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酶的课件(范例14篇)
  • 酶的课件

    发表时间:2023-04-21

    酶的课件(范例14篇)。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酶的课件(范例14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酶的课件 篇1

    1.课题名称:

    《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 2.概述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 所用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 所需课时:八课时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培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2)初读课文,感知课内容,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4.学习者特征分析:根据以往在此班上课的观察与了解我认为: 在智力因素方面:

    在这节课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单元大纲要求。该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属于中等,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教法和学法:

    主要是启发、讲授为主要方式。由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进行学习。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主要通过老师的分课讲授由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利用课件和网络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该单元的大纲要求

    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课上积极参与思维、协作、讨论。(主动参与策略) ,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与小组成员协作使用PPT制作电子作品。(信息加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协作策略)讲解调查结果,演示PPT作品。(表达策略、参与策略) 6.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

    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詹天佑》教学的重难点是: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怀念母亲》教学的重难点是: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彩色的翅膀》、教学重点是::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中华少年》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7、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通过图片演示和展示资料,为学生学习提供真实的情景。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创设适当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自由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课文指导 A 小组分工,分几个角色。 B 几人合作朗读课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课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激情在反复读,然后背诵。

    8.资源

    · 指导教师一名; · 网络教室;

    · 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 · 与教材配套的挂图若干

    · 关于介绍第二单元的图片、视频和阅读材料,关于学生讨论中需要用到的表格,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用到的相关网站的网址以及与此主题相关的或类似的其他主题网站的材料。

    9. 评价

    请公平的为各个小组的表现打分!打分可以是1~5种的任意一个。其中5为最好,1为最

    10.帮助和总结 拓展思考题/活动: 1、在读中探讨、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能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让学生探讨、理解课文。在课的结构上体现了“三大读”:感知性读、感悟性读、巩固性读,很有层次性;而在形式上有:默读、个别读、范读、引读以及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的分角色读。

    2、抓住重点进行学习

    3、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加深感悟

    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酶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酶的课件 篇3

    【教材说明】

    《珍珠鸟》是人教版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个十分美好而动人的故事,课文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与呵护下由害怕人到完全信赖人的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说明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同时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中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唤醒学生内心的爱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和我为什么会赢得珍珠鸟的信赖;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课前预习】

    1、收集有关珍珠鸟的资料。

    2、熟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课件,感受鸟儿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师:我们就生活在这样鸟语花香的世界中,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鸟儿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更多的情趣,今天,老师也要给大家介绍一种鸟儿,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珍珠鸟。

    2、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珍珠鸟。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在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你想知道些什么?

    2、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

    请你探究:

    ⑴ 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对我的信赖?

    ⑵ 我为什么会赢得珍珠鸟的信赖,哪些句子写出作者对小鸟的喜爱。

    ⑶ 信赖创造了怎样美好的境界。

    ⑷ 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四、合作交流,强化表达

    1、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⑴ 找出珍珠鸟活动变化先后的词语。

    ⑵ 文章通过几件小事写珍珠鸟开始信赖“我”?

    2、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对“我”的信赖:

    生1:我从“神气十足”这个词感受到小珍珠鸟已经开始不怕人了,它很自由、快乐,甚至很神气,觉得人在它的眼里再也不是庞然大物了。

    师:那你能给我们表演一下神气十足是什么样的吗?

    生表演,全班同学表演读。

    生2:我从“落、站、啄、跳、撞”这几个动词感受到小珍珠鸟的活动范围在扩大,若不是它开始信赖我了,它怎么会这么自由快乐呢?

    指导朗读,感受小珍珠鸟的自由快乐。

    生3:……

    生4:……

    3、“我”为什么会赢得珍珠鸟的信赖?

    生:那是因为“我”对它的喜爱与呵护。

    师: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

    生1:文章开头第一句话:“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充分表达了我对珍珠鸟的满意之感、喜爱之情,在这种喜爱之情的驱动之下,“我”为珍珠鸟精心营造舒适而温暖的巢。

    出示课件(珍珠鸟的巢),指导朗读,感受作者的用心良苦。

    生2:“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动声色地写……”,“我不管它……”

    师:假如去掉一个个“不”,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变成一段话:“假如我大动声色,欣开叶片往里看、管它,小家伙就会 。”

    (学生补充“受到惊吓”、“吓得逃跑”、“不敢从笼子里出来了。

    生3:……

    生4:……

    师:然而这些都定“假如”,我是这么喜欢它,怎么会这样做呢?此时,我们已经完全能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深深的爱,爱是信赖产生的基础,没有“我”对珍珠鸟的爱,就没有珍珠鸟对“我”的信赖,那么,这信赖产生了怎样美好的境界呢?

    4、信赖创造了怎样美好的境界?

    生: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出示插图。)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作者面带微笑看着小鸟。

    生2:我看到小鸟落在作者的肩上睡着了。

    师:此时,小鸟把“我”的肩膀当作了什么?

    生1:美得梦。

    生2:森林里的一棵树。

    生3:自己的家。

    ……

    师:假如,你现在就是这只珍珠鸟,扒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会做一个什么梦?

    生1:……

    生2:……

    师:多么富有诗意的想法,此时,作者看到这只可爱的小鸟,笔尖一动,写下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齐读。)

    师:让我们再一次高声地把这句话告诉世界上所有的人吧!

    生:齐读。

    师:此时,小鸟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美美地感受一回。

    生:齐读段。

    师:是啊!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岂止是我和珍珠鸟之间呢?其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因信赖而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画面。

    师:看了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1:爱心无处不在,世界充满了爱。

    生2:有爱就有信赖,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生3:……

    师:是啊!爱是信赖产生的基础,只要人人心中充满了爱,美好的境界处处有(板书)。

    五、课外延伸

    请你依照作者内心的感受,说一句信赖感言。

    酶的课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了叙述的方便只写油画棒这种作画工具)和水彩涂色相结合为主的作画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作画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教材中提供了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作画步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张凭《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国画作品,让学生领略画家对烟花的感受;四幅烟花照片和两幅学生作品都表现得色彩夺目和富有情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知识,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

    四、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1.激趣。

    (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

    (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很美吗?为什么?

    (3)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

    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

    4.创作。

    (1)主题: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

    (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理画面;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

    6.拓展。

    (1)举办烟花主题日活动:开展烟花组画、壁画等展示活动,讲有关烟花的故事或进行看图写话和读文画图比赛。

    (2)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烟花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烟花的美。

    酶的课件 篇5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

    酶的课件 篇6

    幼儿对于自己的身体,一直充满认识的兴趣,而心脏作为身体内隐的一个重要器官,对于幼儿来说更是一个未知的迷。于是创造必要的学习情景,将心脏以直观的方式巧妙地显现出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特设计本次主题活动,想通过幼儿的触摸,谈话,绘画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当幼儿亲身感受到心脏跳动之后,幼儿也能学会用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来表现心跳和心脏部位。

    在活动准备中我选取快、慢两种音乐及剪刀和笔纸若干,以配合本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活动过程中,我首先和幼儿一起做一个心跳舞蹈。此时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感受心脏快速剧烈的跳动。幼儿还可以两两结伴,把手放在同伴的胸口感受跳动。然后用谈话的形式来进行心跳咚咚咚的环节,引导幼儿用象声词咚咚咚,扑通扑通,及拍手,跺脚,用手拉动胸口的衣服等方式来表现心跳。最后用手工制作的方式来结束活动。

    在活动中我主要运用肢体的放松,和动手操作等方式来溶入语言、音乐、美术、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从而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目的。

    酶的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为复述课文打好基础。

    3、体悟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4、通过交流、探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良好的积累、观察、思维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动画视频。

    2、学习生字:螳螂

    3、为动画起片名。

    4、说带动物名的成语。

    5、告诉学生: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范读课文,交流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1、指导有感情地读。

    2、根据故事情节,引出道理。

    3、故事带给我们的思考。

    4、告诉学生:勤于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四、再读课文。

    1、根据板书质疑。

    2、读文谈发现和疑惑。

    3、设疑、存疑。

    4、告诉学生:冷静思考,是一切智慧的开端。

    五、布置作业。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虽然是下午第三节课了,大家看上去依然很精神,这说明大家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请大家看一段动画片。

    1、播放动画片

    好,我们欣赏完动画片,谁来说说动画片上有哪几个主要角色?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并板书:螳螂,蝉,黄雀

    2、学写“螳螂”

    你知道螳螂怎么写吗?螳螂,又称刀螂,可不是那个叫刀郎的歌星,因为螳螂是昆虫所以螳是虫字旁加个大会堂的“堂”,螂是虫字旁加个刀郎的“郎”,

    观察生字,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对你真会发现和总结。

    3、为动画片起名

    螳螂,蝉和黄雀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谁来说说。

    呀,你的观察真细致。

    呀,你不仅说出了三个主角的.动作、神态,非常形象。

    还加入心理描写,和个人分析。这说明你不仅会观察,还会思考。

    这么有趣的一个动画片,谁来给它起个片题。命名。

    完善板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齐读。

    4、说带动物名的成语

    这是一个带动物名的成语,你们还知道哪些带动物名的成语呀?

    5、习惯培养: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大家积累得可真多,鼓掌送给你们。同时送给大家一句话: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过渡:大家知道,咱们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中特有的一颗璀璨明珠,一个成语往往就是一个故事,有着很强的表现力,运用得好,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有不少同学一脸的疑惑,有些不信,那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螳螂捕蝉。完善板书。

    二、初读感知

    1、首先请大家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读通,自学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

    提醒注意:侯与候的区别。后描红。

    出示:侯与候说形、音、义的区别。

    解释:诸侯国

    2、再听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所画词后的意思,再交流。

    3、再默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有条理地来说说。

    过渡:现在你们说说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作用大不大。那我们来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好好讲一讲。

    三、学习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请大家找出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的语段读一读,课文哪几节写了这个故事。请一个学生说一说。出示语段,齐读。

    1、指导有感情地读。

    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

    我们走进课文先想象一下螳螂、蝉、黄雀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各自的心理。

    这样我们就能融入人物情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

    2、根据故事情节,引出道理。

    你们发现故事中的三个主角都有一个什么特点吗?

    用书上的话怎么说。出示: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的祸患。

    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

    由这个道理你们能想到哪些词语。

    3故事带给我们的思考。让学生说一说。

    4、引出习惯培养: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其实,大自然是我们的老师,许多人常常能从身边的事、物以及自然现象中有所启发。我们课本上也介绍过不少,比如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一首诗《观书有感》中的一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在池塘边读书获得的启迪;还有《鸟语》中提到“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这是作者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发。送给大家一句话:

    勤于观察才能有所发现。

    四、再读课文。

    1根据板书质疑。

    好,同学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非常有趣,引人深思,可这个故事只是少年讲给吴王听的,是课文螳螂捕蝉中的一段内容,板书:少年、吴王

    请大家看看板书,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有了哪些想法。我们再次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解开心中的疑结,或者又产生了哪些问题。

    2.读文谈发现和疑惑。

    3、引出习惯培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勉励大家:

    冷静思考,是一切智慧的开端。

    3设疑、存疑。

    大家问了那么多,说了那么的发现,老师也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这个少年真是在给吴王讲故事吗?

    (是在劝吴王),可我觉得劝(板书:劝)字显得过于单薄,你觉得再在前加个什么字比较合适,更能较好地概括全文呢?(智、巧)为什么呢?同学

    让我们在家一起怀揣这些疑问,共同期待下节课的到来。

    酶的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操作)、先总后分(计算),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平均数,会找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1、看到黑板上这几个圆圆的圈你想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就把它看做一个靶子,来做个游戏好吗?

    我们先来制定一个游戏规则,投中这个靶心的得10分,投到第二个圈的得9分,投到第三个圈的得8分,投到第四个圈的得7分,投到圈外边的得6分。如果投到线上怎么办?我们就看投到线那边的多一些就算那边的分,但是如果你连 黑板都没投中就是0分,同意吗

    我们从中间一分为二,这边算一组,这边算一组。我们给这边起个名字叫第一组,这边叫第二组(板书)。第一组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第二组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

    我们每组选5个代表参加游戏,请大家排一队交错站好。(给每人发一个沙包)好,比赛开始。

    板书: 第一组 第二组

    []+[]+[]+[]+[]=[] []+[]+[]+[]+[]=[]

    下面我宣布胜利队是第 一组,欢呼一下吧!

    看大家玩的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要参加这个游戏。我想参加你们组,你们欢迎吗?那我也来投一次好吗?现在第二组的得分是[]分,我重新宣布胜利队是第 二组。

    你们什么想法都没有?对这个结果有意见吗?(采访第一组)你们说这样比公平吗?

    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方法来决定胜负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样比才公平呢?不增加人,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吧!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 ([]+[]+[]+[]+[])÷6

    =[]÷5 =[]÷6

    =[] =[]

    那组赢了?能说出理由吗

    第二组虽然输了,但也不要气馁,你们课下还可以再比。

    第一组这个“5分”是谁投的?

    这组中最多的是几分?最少的是几分?5与它们相比怎么样

    小结:可见,5分既不是第一组的最高水平,也不是第一组的最低水平,而是处在最高和最低之间的一个平均水平,咱们就把表示平均水平的这个数叫做平均数。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据都等于这个平均数,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小,有些可能和平均数相等。

    求平均数的方法是什么:总数÷份数=平均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发现了有3位同学听的特别认真,老师讲课他们听得很认真,同学发言他们也听得很认真。(三人上台领奖品,老师分别奖励他们1支、3支、5支铅笔)

    请上台的三个小朋友数一数,手里有几只铅笔,然后大声的告诉大家。你们说老师这样奖励公平吗?怎样才公平吗?那么你想怎样把它们移一移。和身边的同学商量一下,台上的3个同学也互相商量一下。

    你真了不起!想出了移多补少(板书)的办法。

    你还有什么方法求出来吗?

    学生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师板书:(1+3+5)÷3

    =9÷3 =3

    谁来说一说,求平均数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2、 估一估:

    为了布置教室,小丽买来一些彩带,请你帮小丽估一估这三条彩带的平均长度大约是多少?

    请你在本上列式算一算。学生尝试练习后评讲。

    你是怎么算的?都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吗?为什么这个题目你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看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数量少,相差不大,用移多补少简单;数量多,相差大,用先求和再平均分。

    3、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怎么求平均数,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刚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小刚的数学成绩一定是94分。( × )

    (2)、小明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小华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所以小华比小明高。(× )

    (3)、三名同学的年龄之和是42岁,这三名同学的平均年龄是14岁。(√ )

    (4)、小明星期六做了20道题,星期天上午做了12道,下午做了7道,小明平均每天几道题 列式为:(20+12+7)÷3 = 13(道) (× )

    4、想一想、说一说

    有危险吗?课件展示:游泳池和小明的.问题。

    想一想:出示游泳图,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45厘米,下去游泳有危险吗?

    生讨论是否有危险。说说理由。

    5、出示1—9九张数字卡片

    下面请你把1—9九张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在桌子上。卡片上都写着几? 下面做这样这样一个竞赛:

    (1)请你从所有的卡片当中任意取出2张,让这两张卡片的平均数是5。

    还有吗谁能把所有的答案都说出来?

    为什么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5?到前面展示。

    (2)再做这样一个竞赛:

    随便拿出几张卡片,三张、四张、五张或更多张都行,要求这几张的平均数也是5。 到前面展示。 再多点还有吗 都用上了平均数还是5。

    (3)下面请你去掉几张,平均数还是5。

    四、小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酶的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学习,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与主人公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深刻体会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用读启发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引导学生角色互换。 2、读中质疑,读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借助认字表、字典,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注意:“忪”“茧”的正确读音。

    (2)学习会写的字:

    先给生字注音。读一读。确定容易记住的字,将难字标画出来。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字。

    找出形近字,写在练习本上,并练习组词:

    均( ) 程 ( ) 奖( ) 张( )

    钧( ) 逞 ( ) 桨( ) 章( )

    (3)重点学习易错字:“皂”的下面是七。

    2、找出课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标记。

    自学:“语文天地”中“金钥匙”的内容。试着做学习笔记。

    3、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放入资料袋。

    二、预习汇报、提高:

    1、同桌互读课文,认真听生字词语是否读得正确,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2、同学范读,同学评议。 3、扩词练习。评判组词。

    4、书写指导:把难字写正确。 5、交流资料。

    三、学习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介绍:这篇文章写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的真实的事情。

    1、用你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

    2、你是怎样做摘录笔记的?汇报给大家听。(以强带弱。)

    (1)不懂的词语方面:礼节性、镐、次生林(2)积累喜欢的词语。

    (3)喜欢的句子:对大手的描写及带有数字的句子。

    (4)不懂的句子:“我握的是手吗?分明是半截老松木。”“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5)有感想的地方:布满老茧、看到一山翠绿的森林、植树26万多棵

    3、自我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在文中课题下做简单笔记。

    4、小组讨论并汇报:

    (1)课文中多次描写了老张的手,找出相应的句子画出来,谈谈你的理解。

    (扣准课题思考问题)

    (2)你观察过别人的手吗?说说你的看法。

    5、思考文中重点问题:

    (1)老张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读文1、2、3自然段理解)他的手为什么会这样?(2)摸摸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3)自读课文(4――19)自然段,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手的?你见过这样的手吗?

    (4)课文中多次运用数字描写,而哪些数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说说为什么?

    6、本文要告诉我们:

    因为长年累月的辛苦,老张的手很不好看,可正是这双手,创造了无法估量的财富,创造了翠绿的森林。赞美老张为了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质朴心灵。

    修改自己的笔记。

    7、本文有什么特点?说出文中我最喜欢的地方,为什么?(养成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1)比喻的恰当运用: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掌面像鼓皮一样硬。

    (2)巧妙的数字描写:让人从空间感知事物的大小、多少。

    8、拓展提高:每人都有一双手,说说你最了解的手的样子及作用。

    (最好说说爸爸、妈妈、老师、阿姨等比较亲近的人,从而加强了解和沟通)

    四、大家一起长本领:(结合书后“日积月累”进行学习)

    1、积累手的动词。2、做翻绳和打手影游戏,观察手的动作,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出来。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酶的课件 篇10

    一、说教材。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过程。

    1、引入“道”。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个故事,让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同学们很快猜出这个成语是拔苗助长。我随后又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又让学生听课文范读。学生听范读后再进一步读,边读边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师在学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内容后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课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悟“道” 。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的方式。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a.学习第三自然段。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相机指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体会嘲鸫的心情。范写“啄”字。

    b.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设计了两个比较句子的题。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6-7自然段。

    数十只食肉鸟因为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 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而“我和同伴们”此时心情怎样?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3、使“道”深入学生内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我让学生想像,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使“道”深入学生内心。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并总结:大自然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以在鱼缸中生活,温室也难育参天大树,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否则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请看这是一只被圈养的老虎,管理者让它和一只牛关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处,可见这只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专家吴琦老先生在会上直言抨击了逐年兴盛的商业类“虎牛相争”、“虎鸡相斗”行为,建议政府部门尽快放虎归山。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酶的课件 篇11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树叶粘贴画》——————动物

    教材简析:

    树叶粘贴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四年级上学期安排这样的内容,是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而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部分教材要求贴出形象生动的小动物,是树叶粘贴画中最接进儿童生活的内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想象,有步骤的贴好动物画。

    教学目标:

    (1)掌握树叶粘贴画的方法。

    (2)能选择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

    (3)通过引导学生用树叶拼贴动物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

    美术教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节课重在寻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2)动手尝试练习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法和学法,采用如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动物世界、胶水、浆糊、剪刀、树叶、范画、投影片等。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设计教学程序的: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好,今天我带来许多小动物和大家交朋友,大家要注意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长的什么样?”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动物世界》。

    教师在学生看完录象后,学生可以提问:你们看见了哪能小动物呀?它们长得什么样呢?学生不难回答:长腿的驼鸟、长脖子的长颈鹿,有胖乎乎的大熊猫等。

    这样的开头,使学生熟悉动物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表现动物的创作欲望,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接着,教师拿出范图——————《两条鱼》,并提问:我们这里有小动物,同学们看是什么呢?学生说,两条金鱼。然后,教师将一条金鱼拆成几片树叶,引导学生发现金鱼是由不同树叶拼成的,从而导入新课,到了秋天,我们经常可以随地捡到树上落下的树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树叶粘贴画。

    板书课题:树叶粘贴画———————《动物》,这样导入,给学生一种自然、贴切的感觉。

    (2)、分部讲授新课:

    学生在第一环节中产生对树叶粘贴画的极大兴趣,处于最佳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将范图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新授,揭示讲解树叶粘贴画的方法:

    a、看——————树叶

    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树叶,要求学生“看树叶联想动物”想想动物的哪些部位,如:熊猫的头、公鸡的尾巴孔雀的羽毛、老鼠的头、长颈鹿的脖子等,这时教师引入第二步;

    b、想——————动物

    教师拿出一组树叶,要求学生看看、想想能摆出什么动物,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拼一只孔雀,教师引导:刚才的树叶可以拼做羽毛,尖叶子可做身子,在剪一片细长的叶子做脖子。

    教师提示,当我们决定拼孔雀后,还想一想,拼一只怎样的姿态,在干什么呢?导入下一步:

    c、摆——————姿态

    根据尾巴的样子可以想象出,这是一只正在开屏的孔雀,这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拼一幅孔雀图。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树叶不仅可以拼孔雀、金鱼,还可以拼其它小动物。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形态的动物,使学生拼、看、想,三者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d、贴——————平整

    指导学生贴画,这是粘贴画的最后一步。

    这时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贴画,教师巡回辅导。

    大约十几分钟后,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针对作品情况进行评比,教师可以这样说:“好,比赛结束,下面我们要评出优秀作品,大家看看哪些作品好,师生共同评出佳作,并给他们一个“金叶奖”,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小结: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学、练结合,发现学习和美育相融,是美术大纲教学的要求。

    五、说板书: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酶的课件 篇12

    一、说教材

    本课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它是“新月诗派”徐志摩的传世之作,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比较典型地体现了独抒性灵柔美飘逸的风格特点。

    二、说学生

    1、学生在前一课《沁园春长沙》的学习过程中已对“意象”有初步了解,掌握了一定的诵读技巧。

    2、高一新生对学习抱着极大的热情,对老师和同学也有新鲜感,能积极地参与讨论,课堂比较活跃。

    三、说教学目标

    1、品析“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掌握诵读技巧: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感,为单元活动“诗歌朗诵比赛”做准备。

    四、说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绘画美”中对诗歌意象的把握。突破方法:采用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进而分析、归纳。

    难点:读出诗人的情感。突破方法:①采用比较法,通过名家朗诵、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学生的自读找出差距,细细体会提高自己的诵读技能。②老师直接指导,我将遵循“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落实诵读技巧。

    五、说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有名家朗诵、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多种形式。

    2、合作探究法:

    ①老师根据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②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③老师点评,多肯定激励学生。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六、说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

    1、完成目标一:品析“三美”

    2、落实重点:“绘画美”中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1、以播放歌曲《再别康桥》导入新课(3分钟)

    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引起学生的好奇“诗歌也可以唱?”

    2、简介作者:配以热播剧《人间四月天》的剧照用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2分钟)

    部分学生看过这部电视剧,即使没有看过,对其中的主要演员黄磊、周迅也比较熟悉。这些唯美的图片更是能唤起学生对徐志摩的好奇心。介绍时不回避诗人的情感经历,向学生讲述志摩的爱情故事,强调两位重要女性对他创作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诗人和他的创作。

    3、朗读课文:首先播放录音,然后学生试读。(4分钟)

    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先听名家诵读,再到自己读,有一个比较,学生会自主地总结诵读技巧。

    4、进入重点的分析“对意象的把握”,运用的学法是“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联系上下文法”。(25分钟左右)

    我设计的问题是:全文的意象有哪些?蕴含作者的情感是?

    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堂适当的参与讨论,目的在于①了解讨论进度、正确度,②对讨论得比较热烈的小组给予鼓励,对讨论得比较安静的小组给予指导,总之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对讨论结果的设想是:根据前一课《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有关“意象”的知识,从课文中不难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根据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联系上下文基本上能完成第二个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发言人不能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记录员不能抓住关键词板书。这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完善,相信随着“合作探究法”的全面开展和同学们的多次锻炼,这个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

    5、过渡到目标一——品析“三美”(4分钟)

    先总结以上意象都可以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挥手作别云彩图”“河畔金柳倒影图”,然后指出这就是本流派主张的“三美”之一——画面美。进而欣赏这首诗歌的另外“两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音乐美和建筑美”很容易理解,《导学案》中也有详细的讲解,所以老师在这里可以点到为止。

    6、作业:(2分钟)

    ①尝试朗诵全诗,要求抑扬顿挫地读出诗人细腻丰富的情感。

    ②课后阅读张贴的打印稿《古代送别诗歌20首》、《徐志摩诗选》,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诗歌素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目标二——掌握诵读技巧,也就解决了难点——读出诗人的情感

    1、通过填空复习重点导入:作者选择了________意象,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起伏情感。(2分钟)

    请一个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来讲台上书写,了解同学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同时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拉到课堂中来

    2、完成目标二——掌握诵读技巧,运用的学法是:朗诵法,比较法(与名家朗诵、老师范读以及《沁园春长沙》的读法比较),想象法(想象自己是那个时候那个地方的那个人)。(25分钟左右)

    我的步骤是:

    ①齐读:了解同学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②请一个同学来试读,根据在《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诵读技巧读出诗人的情感。

    ③学生点评“哪些读得好,哪些读得明显的不对”并让指出不对的同学重读一下,对有争议的地方老师适当指点。

    ④听名家诵读

    ⑤老师结合诗情,逐节逐句进行诵读指导并范读(提醒学生做笔记),学生当堂试读。

    如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地”,这个词要用轻柔舒缓的语调,仿佛诗人缓慢而轻柔的步履,读出诗人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第二节“新娘”这个词要读出惊艳的喜悦,声音比较柔美,此时诗人仿佛又回到过去的美好岁月,无比陶醉与幸福。

    ⑥小结诵读要点。

    3、疑点解析:学生提出问题,原则上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老师只作引导。(5—10分钟)

    4、作业:(3—5分钟)

    ①课外拓展:阅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写一篇鉴赏短文。

    目的:因为在第一课后写过《老马》的鉴赏短文,所以这里继续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增强动手写的能力。

    ②背诵《再别康桥》

    ③完成《固学案》相关练习

    八、说板书设计

    1、借代比喻拟人比喻

    绘画美——云彩金柳青荇清泉

    “三美”音乐美——韵律和谐,回环往复

    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整齐

    2、作者选择了云彩金柳青荇清泉等意象,运用了借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康桥难分难舍、欢喜眷恋、兴奋高歌、情绪低落、悄然作别的起伏情感。

    酶的课件 篇13

    凡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并学会本课生字。

    4、引导学生写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提醒部分要十分注意的读音

    别墅(shù)邮差(chāi)窜(cuān)过 似(shì)的 逮(dǎi)住 挨(ái)打 摩(ā)平

    3、快速浏览课文的前四个自然段,想想它们都是凡卡信里的内容吗?

    (不是,有的是凡卡的回忆,有的是作者的叙述,有的是凡卡信的内容)

    4、再读课文,分别找出哪些是作者的叙述,哪些是凡卡信的内容,哪些是凡卡的回忆,并做上标记。

    三、认识作者,自学生字

    教师介绍作者

    契诃夫(1860—1904)俄国著名作家。出生于小商人家庭,做过店员,当过医生,后弃

    酶的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这是一幅( )?学生答。

    板书:梅花

    2、喜欢梅花吗?你能说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3、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梅花的特点有( )。指名答。

    4、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梅花情有独钟,多少文人、画家赞颂梅花。今天,老师配合大家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板书:魂

    5、齐读课题《梅花魂》。

    二、探究本课学习思路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以同学们自学为主:

    投影出示:

    本课教学目标:

    1、自学为主,读懂课文,解决课后思考题。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用——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用~~~~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

    哪些句子令你感动?为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分小组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三、讨论讲解重点问题

    1、小组汇报:

    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

    2、小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并重点讲解以下问题:

    ⑴ 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投影出示)

    ⑵ 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 自由读开头、结尾。

    ② 指名说。

    ③ 齐读。

    ⑶ 课题中《梅花魂》的魂,在文中究竟指什么样的魂?

    ① 投影出示13节。

    ② 自由读。

    ③ 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④ 祖父保存梅花图,是为了( )?祖父爱梅花,就是( )。

    ⑤ 齐读。

    四、指导朗读

    1、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心用情地练读。

    2、自由读文,指名读(可范读)。

    3、指导读13节:

    ⑴ 读这段应注意什么?

    ⑵ 指名读。

    ⑶ 齐读。

    4、导读开头、结尾:

    ⑴ 学生说如何读。

    ⑵ 小组练读。

    ⑶ 指名读。

    ⑷ 齐读。

    五、总结本文思想内容

    六、布置作业

    1、读有关乡愁的文章。

    2、写摘录笔记或读后感。

    【板书设计】

    品格

    梅魂花 灵魂 爱国心

    骨气

    【酶的课件(范例1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