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功的课件通用8篇
  • 功的课件

    发表时间:2024-04-19

    功的课件通用8篇。

    以下是我们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功的课件”。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资源我相信您会喜欢它!

    功的课件 篇1

    学习目标:1. 了解《国语》的文学常识2. 学习勾践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的精神

    学法指导:

    了解《越王勾践灭吴》的背景,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路,在此基础上疏通文义,归纳古汉语知识,最后,分析课文,把握人物形象,汲取经验教训。

    相关知识:

    《国语》是按国别记载的史料集。它由春秋时代各国史官记叙。经史家整理而成,这部最早的`国别史,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记叙了从周穆王十二年至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共538年的各国内政、外交等方面的事件。

    由于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它的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写作背景:

    越王勾践为什么会有这样卧薪尝胆的痛苦经历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来龙去脉。

    吴、越两国是春秋后期我国东南部(长江下游)的两个大国。吴在江苏南部、越在浙江北部,两国土地相连,世代结怨,互相攻伐。勾践是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允常死,勾践即位,吴乘越丧之际又伐越,结果反被勾践所败。吴王阖闾伤指而死,留下遗命,必报此仇,其子夫差练兵3年,在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兵,越几乎到了亡国的境地,勾践率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上,一面派文种向吴求和,一面采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略,富国强兵,终于灭掉了吴国。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恨,夫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有深刻的启示。

    1. 文种向勾践献上了一条什么建议?用的什么方法?

    2. 对越国的求和,伍子胥和太宰各持什么态度?为什么?你如何评价吴国的几位君臣?

    3. 勾践为了国家对内对外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4. 越国伐吴时,国人为什么皆劝?越国终能灭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勾践灭吴》给你哪方面的认识最深呢?

    重点知识系统解析:

    1. 通假字   句,帅,取,免,政( ), ,f,摩厉,有(亿有三千),已(不可失也已),其(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2. 重要实词知、资、成(达成协议,讲和)、吊、宦、蕃、旅、劝、更、游

    于(1)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介词,比)(2)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介词,在)

    使动(1)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耻,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

    (3)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洁,使……洁净;美,使……美丽;使……吃饱)

    宾语前置句(1)何后之有? 有何后?

    (2)将不可改于是。 于是,将不可改。

    固定结构(1)无乃……乎?译为“只怕……吧”例句:无乃后乎?

    八. 难点诠解:

    1. 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是课文的精灵,课文人物形象生动,其性格突出体现于言行中。主人公勾践忍辱负重、克勤克俭,率先垂范,讲仁义,爱百姓,安抚内外,广纳贤士,收拢人心,精于心计地诱敌堕落,善于把握时机,在上下一致,群情激昂的情况下,一举歼敌。文种是位勇敢而善于谋划,精于国内治理的谋臣,课文第一节言语透示其才智。吴王夫差,是骄傲轻敌刚愎自用,是非不分,苛且偷安的昏君性格。伍员只一段话,但表现了他忠贤爱国,有胆有识的品格。

    正面写勾践言行 侧面写吴王、文种、伍员反衬勾践性格。

    详写:勾践的言行,从而信服地说明勾践发愤图强的努力之真。略写:灭吴过程。

    详写勾践励精图治、富民强国的过程,略写灭吴过程,以突现人物品质和课文主题。

    3. 勾践何以灭吴?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1)知人善任,求贤若渴① 广求存越之策,文种竭力尽忠② 对国内“达士”,对“四方之士来者”莫不恩遇有加③ 寻访贤良,为雪耻做好人才准备

    (2)韬光养晦,能屈能伸① 勇于自责,敢于改过② 忍辱负重,卑事夫差

    (3)刻苦自励,发愤图强① 与民休养生息--“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② 于已严于律已,事必躬亲--“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根本原因:对内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民休养生息,因此赢得了民心,进而赢得了战争得以复国。

    九. 全文结构:

    1. 文种空计向吴求和(1)越国君臣谋救国之策(2)吴国内部意见不一

    2. 勾践刻苦自力奋发图强准备复仇(1)对内抚恤百姓,对外卑事夫差(2)对内一系列措3. 越同仇敌忾一举灭吴(1)百姓主动请战(2)勾践申明刑赏

    功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维、财、属、货、驰、赠、驶、德、惑、码、库、捎、橡、拨”十四个生字,注意“德”字的写法――心字上面有一横,联系上下文理解“迷惑不解”的意思,讲讲象形字“财、赠、货”都与钱有关,提高学生的学字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3、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描写“我”的家庭背景的语句,换位思考,站在“我”和父亲的角度,体会文中人物在道德难题面前的情感思想的变化。

    4、思考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联系实际,交流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体会。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教学难点:

    换位思考,站在“我”和父亲的角度体会文中人物在道德难题面前的情感思想的变化。

    教学流程:

    一、自由读本单元的前言,明确本单元学习的目标。

    1、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册书的第二组课文,首先请同学们读读前言,看看对于我们学习本组课文有哪些帮助。

    2、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第5课,中彩那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1、中彩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放声的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好吗?

    生活很拮据就是――,从这段中哪看出来的?

    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注意读顺】

    3、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将这篇课文读准确了,那么,读到这儿,谁愿意说说中彩那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面临着这个道德难题,父亲的选择是――,同学们能说说你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吗?

    1、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的看法,那文中的“我”当时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文章4-8自然段,画一画描写我语言、动作、心情的句子。

    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我几次兴奋的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我当时非常的喜悦。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重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对于父亲的做法疑惑不解。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啊,我们穷啊!即使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也不想将车还给库伯先生。

    2让我们做出这样一个选择都如此之难,父亲也面临着同样的道德难题!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父亲做出这样一个选择的难?

    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一二自然段,看看你还有什么收获?

    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有了这辆车,日子会过得好一些。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天天与车打交道,对车非常喜爱。

    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啊!更需要这辆车。

    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父亲满可以据为己有。

    彩票存根上淡淡的k字,用橡皮擦过,可见父亲也想过留下这辆车,思想也在经历着斗争。

    3难怪父亲的神态和行为是如此反常,此时他可能在想些什么?他还可能在想些什么?

    四、揭示中心,读写结合。

    1、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父亲终于做出决定,给库伯打电话。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一家人目送着梦寐以求的汽车缓缓离去,我相信他们的心情都是不能平静的?如果你就是当时的父亲,你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你的笔来,写一写。要想写得合情合理,你可以结合着人物的言行去想象。

    看着心爱的汽车缓缓的离去,父亲在想……

    2、当时的我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于是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教师引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呢?

    3、正像母亲所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看来这个故事也带给了同学们许多的思考,那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体会呢?

    五、学习写法,积累词语。

    1、同学们,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故事中对人物的描写却非常生动、形象,你觉得那个部分写的特别好,给大家读一读。

    2、文章当中还有许多我们要学习的生字,请同学们在生字表旁写一写。你觉得那个字比较难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我们交流一下。

    指导书写“德”中间的四写得扁一些,下面加一横,双立人稍微短一些。

    观察“财、赠、货”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古代的时候曾经用过贝壳、丝帛(币)、金银(钱、银)来作货币,金钱来用。所以有贝。例如“贵、贱、贫”等等。

    功的课件 篇3

    1、了解〈〈国语〉〉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知识;

    3、学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写法;

    4、学习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的精神。

    1、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知识;

    2、学习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的精神。

    1、 蒲松龄有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中的“苦心人”就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勾践,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今天,我们就结合历史史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勾践事如何在失败中崛起,终于报仇雪耻,吞并吴国的。

    2、 补充:

    盖文王拘而演(演,演驿,推广。周文王拘于hYǒu里,将《周易》的八卦重为六十四卦。)《周易》;仲尼厄(厄,困厄。仲尼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厥,乃,才)有《国语》;孙子膑(刖刑,古时砍掉脚的一种酷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传,流传。吕不韦是秦始皇时的相国,使其门客作《吕览》。始皇十年,以罪免职,后又奉命迁蜀,这时《吕氏春秋》才得以流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多次以书干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作《说难》、《孤愤》,传到秦国,秦始皇看了很喜欢,因派兵急攻韩,得韩非。韩非至秦后,被李斯等所谗,下狱死。);《诗》三百篇,大底(大致)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磨擦。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大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恨,夫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有深刻的启示。

    1、落实文注中的生字;

    3、明确结构:

    第一部分(1段),文种定计,向吴求和。

    第二部分(2、3段),卧薪尝胆,准备复仇。

    第三部分(4、5段),同仇敌忾,一举灭吴。

    越王勾践的形象是深沉而丰满的。他不是什么复仇者,而是城府很深、有胆有识的政治家。因为他胸怀大志,才能够处变不惊;因为他知人善任,才能够充分发挥文种的聪明才智;因为他不忘国耻,要成就大事业,才能够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卑事仇敌而面无愠色,抚慰百姓而痛切自责。在“十年生聚”的漫长岁月里,他明白了许多道理,因而善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当然,他毕竟是春秋时代的统治者,“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也是很自然的。

    在作者的笔下,大夫文种的形象也很鲜明,他那番巧妙传神的外交辞令最足以显示他的性格与才华。

    2、勾践精神:学习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的精神。

    .

    功的课件 篇4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践灭吴》这篇文章大致内容,并分析了越王勾践在兵败后退于会稽上后的举措,招纳贤才,文种进谏,接着向吴国求和,施以缓兵之计。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第2至5自然段,看一看,越王勾践在复国之路上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勾践说于国人曰…结尾”

    提问:越王勾践兵败,退于会稽山,并采纳文种意见,与吴国求和,越王勾践对战败后有没有思考,他是不是头脑发热,回来后马上组织兵马再与吴国拼个你死我活的呢?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明确:对于这次战败,越王勾践进行了思考,痛定思痛,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翻译)“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越王勾践对战败深深的自责

    “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

    于是他做了哪些实质性的措施?

    回答:“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翻译)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有人要外出远行,亲自相送;有外国的人到来,亲自迎接;凡是老百姓认为不好的事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就补做。然后恭卑地服事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去民之所恶:去,除去。(上文“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去,使……离开。)

    这里,作者用了平易朴实的语言记述了越王勾践对内抚恤战后的老百姓,率领它们休养生息,对外,他卑事夫差,这是勾践推行的一系列富国强兵政策,说到这,历史上有这样一段故事,勾践夫妇与范蠡到吴国,栖身于山洞石屋之中,蓬头垢面,做吴王的仆役。吴王每次外出,勾践徒步跟在左右,寸步不离,听从使唤。一次吴王染上了疾病,勾践亲见吴王,探问病情,私下尝了吴王的粪便,用“关切”之情迷惑了吴王,最终使得勾践能取得吴王信任,放回了越国。从这里可见,勾践在越国的生活真的是和奴隶一样,使他失去了尊严。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越王勾践亡国后苟且偷安,在吴王夫差处受尽侮辱,却还受到人们称赞,这时为什么呢?

    缓兵之计,获得喘息的机会,骗取吴王夫差的信任,为复国奠定基础。

    (第三自然段: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

    第3段主要写勾践实施的休养生息政策,为何开头要写这么一段话,是不是多余写的呢?

    回答:不是。写出了勾践战后土地之少,形势严峻,复兴大业举步维艰,为下文的措施做好铺垫。

    南至于句无:至于,古今异义。至,动词“到”;于,介词“到”。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翻译:(又招集他的父辈兄弟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四方的老百姓都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现在我无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带领;二三子,你们;蕃:形容词作动词,生息、繁大家再思考一下,富国强兵,重点应该是发展生产,而勾践为什么要以繁衍人口为中心,大力倡导他提出制定“婚姻法”、生育法

    回答:战争中伤亡大,复国更需要兵员,需知在生产力普遍低下的上古时期,一个国家要强盛,要发展生产,首先需要的是劳动力,与别国交战,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也是兵员的多寡。勾践以繁衍人口为中心,是非常明智的。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问:课文中写勾践“十年不收于国”与前面“三年释其政”,“三月释其政”是否相互矛盾?

    明确:古代,赋和税是有区别的,赋一般指出人力,牛,马,车等以供军用。

    税一般指田税。

    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结、美、饱,皆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摩厉,通“磨砺”,切磋、磨练。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庙,名词作状语,在庙堂上;礼,名词作动词,礼遇。这话是定语后置,“四方之士来者”,即来的四方之士。

    (翻译)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支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埋葬的时候还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还下令孤儿、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那些明智理之士,供给他们整洁的住处,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让他们在义理方面切磋探讨。前来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勾践亲自用船载来稻谷和油脂。越国出游的年轻人,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叫什么名字。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三年的粮食。

    “必问其名”——理解一:问通闻,“使……出名”(有名声),目的是想通过自己亲善亲为,与民同乐,以扩大影响力,增加亲和力,提高支持率,为下文“国之父兄请战”“国人皆劝”的同仇敌忾埋下伏笔。理解二:勾践不仅给吃的,给喝的,而且还问问他们的名字,以体现出君王体恤百姓,无微不至的关怀。

    从翻译后的意思可以看出,勾践“十年生聚”励精图治具体有哪些措施?

    (老师范读)在老师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下,4、、5段中讲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在4、5自然段中,作者用饱含赞美之情的笔墨,形象的表现了越国君民上下一心,誓雪国耻的情景

    国之父兄请曰:“昔日夫差耻吾君于诸候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翻译)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克制够了,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勾践就推辞说:”从前打败的那一仗,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请暂时不用打仗了。“父老兄弟又请求说:”越国全国上下,爱戴国君您,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做臣下的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请求再打一仗!“

    (翻译)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谁像我们的国君这样体恤百姓呀,难道不可以为他效死吗?

    这个场景既动人,又深化了主题:越王勾践十年图强,医治创伤,人心所向,一举灭吴。充分说明,得人心者得天下,谁能够得到人民的倾心支持,得到人民的爱戴和理解,谁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的语言、情节,下节课,我们会具体归纳本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

    今天我们学习了勾践灭吴的2至5自然段,请同学们课后熟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题,下节课检查

    功的课件 篇5

    1. 解《国语》的基本知识,重点了解其语言特点。

    2. 握文言词“知”、“复”、“既”、“劝”、“遂”、“当”在本文中的用法。

    1. 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课文,简介《国语》。

    参见P59注释。

    辨析:编年体——以年代为编写的序列。国别体——以不同的国家为编写序列。

    补充:盖文王拘而演(演,演驿,推广。周文王拘于羑Yǒu里,将《周易》的八卦重为六十四卦。)《周易》;仲尼厄(厄,困厄。仲尼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厥,乃,才)有《国语》;孙子膑(刖刑,古时砍掉脚的一种酷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传,流传。吕不韦是秦始皇时的相国,使其门客作《吕览》。始皇十年,以罪免职,后又奉命迁蜀,这时《吕氏春秋》才得以流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多次以书干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作《说难》、《孤愤》,传到秦国,秦始皇看了很喜欢,因派兵急攻韩,得韩非。韩非至秦后,被李斯等所谗,下狱死。);《诗》三百篇,大底(大致)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勾践灭吴》被称为《国语》的压卷之作。

    二、介绍背景。

    春秋末期,吴越常发生摩擦。公元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在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攻越国,勾践只得退守会稽山,此时的勾践,总共只剩下了5000人。

    本文叙述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学生自读课文。

    四、疏通第一段。

    重点讲清以下文言词句:

    2. 贾人夏则资皮——贾,古时的商人者称商,坐者称贾。如:商旅不行。资,积蓄,储备。商人夏天就要储备皮货。

    3. 无乃后乎——无乃……乎,是文言固定句式之一。译作:恐怕……吧。

    4. 何后之有——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句式完全相同。

    5. 遂使之行成于吴——遂,终于。(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派文种动身出使吴国并达成了协议。

    五、疏通第二段。

    重点讲清以下文言词句:

    1. 民无所移——百姓没有地方迁移。

    2. 将不可改于是——将不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于是,在这种局面上。是,这。(此“于是”与现代汉语不同。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3. 不可失也已——千万不能够失去。也已,古汉语中为了强调,有两个或三个语气词连用的情况。一般只译后一个即可。(例如: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4. 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服,使动用法,使……臣服。古代讨伐一个国家,使之臣服就可以了。

    5.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去,使动用法,使……离去。夫差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让文种离开了。

    六、布置作业。

    二、疏通第三段。

    重点讲清以下文言词句:

    1.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其,自己,自己的。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我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够。

    2.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以,以致,导致。以致百姓的白骨裸露于原野。

    3.寡人请更——更,更改,改变。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的策略。(也有人说是指改正错误)

    3. 宦士三百人于吴——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隶。宦,帝王的仆隶。这里做动词用,译作:让……做帝王的仆隶。

    三、疏通第四段。

    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

    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 将免者以告。(免,通“娩”。)三年释其征。(征,通“政”。) 令孤子、寡妇、疾疹(疹,通“疢”。)

    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 无不餔也。(餔,通“哺”。)

    2. 重点句:

    ①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吃饱。供给他们整洁的住处,给他们穿美丽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

    ②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庙,庙堂。这里作状语用,释作“在庙堂上”。前来投奔的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宴享,以示尊重。

    四、疏通第五段。

    2. 重点句:

    ①如寡人者,安与知耻?——与,语助词。知,感到,知道。像我这样的人,怎么知道耻辱?

    ②勾践既许之。——既,……以后。勾践终于答应了。

    ③如此,则有常刑。——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翻译全文。

    五、布置作业。

    1. 练习二之“既”、“劝”、“遂”、“当”。

    一、复习,作业检查。

    答案:劝(1 劝勉 2 劝说不) 遂(1 成功 2于是 3终于)

    当(1 掌管 2 面对 3 介词,表示在某个时候 4阻挡,把守 6 将)

    1. 孰是君也——是,这,这个。谁像我们的国君这样体恤百姓啊。

    翻译全文。

    三、简析课文。

    主要讨论以下问题:

    1. 勾践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复兴越国的?

    ◎内政上:鼓励生育,壮大国力;轻徭薄赋,笼络百姓;广招贤才,休养生息;艰苦朴素,身为民先。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简直是老虎将半身虎皮相许于人,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范蠡说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欢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算是看穿了越王的本质。

    面对文种的批评,他不但不恼火,反而亲热地“执其手而与之谋”。为达目的他送美女。

    这些事情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勾践复国雪耻的决心和意志。

    2. 勾践的人物形象。

    越王的形象是深沉而丰满的。他不是一个复仇者,而是一个城府很深、有胆有识的政治家。他胸怀大志,处惊不变;他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文种的聪明才智;他不忘国耻,所以甘愿忍辱负重、卑事仇敌;他要成就大业,所以能卧薪尝胆、抚慰百姓而痛切地自责。

    1. 词义的扩大。如:“江”本专指长江,后成为河流的通称。“河”

    本专指黄河,后成为河流的通名。

    谷,在北方专指小米。(唐•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新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中的“舅”古时有两个意思:“母亲的哥哥或弟弟”及“丈夫的父亲”;“姑”也有两个意思:“父亲的姐姐或妹妹”和“丈夫的母亲”。现在都只有一个意思了。)

    3.词义的转移。如:“诛”,开始时指责备,例如成语“口诛笔伐”。后来成了“杀戮”的意思。

    ④以暴露百姓于中原。(古:在野外受日晒雨淋之苦。 今:隐蔽的东西露出来)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译文: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作吴国士的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如果您大王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末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您大王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化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吴王夫差准备接受文种的意见,同越国订立和约。吴王的大夫伍子胥劝阻说:“不行!吴国同越国,是世代互相仇视,互相攻伐的国家,三条江河环绕着两国的国土,两国的人民都不愿迁移到别的地方去,因此有吴国的存在就不可能有越国的存在,有越国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吴国的存在。这种势不两立的局面是无法改变的。我还听说,旱地的人习惯于旱地的生活,水乡的人习惯于水乡的生活,那些中原的国家,即使战胜了它们,我国百姓也不习惯在那里居住,不习惯使用他们的车辆;那越国,如若战胜了它,我国百姓既习惯在那里居住,也习惯使用它们的船只,这种有利条件不能错过啊!希望君王一定要灭掉越国;如果放弃了这些有利条件,一定会后悔莫及的。”

    越国打扮了八个美女,送给吴国的太宰嚭,并对他说:“您如果能宽恕越国的罪过,同意求和,还有比这更漂亮的美女送给您。”于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谏说:“我听说古时攻打别国的,对方屈服了就算了;现在越国已向我们屈服了,还有什么要求呢?”吴王夫差采纳了太宰嚭的意见,同越国订立了和约,让文种回越国去了。

    越王勾践向百姓解释说:“我没有估计到自己力量的不足,去同强大的吴国结仇,以致使得我国广大百姓战死在原野上,这是我的过错,请允许我改正!”然后埋葬好战死的士兵的尸体,慰问负伤的士兵;对有丧事的人家,越王就亲自前去吊唁,有喜事的人家,又亲自前去庆贺;百姓有远出的,就亲自欢送,有还家的,就亲自迎接;凡是百姓所憎恶的事,就清除它,凡是百姓急需的事,就及时办好它。然后越王勾践又自居于卑位,去侍奉夫差,并派了三百名士人去吴国做臣仆。勾践还亲自给吴王充当马前卒。

    越国的地盘,南面到句无,北面到御儿,东面到鄞,西面到姑蔑,面积总共百里见方。越王勾践召集父老兄弟宣誓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四面八方的百姓来归附他就象水往低处流似的。如今我无能,只能带领男女百姓繁殖人口。”然后就下令年轻力壮的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老年男子不能娶年轻的妻子;姑娘到了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就要判罪,男子到了二十岁不娶妻子,他的父母也要判刑。孕妇到了临产时,向官府报告,官府就派医生去看护。如果生男孩就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就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了三个孩子,由官家派给乳母,一胎生了两个孩子,由官家供给口粮。嫡子为国事死了,免去他家三年徭役;庶子死了,免去他家三个月的徭役,并且也一定象埋葬嫡子一样哭泣着埋葬他。那些孤老、寡妇、患疾病的、贫困无依无靠的人家,官府就收养他们的孩子。那些知名之士,官家就供给他整洁的住舍,分给他漂亮的衣服和充足的粮食,激励他们为国尽力。对于到越国来的各方有名人士,一定在庙堂上接见,以示尊重。勾践还亲自用船装满了粮食肉类到各地巡视,遇到那些漂流在外的年轻人,就供给他们饮食,还要询问他们的姓名。勾践本人也亲自参加劳动,不是自己种出来的东西就决不吃,不是自己妻子织的布就不穿。十年不向百姓征收赋税,百姓中每家都储存了三年的口粮。

    10、南至于句无(动词、到+介词、处所/达到某程 度或另提一事)

    译文:勾践困守在会嵇的时候,喟然感叹道:“难道我就这样困守在这里一辈子吗?”吴王夫差赦免越国以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于是就苦身焦思,在座位前放者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抬头就能看见苦胆,吃饭也亲口尝尝苦胆。勾践还常常自言自语地说:“你忘记了吴越在会嵇这一仗的耻辱了吗?”越王勾践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他的夫人亲自织布,吃饭时也不加肉,穿衣也不要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屈己礼待那些有才能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善待来访的宾客,救济穷困的人,慰问死者家属,与老百姓同甘共苦。

    功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理解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设计思路

    教学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会边读边想,围绕重点讨论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质疑激趣

    1、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2、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3、课文讲了什么,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根据文内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交流讨论,识记字形。

    三、小组合作,质疑解释

    1、默读课文,将你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

    2、小组合作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

    讨论:

    ⑴前两个妈妈对自己的儿子怎样看待?

    ⑵应怎样读?

    ⑶第三个妈妈为什么不夸自己的儿子?

    ⑷用你的话理解第三个妈妈的话。

    2、三个儿子提水回家的妈妈前面是怎样做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读到这你想到什么?你认为三个儿子应该怎样做?

    3、教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思考老爷爷的话:

    为什么说他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三、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儿子(女儿)?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组练读,分角色演一演。

    二、指导写字

    1、教师重点指导易错字。

    2、学生练习。

    三、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四、课外实践

    1、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建议: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

    作业

    本课课后作业除了字词的训练之外还结合本课内容训练量词的正确使用以及标点的运用。

    功的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钢铁、繁殖、蔬菜、煤炭、水蒸气、杀菌、预防、治疗”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文介绍了太阳的什么特点?是运用什么办法介绍的?

    二、导读提示

    师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找出四--八自然段中两个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进行高度概括的句子。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导引点拨、导情设境

    (一)、读课文,理清思路

    (1)指名四人分读第4、5、6、7自然段,思考:每一自然段分别写了太阳与哪方面的关系?

    (2)交流并板书:

    动植物、人类生活

    雨、雪的形成

    风的形成

    防病治病

    (二)、学习第5、6、7自然段

    1.学习5、6自然段

    雨、雪和风的形成与太阳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分别出示两组卡片。

    1.太阳 水 雨 雪 水蒸汽 小水滴 云

    2.太阳 热量多 热量少 热 冷 风

    2.学习第7自然段

    (1)齐读

    (2)太阳光有杀菌的作用,人们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但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对皮肤会有伤害。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师引读,理清层次

    3.学习正反两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

    (1)同桌对读第2、3句话

    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太阳与动植物关系的?

    (2)交流

    (3)仿说练习

    a.你还知道太阳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b.出示:按下面句式练习说话

    有了太阳……

    如果没有太阳……

    c.加个开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说一段话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学习假设句的不同写法,练习说假设句: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三句虽然都是假设句,但写法不同)

    3.练习说话。

    4.齐读第8自然段。

    四、导标反馈

    你学到了什么?你想对太阳公公说什么吗?

    五、导练拓展

    仿照本课的写法,做一个小练笔。

    要求:选取月亮的两三个特点写一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争取把月亮的两个特点说清楚。

    出示有关月亮的资料: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教材分析

    《太阳》是四年级语文的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这一节课,我主要是学习第二部分,我的设计意图如下:

    一、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不仅可以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而且能灵活应用学习方法,培养能力。创设情境,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加强朗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在课上尽量留时间让学生读。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让这一过程取得更好的效果,就有必要给足时间、给足机会,让他们在读中去悟解。

    三、小练笔

    课堂教学是学生猎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领悟到课文作者表现的方法,并借鉴课文学作文,鼓励学生在模仿中领悟写法,有所创造,从而提高写作技巧。

    功的课件 篇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基于此,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语文教学要具有生命活力,要追求充满激qing的课堂,就要选择最本质、最精华的内容,融进自己的教学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以母亲的一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整个教学注意抓住重点语句去体悟人物内心世界和矛盾心理。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重难点】 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体会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1、师:刚过了妇女节,我知道孩子们都给妈妈送上了自己的礼物,今天我受一位母亲之托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3、师: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试问,获得财富的方法有哪些呢?(引出课题,板书《中彩那天》)

    【设计意图】“导入”以母亲的一句话切入,既抓住了人物精神品质的核心和重点,又适当地进行了变序教学,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

    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目的是想让学生“文通事晓”。“文通”即初步读通文章。“事晓”即通过初步读课文,学生能知晓文章的主要内容。

    1、师:默读课文,小组内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在书上做好标记。

    2、集中讨论问题,教师归纳:

    ①、爸爸遇到的道德难题是什么?为什么父亲中了彩还不高兴?

    ②、中奖以后,“我”开始很兴奋,后来为什么闷闷不乐?

    ③、为什么汽车被库伯开走了,“我家”反而特别高兴呢?

    【设计意图】从问题入手,既是调查学情,又是“以学定教”。

    1、(过渡语)问题从书本中来,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得回到课文中去。请小声朗读课文3-8节,思考:找出中彩时“我”兴奋与激动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句子“我几次想要……赶下来。”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

    3、师:和一般的中彩场面比较,“我”在这个激动人心的场合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出父亲面对的道德难题是什么?父亲怎样解决这一难题?你是从文中那些句子读出来的?)

    4、师:看来这辆汽车是“留”还是“还”都有它的理由。这就是爸爸遇到的道德难题!这时,在父亲的脑海里,仿佛有两个人在争辩:一个说把汽车留下;一个说把汽车还给库伯。请问:你赞成哪一种意见?(要学会从文中找语句做为理由)

    6、导语: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明白了父亲想把这辆车留下来,但是却不该留下来,他是怎样战胜自己的呢?(出示“一个人……财富”)反复朗读加以理解。

    8、师:正因为如此,父亲得到汽车时神情严肃,一点也不高兴,汽车被库伯开走后,反而显得特别高兴。这是因为母亲说的“一个人……财富”(学生以读代答)

    10、这句话出自我的母亲之口,尽管家里经济拮据,但她人穷志不短,追求精神上更为可贵的东西。在她眼里,一个人要诚实,守信用,不贪图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母亲的思想不仅影响了父亲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且教育了我应该怎样做人,所以(出示句子:“中彩那天……时刻。”)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学生在“文通事晓”的基础上实现“事熟理透”的阶段。通过品析重点词句来理解人物品质。有意打乱依序教学的固定程序,学生通过多读,实现“事熟”;通过讨论交流达到“理透”。

    (过渡语)是的,一个人能够真诚地待人处事,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精神财富。这个经济拮据的家庭得到的大笔财富是心灵的坦荡和诚信的满足,正如母亲所说(再次出示“一个人……财富。”)理解读这句话

    出示练习题:

    1、学了本文后,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和体会,请你把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写成一句名言,并且署上自己的名字。

    2、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一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他们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试着写下来。

    【设计意图】将收获写成一句名言,既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也是为了突破重难点;第二个练习是学生对人物的进一步理解。

    【功的课件通用8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