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新高考心得体会12篇
  • 新高考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3-04-26

    新高考心得体会12篇。

    在不同的时候,我们的心境也不一样,我们使用歌曲可以代表我们当时的情绪。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您整理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新高考心得体会,欢迎您参阅读本网页!

    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1

    6月28日在“名师+”研修共同体的统一安排下,网上参加了“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培训”,聆听了王本华、胡晓、尤炜、贾玲四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四位专家从教材的编写理念、教材简介、使用原则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解读,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解读。

    随着新高考的推进,作为一线教研人员,要认真熟悉新教材的编写体系,积极探索新课堂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新教法新学法。在开展教学的双边活动中,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从学习活动的项目化,学习内容的专题化,课程设计的系列化,学生角色的主体化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下面我仅就我对新教材的认识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采用多元结合的教学方法

    新教材的推行对一线教师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人文主题和单元任务群的落实。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推行和高考评价体系改革的推进,一线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在具体教学时引入“人文主题”和“单元任务群”的概念,围绕人文主题和大的单元任务群进行整合设计。

    我们首先要研究清楚一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单元任务是什么。以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所以在备课时首先要研究这一单元的诗歌是如何逐层推进这个主题的。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借助这首诗向我们传达他的豪情壮志,志在为祖国的发展实现自己的青春价值,这也是我们要向学生传达的内容;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教师要让学生去体会郭沫若那种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壮志豪情;《红烛》体现的是为祖国奉献,牺牲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境界;在《峨日朵雪峰之侧》与《致云雀》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在逆境中的坚持和对梦想的追求精神;在《百合花》和《香雪》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人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和激情,以实现青春的价值。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第一是落实这个人文主题。通过情境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悟到青春的情怀,能够深入地理解青春的价值。第二是对诗歌的阅读和鉴赏。主要是赏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深刻体会作者在诗歌中寄托的情感。第三是小说文体教学。了解小说这种文体的特点,懂得欣赏小说的艺术。第四是写作教学。在明确了人文主题和单元任务后,教师可以将单元起始课和单元总结课相结合进行教学,在具体设计时把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单元起始课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即我们要学什么和我们要如何去学这些文章,这些文章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单元总结课,教师可以把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对比和深化,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同时,通过写作教学让学生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语文能力。

    二、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语文学科的教学离不开“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核心素养具体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教学要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展开,精心设计每个核心目标在每篇文章教学中落实的内容和程度,让学生每节课在这四个维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核心素养目标的基础上,新版教材把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在原来教材中,有专门的写作单元教学,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分开的,这就会导致阅读与写作不能很好融合,阅读的内容与写作的内容相脱节,而且写作次数不够。新教材中,把阅读与写作放在一个大的单元中,让阅读与写作在内容上进行有效衔接,可以让二者进行有机整合,使阅读教学效果在写作中得到有效检测。

    三、创新情境式教学方法

    新高考评价体系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一核四层四翼”为总体要求,为国家引导教学和服务选材制定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标准。新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试题的特点,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试题的设置主要以情境教学为主。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以新教材的要求为依托,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导入,并根据文本内容以合适的插图开展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需要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接新高考、新教材、新课堂。“三新”教育必将带来课堂面貌的新气象、新格局、新模式。教育改革终将引领一线教师加强学习、研究、反思、调整,从而更新理念,解除疑惑,改善行为,不断提高解读教材、研究教材、处理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

    专家们高屋建瓴的报告撬动了学员们的思想,引发了激烈的头脑风暴,新课改我们一直在一起,一直在路上!

    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2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新课标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3天的培训,我的脑海里充斥着新的教学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教学态度。关注全体学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学资源共享成为本次培训的一大收获。通过培训对新课标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但对具体实施仍有一定的困惑,还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反思,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参加类似的活动。

    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3

    为期两天的新高考培训,时间很短,但让我受益颇多。不得不说,本次培训所选课程,在当前新高考的背景下,其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都很强。奔着学习新高考而去,不虚此行,本此目的,也单就新高考谈点个人体会。

    一、必须承认新高考改革的优势

    鉴于当前高考种种弊端,高考改革势在必行,新高考方案的实施,无论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还是对推进素质教育发展,都可能起到非常积极的导向作用,因为它理论上体现了“以生为本”。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在新的高考方案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占有比较大的分值比重,相关科目的考试等级将赋以相应的分数计入总分,这可以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和志向,来选择不同的考试科目,不再人为地被分成文理科,有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更科学更全面的成长。 

    其次,对于学校而言,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需要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引导。新方案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招考评价体系,将会促使我们的基础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将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新方案的文理不分科也将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保护。新方案取消文理分科后,学生可以在六门选修课中任意选取三门,一个班里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选择,这么多不同的类型就需要教育者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业规划,学生在高中阶段就需要逐步明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未来学业甚至是职业的志向,需要了解报考高校的专业情况,这单靠学生自己是很难的,此时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成为必需品。

    二、客观看待存在问题

    第一,否决“一考定终生”后,普通考生是否真正从两次考试中受益呢?不得不承认,选考科目和英语学科的两次考试带给考生更多的机会,第一次考试中存在的不足经过自己的总结和提炼,在第二次考试中能得到解决和改变,这样有利于成绩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考入自已理想的大学。但也有不少的考生反应,第二次考试带来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不管成绩理想与否,为使自己成绩最大化,学生基本都会选择两次都考,这样就造成学生一直要放不少的时间在这门课上,这势必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先考的后考的都要兼顾,新高考方案中理想化的“减负”其实是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

    第二、“速成式”选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质”让人质疑。原本三年完成的教学任务被压缩成两年或两年半的时间完成,让人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完整和精确,产生怀疑。毕竟高中知识的建构需望按部就的一定的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原来需要三年才能掌握的知识,并不是所有学生能够胜任的,特别像物理、化学、地理这些需理性思维的课程,更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赶鸭式”的教学会产生以下两种不良的现象:一是学生死记背,不求甚解,完全凭借自己的记忆能力硬生生吞下所有的知识点,然后去应付考试。虽然也能取得相当满意的成绩,但毕竟是没有消化的,对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专业课肯定不利;二是很容易让学生顾此失彼,影响语数外知识的学习,学生为了先应付选考科目,势必会相当放松对这三门课的学习,学校也会考虑适当减少课时以强化选考科。这样,势必造成对语数外的忽视,而语数外成绩毕竟在学生高考的总成中占据了不少的分量,每门150分的高分值可以远远拉开考生之间的分数距离,决定胜负。

    第三、分时段考试,谁来安慰语数外老师受伤的心?高考时间的错位同时也考验着不同学科老的心理承受力,语数外三门主科目的高考时间放在第三学年的6月份,这就意味着三门学科的老师必须全力以赴三年,而且不得有丝毫的放松,毕竟150分的分值足够影响考生的高考命运,而其他速考科目的老师,早者可以在高三的10月份完成选考任务,结束教学任务,迟点的也可以在次年的4月初结束教学任务。虽然学校根据不同情况会安排这些老师其他的任务,帮助语数外老师承担一些监考或班管理等方面的事务,但毕意没有压力,不用备课,不用辅导,更不用早晚自习,而语数外三科老师不但还要继续备课上课,晚自习更要接待更多学生的质疑解难,这其中的尴尬可想而知。

    不管怎样,高考的指挥棒已经高高的举起,并指向了学生个性成长与学校特色办学的方向,这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高中教育。学生如何在选择中学会选择,从而成就自我;老师如何在学生的选择中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学校如何在挑战中抓住机遇,走向成功!未来三年,我们拭目以待!

    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7月16—17日,20XX年XX市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培训会如期举行,我校高一年级英语组全体老师参加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我们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模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坚定了我们用好新教材的信心和决心。

    图片

    01

    学习新课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新课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更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高中英语新课标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也使评价更加公正、全面和综合。同时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英语和用英语的能力,学用结合,促进积极思维和有效表达。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学会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高中阶段应该特别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每堂课的设计、组织、反馈,一方面要基于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长远发展,帮助学生通过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

    02

    使用新教材,衣带渐宽,消得人憔悴

    通过培训,我们从新教材出现的背景,教材使用情况,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整体框架,各册内容的编排,新旧教材学生用书板块对比这五方面,全面详细地了解了新教材。可以感知到新教材的设计,无论从单元的容量,新增的板块,板块的编排,语篇文本还是活动的设计都比老教材更能体现新时代的人文观与价值观。基于新课标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编写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语言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让我们对新教材有着一种期待。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对新教材进行精读,细思。通过认真研读文本梳理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确保教学设计语境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基于单元整体教学,提高新教材使用效率,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进而改变传统老教材的教学模式。

    03

    培育新素养,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

    高中教育的最根本宗旨是立德树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恰恰诠释了这一宗旨。英语课程内容的六大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与教学策略都与核心素养休戚相关。遗憾的是,目前的高中教学依旧存在学科素养意识差,课堂模式化,表层化,知识碎片化,语言文本分析思维缺失,情感态度培养标签化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之中,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的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向核心素养。我们还应该走向融合、关联、发展的课程,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通过课堂活动的精心设计、通过德智体美劳的多维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语言能力;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学习能力;学习未知事物,探索新奇世界的认知能力。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是“课标”的核心理念。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来源,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教学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构建知识,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我们要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

    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5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落幕,本次大会主要涉及各方面改革,其中教育改革尤为引人注目。我们知道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十八大以来的种类、各种改革措施,充分表现了进入深水区、啃硬骨头的决心。十八届三中全会给我们什么力量和信息?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障碍,提高自信。

    一年来,改革信息频繁传来,改革措施系统深入:各地陆续出台城市工作人员转移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建立流动花当地入学考试的长期机制的电子学籍系统,一人一天,终身不变的研究生教育深入改革,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的小学生负十条规定剑指负顽疾……

    新改革措施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约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一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切实推进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

    2.使大学教育更加公平普及。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的重点和难点。审慎科学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千家万户和民族未来。

    9月,入学初,十几年没离开家乡的王成指挥来到清华大学,成为大一新生。王成命令来自朴素封闭的中美边境小城云南腾冲,可以进入清华大学于面向贫困地区的方向性招生特别计划的改革措施。和他一样,全国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生实现了大学的梦想。

    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十八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

    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8月12日至23日,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开征求意见。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然从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始。

    仔细浏览6所高校的章程核准稿,这样的讯息跃然纸上:依法对学校管理体制作了全面规定,明确了学校管理的基本架构,促进了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规定了学校内部学术权力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机制,明确了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运行与监督机制……

    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也是风生水起、稳步推进。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江苏省_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归属等突出问题;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我国积极创办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大学和项目;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机制,安徽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体制机制三项基础教育改革……

    更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凝聚、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一些长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开始得到解决:山东对中学教师培养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模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行全科综合培养;浙江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把师德作为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的基本条件;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陕西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制度;河北建立“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县级审查—市级统筹—省级备案”的学员遴选程序。

    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十八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6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自然,是把握了事物规律后的熟能生巧,是好事,但也是坏事,因为它意味着一种“惯性”和“惰性”,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是如此。

    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习惯了“老教材”,习惯了逐篇逐册地讲解课文,习惯了在高一高二年级教授新课,再利用高三一年的时间来复习备考……总之,我们很多人都被“惯性”驱使着往前走,以至于忽视了已经来到身边的新变化。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我们已然置身其中,却又仿佛置身事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实?新教材如何使用?新高考又将如何变化?这些都在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第一次使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后,我对高一语文课程教学做了一些简单的梳理和思考,用以自勉,敬请专家老师指正!

    一、凸显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功能

    当下的教育教学现实中,不少老师都有着这样的体会:高中语文学科的地位稍显“尴尬”——很多学生不重视。甚至有不少学生认为,平时上语文课听不听课无所谓、听多听少无所谓,反正考试时除了默写题都是课外的。

    高中学生这种非常短视、急功近利的学习观,固然与学生的错误认识和目前的高考评价制度有关,其实我们语文老师自身也难辞其咎。比如,在教学模式上,我们很多老师还停留在“老师讲—学生记”这种非常低效的模式上,而忽视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掩盖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甚至,有的老师和学生一样短视,认为学习语文课程的唯一目的就只是为了高考。

    在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改变陈旧的观念,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注重围绕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动脑筋,探索途径,着力培养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力图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审美并且尝试创造美,让他们理解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总之,从高一课程开始,如果语文老师的“格局没有打开”,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功能就得不到彰显和落实。

    二、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北大中文系教授温瑞敏先生曾经说过:“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少读书、不读书。”此言确实不虚,相信我们一线老师大多会对此深有感触。

    在这个“内卷化”时代,学生的学业负担十分繁重,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他们无暇去阅读所谓的“闲书”;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子产品和网络的普及,又使得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上的“碎片化阅读”,却再也不愿触摸纸质书籍的温度与深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课程。

    学生不阅读,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让高中生能够热爱读书,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我们的语文老师依旧任重而道远。

    好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均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契机。个人觉得,部编版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加大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提高了阅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以“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的教材体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和阅读需要。当然,最大的亮点应该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它以“任务”的形式,将阅读的权利归还给了学生,还给了高中语文课堂。

    当然,再美好的初衷,也得靠实践来落实。如何充分利用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怎样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这又是一个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新问题,需要我们细心地思考和大胆去探索。我们教师,需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学生阅读之前对学生进行引导,创建一个共同阅读或是分组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对整本书进行阅读。[1]在必要的时候,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及时地评价反馈。

    更值得强调的是,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能仅仅限定与课内教材,古今中外,人文科技……各类书籍都可以进入学生的阅读视野,供他们挑选,以成就他们的阅读偏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最重要的是,在高中的其实阶段,语文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渐至于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化。

    三、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如是定义:“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也就决定了,语文学科应该是一门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

    可是,在教学现实中,我们很多语文老师依然还在“带着镣铐跳舞”,受限于“高考至上”的教学动机,固守传统的师道观念,囿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方式,使得语文课堂变得枯燥而呆板,语文课程没有了温度与生命力。殊不知,时代在变化,社会现实在变化,学生们同样也在变化,而语文课程同样具有时代性,需要我们老师灵活把握,“识时务者为俊杰”,调整教学观念和方式。

    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要贴近现实,走进学生的生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构建高效而充满活力的课堂。那么,究竟如何贴近生活呢?

    语文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高考,尤其是语文学科。语文学科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与生活息息相关,而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更是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语文老师的任务并不是教学生机械地分析文章,而是让语文课程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新教材对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设计的“学习活动”,就是让学生记录家乡的人物,调查家乡的文化生活,参与家乡的文化建设。显而易见,此单元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们走进生活、关心身边的现实。

    面对语文课程里此类教学内容,我们语文老师千万不能一带而过,甚至于置之不理。教师要将生活要素融入语文课程中,丰富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信息技术手段的合理使用

    当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对一些传统模式进行冲击,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培训,我们教师学会了制作PPT课件、录制微课视频、充分利用网络素材备课等。毫不夸张地说,信息技术能够深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备课时,搜集素材更便捷;授课时,教学内容的教授可以更全面、新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评价维度可以更广,模式可以多更,方式可以更灵活……

    在语文课堂上,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好处不胜枚举,它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信息刺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比如,我在信息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发现培训网站上推荐的一个小工具——“随机点名软件”,就非常的有意思。我将之运用于课堂教学,既能够避免点名提问时的“不公平”,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课堂反馈的机会,又能够让学生“提心吊胆”,随时准备回答问题而不敢分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可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亦有弊。比如,有的老师离开了网络,就无法备课了;有的老师,离开了“电子白板”之后,就无法上课。他们似乎已经成为网络素材的“搜集员”,成了教室里的“放映员”……

    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课堂”,到了高一,语文老师将信息技术灵活地融于课堂,确实能够让学生们感到耳目一新,但是如果不能正确使用,极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出现“形势大于内容”等问题,让学生眼花缭乱后却一无所获。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可谓迎来了“新时代”。面对“三新”的到来,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而是要紧随时代的变化,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深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实现语文课程的价值,全面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7

    一、对教育评价的看法:

    我认为考试是测量途径,教育评价是工具,但后来老师纠正考试是评价的工具之一,评价可以有多种工具,咱们这节课考试与招生也是评价中的一个方面。

    教育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对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的状况作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述文阅读命题特点:考查能力相对稳定,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严谨,突出信息传递特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与实用类):篇幅增长、选材广泛、内容多元;突出文本设计与效果研讨、考点广泛,题型新鲜、

    语言文字运用与写作:方式多样、考查学生自由思维、作文题目开放程度较大。

    从统一走向多样,从招考合一走向招考分离,最终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以统考为主、统分结合的多元招生考试制度。

    逐步建立起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元化选拔录取相结合,高校自主招生、自我约束,政府宏观指导、调控,专业机构命题和组织考试,社会有效监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考试制度。

    一张试卷既选拔科技、学术精英,又选拔高技能劳动者,很难同时兼顾。

    部分科目如外语考试中,实行自适应考试,即考生可以进行多次水平测试,选择成绩最好的一次作为报考的依据。科目组合和考试内容更为多样。

    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的主要原则: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坚持统筹兼顾,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新高考评价

    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在高考领域的答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是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助推器,是提升高考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命题评价的准绳和量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助于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主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

    3、《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何创新之处?

    高考评价体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出发,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评价中创造性地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性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体系性衔接。

    二是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在多年来高考内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中外教育发展和评价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综合评价的新理念。

    三是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基于素质教育理论和考试评价规律,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将素质教育评价维度与考查要求对接,创设出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考生素质的问题情境作为考查载体,从而形成“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的素质评价模式。

    4、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如何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一是明确高考的核心功能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以立德树人统领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更加强调招、考、教、学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为实现对核心素养的有效测量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将高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业质量标准切实落实到高考当中,促进教考衔接、同向同行。

    三是在考查要求上,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促进高中教学方式改革,助力发展素质教育。例如,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从而促进教学回归课堂教材,夯实学生成长的基础。又如,高考通过开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有助于高中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有助于高中积极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助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9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指导和帮助高中生做生涯规划,就是要帮助学生在不断认识自我的性格特质、兴趣爱好、能力倾向的基础上,协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生涯发展方向,并教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未人生生涯。

    "生涯规划"亦称"人生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帮助并引领高中学生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学业和事业大计,筹划未,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20__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项政策,明确提出"全科覆盖""分类考察""不分理""两次机会""严格公示"等措施。学其所爱,考其所长。未高考将实施"+"模式,除了语数外之外,考生自主选择三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加入总成绩中。新高考的改革,将进一步推动高中生选其所爱,考其所长。

    改变一考定终身,引入多元录取机制。《实施意见》倡导的"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把单一评价方式扩展为综合评价方式。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更加凸显其重要性。

    学生要根据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的特长,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学业考试当中选择三个科目计入总成绩。根据什么选?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报考适合自己的专业,这些正是学校要给予学生指导的地方。JK251.cOm

    高中阶段就要让学生释放自我,寻找自己的兴趣志向,要求学生和家长提前计划未学习和职业的发展方向。学校开设生涯规划程,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发展,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社会及未职业选择连接起,更多地认识和探索自身、关注并了解社会,不断思考和明晰自身发展的道路,理智地寻找自己的学业指向。

    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10

    一年一度的老师培训,今日在整个汶上县拉开了序幕。一大早,老师们都奔向各自的培训点。我怀着空杯心态,欣然抓住了这个难得的学习、成长机会。

    学习之前,老师们站起来庄严举手誓词,都怀着人民老师的历史使命,在铿锵有力的誓词中我们感悟到:作为一位人民老师的职责与神圣!

    首先由刘楼镇教办杜主任作重要讲话,他强调了这次中学校科老师综合素养力提升全员培训学习的目标指向和要求,和对每位老师自我提升的期盼,每人一份心得体会。每位老师都认仔细真的记着笔记,细细品尝着每一句话的要点。祥和而融洽的学习氛围为老师们下一步的学习、成长制造了条件。

    接着,汶上学校化学教研员张述明老师,为我们讲了《提升老师素养,促进同学成长》专题报告。老师们都听得兴致勃勃。

    在这里,张老师重点阐述了老师的七个素养。

    分别如下:

    1、会讲:是老师的核心素养。呼吁老师们要学会放手,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同学,学会“偷懒'。强调了学、讲、想、练相结合的实际意义。

    2、讲台前良好的状态;一位阳光心态的老师必定是欢乐和美好双丰收的。欢乐会传染的,她的同学也会布满朝气的!主动进取的!

    3、较好的觉察力;有觉察力,才有灵动性,才会有奇迹消失。孩子们才可以享受大爱无疆的学习乐趣!

    4、把握与同学沟通的技巧;要懂点心理学技巧,共情与同学,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满足他们心理需求和成长需要。

    5、把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现实训练,把家校合作提到了新的历程,由于家庭训练是根。

    6、把握教学设计的技巧;在这里张老师提出了: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

    1、导入要精妙;如故事导入,试验导入,情境

    导入,悬念导入等等

    2、课堂互动;以生为本。

    3、板书要精练;

    4、收尾要点睛。

    5、学会敬重同学。

    再接着,我们又学习了陆书杰老师讲的《我们该如何对待孩子对待训练》听着陆老师娓娓悦耳的讲解,感叹后生可畏啊!值得我们老老师们学习借鉴!

    最终,听了向海林老师讲的《世界就是我们的教室》虽说简短,但是劲道,有见地,有创新,年轻人的霸气就是世界的将来,年轻就是资本!为中国的训练加油!我们是人民老师!多么漂亮的字眼!我们都在努力向前!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盼望我们老师们都能汲取新的养分精华,在新学期呈现不一样的精彩!同时也为自己的成长喝彩!

    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11

    新课程,新高考的专业素养提升培训很快到了第二天,今天上午有幸听了魏教授的讲课,讲课内容是:中小学课堂诊断思维方式变革与有效教学构建,听后受益匪浅。

    在学习中学到了魏教授讲的教学中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的原因:说到只注重教,不注意学生,也就是老师教学前心中只有预设,没有学生的生成。在这一论述中,魏老师讲到了几个例子,比如说对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例子就是就是关于板书的呈现。

    板书的书写共有三个重要的作用:

    一是板书强化重难点,多媒体不能替代板书。

    二是板书可以应对生成超出预设的情况。

    三是板书,应对生成,生成结束还要与预设对比,并评价和引导。听到这里的时候,就能想到自己的板书还是有很多的不规范,于是很迫切的希望学到板书设计的规律。很快魏老师通过生动的现场教学视频呈现了许多优秀的案例,听后也是让我醍醐灌顶。

    最后总结出了板书设计的规矩。

    一、内容规划,板书应该涵盖一节课的重要内容,突出重难点,内容网络化,脉络化。

    二、板书的空间位置规划,突出重点,对称美。

    三、板书的艺术化规划,艺术化要素来自哪里,核心文意。

    回头再来想想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信心学会好的办法,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艺术性,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

    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12

    新课标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给与了相关案例,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四基、四能、四会。

    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将应考查的素质教育目标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四层”考查内容。其中,核心价值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应当具备的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是在各学科中起着价值引领作用的思想观念体系。高考内容改革要在核心价值的引领之下,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切实服务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科素养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专家指出,学科素养既是基础教育培养达成目标的要求,也是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高考内容改革应促进培养学生应对生活工作实践和未来学习所需要的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知识。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是学科素养的基础支撑。要从衔接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要求以及目前高考对能力考查的进展等多方面研究出发,进一步确定高考考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我们平时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转变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加从容地应对高考。

    【新高考心得体会12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