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5篇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4-04-1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5篇。

    这份特别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一定能够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文档处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写作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借鉴范文,同时也要明白参考范文是为了让写作变得更好,而不是一模一样。请记得将本网页的URL保存到您的收藏夹中!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篇1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方法,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小学生的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普遍好动、好奇心强,尤其对新奇动人的事物较敏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捕捉学生的兴趣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数学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谈谈我的观点与做法:

    一、合理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合理创设有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就必须精心创设情景, 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但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有价值的、有效的,应蕴涵一定思考深度的数学问题,即能让学生“触景生思”,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或挖掘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两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知识感悟数学内涵。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传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二、恰当使用教具、学具。教具和学具是连接学生生活实际与数学抽象的桥梁,是学生探索与合作的物质基础,对于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助于新课标要求的非智力目标的达成。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主要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而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手段主要靠直观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实物教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它能起到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的效果,如我们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因为这是新的运算知识,学生以前只学过加法和减法,乘法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想出它的意义的。如果我们使用教具教学,把学生从加法的意义上过渡到乘法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摆教具时也应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两份数目相同的,最后摆很多份数都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乘法的意义,很乐意去学习乘法。可见,学具使用的恰到好处,有利于新知识的过渡、也可以摆脱枯燥的学习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又如在教:“小明有9本书,小红有5本,小明拿几本给小红,小明和小红同样多?”学生都错认为9-5=4(本)。如果事先让学生动手摆两排个数不等的圆片,从中可以发现一排圆片的增加蕴含着另一排圆片减少的相互依存关系,就能马上意识到此题的本质意义,不会出错。

    三、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数学课本材料的实用性。

    从学生日常的买菜、买学习用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于是,我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要想到所讲知识与哪些生活的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尤其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生活中到处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做到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就替代乏味的课本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知识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总之,数学教学就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例如:我让学生“创作”应用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杯牛奶5元,一个面包比它贵3元,我喝了一杯牛奶和一个面包,你们说我用了多少元?”;“我妈妈买了2斤苹果,买的梨是苹果的5倍,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斤水果?;小丽有45元钱,比小明多7元,小明有多少元?”由于题材来自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学生发言积极、语言流畅,思维呈多极化和多元化,得出“雪融化后是春天而不是水”的新思路,因创造而倍感兴奋,更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调皮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上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制度。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体会手脑并用的益处。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日益浓厚,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 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在课堂评价中要主要采用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如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等;多彩的视觉刺激评价:如在黑板上评红旗,画笑脸娃娃,在黑板上画苹果等;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无声的示意;孩子回答完问题后摸摸他的头、对他进行肯定或安慰。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适度的评价,不是无原则的夸奖,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老师还是应该给予纠正,在鼓励下纠正,在表扬中纠错。因为我知道,错误的做法往往蕴涵创新的思维,错误的行为往往会孕育创新的火种。在给予鼓励的同时,再指出不足,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

    以上几点,只是从大体上说出了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当然也不是一陈不变的,在实践中还应根据时间、对象等条件的变化,因地制宜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必须有灵活使用各种教学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在课后用心总结修改,就会找到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但都必须简单易操作,自然适合。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逐渐养成勤于思考既动脑又动手的良好习惯。服务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这对于学生来说终身受益。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找、探索、挖掘各种教学策略,不断地拓展、总结、完善,以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篇2

    小数教学方法

    新课标有了新要求,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观点与做法:

    1.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数学课本材料的实用性 从学生日常的买菜、买学习用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因此,我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要想到所讲知识与哪些生活的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尤其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生活中到处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做到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就替代乏味的课本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知识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总之,数学教学就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例如:我在教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参加校园的植树活动,植树的路线老师已经画好了,现在我把同学们分成三组,小组长负责栽树,每个组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第一组同学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6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5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讨论、计算,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2.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和亲近,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同时,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矮,谁比较高,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3.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打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课赋予了活力,更为我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图片、实物、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还用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学一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表演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进行遇面后的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2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骄傲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34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4.创设平等愉快,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发言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片面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的特长和优点不同而已。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暴露他的不足。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和面容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鼓励和赞赏的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高兴,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今天表现很不错”“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有主见。”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很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感想或遗憾?”“今天的课堂,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观察分析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相似的学生。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我不仅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

    总之,数学教学中我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时刻记住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处理教学中的“突然”事例,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使所教的小学课堂变为学生善思的场所,提高能力的主阵地。

    问题 探索

    创新

    数学教学是再创新再发现的教学

    根据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出课题 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从题目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篇3

    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初探

    摘要: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原动力。音乐犹如千军万马,是节奏把它们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根本形不成音乐,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的训练不可忽视,为了达到掌握节奏的目的,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循序渐进的进行节奏训练。

    关键词:音乐 节奏 训练

    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切感受到小学低年级的节奏教学,应着重加强学生的节奏创编活动的练习。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去引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那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去体验音乐中的节奏,我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例举几点:

    一、听说节奏训练

    对于低年级初学节奏时,我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听说节奏练习。

    ⒈只有在倾听音乐中,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叽叽叽叽;青蛙叫:呱呱呱呱等。

    节奏,让学生用耳朵去聆听,去感知各种各样的节奏,我播放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声音(如:火车声、汽车声、风铃声、走路声、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青蛙叫等),让学生猜一猜,由于猜一猜是低年级学生的爱好之一,固然兴趣浓厚,当我播放火车声呜—呜—,学生一听就知道是火车的声音,听着听着便会将词、节奏脱口而出,同时对节奏的长短、强弱、高低掌握的也不错。此外,还让学生听一些伴奏(包括前奏、间奏、尾奏),听多了,学生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节奏哼了出来。

    2.说节奏,结合刚才听了的声音节奏外,还让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还听到了哪些声音的节奏。此时孩子们就会畅所欲言,不知不觉中对节奏就有所感悟,慢慢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

    因此,听说节奏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动口能力等,也为以后的视唱练耳打下基础.二、模仿节奏训练

    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模仿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模仿成人的活动,模仿各种小动物,他们都乐此不疲,我们老师要给学生多多示范,在示范时,必须要准确、规范、到位,在音乐声中完整的进行示范,使学生对音乐的动作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我认为模仿节奏应抓住这几点:

    1、进行语言节奏练习。让学生从语言出发掌握节奏,如:念句子、念儿歌,有节奏的念。如二年级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抓住节奏ⅩⅩ ⅩⅩ∣Ⅹ Ⅹ

    ①ⅩⅩ ⅩⅩ∣Ⅹ Ⅹ ②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

    自己 洗衣 服 呀 大家 一起 洗 手 洗手 洗手 洗 手

    自己 梳头 发 呀 大家 一起 刷 牙 刷牙 刷牙 刷 牙

    再如: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

    小房 子 大房 子 石头 房子 木房 子

    2、动作模仿。根据一些简单的节奏型,师示范动作(拍手、拍腿、跺腿、耸肩等),让学生模仿,培养他们学习节奏的敏感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感知节奏。

    如节奏型:① 师(拍手)ⅩⅩ Ⅹ∣ⅩⅩ Ⅹ∣

    ②(拍腿)Ⅹ Ⅹ∣ⅩⅩ Ⅹ∣

    ③(跺腿)Ⅹ ⅩⅩ∣ⅩⅩ Ⅹ∣

    ④(耸肩)Ⅹ — ∣Ⅹ —∣

    3、语言动作同时模仿。师有节奏地边说边做动作,利用多种节奏(如二拍

    子、三拍子、四拍子等)给学生示范,学生模仿,培养他们动作的协调性。如:①师拍手(念)Ⅹ Ⅹ ∣Ⅹ Ⅹ Ⅹ∣ ② ⅩⅩ ⅩⅩ∣Ⅹ Ⅹ Ⅹ∣

    请你 跟我∣这 样 做∣ 请你 跟我∣这 样 做∣

    生模仿(念)Ⅹ Ⅹ ∣Ⅹ Ⅹ Ⅹ∣ ⅩⅩ ⅩⅩ∣Ⅹ Ⅹ Ⅹ∣

    我就 跟你∣这 样 做∣ 我就 跟你∣这 样 做∣

    三、激发欲望 表现节奏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音乐实践的过程。由于学生之间有着个性差异,因此对于同一个音乐作品的理解、想象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随之他们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动——是表现的一种形式,恰恰也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这一特点同样可以发挥到节奏教学上。

    例:教学 4/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1、让学生试着拍一拍并寻找这条节奏每小节之间的特点(熟悉整条节奏)

    2、教师范奏(打击乐器)让学生初次感受整条节奏的节奏感。(感受)

    3、自由练习,找出你觉得最困难的地方,我们一起学习。(难点节奏:x咚 –”像什么发出的声音引发到“x-”)。

    5、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师提醒可以是一首歌、一首诗、一串数字、一首童谣等等,并带上自己创编的内容按着节奏说给旁边的同学听,听听你们说的是同样的节奏吗?(理解、创编)

    6、把儿歌等展示给所有的同学看,教师要肯定学生优秀的文字创编,但同时更要让另外同学找出他在节奏上的缺点或错误,以求得其余学生更准确的节奏。

    7、教师借用学生的各种创编内容把节奏准确的念、拍,让学生们一次又一次的熟悉掌握节奏。

    例:4/4 x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1 2 3 4 5 上山 打老 虎 老 虎 呀 打不着 打到小松鼠

    床前明月光 疑是 地上 霜 举 头 呀 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8、齐说、生生互说、单个表演说等多种形式加以练习,并给予录音,让学生们看看自己的创编成果(身体动作拍手、跺脚等多种器官的参与)。

    这样,学生们表现异常积极,尤其在单个表演说的时候,气氛特别高涨。同时,允许学生不完全、不正确的念读,并及时肯定这些学生的创编闪光点,让不同的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节奏的魅力,从而在逐步积累与发展中学会如何去理解、表现音乐节奏。

    四、用各种打击乐器训练节奏

    打击乐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敲敲打打,本来就是学生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打击乐器很陌生,当我将各种打击乐器展现在他们眼前时,个个

    学生都瞪大了眼睛,非常的激动,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我及时捕捉他们这一份迫切,对他们进行各种打击乐器的节奏训练。

    1、学习碰铃、三角铁、响板、木鱼、砂槌等打击乐的节奏,同时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除了认识的打击乐器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可利用一些道具(如盆、铁桶、筷子等),去敲一敲,听一听,去创造自己的节奏。

    学生在学习打击乐器的过程中,一是爱玩乐器,二是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感受到各种乐器的音色,还懂得如何敲出特别好听的声音,可谓是一举多得。

    2、用打击乐器合奏

    利用各种打击乐器,根据节奏型进行合奏,或给小乐曲配上伴奏,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五、开发潜能 创作节奏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小学音乐创作实践内容包括:(1-2)年级能运用人声、语言、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的节奏或旋律;对于刚刚接触到创作的学生来说,给一条节奏配上旋律似乎难了些,所以,我注重了对学生创作节奏的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在自主的音乐节奏创作中,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益。

    1、让学生给节奏卡上的节奏进行创作要求创作的节奏具有紧张、有趣、高兴、抒情等不同情绪的节奏短句,让他们从自己的创编中获得情感的认识和感受。

    2、用不同的节奏表示动物不同的行走和行走时的不同心情。

    例:愤怒的老虎 xxxx xxxx ;高兴的小白兔 x x x x x x 等以学生最喜爱的动物为切口进行教学,有利于避免学习的枯燥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学习了节奏创作。

    3、给予一些日常用语、运动项目等配上节奏,并说一说,做一做。

    例:①日常用语如:“你是谁?”(可以带上不同的节奏来问)你 是 谁? 她 是 刘 晓 芳

    3/4 x x x 和x.x x-等 4/4 x x x x x 和 x x · x x x 等

    ②运动项目:跳绳(单脚 双脚)、走路(快走 慢走)、跑步、跳皮筋(花样跳法)等都可以拿到节奏学习上,因为这些都是学生们经常接触的事,非常熟悉,而且给它们以多种节奏形式表现来得比较新奇,学生们都感到好奇,都想试一试,这也符合了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性格特征。

    4、改变已经学会演唱的歌曲的节奏,体会不同节奏带来的不同音乐特点,享受自己的创作成果,从而认识学好节奏的重要性。

    总之,学习节奏是小学唱歌、舞蹈、视唱、器乐、欣赏等诸多学科的支柱,学生学习节奏时,只要有老师的正确引导,从课堂各个细节入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才能确切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学生的潜力也能够得到最大发挥。这些都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在学生身上我看到了一些成功,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我相信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只有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样式和开拓新的教学领域,才能享受到创造带来的无穷乐趣。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篇4

    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的教学方法

    “音乐“是儿童生活是的灵魂,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发情感的活动。这是我国已故著名教肓家陈鹤琴先生的音乐观。一个人不论什么年龄、性别、对音乐都有强烈的反响和自发的需要。作为”人类第二语言“的音乐以其独特的形式对人的素质有着全方位的影响。《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从审美教肓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

    但是,客观地反思目前的音乐教学还有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也制约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音乐教学往往存在着重课外轻课内,重尖子轻全体,重主导轻主体。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期望有着很大的差距。教材内容的编排,课堂教学的模式,陈旧的教学方式等都存在着缺陷 那么如何立足课堂走出目前音乐教学的这些误区呢?变原来单纯的训练和机械的灌输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音乐呢?

    一、重视音乐听觉培养。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的基础,也是整个审美体验的基础,在欣赏教学中,其中心点是“听“。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围绕“听”来开展多种我样的教学活动。以音乐为主体,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来引导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很重要。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教肓学生学会安静的听音乐,只有这样,学生审美想象的翅膀才能张开,音乐才能进入人的心灵,才能与心灵的体验浑然一体。审美体验才能有所效果。在唱歌、演奏、创作活动,甚至在音乐知识的讲解中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参与。一年级的唱歌教学多以听唱为主。一首歌学会了不如说是听会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遍听赏音乐的要求,让学生带着不同侧重点去听音乐,并把它放入相应的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活动中。提高学生听的时候“用心感受使学生在反复听中全身心地融入音乐,这样一首歌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我尝试把这一方法用于其他年级的音乐课上,效果也不错。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觉得在唱歌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赏参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不一定非要先经过视觉读谱。以往教学中常用的”视谱视唱“恰恰会使学生关闭了听觉,更谈不上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了,这或许也就是众多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的本质原因所在吧

    二、创设音乐审美情境

    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

    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向。比如,组织教学时,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晰简洁的谈话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课前演奏或播放音乐能唤起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热情。通过音乐旋律的活泼、激昂、舒缓促使学生兴奋或镇静,消除其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通过画面、背景的渲染使学生产生一种对音乐学习的期待。渴望的情绪。这便是与音乐审美注意相伴随的那种特定情绪。例如,在教学《快乐的小木匠》一课时,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我精心绘制了图片太阳、小鸟、美丽的大树和各种各样动物头饰,在美妙音乐伴奏下,以生动而赋予情感的语言语调,从容地呤颂着导言。我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之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此时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教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他们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中。有的摇头晃脑目光中充满着渴望,视线紧随着我。有的侧耳聆听,凝神屏气,脸部表情随着音乐 的变化而变换。时而紧张,时而舒展。来自情感、视觉、动觉、想象等一切可感的审美因素,从各种渠道综合的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谈情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三、创设多种体验形式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更要注意发挥音乐教学“通感“的作用,即创设多种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形式和通道。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参与到音乐的审美体验中,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探究音乐的本质自主地表现音乐,在唱歌教学中反复听赏音乐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情绪的对比,参与小组讨论,合作设计节拍节奏形式,创编伴奏方式及歌表演等都是重要的体验过程。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即兴唱一唱欣赏曲的主题或片断,用打击乐伴奏,随着音乐即兴律动,音乐表演和舞蹈动作,听音乐画图谱等也都是引导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体验形式,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反复的充满兴趣的审美体验中才能获得对音乐自主的感受,理解和表现。我在教学一年级欣赏曲《鸭子拌嘴》时,首先采用游戏性导入的方式通过故事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然后引导学生配合律动听赏音乐,再利用参与探索的学习方式,用小查进行即兴表演,自主地探究民族打击乐器各种各样的敲击方法,感受体验民族打击乐器丰富的音乐及表现手段,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多种体验式,使鸭子一摇一摆的走路姿态和蹒跚而行的情景跃然纸上。音乐形象的审美体验得到很好的落实,并在探索学习的基础上,扩大了知识范围,自主的表现音乐

    四、创设情境注重过程

    中国古代孟母三迁,择地而居的故事,说明环境对人的熏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合适的情境,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在身临其境之感,从而

    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探究、表现、创造的欲望。比如在教唱一年级第六单元的《新年好》这首歌时,教师提问:过新年时,我们能看到什么?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们便“沸腾“了起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没过几分钟教室里像换了一个场景,在教室的正中间摆上了一棵挂满礼物和彩灯的”圣诞树“并在教室的四周挂上了红灯笼,小鞭炮等装饰品,使教室呈现出了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师生在《新年好》的音乐声中欢歌跳舞,这时老师留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不要用太多的语言渲染,学生们便已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在课堂上表现较好的学生,我便让他们自己去”圣诞树“上挑选自己喜欢的礼物作为奖励,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篇5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茶铺完小 肖秋群

    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和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可长期以来,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人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呢?我认为应让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千变万化。

    一、轻松愉快,主动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采用直观手段。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不约而同的迷上“动画片”。针对这一现象,识字教学时,可以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如教“春”字,先出示“三个小朋友在阳光明媚、杨柳依依、草绿花红的环境中游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使他们形象感受“春”是四季中第一季的含义。接着,凭借画面上三个小朋友在阳光中游玩的情景,与汉字“春”建立起识记联系,把“春”分解成“三”“人”“日”三个部件,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编识字儿歌:“三个小儿乐悠悠,红日晴天去春游。”然后,小结记字方法后指导书写。这样通过动画、儿歌等形式,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识字,效果十分理想。

    2、开展游戏活动。小学生天性喜欢游戏,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姿的游戏、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门,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的教学目的,而且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要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儿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他们的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以“动”激活识字教学。比如,琅琅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级的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记诵,有利于学生主动识字。如教学“情”时,因“青”的构字率较高,前面也学过了“清”字,所以,利用识字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心头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把“清、青、请、情、晴、睛”都编了进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了“清”这个字,复习了“情”,还渗透学习了“睛、情、青、晴”,妙趣横生。“己、已、巳”是易混字,“堵巳不堵己,堵了一半就是已”,孩子在一句简短的歌谣中加强记忆,分清了“已”和“己”的字形,又拓展学会了“巳”。又如“荷——有个小孩儿叫小何,头戴一顶大草帽,草帽圆圆绿油油,原来是片大荷叶。”“飘——二小头上飘西风。”“想——相片放在心口上,天天看了都会想。”从学生自编或在家长的帮助下编创的儿歌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学生的识字能力在逐步加强。

    二、充分利用“语文园地”,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教材中“语文园地”的设计选取了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开放的学习方式,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激励每位学生都去发现,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语文园地一”中“我的发现”向学生提出“今天发现了两种识字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哥──歌”“古──故”等 13组字,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发现了哪种识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可在互相交流中,根据自己的实践所得对这些识字方法,进行选择和完善,最终形成自己的读书和识字方法。再如学习“语文园地四”中“我的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扌”旁的字和动作有关,在识字中,先让学生读一读“摔”“拦”“拾”“摸”“拨”“擦”这些字,而后将这些字编在句子里,如:“你摔了东西,我拦住你,又帮你拾起来,摸一摸你的手,拨开你额上的头发,擦掉你头上的汗水”,并引导学生自己来编,这种练习学生最喜欢参与,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识记形声字的方法,并让学生在识记生字过程注意发现、运用,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既认识了字,又有总结出汉字形体的一定规律,从而体味到汉字的构字特点,引导主动、高效识字。

    三、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识字

    阅读是识字的目的,也是识字的途径。因此识字和阅读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识字。文中识字,主要是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有识字意识。如学生自读课文时,画出不认识的字。

    在汇报读书情况时,学生利用听读、指读等方式,强化在语言环境中记字;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读不正确的主要原因是字不认识),对认读字用投影、板书等方式加以强化。案例:《两只小狮子》

    第二自然段认读字较多,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分别打出这两句话,也可以在句中把认读字套红,指导学生边认字,边读文。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考虑识字的需要加以板书,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板书。案例:《棉鞋里的阳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全文的把握情况(说说课文讲什么事),板书并认读字词: 棉鞋里的阳光 妈妈 晒棉被 小峰 晒棉鞋(摆)

    在读奶奶盖着晒过的棉被很舒服时,让学生画一画表示奶奶动作的词,教师在反馈时板书“脱、躺、合上眼睛”,指导学生认读。案例:《两只鸟蛋》

    在学生整体感知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体会我对鸟蛋的喜爱时,必然涉及“取”和“拿”的不同,“凉凉的”等词语,板书认读。讨论:妈妈为什么说鸟妈妈一定会着急?(板书“一定”认读)“我听了妈妈的话怎样想,怎样做?”(板书“连忙”“轻轻地”“送还”认读)。

    这样把识字和指导朗读、理解内容、发展思维、培养语感结合在一起,使识字更有情境,也易于学生对识记字词的理解。

    四、贴近生活,主动识字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小学生识字,并不是从零开始的,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知一千多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

    1、利用生活情境识字。比如学习“染”字,教师的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教师用水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红色。教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放到绿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绿色。教师又让几个学生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之后,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氵”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的水(师指“染”字的左上角),把要染的东西放进这有颜色的液体中,经过多次浸、晒,东西就着色了,这个“九”就是表示多次的意思。这样,在愉快的实验中,学生理解了“染”字左上方的三点水、右上方的“九”的来历,悟出了下方“木字底”的理据。于是,“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实验,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既准确地感知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2、学生熟悉的事物,是识字教学的最好教具。它既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深化学生对汉字本源的认识,又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能力。正因为如此,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识字教学要与学生周围事物紧密联系”的观点。

    开学一周后,我们把教室里的可视物品贴上写有拼音及汉字的标签,平时触目可及,老师在拼音教学时可以适当引读,下课与学生闲聊时还可以随机抽查。这样利用生活环境,在熟悉拼音的同时,学生就能认识50多个难度较大的字。另外,我们学校开设的课程很多,课程表里的汉字学生每天都要接触,我们要求任课教师课前注意提醒一下,这样又帮助学生认识了不少字。给实物贴标签,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好方法。教师鼓励学生给学校或家里的用品贴标签,利用学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来识字,有益于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学生自制卡片或纸条,写上字词贴在物品上,例如在“筷子”上贴上“筷子”两个字,“写字台”上贴上“写字台”三个字,将家中的一些常用物品都贴满了字条。有的家长把“酱油”“麻油”“醋”上的标签揭下,让孩子自己去辨别,然后贴上自制的标签;把“味精”“白糖”和“盐”分放在三个一样的小盒中,让孩子去区分它们的不同并贴上正确的标签。在学校里,学生们也在课桌、讲台、黑板上贴上字卡。班级布置也尽量让学生们动手,如“卫生角”“图书馆”“自然角”的标牌都让学生试着写。陶行知先生说:“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连在一起教。”在给实物贴标签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认识了许多字,而且激发了强烈的识字兴趣。

    3、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拓展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

    我通过以下方法,拓展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一是走出课堂,让学生参与实践,自主识字。例如:第一组课文学完后,教材安排了找春天这一内容,我组织学生带着教材中的问题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家里、学校、野外找春天,并要求学生把找到的“春天”表达出来:自己动手做成卡片,卡片上不会写的字用拼音写出来,或用图片代替,或让爸爸妈妈写出来,学生课余互相交换卡片,互相做小老师一起读一读,学生从中可以巩固课上学过的字,也可以新认识一些字。二是把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生活中自主识字。教材源于生活,教材离不开生活。如读了《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称象》《看电视》等课文,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观察,或动手做一做,在实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巩固生字。再如提示学生在放学的路上注意路边的广告牌、节假日记住节假日名称。注意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随时随地学语文、用语文,课内所学在课外得以巩固,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语文素材的习惯。

    识字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呢?这还需要我们,乃至于更多的后继者们来不断地探索,还需要为全面、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更多、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汉字的历史添上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5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