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北师大课件(分享12篇)
  • 北师大课件

    发表时间:2023-04-28

    北师大课件(分享12篇)。

    今天向您介绍的是有关“北师大课件”的话题。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一份好的教案是教师讲好好课的前提。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读写“自言自语”等11个词语,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

    2、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会读经过改编的课文句子。

    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2-4段,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学会相应的生字。

    1、小朋友都吃过苹果,苹果红红的,圆圆的。可是,你看到过苹果长在树上的样子吗?

    (出示课件:几棵结满红苹果的苹果树)看图说说成熟苹果的样子。

    2、我们吃的苹果就是从苹果树上摘下来的,要是不摘苹果熟透了,会怎样呢?

    3、齐读课题,说说你看到苹果落地有什么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却从苹果落地这个现象中发现了问题,并进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学家。

    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意思。

    2、标上节号,想想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1、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2、讨论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1、那么,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课文是哪几节?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自由读课文2-4节。

    2、交流学习:

    1)、师边叙述,边出示课件: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忽然发现……

    2)、出示句式说话: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准备,指名说,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3)、朗读课文第2节。

    4)学习生字“掉”。

    3、再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他开始怎么想,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句子。

    2)、读一读3、4两节,说说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结合学习生字“言、而”,说说怎么样是“自言自语”,齐表演。划出自言自语说的话,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这两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教后感: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图说话,再分学习小组学习2-5节课文,要求想一想学会了哪些生字,用“――”划出想的句子,用“~~”划出怎么做的句子。这样,分组学习时,目标更明确,效果也较好。学文后,小朋友能体会到牛顿从小爱动脑筋,遇事爱问为什么,并能一直为此努力思考研究,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

    1、继续学习课文1-5节。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几节课文,学习生字“总、思、考、吸、引”。

    1、卡片读生字,并找朋友。

    2、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3、指导完成作业本题目4,并读一读。

    1、再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你从这件事中看出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

    2、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的,自己读一读。

    3、为什么说“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呢?

    出示句式说话:1)、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练说,后指名说。

    2)、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练习:因为今天下雨,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换一种说法说一说。

    5、学习生字“总”,练习用总要说话。

    牛顿遇到问题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丁见到老师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做完作业,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成作业本题目6。

    7、齐读课文第一节。

    1、导入:牛顿真会动脑筋,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那苹果为什么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左右抛落呢?这个问题你们想过吗?牛顿想了以后,又怎样呢?请小朋友读课文第五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结合指导作业本题目5。

    3、朗读这一段课文。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4、结合学习生字“思、考、吸、引”,理解“地球有吸引力”的意思。

    1、卡片认读生字,并说一说注意点。

    2、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

    教后感:

    北师大课件 篇2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语言的优美。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品味语言的优美,以及试胆量过程中学生心理的变化和试胆量德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完成课后思考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校长教育孩子消除怯心理的方法巧妙,富有实效。

    (2)明确只要敢于实践,实践之后就会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并抓住重点部分试胆量的过程进行重点学习体会。

    2、体会校长教育孩子消除怯心理的方法巧妙,富有实效。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小黑板。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回忆一下,你觉得自己最勇敢的经历是哪一次?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快乐吗?

    2、交流。

    3、你们都很勇敢,真见小英雄。

    4、在一个叫巴学园的学校里,有一群孩子在校长和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试验。

    二、板体、读题

    1、板题、试胆量。

    2、读题。

    3、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三、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字音。

    2、词意。

    3、指名读文,正音。

    五,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大意和脉络

    1、默读,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和叙述顺序是什么?

    (3)请按着一顺序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2、讨论、交流。

    3、汇报。

    (1)课文写了校长组织大家夜里到九品佛寺院和墓地里进行试胆量的游戏,结果不当鬼的同学吓得跑回来了,当鬼的同学也因为害怕而回来了。

    (2)叙述顺序是事物发展顺序。

    (3)按题目、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3~22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23~24自然段)

    六、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优美及人物的心理变化。

    七、体会文章中的深意。

    1、讨论:这次试胆量有什么意义吗?

    2、体会校长教育方法的巧妙。

    八、你觉得怎样可以使自己的胆量大起来?

    板书设计:

    鬼怕蚊子咬世上没有鬼,克服胆怯

    跑回家去了

    北师大课件 篇3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报纸的故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方法:提纲导读法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名作家孙犁的一篇文章,课文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你能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结果如何等)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理清思路。本单元我们重点进行了小标题的训练,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告诉大家课文讲了什么吗?

    订报 读报(板书)

    二、质疑解疑,细读品悟

    1、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请大家再次细细品读课文,想一想你有哪些不懂得问题?

    2、学生质疑

    作者家里穷,为什么他还坚持订阅《大公报》?

    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还说“无微不至”?

    课文中为什么有“以下是我们的对话实录”这样的字眼?

    妻子明明有钱,为什么不借给作者?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段落来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订报又是怎样读报的?

    课文的重点是“1、《大公报》是一份严肃的报纸。“我”认为《大公报》上的文章好。想给《大公报》投稿。

    2、我坐在柴草上,读着报纸。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的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我把报纸日期排列起来,把有社论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把登着广告的糊在顶棚上。或仰或卧,或立或坐,重新阅读我所喜爱的文章了。”

    习作知识:

    1、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意。

    反语的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如:1.差不多先生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2.这样的好人还是少些为妙!

    2、白描也叫素描,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白描往往起到“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传神效果。

    三、深入中心 升华理解

    1、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们能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吗?

    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风格。

    (如: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一种愉悦的心情写出了自己的闲适与满足,实际上是作者苦中求乐的心理,是作者的一种自我解嘲。这样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无奈和悲哀。)

    2、什么是“取法乎上”?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发言。

    课后反思:

    本课能深入研读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解疑,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方法的迁移,使得本课重点突出,其次和习作紧密联系,讲授了作文知识,很好的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本课教师还应进一步雕琢语言,把握课的节奏,锻炼课堂教学机智,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应该到位。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公报》的喜爱之情和对文学、真理等不懈追求的精神。

    2、学习心理描写,白描、反语等习作手法,体会其作用。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北师大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极差的定义,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一个量。

    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2、难点: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接受,不存在难点。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xxx页引例的意图。

    (1)、主要目的是用来引入极差概念的。

    (2)、可以说明极差在统计学家族的角色——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量。

    (3)、交待了求一组数据极差的方法。

    四、课堂引入:

    引入问题可以仍然采用教材上的“乌鲁木齐和广州的气温情”为了更加形象直观一些的反映极差的意义,可以画出温度折线图,这样极差之所以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就不言而喻了。

    五、例习题分析:

    本节课在教材中没有相应的例题,教材第xxx页习题分析。

    问题1可由极差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较大,结合本题背景可以说明该村贫富差距较大。问题2涉及前一个学期统计知识首先应回忆复习已学知识。问题3答案并不,合理即可。

    六、随堂练习:

    1、一组数据:473、865、368、774、539、474的极差是,一组数据1736、1350、-2114、-1736的极差是.

    2、一组数据3、-1、0、2、X的极差是5,且X为自然数,则X= .

    3、下列几个常见统计量中能够反映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是( )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极差

    4、一组数据X 、X …X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X +1、2X +1…,2X +1的极差是( )

    A. 8 B.16 C.9 D.17

    答案:1. 497、3850 2. 4 3. D 4.B

     七、课后练习:

    北师大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本节课教学是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1、街心广场教材创设了计算街心广场面积,花坛面积和每块地砖的面积等情景,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三个长方形长、宽、面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小数乘法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来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教材还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探索地板砖面积,女少可以从前两个整数乘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小数乘法得数;可以通过单位名称的转换推出得数。

    3、教材通过尝试练习:试一试和填一填的活动,使学生归纳出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的规律,这些都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结合三个长方形面积关系,促能学生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法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通过具体情境,发现数学信息。培养观察、收集信息的习惯。

    3、能应用这一关系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

    4、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设计意图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搬家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操作验证,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课题实验研究,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引导搭桥在设计这一课时,是让学生真正在探索中发展自主探究和。因此,我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的全过程,具体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索活动。

    活动1: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街心广场的放大平面图,让学生进行讨论三个长方形的长与长、宽与宽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活动2:在计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字特征和小数点的位置,教师板书配合说明。

    活动3:根据积随因数变化的规律,举出实例让学生探索、解答。

    活动4:在尝试练习中,师生共同探索、归纳出: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总之,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都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如果有一定的困难就创造条件让他们合作探索。教师尊重学生自我发现,尊重学生创新思维和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识,过渡新知识

    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2、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接着教师发给每生一张街心广场放大平面图提出问题。

    A、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B、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宽之间有什么关系,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板书课题:街心广场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思考,并回答自己的想法。

    观察情境图,得知街心广场、花坛和每块地砖的长分别为30米、3米和0.3米,宽分别为20米、2米和0.2米,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三个长方形长是依次缩小到原来的,宽之间也是如此。那么,面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根据长方形面积=长x宽,我们先求出三个长方形的面积。

    板书:(1)街心广场面积为3020=600(平方米)

    (2)花坛的面积为3x2=6(平方米)

    (3)每块地砖的面积为0.3x0.2二0.06(平方米)

    学生可能对0.30.2=0.06不大理解,教师引导可以利用单位之间的换算来求。0.3米=3分米0.2米=2分米3x2=6(平方米)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故0.30.2=0.06

    2、引导探索发现:在乘法中,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积则缩小到原来的。(反之,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则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3、尝试练习,引导提问,归纳。

    课本第43页试一试,填一填,可以发现,在40.3=1.2中,两个乘数共有0+1=1位小数,积1.2里也有1位小数:在0.40.3=0.12中,两个乘数共有1+1=2位小数,积0.12也有2位小数。在0.13x2=26中,两个乘数共有2+0=2位小数,积0.26是也有2位小数;在0.13x0.2=0.026中,两个乘数共有2十1=3位小数,积0.026里也有3位小数。

    归纳:在小数乘法中,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1、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43页的练一练第1一2题。

    2、基础训练上的相关作业。

    北师大课件 篇6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8、9页的内容。本课是在了解儿童的认数、数数情况,以及1~5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小猫钓鱼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理解0的含义,即0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或)分界点,学会读、写0。教科书的编排是先认识0的意义(表示什么物体也没有),再认识、理解0的其他含义,最后书写0,并将知识拓展到课外,寻找生活中用到0的地方。根据一年级新生喜欢听故事和做游戏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说学前分析

    对0的认识,许多学生只把0理解为什么都没有,对0可以表示起点(或分界点)基本没有接触过,因而对0的更深刻的认识,单独安排一节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0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以认识到一个数所表示意义的多样性,体会答案的不惟一性。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能力目标: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体会数的意义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通过探究活动发展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生活中会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做事要认真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种含义

    四、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情境导入法: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钓鱼游戏的形式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引入多媒体教学,

    设计小猫钓鱼的情景图,以鲜活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通过出示直尺、温度计等实物引导学生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学法可归纳为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二)举例说明法:学生说出生活中用0的例子,理解0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操作观察法:利用直尺、温度计、台秤等实物或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直观感知0表示起点和分界线的意义,突破学习的难点。

    (四)活动练习法:把练习设计成各种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激发学生乐学的欲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播放数字歌)

    (一)组织学生做钓鱼游戏,并计数,比比看在一定的时间里谁钓的鱼最多?多者获胜。利用游戏的形式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天,小猫们也举行了一场钓鱼比赛,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比赛的情况呀?我们来帮小猫记一记,四只小猫分别钓了几条鱼,好吗?(出示主题图).

    (点评:“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情景图,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我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童话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新知探究:教学0的含义。

    (一)0表示没有。

    你们能把这些数(小猫钓的鱼的条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点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我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0)它怎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呀?(因为做事不认真,三心二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我们做事时不能像小黄猫一样,应该认真做事,专心致志……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没有)板书:没有

    2、实践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1)猜铅笔的游戏。先是师生猜再由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猜一猜,注意要创造出用0表示的。

    (2)教师举例让学生理解:如小猴吃桃、放飞气球等。

    (3)学生举例: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0表示。(我有一支铅笔用玩了,剩下0枝。妈妈给我了三个苹果,我一天吃完了,我还有0个苹果……)通过这一环节,不但使学生可以清楚地理解0表示没有的含义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用0表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对说得好的学生应及时给与表扬和奖励。

    3、教学书写0。

    1、教师:我们刚才已经认识了0,那么0像什么呀?说一说,你会写0吗?

    2、课件演示:0的写法,学生认真观察。

    3、教师在黑板上边演示边讲解,强调格式,学生书空。

    4、描红,练习书上的第8页写一写,写完后进行展示。

    北师大课件 篇7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②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的范围,从而总结出实数的分类,接着把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从而得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数系扩充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②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②对实数进行分类。教学难点:对无理数的认识。

    3.教学用具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无理数:

    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整数或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很多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二、实数及其分类:

    1、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的分类:

    按照定义分类如下:

    按照正负分类如下:

    3、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物理是合乎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吗?

    活动1: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其周长为π,把这个圆放在数轴上,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另一个点,这个点的坐标就是π,由此我们把无理数π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了出来。

    活动2:在数轴上,以一个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则其对角线的长度就是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与负半轴的交点就是。事实上通过这种做法,我们可以把每一个无理数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数轴上有些点表示无理数。

    归纳: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没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三、应用:

    1、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有哪些?

    注:①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

    ②无限小数不一定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一定是无理数。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⑵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⑶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⑷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⑸所有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所有的点都表示实数。

    3、任意写出三个合适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四、课堂小结

    1、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及实数的分类.

    2、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

    五、布置作业习题6.3第

    1、

    2、3题;

    北师大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自主探究认识13个生字,正确地书写9个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探究阅读,了解课文大意,感悟小姑娘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感受小姑娘的无畏和乐观。

    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本交编写做了不少修改,加强了形象性、可读性,希望在教学时能让学生多读,启发他们自己设问、置疑、讨论。老师不要逐渐细致地分析讲解。

    讨论课后问题时,不应局限于小姑娘的歌声使大家坚持下去这一点,也不要简单地读一读最后一段。航船遇险是偶发事件,并非人人都能遇到;但小姑娘表现出来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这篇课文的生字容易出错,例如:幸、游、昂、聚拢、添以外,礁易写成上下结构,罩上面易写成曰、脆右面危的横笔易写成横钩。

    在教学这课的生字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学习,在采用同位之间检查、老师集体检查等方式。

    在教学书写生字时,可采用学生自己先书空,然后在提出不会的共同解决的方式。

    拓展习题:

    一、多音字组词。

    liang()zha()tiao()

    量扎挑

    liang()za?()tiao()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隐隐约约(AABB)

    三、读了课文,你感动吗?什么地方最感动?写几句话说说吧!

    精品教案:

    歌声(一)

    一、创设情景,故事导入。

    1、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并提出问题:落水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行动?(生举手回答)

    ⒉板书课题:歌声。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⒈默读课文,标出小节,标出生字词。

    ⒉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⒊小组之间学习生字。

    ⒋电脑出示生字、词:不幸游泳激昂聚拢增添挣扎筋疲力尽隐隐约约(有用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方式)

    ⒌同位之间打开一本课本,进行互相检查。

    三、联系实际,品读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讲了谁的故事?(读完课文之后,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⒉小组内自读课文,并交流:当时的情况怎样?马金纳和小姑娘是怎样面对困境的?

    ⒊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并且引导难懂的词语及问题。

    ⒋指名朗读课文,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有评价)

    ⒌课文最后怎么样了呢?人们为什么感谢小姑娘?学完了此文你有什么感受?

    先指名回答再举手回答。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遇到了这种事情,你会怎样做?(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在集体汇报)

    五、自主识字,学写汉字

    ⒈大屏幕出示要求书写的九个汉字,学生自己书空,找出自己不会的字。

    ⒉汇报给老师,集体讲解。

    ⒊学生练写生字,教师指导。

    歌声(二)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英雄王二小,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小英雄(课件出示海滩中的小姑娘)同学们看到了什么?你看到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

    ⒉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歌声吧!教师并板书课题:歌声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随文识字

    ⒈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大屏幕出示自读要求:①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想方法认会它。②标出课文的段落。

    ⒉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的读音。

    ⒊学生默读课文,看看是不是比刚才更流利、更通顺。

    ⒋检查自学情况。大屏幕出示要:不幸触礁挣扎继续隐约笼罩妇女清脆聚拢增添等词语采用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⒌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分段读课文,并说一说你有了哪些了解。

    三、品读课文,感悟升华。

    ⒈你认为小姑娘是一位英雄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学生默读课文)

    ⒉学生汇报,并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①创设情景,体会课文。假如是你在漆黑的夜晚落在冰冷的水中,孤立无援,又冷又饿,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怎样做?

    ②遇难的人又会怎样?他们又会怎样做呢?结合第一自然段的有关词语进行理解。

    ③这个小姑娘又是怎样做的呢?结合第三自然段,重点体会:她一次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抺一抺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④人们为什么会感谢这位小姑娘姑娘?想一想,小姑娘的歌声除了为大家引来了救生艇?还有什么作用?

    ⒊师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自主识字,学写生字。

    ⒈同位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字的书写,找出不会写的字。

    ⒉老师指导书写。

    北师大课件 篇9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前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自己成长的点滴帮助。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另一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语文的各项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与老师交流感情,使师生间情意进一步加深。

    教学策略:

    课余时间多与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利于课中的学习,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

    三、了解课文大意。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

    四、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1.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5.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七段。

    质疑: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从“我”的表现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

    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8.小结:说说此时你对“师恩”如何理解?如果把“恩”换成“情”、“爱”、“益”是否可以?

    五、鼓励学生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

    一、将自己所编的故事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赏析课文。

    1.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田老师是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说出理由。

    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5.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6.小结:田老师用心地教导学生,对“我”有巨大的影响,“我”深深地敬爱着这位老师。

    7.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三、学写摘录笔记。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注意写清文章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以备查阅。

    一、学生交流摘录情况,进行评议。

    三、练习写生字10个。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北师大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2.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用这些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计算.3.正确运用公式.4.了解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条件或式子找出它们的共性,进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2.能用类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找规律,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三)情感目标

    通过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敢于探索,大胆猜想,和同学积极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只靠在学校积累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应培养学生的能力,具备某种能力之后就能应付日新月异的新问题.其中类比的学习方法就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在有理数范围内的法则,类比地学习在实数范围内的有关计算、,重要的是培养

    这种类比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轻松完成任务.〖教学重点〗

    1.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进行运算.2.发现规律:.并能用规律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类比的学习方法.2.发现规律的过程.〖教学方法〗尝试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自学:阅读课本P112~P113,试着做一做本节练习,提出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鼓励提问).

    二、师生互动

    (一)二次根式的理解: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说明:1.被开方数大于0;2.()具有非负数的特性.3.性质:一般地是a的算术平方根,于是有?练习:

    1.若有意义,则______2.(06泸州中考)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字母x的取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x≥1

    B.x≤1

    C.x1

    D.x13.(06海淀)已知实数x,y满足,求代数式的值。4.计算:(1);(2);?解:1.

    2.A3.解:依题意

    解得

    当时,

    4.解:(1);(2)。

    (二)一起交流课本P112的“做一做”

    [师生共析]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运算后所得到的数仍然是有理数。把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在实数范围内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而且正数和零可以进行开平方和开立方运算,负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即:正数和零的平方根是实数,任何一个实数的立方根是实数。

    关于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进行实数运算时仍然成立。1.理解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必须注意:

    (1)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子或因式必须是非负数,没有这个条件,性质不成立.(2)这个公式的作用是化简二次根式,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或因子)能开得尽方,可以利用此公式及公式=a(a≥0),将这些因式(或因子)开出来,因此化简二次根式时,一般先将被开方数进行因式分解或因子分解.(3)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于当因子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时仍然成立.如:=···(a≥0,b≥0,c≥0,d≥0).(4)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反过来,就得到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即·=(a≥0,b≥0),运用这个公式可以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2.二次根式的性质:=·(a≥0,b≥0),=(a≥0,b0).

    (三)利用性质化简

    [师]利用你自学的知识,说一说什么样的二次根式需要化简

    [生]被开方数中能分解因数.且有些因数能开出来.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化简.[生]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需要化简,化简后被开方数中没有了分母.如:

    [师]如果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要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某一个数,使得分母变成一个能开出来的数,然后把分母开出来,使被开方数中没有了分母.(鼓励学生讲解教师提供的例题)如:

    巩固练习:

    化简:(1);(2);(3);(4);(5);(6).

    (四)最简二次根式

    [师生共析]最简二次根式所满足的条件:

    条件一,即为被开方数不含分母;条件二,即为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子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根指数.要判断一个根式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五)引导学生小结:

    1.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它分解因子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子或因式开出来,从而将式子化简.2.二次根式的化简应注意以下问题:

    (1)被开方数含有带分数,通常化成假分数.(2)被开方数是和、差的形式,应把它分解因式,化成积的形式.(3)根号内的分子或分母移到根号外时,应保留其对应的位置(即原来是分母的移到根号外后还是分母).

    (4)在整个化简过程中应注意符号问题,特别是注意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这个隐含条件.练习: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最简二次根式?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1);(2);(3);(4);

    (5);(6)(x≤0);(7)

    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解题思路是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逐个判断.1.解

    只有(3)、(5)、(6)是最简二次根式.理由:

    (1)中的0.3不是整数,所以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2)中的27x=32·3x,因数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所以不是最简二次根式.(3)的8a2b=(2a)2·2b,因式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所以不是最简二次根式;(4)中的a2+a4=a2(1+a2),因式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所以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总结

    本题的易错点是误认为,不是最简二次根式,误认为是最简二次根式.

    三、补充练习作业:P114习题〖巩固练习〗

    1.下列各式:,,,,,,(a),中是二次根式的有

    .2.x为何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1);

    (2);

    (3).

    3.计算下列各式:(1)()2;

    (2);

    (3)(2)2.

    〖答案提示〗

    1.分析: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定义,解题思路是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去判断.解

    ,,的根指数不是2,∴

    它们不是二次根式.∵

    在中,被开方数-40,∴

    不是二次根式.∵

    在中的被开方数2a-1有可能小于0,∴

    不是二次根式.∵

    在中,被开方数40,∴

    是二次根式.∵

    在=中被开方数(a+1)2≥0,∴

    是二次根式.∵

    在中被开方数a2+20,∴

    是二次根式.总结

    本题的易错点是忽视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是非负数的隐含条件,注意这个隐含条件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解

    (1)2x+3≥0,即x≥-.∴

    当x≥-时,有意义.(2)1-3x≥0,即x≤.∴

    当x≤时,有意义.(3)∵

    x不论取何实数,总有(x-5)2≥0,∴

    x为任意实数,有意义.3.分析:(1)由()2=a(a≥0)直接可得,(2)要注意应先计算,然后再求算术平方根,(3)根据积的乘方法则,这里2也要平方.解

    (1)()2=15;(2)==;

    (3)(2)2=22×()2=4x.总结

    本题的易错点是第(3)小题的2不平方,错成(2)2=2x.

    八、板书设计

    课题实数的运算二次根式

    利用性质化简

    例2二次根式性质

    例1

    最简二次根式

    课堂练习

    北师大课件 篇11

    登飞来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三、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

    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点拨要点:

    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③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1、王安石_______(朝代)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为______之一。(北宋,政治、思想、文学。唐宋八大家)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夸张)

    北师大课件 篇12

    一、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第一章整式的乘除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技能,会判断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同时在学习了有理数乘方运算后,知道了求n个相同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即,在中,a叫底数,n叫指数,这些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幂的概念,具备了幂的运算的方法,为本课打下了基础,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的学习有助于培养训练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感,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而本课内容又是学习整式除法及整式的乘除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进行体会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在实际背景中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经历观察、归纳、猜想、解释等数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数感符号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以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渗透数学公式的简洁美与和谐美。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法则的探索及灵活运用。

    突破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法则的必要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幂的意义,将同底数幂相乘转化为几个相同因式相乘。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归纳,个人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知识迁移,总结出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法则。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养成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时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旧知链接、情境引入、归纳法则、探索拓广、反馈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旧知链接

    活动内容:1、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方,那么乘方的意义是什么?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学生课前将数学符号表述写黑板上,上课只口答文字描述。)

    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54,x3 ,(-2)2,-22 。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回忆幂与乘法之间关系,即,从而为下一步探索得到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提供了依据,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为探究新知做好知识准备。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约是3×108m/s,太阳系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它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4.22年。一年以3×107秒计算,比邻星与地球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计算下列各式:

    (1)102×103;

    (2)105×108;

    (3)10m×10n(m,n都是正整数).你发现了什么?

    3、 2m×2n等于什么?(1/7)m ×(1/7)n呢?(-3)m×(-3)n呢?(m,n都是正整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进行推导尝试,力争独立得出结论。.教师鼓励算法的多样化。 )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自然地体会到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善于将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培养学生数学转化的思想及重视算理的习惯。

    第三环节新知探究,归纳法则

    活动内容一:你能用字母表示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并说明理由吗?

    (1)将引例中的各算式改写成乘法的字母算式。

    (2)观察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

    (3)试猜想:am . an=( ) (自主完成改写算式,观察思考,并进行猜想,发表见解。)

    (4)验证你的猜想。

    (5)小结归纳法则。

    (小组讨论,相互交流。鼓励学生用进行验证。对比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引导学生用语言、数学符号两种方式表述,便于理解和记忆,互相补充。)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m· an=am+n(m,n是正整数)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探究活动,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并感悟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验证、小结归纳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符号、化归等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活动内容二:am · an · ap等于什么?你是怎样做的?与同伴交流

    am· an· ap = am+n+p

    法则应用注意事项:(1)等号左边是同底数幂相乘法。

    (2)等号两边的同底相同。

    (3)等号右边的指数等于左边的`指数和。

    (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数、字母、单项式、多项式等整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同底数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时相乘,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也成立,培养学生的联系拓广能力。

    第四环节活学活用

    活动内容一:

    例1、计算:(1)(-3)7×(-3)6(2)(1/111)3×(1/111)2

    (3)-x3.x5(4)b2m.b2m+1

    (学生口述计算的每步过程和依据,师板书(1)解题过程。强调运算方法;强调字母a的指数;强调括号问题。其余自主完成计算,板演练习。集体讲评纠错。)

    设计意图:规范解题步骤的同时,进一步体会算理,并深刻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达到熟练、准确运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目的。

    活动内容二:

    例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m/s,太阳光照射到地球大约需要5×102s.地球距离太阳大约有多远?

    (独立审题,认真计算,交流讨论,发表见解。小组内交流方法。小结归纳,相互补充。)

    设计意图: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时培养学生用心审题的好习惯。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

    活动内容:课本随堂练习

    1.计算:

    (1)52×57;(2)7×73×72;

    (3)-x2·x3;(4)(-c)3·(-c)m.

    2.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做4×109次运算,它工作5×102s可做多少次运算?

    3.解决本节课一开始比邻星到地球的距离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自主探究完成。)

    设计意图: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突破难点,在交流过程中理解、尊重他人意见,从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及哪些数学思想?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评价,大胆发表见解和疑问。)

    设计意图:在知识的整理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7.1A组1.B组1、2、3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布置,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设计反思:

    1.培养学生数学思想,让学生掌握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给他们时间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整体的数学思想,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进教学和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努力改进教学和评价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课上通过学生自主讲解展示学习效果,教师只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点拨部分难点即可。

    【北师大课件(分享12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