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掩耳盗铃课件分享
  • 掩耳盗铃课件

    发表时间:2023-04-18

    掩耳盗铃课件分享。

    经过搜索整理,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你呈现“掩耳盗铃课件”,敬请参阅本文。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 充分准备教案课件,老师才能打造成一个生动的学堂。

    掩耳盗铃课件【篇1】

    1,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2,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有所思,读有所得、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3,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形成真诚交流,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4,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

    (1)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26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2)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这则寓言时,鉴于三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三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通过复习学过的《自相矛盾》,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自然引入本课、学生自学和老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

    (4)技术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1,掌握重点字:掩,盗,铃,偷,捂、

    2,理解课文意思,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学流程图:(一)激趣导入→(二)了解故事→(三)初读感知→(四)再读感悟→(五)表演明理→(六)深化理解→(七)联系生活

    (一)激趣导入

    1,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说说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板书:铛dāng象声词)出示铃铛、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二)了解故事

    1,放动画,听故事(暂停)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铃(板书,生字"掩""盗"用彩笔书写)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堵、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了,我们来看书吧、

    (三)初读感知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和新词新朋友:掩,盗,铃,偷,捂;丁零,碰到,偷走,铃铛,掩耳盗铃、学生自由读文,在书上圈画、

    2,自读课文,然后读给同桌听听、

    3,指名读(看你读的那么投入,真好!)现在请同学们听听课文录音,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读读吧!

    4,我们读的读,听的听,你能简单地说说故事内容吗

    (四)再读感悟

    1,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文章,看一看插图,还可以试一试铃铛、课件出示:思考:那个盗铃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

    2,学生联系上下文,看图,做实验等方法谈、

    相机出示句子:

    "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还可以怎么说哪句好读一读再说说:他认为谁听不见(主人,过路人,守门人,做买卖的人……)

    你们都知道这个常识,那偷铃铛的人知道吗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

    "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两个"就会"前一个能去掉吗用"只要……就会……"说一句话吧

    3,你们还有问题吗(预测:门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用的他偷铃铛做什么那个人被抓住了结果会怎样)

    4,是啊,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五)表演明理

    1,结合掩,盗,铃,偷,捂等几个字,加上你的想象和几个同学演一演、(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2,师生参与表演:小偷被抓住了,我们要教训这个小偷(学生对小偷说:……老师对小偷说:听了大家对你的教育,你有什么要说的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六)深化理解

    讨论:(课件出示)

    1,读了故事,看了表演,你能用一句话来评评偷铃人的行为吗可以是一个成语或俗语(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作聪明,做贼心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2,你愿意做那样的人吗你从这则故事体会到什么道理

    这就是寓言故事,借有趣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

    (七)联系生活

    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板书设计:掩耳盗铃

    小偷

    响←碰←◇铃◇铛→偷→捂耳朵→被发觉

    自作聪明,十分愚蠢

    1,学生自己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2,看版主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表演与联系生活使知识延伸,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1、重视将关键字词结合寓言内容加以讲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质疑,使学生始终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思考与探究

    3、重视表演的效果,同时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理解成语意思

    掩耳盗铃课件【篇2】

    1.板书课题,读题。

    2.读了课题后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分别做了些什么有趣的事?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四季的哪些特点?

    1.请同学们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细细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印象最深?你是从哪些地方了解到季节的特点的?

    2.学生选内容,找句子,圈词语,写感受,感情朗读。

    3.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4.小组内以各种形式品读句子,体会“把景物形象化”的写作奥秘。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

    2.汇报过程中,引导他们边读边想,再通过配乐和图片再现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体会感悟文本。

    3.用一个词(一句话)概括四季的特点。

    1.摘抄喜欢的词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每人选择课文中的一个部分,组织一次朗读比赛。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认识7个生字。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审题导入。

    课题是“四季童话”,这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为我们讲述了怎样的童话?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生字。

    2、在小组里互动学、记。

    均匀读junyun区别记忆。

    三、自学思考。

    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分别讲了他们怎样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都知道了四季的哪些特点?

    2、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找出来,细细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写出得好,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好?

    3、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读。

    四、交流。

    带问题自读课文。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1、把自己思考好的,理解了的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

    2、展示: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朗读给大家听,然后评议。

    五、把你准备在《我的采集本》里积累的生动优美的生动优美语句,与大家交流一下,再抄下来。

    2、背诵课文指定的段落。

    1、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读后进行议论。

    展开想象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桂花:一种叫做木犀的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开出的魄或暗黄色的花,供观赏,又可做香料。

    均匀:分配或颁布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2、2、《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海滨小城》、。这两篇课文都是描写家乡美丽的自然景色。《海滨小城》描写了家乡的海边和城市景色,字里行间充溢热爱、赞美这情。《一碗水》则表达了作者对泉水为动物和村民们带来好处的感激之情。自学时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学会概括主要内容。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出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掩耳盗铃课件【篇3】

    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两个成语的意思,练习用“只要……就……”和“从此”造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其中一则寓言。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点感想。

    1课时

    1、同学们,这节课王老师和大家一同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掩耳盗铃”。

    2、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课文题目中哪两个是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王老师板书,请你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告诉我。

    3、在某学生的提示下,板书:掩耳盗铃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读课文。

    ⑴课文较简短,要求反复朗读,直到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

    ⑵思考:什么叫“掩耳盗铃”,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

    2、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3、检查讨论

    ⑴同桌互读一遍,看看对方是否正确、流利地朗读完全文。

    ⑵哪些同学在互读过程中不小心读错了,请主动站起来,王老师再给你一次试读的机会。(读评)

    ⑶在互读中谁发现对方读得特别好,不仅正确流利,而且也很有感情,谁推荐给大家,请他来读一下,看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学生读师生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⑷课文哪一句话说的就是“掩耳盗铃”的意思?

    出示: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⑸理解:“盗”、“掩”

    ①课题与出示的句子比较

    盗:即“偷”

    ②“掩”的意思在句子中没有解释,你可用哪一个字来代替?

    a、教师引导板书:遮、堵、塞、捂

    b、出示幻灯(课文插图,说说用哪一个字解释最恰当)

    ⑹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捂住耳朵去偷铃)

    ⑺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一个关键问题:

    这个人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或:这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耳朵去偷铃铛)

    1、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⑴课文中哪些句子回答了这个问题,指名读。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2、出示重点句: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①圈点出“只要……就……就……”并板书。

    ②指名朗读,要将关联词读好语气读出来。(开火车读)

    ③后两个“就……”的内容能否对调一下,为什么?

    (“就……”的结果顺序有先后,不能对调)

    3、这个人为了偷铃而且不被人发觉,他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①指名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板书:如果……就……

    ②将反问语气改成肯定语气,意思不变。

    (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肯定就听不见了)

    ③将反问句改成下列的表述形式:

    只要……就……就……(与前板书对照)

    ④这个人自以为自己这个想法怎样?用一个成语就叫----(板书)自作聪明

    ⑤但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

    出示:愚蠢(板书)

    ⑥这个人的想法愚蠢在哪儿?(同桌讨论后回答)

    (这样做骗不了别人的耳朵,只是自己欺骗了自己的耳朵)

    板书:自己欺骗自己

    ⑦结果怎样?出示幻灯,读最后一句话

    4、引读全文

    师引:⑴那个人怎么想到去盗铃的?(生读)

    ⑵他为什么要用掩耳的方式盗铃?

    ⑶他是怎么做的?

    ⑷结果怎样?

    5、熟读背诵:

    自由背指名背

    1、下面我们假设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被抓住后,站在主人家的大门口,羞红了脸,可心里还是不明白怎么会一下子被别人发觉的。这时围观的人们七嘴八舌地批评教育着这个人。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围观者,你会怎么批评他呢?请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只写一两句,但要写到点子上,尽量用上小卡片上的几个词)

    2、交流、引导、归纳(出示幻灯,学生上台交流,对着幻灯进入角色)

    板书:错、蠢

    ①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错)

    ②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欺骗自己(蠢)

    3、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这成成语的意思:

    ⑴先说说它的字面意思,再说说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哪一种人?

    (成语意思:捂住耳朵偷铃,现在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

    1、抄写词语:

    掩耳盗铃偷走一碰发觉

    2、造句:只要……就……

    3、背诵课文。

    掩耳盗铃课件【篇4】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自以为自己听不到响声,人家也听不到,结果当场被发现。这则寓言对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有着积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

    2、会认“铛”字,会写“盗”“铛”“零”;掌握“掩耳盗铃”“铃铛”“丁零丁零”等词语。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 寓言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寓言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一种文章。)

    3、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看图并说说图意,接着揭示课题《掩耳盗铃》板书课题,叫生与师一起书写“盗”字,;让生读题,并要读出重音,理解“掩”“盗”的意思,并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 学习课文。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 课文又是怎么写这个故事的呢?学习第一自然段。

    2) 学习“铛”字,它与“铃”连在一起时,读轻声。生练习读。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书写本字。

    3、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 这个人很想偷铃铛,他明明知道什么?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用笔在旁边做上标注。

    3) 据学生的汇报学习:

    4) ①出示: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被人发觉。A、指导学生理解“明明知道”和本句话的意思,用“只要……就……”说话;指导读、书写“零”字。

    B、指导学生朗读本句话。

    A、 生自读本句,说说本句的意思,

    B、 比较下面一组句子,看看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C、指导学生朗读本句,特别要注意是想的,该怎样读?一定要有层次性。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③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④生自读二、三段,说说你觉得偷铃铛的人是个怎样的人?他可笑要哪?从这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也就是道理)小组合作?你想对他说什么?出示寓意让生读。

    2) 全班汇报演。

    5、 归纳拓展。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让生小组讨论,再在全班汇报。

    三、 课文的结尾令人深思,他被发现后会有怎样的下场,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给故事编个结尾(小组合作)。

    1、 抄写生字。

    2、 编写结尾。

    3、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掩耳盗铃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学习“掩耳盗铃”的成语。

    3、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表演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感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板书课题,回想以往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说一说。

    2、这些寓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出学习寓言的目的。)

    3、板书:掩耳盗铃 (解释“掩”和“盗”的意思)

    二、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抓住偷铃人的心里的想法让学生找出句子,用“――”划出,并指导读出自以为聪明的`语气,再结合偷铃人的想法提出问题。(生提问)

    3、教师归纳出学生的问题:

    (1)是什么让他想到捂住耳朵去头铃铛的?

    (2)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3)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自学情况并从中悟出寓意

    @结合课文出现的关联词“只要……就”、“刚……就”进行语言训练。

    @从那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表演课文,通过角色的互换再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四人小组先排演,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出较精彩的小组进行表演,最后采访扮演偷铃铛的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做得对不对或让观众评一评。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或自己做的类似《掩耳盗铃》的事例,说一说。

    四、拓展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像《掩耳盗铃》这些寓意深的故事,谁能把你平时听过或看过的寓言故事讲给大伙儿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呢?

    板书设计:

    29、寓言两则

    掩耳盗铃

    明知 只要……就……

    可是 如果……就……

    谁知 刚……就……

    掩耳盗铃课件【篇6】

    教学要求:

    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两个成语的意思,练习用“只要……就……”和“从此”造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其中一则寓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点感想。

    1、同学们,这节课王老师和大家一同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掩耳盗铃”。

    2、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课文题目中哪两个是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王老师板书,请你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告诉我。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读课文。

    ⑴课文较简短,要求反复朗读,直到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

    ⑵思考:什么叫“掩耳盗铃”,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

    ⑴同桌互读一遍,看看对方是否正确、流利地朗读完全文。

    ⑵哪些同学在互读过程中不小心读错了,请主动站起来,王老师再给你一次试读的机会。(读评)

    ⑶在互读中谁发现对方读得特别好,不仅正确流利,而且也很有感情,谁推荐给大家,请他来读一下,看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⑷课文哪一句话说的就是“掩耳盗铃”的意思?

    ②“掩”的意思在句子中没有解释,你可用哪一个字来代替?

    ⑺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一个关键问题:

    这个人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1、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⑴课文中哪些句子回答了这个问题,指名读。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2、出示重点句: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①圈点出“只要……就……就……”并板书。

    ③后两个“就……”的内容能否对调一下,为什么?

    3、这个人为了偷铃而且不被人发觉,他是怎么想的呢?

    ①指名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②将反问语气改成肯定语气,意思不变。

    ③将反问句改成下列的表述形式:

    ④这个人自以为自己这个想法怎样?用一个成语就叫----(板书)自作聪明

    ⑤但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

    ⑵他为什么要用掩耳的方式盗铃?

    ⑶他是怎么做的?

    ⑷结果怎样?

    1、下面我们假设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被抓住后,站在主人家的大门口,羞红了脸,可心里还是不明白怎么会一下子被别人发觉的。这时围观的人们七嘴八舌地批评教育着这个人。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围观者,你会怎么批评他呢?请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引导、归纳(出示幻灯,学生上台交流,对着幻灯进入角色)

    3、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这成成语的意思:

    ⑴先说说它的字面意思,再说说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哪一种人?

    3、背诵课文。

    掩耳盗铃课件【篇7】

    1、教材分析:《锡林郭勒大草原》是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篇写景的精读课文。写的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而欢腾的景象,表现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宽阔胸怀。

    2、学生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字词的学习师一方面的,另一方面就是培养他们的阅读和观察的能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的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1、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的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含新课导入、情境创设、练习设计、板书设计等板块)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语文的学习中,游历过美丽富 饶的西沙群岛,欣赏过云雾缭绕的托木尔峰。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风光。

    师:看来,大家对锡林郭勒草原很感兴趣。让我们走近一些,来个近距离接触吧!(板书课题)

    〈二〉教学过程:

    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生字词 :出示文中生字、新词,认读识记(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集体评议正音,然后齐读,开火车读)

    广 阔      山 丹 丹      铺 向        光  芒

    铃 铛      百 灵 鸟      安 闲        偶  尔

    不 仅      牧 民          骑马        挥 舞       雄 鹰       捉迷藏        矫健

    重点强调灵、铃、仅、闲、芒几个字的发音。

    “蒙(měng)古,散(sàn)发,散(sǎn)落,没(mò)过,撒(sā)欢儿

    自由读,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说说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              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

    这里抓住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

    师范读。

    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1)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掩耳盗铃课件【篇8】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并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2引导学生自学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播放一段贝利在进行足球比赛的资料片)小球迷们仔细看,谁是有“球王”称号的贝利?看他那娴熟的技艺,精湛的脚法,真令人拍手叫绝,你们知道贝利是怎样成为“一代球王”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名字叫《球王贝利》,看看贝利的成长经历使你受到什么启发?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1教练为什么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后来又为什么让小贝利到他的训练场去?

    2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1教练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说):

    (1)教练看出贝利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

    (2)教练发现他有踢球的天赋;

    (3)教练爱护这样的人才。

    2教练为什么让贝利到他的训练场上来?(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1)因为教练满足了自己对足球的热爱,,贝利送给教练特殊礼物的感恩行为打动了教练。

    (2)教练认为他是好苗子,喜欢他的为人,教练被这种真诚感动了。

    你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谈看法)

    (1)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3)成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帮助,但自己首先应该是“千里马”。

    (4)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贝利或其他名人的成长故事,从中受到更多的启迪。

    2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两篇文章《十一支康乃馨》和《小象奴奴》。

    掩耳盗铃课件【篇9】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3.帮助学生学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特别、着名、地质学家、捉迷藏”等词语。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一、谈话激趣: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同学们,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着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块特别的石头》(板书课题)。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破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一、解题质疑:

    “特别”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探究:

    1.这块石头特别在哪里?读课文有关段落找答案。

    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巨石”、“孤零零”,说说它的特别之处。

    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反复读句子,练习读出语气。

    3.李四光为了解开这个问题,都问了谁?结果怎样?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进行创造性学习。加强语文学习的操作性、实践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4.学生汇报:

    (1)“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小朋友的回答李四光不满意。

    (2)陈二爹的回答李四光不相信。

    (3)爸爸的回答引起李四光进一步思考,仍不满意。

    李四光真会动脑筋。

    5.“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李四光要自己解开这个谜题。他是如何研究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读读这些词句,想想你有什么体会?

    --第九自然段:抓住“学习、考察、想”等词语,感悟李四光对大石头能产生那么多“为什么”!

    练习朗读,小组内评读。

    --第十自然段:“考察研究、发现、推翻”,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看插图,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三、总结升华:

    1.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蕴含着巨大价值。所以李四光成为我国--“着名的地质学家”。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李四光取得这个成果靠的是什么?

    [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语言,引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四、课外拓展:

    1.许多在科学研究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愿同学们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掩耳盗铃课件【篇10】

    这是一首现代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抓住小草的特点,赞美了小草的奉献精神。以小草自我表白的口吻,唱出自己的心声,唱出自己的自豪感。

    以感情朗读为主线,通过朗读,理解诗歌的含义,感悟作者表达的感情,从而产生对小草的奉献精神的敬佩之情。

    1.认识“渺、惭、愧”等生字,会写“计、奉、福”等字,理解“渺小、气馁、微不足道、索取”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是本课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是本课教学难点。

    生字卡片、课文挂图(或有关小草的课件)等。

    1.有谁读过白居易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可以背出来吗?

    2.小草的生命力真强啊!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小草的现代诗《小草之歌》。

    3.齐读课题,理解课题:“之”是“的”的意思。“小草之歌”即“小草的歌”。小草唱什么歌?为什么要唱这首歌?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了。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确,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2.认读生字词。

    ①自由读;②指名读;③同桌互读;④“开火车”读(或齐读);⑤与同学交流:哪些字难记?你用什么方法把它记住的?

    3.再自由读全诗,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4.指名读诗(每人一节),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给他们正音。

    5.听课文录音带的范读,注意听诗的停顿、节奏。

    6.自由读课文,读出停顿、节奏,并思考诗歌主要写什么。

    7.默读诗歌,思考并回答:

    第一至第三节写什么?第四至第六节写什么?最后一节写什么?

    1.观察生字,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注意什么?

    格里的范字,把生字写好。

    课文主要写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三个方面:一是为大自然作出奉献;二是能防洪、固沙及美化环境;三是有顽强的生命力。)

    2.细读第一至第三节,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

    生1:知道了小草虽然渺小,但并不惭愧,不气馁,因为能为大地献出一点绿。

    b.“渺小”“气馁”是什么意思?

    生2:从第二节读懂“小草的地位微不足道,但它不灰心,不计较,因为能为大自然做一丝奉献”。

    理解“微不足道”“计较”,指导朗读。

    生3:从第三节读懂“小草向大自然索取得很少”,还可以读懂小草不求索取,不图富贵,不讲享受,只讲奉献。

    指导朗读:朗读指导应重点指导第一节,其余两节仿照第一节读出自豪感。

    3.小结:小草只讲奉献,不求索取,这多么令人佩服呀!让我们怀着对小草的敬佩之情,齐读第一至第三节。

    4.细读第四至第六节,想想小草有什么贡献。并想想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讨论。

    5.自由读第四至第六节,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6.检查并指导朗读第四至第六节。

    ①小草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呢!齐读最后一节。

    ②这正如白居易所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齐读这首诗。

    ③用自豪的语气读全诗,读出对小草的赞美之情。

    ④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美美地读一读,并把它背下来。

    自己画幅小草图或从课文选一幅小草图,写上一句或几句赞美的话。

    课外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也可把全诗背下来。

    掩耳盗铃课件【篇11】

    教学目的

    1、理解本则寓言的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2、会用“一……就……”造句。3、有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手港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教学难点“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教具铃铛一只、课件。

    初读

    启发导入

    整体阅读提问:1.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

    2.将四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

    质疑问难

    导读提示

    读课文时,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第l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齐读课题

    回忆或查字义,说一段话,初步理解题目。

    个人读后两人互检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边读边标号,思考第1自然段内容并回答问题。 2分

    3分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时间

    议读

    指出重点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想了解的内容就该是课堂上优先讲解的内容:

    尊重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且表达出

    来。 1.默读第2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

    自读感悟

    2.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议读交流

    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4.出示幻灯

    A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用手碰铃

    铛会发生什么现象?

    5.“碰”和“响’’之间什么关系?

    6.为什么会被发觉?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过渡:这个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响→发觉可是他太想得到那个铃铛了。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指名读第2句

    出投影片:

    A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B如果把耳朵掩住就听不见响声。

    7.他是怎样做的?默读第3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默读标句子

    整体感知第2段内容。个人感悟重点内容。

    指名读,回答问题。

    读句子,讨论。

    体会“一…就”的句式。

    运用句式说句子。读第2句

    读句子,理解“掩住”做动作,理解句子,掩住谁的耳朵,谁听不见响声,读句子,体会心情,达到有语气朗读。默读,画词,订正区别“偷”与“拿”,“偷”与“盗”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段话。

    25分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时间。尊重孩子们让他们用自己习惯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表演动作。用动作概括出题目。 2分

    8.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

    读第四句,说出意思体会“碰”与“发觉”的关系。用“一…就”句式说话。

    体会心情

    有语气朗读

    3分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加强小

    组学习。点评归纳

    9.大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前后的感情变化。

    10.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①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

    ②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

    ③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哪儿看出?

    ④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谁?

    11.读全文,体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读书,朗读,

    表达吸收。

    讨论,谈体会。交流,抓“明明知道”和“没想到”。运用“一…就”的句式。

    练习巩固有感情朗读。 5分

    板书设计明明知道碰→响→发觉

    掩耳盗铃掩伸偷

    没想到碰→发觉

    掩耳盗铃课件【篇12】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

    2.朗读课文,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课时)

    同学们听说过寓言故事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故事(板书:寓言二则)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学生:“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那么,我们学的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的什么内容,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掩耳盗铃”。

    课题中有两个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老师板书,谁愿意试着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告诉大家。

    在学生的提示下,板书“掩耳盗铃”,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一边读一边把不认识的字连词画出来,想办法认识它;把生词也画下来;另外,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学生读书学习)

    生:我画出了“丁零”这个词。

    师:丁零是什么意思?

    生:它是用来表示声音的词语。

    师:对,我们一起读一读。(电脑出示“丁零”)谁还知道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

    生:轰隆,哗啦,叽叽喳喳……

    师:还有谁想接着说?

    生:我还画出了掩耳盗铃。

    师:电脑出示“掩耳盗铃”,大家一起读。课文中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呢?

    生:掩是捂住,盗是偷的意思。掩耳盗铃就是说一个人捂住耳朵偷铃铛。

    师:同学们,看,刚才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他通过读书自己就解决了,多棒啊!你们知道了吗?还有谁想说?

    生:老师,课文中有一句话说的就是“掩耳盗铃”的意思: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师:噢,你能够联系课文内容帮助自己理解,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请你们再随着录音小声地读读课文,看看自己都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通过这两次读课文,大家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那就把你所知道的和同位一起交流交流吧。

    好,谁想把你已经知道的和大家说一说?(可以拿书说)

    生:我知道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他想偷走铃铛。

    师:也就是盗铃。

    生:他明知铃铛用手一碰就会响,被人发现,于是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手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

    同学们,看啊,你们不仅认识了生字,读准了词语,还把课文也读懂了,真了不起!那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个人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了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想好以后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哪个小组讨论明白了?和大家交流交流。同学们注意听,他说完了同组的同学可以起来补充。

    学生讨论交流:

    1.我们组认为这个人可能会想: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吗?所以他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师:噢,你们是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这个问题,很会读书,谁愿意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指名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师:谁能说一说这个人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生:我觉得他可能想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听不见铃声,别人也就听不见铃声了,就可以偷铃铛了,所以他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师:说得真好。那盗铃人认为把耳朵捂住就听不见铃声了,对吗?请大家小组内交流意见。(学生六人小组讨论)

    生:从图上看,盗铃人只捂住了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还是听得见,所以我们认为他想错了。

    师:看得真仔细,我有点被说服了。

    生:盗铃人只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不管自己能不能听见,别人还是听得见的。

    师:说得好!既然你们都知道这个常识,那偷铃铛的人知道吗?

    生:知道。课文中说了:“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师:电脑出示这句话指名朗读,要将关联词读好,语气读出来。

    师:发觉就是――

    生:发现。

    师:在这句话中“别人”是些什么人?

    生:铃铛的主人。

    生:过路人。

    生:做买卖的人。

    ……

    师: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偷铃铛时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还是听得到,还是会发觉。那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呢?

    生:这个人还自以为自己这个想法不错,简直是自作聪明。(板书)

    生:这个人很愚蠢。(板书)

    这个人的想法愚蠢在哪儿?(同桌讨论后回答)

    (这样做骗不了别人的耳朵,只是自己欺骗了自己的耳朵)

    板书:自己欺骗自己。

    电脑出示最后一句话,全班齐读。

    下面我们假设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被抓住后,站在主人家的大门口,羞红了脸,可心里还是不明白怎么会一下子被别人发觉的。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围观者,你会怎么批评他呢?请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写一两句即可)

    交流、引导、归纳(出示实物投影,学生上台交流,对着投影进入角色)

    生: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生: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欺骗自己。

    从这个寓言故事中你体会到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同桌议论,用自己的话回答。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用欺骗自己的方法去欺骗别人。

    “掩耳盗铃”已作为成语使用。请学生联系寓言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的意思。

    生:掩住耳朵偷铃铛会被人发现,指不要用欺骗自己的办法去欺骗别人,这样做是不好的,会失败的。

    抄写词语:

    掩耳盗铃 偷走 发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掩耳盗铃课件分享】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