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导游词参考: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篇二)
  • 导游词参考: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篇二)

    发表时间:2022-08-04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导游词参考: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篇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实数的概念

    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数学上,实数定义为与数轴上的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数学上,实数定义为与数轴上的实数,点相对应的数。实数可以直观地看作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但仅仅以列举的方式不能描述实数的整体。实数和虚数共同构成复数。

    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两类,或代数数和超越数两类。实数集通常用黑正体字母R表示。R表示n维实数空间。实数是不可数的。实数是实数理论的核心研究对象。

    实数有什么范围

    在实数范围内,是指对于全体实数都成立,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和负实数,不只是大于等于0,还包括负实数。

    整数和小数的集合也是实数,实数的定义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集合。

    而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小数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无理数),其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均能化为分数。

    所以小数即为分数和无理数的集合,加上整数,即为整数-分数-无理数,也就是有理数-无理数,即实数。

    实数的性质

    1.基本运算:

    实数可实现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平方等,对非负数还可以进行开方运算。

    实数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平方后结果还是实数。

    任何实数都可以开奇次方,结果仍是实数,只有非负实数,才能开偶次方其结果还是实数。

    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律、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适用:

    交换律:a+b=b+a,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b+ac

    2.实数的相反数:

    实数的相反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相反数的意义相同。

    实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它们的和为零,我们就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实数a的相反数是-a,a和-a在数轴上到原点0的距离相等。

    3.实数的绝对值:

    实数的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意义相同。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

    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实数a的绝对值是:|a|

    ①a为正数时,|a|=a(不变)

    ②a为0时,|a|=0

    ③a为负数时,|a|=a(为a的相反数)

    (任何数的绝对值都大于或等于0,因为距离没有负的。)

    4实数的倒数:

    实数的倒数与有理数的倒数一样,如果a表示一个非零的实数,那么实数a的倒数是:1/a(a≠0)

    jk251.coM小编推荐

    导游词必备: 中考化学知识点梳理最新最新模板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导游词必备: 中考化学知识点梳理最新最新模板”,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

    (3)菱铁矿(FeCO3)。

    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5、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

    (2)加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

    (1)硫酸铜晶体;

    (2)氢氧化铜沉淀;

    (3)硫酸铜溶液。

    1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18、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1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不尝药品的味道。

    [实用]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知识点一篇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实用]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知识点一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1、乐音: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3、频率: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频率单位是:次/秒,又记作Hz.

    4、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nic Wave).(蝙蝠、海豚等可发出)

    6、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nic Wave).(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可发出)

    7、超声波的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8、响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udness).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在相同距离下,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9、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Aplitude).

    10、音色:物理学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由物体本身决定,就是说: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或区分不同的人.

    11、乐音三要素(或三特征):音色、响度、音调.

    12、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13、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14、三种乐器改变音调的方法:

    (1)要使打击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打击乐器的材料、大小、形状;

    (2)要使弦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弦的材料、粗细、长短、松紧程度;

    (3)要使管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管的材料、长度、粗细、形状.

    15、了解几个数据:

    (1)人类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 85-1100Hz 之间;

    (2)人类耳朵的听觉范围约在 20-20000Hz 之间;

    (3)一般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 20-4000Hz 之间;

    (4)狗的听觉范围约在 15-50000Hz 之间.

    [实用]八年级人教版期末物理知识点篇一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实用]八年级人教版期末物理知识点篇一”,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杨氏干涉实验】

    杨格于1801年设法稳定两光源之相位差,首次做出可见光之干涉实验,并由此求出可见光波之波长。其方法是,使太阳光通过一挡板上之小孔使成单一光源,再使此单一光源射到另一挡板上,此板上有两相隔很近的小孔,且各与单光源等距离,则此两同相位之两光源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因为通过第二挡板上两小孔之光因来自同一光源,故其波长相等,并且维持一定的相位关系(一般均维持同相),因而能在屏幕上形成固定不变的干涉条纹。若X为屏幕上某一明(或暗)条纹与中心点O的距离,D为双孔所在面与屏幕之间的距离,2a为两针孔S1,S2间之距离(通常小于1毫米),λ为S光源及副光源S1、S2所发出的光之波长。两光源发出的两列光源必然在空间相迭加,在传播中两波各有各的波峰和波谷。当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亮点。这些亮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的整数倍。在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暗点,这些暗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2的整数倍。

    【薄膜干涉】

    水面上的薄层油膜,机动车在潮湿柏油道上所遗留下来的油迹,或是肥皂泡等,都会在白光中出现灿烂的彩色。所有上述的各例中,均是由薄膜干涉现象引起的。若将一用金属细丝制成的矩形框架,浸以肥皂水形成一层薄膜,然后用弧光灯的白光或阳光照射于其上,就呈现出典型的薄膜干涉。其中一部分是由反射光产生的干涉条纹,而其余的则从皂液膜中透过去。此时从反射光中可以看到许多与水平框架上缘平行的彩色横条纹。不但如此,这些横条纹还会慢慢地向下移动,愈靠近框架上缘则愈宽。此外,透射光在白幕上也显示出许多彩色横条纹,但比起反射光中的条纹要暗淡得多。如果用单色光代替白光,则彩色现象会立即消失,而出现的便是一些彩色条纹的花样类似于明暗相间的条纹。在1800年英国科学家杨格指出薄膜彩色条纹之形成,是因为干涉现象所致。

    【牛顿环】

    又称“牛顿圈”。光的一种干涉图样,是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例如用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触,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射时,可以看到接处点为一暗点,其周围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彩色圆环;而用单色光照射时,则表现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单色圆圈。这些圆圈的距离不等,随离中心点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窄。它们是由球面上和平面上反射的光线相互干涉而形成的干涉条纹。在加工光学元件时,广泛采用牛顿环的原理来检查平面或曲面的面型准确度。

    光学知识点

    1、基本概念

    光源发光的物体。分两大类:点光源和扩展光源.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扩展光源可看成无数点光源的集合.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几何线.光束通过一定面积的一束光线.它是温过一定截面光线的集合.光速——光传播的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恒为C=3×108m/s。丹麦天文学家罗默第一次利用天体间的大距离测出了光速。法国人裴索第一次在地面上用旋转齿轮法测出了光这。实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虚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发实际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本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完全照射不到光的暗区。半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有部分光可以照射到的半明半暗区域。

    2.基本规律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先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扰乱,保持各自的规律继续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线、人射线、法线共面;反射线与人射线分布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线、人射线、法织共面,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对确定的两种介质,入射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介质的折射串n=sini/sinr=c/v。全反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A,sinA=1/n。

    (5)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线或折射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线方向反射或折射。

    3.常用光学器件及其光学特性

    (1)平面镜点光源发出的同心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得到的也是同心发散光束.能在镜后形成等大的、正立的虚出,像与物对镜面对称。

    (2)球面镜凹面镜有会聚光的作用,凸面镜有发散光的作用。

    (3)棱镜光密煤质的棱镜放在光疏煤质的环境中,入射到棱镜侧面的光经棱镜后向底面偏折。隔着棱镜看到物体的像向项角偏移。棱镜的色散作用复色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4)透镜在光疏介质的环境中放置有光密介质的透镜时,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成像作图利用三条特殊光线。成像规律1/u+1/v=1/f。线放大率m=像长/物长=|v|/u。说明①成像公式的符号法则——凸透镜焦距f取正,凹透镜焦距f取负;实像像距v取正,虚像像距v取负。②线放大率与焦距和物距有关。

    (5)平行透明板光线经平行透明板时发生平行移动(侧移).侧移的大小与入射角、透明板厚度、折射率有关。

    4.简单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和眼睛

    (1)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在。

    (2)照相机是凸透镜成像在u>2f时的应用.得到的是倒立缩小施实像。

    (3)幻灯机

    (4)显微镜由短焦距的凸透镜作物镜,长焦距的透镜作目镜所组成。物体位于物镜焦点外很靠近焦点处,经物镜成实像于目镜焦点内很靠近焦点处。再经物镜在同侧形成一放大虚像(通常位于明视距离处)。

    (5)望远镜由长焦距的凸透镜作物镜,辕焦距的〕透镜作目镜所组成。极远处至物镜的光可看成平行光,经物镜成中间像(倒立、缩小、实像)于物镜焦点外很靠近焦点处,恰位于目镜焦点内,再经目镜成虚像于极远处(或明视距离处)。

    (6)眼睛等效于一变焦距照相机,正常人明视距约25厘米。明视距离小子25厘米的近视眼患者需配戴凹透镜做镜片的眼镜;明视距离大于25厘米的远视25者需配戴凸透镜做镜片的眼镜。

    光的电磁知识点

    一、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5.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6.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7.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1.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00毫安=1000000微安。

    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电路知识点

    一、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5.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6.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7.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1.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00毫安=1000000微安。

    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压强和浮力知识点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一篇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一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制订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学生学习的行动指南,它能使学生增强责任感、科学支配时间、积极努力地完成学习任务。主要包括:对上学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小结,提出本学期努力的方向、目标、措施等。教师应向学生讲明制订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组织检查执行情况,必要时帮助学生适当调整学习计划。

    学化学方法分享

    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的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不相联系的。因为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易于转化成为能力,便于应用和学会学习的科学方法。它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飞跃之后,在理解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努力下逐步形成的。

    二氧化碳的制法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实用范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篇二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实用范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篇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液体的颜色

    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气体的颜色

    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8、黄绿色气体:氯气

    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实用模板]八年级人教版下册物理知识点其一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这篇《[实用模板]八年级人教版下册物理知识点其一》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第一节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4、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 9.8N/Kg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计划参考: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推荐一篇)


    学生时代,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计划参考: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推荐一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类比分数约分,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

    2、经历从分数的约分到分式的约分的类比探索、归纳过程,明确分式约分的概念和依据。渗透数学中的类比数学思想.

    3、在对分式约分的过程中,由繁到简,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二、重点:如何进行分式约分

    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如何约分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它是分式基本性质的运用,也是后面学习分时乘除法运算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学过了分数的约分,七年级学习了因式分解,上节课又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些都是学好分式约分的基础

    五、教法学法

    自学点拨 小组合作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利用类比思想,由分数认识了分式,由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环节得到了分式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我们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继续探究新知,板书课题:14.1分式(2)约分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开场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头脑中马上回想上节课的内容,而且知道了要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来探究新知,明确了学习的方向。】

    二)知识储备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个小题,使学生回想分数的约分方法,为类比引入分式的约分服务,第二小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回忆因式分解的方法,如果忘记了,旁边给了小贴士,帮助回忆

    三)类比引新

    【设计意图:课上的检测很重要,但有时由于课上的突发事件而不能完成,看情况而定】

    结束语:数学的美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学习了分式的约分,这个由繁到简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数学的简洁美,然我们继续努力,去发现,去体会数学的美吧!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知识点(篇二)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为满足您的需求,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知识点(篇二)”,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1.自然界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氢气。

    2.氢气燃烧:2H2+O2==2H2O

    现象: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有水珠产生。

    3.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验纯。

    4.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1)来源广泛(2)热值高(3)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5.碳单质常考物理性质: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能导电,活性炭有吸附性。

    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7.活性炭、木炭有吸附性的原因:为疏松多孔结构,所以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8.古代的字画能长久保存的原因: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9.碳具有可燃性:C+O2===CO2(充分燃烧)2C+O2===2CO(不充分燃烧)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0.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没有气味,难溶于水。

    导游词推荐: 教学工作思考之二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导游词推荐: 教学工作思考之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紧张而有序的“读题、审题专项训练课”的展示汇报已结束。细想下来,有许多地方回味无穷。本来,开展次项专项训练是针对学生审题不细,做题丢三落四而粗心出错而开展的。由于此一项专题训练以前大家都没搞过,想当然的大部分教师刚开始都上成了练习课。当然,有失必有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通过两次专项训练的开展,收获还是颇丰的。

    首先,针对数学组三位教师的展示课来看,此类课的大体的框架已经搭起来了。应该说王加国老师是这一次展示课上的较为成功的一位,大的环节已没有问题,所缺的只是选题及读题后对题目的思考及思路的引导的到位的程度而已。

    其次,教师们再没有将这种展示课当成一种任务,而是将它当成了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一个平台。这应该是本次一个最大的收获。当然,这之中也不乏个别老师有照搬老式练习课,找省劲的想法,但这毕竟是个别人的个别想法,总体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特别是思想的改变为以后的“读题、审题专项训练课”的继续开展以及考前对学生的强化训练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三,通过这两次专项训练课的展示,经过学生考试成绩的反馈来看,初见成效。粗心丢分的现象大为减少。这也无形中增强了教师们继续进行次项专项训练的信心和决心,并决定将它逐步深化到日常教学中。

    第四,专项训练对于靠前复习来说。不可否认也是一种新的复习途径,而这与中考前的专项复习也不谋而合。故完全可以大胆尝试将以后的考前复习课全改为专项训练课。以避免以前的考前复习中,学生做试卷,教师批试卷,学生改试卷,教师讲试卷的简单的机械重复。减轻教师和学生的重复劳动,是考前复习更有针对性。

    第五,通过两次专项训练课的展示结果来看,虽然暴露出了部分教学设计及教学上的不足,但经过仔细研讨,进行这类课已经有了大体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注意事项,现简述如下:

    1)设计课的内容时,选题一定要精练,务必做到精而不杂。一般可设计三到四个题,但每个题的信息含量一定要大,有一定的深度和拓展延伸性及可探究性。一般来说,应避免填空和选择题的选用,因为这类题的信息含量一般都不太大。

    2)教学过程一定要精练,避免拖泥带水。可以开篇点题,废话少说,三言两语直接导入新课,用不着长篇大论的解释这类课的作用和功能。教学目的也不用上学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对学生的干扰。

    3)读题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至少要三遍。第一遍,中速读,明白大意即可;第二遍,慢读,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并用铅笔划出;第三遍,找出关键词语,并理解关键词语在题目中所起的关联作用。

    4) 师生互动,思路引导要充分。读完题后,先不要让学生做,要先让学生结合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反馈自己所获得的信息,一个学生说不全,两个说,两个说不全三个说……,直到所有的条件信息挖掘完整为止,包括有用的和暂时看起来无用的信息,这样棵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另外,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一定要到位,“过与不及”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要注意提醒全体同学认真听取别的同学的发言,博采众长,才能有助于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思维的发展。

    5)做题一定要学生独立完成。反馈完信息后,70%的学生对题目的解答方法已胸有成竹,但并不代表这部分同学就能将这个题目完全做对,还应注意步骤的有序性。在学生做题的这个时间段内,教师可以针对个别后进生进行单独差异辅导,相信效果一定不错。

    6) 集体订正,规范步骤。经过了前几个环节后,大部分同学的解题思路已经很清晰,但解题步骤上还会有不严谨的情况出现,因此,这一环节可通过学生互相纠错或板演来实现,当然,个别难题还应当讲则讲。

    7)反思归纳,提升规律。这一环节可谓是重中之重,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将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总结出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切忌就题做题,简单的机械重复。

    通过以上七个步骤,相信专题训练的成效就不会存在很大的问题了。当然,课的效果还要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素养而定。总体来说,本次“读题、审题专项训练课”专题的开展使教师们受益匪浅,使教师们的整体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更加坚定了教师们以后在教学教研上狠下工夫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的信心和决心。随着教研活动的进一步的开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我校学生的学习面貌将会焕然一新。

    值得参考!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篇一)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值得参考!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篇一)”,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关于故宫导游词最新模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故宫导游词最新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大家好!欢迎来到故宫,今天,我将作为你们的导游,带领大家参观,希望大家玩得开心愉快!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观赏故宫美丽的景色。故宫呀,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这里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86~1911年)的皇宫,现在是“故宫博物院”,故宫金碧辉煌,庄重绚丽,还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呢!故宫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50米,现存房屋8000多间。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

    请游客往前看,是不是有一条中轴,这一条中轴,贯通整个故宫。三大殿;御花园;后三殿;都位于这条中轴上。中轴两旁还分布着许多殿宇,也很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宫为两翼,布局有序。宫城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故宫我就介绍完了,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活动,最后要提醒大家;故宫是世界遗产,希望大家能给予保护。

    范文示例: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资料如何写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范文示例: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资料如何写”,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知识导学

    本实验的原理是在一定量的空气中,利用过量红磷的燃烧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即上升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①装置不漏气。因为若装置漏气,虽然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但是从外界又进入一些气体,并不能使压强减小很明显,因而水并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中。

    ②燃烧匙里要放入过量的红磷,目的是使红磷燃烧,尽可能消耗尽钟罩内的氧气。

    ③应该到温度冷却到室温时才可以观察,因为如果温度较高时,虽然气体减少,但是压强并不能减少很明显,因而也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1/5。

    红磷燃烧时生成无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因此描述为白烟。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该数值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纯净物是相对而言的。

    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

    根据氮气的性质得知其用途广泛,有:

    a、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b、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里充氮气用来防腐;

    c、医疗上用液氮治疗一些皮肤病和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d、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稀有气体的用途有:

    a、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是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以使灯泡经久耐用。

    b、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的光。灯管里充入氩气,通电时发出蓝紫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粉红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红光。

    c、用于激光技术。

    d、氦气可作冷却剂。

    e、氙气可作麻醉剂。

    当进入大气中的某些有害成分的量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对人类和生物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就是大气污染。利用压强差,使水进入,测出氧气的体积,或利用压强差,使密闭系统的活塞移动,根据活塞移动的体积测出氧气的体积。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知识导学

    学习氧气时注意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在收集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水中的生物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氧气在气态时是无色的,在固态和液态时是淡蓝色。

    重点会描述木炭、硫、铝、磷、铁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知道做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并会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一般从四方面来描述:①物质原来的颜色;②对产生的光(火焰或火星)加以描述;③放出热量;④对生成物加以描述。

    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如果很早伸入集气瓶的底部,集气瓶中的氧气被热的气体赶出来,木炭燃烧会不旺。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光一般指固体燃烧产生的现象,如镁条燃烧、木炭燃烧等只产生光,不产生火焰;火焰是指气体燃烧或达到沸点的固体或液体的蒸气燃烧产生的现象,如硫、酒精、气体燃烧等产生的现象。

    无氧化二磷是固体,现象应描述为产生白烟。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液体小液滴。

    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把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

    为了防止生成物把集气瓶炸裂,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沙子,放少量凉水。

    细铁丝绕成螺旋状;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

    蜡烛燃烧时盛氧气的集气瓶要干燥,可观察到水雾。

    缓慢氧化是指进行很缓慢的氧化反应,也要放出热量。如果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可以引起自发燃烧,也就是自燃。缓慢氧化也可以向剧烈氧化反应转化。

    供给呼吸主要用于:医疗、登山、潜水、宇航。

    支持燃烧主要用于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炼钢,作火箭助燃剂。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氧气。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重点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和仪器装置,能够按照操作步骤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是反应条件之一,故写在箭头的上方。

    学习催化剂时注意:

    ①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

    ②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③催化剂是针对具体的反应而言的,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能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④在某个化学反应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催化剂。如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既可以选择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也可以选择氧化铁、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

    ⑤催化剂并不能增加产物的质量

    ⑥催化剂可简单地理解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二不变是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实验时要注意: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导气管伸入锥形瓶内不要太长,只要露出橡皮塞少许即可;加药品时先加固体药品再加液体药品。

    收集装置的选择主要依据生成物的性质,如密度是否比空气大,是否溶于水等。

    ①排水集气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当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②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尽快地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差,需要验满。

    ③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差,需要验满。

    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注意问题: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导气管伸入试管内不要太长,只要露出橡皮塞少许即可,这样便于气体导出。

    ③药品不能聚集在试管底部,应平铺在试管底部,使之均匀受热。

    ④铁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约1/3处。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先进行预热,即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当气泡均匀连续地冒出时,才能收集。

    ⑦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要忘掉在试管口处放上一团松软的棉花,以免高锰酸钾小颗粒进入导气管,堵塞导气管。

    ⑧实验开始前,不要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⑨实验结束时,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移走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⑩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盖好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知识导学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需要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措施:①改善燃料的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②增强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如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森林等。

    其密度通过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来认识,其溶解性结合课本小实验和制汽水等生活实例理解。

    干冰不是冰,而是固态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指它不支持非还原性物质燃烧,却能支持一些还原性很强的(如活泼金属镁)物质燃烧。

    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生成的碳酸的作用。这地方比较容易出错。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方式。

    药品的选用要注意:

    (1)不能选用浓盐酸,因浓盐酸挥发性太强,能挥发出大量的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

    (2)不能选用硫酸,因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沉淀包在碳酸钙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3)不能用碳酸钠、碳酸钾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它们易溶于水,反应速率大,难以收集。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据此,气体发生装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类是:固体与固体需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需要的仪器有: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等。

    另一类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需要的仪器可以是:大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也可以用下列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还应注意三点:

    第一,所收集气体若有毒性,能用排水法就不要用排空气法,以防污染空气。

    第二,导管必须伸到集气瓶底部,这样才能把集气瓶内的气体充分排净。

    第三,如果不知道所收集气体的密度,可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再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比较,比29大的密度就比空气的大,比29小的`密度就比空气的小。

    二氧化碳的检验与验满方法不同。检验是验证这种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需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是否变浑浊。而验满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否则,未满。

    制取气体时,一般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时,一般先装固体药品,再装液体药品。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而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要求多变一,分解反应要求一变多。

    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

    知识导航

    自然界中存在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

    在压强为101千帕时,加热到100 ℃水就烧开了。冬天,到了0 ℃就要结冰。冰浮在水面上。

    正极得氧,负极得氢。若将图中正、负极反接,左边试管得氧,右边试管得氢。

    实验技巧:

    水的导电能力较弱,反应较慢。电解水时在水里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水的电解需要通直流电,干电池就是一种直流电源。

    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但质量却是氧气的1/8。

    氧气的检验是利用带火星的木条,即利用氧气的助燃性;氢气的检验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

    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由于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且知道物质是可以再分的。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氢意即“轻”。因此氢气可以用来填充气球,气球可以高高飘扬。

    一切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均可能发生爆炸。各物质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74、2%。

    对于任何可燃性气体,燃烧之前都需要检验纯度。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进行二次验纯时,必须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待一会儿,防止残留在试管内的氢气火焰引爆不纯的氢气。

    利用明矾等絮凝剂,这些絮凝剂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若两种物质混合,需进行过滤分离,则必须符合一种可溶、一种不溶。过滤时一定严格按照“一贴”“二低”“三靠”进行操作。否则,容易导致实验失败。

    蒸馏操作时要注意的要点是:

    ①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少量防暴沸沸石或碎瓷片。

    ②蒸馏时注意保持温度缓慢上升,同时通入冷水进行冷却。

    ③当蒸馏烧瓶中只有少量液体或已达到规定要求时即停止蒸馏。

    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②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③人们长期饮用硬水有害人体的健康。

    人们在煮沸硬水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形成水垢,水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某种原来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经过加热后,形成了不溶性的化合物。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导游词参考: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篇二)】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