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竹石的课件(模板14篇)
  • 竹石的课件

    发表时间:2024-04-06

    竹石的课件(模板14篇)。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竹石的课件(模板1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竹石的课件(篇1)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翻译: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竹石的课件(篇2)

    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艺术园地一朵奇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五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竹石》。

    一、教材分析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教学目标制定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情况,我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

    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四、教法学法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4、竞赛法(提高兴趣)

    五、教学过程(穿插媒体分析)

    (一)预习

    预习要求:①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②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

    1、第一步,导入新课。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读诗

    想诗

    解诗

    赏诗

    悟诗

    2、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3、用方法学习本诗。

    “读诗”——

    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学生跟着读可读出节奏、读出轻重音。在朗朗书声里,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的'学习着。

    “解诗”——

    ①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说说诗大意。

    ③找出诗中所绘景物并且寻求游踪。

    这一步由学生讨论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解诗是解作者、解诗意,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为后几步的学习贮备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诗”——

    ①景中有情吗?将你感触到的说给同桌听。

    ②自由诵读,融入诗情(配乐)。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景产生于

    情,情是作品的灵魂。悟也就是悟诗情。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看到诗词的精妙。这一步我仍然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将诵读作为手段来让学生悟情。这样学生口、脑并用,在热热闹闹的课堂里大胆的发挥。

    “赏诗”——

    ①点击赏诗办法

    A、抓字眼(抓关键字,美词美句)

    B、品诗情(如游子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热爱自然之情等

    C、现画面(找出隐藏着的图画)

    ②赏析诗歌(写、画)

    叶圣陶曾说:“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矿石。”让学生将体会到的用笔写下来,或者鼓励他们用画笔将脑海中已有的图画勾勒出来,这样,他们是会有所收获的。在他们寻找美的过程中,表达与创造已经和谐统一。 “想诗”——

    请一位“小导游”,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飞翔观光。伴着跳动的旋律,学生心儿也会随之跳动。这时候他们获得的不再仅仅是呆板的挂图,而是着有情感的活生生钱塘湖春景。

    “读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竞赛形式让学生进行诵读。这一读不仅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同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总结

    性一步。

    (三)延伸性阅读

    用捕鱼方法捕鱼是教学最终目的。这一阶段是知识的巩固运用性阶段,同时也是能力深化培养的阶段。用本课所授方法自学此词可以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六、总结

    1、这堂课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例子的原则。

    2、具有实践性。

    竹石的课件(篇3)

    一、案例

    《竹石》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练习中的一首古诗,练习要求读读背背。学生对这首诗兴趣很浓,读得有滋有味。

    师: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生:知道,诗的后面写着呢,他叫郑燮(yn)。

    师:(板书:燮)这个字他读对了吗

    生:这个字我们没学过。

    师:对,这个字你们是没学过:但你们有办法把它读准确。

    生:可以查字典。

    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师:这是个好办法。我们祖国的文字多得难以计数,如果光靠老师教,你们一辈于都学不完。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可以查字典。

    学生纷纷拿出字典,查到这个燮字读xi。他们大声读着郑燮,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不一会儿,学生都已流利地背出了这首诗。《竹石》这首诗人人会背了,可同学们并不尽兴。关于郑燮这个人,他们仍有许多疑问。

    生:他是个怎样的人

    师:读了这首诗,你们能猜出郑燮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他是个诗人。

    生:从诗中我发现郑燮很喜欢竹子。

    生:他一定是个像竹子一样不怕风吹雨打的人。

    师:诗人常常以物言志。你能从诗中的竹联想到诗人本身,胜人一筹。

    师:郑燮就是郑板桥,他的诗写得好,画比诗更好。猜猜看,郑燮最擅长、最喜欢画的是什么

    生:竹,肯定是竹。

    师:你们真聪明,一猜就着。

    生:有一部电视剧中有他的故事,可我忘了。我想知道更多有关他的故事。

    师:老师也想知道关于郑燮更多的故事,用什么办法去搜集郑燮的资料呢

    生:去看有关他的书。

    生:可以上网搜索。

    生:我爷爷知道许多古代人的故事,我可以问问爷爷。

    师:原来办法这么多,老师也去搜集一下。下星期三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一星期后的课堂上,他们畅所欲言,讲了胸有成竹的典故,讲了难得糊涂,讲了郑板桥不畏权贵的故事,朗诵了郑燮的诗,带来了郑燮的画(当然这是印刷品)。我被孩子表现出来的高涨的学习热情所感动,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解读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所学的永远只是沧海一粟。由此看来,如何让学生有兴趣、有信心、有能力独自获取更多的知识,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分析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对学习的信心越来越强。这是因为教师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扩大学习空间,整合利用有利因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巧用教学资源,使学生想学

    新课程告诉我们:教材不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而且其作用呈相对下降的趋势。语文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课本学习,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可以来自于课内外其他方面学习资源的摄取。课堂中当学生对郑燮这个人感兴趣时,教师及时抓住这一问题巧妙展开,丰富了教学资源,使学生想学:虽然郑燮是个怎样的人不是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但它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它是有效的教育资源。教师必须积极对待,及时抓取。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麻雀飞进教室,学生群起而观之;如准备写字时学生因窗外的雪花而雀跃;如学习《石头书》一课时学生对矿石产生了兴趣这些事件乍一看是不利因素,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无关的,但是它也是教学资源。因为它是学生想了解的,只要教师好好利用,它就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关注学习情绪,使学生乐学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在你的课堂上,学生是愉悦还是愁眉苦脸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教师要把个人的生活经验、体验感受以及对学生的爱融人课堂,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永远处于乐学的积极状态中。

    教师要做学生乐于学习的培植者。像案例中让学生读读诗,说郑燮是个怎样的人,再根据诗说说郑燮爱画什么。教师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培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激励他们,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教师做学生乐于学习的培植者,就必须尊重学生,时时激励学生,让学生永保轻松愉悦的学习情绪。有位美术教师的做法很令人称道。当他发现一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时,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学生说:我在家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一不小心,苹果就滚到地上烂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就不会掉下来了。教师听了,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形苹果来。

    试想,如果该老师认为学生的想法荒唐,或木讷地对待,不加询问,该学生还会乐于学习美术吗

    另外,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习的参与者。如老师也想知道更多的,用什么办法去搜索郑燮的资料呢老师也去搜集一下,下星期三我们来交流。简单的几句话,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与平等。在这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是愉悦的、积极的。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三)点拨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没有办法把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搜集,学会运用。当然教学中教师也不是纯粹地把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利用暗示、点拨,让学生学会寻找并且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学生读不准燮这个字时,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而是引导他们用学过的知识部首查字法来解决。以上案例中,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会学。如读了诗你们能猜出郑燮是个怎样的人吗诗人常常以物言志。用什么办法去搜索郑燮的资料呢

    学会,重在掌握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究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只有让学生会学,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

    如果把孩子的学习阶段比作一条长长的跑道的话,那么每堂课都是一道起跑线,它提醒、激励学生永远向前,迈出踏实的每一步。而教师,就像是他们的教练员,教给他们方法,培养他们的意志,鼓励他们不要停下脚步,但是永远无法伴着他们跑完全程。

    竹石的课件(篇4)

    设计特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一、导入:

    1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1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 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1 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4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石的课件(篇5)

    教材说明:

    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

    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二、授新

    (一)《墨梅》

    1、个人自学

    依照学法自学《墨梅》

    2、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学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师深入小组,适当指导。

    3、大组汇报

    学生按照刚才总结的学法,依次汇报。结合查阅的资料、结合插图等等,尤其是对重点字意诗意,说一说、议一议,互动补充。

    4、诵读感悟

    在理解诗句含义、初步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先自由练读,再指名纠正示范,然后再试读。使得熟读成诵,并能有感情的背诵。

    (二)《竹石》《石灰吟》

    在有了学习《墨梅》的经验方法的基础上,自学并汇报这两首古诗。

    (三)写法

    引导学生学习借物言志的写法:综合来看这三首诗,都是写物的,作者分别描写了它们的什么特点?仅仅是赞美它们吗?作者借这个物抒发怎样的情感、赞美怎样的精神?

    三、巩固

    用不同形式背诵三首古诗,注意难写易错字和标点符号。

    四、拓展

    搜集交流托物言志诗,如《青松》(陈毅)、《梅花》(王安石)等。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课前按照学法进行充分的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把三首古诗一起交流,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在理解古诗诗意的时候,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解释,只要说出大意即可。

    3、在交流汇报的时候,形式不要过于单一、三首诗同一个模式汇报下来,要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

    4、对古诗的朗读练习还不够到位,一定要保证充分的读的时间,多读、熟读、有感情的读、有感情的背诵。

    5、朗读、背诵古诗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

    6、可以扩展第二课时作为古诗背诵大赛,摘抄积累,模仿创作,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竹石的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背诵王冕的《墨梅》。

    交流:在王冕的《墨梅》诗中,你读到了什么?

    小结:诗言志。

    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知道他是扬州八大怪之一拓展扬州八大怪,知道他就是郑板桥。可以结合一些故事来了解。)

    二、初读《竹石》。

    1.齐读,把古诗读正确。

    2.再读,读出节奏感来,

    3.再读,读出平仄的变化。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借助诗题,解释古诗。

    1.读着竹石这个诗题,我不免产生了一个问题?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你们说呢?

    2.自读,从文中找一找依据,说明这首诗写的到底是什么?

    3.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会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

    朗读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立根原在破岩中

    理解立根把根扎在

    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

    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

    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来。

    读着这样的竹子,你对他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

    朗读,读出你对竹子的这份崇敬之情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抓住坚劲,理解坚中的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理解劲中的挺拔有力、威武挺立。

    抓住坚强不屈,深入理解:

    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磨磨难、困难;击打击。)

    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在学生每一次想象后都替竹子高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四、理解诗意,拓展延伸。

    1.读着这首诗,我们只是看到一株株坚强不屈、挺拔有力的竹子而已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样几个故事。

    2.阅读有关郑燮的故事。(详见附件)

    3.读了故事,请你谈谈此刻的感受。

    4.小结郑燮竹子般的形象。

    5.郑燮的绘画多选竹、兰、梅、菊,其中尤其以竹与兰画得最多,最好。现在你明白郑燮为何如此喜欢画竹,为何还在画上留下这一首题画的《竹石》诗呢?(小结:诗言志)

    6.古人有许多喜欢竹子的,比如有一位大诗人这样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这话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7.

    竹石的课件(篇7)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竹石的课件(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让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学习诗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郑燮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学诗前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历代名篇佳作,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其精妙的语言、精练的表达、深远的含义和奇妙的想象值得我们学习,诵读古诗词对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有独特的效果。这节课咱们上13课古诗二首。 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看几幅图,说说你的感受。

    竹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坚韧不拔,所以是文人墨客歌颂赞美的对象,我们学过写竹子的古诗吗?

    对,我们已经学过郑燮写的赞美竹子的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郑燮呢?

    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郑燮写的赞美竹子的诗。(板书诗题)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什么叫题画诗呢?我们学过哪些题画诗呢?

    同学们想学懂学好这首诗吗?你认为怎样才算学好古诗呢?

    (二) 学古诗

    1、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1)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2)借助书中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选几名学生朗读,大家评议。注意(1)“劲”有两个读音,诗中读jìng。(2)七言诗的节奏组合当中,只有“二二三”这种形式常用。(划出节奏)

    听课件播放范读,学生再齐读。

    自学中你有哪些疑惑呢?说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如:写竹的诗怎么题目为“竹石”。

    3、理解诗意

    先请学生说出每句诗的意思,再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你认为诗中哪些字词写得精彩?说说理由。

    朗读你最喜欢的诗句。

    4、理解诗的主题

    学生回答师总结:《竹石》描写了竹子扎根岩缝中坚忍不拔的形象,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5、学习写作方法

    什么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喻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我们学过的哪些古诗词也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6.怀着对竹子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

    7、背诵古诗。

    (三)学诗后

    1、你觉得这节课你学得怎样?谈谈你的感受或收获。

    2、欣赏郑燮的墨竹图。

    3、出示郑燮写的另外几首写竹的诗,学生选择喜欢的朗读。

    板书

    13古诗二首

    竹石 咬定

    竹立根人

    坚忍不拔坚劲刚直不阿

    任尔

    竹石的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一、了解作者,激趣导入:

    1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二、学诗

    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三、体情

    1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石

    郑燮

    板书:

    咬定千磨万击坚劲

    立根东西南北风咏物明志

    竹石的课件(篇10)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2 配乐的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背诵《墨梅》。

    2、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

    二、回忆方法。

    学古诗先理解什么,再理解什么,最后体会什么? 板书:古诗

    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三、讲解《竹石》

    1、听配音朗读磁带。

    2、指读注释,理解诗句。(让学生标出不懂的句子)

    3、讨论重点词句。

    (1)第一句中“咬定”是什么意思?

    板书:咬定

    (2)学生自己解释第一句。(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

    (3)第二句“破立”是什么意思?“立根”是什么意思?

    板书:立根

    (4)学生自己解释第二句。(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5)第三句“坚韧”是什么意思?“千磨万击”是什么意思? 板书:坚韧

    (6)“咬定” “立根”指的是竹石的什么?

    板书:竹石 特性

    (7)竹石在什么情况下依然坚韧?

    板书:历经磨难

    (8)学生自己解释第三句。(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

    (9)第四句“任”是什么意思?“尔”是什么意思?

    (10)指导学生看挂图,理解第四句诗文。

    板书:无论 多少

    (11)学生自己解释第四句。(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12)竹石的特性好象人的什么精神呢?

    板书:人 坚忍不拔

    4、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竹石》

    2、理解诗句,领会诗句中赞颂了什么精神?

    竹石的课件(篇1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车溪中心小学的老师——王婷,今天我要说课的主题是《以竹明志,傲立于天地》,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诵读《竹石》。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此首古诗进行说课:一是简明扼要说教材,二是与时俱进说理念,三是循序渐进说目标,四是因材施教说方法,五是步步为营说流程。

    一、简明扼要说教材

    古诗《竹石》是郑板桥晚年时的一首题画诗,郑板桥不但是丹青大师,而且对填词作赋也颇有造诣。《竹石》一诗短短的四句诗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形象鲜明的画卷:乱崖之下,几枝青竹傲立风中,顽强地生长着、抗争着,其坚韧挺拔之态跃然纸上。诗人由乱崖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联想到在封建王朝残酷统治下的自己,通过诗句,除竹子外,还深深地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借竹来明面对诸多打击而不屈服之志。

    二、与时俱进说理念

    新课标指出:高年级在古诗阅读教学中,应加强对诗文诵读的研究,读出诗文的节奏韵律,加强借助注释达到对诗文意思理解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以理解诗人的创作情怀及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意境。

    三、循序渐进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想象古诗描述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初读诗文,自主感知,读懂古诗,理解诗意;品读赏析,领悟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使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四、因材施教说方法

    1、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由读诗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小组合作共同交流探究古诗诗意;

    (3)想象画面学习法,让学生通过想象视线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

    2、说教法:

    (1)陶冶法,通过多媒体出示“岁寒三友”图片,品悟其义;

    (2)直观演示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古诗读法,进而领悟竹石的精神。

    (3)情境教学法,创设竹石面对“千磨万击”依然坚挺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升华情感。

    (4)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五、步步为营说流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导入。

    师课件展示“岁寒三友”图片,问学生称之为“岁寒三友”的原因,借机了解“竹石”,随后揭题,课件介绍诗人——郑燮。

    【课件展示意图:形象直观展示“岁寒三友”严寒中的傲然挺立,学生初步感受竹石,】

    (二)、初读诗文,自主感知。

    师以“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引领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

    诗,借助名家范读,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读出古诗的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

    【演示名家范读,意为指导学生进行正确、规范地朗读古诗】

    (三)、品味语言,理解诗情。

    1、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继而质疑古诗字词,最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小组学习、交流对诗的理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课件出示自学要求的意图: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紧紧扣住目标学习,】

    2、、学生反馈

    让学生自由反馈对词语的理解以及借助关键词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教师相机扣关键词“咬定”、“立根”“坚劲”“任尔”“ 千磨万击”创设情境,理解古诗意思,品味竹子的精神。

    例如:竹子,你为什么要死死的咬住青山呢?

    再如:当强劲的风吹来的时候,它依然傲然挺立;当沉重的雨落下来的时候,它铁骨铮铮顶天立地。当冰冷的雪覆盖在它身上的时候,它依旧咬着牙挺了过来。当炙热的太阳暴晒在它身上的时候,它依旧默不作声没喊一句。不管什么样的困难,它依旧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示后两句诗句)等.

    3、感悟诗人的写作方法。

    师:作者写的仅仅是竹子吗?(生说:不,写的也是像竹子一样坚忍不拔、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人)

    师:这种借写物来写人的手法叫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师:人们常说言为心生,那这首诗作者想要表达自己怎样的心声,怎样的志向呢?接着借助资料来了解郑板桥这个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学习诗人的写作方法,感悟诗人的情感,深入地悟情悟意,同时,使用多媒体出示郑板桥事迹,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当时诗人的写作背景,为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奠定基础。】

    (四)、拓展延伸

    师:泱泱华夏,中华上下五千年,不乏具有竹子精神的能人志士值得我们学习,你能来说一说吗?

    【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走出文本,联系实际,进而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竹石的精神后,联系课外积累,进而增强自身的良好品质的培养。】

    (五)、作业

    1、积累写竹的诗句。

    2、写一写你想对竹石说的话。

    竹石的课件(篇12)

    古诗《竹石》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竹石图》,配以古琴乐) 导人:听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吧,说的就是清代著名大画家郑板桥的故事。他可喜欢竹子了,大家看到的这幅{竹石图}就是他62岁时的作品。 2、感知图画。说说画中的竹子给你的感觉。 3、感知古诗。郑板桥还会作诗呢,这画中的诗就是他自己写的,老师读给你们听听吧。教师范读古诗。(配以课件《竹石图》及古琴乐),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把宇音读准)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4、教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如,咬定、破岩、千磨万击、坚劲,具体的哪些是学生不认识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5、分组齐读古诗,读流利。 三、读诗悟情 1、欣赏图画,练习读古诗,整体感悟诗中怎样写画中竹的。 2、逐句练读。 ①赏画。竹子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读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教师描述诗句的意境:竹子紧紧扎根在岩缝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样.一点也不放松。 ③学生自由读前两句诗,指导学生评读。标准:音准、有感情、韵律美。 ④赏画想象:风吹来了,雨打来了,竹子害怕吗? 学生自由读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⑤引导学生想象: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教师总结: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⑥指名读全诗,学生评读。 3、再次整体感悟古诗。 ①指名学生诵读全诗。 ②对照图画,再读古诗,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③引导:你喜欢诗中的竹子吗?为什么? ④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4、练习并背诵古诗。 ①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交流好的背诗方法。 ②全班一起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竹石》这首古诗,感受了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大家要学习竹子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勇于克服困难,争取更大进步,其实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如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菊花、梅花――不畏严寒,傲雪凌霜……诗人们时常写诗来赞美它们。课后大家找找这方面的诗词读读,下次课我们交流学习心得。

    竹石的课件(篇13)

    各位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竹石》。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阶段目标中提出:低年段以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我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想象力,让他们反复的读古诗,利用课件的形象性帮助学生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初步感受诗人的借竹咏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破、磨、击、尔、南”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

    1、教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来体会诗中的景象。

    2、学法。学生通过看图片感受,反复吟诵,来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这首诗的诗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就从这一处入手,我设计了以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梅花》)

    导人:大家还记得这首诗吗?

    2、学生读诗。

    3、师:这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诗,今天刘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赞美竹子的诗。 (出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注意把字音读准。)

    二、初读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把宇音读准)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4、教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破 磨 击 尔 南

    咬定 破岩 千磨万击 坚劲

    5、小组齐读古诗,读流利。

    三、读诗悟情

    1、师:平时你们见过竹子吗?见过的同学给大家说说竹子是什么样子的呢?(生答)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竹子?(出示课件各种各样竹子的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竹子吗?我们的大画家郑燮也非常喜欢竹子,他还画了很多竹石图呢!(出示课件竹石图,边播放边简介诗意)

    (播放音频《竹石》)

    3.学生练读1、2句,师指导;

    4.学生练读3、4句,师指导.

    5.全班齐读。跟着诗人一起读。(播放音频)

    6赛诗会。

    7、练习背诵古诗。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交流好的背诗方法。

    四、课后延伸

    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诗人们时常写诗来赞美它们。课后读读《青松》。下次课大家来交流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以上是我对教学古诗《竹石》的一些设想,望各位评委老师不吝赐教,谢谢!

    竹石的课件(篇14)

    教材说明:

    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1、 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

    2、 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学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师深入小组,适当指导。

    学生按照刚才总结的学法,依次汇报。结合查阅的资料、结合插图等等,尤其是对重点字意诗意,说一说、议一议,互动补充。

    在理解诗句含义、初步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先自由练读,再指名纠正示范,然后再试读。使得熟读成诵,并能有感情的背诵。

    在有了学习《墨梅》的经验方法的基础上,自学并汇报这两首古诗。

    引导学生学习借物言志的写法:综合来看这三首诗,都是写物的,作者分别描写了它们的什么特点?仅仅是赞美它们吗?作者借这个物抒发怎样的情感、赞美怎样的精神?

    用不同形式背诵三首古诗,注意难写易错字和标点符号。

    搜集交流托物言志诗,如《青松》(陈毅)、《梅花》(王安石)等。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课前按照学法进行充分的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把三首古诗一起交流,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在理解古诗诗意的时候,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解释,只要说出大意即可。

    3、在交流汇报的时候,形式不要过于单一、三首诗同一个模式汇报下来,要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

    4、对古诗的朗读练习还不够到位,一定要保证充分的读的时间,多读、熟读、有感情的读、有感情的背诵。

    5、朗读、背诵古诗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

    6、可以扩展第二课时作为古诗背诵大赛,摘抄积累,模仿创作,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墨梅》《竹石》《石灰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竹石的课件(模板1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