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格尔尼卡观后感(推荐4篇)
  • 格尔尼卡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5-01-01

    格尔尼卡观后感(推荐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格尔尼卡》 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格尔尼卡观后感 篇1

    《格尔尼卡》是一节欣赏课,在美术的四个学习领域中属于“欣赏与评述”领域,因为毕加索的绘画比较抽象,难以预知学生会说出什么惊人语言,课堂比较难把握,备课量也比较大。在备课时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于《格尔尼卡》的资料。

    课堂上,大部分同学表现出对毕加索的喜爱和了解,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我要学生谈一谈他们所了解的毕加索时,好多同学都能够做到侃侃而谈,并准确说出毕加索的其它作品和他主要的绘画特点。教学过程显得非常顺利。但是还有个别同学对这个世界知名画家表现得一无所知,对他的技法特点和作品形象特征表现出不解。我对他们适时引导,鼓励他们多读书、多了解美术。

    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好多同学心里明白说不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以重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格尔尼卡》这幅作品的创作历史背景、作品创作的`过程、作品的创作方法及色彩构图特点都有所了解,对作者毕加索及毕加索的其他作品有所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还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欣赏课。

    格尔尼卡观后感 篇2

    一、教学任务分析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于1937年创作的一幅艺术巨作,它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德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进行了控诉,有力的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由于该作品中不是按保守绘画中那种整体、严谨的构图来完成的,同学一时会很难理解。因此围绕《格尔尼卡》可以展开诸多有探究性的主题供同学深入研讨。如、毕加索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要创作《格尔尼卡》、怎样理解《格尔尼卡》中的怪异形象、立体主义风格对象征性的表示手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我们从毕加索的发明性思维中得到了什么,毕加索的高尚人格给我们有什么启示等。围绕新课程规范,本课以关注全体同学,以有利于同学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为理念,确定适宜目标。促进同学积极的学习态度,在知识、技能获得的同时更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创设同学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突破学科本位,以信息技术为后盾扩展课程资源。

    二、同学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七年级第一课的内容,作为初一的新生,直观、感性的内容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和平环境中生长的同学的生活经历与《格尔尼卡》作品所出现的痛苦、阴暗的悲剧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尽量从同学能接受的程度动身来有效化解本课的教学难题。把对《格尔尼卡》的欣赏更多地围绕在美术创作的本意上来,即毕加索是怎样发明性的应用立体主义这一形式来充沛表示战争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格尔尼卡》作品中的立体主义风格和象征性手法。

    2、情感目标

    体会爱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

    3、能力目标

    感受艺术大师的发明性思维,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了解《格尔尼卡》作品的艺术语言,体会作者的发明性思维,喜好和平的'思想。

    五、教学难点

    理解认识毕加索作品中的立体主义风格。

    六、教学方法手段

    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七、教学过程布置

    1、创设情境,认识作者。

    a、出示画家的自画像由同学讨论其给人的第一印象,导出本课的主人翁毕加索。

    b、欣赏毕加索的系列照片,体会艺术家的鲜明个性。由西班牙的保守体育项目斗牛导入毕加索的版画《斗牛》图、素描《牛》系列、雕塑《牛头》等作品来研讨毕加索的爱国思想和广泛的艺术素质。利用插图《和平鸽》系列作品来理解作者喜好和平的主题思想。

    c、通过以上内容为同学欣赏《格尔尼卡》创设好人物背景。

    2、欣赏作品,提出问题。

    a、提示同学速览作品,寻找作品中不能理解的内容。

    b、概括本课的主要问题,提出同学探究的方向。如、作品中造型的怪异,形象的多样性等。

    3、实践探究,了解立体主义风格。

    a、以口杯为道具由同学尝试不同角度的表示方法并在黑板上画出观察到的形象,启发同学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考虑问题的能力。

    b、同学在作业纸上对黑板上各个不同的形象进行任意的组合尝试来体会发明的快乐。

    c、挑选局部作业由同学在投影仪上进行填色来展示自身的创意。

    d、将同学的创作与《格尔尼卡》作品进行对比给同学以鼓励与信心。

    e、教师小结、同学实践出来的结果与《格尔尼卡》的风格完全一致,这种风格就是立体主义。

    4、欣赏评述作品中象征性手法的运用,深化情感体验。

    a、由同学讨论立体主义风格对《格尔尼卡》创作的积极意义,导入作品内容的象征性。

    b、例举讨论《格尔尼卡》中象征性内容的含义,深入理解作品包括的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5、突破学科本位,扩展认知。

    a、欣赏不同的毕加索网页封面,讨论最优秀的作品来拓展知识面提高自学的能力。

    b、再次显示毕加索的自画像,由同学讨论经过本课的学习所认识的毕加索。

    c、显示毕加索的漫画像,深入研讨毕加索高尚的人格魅力。

    八、教学检测

    结合本节的教学过程布置,本课的各教学环节基天性体现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对毕加索自画像和照片、牛系列作品、鸽子系列作品的讨论可使同学认识毕加索是一个个性鲜明、爱国、爱和平的人。通过同学对《格尔尼卡》作品中立体主义风格的探究性学习使同学真正掌握了本课制定的认知目标内容。通过对作品象征性内容的讨论使同学深切感受了本课所确定的情感目标。通过同学对毕加索发明性地应用立体主义风格这一形式来解决艺术创作中全方位表示战争这一内容的认识,间接实现了本课的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同学了解了毕加索是一个充溢个性和创意的人,学习毕加索并不是要大家都掌握他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理解他的高尚情操和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我对新教材理念的一次实践,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中创设了许多教学情境。如《格尔尼卡》作品的欣赏,同学最大的难题是不能理解其中的怪异形象,而这种风格正是毕加索最主要的发明——立体主义。不能理解立体主义风格也就不能体会作品所包涵的深层意义。按保守的教学方法本课的难点是立体主义,那么教师就会围绕立体主义进行构图的分析,使同学懂得其原理就算胜利了,但这样做同学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没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利用纸口杯让同学在我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探究,先让同学对口杯进行各角度的表示,再对获得的形状进行组合。这样保守绘画中的立体的口杯造型就在同学快乐的探究中不知不觉地变成毕加索笔下的立体主义风格作品,本课的难点就引刃而解了。当然道具口杯的选择是考虑到全体同学的,中等的难度值会激发同学探究的兴趣。假如我改用复杂的物体做为道具,那么形状再美观也会让大多数同学放弃参与。那么关注全体同学,以有利于同学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教学理念就不能真正实现。

    格尔尼卡观后感 篇3

    教学生欣赏名作《格尔尼卡》有一点感受,写一点,与大家共勉。

    一是:故事引入

    我先给学生讲有关毕加索的小故事,使学生对这一伟大的画家有了初步的了解的同时也对这位大画家感到好奇。然后我问学生,想不想知道他为什么能成为一名伟大的画家,又有哪些作品?JK251.COM

    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欣赏

    问题意识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良好的个性发展,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欣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

    在欣赏前,我先围绕作品的特点拟好了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在欣赏 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如:你看到了什么,作品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受,你感觉作者画这幅是为了什么,猜一猜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等等,很自然的引出这一节课的主题,就这样让学生在余味和悬念中结束。

    三:交流是不可少的

    让学生相互探讨,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感受,在交流中他们的思想火花在碰撞,对作品就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也从中知道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作品,感受作品。

    格尔尼卡观后感 篇4

    这节欣赏课我着重于四个方面,第一是欣赏《格尔尼卡》,理解作品形式和内涵;第二是了解作者的立体主义绘画风格;第三是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所以在课前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我主要研究的是教学具体环节的次序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设置及探究问题的设置;第四,学生的作业设计方面。

    首先,为了实现好的教学效果,我首先在导课部分采用听轰炸声,想场景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与作品背景联系起来,为更好地理解作品打基础;因为一个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导课在一堂课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中,明显学生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

    环节内容是不变的,但在细微环节的次序上,我还是经过设计和实践有过几次改动的,直到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次序不同,学生兴趣不同,当然效果不同,只有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容易掌握知识,只有反复实践,反复设计才能找出最合适自己学生的教学顺序,从而使教学活动流畅,效果理想。

    其次,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上,我也是经过反复实践和设计,主要是学生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自主独立分析时,理解较困难,课堂时间较紧张,并且分析效果不明显,而改为小组合作,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综合理解,共同探讨;另外是不预习学生自己感受理解和有预习的区别,课堂证明,学生反而因为预习束缚了思维主动性,很多学生习惯性的用教材介绍代替了自主探究,用直接抄书代替了合作讨论,所以我直接抛给学生一个全新的东西,让他在教师引导下自主的、积极的、大胆的探究分析,我觉得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探究学习习惯的形成。当然了,一点不预习也有弊端,课堂上所需的时间也就相对会长一些。

    还有就是,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在引导学生理解立体风格时,通过课件中战士脸部的处理这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立体主义更容易些,并且在形象分析环节中为了更好的把握形象,体会象征手法,共同完成形象分析表时,我采用集体先共同找形象、教师举例(马在作品中的形象及象征内涵)、再教师引导,小组合作讨论来降低难度,从课堂看,这样设计学生更容易理解,能更进一步的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就是为了提高效率,集思广益,成功的把握作品中的形象特点和内涵,重点和难点也就比较自然的解决了。

    在探究问题设置上,我也是经过反复实践的,问题一定要设置到“点”上,也就是准确,你要问什么,学生清楚了才能去有针对的思考和探究。

    另外,我觉得时间上还是略显紧张,好的一点是,学生通过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了解了战争的残暴,表达了渴望和平的愿望,此外对立体派作品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欣赏角度,有些同学还收获到如何欣赏一件作品的方法,有的人则体验到小组合作的优势和乐趣。

    这节课的作业我设计为表格式,主要帮助课堂作品欣赏理解,同时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在课堂上就能及时完成,印象深刻,完成有效。比起课后写感受等文字,我觉得要更抓紧学生实时感受并记录,同时充分理解课堂中的“象征性”手法的理解。如果放在课后,学生可能已经失去兴奋点了。

    最后,本课教学思路之所以这样设计,是我在理解新理念的基础上,力求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直接灌输为师生共同探讨,不仅仅欣赏一幅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些学习方法上的收获,情感上的熏陶,当然欣赏课教师不能避免的必须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学习线索,也不能一手放开的让学生“大胆想象”,脱离作品初衷,所以尺度很重要,引导更重要。

    总之,肯定是有收获、有遗憾,但我认为这节课通过反复的设计与实践,对我启发很大,一节课需要精心设计和反复实践,从再设计到再实践,才会收到最佳教学效果,还有学生的反馈证明,只要用心付出,我们大家绝对是收获颇丰的!

    【格尔尼卡观后感(推荐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