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优质心得] 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模板
  • [优质心得] 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模板

    发表时间:2022-09-03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优质心得] 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模板”,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一、数学技术——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撑点

    技术就是运用知识、工具和技能解决、探索一些实际问题,用以扩展人的能力的手段与方法体系之和。技术是一个技术性过程,它是人们在做、制造和实施的不断演化过程中提高技术水平、发挥技术功效(美国2061计划);技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一种体现,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步,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象征,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种动力源。从古代的钻木取火技术、近代的蒸汽机技术,到今天的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技术,从扩充人的体力的技术到如今扩充人的脑力的技术,无不体现出技术的价值和它所承载的人类智慧。综观技术的发展,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技术,它们或多或少都与数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是相生相伴。人类最初掌握的比较完善的技术之一可以说是记数技术,从几万年前的刻痕记数(以树干、骨头为物质载体,把数刻在其上记事)、结绳记数(用草绳打结记事)、石子记数、手指记数,到近代用的纸笔记数、现代的计算机计数,这些记数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演化已经形成了今天相当完善的记数制与计算技术。这些计算技术也就成为数学技术的主体,而承担其实施的载体就是电子计算机。现代计算机就是神奇的0与1的组合体。要是没有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发明的二进制,也就不可能有今天计算机的出现。正是由于数学以它惊人的特性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以独特的身份介入技术的发展并融入其中,而且以它的精确性和内在美体现出它在方方面面的有效性,那么数学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关键技术的关键,成为信息技术的支撑点。

    数学技术一般指实现数学运算、推理、应用的信息技术,它总是伴随着数学的进步而进步。数学的原理、思想、方法与技术结合而形成的数学技术本质上就是一种高科技。离开了数学技术,信息技术将成为无源之水,也就谈不上发展了。

    数学技术是数学与技术以灵巧方式组合而成的二者不可分割的和谐整体。从某种角度讲,数学上的每一次重大的发展和突破都是技术(当然包括科学)有大的发展与进步的前奏,而事实是数学的发展往往超前于重大技术的发现而走在前面。数学的追求与技术(科学)发展的目标是相一致的,都追求简单、清晰、方便、可操作、易于掌握。其实,现阶段数学总是任何计算机仿真的核心,数学通过对复杂现象的仿真建模,借助计算机对数据流进行缩成和可视化,将有助于人们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快、更安全、更便利。数学技术正在以不同的形态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世界的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的CT扫描技术,车辆、飞机的模拟、设计和控制技术,金融证券价值的估算技术,天气和气象的预测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以及生物工程等技术,其核心都是数学技术。数学技术正是依附于计算机来显现它的威力,而计算机正是依靠数学技术得以工作与革新换代。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信息技术按表现形态的不同分为硬技术与软技术,前者指各种信息设备,即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后者指有关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各种知识、方法与技能,即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前者就是将人类的一切信息都以计算机语言的0或1的二进制来表达,这是人类文明在数学基础上的一次史无先例的科学整合,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科学成就,而最具代表性的计算机的设计者就是20世纪最著名的数学家冯·诺依曼;后者所指的信息获取与处理的知识、方法、技能都是与数学技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程度上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数学技术是信息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撑点。

    二、信息技术——数学及数学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把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快速地传送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得数学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使数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形计算器、数学软件的功能增长,用于计算、解方程、绘图像、解微积分方程、因式分解、数据统计、数值计算、符号演算、机器证明、图形演示以及进行思维实验都能以更加简洁快捷的方式进行,而且使得计算机的验证功能、编程功能、联网功能更加强大。由于数字化经济、数字信息处理以及大量的探索性数据分析、观察、实验、模拟与计算技术密不可分,因而数学就同时具有科学和技术的双重身份,这也就从某一侧面反映了数学的实质性内涵。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使人们可以解决非常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已经超越了常规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计算机的支撑能揭示本来数学的现象,能给数学以强大的推动力,计算机不仅为数学应用提供了解答,而且赋予人们以灵感和直觉,数学实验室软件能够动态地揭示知识的构造,并形象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表述,而且能动态地呈现问题产生的过程,并自动解决,相互推理。计算机的应用对数学家而言犹如望远镜对于天文学家、显微镜对生物学家,给数学家进行数学研究和创造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信息技术为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计算机面前由于好多知识变成动态化,可以激发人们对数学的热爱,引发人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不断思索与追求,使得数学以与以往不同的形态——可视化、快捷化、人文化而展现在人们面前。由于计算机的影响,数学正在加速改变着它的.内容、结构和方法,也加速改变着人们对数学的理解方法,这是因为几何现象的实验成为可能,从数学上看,迄今为止代数的表现形式在书写表示方面有非常有利的一面,几何不是记号,而仅仅是你头脑中的某个几何对象——图形,表现的是更为抽象和复杂的数学概念,借助计算机就可以传送出比现在更多、更丰富的几何内容,如可以展现一些分形模型、一些动态的复杂曲线等。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是计算机最为基本的功能,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作出判断,形成公式,构建理论;计算机可用于作数学实验,如火箭发射、核弹爆炸、军事演示、飞机汽车桥梁设计等都是借助计算机进行实验的;计算机同时还可以进行数学证明,如四色定理在1976年被两位美国数学家用计算机予以证明,我国数学家吴文俊也在计算机上用代数方法证明了欧氏几何已知的一切定理。

    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计算机技术为数学这种美的展现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平台,给人们以丰富的探索与实验空间。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正是有了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认识自然与人类自身的速度与质量,基因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题。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许多新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不断突破,数学结构与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新的学科——近代数学技术、运筹优化、工程自控、信息论、数理统计、计算机科学、模糊识别等也就应运而生。计算机与数学的结合,使得数学开拓了研究领域,成为数学探索的新平台。

    数学家们总是用他们的思想眼光来审视出现于数学研究所有领域中的抽象的目标与过程。计算机技术的巨大进步已经使得把这些模糊、主观和只能在头脑中想像的抽象的对象、目标、过程外在化而变得很容易,也就是用精确、客观和其他人可以共享的可视化来表现、演示,从而使思维及过程视觉化。数学对象可以用计算机来表示、展现,从而使人们对数学对象产生新的认识,由静到动、构形、成形,进而进行操作、实验,特别是几何对象——曲线、曲面、多面体,而成为任何计算机仿真的核心。在计算机环境下,人们更多的是用渐近方法、数值方法去探究数学规律,进行建模和科学计算。如利用计算机可以对进行小数点几十亿位以后的计算,用来检验人类的智慧水平。同样好多在数学领域无法实现的一些设想在计算机环境下正在不断实现,如几千年来人们梦想的数学定理的机器证明的实现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证。由于计算机的介入使得数学的应用与普及不断深入,已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数学价值与功能的不断挖掘促使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三、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整台的助推器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也迫切需要我们改变教育方式。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正是由于数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那么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数学课程的改革就显得意义更加深远和重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数学教育的普及与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改革要反映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变革,就必须在数学课程理念、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1.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理念的整合

    理念是理性化的一些观念,具有稳定性、长效性、持续性、指导性。形成正确的数学课程理念是更好从事数学教育的逻辑起点,因为理念在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统驭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专门有一个方面来阐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其他的几个方面也间接或直接地涉及到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中也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的影响,认为应不仅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课程内容,更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设想中提到要在课程中使用科学型计算器以及各种数学教育平台,加速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算法在整个数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使算法成为理解数学发展的重要线索,力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部分。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已经融化到数学教育的深层结构,融入数学教育的知识体系,成为传播内容的最佳工具和学生探究知识、体验数学、感受知识的中介,在可预见的将来,信息技术将使数学教育发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数学教育的面貌将会焕然一新,数学教育的实践与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将会更加深入。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学习与生存发展的环境,也改变了几个世纪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方式。由于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迫使人们不断思索数学与现实的切合度;更是因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技术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们认识到它在数学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不仅被看做是教师教的工具、是学生学的工具、是学生的认知工具与情感发展工具,而且也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建构数学内容体系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进而引发人们重新思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以及如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打好基础与追求创新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进一步促使人们思考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如何利用与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必将改变人们对数学的内容、形式、应用、人文价值以及评价的认识与看法,可见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理念的整合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2.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内容选取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打破数学知识间的条块分割局面,使传统代数、几何、三角分家的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打通知识融合的道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按不同层次将学生必须学的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运用四部分,然后按不同学段整合成学生的学习领域。而这些内容标准只给出具体目标,不直接对教学具体内容、教材编写体系、教学先后顺序等问题作出硬性统一的规定,使学生所学和教师所教富有弹性和力量。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扑面而来,越来越需要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学生动用各种知识、方法和手段来获取信息,特别是一些数据信息的处理,借用计算机来完成更加快捷方便,使得与我们不能分离的数显得更具应用价值。即使对一些烦琐的计算、方程的求解、递归、迭代,也能在计算机上实现,使得日常生活中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快捷方便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疆界。利用计算机可以更方便地寻找数与形的规律,使得观察与验证得以进行,使得数与形的结合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正是借助于计算机,才使得一些现代数学的内容能够及时地渗透到中学数学内容体系之中,如分形、混浊问题、孤立子等非线性知识进入学生课堂。同时才有可能把原先一些费劲的烦琐计算问题简化下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探索获取更多的知识,使得有更多的内容以方便的形式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数学内容的弹性化、学生发展空间的扩大化;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数学知识,如高中数学中设计逻辑框图让计算机去执行、用计算机符号系统表示数学内容、用计算机语言表达数学命题、用程序和算法表示数学过程、“IF…,THEN…”这样的语句可以在数学课程中出现等。

    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数学知识的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可以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组成要素,特别是对它的一些基本属性进行重新认识,使知识更多的以过程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而从事编写教材的人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更大的思考空间,数学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呈现方式动态化、可操作化,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试验。使得师生的思维方式得以不断扩展,人们更有信心和力量。

    3.信息技术与教学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最直接的就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就是对教学观的反思与课堂结构变化的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发生的最根本的变化之一是教师作用与角色、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权威和智慧的源泉,而成为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伙伴、援助者和指导者、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仅仅是从听与做作业中获取知识,而是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问题讨论的启动者和调整者,问题解决的参与者、经历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与权利。

    信息技术对数学的学习者与教学者都将产生深远而又持久的影响,这将是革命性的一场变革。学习方式(地点、时间、环境、资源)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发展的关联性将无比接近,教学模式将更加体现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使人人都能得到发展。由于有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平台,就可以满足多样性、个性化、区别化的需求。学生可以利用的资源更加丰富,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探索与不断思索才能实现。对教师而言,原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等载体和手段现在可以被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所营造的教学环境所代替,如多媒体学习系统、资料库等,这样教师不仅有灵活选择一些素材的余地,而且可以大胆创设一些教学环境,设计更加开放互动的学习活动,参与式、活动式、主体性教学得到实现,师生关系得以改变,成为真正的合作者。

    信息技术提供了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走向生活,走向现实,更加情境化,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真正从书本中、课堂上、考试中走出来,回到数学教学的本体上来。利用技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用录像、影碟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呈现数学问题,以视觉形式出现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使得数学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空间立体感,而且易于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得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融通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感悟数学的真谛,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共事学习收获,从中真切地感受数学的优美、力量、统一性。

    [参考文献]

    [l]张奠宙.数学的今天[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2]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3]张定强.当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 1998,(6).

    [4]RICHARD S PALAIS.数学可视化:以数学的探索平台为目标[J].数学译林,20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6]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订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J].数学教育学报,2002,(2).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1000字模板


    当经历了一些事,心中有不少感悟时,我们可以用纸笔将这些想法记录成心得体会。撰写心得体会,能无形中培养我们读书阅读的习惯。心得体会应该要从哪几个方面撰写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 篇1

    8月3日至8月4日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活动已经结束。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们学校派了三位老师参加此项任务培训,我有幸聆听了三位专家的讲座。感受专家老师工作的真诚,感受授课教师的风采,聆听他们耐心的解惑和真诚的传授,使我特别的感动。

    第一位专家是海南师范大学的王觅博士,她为我们学员带来的专题是《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融合与创新应用》

    这次我学习了微课的制作及应用“后感受很深,知道了它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了什么是微课。即,微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也了解了微课的制作过程,很想自己亲自制作一节微课,为今后在教学工作中去运用,提高工作效率。

    微课的教学能够使知识点的教学设计的问题新颖别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使学生愿意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微课能够较好的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经过这次进修学习,我一定要学会自己制作微课,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制为学工作提供正能量。遗憾的是汪老师讲授的时间短,学员都是第一次接触微课,要安装的软件的步骤跟多,制作的过程中学员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操作,效果不佳。学员回去就忘记了,只是知道有这么回事。

    第二位专家是海南师范附中才琼波高级教师为我们讲授的是《智慧校网》,是一套全新的学校管理模式,授课的对象是属于校领导培训的,可是我们学员没几个是领导,但是这种学校管理模式跟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迟早的事。

    第三位是琼山区教研室郑天民的《多媒体一机与课程设计的应用》通过多媒体一体机学习,多媒体一体机的使用技能培训,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在当今这个疯狂信息化的计算机时代,教育要实现现代化,首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态要实现现代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自动化、增强知识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本次培训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案例展示、现场操作等内容。通过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技术培训势在必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时代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培训,否则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通过老师现场操作演示,让我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有新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创造性地发挥我们的课堂教学。

    总之,这次的培训对我们的教学真的是太神奇了,操作起来很方便、很实用。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要加强学习,多实践操作,不断提高一体机的实用技能,打造高效的课堂。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 篇2

    通过参加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的学习及完成作业的实战,我对本次研修深有感触,总结我的心得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很好地印证了日趋严格和完善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教师除了其人格魅力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为人处事外,能给学生最直接、最有用的东西就是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了。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技巧和技能,才能教给学生全面、系统、有用的知识。新形势下的新课程改革的确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我们而言,在教学海洋里,自身的学习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二、注重课堂角色的转变。

    在研修过程中,我清楚地意识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对课堂效果乃至教学效果的影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限制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的提高。只有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实际出发,加以合理的引导,教与学才能互长,达到良性循环。虽然由于诸多客观因素如大班教学、学生水平不一等因素在具体操作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和挑战,但是这是我们必须努力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通过此次学习,我的理论基础更扎实了,与此同时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有理论基础作为指导是不够的,我们要更多地做的是把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纸上谈兵不可能打胜仗,而我们所做的那么多教学思考和研究如果不转化为具体的实践,也只能是停留在表面,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所以,今后我一定会努力把在这段时间里学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争取提高课堂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次的网络研修,使得我充分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发挥团队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进而达到教学的目标。我们必须向四十分钟要效益。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产生高效益的必要保证。而教师又在这中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增强师生情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善于表达积极情感,多给予热情鼓励,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由衷的赞许,都会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和可敬。这些都促进学生积极的上进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加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达到以情促知、以情促教的目的。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 篇3

    在这次培训当中,通过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的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

    一、理念上的更新

    此次培训虽然是网上学习,但是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另外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同样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专业知识方面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做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

    三、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正真的学有所获。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这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努力奋斗的目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 篇4

    从赵主任布置学习2.0开始,就充满了抵触心理,因为它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学校又对我们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听得糊里糊涂,仿佛一个新生的婴儿,仅会睁大瞳孔,四处张望,想拼命抓住一些稻草,却总是空空如也,内心迷茫而又焦灼。开完会回来,硬着头皮开始了第一阶段的工作—网络研修。一一点开,全是似乎离自己很遥远的电脑知识,提不起半点兴趣。自己最开始选能力点的时候,也是模模糊糊就选了三个能力点:1-1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学情问卷,组织学生作答,有效分析学生已有基础、学习需求、学习困难。1-2结合学情分析,根据教学需求,从网络中获取各类教学资源,有效筛选并修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并依据教学设计制作课件。1-4有效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和方式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繁重的课业任务中,透过缝隙挤出仅有的时间,开始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渐渐的就没了耐心,那种让人厌倦的挫败感重重袭来。恍恍惚惚间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习,谈不上收获,只有些许的感受,顿时觉得自己被时代抛弃了。

    研修开始进入了第二阶段--校本研修。这下子整个人都慌了。赵丽阳主任来指导工作,她细细讲明工作要点,上交材料,还点到了一些软件的操作,那层遮挡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迷雾才渐渐消散,终是有了一些头绪。但,实践与理论相差实在太大了。每一个能力点要递交的材料,都涉及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都要求我们会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一连串的软件应用让你晕头转向,无从下手。此时,学习便是最好的老师。于是,重新登入系统,重新听课,进行学习。此时的学习是带有目的性的、操作性。每一个软件的操作,都是一边看视频演示,一边自己操作,不会的,就重复看,反反复复的看。那些日子,熬夜成了家常便饭。熟悉了软件的操作,开始按照能力点的要求,完成作业。遇到问题,要么回看视频,要么百度,要么就四处打电话请教别人。下载成功之后却不会使用,一遍一遍的看视频也还是一头雾水。只能找我们语文组的小美女赵丹怡帮忙,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才得以完成工作。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摸索,第二阶段的实践,到了第三阶段才开始看到了希望。经过反复的备课、磨课,才有了教案的成品。再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开始制作课件。

    时间的轨道带着2.0项目走过了好几个月。虽然过程真的特别辛苦,但此刻回想起来,更多的却是甜蜜,以及小小的成就感。忽然觉得,很喜欢那个努力的自己,能够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凭着一颗持之以恒的心,一颗谦虚好学的心,能够坚持学习下来,并且还学到了很多新的技能。所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往后的日子,继续用力奔跑吧,向着阳光,迎着微风,跑出最美的自己。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 篇5

    近期学校对我们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系统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我们组选择研修“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三个能力点。通过学习这几个能力点能帮助我们梳理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有一种超前意识,我们要知道自己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数字公民,所以要提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化,适应教学新模式。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下面我们就“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这个能力点来谈谈我们本次研修中的收获和感悟。在教育教学中,演示文稿可以辅助说明课堂教学流程、呈现关键知识信息、整合呈现多种媒体素材。如何借助演示文稿有效促进教学开展是我们需要应对的问题。

    (一)演示文稿的制作也需要“策略”。

    随着PPT的不断进化,它在媒体资源的获取和再编辑方面的功能逐渐强大起来,所以我们要掌握图片、视频、音乐的运用技巧。根据教学需要合理使用媒体,并对媒体资源做必要的二次加工。同时,多种媒体的运用也帮助我们,用多种方式关照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二)演示文稿可以让学生看见你的逻辑。

    有时在你头脑里很清晰的内容逻辑,如果表达不当,对接受信息的一方来说可能就成了一团糟。通过演示文稿我们可以提炼内容逻辑,以简单的图示来呈现内容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图表,在展现逻辑的基础上,使你的观点深入人心。

    (三)采用演示文稿与学生互动。

    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当恰如其分地运用PPT的互动功能,将使你的互动环节流畅而灵活。要熟练的掌握触发器、超链接等交互功能。将PPT图片、视频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课上课下、学校家庭以及老师家长串联起来,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吸收理解知识,满足现代学生个性化、全面化的发展要求。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和新的高度认识了信息化教育。在今后一段时间,如何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一起,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实施教育信息化的管理,都将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会将这次培训中所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 篇6

    5月18日,我参加了在陕西南郑举行的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推进会及培训者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班的举办,主要是对提升工程2。0试点实施以来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明确任务,夯实责任,推进工程顺利实施,促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融合创新发展,为我省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打下坚实基础。研修班既是一次业务培训会,也是对提升工程2.0实施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的工作会。在为期五天的学习当中,我聆听了专家讲座、案例分享,进行了现场观摩以及能力点的实境测评。通过学习,我对2。0工程的实施目标、实施路径、考核方法、考核流程、考核细则及考核组织实施有了清晰的认识。

    2.0工程实施的总体目标是:到20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三提升一全面”是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实施的路径是:省市统筹、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

    学习的方式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线上培训25学时,线下实践研修25学时,线下实践研修主要是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进行,校本考核规范设置了三种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四个考核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以及30项微能力点。教师在参加完不少于25学时的线上培训任务后,依据学校制定的研修目标和任务,至少选择两个微能力点作为线下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研课磨课,授课评课等环节,最终将线下实践内容转化为成果提交到校本应用考核系统。

    考核的流程是:先进行校级初评,再进行县级复核,然后省级复审。考核达标后发放证书。

    通过试点学校的案例分享、现场观摩,我对如何推进我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有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我觉得要做好全员参与、整校推进,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校情制定整校推进计划

    首先要仔细研判学校、教师、学生现状,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实际制定《提升工程实施规划》,在《规划》中明确学校的发展愿景及目标,强化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明确信息化发展年度目标,划好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

    二、组建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1、信息化管理团队

    我校组建由校长领衔,教务、科研、信息化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与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准确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状况,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校本研修方案,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制度,构建教师信息化发展自觉成长的新机制,确保学校提升工程2。0培训与应用得到有效落实。

    2、信息化培训团队

    学校精选教学能力强,信息技术优的教师,组建校级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培训团队,采用混合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以观课议课、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为主要内容,引领学科教师学技术、用技术、用好技术,服务于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3、信息化研究团队

    组建信息化研修共同体,通过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通过推门听课,引领课,示范课,微型课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打造“技术创新课堂”。

    三、基于学的课堂选择好微能力点与1。0时代的任务驱动、技术学习、个体学习不同,2。0时代我们的任务是整校推进,应用考核,靶向学习。

    全部学习涉及30个微能力点,如何选择能力点十分重要,选择能力点低,教师提升空间小,选择能力点过高,一部分教师难以完成,学校技术设施跟不上,会使学习达不到效果。根据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建议50岁以上的教师选择A能力点(基础能力点)两个,40————49岁的教师至少选择一项A和两项B(提升能力点)能力点,35至40岁的教师选择两项B和一项C能力点(发展能力点),35岁以下教师至少选择一项B和两项C能力点学习培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特长教师选择三项C能力点进行学习培训。四、出台激励机制,实现有效监管评估出台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明确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与测评工作办法,及时记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必修学分。通过各种竞赛活动表彰先进个人,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骨干教师认定等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校量化考核和评先选优工作。把2。0提升工程工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在评优树模方面优先推选。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 篇7

    本月,我进行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学习,学习过程中的每一天我都过得非常充实。这次的培训我学习到了很多,每一个视频的内容都非常有意义、有价值。所以,这段时间,我很认真的学习了此次的培训内容,总结下来受益匪浅。

    经过培训,我发现,我所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远远不够。所以,有这样的机会,学习借鉴到这么多的优秀案例,我感到很幸运。

    通过此次培训,我感悟到,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非常发达的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也广泛应用到了教育事业。信息技术使得学校的教学环境,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信息技术也将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学习手段。它使得知识的传递形式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单方面传授,学生硬性的学习;其表现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学习形式更不再是单调硬性的被动接受,而是凭借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技术,多元化的获取学习知识。

    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不但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还要契合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将学生的学习心态由“因任务而学习”转变为“因喜欢而学习”。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内容。

    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的,这其中不仅仅是学生自己需要努力,老师和学校的环境都要全力的配合。

    我认为这其中学校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现代的、先进的、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建设多媒体教室,将学校的学习系统(例如:图书馆系统、成绩查询系统等)尽可能的数字化,智能化,从基础上打造信息环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在文化方面:开设稳定的信息技术课程(这里的稳定指:按计划的,分阶段的教授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而不是用自习课或其他学科的课程占用、时而上时而不上。)安排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因为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否达到标准,关系着全体学生的信息技能培养的质量。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相关内容的课程培训,或者说是教师自己在精神上和心态上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从而主动的,多接触、多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做到可以轻松地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当中;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渗透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为学生的建立自主学习的心境。

    学生应该做到:认真学习。从学习动机、学习心态上建立主动探索的求知欲,主动了解和研究现代信息技术,自身寻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方法。在出学校环境以外的场所,挖掘和发现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力。当然,这些是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引导和传授,所以是否能利用好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和教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所以作为学校,我们要充分了解和利用教育技术,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营造一个共同进步的学习环境:

    (一)具有每时每刻运用信息技术的概念

    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想着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各个教学阶段。教学过程是否全面优化,关系着教学结果的质量。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课堂的教学媒体单调,无法完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导致学习效率降低。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可打破这些局限,为学生创造一个多样的、丰富的、生动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为我们提供了生动形象展示知识内容的平台,使学生们接受更加具象的知识内容,摆脱了以往口述知识或板书描述的抽象知识概念,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学的有兴趣,直观易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感兴趣而主动学习

    信息技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将先进的科学知识融入了教育中,弥补了传统教育的诸多不足,对于成长在新世纪的学生们来说,现代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的新鲜感和认知感相较于传统教育都是无法比拟的,这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乐趣,使学生摆脱了枯燥的课堂,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内心爱好学习、快乐学习、享受学习。

    (四)重视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培养

    想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应该从一开始就培养准确掌握、提取、使用、处理信息的能力。这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使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所以,我们应从最开始就积极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可以使学生避免走很多弯路,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帮助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

    (五)注重学校以外的其它细节 灌输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建设概念

    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应该只是学校,他们的家庭和休息环境亦是学习的环境,知识是无处不在的。所以,使各个场所都都成为有效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这个习惯需要很多的外在因素帮助养成,所以,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这样一个无形的环境,那么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因素,都应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

    (六)指引学生学会应用信息技能改善和形成一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我们应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告诉学生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无限价值,锻炼学习者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并学会对自主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等,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终身有效的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以外的情境下,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自身知识层面,拓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锻炼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探索能力。

    经过此次的学习,我看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诸多不足之处,我会在日后的生活中继续学习,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 篇8

    通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通过及时指导,和学校领导的关爱,加上自己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表示感谢各位老师!参加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几个月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校领导组织我们老师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老师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益很多,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地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 篇9

    一、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4月24日余德兴老师和25日陈展虹教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微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例如:在这次培训中,我根据本学科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我选择了“习作”指导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对习作审题、习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这节微课在前一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的设计,突破了本节习作课中帮助学生审题和习作方法教学的两个重难点。

    三、培训模式微课化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xx月14日至xx月21日,我有幸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通过这8天的培训,感觉获益匪浅。

    这八天时间,先后聆听了蒋xx、闫xx、顾xx、朱x、郑xx、李xx、祝xx、蒋xx、吴x9位专家有关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讲座,围绕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实施,通过9位专家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解,使我比较全面地学习了有关创新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标准及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内容、方法和策略,区域信息化套餐课程建设,信息技术下的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的质量管理,培训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管理与方案设计等内容;初步了解和学习了有关“翻转课堂”、“微视频”、“可汗学院”等一些世界顶级的教育模式,以及国内对这种教育模式的尝试应用和取得的一些效果;了解了目前世界或是国内在教学上应用的一些先进信息技术。上海是中国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区域,到上海参加这次培训,并且能与各位专家面对面、座谈式、讨论式的交流学习一些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些教育教学情况,真的是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进一步对现阶段的教学,对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总体上,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教育大变革时代。

    我国的教育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说是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还要继续发展,教育必须要向世界看齐,必须减负增效,必须同时代同步,必须同现有的信息科学技术同步,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引领教育,促进教育,这样才能使教育不断发展和超越,传统教育在我国已有多年,我国的教育要长足发展,提高质量,必须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推动教育的时代变革。

    2、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促进和提升教学质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对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的培训和提高迫在眉睫,任务艰巨。

    4、应该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回去之后再认真梳理、学习、提高,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已的实际工作中,并且要发挥骨干作用,发挥自己的培训作用,培训、引领我校教师认真学习教育信息技术,并且能尽力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 篇1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在未来教育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品德的示范者等。教师既是学生的长者、引路人,又是朋友、伙伴。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学生在学校获取的知识、技能不可能满足学生终生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终身教育思想,认识到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传授一些现有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掌握不断获取知识、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的眼光不仅限于课堂,更要放眼社会。

    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通过近一段的学习,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掌握娴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一个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教师能省时省力,学生能根据直观演示轻松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因此,我们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次网络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可以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设情境,升华拓展教学;能够增大教学容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等。

    在讲授为主的语文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可以创设情境,增加兴趣;应用书写功能,可以自主互动,注重生成;应用探照灯放大镜功能,可以突出重点,关注难点;应用绘图功能,可以理清思路,把握文脉;应用记忆回放功能,可以回顾重温,课堂小结。

    通过这次学习,还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集锦


    教师范文大全相关栏目推荐:“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感言是大家在平时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的文体,感言其实就是表达感想的话,表达自己想法的话,感言怎么写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以下“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相关主题内容,为教师范文大全收集并整理,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

    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

    一、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核心。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往往就是“教”,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点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掌握这些内容。这样的教学使得书本成了课堂中的核心,书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这样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被动学习的状态。而新课标则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数学教学的关注重点的不再是以往的课本知识,而是学生的在学习时的一种体验。对于学习过程的注重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兴趣出发,学习变得主动并且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生活即数学。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三、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模式多元化。

    数学教学已经摆脱了以往的教师说学生学的课堂模式,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这些成为了上课中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师已经不再是充当“灌输”的角色,而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自主模式“领悟”到数学知识,再通过自己所领悟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从而使得数学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深入细致的学习和理解。实施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因此,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2

    我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我得到了许多收获,既增长了理论知识,又对工作有很大启示。课程标准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观念。我深深的感受到要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的意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投入课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下面我就谈一下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加入WTO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介入,给教师以新的挑战。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的这桶水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时时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是“一桶活水”。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否则,就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深刻理解新课标,以不变应万变。

    从课标中,我更加了解到《数学课程标准》在各方面的变革。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等特点。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新课标经过了10年的不断实践总结比20xx版的新课标有了如下八点变化:1、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关于数学观的变化;3、基本理念的变化;4、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5、“双基”变“四基”;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7、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其中让我影响最深的是:基本理念的变化,20xx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良好的数学教育”它强调的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比20x版的说法意义更加广,它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数学思想,这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只有终身学习,终身研究,才能超越现在,走向未来。

    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更加了解到《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突出特点就是将“双基”修改为“四基”,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要准确把握教师角色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

    1、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2、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

    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的时空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那么,数学就不在仅仅是书本上板着面孔的枯燥的数学题,数学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提高数学素养,使之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去解决问题。

    学习完新课标,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能为孩子们奉献出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3

    我通过学习,思想上更清楚了,我们搞创新教学是时代的需求。下面谈谈我今后如何来搞好创新教学的。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使用新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要的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二,搞好创新教学,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面对新课程,教师要首先转变角色,确认自己的教学身份。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另外,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来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的实际出发,利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摸索新的学习方法,教师起到从旁协助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只有跟着新的方向,搞好创新教学,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4

    暑假再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其实以前都是匆匆一瞥,没有细细的品读。经过这一次的抄写《新课程标准》,我感受颇深。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出: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下,教师不只是要教会学生这一道数学题,教师应该起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数学课本里每学期都会出现几节活动课,但是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会把它忽略掉,或是简单的一笔带过。学习过新课标后,才明白数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数学活动中应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适实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信心。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会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更符合儿童的特点。

    新教材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生动有趣,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由原本教师的教本变为学生的学本,更似儿童喜爱的课外读物,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小朋友被这些有趣的课题和漂亮的插图深深吸引着,对数学书简直是爱不释手.通过说一说,试一试,练一练,做一做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和体验数学,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6

    开学后,我重新认真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我有着以下几点看法:

    一、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学科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明确教学目标,透彻地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教学思想,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设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突破重点、破解难点,通过高效合理地利用教材来丰富课堂,让学生学有所得,增进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践行理论,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我认真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育人要有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要有新方法。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愉快的学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7

    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四年级的数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教材的编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创设亲身体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安排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境图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创设学习情境。

    二、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造性活动的信心。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通过所学的运算律掌握运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内容以“情境串”的形式出现,使例题更具开放性,使学生更能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是教材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故事为题材,把一个单元的知识以“问题串”的形式连接起来,使数学问题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给学生提供了从数学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多边形”,把需要教学的多个数学问题全部放在了巧手小木匠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情境图中。这样的编排,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只有认真研读课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高效。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8

    第一次如此系统的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后感悟很多。

    从课程标准的目标来看,主要分成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的发展。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整体实现,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都是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三个方面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因此,我认为一堂好的课是以教学目标为前提。那么,要制定好一堂课合适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目标的量要合适

    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是量的把握是非常关键。根据小学生的感知和思维特点,一般一节课只讲一个问题。倘若定的目标任务太多,他们的思维在一时间很难转换过来。最终可能导致一节课下来,什么都学不好,甚至容易张冠李戴。

    例如:去年九月我刚踏入教师行业时,总用自己的思维水平去衡量学生,觉得一些知识很简单,总想一节课多讲些内容,甚至想一节课将一章都全部讲完。经常将一个知识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混合在一个课时里面,但渐渐发现,这样是非常不可取的,不但一节课完不成导致拖堂,而且更关键的是学生一节课下来感觉知识很模糊,好像都会,但一做题就错一大片。根据对教学目标的学校并联系自己的教学,我反思到自己这样设计目标的错因。第一,用自己的思维水平去衡量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二,用自己的理解水平去衡量学生,成年人接触的事情多,对一定得事物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一个知识的理解就比较容易,而小孩子接触的事物有限,也很少有机会独立去处理一些问题,因此也没有对同类事物归类的意识,缺乏对事物本质的体验。那么小学生在学习一些知识的意义时,就需要列举大量的与知识点相关的生活实例,才能让学生深刻领会一个知识点的意义,只有当学生领会到该知识点的意义时才能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理解一个知识点的意义相当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找到了回家的路,而掌握一个知识的基本性质就相当于拿到了一把进门的钥匙。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该知识的基本性质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发现和验证,并做适量的习题进行巩固强化。

    因此,学习一个新知识的意义和性质同等重要,需要分开教学,否则就会是学生产生混淆,既找不准回家的路,也拿不到开门的钥匙。

    二、各个具体目标要密切相关

    在制定一堂课的具体目标时,各个目标要相辅相成,密切相关。例如:一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而这堂课也要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时,则这堂课就必须要以活动的形式开展,给学生不同底面和高的圆柱圆锥模型,让学生在倒沙的实践操作中完成各个目标。

    三、目标用词要准确、简明

    一堂课的课程目标不能像写文章那般长篇大论,因为目标就是整堂课的导航,目标必须得像导航仪一样精小准确,而不能像一团打了结的麻绳半天都找不到源头。例如:在学习反比例时,不能在目标中写“认识反比例”,这样就是种模糊不清的现象,让观看者产生迷茫。因为,反比例中有很多小点知识,到底是认识反比例的意义,还是反比例的特征,又或者是反比例的图像呢?所以,目标中的用词必须精准,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9

    开学后,我重新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我有着以下几点看法:

    一、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学科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明确教学目标,透彻地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教学思想,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设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突破重点、破解难点,通过高效合理地利用教材来丰富课堂,让学生学有所得,增进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三、健全新的评价机制。

    评价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

    四、应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推进课程改革。

    儿童是最好的教师,尤其当我们这些中青年教师面对这么一群可爱的学生时,自己同时也是一个受教育者的角色,教师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生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更好地更健康地成长。而完成这一切的先决条件是一个合格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健康积极的人格素养,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才能很好地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学习,持续发展的环境,帮助学生们获取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对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践行理论,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0

    xxxx年6月26日下午,我参加了澄迈县小学教师全员能力提升培训,培训中听取了县实验小学陈雪辉老师对小学阶段课程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意图、教学建议、教学方法、教学体会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讲解,使我受益匪浅。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给出了如下的解释和要求: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给出几点浅薄的感受。

    一、多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获取对图形的直观认识

    什么叫直观,直是直接,观是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地说,就是直接看,只许看不许摸行吗?课堂不是参观,当然不可以。正如陈雪辉老师所说:学习直观几何,就像书上所说采用学生喜爱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具体、实际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触摸、观察、测量、制作和实验,把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协同起来,强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也可以说成是刺激,从而使学生掌握图形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抽象推理、逻辑演绎、严格证明的方式要不要?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运用,但鉴于中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及认知能力,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似乎更能适应学生“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正如课程标准所言,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获取对图形的最基本的直观认识。而且,“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对图形的认识”也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已有出发,以直观和动手操作为基本手段,注重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并动手实践。

    二、以直观为立足点,展开想象。

    陈雪辉老师的例子举得好:象教材中安排“旋转”的教学,先是观察立体的风车、大转轮等实物,接着是安排平面三角板的旋转,最后是画在纸上三角形的旋转帮助学生建立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所以几何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丰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转化的思想方法,它贯穿几何教学的始终,在几何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几何中的转化主要是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的转化,转化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例如通过“割”或“补”可化复杂图形为已熟知的简单几何图形,从而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们可以将数学方法传递给学生,而数学眼光却无法传递,故应着重把握好对数学思想的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整个新知识的教学,教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让学生经历了“大胆想象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当我们突然有了新的想法时,我们可以将此时的感悟记录成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不只是一般的随笔,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么心得体会究竟要如何写呢?编辑特别编辑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篇1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参加“20xx年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省级培训”,培训时间是7月4日至7月13日,为期10天。七月的天气格外闷热,一百多人坐在一起听讲座,上机练习,可想而知,每天都是大汗淋漓,但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却。为什么?因为本次培训内容的安排非常丰富,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能够运用,并能指导我们实际工作的一些知识与理论,真的是给我们补充了能量,也开了眼界,也让我们感触颇深。同时也是因为这些扎根在农村学校的老师们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每个人都争分夺秒地努力地学习。经过10天的紧张学习,在倾听教授、老师们的经验传授的同时与全省各学校众位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在几天学习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转变:

    1、在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十分注重用未来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老师的头脑,从而达到使老师们的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说实话,参加本次培训的老师们绝大多数是来自比较偏远的农村,有的老师甚至连什么是邮箱、怎么制作幻灯片等极其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都不懂,很难想象那里的孩子们将比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们失掉多少开阔眼界的机会呀!培训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深深地感悟到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学习让我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来自农村的教师,本次的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与教育的需要。在现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只有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与观念,才会激励自己去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3、学习让我认识到,虽身处农村,但思想不能落后,不能每天只坐在那慨叹技术的落后,应努力有效地利用好学校的现有资源,让它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努力缩短我们的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

    总之,在学习中我克服了天热、想家、身体不适等很多困难,每天都积极、按时参加培训中的各种活动。学习中我时刻牢记,我不仅仅是我自己,还是十小和珲春市的代表,我为能够参加这次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十天的努力学习我不仅顺利结业,还被评为了“优秀学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在最后的成果汇报交流种,我代表小组进行交流,把我们珲春市的信息技术水平与“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介绍给了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师们,收到了极好的评价,尤其是我们培训班班主任东北师大郑燕林老师的赞扬。

    新的学期开始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真正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使之转化为教学工具,以进一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在拓展自己教学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努力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篇2

    8月3日至8月4日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活动已经结束。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们学校派了三位老师参加此项任务培训,我有幸聆听了三位专家的讲座。感受专家老师工作的真诚,感受授课教师的风采,聆听他们耐心的解惑和真诚的传授,使我特别的感动。

    第一位专家是海南师范大学的王觅博士,她为我们学员带来的专题是《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融合与创新应用》

    这次我学习了微课的制作及应用“后感受很深,知道了它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了什么是微课。即,微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也了解了微课的制作过程,很想自己亲自制作一节微课,为今后在教学工作中去运用,提高工作效率。

    微课的教学能够使知识点的教学设计的问题新颖别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使学生愿意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微课能够较好的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经过这次进修学习,我一定要学会自己制作微课,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制为学工作提供正能量。遗憾的是汪老师讲授的时间短,学员都是第一次接触微课,要安装的软件的步骤跟多,制作的过程中学员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操作,效果不佳。学员回去就忘记了,只是知道有这么回事。

    第二位专家是海南师范附中才琼波高级教师为我们讲授的是《智慧校网》,是一套全新的学校管理模式,授课的对象是属于校领导培训的,可是我们学员没几个是领导,但是这种学校管理模式跟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迟早的事。

    第三位是琼山区教研室郑天民的《多媒体一机与课程设计的应用》通过多媒体一体机学习,多媒体一体机的使用技能培训,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在当今这个疯狂信息化的计算机时代,教育要实现现代化,首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态要实现现代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自动化、增强知识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本次培训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案例展示、现场操作等内容。通过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技术培训势在必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时代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培训,否则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通过老师现场操作演示,让我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有新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创造性地发挥我们的课堂教学。

    总之,这次的培训对我们的教学真的是太神奇了,操作起来很方便、很实用。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要加强学习,多实践操作,不断提高一体机的实用技能,打造高效的课堂。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篇3

    假期我有幸参加了郑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短短七天的培训生活是轻松的、是快乐的、是充实的。

    我们的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第一天我被老师分到了第一组,一共有7个成员,老师给我们充足的时间,让我们相互了解、交流,选出组长,建立组名,组歌,即团队建设。我们是第一小组就以此为契机,“No。1”成为我们的组名,然后大家出谋划策想组歌,最终我们选中了“葫芦娃”这首儿歌,是不是很有意思,当然我们的歌词是经过改编的。最后小组之间相互介绍展示,做游戏,增加同伴之间亲切感。下午就进入了“充电”模式。

    在以后的6天时间里,我知道了翻转课堂的含义,掌握了微课制作及各类制作方法,camtasiastudio录屏软件的安装、基本应用等知识。传统的学习方式已落伍,原来的上课听讲,课下完成作业,就要翻转过来,变成课前听微课里的讲课即课前学习知识,做基本习题,课上展示、检测知识掌握情况。中国的教育方式有可能要改变,也许会爆发教育革命!我自我感觉,翻转课堂适合程度好、自制力强的孩子,有的学生老师当面给他讲他都听不懂,看视频会听懂吗?翻转课堂把作业放在了课堂上,并不代表孩子真的减负了,他们需要做更多的预习工作,这是不是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教育的方式不是万能的,也许只适应于大多数孩子吧!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篇4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着项目分散、标准不全、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现就提升工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xx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

    围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的现实需求,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各地建设资源、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

    三、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

    各地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50学时。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推动学分应用,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教育部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与各地教师培训的融合,通过提供课程资源、培训骨干培训者和共建培训平台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本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新一轮全员提升培训。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本地区项目和资源,建设教师选学服务平台,推动各地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完善专项培训体系,做好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相关培训的有机衔接,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长、专兼职培训者和教研员等骨干队伍以及农村教师的培训。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专项培训和专题教研,组织开展区域性教师全员培训。健全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确保研修质量。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四、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

    各地要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坚持底部攻坚,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推行移动学习,为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加强薄弱环节,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为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

    五、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资源

    教育部依托现有资源,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汇聚各地培训课程资源和培训服务信息,建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推动资源交易与交换。对通用性强的优质资源进行加工升级,启动教师培训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利用合作项目引进和开发优质资源,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库。各地要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支持中小学与高校及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加工生成性资源,开发微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已有平台汇聚本地资源,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测评,主要采取教师网上自测方式,通过案例开展情境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根据能力测评指南,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测评工具,建立网络测评系统,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各地要根据测评数据及时调整提升工程实施计划,确保全体教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培训机构要根据测评数据制定完善培训方案,确保按需施训。中小学校要分析测评数据,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教师要根据测评结果,明确自身不足,查漏补缺,合理选学。

    七、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各地要通过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和示范校等举措,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

    八、加强组织保障确保提升工程取得实效

    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各省要开展专项调研,分析现状和问题,摸清教师需求,明确工作重点和思路,做好整体设计,制订提升工程主要实施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规划方案,20xx年底前报送教育部。20xx年起,分年度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原则上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完善管理制度,出台配套政策,开发测评工具,尽快建立教师主动应用的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负责提升工程实施的统筹管理和监督评估等工作。成立执行办公室(设在华东师范大学),负责组织管理的具体工作。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指导和评审等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提升工程实施的组织管理。成立领导小组,整合相关部门力量,确定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具体工作。采取招投标机制,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施精细化管理。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电教和科研等部门的力量,加强对中小学校的指导,做好全员培训。中小学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保障经费。各省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管理平台建设、专项培训、资源开发和能力测评等工作。中西部省份要在“国培计划”专项经费中切块用于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地市及区县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本地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做好监管评估。教育部审核各省规划方案,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各地工作进行动态监测,定期通报监测结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专家评估、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做好提升工程实施的。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


    当我们突然获得一些灵感时,书写一篇篇心得体会,总结一次次经验。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实习或工作中经历的一种反思,好的心得体会有哪些要求?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编辑收集整理的“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1】

    举期参加了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学习,通过几天的听讲座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下面就谈一谈这次学习的几体会:

    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一幅生动美丽的校园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教师不急于把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说说图上有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有什么?你们找一找。”这样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教师可适时地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从而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二、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例如:在教学“比大小”时,可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可能会说:“图上画有猴子和一些水果。”还可能说:“图上有3只猴子和4个梨、3个桃、2个香蕉。”对这些同学的回答,教师要给予肯定。然后教师再单独出示3个猴子和3个桃,问:“谁多谁少?”学生可能会说:“一样多”。教师可引导学生:“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从而引导学生回答:“猴子和桃子一样多。”这时,教师再出示3个猴子和2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可能说:“猴子多,香蕉少。”教师再出示3个猴子和4个梨,学生可能说:“猴子少,梨多。”教师可以引导:“刚才你们说猴子多,现在又说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还是少呢?猴子、香蕉、梨这三种水果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最多?谁最少?这句话怎样说合适?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然后,各组代表汇报:“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

    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把图的内容说得连贯、完整、具体,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教师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教学“7的组成”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拿出7根小棒,再让学生把这7根小棒分成两堆。放手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很快学生马上就得出不同种分法,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很快就得出了7的组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

    四、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新教材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方便而丰富的资源,它系统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场地,也给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提供了条件。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2】

    听了李光杰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我对新课标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三、健全新的评价机制。

    评价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交互化,继续坚持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长。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3】

    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因此,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创设亲身体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安排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境图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亲身感受数学,还可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静态的画面动作,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渲染气氛,创设学习情境。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经历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教材的突出特点之一。例如一年级上册“分类”一节的设计,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体会、理解对同样的物品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分法的分类思想;新教材的这一编排不仅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教师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二、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造性活动的信心。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新教材从学生接触计算开始,就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想法,教材算法多样化的突出,使我们又一次体验了新教材实验带来的课堂变化,不仅使学生体验了向他人学习,不断修正自己观点、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把数学知识自己发现或再创造的重要意义,也使教师又一次领悟了要尊重每个孩子思维的个性、支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内容以“情境串”的形式出现,使例题更具开放性,使学生更能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是教材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故事为题材,把一个单元的知识以“问题串”的形式连接起来,使数学问题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给学生提供了从数学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把需要教学的多个数学问题全部放在了“游乐园”情境图中,“看木偶戏”是用加减法解决问题;“面包房”是会用小括号解决问题;“跷跷板乐园”是用乘法和加法解决问题。这样的编排,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把整幅游乐园情境图制做成课件,以和学生共游游乐园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因为游乐园是学生最喜欢的去处之一,所以借机引导“在这么多的游乐项目中,你喜欢那一项?想到了那些数学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提出了自己喜欢的问题“我喜欢看木偶戏,想知道看木偶戏的有多少人?”“我喜欢玩跷跷板,想知道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我去了能不能玩的上。”“我喜欢丢沙包,想知道丢沙包的有多少人?”“我看见有两个同学要去买面包,我想先去买上面包再去玩,也想知道买面包的时候会有什么数学问题”……(师)“那好,下面咱们分别帮同学解决这些问题好吗?”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分别解决问题。整个课堂教学使学生现实生活与数学问题浑然一体,各种数学问题在一连串的真实情境中依次解决,使学生在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中学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体验,实现了数学教育的多重价值。

    当然,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是很多的。手段不尽相同。但无论什么方法,都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一代新型人才。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4】

    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四年级的数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教材的编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创设亲身体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安排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境图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创设学习情境。

    二、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造性活动的信心。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通过所学的运算律掌握运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内容以“情境串”的形式出现,使例题更具开放性,使学生更能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是教材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故事为题材,把一个单元的知识以“问题串”的形式连接起来,使数学问题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给学生提供了从数学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多边形”,把需要教学的多个数学问题全部放在了巧手小木匠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情境图中。这样的编排,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只有认真研读课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高效。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5】

    暑假再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其实以前都是匆匆一瞥,没有细细的品读。经过这一次的抄写《新课程标准》,我感受颇深。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出: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下,教师不只是要教会学生这一道数学题,教师应该起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数学课本里每学期都会出现几节活动课,但是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会把它忽略掉,或是简单的一笔带过。学习过新课标后,才明白数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数学活动中应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适实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信心。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会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6】

    10月末我随辽宁省教育厅高中处组织的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典型学校校长赴山东、上海、浙江调研学习。通过听取校长介绍、座谈答疑、听课及参观学校的方式,了解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发展状况,尤其是试点省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学校的发展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师资调配、选课准备、走班制设计及后勤保障措施等,及其学校对课改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理性反思。通过这次调研学习收获很大,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上有了提高

    1、不再犹豫。把选择权力还给学生和高校。把选择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学习的科目。把招生的权利还给高校,高校才能按照了自己的办学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学生,这样才能够把学校办好,选择的权利,是未来的方向,也是全世界的主流。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落实立德树人,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升级为核心素养。这次招考改革,教材改革,是为了落实核心素养,这是国家的大政方针。这次改革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改革必须进行下去,不要再犹豫改不改,而是必须思考和做好怎样的改革才更有利于教育教学。

    2、不再恐惧。通过学习和实地考察,改革确实对学校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但通过和省厅领导及基础研讯中心同志的交流,发现辽宁省出台的文件,已经可能性地规避了这些问题。作为基层学校的管理者和一线教师,不应该有所恐惧。如果我们有恐惧,肯定会把这种恐惧传递给学生和家长,就会带来整个社会的恐慌。只要我们认真宣传引导,精心的安排学校的活动,会减少因改革而对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从青岛十五中就能看出分层走班教学,并不是因为新高考而进行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精确性以及科学性,为了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就得分层走班教学。借着这次改革的机会,可能会从深层次上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改革一定会对学校的发展带来机遇和风险,抓住这次机遇,学校就会有新的发展,没有抓住这次机遇,学校就可能停滞不前甚至落后。

    二、还有两个方面的担心

    对于新高考以后,有两件事情我比较担心,第一个担心是,老师对教材不熟悉,还是按照原来的想法进行教学,讲必修教材时把选修内容穿插在内,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高一课时就可能出现不足。第二个担心的是,高一学习任务本来就比较重,一是高一学生不适应高中学习节奏,二是高一开设的科目较多,三是高中课程难度明显加大。现在是高一学习之后要进行学业考试还都想得到的等级。这样他们就会拼命地进行学习,这样一些社团活动可能会受到冲击。

    三、个人体三点建议

    1、建议省里,抓紧时间组建教师培训队伍。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把内容标准和评价标准吃透,学考要求到什么层面,等级考要求在什么层面。在高一教学的时候要严格把握,否则就会对高一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建议以后参加调研的时候,能分层次看学校,学苗素质好的学校和学苗素质相对弱的学校,教学硬件强的学校和教学硬件差的学校,还有农村地区的学校也要看看,这样就能听到不同的声音。

    3、建议依据教学质量高低或者是按照办学特色,让他们做出适合自己学校的课程设置作为典型学校,供其它学校进行参考学习。

    四、学校面临四个任务

    1、规划好适合学校特点的课程设置

    2、为分层走班做好硬件的准备

    3、做好自己学校分层走班的方案

    4、抓紧时间培训学校教师

    总之这次调研学习收获很多,回来后要认真的消化理解,为我校的新高考做好准备。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7】

    开学后,我重新认真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我有着以下几点看法:

    一、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学科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明确教学目标,透彻地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教学思想,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设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突破重点、破解难点,通过高效合理地利用教材来丰富课堂,让学生学有所得,增进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践行理论,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我认真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育人要有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要有新方法。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愉快的学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8】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后,我领悟到了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要充分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培养好自身的教学机智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充分根据当时的环境条件,发挥自己的机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发扬教育民主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人人平等。在教学活动师生是授受关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力,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对学生个别辅导

    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要给他们提供较难的学习资料,让他们认识到知识海洋的广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到成绩差的原因,多加关心,使他们的成绩提上去。

    在平时要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9】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全新的认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学习感受:

    一、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意义及课程性质的确定,更体现时代要求。

    修订后数学意义表述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重述基本理念,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多元发展”。

    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课程标准实验稿的6条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教学《连加、连减》一课。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说情景,自己说想法,自己提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而是主动的学,创造性的学。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有利于知识的掌握。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其中将关于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变成5条基本理念,关于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总体要求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更体现以人为本,多元发展的理念。

    三、“双基”变“四基”目标,目标要求更具体,更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活动体验。

    课程目标的总体设计仍然保持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结构。注重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相结合,具体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4个方面。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样的变化使我们教师就要在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设计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形成基本的活动经验,并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拓展思维,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对学生的目标要求更加具体且要求也更高了。

    四、10个核心概念的梳理,更重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及模型思想的构建。

    新课程标准把课程内容分为4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又提出了与内容有关的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且对每一个核心概念都给出了较为明确的解释。这样的核心概念的梳理,更加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及模型思想的渗透,特别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及能力,很多孩子在以前只会就题解题不会思考问题,也不会将知识进行迁移和举一反三,这样明确的梳理出具体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就更加清晰该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培养及训练了。没有什么比亲手摸一摸,亲眼看一看,更能真切地获得感觉了。《课标》中指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课程,课堂与生活要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学习真正实现个性张扬的有效途径。如在学习《自选商场》和教学《分类》课前,要求学生在妈妈的陪同下去超市走走,看看超市中商品标签的式样、内容、排列;在教学《图形的认识》中可让学生摸摸、玩玩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通过触摸,直接体验物体的形状及其特征。

    通过学习20xx年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10】

    我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我得到了许多收获,既增长了理论知识,又对工作有很大启示。课程标准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观念。我深深的感受到要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的意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投入课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下面我就谈一下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加入WTO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介入,给教师以新的挑战。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的这桶水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时时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是“一桶活水”。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否则,就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深刻理解新课标,以不变应万变。

    从课标中,我更加了解到《数学课程标准》在各方面的变革。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等特点。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新课标经过了10年的不断实践总结比20xx版的新课标有了如下八点变化:1、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关于数学观的变化;3、基本理念的变化;4、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5、“双基”变“四基”;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7、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其中让我影响最深的是:基本理念的变化,20xx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良好的数学教育”它强调的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比20x版的说法意义更加广,它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数学思想,这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只有终身学习,终身研究,才能超越现在,走向未来。

    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更加了解到《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突出特点就是将“双基”修改为“四基”,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要准确把握教师角色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

    1、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2、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

    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的时空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那么,数学就不在仅仅是书本上板着面孔的枯燥的数学题,数学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提高数学素养,使之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去解决问题。

    学习完新课标,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能为孩子们奉献出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信息技术教学回顾范例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信息技术教学回顾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学期行将终了,回想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中止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勤劳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缺乏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五、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经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化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展开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革新和展开的需求,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恳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早备好课,写好教案。平常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研讨教材,学习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虚心向其他教员学习、讨教。力图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特别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控制基础学问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经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控制学问又控制技巧,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留意对后进生中止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缺乏。

    二、个人学习:

    关于课程革新环境下的教员,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员必需具有自来水。为此在工作中,我抓住一切机遇认真学习,在不时学习、不时理论中进步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虚心、主动地向其他信息技术教员和教学阅历丰厚的教员学习,丰厚教学伎俩,抓住学校布置听课的机遇,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时理论,不时总结,不时进步。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锻炼,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才干的培育,学问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希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烦,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运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只在班级集中留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则严厉约束自己。

    4、应用各种方法,锻炼学生进步、集中留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展开,时期在行进,学生的特性和问题也在发作着不时的变化。作为有义务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需以高度的敏理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讨和处置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控制其特性、发现其规律,渎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崇高历史任务

    信息技术老师述职报告汇总


    根据上级领导的命令要求,在这个社会,述职报告的使用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述职报告对于职场人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怎样在述职报告当中体现个人能力?以下是编辑精心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老师述职报告,带给大家。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信息技术老师述职报告(篇1)

    一、珍惜时间多读书,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以前说起读书,总是感到没有时间,后来自从阅读了《教师月刊》的后,我才发现每一位专家,或者同行的佼佼者,都是书籍阅读方面的专家,她们都有自己的读书计划,我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贫乏。现在我学会利用平时零碎的时间,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朱永新的《书香——也醉人》《致教师》,定期阅读《电脑爱好者》《南方周末》,最近读了几本名人传记《诺贝尔》、《杜甫》、《李白》、《居里夫人》、《爱迪生》、《林肯》、《钱学森》、李开复的《向死而生》、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及《走在人生边上》等书籍,通过专业书籍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阅读文学类的书籍,我更加感觉到了他们惜时如金,他们对工作的认真、付出、敬业,他们与众不同的观念,他们那超乎常人的精力,每一本书籍阅读完成后,我都会有很深的不同的感慨。于是,撰写成读书笔记,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

    二、与良师益友同行,在王增运老师工作室自由飞翔。

    感谢xx市教育局搭建的工作室平台,感谢王增运老师以及各位成员老师。有幸成为卓越团队的一名,与智者同行,与诚者共进,收获颇多:

    1、教学研究方面:我坚持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在我们学校今年开始的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下的五步思维课堂,"诱思—导思—练思—辩思—拓思",新的教学理念带给我新的思考和尝试的机会,我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围绕学生思考为主进行教学设计。

    2、课题研究方面:本年内,我参与的20xx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专项研究课题《基于学情差异的高中信息课有效教学》于今年成功结题。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我经历了真正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也积累了宝贵的课题研究经验,更加促使我对以后做课题的研究充满了信心。同时,我参与的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也已经顺利结题,并荣获全国一等奖。

    3、校本教材方面:本年度,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校本教材《Photoshop平面设计》,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在这个书写——修改——完善的过程中,我的收获最大:首先,我更加敬佩我们的师傅王老师,他对工作的敬业、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同时,我自己又一次系统的学习,梳理了Photoshop这个软件,与此同时,也掌握了以前怎么也不会用到的书籍排版,校对的一些技巧。比如:分页符,画布,页码,左右对齐,目录页的设置,及排版中对版面的设计,首页和目录页不加页眉页码等操作。这样不断完善磨练的过程,使我更加坚信——有压力才有动力。

    4、微课制作方面:本年度 ,完成了两节微课《矢量图形的设计入门》及《矢量图形与位图图像的联系与区别》。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心里惧怕,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到后面的给同事教如何使用软件,如何去录制微课。从开始的注重设计教学设计,到最后懂得了先设计你的课件,熟练掌握操作,对语言要求的精准,以及细节的完善,不要瑕疵。为了录制这节微课,我学习了Camtasia6.0软件的使用,学习了PPT高级制作,又学习了Photoshop CS3.0高级制作,也接触了Coreldraw软件。更重要的是,通过制作这两节微课,我最加深刻的体会到:任何事情,要做可能都比较容易,要做好,那就要多付出了。

    5、工作室方面:我认真参与工作室会议,积极进行研讨,大胆发言。积极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搜集整理,不断的完善,写了两篇论文和四篇教学设计,发表在xx市陆裕元名师工作室出版的论文集和教学设计集中。

    三、成长的足迹——参加的主要培训及取得成绩

    1、参加的主要培训:

    (1)听报告《"认真工作 从容生活"教师职业幸福感专题培训》 寻找幸福 乐活工作

    (2)20xx.4.13 白珍老师主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说课》莲湖进校

    (3)20xx.7.6 进校李南颖主讲的《微课制作方法》

    (4)20xx.8.27 冯莎主讲《微课及微课制作》

    (5)20xx.8.25 马瑞香老师主讲《静悄悄的课堂改革——教学交流会》

    (6)20xx.10.14下午 《中小学教材辅导安排》区进校

    (7)20xx.10.14 上午 高晓红主讲《挖掘新教材 创造新课堂》莲湖进校

    一名好教师,要会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教材和课堂,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要尽一切努力,做学生喜欢的信息技术老师。

    (8)20xx.10.15 碑林进校邵老师主讲《回到原点——我们给学生教什么》、陆老师主讲《机器人和萝卜圈》

    (9)20xx.10.29 高陵一中《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

    (10)20xx.12.2—3 xx市教育局《教师信息技术专项培训》

    (11)20xx.12.2—22 Intel 未来教育培训V10.1

    (12)20xx.12.7 高中自主选学项目学习

    (13)20xx.3.21 高陵一中听朱丽花老师公开课

    (14)20xx.3.31 xx中学听市级优质课展评 房媛媛老师《CS3抠图》

    (15)20xx.5.30—6.1 xx市组织的《互联网+教育》领导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2、取得成绩:

    (1)20xx.8.26 在学校做《信息技术引发教育教学变革》报告

    (2)20xx.12.18 担任莲湖区中学信息赛教优质课评委(3)《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获 20xx年教育教学学术研讨交流 一等奖

    (4)我主讲的《信息安全与系统维护措施》获xx市"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优秀课例及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名单。

    (5)我在44中给陕西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高级研究班做了《信息安全与系统维护》观摩课

    最后,我想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来总结我在王增运老师工作室的工作——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信息技术老师述职报告(篇2)

    弹指一挥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追忆往昔,这一年来的工作自己没有取得太大的成绩,但是,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也取得了点滴进步,顺利地完成了本学年的各项工作。

    作为曹东庄小学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我以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电化教学工作为己任,视电化教学工作为重点,不断努力工作。为了总结过去,扬长避短,使自己站得更高、走得更好,寄望明天的工作更为进步,现将20xx年度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表现

    我在思想上严以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与老师团结合作,能够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特别尊敬老教师,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关心、热爱学生,做孩子们的好朋友。

    记得曾经有人对我们说过:“虽然你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他们的能力水平高低不等,但在家长的眼中他们却是唯一的,是完美的,我们不要在心里就给孩子划分出等级,那样做对孩子是不公平的。说我们教师这个职业神圣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完全是良心活,没有办法去准确地衡量!”我认同这个人的话,所以我用爱心浇灌稚嫩的花朵,课堂上严格要求,课下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朋友,一年的努力换来的是孩子们开心的笑脸。

    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

    二、课堂教学方面

    我是学校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这学年担任了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课前精心准备、课堂认真教学、课后细细反思,并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具体总结如下:

    1、备课

    开学初,积极参加乡信息技术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兄弟学校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把教给学生的技巧、步骤多次在自己的电脑中练习,寻找捷径,常常把工作带到家里。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信息技术学科存在着太多的不稳定因素,电脑设备也不断的出现各种故障,一旦电脑出现故障,学生急、老师急,一周的信息技术课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保障上课,我于每周五都对机房电脑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力保电脑稳定工作,不耽误学生上课。

    3、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不会操作就手把手地教,及时查缺补漏。

    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与家中有电脑的家长联系,配合家长培养特长生。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以点带面,促进学生操作水平的提高。

    三.电化教学方面

    电教作为教育教学的辅助工作,在现在的学校里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我本着一切为教育教学服务,根据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我为电教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就主要工作做以下小结:

    1、做好电化教学的准备工作

    我们学校为农村一类小学,由省配备了河北远程教育模式三配备,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资源接收室和光盘播放室。为了更好的让这些设备投入到教学,我于每周二定期检查设备,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不耽误教育教学工作。使得我校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能大量使用教学软件为教学服务,为课堂教学提供很大帮助。

    为了给教学带来方便,提高工作效率,我提前下载远程教育资源,分成多种模式整理,有分学科的、分年级的、整个网站形式的,并都配以目录,教师人手一份,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

    另外,通过我的积极准备和精心设计,我校的“资源平台”终于落成了,更加方便了教师备课、教学。在我校的资源平台上,通过局域网,任何一位教师在任何一台电脑上都可以快速浏览远教资源,精品课件,及教学案例、电子图书等等一系列的教学资源,使我校的教学水平有了整体提高。

    二、电化教学设备的维护电化教学不仅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善,而且促进了学校教育结构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电教设备的使用、维护及保修,我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与规定,做到使用时按规程正常操作,定期检查维护,对突发故障及时报修,由选派专人负责监督,迅速排除故障,及时维修保证设备运行正常。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用。使用前向师生讲授使用时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不要乱动多媒体设备。

    三、今后电化教学工作努力方向

    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教学等,将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很好地融合起来,必将是我们电教工作不断面临的新课题。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多或少的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会一如既往地及时向有关老师请教,慢慢的学会、掌握一定的技术、技巧。并向全校推广,服务于教学。

    总的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电教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我会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进取。

    四、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2、加强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要个人学好信息技术,培养他们信息素养,还要学会关心和帮助同学,一起进步。

    3、在20xx年,简称学校精华电子图书平台,像“教学资源平台”一样服务于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生活总在执着和付出中精彩。我知道,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的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完善的。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我能不断地加以克服缺点,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尽自己所能努力工作,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信息技术老师述职报告(篇3)

    经过一个同学的阿姨,获取了教师教授的同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教授的同学情况总结。

    一、思想认识。在这一个同学里,我在教授上严于教师,热爱党的同学教授。一校长来,我还教授校长园长政治教师同学,努力教授校长的同学水平和教师教授。服从学校的校长教授,配合教师和同学们做好教师外的同学教授。

    二、教学讲师。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教授的,有教者就教授有教师。学生是被教的同学。因此,了解和同学教授校长,有教师地教对同学教授与否至关教师。最初教授校长的同学,我还不教授校长园长对教师的教授性,只是教师同学教授,教材,想方设校长教授生动,学生易教授。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同学的校长,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同学教授备得不好,会同学教授校长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教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同学心机。”我校长到同学的教授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同学在教授之上,认认真真教授校长和同学,不教授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同学证明是教师的。作为教授新的同学信息技术的教授,明白同学对教师的生疏,故在课前校长教授教师,多同学去教授校长进行教师。为教授每节课的进行教授,教学讲师,本人除教授校长教材,把握好同学、重点难点外,还教授多同学多样形式教学。通过教授校长学习教师同学的教授,调动学生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教授,按时完成教学讲师。认真同学教授,认真备课和同学,积极教授科组教师和同学组教授,上好同学课,并能教授听各同学的课,从中教授校长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授的同学水平。每节课都以同学的教授校长站在教坛,以教授、轻松、认真的同学去教授校长。让同学掌握好教师教授。还同学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教师去教授校长园长的同学品德和教师的校长。通过一教授教师,能校长好同学教授,并能校长备好同学课,培养好教师生,提高同学生,帮助教师。但教授授课时间较短,同时教师教授一同学学生接受教师教授,学习自觉性不高。无暇顾及13个班同学较广的校长,致使本教授教师同学未达所想。学期教授校长园长个人教师同学2不知不觉中一个

    信息技术老师述职报告(篇4)

    20xx年至20xx年第一学期担任三年级8个班和五年级4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在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工作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有了新的进步,以下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天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根据实际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并按进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电脑有时出现故障,有时上不了课,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学生没有办法上机,缺少实践机会,这个问题在下个学期要特别加于重视解决。

    三、贯穿课改理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自己能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假期认真参加师组织的课程改革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通过学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实现了教育教学理论的升华,尤其对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只起到主导作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进行三年级教学时,由于学生由于初次接触计算机,很多地方都很新鲜,总想更深一步了解。为此,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本册内容进行了重新的编排整理,指导学生在遇到难点时如何获得帮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对哪些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这样一方面扩展了书本的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于个体习惯的学习方法,使其终身收益。

    2、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分层施教法。现代教育承认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家里有计算机,并且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认识都还不熟。为此,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尽量避免部分学生因学习目标过高形成心理压力。同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扬协作精神,水平高的同学要帮助水平低的同学共同完成规定的任务。

    3、培养学生创造力、竞争力以及实践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工具,实践是根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目标。为此,我在教学中时刻注意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时间,而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不限制学生的思路。初一的课程一学期都是画图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内容我只提要求,不讲方法,让学生分成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把讨论的结果上来演示给大家看,最后还评出最佳方法、最佳作品、最具创意奖等。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如家访等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信息技术老师述职报告(篇5)

    20xx年信息技术教师年终述职报告

    转眼间又到了岁末,回顾这一学期来的工作,有辛勤过后的快乐,也有耕耘过后的收获,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和遗憾,总体来说,不管是教育教学还是教科研以及其他方面,都让我收获颇多。下面对我这一年来的工作做一简单的总结:

    一、 思想政治方面

    在思想上我积极要求进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积极参与学校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坚决服从学校以及组织的各种安排。一学期来,我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担任中学部初一、初二及高一共8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高二文科和理科共两个班的通用技术教学,总的来讲,基本上是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工作中享受收获喜悦的同时,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能够按照中学部教学常规要求做到学期初有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在教学中,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写教学反思。信息技术根据学校的`安排每周一课时,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上好每一节课对老师对学生来说都很关键。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积极查阅各种资料,通过网络搜索比较好的课件和教学设计,并吸取精华部分为我所用。同时,在每课结束以后都要针对本堂课的基本情况进行或多或少的教学反思。课堂上采用小内容“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个别问题个别辅导,普遍问题全体辅导”,大内容“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老师巡回辅导”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学期下来,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效果良好。

    2、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脑制作兴趣小组。活动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部分学生有了自己的作品,虽然这些作品还不是很好,但至少学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同时七年级不少学生打字速度,电脑知识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3、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思想境界;从行动上,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利用一切可利用时间补充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4、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够穿插一些常用的计算机及网络基础及使用技巧,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同时不能忽略学生基础的练习,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次强调打字的重要性,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练习打字,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关注那些信息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积极对他们进行引导,逐步使他们学会怎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争取每一节课每一名学生都能完全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

    5、导师制方面能够积极与所带的14名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并随时随地纠正他们错误的行为,鼓励他们要多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所带学生都有了或大或小的进步。特别是史嘉宾同学,经过多次与其交流、谈心,最近的表现较前一段时间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教科研方面

    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中教科研活动。本学期以来,承担本校信息技术小课题研究《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研究》,目前此项目研究正在按计划进行中。另外,积极响应学校及教科研中心编写校本课程的要求,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同时,能够通过博客等现代化手段与全国各地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交流,通过阅读他们的博文,了解各地区专家学者的课程改革情况,学习那些先进的教学理念。

    四、专用教室维护方面

    本学期以来负责语音教室以及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开学以来,给语音教室和信息技术教室分配独立的IP地址段保证两个教室的网络能够正常使用,同时安装本学期所要用到的软件和程序,保证了信息技术教室和语音教室的正常教学工作。

    对于语音教室的管理情况,从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学生每节课之前检查机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语音教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机器。严禁任何学生将任何食品和饮料等带入语音教室。同时要求学生上课必须佩戴鞋套,以减少语音教室的灰尘,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每周五机房都进行大扫除,保证语音教室以及每一台电脑的干净卫生,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舒心的环境。

    信息技术老师述职报告(篇6)

    20xx年6月本人毕业于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同年8月通过参加武进区教师招聘顺利成为河三口中学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回到母校工作,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很自豪。在任职的五年来,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现将本人任职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学工作方面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课教学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认识到信息技术课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虽然,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语数外等主课相比显得没那么重要,但是一直一来我都是把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

    (1)任职以来,一直处在教学一线,曾担任初一、初二、高一、高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20xx、20xx、20xx年所带的高二年级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中合格率为100%

    (2)认真备课,坚持多听课、多评课,积极参加校级公开课,20xx在校“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xx年两次参加区级公开课,获得好评。

    (3)本人多次辅导学生参加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报送的作品曾获常州市初中组三等奖,姚子昕同学的电子小报作品《校园影像》获江苏省一等奖,其次还荣获高中组“网络搜索”和“综合知识”项目团体的三等奖。

    二、教研成果和获奖方面

    多年来,本人能做到认真钻研业务,把握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捕捉信息技术教育新趋势,在教育教学研究、学科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1、先后两次参加武进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20xx年获三等奖,20xx年荣获二等奖。

    2、撰写的论文《宝剑锋从磨砺出》发表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期刊上

    3、论文《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纪律问题与对策》获江苏省“师陶杯”三等奖,《在磨课中反思成长》获师陶杯二等奖,《信息技术公开课之我见》获常州市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

    4、参与制作的课件《网络设计与规划》在”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高中组三等奖。

    5、在课题研究方面,我积极参与区级课题《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连续性问题解决的方法研究》的研究工作,现已顺利结题。参与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活动单导学”应用的.研究》课题,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进一步推进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制作了专题网站,开发了网上作品评价系统,并通过课堂反馈情况不断探索和完善。在此课题研究的背景下,撰写的论文《以活动单为“桥梁”,打造高效课堂》获江苏省蓝天杯二等奖。

    以上是我任职期间的述职报告,希望我能顺利通过评审,成为一名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我将以此为契机,更加努力更加自信地投入工作,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全心全意做一名无愧于时代和国家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信息技术课件九篇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课件九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信息技术课件 篇1

    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系统软件的作用;软件安装与卸载的相关知识。

    2、了解系统软件的安装。

    情感目标:

    合法地使用软件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本课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并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计算机主要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教学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设疑: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把一台计算机的外设和主机连接起来。那么,这样连接起来的计算机就可以工作了吗?(学生回答,并说明原因,教师设下疑问:到底能不能呢?)

    实验1:启动事先准备好的裸机,学生观察计算机运行情况,老师总结原因(没有安装操作系统软件)。

    一、操作系统知识讲授

    提问:计算机为什么需要一个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管家。

    (补充知识)

    1.操作系统的出现人机矛盾早期,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运算时,经常出现操作人员手忙脚乱而计算机却空闲等待的情形,这种人工干预的慢速度与计算机运行的高速度之间的严重不协调,被称为人机矛盾。

    2.操作系统的作用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计算机能协调、正常地工作,同时为人们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的操作环境。它还管理计算机的各种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使这些设备能有效地为我们服务。

    二、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1)ppt展示软件安装的过程;

    (2)ppt展示软件卸载的两种方法,要求学生依此卸载系统中的两个软件;

    (3)质疑探索,安装与卸载中出现的问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并做汇报,由教师总结,以给同学提供某些指导。

    三、软件的合法使用

    通过案例和数据来说明盗版对我国软件产业的负面影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尊重知识产权、尊重软件版权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正确地获取和使用软件的习惯。

    (1)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提出关于软件合法使用的观点;

    (2)教师用ppt演示总结,软件合法使用的方法及相关知识点。

    信息技术课件 篇2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2、了解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用途

    3、能对照实物说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3、能找到显示器和主机的开关

    4、认识不同的电脑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教学难点:

    能对照实物说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课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到学校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

    出示电脑图,新朋友的名字叫电脑,它的本领很大,大家想认识它吗?

    二、教学新课

    (一)数一数(了解电脑的组成部分)

    想和电脑做朋友,我们就要先认识它,观察身边电脑,先数一数,你身边的电脑由几个部分组成?再用手摸一摸,它们是硬的还是软的?它们像什么?

    刚才小朋友们说真好,电脑由4个部分组成,有的小朋友说像电视机,有的小朋友说是像箱子,还有的小朋友说像小老鼠……

    电脑的4个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一台电脑一般都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

    1、这个像电视机一样的就是显示器吧!它有什么用途?

    显示器的屏幕真奇妙,能让我们看见五彩缤纷的世界。

    你能行:找到显示器的开关,按一下,并仔细观察。

    2、这主机箱有啥用途?

    主机是电脑的“脑袋”,电脑要工作少不了它。

    3、怎么才能让电脑听我的命令?(鼠标)

    你可别小看它!它是电脑的指挥员之一,用它可以命令电脑工作。

    4、这个有很多按键的东西是键盘!

    对,它是电脑的另一个指挥员。

    (二)说一说

    请同学看实物说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三)看一看

    出示各种电脑图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

    这些电脑的虽然长相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电脑。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电脑,还了解了它各部分的名字,以后我们就要和新朋友一起学习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爱护它。

    教后感:一年级第一节电脑课,我安排了认识新朋友来介绍电脑的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通过学生的反应,多数学生都能很快接受,并能准确的说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信息技术课件 篇3

    一、教材分析

    《绿色家园》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windows画图程序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画图》单元中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涂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根据教材的目的和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操作,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难点:“彩色世界”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四、教法阐述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多姿多彩。接着出示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学生认识到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由于缺乏色彩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我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涂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选择图画练习涂色,教师巡回指导色彩搭配。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彩色世界”的意义——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自我个性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件 篇4

    《美化课程表》是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本课属于接触并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模块中的内容,这一模块逐层深入,是培养学生基础技能操作,激发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重要知识组成模块,而本课在这一模块中是文字处理软件知识的延伸,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对前面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加深,对后面的内容做下铺垫,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制作表格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美化课程表》一课内容处于表格的创建与完善之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操作性,是经过辛勤劳动之后最终决定能否获得一张精美表格的关键,是对表格创建之后的艺术加工,是最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审美观点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通过对该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非常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后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如何引领学生去了解和掌握WPS表格的设置,如何激发起学生正确、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兴趣,为下一课乃至今后其他知识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将是本课的主要任务。

    四年级学生对新事物更感兴趣,积极性高,理解力及创造力均较强。《美化课程表》一课,是在学生较为熟练WindowsXP以及WPS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能用智能ABC输入法正确录入汉字的基础之上的深入学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感受美、鉴赏美,体验自我创作的乐趣;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同时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重点 (1)设置表格单元格中的文字格式;

    (2)设置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

    (3)填充底纹效果。

    难点 (1)根据需要,选中并设置不同单元格的边框颜色和线型;

    (2)根据需要,选中并填充不同单元格的底纹效果。

    本课我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激趣探究法”引导教学。

    表格修饰的实际操作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增强学生理解和掌握。

    对于本节课重点内容,我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充分掌握自学方法。同时注意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讲解和辅导作用。这将会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1. 一生一台计算机;准备好相关表格以便拓展练习;

    2. 教师机安装有广播教学控制软件,可实时控制学生机,进行演示教学及学生展示等;七、教学流程及设想

    【本节课我设计了“情境感知,揭示课题” →“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归纳总结,完成建构”四个环节。】

    (一)情境感知,揭示课题。

    1. 教师出示上节课创建的课程表,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意图:因为本单元内容具有连续性,课程表的创建是新课操作的基础,所以先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识“预热”。

    2. 教师同时屏幕出示两个“课程表”,引导学生对比。

    在对比中,学生说一说两个课程表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教师由此引出课题《美化课程表》。〖意图:通过强烈的对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以强烈鲜明的课程表对比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美化课程表知识的兴趣并转化为动力,提高学生思维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⑴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两个课程表区别在哪里?

    通过仔细观察,学生发现文字、表格、颜色三方面的变化。〖意图: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收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填充底纹 →

    〖意图:通过教师板书,增强理性认识,将知识点系统化。

    ⑵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上一单元“制作课余计划”的学习中,关于文字处理的内容,并结合出示的课程表,说一说文字的修改,可以修改什么?(视情况,可以引导学生看书P57)

    表格边框 →

    填充底纹 →

    〖意图:通过引导,使学生结合前一单元学习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迁移。

    ⑶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书上P57~58内容,自主探究如何设置文字格式,并提出要求:

    A. 学生3人一组,有问题互相帮助,但要注意讲清楚方法;

    〖意图: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B. 有问题无法解决,可以求助于老师;

    C. 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设置文字;

    D. 比一比,看谁完成得最快。

    〔教师巡视指导〕

    〖意图: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⑷ 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选择性地请一位学生上前展示自己修改过的课程表,并说一说是如何设置的,然后请其他学生评价,教师适时评价。

    〖预设:设置字体、字号和颜色等操作内容在前一单元的教学中详细讲述过,相信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因此这部分内容不作为本节课重点,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演示的方式,让他们在巩固中学习,预计时间较短。

    ⑴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表格可以修改哪些地方?(视情况,可以引导学生看书P59)

    填充底纹 →

    ⑵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书上P59~60内容,自主探究如何设置表格边框,并提出要求:

    A. 仔细看书,认真思考,学生3人一组,有问题互相帮助,但要注意讲清楚方法;

    B. 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求助于老师;

    C. 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设置表格边框;

    D. 比一比,看谁完成得最快。

    〔教师巡视指导〕

    ⑶ 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选择性地请一到二位学生上前展示自己修改过的课程表,并说一说是如何设置表格边框的,然后请其他学生评价,教师适时评价。

    〖意图:通过学生示范、讲解,强化操作方法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预设:学生会有二种不同的设置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评价的时候,可以适当评价哪种方法更简便,使学生理解信息处理的多样性。

    ⑷ 学生再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⑴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底纹可以修改哪些地方?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颜色”和“图案样式”,如果说了“图案样式”,教师就势板书出来,并激趣引导,如果没有说“图案样式”,教师就暂时只板书“颜色”,在之后学生的自主探究中,一定会有学生会发现并设置,那时教师再引导并板书即可。

    ⑵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书上P61~62内容,自主探究如何设置底纹效果,并提出要求:

    A. 仔细看书,认真思考,学生3人一组,有问题互相帮助,但要注意讲清楚方法;

    B. 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求助于老师;

    C. 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设置表格底纹效果;

    D. 比一比,看谁完成得最快。

    〔教师巡视指导〕

    ⑶ 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选择性地请一到二位学生上前展示自己修改过的课程表,并说一说是如何设置表格底纹效果的,然后请其他学生评价,教师适时评价。

    〖预设:学生应该会有多种底纹效果展示,甚至会有学生直接设置成图片作为底纹,教师在引导学生评价的时候,多予以肯定,并注意学生的方法演示。

    ⑷ 学生再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本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的方式探究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评价解决的能力,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 教师要求学生快速完成“试一试”,对几个表格自由选择一到两个进行美化修饰(零花钱支出统计表、班级学生信息表、计算机零配件价格表、水电费统计表),并提出要求。

    2. 学生完成后,教师展示学生修饰的精美表格。其他学生评价,教师适时评价。

    〖预设:学生作品应该比较多样化,教师选择性展示时,注意挑选不同创意、不同表格类型或是问题比较集中的作品,并注意评价。

    〖意图:把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并通过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使其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得到良好的发展。

    【本环节以丰富的操作实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注重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加强了勤俭节约的品德教育,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对信息综合处理的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地、深层次的体验。】

    (四)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教师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成果及体会,并要求回家后,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自己打印一份课程表,下节课带来,比一比谁的最好。

    【本环节使学生交流心得、互评总结,帮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建构。】

    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信息技术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本课的设计中按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流程,把握好认知水平的层次,使认知领域与操作领域相结合,分清不同学习阶段的主次,激发学生兴趣,并加强操作练习内容上的合理编排组合,充分发挥及时反馈、评价、调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本课设计还注意了学科整合,以及信息技术内部知识的整合问题,并且做到均衡学生差异,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多些成功的体验,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对其他同学负责,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中完成任务,实现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信息技术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第十一课《大海行船》,主要介绍了如何制作元件和让元件(也就是动画里的演员)动起来。绘制元件也是此环节的一个重点。动画,顾名思义,有“动”,自然还要有“画”,动画元件绘制的不理想,也会影响整个动画的效果。实际上,本课是第一次接触到了动画的实质部分。

    二、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第九课和第十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如何制作小鱼的元件,如何在场景一的舞台上,制作小鱼的简单动画。学生急切地想接触到真正动画的心情可想而知,但这种心情也会使学生过于毛燥,忽略重点。引导学生懂得无论是制作帆船元件,还是在场景一中制作动画,为了制作得又好又快,必须养成一个元件或图形占用一个图层的好习惯。在制作帆船图形中,要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对奇思妙想只要没有知识错误就要给予鼓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元件的三种属性;能利用矩形工具或椭圆工具画帆船并调整线段的弯曲度;用颜料工具为帆船上颜色;学会插入关键帧;学会创建元件移动动画。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动手实践的东西较多,可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为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从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丰富想像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理念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指出信息技术课应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结合新课程理念,本课使用网络课件让学生主动尝试探索知识,让学生在“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作品,理清思路——探究合作、解决任务──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感受成功。

    五、教学方法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同时强调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探究、发现式教学方法相结合,以网络课件为依脱建构民主、探究、合作、快乐的课堂。

    六、教学手段分析

    本课利用网络课件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自我──感受成功”。

    七、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课件。

    八、教学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2、分析作品,理清思路

    3、尝试操作,体验成功

    4、解疑答问,完成新课。

    5、评价过程,作品展示,课外延伸。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任务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看电视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呀?

    对了,很多同学都喜欢看动画片。比如说《米老鼠和唐老鸭》、《西游记》、《葫芦娃》等等。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彩的动画片,那么,这么精彩的动画是用怎么制作出来的呢?(FLASH)

    设计理念:通过任务驱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急于想尝试操作。

    2、分析作品,理清思路

    出示动画:

    动画中已经有了大海、小鱼、海草……启发学生觉得是不是少了点什么,让同学想到要是有条船就好了。从而点出本课学习内容。

    设计理念:通过动画,引出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制作一个帆船在海上行驶的简单动画。同时引导学生理清了制作动画的思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尝试操作,体验成功

    让学生通过前一节课制作鱼的元件相互对比,用矩形和其它工具画出帆船,并为帆船上颜色,改变帆船的顶点位置和直线的弧度。

    设计理念: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就会越来越愿意学。

    4、解疑答问,完成新课。

    5、发现共性问题,教师再演示。

    6、学生继续练习,此时要注意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借鉴,锻炼学生的团队协同能力。

    教师要强调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需要的条件,对关键帧的概念和作用交待清楚,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此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提出的问题来决定)

    设计理念:积极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同能力。

    7、评价过程,作品展示,课内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他们自己构思一个动画。对不同创作风格,不同解决思路要及时反馈,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设计理念: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内延伸这一环节,能够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大海行船》反思稿

    塔源小学高亚娟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一、扎实的基本功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计算机教师基本功扎实,能准确地解答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较好地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鼓励学生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因此变得相当活跃,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自然也高涨起来。同时,本节课也充分发挥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式学习。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

    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本课通过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我认为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尝试,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针对共性问题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在本课当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了我想象的那么高。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表现得不够积极,评价方式也单一,这些不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

    五、不断加强学习,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必须不断充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自己过硬的素质,宽广的知识面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从而使计算机学习成为一个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省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下册《遨游因特网》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第一课中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在Internet上信息搜索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任务“做个小导游,介绍九寨沟”,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如何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以查找“九寨沟有哪些特色”为任务明线,搜索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搜索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在网上搜索“九寨沟”的有关信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习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掌握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和保存网页信息的简单操作,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利用Internet查询、收集信息的习惯;用关键词检索信息的方法;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4、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网络这一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1、任务一——搜索信息的方法

    (1)任务启动: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结合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九寨沟》一课,书中介绍的九寨沟是一个人间仙境,非常得美!如果老师现在想更多地了解一下九寨沟,你有什么办法吗?怎样才能在包罗万象的信息海洋里快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呢?随即引出“搜索引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探求的氛围之中。

    (2)操作指导:在网上查询信息也需要一个工具—搜索引擎,但是在我们自己的计算机中是没有的,他一般在一些大型的站中才有,比如有名的网站:搜狐、雅虎、新浪等,那么同学们可以跟我来看一看。打开两个搜索窗口,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异同点?一个是IE浏览器自带的搜索窗口,一个是大型站上(如搜狐)的搜索窗口。搜索引擎常用的查询方法有两种:关键字检索服务和分类检索服务。教师解说以上两检索的区别:目录检索适用于按主题(某一类别)查找信息,而关键字检索适用于按只言片语查找的信息。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3)学生操作: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也可通过教师提供的可自主交互的网络课件平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有搜索引擎的网站,如搜狐:;中文雅虎等一些相关网站;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如分类检索、关键词搜索。还可以请同学们进入搜*网站首页,看一看,想想如何在这里搜索信息(他们可以通过网站上的搜索帮助,了解搜索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自学与信息获取能力。)

    (4)信息反馈:学生就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在大量的信息源中选择有效方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类检索的区别之处,个别学生操作演示给大家看,他是用什么方法,如何来查找信息的;信息搜索记录有几条,查找到了哪些九寨沟的资料等等。

    (5)归纳总结: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纷繁复杂,我们只有通过关键词搜索、分类查询的方法,才能很快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素材。大家通过访问不同的网站,都能发现有自己需要查找的内容,那么想把它为自己所用,又该怎么办呢?

    信息技术课件 篇7

    1、本单元的教学目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word这个主题的展开。学生在学习了word中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后,继续学习word中的另一些重要的操作,加深他们对于word的了解,更能体现word的 “所见即所得”的特点。本课是word中的“表格设计”,具有6个部分组成,上一节课已经讲解了前4个部分,这节课主要再深入讲解一些word中对于表格的操作方法。“表格设计”这一课的内容循序渐进,内容慢慢深层,从表格的建立到表格的润色,十分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了新内容的同时,更加加深了对于word的“所见即所得”的特点的认识。

    2、教学目标:

    对于本课教学,重在对表格的一些更深入的操作,以及表格的润色。基于以上认识和教材前后联系和意图,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二个方面。

    ⑴.认知结构目标,获取表格的新知识,并让学生能把理论跟实际联系起来,能为他们平时生活常用的表格来建一张表格。

    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科学方法的训练,在培养科学素质中提高计算机能力,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努力实现知识上的迁移。

    3、 重、难点

    ⑴、掌握表格的合并和拆分的方法。

    ⑵、熟练掌握对于表格的润色的操作方法。

    二、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我采用直观教学法,从“感知 模仿 迁移 运用”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学生理解操作方法,更能运用操作方法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地。

    四、教学程序

    第一步:复习。指定学生进行操作演示,了解学生对于上一节课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在操作中,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把机会尽量让给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学生,鼓励他们一开始就尽可能的参与课堂教学,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第二步:信息输入。也就是直观教学法,详细地对学生讲解对于表格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积极思考。

    1、表格的合并及拆分

    选定第一列的第一、二行单元格,然后选主菜单上“视图”—“工具栏”—“表格与边框”,打开浮动工具条,单击“合并单元格” ,这样,这两个单元格就合二为一了。

    同样将第二列的第一、二行单元格合并,再将第一行的五、六列合并。

    2、拆分,操作步骤基本同上。

    3、表格的润色。

    ⑴、设置表格线颜色

    为了显示出表头部分的表格线,可以将表头的表格线设置为与斜线相同的绿色。选定表头的所有单元格,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然后在“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中选择“鲜绿”。接下来注意要点击右边预览图的中心,使方框中纵横的两条线变成绿色,才能使选定的颜色更新。

    注意:现在的“应用范围”是“单元格”。完成后,单击“确定”。

    ⑵、设置表格的底纹

    选定单元格,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选择底纹选项,然后选择所需要的颜色,完成后,单击“确定”。

    第三步:实践。学生在掌握了具体操作方法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训练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新知识,及时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并及时加以补充。

    第四步:反馈。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做到用详细,带有鼓励的话语去讲解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的对话中,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了解学生的在实践中的困难,为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获得成功的结果奠定基础,特别是对于后进生,采取具体的措施,以免引起消极态度。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宽松、自然的气氛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课件 篇8

    《我让飞机上蓝天》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七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从三年级上学期就开始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对画图已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本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画图程序里的移动和复制技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画图”软件里的两种常用技巧——移动和复制,学会正确处理图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图形的移动和复制技巧,以简便作图的过程体现计算机作图与普通作图的不同之处;其中图形的透明与不透明处理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课堂中我采用的教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评价激励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我采用了主体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设置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新知识学习后,我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2、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3、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4、心灵感悟,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来导入新课,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最佳的教学方式。本着这种教育理念,我是这样来导入的:鸟王国里正在举行狂欢会,同学们想去参加吗?那我们就赶快出发吧!接着播放一段动画《快乐舞曲》,并跟学生一起跳动起来,让学生融入在欢快的乐曲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舞会现场。然后,出示小鸟的图片。图上的小鸟正合着乐曲跳着欢快的舞蹈,多美啊!这时,一位同学提出问题:“树上怎么还有两只小鸟没有飞起来了?”同学们开始议论起来:“可能是它们受伤了。”“可能是觉得伙伴儿太少,没意思!”还有同学说:“它们想邀请森林里更多的小鸟都来参加它们的舞会。”我赶紧提议:“我们一起去帮帮它们吧!”(学生说出很多方法,我对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的热情给予表扬),并从学生的回答中,着重肯定了两种办法:一是让树上的小鸟飞起来(图形的移动);二是增加几只小鸟(图形的复制)。接着,我便运用这样的导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学们想让今天的舞会更热闹、更精彩吗?那就赶快去学会图形的移动和复制这两个本领吧!”

    设计理念:以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着手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为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图形的移动

    同学们有了想让舞会更狂欢的急切心情,有了强烈的学习的欲望,我立即打开“小鸟”的图片,让学生想办法使树上的小鸟飞起来,也就是移动小鸟。同学们很快投入到学习探究中。然后通过自己反复探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掌握了图形移动的操作要领。接下来,我请一位同学到台前演示,并进行讲解,学生通过看同伴的操作,听他的讲解,结合自己的操作,很快掌握了图形移动的技能。树上的小鸟也飞起来了,同学们看到自己设计的小鸟飞起来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啊!

    2、图形的复制

    提示学生:“通过刚才大家的探究活动,我们让树上的小鸟飞起来了,要想让更多的小鸟都来参加舞会,该怎么办了?”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有几位电脑基础较好的同学说出了“复制”的办法,我肯定了他们的说法,便要求学生去探究复制的方法。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提示他们可以打开老师提供的帮助文件,寻找复制的方法,还可以互相讨论。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经过一番尝试,掌握了复制的方法。这时,有几个同学在操作中提出:“为什么我复制的小鸟总放不到我想放的位置了?”看到同学们疑惑的眼神,我知道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图形的透明和不透明处理方法。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此时,我便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示范操作给学生看,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直观演示,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在巡视的过程中,我看到学生在复制小鸟时比较慢,就提示他们,在帮助里找找有没有提高复制速度的技巧。很快,他们就从帮助中找到了方法,快速复制了很多的小鸟。

    3、综合运用

    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图形的移动与复制技能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组比赛活动《看谁的青蛙最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从素材图片里找到小青蛙的图片,运用所学的方法,把一只小青蛙变成很多只青蛙。同学们看到自己设计的青蛙唱着欢快的歌儿,高兴极了

    设计理念:

    本着注重学生亲历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我也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对难点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少走弯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掌握操作技能。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学习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性应用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于是,我让学生打开画图程序中的'素材图片,小组合作,想办法把素材中的一架飞机复制成多架飞机,并让这些飞机飞上蓝天。这就要求学生用到前面学习的移动与复制技能。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就有一种动手创作、展示表现的欲望。于是,我赶紧让他们创作出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学生作品成型后,引导他们从技法的运用、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采用个人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展开评价。较好的作品在全班欣赏。

    设计理念: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要说出好在哪里。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力求的目标。

    四、心灵感悟,拓展延伸

    在本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重温了那段动画《快乐舞曲》,并让学生随着音乐和小鸟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并适时鼓励他们:只要勤学善思,也会做出这么漂亮的动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情感的熏陶,又激励了学生努力学习。

    设计理念:与本课开始相呼应,让学生再次感受奇妙的动画世界,同时培养学生从小就要有崇高的追求、远大的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发奋学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1、尝试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学会了独立思考,又掌握了学习知识。

    2、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师让位,学生自主。将充分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只是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交流评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中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他们就会自主地去学习,因此,达到了预期目标。当然,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如何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如何促进每一个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与提高是我今后不断努力探索的课题。

    信息技术课件 篇9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李晓峰主编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本册教材的内容是用Powerpoint制作电脑幻灯片,在前两个单元,学生已经掌握了在PowerPoint中输入文本、插入图片、插入文本框、设置动画效果等基础操作,并且学会了用PowerPoint来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本节课是原有基础的一次提高和巩固课。

    2、教材处理:除保留教材中超级链接的介绍外,增补动作按钮的学习,并以此为主要内容,以强化对超级链接的理解。

    3、重难点:掌握“超链接”的设置方法,能利用“超链接”的功能实现幻灯片间的链接与跳转。

    二、学生分析

    就教学内容而言,对已学习了一定幻灯片制作技能的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然而,由于电脑普及的程度不一,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课堂上应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分层次设置教学内容,关注学困生,让学生体验“摘桃子”的感觉,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目标分析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现状,立足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的视角,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能熟练使用PowerPoint;初步感知“超级链接”的作用,利用“超链接”实现幻灯片之间的跳转;

    2、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感受学习过程的乐趣,利用讲练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经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经历灵活应用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插入超链接后的神奇跳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文明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教学。为此,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直观演示法、讲述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性的讲解后,提出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学习等方法获取知识,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体验摘到“桃子”后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本节课的过程是这样设计的:设疑导入——自主探究——实践操作——拓展延伸——展示评价。

    1、设疑导入

    首先让学生放映自己以前做的作品,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从第一张幻灯片直接跳到第三张幻灯片?引出导言:我们在放映幻灯片时,常常会觉得缺少一种灵活性。怎样才能实现幻灯片之间的自由跳转呢?通过我们今天学习的超链接,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板书:神奇的超链接)

    2、自主探究

    师:解释什么是“动作按钮”(承载一个动作,代表一个链接)

    生:带着问题尝试探究动作按钮的插入方法。

    学生可能很快找到动作按钮,但对它的链接很难理解。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时教师的正确引导就成为了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讲解演示一个动作按钮的插入方法,让学生观察并理解链接的含义。然后学生试着给自己的幻灯片插入动作按钮,以此来感受动作按钮所带来的神奇跳转。

    3、分层练习

    1)、为幻灯片作品插入动作按钮。

    2)、改变动作按钮的链接,给动作按钮添加说明文字。

    目的是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弱势群体。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尽量不让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是失败者。

    4、实践操作、合作学习

    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按照不同层次的要求,请你为自己创作的演示文稿加上动作按钮,实现幻灯片之间的跳转。

    学得好一点的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动作按钮实现的超链接,很快就能体验到成功设置超链接的喜悦,对于没有体验到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得好的学生给予帮助,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5、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超链接的形式吗?比如用文字做链接、用图片做链接、链接到网页等。这时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大胆尝试。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之后,能够举一反三,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达到掌握操作和灵活使用的目的。

    演示方法:(a选中文字或图片——右键——超链接——本文档中的位置——幻灯片X——确定。)

    (b选中文字或图片——右键——超链接——原有文件或网页——地址:网页地址——确定。)

    6、展示评价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首先进行组内互评,然后师生共评,尽量多地发掘学生的优点,适量提些建议,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被赞赏的感觉。

    六、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动作按钮的学习,理解并掌握超级链接的含义和设置方法,如果单一地讲解超级链接的概念,学生可能很难理解,通过对动作按钮的理解,并分层练习,再设计文字超链接、图片超链接和网页间的链接,这样学生会很轻松的理解超级链接的含义,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件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课《省时省力来画图》如何使用logo重复命令。本课是在学生掌握logo的基本命令的基础上,已经学会了前进、后退、抬笔、落笔等基本命令,而本课是让学生感受到logo语言的魅力,体会重复命令既省时又省力的效果,也为学生学习以后的《重复命令的嵌套》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本课的特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目标:学会指挥小海龟准确地画出正多边形,学会使用repeat命令。

    2、能力目标:通过编程练习,培养严谨、认真、科学的编程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 点:重复命令REPEAT的功能及格式。

    难 点:让学生自己“悟”出重复命令中的内容重复次数和重复内容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及教具准备:

    教师:网络教室、教学课件、投影仪等

    二、说教学理念及教法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因此本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以大纲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加强对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的培养;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进行讨论、探究,以任务驱动法、知识迁移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使学生在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完成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教学对象分析及学法

    所教学生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节课教学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边数与角度的关系,命令形式从单一命令到复合命令,命令功能从一步操作到多步操作,学生的认识过程也从形象过度到抽象,学生对LOGO语言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更深刻的理解。本课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

    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情境感知 揭示课题——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大显身手 感受成功——归纳总结 畅谈收获 ”四个环节。

    下面我就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实际水平和生活情感汇报如下: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4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最游戏吗?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起立,请同学们遵照老师的口令,画一个图形,并仔细观察重复了几次是个什么样的图形呢?

    (前进一步,左转90°;前进一步,左转90°;前进一步,左转90°;前进一步,左转90°)

    生:正方行,重复了4次。

    师:同学们这样画一个正方形是不是很麻烦呀?有更好的办法吗?

    神奇的LOGO就能帮助我们做出来。屏幕显示“repeat 4[fd 100 rt 90]”,请同学在LOGO语言中输入,看一看有何效果。(也画出了一个正方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省时省力来画图》——如何使用logo的重复命令 (板书课题)

    【次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环境,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通过亲身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认识重复命令】

    (二)、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20分钟

    师:通过刚才指挥小海龟画正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呀?小海龟是怎样执行重复命令的?

    生答:小海龟重复了4次每一次旋转90°

    师:repeat(重复命令)重复的次数 [重复执行的命令]

    REPEAT 4次 [FD 100 RT 90]

    师:重复的次数=边数 你怎么知道旋转的角度是90°呢?

    生答:

    (预设)

    1、因为正四边形的角都是直角,所以是90°。

    2、因为正四边形的边是4条边,内角和是360°所以旋转的角度是360/4等于90°

    师:刚才我们用重复命令画了个正四边形,知道了它的边数是4条边,角度是90°,如果画一个边长为100的正三角形呢?想一想它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呀?

    (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学生画正四边形,理解小海龟的旋转角度,再利用知识的迁移法让学生计算出正三角形的旋转角度和边数,进一步突破难点】

    师:那名同学愿意试一试,看看和你们的想法相同吗?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边数越多,正多边形就越接近圆形。

    (三)、大显身手 感受成功(12分钟)

    刚才的验证同学们发现了,边数越多正多边形就越接近圆形,真了不起,你们已经都成了电脑编程小高手了,那么老师出个考题考考你们,如何用重复命令画一个五角星呢?又如何计算旋转的角度呢?

    (课件出示)温馨小提示

    1、重复的次数=角数

    2、旋转的角度=180—180/角数

    (小组内讨论,学生操作练习、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小结及时评价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旋转的角度=180-180/角数

    (四)、归纳总结 畅谈收获(4分钟)

    师:时间过的真快又到下课的时候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得快乐吗?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还想做什么?有那些收获?

    五、反思

    本节课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把学生探究、质疑、发现、研究等活动凸现出来,在教学中,倡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同时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学生作品,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以上是我本人对本课的认识,不足或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信息技术教学个人计划集锦


    时间过得飞快,即将迎来开学的日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们可以准备一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能让老师在新学期更加有序的教学,学科教学计划要从哪方面入手呢?根据您的要求编辑为您准备了以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个人计划”推荐,如果您想节省时间建议您收藏本页以备查询!

    信息技术教学个人计划【篇1】

    学前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措施简介

    如今,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我们认识到学前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并制订了一项学前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二、目标

    本计划的目标是为学前教师提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和工具,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有能力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也必须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三、计划详细内容

    1. 学前教育信息技术核心技能培训

    通过培训,学前教师将学会掌握并使用软件、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以创建课程、教材和评估测试,并在超出传统课程的范围内为学生创造更广泛的体验。

    2. 设计创新的教育计划

    学前教师需要了解,将信息技术结合到教学中能够使得教学更加有效。因此,我们的培训课程将强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创新的教育计划。

    3. 构建合适的课程系统

    该计划将培训学前教师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具构建课程系统,包括美术、音乐、体育等多个难度不同的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需要。

    4. 数据管理和分析

    教师需要了解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以便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评估。并且可以利用教学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教育目标诊断和预测。

    5. 研究最佳实践

    学前教师将探索并评估各种通信工具、互动学习程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软件,以寻找最佳实践方法,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成功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多样化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效果评估

    我们将定期评估学前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效果,以了解他们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和是否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我们还将收集教师的反馈,以改进培训计划中的缺陷和不足。

    五、总结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并将其应用在教学中,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学前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也是不断完善教育创新机制,促进教师技能的全面提升,推进学生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个人计划【篇2】

    信息技术春季学期教学计划

    一、课程简介

    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学科。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独立地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独立或小组协作完成实验任务和项目;

    4.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1. 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及原理:计算机系统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网络技术,计算机语言等。

    2. 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Office办公软件,Photoshop美工设计软件,Dreamweaver网页设计软件等。

    3. 实验项目:包括文本编辑、网页设计、数据库操作等实验项目。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为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 课堂听讲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课堂内主题内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讲解,阐述理解与思维的方法。

    2. 计算机技能训练:教师将于机房内为学生成套計算机技能训练通过练习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 实验研究课程:学生将自行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束后,学生要向教师说明实验研究的内容和发现,再由教师进行点评。

    4. 常规学科综合训练:通过常规学科训练,培养学生跨学科多维度的双重要求。

    五、教学总结

    本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高素质信息技术应用人才的目标。同时,本教学计划广泛涵盖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进一步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通过期末考核和教学实际效果的考评,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为目标,逐步实现培养具备实际应用价值,掌握自主研发能力和敏捷技术使用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个人计划【篇3】

    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巩固信息技术知识,我特别制定了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与内容:

    本学期我们将以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为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存储与处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系统的组成与使用方法;

    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原理;

    3、掌握数据存储与处理的基本方法,了解常用办公软件和互联网的使用方法;

    4、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常识和网络安全知识;

    5、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习如何制作简单的多媒体文档、PPT特效等;

    6、提高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珍视信息资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采用“预学解疑、精讲精练、综合实践、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

    1、在授课前,教师将在课件中给出预习材料,引导学生自学预习,并就课前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2、授课过程中,应注重例题演示,每节课应强化讲解和重点训练,加强基础夯实,突出难点攻坚。

    3、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因此,我们会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编程、设计网页、搭建网络等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实用性。

    4、每周进行作业布置,集中检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并及时讲解和纠正错题。

    5、在教学结束时,应梳理该章节的知识点、难点,陈述本章背后的大思想,让学生能够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四、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多样化,其中包括日常作业、周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五、总结与评估:

    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注重基础打牢,勇于创新实践,运用信息技术理论实自我价值的提升。同时,教师也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个人计划【篇4】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信息的涵养,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ord20xx基础知识。

    (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二)Word20xx文字处理通过“任务驱动”方式主要介绍了创建文档、编辑排版、表格制作、图文混排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并能在实践中综合应用。

    1、教学上采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内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操作,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引导下,自我探索、发现,并通过上机体会掌握操作技能。

    学生及时操作练习,期间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反馈矫正,引导学生从模仿到创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合作精神。

    2、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爱惜电脑,不人为破坏教学场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

    3、加强教学实习场所机房的日常管理,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本学期计算机课每班总共约为18个课时左右。具体安排如下:

    内 容地点课时

    1.1了解本学期所学内容及机房制度、注意事项 教室 1

    1.2收集身边的信息 机房 1

    2.1计算机基础知识 机房 1

    2.2画图 机房 1

    2.3网络基础知识 机房 2

    3.1word的输入与保存文档 机房 1

    3.2设置文字与段落 机房 2

    3.3插入图片与文本框 机房 2

    3.4制作简单表格 机房 2

    3.5图片混排 机房 1

    综合实践 机房 2

    信息技术教学个人计划【篇5】

    信息技术学校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的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需要学习传统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接触到最新的信息技术,并学习如何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信息技术学校的教学计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信息技术学校的教学计划应该以以下主题为重点:

    1.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学生在信息时代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学校的教学计划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包括数码知识、计算机基础、网络知识和设备维护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技能,而不是只是学习理论知识。通过组织课程内容,设计实践项目和个人作品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

    2. 教育学生信息安全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信息技术学校的教学计划,必须注重教育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网络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安全保障。其次,学校应该通过教育课程、活动和演习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避免因为错误的操作或思考而导致的信息泄露和损失。

    3. 倡导人文关怀

    信息技术学校的教学计划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安全意识,还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因为,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简单连接,而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

    作为信息技术学校的教学计划,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学会关怀人类,关注人类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不仅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的讲授,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培养出具有人文情怀的专业技能人才。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学校的教学计划应该注重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信息安全意识和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深厚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人才。同时,信息技术学校的教学计划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个人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大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深入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标准》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讲究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达到手脑并用,同步发展。学生先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5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正确的开机关机,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及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靠每周上课时间巩固练习的,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青岛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内容包括:网上搜索,收发电子邮件,电子表格的初识,认识多媒体,获取多媒体等。其中收发电子邮件和电子表格初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计划把课程分成基础型和拓展型,并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主要是考虑知识内容的系统性,也考虑对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过程的系统性。首先提出任务,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网络收集、筛选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型课程中,关于信息科技基础的内容采用以知识、技能体系为主的编排原则,应用软件则采用以合适的任务或活动串连相关知识、技能的方式,要防止将应用软件操作指南作为课程内容的简单做法,要注意能力提高的有序性。

    四、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的维护。

    2、掌握登录网站和浏览网页的方法。

    3、掌握网上搜索和软件下载的方法。

    4、学会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5、学会电子表格的简单用法。

    6、会在网上和同学进行交流、学习。

    7、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8、了解网络安全,尝试使用杀毒软件,能正确地引用网上资源,具备良好的网络礼仪和网络道德

    五、教学措施

    本学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开展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以这种方式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仍以学生自学和动手操作为主。

    信息技术教学个人计划【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绘图工具栏中的常用工具,认识绘图时常用的各种基本图形。

    能力目标:掌握利用工具栏中的工具绘制简单图形的方法。

    情感目标:提高自己挑战意识,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绘图工具栏画出多彩的线段和多彩的圆。

    教学难点:图形的旋转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幻灯片呈现小鸡的图片

    2、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只小鸡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呢?

    小鸡的头和眼睛都是圆形,可是这两个圆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再看一下组成小鸡脚的这几条直线有什么不同?

    3、这些都是怎样画出来的呢?你想学会吗?

    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图形工具百宝箱》吧!(板书课题)

    1、观察组成图片的图形

    2、想利用一个有趣的谜语给学生创设有益于探索的情境,在文体情境的不同细节中,设计进一步探索问题的建议和暗示,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启发探究,技巧点拨

    1、师带领认识绘图工具栏

    2、师演示各种图像的画法

    3、线段

    4、圆(按shift)

    5、多种图形

    1、一起认识绘图工具栏

    2、观察

    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1、那你就用这些工具画一个你喜欢的物体

    2、小组同学可以相互帮助

    3、老师巡视

    1学生自由画

    2、有麻烦向老师请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2、指名说:你是怎样填充的颜色的?

    表扬(双击-设置自选图形格式)提出疑问

    解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创作,展示

    1、问题都解决了,就让我们带着你的收获,去尽情描绘你心中的蓝图吧!

    学生完善自己的作品

    2、老师评比台

    3、时间到了,让我们休息一下,放下手中的鼠标,欣赏一下大家的作品!

    4、展示学生作品

    (你是怎样想到创作这样一幅作品的呢?)

    (谁想为他的作品做一下点评)

    信息技术教学个人计划【篇8】

    学前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学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学前阶段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培养学前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和教育技能,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他们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知识、能力和技能,为提高学前儿童的信息化素养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教学知识:学前教师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写作与排版、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2.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学前教师应具备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熟练掌握使用教育软件、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及其他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3.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学前教师应能够针对学前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选用适当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讲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媒体教育、网络教育等。

    2. 实践演练: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逐步提高学员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能力,增强学员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3. 互动学习: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促进参与学员的知识交流和互动学习,不断拓展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第一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硬件知识

    2. 操作系统基础

    3. 应用软件基础

    第二周:写作与排版

    1. Word操作技巧

    2. PPT制作与演示

    3. Excel数据处理

    第三周:多媒体教育

    1. 教育软件应用

    2. 课件制作与设计

    3. 视频制作与播放

    第四周:网络教育

    1. 电子邮件应用

    2. Web浏览器基础

    3. 网络安全与维护

    第五周:信息技术教育实践

    1. 计算机教育案例分析

    2. 多媒体教育案例分析

    3. 网络教育案例分析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

    1. 学习笔记:学员应对每一次授课内容进行笔记,包括重点知识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等。

    2. 实践报告:学员应按照教学要求完成指定的实践任务和课程设计,撰写学习心得和实践心得报告。

    3. 课程总结:学员应在课程结束后,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个人计划【篇9】

    一、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初步了解Word20xx窗口结构及其功能;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20xx的方法;初步了解文件保存方法,掌握智能拼音输入文字;学会输入单字和词组;学会切换输入法状态,学会打开文档;学会用光标移动的方法修改文章,了解PowerPoint20xx;学会启动PowerPoint20xx、选择版式的方法;掌握在幻灯片上文字输入、格式设置。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初步学会使用绘图工具箱掌握画线的工具,让学生能运用画线工具作简单的图形;学会选择及改变线宽。初步学会用椭圆、矩形、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画图工具作简单的规则的图形。

    三、改进教学的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3、教研工作目标和计划。

    四、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贯彻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学工作,认真学好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认重点、难点,坚持做到教学有计划,课课有准备,堂堂都上好。加强学生操作训练,改革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着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内与课外合理安排,辅导点拨,做好防差工作。加强直观和实际操作,加强学生能力培养,让学生动手动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学生信息意识。

    五、提优补差内容、途径和方法

    提优: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竞赛,以赛促教。

    补差:加强辅导。

    六、教研工作目标和计划

    目标:

    本学期教研工作按学校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关系的研究》,着重研究在新课程标准框架内用好原教材,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与积极主动学习的关系进行研究,把新课标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七、计划:

    1、加强理论学习,发展多向思维,用创新思想指导教学工作。

    2、课堂教学中明确目标,用活泼有趣的形式辅助教学。

    3、及时做好经验总结,理论和实践相联系,撰写教学论文,写好心得体会。

    小学第一学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度表

    周次章(或课)、节内容及课时主要教学目标与要求

    2第29课初识word20xx初步了解Word20xx窗口结构及其功能;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20xx的方法;初步了解文件保存方法

    3第30课文字的输入掌握智能拼音输入文字;学会输入单字和词组;学会切换输入法状态

    4第30课文字的输入

    6第31课文章的修改学会打开文档;学会用光标移动的方法修改文章

    7图庆放假

    8第32课段落的调整(一)掌握文章段落的复制、移动及删除;掌握文章的查找和替换

    9第32课段落的调整(二)

    10第33课文字的修饰(一)掌握文字的字型、字体、字号及颜色设置等修饰的基本方法;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并能作相应的调整

    11第33课文字的修饰(二)

    12第34课设置段落格式(一)学会对文章段落的对齐、缩进等操作;掌握行距和字距的调整

    13第34课设置段落格式(二)

    14第35课插入图片(一)了解图片工具栏的组件和使用方法;学会插入剪贴画、图片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图文混排的方法

    15第35课插入图片(二)

    16第36课打印预览学会用打印预览查看文章编排效果;掌握纸张大小的设定、页边距的设置方法

    17第37课初识PowerPoint20xx(一)了解PowerPoint20xx;学会启动PowerPoint20xx、选择版式的方法;掌握在幻灯片上文字输入、格式设置

    18第37课初识PowerPoint20xx(二)

    19第38课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掌握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

    20第39课浏览与放映浏览幻灯片、放映幻灯片

    21期末测试备注在期中要酌情搞一次测试

    信息技术教学个人计划【篇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1、任教班级学生学科学习情况(好、中、差)分析。

    2、学困生情况分析(含学困生名单、现状和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新接任的班级,本栏目内容的.填写可在开学的第一周内完成。)

    任教年级学生学科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家庭基本没有计算机,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只有在学校的一星期40分钟,操作时间客观上较少,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平衡。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较浓,上课能积极探索,主动求知。

    现有差生情况如下:

    各班都有部分学生因缺少操作机会,导致一些计算机基本操作都不熟练。

    针对本年级的不同情况,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在提补差上要多动脑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平时的教学中,应着重在实、广、新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质量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老师要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上课,优秀的课件教案怎么写?今天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的文章,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电子图书,并体会其优越性;了解常见电子图书的格式。

    2. 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分类搜索的方法;学会用搜索引擎在因特网上查找自己所需的电子图书;学会下载及安装电子图书阅览器。

    3. 情感目标:在上网查找并阅读电子图书的过程中,体会电子图书的优越性,并进一步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电子图书。

    教学难点:

    1. 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电子图书。

    2. 下载及安装电子图书阅览器。

    课前准备:

    了解一些可在线阅读书报的网站。

    一、 激趣引入。

    教师可先用一段Flash或音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先播放一段《丑小鸭》故事的开头,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停止播放。再引导学生到“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上查找到此故事,并阅读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二、在“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上查找。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上可以查找到《丑小鸭》的故事,快去找一找。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归类查找的方法。

    三、用搜索引擎搜索。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看的书或还想看的书,并在“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上查找。

    在用搜索引擎查找时,可直接用书名作为关键词。如果有的学生记不清书的全名,可以用书名中的一个词语或几个词语作为搜索的关键词。查找到自己想看的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线阅读图书。

    教师可适当地介绍网上书店,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网上书店购书与在一般的`书店购书有什么不同。同时也应提醒学生,网上购物是存在风险的,不要在网上随意泄漏自己或家人的个人资料,特别是信用卡-号、手机号码等,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在网上查找《都市快报》和《浙江日报》,说说网络报纸有什么好处。网上的图书,学生以前接触得比较多,但每天家里看的报纸在网上也有,很多学生是想不到的。在查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搜索关键词的选择是否正确。

    学生听到未完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发展。

    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查找,再对某些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多数学生会发现自己想要看的书读书网上并没有,从而引出用搜索引擎搜索。

    学生自行查找,找到后自行阅读。

    学生可以在网上了解自己想买的书的价格,内容介绍等等。

    学生查找报纸,找到报纸后,如果时间有剩余,可让学生在线阅读报纸。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上电子图书的方便快捷顿时显现出来了。

    通过不同方法的查找,让学生明白两种查找的优缺点和作用。

    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网上图书的快捷。

    通过练习,不仅能巩固学生的搜索技能,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网络的优越性。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篇2】

    轻敲3下门,等1秒后不必等考官叫,半推门,微笑、点头示意。推开门,走进,勿转身同时右手背后轻轻关上房门。大方走到讲桌左侧半米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鞠躬),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课题是(小学信息技术第x册(上/下)第x课)《1xxxxx》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跟他们一起(帮助他们)xxxx呢?哦,那么多同学跃跃欲试啊!(同学们的热情真高!)可是怎么做呢,哪位同学知道?(顿)好,这位女同学,就请你来给大家说一说吧!(顿)

    噢,这位同学说2xxxx,真好!

    那怎样2xxxx呢?大家先3xxxx(完成2xxxx的前提),看哪位同学最先完成。(顿)板书:

    哦,这位同学第一个完成了任务,那就请你来说一下你是怎样操作的。(顿)

    很好,你不仅操作熟练,表达的也很准确,请坐。是的,同学们。我们可以xxxx(描述完成3xxxx)了。

    好,刚刚没有完成的同学抓紧时间完成任务(顿)。下一步我们就要来2xxxx的方法了,同学们先自己在电脑上操作一下,看看哪位同学做的又快又好。(顿)

    恩,同学们完成的都不错,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演示一下?(顿)看,xxxx(学生是怎么做到2xxxx的),(换方位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你操作的真熟练,掌声送给他,请回。

    哦,你提的这个问题老师都没有想到,真不简单,那我们都来思考一下他提的这个问题。怎样才能解决xxxx(这个男生的.问题)呢?

    下面同学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电脑上实际操作,看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问题的答案?(下来巡视)

    哦,你们小组xxxx(完成方法1/问题点1)!

    好,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小组讨论的结果,请你代表你们小组来说一说。(顿)

    恩,xxxx(完成方法2/问题点2)。你们小组观察的非常仔细,请坐。

    好,请你来。(顿)的确是这样,(完成方法3/问题点3)。你很善于观察,真棒,请坐。

    这个问题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动手操作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看来真的是集体的力量大。

    那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xxxx(需要的问题补充),在小组里分享结果以及搜索过程中的发现和疑惑。我们看一下哪个小组有更多的收获。(顿)

    我看各小组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a小组的同学互帮互助,完成了图形的绘制,值得每位同学去学习;b小组的同学态度都很认真,要继续保存这种探索求知的精神;c小组的同学虽然不善表达,但是他们每个人都顺利完成了任务,真是藏龙卧虎;d小组的每个同学对本课的知识都掌握的很牢固,他们第一个完成了任务。

    通过智慧小海龟画这个图形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下面我们来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谁想来说一说?(顿)最前边的这位男生,这节课你听课特别认真,你一定能说的很好,你来试一试!(顿)

    果然很棒!这节课,我们xxxx(课堂内容总结),你总结的既全面又条理,谢谢,请坐。

    既然大家已经学会了xxxx(课堂内容)的基本操作方法,那么课下就请大家xxxx(课下作业内容)。

    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略微换个方位)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篇3】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office20xx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 20xx是Office 20xx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熟悉网络搜索引擎;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获取网络上的资料;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设计模板、版式创建演示文稿。难点:模板和版式区别。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过PPT,具有基本的操作能力,对界面和窗口有一定的认识,但缺少基本概念和进一步复杂的操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分析

    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准备

    软件:PowerPoint 20xx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资源:《走进香港》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学习了2个软件:WORD和EXCEL,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2个软件有什么应用啊?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WORD是文字编辑软件,可以用来编小报、贺卡、课程表等,EXCEL是电子表格,可用来对简单的图表数据的计算处理。还有一个软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比如公司在演示一个产品介绍的时候,或者在诗歌朗诵比赛中,配乐和图片背景,这个软件叫做演示文稿Powerpoint。

    2、初步探索

    一、收集资料

    演示《走进香港》PPT文件

    请学生们观察

    教师提问:此文件内包含了哪些元素?

    学生回答:图片,文字

    教师提示:围绕主题从网上找到相关图片和文字,收集做为文件的资料。

    教师演示:在Google或百度找到关于香港的资料后,单击浏览器上的“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把整个网页保存到专用的文件夹中。

    二、模板和版式

    教师再次播放《走进香港》,提示每页幻灯片中色彩一致、风格统一,美观大方。

    提出“模板”和”版式”的概念

    教师演示:启动PPT,“新建演示文稿”-选择合适主题的模板-选择合适内容的版式-输入标题,制作完成封面。

    3、操作练习

    学生操作:课本第63页“练一练”,

    A、在网上查找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包括人口、分布、语言、文字、风俗等几方面。把相关的资料保存在D: 班级+姓名作业资料文件夹内。

    B、制作一个介绍少数民族的演示文稿的封面,要求选择合适的模板和版式,文件保存为D:班级+姓名作业少数民族介绍.ppt。

    4、深入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对典型的'错误做全班演示更正。。

    5、课堂小结

    网络中搜索资料

    制作幻灯片封面

    6、课后教师反思

    (1)学生有哪些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经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应对建议?

    (2)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或学习的哪些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具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 ?

    (3)教材在本单元中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office20xx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 20xx是Office 20xx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板与版式的更换。难点:母板与模板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会如何新建模板和版式,这课时进一步熟练操作。

    三、教学方法分析

    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三、教学准备

    软件:PowerPoint 20xx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资源:《走进香港》PPT 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完成的PPT文件,第一课时中搜索到网络资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举例演示学生的作品

    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选择模板和版式,并都已经制作完成了一个PPT文件,但只有封面一个幻灯片页面,这节课我们要来丰富自己的作品。

    2、初步探索

    教师演示:打开《走进香港》,增加一个幻灯片页面,“插入”-“新幻灯片”,程序自动选择版式,模板自动应用第一张幻灯片,继续插入多幻灯片张,版式自动选择,同第二张。

    教师提示:“插入新幻灯片”和“新建文件”的区别

    教师提问:第二张版式名称为“项目清单”,合适自己的版面设计吗?如果不合适,怎么办?

    学生回答:更换版式(可让操作能力好的学生上来操作)

    教师讲述:与版式相类似,模板也可以更换,但两者又有不同的地方,请大家在操作的时候注意观察(在课堂小结中提问)。

    教师讲述:应用模板使我们创建的幻灯片有统一的外观,比如要在每个页面的右下角出现一行制作者的名字或者出现同一的徽标,但是还能不能使其更加完美呢?我们可以使用幻灯片母板,“视图”-“母板”-“幻灯片母板”

    教师边演示边讲述: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3、操作练习

    学生操作:打开前一课时保存的PPT文件,完成课本第63页“练一练”

    附加要求,在幻灯片母板中添加制造者的班级姓名,

    文件保存为D:班级+姓名作业少数民族介绍.ppt。

    4、深入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对典型的错误做全班演示更正。。

    5、课堂小结

    更换版式和更换模板的区别

    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6、课后教师反思

    (1)学生有哪些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经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应对建议?

    (2)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或学习的哪些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具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 ?

    (3)教材在本单元中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篇4】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我给朋友写封信》是在学生学会英文输入后,对文字输入进一步的学习。其中的汉字和词组输入是以后学习信息获取、处理以及文字处理技能的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基础不一,有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鼠标、键盘操作不熟练,有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熟练使用相关输入法输入文字。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进行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

    ②能使用全拼输入法,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③能用词组输入的方法快速地“写”信。

    ④会保存输入的文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通过小组协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③通过书信的书写渗透感恩教育。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全拼、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文字、保存文档。

    教学难点:输入法信息的获取及理解应用。

    【教学方法、学法分析】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切入正题,在新课导入阶段,我选用了最简单、最直观的一种方式,即让学生欣赏几封设计精美的信件。

    看,这些书信设计新颖,漂亮吗?来到新的学校,一切是那么新鲜,在繁忙的学习之余,你还记得要好的朋友吗?你想给他(她)写封信吗?如果我们用计算机帮忙,就能写出象上面一样既漂亮又新颖的信。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我给朋友写封信》。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设计精美的书信,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激情。为新课的讲授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布置任务,促使思考:

    任务1:在记事本或写字板中输入:“How are you?”。

    任务2:在你的记事本或写字板中用全拼输入法输入中文:“我爱祖国!”

    任务3: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词语和句子:北京世界奥运会台X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任务1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任务2的布置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局限性,从而激发学习输入汉字的欲x。

    3、提供素材,自主学习:

    相关素材:(1)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2)全拼输入法的使用;(3)智能ABC输入法的使用;(4)智能ABC输入法提示行简介;(5)同音字提示框中汉字的选择与查找;(6)常见汉字输入疑问解答;(7)输入法属性设置;(8)怎样保存你的信件;(9)阅读材料。

    学生根据任务,从课本或学习课件中获取所需知识,然后完成任务。老师巡视,对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让他们充当小老师分组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让他们自己去遨游,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让学生在使用信息,获取信息的同时培养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让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4、任务驱动,实战演练:

    任务4:告诉你身边的同学,你使用的当前输入法提示行的组成及功能;

    任务5:在记事本或写字板中根据自己的情况,从输入法菜单中选择合适的输入法,给你的朋友写一封信。

    任务6:将你写的信保存在计算机中。

    5、相互交流、体验成功:

    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然后由小组长综合本小组意见,在班上交流。填写交流与评定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新知构建的协做者。教师为学生提供自学的必要资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完成对新知的构建。而学生自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获取,处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完成了对新知的建构又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设计成一个个小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技能。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篇5】

    〖单元概述〗

    本章通过列举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信息及其特征,认识信息和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初步感受信息文化,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课程标准〗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了解什么是信息;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学会区分信息和信息的媒体;通过生活实例具体说明信息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及其主要内容;了解信息技术经历的五次革命,并列出每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能快速在图书馆或向家长获取信息;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学生,应提高上网查询的速度。

    交流讨论信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感受信息文化;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获取信息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信息的概念: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们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第一堂课。有谁能说说什么是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试着举1~2个例子。

    师:(教师在学生举例时可以将案例记录在黑板上,以备区分信息与信息的媒体之用)

    师:刚才大家都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学者是如何来定义信息这个概念的。

    师:信息是一个被各个领域广泛运用的概念,其定义因领域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的是信息学奠基人香农和控制论奠基人维纳对信息的定义。

    师: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表达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的表示媒体,简称媒体。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属于信息,书就是信息的媒体。刚才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例子,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哪些属于信息,哪些属于信息的媒体?

    师:信息的媒体类型很多,常用的类型有四种:文本、数据、声音和图像等等。看看黑板上罗列的都属于哪一类型?

    二、信息的主要特征:

    师:刚才我们都列举了很多信息,也了解了哪些是信息,哪些是信息的媒体。现在,我们可不可以归纳一下信息有哪些主要特征呢?同样,也举1~2个例子。

    师、生:信息的主要特征是:可开发、存储;可传递、共享;可处理、再生;可利用、增值。

    三、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师:刚才我们着重介绍了第一节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师: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内容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

    师:信息技术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五次革命,请同学们查看教材,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每次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生:第一次语言的产生;第二次文字的发明;第三次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师:在信息技术经历的五次革命中,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在每个历史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个活动。

    说明:建议以2~3人为一组(同桌),根据分析表完成活动。

    〖课前准备〗

    设备:学校一般采用专线、宽带、电话线等连接方式接入因特网,计算机中的浏览器一般选Internet Explorer(简称IE)。

    教师:各种教学用的记录表及评价表,如分组调查表、周边图书馆推荐表、相关网站链接表、分析表、作品引用记录等。

    〖活动安排〗

    l         活动主题:分析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

    l         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向家长咨询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分析表。

    l         活动步骤:

    (2)每组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查询方式(通过图书馆、向家长咨询或上网查找)查找相关资料

    〖对不同起点的学生〗

    1.需要帮助的学生:

    与学生一起查找资料,或事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助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章的知识点。

    2.可以提高的学生:

    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信息,并通过生活实例来反映信息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课件模板】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其三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课件模板】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其三,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从最初将计算机当作学习的对象,已经转化为将计算机当作收集、整理、辩析信息的工作,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不单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应是努力让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养成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单元格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我把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作为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标,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知识点的方面出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A、单元格的基本概念;B、单元格的选定;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互相协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电脑的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四、说教材分析

    Excel电子表格软件是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模块之一。本节课教学内容,介绍了单元格的相关知识,在Excel中是比较重要的一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单元格选定的方法。难点是选定局部连续总体不连续的单元格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1、为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我继续使用“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的长期使用逐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习惯与能力。

    2、以“小组协作”的方法,通过“小组协作”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能力。

    六、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协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4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电脑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七、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辅助工具:计算机网络教室、Windows操作系统、Excel 20xx、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复习提问

    (二)新授课内容

    1、教师指导学生打开课件,展示一段选定单元格操作的录像,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设计思想〕

    (1)通过布置这样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打开课件,并作如下任务布置

    (1)自学单元格、行号、列号、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区域地址、单元格选定的方法。

    (2)将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流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将问题提交教师

    〔学生活动〕根据布置的任务进行小组内的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1、巡视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接受组长提交的疑难问题并辅导个别学生。2、观察研究统计小组协作有效的和无效的各组各种因素。

    〔设计思想〕以上(1)、(2)两步是本节课的教学核心,也是我整个“任务驱动,小组协作”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学生的自学,自己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来达到相应的教育活动目的。让学生自学问题还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个性,避免个性的压抑。同时解放教师,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大的教育活动时间和空间。

    3、自学反馈

    值日小组讲解单元格、行号、列号、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区域地址、单元格选定的方法,以及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学生活动〕值日组讲评,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自学的具体情况进行简单的讲评,在知识方面和小组自学活动方面。

    4、练习

    〔学生活动〕打开课件,根据要求做练习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讲评和学习行为表现讲评。

    5、课后总结:对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情况(以鼓励表扬为主),并对学生下一步学习提出更高要求。

    6、布置作业: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布置作业。

    【[优质心得] 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模板】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