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集锦7篇)
  •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

    发表时间:2024-03-02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集锦7篇)。

    如果您需要“关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相关的推荐请查看下面的建议。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一份好的教案,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会持续为您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1)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活动力求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科学探究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以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充分的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考虑,设立学习任务和设计学习活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选择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烃作为一切有机物的母体,而甲烷又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学生对甲烷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

    2、教材的功能与价值

    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机物学习方法。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化学,再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

    难点:建立甲烷的立体结构模型,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二、学情分析

    1、知能储备

    知道甲烷是一种化石燃料,能从组成上认识燃烧产物;不能从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储备了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知识,具备了学习甲烷的理论基础。

    2、学习方式

    喜欢从熟悉的事物入手学习新知,对图片、实物等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

    3、认知方式

    缺乏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和建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以甲烷的结构为例,认识有机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模型制作、实验探究、观察、交流讨论等手段,结合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能力和形成有机化学的学习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源危机及可燃冰开发情况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

    四、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并与实验探究、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

    2、学习方法

    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充分的进行探究和讨论、交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点。

    五、教学思路jk251.COM

    采用板块教学,分为四个学习板块。即:板块一:甲烷的物理性质;板块二:甲烷的结构探究;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用途”的认知关系。其流程图如下:

    六、教学环节

    板块一:自主建构物理性质。通过展示“可燃冰”的图片,播放西气东输视频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再向学生讲述为了合理开发并利用这些新能源,就有必要研究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展示一瓶甲烷气体,请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容,然后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能源危机、通过对可燃冰贮量和开发介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西气东输工程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出《甲烷》课题。同时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掌握物理性质学习的一般方法。

    板块二:甲烷的结构探究。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结

    构简式的书写。老师评价后提出问题甲烷究竟有着怎样的结构,学生开始猜想。然后老师提供素材组织活动,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实践活动,然后再收集并展示大家的作品,进行相互交流。

    引导信息:

    1、甲烷分子中的4条c—H键完全等同。

    2、H与c之间的距离和每个夹角也完全相同。学生再重新思考自己作品的正误,根据科学信息进行交流和讨论后,主要认为甲烷存在正四边形或正四面体这两种结构。在学生产生疑惑时,老师再给出第三条信息:如果把甲烷中的两个氢原子换成两个氯原子后也只有一种结构,学生分小组再次动手进行实践活动,再结合科学信息得出甲烷是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用电脑制作出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以便学生直观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进行手工制做,在实践活动中再次建构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甲烷结构的研究,学会科学的质疑和能根据科学信息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象能力。通过对甲烷的模型观察,正确认识了甲烷的分子结构,为甲烷的性质学习打下了基础。

    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创设情境,展示甲烷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学生根据结构猜想其性质。分别将甲烷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加有石蕊试液的强碱溶液中。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和总结。得出结论:甲烷的性质在通常情况下稳定,但在点燃条件下就会燃烧。展示sTs素材让学生感知甲烷是一种清洁燃料。

    拓展知识:通过提供资料卡片和矿难图片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化学物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实验方法研究甲烷的性质,体验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有机思想。sTs素材的呈现,提高了公民的基本素养,加深了学生对甲烷的认识。

    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

    在两支试管中都按比例收集好甲烷和氯气,一支用纸包好避光,另外一支用点燃的镁条照射进行对比试验。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②从所得信息中你能获得哪些启示。然后小组内交流和小组间汇报,得出结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了反应。

    组织学生,用球棍模型制作出其可能的产物。学生再次动手实践运用甲烷的结构探究其性质,展示同学们的作品,用电脑模拟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了解取代反应的本质。完成方程式书写,老师再分析和评价,并介绍取代产物的用途。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思维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物质的微粒观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实验手段是检验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并从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然后学生通过简洁工整,知识层次清晰的板书设计,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完成课堂反馈(设计这两道试题的目的是从结构和性质两个角度检验“教”和“学”的效果,有助于下节课的教学实施。),再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联系到生活中去,并上网了解沼气的使用知识,然后给周围的农户推广,做一名节能减排的倡导者。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并指导生活。

    七、教学评价

    对于本节课的重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性质都是由老师提出了问题,然后学生的观点发生碰撞,然后师生一起分析提升,老师再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以促成学生认识的转变和产生情感的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贯穿了两条线索,即:生活线和知识线。从天然气的利用到甲烷的氧化反应体现其可做燃料,甲烷的取代产物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沼气的推广使用,西气东输工程等都体现了甲烷的社会价值。从物理性质开始了解甲烷,再从结构去了解化学性质,甲烷的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这些性质也体现了甲烷的用途,是一种很好的化工原料,体现了甲烷的学科价值。也帮助学生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用途的认识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了用生活的眼光看化学,用化学的知识走进生活。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极其工作原理;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学会判断该装置是否是原电池装置、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世界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决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极发生什么变化,电子流动方向。)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过程:

    【板书】化学能与电能

    教师导入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器进入我们的生活。

    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那么,我们使用的电能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答: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

    教师:我们来看看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吧。

    教师:由图看出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首位、其次还有水力发电……

    教师:我们来看这幅图思考一下火力发电过程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1分钟。

    教师:通过燃烧煤炭,使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涡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投影】化学能→热能→机械能(涡轮机)→电能。

    教师:但是煤炭发电有很多缺点,大家一起来说说。

    学生:污染大、转化率低、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

    教师:那么是否可以省略中间的过程直接由化学能→电能?

    【实验一】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上有气泡(H2),Zn片逐溶解;Cu片无明显现象。

    【板书】Zn片上发生反应:Zn+2H+==Zn2++H2↑

    【实验二】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与电流表连接,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Cu片上有气泡(H2);电流计指针偏转。

    【设疑】为什么只在铜片和锌片上连接了一条导线,反应现象就不同了呢?思考一下。

    【学生讨论】一分钟

    教师:指针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说明发生了电子定向移动。Zn比Cu活泼,用导线连在一起时,锌片逐渐溶解,说明Zn片失去的电子,电子经导线流向Cu片,溶液中的H+由于电场作用下移向Cu片得电子被还原成H2(播放Flash动画)。

    【板书】铜片上:2H++2e-=H2↑;锌片上Zn-2e-=Zn2+。

    【过渡】实质上实验二的.装置就是一个原电池的装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原电池吧。

    【板书】原电池定义: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负极:失去电子(或电流流进)

    原电池

    正极:得到电子(或电流流出)。

    教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在外电路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电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

    在内电路中(在溶液中),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过,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这样整个电路构成了闭合回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教师:

    [过渡]回忆思考:通过以上实验想想原电池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又有哪些?

    教师:原电池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连线。

    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为能导电的非金属,如“碳棒”)作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为正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④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一个原电池装置我们怎样来判断它的正负极呢?

    【归纳小结】

    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4、电极反应现象

    不断溶解,质量减少为负极;有气体产生,或质量增加或不变为正极。

    教师:我们来看一下原电池原理有哪些应用。

    ①制作化学电源

    ②加快反应速率

    ③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④防止金属的腐蚀

    教师: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原电池装置,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原电池,同学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化学,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作业处理:

    1、调查我们周围有哪些电池是利用原电池原理生产的。

    2、上网查询,更多原电池的种类及应用。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3)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xx,来自...。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设计的 这节课。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展开说明,一说教材分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第一部分 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为I 学习奠定基础。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

    2.1.1 理解 的内容并能

    2.1.2 初步培养学生应用试验方法来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2过程与方法:

    2.2.1 通过 试验,探究 。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2.2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究 的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3.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3.2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3.3 初步体验 在研究科学中的重要意义。或者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 突出重点

    难点: 通过 突破难点

    关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xxxxx中的XXX,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钠的氧化物、过氧化物及几种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了钠的性质,了解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元素及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通过初中化学的教学,学生虽已具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初步知识,但还有不少内容是他们不熟悉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帮助学生切实掌握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钠的氧化物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

    (3)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法及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的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的性质。

    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与酸反应速率、热稳定性的比较,使学生掌握这类可溶性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性质区别。通过过氧化钠的性质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氧化还原的概念,巩固了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关于本节过氧化钠的教学,我采用实验探研法,首先做好一个演示实验和两个补充实验,给学生以正确、鲜明和深刻的印象,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然后以化合价入手,分析过氧化钠应具有的性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我采用对比讨论法。通过演示盐酸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的实验及热稳定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2.说学法

    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学法。如学习钠的氧化物时,可展示样品,用观察法使学生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状态、颜色等物理性质有初步知识。在学习化学性质时,首先观察几个演示实验及补充实验,使学生认识到过氧化钠跟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不同。从而得出结论:过氧化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学习上,通过演示盐酸与它们分别反应的实验,观察这两个反应的速率有明显区别,然后演示热稳定性实验,观察碳酸钠受热时没有变化,而碳酸氢钠受热后发生变化,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从而得出结论。钠另一重要化合物硫酸钠的性质、用途则通过自学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提问】:钠的性质怎样?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

    学生回答后,总结,引入新课。

    【板书】一.钠的氧化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包括化学式、氧元素价态、电子式、颜色状态,具体略)

    【设问】:这两种氧化物是否溶于水?加水后能否反应?

    【演示实验】:把水滴入盛少许过氧化钠的试管,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随后滴几滴酚酞试验。

    【提问】:通过上述现象得出结论?以Na2O代替Na2O2?

    【板书】2.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②与CO2反应

    【设问】:过氧化钠能否与CO2反应?如能,那么产物是什么?

    【补充实验】:在一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迅速加入足量过氧化钠后立刻用瓶塞塞住,充分反应后,打开,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提问】:上述实验可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投影-1】小结:

    主要表现出强氧化性

    【设问】:过氧化钠是否有漂白作用?

    【补充实验】:过氧化钠溶于水后;将酚酞试液滴入该试液中,酚酞开始变红,又很快褪色。

    【结论】:Na2O2有漂白作用。(注:与HClO、SO2漂白原理是否相同?)

    3.用途。学生阅读课文后小结

    【板书】二.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式、俗名、颜色状态略)

    【设问】: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将有白色晶体析出,此晶体为何物?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溶解性:Na2CO3>NaHCO3

    【改进实验】:如图所示,在气球中分别装有等物质的量且足量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分别倒入盛有稀盐酸的锥形瓶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什么结论?

    【演示实验】:将少量NaHCO3装入试管中加热;并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稳定性Na2CO3>NaHCO3

    用途及制法:学生阅读课文,小结。并介绍侯氏制碱法。见【投影-2】。

    2.硫酸钠,

    俗名:芒硝。化学式:Na2SO4·10H2O。用途自阅。

    【投影-2】:侯德榜(1890-1974年),我国现代化学家。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1年又获该院哲学博士学位,同年毅然回国。从此为发展我国的制碱工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1933年他将自己摸索的制碱技术毫无保留地公开于众,轰动了科学界,被誉为首创的制碱名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39年他克服了苏尔维制碱法不能利用氯离子和产生大量氯化钙废渣等问题,提出了联合制碱的连续过程,1942年该法成熟。即为“侯氏制碱法”,对全世界化肥和纯碱工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投影-3】:总结:

    【投影-4】:练习:

    1.相同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跟过量盐酸反应,其中____放出CO2快,____放出CO2多,____消耗盐酸多。

    2.(1)有一包白色晶体如何鉴别是Na2CO3还是NaHCO3?

    (2)如何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NaHCO3?如何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3.在120℃、1.01×105Pa时有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6.2g缓慢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充分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增重6.0g。求:

    (1)混合气体中CO2和水气的物质的量?

    (2)若将上述6.2g混合气体通入30mL5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求新生成物质的物质的量。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5)

    优秀案例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调整幻灯片的顺序及删除幻灯片的一般方法;

    2.掌握改变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3.理解母版的作用,学会通过使用“幻灯片母版”调整整个演示文稿的风格,如:向每页幻灯片中添加标识型的文字或图标。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3.锻炼学生自主开发软件功能的能力。

    三.发展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精密性;

    3.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幻灯片母版的使用;

    二.难点:

    1.给幻灯片设置脱离母版控制的背景;

    2.幻灯片母版的使

    用。

    教学模式:“自学→质疑→指导”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启发式、练习法、演示法。

    教学媒体:信息技术网络教室、辅助教学软件。

    课前准备:通过多媒体教学网,将“课前任务.chm”、“练习.ppt”、3个任务文件及“图标.jpg”传给每个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前任务:

    (1)映射网络驱动器;

    (2)打开download文件夹中的“练习.ppt”;

    (3)在第1页幻灯片上围绕学校“体育节”设计宣传海报;

    要求:版面布局合理、美观;文字简练,有号召力

    (4)存盘

    学生活动:复习、实践,完成课前任务;

    教师活动:巡视、答疑;

    教师提示:通过设计“体育节”宣传海报,希望帮助同学们回忆起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今天我们来学习演示文稿的编辑,主要内容请阅读演示文稿“练习.ppt”第二张幻灯片的内容。

    二.新课

    任务一

    (1)交换第1页与第2页幻灯片的次序;

    (2)删除第4页幻灯片。

    学生活动:思考、实践,完成任务一;

    教师活动:巡视、答疑;

    师生共同小结:明确至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明确几种常用视图及其转换。

    教师质疑:展示一张学生设计制作的“体育节”宣传海报,给以肯定评价;同时提出:该页幻灯片的背景与内容不协调。

    任务二

    (1)为“体育节”宣传海报这页幻灯片,设计与内容更相配,且与其他页不同的背景;

    (2)存盘。

    学生活动:思考、实践,完成任务二;

    教师活动:巡视、答疑,发现典型问题;

    师生共同小结: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为“忽略母版的背景图形”。

    教师提示:给幻灯片设置背景时,第一次提到了“母版”,其实它早就在帮我们了。下面我们来体会一下。

    任务三

    将download文件夹中的“图标.jpg”,添加到“幻灯片母版”上;然后,观察各页幻灯片的变化情况。

    学生活动:思考、实践,完成任务三;

    教师活动:巡视、答疑;

    教师质疑:通过实践,我们看到“幻灯片母版”的变化会影响到各页幻灯片;请讨论,利用“母版”的这个作用,我们可以做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实践;

    教师活动:巡视、答疑,发现答案和典型作品。

    师生共同小结:利用母版可以调整整个演示文稿的风格,如:

    (1)可以改变“幻灯片自动版式”中标题及文本的样式;

    (2)可以一次性向各页幻灯片中添加标志性图形和文字;

    (3)可以设计个人风格的模板。

    三.总结:本节要点(幻灯片)

    四.作业:试着向演示文稿中添加其他类型的对象,如表格、电影、声音等,丰富你的演示文稿。

    1.《触摸春天》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2.《穷人》教学设计案例

    3.月球之谜教学设计(案例)

    4.《散步》教学设计案例

    5.《称赞》教学设计案例

    6.人教版《西门豹》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7.《一夜的工作》优秀教学设计案例欣赏

    8.《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9.《四个太阳》教学设计案例

    10.教学设计案例《景阳冈》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6)

    《电功率》教学设计相关案例

    江西省大余中学 刘XX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PZ220-25、PZ220-60、2.5V 0.3A、3.8V 0.3A、学生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有W和KW;

    (3)会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电功率的大小是仪器的主要指标之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体会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电器的铭牌比较它们的功率大小,培养节能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3)通过观察铭牌,计算电功,培养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

    电功率的概念、公式

    【教学难点】

    电功率的概念,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引入新课

    教师:你家装修房子采购了两种不同规格的灯泡,有60W和25W的;根据需要客厅、书房的灯要亮些,卧室、厕所里的灯要暗些,如果让同学们从中选择,你会怎么选?为什么?

    同学们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判断选择:客厅、书房安装60W的灯泡;卧室、厕所里安装25W的灯泡。

    原因:60W的电灯泡比25W的更亮。

    二、认识电功率

    教师:演示60W和25W灯泡正常工作情况;

    问1:电灯泡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从刚才实验看出60W的电灯泡比25W的更亮,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问2:怎样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呢?

    学生观察灯泡亮度

    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这表明相同时间内60W的电灯泡把更多的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也就是说电流做功有快慢之分。)

    教师类比启发: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3)可以怎样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1)利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

    (2)利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即功率);

    (3)单位时间电流所做的功。

    教师:物理学中就引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来描述电流做功的快慢,它就是电功率。从刚才的比较中得出应该怎么来描述电功率呢?

    电功率就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如果用Ρ表示电功率,用W表示电功,用t表示通电时间,用数学公式就应该这样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其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

    教师:但在工农业生产上的用电器,如起重机上的电动机,功率往往很大,这时就要用更大的单位千瓦(kW)来表示。1kW=1000W

    如农田灌溉时用来带动水泵的电动机,功率大约在几千瓦到几十千瓦之间。

    电功率在数值上等于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当电功的单位是焦(J),时间的单位是秒(S),电功率的单位就是焦/秒(J/S),常用瓦特(W)来表示。

    学生熟悉电功率的常用单位。

    平常我们说40W的灯泡、150W的.电视机说的就是电功率。电功率是家用电器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在各种用电器的铭牌和说明书中都有标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图7-2-2并思考讨论:

    (1)该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2)看两小时电视要消耗多少电能?

    教师说明:计算时只要单位配套使用即可,计算日常生活中用电时消耗的电能用此方法更简便。

    学生观察后回答:(1)该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是140W;表示它1s消耗电能140J

    (2)由公式,可得

    或:

    学生了解单位的配套使用

    (1)P―W,t―S,W―J;

    (2)P―KW,t―h,W―KWh.

    教师: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下,要节约电能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学生:根据公式W=Pt,可以在不改变用电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用电器的功率;也可以在不减小用电功率的情况下,减少用电时间,如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等。当然可以同时考虑。

    三、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教师: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其电功率一般不同,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影响电功率大小的因素可能是什么?把你的猜想写下来,然后与组员讨论,提出共同猜想的影响因素。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引导督促学生进行猜想,避免学生盲目猜想。

    学生猜想假设:

    (1)可能与两端的电压有关;

    (2)可能与通过的电流有关;

    (3)可能与用电器的电阻有关

    …………

    学生各自猜想后,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提出小组成员共同赞成的猜想,在班级里进行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本组的猜想。

    教师将学生主要提出的猜想列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排除掉一些不必要的因素,确定出需要探究的猜想。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出可能影响的因素。明确只需探究电功率跟电压、电流的关系。

    2.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一个验证我们提出的猜想的实验方案,画出电路图。

    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画出电路图,各小组内进行方案交流。

    教师:每组派代表与大家交流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强调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实验方案。

    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来判断灯泡电功率的大小,操作如下:(1)将小灯泡串联,保持电流相等,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2)将小灯泡并联,保持电压相等,测量灯泡的电流。

    教师: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分小组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

    3.收集数据、分析论证

    教师:请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并且进行分析。

    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

    学生设计表格,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小组结论。

    4.交流讨论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果。

    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得到结论:(1)通过用电器的电流相同时,用电器上的电压越大,电功率越大;(2)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同时,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电功率越大。

    5.评估

    教师: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数据与所得结论是否可靠?

    学生审查思考

    教师:进一步实验发现: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即P=UI

    公式中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A),U表示电压,单位是伏(V),P表示电功率,单位是瓦(W).

    学生领会两个计算电功率的公式:

    (1)

    (2)P=UI

    推导出公式:W=UIt.

    四、例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课本例1;

    教师:有无办法直接由电压和电功率求出电阻?

    学生尝试完成例1和“自我评价”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课本例2并启发学生完成讨论交流----电流过大的原因。

    学生尝试完成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探究了电功率,知道了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堂练习

    “发展空间”之“自我评价”剩余部分

    七、课后练习

    活动手册中的练习。

    【实践活动】

    利用电能表和秒表测某家用电器的电功率。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

    【教学反馈】

    电功率的概念是本节内容重点和难点之一,要巧妙地利用前面所学“速度”和“功率”的概念进行类比,使概念的得出水到渠成。探究电功率跟电压和电流关系的实验,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在前面实验探究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探究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课要根据实际情境设计问题让同学解答,在解题中激发兴趣。

    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去获得研究和思维的方法,所以在在设计本教案的时尽量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来教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说明】根据家庭用电的实际情况,本课用60W、25W的灯泡代替100W和40W的灯泡。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7)

    一、对教材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1.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第五章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包括: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提供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氮族元素、镁铝等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4.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2)能力目标:对立统一论思想:阴、阳离子构成了离子化合物中的矛盾的两个方面。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难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确立依据:化学键存在于微观结构中,我们无法进行观察,只能通过CAI演示,使学生去了解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这在高考试题中也属于重点,所以很有必要去突破这部分内容。

    三、教材处理

    内容调整:这节课先讲解化学键相关的知识,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内容放到下一课时去学习。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集锦7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