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关于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集锦11篇
  • 关于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集锦11篇

    发表时间:2022-12-07

    小学数学说课稿。

    教师范文大全内容专辑推荐:“小学数学说课稿”,敬请浏览。

    如今不少人在面对写文档的任务时很犯难,大家可以把范文背下来。认真分析范文的构思和框架,写好范文,有哪些关键要点呢?也许以下内容“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合你胃口!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篇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二)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

    (三)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按数级读数。

    难点:中间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数位顺序表及活动数字卡。

    学具:算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

    (2)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读出下面各数:

    3876 6025 7108 4003 4200

    3.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

    教师板书: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2)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

    (3)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

    (4)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1.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让学生在算盘上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10要怎么样?

    (10个一千是一万。)

    板书“万”。(写在刚才板书的千位左边)

    (2)让学生再在算盘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

    提问:再加一万是多少?

    教师明确:万位满10,向前一位进1,就是“十万”。

    10个一万是十万。

    板书“十万”。(写在万位的左边)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同时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钟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3)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十进关系。)

    2.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介绍数位。

    一开始上课时,同学们读的万以内的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3876,是由3个千,8个百,7个十和 6个一组成的。6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7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8个百在右边第三位,就是百位;3个千是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都叫做数位。

    (2)介绍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构成一个数位顺序表:

    (3)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

    (4)认识数位分级。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向左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接着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个级和万级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四个数位;从第二位起,都是十、百、千。

    不同点:万级多一个万字;个级第一位是个位,万级第一位是万位。

    练一练

    (1)十万有( )个万,一百万有( )个万,一千万有( )个万。

    (2)一百万有( )个十万,(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一亿是( )个一千万。

    (3)从低位到高位,按照数位顺序说出个级和万级的每一个数位。

    (4)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5)万位的右面一位是( )位,左面一位是( )位。

    3.教学例1。

    (1)让学生在算盘上打出二十八万。

    引导学生用个级数的读法来读万级数,但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2)让学生在算盘上打出三千零七十万,指定学生读数。

    练一练

    读出下面各数,再用文字写出来。

    (3)提问: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万级先按个级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读万级数时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4.教学例2。

    (1)指导学生读例2各数。

    (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提问:

    ①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读哪一级?

    ②怎样读万级的数?

    ③在什么位置上的“0”不读?

    ④在什么位置上的'“0”应该读?读几个?

    阅读课本第3页,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2)读出下面每组数,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3)先说出下面每一个数是几位数,位是什么位,再读出来。

    2.灵活性练习。

    出示活动数字卡片,在数位顺序表上进行读数训练。

    移动卡片上的数字,让学生读出各数。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和万级,还学会了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3.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5题,自制一张亿以内数位顺序表。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和正确读出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并学习按级读亿以内的数。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需要学习比万更大的数,引出新的课题。

    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利用学生在算盘上拨珠,学习新的计数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亿以内数位顺序表和按四位分级。

    第二部分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先学习只有万级的数,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后面加读一个“万”字,再学习含有两级的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并突出哪些0该读,哪些0不该读这一读数中的难点。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读数规则。

    本节课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内逐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灵活运用探索出的规律。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具:数字卡片。

    一、导入课题:

    #教案# 导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一个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板书:.)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小数点可真是个调皮的小家伙,它告诉同学们,今天,小数点要搬家了,这是怎么回事了,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播放童话故事)

    二、童话激趣,发现变化。

    1、动画:

    2、(flash动画)小数点来到森林里玩,看见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山羊愁眉苦脸地坐在窗前。小数点看见快餐店门前的价格牌(¥288),上面有它的好朋友数字,就跳了上去(¥288.)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家了!”于是小数点搬到了8和8的中间(¥28.8)。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价格便宜了。)

    3、(flash动画)小数点笑着地说:“看来我搬家很值得,那我再搬一次吧!”(¥2.88)。不多久,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师:山羊的快餐店,原来是一个客人都没有,可是现在生意兴隆。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能再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生说)

    那么从原来的288到28。8再到现在的2.88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生说)

    假如小数点再往左搬一次家成为0.288,与原来的288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说)

    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探讨。

    4、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一下。

    5、是不是对所有的数都适用呢,我们能想法验证吗?小组交流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根据刚才的故事,你能猜出小数点右移的变化规律吗?你来验证想法严整自己的猜测。

    小结:现在我们又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

    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通过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这个规律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神奇的小数点”或“小数点的自述”说一说。(通过学生构思数学作文,整理变化规律)

    三、初步应用。

    你想试试吗?(游戏)

    拿出你的数字卡片,摆一个的三位小数(9。879)扩大10倍,100倍 1000倍。1000倍(引导学生在缺的数位上补0)

    摆一个最小的两位小数(0。12)缩小10倍。20倍(学具袋里的0不够用,引导学生几人合作,共同完成)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我做小法官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原数就缩小了1000倍( )

    (2)3.69扩大2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

    (3)把23。0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5位后,再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变成了230。5

    (4)去掉1。04的小数点,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

    2、下面的数与0。285比,扩大或缩小了多少倍。

    3、小花猫要去水果店买水果,可不会做题,过不了河,你能帮助它吗?

    4、小花猫说谢谢,可到了水果店一看,水果店的标价有点奇怪?你都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你能找出最贵的两种水果吗?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篇二

    一、情景引入

    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

    2、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二、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内容。

    2、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3、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

    4、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

    5、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6、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 扩大),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左移缩小)。

    三、巩固应用

    1、说说小数点搬家会怎样?

    2、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四、全课总结

    1、 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

    2、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

    2、连减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

    教学准备:

    相对应的主题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农民伯伯种的大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他们正忙着收白菜、运白菜呢!

    出示主题情境图。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第一运走288棵,第二运走256棵,原有850棵。

    二、问题探索

    1、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

    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

    2、思路探究。

    (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

    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4)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3、算法探究。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以下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1) 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594288

    =306(棵)

    (2) 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850544

    =306(棵)

    三、应用练习

    1、计算方法的练习。

    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一练中的第1、3题。

    2、解决问题的练习。

    (1)第2题。

    a出示问题情境及第(1)问。

    b学生独立解答。

    c交流算法与想法。

    d出示第(2)问。

    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提出与第(1)问类似的连减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再与小伙伴交流。

    (2)第4题。

    a出示题目内容,带领学生读懂所提供的信息。

    b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从整体上看,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里程表上的读数是逐渐增大的,但有一天很特殊,星期三和星期四里程表上的读数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c学生讨论。

    可能性1:如果小军是每天晚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四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可能性2:如果小军是每天早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三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d引导学生继续自己提出问题,可以以晚上统计为例,完成第(2)问。(思考)

    e第(3)问。

    〈1〉一般方法:把第(2)问中所求出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数相加。

    〈2〉简便方法:将星期日与星期一在表上显示的数相减,即1830301=1529(千米)

    四、课堂总结

    围绕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中心目标展开讨论,师生共同结课。

    板书设计:

    运白菜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篇3】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叶、早、那、才、您、安、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五颜六色”等词语的意思。

    德育目标

    感受太阳花的美丽,陶冶情操,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理解“五颜六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太阳花的美丽,增强美感陶冶情操。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

    1、小朋友你们喜欢花吗?见过什么花?请你接受这种花的样子

    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观察太阳花。

    板书:13太阳花

    3、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想到了什么?

    4、学生质疑:太阳花是什么样的花?为什么叫太阳花?

    5、小朋友提的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不读错字不添字)

    2、同桌互读,边读根据上述问题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3、指名回答,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一共有4个)

    4、抽四名学生分段的赛读。

    三、读读议议

    1、课文主要讲太阳花的什么?

    2、太阳花是什么样子?

    3、为什么叫太阳花?

    四、出示一、二类字词学生认读

    1、出示生字

    2、学生根据拼音认读

    强调:“晨”“晒”“照”等字读翘舌音。

    “早”“才”读平舌音。

    “含”“呵”的声母都是“h”。

    “嫩”“那”“您”的声母都是“n”。

    3、指名认读,开火车,抽读,分组读。

    4、在课文中用自己喜欢的呼号,标出一、二类字。

    5、在课后的一、二类生字中标上拼音。

    五、总结

    第二课时

    一、1、认读生字词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a、看图(出示幻灯)

    太阳花是什么样的形状?

    太阳花是什么样的颜色?

    太阳花是什么样的姿态?

    b、图文对应

    自由读课文;

    分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花的花瓣、叶子和茎写具体的;

    理解“五颜六色”谁能用它说一句话;

    c、再读课文感悟太阳花的美

    过度:太阳花不但美,还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到底是什么特点呢?

    2、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a、指名学生分别读三、四自然段

    b、这种花为什么叫太阳花?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c、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因为太阳升起,花儿(),太阳(),花儿(),太阳(),花儿(),所以这种花叫()。

    d、分组读第三、四自然段

    e、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要读得欢快、活泼,突出太阳花范读、领蓬勃向上的特点。

    读、指名第四自然段读得稍轻、缓慢,体会太阳花随读着太阳下山安静入睡的意境。

    3、拓展延伸

    你知道一些什么花?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三、作业

    任意观察一种花的形状、颜色,并写出一段话。

    板书设计:

    早上:乐呵呵地开放

    太阳花中午:太阳越晒越艳

    傍晚:安安静静地睡觉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二类生字词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二、学习一类字的写法及意义

    1、出示一类字

    叶、早、才、您、安、静、那

    2、在课文中找出出示的一类字,并根据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

    3、口头扩词

    叶:树叶叶片叶子竹叶

    早:早上早晨迟早早饭

    才:人才天才刚才才到

    您:您好您们是您您的

    安:安心公安安全安装

    静:动静安静静悄悄

    那:那好那里那样

    4、识记生字

    a“叶”“早”“才”“您”“安”与“十”“日”“木”“你”“女”等熟字比较

    b“那”字的第五笔是“横撇弯钩”

    c“静”字左窄右宽,第十二笔要出头

    三、课堂练习

    1、描红临摹

    2、抄写生字词

    四、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叶、早、那、才、您、安、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颜六色”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太阳花的美丽,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理解“五颜六色”等词语的意思。

    2、难点: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太阳花的美丽,增强美感,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

    太阳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春天来了,有很多美丽的花儿,你们最喜欢什么花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标出段,找出生字宝宝。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三、再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板书图画

    2、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理解重点词:五颜六色

    3、指读第三自然段在太阳的照射下,太阳花是怎么样的呢?

    4、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四、启发谈话

    为什么叫太阳花呢?

    五、全班自由朗读课文。

    六、课外

    画一画你喜欢的花儿。

    第二课时(略)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理解求百分率应用题的一般结构和求百分率思考过程的主要步骤,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口答:

    1、24是50的几分之几?

    2、13厘米是43厘米的几分之几?

    3、10千克是45千克的几分之几?

    提问: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怎样求?

    每个题中的单位1是什么?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审题,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

    (2)掌握什么是达标率.

    (3)怎样求达标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疑难。

    3、学生逐步汇报。

    达标率是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100%

    120/160×100%

    =0.75×100%

    =75%

    学生自学85页教学内容,了解发芽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计算填写在表格中。

    教师提问:

    什么叫发芽率?(发芽率是求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这三种.种子哪种.种子的发芽率高?(大蒜发芽率高。)

    让学生感知发芽对农民伯伯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

    (三)其它百分率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了解:

    出勤率=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成活率=成活棵树/种植棵树×100%

    命中率=命中球数/投球总数×100%

    岀粉率=面粉重量/小麦重量×100%

    出油率=油的重量/花生的重量×100%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三、当堂测评

    练习二十的1至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1、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2、从达标率到出油率,拓宽知识面。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篇6】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9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小明长大了)

    师:今天是小明7岁生日,妈妈要带小明乘车去买生日蛋糕和礼物,小明说:“我长大了,能让我自己试试吗?”于是妈妈把钱交给小明,由小明买车票,买蛋糕和礼物,你们看小明多高兴啊!(教师边讲电脑出示买东西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都用过人民币吗?谁能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见过的人民币。

    生:①纸币、硬币。②几元的、几角的、几分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力图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从而能主动的去学习新知。]

    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

    a.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师:“同学们都见过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不同面值人民币。

    生1直接说出几元,几角,几分,教师板书。

    生2说几分,几毛,几块。教师引导:平时说的几分,几毛,几块在数学上还可以说成什么?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边说边板书。

    师:“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b.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出示1元人民币)“谁认识这张人民币?”

    师:“你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吗?”

    学生从字样、颜色、人物等不同方面,谈自己对人民币认识。

    师:“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小组合作:拿出其他面值的人民币,组内互相交流。

    师:(电脑出示2元、10元、5元、5角、1角)。

    “谁能给同学介绍一下这几种人民币?”

    [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c.归纳整理。

    师:“同学们把学具人民币拿出来,在小组内摆一摆,说一说。”

    师:“你能把人民币分类吗?”

    学生可能按材料分为纸币、硬币;可能按面值分为元、角、分;也可能把元、角、分再细分。

    师:“老师想知道以元为单位有几种,以角为单位有几种,以分为单位有几种。谁可以帮助老师?”

    学生进行介绍。

    2.人民币兑换。

    [这次活动中,引导学生由动手而动脑,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索,注意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并逐步脱离操作,进行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学的很好,小明也认识这些人民币。妈妈想考验一下小明,于是说‘小明,东西买完了我们还有些零钱(课件同时出示一分一分硬币),你去买一块橡皮吧!’小明来到商店一看,橡皮上只写着‘1角’,他为难了。谁能帮帮他?”

    生:“拿10个1分就可以买一块橡皮。”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角是10分,10分就是1角。”

    师:板书1角=10分

    师:“如果老师这里有许多1角1角的人民币,我想买一把一元的小刀,应怎样付钱?”

    生:“拿10个1角就可以了。”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元是10角,10角也就是1元。”(板书1元=10角)

    师:“这有几个问题,谁能回答呀?”(出示卡片。)

    3角等于几分5元等于几角

    10角等于几元80分等于几角

    3.大额人民币的换算。

    [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使静态的内容成为动态的过程,让学生高高兴兴的进入数学世界。]

    师:“小明和妈妈买完东西乘车回家,车票1元,可是妈妈的钱包里只有这些钱(出示大额人民币)。没有1元,怎么办?

    生:“可以换成1元1元的。”

    师:“谁可以帮小明换一下?”生用学具人民币边摆边说。

    电脑出示:一张5元可以换______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______张1元。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我们还可能用到10元,下面的问题谁会?”

    电脑出示:一张20元可以换______张10元。

    一张50元可以换______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______张10元。

    师:“如果要把100元换成50元,可以换几张?换成20元换几张?”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探求新知,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应用

    1.兑换游戏。

    a.1元换成零钱,怎样换?思考后,指名回答。(多种答案,略。)

    b.小组合作。把零钱换成整钱,或把整钱换成零钱。

    2.模拟购物。

    师:“拿你们换好的钱,到无人售货玩具商店去买具,同学们一定要诚实,既不能多给也不能少给。”

    教师出示货架,上面摆好几种标价不同的玩具。

    师:“同学们准备好钱可以来买,说清买什么?是怎样准备的钱。”

    学生分组参与到购物活动中,有的当收银员,有的当顾客。

    师:“没买到玩具或买玩具剩下的钱,你们打算怎么办?”

    生1交学费,生2买文具,生3捐给希望工程等。

    师:“老师想给灾区小朋友写信,要8角钱买邮票,谁能帮我拿出8角钱?”

    教师出示一些人民币,指名取8角钱。

    [在这一应用环节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的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

    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学会了什么?你认为谁表现的好?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篇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正确的运用以上知识点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扎实的经历.挖掘生成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对比/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向学生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借助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新课,帮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来源与生活,且可以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③通过课上及时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在探究新知、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依托课上安排的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⑤通过帮助学生感知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掌握、理解.

    2、并会正确的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难点:

    1、从知识的本身来看(是否有难点)

    2、如何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3、本节课知识点本身较为简单,但如何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抽象/对比/猜测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训练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生活

    情境图

    发掘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寻找解法典型的学生。并让其板演

    -板演学生讲解解答思路,从而得到第一则归纳素材

    -整体感知蕴含的规律,让学生再举例,丰富素材让学生尝试归纳结论

    (先让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再汇报、他生补充纠正,师揭示准确的结论、表述)呈现结论(出示小黑板)

    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分层练习)

    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

    四、梳理知识,解决质疑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生生互助)

    3、你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篇8】

    教材分析

    《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1的。它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是在学生掌握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以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为基本原则,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真正的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因为周长是一个数学概念,而且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所以本节教学内容结合了大量实物和图形,通过学生的感知、动手操作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国庆节快到了,你们开心吗?有哪些事情值得开心?哇,想起来感觉真不错。那这节课我们来做几张卡片,表达表达高兴的心情,愿意吗?

    ①感知周长:出示做好的贺卡,这是我做的祝你们国庆快乐的贺卡。你们喜欢什么图形来做贺卡?

    出示各种图形:美术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在贺卡周围围一圈彩带会很漂亮,那我需要多长的彩带得先知道什么?

    ②巩固周长概念:你愿意举着自己喜欢的图形,大声告诉别人它的周长在哪里吗?(生演示,指出周长)

    ③抽象周长概念:谁能说说周长到底是什么?

    2、出示一图形,请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

    二、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1、请你独立想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怎么算?告诉我你的办法就可以了。如果你喜欢的图形太简单,也可以选一个难的。

    2、告诉你的同桌你的想法。

    3、反馈,汇报

    (1)生:只要量出各边的长,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了。

    师:同意吗? 生:同意。 (这两个图形方法同上)

    (2)探究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生:只要量出一条边就可以了,然后加4次。

    生:只要乘以4就可以了,比较简单。

    师:有没有意见?(3)生1: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

    生2: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乘5就好了。

    生3:用尺子量一条边,再乘10就好了。(4)师:长方形的周长呢?

    生1: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好了。。

    生2:只要量两次就可以了,量一个长再乘2,量一个宽再乘2就行。

    生3:行。

    师:什么理由?

    生:有两个(长+宽)。

    师:这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个方法?

    生1:第一种。

    生2:第二种。(5)生1:用尺量

    师:(给一根米尺)你量给大家看。

    生1:不行,不行。

    生2: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

    师:(给一根绳子)你围给大家看。

    生2:(简要操作)

    师:这个办法行吗?

    生:行。

    生3:我用米尺也能量。

    师:你量量看。

    生3:我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师:(示范)是不是这个意思?行吗?

    生:行。(6)生1:在尺子上滚一滚。

    师:(示范)行吗?

    生:不行。

    师:有向里的凹面就不能滚,那怎么办?

    生2:用绳子先围,再量量吧!

    师:(略作示范)行吗?

    生:行。(7)生1: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生略作示范)

    生2:弯的地方用绳子围,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来就可以了。(8)生1:这个图形很简单嘛,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行了。

    生2:我发现一个问题,只要量两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说说看

    生3生4:我们也发现了。

    把有的线段移动一下就可以变成一个长方形,像这样......

    师:我发现大家都很了不起,已经学会把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进行计算,这样的图形以后我们还会碰到很多,大家要继续加油!

    三、巩固练习:算出以下图形的周长

    四、小结: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篇9】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主动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

    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6050 24020师:你是怎么口算的?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生1:一样。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3、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4、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半小时呢?……

    5、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6、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见图1)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

    (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

    (3)65040=2600 ( )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师:当完了医生,我们再去哪里呢?

    2、第二关:选择超市。

    (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 )(见图3)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 B、10000 C、1000(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 )个0。A、3 B、4 C、5(4)50840,它们的积是( )A、2320 B、20320 C、20xx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 )=2400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案例反思:关于这个案例我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既然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为什么没有从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引入?2、为什么出示材料是书中的例题却当作练习讲?书中的例题是已经提出问题的,而本节课却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问题基础上筛选出例题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念最好的体现。

    二、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本课并没有直接出示例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较好的解决了许多学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问题。

    三、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数学活动有三个层面:直观感知层面、认识理解层面、结合生活综合运用层面。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综合运用层面,本课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味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篇10】

    课前思考:

    1.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因数和倍数,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约数和倍数)来安排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学生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如果能借助学生的操作和想象活动,唤起学生的因倍意识,自主建构起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那么学生获得的概念必然是生动的、有意义的。

    2.解决问题变关注结果为对话生成。要找出一个数的几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这里有一个方法问题。是把方法简单地告诉学生,迫切地寻求结果,还是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很多成功的教学表明,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对话场,在生生、师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对话中,能让师生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生成新的看法。

    3.教学宗旨变关注知识为启迪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为学生的智慧成长而教,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倾心追求。怎样通过对因数和倍数内涵的深度挖掘,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他们数学思考的方法,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释放潜能,开启心智?这是我设计因数和倍数这堂课的宗旨所在。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建构,使学生领会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谈论,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3.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思考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

    练习纸、学号卡等。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进行思考。

    教学流程:

    一、意义建构

    1.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摆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能不能举一道简单的乘法算式,把你心目中的摆法表示出来?(请一位学生回答)

    2.猜猜他可能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现相应的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3.还可以怎样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再请一位学生回答)

    4.他又可能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另外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5.还可以怎样摆?

    (请学生回答)

    6.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最后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此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摆法。在三种摆法右侧分别出现三道乘法算式。

    7.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以43=12为例,43=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说4是12的因数,3也是她的因数。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8.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

    9.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专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设计理念: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二、方法渗透

    1.根据44=16、40016=25这两个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指名回答)

    2.当两个因数相同时,通常只需要说出或写出一个,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我们能不能说16是因数,或者说16是倍数?

    (组织学生讨论)

    3.因数和倍数它们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板书:相互依存)

    4.下面我们一块来找一找100的因数有哪些?同学们可以同座两人合作,也可以独立思考。

    (教师巡视。并选择一份作业,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5.对照你们自己找出的100的所有因数,你想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进行引导、评价)

    6.对于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你们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或提问的?

    7.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8.回顾刚才的过程,你觉得要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有什么诀窍?

    (通过对话、讨论,让学生体会思考的合理性、有序性)

    9.当然,如果要找出一个很大数目的所有因数,用这种方法可能会比较麻烦,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来研究。

    [设计理念:如何找出100的所有因数,教学中,教师没有急切地认定结果,也没有简单地把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或同座两人合作,或独立思考。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与对话,师生之间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三、巩固深化

    (课件显示:下面哪些数一定是□□的因数。

    1、2、3、4、5、6、7、8、9、10)

    1.方框后面藏着个两位数,看谁能很快说出下面10个数中,哪些是它的因数?

    (单击一下,出示21)

    2.接着出示□4,哪些是它的因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3.要使这个数一定有因数2,那么个位上还可以是哪些数字?

    4.出示□0。你知道除了1和2外,还有哪些数也是它的因数?

    5.最后出示□□。这一次,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都看不清了,你还能找到答案吗?

    [设计理念:设计这一组变式练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巧妙渗透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综合性、连贯性。]

    四、360度的优点

    1.我们已经知道了一直角等于90度,一圆周角等于360度。可是你们知道吗?从前,法国人曾将一直角定为100度,这样一圆周角就是400度。但是后来却没有能行得通。这是什么道理呢?一圆周角等于360度又有什么优点呢?

    2.我们先来找一找360和400的因数各有多少个?

    (分别出示360和400的所有因数。)

    3.原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360的因数比400的因数多,多9个。一圆周角定为360度,当我们需要计算一圆周角的几分之一时,可以在23种情况下得到整度数。

    课件显示:

    2等分:360/2=180;3等分:360/3=120;

    4等分:360/4=90;5等分:360/5=72;

    90等分:360/90=4;120等分:360/120=3;

    180等分:360/180=2;360等分:360/360=1)

    而如果把一圆周角定为400度,那么只有在14种等分情况下才能得到整度数。相比之下,当然360度要方便多了。

    [设计理念:为什么法国人将一圆周角定分400度没能行得通?一圆周角定为360度有什么优点?学生通过猜想、比较,了解到这些竟然与因数的多少有关,从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有趣、神奇。数学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是陌生、晦涩的,而是生动有趣的,她就在你我的身边。]

    五、游戏中的发现

    1.请学生拿出学号卡,在纸上写下你的学号数的所有因数。

    2.在这些数中,因数的个数最少的是几?(对1)虽然1是因数个数最少的一个数,但它却又是最受欢迎的一个数,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3.除了1以外,你觉得还有哪些数比较特别的?

    (找2或5号同学。)

    4.你这个数特别在哪儿?像这样的数还有哪些?请把学号卡举起来。

    (课件显示:只有两个因数的有:2、3、5、7、11)

    5.除了这些数外,其余的数各有多少个因数?(对4)你有?(对6)你呢?

    6.这些数,它们的因数个数多少不一,各不相同。同学们猜一猜在它们中间因数个数最多的是那一个?你觉得?理由是?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个数尽快地找出来?

    7.如果让同学们将这51个数按照它们因数个数的不同,来分一分类,你们准备怎样分?其实不光这51个数,把所有的自然数按照因数个数的不同来分类,都可以分成这样的三类。

    8.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关于因数和倍数,还有许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

    9.组织学生分批退场。

    (1)请学号数不少于三个因数的同学先退场;

    (2)请学号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同学退场;

    (3)请学号数只有一个因数的同学跟我一起离场。

    [设计理念:通过寻找自己学号数的所有因数,既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又让学生感知到自然数的因数个数各有不同,为后面学习质数与合数埋下伏笔;组织学生分批退场,既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正所谓课已毕,趣犹在。]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篇1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主要方法:破十法和想加算减)

    教学过程

    情境图:

    一、谈话引入

    元日那天,一(2)班的小朋友去公园参加了一次有趣的游园活动(屏幕显示课本第10~11页的游园会全景图)。请仔细观察,在这个游园场地上,左边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右边的小朋友在十什么?”)

    让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小朋友买了几个气球?

    二、教学气球图

    1.显示图片:阿姨两手一共15个气球,卖了9个。

    请问学们根据这个情节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还有几个?(2)再卖几个就全部卖完了?

    2.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怎么解答。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算式:15-9=?

    3.引导学生看着气球图,说15-9的计算过程。

    (看着气球图,数剩下的气球个数/6+9=15,15-9=6

    10-9=1,1+5=6/15-5=10,10-4=6/9-5=4,10-4=6)

    4.评价学生以上算法,说明都正确,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方便?

    三、教学套圈图

    1.显示图片:看看这边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玩套圈圈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一人只能投14个圈,正好轮到小明投了,我们来看看他套中了几个圈?

    2.组织学生根据以上情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是:还有几个没套中?

    3.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刚才小朋友从游园活动中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大家想出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真了不起!现在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十几减9的减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板书课题:十几减9。

    例1:

    1.出示12-9=□,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结果。对略有困难的学生,允许他们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

    2.组织学生交流12-9的不同算法。要求每个学生应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想一想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相同吗?如果不同,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3.对比、讨论不同的算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这些算法都很好,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时,你认为哪种方便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1、2、3掌握基本方法:破十法和想加算减。

    小结:

    这节课学了十几减几的减法?你怎样计算这样的减法?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

    课 题

    十几减9

    第2课时

    【关于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集锦11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