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收藏]最新小学古诗词教案5500字精选
  • 最新小学古诗词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18

    [收藏]最新小学古诗词教案5500字精选。

    教师范文大全精选专题推荐:“小学古诗词教案”。

    教师范文大全编辑特别编辑了“最新小学古诗词教案”,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教案的重要性。教案可以给教师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最新小学古诗词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2.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颗星,谁知道他的相关事迹(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发起过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主要作品有《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等。)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初读,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

    一水间(jin)数(sh)重(chng)山照我还(hun)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京口:今江苏镇江。

    间:隔开。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绿:这里用作动词,吹绿的意思。

    还:回到家乡。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看图读诗,想想:诗人的家乡在哪儿呢画出古诗中表示地点的名词,大胆猜一猜。

    (1)京口瓜洲钟山,结合注释思考这三个地点的地理位置是怎么样的。师生合作简笔画板书。

    (2)王安石出生于临川,小时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亲长大,在钟山,他度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和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所以此地又被诗人看作是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1)王安石的故乡是(钟山)

    (2)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数重山)

    (3)数重山是什么意思(几座山)表示路途近还是远(近)

    2.学习后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寂静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哪句是写景哪个字又突出地描写了景物特点绿是什么意思(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吹绿)

    (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引导: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到、过、入、满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3)明月何时照我还把什么感情抒写发挥到了极致(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看到明月,诗人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朋友。明月作为古代诗人表达思乡之情常用的意象,不管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是常念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抑或是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识在他乡,都表达了诗人们亘古不变的共同情怀,那就是思乡。课下,请同学们积累几首有关明月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写景

    抒情

    教学反思

    我想让学生从绿这个字中感受江南满眼新绿,一派生机的景色。我也感觉学生对于作者多次换字的典故熟悉万分,没必要再进行换字练习。然而我的想法错了,学生的体会不深刻,只有进行换字练习,他们才能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之处。

    最新小学古诗词教案【篇2】

    33.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1.乃:就。

    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3.潜:暗暗地,悄悄地。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径:乡下的小路。

    6.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7.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简析]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

    34.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反复诵读此诗,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此诗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观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体察物情。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无非讥其造语平淡,未在追奇猎怪上下功夫,殊不知,这正是功力老到之处。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作诗到平淡处,要似非力所能。苏轼也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两句话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

    35.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芙蓉山:地名。

    2.苍山:青山。

    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作者简介]: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代诗人。

    [简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37.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蓑衣,斗笠。

    [简析]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38.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寻:寻访。

    2.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3.童子: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4.处:地方。

    作者简介:贾岛(799-843),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诗人。

    [简析]

    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隐者虽未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39.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以其画面疏密有至的合理结构安排和行文节奏如音乐般的韵律美,以及诗的内在意蕴的悲剧性格而为世人称道。本文不打算对这些方面进行探讨,而是试图运用诠译学原则,对其整体画面进行悟读,并在对其整体画面的拆解中洞见该诗的文化内涵。

    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诗人主体的感觉世界、情绪世界与自然世界和纷繁的人世以及超然的宗教世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即写出了诗人自己的生活况味,又描述了自然和现实的实存世界并将它们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画面。

    二、从感觉世界到情绪世界再到理性判断的层层深入。

    三、短短四句,却起伏迭宕。

    四、霜的意象奠定了诗的基调。愁的意象确打开了诗人的精神世界。欣赏此诗,霜和愁是两个关键意象。

    第一句,月落无啼霜满天。写诗人的感觉世界。月落是视觉;乌啼是听觉;霜满天是感觉。在月落后的一片茫茫的黑夜中,虽然看不清四周事物,但诗人却感觉到了晚秋的寒霜充满了宇宙,由清冷遍洒的月光到浸骨的寒霜给人一种逼迫的感觉,已经预示了诗人心境的孤独和凄凉。霜的意象是此诗的重点,一个霜字奠定了诗的基调。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由感觉世界到诗人情绪世界的转变。是诗的第一个起伏。江上渔火点点,岸边枫叶正红。但是面对世事无常和生活的艰辛,孤独的旅人和辛勤的渔人在这漫漫寒霜的秋夜,只能对愁而眠。如果说前两句是写的诗人的感觉世界和情绪世界,那么,后两句则上升到理性世界。这是全诗的最大起伏处。诗的前幅密度极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钟声。但却实现了从感觉世界向理性世界的飞跃,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为历史名城。在这愁冷的夜晚,姑苏城内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呢?还是象这江上一样的宁静而凄凉呢?喧嚣也罢、宁静也罢、高兴也罢、愁苦也罢,这毕竟是人生现世所应面对的。但人的心灵是不是应有所依傍呢?人的心灵的归宿又在哪里呢?人能不能实现对自身和现实的超越呢?寒山寺不正是这样的净土吗?(这句是一大起伏,让人起从尘世超然的感觉)

    第四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里敲响了子夜的钟声,诗人也从超然的境域回到了现实的世界。客船的到来,宣告了尘世喧嚣生活的开始。(又是一起伏)

    一个愁字打开了诗人的精神世界,也使诗自身具有了开放性。诗人开始了对现实世界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宗教的关系、人自身存在意义这些问题的追问。人在喧嚣的杂乱的世界中,面对生活的艰辛愁苦已然失去了对自身和本已以外的世界的真正把握,使各种关系变得世俗而枯燥无味。人失去了对实存的此在世界的敏感度,失去了和自然对话的能力。而这种敏感在诗人那里还存在着。这就造成了强烈的反差,形成该诗的悲剧性格。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人如何超越自身而达于彼岸世界,人如何保持与自然对话的能力和自身心灵的纯正,不正是诗人对文化问题的追问吗?此正是该诗的文化内涵所在。对文化问题的追问和探索,给诗人造成的孤独愁苦可想而知。这里可用寒山大师的一首诗为诗人当时的情怀做一注解。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40.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简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最新小学古诗词教案【篇3】

    57.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1.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2.不适:不悦,不快。

    [简析]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对本诗素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只是无转折之意,而是就是正是之意,那就无伤感惋惜之情了。

    58.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1.动征铎(音夺):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2.槲(音弧):一种落叶乔木。

    3.枳(音只):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4.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说: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5.凫(音符):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作者简介]温庭筠(音云)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

    [解说]

    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末尾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头脑中却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向为传诵的名句。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59.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简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60.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停船靠岸。

    2.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数重:几层。

    6.绿:吹绿了。

    7.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61.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1.凌寒:冒着严寒。2.遥:远远的。3.为:因为。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6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附:其二

    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63.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64.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晓:早晨。

    2.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芦芽:芦笋。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3.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解说]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最新小学古诗词教案【篇4】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萚兮萚兮,风其吹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萚:飘落的枯叶。女:同汝,你;此处指飘落的枯叶。漂:同飘,吹。

    落叶啊落叶啊,秋风吹你落叶啊落叶啊,秋风飘你

    《诗经郑风萚兮》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秋天风凄凄,百花都凋蔽。

    《诗经小雅四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杜牧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最新小学古诗词教案【篇5】

    1.长歌行(节录)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2.晞(xī):晒干。3.阳春:暖和的春天。4.德泽:恩惠。5.秋节:秋季。6.焜(kūn)黄:枯黄色。7.华:同花。8.老大:年老。9.徒:徒然。

    [今译]

    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2.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3.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4.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5.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3.衰:疏落。

    4.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简析]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6.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简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7.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简析]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8.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简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濛。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

    最新小学古诗词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词,大体把握词意。

    2.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魅力。

    3.体会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以及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在母校学习、生活了六年,对于我们来说,有两个词也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毕业和分别。人生自古伤离别,假如这个日子明天就要到来了,面对同窗六载的同学,面对朝夕相处的师长,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又会说些什么呢(生答)

    师: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古人在送别朋友时的感受吧!(板书题目)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蝶恋花菩萨蛮,等等。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送鲍浩然之浙东才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诵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注意读出节奏、情感)

    3.范读、齐读。

    4.作者简介: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宋代词人。因所赋《清平乐》词而被罢职,遂自号逐客。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请你们再读诗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用笔圈出来。自由交流。

    2.结合注释,交流对字词的理解。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去那山水交汇的地方。

    方才送走了春天,又要送您回去。假如您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与春光同住。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两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2)这样美的画面使你想到哪些写景的成语(山清水秀、千山一碧)作者又是用什么修辞手法给我们展现了这幅美丽的山水画的(比喻)

    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师: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眉眼盈盈处。)

    小结: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2)师小结上片:上片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把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极富有人情味,也暗示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1)师:送走了春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满怀着伤春之愁。)紧接着又送走的朋友,你想想此时作者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再添了别恨,心情更加惆怅。)

    (2)难道作者就没有一丝不舍之情吗(有)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送)

    (3)师小结下片:下片词人连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巧妙相连,一是送春归,二是送君归,言下之意春归人也归。最后词人发出美好祝愿,希望朋友能够和春天相聚。

    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为什么要和春住生汇报交流。

    (2)师: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这种感情驱散了离别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你们看,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朋友的祝福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这首词。

    六、总结诗词,拓展延伸。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课下注意搜集相关借景抒情的送别诗词。

    板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上片:写景依依惜别

    下片:抒情祝福

    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有以下两点还是做得比较好的:第一,朗读到位,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自由读,范读,指名读,齐读;第二,展现学生的自主性,在初读本词之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讨论学习。

    最新小学古诗词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出现过无数的诗人,他们如繁星璀璨夺目。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尤为推崇两个人,他曾经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对,就是杜甫。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杜甫的诗

    2.吟诵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3.师: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乃(nǎi)潜(qin)俱(j)花重(huāzhnɡ)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大意。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于是,就。

    潜:秘密地,偷偷地,这是指静悄悄地。

    润物:指植物受到雨水的滋润。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诵读和探究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诗的第一、二句采用拟人手法,说春雨仿佛知道春天的到来,及时地下了起来。第三、四句诗人点出了春雨降落的具体时间夜间,并写出了其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第五至八句不直接写春雨,而先写春雨中野外、江上两处的景色,后写想象中第二天早晨看到的雨后景象,那种喜悦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了解一下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诗歌,《春夜喜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呢

    (这首诗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之时。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在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3.这首诗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师: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好雨)

    (1)理解及时:正赶上时候;适合需要。

    (2)从哪儿看出来它是及时的好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师: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雨中夜景图;欣喜)

    4.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第二天清晨的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刚刚我们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刚才我们读懂的诗人的内心,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让我们感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五、总结诗歌,拓展延伸。

    1.见诗如见人,诗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表达,今天我们不仅读懂了一首诗,也读懂了一位诗人杜甫。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2.杜甫表面上是因雨而喜,实际上是为谁而喜(为百姓而喜。)

    3.课后收集杜甫的诗,感受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及时)好(润物)喜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以读为主,根据情况采取了诵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学生主动性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小组成员之间认真、仔细地交流。

    【[收藏]最新小学古诗词教案5500字精选】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