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精选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3-04-25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精选。

    想要打造优秀的教学效果,教案可以帮助老师完成教学,有哪些写好教案的技巧呢?以下“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相关主题内容,为教师范文大全小编收集并整理,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1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计算、探究、讨论、比较等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究,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三、说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例3、例4时,让学生通过自学,根据问题层层深入探究,归纳和判断,得出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计算、观察、发现的方法:在讲解计算法则时,让学生自己算,自己发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下的学习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在做习题的时候,让学生合作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表达能力,协作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1、铺垫迁移,生成问题

    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列竖式计算,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来,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以去商店买商品为话题,让学生谈买东西、花钱、算帐等生活的事情,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打下伏笔。

    2、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探究,明确思路

    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独自尝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发挥小组学生集体智慧。

    3、巧编练习,逐步优化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能力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2

    [教材简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一人身着点心店服装,头戴点心店帽子出现在学生面前)谈话:同学们猜一猜小明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

    (课件出示点心店图片)录音:欢迎各位小顾客光临本店,本店为大家提供各色早点,如果任选两种食品做早餐,你想选购本店哪两种食品?四人小组讨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把自己购买早点的方案在组内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学生学过的搭配规律,探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买早点要花的钱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每人尝试计算自己购买早点要花多少钱?如果计算有困难的可以请组内小伙伴一起解决。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估计有以下两种方法:(1)将点心的价格看成以角为单位,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2)将点心价格中的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3、全班交流。

    随机请一学生交流自己购买早点的情况,花了多少钱?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统计班内有多少学生和他购买了同样的早点?自己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学生有购物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整数加减法)做依托,尝试运用口算方法解决自己所提的问题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悦]

    4、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1)以刚才那位同学交流了自己购买早点的情况为例,请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估计会出现下面两个竖式: 如 5 0.5

    + 7 + 0.7

    12 1.2

    (2)分组讨论:加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注意发挥具体情境元、角在理解算理中所起的作用)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用竖式算一算自己刚才购买早点的价钱算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成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主动迁移过去加法竖式

    计算的经验,尝试运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学生成功运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依托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竖式计算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对齐数位,以及十分位相加满十,向个位进一的道理,很好地掌握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让学生再次品尝探索成功的喜悦。]

    (二)、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

    (1) 尝试用竖式计算

    刚才我们每人都购买了两种食品做早点,哪种食品贵些?贵多少钱?你能用竖

    式算一算吗?做完后与组内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

    (2)集体交流

    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迁移小数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除了刚才选择的早点外,你还喜欢哪两种食品做早点,先求出它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并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时,教师的板书要有启发性,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印象,另一方面使一些学生进一步体会任选两种食品是有规律的,力争找出所有的组合,体会数学的魅力。)完成第104页试一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让学生讨论:计算这些加减法和计算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情境,如果学生对情境理解有困难的,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演示,在学生理解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3. 完成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第(1)、(2)小题,第(1)小题有学生可能列出乘法算式,可引导学生根据乘法意义运用加法计算出结果。第(3)小题小组合作完成,在规定的3分钟时间内,比一比哪一组提出并解决的问题多。

    4. 完成做想想做做第5题。

    ⑴让学生了解题意,明白题目的要求。

    ⑵学生独立解答。

    ⑶ 交流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除巩固计算方法外,注意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巩固练习,避免计算教学的单调与枯燥,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吗?

    ⑵星期天,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市场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计算家庭支出情况,下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生应用意识。]

    五、课堂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汁算。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二、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I.做复习第1题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三道题计算时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加法要怎样算?小数加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做复习第1题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二道题计算时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减法要怎样算?小数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3、整理计算方法。

    提问:你们认为小数加、减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加、减法要怎样汁算?关键都是什么?

    三、加、减法综合练习。

    1、 口算。

    小黑板出示复习第2题,让学生口算,老师板书得数,并结合得数末尾去0、整数部分的O要写的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做复习第3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计算过程和验算方法。

    3.做复习第5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检查第二小题列竖式后怎样算比较简便。

    4.做复习第6题。

    指名学生说—说题意。

    让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厂什么内容?你在复习中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4

    一、说教材

    小学数学四年级 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在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说教学设想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三、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四、说教学程序

    1、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我记得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爱体育运动,而且老师知道我们班里有几名体育健于下星期一(5月14日)将参加平湖市的体育运动会,老师预祝他们取得可喜的成绩。

    那大家知道全世界最关注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奥运会)20xx年第xx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中国的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创造了辉煌的成绩。谁知道中国获得了多少枚金牌?

    (1)收集信息

    (2)交流信息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随学生的回答将提出的问题一一列举在黑板上。(揭示课题)

    2、 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解决。

    (1)探索尝试

    (2)汇报交流

    小数加法

    师:说一说怎样计算的。谁有补充?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得数的小数点要竖式中的小数点对齐。计算结果小数末尾有0的要利用小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小数加法?(进一步加深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师:选择一个小数减法的问题。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请学生直接说说是怎样做的?其他学生可作适当补充。

    (3)总结算法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生说验算的方法。

    得出: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请验算一下你刚才的计算对吗综合应用

    解决剩下的几个问题。

    三、 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亮亮是个非常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亮到体育商场买东西。 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

    师:他们买了什么?你还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列竖式算一算。爸爸付了50元,要找回多少钱呢?学生独立做后,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师:亮亮又和爸爸逛到了球类区。你又有什么发现?亮亮可能会怎样买呢?需要付多少钱?同桌商量然后解决问题。

    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学生初步理解了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并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信息窗的情境图分为两部分,分别呈现了厨房和卧室的一角。厨房里有灶室、锅、抽油烟机等物品;卧室里有桌子、椅子、书橱等家具,每幅图的下面都附有数据说明。拟让学生在感受布局协调的同时,了解设计上的科学性,由此引入对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小数加减法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角度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探索简单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合作、探究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实情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为主,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间的互相补充,评价等方式为辅,帮助学生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五、说学法

    本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以下学法的指导。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借助学生常见的家居常识设置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提出“抽油烟机距地面有多高”,“一张0.7米得书桌该配多高的椅子”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节内容。

    2.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让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前提是,是学生逐渐的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自主解决问题。

    六、说程序

    测量内容

    灶台的高度

    锅底到火口的距离

    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

    书桌的高度

    桌椅高度差

    测量结果

    (一)交流信息,导入新课

    谈话: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回家实际测量一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出示表格),谁来说说你的测量结果?(学生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从本课的知识点,交流情况加以评价。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测量的数据,教师合理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谈话: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张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组数据(出示信息图及数据),这些数据可都是通过科学验证得来的。

    1、独立思考:读一读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小组合作,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可能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

    (1)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2)灶台的高度和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一共是多少米?

    (3)一张0.7米高的书桌,应该配多高的椅子?

    (4)书桌高度比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高多少米?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筛选问题并板书:

    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一张0.7米高的书桌,应该配多高的椅子?

    引导学生看着数学信息提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互相交流问题,激起思维碰撞的浪花,为成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板书:0.7+0.6=0.7-0.3=

    2、合作探索小数加法。

    谈话:仔细观察这个算式----0.7+0.6=?你准备怎样计算?请大家先独立试一试,再在小组内交流。

    可能学生会出现如下算法:

    (1)0.7米=7分米0.6米=6分米

    7+6=13(分米)13分米=1.3米

    (2)把小数化成分数后计算

    0.7米=7/10米0.6米=6/10米

    7/10米+6/10米=13/10米=1.3米

    (3)竖式计算:

    米分米

    0.7

    +0.6

    1.3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3、教学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关注竖式计算,讨论:这样写对不对呢?

    得出:0.7米和0.6米不够一米,所以整数部分是0;根据米和分米的关系把数位对齐写出竖式。

    提问: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说明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思考: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观察和思考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思考,探究小数的加法,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从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悦。

    4、自主探索小数减法

    谈话:你能用我们计算小数加法的方法,试着做一做这道小数减法题吗?(绿点标示问题:0.7-0.3=)做完之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可能学生会出现和计算小数加法同样的方法,注意算法多样化)

    学生汇报,自己总结,优化算法,教师重点引导理解小数减法的意义,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计算小数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迁移小数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集体交流,优化算法,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5、学习整数减小数

    谈话:你知道1米比0.3米长多少吗?(同桌互相讨论,独立解答)

    交流:10分米减3分米等于7分米,7分米就是0.7米;用竖式计算。

    (对“1写成1.0”,学生可能想不到,教师可以借助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整数减小数,学生计算起来相对较难,先让他们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借助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理解算理,学生容易接受,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1、算一算(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以比赛闯关的形式,进行计算,哪个小组做得快做得对获胜。

    2、解决问题(自主练习第3题)

    谈话: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独立解决,集体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说说是怎样想的。

    采用闯关比赛、独立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避免计算教学的

    单调与枯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进行知识的交流,情感的传递,体验成功。

    3.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一直认为日常生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并且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因此我选取了一个有趣的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肯定能激发出学生练习的欲望,题意为:每人做几个纸团,每个纸团里写一个一位或两位小数,两人一组,将准备的纸团放在一起。每人每次从中摸出一个纸团,摸出较大数的人算两数的差,摸出较小数的人算两数的和。

    我认为以这种形式出现比单纯做计算题要有趣。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意义、法则已经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刚刚学完,为解决本课整数减小数做了有力的铺垫。本课内容为学习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等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3、教学目标:

    a、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b、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c、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

    d、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教法和学法设计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教学程序:

    一、导入。

    直奔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

    生: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点拨

    1、回忆。

    师:整数加减的法则是什么?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收集了哪些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展示给大家看。

    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

    生:0.3+0.4

    师:1位小数加1位小数。

    生:0.23+0.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

    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

    生板演。

    生1:20—0.98=20.98

    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

    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

    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习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

    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4、探究。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5、验证。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习惯)

    三、小结

    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7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2、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5、教学预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2004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两幅画面,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四、说教学程序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7680+274=

    师:同学们,你们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算出结果后,你怎样证实你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一展示。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点一名学生说说算理。

    【设计意图】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复习导入为学生后面利用旧知来学习新知,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扫清了障碍。

    师:好,在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问:同学们你们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任务非常明确。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大家看,这是2004年28届雅典奥运会,我国跳水运动员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决赛画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1、交流信息,课件出示成绩统计表。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成绩表后,你知道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金牌是怎么确定的吗?

    学生回答。

    师:从决赛的各轮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把问题写在预备好的纸条上)

    随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显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不仅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感,渗透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开展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哪些是用加法解决的,哪些是用减法解决的?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吗?同组合作,从这些问题里先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再选择一个减法问题试着列竖式算一算。算完,说一说怎样算的。开始吧。

    (1)探索尝试。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过程体验,明确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2)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

    师:先说一说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吧,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53.40+58.20=111.60(分)53.40

    +58.20

    111.60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写6,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师:他算得对吗?谁有补充?

    师:大家觉得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区别?通常情况下,计算的结果小数末尾有0都要化简。所以要写成111.6。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加法问题?(包括用多步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可随着学生的发言灵活把握。)

    ②小数减法

    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53.40-49.80=3.6(分)

    53.40

    -49.80

    3.6

    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3.60化简后是3.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不应仅凭借“小数点有没有对齐”自己来评判竖式的正确与否,而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数量思考,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着列竖式,最便于计算。还可以通过估计进行判定。在教法上,我会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根据出现的情况引发讨论。

    (3)总结算法,课件出示,全体学生读一遍。

    ①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留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列竖式时首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师: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与什么加减法计算很相似?

    师:我们也可以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需要留意的是要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还要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对,计算的结果要化简。我们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留意这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比较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轻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假如有困难,教师再提示一下)

    (5)看书置疑。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置疑的过程实际也是整理、消化新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1、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

    ①21.6+5.47=76.3②17.23+2.77=20.00③49.7-5.7=440

    21.617.2349.7

    +5.47+2.77-5.7

    76.320.00440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①12.47+8.23=②21.566.7=③8.24-3.56=④41.2-15.6=⑤30-15.8=

    3、看看哪组完成又快又对。

    亮亮是个非常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着亮亮到体育商场买东西。(课件显示情境)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还让学生开展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应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还板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竖式写法,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8

    设计说明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究。在实际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具有一定联系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活素材来开展教学活动。

    1.结合情境进行有效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呈现两名同学在书店购买图书的全过程,引入小数的加减法。通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迁移。

    上课伊始,通过情境的创设,有目的地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当学生在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决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算法。在学生的汇报中追问:“怎样才能保证相同的数位对齐呢?”学生马上就会说出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自然是水到渠成,并且印象深刻。由于有了之前对整数加减法的认识和探究中适时的点拨,学生很自然地实现了从整数加减法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迁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71页主题图。

    师:星期天,小丽和小林相约到书店买书。小林买了一本词典,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和一本《童话选》。

    师: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情操。在小丽和小林买书的情境中,还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根据主题图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小丽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两本书的价钱:《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童话选》4.29元。

    (2)列式:6.45+4.29。

    (3)比较这道题和以前学习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整数加减法在列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当10,然后再算。

    师: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否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呢?请同学们按照课堂活动卡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4)学生汇报。WwW.jk251.CoM

    生1: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发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应该是一样的,要保证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在列竖式计算时,百分位上的5要和9对齐,十分位上的4要和2对齐,个位上的6要和4对齐,计算结果是10.74元。

    生2: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发现:在计算小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实际上就是小数点要对齐,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师:同学们的发现很有道理,能够通过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类推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真了不起!的确是这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一定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

    3.探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根据这两本书的价钱再提出一个减法问题。

    预设

    生:《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2)独立列式解决这道题。

    (3)学生汇报。

    生1:我列的算式是6.45-4.29=2.16(元)。

    生2:计算小数减法时,相同数位相减,不够减的时候要向前一位借1当10,然后再算。

    师: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4)教师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升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特点。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9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中教学过程将是我阐述的重点。

    一、教材分析

    《小数加法和减法》选自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第一章,第一节。教材之所以要把它安排在这里,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学生在进入五年级后已经相继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也就是说,学生到此时已经具备了接受小数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的基础,其二,通过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知识的掌握,就会为紧接其后的小数的混合运算做好铺垫,而且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我认为教材把小数加法和减法安排在此处是起到了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此,我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合作精神。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二、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我将从学情分析与适宜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教法分析。

    1、学情分析

    由于五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对小数的概念理解不深刻,容易造成知识遗忘,应该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又因为五年级学生的好动性强,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相宜的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节课,我将采用“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配合小组的交流合作。

    3、教学措施

    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的课件展示,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分析

    那么我将教给学生怎样的学习方法呢?

    由于学生已经对小数的一般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对小数的加减法有了初步的概念,因此我将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把生活中的小数通过计算超市购物花了多少钱引入数学领域,抽象为小数的加减法。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新知的探索及内化

    1、在教学例1的第(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3)新知运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4)回顾小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5)作业布置:分为A组必做题,B组选做题,C组思考题,分层要求。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完成作业,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2页的例1和例2,第111页、113页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十2.5=6.03十8.47=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新课

    1.教学例l。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l。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问: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列出竖式,并提问: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

    教师接着再提问: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引导学生说出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教师告诉学生:小数加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所以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的0去掉。并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小数加法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通常要把0去掉。

    2.让学生做第11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教学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l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再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则,齐读一遍。

    7.做第113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做题之前,教师先提问:整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整数加减法是怎样验算的从而说明小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一样。再让学生做题.检查竖式的书写及计算有没有错误,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验算的格式对不对。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1.做第l题,教师先说明题意,要根据加法算式来写减法算式的得数,不用再列式计算。学生做完之后,可以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减得的差的使学生加深对小数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关系的认识;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p.53的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板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1、(第5题)四五年级同学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少采集2.8千克。四五年级同学一共采集多少千克?

    读题后让学生列式,交流各种解答方法的不同思路:

    (1)13.5+(13.5-2.8)

    四年级是已知的,五年级的未知,先求出五年级再算出两个年级

    (2)13.5+1.35-2.8

    先假设五年级和四年级一样多,再把五年级少采集的减去。

    观察两个算式,哪个更简便?算出结果。

    2、(第6题)分别计算书上的4个问题。

    交流各个问题,注意有的学生会出现选错商品价格的现象。

    二、学习例4,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

    1、课前板书:

    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元金额/元

    铅笔1支0.80

    电池4节24.00

    铅笔盒15.4015.40

    书包1个44.70

    面包3.006.00

    问: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票,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算出空的格子。

    填写完整后,算出总金额。

    (可以用计算器算,也可以利用数据特点口算或笔算。)

    2、如果老师付出100元买这些商品,应找出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

    3、(第8题)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如下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并算出合计数。

    指导学生看懂该份表格,区分收入和支出,依次算出每一个空格。

    讨论:上月结余、合计收入、合计支出以及表中最后余额的关系。

    4、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找到不变的数:小数部分前面都是8,最后一位是9

    (2)找到变的数字及变的规律:整数部分是变的,它比最后一个小数的位数少1;它同时还是后面小数部分的8的个数。

    (3)按照发现的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5、两个小数的和是8,相差0.4,这两个小数分别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1)画线段图(图略),发现如果把8减0.4,得到的是两个较小的数;或者把8加上0.4,得到的是两个较大的数。再除以2就可以了。

    (2)从平均数的角度考虑:平均数是4,要符合相差0.4,一个数要大0.2,另一个数小0.2

    (3)检验:两个条件都要符合和是8、差是0.4

    6、思考题:小华在计算一道小数减数时,把被减数十分位上的8看成了3,把减数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你能算出错误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相差多少吗?

    指名说说思考方法。明确:被减数少算了,结果也少算了;减数多减了,结果也偏小。

    三、布置作业(略)

    课后小记:

    我在课上并没有提倡用计算器来计算,我的出发点是要锻炼学生的口算和笔算,所以在计算像第8题这样的题目时,正确率是不理想的。一开始是有的学生没读懂表格,再后来就完全是计算方面的问题。所以我在课上是做一格交流一格,确保正确的前提下才继续的。

    第9题,不少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是无序的,所以容易出错。所以我在课上就强调了思考的步骤,从不变变找变的根据来思考,情况才有所好转。

    书上相应的其他练习我没做。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数学第八册(155-157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意义、法则已经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刚刚学完,为解决本课整数减小数做了有力的铺垫。本课内容为学习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等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3、教学目标:

    (1)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2)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

    (1)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

    (2)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3)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

    (4)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6)教法和学法设计: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二、教学程序

    1、导入

    直奔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

    生: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它是我们知识树的哪颗果实呢?请大家来看看。(课件出示知识树)

    师:小数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的代数部分中代数的知识。它分为意义、法则、顺序和性质四个部分。本节课我们研究意义和法则。

    (导入部分明确本部分内容在小学段的地位,使学生纵览全局。

    2、目标

    (1)了解小数加减意义;

    (2)理解掌握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3)灵活运用法则计算;

    (4)养成仔细读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应达到的要求,适宜教师思考、理解。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制目标也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定制的目标适于大多数学生接受。不过学生定制的目标有局限性,高度、深度达不到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说明教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不强,放不开手。

    3、点拨

    (1)、回忆。

    师:整数加减的法则是什么?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收集了哪些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展示给大家看。

    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

    生:0.3+0.4

    师:1位小数加1位小数。

    生:0.23+0.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

    生板演。

    生1:20—0.98=20.98

    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

    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

    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习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

    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4、探究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5、验证。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习惯)

    6、延伸

    师: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是以整数加减做铺垫的,那小数加减是为学习什么做铺垫的呢?

    生:分数加减法。(突现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师:小数加减法也为加减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整数、小数加减混合、四则运算等做了铺垫。我们不仅学习中要用到,生活中也要用到。(点明知识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

    7、回归

    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

    师:看看你摘到了智慧的果实没有?(出示知识树)

    8、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作业本73页

    推荐作业:假期中调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小数加减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精选】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