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凉州词课件精华14篇
  • 凉州词课件

    发表时间:2024-05-08

    凉州词课件精华14篇。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凉州词课件精华14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凉州词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品读悟诗情。

    教学过程:

    一、音画时尚导入:

    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颖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5、问:这一杯酒杯喝完了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

    7、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五、用钢笔书写这首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凉州词课件 篇2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凉州词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3、借此课的学习,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

    1、释题,整体感知。

    2、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3、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真诚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送别饯行的诗?这些诗都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战场。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3、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4、再说说从这些情境中,你获得的新感受。

    5、互动交流,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正如《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饮之词,然怨戚已极”。)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战的情怀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人的作品,请读给大家听听。

    凉州词课件 篇4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多那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背一背。

    2、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自由读→看图想意思→朗读背诵

    二、学习《凉州词》:

    1、出示第二首古诗,用上面的方法自学。

    2、检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纠错互评。

    3、质疑问难,诗中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

    点拨:万仞、杨柳、玉门关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5、启发感情,了解作者及其边塞的风格。

    简介:王之涣,盛唐边塞诗人。

    这首《凉州词》描写了边塞怎样的环境?你能想象当时戍边战士的生活吗?

    6、有感情地按七绝节奏朗读诗歌。

    7、组织背诵。

    三、学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3个字。提出好的写字建议。

    2、练习写字。

    3、互相评价。

    四、小结。

    五、作业:

    请收集王之涣的其他边塞诗,读一读。

    凉州词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品读悟诗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乐曲、课件、边塞诗等。

    学生准备:边塞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⑴、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⑴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这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是王之涣描述塞外苍凉境地的代表作。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这话是不错的。开元中、后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诗状凉州之险恶、荒寒,一言不及征人,而征人苦情可想;虽是一篇怨词,但画面雄壮阔大,神气不落凄切。历来被誉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唐诗别裁》引王渔洋的话说:“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五、书写巩固。(用钢笔或毛笔书写这首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七、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之涣

    相思

    离情

    孤城

    不度

    凉州词课件 篇6

    《凉州词》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品读悟诗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画时尚导入:

    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3、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1、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2、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3、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

    4、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5、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6、配乐赛读、齐读。

    7、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

    2、教师推介

    五、作业

    1、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毛笔写一写)

    2、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凉州词课件 篇7

    教材简析:

    《凉州词》这首诗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第三单元“母亲河”的第三篇课文,其中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士兵的还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以“黄河”为主题的诗,学生接触的比较少,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黄河的源远流长和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学设想:

    根据课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反复诵读上,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将教学难点定位在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凉州词》虽然表现了边塞将士生活的凄苦,但悲而不失其壮,我也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训练:背诵古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首好诗,往往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现在,就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记忆的大门,背诵一些你所积累的古诗词吧。

    学生自由背古诗。

    师总结:只要大家持之以恒多积累,多背诵,一定能“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一位诗人,他对黄河情有独钟,留下来的诗篇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他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他就是盛唐著名诗人...(生:王之涣)...,大家回忆一下《登鹳雀楼》,齐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之涣的另外一首诗...(生:《凉州词》)...

    2、作者简介:

    师:你们了解诗人王之涣吗?

    (1)可以随机指名,请学生说,

    (2)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或没有查好资料,师介绍。出示幻灯片(指名读作者简介)。

    3、师: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提问:“凉州”在哪儿?“词”是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1)出示唐代地图(标注:黄河,凉州)。

    师:介绍“凉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肃武威。地处西北,十分荒凉。(2)词呢?唱词。(3)释题:(可以先请学生说)预设:“其实凉州词准确的说,不是诗题。它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为它填词,便有许多首凉州词了。

    师:想读读这位人称“小官员,大诗人“的作品吗?初读古诗。

    1、自读古诗。

    下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自由读两遍,要读准字音,将古诗的句子读流畅。

    2出示幻灯片古诗。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千古绝唱?指名读。

    师:同学们,我们能不能尝试着读出诗中的感觉,读出诗中的味道来,那才是我们读好诗的更高境界,大家齐读。

    3、齐读。

    三、感悟诗意

    师: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让我们先来看前面两句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读一读: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

    谁来读一下?(指多个学生读)

    谁能读得气势更大一点。

    (师:读得不够,我们仿佛觉得黄河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师:读得不错,黄河有上百里了;师:哦,有千里之势了!)

    师: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来!

    好!让我们像这位同学那样读!齐读第一句

    2、师:大家想看看黄河吗?

    播放黄河课件。

    3、想一想: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生: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汹涌磅礴......

    4、说一说(描写黄河的诗):

    师:你知道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吗?课件

    (1)、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2)、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4)、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大诗人李白的年纪比王之涣要小13岁,我想,他一定是学了王之涣的这首诗,才有这样的想象吧。)

    5、读一读:

    师:为了读出这句诗的气势,我们最好能够站起来读,愿意的,请站起来!好,让我们鼓足气势,齐声朗读这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二)、一片孤城万仞山

    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诗人将目光移到近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课件师:我们先来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好吗?

    1、释“仞”:仞是什么意思?板书:仞

    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课件:中国地图〖标明凉州、黄河、玉门关〗,这些地方在我国荒凉的西北地区。)

    师:想看看玉门关吗?课件:

    玉门关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相传“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现存城垣完整,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米,残垣高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6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必经之路。)

    3、落实之一:孤

    (1)师:再读读该句,你觉得本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

    孤单单的一座城。

    师:(仅仅只是城孤单单吗?哪里可以看出戍边战士的心情?)

    (2)看荒漠图景,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寂寞:

    师:看了图片,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师: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

    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4、落实之二:片

    师: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单薄,犹如树叶一片)

    (1)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

    (2)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5、回读该两句。

    师: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空直泻而下,气势雄伟,意境开阔。在苍茫辽阔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

    师: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何以解忧?唯有羌笛——)

    师:请读下两句诗。

    (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师:这两句诗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首先我们解决一些难理解的词语。

    1、解词。

    ▲羌笛: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生。

    ▲何须:有什么必要。意即没有必要。度:越过

    2、怨杨柳,怨什么意思?埋怨。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

    3、为什么没有必要(不要去)埋怨杨柳不发芽呢?——

    大家一起去理解一下“春风不度玉门关”:原因是:春风不到,这里就没有春天,杨柳自然不会发芽。(如果学生一时难以回答,两句诗连起来读一遍)

    4、为什么战士们如此盼望杨柳发芽,春天的到来呢?(春天早点到来,跟战士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久处荒凉之地,盼望充满生机的春天;杨柳发芽了,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

    5、师:回家真的有希望吗?课件:出示征戍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师: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懂吗?“还者十无二、三”是什么意思?

    可见,战士们不仅仅只是埋怨杨柳不发芽,他们还埋怨什么呢?

    生:埋怨朝廷。

    师:埋怨朝廷有用吗?

    生:没用。师:所以战士们埋怨杨柳是怎样一种情感?无可奈何!所以战士们只能无可奈何地埋怨杨柳,大家齐读后两句

    因此,“春风”的另一种意思即是:得到朝廷的恩惠和关心。

    6、感受征戍之苦。

    师:士兵们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戍边战士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处境。

    在唐代边塞诗中,有许多描写战争的,老师也搜集了一小部分,咱们来看看:

    课件:

    可以轻声地跟老师一起读。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王昌龄《塞下曲》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

    如此残酷的战争,如此荒凉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战士们怎能不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来!大家再一起齐读后两句。

    7、感悟“杨柳”的另一种含义。

    如果诗歌仅止于此,就没有多大特色。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还有它的特别之处,那就是一语双关。

    师:羌笛何须怨杨柳,其实,杨柳在这里又有另外一层意思。你想知道吗?战士吹奏的是古代《折杨柳》曲子。课件: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常用谐音来寓意。“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师: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寒冬夜里,回忆起与亲人朋友的话别,无限愁思犹如大海波涛,汹涌而来。俗话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满腔的愁绪和相思,寄托在凄凉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伤感的《折杨柳》曲子。大家齐读后两句诗。

    8、整体读古诗。

    师:茫茫的'戈壁,孤独的边塞,凄凉的羌笛声,无穷的痛苦。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诗人的这篇诗作反映了征人的思乡之愁,一起齐读全诗。

    (四):两地亲情笛声传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1、征人思亲人(配悲伤的乐曲):

    如果他是已经结婚的战士,他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妻子倾诉?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将如何对母亲说?如果他已经有了孩子,他又会对孩子怎么说?请你任选一种角色,说说战士的心里话。

    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凄切的羌笛声里,回忆那依依惜别的情景!

    2、亲人思征人(配伤感的乐曲):

    课件出示:明月千里寄相思。远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长年在外的战士。此刻,他的妻子遥望着远方,会怎样思念着他?年迈的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又怎样惦记着他?他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牵着父亲的手,又有什么话想对爸爸说?请你任选一种或几种角色,写下来。

    (如果此刻,你就是那小男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

    依次交流妻子思念丈夫,老母惦记儿子,孩子相信父亲的情景。

    (适时穿插:“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年轻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伤心欲绝,丈夫却只能在边关频频回头望着家乡而不能回家!

    三、结课升华——拥抱和平。

    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战争带给人们多少苦难啊!让我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让天下所有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出示课件)

    (本堂课在诸暨实验小学和绍兴县实验小学公开展示,效果非常理想,曾使在场好些师生落泪。其实,对课的钻研真的很不够,上的课也少。课上的少,积累就少,课也就更上不好。熟能生巧,我想真应该多上上课。

    凉州词课件 篇8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文解释】

    葡萄美酒倒满了夜光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同时在催促着。即使醉卧在沙场上你也不要笑我啊!自古征战在外的又有几人能回来呢?

    【词语解释】

    夜光杯:白玉制成的酒杯。

    催:这里指催人出发的意思。

    【诗文赏析】

    琵琶弹奏着欢快而急促的旋律,夜光杯中盛满了西域的葡萄美酒,长年征战疆场的将士难得有这欢聚痛饮的时刻,于是举杯相邀:痛饮个一醉方休吧,「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满怀激情写下这沙场之宴的劝酒词,笔端洋溢着豪放、悲壮与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情。

    浓郁的边域色彩,跳跃跌宕的结构,奔放的情绪使这首诗成为了边塞诗中的精品。

    凉州词课件 篇9

    教材简析:

    《凉州词》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诗,古诗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短短的28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成为千古绝唱。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如何让学生充分领略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累语言,我觉得古诗的教学还要以读为手段。不仅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所学古诗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更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积极诵读、涵咏、理解古诗的兴趣。在古诗诵读中相机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另外,由于古诗短小精悍,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需要学生去想象,合理地补充情节,补充画面,丰富诗的内涵。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本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教学中以“情”为突破口,以“读”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采用“四步读诗法”,即“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出感觉——读出意境”,引导学生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深入挖掘文本,扎扎实实进行听说读写训练。适当进行课外拓展,丰富文本,深化古诗内涵,提升审美情趣。古代战争的残酷,战士生活的痛苦,现在的学生显然很难理解,所以我通过图片和音乐进行渲染,目的很明显,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力求唤起学生的情感,体悟当时的感受。文本、意境、情感在音乐中相融相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4、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点拨讨论法

    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 、诵读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

    师:黄河是我们中原文化的发祥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赞美过黄河,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的黄河诗篇,谁来诵读一句有关黄河的诗句。

    生: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生:李 白的《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王之涣的《凉州词》,板书课题《凉州词》。

    二、出示古诗《凉州词》。

    1、初读古诗。(教师诵读。)

    2、学生交流了解到的诗人及“凉州词”这种曲调名。。

    (1)简介王之涣。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2)“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三、以读为主,探究学习

    师:我们学过很多古诗,大家复习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

    学习古诗的方法: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2、想象画面,了解意境,读好每一句;

    3、走近诗人,体会情感,读出情感美。

    过渡语: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设疑自探

    自由读诗,用铅笔划节奏。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指导“仞”的读音和“羌”的书写。

    (二) 小组合探

    师:读诗不仅要读的,还要读的有板有眼,读出节奏。小组合探,谁来试试?

    1、生甲读 ,评价。

    2、生乙读,再评价,老师点评。

    3、播放朗读,以作示范

    4、齐读古诗。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

    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学生自由汇报,并将词语板书到黑板上)苍凉、孤独、寂寞、思乡

    四、解疑合探: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一)让我们先来看第一行诗: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读一读: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第一行:黄河远上白云间。

    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

    谁来读一下?(指多个学生读)

    谁能读得气势更大一点。

    (师:读得不够,我们仿佛觉得黄河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师:读得不错,黄河有上百里了;师:哦,有千里之势了!)

    师: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来!

    好!让我们像这位同学那样读!

    2、看一看:想看看黄河吗?

    播放黄河课件。

    3、想一想: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4、说一说:奔腾咆哮的黄河像一条舞动的黄龙横贯大地,穿过绵亘的群山,划过广袤的戈壁,一直迤逦飞入云端。(气势雄壮)

    5、读一读:

    师:为了读出这句诗的气势,我们最好能够站起来读,愿意的,请站起来!好,让我们鼓足气势,齐声朗读这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将目光移到近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示图片)

    (二)一片孤城万仞山。

    1、释“仞”:仞是什么意思?(仞,古代计量单位,一仞为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23厘米)谁来念一下材料中的内容。

    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让学生知道玉门关的大概位置。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标明凉州、黄河、玉门关〗,这些地方在我国荒凉的西北地区。)

    想看看玉门关吗?出示课件:

    玉门关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相传“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现存城垣完整,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6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必经之路。)

    3、落实之一:孤

    再读读该句,你有什么感受?

    (1)预设:你觉得本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

    孤单单的一座城。(仅仅只是城孤单单吗?哪里可以看出戍边战士的心情?)

    (2)看荒漠图景,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寂寞:

    看了图片,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

    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4、落实之二:片

    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单薄,犹如树叶一片)

    (1)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

    (2)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5、深化“孤城”的意境。 滚滚黄河,巍巍高山、荒凉的地理环境,更加衬托了这座戍边城堡的“孤”!仅仅是城孤孤单单吗?(守城将士的心更是孤独的)与其说城孤,不如说人孤、心孤、情孤啊!带着我们的感觉,自由读两句,读出古诗的意境。

    小结过渡: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空直泻而下,气势雄伟,意境开阔。在苍茫辽阔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过渡一: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何以解忧?唯有羌笛)

    再读诗句。

    (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你较难理解?

    1、解词。这两句诗理解较难。首先我们解决一些难理解的词语。

    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生。

    何须:没有必要。度:越过

    2、怨杨柳,即埋怨。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

    3、为什么没有必要(不要去)埋怨杨柳不发芽呢?“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不到,这里就没有春天,杨柳自然不会发芽。

    4、为什么战士们如此盼望杨柳发芽,春天的到来呢?(春天早点到来,跟战士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是久处荒凉,盼望充满生机的春天;二是杨柳发芽了,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

    5、过渡:回家真的有希望吗?出示征戍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师: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懂吗?“还者十无二、三”是什么意思?

    可见,战士们不仅仅只是埋怨杨柳不发芽,他们还埋怨什么呢?

    埋怨朝廷。读出这种埋怨的情感来

    谴责和憎恨。

    埋怨朝廷有用吗?没用。所以战士们只能无可奈何地埋怨杨柳,读(所以战士们埋怨杨柳是怎样一种情感?无可奈何!)

    因此,“春风”的另一种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关心。

    6、感受征戍之苦。

    你发现没有,这首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是啊,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的,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出示课件:边塞诗)

    出示唐代地图,介绍边塞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引出边塞诗。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唐朝与周边外族政权先后发生过许多战争,如与吐蕃,东西突厥,奚族,契丹的多次战争,成了唐代边塞诗反映的内容,许多诗人或从军边塞,参与军幕,或去边塞(如幽蓟一带)旅行,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于是就有了许多千古绝唱。

    在唐代边塞诗中,有许多描写战争的,老师摘录了一小部分,咱们来看看:

    出示课件:诵读有关描写战争的诗句。配上相关的解释。可以轻声地跟教师老师一起读。(配哀伤的乐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 王翰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从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

    师:“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戍边战士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如此残酷的战争,如此荒凉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战士们怎能不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来!

    7、感悟“杨柳”的另一种含义。

    如果诗歌仅止于此,就没有多大特色。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还有它的特别之处,那就是一语双关。杨柳,在这里又指《折杨柳》曲子。

    师:羌笛何须怨杨柳,其实,杨柳在这里又有另外一层意思。你想知道吗?战士吹奏的是古代《折杨柳》曲子。

    课件出示:折柳送别的习俗。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原来古人有个习惯,即是常用谐音来寓意。“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人所谓的杨和柳其实是一种植物)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

    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播放《阳关三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师: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寒夜里,回忆起与亲人朋友的话别,无限愁思犹如大海波涛,汹涌而来。俗话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满腔的愁绪和相思,寄托在凄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伤感的《折杨柳》曲子。读(教师指后两句诗)

    8、整体读古诗。

    师:茫茫的戈壁,孤独的边塞,凄切的羌笛,无穷的痛苦。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诗人发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五、情感渲染,拓展运用 两地亲情笛声传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1、征人思亲人(配悲伤的乐曲):

    如果他是已经结婚的战士,他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妻子倾诉?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将如何对母亲说?如果他已经有了孩子,他又会对孩子怎么说?请你任选一种角色,说说战士的心里话。

    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凄切的羌笛声里,回忆那依依惜别的情景!有感情背诵《凉州词》。

    2、亲人思征人(配伤感的乐曲):

    课件出示:明月千里寄相思。远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长年在外的战士。此刻,他的妻子遥望着远方,会怎样思念着他?年迈的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又怎样惦记着他?他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牵着父亲的手,又有什么话想对爸爸说?请你任选一种或几种角色,写下来。

    (如果此刻,你就是那小男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

    依次交流妻子思念丈夫,老母惦记儿子,孩子想念父亲的情景。

    (适时穿插:“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年轻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伤心欲绝,丈夫却只能在边关频频回头望着家乡而不能回家!

    3、结题升华拥抱和平。

    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战争带给人们多少苦难啊!让我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让天下所有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出示课件)

    4、课外拓展:自学王翰的《凉州词》。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学生情之所至,定会言之有物,读写结合,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深化古诗内涵,将立意提升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赋予了古诗新意。】

    凉州词课件 篇10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凉州词》语文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概述

    《凉州词》是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首古诗。《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边塞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体的情景,诗歌慷慨激昂,豪情满怀,表现出当时战争的残酷,无常和频繁,反映将士们生活的悲惨、痛苦。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理解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二是通过诵读古诗体味诗的意蕴,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三是提高阅读及理解古诗的能力。授课时间:40分钟。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六个会写的字,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理解古诗大概内容,体会使人表达的情感。3.情感目标: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誓死如归的豪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虽然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学了不少古诗,但这只是学生接触的边塞诗。学习古诗的方法不是难点,只要对学习方法进行复习,对古诗进行预习,并在课上适时点拨即可。在本组教材背景下,让学生品读悟诗情,想象感受边塞诗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古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采取了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味词句,在朗读中感悟战士们用于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教师做好引导者,共同参与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平等对话,有效教学因此我采用自读自悟,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凉州词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一类生字,认识3个二类生字,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诵读古诗,感受古代诗韵律美。

    3.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感悟、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音乐背景,课件。

    基础知识:

    区别字:

    琵( )琴( )葡( )战( )

    琶( )瑟( )萄( )站( )

    教学过程:

    一、解题:

    凉州词:乐府旧题。作者王翰,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人, 睿宗景云元年进士及第, 直言谏诤, 被贬为道州司马, 现存诗篇不多, 但都属绝妙之作。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配乐朗读诗。

    1.范读。

    2.练习读。

    3.指名读。

    4.齐读。

    四、听音乐,读古诗,想象诗的意境,了解诗意。

    五、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六、作业:

    1.写生字、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搜集长城资料。

    4.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词语的.特点。

    这是连绵词,不能拆开来理解,单个汉字没有意义。(澎湃、玫瑰、蚂蚁、玻璃、叮咛)

    (2)讨论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前两句,展开想象,画一画边关将士在一起举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据诗的后两句,想象将士们在一起互相劝酒的语言,写一段话;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

    (3)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会发现三句诗都是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战争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

    凉州词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①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②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会是人的情感。

    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④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会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

    指名背——齐背

    2、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为兴盛,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

    (配乐,师朗读)

    3、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二、读题、解题

    1、生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对诗题“凉州词”和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

    3、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壮丽。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三、初读古诗

    1、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 “葡萄” “催”

    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

    4、师生合作读(师四生三、生四师三、师读题生读全诗)

    四、理解诗意

    1、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

    出示:

    ①多读

    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

    ③查工具书

    ④结合注释

    2、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都可以。

    五、品读感悟

    1、一、二句(出示图画及一、二句)

    ①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那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出示: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将士)

    变色

    ②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指名描述

    ③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板书:热烈)

    ④指名读一、二句,把这种气氛读出来。

    ⑤出示音乐琵琶声,——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烈烈,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试指名读

    2、品三、四句

    ①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出示三、四句,引读

    ②在说什么呢

    指名答(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又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呢)

    ③是啊,从古至今出去打仗又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边关的.战场吧!(课件展示)

    ④这战场怎样板书:残酷

    ⑤这次酒宴后,将士们就要奔赴这残酷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也许会是什么(死亡)

    ⑥而此时他们仍在高兴的喝酒,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举杯消愁、视死如归、将生死置之度外)

    ⑦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三、四句。

    ⑧师:此刻,在将士们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也许面对残酷的战争他们想举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将奔赴沙场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烈与豪迈。(板书:豪迈)

    ⑨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后两行(引读)

    ⑩是啊,这一醉,(板书:醉)醉在这热烈的气氛,还有什么不能看开呢这一醉,醉在这残酷的现实,在潇洒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这一醉,醉在这豪迈的气概,“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六、拓展延伸

    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就这样胸怀壮志,共赴困难,精忠报国,魂归关外,豪放不羁的诗人王翰作为运送粮草的官员曾亲历边关,被边关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却又对战士们残酷、悲凉的军旅生活无可奈何!于是,诗人将这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壮丽的诗篇!齐读

    七、作业

    课后,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边塞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以“黄河”为主题的诗,学生接触的比较少,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黄河的源远流长和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学设想:

    根据课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反复诵读上,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将教学难点定位在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凉州词》虽然表现了边塞将士生活的凄苦,但悲而不失其壮,我也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训练:背诵古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首好诗,往往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现在,就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记忆的大门,背诵一些你所积累的古诗词吧。

    学生自由背古诗。

    师总结:只要大家持之以恒多积累,多背诵,一定能“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

    一、导入新课。

    1、介绍黄河的相关资料。

    李白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幻灯片导入)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正如诗人所说,(出示黄河图片)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它的流程长约5500千米,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千米。它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因此人们称它为“母亲河”。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写下壮丽的诗篇来赞美它,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走进黄河,去聆听黄河岸边的故事。

    2、引出课题。

    有一位诗人,他对黄河情有独钟,留下来的诗篇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他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他就是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之涣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解释题目。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唐代在凉州传唱的一种乐曲名。这种诗多写边塞军旅生活的事情。

    2、自读古诗。

    下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自由读两遍,要读准字音,将古诗的句子读流畅。学生自读。

    3、指名朗读。出示幻灯片古诗。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千古绝唱?

    三、感悟诗意

    (一)整体感知。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此时此刻,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看着这幅画面,你又想到了些什么呢?

    (二)品读诗句。

    1、学习诗歌前两行。

    (1)是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这首诗的又一个特点,刚才大家所描绘的,便是这两行诗所表现出来的场景。(出示诗句)

    (2)读一读这两行诗,谈谈你的理解。

    (3)可见黄河的源头之远,流程之长,是令人惊叹的,读出你的感受(指名有感情朗读)

    (4)对于这条养育了我们无数华夏儿女的母亲河,还有不少诗人也在咏叹它。(出示幻灯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唐。刘禹锡《浪淘沙》“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唐。王昌龄《旅望》“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唐。王维)引读:XXX曾这样说……;在XXX眼中,读。

    (5)在王之涣眼中,“黄河远上白云间”,接着诗人将目光从远处移到近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万仞”呢?。用一个词语描述。(幻灯片)

    (6)诗中的“一片城”相对于“万仞山”而言,(边板边说)它只能是苍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浩渺天空中一朵白云,作者将他俩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什么?(城的孤单)(板“孤”)一个片字写出了这座城的单薄而渺小。理解:“孤城”指哪座城?玉门关在古代是没有居民的,只有守卫边关的战士。古人作诗时,句句斟酌,字字推敲,因此才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长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这样的名句。

    (7)回读诗句:那奔腾不息的黄河水远远的似乎与白云相接。在苍茫辽阔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这是何等的凄凉。再读这两句诗。

    过渡:“万仞山”之中的“玉门关”是孤独的,在这茫茫的戈壁滩,只有玉门关这座城是孤独的吗?还有谁?

    2、品读后两行。

    (1)是啊,在这人烟稀少的茫茫戈壁,他们又怎能不孤独呢?(出示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一个“怨”字,表达了他们此刻的心情。这里的“怨”指的是什么?谁在埋怨?埋怨什么?(板书)(折柳枝送别本是唐朝的一种风俗习惯,有挽留的意思。春风迟迟不到,杨柳又怎么会发芽呢?读。羌笛指什么?想象此时此刻他们吹奏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曲调?杨柳在这里也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

    关于士兵边塞的生活情况,一代诗仙李白也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幻灯片出示: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唐。李白《塞下曲》)用一个字说说边塞的气候特点,两个字,三个字,一句话。

    (3)在这茫茫戈壁,孤独的战士们在等啊,盼啊,盼望充满生机的春天的到来,除此之外,这些远离家乡的战士,还在盼望着什么?

    (4)他们的愿望能实现吗?请看一段资料:(课件)出示征戍资料: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你能明白这段话的大致意思吗?可见,战士们不仅仅只是埋怨杨柳不发芽,他们还埋怨什么呢?

    ①埋怨朝廷。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早日与亲人团聚呢?把这种埋怨的心情读出来。

    ②谴责和憎恨。渐渐地,这种埋怨已经变成了谴责与愤恨。读出你的愤恨。

    ③埋怨朝廷有用吗?埋怨也好,愤恨也罢,但是这些通通都无济于事,所以战士们只能无可奈何地埋怨杨柳,读――

    师:因此,这“春风”的另一层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关心。

    四、拓展延伸。

    1、回读全诗。

    这首诗,诗人借助茫茫的戈壁,孤独的边塞,凄切的羌笛,抒发了战士无穷的痛苦。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诗人发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幻灯片)虽然朝廷没有派人来慰问他们,虽然他们回家遥遥无期,但他们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这是何等不易啊!再读。

    2、两地话亲情。

    师: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让常年守卫边疆的战士怆然泪下。

    也许他上有老母,下有妻儿,远方还有情同手足的朋友,他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远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长年在外的战士。此刻,他们又想对他说点什么呢?请你任选一种或几种角色,写下来。

    五、总结升华。

    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伤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天下所有人的共同心愿。最后再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深情诵读《凉州词》。

    作业:(幻灯片)

    1、利用本课运用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初读想象意境——抓字眼理解诗意——诵读抒发感情,自学下一首古诗。

    2、谈起黄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来为人们称颂和赞美。古人描写黄河的诗词名句也有很多,请同学们搜集、整理、背诵。

    板书设计:

    凉州词课件 篇14

    一、教材说明

    我所执教的是第七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三首的第二课时。《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边塞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体的情景,诗歌慷慨激昂,豪情满怀,表现出当时战争的残酷,无常和频繁,反映将士们生活的悲惨、痛苦,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2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和视死如归的豪情。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品读悟诗情。

    三、说教法

    根据古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采取了“以读代讲”法、“情景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味词句,在朗读中感悟战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教师做好引导者,共同参与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我从四个方面设计教学流程:首先,用音画导入根据乐曲想象情境,联想相应的诗句,从而揭题,让学生走进文本,其次,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自读互读诗歌。说出诗的意思并质疑,让学生感知文本。然后根据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悟情,引导学生抓住与酒杯有关的几个词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征人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进而引导学生想想:①战士们喝酒有什么特殊的含义?②挖掘文本,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这位出征的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③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以此来领悟战争的残酷、悲苦来达到悟诗情,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背诵其他的边塞诗和向学生推介有关的边塞诗的诗句让学生课外去收集来进一步的巩固和体会边塞的特点。

    四、说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所采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答疑问难,让学生放开地说,大胆地想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并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悟情,师生互动来完成教学目标。

    五、课后反思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表现在教师在设问时还缺乏对学生情的调查,有些问题学生回答时是似而非,有的是答非所问,其二,学生的见识较少,在引导品读悟情时挖掘的不够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老师代答,再一个由于时间紧,学生的带着感情的诵读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力求做到更完善。

    【凉州词课件精华1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