦吧!

    五、作品赏析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篇4)

    一、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知识类读本,愿意参与环保行动,保护环境;

    2、知道生活垃圾回收的意义,理解标志和图示的意义;

    3、能够将垃圾进行分类。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废旧塑料瓶塑料袋实物、垃圾桶。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出主题垃圾,寻找处理方法。

    小朋友们看到地上有垃圾会怎么做?我们每天都会制造很多垃圾,应该怎样处理它们呢?出示PPT(焚烧垃圾)

    提问:这种办法好不好?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出示PPT(埋进土里的垃圾)

    提问:这种办法有什么不好?

    总结:焚烧垃圾会产生有毒的烟雾,污染空气;埋进土里的垃圾则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为了减少污染,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二)知道回收的意义和可回收的垃圾。提问:你知道会收是什么意思吗?

    答:回收就是把一些垃圾收集起来,做成新的东西。

    师:怎样把垃圾回收做成新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垃圾经过粉碎、融化、压缩等方法可以做成新的东西。出示PPT(废旧的纸)

    提问:

    1、这是什么?它会有哪些作用?小结:回收的废纸可以做成新的纸箱或书本。

    2、(播放玻璃破碎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出示PPT(废旧的玻璃)师:这里有一些废旧的玻璃,它们可以做成什么呢?

    小结:回收的玻璃或玻璃瓶可以成新的玻璃制品。

    出示PPT(废旧的金属)师:这是一些废旧的金属,它可以做成什么呢?(煤气罐、汽车、轮船等)

    小结:原来回收的金属可以做成汽车和船舶的零件,还能做成新的罐子等等。

    出示PPT(塑料袋、塑料瓶)

    提问:

    1、瞧,这是塑料袋和塑料瓶,猜猜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

    3、废旧的塑料还可以做成什么?小结:回收的塑料用处更大,它们不仅可以做成新的塑料袋、玩具,还可以做成各种生活用品。总结:废旧的纸、玻璃、金属和塑料都属于可回收的垃圾。

    (三)知道一些垃圾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再利用。师:有些垃圾只要做些简单的处理就可以再利用。

    例如:(出示PPT)请幼儿看图说一说。

    1、淘米剩下的水可以浇花。

    2、喝光的牛奶盒可以用来做手工。

    3、鸡蛋壳可以收集起来打碎作为植物的肥料。

    (四)知道减少垃圾的办法。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知道减少垃圾的办法。

    师:在回收和利用垃圾的同时,我们还要减少垃圾的产生。

    1、不要浪费食物。

    2、不要使用一次性餐具。

    3、不要浪费纸张。

    PPT出示标志:提问:这个标志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请幼儿动手操作: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标志,老师这里就有一个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箱,在它的旁边有一些可回收的垃圾,请小朋友看一看,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我们把它放进垃圾箱好吗?

    (五)结束部分。

    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有些垃圾经过简单的处理可以再利用的;在回收和利用垃圾的同时,我们还要减少垃圾的产生。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达人吧。

    教学活动设计模板(篇5)

    教材简析

    《商量户外活动》是本册的第3个“你说我说”内容,是一次互动式的口语交际课。本课教材向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插图和一段简短的说明文字。插图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户外活动的情景,使人感受到户外活动的快乐;一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商量进行户外活动的打算。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人商量,培养初步与人合作的能力。

    设计理念

    1、本次口语交际的设计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的原则,力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交流互动的情境,注重双向互动交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在互动交流中,锻炼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唤起学生“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尽量做到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语句连贯、表述明白。

    2、结合训练要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如何与别人商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3、结合交流过程,引导学生养成在交际中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前录制秋天丰收图及秋天学生户外活动的情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营造参与交流的氛围

    1、 (大屏幕出示秋天丰收图及秋天学生户外活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说说课件上的内容。

    2 、结合课件引导学生:秋天到了,丰收的季节来了,枝头挂满了丰收的果实。秋天的天气凉爽了,你看同学们在户外活动得多开心哪!我们也来设计一个这样的活动吧!为了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先一起商量一下户外活动的打算(板书课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把枯燥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参与交流的兴趣。)

    二、依据教材,明确互动交流的要点

    1、观察教科书67页的插图,帮助学生看懂图画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户外活动的欲望。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发现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1)你是怎样理解“商量”的?你都与别人商量过什么事?

    (2)结合我们的生活说说你对户外的理解。

    3 、再读教科书67页插图上面的文字,借助音节认真读读,帮助学生明确本次户外活动的要点是商量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的内容及做哪些准备工作。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向学生再一次明确这次口语交际课的主题是商量户外活动的打算,即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还可以商量活动前要做些什么准备。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明确本次交流的要点,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三、自主合作,创造互动交流的环境

    1 、独立思考,确定交流内容:你对什么活动感兴趣?

    2 、自由组合,组成交流小组(以活动的种类组成商量活动打算的小组)。

    3 、教师点拨,提出交流要求:口齿清晰、表述明白,要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同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发表自己的看法。

    4、学生尝试在小组内商量户外活动的打算,教师深入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 、汇报交流,展示商量的过程和结果:你们小组要进行什么样的户外活动?你们在一起都商量了哪些内容?最后商量的结果是什么?把你们小组的商量过程说给大家听,要注意每个人的表达方式。

    6、 评价。评价发言人的语气是否得体,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明白,声音是否响亮,形成的计划是否合理,听的人是否认真倾听,等等。

    (以兴趣相同组合成小组商量活动的打算,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突出了口语交际的互动性,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拓展延伸,培养乐于交流的能力

    1、把今天在班级商量的户外活动打算回家继续与家长商量,听听家长的意见,让我们活动打算更合理并得到家长的支持。

    2、同学之间交流收获。通过今天的这个活动,你都明白了什么?

    (把课堂上与同学商量的户外活动打算,回家与家长继续商量,扩大了交流的范围,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性,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继续得到培养。)

    早教老师工作计划模板(精选5篇)


    教师范文大全精选专题推荐:“早教老师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现在是时候应该准备自己的工作计划了。规划好工作计划,能够让自己在下一阶段更好的工作。怎样才能写出更突出的工作计划呢?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收集整理的“早教老师工作计划模板”,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早教老师工作计划模板 篇1

    本学期重点活动

    将示范基地好的活动方案、案例等在网上与大家交流、研究,实现网上教研。

    突出不同年龄段教养重点,要有主管领导(负责人)的点评。

    (五)根据需要继续组织教師参加市级早教師资培训。

    1、统计需要培训人数。

    2、继续联系幼師培训中心做好教師岗前培训工作。

    3、教研员王彩红准备参加早教上岗培训。

    四、教研活动具体安排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主讲人活动地点参加人

    9月6日

    安排本学期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地点

    张凤_进校早教负责人

    (保教主任)

    早教专任教師

    9月15日

    专题培训:0-3岁婴幼儿发展水平等中心组成员进校早教负责人

    (保教主任)

    早教专任教師

    9月22日骨干教師说课活动:“自选环节如何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韩幼及中心教研组成员韩幼幼儿园早教负责人、教師。

    早教老师工作计划模板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青岛市关于0—3岁早教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依据,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社区、面向家长”的原则,以社区为依托,借助早教指导站各部门的合力,充分挖掘幼儿园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推进沟崖社区托幼一体化进程,提升幼儿园早教服务的质量,提高早教受教率。

    二、工作目标:

    1、不断丰富早教活动的组织形式,宣传科学的早期育儿方法,努力提高社

    区早教水平和家长教养水平,不断提升早教受教率。

    2、不断提高早教队伍的专业素养,创设机会让老师们参与早教培训,扩大早教服务队伍,提升早教服务质量。

    3、加强与早教指导站各部门的联系,共同做好社区内0~3岁早期教养指导工作。

    三、主要工作措施:

    1、继续开展不同形式的亲子活动。

    “你我牵手,亲子同乐”活动。邀请1—3岁婴幼儿家长和宝宝一起来园,在早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和孩子一起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学习在游戏中开启幼儿潜能,增进亲子交流的科学育儿方法。

    “科学育儿讲座”活动:邀请儿保专家来园针对家长比较关注的孩子养育问题,如“孩子的健康饮食”、“特殊体质孩子的科学带养”等进行专题讲座和咨询。

    “玩具开放日”活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日,向不同社区的0—3岁家长开放亲子活动室,由教师和家长、宝宝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指导。

    “育儿导报”家教资料发放活动:免费向家长发放早教知识宣传报纸,让家长用过文字资料学习育儿方法与知识。

    2、加强亲子班教师的培训。

    通过《父母学堂》加强专业书籍的学习,掌握婴幼儿知识,掌握与婴幼儿家长沟通的技巧,提高教养水平。积极与青岛市优质亲子机构联系,通过外送学习活动,提高亲子园老师的专业水平,带教能力,每次活动有记录、有分析记录、有分析。

    做到专人负责、层层落实。交流学习中提升老师们的反思能力。

    四、亲子早教指导活动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结合0--3孩子年龄偏小,参与活动受天气影响较大的情况,我们把亲子早教指导活动集中放在气温适宜的4、5、6、9、10、11月份进行,避开了严寒与酷暑,这为我们提高0--3受教育率提高了有力保障,一心为孩子的出发点受到家长的好评。我们的亲子早教活动充分考虑了孩子越小差异越大的特点,设计适合的亲子活动。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互动,初步感知颜色、形状、大小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涂鸦等,孩子们都学得非常有趣。他们还会在幼儿园里学会自己上厕所、自己洗手、自己用小点心等。在亲子活动中,我们教师经常选择一些家庭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教具,使家长便于模仿。与此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对0--3家长进行指导,帮助家长避免包办代替。遇到可多种形式进行的游戏,我们更会让家长有触类旁通的思考,提高自己在家指导孩子的能力。

    2、家长讲座

    除了亲子活动时的家长指导,我们还为家长开设了专题讲座,如:宝宝牙齿的护理、如何让宝宝学习交往等等。对讲座意犹未尽的家长有时还会在讲座后主动留下来向老师咨询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育儿难题。

    切合家长实际情况的家长讲座使家长在理念上对0--3早教有了新的认识,0--3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受到了重视,也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教育方法,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扩大0--3婴幼儿家教指导宣传面,本园自制的小报与早教中心下

    传的小报,我们共发放了100多张,宣传资料100多份,向家长进行早教重要性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

    五、我们的成效

    1、家长早期教育的意识明显提高,0--3岁指导能力增强。

    3、教师的家教观念、早教能力得到了提高。

    4、0--3早教工作受到家长的好评,托班幼儿入园适应期减短。

    六、我们的困惑与对策

    1、0--3岁活动内容的均衡性、前后的层次性、连续性的问题。

    对策:与社区居委、村委取得联系,尽量将教师的指导活动集中在一个月龄段。

    2、加强一个月龄段指导教师之间的联系,可以以活动内容汇总的形式,要求每次参加指导活动的老师在活动请对前几次的活动内容做一下了解。

    早教老师工作计划模板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委学前科和进校工作要点为指导,结合学前教研室工作总体要求,继续坚持“项目管理,任务驱动、研训一体”工作模式,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以市区级基地园验收为契机,以“社区早教基地园建设”和“早教教研工作”为载体,以系列教研、培训、交流为主要途径,以提升0—3岁早教师资队伍专业化素质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区早期教育工作质量。

    二、重点工作

    1、进一步加强早教中心教研组研究力度,提升研究水平。

    2、加强各类园所早教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完成早教师资培训工作。

    3、组织早教工作系列观摩研讨活动。

    4、继续加强“在早教活动自选环节中如何有目的的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的专题研究。

    5、做好早教示范基地验收前的视导工作。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早教中心教研组研究力度,提升研究水平。

    1、结合11所验收园的需求,组织中心组成员学习、掌握0-3岁幼儿发展目标,作好指导、示范准备工作。(9月15日)

    2、中心组骨干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做教学设计展示,按各环节活动内容进行目标、材料投放、对幼儿要求、对家长指导等全方面说课指导。(9月22日)

    3、做教学活动观摩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10月13日)

    (二)加强早教教研活动,专题引领基层研究。

    将教研工作与验收视导工作有机结合,发挥教育的价值。

    1、活动时间:每月二次(单周四)

    2、研究内容:“在早教活动自选环节中如何有目的的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

    3、研究形式及目的:以中心组研究、示范为抓手,以专项培训、学习和专题观摩研究为主要途径,提高教师研究力;通过专题交流提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步提高专业素质。

    早教老师工作计划模板 篇4

    一、指导思想

    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精神,围绕本园园务计划要求和任务,继续以“提高0—3岁婴幼儿祖辈家长科学育儿”的研究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以幼儿园为核心,依托家庭、社区,以创新的对华丰镇社区0-3岁婴幼儿及教养者进行教育,提高我园教师指导社区家长、婴幼儿的能力,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我园在社区中的声誉,幼儿园、社区共促婴幼儿发展,为家长的满意、社会的信任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运用最新教育理念,提供科学的服务内容

    1、用科学理念指导亲子教育活动。

    深入有效地开展早教推广及服务活动,早教中心指导站开设了6个方面的服务项目:亲子教育、早教咨询、社区活动、家长讲座、跟踪评价、资料查询。

    2、指导家长、服务家长。

    早教中心指导站我为家长举办多形式的服务,如知识讲座、经验交流、专题讨论、个别咨询、抓好活动过程中的机会,有意识地做好家长工作。

    3、走出园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亲子活动。走进社区,进行早期教育的家庭调查活动。

    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六一”节联合镇妇联、镇教办、镇儿保科、各村委、社区共同举办了“我们的健康宝宝——科学早教行动”宣传活动。

    (二)早教中心指导站工作的辐射:

    1、定期开展大教研活动,提高基地园指导老师的科研水平。

    2、参观宁阳阳光亲子中心等相关姐妹单位的早教活动,学习并借鉴经验,带动周边社区搞好婴幼儿早期教育。

    3、经常为我们园教师提供早教示范学习,发挥了良好的辐射作用。

    (三)培训一支合格的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1、在幼儿园中成立了早教组,选择业务好、肯钻研、勤奉献的优秀教师学习早教,利用班级工作之外的时间从事早教指导与服务。

    2、送教师到市、县早教中心学习先进的早教理念和经验,使早教中心的师资培训更加深入。

    3、加强与外界资源的联系。充分发挥早教中心指导站及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镇儿保医师等资源优势,促进早教的推广与深化。

    早教老师工作计划模板 篇5

    按照我们早教中心的要求,根据我们的工作,让幼儿接受熏陶,提早让他们接触知识教育,做了以下工作计划。

    一、生活技能教导

    很多幼儿,需要我们去教导他们如何去吃饭,去上厕所等。为了让他们在我们中心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早上八点上学。八点是学生用餐时间,我们会与保育老师一起监督学生用餐,同时教导学生按时吃饭,规劝学生正常用餐,考虑到幼儿年龄普遍偏小,我们对于他们的教导多数是劝导,毕竟年龄小不懂事,需要我们边哄边教导,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吃饭,这时需要教导他们学习吃饭的方式,并且对每一个幼儿都做好规范,在教导中,使用的餐具都是轻便,且没有危害的,不使用筷子,大多数使用塑料调羹,避免幼儿用餐时不小心划伤。

    吃完饭之后为了有助于幼儿消化,我们会在九点开始带领幼儿在操场散步,一个老师在前,一个老师在后,一个老师在旁边照看,避免幼儿掉队,通过散步让幼儿放松心情。对于要上厕所的幼儿,单独教导他们如何去上厕所,同时也会告诉他们一些常识,比如礼貌,和一些礼仪,让幼儿在现阶段学习养成良好的品德。

    二、学习与活动

    为了让幼儿接受学习,我们一般会在十点到十一点半教导幼儿学习一些非常简单或者常用的字,还有一些拼音等。比如所爸爸妈妈这些常见并且也经常用的字就会进入我们教学的名单中。因为幼儿年龄大小不一,而且想要让他们更好的学习,就必须要合理利用时间,时间不能太长,太长了他们会闲不住,想要乱动,这样就不方便教导。

    十一点半到一点左右,是幼儿休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幼儿成长,对于这一点,不能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把他们领到宿舍休息,在宿舍内,禁止幼儿喧哗,不准吵闹。对于哭泣发脾气的幼儿,我们采取的是温柔的规劝方式。

    一点到两点是我们的活动时间,这段时间我们会带着幼儿在我们园区内游玩,比如带领他们玩老鹰吃小鸡,或者猜谜等,好让他们有一段放松休闲的时间。玩累了简单就休息十分钟,之后在两点到三点半是学习时间,当然学习的都是简单的朗读,和背诵,学习字母,教导好他们的基础拼音知识,好让他们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之后半个小时是休息讲故事时间,让幼儿可以安心等待放学。等到四点就是放学,我们会等到所有幼儿都被家长领走我们才会下班。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8篇


    教师范文大全相关专题:“教学原理设计”。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1)

    【设计理念】

    本课通过创设情境、直观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在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的过程中,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培养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在数学思维的训练中,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0--7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了解掌握“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组准备13枚“金币”和5个杯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研究新课之前得先请同学们见见自己的老朋友,看看谁还认识他?

    出示图片——鲁滨逊画像。

    二.创设平台,合作探究。

    一).探索比抽屉数多1的至少数。

    话说鲁宾逊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一意孤行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一天拂晓,当他所乘坐的正驶向加那利群岛时,被一艘土耳其海盗船袭击,所有船员全部被俘。鲁宾逊被海盗船长作为自己的战利品留了下来,成了船长的奴隶。这一日,海盗们没有出海,懒洋洋的在岸上休息,船长命令鲁宾逊给海盗们传授些文明人的知识,让海盗们变得像鲁宾逊一样富有智慧。看着桌子上闪闪发光的金币,鲁宾逊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两个盒子:

    出示例一:

    1.把3枚金币放入2个盒子里,有几种放法?

    学生拿起自己手中的学具做实验,小组讨论后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果每个盒子里最少放一枚,要使所有金币都放进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几枚金币?

    2.师:把4枚金币都放进3个盒子里,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 用最不利原则设想,如果我们先让每个笔筒里放1枚金币,最多放3枚。剩下的1枚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笔筒。所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枚金币。

    二).探索比抽屉数多几的至少数。

    师:那么把13枚金币放进3个盒子里呢?

    (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把13枚金币放进5个盒子里呢?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师: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请同学们观察板书,小组研究、讨论。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小结:至少数等于数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

    (板书:至少数=商+1)

    三).解析原理,加深认识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作“鸽巢原理”。

    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两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学生回答后观看演示。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一).巩固应用一——扑克牌游戏

    16世纪的海盗们哪能摸得清什么抽屉原理呢?一听原理二字便昏头涨脑,不知什么时候早在下面玩起了扑克牌。这时,鲁宾逊灵机一动,将大家正玩的扑克牌中的大小王拿掉,说:每人抽五张牌,不管怎么抽取,至少有两张是同一花色的牌,你们相信吗?说着,给坐在旁边的海盗甲海盗乙每人任意抽取了5张牌。“如果有一个人手里的牌都不是同一花色,任由船长处置;如果每个人手里最少有2张花色相同的牌,请船长允许我回故乡赫尔去吧。”船长眼珠一转,同意了鲁宾逊的要求。

    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同学们相信鲁宾逊的话吗?

    教师发扑克牌,学生回答。

    二).巩固应用二——分宝1

    鲁宾逊虽然证实了自己是正确的,可是狡猾的船长并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放他回家。鲁宾逊只好跟着海盗首领到处掠夺杀戮。

    有一次,他们获得了很多宝贝,海盗首领非常高兴,对手下8个小海盗说,这些宝贝都给你们了,你们自己处理吧,没想到小海盗平时都抢惯了,一拥而上,有人拿得很多,有人很少,甚至有人一件宝贝也没拿到,看到小海盗们乱哄哄的样子,海盗首领非常生气,就想惩罚一下那些贪婪的海盗,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海盗们又获得了73件宝贝,海盗首领又叫8个小海盗自己分。且规定:1、必须分完。2、若某人拿10件或10件以上的宝贝,说明他是个过分贪婪的人,就把他扔进大海喂鲨鱼。

    海盗们是否都能逃过这一劫呢?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说说想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无论怎样分,总有一个海盗至少会拿到10件,这个海盗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谈看法。

    师:正在海盗们担心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聪明的鲁宾逊趁着天黑偷偷地把一件宝贝扔进大海,现在只剩下72件宝贝,大家都平安无事。

    三).巩固应用三——分宝2

    师:海盗们终于逃过一劫,海盗首领回到自己屋里,闷闷不乐,夫人问他为什么不开心,海盗首领如实相告,夫人说是不是有人把一件宝贝扔到海里去了,海盗首领如梦方醒,决心下一次不再上当,又是在一个风急天黑的夜晚:海盗们获得了79件宝贝,首领还是要8个小海盗自己分,规则不变,还警告,79件宝贝已数得清清楚楚,谁要是作弊,也要受到惩罚。

    师:小海盗们大惊失色,心想这下可能真的逃不过去了,只有聪明的鲁宾逊镇定自若,站出来对海盗首领说,既然宝贝比上次增加了6件,能不能把限定的10件提高1件?海盗首领心想,宝贝增加这么多,而限定只提高1件,还是肯定有人会受到惩罚,就同意了小海盗的请求。你认为首领的想法对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再叫几个学生来说说是怎样想的。老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梳理。

    以上我们所碰到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他的解答或证明的方法是怎样的?你能否找到被分的物品数和抽屉数?

    师:靠着鲁宾逊的聪明才智,事情终于风平浪静,在以后的日子里鲁宾逊自己的智慧赢得了海盗首领的信任,有了独自驾驶小艇的权利,借着海盗首领拜访朋友的机会,鲁宾逊驾着小艇逃到了一个无人的荒岛,并搭救了一个野蛮人,起名“星期五”,有一天,他们俩无所事事,玩起了游戏。

    四).巩固应用4——摸球游戏

    他们用一个盒子,里面装有同样大小数量相同的红、黄、蓝球各若干个,两人各自摸到自己的盘子里,想一想,最少要摸几次,才能保证一定有2个是同色的?

    让学生讲讲思路,老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梳理。

    四.拓展延伸

    鲁宾逊的故事今天先讲到这里,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每人编2道抽屉类问题作为今天的作业,让自己的同桌来证明或解答。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2)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去年的树教学实录(盛新凤,附设计说明)_教学案例反思_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师:媒体播放大树)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呢,大树呢,摇曳着茂盛的枝条,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丽的图画呀!是吗?

    生:是!

    师:围绕着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出示课题)读!

    生:去年的树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你可以一个人读,可以找伙伴读,如果你想搬个凳子到讲台前来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让我们尽情地和课文交流、对话,看看待会儿你会有哪些收获。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师:咱们先停会儿好吗?读着读者,你有什么话想说了吗?你的感受,你的疑问,你的收获都可以.

    生:树为什么要被锯掉?

    师:你有问题.

    生:我有收获,我觉得树和鸟儿真是一对好朋友,鸟儿从南方回来后,发现树不见了,就千里迢迢来寻找树,他通过各种方法,最后找到了树,变成了火柴,最后火柴被点燃了。

    师:你是被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情感动了,是吗?

    生:是。

    生:我想对作者提问,为什么把这篇课文取名为《去年的树》呢?

    师:你读着读着有这样的问题。还有吗?

    生:我发现了,鸟儿是一只十分守信的鸟。

    师:这是你自己读出来的,真了不起。

    生: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树做成火柴,点燃后,鸟儿还会对灯火看那么久,还要唱起那首去年的歌?

    师:同学们的问题很多,感受很多,你们真了不起啊,第一次与课文进行亲密的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了。让我们继续与课文交流,对话.也许你刚才的疑问,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得到大家的共鸣呢!同学们,你们说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以什么为主呢?

    生:对话。

    师:以对话为主是吗,你快速地读读课文,数一数,课文有几组对话?

    (学生默读)

    师:你数出来了?有几组?

    生:有四组。

    师:分别有哪四组?

    生:小鸟和大树,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

    (教师板书)

    师:

    共有四组.让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冬天到了,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读。

    生:

    (齐读)

    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会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

    鸟儿回答

    生:(齐读)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

    你们想,这对好朋友在分别的时候是怎么对话的?请你也就近找一下你的好朋友,来练这组对话。

    (学生自由找朋友练说)

    师:

    有些同学朝盛老师看了,

    举手是表示你们想表演,想来读,是吗?哪对朋友先来?

    (一组学生对话)

    师:

    老师发现他读的时候,

    我明年一定回来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读吗?

    生:

    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答应他,语气非常坚定。

    师:

    真好,他是坚定地向朋友保证,明年一定会回来,还有哪对朋友想来试试?

    (一组学生练读,男生模仿了大树的语气)

    师:

    你真像大树啊!你在模仿大树的语气是吧?

    生:

    因为大树的语气非常粗,是那种很成熟的感觉。

    师:

    不错,你的感受非常独特。从他们的对话当中,我们感觉到了,这对好朋友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

    生:深厚

    师: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的,像刚才的那个同学一样,读出自己的个性来,女孩子读小鸟的,我们一起来对对话,好吗?

    生:好!

    师:准备.

    再见了,小鸟

    (学生男女分角色读,学生模仿语气)

    师:你们这是在向朋友保证呀,坚定些,再坚定些!读!

    (学生再次分角色读,女孩子语气坚定)

    师: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回来找他的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却不见了。他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的三组对话,老师想让同学们在四人组里合作练读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开始吧。

    (学生四人小组练读)

    师:这回哪一组想先向我们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对话)

    师:同学们,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都觉得好,这样吧,你们有意见可以提,你们觉得好可以夸夸他们,跟他们直接对话,好不好?

    生:我说小鸟应该读得更加焦急些,这样子还不够焦急。

    师:这是你的意见,好,还有别的同学有问题,有意见提的?

    生:我觉得小鸟应该读得更加活泼一点。

    师:活泼是吗,哦,情感上要焦急,样子要活泼。还有吗?

    生:树根应该读得更加悲伤点。因为树根和树是命运相连的,他们两个就像是好朋友一样,如果哪一方不见了或者是死去了,他们应该是很悲痛的。

    师:这是你独特的体验,真了不起.好,刚才从同学们的意见中,都感觉到了,大家都觉得作为主角的小鸟的话,非常重要,应该好好地体会把握,是这个意思吗?那么就这样,让我们先来重点练读小鸟问的这三句话。(媒体播放小鸟的三句话)这样吧,你先一个人在位子上,看着屏幕自己练一练,感觉一下,体会一下该怎么读。

    (

    学生自由地练读)

    师:想读了是吧,谁先读?任选一句读。

    生: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我听出有点焦急了。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我感受到了他心中的那份焦急。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你体会得真好。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你体会得真好。还有同学还要读?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你在为大树担心呢。

    生: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老师听出了你心中的焦急。咱们一块读好吗?

    生:好。

    师:第一句。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老师感受到,大伙儿都焦急起来了。再读一次。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你们看这边的孩子,眉头都皱起来了。老师体会到了他心中的焦急。再读第一句。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读下去。

    生: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

    您知道吗?他多么想知道呀。再来一次。

    生: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再读下去。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那一声声急切的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学生举手示意)这样吧,谁来做一回小鸟好吗?(请两位同学)别拿书,出来.你们在教室里面,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大树。一边找一边问,

    你在谁的跟前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来跟你对话,明白吗?

    生:明白。

    师:你可以用自己的话,你们也可以用书本上的话。好,你们去问吧。

    (两位学生,在教室里随机寻找朋友对话)

    师:小鸟,小鸟,找到朋友大树了吗?

    生:找到了.

    师:找到了?你知道了(笑)但是还没找到,是不是?找不到朋友大树,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来读这三句话,体会小鸟的这份焦急。齐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随机采访)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的心情很焦急。

    师:你焦急,你呢?

    生:哦,你紧张,为大树担心。

    师:我为小鸟感到悲伤。你悲伤了,你就是小鸟.

    生:我也感到非常的伤心。

    师:

    你感到伤心,你们是不是在心里呼唤着朋友大树呀?

    生:是.

    师:你们是怎么呼唤的?

    生:大树,你在哪儿啊?

    师:你在哪儿,还有谁?

    生:大树呀,大树,你到底在什么地方呀?

    生:大树你去哪了?

    生:大树,你快回来吧,小鸟正在等着你呢!

    生:大树,难道你忘记了,咱俩有约定吗?我还要给你唱歌呢!

    师:真好,同学们,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关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份情。

    (出示图片)

    师:(低沉地)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小节)

    师:

    小鸟,睁大眼睛读

    生: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师:读着读着,你又有什么问题了?有那么多问题呀!

    生: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师:好,还有那么多问题,这样吧,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你可以站起来就说。

    生:我能够解答**的问题,因为在一年前,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也天天听鸟儿唱歌。可见他们是那么友好,他们简直成了一对知心朋友。然而冬天过去了,鸟儿却见不到大树,只看到残留下来的树根。他费劲了千辛万苦,终于在油灯里找到了大树的化身。这时他不禁想起了,当年他和树的一幕幕.他看到了灯火,仿佛看到了大树的身影.所以,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去年的歌。

    师:你说得真好,你说了那么长长的一段话.还谁有什么问题?

    生:(同上)我还要补充一点,我觉得小鸟就是在歌颂了大树,因为灯火照亮了别人,给人间亮光,所以他在歌颂无私的奉献精神。

    师:你觉得在小鸟的歌声声中,还有那种为朋友自豪的心情在里面。

    生:是的。

    师:你体会得真好,还有谁有问题?

    生:我想问一下,鸟儿为什么两次都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后来要飞走了,他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你从两个看当中,你品出什么来了?

    生:灯火是火柴点燃的,火柴是大树做成的,鸟儿可能把火柴看成是灯火的孩子,他要看看大树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师:他要看看清楚是这个意思吗?不同的说法可以发表,来说吧。

    生:因为他对大树的友情十分深,而现在大树的生命就要到尽头了,所以要看了一会。

    师:他不忍心。他饱含着深情看了一眼,是这个意思吗?

    生:我觉得是小鸟想念大树,他才会对着灯火看。

    师:对呀,他们多少时间没见面了?

    生:(齐)一年。

    师:(动情地)一年过去了,往日的朋友已变成了今天的灯火.小鸟怎么能不伤心,不忍心。他看了一会,

    他看了一会,他用目光在和朋友交流感情。那同学们,还有谁要说?

    生:我觉得鸟儿在沉思,因为灯火就是大树,他觉得大树当时被伐木工人砍掉的那一刻,大树心里会是怎么想的,他大树变成灯火,独自照亮别人的时候,又会是怎么想的。我觉得他是在沉思。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

    生:他可能第一眼看到灯火,他可能不相信灯火就是大树变成的。他第二眼看到灯火,好像就感觉到,这个灯火就是大树。

    师:对呀,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他那么熟悉的朋友___大树,所以他

    生: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

    师:当他认出来的时候,他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后来他为什么看了一会儿,要飞走了又看了一会。

    生:因为一旦火柴点燃的火烧完了,就证明大树的生命结束了。他想对他最好的朋友离别之前,再看一眼。

    师:你说得真好。两个看当中包含了小鸟多少深情和留恋呀!同学们,经过你们刚才尽情的交流和对话,你们真正地体会到了小鸟的这种深情。同学们,这回你们就是小鸟了,你们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你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我们一起读

    (出示改写的最后一小节:把小鸟改成了我)

    生:

    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我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师:老师深深地被你们的朗读打动了,你们这两个看字,读得盛老师的情感随着你们的朗读在波动。能再读一次吗?

    生:

    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我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动情)

    师:(深情地)亲爱的小鸟,你看见朋友了,你盯着灯火,深情地盯着灯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去年的树》教学实录盛新凤,附设计说明,去年的树,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3把椅子,请4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1.游戏要求: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讨论:“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

    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4枝铅笔,3个盒子,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出示各种情况。

    板书:(4,0,0)(3,1,0)(2,2,0)(2,1,1),

    问题:4个人坐在3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4支笔放进3个盒子里呢?

    引导学生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问题:

    (1)“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2)“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我们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你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并进行组内交流,教师选代表进行总结: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问题: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你发现什么?(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总结: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

    2.完成课下“做一做”,学习解决问题。

    问题:6只鸽子飞回5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1)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2)交流、说理活动。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一个鸽笼里飞进一只鸽子,最多飞进4只鸽子,还剩一只,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笼里。不管怎么飞,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的结论是正确的。

    总结:用平均分的方法,就能说明存在“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

    (二)教学例2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教师给予表扬后并总结:

    总结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总结2:“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问题: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用“商+2”可以吗?(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学生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总结: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三)学生自学例题3并进行自主交流,试着用手中的用具模拟演示场景。

    三、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4)

    导学内容:P70——71例1、例2,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二1、2题

    导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导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导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预习学案

    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扑克牌有几种花色?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扑克牌中任意取出5张,我不看牌,我敢肯定的说:这5张牌至少有两张是同花色,大家相信吗?

    导学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知道些什么?

    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一)活动1

    课件出示:

    把3本书进2个抽屉中,有几种方法?请同学们放一放,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交流说理活动

    你们有什么发现?谁能说说看?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数字在黑板上记录。板书:(3,0)(2,1)(1,2,)(0,3)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我把用图记录的用课件展示出来。

    ①再认真观察记录,还有什么发现?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②怎样放可以一次得出结论?(启发学生用平均分的放法,引出用除法计算。)板书:3÷2=1(本)……1(本)

    ③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快就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呢?(学生交流)

    ④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呢?还用摆吗?板书:4÷3=1(本)……1(本)

    ⑤课件出示:把6本书放进5个抽屉呢?

    把7本书放进6个抽屉呢?

    把10本书放进9个抽屉呢?

    把100本书放进99个抽屉呢?

    板书:7÷6=1(本)……1(本)

    10÷9=1(本)……1(本)

    100÷99=1(本)……1(本)

    ⑥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说出:至少数=商+余数

    师:是不是这个规律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3、深化探究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笼,至少有两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①学生活动

    ②交流说理活动

    ③到底是“商加余数”还是“商加1”?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④谁能说清楚?板书:5÷3=1(只)……2(只)至少数=商+1

    (二)活动二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分组操作后汇报

    板书:5÷2=2(本)……1(本)

    7÷2=3(本)……1(本)

    9÷2=4(本)……1(本)

    那么探究到现在,大家认为怎样才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

    (至少数=商+1)

    我同意大家的讨论。我们这个发现就是有趣的“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解释课前提出的游戏问题。

    2、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不管怎样分,总有一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

    3、任意13人中,至少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为什么?

    4、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为什么?

    畅谈感受: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感受?

    课堂检测

    一、填空

    1、7只鸽子飞进5个鸽舍,至少有( )只鸽子要飞进同伴的鸽舍里。

    2、有9本书,要放进2个抽屉里,必须有一个抽屉至少要放( )本书。

    3、四年级两个班共有73名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至少有( )人是同一月出生的。

    4、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 )数。

    二、选择

    1、5个人逛商店共花了301元钱,每人花的钱数都是整数,其中至少有一人花的钱数不低于( )元。

    A、60 B、61 C、62 D、59

    2、3种商品的总价是13元,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是整数,至少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低于( )元。

    A、3 B、4 C、5 D、无法确定

    三、解决问题

    1、现有5把锁的各1把钥匙混在一起跟锁对不上号了,请问最少试几次就可能全部对上号?

    2、六、一班四组有男女同学各5名,把他们的名字分别用10个数字代替,至少要点几个数字,才能保证叫到两名男生或两名女生?

    课后拓展

    1、六、二班有学生35人,李老师至少要准备多少本练习本,才能保证有一个人的练习本在两本或两本以上?

    2、从1、2、3……100,这100个连续自然数中,任意取出51个不相同的数,其中必有两个数互质,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5÷2=2……1至少有3只

    7÷2=3……1至少有4只

    9÷2=4……1至少有5只

    11÷2=5……1至少有6只

    至少数=商数+1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5)

    读了《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学生如何学习更有效和教师如何教学更有效。

    有效学习可用九个字来概括,一是“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听说”。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多听常说,提倡学生多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这样就打破了旧式的“哑巴英语”。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英语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记忆。

    有效教学也可用六个字概括: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发展及学习过程,才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才会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一书,着重探讨拉如何使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真正进入课堂之中。通过介绍西方课堂设计的理论和教学策略,总结国内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我们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之前,我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大概念较模糊,通过学习,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概念有了清晰理解。教学模式往往都包含内在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教学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实现条件,效果评价等几部分。一般来说,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的、理论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它不同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通过“调控”来指导教学活动,比起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的指导,其内涵更丰富。

    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定型的教学范式,它有一定的实现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之相比,教学策略则相对比较灵活,它能根据目标的变化而调整,有时甚至会根据情境的变化,打破教学模式的束缚,并做出改变。同时,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教学模式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而教学策略的建构和使用也有助于形成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的相互活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活动的方式方法,也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的方式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教学大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看完《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后,我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相关知识。与此同时,也深感以前所熟悉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越来越难以应对教育改革的需要,时代的发展挑战着教师的角色的定位,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个学习着的角色。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因此,我作为一名教师,要增强“终身学习”观念,应该自觉、自主、自动的学习。终身学习不仅应成为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只要在教学上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变革,才能使教育过程成为个人发展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学会教学的各种策略,如提问策略、练习策略、评价策略等,从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6)

    《春晓》欣赏教学案例设计

    学习内容:《春晓》选自人音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14册

    《春之歌》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音乐课本第六册

    学习主体:初一年级学生

    学习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欣赏《春之歌》、《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并能根据个人的认识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评价。

    2、尝试以春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并以图形谱的方式记录自己创作的音乐。

    3、能够从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学习重点:

    欣赏《春之歌》、《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并能根据个人的认识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评价。

    学习难点

    尝试以春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并以图形谱的方式记录自己创作的音乐。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说春:营造学习氛围

    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吗?

    (师生配乐齐诵一、二自然段)

    师:那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春天充满着生机。

    生:春天可以放风筝。

    生:春天到了,可以脱去厚厚的冬装,换上漂亮的春装

    (点评一:从文学的角度,运用诵、说的情景导入,营造春天来了的氛围。并且为后面的音乐欣赏作了情感铺垫,学生急切地想聆听春天的音乐。)

    二、品春:感受春天的意境

    1、以《春天来了》的片段音乐作为欣赏序曲,利用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欣赏画面。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感受此段音乐的情绪及表现的内容。

    师:同学们,你能感受到此段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吗?

    生:冰雪融化的情景。

    生:万物复苏的情景。

    生:人们愉快的心情。

    师:生动地表现了大地回春、春意盎然的景象及其带给人们的那种惬意、舒适的内心

    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哼唱其中的主要旋律。

    (师生用轻柔声演唱,还可用竖笛或口琴演奏)

    师:请同学们再一次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观看风景录相,复听)

    (点评二: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用视听结合的手段,优美的音乐配上优美的画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春之美,大自然之美。并采用欣赏与演唱、演奏相结合的方式,加深美的体验。)

    2、以春为主题进行活动交流

    师:你看到春天的景色了吗?请同学们画画春天的画,背背春天的诗歌,唱唱春天的歌曲。

    生:各自活动后展示、评价

    (点评三:音乐教育如果与其他艺术能相互连通,互相迁移,就能提高其综合艺术之审美能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审美体验。此活动旨在加强音乐与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联系,通过画画、唱唱、诵诵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春天的美景及其并将它表现出来。而且还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

    3、欣赏《春晓》,听辨人声,学习图形谱。

    师:刚才我们齐诵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洞天。整首诗像行云流水一般平易自然,却悠远深厚,给人无穷的想象。青年作曲家陈怡把此诗谱写成了一首出色的无伴奏合唱曲。它充分发挥人声的表现力,不仅用歌声,还用不同的词,以似谈非谈、似唱非唱的声音造成音色变化来描绘意境和场景。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它用人声模拟了哪些声音。

    (师生共同欣赏《春晓》)

    生:风雨声。

    生:京剧伴奏的声音。

    生:鸟鸣声

    师:除了人声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乐器声或生活中一些物品发出的声音来模拟自然界中的声音来描绘意境和场景。

    (师生共同欣赏《春晓》图形谱,并模仿)

    (点评四:音乐是非语义的信息,它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此段教学先从文学的角度评析《春晓》,再简介歌曲并欣赏,使学生逐步进入其悠远的意境之中。通过欣赏,感受人声、乐器声的音色及其丰富的表现力,并学习用形象简易的记谱方法把它记录下来。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三、戏春:创作春天的音乐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素材进行以春为主题的音乐创作,并且小组合作进行表演。

    (点评五:基础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本环节把欣赏与表现、创造充分结合,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从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表演才能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四、悟春:揭示春天的内涵

    师:请你说一、二句赞美春天的话。

    生: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春天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

    师:春天是恬静的、活泼的、绚丽的。它属于我们大家。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美好春光,愉快学习、健康成长。请同学们在课后邀上朋友一二,一起去踏青。并且收集有关春的艺术作品,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摄影、雕塑等,举行一个交流会。

    (点评六:欣赏音乐还应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赞春,使学生感受春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课外延伸的内容,把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感受春天给人带来的美感,并得到更深的感悟。)

    点评:

    提倡学科综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基础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旨,它不是简单的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情感交流活动。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内容中占很大的比例。在音乐欣赏中倡导综合的理念不仅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还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课堂形式,使音乐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提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春晓》是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14册中的欣赏曲目,《春之歌》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音乐课本第六册。本案例设计者不仅注意了学科综合,而且在教学中以春为主线,把这两个内容组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唱歌曲、听音乐、看画面等综合活动,多方位地来感受和体验春之美,进而进行有关春的音乐创作来表现和创造春之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教具:5个杯子,6根小棒;学具:每组5个杯子,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扑克牌吗?下面我们用扑克牌来玩个游戏。大家知道一副扑克牌有54张,如果去掉两张王牌,就剩52张,对吗?如果从这52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5张,我敢肯定地说:“张5张扑克牌至少有2张是同一种花色的,你们信吗?那就请5位同学上来各抽一张,我们来验证一下。如果再请五位同学来抽,我还敢这样肯定地说,你们相信吗?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想不想研究啊?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一)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原理。

    1.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的情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小棒和杯子来研究。板书:小棒杯子

    师:如果把3根小棒放在2个杯子里,该怎样放?有几种放法?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观察这所有的摆法,你们发现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几根小棒?板书: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师:依此推想下去,4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又可以怎样放?大家再来摆摆看,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代表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观察所有的摆法,你发现了什么?这里的“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又是什么意思?

    师:那如果把6根小棒放在5个杯子里,猜一猜,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师:怎样验证猜测的结果对不对,你又什么好方法?引导学生不再一一列举,用平均分的方法来找答案。并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6÷5=1……1

    师:那如果用这种方法,你知道把7根小棒放在6个杯子里,把10根小棒放在9个杯子里,把100根小棒放在99个杯子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你又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师:我们发现了小棒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那如果小棒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多2、多3,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2、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2、多3的情况。

    师:如果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

    引导:先平均分,每个杯子里分得1根小棒,余下的2根小棒又该怎么分呢?

    师:把7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3、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的2倍多、3倍多…等情况。

    师:如果把9根小棒放在4个杯子里,把15根小棒放在4个杯子里,分别又会有什么结果?

    小组内讨论,再请同学说结果和理由。

    4、总结规律。

    师:我们将小棒看做物体、把杯子看做抽屉,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把m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m﹥n),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商+1”个物体。

    5、介绍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三、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

    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为什么?

    先思考:这里是把什么看做物体?什么看做抽屉?再说结果和理由。

    2、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3、向东小学六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请问下面两人说的对吗?为什么?

    (1)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2)六(2)班中至少有5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4、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

    5、师:开课时我们做的游戏还记得吗?为什么老师可以肯定地说:从52张牌中任意抽取5张牌,至少会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你能用所学的抽屉原理来解释吗?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73页练习十二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

    物体数÷抽屉数= 商……余数 至少数 =商+1

    小棒 杯子 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3 2 2

    4 3 2

    6 ÷ 5 = 1……1 2

    5 ÷ 3 = 1……2 2

    7 ÷ 4 = 1……3 2

    9 ÷ 4 = 2……1 3

    15 ÷ 4 = 3……3 4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我设计了从52张扑克牌(去掉2张王牌)中任意抽取5张,老师肯定地说:至少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在学生半信半疑时,师生共同游戏,让学生信服,但又不知道其中奥妙,这样导入,学生兴趣盎然。

    2、操作探究,建立模型。

    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证明”:“把4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然后交流展示,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此处设计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性。在有趣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当物体个数大于抽屉个数时,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这样的教学过程,从方法层面和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在评价学生各种“证明”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法教师给予针对性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优化,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物体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余下的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平均分得的数量多1。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的数量”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3、解释应用,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把3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都让学生进行了操作并做了记录,但对学生的有序思考重视不够,导致课堂检测时,学生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两个同学把所有的可能都列举对了,但不是有序排列的。还有两个差一点的学生由于思维无序,因此没能正确列举出来。

    2、在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有学生出现了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3根小棒的结论,可能是用5÷3=1……2,1+2=3,也就是很多同学容易出的错误:用商+余数。这时老师没有抓住这个同学思维中的错误制造思维矛盾,因此感觉学生对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的数量=商+1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3学生在用“抽屉原理” 解决实际问题时,书写格式教师指导不到位。有些题目是要先说结论,再说理由。那么说理由的时候,有的同学只列了算式,如:5÷3=1……2,1+1=2,还有的同学先列算式,再回答问题。在区教研室周俊主任的指导下,我才明白这类题目的书写格式是:因为5÷3=1(根)……2(根),1+1=2(根),所以每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总的说来,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全班学生针对这类问题都能快速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我也算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引导学生用操作枚举或假设的方法探究“抽屉原理”的一般规律。

    3、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经历从具体的抽象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提高学生又根据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体会比较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抽屉原理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找出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开展小游戏,引入新课。

    师: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师:听清要求,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位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吗?其实这里面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

    二、实验探索

    第一步:研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有哪些不同的放法?你们又能从这些方法中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1、(出示)师:把4枝笔放进3个文具盒,有哪些不同的放法?(请一生示范)你们又能从这些放法中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2、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并把放法和发现填在记录卡上。

    放法

    文具盒1

    文具盒2

    文具盒3

    最多放几枝

    A

    B

    C

    D

    我们的发现

    3、小组汇报交流。

    (4,0,0)、(3,1,0)、(2,1,1)、(2,2,0)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是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2枝,可能是3枝或4枝。

    生小结: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最多有2枝或2枝以上)

    4、师:把4枝笔饭放进3个文具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找出至少数呢?

    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文具盒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文具盒里,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

    (学生操作演示)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文具盒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文具盒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文具盒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有几枝笔了。

    把笔尽量每个文具盒里都放,还要尽量平均放。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4÷3=1……11+1=2

    5、那照这样的思路:把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怎样想?(用铅笔操作演示)6÷5=1……11+1=2

    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怎样想?……

    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呢?

    师提问: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小结,师整理: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同桌之间说一说)

    第二步:研究铅笔数比文具盒数不是多1的现象。

    1、师:研究到这儿,还想继续研究吗?还有哪些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问题?(生自主提问:如不是多1,什么是抽屉原理等等。)

    2、师:如果铅笔数比文具盒数不是多1,而是多2、3……,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会有几枝铅笔?

    (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会有几本书呢?)

    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师:许多同学都没有再摆学具,用的什么方法?

    生:平均分。把5本书平均分到2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放2本书,还剩一本书,无论放在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生:5÷2=2……12+1=3

    (出示:5本书放进3个抽屉呢?8本书放进5个抽屉呢?)

    5÷3=1……21+1=28÷5=1……31+3=4

    师:至少数为什么不是“商+余数”?(小组讨论,汇报)

    4、对比观察算式,你能发现求至少数的规律吗?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商+1

    5、总结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的关键是什么?(找准物体数和抽屉数),阅读相关资料。

    a÷n=b……c(c≠0)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b+1)个物体。

    三、应用原理。

    1、请你试一试。(口答,指出什么是物体数,什么是抽屉数)

    (1)6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鸽舍,为什么?

    (2)把13只小兔关在5个笼中,至少有几只兔子要关在同一个笼里?

    (3)有5袋饼干,每袋10快,发给6个小朋友,总有一个小朋友至少分到几块饼干?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向东小学6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

    A、六年级里至少有2名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

    (370个物体,366个抽屉)

    B、六(2)班只有5名学生的生日在同一月。

    (49个物体,12个抽屉,“只有”就是一定)

    C、六(2)至少有25位学生是同一性别。

    3、玩“猜扑克”的游戏。

    抽掉大小王,抽出5张牌,至少几张是同花色?5÷4=1……11+1=2

    抽15张至少有几张数字相同?15÷13=1……21+1=2

    4、学生把学生生活中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现象写下来。

    留心观察+细心思考=伟大发现

    四、全课总结。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6篇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6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1

    摘 要:新课改前,中学英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习惯于将注意力只放在学生对随堂知识的巩固上,忽略了作业的完成过程以及作业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作用。结果导致学生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长期得不到提高,制约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个性发展,最终影响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学生作业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新课改;作业设计;作业形式

    一、传统的英语作业设计的弊端

    传统的英语作业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非常有效,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它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作业缺乏个性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作业布置随意性强,缺乏研究;作业形式单一或内容重复,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作业答案绝对,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作业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及学生合作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等。

    这些弊端严重挫伤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制约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活动,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和探索新课改下如何有效设计学生的英语作业。

    二、合理有效地进行英语作业的设计

    针对上述弊端,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如何达到有效性,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 注重个性差异,设计分层渐进式的作业

    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根据他们的不同学习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使作业具有层次性:

    (1)作业量方面。相比于优等生,教师可以让后进生选做或者不做拓展性作业,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如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导优等生将平时所做的单词造句、补充句子等练习提高到另一个层次,要求他们将在这些练习中得到的能力运用到正式的写作任务中去。但对于后进生,则只要求他们按照写作要求和提示信息将自己的观点规范地表达出来即可。

    (2)作业难度方面。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教师可逐级确定作业的完成目标,即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新目标。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求后进生实现基础目标即可;要求中上等学生在实现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努力达到发展目标;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他们努力完成创新目标

    (3)作业完成时间方面。将作业的完成时间弹性化,把优等生和后进生的作业完成时间分段处理,这样既保证了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独立而有效地完成作业,又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感到轻松愉快,增加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2. 注重学科特点,设计积累拓宽式的作业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我们对它进行学习时,积累过程尤为重要,新课程人教版高中英语每个单元均设置了“Speaking” 和 “Writing”板块,这便要求我们的积累和学习除了注重听力和阅读训练外,还可以从口语和书面语训练入手。

    (1)形式多样的口语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英语笑话、英语新闻播报、英语故事复述等作业形式,每节课课前抽出5分钟时间,让他们分组轮流登台将自己的作业展示出来,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表现参与意识,同时为正式授课做了热身准备。

    (2)范围宽广的书面作业。教师组织并督促学生搜集和摘抄名人名言、英语警句、英语谚语、英语名著精彩片段等,为他们进行规范的写作训练作准备。也可以鼓励学生将中文形式的名家散文、叙事文、诗歌等翻译为英文,以此拓宽他们的词汇量,丰富他们的心灵。同时,使他们通过完成这种形式的书面作业,体会到中英文表达方式和习惯的微妙变化,领略到中西方语言的差异。

    3. 注重外界资源,设计实践开放式作业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英语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并利用设计作业的机会引导学生拓宽他们的学习内容,优化他们的学习形式,丰富他们的学习渠道,从而给他们更广阔的英语学习空间。

    (1)课题研究式作业。中学生有很大的好奇心且善于探索和发现,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设计出某些研究型小课题:首先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要求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来解决问题;最后把自己探索的过程以作业的形式写下来。这样的作业不但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他们形成创新意识。

    (2)调查总结式作业。这种作业形式要求教师能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可以引发学生去思考、调查并进行实践的东西,进一步引导他们将这些反思、调查和实践过程写下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又增强了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学习人教版必修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后,可要求学生调查和收集大熊猫的生存状况、现存数量以及今后的繁衍忧患等情况。再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总结出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的方法。通过这项作业,还可为学生创设一种语音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网上冲浪式作业。随着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整合的深入发展,作业设计必将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学生可通过畅游网络获取更多知识。比如学完人教版必修二Unit2 《Olympic Games》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上网收搜寻My favorite Olympic Game star的有关信息,并记录整理。

    4. 注重独特见解,设计创新式作业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顾及到他们的独特见解。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找出学科间知识的共同点,使英语学习的过程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融会贯通,帮助他们用英语问题解决其他学科问题或用其他学科问题来解决英语问题。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促进了他们在学科学习上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课改中,英语教师要努力设计出能与之相适应的作业形式,在兼顾基础知识巩固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作业的完成过程和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做作业得到升华,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做作业得到激发,使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做作业得到改善,使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做作业得到培养,使学生的个性通过做作业得到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做作业得到提高。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2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游戏时所用的图片(食物、蔬菜、动物)。

    学生:准备表演时所需道具(服装、假发)。

    教学设计

    Step One :Present the sentence patterns.

    1. Play a game “How many words do you know?”(利用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对冠军的介绍引出本课。)

    Teacher: After the study of the first three starters,I think most of the students must have known a lot of words. How many words do you know? Let’s play a game to see who know? Let’s play a game to see who knows the most.

    (Divide all the students into several groups and show a picture(图片略)to them with the computer. Every group can choose two students to join. They are asked to come to the blackboard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 in 30 seconds.)

    (Group 2 is the champion group. They can write 11 words.)

    2. Introduce the champion group to the class.(引课方式贴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Teacher: Congratulations,now Group 2 is the champion. But I don’t know your names. Would you like to introduce yourselves to us?

    S1& S2:Yes.

    S1:Hello.My name is Li Lei. Nice to meet you.

    Ss: Hello,Li Lei. Nice to meet you,too.

    Ss: Hello! What’s your name?

    S2:I’m Sun Ping. How do you do?

    Ss: How do you do ?

    Step Two: Drills.

    1. Make introductions.(通过句型的操练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所学的句式。)

    Teacher: The new term begins. Everyone will meet many new classmates. Do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m? If your answer is “yes”,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in your group.

    Example:

    Sa: Hello! I’m Li Lei. What’s your name?

    Sb: My name’s Zhang Feng. Nice to meet you.

    Sa: Nice to meet you,too. And what’s your name,please?

    Sc: Lin Li. How do you do?

    Sa:How do you do?

    2.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

    Teacher: Today I have good news for you. Three new students will come to our class. They are from other countries. Do you want to know them? Let’s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of 1b in Section A.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give the right answers.)

    Step Three: Make friends.

    1. Make new friends.(用谈话的方式完成任务,生动活泼,同时更容易向学生进行美德教育。)

    Teacher: Now everyone has some new friends. Do you want others to know them? Do you want more friends? Let’s introduce our new friends to others,OK?

    Ss: OK.

    Example:

    Sa: This is my new friend. His name is Sun Nan.

    Sb: Hello,Sun Nan. Nice to meet you.

    Sc: Nice to meet you,too. Look! This is my new friend. Her name is He Lu.

    Ss: How do you do?

    Sd: How do you do?

    (Students can stand up and introduce their friends to others freely. They can greet each other warmly. Everyone in the class can have more friends. They can also know something else about them.)

    2. The New comers.(以表演的形式完成,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Teacher: Just now I said three new stude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would come to our class. Now,look! They are here. Let’s give them a warm welcome.

    (Three “foreign”students come in and all the students clap warmly.)

    Teacher: It’s their first time to come to China. Would you like to listen to their introductions?

    Ss: Yes.

    (Three students can make introductions and act out the dialogue vividly.)

    Step Three: Sum up.

    Some students are asked to sum up this lesson. It is how to make new friends and how to greet them. It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daily life.

    Homework

    “How do you meet new visitors at home?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六年级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时,要求学生能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来谈论自己、朋友及其他事物,能在活动中准确表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学生分析观察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形容词最高级打下基础,在教材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情分析

    尽管本节涉及的内容前三节课的学习已有基础,学生对形容词的比较级已有了解,但是还有少数同学在活动中该方面知识运用起来有困难。因此,在本节学习中还应该以练习为主,通过对比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比较级的用法。这节课中涉及到heavy,thin,big的比较级形式,和前面学习的比较级形式有区别,所以学习时应正确引导,避免学生走弯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读、写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bigger, smaller, longer, thinner, heavier.

    2、熟练掌握句型A is heavier than B. C is thinner than D. This apple is bigger than that one.等。

    能力目标

    1、能用以上形式描述人物和动物的特征;

    2、能根据let’s play提供的小图进行替换练习,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运用所学单词,进行对话。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时要求四会的五个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

    教学难点:掌握形容词heavy,thin,big的比较级构成形式,以及在交流中灵活准确地运用形容词比较级结构。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4

    字母歌:Hello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能实现《英语》课程标准的如下方面:

    1、学生学习26个英文字母,学会唱英文字母歌,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

    2、学生可以学到见面问好的简单词汇,并能在生活实践中交际;

    3、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4、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

    6、灵活运用语言,拓展课程资源。

    1、本次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支点,以交际为目的,以现实生活为情景为原则,主要运用情景教学法、运用信息技术,采用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启发点拨为线,以学生合作与竞争为基调,把语言的亲身体验、交际运用贯穿始终,努力做到关注学生个体生命,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大胆实践,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2、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讲解法、谈话法、比赛教学法等。

    3、参与的评价:鼓励性评价,评价标准:学生合作、交流、倾听等技巧;通过活动,检验学生基本问候词、句的掌握情况;通过完成任务,检验学生对本课语言功能和结构的掌握情况。

    1、基础内容:掌握A、B、C、D等26个英文字母的正确发音,会唱字母歌。

    2、认知内容:能听懂会说–How are you?—Fine,thank you。 –Hello! I’m??等问候语。

    3、能力要求:学会用–How are you?—Fine,thank you。 –Hello! I’m??来问候和交流。

    与人见面时一些简单问候语的学习,并进行问答对话练习

    综合课

    课件光盘、字母卡片、英文字母歌磁带、奖品贴画、教材相关人物的面具或头饰等。

    45分钟

    (一)、英文字母

    1、教学导入(5分钟):

    提问“大家知道英文字母有多少个吗”,26个。把26个字母写在黑板上,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字母吗,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它们”,教师播放英文字母歌,让学生仔细聆听,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教学新课

    (1)、指导阅读法(5分钟):教师按照黑板上所罗列的字母顺序,逐一教导学生该如何去读,待26个字母都教过后,教师领学生读几遍,加深学生的印象,让他们能够自己大致将它们读出来。

    (2)、媒体教学法(6分钟):在学生已经大致能将26个字母读出来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播放英文字母歌,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如此练习几遍后,教师关闭录音机,让学生们自己尝试着一起唱。

    (3)、游戏教学法(4分钟):“抢读字母”这是一个训练学生认读字母的游戏,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逐个出示字母卡片,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字母,读对的给该组奖励一个奖品贴画,最后得到的奖品贴画最多的组为优胜,教师给予适当的表扬。

    (4)、讲解法(10分钟):接下来,进入问候语的教学。首先,教师给学生播放与Hello有关的课件光盘(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形式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问候语。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问候语之后,教师开始细化的向学生讲解该如何使用问候语,如:见面时对别人say“hello或hi”,然后介绍自己用I’m??,接着教学生——Howare you?—Fine,thankyou。的对话。此时教师可以拿自己作为例子来给他们讲解这些问候语的运用,先由教师问学生答,然后让学生们自己练习。

    3、谈话法(5分钟):教师在教室中随便找一个学生进行谈话

    T:Hello,I’m she Xiao Pei

    S:Hello,I’m P1

    T:How are you?

    S:Fine,thank you !

    如此多找几个学生进行谈话,让他们亲身体会用英语进行问候的乐趣。

    (二)比赛教学法(6分钟):教师让学生俩俩组合进行对话练习,然后让学生举手到讲台上去表演,看哪个组的学生表演的好,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及鼓励。

    (三)小结(2分钟)

    以教师与全班同学的一起对话,对问候语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四)布置作业(2分钟)

    让学生课后唱唱英文字母歌并用英文进行问候语的对话练习。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5

    教学内容:Chapter 6: what color is this?

    教学目标:a.能听说认读单词“red/blue/green/brown/yellow”。b.初步理解what color is this?熟练运用句型It's... 教学重点:词汇red/blue/green/brown/yellow

    教学难点:词汇red/blue/green/brown/yellow,句型It's...

    教具准备:name cards、各色粉笔和彩纸纸片、ppt、奖品小星星 教学过程:

    Period 1:

    1. Greetings

    2. Revision : (5min)

    用动物图片tiger/zebra/elephant/monkey/panda/cat/dog/duck/rabbit/fish/复习单词&句型What's that?和It's a ...

    3. 引入red/blue/green/brown/yellow ( 5min )

    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粉笔,展示给小朋友,然后在黑板上画出每种颜色的一样东西,引出颜色的各个单词。

    4.颜色辨别(5 min )

    每个小朋友发到一种颜色的纸片,老师说,show me red/blue/green/brown/yellow,小朋友举纸片示意。(可以从单一颜色到多个。)

    5.单词发音练习(15min)

    通过PPT上快速闪现的不同颜色的图片,让学生快速反应,说出颜色,可以小组比赛的形式。(从单一颜色的图片到多种颜色的图片。)

    6.彩图找颜色(5min)

    在PPT上呈现多种颜色的图片,然后问what color is this?引导小朋友一起回答。

    7.观看视频。(5min)

    Period 2

    1.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用绿色画草地,蓝色画天空/湖泊,棕色画树干,红色画苹果,黄色画香蕉,完成后,指不同的部分,问小朋友是什么颜色。再用传话筒的`游戏,it’s…(15min)

    2.每个小朋友发一张纸,用彩笔画东西,只能用学过的五种颜色,然后用小朋友画的图片练习句型。(10min)

    3.备用方案:如果小朋友没有彩笔,就做“这个不可以的游戏”。之前小朋友已经拿到一张纸片。老师在五种颜色中,选一种说,有这个纸片的小朋友,不可以说出颜色。其他的小朋友一次一个一个的轮,轮到自己的就说:It's red/blue/green/brown/yellow。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6

    标点符号口诀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说完用逗号,话说完了用句号,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注释进层破折号,书文名称书名号,意思省略省略号,表示停顿用顿号。

    标点符号的特征

    1、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圆(。句号)。

    2、中间有停顿,小圆点带尖(,逗号)。

    3、并排语气词,点个瓜子点(、顿号)。

    4、并排分句间,逗号顶圆点(;分号)。

    5、引用原话前,上下两圆点(:冒号)。

    6、疑问或发问,耳下坠耳环(?问号)。

    7、命令或感叹,滴水下屋檐(!感叹号)。

    8、引用特殊词,蝌蚪上下翻(“”引号)。

    9、文中要解释,月牙分两边(()括号)。

    10、转折或注解,直线画后边(——破折号)。

    11、意思没表完,六点紧相连(……省略号)。

    12、报刊或书名,括号带双尖(《》书名号)。

    13、重点词语句,字下加黑点(.着重号)。

    14、专用名称下,横(浪)在下边(—— ﹏专用号)。

    15、两数或名词,横线连两边(-连接号)。

    16、人、地、文名中,黑点居中间(.间隔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口诀版)

    1、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必备!送教活动总结(5篇)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多阅读范文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备!送教活动总结(5篇)”,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送教活动总结(篇一)

    尊敬的丁淑珍老师,尊敬的各位教育同仁:

    时值深秋,霜降节后,秋雨淅沥,天气渐凉,秋菊傲放,红叶飘香。美丽的xx美丽的岳中迎来了最尊贵最美丽的客人——xx市名师xx二中特级教师xx市地理学科领军人物丁xx老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丁特一行的到来!

    丁老师从教28年,热衷教学,勤于钻研,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是一位“经师”。其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成绩斐然,教科研成果丰硕,有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丁老师是xx市第二届地理学科带头人,20xx年荣获“安徽省第十批特级教师”荣获称号。

    丁老师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有多年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是一位“人师”。她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她曾荣获“xx市中小学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xx年她勇夺xx市第一届主题班会优质课大赛中学组一等奖。她通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一套中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模式和有效经验,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小学学校管理》《xx师范学院学报》《法制与经济》等国家、省级刊物发表教育论文10余篇。她主持省级重点课题《中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研究》已如期结题并取得丰硕成果。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今天,我们有幸聆听和观摩了曹传道老师和丁xx老师的精彩课堂。受局领导委托,我很荣幸担任本次名师送教活动的主持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与名师对话,向名师看齐。

    首先,让我们进入本次评课活动的第一环节:

    请曹传道老师和丁xx老师一一解析教学设计理念。

    (两位教师解构教学设计和课堂结构)

    同样的课题,不同设计思路,不同的教学风格,两位老师教学效果都非常好,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观课教师的感受与精彩点评。评课顺序为:华正高中、店前中学、汤池中学、xx中学地理组教师代表。

    (四位教师评课)

    四位老师观课细心,听课入微,评课客观公正,颇有见地。走进名师课堂,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评析名师的精品课,更是一次学习与提升的契机。我是生物专业的',参加本次活动,让我感受颇深、获益匪浅。

    尊敬的丁老师,敬爱的各位地理教师。新的高考改革已经启动,尽管争议颇多,但开弓没有回头箭,20xx年,我们都要共同面对高考新政。

    面对高考新政,我们要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

    我觉得有以下几件事,我们可以有所作为。一是介绍地理学科的就业方向与前景的职业生涯指导书的编写;二是初高中地理教材衔接性研究;三是地理学科德育渗透教学研究;四是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实践研究;五是开发地方地理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研学旅行和户外考察;六是积极鼓与呼,争取初中生物与地理早日纳入我市中考科目(特别是丁特,你有更多的机会更为广阔的平台,参与高层决策,您是带头大姐,我们期待您为我们地理同仁、为高中地理学科地位带头鼓与呼,您富有充足能量,居高声自远哪!)。

    名师送教,惠顾xx,地理峰会,聚集岳中。再次感谢丁老师送教,欢迎常来xx指导,感谢岳中为本次活动提供场所,感谢曹传道老师和全体与会的地理老师给力。

    “一场秋雨一层凉,

    风吹梧桐菊花香,地理峰会在岳中,xx名师送教忙!”气温渐降,慎防感冒,多加衣裳!

    散会!

    送教活动总结(篇二)

    一、活动概况

    根据;xxx;xxx号文件的通知要求,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展示县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经研究决定:全园教师在六月份开展赛课活动。赛课活动从6月初开始,前后历时一个月,科目涵盖社会、科学、语言、艺术、健康,《纲要》中规定的五大领域都有涉及,授课内容涉及幼儿园小中大各年龄班的方方面面。为了使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园内成立了由园长、业务副园长、保教主任、工会主席、小中大三个年级组长参加的评委组,确保整个赛教活动的质量。教师们都十分珍惜这次机会,认真钻研教材,以新《纲要》精神及幼儿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设计了一节节精彩的教学活动。这次赛教内容,均按各班教育教学计划进行。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活动目标的设置、活动前的教具到活动过程的组织,都作了大量的精心准备,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童趣,不仅有幼儿的动手体验活动,还有知识、技能的训练,用真实鲜活的课堂教学展示了个人风采,同时也展示了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本次赛教活动幼儿园做到了有安排、有检查,所有评委们克服日常工作和班务工作的繁杂,坚持全程参与整个赛教活动,深入一线听课,进行现场打分。说课部分按照教研室专家所要

    求的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部分进行。经评委们认真打分,青年教师xxx脱颖而出,排名第一,评审组按照推选办法,推选她代表县幼儿园参加县级赛教活动。

    二、收获与启迪

    1、准备充分:在本次参赛的24位选手,在课前的准备都是相当充分的,教师们不仅编写了教学设计,还编写了说课设计,在对课标、教材的理解方面也吃得相当透彻,在自制教具、准备材料方面也做得较好。

    2、主导有方:本次赛课,老师们能坚持启发式教学,常以问题为诱因,设疑重点处、点拨关键处,不断唤起幼儿求知的主体地位,耳、眼、手、脑并用,使幼儿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师幼互动”的新课标理念,实现了《纲要》中要求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3、常规好:幼儿的常规训练好,教师能做到有的放矢,活而不乱。

    本次赛教活动的开展,老教师展示了丰富的组织教学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年轻教师展示了热情活泼、阳光朝气和孩子容易亲近的优势。赛教的进行同时还为教师们提供了相互观摩学习的机会,教师们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使大家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以及自己今后需要提升的地方。每名教师在说课、赛教的比赛过程中,获得专业提升,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长提高其驾驭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质量。赛教活动结束后,业务副园长xxx主持全园教师召开教学研讨会,业务副园长、保教主任对每一位参赛教师的表现做了点评。通过这次赛教活动也加强了县幼儿园的教研力度,为全面提高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乡县幼儿园

    20xx年6月

    幼儿园赛教活动总结范文3

    两个星期的教师赛课活动已告一个段落。受园长的委托,我在这里对这次赛课活动作一个总结。

    首先得表扬下这两周上课的老师们,他们都非常的认真选课,备课。还要表扬下给这两周上课老师帮助的老师们,可能看出我们城西幼儿园教师们的团结精神。总的来说这次上课的老师进步是很大的。

    一、活动特点。

    根据老师们的每天听课评课,首先谈谈赛课表现出来的优点:

    1、所有参赛教师均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直观快速展现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3、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这些课的共同特点是在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体现了注重幼儿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的思想,注重激发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引导幼儿尽可能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4、教师上课充满激情,充分运用肢体语,`手势语、目光等激励学生。同时以自信的风采吸引幼儿。特别是杜秀云杜老师。可惜我错过了。相信以后还是会有机会看到更好的课的。

    5、每位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一起分析教材,探讨教法,制作课件等,充分体现集体备课的优越性,也展现了教师之间互助,互学的良好精神风貌。

    以上是所有参赛教师的共同特点。当然,各位教师还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叶老师注重情景导入,让幼儿有表达自己情感的欲望。并把思想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达到了教学育人的目的。

    熊老师宋老师用音乐美熏陶感染学生。让幼儿在学习当中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那节课不仅让学生享受到舞蹈的快乐,也让听课教师陶醉其中。当然,其余的老师也很棒,小朋友们参与度也很高,过程也很好。老师们和小朋友们听的开心,做的开心,吃的也很开心。相对而言老师们还是进步蛮大的。

    其次,也谈谈这次赛课表现出教学上存在的某些不足:

    1、教育教学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个别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还不到位,在课堂上还不能做到游刃有余,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应急反应不够灵活,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还不敢大胆放手。

    3、教师对学情了解不够,以至于对课堂教学目标把握的还不够好。

    4、新老师在听课方面略有欠缺。赛课期间,新教师到场听课的比较少。

    二、美中不足,教师素质待提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更无完美。我们教学实践只有依托大地,才会走得更远、更好。每位教师相对以前都有一个很大的跨越,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幼儿参与活动的深度、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教师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乏对教材的重组的能力、缺乏灵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在课堂上习惯于按教案上课,受事先设定框框的约束,缺乏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调控能力不强。具体来讲:就是教师的基本功方面。教师的基本功方面尚需锤炼。(1)语言基本功。要求语句能够严谨的进行教学(同时把握好语调及语速),语言规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讲课通俗易懂;(2)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处理。总的来说,本次赛课活动成绩是突出的,展现了我校教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及较高的综合素质,也赛出了城西幼儿园的教师风采。希望在今下个星期的赛课工作中,老师们继续发扬这次赛课的优点,克服这次赛课的不足,把城西幼儿园的的教学搞得更好。

    同时也希望老师们把平常的教学也当成优质课来上,充分的准备教玩具,相信你们能在公开课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点也一定会在平时中表现出来的。

    送教活动总结(篇三)

    这次活动是我到大理之后的第一个帮助他人的集体活动。其实,称不上是帮助她们的,准确说应该是他们帮助我走出心灵的阴影,是他们帮我净化心灵的!

    刚走进敬老院,我有点吃惊,因为我发现在敬老院中居住的,不仅仅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智障的大叔及害羞到见人就躲的小孩。刚去时,他们的脸并非我想象中一样露着欢迎的,欣喜的笑容,而是那快要溢出的好奇。也许,初次见面都是这样吧。到了敬老院后,我们便立马忙了起来,擦桌子、凳子、玻璃、墙壁,一些同学忙着浇菜,其余的同学则分别陪老人聊天,院中的寂静一下子便被打破了,欢笑将其填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智障大叔和那个非常可爱但却一直不敢说话或羞于说话的小女孩。这位大叔在我第一次见他时,茫然或木然,是她脸上唯一的表情,他一个人坐着,呆呆的,不与身旁的老人交谈。那时,还不太了解他的情况,只认为他是有比较难接触的对象,并且又忙着擦桌子、凳子,也就没特别在意,只知道不管同学们怎么跟他说话,他都不会回复也没有表情。在我擦完扶手后,一位奶奶把她的外孙女托给我,让她和我玩。她就是那个可以称得上非常害羞的女孩。她大概有5岁了,但刚相处时,我们的交谈模式却一直是我问,或说教她做游戏,但她一直埋头,以轻微的摇头或点头作答。在这里我很想说一下我当时的感受,那是一种怜惜混着无奈与愤怒的感情,为什么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却一直害羞地在我四十多分钟的陪伴中连一句话都不说,微笑,哪怕一个微笑都没有,只是埋头!一个本该天真活泼的孩子却有着与其年龄远远不符的沉默。庆幸的是,在后来的接触中她终于说话了,还记得她说的第一句是“嗯”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个字,但我很知足。我知道,她的心门一打开一个缝隙了。也许我和她有缘吧,虽然这样说很俗,但我还是相信,因为我听到她说话了,听到她笑了,想四五岁孩子一样纯真地笑,而那位大叔在我和小女孩接触过程中,他是旁观者,他的表情由木然到不停的笑。虽然依旧不和他人交谈却一直在笑,很高兴得笑……最让我难忘的是,在我们要走时,那个羞涩的女孩挤在一位老奶奶身后,不停的看着我,而那位大叔,则笑着用手不停的摸着刚被我们擦过的桌子、凳子,好像在说:我很高兴这样。

    我只想说:有人说到敬老院不仅要帮老人们干活还要受他们的气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到了这里你才会发现人要快乐其实很容易,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知足的心,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会被净化,你会发觉:其实你很幸福!

    更多信息请查看活动总结网

    送教活动总结(篇四)

    送教下乡手牵手,真情助教别样红——送教背景

    三月,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时节,一个孕育希望的时节。县教科所肖素碧老师带着寒假到重庆与专家及其它区县教研员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召开了县小语会理事成员例会。会上,“我们能为武隆小语做点什么”成了主要议题,从“送教团”到“送教组”还是“送教小分队”,通过大家对未来团队名称的认真议,细细品,“武隆县小学语文送教队”出炉了。理事们热情高涨,当即敲定了队员人数、入选条件、选拔方式、活动方式和具体内容,并具体分工并落实了各理事的目标任务。

    四月,一个花香四溢的时节,一个绿满大地的时节。县教委三楼会议室,县小语会理事长、县教科所副所长冉建容宣布了这个担负着引领武隆县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重任的团队——“武隆县小学语文送教队”的正式成立。组建这样的团队,目的有三:其一,成立学习共同体,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成长,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队伍;其二,发挥这支骨干教师队伍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推向深入;其三,整合县内优质资源,用二至三年时间,开展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大轮训,提高全县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最终达到提高全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送教队成立大会上,县教育学会秘书长、县教科所所长王朝武到场作了重要讲话。他殷切希望队员们要树立六种意识:一要增强大局意识,走出小“我”,融入大“我”;二要有主动意识,学会自我加压;三要有舞台意识,送教队的成立,既是给全县小语教师送去学习的机会,又是给团队成员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四要有品牌意识,队员们要精心准备,送出去的一定要是精品,要让受益者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五要有自律意识,要求我们团队成员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我们送教队的良好形象;六要有团队意识,我们团队的每一分子都要树立团队意识,要有凝聚力、战斗力,要富有朝气。接着,队员代表陈本莉发言表达了队员的心声。然后,冉建容理事长通过题为《不断修炼,团结协作,不断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的讲话,要求全体队员进一步明确了我们这个团队的目标,更让大家明确了今后的送教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队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需要互助互学,协作打造出一种战无不胜的团队精神,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接着,肖素碧、邹胜发、陈红英、应红四位理事分别将本期计划送教的讲座、上课、调研等相关内容和思考一一向队员作了展示。最后结合队员爱好特长进行了统筹分组,并认真研讨落实了各组的送教任务和内容。队员们热切而紧张地期待着第一次送教活动的到来。

    五月,一个大地姹紫嫣红的时节,一个天空色彩缤纷的时节。来自全县的46名队员再次相聚在实验小学进行了送教演练,这既是一次磨刀训练,又是一次实战演习。由理事何晓凌和邹胜发分别主讲的《审视职业理想,提升职业热情》、《聚焦课堂质量,关注生命价值——如何观课议课》两个主题讲座,博古通今,联系自己,结合课例,与现实相接,与专业相通,都在寻找与教师心灵的对接点,都在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由队员付红梅、张小琴执教的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分别从第一课时到第二课时给大家展示了一篇课文完整的教学。之后,首先根据内容分组再次进行研讨、修定和完善,然后根据送教地点分组进行出行安排,最后冉所长提出了送教的总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至此,本期的送教活动准备就绪。

    提升自我,服务同伴——过程写真

    送教乡镇类别:四类乡镇共六个乡镇中心校。

    送教时间及送教对象: 5月15日,送教到铁矿、后坪、接龙、双河四个乡中心校;5月22日送教到赵家、浩口两个乡中心校。

    送教内容:

    1.专题讲座:《审视职业理想,提升职业热情》、《聚焦课堂质量,关注生命价值——如何观课议课》

    2.课堂教学: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二课时。

    3.问卷调查及送教信息反馈

    送教形式:来自全县不同类别学校及教科所的共46名送教队员,按送教内容分为三个大组:讲座组、上课组、问卷信息反馈及联络组;细分为:讲座两个主题各一组,上课两个课时各一组,主持人一组,调研、总结一组。按送教地点分为六个小组,分别由何晓凌、徐晓慧、彭雪勤、应宏、邹胜发、陈洪英担任组长,各小组的送教程序及时间安排统一,送教内容统一,送教讲稿及教案统一,送教人员合理搭配,展示过程既遵循统一又不拘泥于统一。

    送教效果:

    1.专业思想的提升:桐梓何晓凌、长坝廖国胜、土坎张洪彬、实小陈本莉、白马陈艳、长坝李雪琳分别在六个乡镇作了题为《审视职业理想,提升职业热情》的专题讲座。他们引经据典,引导大家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教师这个职业及对社会的价值,并为以后怎样践行为人之道,探索为师之道,做一名真正的“人师”、“经师”做了很好的指引。教师们在重新审视师德的同时,得到了职业理想的提升。有的队员以年轻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伶牙俐齿,语惊四座;有的以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精彩的现身说法让听众产生心灵的共鸣,偶尔伴随一阵爽朗的笑声,时不时来一个问题和大家互动,让教师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做人的原则,处世的真理,更让教师们看到了自身职业的崇高,自己的崇高。

    更多信息请查看活动总结

    送教活动总结(篇五)

    严酷夏日,“卫”你钟情,7月15日,100多名XX环卫工纷纷来到XX志愿者协会和长盛公园,团镇委、XX志愿者协会联合社区卫生中心、广东医科大学天易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星超口腔门诊部为环卫工人开展“爱卫者”关爱环卫工人送清凉送健康活动。

    现场设置了刮痧、艾灸、耳穴、口腔检查、量血压和保健知识咨询服务,同时现场的志愿者主动协助引导,让环卫工人倍感暖心。

    环卫工人纷纷表示,检查和理疗后,舒服了很多,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这群人的关注和关爱。

    当天下午,天气刚刚好,XX志愿者协会组织60名志愿者,在长盛公园集合后,沿途为200多名环卫工人派发夏日清凉包,为织城“美容师”们送上藿香正气水、面包、冻饮、水杯、毛巾和食品等夏日解暑物资,让他们感受夏日一股股清凉。

    下来,结合项目的开展,继续为环卫工人夏日送清凉、“卫爱驿站”建设等系列活动,欢迎更多“志同道合”的你,加入我们,一起为美丽新织城奉献力量!

    [荐]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优秀模板(5篇)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荐]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优秀模板(5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篇一】

    这是一篇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农夫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本着语文阅读教学“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成语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故事情节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也就是把 “ 两类结构”的学习和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习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自己表演和构思新的故事情节,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故事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篇二】

    《语文课程标》指出:“语文课程应用心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就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守株待兔》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和合作潜力,体现大语文

    一、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创新火花在闪耀,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滋长。

    在揭题伊始,我就让学生听故事自主提问,提的问题还真不少:野兔倒底是怎样了,为什么会撞死在树桩旁?种田人只但是是捡了一只兔子,为何那么高兴?种田人真的傻吗?他为什么老守候在树桩旁?

    学生提这些问题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小组讨论,一齐来解决他们想要明白的问题,把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各抒己见,谈论着自己的看法,把每个学生带进课堂。整堂课中,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意,受到教育。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语言训练

    想像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潜力,他们也喜欢发挥各种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地想象:“野兔为什么会跑来撞死在树桩上”“种田人坐在树桩旁想些什么”……以及作业,编故事,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他们的想象力。如:“野兔为什么撞死在树桩上呢?”“有一个猎人在追赶它,跑得不知方向了,撞死”。“和乌龟赛跑,不能再输,光想没看见树桩”。“它的儿女受到了伤害,一时想不开”……

    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出来,同时,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就是一项很好的语言训练,语文教学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更就应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另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自己周围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真切地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篇三】

    《守株待兔》是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第5课,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在捡到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一、彩图导入,引领新知

    教学本课时,我先联系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以展示学过的寓言故事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成语故事导入,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课题。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写,同时老师一边写课题一边说说每个字的书写要求,学生跟写可以更好的集中注意里。

    二、多种方式朗读,总结朗读方法

    设计穿越环节与古人对话,感受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顺势让学生回忆:这种语言形式叫作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出示无标点文言文、竖版从右向左排版文言文,游戏环节,学古人摇头晃脑诵读古文,古今对话——师说现代文,生说文言文,多种方法练习诵读古文,得出“巧停顿,诵古文”的方法。

    三、重视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引导学生回忆理解概括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插图,然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紧扣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关注古今词义的不同,如“走”是“跑”的意思,表示“走”的意思用“行”,与现代汉语不同,发现语言上的差异。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语言训练

    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也是让学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将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地说。

    教学过程中,我在三个地方进行了说话练习,一个是学生讲自己听过的《守株待兔》的故事。一个是穿越古代见到农夫你想对他说什么。一个是说说身边的类似守株待兔的人。想象说话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弄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五、拓展延伸,推荐书目

    阅读书上的阅读链接拓展寓言故事,一篇带一篇的教学方式,这是我对语文主题学习的初步探究,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能够多阅读,多积累。推荐《中国古代寓言选》,学生课后通过阅读,定将收获更多。

    讲完一节课成长一次,感觉自己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回想课堂还有诸多不足,希望通过教学反思,指导以后教学:

    1、时间的把控上有点前松后紧,以至于后面的环节进行得比较仓促,给与孩子思考的时间有些少,否则,课堂生成效果会更好;

    2、对于“谈谈身边类似的守株待兔的人”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第一个孩子的回答有些偏离,教师应该进行指导,还好后面的孩子在举例时谈得较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提高。

    3、课堂容量和课堂的高度还需要不断努力。

    4、教师的课堂语言还需要不断锤炼,评价语需要有针对性、多样性。争取做到准确、精炼和丰富。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篇四】

    文言文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的文言文,本寓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不能靠运气过日子”这一道理。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学习文言文是有一定难度的。现在将这一节课的反思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材中不仅有文言文还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在备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大意,让学生根据每一句大意去找对应的文言文句子。学生看到这样的要求,高兴劲儿立马就来,太简单了。不一会就高举小手,纷纷发言。学生找出对应的文言句之后,我又让学生在找出古今意思差别大的字词,帮助理解课文。学生们读了白话文大意后,和文言文进行对比,一读就懂,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常常佩服古人有才,这么多的意思竟然短短几个字就能表达到位,倾诉清楚,激起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贯穿教学始终。

    文言文语言精练,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古人称读为‘吟”“咏”。学生在只有在读中,才能更好的体会到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和意蕴之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读做到不添字不掉字,通顺流利即可。二读,读出韵律和节奏之美。要想读出韵律和节奏之美,我进行了范读,让学生找出我读的和他们读的不一样的地方,问题一提出,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心中一亮:“原来老师不仅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感情。三读,读出感情。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学生已经知道文言文的大意,再次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角色,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去读,在品读中感悟到寓言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

    三、理解寓意突破重难点。

    明白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之后,已经知道寓意,但我没有直接说出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班内展示等形式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说启示的方法把寓意说出来。这样一来,教师不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充分的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把寓言告诉道理牢记于心。

    不足之处:时间分配上有点前松后紧,造成后面讲故事环节展示学生稍微少了点。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做个游戏好吗,看图片猜谜语,沈老师跟大家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是《守株待兔》(板书课题:守株待兔)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

    2、这个题目背后又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拿起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吧!

    三、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同学们的字词掌握得很好,我相信课文也一定读得很好。再次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文读完了,老师要检验一下你们的读书成果。你们知道谁守株待兔吗?种田人为什么会守株待兔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1、这只野兔怎么会一头撞死在树桩上呢?

    2、“窜”是什么意思?究竟怎样的跑才叫“窜”?

    3、什么原因,野兔会这么慌张地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呢?大家猜一猜?

    4、想一想这段我们该怎么读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1、这时候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白捡”指什么?

    2、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出示: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都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5、朗读指导:想到今后每天都能捡一只野兔,种田人更是开心极了,你能把他心里想的这句话读好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因为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正因为有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从此-----

    出示: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从此”是从什么时候起他就丢下了锄头?

    2、种田人丢下锄头,把锄头扔得远远的,看来他是真的不想再拿起锄头干活了。他是一个农民,他本来应该去干什么呀?

    3、“整天”是什么意思?

    4、(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你们瞧!种田人丢下了锄头,他呀,不干活了。当别人在地里浇水施肥时,他在守株待兔;别人在地里拔草捉虫时,他在守株待兔;当别人的庄稼大丰收的时候,他还在-----守株待兔。锄头丢掉了,庄稼不管了,什么事儿都不干了,他一心只想着再白捡野兔。他想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劳就可以收获,用一个词就叫“不劳而获”。(板书:不劳而获)

    5、你们想,他坐在树桩旁等野兔时会怎么想呢?

    6、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种田人的心里还是那个想法:兔子会来的,兔子一定会来的!他还坐在树桩旁边等着。可结果摆在他面前的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我们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一遍。(生齐读第3自然的最后一句话)你们觉得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注意哪些词语?

    (师生齐读)最后,种田人不但再也没有得到野兔,而且田野长满了草,庄稼全完了。用个词语来说,就是——(板书:一无所获)

    7、引导学生说理明白寓意。

    四、拓展延伸

    你们看,那个种田人执迷不悟,还在那儿傻傻地等着,做着他的白日梦呢?现在假如你从种田人的身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师生扮演进行对话。

    五、总结

    是啊,做事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然最后终将一无所获。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能有收获。

    六、课外阅读

    (过渡):这就是寓言故事。寓言,总是借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推荐课外读物)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后我们可以去读读这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在工作中,我们每天都会涉及到要写各种文档的工作,多借鉴范文会让我们的写作更迅速,更有质量。范文的框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就需要大家自己写范文了?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1】

    我们现在正处于课程改革时期,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早已经走在了改革的前列。现在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任务型教学和形成性评价的问题。如何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他们学会该学的东西,从而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呢?

    我想,应该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即让他们对所要学习的任务有一定的兴趣。

    我在讲第五课的第二部分时,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chant、歌曲、创设情境等学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生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育学生要关心他人。所以,在复习之后,给学生们提出了这节课的任务,是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生日。学生们带着这个任务,展开了一节课的学习。

    这节课要学的新单词有date、September、May、fifteenth、second这几个词,还有一些与过生日相关的表达。难学的就是月份,每个单词都比较长,所以,在学习这12个月份时,用了歌曲和chant等方法,学生学的非常快,尤其是学完歌曲后,简单的旋律,把12个月份都包含了,学生学完后,读12个月份也不费力了。学会了12个月份,其它的知识也迎刃而解了。学生最后在表演的时候,表演的也非常的好。能够自己创设出情境,而且用上以前学过的英语表达,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因为外语教学离不开情境。情境是客观实在,离开了情境,语言就失去了本质涵义。进行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两种信号系统与非条件反射相协调,能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外语进行思维。

    整节课的节奏非常紧密,学生能够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由于课程内容较多,容量较大,有些内容学生训练的不够充分,应该多一些个体练习。

    这节课的评价形式也还很单一,应该多一些评价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争取早日完善教学中的问题。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听懂,会说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nose; mouth; ear; eye;

    2..能力目标:通过见面打招呼,描述自己等情景,让学生在模仿、学习、表演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自然与真实运用的目的。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帮助残疾人,并且爱护眼睛预防近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句子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

    2.难点:区分a和an的发音以及S复数用法。 能熟练地使用问候语和介绍语来进行交际。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Step I Warming up

    1、Greetings .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I’m Miss Fan.I’m very happy today,.How are you ?

    2、Are you ready for class? Let’s do and sing, “Hello ,Hello ,How are you ?”

    Have Ss do actions with another.(设计意图:轻松欢快的歌曲伴动作 作为开场白,同时复习旧知,带领学生轻松进入课堂主题,音乐、图像使抽象的语言变得更加直观。)

    StepⅡ Presentation

    1、Show a toy ––Mickey.

    T: This is my new friend ,Mickey, I think it’s beautiful.

    Teacher acts the Mickey :”Hello!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 .” Write on the blackboard .

    2、T: Who wants to touch ?Touch.touch!

    Have Ss touch Mickey’s face . Show word card—-face.(设计意图:用卡通玩偶米奇导入face单词,并鼓励学生touch,学生乐于接受,同时导入了两个新词汇并为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打下基础。)

    Step Ⅲ Practice

    1、 Show the screen, Have Ss read together “Look at me ! This is my face!”

    2、 Give students some people face card(such as Mike,Chen Jie,John,etc.) , Have students say”Look at me!This is my face!” and pass the card one by one .

    T: OK!This group is great! Clap your hands. Stick a letter card for your group on the blackboard. (设计意图:评价是一节活跃而有序的课堂必不可少的措施,也大大提高了40分钟的课堂效率)

    3、 Point to Teacher’s nose ,

    T: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 .This is my nose .

    Ask one student to stand up .teacher point to him/her nose .T: This is your nose .

    Show word card ,Teach students “nose”.Read the word one by one .Give the best one a winner picture.

    4、 Take out a bear’s face , T: look! Zoom is coming! Use the same way to teach other’s words .

    Stick them on the blackboard(word cards and Zoom’s face) .

    5、 Have students point to the word .as soon as possible. T: Look at me! This is my mouth/nose/ear/eye…. Ask two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and point to the correct word .

    6、 Show the screen , Ask one student to read the dialogs .”Look at me !This is my eye /ear /mouth/nose…..”

    7、 Play a game,throw a die , Ask some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and touch the whiteboard . Read the sentence and fill in the blanks”This is my ___.”

    8、 Guessing game . Have students guess ,There are six number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sk student to touch and guess ,what picture is under the number. Have them pay attention to “an eye,an ear”and “eyes”

    9、 Show CAI. Ask students ,“Do you remember colours ?’ Review colours.

    Show some pictures with different eyes. Have Ss fill in the blanks “look at me!This is my_ “red eyes” or “black eyes”.

    10、 Show different pictures who has long nose(elephant) , big mouth(crocodile), long ears(rabbit) , big eyes(owl) , Have Ss fill in the blanks. It has a long___. It has a big___. It has two long___. It has two big ___. Have Ss pay attention to “two ears ,two eyes.”(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设置大量的任务型活动,让孩子在愉悦的主动地氛围下学习新知和巩固新知,全方位的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11、 Tell students(情感教育)PPT :

    Boys and girls,we have two bright eyes.But if you don’t be careful,you will not have beautiful eyes.Maybe you have to wear glasses just like me .So you should protect your eyes carefully.

    12、 Teacher takes out a baby’s picture. T :Look !This baby is so lovely ,This is the beautiful eye, nose ,mouth and so on .Who wants to have a try ? Touch,touch! Close your eyes . Touch,touch! Can you touch the eyes?Ask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13、 Play the video. Let’s do .Have students stand up and do together , Say the dialog loudly.

    “close your eyes.open your mouth.touch your nose.touch your ear.touch your face.”

    StepⅣ Wrap-up

    1、 Draw,stick and talk ,

    Draw a face,a nose ,a mouth ,two eyes,two ears,then stick them. Talk about them with your partner. Hello!My name’s ____.Look at me ! This is my _____,this is my___,this is my___,this is my___,this is…

    Ask some students show their cards and talk about them.设计意图:情境表演的输出是可以检验课堂教学成功的程度,它的设置是学生对于本课知识掌握与否的呈现,也是生生合作学习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模式。

    2、 T: I want to draw a baby now ! I draw a face.I draw two eyes.I draw two ears.I draw a nose.I draw a mouth. OK! Teacher draws a baby on the whiteboard. Baby says: Haha!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This is my eye.This is my ear.This is my nose.This is my mouth.

    3、 Tell students(情感教育PPT) :

    Boys and girls,we have a nose, a mouth , two bright eyes, two sensitive ears. But not everyone has them,so we should cherish them and help others. Such as crossing the street,writing, reading and so on

    Step Ⅴ Homework

    1,Listen and read new words 20 minutes after school.Talk about them with your friends.

    2,Do exercise book.

    板书

    UNIT 3 Look at me!

    Group

    1 2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

    This is my nose.

    This is my eye.

    This is my ear.

    This is my mouth.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3】

    新学期要有新气象,作为教师也不例外。为了更好的开展六年级的英语学习,加强班级同学们的英语词汇量与英语素养,给身处六年级冲刺阶段的学生们多增添一份力量。为此,我在这新学期伊始之时,特意制定此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所带班级情景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领的班级依然是xx班,此班级的班风较为活泼,在课堂互动上也较为活跃。可是相对的是纪律方面有所缺陷,幸而对于教学并不会构成太大影响。可是从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上和一向以来的认识来看,班级内有数量较多的同学英语成绩波动较大,在英语词汇的积累与应用上还具有一些缺陷需要弥补,而这些都是我在这新的学期里需要注意和加强的地方。

    二、针对性教学方案

    在这个学期我除了传统上课教学下课练习模式外,还会额外添加一些英语歌曲与英语故事的教学,尝试经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提高班级同学们的词汇量,提高同学们对英语这一课程的理解度与自主性。同时,因为这是小升初的考试之前的最终一学年,也是最终的冲刺准备阶段,所以我除了这些教学以外还会加强模拟考试等练习,并经过研究历年考试真题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前培训,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以及知识运用本事。

    三、个人教学工作准备

    1、加强自身学习研究,经过历年的考试真题来对考试可能会出现的题型题目进行一些预测,并针对预测结果来进行教学准备,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本事。

    2、加强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明白他们学习的难点在哪里,了解自我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力求经过这种方式来让我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共同加强学习,共同为了提高而努力奋斗。

    3、一个班级中总是有成绩的高低,所以我要发挥出教师的耐心与本事来悉心教导,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督促先进生,鼓励后进生,引导整个班级学习风气的前进。

    在新学期里,仅靠着我一人的努力是肯定不足的,我需要设法培养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带动起全班同学们一齐努力,自发的向上才能够在激励的竞争中考取更好的学校,理解更好的教育,在以后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的栋梁之才。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4】

    本假期我学习了小学英语教材教法—新课标,感觉收获颇多。我对本次学习的最大的体会是: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新理念。摒弃了过去的教学大纲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的落后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现代课程价值的取向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既要从事教学活动,又要从事教育活动。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异。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小学英语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教法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的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应该都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英语教学一定不要变成教师满堂灌的知识课,不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活动”就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天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只有在活动中儿童才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会巩固学习兴趣。

    二、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指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会更加主动,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

    尊重个体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尊重个体差异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应该做到针对不同差异的孩子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获

    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更新,驾驭英语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掌握的词汇在不断扩充,社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只有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迎接新理念新考验新挑战,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善于钻研,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5】

    一、精心设计问题,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回答问题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能起到很大作用。

    二、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阅读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捕捉大意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要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直接感知语群句意;其次要引导他们快速阅读,扩大阅读视幅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阅读速度,提高概述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猜词悟意能力、推理归纳能力等,即在阅读材料提供的纷繁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抓住文章脉络,掠过不必要知道的生词或通过构词法猜出某些生词。

    2.设计整体理解性问题

    随着词汇、语言点的处理,老师再精心设计整体理解性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获取中心意思。在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根据文章内容设计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正确使用阅读策略。阅读文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获取信息,而是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预测活动总是在进行着。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预测的能力,如通过文章的标题预测文章内容、根据首句预测段落、根据开头预测结尾等。整篇文章的主题就

    是通过主题句表现出来的。据统计,大约80%的主题句位于段落的句首,其他大约20%不到是尾句,但也有时候是在段中。

    3.指导学生精读全文,把握信息

    教师应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理解、掌握和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使其通过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模式,形成良好的语言思维定势,培养语感。教师可针对有碍阅读理解的内容,采用“疏”导法,教学生抓住重点句、重点词,摆脱不必要的困扰;针对阅读中的重要知识,采用“点”导法,教授重要语言点。

    4.启发学生深读全文,领悟内涵

    在处理了语言点知识,对文章整体认识后,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深层理解的问题,如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预测事件情节发展或后果等,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这些问题可让学生相互讨论。

    三、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学生的智能和综合素质

    教师要把改善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创设条件使学生产生语言学习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教师要带领学生一道挖掘阅读材料的思想内涵,开展话题讨论,使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正确态度。

    总而言之,教师在阅读课上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精心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使学生拓宽视野,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对话并正确回答对话后的问题。

    2、能够读懂并会书写简单的英语请柬。

    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重点是能听、说、认读对话,能用Can表述会做什么,并且能书写简单的英语请柬。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学生会表述能做什么并能正确书写英语请柬。

    教学过程

    1、Warm-up

    Sing the song “I Went on a Holiday”

    2.Preview

    教师出示学生的体检表,提问:

    How tall are you now ?

    How tall were you in Grade 1 ?

    How heavy are you now ?

    How heavy were you at seven years old ?

    教师根据体检表中的记述判断学生说的是否正确。教师再问:

    This is our last term .You’ve known many teachers andclassmates .Who’s your best friend ? ……

    3.Presentation

    Let’s read

    (1)教师说:Boys and girls ,you are students in Grade 6 now .You will leave soonand study in a middle school .So we are going to have a farewell party nextweek .教师板书A farewell party 领读几遍,提问:

    What shall we bring for the party ?

    启发学生回答:food ,drinks ,gifts ……

    (2)教师继续问:Would you like to give performances at the party ?

    What can you do ?

    回答:I can sing dance 、、、

    (3)让学生分组朗读对话,回答教师的问题,并提出不理解的句子。

    (4)教师放Let’s read 对话的录音,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5. Read and tick or cross

    (1)教师说:You can invite your parent to the party .

    You can invite your teachers ,too.然后,展示一张很大的英语请柬,说Look ,This is aninvitation .can you read it ?学生齐读请柬上的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判断正误的练习。

    (3)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画纸,让他们制作英语请柬。

    6. 巩固和延伸

    (1)做本单元配套练习

    (2)听第一部分录音

    (3)掌握四会单词及句子

    (4)让学生制定欢送会节目单。

    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模板7篇


    现今社会,最多的事情莫过于处理文档,我们会搜集和整理一些范文,有了范文,我们写作就容易多了,有哪些范文值得借鉴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编辑整理的“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模板”,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模板 篇1

    一、亲近文本,走进文本。

    新课程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学中我多次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如:初次与文本对话,我结合课文插图,并通过自由读,指读,评读,让学生感受小路的美丽。再次与文本接触时,我让他们与生活联系,读读议议,再分角色读,小组合作表演等,让学生真正把书读到心里。这样,通过朗读感悟,体验激情,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在一次一次的碰撞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二、走出文本,体验生活。

    语文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让学生充分感知了文本之后,我们再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如:想想,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哪里来的?结合校园环境的保护、家乡创卫工作等,让学生课内外结合,学习与生活结合,从文本中走出来,去体验生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懂得美的环境需要大家保护,还生发出作为一个小学生,一个社会公民,应爱护环境的强烈责任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其中,学生情感也得到超越升华。

    三、利用板书,深化内容。

    本课教学围绕美进行。从看图感受、朗读感悟美读读演演体会不美读读做做明白如何找回美。特别是大写的美,从板书到擦去重新板书,这样,使课文条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明白:不好的行为可以破坏美,失去美;而好的行为能够保护美,创造美,让思想教育深入学生心髓。

    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模板 篇2

    人教版必修四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今汉语中误读和异读的现象和原因,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读准字音。

    2)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过程:

    误读——不是这种读法

    一、课堂导入,展示病情

    以课本上的笑话《翻到死》和一段相声的录音《白字先生》导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体会误读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不良后果。

    二、新课推进,寻找病因

    1、问题设计: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事例中的误读现象呢?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明确:

    (1)形声字造成的误读。

    汉字的四种造字法中,形声造字法是最常见的,形声字也是数量最多的,在我们读形声字的时候,由于目标字与某个字的字形相近,我们容易把目标字同那个相近字形的字读混淆,造成读字读半边的现象。

    如:瞻(zhān)澹(dàn)蟾(chán)赡(shàn)四个字,虽然字形相近,但是读音却截然不同,所以,我们在遇到这一类型的字时,一定要注意它们读音的区别。

    (2)多音字造成的误读。

    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留学生约翰和它的中国朋友在饭店用餐,约翰满是疑惑地问它的朋友,为什么饭店的厕所里总是树立着这样的一块牌子——小心地(de)滑呢?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个牌子上的字应该是小心地(dì)滑,约翰的错误在于没有弄清楚有许多汉字是一字多音,多音字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用语当中,所以,当我们遇见多音字的时候,就应该结合语境弄清楚它的意义和用法。如畜字,做动词的时候读作xù而做名词的时候却读作chù再如好字,做动词的时候读hào做形容词的时候却读作hǎo。可见,多音字所造成的误读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非常常见。

    (3)方言造成的误读。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战士路过河边,看见一个妇女在哭,问她原因,那个妇女说她的孩子掉到河里了,战士一听,二话不说,纵身跳进水中,可是,他打捞半天,孩子没有找到,只找到一只鞋子,当他失望地回到岸边的时候,却听见那妇女欣喜地说这就是我的‘孩子’。原来,当地人鞋子和孩子均读作háizi。大家看,方言不通,闹出了多么可笑的事情,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如湖南话的声母nl不分,还有我们霍邱话的声母hf不分等等。

    2、强调方法,出具处方。

    对于误读现象,应该给学生强调注意以下几点:

    勤查字典。对于读不清楚的字,要立即查字典和相关工具书,规范读音。

    注重点滴的积累。可以用一些小本子将自己误读过的字词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本迷你小字典。

    3、活动设计,对症下药:

    (1)、给下列词语注音:

    挑衅角逐称职泥淖引擎犄角狭隘尴尬旮旯包庇内讧畸形蹉跎刽子手徘徊纨袴内讧 箴言桎梏鞭笞 庇护徜徉 纶巾 联袂 气馁皈依 龋齿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累赘/累积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处境/处所贝壳/地壳哄闹/起哄禁止/情不自禁/睡觉/觉察给予/送给参谋/参差牵强/倔强悄悄/悄然无声提心吊胆/提防学校/校对刹那/刹车臭名远扬/乳臭未干伺机/伺候丢三落四/落枕/降落/落落大方

    (3)、读下面的几则绕口令:

    ①、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黑化肥发黑不发灰,灰化肥发灰不发黑。

    ②红凤凰,粉凤凰,粉红凤凰黄凤凰。

    三、新课推进:异读——选择正确的读法

    (一)问题设置1:什么是异读字?它和多音字有什么区别?

    教师明确:

    (1)、异读字是指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两个读音,有人这么读,有人那么读,这是由于读音不统一造成的。

    (2)、异读字的不同读音中,只有一个是规范的读音;而多音字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的意义,只要运用得对,都属于规范读音。

    (二)问题设置2:异读字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学生自读课文)

    教师明确:

    (1)、由于文(书面语)白(口头语)之间的差异造成异读。

    (2)、方言造成的异读。

    (3)、由于误读造成的。

    (三)问题设置3::异读现象更多地存在于文言文里,那么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该如何读准字音呢?

    教师明确:

    (1)、破音异读:所谓破音异读,就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的方法来体现某些字词的词性和意义的改变。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这里,雨是一个活用现象,名词用作动词,当下雨讲,使用我们要把它读作(yǜ)。

    (2)、通假异读:有些异读现象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照本字去读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由于是通假字,通悦,所以,我们要把它读作(yuè)。

    (3)、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就是我们在读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职名称、民族名称、姓氏等等)的时候,由于他们比较固定的用法,所以仍然要异读做古音。比如上面提到的几个词:可汗(kèhán)龟兹(qiūcí)单于(chányú)炮烙(páoluò)吐蕃(tǔbō)

    三、课堂延伸

    1、有趣的姓氏

    咱们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也由很多的姓氏需要异读,同学们知道哪些呢?

    (学生思考发言,并用多媒体出示)

    解(xiè)仇(qiú)单(shàn)朴(piáo)查(zhā)区(ōu)

    召(shào)逢(páng)种(chóng)万俟(mòqí)尉迟(yǜchí)

    2、带领学生回顾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异读和破读的现象(可就课堂的情况灵活处理)

    3、解决课后的练习题。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请学生整理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误读现象,收集整理咱们生活中常见的误读和异读现象。

    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模板 篇3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达格妮收到礼物前后的心情,感悟她内心的变化,激起对生活的热爱。

    2、收集相关的爱德华格里格的资料,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体会这位伟人的伟大人格,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收集并阅读相关爱德华格里格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年后的礼物(板书课题)。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礼物是――一支乐曲,是谁送给谁的?可这礼物来之不易,它让达格妮等了整整十年啊!这等待的日子是多么难敖呀!那达格妮在等待的过程中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围绕礼物“温故而知新”,很快将两节课的内容衔接在一起,同时做到简洁明了。)

    二、体会心情,感悟热爱。

    1、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笔画出反映达格妮心情的词语。

    (屏幕出示:终于,她仿佛明白过来:“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即使他有这样的心意,也无法将礼物送到我的手中啊!”)

    (1)“哄”。“哄”字你怎么理解?(哄是骗。)那么达格妮认为这个人怎么哄她?

    屏幕出示: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

    在十年以后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

    对比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哪个句子好,为什么?指导带着怀疑的语气读。

    (2)即使……也……。这是我们新认识的一个关联词语,表示个假设关系,这句话有两个意思,你发现了吗?(首先这个人不可能给我送礼物,就算他肯送,也送不到我的手中呀!)是呀,反正都是不可能的了,现在达格妮算是彻底失望了。

    (3)学习他们的相遇部分。

    那个人真的是哄她吗?让我们把目光投到十年前的那个秋天,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那是一个异常和气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帮助一个陌生的小姑娘,提篮子,送她回家,还答应送礼物。)你能否像这个陌生人一样和气地说说这段话。指导朗读:

    屏幕出示:“咳,真糟,我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我口袋里连一根丝带也没有,更不要说会唱歌的洋娃娃了。不过我会送你一件很好的礼物,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

    (4)导读

    多么和气的陌生人,多么美丽的诺言,起初,这个天真的小姑娘还在耐心地等待,可是一年过去了,她开始产生了怀疑,她仿佛明白过来——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五年都过去了,可是依然没有这个陌生人的任何消息呀,她的怀疑逐渐增强,终于,她仿佛明白过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当初那个天真的小姑娘已经长成大姑娘了,而关于那个陌生人的记忆也模糊了,她彻底失望了,她早就明白过来——

    (5)刚才我们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达格的回忆,前面我们说过这种写法叫“插序”。那你能否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交待礼物的由来,让人一目了然。)

    2、就在达格妮放弃希望的时候,这个礼物她真的来了,这对于达格妮来说是——

    (出示: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我觉得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对于一个守林人的女儿,这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已经是非常珍贵的礼物了,因为它们能让达格妮更加美丽动人,为什么这首乐曲超过了它们,成了最好的礼物!请同学们读课文第6自然段从中找到理由。

    (1)这是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送的;

    (2)这送礼物的方式很奇妙:乐曲传遍四方,也就将礼物送给了她;

    (3)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最终都会过时,会变难看,而乐曲却是永恒的;

    (4)这是爱德华▪格里格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所以意义非凡。

    (学生每说一个理由,就让他读这句话,读出这是最好的礼物。)

    资料链接:通过课外资料的阅读,你已经对爱德华格里格有了更多的了解,说说,你了解的爱德华是个什么样的人?(富于创新、受人尊重、享有盛名……)

    这样一位深受世人爱戴的音乐家,他为了一个八岁的小姑娘,信守了十年的诺言,十年呵,三千多个日子,,所以我们一致认为——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3、收到这样的礼物,达格妮听完乐曲后又有什么表现?

    屏幕出示: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歇力抑制住呜咽,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她从音乐的洪流里感到了音乐家对她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曙光,你就是幸福。”

    (找出达格妮的动作:流满呜咽弯下埋在)从她的动作中你体会到此时的达格妮什么样的心情?(激动)指导个别激动地读。

    她感动、她激动,同时她也听懂了音乐家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曙光,你就是幸福。”

    (你怎么理解“曙光”:清晨的日光,比喻美好的前景。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现在请大家的脑子里想像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八岁的金发小姑娘,提着篮子在林中捡野果,她那可爱的样子踩着欢快的脚步留下一串笑声(课件伴着笑声)请你像爱德华格里格那样祝福她——“你是黎明的曙光,你就是幸福。”

    4、得到这样的祝福达格妮又有什么举动?(面对大海高声说:“生活啊!我爱你!”)

    由达格妮这非常人的举动,我们可以判断:此时她的心理充满了?(结合达格妮的身份,结合她原来生活的环境体会这种情感)这就是课文所说的:“陌生的情感!”

    这呼喊声中,充满了达格妮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让我们深情地说……

    这呼喊声中,充满了达格妮对人间真情的感激,让我们富有激情地说……

    这呼喊声中,充满了达格妮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让我们充满希望地说……

    最后让我们铭记这美好的人间真情,轻轻地说——

    5、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将课文第四自然段到最后读一遍。

    三、体会真情,拓展练笔

    1、如果达格妮见到爱德华格里格,她会对他说什么?请写下来。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四、作业设计(屏幕出示)

    1、读读写写。

    白桦树旋律喧哗咆哮项链珍贵

    双颊曙光陶醉沉浸期待

    2、推荐阅读《曾子取信于子》的故事。

    3、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守信,回想一下,你从哪些细小的事中也曾感受过那种真诚带给你的快乐,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下来。

    板书:

    17、十年后的礼物

    爱德华信达格妮

    和气守期待

    名气诺失望

    才气言激动

    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模板 篇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用普通话交流,并在交流中逐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2.通过合理的想像表达出家乡的美好祝愿和热爱,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合理的想像表达出家乡的美好祝愿和热爱,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内容分析教学重点:1.能条理清晰的表达出家乡十年后的巨大变化。2.想像的合情合理。教学难点:用普通话交流,并在交流中逐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看图片,照片或课件创设情境,了解家乡的现在,找出家乡的不足或发展前景,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出示话题,明确交际内容:想像一下,十年后你的家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主要围绕变化展开想像与交际。

    二、阅读指导语,明确主题和说话要求。自由读口语交际指导语,明确交际的主题:想像家乡的十年后可能发生的新变化。要求:想像要合情合理。

    三、充分想像,自由练说。1.可以选择表现家乡某一方面的变化,合情合理的展开想像;也可以多方面综合的去谈。同桌或小组内互说,互听,互练,展开互动。2.练说时要抓住自己交际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条理清晰,声音洪亮的表达出来。表达要清楚,让人听明白。交际的内容要能反映出家乡的迅速发展和个人的美好愿望。

    四、班内赛说,强化互动。1.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练说。2.得合情合理,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评议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愿望。

    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模板 篇5

    一、导语设计

    1、播放以“早春”为主题的影像片段(实景外拍,配以音乐和解说)。

    屏幕上这一幅幅画面,使我们陶醉,使我们被这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被这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天是美丽的,当产生了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出对生命充满无比热爱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打出《绿》、《荷塘月色》、《背影》的三幅画面)

    2、瞧!一位采着《绿》,赏着《荷塘月色》,《匆匆》走来,又给我们留下《背影》的文学家踏着《春》来了,他是谁呢?(出示课题)

    (在导入情境的渲染下,学生与美丽的自然展开多感官对话,从而感知初春景致,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轻声跟读:

    屏幕上,随着课文字幕的不断上移,相对应地出示相关的画面。比如:春草如茵图、春花烂漫图、春雨绵绵图、杨柳依依图、春风送暧图、众人迎春图等等。

    (这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初次交流。画面的呈现,即学生与自然间的对话,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2、学生自读有关内容(第3~7自然段)。

    问题:文章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学生跳读课文,再次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沟通,对文章的结构作理性解读。)

    3、理清文章思路:

    ⑴随着问题的解答,打出字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意点击出景物。

    (盼春)

    (绘春)花草风雨人

    (颂春)

    ⑵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第3~7自然段都是具体描绘春天的,而第2自然段则是对春天的总体描绘。

    那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讲了什么呢?点击出现“盼”、“颂”两个字。

    (学生速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中,可根据“盼望着,盼望着”一句得出“盼”字;可由最后的三个比喻句引申出“颂”字。)

    三、研读与赏析课文

    1、请学生闭上眼睛,心里想着春天,结合自己对春天的亲身感受,口头描绘一下跃入脑海的第一幅春的景象。

    (从文本回归自然,将语文生活化处理,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多重对话是学生欣赏五幅春景图的引子。)

    2、(结合学生的体会)第一幅跃入脑海的春景一定是你最喜欢的,那么,朱自清是怎样来描绘你最喜欢的春景的呢?

    打出字幕──—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春景图?(读一读,读出情)

    (有感情地选读语段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亲密接触。个性阅读,多角度阅读又是下一个环节的基础。)

    3、以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结合屏幕上的要求,对共同喜欢的春景图进行探究、研读。

    (学生间的对话,有助于每位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拓展与深入。)

    切换字幕──—要求:

    ①通过对你喜欢的字、词、句的圈画、分析、交流和讨论,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②请你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

    ⑴学生自由畅谈探究成果,并以一定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来处理朗读,表达情感,同时开展生生评价;教师指导、交流,并作整体的把握。

    ⑵请共同喜欢一幅春景图的学生站起来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其他同学鉴赏。

    (让学生在体会美的基础上学会表达美,从而真正领悟其意境,又一次与作者对话。在这过程中,教师融入学生的讨论,表达自己对文本中某些字、词、句的独特体验,与学生形成平等的对话。教师也可以通过歌声来表达,如《江南春早》。)

    (欣赏五幅春景图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小组讨论及评价中,学生与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教师的系列对话层层打开。教师将自己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成果呈现给学生,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文本有进一步的理解。)

    四、赏读与小结

    打出字幕: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朱自清笔下独有的《春》。朱自清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语皆情语──—小草、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撩拨起我们无比的喜爱之情和无限的赞美之情。

    (在小结中,教师与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心与心”地面对,并对课堂中的对话活动做出综合性评价。)

    五、配音朗读

    全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体会作品中的意境。

    (配乐朗读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基础上完成了与文本、与作者的最终对话,这也是对话式教学的成果展现。)

    六、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特别是诗句。

    请学生交流收集的关于春的诗句。

    小结:春天是绚丽的,她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于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样是写春天的景致,但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诗人笔下的春天带上了不同的色彩,从而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诗句交流,是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与学生、与教师、与不同的文本、与不同作者的情感对话,它能让学生开阔视野,积极体验。)

    七、作业

    1、仿写《春》的一个片段(任选一主题:春、夏、秋、冬)。

    2、整理或誊抄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访谈录

    江平:周老师,您这份《春》的教学设计给我一个非常突出的印象: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对话交流的过程。这与新课标中“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建议十分吻合。请您谈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对话式阅读交流的想法。

    周亚萍:解读作品,就是读者与作者、与文本在对话中全方位、多角度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读者的感知、悟解中,作者、文本和读者真正打成一片,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对话是一种情境:交往双方全身心地创造平等和谐、积极健康的交往氛围;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而进行精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与理解。可以说,阅读教学就是提问、回答、质疑、反驳,肯定、否定、赞许、批评,补充、延伸等活动环节的总和,那么,在阅读与交流中,对话为学生的“自得”创造了最好的环境、最大的空间以及最具可能性的契机。

    江平:从您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对话式教学注重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读者间的对话与交流。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实施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周亚萍:这样的教学设计,关键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应使学生有新鲜感,能引起学生思考、对话、探索的欲望。此文为名家名篇,美辞佳句,自然会引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教学思路扣住“对话”来展开,学生会觉得新颖,有好奇心,他们肯定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如果能有计划地逐步放手,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逐步加强,最后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教师无论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什么条件,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引发学生的表达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不妨名之曰“表达欲”和“审美欲”。它们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被某种诱因引发,可以转化为巨大的学习动力,即所谓“内驱力”。例如,因为《春》中的一些花红柳绿的字眼儿和它们构成的意境,引发并满足了学生的认知和审美的需要,所以,他们在对话中能全身心地投入;在朗读时更能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江平:周老师,对话式阅读教学中自然有师生间的对话。而师生间的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重不可小看。您现在理解的师生间的对话,跟新课程实施前的师生间的对话有什么区别呢?

    周亚萍:新课程中的师生对话,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应该大度一些,容许学生说错话。教师还应创设民主的教学作风、宽松的课堂气氛,给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寻找答案的机会,以及与文本、与作者、与教师对话的时间。教师所做的工作只是让每个同学在对话时尽可能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帮助,让他们能把自己的意见更顺利、更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不是轻易地左右他们的意见。即使必须表明教师自己意见的时候,也不要以“真理拥有者”自居,要让学生感到你发表的也只是你个人的理解和意见,是平等的对话。还要有勇气让学生向你挑战,否定你的意见;而不应该像过去的课堂教学那样,在师生间的对话过程中,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教师方才是“主角”。

    案例分析

    把语文阅读教学当作对话的过程来认识、来实施,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之一。而将“对话”引入语文新课标的意义,在新课程的推行与实施中日渐显示。从周亚萍老师这份《春》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获得并更加关注的信息为──

    1、对话的过程是多向的、实践的: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主要的实践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其对话的过程理所当然地表现出实践性和多向性。

    ⑴对话过程的多向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感情,这是他们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学生边阅读边联系自己的经历与体验,边阅读边把握编者的用意,这是他们与自己的对话,与编者的对话;学生在阅读时既要与同座、邻座同学讨论,又要与老师合作交流、互答问题,这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阅读过程中,学生还要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种种自然现象,体味社会生活,这又是学生与自然的对话,学生与社会的对话。对话的多向性在《春》的教学设计中较为充分地体现出来。

    ⑵对话过程的实践性。这份设计的多向对话,是学生通过跟读、自读、跳读、速读、选读和朗读,通过感知与想像,通过听读与听讲,通过讨论、回答和口述,通过体味与赏析,通过搜集、交流和仿写等言语实践和心理体验来进行的。对话过程中的言语行为,主要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心理活动主要为感受、想像和体味等实践,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最主要的当然还是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

    2、对话的过程为平等的、互动的: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过程,应该是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王尚文教授在其新著《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指出:“对话主体必须有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

    ⑴对话的过程为平等的。周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从导入到范读、到引导与文本对话,从引领个性阅读到小组讨论、到师生交流对话成果,从导引拓展交流到布置作业,她与学生均处于“平视”状态,处于民主而平等的对话之中。这样的做法正是新课程所期望的。

    ⑵对话的过程是互动的。无论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还是学生与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合作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中互动为倾听与诉说。要是学生没有与文本的直接面对,充分阅读,学生怎么与作者进行跨时空的思维交流与心灵对话,他们怎么与文本、与作者沟通与理解呢?古人在《学记》中提醒我们:“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就是说需要在合作基础上的互动。这些互动往往使学生、老师在不同程度开拓思维与视野,丰富心灵与情意,积累言语与体验,双方得到沟通与理解,净化与提升,可谓各有所获,相得益彰,古人把它称为“教学相长”。

    3、对话的过程是有主体、有引导的: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样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地位和作用,需要正确地认识和充分地发挥。

    ⑴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的理念非常强调张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与个性特点。新课标中就有“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表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中心。《春》这份教学设计就是围绕着学生的阅读、学生的对话来展开的。在学生的阅读对话(尤其是阅读对话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想像对话、质疑和解难的多项对话中,在学生与文本和作者、与同学和老师、与自然和音乐的多重对话中,每个学生都有所习得,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他们或陶醉于江南春景,或感受到青春的健美,或惊叹这篇散文的精美,或流连文中形象鲜明的比喻……他们对春天都有了“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是对话过程的主体、建构活动的主体。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的对话、个性的阅读和独特的感悟,有助于学生逐渐养成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和卓尔不群的识见的素养。

    ⑵教师在对话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前面提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在民主的、平等的气氛中,合作的、互动的状态中进行的。教师作为对话者之一,在对话的过程中是一位平等中的首席。这位平等中的首席,主要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周老师的这份教学设计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例如:从激发阅读兴趣,到创设对话情境,从每次阅读的组织到每次对话的引导,从教师及时的范读到教师适时的评价,从引领学生与课内文本的合作探究到导向与课外作者的广泛对话,可以说,每次对话都在引导着学生阅读文本,体验自己,而老师自始至终为对话过程中的引导者;当然,也是对话过程中民主的组织者和平等的参与者。

    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模板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

    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设计特色:

    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揠苗助长的事。

    2、寓言PPT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4课《寓言二则》。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2.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读了以后,它会让你思以前所未思,得以前所未得;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

    2、学生各抒己见。

    3、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词,抽读。字理学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巴望筋疲力尽白费一大截纳闷兴致勃勃

    (3)分组分段读课文。

    4。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

    三、师生对话,感悟寓意。

    1.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你读懂了什么?你找到了哪些关键词语去理解的?

    (2)巴望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

    ①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②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句话,是用巴望好,还是用希望好呢?

    (3)他看到的结果怎样?

    禾苗是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那个人为什么会认为一点儿也没长高呢?

    (4)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一下第一段的意思?

    (5)指导朗读。讨论:读这段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语气?

    (6)体会感情,自己朗读。

    2.默读二、三段。

    (1)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语句读懂的?终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2)这个人是怎样拔禾苗的?指名回答。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请大家结合图思考一下?

    (3)他认为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句子。

    (4)白费是什么意思?没白费说明了什么?

    (5)他说: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意在说明什么?

    (6)指导朗读。要注意这个人一边喘气一边说话的语气,说出对自己的办法很赞赏很得意的语气。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问:结果怎样?指名回答。

    四、点明寓意,升华拓展。

    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死吗?假如你是儿子,你对父亲说假如你是农夫,你会这样长叹

    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揠苗,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长高,相反都枯死了,这是个错误的做法。

    3、你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

    4、揠苗助长这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做傻事。

    五、总结、扩展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揠苗助长》,不按规律办事的例子呢?(指名说一说,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想象写寓言。

    2.抄写生字。

    附板书设计和课文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往上拔/禾苗都枯死了

    想法对做法错结果坏

    想法再好,不按照规律办事,结果会坏事

    揠苗助长(课文)

    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模板 篇7

    一、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写的是美术课上,孩子们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三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

    第2--4自然段具体描述了小青、小松、小波3个孩子所画的家乡。小青画的是山林,那里山峰高,瀑布美,屋前屋后都是高大的树。小送画的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里草绿,牛羊多。小波画的是辽阔的大海,那里海水蓝,海面上有装满货物的轮船。他们的画画出了各自家乡的特点,更有趣的是,他们把自己都画到了画中:小青提着小篮子在丛林里采果子;小松正骑在马上赶着羊群;小波在码头上迎接爸爸,从而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把握两个整体:

    1、文章是一个整体:第一自然段由我们在美术课上画自己的家乡引出课文;第2、3、4自然段通过三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自己家乡的美--山林、草原、海边展示课文内容;第五自然段总结画了许多画,感受家乡多美,祖国多美,从而构成一篇完整课文。

    课文结构清晰--引出课文、并列展示、总结抒情。

    课文内容丰满--2、3、4自然段各为一个独立的整体。(2自然段有山高、水美、树大和动感的富有情趣的小青采果子,用画笔绘出了山林的美;3自然段有草原的广阔、碧绿、富有和勇敢勤劳的小松奔马放牧,构成一幅动态的画面;4自然段有大海的宽阔、海水的碧蓝、海面上有繁忙的货船和码头上一个迎接爸爸出海早归的孩子,画出了既有景又有情的海边生活。

    2、家乡的美构成了祖国山河整体的美:三个并列的美丽家乡景象是祖国多美的其中一部分,且有不完整性,那正是给教师与学生开发的广阔空间--展示学生自己家乡的美,从而使祖国的美更加充实。

    二、关于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认识山字旁。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乡的美丽。

    3、能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什么样。

    4、会用一望无际写一句话。

    5、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三、关于教学重、难点:

    说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和家乡的具体情况。

    1、教学重点:课文第2、3、4自然段,了解三幅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依据第一、二册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基础确定难点)

    (1)感知课文描写家乡(山林、草原和海边)景色的美丽;说自己家乡的样子;

    (确定这个难点主要是想学生年龄小不会留心家乡什么样,或根本不清楚家乡在哪。

    所以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乡老家等。但不要出现说自己家所在的楼。)

    (2)会用一望无际写一句话。(首先要了解词义,其次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再有是写一句话。)

    难点的处理办法:分散和随即。

    四、教学资源准备:

    1、通过观察、访问或与家长聊天,了解自己家乡在哪里和它的样子。

    2、用小彩笔画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的图片。(结合语文课本中的图画如《浪花》、《小山村》等课文;也可结合美术学课的内容。)

    3、课文中三幅图的课件或投影片(有条件的学校)。

    目的是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五、教学设计依据的教学理念:

    1、落实自主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叶老曾经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试着理解、试着揣摩,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2、加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利于学生间、师生间语言交流、情感沟通、思维碰撞。本课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小组中,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3、力求学科整合。本课内容与美术学科联系甚密,且学生因年龄小对画画又特别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让学生在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六、教学时间:建议2--3课时

    七、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能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3幅画的内容,感受家乡的美丽。

    2、能读准8个生字的字音,能了解字义;随文认读5个认读字,认识山字旁。

    3、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愿意与人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什么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

    你想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下来吗?我们先学一学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用画笔,向我们介绍家乡的?(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体现学为所用,即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自主习得能力培养之一:巩固拼音的拼读技能;加强已识字的运用;学习认读新字。)

    要求:借助音节读准字音。

    2、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读课文(合作学习体现之一)

    要求:(1)互读互助读要努力读正确,听要认真,发现错误帮他改正。

    (2)读后标出自然段

    [这一过程除训练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外,还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在合作中形成能力。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教材、资料、媒体、实物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3、检查反馈学生初读课文后的识字情况

    (1)内容: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或短句,强化识字(可用卡片或用课件)

    画笔山峰丛林草原屋前屋后一望无际又高又大

    瀑布码头一艘艘装满货物的轮船骑在马上赶着羊群

    (出示的词语要带音节,读词语中可了解山峰、丛林、瀑布等词的意思;认识山字旁。)

    (2)形式:可指名读、可开火车读

    导语:(过渡到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第一板块

    (一)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学生,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自己读课文,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汇报后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知道文章的整体: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第二板块

    (二)读课文,感悟语言

    1、观察彩图并读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让儿童画与语言之间建立联系,又体现学科整合思想)

    (1)找一找:每一个自然段与四幅彩图的联系。

    (2)说一说:指出联系。

    (3)读一读:相应的自然段。

    2、按自然段学习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认识第二个整体)

    说明:第一自然段学生了解画家乡的事发生在美术课上就可以了。第二、三、四自然段能结合语言与图画说出家乡的美、读出家乡的美。第五自然段要知道我们画了许多自己家乡的画,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懂得家乡的美丽构成了祖国的美丽。

    第二、三、四自然段可打破自然段的顺序

    123下一页进行教学--按学生喜爱自然段的兴趣所需,这也体现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自主习得能力培养之二)

    (1)细读第二自然段。(目的是引导学生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语言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想一想这次再读你又知道了什么?(结合插图、投影片或电脑课件汇报,同时启发学生想象,在情境中感受画面中的形象。)

    (汇报重点指导语言表达顺序及感悟语言内涵,构成单幅图画的美:a、家乡在哪里--山林;b、家乡怎么样--山峰高、瀑布美,到处都是树;c、画中的人在做什么--小青在提篮采果子。)

    结合图画、语境了解丛林等词语的意思。

    (2)随学生的汇报指导学生的朗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喜爱。

    如:她画的山峰是那么高,瀑布是那么美。要读出家乡的山高水美的赞美感。

    屋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绿树。要读出家乡树的高大及绿色的美。

    画中的小青正提着小竹篮,在丛林中采果子。要读出小青置身于丛林中享受家乡的树林给她带来的快乐的情感。

    (3)启发想象再朗读本自然段,回归自然段整体。

    (合作学习体现之二)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也可让学生对画面的喜爱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学习方法可同第一自然段学习方法)

    第三自然段要结合图画、生活实际及想象了解一望无际的意思。

    出示投影片:(起到总结归纳课文2--4自然段的作用)(第2、3、4自然段采用对比读也可,要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处理。)

    3、说说自己的家乡:(学习运用书上的语言表达方法)

    表述内容:(1)家乡实景(生活的所在地、老家)

    (2)想象中家乡的美丽景色

    4、指导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赞美家乡、赞美祖国。

    第三板块

    (三)、有语气地朗读全文,体会感情。(回归文章的整体)

    1、自读后指名读。

    2、选择(2、3、4)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把它背诵下来。

    四、作业:(1为必做题,2为选做题)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有能力的也可背诵全文。

    2、用小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让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体现语文学科与美术的整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生字的字音,记忆字形,学习运用,指导并练习书写。

    2、检查课文背诵;说说自己画的家乡景色。

    3、练习用一望无际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内容见一课时)

    2、强化读生字字音。

    二、记忆字形,学习运用,指导并练习书写

    1、记忆字形(体现自主性--有学生自主选择要记忆的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a、复习学过字:毛、从、山、白、小。

    b、引导学生课前查找已经学过认读字,为记忆做好准备。)

    有的字可自己学习:后、丛;有的字可让学生谈谈,例如

    笔:形象识记法。(上面是竹子做的笔杆,下面的笔头是用毛做的。)部件识记法。

    峰:想一想为什么用山字旁?结合山峰的形象识记。(结合古诗、生活等能练习运用。)

    望:按结构(上下结构)记忆。

    蓝:复习学过的篮,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2、学习运用:重在思路指导。

    如:望可在前--望见、望一望等;可在后--愿望、远望、希望等;可组成语--一望无际、望梅止渴等;可联系古诗--望庐山瀑布等。

    关于一望无际造句指导:(本课的教学重点)

    (1)读一读课文中的原句,想想在原句中的意思,体会用法。

    (2)想一想生活中说什么事物是可用一望无际,旨在打开思路。(天空、大海、田野、沙漠等)

    (3)指导说句子。

    (4)指导书写格式。()--()写上标点符号。

    (5)写后读一读。(目的是培养初步检查、修改习惯。)

    三、指导书写(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教师要下大力量为学生打好基础。)

    以望为例

    1、观察分析:观察结构上边左是亡,右是月。下半部是王,并且把上部托起来。

    2、找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照例子描一描,感受位置。

    4、自己照范字写一写,加强体验。

    5、同学互评或教师参与评价,提高认识。

    6、自己独立书写。

    需要重点指导的字有:笔、蓝、峰。

    三、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若有的学生没画完,可给一些时间继续画,作为课间休息。)

    学生分小组互说自己笔下的家乡,然后请代表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表达交流,学用课文语言,同时表达对家乡的喜爱或期盼之情。

    四、背诵课文展示

    五、作业:(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结合自己所画的家乡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字的反馈检查及字的运用。

    3、指导用一望无际造句。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集锦11篇


    文章写作是很多人都不喜欢的一项任务,借鉴范文会是一个好途径。我们所需要的是范文中的经验。现在,有请阅读我们推荐的《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1】

    一、回顾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早上好!今天由覃老师来给大家上课,希望大家能认真听讲,等下老师可要提问的哦!(你们把笔和笔记都准备好了吗?)

    2、在上新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看一幅画,看看大家能从图片中回忆起我们低年级曾学过的哪一首古诗吗?请看屏幕:(有人知道与图有关的诗句吗?嗯,是《村居》)

    3、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二月早春乡间孩子们放学回来后兴致勃勃放风筝的情景。这样惬意的童年生活,真是让现在还宅在家里的我们感到羡慕是不是?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古诗三首》,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这一课的生字。

    2、(1)现在来认读这一课的几个生僻字,注意读准字音。

    (2)接下来学习4个会写的字,请大家注意听(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在纸上把这几个字练写一遍。

    3、学完了生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三、再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

    题目中的“四时”是指一年四季;“田园”是乡村;而“杂”是有感而发;注意这个“兴”的读音。“其三十一”就是第三十一首。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首先了解一下诗人的时代背景:(多媒体出示)《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首先了解一下诗人的时代背景:(多媒体出示)《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自由朗读古诗。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这首古诗,(出示要求)请结合注释大概了解一下诗句意思。

    (1)理解词语: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2、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这是大部分同学一看就知道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古诗的韵味:《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请同学根据老师划分的节奏,再读古诗,读出韵律。边读边想象,说一说这首诗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有没有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读出节奏),下面我们一起来理解诗句。思考下列问题:

    4、诗中先写了哪些人物?(村庄儿女、童孙)他们在做什么?(耘田、绩麻、学种瓜)。

    (1)诗歌的前两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

    (2)后面两句诗写了谁?(童孙)他们在做什么?(学种瓜)

    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最为简洁传神?你们知道吗?从哪里看出来?(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种瓜。这两句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

    五、课堂小结。

    这么可爱的孩子怎能不令人喜爱呢?天真可爱的孩子和和谐的劳动场面深深地吸引诗人,所以他写下了这首名诗(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是一首田园诗,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田园诗?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好了,什么是田园诗。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最后我们再来一起读一遍古诗。(好了,下课!希望同学们明天还来给老师捧场,谢谢大家!)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在欣赏《种玉米》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或同他人合作按音乐节奏来创造、表现音乐内容。

    2、学生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3、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培养和激发对劳动的热爱,并在与他人合作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表演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教学难点:

    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特别是连续两个附点音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观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庄稼吗?(小麦、水稻、玉米、红薯、高粱等等)农民伯伯要怎样做才能种出这么好的庄稼?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听听歌中在种什么庄稼?都让我做些什么劳动啊?

    二、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种玉米(除草、施肥、撒种、浇水)

    2、复听歌曲

    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四二拍);情绪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3、解决难点;

    连续两个附点音符的演唱。

    4、小声跟着老师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拍手打击节奏

    (1) x x x x|x x x |x x| x —

    校园地里播种上 金 玉 米

    (2)x x x x|x x x |x x| x —

    我来锄 地 你来 割 茅 草

    (3)x x x x|x x x |x x| x —

    幼芽娇嫩需 要 勤 浇 水

    5、随琴视唱歌曲

    第一句由教师示范x、 x节奏

    第二、三句学生观察和第一句的异同处,自学

    6、教师伴奏,速度可慢一些,学生分组练习互教互学,遇到的困难说出来,教师面向全体同学指导、纠正。(如:“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楚,让学生体会“马蹄声”)

    7、教师评价唱的好和不够好的地方,并纠正唱错的词句

    8、熟悉歌曲,随伴奏音乐将歌曲完整地演唱

    9、要求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有力的气势和开心的心情演唱歌曲。(要求:除了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劳动气氛,还要准确演唱二分音符的时值)

    10、教师对孩子的演唱予以评价

    三、表演歌曲

    1、请孩子们出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沙锤,以及发出短音的打击乐器。对孩子们的制作表示赞赏,对特别有创意和制作特别精美的乐器的孩子奖励。

    2、分组编创动作表演歌曲。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孩子们通过自制乐器,和舞蹈动作把歌曲表现的淋漓尽致。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3】

    单元整体教学。熊小玉老师也很生动的给我上了一节有趣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教材单元主题的引导下,通过整合教材板块,活动内容,练习内容和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进行的单元整体考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且其目的是尤为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设计,实施结构化教学,提高学与教的质效。是个非常值得我们英语教师学习的优质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学习语言整体性、应用性的角度出发,摒弃了以往片面注重词句的教学,将英语教学更加推向应用性与生活化,注重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整体认知。

    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在英语的教学设计中提倡从单元主题的整体角度来设计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单课的独立,而是在基于单元整体的基础上来设计单课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过程。其中明确单元整体主题与单课个体话题之间的关系,梳理明确教学内容之间关系,确定整体设计的第一步,我学习到了三点体会:

    一、做到专研教材,挖掘出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之间的深层次关系

    教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与标准。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要做到主题与话题之间的浑然一体,必然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读,不仅要按照教材表面设定的主从关系,更要挖掘教材内部单元与单课之间隐含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更好地设计主题与话题提供更多的素材。我们要认识到教学的内容要基于教材的文本,但并不局限于教材呈现的文本,更多的内容是隐藏在教材文本之下,具有内在的隐性联系。我们需要深层次地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相关的教学内容并选择出主要相连的材料。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间的联系,做到深层次的关系。

    二、做到文本再构,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联系

    我们要明确设计思路合单元主题的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通过文本再构,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单元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呈现的可能比较散,而教师挖掘出来的内容显得更为零乱。如果直接让学生去学习是达不到我们预期的学习效果的。且我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与情境性。因此教师要通过文本再构,在单元整体与单课教学的体系内合理安排好学习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将分散的知识点按照语境、话题、层次等逻辑顺序重整排列,就犹如一盘散开的明亮璀璨的珍珠一样,把它们用一根结实又好看的链子串起来,一定更有价值。文本再构也是如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学到用、从旧到新、螺旋式上升,既学习新内容又联系旧知识,既学习教材文本又整合文化内涵与生活实际。

    三、构建学习英语语境,把学生引领到一种英语学习的语境中

    在进行构建学习英语语境的设计时,可以借鉴组织结构学的相关知识。在设计时,用话题人物或是故事串联成并列式的设计;用主题——话题的结构串联成总分式的设计;用认识过程或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串联成递进式的设计等。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中散落的珍珠以主题——话题为线串联成美丽的学习链,丰富课堂学习的内涵与深度,打造多元内涵、多线性层次的课堂教学盛宴。把学生引领到一种英语学习的语境中,更好更快的是学生融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

    因此,当我们在写自己的教案时,要切实地走进教材,研究教材,用好教材,用心去体会和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学习内容,进行提炼。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基本立足点,只有用好教材,设计好教学,实践好课堂才能达成教材与教学的和谐统一,体现两者之间的完善结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很新颖也很本质,我们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材料,把小学英语教学做的越来越好。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4】

    一、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方面提出的,三年级下册的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本单元借助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活动以及插图等学习资源围绕“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进行内容重组,培养学生独立识字、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简介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介绍了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初步带领学生在领略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重点是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美观的特点,重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感受古人的劳动智慧;《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重点是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最后的“综合性学习”环节又回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重点是交流过节的故事或过程,帮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并将体会付诸文字。本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综合性学习栏目。它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单元目标

    (一)核心目标:

    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在习作中写清过节的过程。

    (二)常规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30个词语。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2.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5.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6.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进行展示、评价、改进。

    7.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8.能说出有关句子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写。

    四、总体构想

    从单元的主题出发,围绕“传统文化”到课文内容中探索发现,体现了整读课文、归类识字、品析词句的系统学习思维。本单元包含古诗与说明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使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更加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也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自发地查阅课外资料进行知识扩充。本单元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传统节日展开,学生在课上与课下都可以进行实践,并通过交流与写作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虽然教材将综合性学习安排在后期,但是把结合学生体验和古诗的引入放在单元之初,让任务布置前置,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课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完成目标的学习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在本单元的阅读学习中学生会发现课文能够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展开,进而产生思考,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学生在理解课文整合语文能力知识点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整体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学习能力目标。结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了《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进行整体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学习阅读图文的方法,在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一部分教科书设计

    模块一

    初读感悟:初识传统文化,了解写作方法(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导入本单元,明确单元主题,激发兴趣。

    2.初步认识“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3.制定本单元学习计划。

    4.整体读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开启单元学习,初步了解传统文化

    1.导入传统文化相关知识。

    ①学生自由交流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②教师补充总结: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称谓,有时也称“文化遗产”。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其内容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等。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学为支柱,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2.调研预习情况,收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结合课文体会内容:在第三单元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民间风俗,品味艺术的精彩,再现古都风貌,通过四大发明和建筑的精妙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件结构图展示概括)

    3.检查课文初读情况。

    【设计意图:本单元借助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活动以及插图等学习资源,围绕“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展开。单元初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初识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另外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继续进行学习。通过预学习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整单元的内容和结构,以便更顺利地了解和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后面的综合性学习打下基础。】

    板块二

    说一说,写一写,词句段运用

    (一)按照流程图和例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过程。

    1.阅读蓝色方框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都是动词。

    2.读下面的一段话,引导学生总结在段落中加入这些动词的好处:

    ①这些动词帮助读者准确了解造纸动作的先后顺序。

    ②这些动词十分生动,使得描写十分吸引读者。

    3.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手工活动,借助动词思考活动过程。

    4.小组交流,相互修改。

    5.全班汇报,生生互改,教师提建议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6.教师评价总结。

    (二)思考例句描写的共同点,再照样子写一写。

    1.自由读例句,思考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3.总结归纳两句话的相同点:

    ①都是围绕一个意思展开描写,体现了事物的一个特点。

    ②在描写的时候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

    ③语言十分生动,能用上恰当的词语。

    4.教师引导学生确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选择好一件事物的一个特点。

    5.教师鼓励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句子,相机指导。

    6.写完后小组交流互改句子。

    7.全班交流,生生互改,教师提出修改建议。

    8.教师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为“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在走进课文学习之前,在之前的《赵州桥》一课中,学生已经通过分析学习了解和学习了这一核心目标,园地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更好地体会单元语文要素。在本部分教学中先利用词句段运用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感悟,收获一些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为后期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块三

    自主学习,制定单元学习计划

    1.教师先呈现单元整体结构图,帮助学生梳理单元重难点。

    好处:整理出单元知识点、重难点,帮助学生整体理解单元任务,方便制定学习计划。

    2.分享之前的经验,总结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

    3.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制定本单元的学习计划。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重点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从主题体会上,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了解传统文化,体会其魅力,更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生活经历了解感受进而展示学习成果。不仅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要针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帮助学生在学习和习作方法上进行能力提高,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这有助于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单元学习,达成核心目标。】

    课时2:

    板块一

    交流计划,激发兴趣

    1.学生展示学习计划,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指导与评价。

    2.小组合作,完善学习计划。

    板块二

    落实计划,整读课文

    1.自由读《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圈画生字词。

    2.再读课文,将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试着通过查词典理解或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3.小组交流读课文。小组成员相互纠正读音并交流自己在读书中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相互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和小组成员一起合作读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并将试着相互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预设:

    学生1:我不理解什么是“横跨”。

    学生2:我来帮你解答。我查了词典,“横跨”的意思是在上形成拱形,从一个界限展开、延伸到另一个界限。在课文中就是指拱形的赵州桥从岸的一边延伸到对岸,连接了两岸。

    4.将疑难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帮助理解。

    5.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尝试标画,将自己不懂的词语或问题写出来。

    6.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上节课提出的关于课文的问题,尝试相互解答。

    7.再读生字词及课文,进行巩固与自检,达到准确、熟练认读的目的。

    板块三

    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 通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2. 大致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尝试旁批。

    《纸的发明》:

    师:这篇课文是什么结构?

    学生:总分总结构,先总说造纸术有伟大贡献,再分说纸的发明过程,最后总说造纸术促进了文化发展。

    师:你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值得学习的写作特点?

    学生:课文中有的段落围绕一句话展开描写。

    3.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补充。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总结概括大意的好方法。

    教师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先找一找文章中有没有哪个句子或哪个段落能够直接概括,如果找不到,可以分别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将这些段落的意思串联在一起。

    板块四

    课时梳理,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继续读四篇课文,从中提取信息,尝试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模块二

    阅读课文:字里行间找信息

    (4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2.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3.能在组内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资料,并商量展示活动成果所用的方式。

    4.能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收集的“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料。

    5.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6.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课时分配

    4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整读课文,寻找信息

    1.动态出示表格第1列,引导学生聚焦课后习题。

    2.到课文中寻找重要信息,整体把握课文写的内容。

    3.动态出示表格按要求找信息。

    4.发现信息的关键性。

    5.体会关键句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运用表格的动态梳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二

    课时梳理,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练习朗读四篇课文,并背诵《古诗三首》、默写《清明》。

    课时2:

    板块一

    朗读课文,感受文趣

    (一)朗读《古诗三首》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自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出节奏。

    4.出示图片,理解诗意,进行全班交流。

    5.交流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

    6.出示图片,背诵古诗。

    (二)朗读《纸的发明》

    1.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和记录方式的缺点。

    师:请你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4.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概括这段内容。

    5.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6.交流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

    讨论总结:蔡伦改进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7.梳理纸的演变过程。

    师:请你再次浏览课文,用表格形式记录纸的演变过程。

    (三)朗读《赵州桥》

    1.播放图片,介绍赵州桥的相关资料。自读课文。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交代了哪些内容。

    5.读第二自然段,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写了雄伟?哪些句子写了坚固?

    6.自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主要写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四)朗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人多的场景,同桌相互交流。

    3.自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街市热闹的画面。

    4.齐读最第一个自然段,体会画的价值,感受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板块二

    学以致用,拓展内容

    1. 收集资料了解地动仪、圆周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2.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板块三

    课时梳理,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课时3

    板块一

    背诵读文,搜集资料

    1.背诵古诗,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和习俗。

    2.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还可以通过表格或泡泡中的提示进行收集资料。

    3.恰当提出建议,并把了解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4.选择活动小组,制订活动开展计划、时间安排。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计划表。

    活动计划表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后,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通过多种方式搜集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并运用表格的形式分组分工合作完成搜集任务,感受小组合作的快乐。】

    板块二

    小组讨论,确定方式

    1.交流组内成员课外收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资料。

    2.商量准备展示活动成果的方式。

    3.统计收集资料,发现不足,补充资料,确定展示活动成果的方式。

    课时4:

    板块一

    提取重要信息,介绍历史文化

    1.查找“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2.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别人介绍。

    3.请学生进行评价。

    4.向介绍清楚、声音洪亮的学生奖励一张积分卡。

    5.将你所介绍的“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写下来。格式如下:

    【设计意图:通过查找“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关资料,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并通过关键词语清楚地介绍,培养学生重组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介绍后还可以获得奖励,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模块三

    梳理探究:归类识字,积累词语

    (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巩固复现本单元44个生字,8个多音字。

    2.按结构和特点归类学习生字,正确书写36个生字和30个词语。

    3.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三、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朗读课文,复现生字

    1.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我指你认做游戏读。

    4.分类交流识字方法。

    组词、根据字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同音字、根据插图、查字典。

    5.交流生活中见过的标示牌。

    6.出示句子,补全词语。结合语言环境巩固生字。

    板块二

    学多音字,据意定音

    1.出示本单元多音字:累、切、便、鲜、爪、都、乘、笼

    2.交流多音字的读音并组词。

    3.查字典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4.生读多音字组词。

    5.结合语言环境确定多音字并组词填空。

    【设计说明:可以让学生根据多音字在文中的意思,进而读准它们的字音,学会通过字义确定字音。】

    板块三

    复习词语,积累词语

    1.出示本单元词语。

    2.生读词语。

    3.小老师领读。

    4.根据语境填写词语。

    5.出示日积月累词语,感受传统文化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1)生读,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好”。

    (2)引导学生思考四字词语的意思。

    (3)学生看图介绍这些四字词语。

    (4)开展游戏“对对碰”。

    【设计说明:积累词语,感受词语所在的语境。学生可以根据图片、视频等资料理解四字词语,感受传统文化。】

    课时2:

    板块一

    分类指导,归类书写

    1.出示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2.尝试分类识记:

    符 欲 魂 借 酒何牧 兄 独异佳 术 伟 录 册 保 存 约 验 阿欧洲 社

    赵 省 县 匠设计 史 创 举 且 智 慧 历

    3.学习第一组左右结构的字及特点:

    左右同宽:欲 牧欧约

    左宽右窄:创

    左窄右宽:魂 借 酒何独 佳 伟 保 验 阿 洲社设计

    4.学习第二组上下结构的字及特点:

    上窄下宽:符 兄异录

    上宽下窄:省 县 举 智

    5.半包围结构:

    匠 历 赵 存

    6.独体字:

    术史 且 册

    7.上中下结构:

    8.书写时要注意:

    (1)观察田字格,找到每个字的关键笔画与占格。

    (2)重点笔画书写时要注意:

    牧:“牜”书写时最后一笔是提。

    录:“录”的下半部分不是“水”。

    欧:“欧”的笔顺是:横、撇、点、竖折、撇、横勾、撇、捺。

    洲:“洲”先写三点水,再写点、竖撇、点、竖、点、竖。

    省:下半部分是“目”。

    慧:中间的“彐”要写得扁一些,中间的一笔横不出头。

    匠:先写横再写里面的“斤”,最后写竖折。

    9.师范写。

    10.生练习书写生字。

    11.生交流展示,生评价。

    12.修改后,布置作业:书写生字、生词。

    【设计说明:在书写生字时,先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和重点压线笔画,形成习惯,再对重点笔画或易错笔画进行重点梳理,有助于学生在写字时可以规范书写。】

    第二部分

    读整本书教学设计

    模块一

    整本书导读:激发兴趣,引导阅读

    (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激发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期待。

    2.探索文本,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课时分配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相信你们对《清明上河图》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老师就来给你们推荐一本介绍得更加详细的绘本——《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让我们跟着绘本一起走进热闹的汴京街市吧!

    (二)大胆猜测

    1.看封面,认识主人公十三郎。

    请你观察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小男孩是谁?让我们一起跟他走入这次惊险而又神奇的“旅行”……

    2.对绘本内容进行猜测。

    请你大胆发挥想象,猜一猜这本书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什么联系和不同?里面会有什么内容?(配合上学期学过的预测方法尝试阅读绘本)

    (三)了解四大部分

    打开书,看一看这本书分为几大部分?

    每部分都是什么内容?(故事配图简单理解)

    (四)阅读第一部分——十三郎的故事

    读一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说明:猜测是一个阅读者的好品质,更是一个好习惯,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猜一猜书中的内容,从而激发阅读兴趣。整体浏览全书,掌握结构,接着阅读十三郎的故事,引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进行初步体验,为后续进一步欣赏打下基础。】

    (四)布置作业

    在绘本故事中,十三郎走过了许多地方,请你再次仔细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和景物,选择你感兴趣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给伙伴或者家人听。

    模块二

    整本书汇报:汇报交流,引发深思

    (1课时)

    一、学习目标

    交流阅读收获,感受画作之美。

    二、课时分配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热闹繁华的汴京街市,认识了十三郎,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欣赏耐人寻味的古代画作。

    (二)分享交流

    1.打开书,翻到第二部分,这里有《十咏图》、《明皇避暑宫图》、《五马图》三幅画作,请你选择一幅画,用自己的话介绍给大家听。

    2. 请你向大家展示《清明上河图》中你感兴趣的画面,想象一下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故事?

    【设计说明:给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支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组织好语言交流自己的收获,在分享中感受中国古代画作的古典美,体会《清明上河图》的精妙之处。】

    3.你在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是否有困惑或者有更多想知道的呢?请你阅读本书的第三部分,看一看这101个解读,和你的同桌互相介绍一下这些知识。

    4.《清明上河图》中包含着许多人物与有趣的景观,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对作者张择端或者画作中的谁说些什么呢?

    【设计说明:通过看“解读”,进一步了解画作,并感受北宋的繁华景象。通过与作者和画作中古人的“隔空对话”抒发对古代艺术家的崇敬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

    (三)布置作业

    第四部分是作者的创作后记,在这份后记里,你能看到作者整个的创作思路,更重要的是,你还能看到作者埋伏在画面里的一些游戏和故事。比如正文故事里有个人物,浑身画满了眼睛,他是什么人?又如,在这本书里,你除了可以看到《清明上河图》,还能看到哪些宋画的影子?这些设计都会在后记里解答。请你在课下仔细阅读后记,和你的小伙伴或者家人进行交流。

    第三部分

    语文实践活动

    一、学习目标

    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播放视频,激发兴趣。

    1.(播放过春节的视频)到处张灯结彩,真热闹呀!这是什么节日呢?(背诵《元日》)

    2.你们喜欢过节吗?

    3.过春节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节日,看,有的同学眉飞色舞,原来是收到了红包,难怪那么高兴。其实每个节日都蕴含着大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设计说明:春节是学生们最熟悉不过的传统节日,围绕这一节日展开,使这个活动与单元主题更密切,又和学生的生活更紧密。】

    板块二

    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1.大家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补充。

    3.你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吗?

    4.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可以通过讲故事、背古诗、图片资料介绍等形式简单展示)。

    5.教师进行小结。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板块三

    进行实践性活动。

    1.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了解传统节日?

    3.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及方式。

    (1)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

    (2)介绍传统节日美食佳肴的制作方法。

    (3)介绍自己经历过的庆祝或民俗活动。

    (4)上网或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询问长辈。

    4.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交流展示活动方案。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派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

    小组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讲故事、PPT展示、小报制作等均可)

    5.教师评价指导。

    【设计说明: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小组进行合作,锻炼合作能力。】

    课时2:

    板块一

    交流评价活动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

    (1)自主交流,谈谈收获。

    (2)集体汇报,总结评价。

    3.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展示自己做的月饼,表演写春联等。

    (2)展示成果时,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3)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设计说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块二

    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可以写过节的过程。

    (2)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提示:写过节的过程,要写热闹、欢乐的场面。写故事,要能写清楚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整的一件事)

    3.指导选材。

    (1)开展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了解许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有饮食文化,有风俗习惯,有传说故事等。

    (2)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4.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5.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写清楚过节的经过;

    要有一定的顺序;

    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

    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6.范文指导。

    7.学生独立习作。

    板块三

    展示作品,修改习作。

    1.出示习作范文。

    2.老师指导学生评议范文。

    3.同桌交换习作,交流点评:过节的过程是否介绍清楚?有没有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有没有错别字?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5】

    课题

    第五单元

    教学内容

    《雨打芭蕉》赏析

    教学领域

    欣赏

    执教教师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国乐飘香中的《雨打芭蕉》。

    1、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以中国民族乐器为主,与之前所学的中国民歌《草原牧歌》、《劳动的歌》、《小调集萃》等单元形成呼应。

    2、本节课贯穿了民族器乐艺术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了解丝竹乐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广东音乐《雨打芭蕉》属于中国民族器乐中的“丝竹乐”,具有小型乐队演奏、音乐情趣轻松活泼、演奏风格精致细腻、音乐优雅柔和的特点,主奏乐器音色突出,易于欣赏、易于学习,实为学习了解中国名族器乐的佳作。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 能够体会音乐要素变化对音乐风格所起的作用,在观察力和注意力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上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感受和体验中国民族乐器丰富的意蕴美,能对广东民间音乐产生兴趣。

    知识目标

    了解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换头合尾”、“合头换尾”“加花”等音乐创作手法。

    能力目标

    通过聆听《雨打芭蕉》,初步感受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了解高胡的外观和音色特点。运用听赏法去整体把握全曲旋律,再运用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换头合尾、合头换尾、加花”等民族音乐创作手法。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引导探索法、思维导图法、小组讨论法、对比欣赏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音像资料、思维导图教具、二胡和高胡

    教学过程

    一、乐器导入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乐器吗?

    学生回答教师所提问题

    2、二胡、高胡实物介绍,请民乐社团学生演奏二胡和高胡,重点介绍高胡,聊聊广东人的语言特点与高胡的音色有相通之处。

    学生对比乐器的外观,聆听二胡和高胡的音色。

    3、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介绍广东音乐的特点,教师出示课题:广东音乐——《雨打芭蕉》。

    【设计意图】

    让民乐社团学生分别演奏二胡和高胡,不仅能让其他学生了解高胡音色,也能激发学习广东音乐的兴趣。

    二、整体把握

    师:播放《雨打芭蕉》,并提问:演奏的乐器有哪些?乐曲在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在你脑海中浮现什么样的场景?

    生:边欣赏视频《雨打芭蕉》边思考老师所提问题

    【设计意图】

    整体把握《雨打芭蕉》的旋律特点,感受乐曲情绪,了解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高胡。

    三、分段赏析

    1.听赏第一部分

    师:播放第一部分旋律,出示简谱。请学生找找相同的旋律,引出换头合尾和合头换尾。

    生:找出相同的旋律,认识换头合尾和合头换尾。

    师(出示第一部分乐谱)提问:请同学们找一找最密集的节奏在哪里?

    生:找出节奏最密集的旋律,跟琴哼唱第一部分旋律。

    师:介绍“加花”的民间创作手法。

    小游戏:跟着老师练习声势节奏,进一步强化“加花” 的创作手法。

    声势节奏谱例:

    师:弹唱第一部分旋律,带领学生熟悉主旋律。

    【设计意图】

    通过几个环节设计,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几个创作手法,密集的节奏象征着雨越下越大,让学生明白艺术源自于生活,让学生体验艺术的同时,懂得如何欣赏艺术。

    听赏第二部分

    师:播放第二部分旋律,出示简谱。并提问:你能听到哪些乐器?他们在描绘什么呢?

    可以提示学生从节奏、力度、演奏法记号等方面去分析出此段旋律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生:聆听之后分小组讨论所提问题。

    中心发言人解答,其他小组质疑、追问、补充。

    师:请大家画旋律线,通过顿音记号模仿雨打芭蕉的动作。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乐器的音色特点找出其他几件民族乐器,通过音乐中的节奏、力度、演奏技巧等去分析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小组合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画旋律线模仿雨打在芭蕉上的动态特征,将枯燥的乐理知识糅合进艺术表现中,让学生参与表演,提高学习兴趣。

    3.听赏第三部分

    师:播放第三部分旋律,出示简谱,并提问:此段的速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主要围绕哪个音在旋转?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速度变化意味着雨和芭蕉的动作也发生着变化。

    师:介绍此乐句围绕着商音在旋转,简易介绍五声调式。

    【设计意图】

    速度变化也是欣赏音乐需要感受的一部分,商音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五声调式。

    四、完整聆听

    师:播放完整乐曲,带领学生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生:边听边模仿所听到的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设计意图】

    带着所学的知识再去聆听,可以更清晰明了地了解《雨打芭蕉》,加深对广东音乐的认识。

    五、知识梳理

    根据思维导图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

    思维导图的梳理,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自己总结。

    六、作品背景介绍

    教师请一位同学通过自己在课前查阅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教师进一步补充。

    【设计意图】

    一首作品的景点呈现也离不开它的灵魂——创作背景,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广东音乐。

    七、拓展欣赏、知识检验

    师:播放《欢乐歌》和《喜洋洋》,并提问:哪一首是广东音乐?

    生:听辨哪首是广东音乐。

    【设计意图】

    知识检验,巧妙加入《欢乐歌》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八、教师小结

    广东音乐只是我国浩瀚的民间音乐的一种,更多的民间音乐需要我们去了解学习,更需要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与发扬

    板书设计

    卡片式思维导图展示、旋律线。

    教学反思

    因自身不会演奏高胡,所以想到了可以利用学生资源,由学生去演奏二胡和高胡,既完成了这个教学环节,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思维导图展示整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听辨环节中将下次课程内容的江南丝竹乐与本节课广东音乐进行音乐风格方面聆听对比,既考察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又能为下次课进行铺垫,从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从整体来讲,整个课堂环节是流畅的,通过短短的一节课学生基本能掌握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揭题。

    孩子们,你们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吗?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吧!世界少有很多种爱但在这么多的爱中,有一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就是妈妈的爱。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揭题板书:妈妈的爱,并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培养情感

    1初步感知激发情感

    (1)妈妈的爱是什么?自由朗读课文,并从文中画出来。

    指名说一说妈妈的爱是什么,引出并板书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再读全文,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出感情来?(教师指导朗读。)

    〈2〉、请你们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一定要读出感情。

    (3)指名读,学生评读。再次自读自悟后,在小组里夸夸自己的妈妈。

    (4)指生说说妈妈为自己做了那些事情?

    (5)是呀,妈妈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应该对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刚才老师被大家的精彩发言感动了,请孩子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一背。(6)、你们读得那么好是因为什么呀?你觉得妈妈的爱还是什么?试着在书上写写吧!

    三、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你们想的、说的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爱里成长起来的,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当我们懂事了,或者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是幸福的微笑。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爱,我们也要用爱回报妈妈,我们永远永远地爱我们的妈妈。

    四、深化朗读熏陶情感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五、齐唱歌曲表达情感

    (播放歌碟)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附板书:

    妈清凉的风爱

    妈遮雨的伞妈

    的滴落的泪妈

    爱甜甜的吻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7】

    最近聆听了x教科所王纬光所长的讲座,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受益匪浅。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要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我的“教学追求”。我想课堂教学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我认为有效地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4.目标要有效: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教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对教学过程任务具有导向作用。课堂的有效组织。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课后的有效练习。量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都有赖于教学各方面持之以恒的锻练。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8】

    一、内容概说

    本单元安排了5篇课文,其中4篇现代文,1篇文言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小说,《丑小鸭》是童话,《诗两首》是新诗,文言文《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性文章。虽涉及古今,体裁有别,但都以“成长”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乐到私塾读书这一成长过程的童真童趣;《爸爸的花儿落了》则讲述了“我”在爸爸的关怀教养下不断成长的故事;《丑小鸭》则叙述丑小鸭虽命运多舛,却勇于抗争,最后变成白天鹅的动人传说;《诗两首》则重在抒写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发读者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伤仲永》则是以方仲永从一个神童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故事,告诉人们后天的努力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围绕“成长”这一主题,每篇文章解读成长角度是不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快乐地成长”进行解说;《爸爸的花儿落了》从“爱伴成长路”进行解说;《丑小鸭》从“进取中成长”进行解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从“乐观中成长”进行解说;《未选择的路》从“慎选成长路”进行解说;《伤仲永》从“成长须求知”进行解说。

    二、目标总览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生平概况,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虚词。

    学会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恰当的顺序写景。

    学会从语言入手,领会文中的写景与抒情。

    学会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内容。

    了解记叙的叙事方法。

    学会塑造形象的写法,学会想象和联想。

    认识象征手法。

    领会借事说理的写作特色,学会取材的详略处理。

    ⑵能力目标:

    使学生学会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单元应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应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于本单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应应体现教法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可行性,从“大语文”角度考虑,让学生懂得把课文内容与个人成长过程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学得真实,学得亲切;应鼓励学生大胆合作,通过合作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应努力实践师生平等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要让学生学会阅读,特别是要学会探究性阅读,进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对大自然的感悟能力。

    ⑵把握人类真挚深沉的爱,获取人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爱的情感。

    ⑶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苦乐、得失、成败,正视生活,勇于挑战,用自己的努力开辟自己辉煌的人生之路。

    ⑷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欺骗,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⑸帮助学生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让学力一般者消除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学力较好者消除自恃聪敏的心理。

    在实施这一目标的进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的语言、行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价值观的培养;应体现学生自信心建立的心理进程。

    三、重点难点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⑴重点:

    ①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领会作者童年的生活情趣。

    ②学习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⑵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这一部分词语、内容的理解。

    2、《爸爸的花儿落了》:

    ⑴重点:

    ①文中插叙部分对表现父亲形象的作用。

    ②理解文章蕴涵的丰富的情感,体会父亲的严厉、深沉和执着以及对“我”成长的影响。

    ⑵难点:

    ①文中插叙部分对表现父亲形象的作用。

    ②揣摩文中的伏笔,理解文章含蓄的表达。

    3、《丑小鸭》:

    ⑴重点:

    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

    ⑵难点:

    体会文中的思想启示。

    4、《诗两首》:

    ⑴重点:

    把握诗中的思想内容,了解诗中形象的语言。

    ⑵难点:

    同重点。

    5、《伤仲永》:

    ⑴重点:

    积累词汇,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内容,明确借事说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⑵难点:

    ①借事说理的写法。

    ②如何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

    四、教学思路和方法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生的阅读感悟和老师的重点点拨相结合;同时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问互难的设计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体现合作学习的精神。

    2、《爸爸的花儿落了》:

    以学生的自我阅读为主,指导学生从探究问题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体现自我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

    3、《丑小鸭》:

    采用讲故事法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并做些扩展阅读。

    4、《诗两首》:

    诵读法为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指导学生联系实际,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欺骗,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5、《伤仲永》:

    诵读法,让学生借用工具书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重点归纳法,略加点拨,适度答疑,帮助学生积累主要的文言词语。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比较他们的区别。

    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型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 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环 节

    导入新课

    新 课教 师 活 动

    在三十亿年前我们的地球一片荒漠,寸草不。而今天我们的星球如此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装点的如此美丽吗?

    一. 什么是生物

    在你的周围有很多生物,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1. 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实物,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 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小结: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观 察

    分组讨论

    交 流

    总 结

    二.生物的主要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主要特征,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和补充吗?

    分析归纳

    小 结学完本节课,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会怎样回答呢?表达交流

    课后活动调查身边的生物种类

    设计表格,调查身边生物的种类和生活环境。 实践

    板书设计

    生物的特征

    一.什么是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二.生物的主要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调查观音塘湿地公园的生物种类

    一、调查目的

    为把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我们选择对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研究作为活动的课题。通过对校园里各种各样的生物进行观察和学习,使学生既学到了许多生物分类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野外识别生物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更好地贯彻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此外还能为学校调查清楚校园的生物资源提供一些资料。

    二、活动安排

    (一)准备阶段 20xx年9月5日—9月10日

    1、确立课题

    活动开始先让学生设计选择意向调查表,再由学生自己选择并确定调查题目。

    设计并填写好的选择意向调查表:

    班级:班姓名 性别 爱好

    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与你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是什么?

    你最想调查的问题是什么?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

    2.活动分组

    各班采取自愿的方式组成兴趣小组,4~5人为一个调查小组,并确定组长。

    3.制定计划

    由学生自己设计小组活动方案(包括设计调查路线和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记录表等),鼓励学生形式要多样化,老师对各小组成员进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制作生物标本、如何对生物进行归类等方面的培训。

    4.材料用具

    调查表、笔、放大镜、望远镜、照像机、软尺、采集箱等。

    (二)实施阶段 20xx年9月11日~20日

    实施程序:先后采取调查(包括测量)、访问、查阅资料、鉴定、挂牌等方式了解校园的生物资源。对校园内的每一种生物都要进行登记,部分种类应采集2~3套标本,不能识别的种类应请专家鉴定,认真作好调查记录,尝试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将归好类的生物资料进行整理,填写在自己设计的调查表上。

    l.调查记录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记录校园各种生物的名称、形态特征、生活环境、数量、生长情况等资料,学生很认真的填写调查记录表(调查记录表见附件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做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2.制作并鉴定标本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区分不同生物的名称,对于部分生物科类(尤其是不认识的生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将它们制成了生物标本,然后对各种生物进行鉴定,并将调查记录表填写完整。比如,标本的制作我们通常是采用自然干燥法和加温干燥法。微波炉干燥法是加温干燥法中的一种,目前家庭微波炉非常普及,是用来干制标本的好器具。该法快速而且保色保形效果好。但是有些植物的节间具有特殊物质和结构,在微波的作用下易燃烧,还有一些植物材料的色素不耐微波辐射,极易变色,这些材料不适合用此法而要用自然干燥法进行干燥。将干制好的标本右下角贴上标本签,写上名称、编号、采集日期、地点等,保存起来,以备鉴定时查用。

    3.参观访问

    调查结束后,对于无法鉴定的生物,学生可以拿干制标本向有关专家或到花鸟市场去了解它们的生物名称、生活习性、养护管理和饲养方法等,开阔了学生的拐野,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4.制作卡牌

    学生到图书馆查找有关书籍,弄清校园内生物的种、科、属、学名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等知识,有无法查阅的生物应请有关专家鉴定,最后给校园植物编写名录制作塑料质地的卡牌。

    5.挂牌

    学生将自己制作好的卡牌对校园植物进行挂牌,挂牌后还可以为植物拍摄照片,让来到校园的每一个人都了解认识所有的植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利用科学工具书籍查阅知识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又增长了他们的植物知识,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这次对校园生物的调查,学生们将更进一步的了解校园,从而更加热爱校园内一草一木。

    阶段小结 通过探究、调查、访问、考察、劳动实践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完善建构学生自我精神世界。

    (三)总结阶段 20xx年9月22日~30日

    l.表达交流

    调查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调查过程、结果和体会,还可以提出在调查中所想到的其他问题,跟其他小组交流。全校师生能在每棵花卉植物上看到挂着的学名牌,学生们将能科学地称呼花卉植物的植物学名,并且纠正学生中的一些模糊和错误的概念,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花草树木绿化校园,保护环境的认识也有进一步的提高,最后安排学生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写出心得体会在班上交流和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

    2.结果分析

    三、活动反思

    1.学生反思

    2.教师反思

    “我思,故我在。”三年的课改让我学会了思考。课改在理论上的讨论表述已日臻完备,其难点在于将课程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自从开展《生物种类的调查》活动以来。我发现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的变化:

    首先,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学生会善于主动搜集资料,凡是书上涉及到的科普知识,学生会去翻阅相关资料,有的还会在网上查寻,

    其次,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大大加强了,学生们能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的保洁工作,使校园的环境更优美。

    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老师应多开展以学生自主性、实践性为主的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都有重要意义。

    四、活动延伸

    1.建立一个校园生物资源库编入学校校本课程,以备教师教学所用。

    2.开展学校植物领养活动。

    具体做法是:分年级、分班划好领养范围,采取“承包责任制”,负责养护管理植物,然后定期对领养结果评比,让学生有“我的校园,我做主”的感觉,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同伴互助的团队精神,充分利用学校的绿化资源。

    开展校园生物园地的规划活动,建立生物园地规划区(如动物饲养区、作物栽培区、食用菌栽培区、药用植物栽培区、蔬菜栽培区、花卉栽培区等)。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汉字,积累优美词语,并学以致用。

    2、通过归类巩固,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3、培养学生喜欢学习字词的情感,养成主动积累字词的习惯,热爱祖国的丰富语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归类巩固,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童心小广播

    1、学生根据单元内容安排小组进行童心小广播

    2、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了,请大家端坐静听。有请小广播员

    3、小广播员广播:我的广播题目是……谢谢大家倾听。

    4、掌声后主持人小结:感谢同学的精彩广播,请下一组小组

    的广播员做好准备。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断、楚、孤、帆)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中断、楚江、孤帆)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

    (孤——狐)(继——断)(帆——凡)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四、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孤——狐)(继——断)(帆——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通过归类巩固,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童心小广播

    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啦!现在有请***同学上台,请同学们端坐静听。

    ***同学上台

    主持人:谢谢***同学,……(主持人根据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蓝色、懒洋洋、披甲、威武、拣东西、颜色、形状、渔料、祖祖辈辈、)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辨字组词

    蓝( ) 懒( ) 拣( ) 形( )状( )渔( )

    篮( ) 赖( ) 栋( ) 型( ) 壮( )鱼( )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五、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通过归类巩固,灵活运用。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一、童心小广播

    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啦!现在有请***同学上台,请同学们端坐静听。

    ***同学上台

    主持人:谢谢***同学,……(主持人根据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材、软、刮、舌)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汇成、欣赏、反映、挡住、视线、浸透、献出、药材、软绵绵、刮过、舌头)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辨字组词

    党( ) 映( ) 材( )刮( )浸( )

    赏( ) 影( )村( ) 敌( ) 侵( )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六、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材、软、刮、舌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指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感受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2、通过对乐曲的多次感知和欣赏,在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随音乐表演《劳动最光荣》

    师:劳动是很光荣的,劳动的形式也很多,打铁就是其中的一种。古时候,人们使用的兵器、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等等铁器都是由铁匠用手工敲打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

    谁能说说管弦乐器包括哪几种?大屏幕展出

    1、初听

    (1)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完整地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请大家边听边想,在你听音乐的同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a、学生欣赏

    b、欣赏后学生自由发言

    (2)师:对,这首乐曲描写了美丽大森林的景色和铁匠们愉快打铁的场面。你能模仿打铁的动作吗?

    2、复听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更仔细地听一遍这首乐曲,想一想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

    a、学生欣赏

    b、欣赏后学生自由发言

    师:全曲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音乐比较抒情优美,第二部分的音乐比较欢快热烈。

    二、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1、初听

    (1)师:现在我们就先来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请大家听一听这部分音乐的旋律在速度、力度、节奏、情绪[出示板书]等方面是怎样的?描绘了森林早晨怎样的景色?

    a、学生欣赏

    b、学生欣赏后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出示:速度 较慢 ; 旋律 平稳 ;节奏舒展 ;力度 较弱 ;情绪 优美抒情 ]

    (2)师:这部分音乐以较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较弱的力度,平稳且优美抒情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早晨宁静祥和的景象。

    2、再听

    师:下面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时的美丽,并且边欣赏音乐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天蒙蒙亮了,沉睡的森林苏醒了。[放音乐]

    3、小结:

    刚才,我们仔细欣赏了第一部分乐曲,作曲家用缓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美丽的晨景。

    〈第二部分〉

    1、初听:

    (1)师: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请小朋友听听这部分乐曲在速度、节奏、力度以及情绪方面起了什么变化?第二部分音乐与第一部分音乐有什么不同?这一部分的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a、学生欣赏

    b、学生欣赏后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速度 较快 ;力度 较强 ;节奏 明快 旋律 跳跃 ;情绪欢快热烈 ]

    (2)小结:

    师:第二部分的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欢快具有波尔卡午曲的风格,表现了森林中的铁匠愉快而辛勤劳动的场面。[出示图片]

    (3)复听:下面就请大家随着音乐的节拍用打击乐器来敲一敲,学做小铁匠。另外,再仔细听一听这一部分的结尾在情绪上起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a、学生边欣赏边表演

    b、欣赏后自由发言

    (4)小结:结尾部分节奏更紧密,速度更欢快,情绪也更热烈,表现出铁匠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喜悦的心情。

    问:打铁是一种很辛苦的工作,为什么铁匠们却那么高兴,干得那么欢呢?

    学生回答

    师:说得对,因为劳动是很光荣的,劳动能创造财富,劳动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所以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接下来,就让我们完整地再次欣赏乐曲,进一步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并且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

    三、欣赏全曲

    1、欣赏全曲

    2、师:谁来说说今天我们欣赏了什么乐曲?欣赏之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通过欣赏使我们懂得了劳动是很光荣的,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

    教学反思:学生们能随音乐热情的演奏乐器,节奏把握的比较准确。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1篇


    我们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教案一直保存在“他”的脑海里,为了进行良好的教学,教案是必不可缺的。一份教案可以反映教师的个性。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售”“驮”“卖”等14个生字,积累“买卖”“出售”“栩栩如生”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初步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非洲小朋友、动物、大瀑布和木雕的有关图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非洲儿童图片)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孩子都是什么地方的吗?(非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黑色的皮肤)你们想和他们做朋友吗?今天梁老师就带着大家走出亚洲,走进非洲,来认识一位非洲的少年。

    2、板书揭题:《卖木雕的少年》区分“买”和“卖”,并指导书写。

    3、从课文的题目中,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大家?

    生:买木雕的少年是谁?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是怎样的木雕?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世界地图还有非洲小朋友的图片,直观形象的让孩子们初步感知非洲的情况,之后板书课题,让学生质疑,让孩子们提出由课题想了解的问题,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认真听课文范读。

    (1)注意读准字音,把本课的词语或是自己难以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1)提问: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我”和非洲少年)

    (2)小组合作讨论,

    我到非洲旅行时,开始想要(),但是因为(),只好放弃了,最后( )。

    (3)课文围绕木雕写了哪些事?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3、交流反馈

    在班内交流,个别同学试说,教师相机评价

    (设计意图:初步朗读课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参与讨论,通过教师出示的总结提纲完成内容填写,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三、再读课文、识记字词

    1、幻灯片出示本课词语:

    买卖 出售 驮着 构思新奇 五官端正 掏出 饭馆 一堆 一模一样 付钱 标准 牙齿 莫西奥图尼亚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栩栩如生

    2、开火车试读词语。

    3、整体读词语。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本课生字并试着分析识记方法。 强调:“售”字书写时要注意隹字右边有四横;“驮”字右边是大;“馆”食字旁右边不要写成宫;“辨”字的辨析;“齿”的笔顺书写。

    4、考考你

    大瀑布真是(),那里(),景色()。摊点上的木雕()、()坐凳(),大象雕的(),我一看就()。

    (设计意图: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从字的读音、词语的认读,个别生字的辨析书写等方面让学生认读生字和词语,以个别读、开火车读、整体读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识记,加

    强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四、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朗读。

    2、指名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3、通过朗读,你觉得少年是一个这样的人?少年身上有哪些你学的地方?

    (少年对中国人很友好,朋友之间很尊重对方,热情、充满关爱,少年把中国人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4、教师总结:本课我们了解了大瀑布的美丽和木雕的精美,也知道了作者首先听朋友介绍木雕、然后挑选木雕,接着放弃木雕,最后少年赠送了木雕。认识了一位把中国人当成是朋友的非洲少年,那么,非洲少年为这么说这样做呢?我们下节课来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本课为第一课时,所以要加强学生朗读的训练,只有熟读课文,才能正确把握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少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初步体会非洲少年与中国人之间的友谊,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作业布置

    认真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把词语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课后认真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图片,并把自己搜集的信息和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2

    【教学目的】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用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在这次战争中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听写词语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烧灼 偷袭 间歇 耸立 匍匐 颤巍巍

    僵硬 舀水 腋窝 揣在 屏障 肃穆 精疲力竭

    二、导入

    1、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2、作者: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撒伐河岸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时的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

    2、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注意: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这个南斯拉夫母亲在战争中饱受苦难,她把苏联红军战士当作自己的亲人,她的爱和恨是鲜明、深沉的。作品刻画老妇人没有语言,只有动作,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老妇人美好的心灵,表达了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战士的爱,让读者感知到这位母亲伟大的内心世界。

    3、揣摩人物心理练笔:

    阅读这段文字,设想下段落中的老妇人会有怎么样的心理活动,写下来,一二百字。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只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用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注意引导从老妇人对战士的崇敬和热爱,以及对失去战士的悲痛心情把握。

    四、问题研讨

    1、文中的“蜡烛”有何作用?

    2、文中多次提到“德国人的炮火轰响”有何作用?

    3、文章结尾两句话的含义。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

    2、联系课文内容,描写一段老妇人的外貌。

    3、预习下一课。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3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全国首届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大赛组委会推荐的歌曲。歌曲通过富有诗意的歌词十分形象地把儿童比拟成一只快乐的小鸟,把少年儿童纯真的童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了他们活泼向上、充满朝气的精神风貌。歌曲为大调式,3/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共有四个乐句,采用了排比句式,节奏基本相同,曲中含有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极富有特点,使得旋律欢快、跳荡,将我们带入了诗一般美丽的孩子天地里,表现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甜美生活的心情。中间插入了4小节衬词“啦啦啦”是上下段的连接,曲调轻盈跳跃,进一步抒发了孩子们喜悦欢乐的心情。紧接着第二乐段在节奏上作了变化,旋律变得优美而舒展,唱出了少年儿童无比欢乐的童年生活,尾声结束在主和弦的五音上,给人以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通过四年多音乐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初步形成了自己喜好的风格,他们求知欲较强,好奇心重,接受能力、模仿能力、理解能力较强.但是由于年龄的增长,在歌曲表演上表现欲不强,对乐理知识也普遍感觉比较枯燥。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音乐素质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对于一些对音乐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的孩子,我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以合作探究法、快乐探究法、直观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手段,并及时地以语言来启发和激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那些有一定音乐基础,悟性较高的孩子,我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大胆想象、讨论、参与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理念]

    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本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教学中紧紧围绕“童年”为主题,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创设闯关游戏,寓教于乐,在游戏中解决了歌曲第一乐段的节奏难点,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表现音乐的能力。通过视、听、说、唱、演结合的活动,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使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欣赏,积极参与音乐体验,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始终以音乐为主线,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努力努力构建一个自主、民主、宽松、和谐、愉快、互助的真情空间。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学习休止符的巧妙运用;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节奏。

    二、能力目标:启发学生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3/4拍的节奏特点,表现出学生愉快、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唱、表演歌曲,体验四季中的欢乐情绪,体会无拘无束、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从而珍惜幸福的童年时光,能用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情绪,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节奏和休止符的演唱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课件、表演星奖章等。

    [教学过程]

    一、描述童年趣事,感受童年快乐。

    1、课前播放视频《难忘的回忆——童年》,学生欣赏。

    过渡语: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名叫《童年》,也是老师童年的真实写照。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同时也是难忘的,对于老师来说童年是我难忘的回忆。

    2、小组之间讨论,互相说说心中的故事。(背景音乐播放《童年》)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现在就处在老师当年最快乐的童年时光,童年是快乐的,四季是多彩的。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故事,孩子们,在你心中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谁来说说,与大家一同分享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 通过课前欣赏老师难忘的童年回忆,随着媒体播放,让学生视听结合,深入了解到老师的童年,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创设出童年欢乐、幸福的氛围,迅速拉近师生距离,为学生踊跃参与活动做好准备。

    二、师生和谐互动,学唱童年的歌——《童心是小鸟》。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的故事太有趣了!老师从你们明亮的眼睛,微笑的脸上看到了快乐。而且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能干,为了考验你们,老师特意安排了一个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那就请同学们进入第一关--“快乐智多星”(点击进入--媒体出现两颗星及题目)。

    (一)第一颗星——节奏练习。

    过渡语:“快乐智多星”有两颗星,我们先进行第一颗星的挑战。 (多媒体课件展示歌词:我把小树苗栽到春天的故事里,我把小蜻蜓送回夏天的目光里,我把小鸽子放飞在秋天的歌声里,我把小雪人堆在冬天的童话里。)

    1、读一读。

    (1)师配乐范读歌词,激发学生兴趣。(背景音乐播放《童心是小鸟》)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

    过渡语:这么美的诗句,你们也试着读一读,看谁读的最有感情?

    2、按节奏读。

    过渡语:老师把这些句子加上节奏,你们还会读吗? X X X X X ︱ XX0 ︱ XX·X ︱ X X X ﹣︱

    我把 小树 苗栽 到 春 天的故事 里 ,

    (1)生尝试读。

    (2)介绍附点四分音符。

    过渡语:同学们知道知了是怎么叫的吗?模仿一下。为什么知了的歌声这么动听呢?因为在他的歌声里,有一位好朋友叫附点四分音符,它让知了的歌声更动听、更有韵味,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师板书“X .”)

    师:附点是附点四分音符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通常在歌曲中会有一个八分音符一起出现。(师板书“X”)演唱时前面的音唱长、后面的音唱短,就像知了唱歌那样。

    (3)请学生找出附点四分音符,并读一读。

    (4)完整按节奏读。

    (5)介绍休止符。

    过渡语:哎呀!这下可糟了,有个小家伙他可不服气了!他说:你们怎么能只顾着附点四分音符,却把我给忘了啊,我们快来看看到底是谁!(板书“0”)是啊,在音乐里他叫休止符,遇到休止符应该怎么样呢?怎么读呢?谁来试试?(请个别学生读、“0”处加拍手读、集体读)

    (6)完整出示四句歌词,解决八分休止符“0”的难点。

    ①学生自由读,找出不同的地方。

    ②练习难点“放飞 0在”,教师加上手势提醒,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③师生接读第三句。教师读上句,学生读下句。

    ④指导学生完整地按节奏读歌词。

    [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是针对歌曲中附点四分音符以及休止符的难点教学。教学中打破以往机械传授的模式,创设闯关游戏,寓教于乐,在游戏

    中轻松解决了歌曲第一乐段的节奏难点,特别是把附点四分音符、休止符拟人化、形象化,加上老师肢体语言的提醒,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难点。

    3、唱一唱。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有点厉害,这个休止符难不倒大家,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请看大屏幕,老师给每句诗加上了动听的旋律,你们会唱吗? 3 1 5 1 3 ︱ 65 0 ︱ ⅰ 6 . 4 ︱ 6 5 5 – ︳ 我把 小树 苗栽 到 春 天的故事 里 , 3 1 5 7 2 ︱ 43 0 ︱ 65.2 ︱ 4 3 3 – ︳ 我把 小蜻 蜓送 回夏 天的目光 里 , 3 1 5 1 3 ︱ 65 0 5 ︱ ⅰ 6 . 4 ︱ 4 5 6 – ︳ 我把 小鸽 子放 飞在 秋 天的歌声 里 ,

    5ⅰ 5 5 3 ︱ 420 ︱ 7 5 ︱ 2 1 1 – ︳ ... 7我把 小雪 人 堆 在 冬 天的童话 里。

    ①指导学生找出相似乐句视唱旋律。

    过渡语:唱之前,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出其中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说它们相同与相似之处并唱一唱。

    ②教师弹琴范唱,学生模唱。

    ③学生跟琴轻声完整视唱旋律。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尤其我们面对的是小学阶段的孩子,感性大于理性, 枯燥的识谱教学常常会冲淡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利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实现。所以我要求学生从找相同入手,降低学习难度,变难为易,使学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掌握歌曲旋律的音准,为下面的歌曲学唱设下铺垫。

    (二)第二颗星——学唱《童心是小鸟》。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待总是、怎样想问题;丰富多采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认200个字、写300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二、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 200个字,会写1 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及程度和要求的差异,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衔接。

    三、教学与学法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尊重学生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颖问难。

    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

    (6)开展合作学习。

    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就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入。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

    (7)组织好全班交流。

    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装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装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装参照提示语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习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略读课文,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成搞清楚,留着今后解决。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材后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装自己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三)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1.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培养能力。

    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装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或辩论。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情境的创设,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增强。

    3.全员参与

    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装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装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评价活动,并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装进行自主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

    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过多的指点。

    6.学生装口语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领带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装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装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准备

    在上课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上课需要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等。

    五、学情分析

    我班现有37人,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爱学习,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贪玩;不能主动用心的学习,教学中要坚持 正面引导的原则,因材施教,努力转化学生。

    六、教学时间安排

    精读课文 80课时

    略读课文 20课时 总计132课时

    语文园地 32课时

    七、作文计划

    本学期安排了8篇习作,每次习作安排在语文园地中,时间大约是每两周一篇,具体内容安排要求: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和一些句子的浅层意思。

    2、感知内容,理顺思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想象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周总理的课文?

    启发回答:《温暖》、《飞机遇险的时候》、《难忘的泼水节》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一直以他崇高的品格,博得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到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本课的生字词:柱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挽幛。

    3、学生互相提示书写易错的字

    槐:易丢撇折点

    饰:左面不是“布”,也不是“市”。

    4、区分同音、形近字,口头组词:

    柱()州()陪()检()矫()

    拄()洲()培()捡()骄()

    5、解释词语的意思

    矫健:强壮而有力。

    肃穆:严肃而恭敬。

    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

    (三)默读课文

    1、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

    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

    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

    2、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在小组里讨论学习后,把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3、指名按段落读课文,要求熟练通顺。

    (四)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2、把你认为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8 十里长街送总理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

    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

    2、体会人民群观众对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1、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1月11日,当首都人民听到总理遗体火化的消息时,上百万群众冒着严寒,聚集在长安街至八宝山的路旁,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最后送别自己的总理。只见长安街两旁,万民肃穆哀泣。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当时的长安街上,与首都人民一起送一送总理。

    (二)回忆

    上节初读课文时,各段各写了什么?(板书)

    (三)新授

    人们在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时心情怎样?

    板书:悲痛

    的确,首都人民为自己失去这样好的总理而痛心。

    1、提问:从送总理情景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2、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表达对总理热爱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先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师生共同品析关键性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以下几句:(投影出示句子)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这两句话是写来送总理的人多。“挤满了”形容人行道上的人密密麻麻,非常多;“男女老少”说明来的人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说明站在长安街两旁送别总理的队伍很长。这么多人自发地到长安街来送别总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与敬爱之情。

    (2)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将三个“都”字抽出来,让学生比较两种说法的表达效果。

    (3)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说明老奶奶年老体衰,但她仍要来向总理告别。“焦急而又耐心”写出了老奶奶盼望早点看到灵车,哪怕等的时间再长。这句话以老奶奶为代表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人民群众等待总理灵车的心情。

    (4)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让学生抓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体会思想感情。

    (5)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这句话写的是灵车过去了,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不忍总理离去。“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为的是多看一眼总理的灵车。表达了人们迫切希望能看一看总理的强烈愿望。

    注意:在品味句子的含义和情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在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1)指导朗读,注意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

    (2)教师范读,个人读,集体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试着背诵,然后分段指名背诵。

    附:板书设计

    等灵车

    十里长街送总理 望灵车 无限悲痛

    送总理 无限怀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6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体验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生活的美。

    2.引导幼儿学习运用重叠折剪的技能制作花灯。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花灯。

    2.《手工》幼儿用书、剪刀、胶水、针、线、花灯范例。

    教学流程:

    一.以"元宵闹花灯"为题,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花灯师:你喜欢哪一盏花灯?为什么?(让幼儿互相交流感受)

    二.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制作花灯的兴趣组织幼儿讨论:你想怎么制作花灯?(鼓励幼儿大胆讨论、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想出的制作花灯的方法)

    三.教师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教师按范例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重点强调沿虚线折时要用手将折痕按平,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

    四.交代要求:

    1.折时要对齐、按平。

    2.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五.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教师全面巡视幼儿的制作情况。

    2.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着重帮助他们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指导并观察幼儿重叠折剪的方法,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提醒幼儿折时要对齐、按平,并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4.将幼儿制作的花灯悬挂起来。

    六.幼儿互相欣赏、评价,结束

    1.幼儿欣赏同伴制作的花灯,感受成功的喜悦和生活的美。

    2.组织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教师围绕"重叠折剪的技能"进行小结、评价,结束。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7

    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认识太阳

    一、教学目标:

    1.在交流有关太阳的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想法;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在搜集及交流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3.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个温度很高的大球体。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教师:搜集有关太阳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叙述谜语内容: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2.学生说出谜底,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关于太阳,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2.组内交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交流,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师巡视,注意倾听,适时指导。)

    3.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补充。

    4.思考与总结

    各小组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总结。

    5.展示交流

    学生再次进行汇报。

    6.师生共同总结。(可投影太阳的相关图片或制成课件)

    (1)太阳的外观和银河系

    (2)太阳的结构

    (3)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4)太阳的大小、体积、质量。

    (5)太阳与地球的比较

    7.对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进行总结交流。

    (三)自由活动:

    1.说一说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假如没有太阳,会怎么样?

    3.评价:从我学到的知识.学习的方法.表达与交流方面让学生进行自评。

    (四)拓展活动:

    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来创作有关太阳的科幻小说或科学童话。或者让学生继续查阅相关的资料,将对太阳的研究继续进行下去。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8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教材先说明尺子的用处,之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认识1厘米、2厘米……的长度。例1,是用尺子录图钉的长度。使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长度。例2.安排了让学生录一条线段和录自己手指宽度的实际动手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以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例3.是量纸条的长度。使学生知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例题和综合应用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量物体的长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顺应学生认知规律。渗透学法。

    本课认识I厘米和几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厘米量三个知识点的教学。我都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实践创造”的模式进行。创设一系列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细致、到位。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形成技能。

    3.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用厘米录。学生对物体的长度己有初步的认识。但这节课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必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概念。

    学会录长度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教学难点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筛得测最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并学会用厘米录比较短(整厘米长)的物体的长度。

    2.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初步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尺子。学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

    学生准备:学生尺子、剪刀、图钉、线、宽I.厘米的白纸条、小棒、彩条卡片(黄彩条长8厘米。红彩条长5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小方块、数字卡片、反馈牌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电脑显示:两条线段。一根长10厘米。竖放;另一根长11厘米。横放。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条线段。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可能猜竖放的长。也可能猜两根一样长。

    设问:用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它们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开课。通过比较线段的长短。使学生回忆己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得出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尺子最。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刻度尺教师提出问题,折导学生分组讨论。

    电脑显示讨论题:

    1.拿出你们的尺子。认真观察。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关于这些共同点。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中。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评价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天天使用的尺子入手。让学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找一找。指导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从变化多样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同时也提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契机。便于学生进入积极探求新知的状态中。

    (二)认识厘米1.1厘米有多长?请大家尝试着在尺子上指出来。

    2.电脑显示从0到1,从1到2.从2到3……每段的长都是I厘米。通过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出:每相邻两条较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从0到2.这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厘米?从0到3呢?从0到5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9

    为进一步加强我学区教师教学业务基本技能的锻炼,促进教师磨练教学内功,优化整体素质,提升教书育人的品位,中心学校决定开展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竞赛活动,为教师搭建一个锻炼提高、展示风采的平台。

    一、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学区内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特成立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杨XX

    副组长:王XX、汪XX

    主任:李XX

    成 员:茅XX、季XX、朱XX、朱XX、朱XX、方XX、杨XX

    二、参赛对象

    全学区在编在岗教师

    三、竞赛学科:

    语文、数学

    四、竞赛时间:

    10月10日(星期三):9:10—11:40 语文

    10月11日(星期四):9:10—11:40 数学

    五、地点:

    中心学校多媒体教室

    六、活动形式:

    1、竞赛活动分学科、分年龄组举行。

    学科:

    语文、数学

    年龄组:

    男:45周岁以上学科组(含45周岁)与45周岁以下学科组

    女:40周岁以上学科组(含40周岁)与40周岁以下学科组

    2、竞赛内容为本学期个人所授语、数学科教学内容(专职常识、体艺、英语、幼教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学科专长,在竞赛语、数学科中任选一科)。课题由中心学校教导处统一确定,同年级同学科同一课题。

    3、参赛教师所需的教材与教学参考用书由中心学校教导处提供,教师用笔自备。参赛教师不准私自夹带任何与大赛有关的资料。

    4、大赛所需的教学设计用纸,由中心学校教导处统一印制。

    5、分学科分年龄段评选设奖。

    七、活动要求

    1、各学校要加强对这次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要重视过程、重在参与、重在实效。

    2、在岗教师要全员参加这次大赛活动,做到互相学习、比学赶帮,岗位练兵、在职培训,通过这次活动促进全学区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提高。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赛者,需提前向中心学校教导处请假、备案。

    3、本次活动要和构建高效课堂结合起来,要和校本研训结合起来,要和全学区的教师培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要和全学区教师的业务评价结合起来。

    XX中心学校

    XX-9-29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

    2.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空间感知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透明小量杯(果冻壳),记号笔、记录纸、画好刻度的水瓶,人手一份。

    2.操作材料:

    红枣、花生、圣女果若干。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量一量。

    (一)介绍。

    1.师:今天乌鸦先生心情不错,给我们带来了三样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2.点击课件,并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

    3.师:(出示量杯)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这是什么?(小量杯)它要用这个小量杯和我们一起玩个游戏,要我们猜一猜,如果要用红枣装满量杯,需要多少红枣呢?那如果装小番茄呢?

    4.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吗?乌鸦先生给我们一张记录单,上面有三样东西,它要我们选择两种东西装在小量杯里。你想选择哪两种,就在那旁边打个勾。

    (活动评析:这一环节通过出示课件,以乌鸦先生带东西来引出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猜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自由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学着记录。

    教师指导:

    1.数出同一种粮食装入量杯。

    2.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3.大胆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测量结果。

    (活动评析:这一环节,引导幼儿自主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因为我们班有些幼儿还不太会正确的数字,就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再交流的时候再告诉大家,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三)、小结。

    幼儿展示记录,讲评测量结果。

    提问:

    1.师:你在量杯里装了什么?能装几颗?(教师把结果记录在粮食的图片上)

    2.师:谁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的时候要把粮食压压紧,结果才会准确。

    3.为什么同样大的量杯里,黑枣只能放一两颗,花生能放十来颗?(引导幼儿推理出粮食数量与粮食大小之间的反比关系)

    4.小结:在一样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粮食装的越少,越小的粮食装的越多。

    (活动评析:通过交流展示,一起验证试验结果,引导幼儿了解、感知三种物体体积的不同,物体体积大的用料少,物体体积小的用料多的原理。)

    二、竞赛游戏:乌鸦喝水

    1.出示乌鸦:乌鸦先生陪我们玩了这么长时间的游戏,口渴了,找来找去找水喝。哇,这里有一瓶谁,乌鸦真高兴呀!(出示一瓶水)可是瓶太高,饮料太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小朋友们,快帮帮乌鸦先生吧!(引导幼儿想出用材料投入水中,让水面升高的方法)

    2.师: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现在,水位在哪里?老师用记号笔做好了一个标记,想一想,用哪种材料放到水里可以让乌鸦最快喝到水?有的小朋友说是小番茄,有的说是花生,我们来比比看好不好?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拉着手,一个选择小番茄,一个小朋友选择花生,一起比赛吧。

    3.师:哪个可以让水位最快上升呢?

    4.单独出示两个,请两位幼儿上前进行比赛。

    师:每次只能放一个进去,看看到底哪个可以让水位上升最快。

    5.师小结:原来大的东西可以上水位上升的快。

    6.师:乌鸦先生喝到了水,让邀请你们一起出去玩好吗?

    (活动评析: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一起探索如何让乌鸦先生最快的喝到水,再次感知物体体积大的,水位上升的快,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11

    【课文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先生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难点:

    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和学生生活非常相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也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风筝所带来的乐趣是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如,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教学时,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以对读品读赛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充分体会我们的快乐和伤心,感受童真童趣。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注重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学中较多地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如果是你,此时你会怎么想?第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中也比较注重对字词的理解和积累。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3、课前上学生去放一次风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认识文中生字,读准字音。

    3、精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做风筝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打开话题:

    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

    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四、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学习第2自然段:

    1、读一读:

    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2、说一说: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

    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

    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憧憬和希望)。

    师小结: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古诗课教学设计模板1000字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教学的时候一般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过程中的节奏。怎么才能把这一篇教学设计写好呢?以下由编辑收集整理的《古诗课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课教学设计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24.古诗两首

    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时,忽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朝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

    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 B.读懂、 C.读精、 D.读会、 E.会读。

    四、学习古诗

    (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辞

    一日还 ( huan hai )

    万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齐读

    (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

    A 、朝辞白帝彩云间

    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

    2、理解词义:辞:辞别,离开。

    3、作者早晨离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

    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

    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

    a.指名说:早晨离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B 、千里江陵一日还

    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

    3、练说句意

    1)互相说

    2)指名说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

    5、小结

    这两句诗,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与壮丽,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诗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读

    1)指导朗读

    2)练读、练说

    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听到、看到_______?

    2、为什么作者会有啼不住的感觉?

    3、两岸的猿声还没停,乘的船就怎样了呢?

    表达出船的什么?因此称之为轻舟。

    4、合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

    2)一个有感情地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D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三)、领会意境、体会感情。

    1、老师范读、讲解

    当年李白获罪被流放至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时被赦免。在回江陵的途中心情喜悦,看到长江山峡壮丽奇特的景色。

    2、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

    2)抒发了作者历经艰难岁月被赦免后归乡途中怎样的心情?

    3、在读这首诗时,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诗意,还要进行想象,更好地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

    1、有表情朗读

    我们读这首诗时仿佛随着诗人的小船一起游览了长江山峡两岸的壮丽景色。把这些壮丽景色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来!把大家一起带入诗的画之中。

    2、感情背诵:

    1)指名背(其他人默背)

    2)齐背

    五、指导五读学习方法

    1、刚才我们是用五读法学习这首诗的,那么我们是如何用五读法学习的?

    2、出示五法歌谣。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知道诗的意思,了解了诗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另外,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新方法五读法。同学们可要记牢,下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自学其他古诗。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一、二部分。

    古诗课教学设计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20古诗两首

    锄禾 悯农

    日当午汗滴 春

    一粒 盘中餐 辛苦

    秋 万颗

    饿 死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锄禾〉、〈悯农〉的意思。

    3、背诵〈锄禾〉、〈悯农〉。

    4、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农收闲夫。

    2、这几个字里,你认为哪几个比较好写?说说你是怎么写好的。学生自学后逐字讲每个字写时的注意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和小结。

    3、按笔顺描红。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下来。

    古诗课教学设计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字词卡片。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2、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二、对话平台

    1、初读:

    ⑴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⑵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⑶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2、研读:

    ⑴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⑵看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⑶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⑷汇报交流诗意。

    ⑸多种方式朗读。

    3、诵读:

    ⑴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⑵学生自由练读。

    ⑶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4、写字:

    ⑴出示要写的字:

    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⑵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⑶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⑷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5、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1、复习:

    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2、自学:

    ⑴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⑵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⑶汇报:

    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⑷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3、细读:

    ⑴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⑵指名读,读后评价。

    ⑶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⑷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4、诵读:

    ⑴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⑵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⑶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5、写字:

    ⑴出示生字:

    枫、于,学生认读,

    ⑵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⑶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

    “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⑷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6、练习与拓展:

    ⑴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⑵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古诗课教学设计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春雨》。

    2、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认识1个多音字。

    3、初步理解《春雨》的诗意,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并初步懂得诗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美。

    预习要求:

    看拼音读读古诗。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风拂面,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1古诗两首

    二、揭示《春雨》

    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2、简介: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

    三、精读《春雨》

    1、师范读,领读两遍。

    2、指导看图,说说春雨的特点。

    3、理解第一句:

    时节:时令,季节。当:正当,就在。

    乃:就。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这真是一场“好雨”,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

    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呢?

    4、理解第二句:

    潜:暗中,悄悄地。润物:滋润万物。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5、指导朗读、背诵。

    教师范读,强调节奏。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6、总结: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课堂:背诵古诗。

    课外: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春雨》。

    2、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诗意。

    二、揭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春晓。

    2、解题。晓:指早晨。春晓就是指什么呢?(春天的早晨)

    3、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4、简介孟浩然。

    三、精读《春晓》

    1、指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2、练习朗读古诗。

    3、学习古诗。

    学习第一句:

    眠:睡觉。晓:天亮。

    闻:听到。啼鸟:鸟的鸣叫。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已亮了,听到四处都有鸟的动听的叫声。

    学习第二句:

    这句写得是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4、有感情地朗读《春晓》,注意读好停顿。

    四、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的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五、作业。

    课堂:背诵并默写古诗。

    课外:

    1、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请写下来。

    古诗课教学设计模板【篇5】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如:

    “庐”:我游过庐山,认识这个字。

    “炉”:火炉,冬天我们家要生火炉。通过和“庐”比较,记住字音、字形及字义。

    “吴”:我妈妈姓吴,口天吴。

    3、个人情感体验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如:

    “岭”:我喜欢“岭”字,因为山岭是我们的绿色屏障。

    “疑”:我喜欢“疑”字,因为我喜欢质疑,老师经常夸奖我,说我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4、写字指导:

    ⑴ “我的发现”:

    “口”在左边高又小(鸣),“口”在上下小而扁(吴、含)。“山”作偏旁竖折斜(岭),“火”在字左捺变点(炉、烟)。

    “含”字上边“今”,“岭”字右边“令”,有点和无点,细心分辨清。

    ⑵示范讲解: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二、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初读:

    ⑴介绍诗人,激发读大诗人诗作的热情:

    李白、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他们俩漫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了许多著名的诗篇。你们读过他们的诗吗?还想读他们的作品吗?自由朗读本课的古诗。

    ⑵欣赏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感悟诗意: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观察本课两幅插图,感受大自然的美。

    2、小组交流:

    教师引导:李白看了庐山的瀑布,写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绝句》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景色。你们看了插图,读了古诗有什么感受,快说出来给同学听听。如:

    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悟到庐山瀑布的壮观。通过看插图体会到云雾缭绕,瀑布像从天上流下来的一条河。读杜甫的《绝句》,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组成的春景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注意不要要求太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3、合作学习,熟读古诗:

    在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自己认为特别有意思的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讨论和交流。小组集体读古诗,为背诵做准备。

    4、指名、全班齐读两首古诗。

    5、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朗读古诗的比赛,评出优胜者,大家议一议,他们为什么获胜。

    ⑵自荐参加背诵比赛,并评出几名优秀者。

    三、积累运用

    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四、实践活动

    课外选一首古诗,自己读读背背。在班里开一次“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

    五、资料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经历了唐朝由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李白一生怀着远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在政治上也未能施展抱负。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前人编注的李白诗文集中,以清王琦所注《李太白诗集》较为详备。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史之乱前,居住长安近十年,抱负不能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杜甫的诗歌广阔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真实地反映了各阶级阶层的动态、思想及矛盾,多方面表达了当时人民的愿望,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古体、格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意境广阔,情感深沉。有《杜工部集》。

    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模板6篇


    写作经常是一个看似容易但很困难的事情,动手搜索一下相关的范文怎么写。找合适的范文模板,可以让我们写作更有创意,那么你现在有在寻找合适的范文吗?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模板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模板 篇1

    《认识分数》教学过程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过程设计

    班级:松阳实验小学三(5)班

    执教:徐远敏

    一、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徐远敏(板书),你们可以叫我徐老师。初次与你们见面,我本该先自我介绍一下,可我这个人没什么特点,也没什么优点,更没有多少的缺点,让你们马上记住我,难呀。你能记住我了吗?为什么?

    谢谢你们,能记住我。

    走进这幢房子,我就感觉自己像似一个灰姑娘(灰姑娘的故事听过吗?我现在就是灰姑娘),魔术棒给了我一次和你们三(5)小朋友交流和学习数学的机会,我真是太幸运了,所以我今天也一定要记住我们三(5)班的每一个同学,你叫什么?谁能介绍一下我们三(5)班的一些情况。我们班共有几个人?女生有几人?

    我们通过交流相互都有些了解了,相信接下来数学学习会让我们成为知己。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师生问好!

    [目的:1、调节紧张的气氛;2、收集有关班级信息。

    效果:与学生初次见面,就想和他们交朋友,学生好像不太喜欢,似乎还是有点紧张,学生没有放开说话。

    感悟:调节学生紧张的气氛,做游戏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如让学生做与老师的话相反的动作,学生在游戏中一下就放松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产生需要。(约5分钟)

    1、如果我把这四苹果分给他们两个,我可以怎么分?

    生:每人两个。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这样公平。

    师:这种分法,数学上叫什么分?

    生齐说: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谁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均分。

    生:42=2(教师板书)

    2、我再想把这2个苹果平均分给这两个小朋友,每个人几个?用哪个式子表示。

    生:2÷2=1(师板书)

    4、我再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后面两个小朋友,(师用小刀切出苹果)每人又得到几个?用哪个式子表示

    生:1÷2=0.5(师板书)

    5、半个,可以用0。5表示,还可以用怎么表示呢?(学生40妙钟没有学生发言,但在思考,教师也没有引导,)

    6、师:你们想知道数学上还可以用什么表示吗?生:想

    7、师:数学上还可以用这个数来表示(板书1/2)

    师:谁知道它怎么读?

    生:一分之儿;

    生:二分之一;

    师:它叫二分之一,我们应该从下往上读(师在分数旁边画上一个箭头)

    生齐读

    师:这个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目的:通过分苹果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认知冲突,学过的整数已经不够用了,必须产生一种新的数来解决这个问题。

    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可能由于学生还处于紧张状态中,尽没有学生说出半个可以用1/2来表示,这与预设有点不一样,所以我只有直接引出分数1/2。

    感悟:教师在预设时,必须站在不同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从而设计多个教学预案,只有这样在驾驭课堂的时候,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自主建构1/2(约10分钟)

    1、师:分数由三部分组成,中间这条线叫做分数线,下面的叫分母,上面的叫分子。

    2、1/2这个数,它表示什么?怎么来的?(教师拿着切揣的苹果)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半(师根据学生回答做分的过程,用动作强调是其中的一份)

    师:谁再来说一遍?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1/2(师强调就是这个苹果的1/2)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这个苹果的1/2

    师:说得很好,刚才我看动一个同学在听别人说的时候还加上了动作。师模仿那个学生的动作,完整的讲一遍。

    师:你们能试着说一说吗?

    生自由说

    3、师;半个苹果能用1/2表示,那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一半,用斜线标出它的1/2吗?

    生动手操作

    师巡视收集学生的作品

    反馈:师:现在请同学停下来,看黑板上的这些作品。这是谁的作品,你是怎么创造的?

    生:把长方形对折,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其他同学你们和他的.方法一样吗?

    4、现在,请同学们看上面这么多的1/2,你和什么话要说?(生沉没10秒)

    师:比如他们的形状?

    生:他们的形状不同,有三角形,有半圆……

    生:他们的大小不同。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原来的那个图形不一样大。原来大的,它的1/2也达大,原来图形小,它的1/2也小。

    师:说得非常好。

    5、在这些图形,我们找到了1/2。那你们能从我们身边找出一些1/2吗?(学生沉默10)

    师:我先来说一个:如果我把这块黑板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能用1/2表示吗?生:能。

    师:现在谁来说。

    生:我把这本数学书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我把铅笔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对他的话,有意见吗?

    生;没有平均分。

    师:你能再说一遍吗?(生重新再说一遍)

    生:我把窗户……

    生:我把文具盒……

    6、师:图形、黑板、铅笔,其实就是把什么平均分成两份?

    生:物体、东西

    师:其实就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的它的1/2。

    7、如果我把这个一排同学人数看作是一个东西,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生:1/2。

    师:那这个1/2里有多少个人?

    生:4个。

    师:如果我把全班同学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这个1/2里又有多少人。

    生:1/2

    生:18人。

    [目的:1、认识1/2及所表示的意义。2、通过1/2,体会分数的意义: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也可以表示一种数量关系。

    感悟:第一、数学中,有些内容让学生充分的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如1/2所表示的意义,我先让学生用完整的话说苹果中的1/2,再迁移到平面图形中的1/2,生活中各种物体中的1/2,学生在边思边说中掌握了1/2所表示的意义;第二、在观察比较中,激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使学生有话想说,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认识其他分数(约8分钟)

    1、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只只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两份,有时候可能要分成3份、4份……更多的份数。

    师:现在,我要把这个圆形平均分给四份(教师对折,再对折),我取其中的一份,用一个什么分数来表示?

    生齐答:1/4

    师:如果取其中的两份,又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生:2/4

    师:你知道我要出哪个分数?

    生:3/4

    师,那我要取几份?

    生:3份

    师生齐叫出4/4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分数?他们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都是平均分

    生:他们都是把圆形中的一部分

    师:请同学们听清楚老师的问题:是观察这几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的分母都是4

    师:为什么都是4?

    生:因为他们都是把圆平均分成了四份

    生:分子一个比一个多。

    师:为什么?

    生,分子代表他们取的份数,所以才会这样

    师:那也就说分子表示的是……

    生:涂色部分的份数。

    生:所取的份数。

    2、如果我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生:1/8(板书)

    师:5份又是几分之几?

    生:5/8(板书)

    师: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又是多少?

    1/100(板书)

    师板书29/100,它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29份。

    3、师:现在,你能说出一个分数吗?

    生:2/5,3/9、23/50……

    师:我们能把所有的分数都说出来吗?

    生:不能,有无数个。

    目的:1、认识其他的分数;2、让学生知道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感悟:学生在观察比较1/4、2/4、3/4、4/4的特点中,知道了分子和分母所表示的意义,这一环节的教学很成功,在后面的练习中得到了验证。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分数,全班36个人,3/4的人得到了发言,学生参与面广。

    四、巩固练习(约8分钟)

    1、师: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那我要考考大家,哪些小朋友是真正了解分数?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3/42/33/51/2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3、看到这个图,你会想到哪些分数?

    五、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约5分钟)

    1、今天,我们通过分一分,认识了分数这个新朋友。那我们回顾头来看看,分数与我们的老朋友除法,有没有联系?

    4÷2=2

    2÷2=1

    1÷2=1/2

    1÷4=1/4

    1÷8=1/8

    学生观察后:

    生:有联系。

    生:分子就的被除数,分母就是除数。(教师用箭头表示)

    师:其他同学,也发现了吗?

    师:如果,我写一除法式子,你知道等于多少吗?1÷8

    生齐答:1/8

    师:板书2÷3等于多少

    生:2/3

    师:真得等于2/3吗?这个知识大家可以课后去研究一下,以后我们也会学到。

    2、通过练习,我们发现很多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我们能善于发现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那我们就一定能学好数学。

    六、课堂总结(3分钟)

    师: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钟声马上要响起,魔力马上就要消失了,在最后的这一分钟的时间里,我想做一个调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收获吗?静静地想一想。

    师:有收获的请起立?用一个分数怎么表示?

    生:36/36

    师:我采访几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一种新的数——分数。

    生:用分数表示必须要平均分。

    ……

    师:谢谢,你们的收获,你们的快乐,就是我这次灰姑娘之行的最大收获。你们的表现,我也非常的满意(板书1/1)。下课,朋友们,再见!

    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模板 篇2

    教学目标:

    1、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情景中找角,摸角、制作角,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感知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重点:

    认识角及正确画角。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想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把题目读一:角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8页。

    a、同学们知道这是在哪里吗?(美丽的校园)

    b、谁来说说图中画了哪些景物?

    c、图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呢?同桌间huxia指一指,说一说

    2、教学例1

    (1)找角

    a、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剪刀钟面三角尺

    b、让学生找实物中的角。

    C、师:这三个物品都有角,闭上眼睛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都是尖尖的。

    生: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

    a、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板书)

    师:这是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也就是角有1个顶点,两条边)

    b、学生齐说角的名称。

    C、判断角,学生判断再说理由。

    (3)判断角的大小。

    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

    a、教师画线,提问,角有什么变化吗?

    b、剪刀演示。

    c、教师小结: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4)画角

    师:先确定一个顶点。

    师:从顶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这就组成了一个角。

    师:学生练习画角,教师纠正。

    师:展示画得较好的同学。

    最后要求学生把角的名称写上去。

    三、完成做一做。

    四、教师小结

    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模板 篇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用普通话交流,并在交流中逐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2.通过合理的想像表达出家乡的美好祝愿和热爱,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合理的想像表达出家乡的美好祝愿和热爱,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内容分析教学重点:1.能条理清晰的表达出家乡十年后的巨大变化。2.想像的合情合理。教学难点:用普通话交流,并在交流中逐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看图片,照片或课件创设情境,了解家乡的现在,找出家乡的不足或发展前景,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出示话题,明确交际内容:想像一下,十年后你的家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主要围绕变化展开想像与交际。

    二、阅读指导语,明确主题和说话要求。自由读口语交际指导语,明确交际的主题:想像家乡的十年后可能发生的新变化。要求:想像要合情合理。

    三、充分想像,自由练说。1.可以选择表现家乡某一方面的变化,合情合理的展开想像;也可以多方面综合的去谈。同桌或小组内互说,互听,互练,展开互动。2.练说时要抓住自己交际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条理清晰,声音洪亮的表达出来。表达要清楚,让人听明白。交际的内容要能反映出家乡的迅速发展和个人的美好愿望。

    四、班内赛说,强化互动。1.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练说。2.得合情合理,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评议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愿望。

    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模板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据随机出现的情境中,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合作的意义,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猪八戒吃饼干的动画。

    提问:猪八戒吃了哪些形状的饼干?每种饼干各有多少块?(学生只能说出有几种形状的饼干,说不清每种饼干有多少块)

    谈话:没看清楚是吧。再看一遍,数一数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的饼干各有多少块。

    再次播放动画(学生还是数不清楚每种饼干的块数)。

    小结:看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是很难数出三种形状饼干的块数的。

    【说明:创设猪八戒吃饼干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由于课件演示的猪八戒吃饼干的速度相对较快,学生很难独立地数一数就知道各种形状饼干的数量,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很自然地产生学习新的记录数据方法的需求。】

    二、展开活动,自主探索

    1.自主选择记录数据的方法。

    启发: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知道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饼干各有多少块呢?和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商量商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记录数据的方法,教师巡视。

    反馈:说一说你们组商量出了什么好办法?(在看动画的过程中,把每一个图形记下来)

    谈话:这个方法很好,可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一个看猪八戒吃饼干,看到什么形状的饼干就把它报出来,其他小朋友记)

    谈话:那我们就按这样的方法来记录,请每个小组选一个小朋友报饼干的形状,其他小朋友记录。

    再放动画,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

    让学生带着自己记录的结果到展台上展示。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⑴△△△△

    □□□□

    ○○○○○○○

    ⑵△

    ⑶△○△□○○

    △□○△□○

    ○□○

    ⑷△1111

    □1111

    ○1111111

    比较: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

    填表:把记录的结果整理在表格中。

    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一共

    个数

    提问:根据表中数据,你能知道些什么?

    【说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体会合作的力量大。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和表示数据,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统计,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和创新意识。】

    2.优化记录数据的方法。

    课件演示:饼干吃完了,猪八戒回到了自己的家。家里来了许多客人,他准备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谈话: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启发:猪八戒不知道该准备多少份公鸡的午餐,多少份羊的午餐,多少份鸭的午餐。你们能帮助猪八戒解决这个问题吗?(知道公鸡、羊、鸭各有多只就可以了)

    谈话:那我们再看一次动画,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每种动物有多少只记下来。

    再放课件,学生记录。

    展示学生的记录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来记录?(公鸡、羊和鸭子太难画了,所以用画的方法来记录)

    师生共同填写下面的表格。

    动物公鸡羊鸭一共

    只数68721

    提问:有了这张表格,你能说一说猪八戒应该怎么准备小动物的午餐了吗?从这张表格中,你还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说明:再次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可行的方法来收集、整理数据。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自主选择了简洁的记录数据的方法。这一优化统计方法的过程,不是教师直接告诉的,而是学生亲历活动主动获取的,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自主建构。】

    三、练习巩因,体会策略

    出示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画面。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项活动?

    谈话:想一想,如果在我们班举行其中的一项活动,你认为哪一项活动最受大家欢迎?

    提问: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应该举行哪一项活动?(统计一下我们班小朋友中,最喜欢哪一种活动,就举行哪种活动)

    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模板 篇5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中国古诗》(《语文读本》P71)

    (一)《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伐檀》《硕鼠》《木瓜》(《语文读本》P65、《中学教材全解》P59、70)

    (二)《离骚》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国殇》《渔父》(语文读本P67、全解P73、P84)

    前言

    与古代文学一样,我国的古代文论也不源远流长的。它的

    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先秦两汉时期,是古代文论的奠基与酝酿时期。在先秦,尽管文学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尚未取得独立的地位,但思想活跃的诸子在阐述各自的社会理想与哲学时,往往会包含有关于文学的思考。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巨大的是儒家和道家。儒家也于政教中心的立场,强调文艺与政治、道德的联系,重视文艺的教化作用,从而为后世的正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奠定了基础。(它重视对文学外部规律的研究)。道家倡自然无为、冥契大道,他们所强调的人在面对自然时的超功利、超理智的态度,深通于艺术的审美观照与创作灵感,所以成为后世的审美理论的滥觞。(它重视对文学内部规律的研究)。

    一、《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一)艺术成就:

    1、诗歌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2、复沓的章法:反复吟唱,淋漓尽致地表达抒情主题,收到尽兴的效果。表达诗意的发展。加强节奏感和音乐性。《无衣》《木瓜》

    3、语言运用当时民间口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采葛好姑娘,一日不相见,好似三月长!采萧好姑娘,一日不相见,犹似三季长!采艾好姑娘,一日相见,竟似三年长!)四字一句,语气自然。

    4、用韵。首字入韵:“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睢鸠关关叫得欢,成双成对在河滩。美丽贤良的女子,正是我的好侣伴。)隔句入韵:“女也不爽,士二其行。”

    (二)影响

    1、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基础。2、启发和推动了后代

    诗人向民歌学习。“开门没开错”(郭沫若)3、赋、比、兴的滥觞。

    4、开创了我国旧体诗歌的押韵方法。

    《伐檀》《硕鼠》《木瓜》(《语文读本》P65、《中学教材全解》P59、70)

    二、《离骚》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一)文学成就:

    1、在诗律上创造与突破。创造了参差、错落、长短、多言、灵活

    多样的句式。抒情长篇。

    2、抒情形象的创造。

    3、浪漫主义特色。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大胆想象。充分发挥各种修辞手段,比兴手法大大前进。

    (二)影响:比兴手法的应用,寄情于物,托物以讽。是我国第一个署名诗人,是我国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浪漫主义的开端者。

    《国殇》《渔父》(语文读本P67、全解P73、P84)

    第二课时

    三、乐府诗

    杰出代表是《孔雀东南飞》。诗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震烁诗坛,光耀千古。汉乐府诗采用的是杂言诗、五言诗的体制,精彩的叙事手法,同《诗经》四言为主的体制以及《诗经》、楚辞的抒情手法想比,在诗歌创作上是明显的进步。

    四、古诗

    在汉代乐府的影响下,在东汉末年的动乱生活中,一批有成就的文人“古诗”出现了,其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的动荡,社会的乱离。抒发着一种人生的苦辛和对命运的悲叹。“诗母”、“五言之冠冕”(刘勰)、“天衣无缝,一字千金”(钟嵘)。

    五、“建安”文学

    “文学自觉的时代”(鲁迅)。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

    1、“三曹”、“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曹操:乐府歌辞《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悲凉慷慨、气魄雄伟。曹丕:《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论文。《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曹植:两个时期1、诗风雄劲刚健;

    2、抒发了自己备受压抑、怀才不遇的痛苦和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哀,作品中激荡着一种要求创造、渴望自由与解脱的精神。

    《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离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王粲,“七子之冠冕”。

    建安时代的文学以风骨遒劲著称。

    六、正始文学

    代表作家:嵇康、阮籍《咏怀》。

    七、两晋诗歌

    三张(张协、张载、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刘琨/玄言诗

    陶渊明:东晋末期,“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平淡自然。

    八、南北朝民歌

    (一)南北歌民歌1、《吴声歌曲》2、《西曲歌》

    (二)北朝民歌《木兰诗》

    九、山水诗谢灵运谢朓

    十、南北朝诗歌

    1、南朝鲍照

    2、声律说“四声八病”“永明体”

    3、北朝瘐信

    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模板 篇6

    教学目的

    1.启发学生自由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并指导学生有序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课前准备

    1、课前学生绘制自己心目中二十年后的构想图。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第二课时为写作及讲评)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回忆美好而甜蜜。现在让我们乘时光列车回到xx年前,看看同学们是什么模样,出示课件,你们认出这几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是谁吗?

    (二)揭示本次作文主题

    谈话:回忆,美好而甜蜜。展望,让人充满幸福的企盼。xx年以后,据专家们推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学习、生活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xx年以后你们相聚在一起,又是怎样的情景呢?xx年以后的学校、家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大家对这一话题肯定很感兴趣,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写篇想象作文。

    出示习作要求,明确要求

    (1)想象合理、大胆。

    (2)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条理。

    (3)文章有一定的中心。(如:赞美祖国、家乡、学校的新成就;激发自己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情感;由于地球被破坏而心痛,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等。

    (三)启迪学生的想象。

    1、过渡:再经过xx年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二十年后的世界又会是怎样的呢?

    2、创设情境。(卡通课件,进入二十年后)

    3、在音乐和导游的语言感染下,你仿佛见到了什么?

    (四)指导学生完整口述自己设计的二十年后的样子。

    1.学生出示自已绘制的二十年后构想。

    小组交流:把你心目中二十年后的样子说给组内的同学听。

    如:xx年后的我,xx年后的学校,xx年后的中国,xx年后的地球,xx年后相聚

    学生自由地想象,班级交流各自的想法。联系自己或周围的事物展开想象。

    2、师巡视倾听,并适当加入到讨论中去点拨。

    3.指名上台介绍自已的画面内容。

    4.全班交流评价:你们认为他说得怎么样?

    (师相机指导并板书:介绍

    有序

    重点突出)

    5.小组按要求口述交流各自心目中二十年后的样子,互相补充完善。(要求:有序、想象充分,合理,

    重点突出)

    (五)写作练习。(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

    (六)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对未来的想象非常丰富,描绘了xx年后的美景,老师准备将这次优秀习作编辑成册,并拟好了书名《飞向未来》,你们有信心写好吗?下课!

    板书

    二十年后的

    (可另拟题)

    叙述有条理

    要求

    想象充分,合理

    【关于教资教学设计模板5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